有机食品市场研究

2024-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机食品市场研究(推荐8篇)

有机食品市场研究 篇1

近来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民收入的增加,百姓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关注也与日俱增。有机食品需求在这几年节节攀升。

有机食品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是目前国标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是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有机食品是指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中,甚至出现了一些城市白领,他们周一到周五在水泥森林里埋头工作,周末去郊区租一小块地,用最原始的农耕方式种植自己吃的蔬菜水果,这些蔬菜水果在生长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农药和化学品。

北京的华堂商场,周末熙熙攘攘,不少顾客会走到有机或者绿色蔬菜的专门柜台前仔细挑选他们需要的食品。华堂的销售店员王小姐介绍说,近几年,商场的有机食品销售增长很快,尤其在周末,所以进货量也一直在增加。

美国农业贸易办公室的咨询师UrsulaChen说,基本现在所有的中国超市对有机食品的采购量都增加了一倍,部分高端超市里还会有进口有机食品出售。

统计显示中国人现在对有机食品的消费量是一贯注重健康的日本人的两倍多。中国大概有100亿元的有机食品市场,这个数字比五年前翻了两番。需求和消费的巨大增长,自然带动了下游生产企业的繁荣。

在北京通州区永乐店一片繁茂的杨树林里,生产有机蘑菇的绿源永乐(北京)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坐落在里面。公司董事长李大疆介绍说,公司占地130亩,投资1.15亿元,大概平均每天生产15吨食用菌。

“现在公司的年产量1000万斤,年销售额能达到1亿元,”李大疆说。李先生说他们公司的成立和发展响应了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号召,即:积极探索和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高效都市农业,引进大型工厂企业,生产有机绿色高端农业食品。

绿源永乐公司现在生产的杏鲍菇和香菇主要供应北京,沈阳,天津,石家庄附近的超市,餐饮配套和二级市场。但是公司负责人说如果有机食品的市场持续升温,公司当然也会考虑出口到海外市场

根据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数据,中国在2006年出口了3亿5千万美元的有机食品,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中国市场现在占全世界有机食品市场的5%,中国的有机食品种植地在澳大利亚和阿根廷之后排名全世界第三,但在2000年中国的排名是第20位。中国现在大约有1400个拥有有机认证的公司和种植园以及两百万公顷现在正在使用的有机食品耕地。

中绿华夏的数据表明,在中国大部分种植的有机食品都是出口到邻近国家和地区,比如香港,日本,台湾。其中,有机大豆,大米和一些其他的有机粮食蔬菜水果也会出口到欧洲和美国市场。

有机食品市场研究 篇2

欧洲的消费者今年内将会吃到来自北京的超有机食品。记者获悉,日前,北京三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华都肉鸡食品公司、茂名市海明威水产公司和德国的相关食品公司签署了协议,双方将开展肉鸡和罗非鱼养殖生产、加工和出口贸易合作备忘录,首批30 t有机鱼片年内就将运往德国等地。

肉鸡是西方发达国家消费量较大的一个产品,贸易量目前已发展到8 000万t,而罗非鱼在欧美国家则是深海鲟鱼的替代品,市场消费仅次于三文鱼位居第二,因此这两种产品在欧洲市场的销路前景非常看好。三安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以订单形式安排生产,今年将实现30 t有机鱼片的试供货,订单方主要以德国企业为主,还有一些在迪拜和阿布扎比,同时瑞士的美食厨师也对中国的鱼片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新闻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有机食品市场研究 篇3

【关键词】有机食品 绿色经济 出口贸易 黑龙江省

当前,随着环境问题的频发,人们对食品污染危及健康问题日益关心,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过去20年来,世界有机食品市场一直保持着每年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0年,全球有机食品消费达590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有机食品概念进入我国,国家推出了有机食品工程,黑龙江省率先响应,黑龙江有机食品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初具规模,成为我国最大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其生产总量、绿色基地面积和经济总量等均位居全国首位,是我国有机食品发展较快的省份,也是有机食品的生产大省。

1. 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于1995年开始发展有机农业,实施有机食品开发,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和发展有机食品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优质高产高效的特色农业之路。历经多年发展,到2010年,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6100万亩,产量达到3440万吨,实现总产值750亿元。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企业达到520家。全省有效使用有机食品标志产品达667个,产品涵盖粮油、乳品、豆制品、蔬菜、山特产品、畜禽产品等多个系列,打造了“北奇神”、“北大荒”、“五常大米”、“寒地黑土”、“大兴安岭”等一大批有机食品知名品牌。黑龙江省有机食品远销欧、美、日和东南亚等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客户消费群体,其中俄罗斯凭借其有利的地缘优势,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有机食品最大的出口市场。

2. 黑龙江省发展有机食品出口贸易的优势与劣势

2.1黑龙江省发展有机食品出口贸易的优势

2.1.1自然资源优势

黑龙江省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土质肥沃,黑土层厚,面积辽阔,地势平坦,具有配置协调的宜农平原、宜耕山地、宜牧草原,为建立综合的现代化有机农业提供十分有利的土地资源条件,同时黑龙江省地表江河纵横,水利资源丰富,而且森林及动植物资源也丰富多彩,为发展有机食品产业提供了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

2.1.2地缘优势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经济区的中部,有明显的地缘优势。东北亚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资金雄厚,并拥有先进的技术,这为黑龙江省发展有机食品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此外,黑龙江省具有边境长、口岸多、过货便利的优势,相继在俄、日、韩、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有机食品销售窗口,国际市场的开发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有机食品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高,发展有机食品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2.1.3政策优势

黑龙江省自开始发展有机农业以来,始终贯彻实施“大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努力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培育大批的农业科技人员,同时在生物农药研制、农作物品种研发、生物防治以及生态农業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和科技基础。

2.2黑龙江省发展有机食品出口贸易的劣势

尽管黑龙江省具有开发有机食品出口贸易的较多优势,但随着我国有机食品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在市场竞争力等现代优势的强烈冲击下也受到了制约,诸如:有机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比重过高,缺乏高档次、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有机食品出口品质差,出口的有机食品有些不能完全达到国际标准;出口企业规模小,名牌产品少;有机食品贸易渠道发展滞后以及缺乏农业科技人才等等。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存在的不足,加快发展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

3. 发展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的建议及对策

发展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应该选择适合黑龙江省经济情况的出口战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尽快建立有机食品的国际市场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相关信息,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出口创新,促进有机食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3.1注重有机食品的科技投入

黑龙江省发展有机食品出口贸易,应该以科技为先导,技术含量越高,产品竞争力越高,进而能推动有机食品出口结构的优化。大力实施科技型贸战略,改善有机食品出口结构,提高有机食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培育出高档次、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打破以低价为竞争优势进入国际市场的惯例,提高有机食品的国际竞争力。

3.2推进有机食品与国际接轨,提高有机食品出口品质

在生产有机食品的过程中,应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有机食品的出口品质,使出口的有机食品能够达到国际标准,推进出口产品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同时建立、完善一套适合黑龙江省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有机食品标准体系,产品认证和卫生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体系,进而完善销售渠道和管理信息体系。

3.3扩大出口企业规模,培育知名品牌

黑龙江省从事有机食品出口贸易的经营主体多为中小型企业,其资金、技术水平、对外营销渠道和经验都很有限。要提高有机食品的国际竞争力,就应该培育出龙头企业,扩大出口企业规模,形成规模经济。同时企业要加大对品牌的重视力度,积极开展国际品牌培育工作,培育出知名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知名度。

3.4完善有机政策,加强政府扶持

黑龙江省政府应对有机食品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在财政、科研与开发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首先,加强财力支持,对有潜力的企业给予资金上的有利扶持;其次,加大科研与开发的投入,支持有机食品的基础建设与技术推广,促进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最后,制定和完善有机食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有机食品的生产与销售。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11B059;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2522087。

参考文献:

[1] 张晓东,黄思霖.黑龙江有机食品出口贸易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2(3)

[2] 孙璐,郭旭.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0)

[3] 宫国鹏.绿色经济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

识别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 篇4

北京协和医院 陈伟

当下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百姓的头等大事,促使很多人为了健康去购买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但是很多人误以为知道施用农家肥就是有机食物,只要是绿色的就属于绿色食物,结果白白花费了金钱却没有获得健康。其实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部门推广的认证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从本质上讲,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产品。而真正的有机食品是指以有机方式生产加工的,他们必须是符合有关标准并通过专门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蔬菜、奶制品、禽畜产品等。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转基因工程技术;其它食品则有限允许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第二、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他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则没有转换期的要求。第三、有机食品在数量上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而生产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从概念上讲,绿色食品系指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而有机食品是一类真正源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的环保型安全食品。为了一般的普通食品区别开,绿色食品由统一的标志来标识。绿色食品标志由特定的图形来表示。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蓓蕾。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有机食品现状 篇5

1、美国有机产品市场

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有机农产品销售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有机产品的销售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据测算,2002年美国有机农产品零售额达到110—130亿美元,不仅市场规模逐渐扩大,而且种类增加,销售途径也变得多种多样。有机谷物、水果、蔬菜、坚果和香料市场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其他如有机葡萄酒、糖浆、有机番茄酱、食用油、麦片、冷冻蔬菜和速冻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也很快。

美国在1992年成立了国家有机标准委员会,以协助美农业部制定全国各种有机产品的标准。2000年12月20日,美国农业部宣布将执行新的有机产品鉴定标准。新标准在有机牲畜的饲养方式、有机产品的标识、有机产品的生产及制作方法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同时,经由美农业部评估和审核,至1998年已批准建立了48个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认证机构的工作包括考察农场耕地与加工设施,定期检测土壤和水等等。

美国有机产品多数在国内销售,约5—7%销往国外。同时,美国也是有机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其消费的所有蔬菜和水果中,25—40%来源于进口,是发展中国家有机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美国进口产品中有半数以上来自墨西哥,主要是美国不能生产的热带作物、反季节作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一些特优产品如少数民族产品等。

2、欧盟有机产品市场状况

欧盟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最大的有机产品消费市场之一。2001年初,欧盟有13万农场主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播种面积370万公顷,约占全欧洲耕地面积的2%。2001年欧盟有机产品和饮料销售值为120亿美元。预计今后几年,欧盟各主要市场有机产品在食品销售总值中所占比重将从1%增至5—10%。

德国在有机产品消费总量上占据欧盟头把交椅,占欧盟有机产品销售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德国有有机产品商店1700多家,出售1000多种有机和天然食品。英国的市场大约相当于德国的一半,法国和意大利紧随其后。法国的巴黎地区,有机农产品的“青空市场”有12家,特别是自疯牛病、口蹄疫发生后,有机产品需求量同比上升了60%,最大的超市公司“家乐福”设立有机产品专柜,有机产品免收进店费,有机产品摆货品种已达几百种。但是,按人均值计算,瑞士人均有机产品购买量是近邻德国人均购买量的两倍多,是当今世界有机产品消费的领先者。

欧盟国家国内市场的主要供货者为国内生产商,特别是奶制品、蔬菜、水果和肉类。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荷兰都是有机产品的出口国,其出口大于进口;而德国、英国和丹麦都有较大的贸易逆差,进口需求很大,其中英国有机产品销售值中60-70%依赖进口,德国约为50%。阿根廷是欧盟有机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其进口量占欧洲进口总量的70%以上。

3、日本有机产品市场

20世纪60—70年代,为保护受到污染的农业环境,日本民间自发组织了自然农法国际基金会、大地保护会、日本有机农业协会等,生产并提供社会“无公害、清洁、有益健康”的自然食品和有机产品。1993年4月,日本农林水产省正式实施有机农产品标准,同年7月,又提出日本农业法修正案(JAS),经国会通过后正式实施。

1995年以后,日本的有机产品市场规模急剧扩大,1996年其销售额为1945亿日元,1999年为3000日元,2000年已达3500亿日元,有机产品的年增长率达10%以上。目前,日本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户占全国农产总数的30%以上,提供的有机产品增加到130多种,其中有40多种出口到欧美国家。

日本主要销售的有机产品有大豆加工品(酱、酱油、纳豆)、冷冻蔬菜、果汁制

品、食用植物油、茶、咖啡类、调料、大米等。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试制“无农药茶”,现在日本的许多茶店都设有“有机茶”或“无农药茶”专柜,价格远高于一般茶叶。日本有机产品主要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加拿大进口,品种大多是新鲜水果和蔬菜。

4、其它国家的有机产品市场

由于有机产品一般较常规食品价格高20—30%,有的高出50%或更高,有机产品的国际贸易也日趋活跃,向这些国家出口有机产品已成为具有较高效益的新领域。以色列有机产品的出口量已占农产品出口总量的2-3%,主要出口新鲜水果如柑橘、瓜类和早季蔬菜。其它如土耳其的无花果、坚果和干果,摩洛哥的橘子,西印度群岛和加勒比群岛的香蕉和印度的茶叶。澳大利亚具有1050万公顷的有机土地面积,是全球面积最大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国,但其国内市场狭小,大部分有机农产品出口到国外,特别是水果如苹果等。新西兰作为另一个重要的有机生产国,是新鲜水果、蔬菜、蜂蜜和肉类的主要出口国。2003年,澳洲有机产品零售额在7.5—10亿美元之间。

尽管发展中国家的有机产品生产和开发都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势头很猛。如南美洲的巴西、智利、秘鲁,亚洲的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非洲的肯尼亚、毛里求斯等国家。这些国家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传统农业技术,生产了大量绿色农产品,带来许多外汇收入,也成为消除贫困的一项很有效措施。值得关注的是,在一些经济转型国家如捷克、匈牙利、波兰,有机农业生产正逐步增加,有机产品市场也在逐步形成。

有机产品贸易发展趋势

1、有机产品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目前,全世界生产的食品中,约有1—3%是属于有机产品,尽管目前在整个食品行业中的份额不大,但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判断,在未来一段时间,有机产品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1)消费者健康和环保意识增强,促进有机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一项跨国民意测验表明,由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转基因、饮食结构和健康问题日益关注,85%的工业化国家公民在选择食品时首选有机产品。特别是如水果和蔬菜、婴幼儿食品、加工产品的原料(粮食类)、奶制品等,将占据较高的有机产品市场份额。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在全球上市的主要农产品中将有1/3的农产品是用有机耕作方式生产出来的。

据国际贸易中心预测,在2000——2004年的5年中,欧盟、美国及日本的有机产品销售年均增长率大致在25—30%。全球2003年的有机产品零售额约达230~250亿美元,2005年将达到290~310亿美元。预计在今后10年内,有机产品的销售值将占世界食品销售总值的10%,全球有机产品市场销售额将从目前的250亿美元增加到1000亿美元。

(2)庞大的中产阶层是有机产品消费的基本群体

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有机产品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产阶级成为有机产品消费的基本群体。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有机产品,如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糖果类等需求将快速增长。这种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追求高质量和健康食品的中产阶级和中上层人士带动的。目前处于25——45岁年龄段的消费者,将是购买有机产品的主力军。这些人大都受过高等教育、收入不菲,喜欢口味好、品质优良、安全可靠的生态健康食品,有保护环境和生态的意识。因此,尽管有机产品的价格比传统的食品高出许多,但市场销售额仍将会不断上升。

(3)各国政府采取的积极扶植政策是有机产品发展的催化剂

目前,FAO(联合国粮油组织)把有机农业看作是提高食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可实践的途径,将有机农业列为16项多学科行动重点领域之一。不少国家从农村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加大对有机农业的支持力度,制定鼓励政策,加大投资,推动有机农业发展。很多国家还利用WTO绿箱政策对有机农业和有机产品实行补贴。同时,有机标识日趋统一并易于识别,有机生产的法律法规也进一步完善,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2、有机产品种类不断增加,销售途径多元化

消费者对有机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全球有机农业生产和贸易提供了新的发展和市场机遇。目前国际市场上有机产品除了主要的粮食、蔬菜、油料、肉类、奶制品、蛋类、咖啡、茶叶、调味品等外,各相关部门在不断调整结构,改进包装,开发新的有机产品种类。例如,维生素生产和食品配料对有机中草药的需求日益增长,有机中草药,无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种植的,其市场扩张速度很快;因为公众对有机棉加工的衣服、被褥和其他制品需求看涨,有机棉花的市场也在扩大;与此类似,用有机方法生产的花卉及其他非食品类产品的市场也具有潜力。由于有机产品的安全性与优良品质,有机产品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在刺激生产的同时也刺激了销售。一批著名的大食品商如麦当劳、雀巢等已进入有机产品行业,正雄心勃勃地进行有机产品的营销开发,试图抢占国际有机产品市场;各类超市和大型连锁零售业等主流销售渠道也涉足有机产品销售,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有机产品市场的快速增长。

3、有机产品国际贸易将继续保持不平衡

由于有机产品价格较贵,目前的主要消费市场仍在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在未来若干年中,发达国家将继续主导有机产品市场。与此同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低,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农业生产采用自然的、生态的方法较多,发展有机农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那些不在欧洲或北美生产的有机产品如咖啡、茶叶、可可、香料、热带水果、柑桔、蔬菜等,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农产品。由此可见,有机产品国际贸易中的不平衡将长期存在。发展中国家在向欧美日市场出口有机产品的同时,也开始发展国内市场,并将国内市场作为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产品的动力和归宿。专家预测,中国(包括港澳台)将成为美国、欧盟和日本之后的国际第四大有机产品消费市场。

中国发展有机产业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1、我国具备良好的发展有机产品的条件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农业生产历史的大国,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在精耕细作、用养结合、间作轮作、农牧结合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正是有机农业的精髓。另外,我国农业生态景观多样,生产条件各不相同,地域优势明显。尽管中国农业主体仍依赖于大量化学品,但仍有许多地方,如一些偏远山区,贫困地区,或发达农业地区,有机肥应用较广,农民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农药,化学农药也很少使用,这为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再者,随着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日益提高和健康概念的日益普及,土鸡、土鸡蛋、无抗奶、野生鱼、野菜和生态餐饮等一些准有机的生态产品,已经成为市场新宠,受到市场和消费者认可,这也为有机产品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市场基础。

我国政府推行的“无公害行动计划”以及绿色食品认证,使食品安全概念深入人心,这也为有机产品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有机产品认证认可管理机构,授权设立了多家国家级认证组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中央政府认证、认可主管机构,并授权设立了多家国家级有机认证机构。如隶属于农业部的中绿华夏有机认证中心,隶属于国家环保总局的国环有机产品发展中心,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有机茶认证中心,以及国家级独

立认证机构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等。国家质检总局于2005年4月1日,发布实施了我国有机产品(GB/T19630-2005)生产加工国家标准和有机产品标识,并与许多国家签署了互认可协议,使我国有机产业发展步入规范化轨道。

2、发展有机产业,为解决我国严峻的环境和食品污染问题提供一条出路

现代农业所带来农作物产量的增长,很大程度是化肥与农药大量使用的结果。有资料报道,二战以来,英国农田化肥使用量增长了6倍。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耕地减少与人口增加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了保证农作物有好的收成,任意加大化肥和农药用量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样做的后果导致土壤中有机物耗竭,生物性物质含量严重萎缩,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大为下降。流出农田的水体中含有有毒物质,有时甚至使鱼虾、微生物死亡,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目前大量使用的农药多由有机化合物组成,有机磷、有机氮等残留物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不能全部排出,在体内积存会造成慢性中毒,导致多种病害发生。专家认为,农药、化肥等残留物是当今人类癌症及各种罕见病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向有机农业的方向发展,有计划地扩大有机土地耕种面积,可以部分解决生态平衡和环境污染问题,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确保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3、发展有机产业是我国摆脱农产品出口困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中国农产品由于质量问题在国际贸易中屡屡受阻,农业贸易形势严峻。发展有机农业,不仅可以解决环境和食品污染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是我国摆脱农产品出口困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我国有机产品的发展在国际市场有十分巨大的潜力,国际上对我国有机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大豆、稻米、花生、蔬菜、茶叶、干果类、蜂蜜,绿色药品(如中草药、生物药品),绿色纺织品(如丝绸、棉花等)等都颇受国际市场欢迎。我国有机农产品出口近几年快速增长。1997年出口额为7000万美元,2001年增加到4亿美元,增长了近5倍,年均增幅达55%,但现阶段我国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

4、发展有机产业,增加农户收入,提高企业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我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之一。从事有机产品生产,人工投入多,一般要比普通产品生产多花10—30%的人工,是一种劳动力集约型的产业,这是构成其价格偏高的主要因素。有机农业生产可省去农药和化肥的支出,生产资金投入较低。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可满足有机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特别是一些生态环境优越的边远山区,农药、化肥使用少,污染轻,这些地区更容易转换成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有机农产品生产在成本上具有明显的竞争力。

由于有机产业不仅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是一种国际化的产业。有机产品是由国外发达国家首先倡导和流行的概念,已经得到国际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可,是一个朝阳产业。因此,对多数从事农产品或食品加工生产和国际贸易的企业,应利用有机产业发展的机会,抓住市场机遇,尽快形成产业优势。

中国有机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国际化特点明显

有机产业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中国有机产业发展也不例外,从产业发展之初,即表现出明显的国际化特点。目前,中国从事有机产品生产或加工的企业,多是从事出口生产或是由合资或独资企业,产品直接或间接销往国际或国内高端市场,这类企业约占获证企业的50%左右。另一类是国内的一些具有旺盛生命力或知名度的企业,或地方领导思想意识超前的基地,也建立有机产品生产或加工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大中城市或国际市场。

(2)规模小,处于探索阶段

由于中国有机产业发展或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政府还没有出台相应的补贴和鼓励政策,因此,多数基地或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生产量小,不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这也限制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3)发展势头良好,将成为世界重要的有机产业基地

据有关部门统计表明,到2004年底,国内约有400家企业或基地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预计到2005年底,获证企业将达到上千家。越来越多的国际有机产业公司,已经瞄准中国市场,进行有机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专家预测,中国以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等优势,将成为国际重要的有机产业生产加工基地。

(4)中国市场将成为国际第四大有机产品消费市场

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现状 篇6

更多行业市场情报,详情可参考《2013年中国分析报告》

2012年,整个工作系统按照农业部质量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广西南宁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我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产品发展和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体系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1.产品发展和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12年,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2 614家,产品6 196个,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总数达到6 862家,产品总数17 125个,分别比2011年增长3.6%和1.8%。认证有机食品企业685家,产品2 762个,其中包括美国、德国、法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2家境外企业。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已达573个,种植面积913.33万hm2,总产量8 041万t,基地对接企业达1 607家,带动农户1 995万户,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0亿元以上。同时,经检查验收,“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也增加到8个。近年来,部分地区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积极争取省内支持,努力创造事业发展条件,促进了产品认证和基地建设稳步发展。江西省政府出台了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从财政、税务、科技、金融和扶贫等多渠道加大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企业,尤其是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

2.产品质量稳定提高。2012年,农业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中抽检169个绿色食品产品,抽检合格率为100%。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地方绿办共抽检产品4 437个,抽检合格率为99.6%,比2011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有机食品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8.8%。证后监督抽检和跟踪监测表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3.体系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截至2011年,全国已有80%以上的地市、50%以上的县设立了绿色食品工作机构,队伍已发展到5 000多人。另外,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和产品检测机构分别达74家和57家,专家队伍有近500人。

(二)重点工作取得重要突破近几年,我们始终围绕推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一方面,打基础、谋长远,为事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应对挑战,攻坚克难,努力解决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012年,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系统的共同努力下,许多重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1.“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扎实推进。2012年,整个工作系统以全面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为契机,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强化了规范认证和证后监管工作。(1)在规范认证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强了认证现场检查的督导检查,与全国所有认证检查员签订了《绿色食品认证审核责任书》、《有机产品认证审核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认证检查责任。黑龙江、浙江、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市统一印制《绿色食品生产记录册》,分发各认证企业,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安徽省出台了《绿色食品基地生产操作规范》,夯实了

基地标准化生产的基础。(2)在证后监管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积极支持各地开展年检工作,并加强了督导检查。绿色食品产品抽检力度进一步加大,2012年产品抽检覆盖率达27.4%,比2011年提高4个百分点。市场监察数量达到259个,比2011年增加11.1%,其中地市县级城市市场103个,占40%,比2011年增加55.4%,范围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抽取标称绿色食品的样品9 130个,比2011年增加37.8%。对市场监察中发现的违规用标、不规范用标问题,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各地绿办都及时进行了处理,对假冒产品提请工商部门进行了查处。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按照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实施细则》的要求,对所有获证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部分地区还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力求抓出实效。湖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与基层绿办签订《质量管理责任状》,将证后监管纳入工作考核目标,并与企业签订《质量承诺书》,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湖南省先后制定了《绿色食品企业检查工作规范实施办法》、《认证产品监管规范》、《认证产品安全事故应急办法》、《“三品一标”诚信体系建设方案》。四川省探索建立了“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了通过省绿色食品网和手机的在线查询。浙江省开展了“三品一标”百日大整治行动,全面带动和促进了证后监管工作。

2.《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颁布实施。2012年7月30日,重新修订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以第6号部长令发布,并于10月1日起施行。这是绿色食品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新《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绿色食品事业的功能定位和公益性质,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各级农业部门和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的职能职责,全面规范了产品审核和证后监管工作,为依法推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新《办法》颁布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及时组织召开座谈会集中宣贯。随后,山东、四川、新疆等多个省区分别组织开展了宣贯活动。

3.绿色食品包装标签标准标识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近年来,部分绿色食品企业因产品包装标签标准标识问题屡遭部分地方工商、质检以及职业打假人的质疑,甚至查处或起诉,对绿色食品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高度重视,先后多次专题研究,并深入基层调查,在此基础上分别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的全力协调下,由卫生部、农业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绿色食品标签标识有关问题的复函》,明确了获证企业在包装上可标示执行的绿色食品标准,也可标示执行的其他标准。至此,一直困扰绿色食品发展的标签标准标识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4.有机食品专职检查员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国家认监委有机食品认证新规出台后,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在全国培养的检查员受新标准的限制,无法对辖区内认证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工作,严重影响了系统内有机食品认证工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与国家认监委的积极沟通,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全力配合跟进做工作,2012年6月,国家认监委同意,各地农业系统的有机食品认证检查员经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出具证明后,可列入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专职检查员范围。至此,全国28个省(区、市)的188名有机食品认证检查员的“身份”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从根本上扭转了被动局面,体系优势得以保持,从而保证了有机食品认证和监管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部分业务工作呈现新亮点

1.续展率大幅度提高。2012年,绿色食品企业续展率和产品续展率分别达到62.3%、63.4%,比2011年提高了7和9.9个百分点。续展率保持在这样一

个适当的水平,能够避免获证企业大出大进、产品大起大落,是衡量绿色食品良性发展的重要指标。续展率的不断提高,一是绿色食品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获证企业实现了预期效益,调动了其续展申报的积极性;二是各地高度重视续展工作,结合实际采取措施,工作推动力度全面加大;三是续展综合审核工作职责下放试点效果明显。山东、江苏、黑龙江等3个试点省份,企业和产品续展率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黑龙江省企业和产品续展率2012年分别达到76.8%、76.1%。

2.企业内检员实现全覆盖。为了尽快建立健全企业内检员队伍,提高企业自律能力,2012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各地继续加强企业内检员培训工作。目前,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已达9 261名,有机食品企业内检员1 197名,实现了每个获证企业至少有1名内检员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内检员队伍的作用,2012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了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网上知识竞赛,全国共有2 280名企业内检员参赛,对其中取得优异成绩的60名企业内检员进行了表彰奖励。在绿博会期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还召开了“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以上工作,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内检员的履责意识,提高了业务素质,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3.宣传工作的力度明显加大。2012年,围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的全面推进、《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地方绿办积极组织宣传,效果显著,得到了农业部领导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围绕新修订颁布实施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1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都进行了集中报道,地方多家权威媒体也相继进行了报道,形成了规模效应,既扩大了绿色食品事业的影响,又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黑龙江省2012年投入专项资金,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黄金时段播放绿色食品公益广告,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黑龙江省有机食品产业化研究 篇7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 根据相应的标准和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1]。有机食品在其它语言中也叫自然或生态食品。这一名词是从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 国外普遍接受这一叫法。除有机食品外, 还有有机林产品、纺织品、化妆品、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 它们被统称为有机产品。

根据IFOAM的有关有机食品和有机农业生产的基本标准, 有机食品通常需要符合以下条件:必须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原料必须来自于已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生产者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 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 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纪录档案。

2 有机食品的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早在本世纪70年代国际农业运动联合会 (I-FOAM) 成立前, 一些印有有机食品标志的产品就开始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但多数中国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还较陌生。

1989年, 农业部首次提出有机食品概念。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简称OFDC) , 是我国从事有机食品研究、开发和颁证的机构, 近几年, OFDC已经先后在云南、黑龙江、山东、河北、辽宁等12个省或自治区建立了分中心或行业分中心, 负责受理所属地区有机食品颁证中的一系列工作。

食品是我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近年来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量稳步上升, 创汇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国际上的有机食品消费热也给我省创汇农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有关专家对有机食品的发展趋势作了如下分析: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有机食品如方便食品等的需求将增长;对高质量的有机食品的需求将增长;对经过权威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食品的需求将增长;以保护生态农业为特征的有机农业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3 黑龙江省有机食品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是全国有机食品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省份。1990年, 我省率先响应国家农业部提出的开发有机食品的号召, 使我省成为全国第一批成立有机食品管理机构的省份。但是, 我省的有机食品产业化无论在规模上, 还是在发育程度上, 总体上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来自信息、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制约, 使得我省的有机食品产业化仍面临如下几方面的严峻挑战。

3.1 宣传力度不大, 消费者认知不足

黑龙江省是传统经济大省, 在当前市场经济和买方市场条件下, 需大力发展产业结构, 加快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但是目前, 由于政府和媒体的宣传力度不够大, 我省部分食品厂商对有机食品的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还不了解, 大多数消费者对有机食品也还比较陌生, 这对我省扩大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出口极为不利。

3.2 有机食品认证体系不健全

我省发展有机食品产业的关键是建立良好的认证体系。这种认证是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通行证, 也是有机食品自身的质量凭证。没有认证, 有机产品的生产出口体系就无从建立。近几年来, 从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开发实践中可以看出, 我省有机食品难以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没有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有机食品认证体系, 甚至我省在有机食品认证管理上几乎还是空白。可见, 有机食品认证问题的解决已是迫在眉睫。

3.3 政策引导和支持不够

近年来, 我省各级政府在生态示范区、绿色食品基地等发展上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但其尚未与产品开发战略紧密结合, 基本均以基地建设为主, 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水平都还比较低。我省目前从事有机食品生产出口的多为中小型企业, 其技术水平和资金等都十分有限, 难以满足国外对有机食品需求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发展有机食品需要国家对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出口制定相应的法规和鼓励政策, 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3.4 有机食品品种单一、生产规模小、加工技术落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有机食品知识的普及, 黑龙江省出现了一批从事有机食品生产和贸易的企业, 如黑龙江农垦国际有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等, 但普遍存在着产品品种单一、生产规模小、加工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一般的现象。我省有机食品无论是生产加工企业, 还是基地都存在着规模过小的问题, 这将影响到培育和发展品牌能力, 开发科技创新能力, 进而最终影响到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在开发品种上, 并未从纵横两个方向全面考虑。在技术上, 对方便、快捷的大众消费趋向考虑也尚不够周全。

4 促进黑龙江省有机食品产业化进程的对策

有机食品产业化以资源和环境为基础, 以技术和标准为依托, 以市场和政策为导向, 以管理和服务为保障, 以市场拉动、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全民共享为发展策略, 形成了一个将农工商、产供销融为一体的安全食品生产体系[2]。因此, 深层次的、客观的研究有机食品产业化发展问题, 并依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解决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4.1 加大宣传力度, 加快产业化进程

我省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对有机食品的宣传力度, 及时收集和发布我省有机食品的发展信息, 进一步提高我省有机食品的知名度。有机食品的大力发展需要借助产业化的优势, 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同样需要有机食品的生产来满足消费需求, 因此, 有机食品的产业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我省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加快产业化进程, 正确引导有机食品的产业化发展, 从而加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合理化和, 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4.2 完善有机食品的认证体系

认证制度是审批有机食品生产标签和对有机食品生产要求的制度[3]。随着消费者知识水平的提高和保护意识的增强, 消费者对食品环境质量安全的要求相比过去有很大的提高。因此, 我省应建立一些支持性和常规性制度, 确保认证过程有力地支持食品的有机生产方式。通过有机认证, 加强有机运动的高伦理标准, 鼓励和支持真正的有机生产者。与此同时, 我省还应该对有机食品的认证程序做以明确规定。总之, 为了不断地和更好地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 仍需要加强有机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新的科学研究, 进一步完善有机食品的认证体系。

4.3 加强政策扶持和法律保障

针对当前我省有机食品处于成长期的特征,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有机食品产业政策, 以促进有机食品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政府应把保护生态环境及有关资金优先用于支持有机食品的建设上等政策作为重点扶持政策。同时, 加强出口扶植, 退税到位等, 对开展认证提供资助。着手制订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规划, 促进有机食品规模化和产业化。

4.4 合作竞争, 提高技术, 扩大生产

目前, 我省有机食品产业企业规模较小、市场集中度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都与合作竞争理念的发展滞后有直接关系。我省应积极开发新市场, 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同时, 应依据实际情况适时提高生产效率, 扩大生产规模,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将有机农业由单一、分散、自发的民间活动转向全球性的农业运动, 增强有机食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正明.国际有机食品市场及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J].国际贸易问题, 2002 (6) .

[2]谢标.综论有机农业及其可行性[J].有机食品时代, 2000 (4) .

“有机食品”将成为食品展的主角 篇8

4月中旬北京有机食品博览会,人们对食品的关注力度就再现了以上的画面。然而,热的是“绿色”,冷的是“有机”。在德国色瑞斯(上海)认证有限公司的展位前,通过公司客户服务经理王义的介绍,同样是食品行业流行趋势的冷热差距有了答案。

绿色食品的概念极易理解,绿色就意味着环保、健康、安全,这种理念已普及到大众生活中。但谈及“有机”食品,人们总会不自觉地与化学、加工处理划上等号。其实,有机食品是目前国标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所谓“有机”是指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由于绿色食品的提法来源于我国,而有机食品是国外引进来的概念,2006年才进入我国市场,所以人们自然青睐绿色,对有机缺乏了解而远离。”王义分析了原因。其实,绿色食品是普通耕作方式生产的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过渡的一种食品形式。有机食品是食品行业的最高标准。

在采访展商的过程中,记者听到了许多人对于有机食品展会的热忱。“我就是冲着这个展会的‘有机食品’的字眼来参展的。”弘阳食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王秋男说。怪不得他可以从台湾不远万里来到北京,在许多标准展位的包围下,他们公司的三个展位彰显了其开拓北京市场的信心,记者看到关注的观众还确实不少。韩国DY PACK公司也来参展,展位上摆着大个的带着塑料膜的黄瓜、胡萝卜,展品的主角其实不是食品,而是为原生态的食品提供塑料包膜栽培技术。在有机食品渐渐走入市场走向百姓生活的同时,相关的技术和服务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绿色有机食品展区,最热闹的莫过于有“水果压榨机”现场表演的两个展位,工作人员流利的倡议健康的“说书”,加之惟妙惟肖的现场示范,吸引了很多的人围观。只见他快速地切好水果装进水杯大小的压榨机,在压榨机运作的过程中将其扔进水桶,压榨机仍然“欢快”的工作着。眼见为实的效果吧,不少观众纷纷询价意欲购买。这种与食品相关的产品虽然与有机不相关,但究其意识形态仍旧是契合“健康”的大方向。

客观来说,相对上海、广州食品展,任北京举办的这个食品展还不够专业化、国际化,展会上仍有着销售和买卖的现象。虽然也有一些参展商对展会的展览功能没有得到全部发挥而感到不足,但也不能质疑这个展会的影响力,市场包容力强、发展空间大,让更多的中小企业有了对产品和企业宣传推广的平台。

“作为一个认证机构参加食品展,我们没有产品,只有思想,为的就是将有机食品深入到社会各界和老姓的生活中。”王义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经过认证的企业已有五六千家,但消费群体还没有培养起来,食品展会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由于有机食品具有诸多优点,全球有机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有机食品的消费仅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瑞士的人均消费额被认为是欧洲甚至世界第一,其人均年有机食品消费支出达到103欧元。而我国也是有机食品的生产大国,随着健康营养理念的日渐深入,人们对有机食品将不再陌生,需求量的增大定将让食品展会上的有机食品备显其主角风采。

上一篇:电大英语B网考试题下一篇:写日记,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