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职业大学困难学生资助实施细则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黎明职业大学困难学生资助实施细则(精选9篇)

黎明职业大学困难学生资助实施细则 篇1

为了管好、用好助学专项基金,落实国家助学政策,保证助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无一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助学金

1、助学金的设置和资助金额:

助学金由学校事业收入和华侨捐赠的专项助学基金支付,设甲、乙、丙三等,名额按照在校生数0.5%、1.0%、8.5%比例发放,每人每学期分别获得资助人民币500元、300元和200元。

2、助学金申请条件:

⑴、具有黎明职业大学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生;

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品德好,勤奋学习,刻

苦钻研,模范遵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⑶、家庭经济困难;生活朴素、节俭;

⑷、热忱为集体、同学服务,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和社

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在创建文明校园活动中表现突出。

3、助学金评定程序:

申请助学金的同学需向班主任递交书面申请,如实填写《黎明职业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申请表》表中相关内容,经原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办事处证明(若原户籍所在地为单位,则由单位党组织证明)。在班级初评的基础上,经所在系党支部审核公示后,由学生处审核并组织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综合评定。

若家中有下岗或残疾人,应附下岗证、残疾证复印件。

助学金于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初申请,第二学期公示评定结果。如遇特殊情况,另行处理。

4、助学金的发放:

⑴、助学金按学期(共五个学期)发放;

⑵、有下列情况者助学金不予发放:

① 该学期综合测评德育分低于24分;

② 综合测评成绩名次居班级倒数20%内;

③ 凡违反校规校纪,受学校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

⑶、休学期间不享受助学金;

⑷、获助学金资助,又获奖学金者,原则上总数额不

超过该学期需交纳的学杂费数额。

⑸、为扩大助学范围,凡享受国家奖学金者,学校减

免相应金额的学费(最多减免相应专业的学费标准),不再重复享受其他项目的奖助学金。

凡发现弄虚作假取得资助者,取消助学金并追回已发款项;情节严重者给予纪律处分。

二、学费减免、缓交

1、“减免”申请条件:

⑴、符合“助学金”申请条件;

⑵、因经济条件所限,交纳学费确有困难的学生,特

别是孤、残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 ⑶、少数民族困难学生,生活特别困难的下岗职工子

女和受灾地区的困难学生,以及遭受重大意外事故或疾病的学生优先考虑;

⑷、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或取得国家助学贷款,生活仍

拮据的学生优先考虑。

2、“缓交”申请条件:

⑴、符合“助学金”申请条件;

⑵、家庭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一时无法缴清学费

者。

3、“减免”、“缓交”评定程序:

申请“减免”、“缓交”的同学需向班主任递交书面申请,如实填写《黎明职业大学学生学费减免、缓交申请表》的相关内容,持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证明(若原户籍所在地为单位,则由单位党组织证明),经所在系党支部初审后,交学生处审核,减免学费申请还需分管校领导审批。

凡发现弄虚作假获得减免者,取消减免资格并追回款项;情节严重者将给予纪律处分。

学费缓交期限最长为一个学期。缓交的学费到期必须交清,无故拖延不交者,按《黎明职业大学学生学费、住宿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处理。

4、学费减免金额为 1000-2000 元。

三、几点说明

1、助学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部门应认真

细致、严肃对待,及时、准确地了解、收集和上报困难学生的情况,按照有关条件和要求做好评定工作。

2、受资助学生必须合理使用各种资助款项。如发现将

资助款项用于不良消费或高消费者,则取消其受资助资格并追回相关款项,情节严重者给予纪律处分。

3、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校学生处。

黎明职业大学困难学生资助实施细则 篇2

随着国家对职业学校资助政策的颁布和实施, 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 加大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已成为职业学校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任务。

1 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现状

资助职业学校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国家鼓励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团体设立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奖学金, 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助学贷款, 不断加大了对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力度, 从政策上、制度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业。

1.1 国家助学政策的实施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 同时也非常重视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的助学工作。2006年, 财政部、教育部出台政策,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制度建设, 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 2007年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 江苏省颁布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积极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实施办法 (试行) 》, 给予部分困难家庭学生实施免学费政策。2012年, 调整原有政策, 颁布了《江苏省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实施办法 (试行) 》文件精神, 实施免学费政策。

1.2 学校助学体系的建立

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制度, 中等职业学校每年都要提取部分事业收入用于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方面的开支, 学校助学体系也就随之建立了。

1.3 社会资助风气的形成

普通高中的扩招, 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客观上造成了职业学校学生中弱势群体的增多。弱势群体越来越多地受政府、团体、妇联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 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人数和资金也越来越多。这些爱心资助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带来了完成学业的希望, 社会资助的风气逐步形成。

1.4 企业资助模式的启动

职业学校是面对企业培养人才的, 与企业的联系也较为密切。工学交替等模式的运行使得企业逐步参与到学校的资助工作中来, 为自强自立的同学减轻生活负担, 锻炼和提升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2 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虽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待进一步的思考、探索和改善。

2.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缺乏合理机制

2.1.1 认定标准不明确

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的构成比较复杂, 有城市低保户、农村困难家庭, 有外地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学生等, 他们之间存在城乡差别, 区域差别, 生活指数差异较大, 加上申报制度、评估制度、统计制度不健全等众多因素, 在家庭困难学生认定上就无法给出统一而又合理的标准。

2.1.2 认定方法不可信

学校目前认定困难的主要依据是学生提供的特困证、低保证、残疾证或户籍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开具的困难证明。部分证明材料存在不可信的情况, 而学校又无法逐一核实, 影响了学校对学生经济状况的准确判断, 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增加了困难, 造成有限的助学资金并未完全落实到真正困难的学生身上。

2.1.3 认定范围不全面

在认定过程中, 往往会遇到学生碍于面子不提供证明材料、外地务工子女常年不回家而无法提供户籍所在地的证明材料、家庭出现突发性变故, 如监护人身亡等情况未能及时提供证明材料的情况。认定范围的不全面导致一部分应该得到资助的经济困难学生得不到资助, 从而出现资助的真空。

2.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偿资助中出现依赖现象

中等职业学校多元化助学体系的建立帮助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此产生了依赖思想, 把“贫困”作为资本接受无偿资助, 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 而是消极等待。特别是实行中职学生免学费政策后, 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理所因当得到的, 而不是国家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 对国家、社会没有感恩之心。甚至有些学生把学校资助额外的“白食”, 拿到助学金之后并不用于学习, 而是铺张浪费。

2.3 中等职业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有限

中等职业学校与高校相比, 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十分有限。加上现行的教育管理制度没有给学生过多的在校自主安排的空余时间, 学生勤工俭学在某种程度上又影响了学习, 不能实现勤工和学习“双丰收”的效果, 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学生参加勤工助学, 影响了学校勤工助学的正常开展。

2.4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足

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重点在物质方面。事实上, 很多困难学生不仅有经济上的压力, 还有学业上和心理上的压力, 尽管学校在资助工作中关注到学生存在心理偏差、价值观模糊、意志力薄弱等问题, 但对困难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等等方面的德育教育都有所欠缺, 还需要加强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

3 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机制研究

针对目前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需要进一步健全资助管理工作机制。

3.1 完善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体系

除了国家政策规定的相关助学金之外, 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立或争取助学项目, 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3.1.1 家庭经济困难补助与学校学费减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学期可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补助, 补助金额根据家庭困难程度有所差别, 最高补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国家助学金的金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照学生申请、系部汇总、学校初审公示、教育局审批的程序认定, 每学年发放。对于部分经济困难, 暂无力交纳学费的学生, 学校还根据其申请和实际情况给予学费减免,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3.1.2 勤工俭学

勤工助学是学校提供一定的勤工助学岗位, 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 用于支付学费或生活费, 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资助措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根据自身生活和学习情况, 提出申请, 学校在勤工助学岗位有空缺的情况下予以安排。

3.1.3 社会捐助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政府、学校应从多方面着手, 采取多种形式, 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 鼓励、争取社会、企业和个人的援助, 多渠道筹集资助基金,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捐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文化氛围。

3.2 拓展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的途径

3.2.1 勤工助学与自强自立相结合

勤工助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 改善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锻炼, 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和自立自强的信念。职业学校有着自身的特点, 学生不仅学习文化知识, 还要学习专业技能, 更要学习做人做事、学习适应社会。为此, 在引导学生勤工助学的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学校不断思索, 创新勤工助学模式。

(1) 以工作室的形式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学校工作室是以专业课老师为团队领导者, 相关专业学生为团队成员, 教师指导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练就专业技能, 完成制作一定的项目任务, 困难学生可从中获取相应的工作报酬。学生通过这种模式, 有效地将勤工俭学和完成学业相结合, 同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 在专业水平、技能比赛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自信心油然而生, 很多毕业学生踏入社会后更是自强自立, 在工作岗位上取得良好的业绩。 (2) 以创业团队的形式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创业观是创业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也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我校成立了创业实验基地, 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更是为困难学生提供免息创业贷款, 让有创业意愿的困难学生敢于尝试, 不等待、不依赖, 靠着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一方面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补贴生活费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创业活动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自己的诚信品质、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树立自己的责任意识, 创业团队中学生又能将这些品质相互影响, 从而使得学生在自强自立中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3.2.2 社会资助与感恩教育相结合

红十字会、妇联、企业等等社会群体都非常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 也都不断为他们提供帮助。不少受助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认真学习的同时还参加了志愿者服务社团, 利用课余时间, 参加社会实践和义工活动。更有学生在同学家庭发生变故时, 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自发为学生捐款……这些现象告诉我们, 受助学生在接受社会资助的同时, 从内心感谢社会, 更用行动真真切切地回报社会。开展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 同时也能促进社会资助持续开展。

3.2.3“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结合

现行的资助体系和资助管理从物质上有力地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但是在精神方面还缺少有效地引导, 因而做好物质脱贫的同时还要关注精神脱贫。除了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在生活中, 关心学生心理, 发现学生出现自卑心理, 孤僻现象的时候, 就需要学校或辅导老师加强关注, 帮助学生排解烦躁、压抑、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 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相结合, 强化贫困生的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晖.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 .

[2]朱珂.高校助困育人的现状及实现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6) .

[3]黄建美.高校助学帮困育人工作思路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 .

[4]虞跃光, 吴文珍.浅谈高校人性化资助育人管理运行机制[J].高校后勤研究, 2010 (3) .

黎明职业大学困难学生资助实施细则 篇3

资助;创新;教育;体系

1.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现状

全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基本情况。目前,全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约占在校大学生的25%左右,西部高校由于生源等原因,这个比例还要高些,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基数大,数量多。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不能够仅仅局限于经济资助,要从受助学生实际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经济帮扶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他们思想素质、理想信念、竞争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援助。

2007年,国家新资助政策实施后,全国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资助体系。特别是2008年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地方财政拨专款,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经费力度加大。另外,各高校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还建立了很多资助基金,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元混合的资助体系。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不足。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资助总额度和资助面还不够。由于全国大学生基数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数量多,这方面的矛盾始终存在;资助工作与人才培养结合不够。资助工作不能就资助而资助,要不断创新资助工作理念,要围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来拓展资助工作;资助资源效能发挥不够。应该充分挥资助资源功能,丰富资助工作内涵,不断创新资助工作机制,进一步梳理各项奖励、资助政策,确保政府、学校和社会设立的各类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和其他资助政策及措施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合力,确保各项资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2.创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树立资助体系的创新理念。从当前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高校资助工作现状和经济困难学生的真正需求来看,他们需要的帮助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援助,要彻底解决经济困难问题,在做好经济资助的同时,必须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就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这就需要不断创新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理念。

把好资助入口关。究竟怎样的学生才能认定为贫困生?现行的大多数高校的依据都是由生源地的乡镇、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但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很多负责资助工作老师都发现,这样的“贫困证明”,有一些是存在“水分”。当地乡镇、民政部门碍于人情等因素,有些会开具与事实情况不符的证明,这样就使一部分实际不贫困的学生,也别列入到贫困生的范围之中。首先,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才是杜绝“伪贫困生”最效的方式。其次,高校应该规范审核贫困生的程序和内容,通过查阅家庭经济调查表、经济困难证明、班级民主评议等,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每个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他们的就餐消费、穿衣打扮、购买奢侈消费品、娱乐消费等方面的情况。确保每学期或每学年定期进行贫困生资格进行复核,以确定困难学生数量和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动态变化,公开、公平、公正地使用好各项资助。再次,高校可建立贫困大学生个人信息库,实时记录困难学生的奖惩情况、家庭变故、资助情况等,并对学生毕业后的信息进行追踪调查。这也为这些大学生毕业后制定合理的个人偿还助学贷款方案提供相应的信息平台,同时,明确的数据信息也有利于银行和社会各种企业实体和机构选拔资助贫困大学生,以及跟踪反馈学生情况。

落实教育激励。经济资助过度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使少数学生滋生“等、靠、要”的消极思想,甚至认为得到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一旦没有得到资助就抱怨社会、抱怨学校。因此,勤工助学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理念、自立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弱化“补、减、免”,尽量用“奖、贷、勤”等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大学生自强自立。国家助学金是非常有益于贫困生的资助方式,但不是贫困生最支持的方式。通过强化与弱化相结合的方式既避免了“养懒汉”的现象,又使需要资助的学生得到了帮助,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教育目的。

同时,树立贫困典型,弘扬“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宣传阵地,挖掘在校贫困大学生积极进取、拼搏奋进的事迹,在社会、学校营造关心支持他们自立自强,对展示和塑造当代大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困难的良好形象,引导更多的困难学生诚信做人,感恩进取有积极正面的作用。

3.创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措施

多轨资助。多轨资助就是要求建立以国家、社会、高校、家庭、学生自身为渠道的多轨资助体系。其中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争取各种社会资助,减轻学校的压力。

首先,高校应该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在学校设立各种助困奖学金。学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科技转化合作单位及毕业校友的联系,争取让他们在学校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其次,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基地,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社会的资助。把人才培养、就业服务与助困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多赢。

多项资助。针对学生个体经济资助,没有涉及能力支持、信念支持和信息资源支持等,鉴于以上不足,可尝试试行对学生团体的资助模式,以奖励来淡化经济资助、强化其他各项支持。

首先,建立班级整体资助制度。可以对经济困难学生占多数的班级实施整体社会资金救助,鼓励整个班级奋发进取,整体进步。这样既有效地使用了社会资助,也扩大了社会资助的社会影响,同时也避免了社会救助过于分散。其次,建立创业团队制度。很多经济困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他们打工比较零散,不成规模,收益也很少。学校应该在资助体系中为他们搭建打工平台,鼓励他们以打工为基础积极创业,形成创业团队,这样可使经济困难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融入集体,感受团队力量,缓解自卑心理。

落实资助回馈。当评议小组按照程序将本年度贫困资助同学确定后,受资助的同学需要在本年度学校设立的助学岗位中工作一定学时,身体力行完成资助回馈。经过大家监督,培养其助人为乐的精神,最终发挥资助功能和育人功能。同时,要进一步发展具有竞争性的奖学金、具有自主性的勤工俭学等积极资助方式;探索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途径和方法,扩宽学生贷款的种类和形式;积极拓展参与多元化的资助形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从重视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公平,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为我们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为高校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创新资助体系和资助机制是高校资助工作中最高的目标。

[1]张耀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探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2]甘剑锋.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

[3]窦锦伟.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现状及模式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

[4]林 娜.高校贫困生资助新模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黎明职业大学困难学生资助实施细则 篇4

实施办法

根据县局《关于做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施办法》(长教体〔2010〕24号)的精神,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普通高中资助政策,稳步、规范推进我校高中学生资助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主要目标与原则

(一)主要目标: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工作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二)基本原则:

1、统筹政府、学校、社会等不同资助渠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奖、助、补、减、免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

2、我校从学费和住宿费收入中足额提取3%经费,用于校内资助。

3、在努力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享有受教育机会的同时,鼓励、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培养立志建设长丰、报效国家等优良品质。

4、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专门设立资助办公室和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学生资助工作。学校各部门各有分工、协同配合,建立完善工作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并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的监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顺利实施。

二、主要内容

(一)国家助学金制度

1、资助范围:我校高中部的在籍在校学生。资助人数为县局下达的在籍在校生的20%。

2、资助对象:我校范围内具有正式注册学籍的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3、资助金额: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500元。

4、组织管理:我校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认定工作实行班级、资助办和学校资助领导组三级管理负责制和二级公示制度。即班级认定评议小组、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共同管理的三级管理制度和班级公示与学校公示的二级公示制度。

(1)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2名任课教师、2名学生干部和2名学生代表担任成员的班级认定评议小组,负责本班级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的认定与民主评议工作。认定评议小组成立后,其成员名单以及班级评议认定结果要在本班级范围内公示。

(2)我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学生代表参加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的认定工

/ 4

作,制定本校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认定的实施办法,负责公示并审批确认本校资助学生名单,资助名单将在学校显著位置进行不少于五个工作日的公示。

5、认定程序:

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认定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学生申请(提供困难证明材料)——班级评议小组评议(公示)——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汇总审核——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公示——上报。

6、国家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优先认定:

(1)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或孤残学生等无直接经济来源者;

(2)单亲家庭、父母年事已高或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者;

(3)父母双方或一方有残疾,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

(4)学生家庭或本人突遭不幸(如家庭遭遇自然灾害,学生本人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超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

(5)享受农村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

(6)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家庭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且经济困难的;

(7)有其他特别困难情形者。

7、助学金发放:

学校将根据上级的相关要求,组织专门仪式发放助学金,并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加发放仪式,以起到监督作用和社会宣传效应。

(二)校内资助制度

我校从学费和住宿费收入中足额提取3%的校内资助经费,用于学费减免、校内奖学金、校内助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等方面。

1、原则与要求

(1)普通高中校内资助工作是国家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将严格执行国家要求的校内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2)我校将制定出操作性强、覆盖面大的本校3%经费资助管理办法,并以正式文件形式上报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备案。

/ 4

(3)校内3%经费的提取与使用是国家助学金考核、检查的重要内容,我校将足额提取、规范使用;并建立校内资助长效工作机制,同时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公开、公平、公正开展资助工作。2、3%经费的提取与使用范围

(1)提取的范围是学校学费和住宿费收入总和的3%,学校按学期足额提取资助经费;使用的范围是减免学费、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

(2)要以多种以上的资助形式进行校内资助。

3、资助对象

(1)我校在籍的高中学生。

(2)家庭有特殊困难且有志完成学业的学生。(3)品学兼优、表现突出的学生。

4、资金管理

(1)学校将严格按照分账核算、专款专用的要求,规范管理和使用校内资助金。

(2)学校在总账中单列一个会计科目,记录校内3%经费提取与使用的收支明细,账面要与实际发放的资料一致。

5、组织机构及工作规程

(1)组 长:李孝钱

副组长:赵传更、朱本学 李仁才

成 员:孙余荣、耿言山、梁鹏、葛劲松、魏宽政、葛新春、陈永胜、崔东

资助办主任:葛劲松 经办人:徐芝路

(2)校内资助的管理程序要包括学生申请(提供相关困难证明材料)、班级初审、部门审核、学校评议、公示、发放资助金等环节。学校统一设计校内资助申请审批表,申请表包括反映学生困难情况、班级初审意见、部门审核意见、学校评议意见、公示情况、批准资助的金额等内容。

6、发放形式

(1)学校召开专门会议或利用校会等形式组织发放。

(2)通过组织发放活动,教育引导和激发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好学,培养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

7、资料建设

校内3%经费资助管理资料是国家助学金台账资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整理、归档各个环节的各方面资助资料。

三、工作要点

(一)完善机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 4

1、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资金投入大,受益人数多,工作层面复杂,我校要周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快捷地把这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做好。

2、我校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创造条件设立学校资助办公室,确定专职人员,完善工作制度,制订具体管理办法,切实加强资助工作的组织领导。

3、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学生资助工作负全责,资助办主任负直接责任、经办人员负具体责任。经办人员对资助办主任负责,资助办主任对校长负责,校长对局长负责。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国家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二)强化预算和收费管理

1、我校健全财务制度,规范程序,细化管理,确保助学资金及时发放、专款专用。要建立严格的预决算制度,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学校预算,按部门预算要求,编制综合预算,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与标准支出。

2、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收费立项、标准审批、收费公示的管理力度,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绝不允许一边加大助学力度,一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

(三)广泛宣传准确引导。

1、我校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以及校会主体班会等形式,向师生和社会进行广泛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力争实现电视里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报纸上有文字、网络上有报道的宣传工作目标。要及时总结推广各校资助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强力推动资助政策的全面贯彻和落实。

(四)完善资料建设及时上报信息

1、学校建立受助学生个人信息档案,将学生申请表、困难证明材料、受理结果、公示(图片)、宣传情况、校内资助、会议记录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记录在案,建档备查。

2、我校把学生资助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不断提高资助工作水平,规范操作程序。并及时向县学助中心上报和沟通学校资助工作进展信息以及工作计划和总结等信息。

长丰县朱巷中学

二0一四年九月

黎明职业大学困难学生资助实施细则 篇5

难学生资助实施办法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18〕26号)、《关于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免学费有关事项的通知》(合财教〔2015〕1429号)等文件精神,现就我市实施2018年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定如下办法。

一、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主要目标。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和完善各项助学政策,确保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

(二)基本原则。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 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

1.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2.经费合理分担。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出资。国家励志 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担;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由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财政资金对高校给予资 金支持。我省承担部分的分担原则是:分级分担,职责明晰;结合财力,区别对待;鼓励支持民办教育。

3.政策导向明确。在努力让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 质量教育的同时,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接受职业教育,学习国家 最需要的专业,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就业;鼓励学校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扩大招生规模。

4.多元混合资助。统筹政府、社会等不同资助渠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釆取奖、助、补、减、免、贷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

5.各方责任清晰。中央与地方、各相关部门及学校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完善制度,操作办法简便易行,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顺利实施。

二、主要内容

(一)中职学校学生资助制度 1.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 用于资助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2000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按在校生的15%确定。

中职学校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每人每年2000元 的国家助学金资助。

2.中职学校免学费补助。对在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中所 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免除学费(含戏曲表演专业学生,艺术类其他相关表演专业学生 除外)其中,涉农专业为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规定的农林牧渔类所有32个专业,以及轻纺食品 类的粮油饲料加工技术、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专业和医药卫生类的农村医学等3个专业。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在校城市学生的10%确定。

公办学校的补助政策:对因免除学费导致学校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按照享受免学费政策学生人数和免学费标准补助学校,以保证学校正常运转。

民办学校的补助政策:对在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学费标准给予补助。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经批准的学费标准高于补助的部分,学校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学生收取。

3.资金分担。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补助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共同分担。中央财政按照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免学费补助资金每生每年平均2000元的测算标准与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

(二)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制度 1.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用于资助具有全日制普通高中学籍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约占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 实际在1000元-30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2-3档。

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执行最高资助标准。

2.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对普通高中在籍在校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 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免除学杂费。免学杂费标准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及其价格、财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学费标准执行(不含住宿费)。对在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的民办普通高中就读并取得正式学籍、符合免学杂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公办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标准给予补助。民办学校学杂费标准高于补助的部分,学校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学生收取。

对因免学杂费导致学校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按照免学杂费学生人数和免学杂费标准补助学校,以保证学校正常运转。

3.资金分担。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和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6:4比例分担。地方应分担的部分,根据财政供给渠道实行分级分担,市级财政供给的普通高中(含中央和省属高校附属学校高中部)由市级财政分担,县(市、区)级财政供给的普通高中由省级与县(市、区)级财政按8:2比例分担;民办普通高中由省级与所在地市、县(市、区)级财政按7:3比例分担。(三)校内学生资助制度

中职学校要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5%、普通高中要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3%-5%的经费,用于勤工助学、减免学费、设立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支出。民办学校应从学费收入中提取不少于5%的资金,用于奖励和资助学生。

要继续执行并不断完善现有的校内资助政策,不得因政府加大资助经费投入抵减校内资助。要进一步落实、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面向各级各类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项目。

三、工作要求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针对性强,涉及面广,资金投入大,受益人数广,工作层面多,各学校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地把这件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事抓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各校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工作领导,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各项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到位。要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情况纳入对所属学校的督导考核内容和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各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要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摆在突出位置,明确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学校学生资 助工作管理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生资助工作第一责任人,校长应切实把好政策落实关,全面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把好资助程序关,学校资助工作程序要符合国家要求和各项规定;把好受助学生名单审核关,对受助学生名单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把好资金发放关,按照要求及时、足额发放各类资助资金;把好信息报送关,及时准确维护好资助系统信息、及时按照要求报送相关资助信息;把好信息安全关,确保受助学生敏感信息不泄露;把好资料归档关,要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受助学生信息档案,并保证其完整和准确。

(二)确保资金落实,强化预算管理 各校要足额安排、及时拨付应当负担(含超出中央和省 级财政分担定额的部分)的资金,确保应当负担的资金落实到位。

各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须按规定比例及时、足额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经费,用于校内资助。要完善制度,严格程序,细化管理,确保助学资金及时发放、专款专用。各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必须建立严格的预决算制度,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学校预算,按部门预算要求,编制综合预算;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与标准支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会计账簿,规范会计核算;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确保各类奖、助学金和免学费补助资金使用的规范和有效。

各中职和普通高中要按照规定建立专门档案,将学生申请表、受理结果、资金发放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分建档备查,切实加强学生资助档案管理。

(三)严格界定资助范围,规范资助对象认定行为 各校要认真对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规定,严格界定资助范围,规范资助对象认定行为。各学校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科学可行的资助对象认定工作机制,加强资助对象认定与公示工作,保证资助资金真正用到符合条件的学生身上。要定期、不定期地抽查核实受助学生名单及资助资金发放信息,坚决杜绝虚报名单、套取国家资助资金现象发生,确保让所有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都能及时享受到国家资助。对于因资助对象变动等情况而结余的资助资金一律不得挪用。学校要及时将发放情况逐级上报,凡隐瞒不报的、违反政策规定的,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要规范各类学生信息系统数据填报,切实做好学生资助信息的月报和报告工作。

(四)按时足额发放资助资金 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通过中职学生资助卡按月发放。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对于符合国家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农村学生和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入学时应直接免收其学费,不得釆取“先收后退”方式。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通过普高资助卡按学期发放。普通高中学校对符合国家免学杂费政策条件的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时应直接免除学杂费,不得釆取“先收后退”方式。各类奖、助学金不得发放现金,不得打入饭卡或校园卡,更不得以实物或服务形式抵顶或扣减。

(五)加强中职和普通高中学校管理,做好基础工作 教育主管部门要对中职学校办学资质进行全面清查,尤其要加强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的核查,并定期公布有资质中等职业学校名单。同时,要利用全国中职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职资助子系统做好学籍管理、电子注册 和资助对象的认定工作,保证学生基本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及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普通高中资助子系统,加强学籍管理,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信息库,并与中职学校受助学生名单比对,避免重复注册申请资助资金,确保学生资助信息真实、可靠。

(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各校要制订宣传方案,广泛利用各种媒介、釆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 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认真组织各学校对学生进行政策宣传,使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及时知晓受助的权利。要及时总结推广各学校资助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资助政策全面贯彻和落实。

四、监督检查

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经费安排使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学校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要设立举报投诉电话,长期受理群众的举报投诉,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对于日常调度、审计监督、媒体曝光等发现的各类问题,建立任务清单,加强约谈跟踪,一项一项整改到位,对虚报学生人数,骗取国家专项资金等违规行为,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学校领导的责任。

黎明职业大学困难学生资助实施细则 篇6

为贯彻落实县委、政府积极推进民生建设的精神,进一步减轻贫困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切实做好我县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大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为奋斗目标,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解决好特困家庭大学生的上学问题。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属地管理原则;

(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三)坚持对新考入本科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原则;

(四)每人只能享受一次资助、不重复资助原则。

三、资助对象

(一)具有金城县户籍;

(二)须为应届高中毕业考取大学的学生;

(三)属于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全日制前三批次本科;

(四)须为享受低保、五保及重点优抚待遇家庭;

(五)本人、直系亲属或三代以内旁系亲属须符合政审要求;

同时符合上述五项条件的学生,才可以享受资助。享受免费师范生待遇等其它金额较大资助政策的,不再享受本资助政策。

四、资助标准

第一批次本科:一次性资助5000元;

第二批次本科:一次性资助4000元;

第三批次本科:一次性资助3000元。

五、资助审批

(一)每年8月1日至9月30日,申请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到县民政局领取“金城县贫困生资助申请表”,按表格要求认真填写后由该生户口所在地乡(镇)场、村(社区)初审后分别报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审核。其中:县教育局负责录取通知书、本科类别及在校表现审核,县公安局负责受资助对象政审,县民政局负责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审核。

(二)审核后,对符合资助政策大学生,由县民政局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三)对公示无异议的贫困大学生,由县民政局报县贫困生资助领导小组批准后予以资助。

六、资助资金的筹集、管理、发放

(一)贫困大学生资助金由县财政预算、民政专项资金、社会各界捐赠款等筹集。

(二)贫困大学生资助金按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坚持“统一管理、民主审批、公开使用、强化监督”原则,在县民政局设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项核算。

(三)每年由县民政局组织召开全县贫困大学生资助资金发放仪式,发放和兑现贫困大学生资助金。

六、其它事宜

(一)各乡(镇)场、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要求对申请对象进行细致的审查,并对审查结果负责。对审查内容、程序要公开,保证审查过程的公开透明。确保让符合条件者充分享受资助政策。

(二)县民政局要建立接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个人档案,落实助学对象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资助工作的监督,对工作中出现的弄虚作假以及挪用、贪污助学资金等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对弄虚作假骗取贫困大学生资助资金的学生,一经查实,取消其资助资格,并全额追回资助金。

(五)本方案的不明事宜由县民政局负责解释。

黎明职业大学困难学生资助实施细则 篇7

“不让任何一个有志的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是我国高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项基本政策。目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经历了艰苦拼搏最终迈进了大学的校门, 比一般同学付出了更大的代价和辛劳, 他们家境贫寒, 靠父母的血汗钱和本人省吃俭用才完成了高中学业, 已无力继续提供大学的读书费用。而教育公平性的要求, 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否上大学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及贫困原因分析

(一) 基本情况

为了更进一步做好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这项工作, 准确了解学生的经济、生活等相关情况, 本人对全院5062名学生进行了一次经济困难学生情况调查。通过调查发现5062名在校生中列入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的有885名, 占学生总数的17.48%, 其中特困生168人, 占学生总数的3.3%。

(二) 贫困原因分析

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构成看, 其主要原因包括: (1) 来自贫困边远少地区或农村地区, 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2) 父母年老, 家庭成员中无主要劳动力; (3) 属于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 (4) 父母一方或双方下岗未再就业 (失业) ; (5) 父母双亡且无经济来源的孤儿或经济困难的单亲家庭, 无其他亲属给予固定的经济支持; (6) 家庭中有两个及以上成员正接受非义务教育; (7) 家庭主要成员因残疾或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 (8) 家庭成员因患重大疾病需支付大额医疗费用; (9) 家庭及成员因遭遇突发性灾变, 造成人身及财产的重大损失; (10) 家庭及成员因遭遇自然灾害, 造成人身及财产的重大损失;⑾因父母离异导致家庭经济收入明显下降;⑿其他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

三、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近年来, 在国家、教育部门和学院领导的重视关心下, 我院本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的宗旨, 关心、热爱学生, 帮学生之所急, 处处为学生着想, 已形成了以“奖、勤、贷、补、助、减”等较为完整的资助体系, 主要有:

(一) 设立院特困生救急基金

该基金属于公益性组织, 无盈利性活动, 通过动员全体师生的力量, 建立起校内的救急基金体系。这种做法, 既可以更好地体现师生间的真诚与友爱, 又有利于形成一种团结互助, 体贴关怀他人的新风尚, 对构建和谐校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学生校内困难补助

这是我院面向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一种生活补贴, 由各系 (部) 负责评定, 分三个等级, 分别是300元、200元、100元的补助, 每学期发放一次, 这种形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帮助, 但培养不了学生的自立意识。

(三) 勤工助学

这是在国家、社会、学校的扶持下,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兼职工作而获取资助性报酬, 以补贴自己学习和生活费用不足的一种自立型资助形式, 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一项重要的配套措施。

(四) 退伍复学经济困难学生减免学费

为做好我院应征入伍学生的优抚工作, 根据有关现役军人和退伍军人的优待规定, 我院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相关的优惠暂行意见:在校大学生入伍当兵, 退伍后复学可以给予减免一半学费的优惠政策。从而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了实际问题。

(五) “绿色通道”

“绿色通道”是确保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的有效措施。对于每年的新生, 如确实因实际问题而缴不起学费的, 也决不能将其拒之于门外, 要视具体情况开辟“绿色通道”, 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 可以给予办理学费缓交手续, 使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能够及时入学。

(六) “巨轮奖学金”、“巨轮助学金”

为体现企业对模具制造与加工专业在校学生的关怀, 激励他们勤奋学习, 努力进取, 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广东巨轮模具有限公司在我院设立了“巨轮奖学金”和“巨轮助学金”。从而使奖、助学金的发放起到既鼓励先进, 又资助贫困的作用。

(七) 国家助学贷款

随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成为资助途径中的最重要方式。它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问题。

四、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库, 是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基础。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库的建立要具体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方式要规范化;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材料的真实性, 学院和系 (部) 每学年对已经通过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格进行一次复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步骤要程序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库管理要人性化。

在实际工作中, 发现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 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不喜欢和别的同学交流谈心;有的学生为了回避自己属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行列, 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资助;有的明明自己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却不惜打肿脸充胖子, 讲排场, 摆阔气。因此, 一定要保护学生隐私。

(二)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是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先导。

要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其次, 要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艰苦朴素教育等, 要教育学生, 把别人给予你的帮助看成是你继续努力的动力, 要化感激之情为成才之志, 变报恩之心为力量之源, 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三) 建章建制, 规范办事, 是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保障。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注意坚持“以学为先”, 我院明确规定,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 同一时期内, 每个学生只能申请一个勤工助学岗位。因为, “勤工”目的是“助学”, 而不是因“勤工”而“弃学、荒学、废学”。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注意与学校的规章制度接轨。我院明确规定, 参加勤工助学学生在上一学期受到违纪处分者或学期考试成绩有两门以上不及格的学生不得申请勤工助学岗位。

参考文献

[1]林莉.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创新初探[J].高教探索, 2003 (2) .

黎明职业大学困难学生资助实施细则 篇8

关键词: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模式

在现代的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提及一个概念,叫贫困生。随着国家近年来对高校收费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为了更好的保障贫困大学生顺利求学,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完善了相关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但因为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目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助学贷款陷入尴尬境地

国家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的助学贷款很大程度上帮助贫困学生解决了求学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日益凸显的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愈发严重,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使得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陷入尴尬境地。首先,我国尚未建立健全完善的诚信系统,因此无法对毕业后的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加上部分学校诚信教育缺失,这就造成了较高的贫困学生贷款违约率。其次,权责不清晰。现行的发放方式是由高校替银行发放助学贷款,这种发放方式由于银行和高校之间的权责不明确,所以存在着贷前没有经过详细的调查以及贷款后追偿贷款困难等问题。然后,因为助学贷款在校期间不需要贷款人支付任何利息,所以很多家庭状况相对较好的学生也争抢助学贷款的名额,损害了真正经济困难的学生获取资助的权利。

(二)政策资助的公平性有待提升

调查发现,高校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缺乏一定的公平性,比如由于对学生家庭情况调查的不彻底,导致很多家庭经济富裕的同学也能申请到助学金,还有些贫困生在拿到奖助学金后任意挥霍;有些学校对奖助学金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间的分配不平衡缺乏统一的标准,也没有考虑到地区差异等,这一系列因素都导致了高校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不公平性。

助学贷款申请困难,效用不及时

在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过程非常复杂,并且贷款的名额也有一定的限制,最终得到的贷款到数额也比较小。想要申请助学贷款,学生首先需要出示各类申请和证明,在每份贷款合同上按下自己的手印,生源地的助学信用贷款还需要学生家长以及监护人的签名,但是即使有些人履行了这些程序,也不能申请到助学贷款的,或者要等几个月才能得到批准,甚至耽误贫困学生交学费等。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不断上涨,高校的收费也随之不断提升,学生的花费也越来越大,这样看来,仅仅只有6000元数额的助学贷款,根本不够学生支付高额的学费,更不要说生活费,大大降低了助学贷款实际应发挥的效用。

二、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模式改进办法

(一)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体系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体系,需要做好如下工作:第一,确定资助管理工作的范围,如资助对象、各类资助资金等,并明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目标;第二,确定资助管理工作的方针和原则,严格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格进行认证,如采取生源地认证和学校认定相结合的方法,要求经济困难学生出具生源地民政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或其父母单位开具的贫困证明,并进行确认调查,最终确定贫困资助对象;第三,规划资助措施,指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方案,通过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学金等形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以保证资助资源的合理公平分配。

(二)严格助学金的评定标准

为了切实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不公平的现象,在进行助学金的评定时,辅导员应严格把关评定对象的基本情况。通过各种渠道对申请助学金的同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如通过其同宿舍的同学或者关系较好的朋友,或者直接电话联系申请人家庭所在地的民政部门核实相关信息,并将核实到的信息作为该同学申请助学金的重要参考条件。在评定国家助学金的过程中,辅导员也要秉公办理,坚持原则。在名额的分配上可以适当倾向于经济困难学生较多的班级,或者对来自经济困难地区的学生予以一定的照顾。总之,在国家助学金的评定上,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从而更好的帮助贫困学生,让助学金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三)加强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

高校应该重视对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从而保证贷款能够得到偿还。一方面,要做好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工作,让贷款学生对其有深刻的认识,明白贷款不还将会导致的严重后果,从而对还款加以重视。另一方面,加强诚信教育,做好针对全体在校学生尤其是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使学生们树立起诚信意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从更高的层面,实现国家助学贷款助困、助学、培养有用人才的最终目标。

(四)拓宽资金渠道

目前,国家拨款是我国高校助学金的主要来源,其来源相对单一。因此,高校还需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创新工作思路,努力争取社会各行业的支持扶助,增加助学金的来源。还可以通过与企业间开展合作,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专业特点,发展校外勤工助学基地,组织各类勤工助学活动,使大学生通过自己的付出得到经济回报。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助学贷款的的公平性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助学贷款申请流程繁杂,不利于经济困难学生接受国家帮助。因此,只有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公平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各项资助政策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上,让每一名经济困难学生真正受惠于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王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体系研究[J].高效管理,2013-12.

黎明职业大学困难学生资助实施细则 篇9

关键词:资助育人 经济困难学生 学生成长 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贫富差距开始显现,公平的接受高等教育受到严峻挑战,学生资助工作关系着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鉴于此,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特别是2007年《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颁布实施以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资助范围不断扩大,资助标准不断提高,资助领域不断延伸。据教育部新闻网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学生资助资金总额为1421.28亿元,资助学生数为8543.78万人次,无论是资助总额还是资助总人次都较以往大幅提高,正面映证了党和政府对资助工作的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和关爱。百年大计,教书育人,如何在实施经济补助的同时捉住教育的根本,把“育人使命”贯穿到资助工作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受助学生的教育之中,实现资助工作的最大效益,真正价值,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

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可以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穷上不起学”是党和政府对祖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用行动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全国资助会议公布的数据来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政策的帮助下,通过获取贷款、助学金、减免学费、参与勤工助学等可以与其他学生一样,公平的接受教育、学习本领,可以一样的参与就业创业,回报社会。

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可以有效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助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式,切实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可以有效的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可以有效的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资助工作通过资助制度设计,功能定位,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比如爱国诚信、励志感恩、自立自强等融入到资助工作实践之中,潜移默化,教化与无形。

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中国梦的重要举措,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途径。受教育、上大学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的梦想,党和政府的一系列资助政策是对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的圆梦之策。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读书报国是每个青年人的梦想,同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亿万青年秉持爱国之志,乘风破浪,继往开来,党和政府的各项资助政策就是这座巨轮的助推器、护航舰。

二.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完成育人工作使命,需要从资助体系和育人体系两个方面来完善,首先各高校要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式、多层面的资助工作体系,其次要通过制度设计、文化培育、能力提升构建一个系统化、制度化、多样化的育人工作体系。

(一)学生资助工作体系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整个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始,认定工作的好坏关系到资助育人工作效果的实现。首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要有一定的标准,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来自边远山区、来自孤儿单亲家庭、家庭有重大变故等等,要从源头上把住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入口关。部分高校由于把关不严,一些非困难学生享受到国家数额不菲的奖助学金,引起了周围一部分同学的嫉妒和攀比,出现了争相回家开“贫困证明”的现象。其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高校的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应该是一个可进可出的系统。比如部分困难学生在国家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自立自强,家庭经济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于此相反,存在部分普通家庭学生突发变故或者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状况持续恶化,针对家庭情况的变化,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小组应该及时修正相应学生的困难等级,及时对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进行更新。通过多年的资助工作经验,我校初步确立了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法(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走访)、生活状况跟踪法(校园卡消费)、师生民主评议、校院班三级公示法以及指标数据权重分析法来确定经济困难学生身份[1],同时对数据库按照季度进行动态更新。

2.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体系

经济资助是高校资助工作的根基,在国家各项奖状资金的支持下,学校和高校受助学生群体应该发挥主动性,助人自助。首先,学校应该发挥地缘及专业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争取校外企业、社会人士对学校困难学生群体的帮助。其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到捐资助学活动中来,建立相应的奖助学金。最后,引导和鼓励受助学生群体助人自助,建立相应的助学基金。近年来,我校先后设立了农商行助学金、波司登助学金、金才奖学金、徐璞奖学金、理工学长助学基金、爱行天下助学基金等10余个助学项目,形成了国家、社会、学校、学生多层面、立体式的资助资金体系。

(二)学生育人工作体系

1.精神帮扶体系

对于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来说,他们是承载在较高期望值的特殊学生,他们背负着全家老小的殷切希望,又背负着由此带来的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2],这些学生中,经常会出现各种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比如就业问题、交友问题等等。对此,学校资助工作组应该秉持经济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的资助工作理念,在学校成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我校结合资助工作实际,在学校成立校院班三级咨询工作网络,即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学院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一是针对经济困难学生表现出来的共性心理问题开展团队心理辅导和个性问题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帮助他们解难答疑。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如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沙龙等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爱和抚慰。第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邀请专家开设心理讲座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援助,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增强信心。

2.能力提升体系

能力是大学生在社会立足的根本,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金补助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的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为了发挥勤工助学项目的育人效果和助学功能,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方面获得经济收益,同时提高综合素质,学校资助工作小组应该按照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思路对勤工助学岗位进行制度设计,改变单一的劳务型勤工助学模式,由劳务型向助教型、助研型、助管型转变,将勤工助学与能力锻炼紧密结合起来,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助学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要重视对勤工助学学生的岗前培训和使用考核,充分发挥它在学生完成学业、就业技能磨练等方面的作用,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发展机会。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友等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示。

3.文化育人体系

诚信文化,诚信是资助工作的生命线,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例,如果贷款学生不还款或者不能及时还款将关系到这个制度的存亡。以文化为传承,积极营造校园诚信文化氛围,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橱窗展、诚信征文等,在学生中普及诚信文化,使诚信教育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品格修养;励志责任文化,“自助者天助”,大学生是成年人,应该具有一定的担当意识和能力,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自立自强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通过举行“励志、责任、报国、成才”为主题的成人宣誓意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增强学生的作为公民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激发他们积极进取,努力上进。成立“自强社团”,实现自助、互助和助他。改变资助形式和拓展资助职能,让受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境况,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解困,改善自我,成就自我;感恩文化,受助思源,要重视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品质的培养,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唱一首感恩歌曲、观一部感恩片、开一次感恩会、打一个感恩电话、捕捉一个感恩瞬间”五个一感恩活动[3],让学生从身边小事中接收心灵的洗涤与净化。感恩文化的融入,可以提升资助文化的内涵,让受助学生意识到资助工作是一种爱的传递,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志愿文化,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服务社会,传递爱心。通过资助制度设计,要求拟获奖或受助学生每学年参加校内外志愿服务不少于一定的学时,引导受助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发放爱心回馈卡,要求受助学生毕业前选取自己做过的最有意义的10件事,记录在爱心卡片上,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受助学生积极参与爱心传递活动,感染和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传递爱心、奉献社会志愿活动中来。

三.结语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学生成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牢牢把握高校资助工作的精髓,资助育人,改革资助模式和办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黄建美.基于决策过程理论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J].当代教育论坛,2008,(8).

[2]黄建美,邹树梁.高校资助育人创新视角:构建多维资助模式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

[3]王涛.资助中坚持育人 育人中创新资助——陕西师范大学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

上一篇:质检员自我介绍范文下一篇:关于中考语文开头和开头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