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商品房预售合同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郑州市商品房预售合同(通用9篇)

郑州市商品房预售合同 篇1

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一、《认购书》中类似“购房人已理解并同意开发商在销售中心公示的样板条款,并同意完全按该样板调控签署上述各合同,不再变更、增加或减少任何条款”的特别约定如何处理?

《认购书》是指将来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预约,在样板条款已经过公示且购房人也已经在《认购书》上签章确认的情形下,该《认购书》是有效的。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认购人以合同条款不公平,可以再协商,其诉请该《认购书》无效或解除、返还定金的,不应支持。

二、出卖人拒绝按照《认购书》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买受人起诉签约或者追究违约责任应如何处理?

合同系当事人共同协商的结果,法院判令当事人签订合同有强制签约之嫌,故对当事人关于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诉讼请求不宜支持:

出卖人拒绝签约已构成违约,在适用《司法解释》第四条的基础上,还可以判令出卖人赔偿买受人因未能签约造成的损失,该损失数额的确定可以参照在合同订立日起至起诉日止的房价差额范围,区别下列不同情形处理:住宅在30%以内,商业用房在10%以内。买受人拒绝签约构成违约,不去别对待,作对等处理。

三、商品房被出卖人抵押后,买受人诉请确权或者办证的,应如何处理?

起诉确权的,由于房屋不存在权属争议,应驳回诉讼请求。

起诉办证的,买受人在履行下列注意义务后即不构成过错。(1)审查所购房屋是否在《预售许可证》的范围内;(2)将购房款汇入合同指定的监控账号;(3)无论是抵押后再预售,或者是预售后再抵押,只要有《预售许可证》就应认定金融机构同意出售,其行使抵押权不得对抗买受人。

伪造《预售许可证》出售房屋的,应承担双倍赔偿责任。

四、《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房屋出卖给第三人的,应如何适用《司法解释》第八条?

买受人主张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的,原则上予以支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需酌情降低的,不宜低于已付购房款的50%。

五、出卖人以约定的违约金标准过高为由请求调整迟延交楼违约金的,应如何把握违约金标准是否过高?

约定违约金标准为万分之五以内,(含万分之五)的,均认定属于合理范围,不予调整。同一楼盘违约金标准约定不一致的,超过万分之五的可调整为万分之五,同一楼盘已有法院或仲裁委的裁判先例的,应注意保持违约责任标准适用上的统一性。

六、交楼标准如何确定?

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1)取得《建设工程竣工备案表》(2)讼争房屋符合使用条件(即不存在漏水、地面裂缝等导致房屋无法正常使用的重大瑕疵)。有特别约定其它标准的从其约定。

合同附件约定装修标准的,出卖人未达到约定的装修标准,其承担的是关于装修标准的违约责任。

七、面积差异的房款结算应如何处理?

面积差异在0.6%以内的,含本数,具体以约定为准,互不作任何补偿。

面积差异误差比绝对值超出0.6%(不含本数)在3%(含本数)以内的,按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不扣除0.6%

面积差异在3%以上(不含本数),买受人A.有权退房,B.不退房的,3%以内按合同约定价格局势结算,3%以上由出卖人承担。所有权归买受人。追究出卖人何种违约责任决定权在买受人。

八、买受人提出办证的诉讼请求应如何处理?

买受人依合同约定或司法解释的规定起诉办证的,无论起诉时是否具备办证条件,均判令出卖人三个月内办证。

关于逾期办证违约金的处理,可以分两段判决,至判决生效之日止的违约金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一次性支付。自判决生效之日起至取得办证递件回执(指‘协助办证的’)之日止的违约金于每月10日前逐月支付。

违约金的截止日期以合同约定为准,协助办证的为取得递件回执,办妥的为房管部门出证,取得产权证的则为交付买受人。

产权证核发后,出卖人应无条件交付给买受人。

九、根据七部委意见,预售商品房未办证之前不得再行转让,但买受人通过与第三人签订买卖合同或者通过委托拍卖的形式将未领取房产证的商品房再行转让引发纠纷,应如何处理?

七部委的意见并非法律、行政法规,不能作为认定合同无效的依据,故合同应为有效。

办证的诉讼请求因为行政主管部门明确不能办证,以实际无法履行为由驳回诉讼请求,待具备办证条件后再起诉办理。

如果转让合同的出卖人(同时是预售合同的买受人)以无法办证为由起诉解除转让合同,因无法办证影响的是转让合同的买受人的权利,故以不予支持为宜。如果转让合同的买受人以无法办证起诉解除合同,则以签约目的无法实现为由予以支持。

十、类似永久水电、消防验收、大楼外墙脱落等涉及有关业主共同权益的诉讼,原告的诉讼主体资格应如何处理?

有关业主共同权益的诉讼,业委会、全体业主或业主均是适格的原告,该生效裁判对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其诉讼利益归属全体业主,后续业主重复起诉的,以已作出生效判决及违反一事不再理诉讼原则为由驳回起诉。

上述诉讼涉及赔偿的,业委会或全体业主是适格的原告。个别或者部分业主起诉赔偿的,则裁定驳回起诉。

以业委会名义起诉的,仍需要业主大会授权。

十一、逾期办证,交楼、交付公建配套设施等违约金的诉讼时效应如何适用?

约定一次性定额违约金的,自应办未办之日起适用两年的诉讼时效。

预定按违约期间持续性计付违约金的。从主张或起诉之日往前倒推两年计付。

诉讼时效超过以后,买受人向出卖人发出要求承担违约责任的信函,出卖人收到信函并回复要求解决纠纷,买受人后以协商未果为由起诉的,不宜适用诉讼时效。

买受人向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反映、投诉或查询等,相关部门回复明确责任在出卖人的,不宜适用诉讼时效。

十二、以商品房抵销或清偿工程款或其他债务,而不是以工程款或其他债权抵销或清偿购房款的,应否适用《司法解释》处理?

在以商品房抵销或清偿工程款或其他债务的情形下,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只是履行清偿债务的方式,并非在当事人之间成立商品房买卖关系,不符合司法解释第一条的规定,故一方依据《商品房买卖合同》起诉,主张适用《司法解释》处理的,不予支持。但双方均同意按商品房买卖关系处理且不损害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十三、出卖人与买受人约定如实测计价面积大于合同约定计价面积则买受人需补足差价款。现房地产测绘部门出具的报告显示房屋面积确实大于约定面积,在产权证未核发的情况下,出卖人要求买受人支付差价款的诉讼请求应否支持?

应以产权证登记的面积为准,出卖人在产权证未核发之前要求买受人支付差价款的请求不予支持。

十四、经出卖人同意,买受人将预售商品房转让给第三人,并办理了商品房预售合同的转名手续的,第三人能否取得原买受人合同项下的权利?

在房管局办理了商品房预售合同转让登记手续,即应视为开发商同意商品房预售合同转名,第三人可以取得买受人原合同项下的权利。

十五、商品房预售合同约定按套内面积计付房款,后商品房套内面积未变,但公共分摊面积缩水,应如何处理?

合同中已约定了公共分摊面积,故没有达到约定面积数的,已构成违约。

公共分摊面积不足的原因应由出卖人举证证明,如果出卖人不能证明其免责,即应承担违约责任。具体的赔偿标准可参照:按“总房价/(套内面积+分摊面积)*缩水面积”计付。

十六、买受人在收楼或领取房产证时签署了《确认书》,确认双方已不存在任何债权债务,后买受人以实际面积比约定面积少,要求出卖人退还面积差异款的应如何处理?

买受人不能举证证明其系在受出卖人欺诈、胁迫或者重大误解的情况下签订《确认书》的,应履行《确认书》。但是“确认双方已不存在任何债权债务”应理解为开发商以《确认书》的形式免除自身迟延交楼、迟延办证等违约责任。如果是面积减少,还是应以房产证为准退还面积差异款。

十七、开发商和买受人对分期开发建设的小区配套设施的交付时间存在争议,买受人起诉要求交付,应如何处理?

应由开发商举证证明讼争的小区配套设施规划在哪一期工程,未到期的不宜支持买受人的诉求。如果开发商不能举证证明,则认定应即时交付。

十八、如果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纠纷,一方当事人诉请合同无效或解除合同,但未诉请处理无效或解除的后果,法院能否依职权一并处理?

法官应行使释明权,除第三人明确表示反对外,应一并处理。

十九、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责任不对等的,应如何处理?

当事人在签约后一年内提起诉讼的,可适用合同法第54条第一款第(1)项的规定,变更为对等的违约责任;未超过一年或超过一年的,均可适用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调整为对等的违约责任。

二十、未经竣工验收,买受人诉请出卖人交付房屋的,应如何处理?

如果尚未通过建筑主体、消防、电梯的单项验收,则驳回交付房屋的诉讼请求。

二十一、买受人购买的房屋出现质量问题,影响正常使用,买受人要求修复,但出卖人经

催告后在合理期间内拒绝修缮,买受人自行修缮或依据有资质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起诉请求出卖人支付修缮费用,应否支持?

符合以下条件的请求应予支持:

1、房屋确实存在质量问题;

2、出卖人在合理期间内不履行修缮义务;

3、买受人已自行或雇人修缮,或提供有资质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

出卖人认为买受人主张的金额不合理,应承担证明责任(如申请评估等),否则对其抗辩不予采纳。

二十二、出卖人将公共绿地出售给买受人,买受人起诉确认无效的应如何处理?出卖人要求返还公共绿地的应否支持?谁有权起诉返还公共绿地?

1、买受人起诉主张出售公共绿地的行为无效的,应予支持。

2、出卖人要求返还的,因其并非权利主体,故不宜支持。

3、有权起诉要求返还公共绿地的诉讼主体是业主或业主委员会。

二十三、购房款(包括尾款、补差款)是否适用诉讼时效?逾期付款违约金是否适用诉讼时效?

购房款本金不适用诉讼时效,违约金适用。

二十四、物权法施行后,善意取得保护制度与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优先权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

郑州市商品房预售合同 篇2

一、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有效条件

1. 预售方主体资格条件符合。

开发企业进行商品房预售应当满足一些基本条件:必须是经土地管理部门核准, 已经全部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取得了商品房开发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商品房屋的开发项目已经当地计划管理部门立项, 已申领了固定资产投资许可证;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 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 并已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预售方已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预售登记, 取得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在预售商品房或进行商品房预售宣传时, 应出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委托书, 委托书必须载明委托单位的权限。

2. 预售合同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一致。

合同双方信息不对称, 承购方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预售方应按照预售合同所规定的有关内容向承购方真实、完整地披露有关承购方所要购买的商品房的真实情况, 承购人才能在知情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

3. 预售合同内容和形式的合法性。

内容合法是指合同内容不得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 任何人不得利用预售商品房合同进行非法的活动。形式合法是指必须由预售方与预购方签订书面形式的合同。

二、商品房预售合同无效及民事责任

商品房预售合同无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由于不符合或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效力要件, 从而不能在商品房预售双方当事人之间产生预期的法律效力。换而言之, 即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无效是违反了其有效所必须具备的有效条件, 从而产生了无效的法律后果。具体而言, 预售合同无效分以下情况:

1. 开发企业不具备主体资格。

开发企业存在以下情形之一:无《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采取欺骗手段伪造许可证;未按时交纳土地出让金, 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投入建设的资金未达到法定的资金额度。

2. 预售商品房存在物和权利瑕疵。

开发企业虚设商品房进行欺诈, 与承购方以并不存在的标的物为对象而签订商品房预购合同;所交付的商品房不符合预售合同的相关约定;就同一标的物多次与不同的承购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的。

3. 一方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与对方签订合同。

预售商品房合同的任何一方采取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手段与对方签订合同。或者双方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而签订的合同都是无效合同。

三、无预售许可证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效力

1. 无预售许可证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根据我国预售许可证强制取得制度, 取得预售许可证属于公法上的强制性规定, 当事人必须遵守。

2. 无预售许可证的预售合同效力分析。

无预售许可证商品房预售合同属于有瑕疵的合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4条第1款第4项强制要求商品房开发经营者在进行商品房预售时应当取得预售许可证明的规定属于取缔性规定而非效力性规定。商品房预售合同并不因为商品房开发经营者无预售许可证就应当宣布为无效, 当购房者明知商品房开发经营者无预售许可证, 但仍与之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的, 应当认定商品房预售合同无效;当商品房开发经营者隐瞒其无预售许可证的事实, 欺骗购房者与之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的, 应该认定商品房预售合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

3. 无预售许可证预售合同的司法救济。

在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以后, 买受人发现开发商没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 或者订立合同时开发商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 如果买受人想反悔的, 这时可以选择下列方式:起诉申请认定该合同无效, 并可以请求双倍返还已付购房款;申请撤销该合同, 并可以请求双倍返还已付购房款;如果开发商既有“故意隐瞒”或“提供假证”, 又根本就不能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 而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的目的根本不能实现的话, 购买人还可以选择“解除合同”, 并可以请求双倍返还。

四、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的效力影响

商品房预售合同属不动产买卖合同, 根据相关法规, 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并履行登记备案手续。登记备案与预售合同本身的效力相分离, 备案登记是商品房预售合同的对抗要件, 只能对抗第三人, 预售合同备案登记与否并不影响预售合同的效力。

五、分析总结

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效力问题, 在理论上重要而复杂, 在实务中对当事人尤其是购房者利益影响甚大, 不应当简单判别其有效或无效。将强制性规定进一步区分为效力性规范和取缔性规范, 只有违反效力性规范的合同才能被认定为无效。无预售许可证商品房预售合同存在瑕疵, 不能仅仅因为开发商无预售许可证就宣布商品房预售合同无效, 对其效力的分析应该区分不同情形, 分别对待。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法律的目的, 并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保障商品房预售市场的规范。

参考文献

[1]2012年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用书:企业法律顾问实务分册.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1]2012年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用书:企业法律顾问实务分册.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

论商品房预售合同的若干问题 篇3

[关键词]商品房预售合同;本合同;瑕疵担保责任

商品房出售分为现售和预售。根据《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规定,商品房预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正在建设的房屋预先出售给承购人,由承购人支付定金或房屋价款的行为。由此可知,商品房预售合同是指商品房预售方和预购方双方约定,预售方在约定时间内将建成的商品房所有权转移于预购方,预购方向预售方交付定金或部分房款并按期接受商品房的书面协议。

一、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性质

商品房预售合同是以建造中的房屋为标的物的,属于买卖合同的一种,但商品房预售合同与一般买卖合同又有所不同,如:第一,预售的标的物是尚未建成的房屋;第二,依照合同由承购人支付房价款,承购人取得的是将来的房屋使用权;第三,预售商品房实际交付之前预购人可以依法转让给第三人;第四,从合同成立到标的物交付需要较长的周期[1]。因而,理论上对于商品房预售合同性质的认识,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意见。

在合同法中,合同有预约合同与本合同之分,它们是根据订立合同是否有事先约定的关系来划分的。预约合同是当事人约定将来订立一定合同的合同,简称预约;本合同是为了履行预约合同而订立的合同。预约合同与本合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法律效力,二者不能混淆。预约合同当事人的义务是订立本合同,所以,当事人一方只能请求对方订立合同,而不能依预约的本合同内容请求对方履行。那么,商品房预售合同是否为预约合同呢?对此,学者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有的学者认为,商品房的预售是预约交易行为,商品房预售合同即商品房交易预约合同。本人认为,因为商品房预售合同在成立之时;房屋并不存在或尚未建成,所以带有“预售”的字样,但商品房预售合同绝不是预约合同。因为:在商品房预售合同中,预售方与预购方关于房屋的坐落与面积、价款的交付方式与期限、房屋的交付期限、房屋的质量、违约责任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双方无须将来另行订立一个房屋买卖合同,即可以按照商品房预售合同的规定直接履行,并办理房屋产权过户登记手续,达到双方的交易目的。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在商品房销售过程中,双方当事人不能订立预约合同,而只是想明确商品房预售合同本身不是预约合同。

明确商品房预售合同不是预约合同,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如果将商品房预售合同看成是预约合同,那么,一方面,预售方与预购方必须在将来再订立一个商品房买卖合同;另一方面,在一方当事人违反商品房预售合同时,对方只能要求其承担不订立合同的责任,而不能要求其承担违反合同的违约责任。可见,上述情况对商品房预售合同的双方当事人而言,都是不利的,也不利于解决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

二、房屋瑕疵担保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一)房屋瑕疵的概念

关于瑕疵的概念以及判断标准,在各国的立法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台湾著名学者王泽鉴先生认为,物之瑕疵系就物的“应有状态”和“实际状态”加以比较,而其实际状态有不利于买受人的差异而言。如桶有漏洞,不能蓄水。王泽鉴先生认为,关于瑕疵的判断应采用主观说,依照买卖契约的目的加以认定。在2002年1月1日实行的德国债法现代化法中,并没有直接给瑕疵下定义,而是通过对无瑕疵的描述以达到对瑕疵的间接说明,它明确了在判断物的瑕疵时出卖人和买受人之间就买卖物性质进行单独约定的优先地位,即带有主观色彩的约定性质成为衡量不存在物的瑕疵的首要考虑因素。仅当双方没有就买卖物的性质进行约定时,才用合同约定的用途、通常用途、买受人可以期待的性质等因素来进行衡量。这体现了新法{1}倾向于对消费者进行保护的立法精神。因为一旦就买卖物是否存在瑕疵发生争议,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证据就是双方之间的约定。将单独约定作为衡量物的瑕疵的首要因素,降低了作为买受人的一般消费者的举证难度。从另一方面而言,它考虑到了个案具体情况的丰富性,体现了私法自治原则。

商品房作为一种不动产,其预售合同中关于瑕疵之规定也有不同与其他物之瑕疵。商品房的瑕疵不仅仅包含房屋的实体瑕疵,还包含房屋的权利瑕疵,例如开发商为房地产设抵押,以换取银行之贷款,而在房屋转移之后,开发商因不能偿还贷款,从而导致银行行使抵押权,使买受人处于有房无地的尴尬境地,買受人的利益保障大大降低。预购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是为了取得房屋的产权,满足日常生活起居之需要,以达到安居乐业之目的,因此,在商品房预售合同中,不仅要标明房屋的面积、质量标准等实体要求,还应在合同中限制开发商设置抵押权,以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2]。

(二)商品房瑕疵担保责任的两级制 :

物之瑕疵担保,系物之出卖人,就其买卖标的物的本身所存在的瑕疵,对于买受人应负担的担保责任,其旨意在维持交易的对等价值以及诚实信用。在一般的商品房预售合同中,若房屋瑕疵确实存在,买受人可以解除合同、降低价金或者请求损害赔偿。其缺陷在于忽视了大多数情况下买受人订立合同的利益所在。买受人订立商品房预售合同旨在获得他所期待的使用价值或者某种性质,当存在瑕疵时,他更希望的是获得不存在缺陷的买卖物以实现他的期待而非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救济。相比之下,新法更加尊重买受人订立合同的初衷,将买受人的权利分为两级,在存在瑕疵的情况下,买受人先向出卖人主张继续履行以获得没有瑕疵的买卖物,在主张继续履行请求权未果时方得解除合同、降低价金或请求损害赔偿以替代给付。然而买受人却不能像以前一样立即解除合同从而使自己摆脱合同义务,而是原则上必须给予出卖人继续履行的机会。假使不实行两级的瑕疵担保责任,即将继续履行、解除合同、降低价金和请求损害赔偿作为平等的对买受人的救济手段,似乎能够给予买受人更多的选择自由,更利于买受人利益的保护。然而“法律的重要作用之一乃是调整和调和种种相互冲突的利益”[3],买卖合同法除了要保护买受人的利益之外,同样要兼顾出卖人利益的实现与保护。

两级制的设立恰恰体现了出卖人和买受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假如不实行两级制,出卖人将因存在瑕疵而面临买受人轻易解除合同、价金降低或承担损害赔偿的不利。民法的作用之一即在于促成交易,而非使可达成的交易破灭。因此,赋予买受人继续履行请求权的优先地位能够使出卖人和买受人双方遵守“合同忠诚原则”尽力履行合同义务,在买受人的利益得以保全、实现的情况下,使出卖人也能够享受到合同利益,免于遭受其他不利。这样的解决方式更符合公平正义的理念。

(三)出卖人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的条件

首先,权利瑕疵必须是在买卖合同成立时就存在,即权利瑕疵应当发生于买卖合同成立之前,并且在合同成立时该权利瑕疵仍然存在。如果第三人在买卖合同成立之后才发生对买卖标的的权利,则出卖人对买受人承担的是违约责任而不是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其次,买受人在订立合同时不知道并且也不应当知道买受人对标的享有的权利存在瑕疵。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第三人对买卖的标的物享有权利的,出卖人不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第三,第三人已经向买受人主张权利。虽然合同标的存在买受人不知道的权利瑕疵,但是对合同标的享有权利的第三人没有向买受人主张权利或者第三人的权利已经自动放弃或者因法定事由而丧失,则买受人的权利实际上没有受到侵害,所以出卖人不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当第三人向买受人主张权利时,买受人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责任。出卖人承担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继续实际履行合同。因买卖合同标的的权利瑕疵致使买受人取得的标的被第三人依法取得后,买受人可以要求出卖人重新提供出卖物,因此而引起的合同履行期限延误的,出卖人应当依照合同及法律的规定承担迟延履行合同的责任。2.解除合同。当出卖人实际不能履行或者买受人认为没有必要履行合同时,买受人可以主张解除合同,出卖人应当承担合同不能履行的责任。3.赔偿损失。如果因第三人主张权利给买受人造成损失时,出卖人应当赔偿。4.支付违约金。需要指出的是,此处所指违约金仅限于有关权利瑕疵的违约金,如果买卖合同中没有关于权利瑕疵的违约金的约定,买受人则不能主张。

总之,商品房预售合同的相关规定已经建立,然而关于预告登记以及瑕疵担保的问题,却出现了法律法规的缺位,现今主要依靠一些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进行调整。商品房预售合同行为是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的,并将会继续发展下去,然而这种行为并不是不需要任何的限制,靠市场自身就能调整好的[4]。所以建议有关立法部门尽快制定这方面的法律规定,使这种行为有法可依,避免恶意的投机行为,建立健全预告登记制度和瑕疵担保制度,这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1}此处的新法指2002年1月1日实行的德国债法现代化法。

[参考文献]

[1]郭东海,李云飞.商品房预售中的法律问题.河北企业,2007,(1):61.

[2] 吴舒昕.论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效力.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05.

[3]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译.华夏出版社,1987.383.

房产合同 商品房买卖预售合同 篇4

乙方:____________公司

经甲方介绍,乙方向________公司购买拥有位于________市________面积为________平方米(________亩)的土地使用权及该地块上的房产(“房地产”)(土地证号:转________,土地用途为工业厂房;房产登记字号为:________,建筑面积为________平方米),乙方同意按如下条件向甲方支付中介费用。

1、乙方同意向甲方支付中介费________万。在乙方与________公司签订转让协议的同时向甲方支付10%即________万人民币。

2、乙方在向________公司支付第二笔款项时即________公司上述房地产的产权证书补办领证后三天内,乙方再向甲方支付中介费用的50%即________万元人民币。

3、乙方在向________公司支付第三笔款项时即________公司协助乙方将办理过户登记的资料递交至房地产过户登记部门并由乙方领取回执时,乙方向甲方支付中介费用的40%即________万元人民币。

4、乙方同意以现金方式支付甲方以上中介费用,甲方在收取乙方的付款后应向乙方出示收款凭据。

甲方: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公司

转让预售商品房合同 篇5

甲方:xx 身份证号xxx,地址: 电话:

乙方:xx身份证号:xxx,地址: 电话: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乙方购买的xx市xx路xx号xxx室房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权利义务转让给甲方一事,达成如下一致意见。

一、《预售合同》所购房地产的基本情况

1、物业类别:住宅;

2、建筑面积:xxx平方米(暂测)

3、户型:3室2厅;

4、类型:预售房地产,未交付;

5、是否设定抵押:是,乙方办理了银行抵押贷款,贷款总额为:人民币xx万元;

6、有无权利限制:无。

二、转让价格

人民币xx万元整(rmb:xx万元)。

三、支付方式与转让方式

双方约定xxx年x月x日上午x点共同至银行办理提前还贷手续,届时,由甲方支付乙方xx万元人民币房款,该款项仅用于乙方提前归还银行贷款。乙方应将从银行取得的上述房地产的他项权证和表明乙方贷款已还清注销抵押的证明文件以及任何与抵押有关的文件、合同等(原件)交甲方或其委托的.律师保管、留置,否则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本协议。

办完提前还贷手续后,甲、乙双方应立即共同至开发商处签署《预售合同权益转让书》,并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章确认。

上述手续办完后,甲、乙双方应于当日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预售合同》权益转让登记手续,即本转让房地产的权利人由xx转让登记为xx。办理完毕后,甲方应将剩余房款xx万元整(rmb:xx万元)支付给乙方。乙方如未能按约办理登记手续,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本协议。

四、其他

上述任何手续如因非甲、乙方因素而无法当时、当日完成,双方应约定以后三日内的某一日办理余下手续。

五、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有任何一方违反上述约定的情形,非经对方认可,均视为单方毁约,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违约方应支付违约金xx万元(rmb:xx万元)。

2、本协议中,甲方行使本合同约定的单方解除合同权利时,乙方应在三日内将甲方已付房款退还甲方,并支付违约金xx万元(rmb:xx万元),每逾期一日,按每日万分之五计逾期违约金。

六、随附义务

在办理转让手续过程中,双方应相互配合,出现任何意外情况应相互通知,同时乙方应配合甲方与开发商办理有关交接手续。

七、诚信与协商

双方在履约过程中应保持最大的诚信,如有争议,双方可另行协商解决。

商品房预售合同范本 篇6

出卖人: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 买受人: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北京市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出卖人和买受人在平等、自愿、公平、协商一致的弎上就商品房预售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项目建设依据

出卖人【出让】【转让】【划拨】方式取得坐落于__________地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该地块【国有土地使用证号】【城镇建设用地批准书号】为:__________,土地使用权面积为:__________,买受人购买的商品房(以下简称该商品房)所在土地用途为:__________,土地使用年限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

出卖人经批准,在上述地块上建设的商品房【地名核准名称】【暂定名】为:__________,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号为:__________,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号为__________,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开工日期为:__________,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为:__________。第二条

预售依据

该商品房已由__________批准预售,预售许可证号为:__________。第三条

基本情况

该商品房所在楼栋的主体建筑结构为:_______________,建筑层数为:__________层,其中地上__________层,地下__________层。该商品房为第一条规定项目中的第__________【幢】【座】__________【单元】【层】__________号,该房号为(审定编号)(暂定编号),最终以公安行政管理部门审核的房号为准,该商品房平面图及在整个楼栋中的位置图见附件一。

郑州市商品房预售合同 篇7

房屋登记机构开展的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源于以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商品房预售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预售合同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建设部《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131号令)第十条规定,“商品房预售,开发企业应当与承购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开发企业应当自签约之日起30日内,向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

商品房销售包括商品房的“预售”和“现售”。一些城市推行“商品房预(销)售网上签约和预售登记备案管理”工作后,不少房屋登记机构在观念上,将“商品房预(销)售网上签约”和“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一并视为“商品房合同备案”。这样,法律和规章规定的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在事实上成为商品房“销售”合同“登记备案”。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只规定了商品房预售合同的“登记备案”,对当事人能否申请“注销”已经生效的“登记备案”无规定,加上商品房销售中常有“购房人和开发商串通逃税炒楼花”、“开发商假售房造人气”、“假购房骗贷款”等传闻,一些房屋登记机构在对待当事人申请“注销”已经生效的“登记备案”时,往往顾虑重重,担心遭遇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该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该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该法第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无效”、“合同撤销”、“合同解除”(“约定解除”或者“法定解除”),都可以成为当事人向房屋登记机构申请注销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的理由。房屋登记机构不可以否定这种理由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一)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二)合同解除;(三)债务相互抵销;(四)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五)债权人免除债务;(六)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七)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的情形,并不都能作为当事人申请注销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的理由,比如,商品房预售合同的“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经丧失该商品房预售合同标的的所有权,当事人申请注销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无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3〕7号)第六条规定,“当事人以商品房预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由,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当事人约定以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商品房预售合同生效条件的,从其约定,但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说明,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不决定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效力。也就是说,除当事人约定以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商品房预售合同生效条件外,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成立、生效、变更、解除、撤销,或者以其他形式终止,均与商品房预售合同的“登记备案”无关。人民法院不支持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关于未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商品房预售合同无效的主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商品房买受人的合同债权,属于财产权。有婚姻关系的买受人的合同债权,有可能属于夫妻共有。房屋登记机构应当注意,在商品房预售合同上签字的买受人,其配偶对终止该合同债权是否有异议。

关于当事人申请注销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问题,笔者还有以下看法: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规定的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的“物权登记”,也不是建设部《房屋登记办法》规定的房屋权属登记。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注销登记备案”,不能适用《房屋登记办法》的规定。

第二,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效力,能够决定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存在的意义。如果商品房预售合同已经被真实、合法地解除或者撤销,商品房预售合同的“登记备案”与商品房预售的实际情况已不相符。不注销该“登记备案”,有违法理,同时对房地产交易不利。

第三,商品房预售合同当事人,因商品房预售合同已经被解除或者撤销,提交了齐备的材料申请注销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的,房屋登记机构应当受理,注销该“登记备案”。

第四,在注销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的法律关系中,房屋登记机构不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不会因为房屋登记机构注销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引起民事诉讼。

第五,房屋登记机构注销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注销登记备案”行为的效力与商品房预售合同效力相分离,房屋登记机构没有为商品房预售合同当事人设定任何权利义务。“注销登记备案”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具备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力,不具有行政法上的可诉性。房屋登记机构严格依据商品房预售合同当事人的合意,办理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注销登记备案”,不会引起行政诉讼。

第六,不可否认,当事人申请注销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的原因,可能会有“购房人和开发商串通逃税炒楼花”、“假购房骗贷款”等情形,但是,当事人是否因为前述非法原因申请注销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需要证据加以证明,房屋登记机构不能凭猜想拒绝受理当事人的申请。房屋登记机构如果有证据证明当事人以非法的原因申请注销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的,应当拒绝受理,并将案件移送税务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处理。房屋登记机构办理商品房预售合同“注销登记备案”的风险,恰恰在于明知当事人申请“注销登记备案”的原因违法,工作人员与当事人恶意串通或者玩忽职守注销了该“登记备案”;或者在于,工作人员在办理商品房预售合同“注销登记备案”过程中,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民事权益。

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完善 篇8

关键字:商品房预售;预购人权益保护;制度完善

一、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概念

(一)商品房预售的概念

商品房预售又称做期房买卖,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正在建设中而尚未竣工的商品房预先卖给买房人,买房人交付购房款或者定金,并在以后确定的时间将预售的房屋及所有权转移给买房人的一种法律行为。

(二)商品房预售的条件

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4条规定,商品房预售应符合下列条件:

(1)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土地使用权未经抵押。

(2)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房地产开发商如果违反城市规划自建商品房并将其预售,真正受到损失的将会是善意购买人。

(3)按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开发商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应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并已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时间。

(4)已经同金融机构签订预售款监管协议。

(5)已经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办理预售登记,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向境外预售商品房的,应当同时取得向境外销售的批准文件。

二、预购人权益保护的必要性

(一)预购人权益侵害的种类

1.开发商重复预售商品房,或者将已经预售的商品房进行抵押,或者将已经抵押的商品房预售,使得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证。

2.开发商为了牟取暴利偷工减料,建造的商品房质量不达标,甚至出现豆腐渣工程,为商品房的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

3.开发商为了套取资金欺骗大众,在筹到钱之后逃匿,给购房者留下了一栋空房,使得购房者房财两空。

(二)保护的必要性

在商品房预售过程中,预购人相对于财力人力雄厚的开发商来说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法律对此作出规定不仅可以保护预购人的利益而且可以维护公平正义原则,维护法律的权威,震慑恶意的开发商。对于预购人权益的维护,也有利于稳定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秩序,进而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而且在预购人权益得到保护之后,可以减少由此造成的纠纷,节约我国的司法资源。

三、保护预购人权益的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完善

(一)预防措施

1.建立商品房预售的市场准入制度

建立商品房预售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市场监管,防患于未然,保护预购者的合法权益。首先政府部门事前应该对开发商的资金、信用度以及实力状况进行审查,严格把关,控制好门槛;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在商品房建设的过程中监督检查,防止出现房屋延期交付等情况;最后,在交房时,有关机构应该督促开发商交出达到质量标准的房屋。

2.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

首先,应该专门设立一个机构来管理商品房的预售款项,防止开发商转移、逃匿、挪用资金;其次,政府应加强对商品房建设过程的监管,使商品房销售透明度更高,房屋风险更小;最后,政府应该加强对商品房的验收检查,减少安全隐患,更好的保护预购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3.保证金的适用

首先,建立保证金制度可以加强房地产开发商的信用,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繁荣;其次,建立保证金制度可以减少预购者的风险,分担预购者的损失,可以用保证金来弥补给预购者所造成的损失;最后,建立保证金制度可以给开发商增加一定的经济负担,使其能够注意自己的行为,遵守合同、协议,不违背诚实信用原则。

4.完善我国的预售合同登记制度

首先,应建立建立商品房预售合同强制登记制度。《物权法》的预告登记制度实行的是自愿登记制,这使开发商往往利用其强势地位选择不予登记从而为开发商恶意侵害预购人权益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建立商品房预售合同强制登记制度是完全必要的。其次,明确预售人告知“预告登记”的义务。最后,应该明确预告登记的法律效力。

(二)惩处措施

1.适用《消法》保护预购人的权益

首先法律就应该确立商品房预购者以消费者的地位,当开发商存在欺诈行为侵害了预购者的合法权益时,可以适用《消法》第49条的双倍赔偿责任,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预购者的损失,另一方面也可以警戒开发商,逐渐减少欺诈行为,维护一个平等、自愿、合法、诚信的市场环境。

2.建立惩罚机制

首先,法律法规应明确规定惩罚的标准与措施,并适当的加大惩处的力度,严惩在商品房预售过程中的欺诈现象,做到有法可依,尽可能的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次,应明确实施惩罚权的主体,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防止权力的滥用,真正的保护预购者的利益;最后,应该完善相应的救济制度,当预购者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及时寻求公权力的救济,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四、结语

在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预购者的权益更容易受到不法开发商的侵害,保护预购者的利益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保障预购者的权益可以减少诉讼纠纷,节约诉讼资源;另一方面,有助于建立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促进经济的发展。将保护商品房预购者的措施与预购者的具体权益紧密结合,突出消费者的主体地位,是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及其他部门不可忽视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符启林:《房地产法(第三版)》[M],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周小桃:《商品房预购人权益的物权法保护》[J],载于《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8月第4期

[4]周茜、贺林森:《对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思考》[J],载于《广州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预售商品房按揭合同纠纷 篇9

在我国,预售商品房按揭合同中并不事先转移房屋所有权,虽名为按揭合同,实质上仍为抵押贷款合同。预售商品房按揭纠纷的处理实质上是对购房者、开发商与抵押贷款提供银行三方面关系的处理,是住宅商品金融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新类型的房地产案件,在案件审理的实体方面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亟待解决。在此,笔者仅择其中的三个问题加以探讨。

一、商品房按揭纠纷中涉及的合同关系

在通常的商品房按揭纠纷中,一般存在着四个合同,即商品房买卖合同、按揭贷款合同,通过购房人与按揭银行签订的抵押贷款合同中的抵押、回购的具体条款加以确定的抵押担保合同和保证担保合同。审理商品房按揭纠纷案件,必须首先明确这些合同及其体现的法律关系之间的关系。司法实践中,普遍的观点认为,按揭合同是购房合同的从合同,不具有独立性,随主合同的变更、消灭而变更、消灭。

(一)按揭合同不应是购房合同的从合同。首先,合同目的相对独立。按揭合同的目的是借贷资金,购房合同的目的是购买房屋,两合同追求的目的并不具有依附性,是各自独立的。其次,两者所生之债务的范围不具有依附性。从合同所生之债务以主合同所生之债务为发生依据和限额,而按揭合同所生的债务可单独产生,双方是相对独立的。第三,购房合同的无效、可撤销并不必然导致按揭合同的无效、可撤销,只会影响到按揭合同的抵押担保标的物发生变化,并不实质影响到资金借贷关系。银行贷出资金,主要考虑的是购房人的资信状况,即使购房合同有瑕疵,导致抵押担保存在问题,但如购房人资信并未下降或又能提供其他担保,则并不影响银行资金安全,银行也不会必然要求解除按揭合同,银行、购房人对按揭合同的解除有选择权。从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出发,应确认这两个合同是相互独立的。

(二)抵押担保合同、保证担保合同应是借款合同的从合同,以借款合同的存在为前提。但应明确,该主合同是银行与购房人之间签订的借款合同,而非购房人与开发商签订的购房合同。

(三)购房合同通常与抵押担保合同、保证担保合同无关,但如购房合同无效,特别是买卖的标的物属不得抵押的财产,购房人与开发商恶意串通以损害银行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等情形,则将导致这两个担保合同无效。

二、商品房按揭纠纷解除合同的认定

房地产价值巨大,不应轻易解除合同,使购房者能够转嫁市场风险。同时合同解除后,亦可能使经合法登记的享有优先受偿权的按揭银行的利益遭受损失。考虑到其标的物价值大,影响大,涉及当事人复杂,各方利益重叠,标的物又成抵押标的,对于涉及按揭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不能轻易解除。但也有人认为,应参照香港法律,存在按揭合同的购房合同不经银行同意不得解除,这在外资银行中是一种普遍看法。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英美法中,按揭是转让所有权的担保,在未清偿完债务前,与所有权有关的一切不动产权益都属银行,发生诉讼时银行是以房地产所有人的名义进行诉讼,未经银行同意当然不能解除合同,使所有权发生转移。而我国的按揭实质上是抵押担保,开发商享有在建工程的所有权,在预售登记后购房人享有房屋的期待所有权,这两种权利共同指向的标的物同为按揭合同中的抵押标的物,开发商、购房人同意将该标的物抵押给按揭银行,同意按揭银行享有优先受偿权,共同作出抵押的意思表示,应为按揭合同的实质上的共同抵押人。解除合同实质上是在共同抵押人之间发生权利转移,并不影响银行的优先受偿权,双方当然可以行使权利,解除合同。但考虑到按揭合同的特殊性,在解除合同上要更加慎重。

在下列情形下,购房者的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害,可允许购房者解除预售合同:

1.发展商迟延交楼,在购房者起诉要求解约时起1年内不能竣工交楼的。此种迟延交楼严重违约,且1年内都不能交楼,购房者无法入住,严重损害订约目的,应依法解约。

2.发展商货不对板,所交付的房屋楼层与原约定严重不符,此时可予解除合同。但对于朝向有所变更,应视情况而定。如改变的朝向更有利于居住,通风采光更好,则合同目的尚可达到,不足以构成根本违约,可通过违约金给付等手段加以调整,不宜解约。对于发展商交付的房屋面积缩水或面积加大,如超过原约定面积3%的,视为严重违约,可予解约,但如购房人已入住,从实际出发也不宜再解除。可通过调解,让开发商承担责任,对少面积则退还价款,多面积则由发展商主动 1

放弃该部分价款或以成本价收取。未超过原约定面积3%的,应视为建房过程中存在的正常误差,可通过调整购房款项加以解决。对于交付的房屋中提供的装修与约定不符的,鉴于装修是房屋的附合物,并非房屋主体,装修不符可通过评估后予以补偿,以给付违约金方式调整,不宜解除合同。

3.房屋质量存在问题,应视不同情况加以认定:如房屋仅存在轻微瑕疵,如漏水、凹凸不平等问题,可通过修补、给付违约金方式补偿业主损失,不应仅因违反合同中的一般性条款就解除合同。对于房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将足以影响居住者的人身安全,经有权鉴定机关确认后,可视为其不能满足居住目的,可予解除合同。

4.发展商以提供银行按揭为优惠,指定按揭银行为购房者提供贷款,嗣后又无法办妥按揭手续提供贷款。此时鉴于按揭贷款是购房者购房的先决条件,款项的交付是合同的重要条件,不能提供贷款将导致购房者给付不能,且购房者对按揭银行无选择权,其无过错,故应视为合同目的不能达到,可以解除合同。但如果是购房者自行选择按揭银行,则开发商对按揭贷款不能办妥无过错,不应解除合同,应给购房者一定宽限期来缓解资金困难。

5.对于购房者主张开发商所建房屋环境与广告宣传不符而要求解约的,应区分不同情况来对待。如广告用语只是用“鸟语花香”、“人间仙境”等一般描述性用语,应视为对环境的感性宣传,无实际约束力,不应因此予以解约;如广告用语使用明确承诺,如“附近一百米内有名校”等等,则如未符合,一般情况只应视为违约,不应解除合同,因合同的居住目的尚能达到;但如该广告要约非常明确,如“可入广州户口”,却又未能履行,而购房者的购房目的不仅为居住,还因受广告内容吸引,有强烈意愿要求满足广告要约的内容,此时应视为合同目的不能达到,对此种情况可以解除合同。

购房合同解除后,如何处理按揭合同呢?鉴于两者是联系紧密的相互独立的合同,在购房合同解除后,按揭合同并非必然解除,而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如果银行、购房人均不主张解除按揭合同,则不应解除。如银行主张解除,但购房人能另行提供等额担保,并无严重违约也不应解除合同。如购房人主张解除合同,银行不同意,则应分情况考虑:1.如银行是发展商指定,提供按揭是购房人购房的前提条件,则银行与开发商关系紧密,其有监管款项用途之责,现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可认为银行违反了对合同项下的实质内容的严格遵守,另外购房人拒交贷款本息,也已严重违约,且此时购房人有严重对抗情绪,继续履行合同已无实际意义,可判决解约。2.如按揭银行是购房人自行寻找,与开发商无紧密联系,现借款已履行完毕,借款合同目的已达到,因按揭银行无过错,只是购房人违约,在银行不同意解约的情况下,应尊重守约方意愿,不应解约。如果按揭银行、购房人均同意解除合同,则应尊重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意愿,可一并解除按揭合同。3.如果事先合同有约定,解除按揭合同需经银行同意,则应尊重约定,一般不应予以解除。但在烂尾楼的情况下,考虑到合同基础的严重丧失,可由法院参照情势变更原则予以解除合同。

三、商品房按揭纠纷解除合同后款项的返还

解除了预售购房合同和按揭合同,必然涉及到款项的返还。商品房预售按揭中,款项的去向是银行贷款给购房者,购房者向开发商交纳购房款。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权利人只能向其有合同关系或法定关系特定人主张权利,因此对于款项的返还,应为:

1.开发商向购房者返还全部购房款,包括购房者自付款项和从银行贷款所获得的款项。

2.购房者向按揭银行返还所借款项本息,但应扣除其已偿还的款项本息。开发商如签署了回购担保等保证条款,则应对其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对于因烂尾楼而解除合同,如按揭银行是发展商指定,在款项的返还时,应考虑到银行作为发展商的开户银行,控制资金流向,其未尽到监控义务,对烂尾楼的产生有一定责任,可在款项返还时,适当减少违约金、利息等小业主的支付款项,平衡各方利益。

在款项返还过程中,也要注意维护按揭银行的利益,按揭的标的物是尚未建好的房屋,购房人尚未取得产权,其抵押的标的物严格意义上的产权还属开发商,购房人享有的是一种物权性质的债权,将此种权利进行抵押,开发商也同意在事实上将其享有的在建工程的产权抵押给银行,可认为这种抵押是一种事实上的共同抵押。因此,无论是否解除合同,将房屋的权利配置给开发商还是购房人,都不应影响银行的优先受偿权。在贷款本息未归还之前,房屋的抵押登记备案不应解除,开

发商如果另行出售要经按揭银行的同意,否则取得抵押物所有权的受让人必须依有关司法解释代替债务人清偿债务,使抵押权消灭,银行对售房款享有优先受偿权。可考虑开发商向购房者返还的款项中,对属于银行本息数额内部分,将其视为抵押物的变价,银行可实现优先受偿。

上一篇:农业水权水价改革总结下一篇:第二轮国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