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七年级教学论文)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七年级教学论文)(通用13篇)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七年级教学论文) 篇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也是广大语文教师一直以来积极探讨的问题。

当前农村作文教学遇到的最大问题是:1、学生怕写作文;2、学生对作文的普遍厌烦。这使教师在实施作文教学之前,学生便已有了对作文畏难和排斥。学生认为:写起作文没素材、写作能力低、不知写什么好。因此,我在上作文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厌烦作文的种种原因,努力克服他们写作的消极因素。为此,我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对学生苦痛的治疗。我的做法是:

一、激发兴趣,消除困惑心理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农村学生认为自己能力、水平有限,写不好作文,缺乏自信心。为了消除学生这种困惑心理,我常用以说带写的方法来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我充分把握口头作文这一环节,有效地将口语与书面语结合起来。每一次指导学生作文时,我先让学生对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等尽情地述说自己的看法,在谈心的基础上,我再给予必要的指导,指导后再帮助学生整理所说的话,这样就可以顺利地完成让学生“所想”向书面文字表达形式的.转化,学生感到轻松,兴趣。因此,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产生喜欢写作文的动力。

二、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由于农村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词汇贫乏,所以表达不具体,不确切,不生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我认为让学生把阅读和摘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一条有效途径,因为学生习作有一个“模仿”的过程。

1、阅读。阅读可分为默读,朗读,诵读。对农村学生来说比较适合诵读,诵读也是一种模仿,诵读久之,痕迹加深,作文时,词句自然会从口中溢出。诵读时用的是普通话,可纠正方言中的一些不规则的语音法,反复诵读,又可形成良好的语感。

2、摘抄。丰富词汇,除了诵读,还应该学会摘抄,做到读抄结合,相得益彰,才能拥有大量的词汇。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抄本,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让学生分类摘抄,把内容分成人物、动物、事件、景物四大类,再把四大类分成若干小类。学生摘抄的语句都是他们自己喜欢的,也都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作文时这些词语就可以信手拈来,使习作锦上添花。

三、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改变现有的作文教学方式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七年级教学论文) 篇2

笔者结合新课程写作要求及作文教学的科学理论, 综合我校学生的实际, 就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用真情实感写身边熟悉的人和事, 写出农村特色

首先要教学生学会体验农村生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只有亲自去过的地方、亲身经历的事、直接接触的人, 才能写得具体生动, 才能写出真情。《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要“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 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作文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 实际的生活体验才是作文的源泉。农村学生的生活体验就是一种很好的素材, 如上山放牛、下河摸鱼、上树抓鸟、采摘野菜等这些趣事都会给孩子们留下难忘的记忆。教师还可抓住农时, 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 每年的春播、夏种、秋收等生产劳动以及采茶过程和制茶工艺等, 都是他们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机会。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这些亲身经历的事、亲眼所见的场面记录下来。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应利用、发挥好这些宝贵的资源,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到广大农村生活中汲取写作的源泉, 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 写出具有农村特色的文章。

二激发兴趣, 增强写作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写作兴趣, 才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写作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对此, 我认为可从命题、情感、批改三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命题是学生作文的第一步, 教师命题时要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络, 捕捉他们生活的热点、兴奋点, 把题命到他们的心里, 甚至可以由学生自由命题。在写作时, 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他们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 根据文题的要求, 写自己想写的, 说自己想说的。让学生“我口写我心”,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教师应学会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的写作成果, 认真予以批改, 并指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 写得有特色的作文, 应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或张贴以供学生学习, 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提高写作兴趣。

三结合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多读书, 促进读写结合

语文教材是提高学生作文的“本”和“源”, 在教学中, 要把作文教学与课文阅读教学有机结合, 做到两者统一, 使学生全面受益。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 课文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而且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多为文质兼美的典范作品。通过加强阅读, 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所以, 我们在读写教学中, 可从现行教材中去寻找“读写结合点”, 或从内容上挖掘, 或从形式上联系。如教学《生物入侵者》时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人类环境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谈个人的体会;学完《蝉》和《贝壳》后, 在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 揣摩句子的基础上, 可以模仿运用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再如, 学完《故乡》让学生写“迁移作文”《家乡的变化》等。这样一来, 学生写作文就找到了引路者, 慢慢就会产生写作的兴趣。

四加强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精神

农村学生由于视野较窄, 所以思维较单一, 缺少创新精神。作文往往是重语言轻思维, 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千篇一律, 为此, 我们在作文指导中, 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联想、分析,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另外, 我们也应指导学生逆向思维, 对同一问题, 采用正反置换的办法逆向思维, 找到与众不同的新观点。同时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与创新能力。现代学生获取的信息知识良莠不齐, 结识的人也是鱼龙混杂, 思维活跃却容易走极端。农村学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为此, 我们要引导学生辩证的去思维, 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分为二看问题、正确分析真善美与假恶丑等。

总之, 面对农村中学生基础差、综合素质不高、学习条件落后等不利因素。我们要发挥农村自然人文优势, 挖掘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潜在因素, 多想一些对策, 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使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走全方位的开放型作文教学之路, 共同努力, 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冯克诚主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3

[2]毕春荣.谈谈农村中小学作文的一些看法[J].21世纪中学生作文 (初中教师适用) , 2009 (7)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七年级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能力;表达能力

小学阶段语文写作的教学主要集中在对基本写作方法、语言理解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语文理解能力,但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从而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并通过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内容等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课程教学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1.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相对低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和理解仍然不到位,有一部分成语不能正确理解,部分字词不能正确书写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就是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将字词理解、书写等方面的练习不断渗透到语文写作的教学中。

2.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的增强,具体是指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词、句、段落的表达含义,并能将这些含义用其他的语句正确地表达出来。语言理解能力的增强是学生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以及重要途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重视。

3.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用语言准确地将自己所要描述、论述的事情表达出来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提升学生字词组合、字词斟酌、段落构成以及文章结构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在明确了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后,教师就要以这些教学目标为依据开展语文写作教学,并通过教学活动以及写作练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1.督促学生不断积累字词

字词的积累不只是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的基础性教学目标,更是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生的写作,最基础的积累就是字词的积累,写作水平、写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生对字词的积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通过如“字词积累比赛”等形式督促学生积累字词。

2.对不同类型的写作题目加强训练,增强学生的审题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提升语文写作能力离不开审题的训练。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被称为“戴镣铐的舞蹈”,要求学生在既定的题目下进行写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在不同题目类型方面的审题训练,提升学生审题立意的准确度,为学生接下来的写作打下基础。

3.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表达能力

语文写作的教学,强调的是丰富、自由的想象和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选择方面首先就需要做到丰富多样,做到创新性和创造性,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开展阅读课、赏析课、辩论课等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思辨的思维能力和描述的语言能力等。教师要不断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在语文写作课程上的参与度。

综上所述,小学六年级的语文写作教学强调教师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明确语文写作的教学目标,并且将语文写作的教学目标作为指导,从积累字词、加强审题训练和写作训练以及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和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活动着手,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积极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高频率的交流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师的语文写作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玉霞.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商情,2015:234.

[2]毛里色.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5(6):147.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论文 篇4

关键词:提高能力材料兴趣

农村的许多小学作文教学都跟不上城镇小学,有为了应付考试,许多农村学校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上,对作文教学研究过少,大部分学校都要求学生背别人的作文来应付考试。因为我们农村孩子生活面窄,见闻少,阅读量少,普通话讲得不好,作文时语言不通顺,壮话连篇,这样一来,城镇与乡下的学生作文水平距离拉大。作为老师,我们很有必要探究这个问题,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谈谈我们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善于指导学生积累习作材料。

当前,农村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怕写作文,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抄袭现象严重。很少有学生写出有自己生活体验和情感的东西来,而且写作文篇幅短小,中心不突出。这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们必须以生活为写作素材。要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观察生活。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山区,长在山区,美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生活摇篮。我们经常组织学生看绿树红花,听百鸟唱歌,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亲身体验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实。让学生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的玩耍,体验大自然之美。让学生在玩耍中所见到的或有所感的人、事、物、理以及自己觉得新鲜的事记下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保障,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要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还需要广泛的阅读课外书籍。我们农村的孩子见识面少,知识面狭窄,为了能让学生读到更多的书,我发动学生捐献图书,建立图书角,交换阅读。学生阅读,最好是用诵读。因为农村的孩子讲普通话不流利,所以我提倡用诵读。诵读是一种模仿,诵读久了,就会对文章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作文时,语句自然脱口而出。宋代朱熹要求读书读得烂熟于心,达到“其言皆出之于吾之口,其义皆出于吾之心。”同时诵读用普通话可以纠正我们方言当中许多不规则的语言、语法,反复诵读,可以形成良好的语感。

当然,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有意义的书,阅读求量,精读求质,只有多读、精读,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总之,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的信息量得到扩大,词汇得到充实,视野得到拓宽,语言得到美化,作文时,美词佳句自然流露于笔尖。长期诵读,可以使优秀作品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溶为一体,作文时就会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二、善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的习作材料,但没有习作兴趣,也不能完成习作。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要做到学生乐于作文。首先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农村小学往往有自卑感的学生特别多,他们总是认为自己能力水平不如别人,不是写好作文的料,缺乏自信心。所以老师要通过激发鼓励,使学生信心百倍,如批改作文宜打高分,讲评作文时多鼓励,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在作文中,学生所写的每一段话或每一个句子,只要有一句写得好的,我都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其次教师要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让学生乐于习作。经常被困难困扰并得不到有效的指导是学生丧失作文兴趣的主要原因。教师要从关心学生,保护学生写作兴趣出发,结合课文教学,单元教学的作文训练重点,把准每次作文训练的难点,上好作文指导课,使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作文能力。

三、善于对学生进行讲说训练。

说是写的基础,会说才会写,农村学生在说这方面就不如城镇学生,这也是我们农村习惯说地方话造成的,由于农村孩子入学前受环境影响,几乎都是讲本地话,入学好,短时间内无法接受老师用普通话教学。所以一些老师上课的时候还需要用本地话给学生解释。要使学生说得好,老师必须以身作则,用普通话讲课。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口头语言训练,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也能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说的训练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体现出来,要求学生不仅在课内、校内说普通话,课外、校外也要说普通话。同时老师要有目的去训练学生说话,让他们观看一处景物后说话,观看别班同学活动后说话,模拟接人待客,上街购物等情境进行说话。学生有了说的基础,他还怕写不成文章吗?

四、善于挖掘学生写的欲望

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平时多进行练笔,多写日记。可以记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如“六一儿童节”的游戏活动,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等;

也可以记录家庭的喜怒哀乐生活等;

还可以记录美丽的大自然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教学中,我要求人人都要有读书笔记,最好每天都能有所记,读到好的地方可以把它摘抄下来,如精彩的片段、句子、词语,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名言警句,读书心得等。这样,学生会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在作文时也可以把自己以前所写的派上用场,使作文锦上添花,这何乐而不为呢?

五、勇于破除传统的作文教学

目前我们农村小学生怕作文,而且作文雷同居多。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提倡命题作文,重视文体,并且过分重视文章的篇章结构。如让学生写《我的爸爸》,老师片面要求学生写记叙文,其实,文体是流动分化的分类,并设有明确分类界限,议论、说明、记叙有时是并用的,如果这样要求学生,也是局限了学生的思路。再者老师还强调学生第一段写爸爸的外貌,第二段以事例写出爸爸的某些特点,第三段总括全文,而且要求写出爸爸的好品质。这样以来,有的孤儿在这方面没有真正体验,作文题目拿到手后无所适从,无从下手。一个劲的在咬笔杆,从而对作文有一个恐惧感。对老师的这些苛刻要求,全班学生写出来的爸爸就是一个面孔,一个样子,没有个人的特色了。要想让学生喜欢作文并避免作文雷同的出现,教师必须改革作文教学。让孩子们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想怎样表达就怎样表达,让学生异想天开,写实事,写自己了解的事,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怕作文”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了。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七年级教学论文) 篇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由于缺乏素材的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不知如何下笔。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对写作步骤和写作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阅读的好习惯,在丰富他们知识积累的同时,加深他们的生活感悟,使他们写出来的作文更具有感染力。

一、结合生活情境进行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来,需要让他们对所写的内容有深刻的体验,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使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写出情景交融的好作文。在小学生刚开始接触写作文时,写作对他们来说很陌生,不知道写作步骤,缺乏素材的积累,这些都对学生的写作信心造成了重大的打击。随着素质教学的进行,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才能让他们主动探究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并主动的进行好词好句的积累,为进行作文创作积累素材。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写作,能让他们把亲身体验写到作文中,使学生有话可写,摆脱了作文难的心理影响。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后,让他们针对这次活动进行写作。在亲身经历的活动中,学生有很多想法想要在作文中进行阐述,为他们提供了活生生的写作素材,使他们轻松的写出好的作文来。

二、对课文题目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题目是作文的浓缩,能直观的反映出作文的主要内容。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使他们在进行写作时,能根据作文题目进行写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成为教学的基础和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分析,探究题目和课文内容的关系。在语文教材中,课文的题目命名方法各不相同。例如,有的是以人物作为题目的,如《司马光》《孔繁森》,有的是以地名为题目的,如《美丽的南沙群岛》《西湖》,还有的是以事件为题目的,如《卧薪尝胆》《孟母教子》等等。不同的命名题目,在进行展开论述时侧重点也不相同。在教学通过分析,学生能够掌握题目是课文内容的字眼,课文是围绕题目展开论述的。通过不断的针对课文题目和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探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使他们避免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文题不符的情况。在训练学生审题能力时,教师还要针对每次的作文习作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看看谁的作文题目和内容联系最紧密。通过积极的互评和自评,让学生了解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学到了更多审题的方法,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探究课文中的修辞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小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较少,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有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中对字词句和修辞手法的选择和运用,让他们对好的句型进行分析和模仿。通过模仿修辞手法进行造句,能让学生初步掌握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排比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学生掌握了这些修辞方法之后,教师要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让他们展开充分的想象,创造出新颖的句子,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让他们在写作时能灵活的运用这些句型。在学生写出好的句子后,教师要积极的对他们进行表扬,使学生的写作动力进一步增加,积极的探究写作方法,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对修辞手法的强化练习,学生能有效掌握这些句型,使他们的作文内容不断丰富的情况下,语言的运用也更优美。

四、注重作文的构思和布局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有好的素材,还要有好的构思和布局。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不仅要对语言进行渲染和润色,还要对作文的结构进行分析,使学生写出具有独具特点的文章。在对学生进行作文的构思和布局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作文结构,学会如何进行结构的安排,掌握写作顺序。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强化和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在写完作文后,教师要对他们的作文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写作中的优点,激发他们的写作信心。同时,教师要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让他们进行改正,使他们写作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安排写作顺序,使作文内容能围绕题目展开论述,写出具有创意的作文来。

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阅读与习作,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的组成部分。通过通过让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能提高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在写作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把这种情感体验迁移到写作中,使他们的作文包含情感。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在学生阅读时对他们进行指导,使他们通过阅读能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好的段落描写和好词好句。阅读积累对学生的写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不但要关注课上阅读,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态度,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形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升华到最高境界。

如何提高小学四年级的写作能力 篇6

赵瑛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它也是语文中最薄弱的环节之

一。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抓好了语文教学的“主干”。但是我们的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大多数学生说到作文如“谈虎色变”,害怕写作文,逃避写作文,习作成了一件“苦差事”。这正是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激发者。如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使他们下笔有神。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

教师只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愉快地习作。激发兴趣就是对学生的写作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给予积极的、向上的、富有鼓励的评价,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人做完某一件事后,都希望别人的肯定,学生也如此,他们的作文,口头表达的也好,书面表达的也好,教师评改时,都要找到它的长处,从中发现闪光点,比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好的构思,一个独特的见解等都是一个成功教师帮助学生激发写作兴趣的良方。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加强课内﹑课外阅读,做好摘记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多为典范作品,文质兼美.只有加强阅读,才能从读中培养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激发情感,增强语境,从而提高作文水平。但光靠读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那就要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中的书籍。让学生自己去借阅图书﹑名著。读后将其中的好词、好句、名言、警句等摘抄下来,熟读成诵。作文时就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好多还可以终身受用。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真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为今后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真情实感。让学生通过察看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亲身体验来认识事物、感悟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有了亲身的经历体验,就会有创作的素材,就会有写作的激情,文章也就会有真情实感。否则,学生作文将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即使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枯燥无味。

四、互评法

互评法就是通过学生对作文进行相互评价,相互修改,达到共同进步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把作文批改权交给学生,并不是教师可以减轻工作量,高枕无忧,反而工作更多了。因为教师要作恰当的引导和指点,设法教会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和技能,这是一项细致而长久的工作。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逐步提高学生对作文批改的认识,端正其态度。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所以“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在引导、开窍学生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让他们批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写作能力 篇7

一、激发写作兴趣, 感悟写作喜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在快乐的活动中引导观察、体会、激发兴趣。 一些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 甚至厌烦, 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写作素材, 感觉无话可说。 所以写作之前, 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如成语接龙、课本剧表演、猜谜语等。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 激发其习作的兴趣, 产生创作的欲望。

活动结束后, 趁热打铁, 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然后相互补充。 因为学生都有了切身的感受, 是耳闻目睹的真事, 所以就觉得有话可说, 有内容可写了。

2. 在日常的评析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激发其自信心。 学生并非写不出好的文章, 关键是没有自信, 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精彩的句子, 都应该得到教师的欣赏, 这样心中的愉悦才会被激发。 就教师来说, 学生身上不是缺少优点, 而是缺少去发现, 一旦拥有欣赏的心态, 我们就容易发现学生身上原本已存在的优点, 即使是学生的缺陷或失误中也会发现闪光的地方。 有些习作似乎看起来没有值得称道的, 但是, 我们如果用一种欣赏的目光去阅读它, 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可爱之处。 于是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互评, 从学生自己的角度去发现别人习作中的亮点, 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评析, 同时也把我认为好的字句文段展示出来,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文章是有可取之处的, 从而产生写作的兴趣, 激发学生写作的信心。

二、引导观察生活, 广泛汲取素材

1.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体会生活真情。 《 语文课程标准》 中指出:“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 ”对于生长在农村的孩子来说, 生活实践丰富, 耳闻目染的东西很多, 且都十分有意思。 聊天中发现学生有很多的生活体验, 比如喜欢养小动物、栽花种树, 喜欢下河摸鱼、野外郊游等。 于是,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就因势利导, 指导他们写日记、周记, 让他们用手中的笔把栽花种树、 野外郊游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 这样, 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趣的作文便跃然纸上, 如“ 达蓬山游记”、“ 春日”、“ 为家乡添绿”……学生根据亲身体验、实践观察, 再写成文章, 这样经过多次反复练习, 再进行写作自然就轻车熟路, 言之有物了。 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春天的景物时, 便充分利用了农村独特的资源, 带着学生走进田野, 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小麦、油菜、大豆……各具风韵, 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又各有特点, 并及时指导他们如何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从平常的事物中, 转换角度去发掘其独特之处。“ 熟悉的生活也是风景”, 引导他们随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养成勤作笔记的好习惯, 日积月累, 这样学生的习作就有话可说, 有物可写了。 因此, 农村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资源, 就地取材, 善于发掘, 勤于开拓, 乐于疏导, 定能帮助学生们找到习作的活水, 使学生的习作呈现盎然生机。

2.引导学生关心时事, 主动观察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 日常生活中, 报纸、电视、电台甚至学生的身边时刻都有新鲜事情发生, 这些都是学生习作最丰富、最直接的素材来源。 因此, 在教学中, 我经常引导学生多关心时事, 多看新闻联播, 浏览报刊, 留意身边小事, 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积极营造主动观察积累的良好氛围。 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 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 在平淡中寻找新奇, 开拓视野, 增长见识。 渐渐地学生学会了观察, 学会了寻觅材料。 一个学期, 像这样的小练笔就写了几十篇。 学生写得真实、纯朴、感人, 可谓灵感来源于生活。 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想象、学会记载, 帮助学生解决采集素材时遇到的困难, 帮助他们将采集的素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只有善于引导学生把观察和练笔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使写作训练落在实处。

三、强化阅读训练, 注重读写结合

1.探寻阅读教学中的写作训练点。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 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叶圣陶说过:“ 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教师教得好, 学生读得好, 才能写得好。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 会接触到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 教师在学生阅读、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 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我经常根据所学的文章或大家共同关注的事件等, 随机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如在阅读《 散步》 一文中学生们感受到了父子之间淡淡的如春天般的温暖。 这时我随机引导:同学们, 在你的家庭生活中父母之间或是母子之间又有哪些让你感到温暖呢?在生活中, 把你曾经感受到的或者付出过的温暖写一个小片段 ( 注意细节, 用词生动形象) 。 有了具体的习作对象, 明确了要求, 自然就下笔如有神了。

2.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读是写的基础。 要扩大农村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其写作水平, 仅靠阅读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千万不能忽视了课外阅读的作用, 要高度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具体做法是:把学生爱看故事书的兴趣引导到广泛阅读各种书报上。 在班里设立“ 读书角”, 成立“ 读报组”。 组织开展“ 献两本读百本”的公益活动, 并选择文情并茂的佳作让他们相互传阅, 开展读书、读报竞赛活动。我有时会选择一些名篇佳作边范读边讲评, 有时由学生分组分析、讨论。 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 专门摘抄优美词句和现场速记, 并定期进行检查。 课外阅读是学生丰富生活经验, 沉淀文化底蕴, 积淀人生智慧, 提高自身素养的有效过程。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8

一、经常读书逐步增长见识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早已为我们阐明了读书和写作的关系。农村小学生知识面窄,加之生活中的经历见识还很少,这是农村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内容空洞贫乏的主要根源。针对这一状况,除认真抓好课堂教学及课后写作训练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看《小学生作文》《小学生周刊》和《中国少年报》等报纸杂志,或者积极向亲友借书阅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活动不断增长见识,积累知识。与此同时,教师有计划地安排一些课外阅读辅导,通过检查学生的好词佳句摘抄本,顺便给予学生一些写作指导,提出下周(或下月)的新要求,有的放矢地指导阅读,主要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说完整流畅句子的能力。

二、经常活动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

农村小学生畏惧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没话可说。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在写作训练前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注意观察生活中人或事的有趣情节,把它及时记录下来,经常这样积累片断材料,才能做到在写作时“有米下锅”、胸中有物。另一方面,教师结合训练重点,组织开展一些有目的的活动,如参观、游览、野炊、劳动比赛、讲故事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身心需求,又为学生的习作训练提供了真实素材。而且重要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使学生有了真情实感,在作文中就可能反映出他们真切的童趣,使学生的写作有了自己的素材,从而打下牢靠的基础。

三、经常练笔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练笔,要求学生平时坚持口头发言交流(即多说话)、多写话、多做片断练习(如日记、见闻、读书笔记等)。这类训练,由于花时少,即兴之作,篇幅短小,没有压力感,学生既容易驾驭,又不觉得难写(或说),就往往乐意做。教师要坚持经常抽查学生的写作练习本,即时提出相关意见或建议,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激情,使学生的这类片段练习能够持之以恒,以小见大,集零成整,不断提高。同时,开辟作文课第二课堂,办作文墙报,开展竞赛评选活动,激励学生自我交流学习、自我提高,从而進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四、经常指导锻炼学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锻炼学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途径就是抓写作过程的常规训练及指导。教师把作文教学同语文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注意以课文的写作形式为范例,狠抓“读写例文”的训练。坚持分类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就好像画画有模特儿,练书法的有了字帖一样,写作起来就不会感到无从下笔了。此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经常指导学生掌握好写作过程中各主要环节的写作技巧训练。如命题作文,教师引导学生,在有了作文题目后,首先应教给学生从审题到选材到谋篇,到用语等写作常规环节上认真构思,在头脑中先形成初步印象后,再动笔写;其次,当初稿写成后,再按上述环节仔细阅读修改,当你自己觉得文章的重点已明确、结构基本合理、层次基本清楚、无错别字时,才能最终定稿成文,认真誊抄,交给老师批阅。教师依据学生作文中的具体情况,结合平时对学生的指导要求,一一找出学生作文中还存在的差距或不足,以便学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的作文基本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经常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写作成就感

根据学生对作文普遍存在一种畏惧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采取“多鼓励少指责、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只要学生的作文比前次稍有进步或可取之处,教师就及时给予评讲鼓励,让每一个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体验成功的感受,获得写作的自豪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自觉选题练笔的习惯。教师在表扬学生的好作文时,不是只念片断或佳句,而是全文宣读后,指出文章好在哪里,让其他学生学习、借鉴。对于作文学困生的文章,更是沙里淘金,只要有一字、一词、一句、一段写得好,教师充分肯定,给予较高鼓励,以增强这位学生的写作信心。对于有新意的习作,一是上本班墙报交流学习,二是教师指导向校内外刊物投稿。如果学生的习作得以公开发表,学生受到的鼓舞会更强烈,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作用也会更大。

六、创设写作情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必须创设写作情境,激发他们的写作情感。如,要求写动物方面的作文,可引导学生亲自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并作好记录;写活动方面的作文,可与学生一起做游戏、打篮球等。学生亲身实践,再结合学生自己生活实际,才有东西可写。

总之,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采用各种方法,创设各种有利于写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写出能体现他们自己真实水平的作文。

参考文献:

[1]邓丽华.浅谈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新课程(上),2014(11).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9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马爱民

现在的考试,作文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大,教师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学生却视写作文为苦差事,总感觉没有东西写,无从下手,写出来的文章有的文不对题,有的空洞无物,有的语句不通,层次不清……在考试中一直拿不到高分。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1注重广泛的阅读与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鲁迅先生也提倡多读书,为此,我每教一个班,都要在班上建立一个读书角,推荐学生阅读适合的文学作品、优秀作文选以及科普读物等,让学生自己利用每天中午上课前十分钟和晚自习前十分钟阅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要求他们阅读时要把文章读懂,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和形式来表达中心意思的,要把那些优美动人、感人的词语、语段、名言、警句摘录下来并分类整理,同时写上简要的阅读批注或感想。比如,对于文中的优美语句指导学生去鉴赏品位,并用”我发现用得好,好在……“的句式说说哪些词语句子用得好,好在哪里,并且做好摘抄笔记、自制书签等。每月要求学生交出一篇书评。日积月累,学生就能积累许多的语文材料,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同时,要求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并学会迁移,能运用到作文中去。

2注重细微的观察与体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也会写成什么样的文章。“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学会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第一要素。所以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非常重视观察,重视写作素材的真实性。因此,每个星期的作文课,我都利用一定的时间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写作,有时在校园里观察校园植物,观察竹子、树木、花草,有时在周末时间到野外写作,领略秀美的自然风光。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陶冶道德情操,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3注重多样的形式与兴趣

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有兴趣作文,这是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仅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更要让他们喜欢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才能”言为心声“,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

为此,在作文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一句句轻轻的赞美、一段段激励性的点评、一次次作文竞赛的墙报公示、向杂志社推荐发表或在学校广播上播出等方法,都是促进他们写作成功的契机和驱动力。

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作文说得一无是处,特别是对那些写作水平很低的学生,否则,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大大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对作文更产生了畏惧和厌烦心理,提高写作水平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4注重写作的氛围与激情

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的文章,开始没让他们动笔写,先问一个学生:”你平时有一些想对你父母说而又不愿说或不敢说的话吗?“那学生不好意思地看了看其他同学说:”有,我想让我爸少打我。“”为什么?“”因为我只要成绩不行或做错了,哪怕是一件小事,他都能大发雷霆。“”你有说服他的理由吗?“”有……“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位学生竟然义愤填膺地说了五六分钟,结果班里其他同学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了,他们都跃跃欲试,想倾吐自己的心声,于是我趁热打铁,又叫了几名同字谈自己的经历,最后我说”也许还有其他同学也想倾吐自己的心声,可由于时间不够,那我们就把自己最想说的用笔写出来。“同学们就带着激动的神情,投入了写作。

尽管这节课只剩下二十分钟,但下课时,绝大部分同学都写完了草稿,大多数同学作文感情真挚,字字句句都是肺腑之言。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效果极佳。

5注重片断的训练与观察

谚语说得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勤写片断,多记日记,以及写心得体会之类的小练笔。

茅盾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因此,我们要训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做,让学生多记日记,多写片段,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触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强调观察要仔细,更要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并坚持写观察笔记,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内容可以是景物描写,也可以记述自己的心路历程,还可以是记述班里或家里发生的一件事,不一定要多深刻,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就可以,这样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篇10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研究》第03期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积累名句、扩写仿写、不限文体写作、修改润色四个方面入手,教学生会积累写作素材,做到仿写扩写“形神皆像”,让学生将“写”与“改”结合起来,做到文从改出,消除学生写作畏难情绪,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 能力 中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四点。

1.积累名句,厚积薄发

部分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傻眼,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第一文库网。其实是心中没有写作素材,“巧妙难为无米之炊”,自然写不出。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名句就是个好方法。“积学以储宝”,积累名句就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积累名句对于写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持之以恒,切忌间断和疏忽。否则,就有可能让有价值的材料白白遗漏。

积累名句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课本中积累名句,可采用卡片法。卡片法就是将阅读时读到的格言、警句、谚语等自己认为有价值而实用的东西记在卡片上。课本中收入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特别是古诗词曲和文言文,其中的名句俯拾即是,思想精博,材料丰富,可以供作文时使用。二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名句,可采用摘录法。摘录法就是指我们在阅读时,把具有参考价值、可资引用、借鉴的精彩句子等抄录下来。做摘录要按原文实录,不得增添、删减、更改原字句和标点符号。课外书浩如烟海,阅读时应有所侧重。《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推荐的名著应作为主要阅读篇目,要求学生尽可能都找来阅读。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大量名人名篇中的名句,学生在写作时就能旁征博引,厚积薄发。

2.扩写仿写,乐于表达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七年级教学论文) 篇11

关键词 农村 小学生 写作

笔者在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们害怕作文,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农村孩子缺少课外读物,写作受到局限性,觉得无内容可写,胡乱编的多。第二,平时语言词汇积累的少,写作时难以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第三,对身边事物没有养成自觉观察学习的习惯,写作时对其要写的内容比较陌生。第四,对事物缺乏想象力,写作内容枯燥乏味。第五,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该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下面将简要地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1 首先要培养学生们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而我们这里主要指的是要善于培养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学生们一旦对写作产生兴趣,那么写作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们写作兴趣呢?

这里我们就要让学生们写他们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描写紧紧围绕学生们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们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们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们假期的所见所闻,可命题为《记我假期内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如根据学生们对某人或某物的看法,可命题为《€讇字壹贰H缧⊙嵌枷不抖郑叶帜芰芮俊N颐蔷陀Ω门嘌⒆拥亩帜芰Γ盟亲鲆恍┳约毫λ芗暗氖拢匀粘I畹牡愕涡∈掠兴私狻@纾喊锔改父膳┗睢⒆黾椅瘢约憾肿鐾婢摺⑿蘩硇∑骶撸缴缴贤嫠!⒓褚安说龋盟墙约阂惶熘凶钣腥さ氖虑橛帽收媸导锹枷吕础K羌嗍豆懔耍匀挥刑嘞胍档幕埃刑嘞胍泶锏母星椋庋坏闯隽怂堑恼媲槭蹈校佣嘌搜堑男醋餍巳ぁ?

2 其次要养成学生们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城市相比,农村信息闭塞,经济水平发展缓慢,农村学生们见闻就受到极大限制,接受外来新鲜事物就比较缓慢,并且还长期缺少课外读物。当学生们在写作时,脑子里所能想到的往往只局限于他周围所接触的事物或者道途听说的观点,所以学生们会觉得可写的东西不多,对待不同的作文类型,都会用自己心里所固有的模版去套,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千篇一律,枯燥乏味,毫无新鲜感可言。但俗话说的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和城市相比,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内容。我们教师这时就要引导学生们发挥农村的优势,挖掘作文源泉。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就要积极引导学生们捕捉所看、所见、所做、所感,如四季的景色、饲养的家禽、田间的庄稼、使用的家具、参与的农活、山中的花草树木、自然中的鸟兽鱼虫、往来的农夫等等身边的人、事、景、物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分析,做生活的有心之人,练说练写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对我们的语言积累有很大的帮助。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这里他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的主要素材,而这里的生活就要靠我们那一双明亮的眼睛去观察,而这里的观察决不仅仅局限于“用眼看”。 观察生活要全神贯注,全身心地投入。要做到用眼细致地看,用耳认真地听,用脑深入地思考,用手及时地记,要把社会的生活当作自己的生活,把人民群众当作和自己相关的人物,设身处地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进退荣辱。一句话:要亲身去“参加”生活,而不是客观地去“参观”生活。没有全身心地观察生活,即使记下许多材料,写出来的东西也还是不动人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对事物作深层的观察,揭示出生活的真谛,写出别人想写而没写出来的动人、深刻的文章。全面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是认识、了解生活的基础,文章的素材才会丰富而不竭。

3 最后要加强学生们的写作训练—以说助写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们从阅读中吸取营养,利于学生们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大多数学生们阅读一篇文章,只是粗略地浏览下文章的故事情节就算完事,其实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古人说,不动笔墨不看书。这告诉我们在阅读中,我们要准备一个阅读的本子,在阅读的时候看到比较好的句子、段落以及你对这篇文章的见解与感想等,你都要把它记下来,在课余时间你可以时不时地拿出来翻翻,晨读的时候拿来读读,渐渐地,这些东西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自己的东西。下面笔者再简要地分析下学生们在阅读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指导学生们学会分析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在学习一篇课文时,首先要让学生们明白这篇课文采取了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如学生们在学习《忆爸爸》这篇课文时,就要让学生们理解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的写爸爸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有什么好品质,然后再举例说明爸爸的这些好品质有哪些事例,最后再呼应第一段进行总结。其中第二部分举例说明在整篇文章中所占用的字符最多,写得最为详细。让同学们从中学会这种写作的方式与技巧,如果以后碰到类似作文,学生们也可以联系课文,并且进行适当摹仿,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打好框架,然后再往里面添加属于自己的语言。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们会很快掌握这类方法,为本次作文开了个好头,当然,除了指导学生们模仿,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第二,要求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先生也提倡多读书,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和语言特点,在语文阅读中,让学生们接触文中那些生疏而精炼的语言,并摘录出文中精美的句子或者段落,这样就会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地吸纳与发展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加宽加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为自己提供一片寻找自我、发展自我的广阔天地。

第三,加强学生们写作训练。有了读的借鉴,说的铺垫,犹如水到渠成,写相对就要容易多了,写作练习,同样也要让学生们遵循三个原则:(1)“我手写我口”。要求学生们尽量先说后写,说写结合。(2)写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点尤为重要,大千世界,琳琅满目,但他们亲身所接触的事物却是少之又少,在这里就要教导他们摈弃华而不实的虚假文风,将踏实地做人与朴实地写作统一起来。(3)在写作中学会成长。通过写作,使他们对自己笔写的人或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与体会,如通过命题为《妈妈,我想对你说》这篇文章的练习,可以将小作者内心对母亲感情抒发出来,这更有利于以后母子之间的友好交流:如通过命题为《记我家前的大桃树》可以培养学生们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其意义决不只停留在为今后写作提供大量原始资料的层面,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让学生们的童年富有诗意,让他们的人生充满情趣,让学生们的生命更加丰满。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七年级教学论文) 篇12

一、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 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勤奋的探索, 执着的追求。低年级学生好奇多问, 活泼好动, 可塑性强。只要把好学生的脉, 以鼓励为主, 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我班有一学生叫小凯, 平常不爱和人交流。一次语文课上的写话内容是一幅图话故事, 当我提问:“谁能给大家讲讲图画的内容时?”班里的小麻雀们唧唧喳喳说个不停, 小凯却坐在那里默不作声。我仔细观察了一下, 小凯并不是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 他好像只是不感兴趣。于是, 我换了一个方式提问: “让公平、公正的蜻蜓队长来评判这幅图, 他会怎样说呢?” ( 小凯最喜欢《铁甲小宝》里面的蜻蜓队长) 我发觉小凯的眼睛亮了起来。于是, 便叫他来回答这个问题。结果, 他把这幅图解答的相当漂亮, 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二、在授课时注意讲授写作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 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表达,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利于学生从读学写, 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课本里的文章大多是名家之作, 适合学生阅读, 适合学生从中学习一些简单的写作知识。因此, 在平时讲读课文时, 应该根据课文内容,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把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写作顺序等一些简单的知识有机地向学生渗透。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写作方面的知识, 从而指导学生的写作练习。如在《翠鸟》一文中, 作者在介绍翠鸟时, 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 表达方法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 而是采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多种方式。比如,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中的“喜欢”, “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中的“等待”, 无不反映了作者为翠鸟赋予的人性化的色彩;“翠鸟蹬开苇秆, 像箭一样飞过去”, 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作者在描写翠鸟机灵、敏捷的动作特点时, 是把它和小鱼做了一番对比的。小鱼“悄悄”地吹了个泡泡, “尽管它这样机灵, 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三、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

土豆网上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宣传语“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低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 但他们对于生活, 对事情的看法, 也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我们可以鼓励孩子把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刚开始的时候, 孩子们也许只能写两三句话, 而且不够通顺, 还夹着错别字, 甚至没有标点。别着急, 只要我们能耐心指导、及时鼓励, 慢慢地, 学生就能写一段话, 而且写话的内容也会变得丰富, 从家里养的小猫小狗到动物园里的狮子老虎, 从学校课堂中的小插曲到大街上的繁华热闹……长期坚持就可以培养学生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四、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不仅能开拓视野, 还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对于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可以从学生入学时, 就在班级里设立图书角。介绍好的图书给他们, 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学完拼音后, 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 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 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少儿百科全书》《小故事大道理》《唐诗三百首》……内容广泛, 自主选择。在学生在阅读时, 注意要求学生把优美的句子、词语按照季节、心情、数字……分门别类的摘抄到一个小本子上。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开阔视野, 还能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词汇, 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当他们自己写话时, 就能自觉、不自觉地将收集到的好词佳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提高阅读写话能力。

五、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小学生自尊心强, 上进心强, 特别需要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每一篇作文老师都要争取在文章内发现孩子的“亮点”, 在文章的末尾加上评论, 给孩子以鼓励。定期将学生有进步的, 写的好的作品请小作者读给大家听, 张贴在教室里的“我最棒”专栏内, 以鼓励带动学生。比尔·盖茨说得好, 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满足人的感觉, 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想进一步求成功的动力。人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总之, 写好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刚刚开始写作, 我们还是以鼓励为主, 但是一定要多说、多写, 不能让孩子失去了写作的兴趣。正如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 3寸来长, 不管养多长时间, 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 2个月的时间, 原本3寸的金鱼可以长到1尺。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 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源泉, 在写作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感受写作本身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摘要:《新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对写话有兴趣,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应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正如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 3寸来长, 不管养多长时间, 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 2个月的时间, 原本3寸的金鱼可以长到1尺。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 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源泉, 在写作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感受写作本身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13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着手。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略抒己见,意在抛砖引玉。

一、激发写作兴趣

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普遍学生感到写作困难,谈“文”色变,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老师不及时医好这块心病,那么写作教学将事半功倍。学生厌恶写作,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比如写《一次活动》,写作之前,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参观工厂、游览名胜古迹、举行跳绳和拔河比赛等。写作时,先在班上进行口头训练,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把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讲出来,让他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消除对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作文,写作兴趣随之而来。

二、培养多读多写

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以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多读多写,否则将前功尽弃。要达到多读的目的,除了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外,还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从中吸取写作“营养”。为了让学生能读到更多的课外读物,我的做法是:首先,鼓励学生办好借书证,定期到学校的图书室借书;其次,每个学期都精心设计好“班级图书角”,为学生订《小学生作文选刊》《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创新作文》等,并号召学生踊跃捐书。除此之外,还与其他班级友好合作,定期交换课外读物。平时用一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

读是积累,写是提高,只有读写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要达到多写的目的,首先培养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具体做法是:优等生可以写出读过的文章的主要内容,自己的感受等;中等生可以抄录文章中的精彩片断、优美词句等;后进生则不同,他们只要能抄录几个好词佳句就应该给予肯定表扬。其次培养学生写好日记。写日记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作文时就不必为无“米”下“锅”而发愁。日记的内容千变化,长短不限,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可以写。写日记要防止千篇一律,记“流水帐”,应该突出新颖。我鼓励学生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或日记,不定期检查,对于做得较好的学生给予夸奖,树立榜样,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则耐心指导鼓励。

三、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 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决定性的作用。每次进行作文练习,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具体步骤是:一是指导审题,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白写什么,怎么写。二是指导立意,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明白为什么写,是说明一个问题,表达一种感情,还是赞美一种精神等。三是指导选材,让学生明白选择什么材料才能更好地为中心服务。此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拿出来,从中选择好材料,为写作服务。审题、立意、选材是作文指导的方向,除此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谴词造句,用上各种写作手法、技巧,谋篇布局等。教师指导方法得当,学生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讲评,我不是采取传统式的教师承包批改、讲评的做法,而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文的批改、讲评。学生自己批改、讲评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师生共议共改、小组合作评改、同桌互评互改、个人自改自评等。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学习他人作文中的优点,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改好作文后,再抄进作文本。作文交上来后,我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地批改。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我尽可能用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把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如别致的题目,好的开头和结尾,一个精彩的词句等,都给予肯定赞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写作的信心。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号给学生标出来,让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批改过程中,认真推荐出本班的“代表作”。批改结束,及时讲评。讲评分为简评和详评两种。简评部分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委婉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方案,防止今后重蹈覆辙。详评班里的“代表作”,我引导学生讨论,说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修改?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达到取长补短、以优带差、共同提高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写作教学实践中管窥之见。语文教学成在作文,败在作文。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待我们语文教师去共辟蹊径。

如何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提高作文课堂的有效性?其关键在构建有效素材积累体系,优化多样性作文练习以及评改习作多元化。只有不断创造新的更加适用的理论和实用技能,才能在作文教学的天空中一翅冲天。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有效性 研究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占有40%的大比例分数,可以说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近几年,作文改革已是星之火可以燎原,新课程的理念漫漫被广大语文老师所接受,然而传统作文训练模式“指导—作文—批改—评讲”四部曲在作文教学中“涛声依旧”。学生作文水平未见其进,多数学生“谈文色变”。有些老师“苦心经营”,却收效甚微。确实,要真正提高学生作文的层次,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课改作文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

一、构建有效素材积累体系,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架起写作与感受生活的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它包括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思想修养、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和写作习惯。当前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由于没有素材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教会学生会“找米下锅”确是当务之急。其实,只要勤动手,“材”源到处有。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是作文素材的来源。关键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意识,并教给他们搜集和整理素材的方法。

(一)多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

“处处留心皆学问”,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观察是同学们认识周围事物的主要途径,也是积累作文素材最常用的方法。一个人80%的认识来自于视觉,因此,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环节。平时应该经常有意识地布置学生抓住机遇,随时留意身边的变化、事态的发展,耳闻目睹,亲身体验,感受大自然。“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声鸟啼也许就是春天的序曲,一片落叶也许就是秋天的骊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花草树木各有情态,要从自然的表象中挖掘出人生的、社会的意义:从四季的轮回中想到人的一生:春的浪漫,夏的激情,秋的成熟,冬的冷峻。从秋风落叶领悟“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从观大海,体会“有容乃大”的人生真谛。

(二)多阅读,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学语文课文中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对学生的写作都有帮助。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背文章中的妙语佳句,精彩片段都要做好摘抄,并且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课后,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来获取更多的素材。一本书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读书就是与作者面对面的对话,因此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展他们的视野,能使他们在更大范围内积累习作素材。只有“胸藏万汇凭吞吐”,才能“笔力千钧任歙张”。

(三)多参与,在活动中积累素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叶圣陶先生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文字。”现在的中学语文中都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活动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自由作文提供绝妙的素材。在活动中老师要做好引导,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尽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停留在“玩”上,要做一个有心人,用心记下活动的每一个过程,随着活动的增多,还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兴趣,这样不仅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而且为作文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素材,可谓一举三得。

(四)多练笔,在习作中积累素材。

勤学勤练是作文成功的有效途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于练笔,将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记录下来,将促使自己更加有意识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勤于动笔,可以有效地积累生活素材,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选取素材。可以写人、记事、摹景、状物、抒情;可以写观后感或读后感;可以写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想;也可以对生活现象加以点评,发表个人见解;可以写观察日记,包括景物、人物、社会现象等;可以写心得体会,观后感或读后感。鼓励学生想他人未想之事,说他人未说之语,写他人未写之文。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畅所欲言,在练笔中积累素材。

二、构建开放的写作课堂,优化多样性作文练习,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传统、陈旧的作文题和单一的训练方法使学生感到厌倦,缺乏写作的动力和表达的热情。这样势必影响作文教学,久而久之就束缚了学生作文时的思维,给人雷同感,没有生气。为此,我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力求形式多样。“多样性”即:训练内容的多样、训练时机的多样、训练途径的多样。

(一)优化多样性习作训练,激发写作兴趣。

①每日一写。每日至少写300字的日记。每旬一抄。每半月抄1000字的精彩文段。②每课一讲。每节课课前三分钟演讲。每日一读。每天读500字左右的美文,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③每周一练。每周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④写周记。按专题要求写周记,一周一篇,可以成文,也可以只写片段。⑤创设情景作文训练。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⑥缩写。它能训练学生精简文字的能力,这种方式较适合小说这种体裁,如《社戏》等课文。⑦补写。这种方式较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令其能专工于人物、景物细部的描写、刻划,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补出塑雪罗汉的具体情境,在《春》中补出一幅“春耕图”等。⑧改写。这也是促进学生拓展思维的方式。把《木兰诗》改写为一个课本剧。⑨仿写。模仿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我们的语言是在不断的模仿中成长起来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仿写《相约周末》。

(二)授之以渔,练其技巧。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写作也是如此。作为学生要多研究学习一些写作基本知识,懂得信息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①命题——眉目传神,文题靓丽。当前作文,多以话题内容自命题作文为主。文题是文章的眉目,“文好题一半”,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的内容,可以体现全文的思路,可以蕴涵全文的主旨,可以表明全文的特色,能给人清新脱俗,耳目一新的感觉,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起仔细阅读的兴趣,能使文章起到眉目传神的妙用。考场作文的文题,首先必须准确,要扣准话题,不能偏题离题;其次要醒目,要紧扣文章内容,让人一看一目了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其次要简洁,要短小简单,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如《“英雄”偏到“无用武之地》、《“钦差大臣”请下岗》、《“李鬼”打假》等。②立意——化大为小,独辟蹊径。古人说:“文以意为主。”“文无意则不立。”王夫之也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千古文章意为高。”这些都表明立意在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只有立意独辟蹊径,才能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上乘作品。③构思——绵针绣被,出奇制胜。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作文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④开头——凤头引蝶,夺人魂魄。“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头在文章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能提炼中心,完整结构,吸引读者。它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令阅卷者倦处生神。因此,作文时多花费点时间、多动点脑筋,写个好的开头,是十分必要的。⑤结尾——豹尾留影,美丽动人。古人云:“一篇之妙,在乎落句。”一个亮丽的结尾,不仅仅是收束全文,而且能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或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效果,给人以豁然开朗、心中一亮的审美快感,令人回味无穷。

三、倡导评改习作多元化,提高作文评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鲁迅先生认为:文章该怎么做,他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课标》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恰当的作文讲评,好似一盏明灯,可以为学生指点迷津,使学生茅塞顿开;又犹如一把钥匙,为学生开启遨游作文浩翰大海之门。

(一)教师评改方式要灵活多变。作为学生习作的指导者,教师评改显得尤为重要!关于老师的评改,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可以本其经验而创造他途。” 教师评改应采用多元、互动的方法,①教师讲与学生谈相结合,讲评作文时,共同存在的问题由教师讲,其它方面以学生谈为主。学生可以谈印象,评优劣,尤其注重让学生谈自己的构思过程和创作体会。学生们的切身创作体会远胜于教师说教。在学生的漫谈和讨论中,不仅对下次的写作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端正了同学们的写作态度,激起了他们竞争的欲望。②书面批改与当面批改相结合,对程度差的,宜以书面批改为主,在指出主要缺的同时也给予一定的肯定,以调动其积极性,不致自暴自弃。对程度高的,宜以当面批改、直接指点为主,谈后让学生自己修改或重写。还有教师批改和学生集体批改相结合,作文本收上来之后,教师可先浏览全部作文,结合本次作文训练目标,找出各种类型的样文若干份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先自改,然后在全班组织讨论,在讨论中大家再取长补短,③老师小结出此次作文同学们的一般思路和写法,找出明显的优点和缺点,指出修改的具体方法,课后让学生进一步修改。

(二)学生自改互改要形成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学生自评自改习作很关键。对于学生自评自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评自改的意义,教给他们评改习作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法、推敲法等方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做出评价,写上评语!

步骤和方法是:①同桌互改互评。②4人小组讨论后由4人小组组长执笔评改。③两队同桌前后互改互评,两人一起执笔评改。④全班前后桌大循环式评改,由两人一起执笔评改。⑤7-8人的小组再讨论修改初稿后,正稿由批改组长(各组中的最优秀的班干部担任)一人执笔评改。其任务是:用修改符号指出文中的各种毛病;有鼓励性为主的总结性的评语,提倡有眉批;打上你自己给的等级;签上批改人的名字。

(三)家长评改习作要讲究方法。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们,可以说对于孩子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更容易沟通交流,如果方法得当,相信孩子很愿意把自己刚刚完成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这时,父母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孩子的习作进行点评,真正成为孩子习作起步的“领路人”。可以说,面对家庭教育的日趋笃厚,相信这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力补充!

上一篇:医院感染管理进修人员管理制度下一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B(鄂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