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经验交流(共11篇)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各位同学的平均实力已经基本确定,想在短时间之内迅速提高分数不太现实。而我们需要做的是,给自己做一个合理的定位,用平稳的心态来应对高考,最终有可能超常发挥。
对于一些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同学来说,可能心里面已经做好准备在高考的时候碰碰运气,这样的心态是不可取的。高考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出现机会就要尽全力去把握。这不是能不能上大学的问题,是对自己人生选择的态度问题,我们要认真对待,不要留下遗憾。
2、科学安排时间
高考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复习的内容和节奏非常重要。不要钻研太难的试题,以免给自己带来心理负担。我们的复习内容以串联知识点、查漏补缺、真题练习等为主。复习时间也要计划好,复习计划要做到有张有弛。
最好的方法是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去做个复习计划,将每天要复习的科目按进度安排好,这样不仅能保证最佳的复习效果,而且也会减少整天盯着倒计时的焦虑情绪。
3、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高考的这一段时间,除了平时学习和生活以外,尽量不要组织去外面游玩。毕竟高考即将到来,同学们的心思还不是很踏实,随时有可能发生意外,从而加剧焦虑情绪。所以,同学们最好有一个健康的生活规律。
我校高三化学组共六人, 最多也只带过两届高三。因此, 对于海南高考, 我们都是新手。为了使我们的复习针对性更强、更有效, 更适合我们的学生和适应海南高考, 在本学期的第一次化学集体备课中, 我们就要求所有的老师要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 去做并研究近五年的海南高考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我们老师明白哪些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哪些是复习的难点、哪些是常考点、哪些是学生的薄弱点和易错点。在教学中, 真正做到目标明确, 有的放矢。同时, 根据学生实际, 海南高考化学科的特点及上两届复习的经验, 合理规划我们的复习。由于我校的学生主体是成绩中下的学生, 那么我们的教学重点主要面对这部分同学, 在教学中我们降低高考的着力点, 对知识点做了大胆的调整和删减, 把复杂的计算, 综合能力较强的实验、难题等放弃掉, 为教学节省了时间, 使得我们能顺利地按时完成一轮二轮的复习。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常规知识的训练上, 如:每天课前5分钟对上一节课的重要内容进行听写, 督促学生记忆;二轮复习时, 每周两次半卷的测试, 提升学生的做题速率。半卷都围绕基础的常考知识点以及学生的平时练习中反馈的易错点, 有针对性地出练习加以巩固, 坚持不懈, 不厌其烦。在平时的套卷练习中, 本着“会做的题坚决不丢分”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实践证明, 夯实基础, 适合于所有的学生, 并且是行之有效的。
二、加强集体备课, 真正落到实处
集体备课, 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 可以长善救失, 取长补短, 优化教学流程、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我校教师以刚刚毕业走上讲坛的年轻教师居多, 没有所谓的中坚力量, 高三化学备课组也一样。为了让老师们进步更快, 也为了节省时间, 我们必须分工合作, 将集体备课真正落到实处。依据学校的安排, 我们每周会有半天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 在这个时间里我们一般要完成如下内容:
首先, 每一位教师要反馈上周的复习情况, 并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 共同想办法解决, 比如学生方面, 会有一些难懂的点, 易出错的点, 我们会在下面的习题准备中找几个针对性强的典型习题加以巩固;教师方面, 尤其第一年上高三的年轻教师, 在教学方法、难度把握以及习题解析上, 都会有很多问题。在集体备课时, 我们共同探讨, 献计献策, 或者一个例题, 或者一个方法, 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智慧, 然后集思广益, 不断提高每一位教师把握高考的能力。
其次, 按照集体备课计划上事先安排好的主备人, 把预先准备的下一周的课展示, 包括教案, 课件, 相应的习题。针对每一节课, 大家一起讨论, 从考纲要求, 核心考点,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时间安排以及习题的筛选, 都要做到落实到位, 根据讨论的结果, 主备人对教案进行二次修改打印, 分发到每个教师的手中。每个教师要以二次备课为支撑, 对形成的集体意见, 依据各自教学风格、本班学生实际, 融合自己的教学思想, 批判地吸收, 有选择地取舍, 写出自己的个性教案。在集体备课这个过程中, 年轻教师成长得非常快。
三、精选精练重视学情分析
为了避免盲目的题海战术, 在习题的配备和挑选上, 也尽量做到精选精练。我们为学生准备的习题主要有三种:1.对应复习资料上的习题。由于我们的复习资料并不是完全针对海南, 有些习题难度较大, 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就把它筛选掉, 剩下的习题, 根据不同层次的班级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 随堂完成;2.限时半卷。这部分试题主要是根据高考的重点考点、常考点和学生的易错点自己编制的。在编制时要遵循如下原则:上阶段复习时学生的易错点、本阶段复习的重点知识、常考习题和学生的歧义点, 这部分习题是在学生学完相应考点后限时训练;3.单元测试卷和月考卷。所有试卷我们老师必须先做、及时批改、及时评讲。同时要做好试卷分析, 找出学生在本阶段复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和薄弱点, 及时补漏和调整教学方法, 使我们的练习起到真正巩固知识的作用。
四、鼓励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好学生不是骂出来的, 而是鼓励出来的。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最多的, 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当他认为很努力了, 成绩却没有提升时, 往往想放弃。面对这些情况,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平常心, 也成了我们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教学中, 为了增强学生的信心, 在二轮复习时, 我们总是在课前把海南省近5年高考试题中有关这个知识点的题汇总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让他们了解高考怎么考, 考什么。当学生了解到考题很常规而且并不难, 他们往往有了信心, 复习的目标也更加明确了。我们也会引导一些层次稍差的学生, 把学习目标锁定在基础的那几个知识点上, 反复练习。让每一位学生对自己有个大致的定位, 让他清楚自己应该如何应对考试, 功在平时, 重过程轻结果, 坦然面对自己的考试成绩, 把学生所有的学习热情都调动到学习上来。
五、瞄准目标, 做好临界生工作
2011年江苏高考地理试卷体现新课标理念,考查的重点与江苏地理高考考生说明所规定的考试内容相一致,知识覆盖面较广。试题选材贴近生活,图表丰富,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并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该卷学科特色鲜明,重视区位分布特点和因素分析的考查,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应用,以及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资料图表来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考点覆盖广,突出对主干内容的考查
试题立足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的考查,围绕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取材布题。试卷中知识覆盖面厂、结构较为合理,没有偏题怪题,纯粹记忆,性的题目较少,调动学生思维的题目较多,为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本试卷“必修1”涉及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气压带和风带、天气系统、洋流、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2”涉及: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及主要问题、城市地域结构及其影响、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和工业的区位及因素分析、工业的集聚、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必修3”涉及:区域比较、区域环境与发展、资源跨区域调配与产业转移、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海洋地理”涉及:海底地形类型、渔场的分布及成因、赤潮的危害。“城乡规划”涉及:城镇发展方向及原因、工业区的布局原因、城市对外道路建设的原因。“旅游地理”涉及: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价值、旅游线路的选择及因素分析、旅游开发的意义;旅游区的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涉及: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产生的生产活动、进入人体的途径、其在环境中循环过程、高速公路两侧其分布特征及来源、主要防治措施等。
2重视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和区域比较分析
区域性是地理重要的特征。故而结合地理区域进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的特征描述和原因分析是试卷的重要组成。2011年江苏高考地理试卷突出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和地图进行区域分析的能力,突出考查了学生对各类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规律的描述和原因分析。
区域考查的重点还包括区域特征的比较分析,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不同时间)比较。考查的区域间的横向比较有(详见表1):27题中北非区域内的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差异的比较,29题中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地形、气候类型、河流、矿产资源)的比较,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比较,三次产业的比例差异比较等。该类型区域比较所占的分值比重较大。考查的区域的发展变化有: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分析,江苏省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特征和原因分析等。
若考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分析思路不清晰,以及区域比较点把握不准,容易导致失分严重。
3重视地理图表分析和学生对信息的获取
今年地理试卷中共有图28幅,表格2个,图表的类型多样,信息量较大,基本每个主题都以相关图表为背景来设置问题,主要有景观图、地形剖面图、统计图、关联图、区域图、示意图、等值线图等。图表材料并不来自于课本,不拘泥于任何版本的具体表述,将能力考查和解决多版本问题相统一,做到了试题的公平公正。有许多图像构思巧妙,突出考查学生分析处理图像信息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理解运用基本原理的能力。且从图表中来分析,对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如3、4题以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背景,让考生要结合时间分析出当日昼长时间分布规律和昼长时间变化,再进行纬度高低的判断,以及当日地球运动特征的辨析。
4强调结合生活中的地理运用
新课程中往往关注生活中、身边的地理,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本试卷结合部分区域及热点事件,如日本地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河南等地的旱灾、北非地区、新疆霍尔果斯特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同时作为地区独立命制的试卷,在必答题部分加入了有关江苏的地理试题,让学生感到亲切,也能引导学生关注江苏,关注身边的地理。同时还结合着野外地理考察的相关实践内容进行命题,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探究地理问题,学以致用。譬如第7小题结合等高线地形,以及生活常识,辨析考察线路中观赏瀑布最佳位置的选择。再如需要根据地质坡面图(图5)以及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图6)中记录点的间隔,结合生活常识,正确分析出坡度、速度与记录点间隔之间的关联,才能够正确对第12题做出选择。
二、学生答卷中的主要错误例举及归因
阅卷中发现学生的答卷问题主要集中于:读图和提取资料中的信息能力不强、审题粗糙、地理术语不清、部分基础知识不牢固、表达不能准确到位等。而这其中很多也是备考中大家没有注意的部分。在此就第27题和第28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将答题典型错误举例,以期大家在复习备考时,应有侧重的训练,避免类似问题的产生。
(详见下文27题)
【解析】本题以热点区域“北非简图”和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为背景,考查的知识点有: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比较和成因分析,热带沙漠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北非城镇分布的原因和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本题注重考查考生对图表资料的分析,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标准答案】(1)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6分)(2)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3分)(3)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3分)(4)聚落;矿产资源;地形。(2分)
【答题错误举例】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读图和提取资料中的信息能力不强。对于统计材料中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比较,较多学生仅答出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比较,而对于气温的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很少学生能够判读出来。
2审题不到位而在解释形成气候特征差异的原因,有部分同学不注意审题要求,忽略把握题干中的“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3逻辑关系混乱,因果关系不清。有较多学生错误用气候类型的差异来解释气候特征的成因,因果倒置,逻辑关系不清。
4地理难点知识把握不到位,考题中要求考生要能够根据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判读出气候类型,再结合区域进行原因分析。但这一部分是自然地理的教学难点部分,有些学生甚至不能判读出正确的气候类型,如误判读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进而导致原因分析彻底错误。部分考生对于该处的气压带和风带不能正确把握,如典型的错误有“赤
nlc202309020924
道低气压带”“热带低气压带”等,或者把“西风带”当做“信风带”。对于热带沙漠地区的农业区位条件,很多考生忽略了“昼夜温差大”,而较多的从劳动力、交通方面进行分析。
5表达不准确。如学生“副热带高气压带”,简写成“副高”;农业区位因素中的“灌溉水源”表达成“水分”“水资源”,以及“热量丰富”表达成“气温高”,“昼夜温差大”表达成“早晚温差大”“温差大”等,“光照充足”表达成“光照时间长”等;对于城镇布局的区位因素,较多学生能够答出“交通便利”,但是忽略沿海地区的“海洋运输”,或者表达为“沿海交通便利”,“地势平坦”表达为“海拔低”,“气候适宜”表达为“气温温和”;“矿产资源”表达成“资源”“能源”,或仅写出某一类矿产,如煤。
(详见下文28题)
【标准答案】(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答题错误例举】以此小题例举学生关于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的典型错误。关于工农业的空间分布的特点,学生不能据图进行正确分析分布的差异。部分考生忽略了区位分析,只是空泛的提到“分布有序”“四周多,中间少”“工业集聚,农业分布单一”“东多西少”;或者以因素定区位,如“工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农业分布在地形开淘的地方”;部分考生对图中区位判读不准确,如以“离广州市的近远”来区分工农业的分布,还有的以“沿海”和“内陆”来区分,甚至提到“东部沿海地区”等。有的错误的归并区域,把产业分布图认为是“广东省”“厂州市”“城镇”的东部与西部等。
三、2012年高考地理复习备考建议
1全面复习,突出重点复习中,大家应以高考考试说明为基本依据,认真分析考查的内容范围要求和考查的能力目标要求,突出重点,但又不超纲复习。大家要多研究各地和历年的高考真题,重点分析考点分布、考查情境、如何设问、答案及评分标准等,以建立综合题分析的思维模式。
大家要协调三轮复习的关系,一轮要全面细致,夯实基础,二轮要突出主干、强化重点,三轮要回归教材、查漏补缺。而对于教材处理,应以必修为主,但处理又有差异,必修1(自然地理)重基本规律理解和过程分析;必修2(人文地理)重因素分析,让学生积累角度、厂度;必修3(综合地理)重思路,以综合问题案例开展复习,举一反三。建议在自然地理复习中让大家绘制的图有:某日某时太阳光照图(侧视图、俯视图)、大气的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过程、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水循环、表层洋流分布模式图、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生物循环过程等。
2重视地理图表分析,对地理概念辨析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信息的载体,是学习地理的主要工具。地理学科和其它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图像去表达空间的概念,表达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对考生利用地图、图表资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力度在逐渐加强,所以在复习中应注重图文结合,图文转换,加强对读图技能的规范训练,培养对地理图像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协调发展。
地理的基本概念是分析地理规律和问题的基础。因此在复习中应加强地理基本概念的对比分析,从而对地理术语有真切的理解,并能正确的应用。以下列举容易混淆的一些地理概念,在复习中,大家应得到重视。(详见表2)
3重视区位分析和地理特征分析
区域定位是进行区位比较和分析的基础,而区域分析往往又要结合该地地形展开,故复习中应通过典型的经线、纬线、河流、标志点,将地形区等区域位置串联。如右图通过北纬30度的串联的典型地形区。
区域的比较和特征分析,一直是地理考查的重要内容,因而在复习中,大家应该逐步扩大各类地理事物特征描述的角度。(详见表3)
4重情境应用,重表达训练
近几年来,许多高考地理试题都是由国内、外时事热点切入,关联社会热点和身边的生活。因此,复习中应结合时事和与日常生活,进行有关的地理知识运用,地理原理与规律分析,地理事件的评价等。
针对在答题中普遍存在的审题不严谨、迁移知识的僵化、不会使用学科术语、获取信息后总结阐述缺乏条理,表达空泛等问题,大家应加强对解题能的训l练,不断地对审题和答题中的题进行针对性的纠正,也可以准备锗本,对自己知识弱点、常见答题问题行归类分析,突出强化,以期让成绩终能够螺旋式提升。
提高主要来自弱项。当时,我对于自己的劣势科目数学下了一番苦功,高考成绩比一模提高40分,这基本是我高考总成绩的提高幅度。因此,在最后阶段,克服畏惧情绪,对弱项下些工夫,就能获得不错的效果。
高三的卷子很多,而我从不保留整张的卷子,只把卷子上的错题剪下来,用透明胶贴在本子上。比如数学,按概率、几何等内容,每隔几页贴标签分类,题也贴在相应类别。复习时,只看这个错题本就可以了。经过反复温习已掌握的题,我就撕下来,放进一个瓶子,表示这是我消灭的错题。时间一长,看到瓶子里的纸条越来越多,自信心也增强了不少。DJ舞曲
团结协作共进步
高三的最后阶段,我一直抱着这个想法:同班同学,哪怕是同一个学校的同学间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想想看,高考录取时,是不是把报考同一所院校同一专业的人按成绩排队,取分数较高者?你的竞争对手只限于第一志愿第一专业与你相同的人。
所以,朝夕相处的同学不是你的竞争对手,恰恰是你的伙伴和战友。同学间不仅不能相互排斥,反而应该分享经验,共同进步,更应该珍惜最后这段在一起的时光。记得我的班主任曾说过:咱们班同学是在同一条大船上的,船开得快,走得远,你自己也站得远了。这样是不是比自己划小船要好得多?
高考前的那段时光对于现在的我,像一段不可触及却感受深刻的记 励志创业忆。一路走来,自己也很佩服当时的自己。人生中能在一段不短的时间里为同一个目标奋斗的日子已不多,大三的我,面临更多的选择,而那是另一回事了。因此,同学们正在经历的,是让我以及未来的你们无比羡慕的,你们是幸福的,终点线的飘带正等待你们张开双臂去拥抱,各位同学,加油吧
合理安排不熬夜
到一模时,大家已完成至少一轮的复习,对知识的整体掌握已达到考试要求的水平。所以,在这之后更重要的,与其说是对知识进一步巩固,不如说是状态的保持与增进。
调整生物钟。我的经验是在周末的两天,按高考科目的时间做相应科目的模拟卷或练习题,确保与高考的题量相当。尽量不熬夜,使大脑在白天,特别是高考时间内,保持良好状态。小四经典语录
各科投入时间合理分配。当时,我每天记时间表,了解自己的时间在休息与学习间、各科目之间的使用情况,并对第二天的学习做出调整和计划。除弱项外,各科目的时间分配与高考分数所占比例相当。
要遵循科学的记忆规律,如果跑上来就直接背很难,容易失去信心,坚持不了。以下几步只要能够花些时间很容易就能做到。
第一步:全面预习,熟悉材料。(光看)
快速浏览教材一遍,有个全面的印象。重点注意前言、目录、每章节的导言,这些内容帮助你理清思路。教材里有很多实例,能够帮助你建立联想性记忆,考试答题时能多编些费话。看完一章后,乘热打铁,马上看这一章的习题集(最好在同一天)。选择题有把握的凭印象做,做不出就看书,不要瞎选,浪费时间想而且错误的答案也会在你脑子里形成印象,混淆记忆。简答和论述也像看小说一样看一遍。
第二步:全面学习,理解材料。(看看划划)
接着就只看习题集了。把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圈出来,同时把题目中的关键词也圈出来,两者联系起来加深记忆。遇到定义多读几遍,理解了基本定义,才能理解其他问题,而理解就是背诵的关键中的关键。
简答题和论述题看几遍。首先,把答案有几个要点圈出来,记住这个数字很重要,比如在多选题中,你就知道正确答案最多是几个,做简答题的话要编出几个要点。
其次,把每个要点划下来之后,找出每句话的关键词,必须是有识别性的。也就是说,一个题目的答案可能有三个要点,而这三句话的句式很可能是相同的,其中有很多费话是一样的,圈出区别于其他两点的关键词,作为背诵用。
第三步:找重点,明确范围。(看看找找)
再从头开始看习题集,单选每道都重点。凭直觉,圈出重点的多选题,就是那些概括的很好的,可以当简答题用的。
找出重点的简答、论述题,用三种颜色或符号:
1、最基本的,关键的,就算考不到,也对你理解这门课很有用的题,可以参考那些章和节的标题。
2、答案一条一条编的有模有样的,批考卷的时候比较好算分数的。
3、到处都能套的费话,比如政治大方向啊,表决心啊,这门理论的精髓啊,学习它后的现实指导意义啊,一般第一章就出现了,以后每章都反复。搞定它对添满考卷很有好处。
好了,现在按照记号的多少,题目的重点程度就分出来了。
1.成人高考备考经验分享
2.成人高考备考指导
3.成人高考的备考策略
4.成人高考各科目备考技巧
5.2017成人高考如何备考
6.如何做好成人高考备考
7.成人高考备考技巧
8.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备考讲义
9.2017成人高考备考指南
一、提高自制力,复习有计划
自制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大家的学习保驾护航,使大家能更好的控制自我,克服困难,坚定自己的目标,向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进发。自我约束较差的同学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制力,复习不轻易受外界的影响,一心一意专心复习。另外,还要制定复习计划,让复习有条不絮地进行,这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二、课上认真听课,虚心好学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都是精华,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不管自己是否已经掌握,都要认真听老师讲,不要自以为是,学霸之所以成绩好,就是因为课堂上很专注,虚心好学,不骄不躁,日积月累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三、学会自我调整,心态积极
一、考题分析
2011年的广西作文高考题涉及诚信的话题, 而“诚信”类作文, 曾经两次出现在高考作文中。2001年, 以一个年轻人过河的故事引出“诚信”的话题, 今年则从彩民垫资购买足球彩票中奖引发的讨论作为审题材料。2001年考查的“诚信”属于话题作文, 2011年考查的“诚信”属于新材料作文。虽然都是“诚信”, 但2011年的考题更胜一筹:
1. 范围更为开阔
这个题目, 因为有了对彩票中奖事件的问卷调查, 所以涉及的范围比2001年的“诚信”更为开阔。比如有19.9%的人没有选择, 没有选择可能有各种想法, 因为为别人垫资购买彩票收益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也折射着我们许多行业法规不健全的现象。考生可从多个角度去挖掘写作。
2. 现实针对性更强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各种不诚信现象愈演愈烈, 随着打假反腐扫黑力度不断加大, 牵扯出的社会丑恶现象也越来越多:从三鹿问题奶粉、双汇瘦肉精, 到最近的食品添加塑化剂;从高校代写论文、学历造假, 到虚假代言;从运动员年龄造假, 到足协黑洞, 到官员腐败……所以考查这样一个主题应该是具有现实针对性的。
3. 教育性更为鲜明
这些年来, 不少学校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 对大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许多缺失, 不少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腐蚀严重, 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 在这样的背景下, 有关“诚信”、“利与义的选择”这样的作文题出现在高考中, 可见其教育性非常鲜明。
二、问题分析
从2011年的高考作文阅卷情况, 也可看出考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1. 理解能力低下, 审题立意偏颇
“诚信”类作文, 曾经两次出现在高考作文中, 因此出题者的意图是很明确的:做人一定要诚信。但是仍有学生片面理解题意, 造成审题偏差。例如有的学生直接从材料中找出一个词语“选择”, 然后空谈“选择”, 并且所谈“选择”内容与店主选择诚信、良知、道德无关。还有的学生无视材料中心, 干脆论述如何买彩票, 如何消费资金, 论述如何碰运气等等。这些审题都被视为脱离材料内涵, 偏离题意。
2. 素材积累匮乏, 叙事议论粗糙
很多考生写议论文还是采取观点加材料的加法运算形式, 不能很好地进行分析论证。如有考生说:“一个缺少诚信的人, 很难想象他怎么能在世上混。”这类文章既无鲜明的观点, 也无典型的论据, 更无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 只有主观的假定与想象。有些考生, 只会贴标签, 根本不会分析论证, 文章虽有观点, 也能举出证据, 但只是停留在材料加观点的形式上, 两者之间缺少必然的逻辑论证。
3. 内容表达空洞, 认识缺乏深度
对诚信的理解过于泛化, 不能涉及某一具体的方面去写, 只泛泛地写诚信对人们社会生活的作用, 导致内容空洞, 认识浅薄。有些学生虽然也能关注时代, 结合社会现实立意, 但也还只是停留在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列举层面, 很少能够进行有深度的分析, 也不能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4. 书写不够规范, 字迹难以辨识
有的考生字体潦草、笔画过细、字体太小导致难以辨认, 随意涂抹, 感到某一段写得不理想就胡乱涂画掉, 推倒从来, 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得分比同类水平的作文偏低。
三、作文备考建议
1. 审清命题意图, 明确审题意识
“文章合为时而作”, 高考作文必然要感应当今时代脉搏。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都力图引领考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思考如何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如何辩证地看待问题。这也就要求学生在审题阶段就明确意识到:作文应当展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分析力、体悟力和批判力, 使之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任何高考作文出题者都不会仅仅着眼于写作技能层面的考查。出题者会力图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情感体验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 考查考生的人格建设、道德观建设以及社会价值观建设情况。因此, 在审题时, 首先一定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挖掘出来, 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方向。“审材料”的关键在于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 审清材料中的情感倾向, 即材料中所暗含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等等。
2. 注重文化积累, 学会具体表达
叶圣陶说;“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 是一种准备功夫。”在高考备考阶段, 我们要带着积累作文素材的目的去读书, 并且也要把自己平时的阅读素材做一些整理。所以这时候的读书就要“专”, 即专注一个名人, 钻研一部名著。在备考阶段, 我们可以圈定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名人或一部名著, 对人物的人生经历进行概括总结, 掌握其重要经历, 熟记并理解他 (她) 的人生阶段的主要作品 (重点落实在名句名篇上) , 这样必然有助于我们写好高考作文。同时, 我们还可以从媒体上得到素材。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信息, 不能全盘吸收, 而要有所取舍。从高考备考的角度来说, 抓住一个热点话题, 尤其是兴趣比较浓厚的某个领域的热点话题, 进行认真细致的追踪, 也是积累素材的不错选择。
3. 关注社会问题, 增强社会责任
多年以来, “以作文促做人, 以做人促作文”是高考作文永恒的主题。2010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以漫画“猫吃鱼的故事”为材料, 考查的是坚守职责、不忘传统;2011年全国卷2有关“彩票”的新材料作文, 围绕“金钱”与“诚信”二者展开;2012年全国卷1“放下包袱挑秧苗”的材料作文, 考查学生关注内心、勇敢面对生活;2012年全国卷2则以“一个负责任的油漆工”的材料作文, 讲的是责任与感恩的问题。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与关注社会问题、学会处世做人有关。因此, 在作文中需要学生从宏阔而高远的心灵视野出发, 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 必须把现实生活融入作文中, 不就事论事, 尽量用高的眼光去看, 要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
4. 语言明白晓畅, 严格训练卷面
(一)2007年高考的“字形”题共出现37个错例。其错误类型归纳如下。(括号内是正确字形)
(二)2008年高考的“字形”题共出现26个错例,其错误类型归纳如下。(括号内是正确字形)
(三)2009年高考的“字形”题共出现23个错例,其错误类型归纳如下。(括号内是正确字形)
透视近三年高考字形题中的错例,我们可以发现高考字形考查的重点落在音近字、形近字、音形相近字上。由于有音、形上的近似,因此这些错别字有一定的隐蔽性,迷惑性。我们在解题时需要仔细辨析。
透视这些错例,我们还会发现有重复考查现象的存在。例如“赋予、一筹莫展、朗诵、膨胀”等,2007年高考考了,2008年高考又考到了。再如2009年高考考查的一些词语:“出奇制胜”,2004年高考全国卷IC项、2007年四川卷C项考查过;“推心置腹”。2007年四川卷B项考查过;“启事”,2005年北京卷D项考查过;“额手称庆”,2006年山东卷B项考查过;“沽名钓誉”,2005年山东卷C项考查过;“纷至沓来”,2006年广东卷C项考查过。
正因为有重复考查现象的存在。所以我们在备考复习过程中,有必要把近十年的高考字形题做一遍,然后对照答案,参照字典,把选项中的错别字订正过来。之后,要把近十年高考字音题所有选项中考查过的汉字的正确字形。通过读、记、抄、默、练,牢固掌握。
二、字形辨识的方法
高考字形题的解题是以现代汉语常用字的识记为基础的,也正因为有这个基础,所以在解题时往往会碰到几个一目了然的错别字。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排除法,特别是纵向排查,横向淘汰法,即解题时,把四个备选项结合起来。按列自上而下纵向排查,查出备选项有误随即横向淘汰。依次减项排查,缩小范围。(放在句子中考错别字的题型只能逐项排查,逐项淘汰)对于一下子排除不掉的选项我们可以采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法。即大胆假设某选项中某个词语有问题,然后采用一些方法来小心求证。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小心求证时字形辨识的方法。
音形义三位一体是汉字的基本特点。所以要正字,可从三者关系入手。并适当借助语法。
1字音辨识法(以音为纲,据音定形)
熟记字音是辨识字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2009年高考北京卷字形题B项中有个词语“杀戳”,这个词语中的“戳”字字形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从这个“戳”字的读音“chuo”来判断是错的,正确的应该是“戳”,读“lu”。
2字义辨识法(以义为纲,据义定形)
①根据意义辨识
在辨析字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以义为纲,据义定形。例如。2009年高考北京卷字形题A项中有个词语“出其制胜”,这个词语中的“其”字字形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结合这个词语的意思——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来判断这个“其”字用错了。与“奇兵”“奇计”的意义匹配的应该是这个“奇”字。
②根据形旁辨识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许多音、形相近的字,都有共同声旁,区别只在形旁。所以,我们可以抓住形旁来辨析错别字。
例如2009年高考浙江卷字形题A项中有个词语“立杆见影”,这个词语中的“gan”字,正确的字形是这个“杆”呢,还是这个“竿”?我们可以结合这两个字的形旁“木”和“竹”来判断,正确的应该是这个“竿”,因为从“立竿见影”的意思(拿根竹竿竖在太阳光下。马上就现出竹竿的影子,比喻见效极快)来看,这个词语中的“gan”字与“竹竿”有关。
③根据词源辨识
成语多来源于古文献,有其形成的特定意义。它们的形成往往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等,只有追根溯源,方能准确“定形”。
例如2009年高考四川卷字形题D项中有个词语“黔驴计穷”,这个词语中的“计”字字形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词语的词源来判断。这个成语出自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人。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日:“技止此耳!”对照这个典故,特别是这一句“技止此耳”。我们可以判断选项中的“计”字字形是错误的,应改为“技”。
当然,不仅是成语,其它的词语,搞清词源也很重要。
2005年湖南卷字形题B项中考查了“幅射”,这个词语中的“幅”字字形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词语的词源来判断。古代运输、作战使用最多的是车,而作为车子重要部件的轮子上的重要支撑物是辐条。辐条以轴为中心成放射状分布,这就是“辐射”这个词的发源。所以“辐射”这个词跟“车”有抹不去的联系,正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说的那样:“辐”,从车,畐声。
3语法分析法(以语法为纲,据语法定形)
①根据词性辨识
巧用词性推断汉字的字形的正确与否也是辨识字形的一种巧妙方法。
例如2009年高考重庆卷字形题A项中有个词语“必须品”,这个词语中的“须”字字形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根据“必须”这个词语的词性来判断。“必须”是副词,一般用来修饰动词,与名词“品”(物品)搭配不妥,要将“必须”改成“必需”。
②根据结构辨识
高考辨识错别字时可以运用对称法来分析。所谓对称包括近义对称和反义对称两种。
近义对称指在一个词语对称位置上的字,它们的意义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
例如2009年高考四川卷字形题A项中有个词语“纷至踏来”,这个词语中的“踏”字字形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运用近义对称法来分析。“纷”是“纷纷”的意思,本义为“多”;“踏”字本义为“足着地”,“踩”的意思,两者不能对称,“踏”字应改为“沓”。“沓”是个会意字。从水,从日。“日”者,“说”也。说话多像水流。本义为“话多”,今义为“多而重复”,与“纷”字近义对称。
反义对称指在一个词语对称位置上的字,它们的意义往往是相对或相反的。
例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字形题A项中有个词语“百废待新”,这个词语中的“新”字字形是否正确呢?我们运用反义对称法来分析。会发现与“废”形成对称的应该是“兴”(兴旺),“新”只能与“旧”形成对称,所以,“新”应改为“兴”。
三、重点提醒
1记忆方法
①去多记少。例如:“宣”和“渲”,只要记住现代汉语中“渲”只有“渲染”一个词。
②形象记忆。例如“蛰居”的“蛰”与“蜇”的容易混淆,我们可以采用拆字口诀法来记:“蛰居”的“蛰”,执(取“蛰”的偏旁)著地居住的虫子。
2提防异体字
且来看到2007年高考江西卷的字形题——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籍贯筹划家具百废待新
B翔实瞭望暴燥斐然成章
C肖像赢弱修葺一愁莫展
D迁徒戳穿针砭如愿以尝
【答案】C
【解析】答案C。A项“百废待新”——“新”应该改成“兴”;B项“暴燥”——“燥”应该改成“躁”:C项“赢弱”——“赢”应该改成“赢”。“一愁莫展”——“愁”应该改成“筹”;D项“如愿以尝”——“尝”应该改成“偿”。
王辛柱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交流的主题是《高三历史教学中的得与失》。
由于我也是才刚刚完整的带完自己的第一届学生,经验不是很丰富,有些认识也不是很深刻和到位。下面就粗略的把自己这一年来在高三历史教学中认识到的一些问题和总结的一些东西给大家交流。
俗话说:得文综者得天下。读文科的学生在高考中要想考高分,文综很关键,而文综要想拿高分,当中的历史学科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对于进入高三的学生而言,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不断向学生们灌输历史学科的重要性,通过耳濡目染的影响,让学生形成一种重视文综,重视历史学科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的开展以后的教学。下面我主要从得与失两大方面进行今天的交流。
一、得
1、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近年来由于历史高考试题难度的不断加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的题目重在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部分教师认为教材已经不再重要,他们觉得:即使把教材背得滚瓜烂熟,在高考中也不一定能考到高分,而我们首先就要转变这样的认识,要重视夯实历史基础知识。因为我们学校文科生的现状就是---初中历史的基础特别薄弱,高一为了应付学业水平考试,拼命的赶上课的进度,所以其实很多选择读文科的学生,历史的基础知识是非常薄弱的,那在高考中你要读懂材料的立意和方向,然后逐一的加工选项的正确性,最终得出正确答案的难度就会变得很大;其次在后面的材料题当中有一类题目是这样问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的话,答到这类题目时就只能要么放弃,要么乱编。所以一定要重视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那如何才能有效的夯实历史基础知识呢?我的建议就是做好时间规划,一定要在高考前做好一、二、三轮的复习。一轮复习重在详细讲解考试大纲中的考点,二轮复习采用通史复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体系,三轮复习重在回归教材,指导学生注意平时忽视的内容(可能是教材里的地图、插画、知识链接等)。同时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检查复习的效果,比如:在讲题过程中,遇到已经复习的考点,可以就着提问,随时提醒学生背诵。
2、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教学。
站在学生角度看待历史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之一,作为教师要从学生角度看教学,理所当然地要关注学生的眼光,触摸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选择,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赏识学生的微小的进步,理解学生的一次次失败,学会让学生心里上感受到学习快乐与兴趣,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学生交流,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这样做也能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教学。
3、注意平时测验和练习的选取---实用性、适用性、时效性(试卷的难易程度适不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来做,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是不是近期正在复习的内容;建议选取某些名校的成卷,根据那些学校出题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刷选,如:昆一中和师大附中的试卷试题就是偏怪难,银川一中和玉溪一中的试卷稍微简单基础一点;)
4、三轮复习一定要落到实处,并且注重效果的反思
(1)时间安排:一轮复习:从2015年5月中旬到2015年11月底
二轮复习:从2015年12月初到2016年4月中旬 三轮复习:4月下旬到6月初
(2)复习内容:一轮复习:结合考试大纲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删减。用考点的方式将三本必修课本进行完整的复习。必修一27个考点;必修二23个考点;必修三17个考点。
二轮复习: 按照通史的复习策略,把三本必修教材用时间串联起来,总的分为13个大的时间阶段(如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元朝时期;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等等),把这13个阶段里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的知识点归纳起来。
三轮复习:高考热点专题专讲专练,参考不同版本的高考资料,给学生进行了10个高考热点专题的讲解。(如:
一、史料、史观和史论。
二、西学东渐和中西方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三、儒学思想的演变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等等)(3)效果反思:一轮复习:该记住的知识点到底学生记住没有
二轮复习:在做题过程中能不能很好的把握住历史知识时间和空间的体系。
三轮复习:应试能力有没有明显的提高。
5、对平时练习的处理:有做必改,有练必讲,有错必究。
6、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7、每次考试结束后对学生的成绩分析
二、失:
1、研究高考方向虽然是花了很大力气,但是成果不大,效果不好。
2、引导学生落实基础进而转化为能力也做得不够,例如一些学生对历史概念理解不透,像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学生经常还是容易混淆。
3、对学生答题能力训练还做得不够。例如:一些学生答题层次不清,审题不清,措词不当,画蛇添足,张冠李戴,不会归纳,叙述口语化,不会史论结合地评述,空洞无物,答题角度单一。
4、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单独辅导做得不好。
复习过程以课本为主,以知识模块为主线开展复习,不能脱离课本仅凭某本参考资料复习。事实上,教材是复习中可利用最有效的资源教材是提高复习效率最佳的“捷径”,回归教材切实夯实基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深化对“双基”掌握和运用,激活教材知识。
2.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网络,复习过程尽量以知识体系为主,把同一知识体系及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复习。努力做到知识系统化。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取和归纳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让学生站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高度上来认识数学问题。
策略二、加强对高考命题和“考试说明”的研究。
①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
②近年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
③相同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
④不同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
⑤课改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找动态
高考题一般来源于几个方面:
(1)课本是试题的基本来源,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大多数试题的产生都是在课本的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结果;
(2)历届高考题成为新高考题的借鉴,特别是全国题,它的发展变化在各省市命题中起引领作用;
(3)课本与课程标准的交集成为新高考题的创生地带,不能忽视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理念、新内容对命题者的影响。
策略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减少无用功;
2.控制好教学要求的深度,正确定位;
(1)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要求(定位):先做后批再讲;
(2)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要求(定位):重视学生答题情况的反馈,达到纠错、深究的功能,用好题组教学。
策略四、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1.努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题能力;
3.努力提高学生答题的规范性;
4.教会学生应试的常识与复习的方法。
<<<返回目录
高考前怎么高效备考
钻研题型示例,了解命题原则,规范答题过程。题型示例可以说是考试说明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所给出的例题往往都是历年来的高考经典题目。对于这些题目,我们要认真研究,分析透命题人给出的解析,力争弄清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把握科学的答题方法。
另外,高考阅卷中常见的失分原因——解题步骤省略或不规范,也可以通过研究题型示例解决。我们在研读题型示例中的大题或者解答题时,要着重注意一下解题步骤应该怎样写,哪里要详细写,哪里可以省略。我们平时模拟考试阅卷一般没有高考那么严格,这些易丢分的细节很难被我们发觉,那么在研读考试说明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好好把握这一“捡分”机会。
<<<返回目录
高考备考期饮食要注意什么
适度加餐,维持良好体力和脑力。
如果考生餐后经常昏昏欲睡,两个小时精神不振,那么可以午餐时先吃半碗蔬菜,然后蔬菜一口、肉类一口、主食一口这样轮着吃,白米饭白馒头等稍微减量。这样血糖上升速度减慢,餐后就不太容易困倦。同时,可以携带一瓶甜豆浆、甜牛奶等,在两小时后精神不好的时候用来提升血糖,能保证三个小时中精神饱满。
保证夜间睡眠良好,第二天充分恢复精力,发挥思维效率。
晚上不要吃得太油腻,以免影响到睡眠质量。建议晚上吃些绿叶蔬菜和豆制品,其中的钙镁元素有利于稳定情绪。晚间可以适当走路放松,降低大脑兴奋性,有利于顺利入眠。千万不要熬夜复习,考前一天再突击,除了让考生更疲劳更紧张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第一部分:听力
2012年听力材料播放时长约18分钟,英语单词为889个;2011年听力材料播放时长近19分钟,英语单词为907个。相比之下,整体相差不大。
备考策略:建议有选择性地分题材进行相关话题的听力专项训练。第一阶段先让学生熟悉不同的话题内容及其表达;第二阶段听力训练时,再分不同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技巧训练,如数字辨析题、事实细节题、主旨要义题、推理判断题、态度意图题等,提升学生的听力技能;第三阶段主要是结合历年各地的高考真题进行听力训练,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辅导。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2012年的单选题仍然注重对英语基础知识进行考查,语法点范围较广,分布合理,突出语境。与2011年相比,难易大致相当,并略容易些。2012年高考英语单选题的设计技巧比以往高出许多,难度是从易到难逐渐呈梯度加大,符合考生应考时的心理变化趋势。但不够细心、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考生却很容易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选择。
备考策略:在高三复习阶段,除了全面夯实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外,还应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不要盲目做题、贪多求全,而应精选、精做、精讲、精析,从多角度去解题,拓展思维能力。以基础知识为主,鼓励学生多角度审题,养成全面考虑的好习惯。
第三部分:完形填空
2012年完形填空讲述一个少年眼中的停车场洗车工。2011年完形填空讲述照看3个小男孩的女孩Mary的辛苦工作。完形填空考查的词汇重点仍是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实词,并突出考查常用词汇。因此,单词、短语、固定搭配等是学生复习的重点。
备考策略:一轮复习时,教师应组织学生逐个单元地对常用词汇和重点短语等进行听写。同时结合相关的基础题型进行反复练习、拓展和巩固。二轮复习时,教师应对学生加以正确的指引和恰当的疏导,对于完形填空的解题技巧不应过多渲染,而应强调从整体语篇的角度综合理解,注重文章的整体性和段落间的逻辑性,兼顾上下文,绝不可顾此失彼。同时强调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有意识地积累常见的词语搭配和习惯用语。
第四部分:阅读理解
2012年阅读理解的4篇文章分别是记叙文(科幻故事)、应用文(书评)、说明文(介绍社会组织)和议论文(旅游的发展)。2011年分别是记叙文(家庭生活趣事)、应用文(广告)、说明文(城市的创建及发展)和议论文(人类探索太空)。
备考策略:注意阅读有异国文化背景的文章,多接触英语原版作品。在二轮复习时进行限时阅读训练,教给学生适当的阅读技巧。当然,阅读的根本是要重视对文章语篇的整体把握,阅读时一气呵成。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长难句的能力。
第五部分:阅读表达及书面表达
2012年的阅读表达是关于集邮的说明文,2011年是讲述电视转播体育赛事利弊的论述文。题型上,2012年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取代了2011年较为简单的句子替换题,难度上有所提高。
备考策略:训练学生按规定词数规范答题的能力。如注意单词首字母的大小写,恰当用词以准确表达,对主旨大意或文章标题进行归纳等。学生常对这一题型有畏惧心理,教师应加以指导。我常鼓励学生在把握整体语篇的基础上,结合各段落主题,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对于后进生,他们如不能准确地归纳,可建议他们寻找文章的主题句,并用其来表达主旨大意或文章标题。
2012年的书面表达要求以“I Like Reading”为题写一篇文章,开放性较强。2011年要求以“Let’s Ride Bicycles”为题写一篇演讲稿。词数要求都在120左右。尽管都是开放性的,但难度都不大,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
备考策略: 2013年的高考作文训练应在覆盖各种作文题型的基础上,侧重对图画类或图表式作文的写作训练指导。新课程教改实施后的第三次高考,作文题型可能会有所变化,但一切还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为主,平时多鼓励学生使用准确优美的句子,注意句子间、段落间连接词的恰当使用,同时恰到好处地使用高级词汇和复合句式。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书面表达中取得高分。
【高考备考经验交流】推荐阅读:
高考备考交流总结10-05
高考备考技巧05-29
高考备考误区11-21
高考物理备考心得06-02
化学高考备考方案09-25
高考物理备考计划10-10
英语高考备考打算11-12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备考06-10
高考地理备考方法建议06-18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指南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