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东北财经大学委员会(精选8篇)
东 北 财 经 大 学
文件
东北财大委发 [2010] 1号
★
关于许继等任免职的通知
各单位、各部门:
经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任命(校长聘任): 许继任学校办公室秘书科科长;
刘金鸥任学校办公室秘书科副科长; 牛志勇任学校办公室行政科科长; 陈亚东任学校办公室行政科副科长; 蔡晓琳任学校办公室综合科科长; 贾妍任学校办公室信息科科长; 王金蕾任组织部干部科科长; 李爽任组织部组织科科长;
计艳平任宣传统战部宣传科科长; 刘晓楠任宣传统战部统战科副科长;
赵长生任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处)信访办公室主任; 高奎明任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招生办公室主任; 田文治任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学生管理科科长; 陈晓峰任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学生管理科副科长;
段志锦任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思想教育与人格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赵婷婷任学生工作部(学生处)社区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罗琳琳任校工会办公室主任; 何方任校团委办公室主任;
范涛任校团委勤工助学办公室主任;
张天胤任校团委勤工助学办公室副主任; 王锡明任校团委大学生文化艺术中心主任; 杨秋艳任人事处人事科科长; 吴显红任人事处工资科科长;
王逸强任人事处工资科副科长;
滕晓任人事处安全生产办公室主任;
王熙东任教务处师资科(职称办)科长(主任); 娄道凯任教务处教学建设科科长; 陈鹏任教务处教学建设科副科长; 薛凤英任教务处教学管理科科长;
施德欣任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科科长; 任永奎任教务处教学技术中心主任; 康敏任教务处教材供应中心主任; 王大宇任科研处项目科科长; 张茜任科研处学术交流科科长;
邹化勇任科研处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主任;
吕晓乐任学科建设处(高等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办公室主任;戴华任就业指导与校友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邱飞任就业指导与校友工作处就业管理科科长; 高敬华任就业指导与校友工作处校友工作科科长; 丁晓玉任国际交流处外事科科长; 余涛任国际交流处留学生科科长; 吕桂玲任财务处会计科科长; 王筱莉任财务处会计科副科长;
高凤岩任财务处综合财务管理科科长; 张瑶任财务处学费管理科科长;
徐俊晖任财务处学费管理科副科长; 娄丽敏任财务处薪酬税管理科副科长; 薛静任审计处工程项目审计科科长;
张丽丽任离退休人员工作处离休科科长; 白淑贤任离退休人员工作处退休科科长; 刘吉顺任保卫处调研科科长; 谭震任保卫处治安科科长; 张国发任保卫处综合科科长;
杨积光任保卫处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 曹卫平任保卫处校卫队队长;
王艳雪任校园建设管理处办公室主任; 韩莉任校园建设管理处工程管理科科长;
盛旭华任校园建设管理处交通管理办公室主任;
王秀永任校园建设管理处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主任; 张暖任校园建设管理处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李华任校园建设管理处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
孙铁任校园建设管理处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办公室主任; 王中任资产管理处综合科科长; 韩建东任资产管理处设备科科长;
李如伟任资产管理处房地产与公寓管理科科长; 王国华任研究生院综合办公室主任;
王世伟任研究生院教学科研管理科科长; 汤琼峰任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主任;
李增森任研究生院学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宫胜先任研究生院专业学位管理科科长;
王玮任研究生院研究生管理科(分团委)科长(书记); 孙晓东任MBA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 李云波任MBA学院学生管理科科长; 李勇任MBA学院数字化教学部主任;
张庆斌任MBA学院MBA项目办公室主任; 张晓东任MBA学院EMBA项目办公室主任; 郭霄鹏任财政税务学院办公室副主任; 于晓媛任财政税务学院分团委书记; 徐凯楠任法学院办公室主任; 王红娟任法学院分团委书记;
孙彦慧任法律硕士(JM)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 安晓燕任法律硕士(JM)教育中心教学管理部主任 徐刚任工商管理学院办公室主任; 修新路任工商管理学院分团委书记;
王锦任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远程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 孙宇芳任公共管理学院办公室主任; 张亚卓任公共管理学院分团委书记;
王智任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 刘蕊任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教学管理部主任 赵永丽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 安斌斌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团委书记; 汪大为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团委副书记; 刘伟任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办公室主任; 李荣荣任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分团委书记; 王洪波任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办公室主任; 杨德志任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分团委书记; 杜芳芳任国际商学院办公室副主任; 孟妹任国际商学院国际项目部主任; 刘欣任国际商学院国际项目部副主任; 吕宁任国际商学院教学工作部主任; 赵烁菲任国际商学院学生工作部主任;
石天煜任国际商学院联招联考项目部副主任; 魏艺超任金融学院办公室主任; 马富春任金融学院分团委书记; 于文艳任经济学院办公室主任; 董晓舫任经济学院分团委书记; 周世斌任会计学院办公室主任; 丁玲玲任会计学院分团委书记; 王莹任会计学院分团委副书记;
栾辉任会计硕士(MPAcc)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
张惠任会计硕士(MPAcc)教育中心教学管理部主任; 李晓慧任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办公室主任; 徐长波任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分团委书记; 张秋霞任人文学院办公室主任; 杨波任人文学院分团委书记;
郭伟奇任萨里国际学院院长助理(正科级); 陶硕任萨里国际学院院长助理(正科级); 刘芳任萨里国际学院教学工作部主任; 郭璞任萨里国际学院行政管理部副主任; 白杨任萨里国际学院学生工作部副主任; 姜莲珍任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办公室主任; 郭宣任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分团委书记;
李兆丹任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东北分中心办公室主任;孙鹤香任统计学院办公室主任; 孙永钢任统计学院分团委书记;
曾祥宇任投资工程管理学院办公室主任; 张冰融任投资工程管理学院分团委书记 夏丽娜任新闻传播学院办公室主任; 李国涛任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副书记; 印明鹤任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办公室主任;
张德鹏任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合署办公)办公室主任; 姜彦臣任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合署办公)办公室副主任; 杨德水任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合署办公)分团委书记; 辛华任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合署办公)学生管理科科长; 马永来任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合署办公)学生管理科副科长; 刘伟任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合署办公)学生管理科副科长; 朱雪海任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合署办公)教学管理科科长; 刘杨任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合署办公)教学管理科副科长; 熊大明任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合署办公)培训管理部主任; 于亚南任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合署办公)培训管理部副主任; 桑丽华任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合署办公)夜大管理部主任; 李如海任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合署办公)教学设备管理科科长; 姜厚财任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合署办公)保卫科科长; 孟霞任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合署办公)总务科科长;
仲伟君任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合署办公)总务科副科长; 臧岩任网络教育学院办公室主任;
林波任网络教育学院教务管理科科长; 车丽任网络教育学院学生管理科科长; 张黎薇任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资源部主任; 王治国任网络教育学院技术部主任; 罗强任自学考试学院办公室主任;
李义任自学考试学院教学管理科科长;
崔爱香任自学考试学院教学管理科副科长; 孙廷祥任自学考试学院学生管理科科长; 宋涛任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管理部主任;
隋月晖任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管理部副主任; 王华任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管理部主任; 郭建军任体育教学部办公室主任;
李寒窗任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 张玉涛任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高峰任社会与行为跨学科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辛进任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
陈伟任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正科级); 杨海霞任档案馆办公室主任; 燕皓任图书馆办公室主任; 单素华任杂志社办公室主任;
刘勇任校医院院长兼党支部书记。
免去:
王俊奎学校办公室综合科科长职务; 蔡晓琳学校办公室秘书科副科长职务;
赵长生津桥商学院图书馆馆长兼工会主席职务;
宋梅兰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学生管理科科长职务;
田文治学生工作部(学生处)社区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职务;薛凤英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科科长职务; 施德欣教务处教学管理科副科长职务; 邹化勇科研处学术交流科科长职务;
张丽丽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管理科副科长职务; 宁霜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主任职务;
李增森研究生院专业学位管理科副科长职务;
秦丽红研究生院研究生管理科(分团委)科长(书记)职务;宫胜先继续教育学院教学管理科副科长职务; 王玮津桥商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职务;
张玉涛MBA学院MBA项目办公室主任职务; 张庆斌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办公室主任职务; 徐凯楠津桥商学院管理系支部书记职务; 赵永丽信息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职务; 安斌斌信息工程学院分团委书记职务; 汪大为津桥商学院分团委副书记职务; 葛清俊金融学院办公室主任职务;
魏艺超津桥商学院财会系支部书记职务;
刘正浩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分团委书记职务; 徐长波电子商务学院分团委副书记职务;
陶硕萨里国际学院国际项目部副主任职务; 张德鹏职业技术学院培训科科长职务; 刘杨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科科长职务; 吕长庆职业技术学院总务科科长职务;
于亚南继续教育学院教学管理科副科长职务; 孟霞继续教育学院办公室主任职务;
范大军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资源部主任职务; 崔爱香自学考试学院教学管理科科长职务; 宋涛津桥商学院教学部主任职务; 陈伟津桥商学院网络中心主任职务。
同时,由于年龄原因免去:
孙述香宣传统战部统战科科长职务;
董立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处)信访办公室主任职务; 齐惠敏离退休人员工作处离休科科长职务; 龙海校园建设管理处工程管理科副科长职务; 梁文武财政税务学院办公室主任职务; 赵丽荣法学院办公室主任职务;
王琪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办公室主任职务。
特此通知
中共东北财经大学委员会
东 北 财 经 大 学
2010年1月5日
主题词:干部 任免 通知
长期以来,郑州大学党委坚持思想引领,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思想理论建设永远放在首位,把好理想信念的“总开关”。为此,学校党委坚持做好“六学”,不断用思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切实加强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近年,学校党委依托着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等,开展理论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多本理论读物,其中,《共产党员理想信念论》被评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优秀党建读物”。
为深入开展“中国梦”“三个一”等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想引领中的积极作用,一批优秀的校园文化品牌在教育部优秀校园文化成果评选中获奖。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学校党委制定了《郑州大学党委全体会议制度》《党委常委会议制度》等制度,为推进领导班子决策科学化、制度化,形成了和谐融洽、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以党校为阵地,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而作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学校重视对辅导员队伍的培养,近年,多名辅导员在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得殊荣。
为进一步扩大基层党组织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大在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着力引导师生党员在学校建设发展中树榜样、做表率,学校党委大力推进在二级单位建立基层党委工作,积极推进本科生在班上建立党支部,研究生在学科点、科研机构建立党支部,在学生社团、外出实习或社会实践的学生中设立临时党支部。校党委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以党校为阵地,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每年年底,校党委要对全校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倡廉建设开展情况进行年终考评,进一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以制度建立健全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得到了省委的充分肯定和师生群众的广泛认可。郑州大学行风评议工作在全省教育系统多年来一直名列前茅,多次受到省政府表彰。
加强党的建设是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促进一流大学建设的源动力。近年,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等各项事业均迈上新台阶。学校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化学、材料等4个学科(领域)ESI排名全球前1%。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录取人数居地方“211工程”高校首位。学校有长期在校工作的院士9位,7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7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7项,获批项目数分列全国高校第30位与第9位。学校围绕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迫切需求,着力打造高端智库,形成中原历史文化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心。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按照“要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支持他们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的要求,进一步发挥教育系统离退休老同志在培养教育青少年工作中的作用,根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精神,现就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教育系统关工委建设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系统各级党政领导要从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全局高度,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关工委建设和发动、组织老同志参与培养教育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关工委的建设,为新时期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准确把握教育系统关工委的性质、任务和工作方针
教育系统关工委是在同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有在职同志参加的工作机构。以现职党政领导为主导,提出工作任务;以老同志为工作主体,开展工作。
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工作方针是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立足基层、注重实效。
教育系统关工委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指导教育系统离退休老同志,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对高校和中小学校学生以及青年教职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全面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
三、努力建立健全各级关工委组织和机构
1.教育部关工委在部党组领导下,负责指导、组织、协调、服务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工作。关工委实行主任负责制,由主任主持工作,副主任分工协助主任工作。关工委设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挂靠在教育部相关司局,配备若干行政编制,由教育部提供必要经费支持。关工委主任、秘书长由部党组任命。
2.省、市、县三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关工委组织,由现职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关工委在同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负责指导下级关工委工作。
3.省、市、县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关工委应设日常办事机构,可独立设置或挂靠有关部门,并配备一定的专兼职人员(现职干部或离退休人员)。
四、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关工委队伍建设
1.要高度重视关工委队伍建设。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党委要宣传、动员、组织引导老同志,特别是新退休的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要尊重老同志的意愿,发挥老同志的优势和专长,逐步发展建设一支素质高、乐于奉献的老年志愿者队伍,为关心下一代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要加强各级关工委领导班子建设。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党委要根据工作需要或在职领导的人事变动、老同志年龄及身体状况等,及时调整关工委领导班子;动员、选配组织能力强、理论水平高、有热情和威望、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同志充实领导班子;特别要选配好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
3.要加强关工委日常办事机构建设。要选配服务意识强、热心关工委工作、有一定能力和水平的同志担任负责人。
4.要发挥、保护好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老同志的积极性。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党政领导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老同志。对担任关工委领导职务且坚持日常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个人给予适当补助;对因工作需要并经领导批准返聘的秘书处(办公室)工作人员,应执行本单位返聘人员的有关规定;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老同志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五、逐步完善关工委长效工作机制
各级关工委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勇于创新。从实际出发,注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健全必要的工作会议、学习培训、信息交流、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保证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六、切实加强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
1.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党政领导要切实加强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要有同级党政领导担任关工委领导职务,要把关工委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统筹安排部署,指定专人分管,定期听取汇报和研究工作,及时解决关工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大力支持关工委的工作。有关重要文件、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要及时向关工委传达、通报;召开涉及全局性的工作会议和有关德育、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党建等专题性会议,要请关工委负责同志参加。
3.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要为关工委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支持。
4.要加大宣传力度,为关工委和老同志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环境。
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施办法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等学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中共福建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基本要求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主题,突出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这一重点,以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员工作能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主要目标,结合形势和任务,结合党员岗位实际,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健全教育工作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二、教育内容
1.思想理论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2.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共产主义道德情操教育;党的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
3.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形势任务、国情教育,特别是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政策教育;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重大决策教育。
4.综合素质教育: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哲学、文学、史学、教育学等通识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教育。
党员教育的内容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联系实际,根据不同时期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结合不同岗位党员履行职责的实际需要,科学安排相关教育内容。
三、教育方法和途径
(一)抓好党员学习培训
1.抓好党员集中培训教育。每学期初,各院党委、各党总支要根据校党委对全校党员集中学习的要求,结合党员思想工作实际和对学习培训的需求,制定学习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开展既灵活多样又符合基层实际的主题学习活动,发挥院党校的作用,抓好本单位党员的集中学习培训。校党委党校要分层次、分类别开展骨干党员的教育培训,每年举办1期新生党员学习班、1期党支部书记学习班,1-2期处级干部理论学习研讨班。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参加中心组学习,带头参加基层党组织的集 2 中学习活动。校党委领导要坚持每年讲党课或做形势报告,各院党委、各党总支书记每学期要给党员讲一次党课。
2.倡导党员自主学习。各院党委、各党总支要引导党员重视学、自觉学、善于学、持续学,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制定自学计划,利用业余时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党员要根据总体学习任务安排学习,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学习心得。校党委宣传部要适时发布党员自学材料篇目,编印党员学习辅导材料,指导党员抓好自学工作。
3.开展学习交流研讨。结合党员学习实际,积极开展各类学习成果交流活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改革发展工作的思路、破解工作难题的能力和推进工作的动力。校党委要适时举办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各院党委、各党总支要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支部立项学习成果交流等活动,要在本单位网站建立党员学习园地,使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党员实际。
(二)加强实践锻炼
各院党委、各党总支要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承诺、主题党日等活动。主题实践活动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既明确目的又保证质量。要鼓励党员为师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鼓励教职工党支部与学生班级集体结对子,鼓励机关党员干部与业务教师、学生党员结对子。党支部要积极围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结合支部实际,开展生动有效的支部立项活动。支部立项活动以学习教育为内容,体现专业特色,进一步增强党员教育效果。各级党组织要鼓励党员参与社会实践、3 服务群众,鼓励青年党员参加志愿者服务以及到边远地区支教等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严格组织生活
1.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应做到每学期举行一次党课,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支委会和党小组会。
2.坚持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每年6月召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召开组织生活会前,党员要对一年来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的基本情况,参加组织活动的情况,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等进行小结,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党支部要采取适当形式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对党员的反映。组织生活会上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3.开展党性分析评议活动。根据中央要求,由校党委统一部署安排,每5年集中开展一次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组织党员对照党章规定、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和《厦门大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从思想、学习、工作、纪律和作风等方面查找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分析原因,切实搞好整改。党支部要根据党员的一贯表现、征求到的意见和专题组织生活会的评议情况,对每个党员提出综合评议意见,督促党员整改。党员领导干部还要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方面,从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4.严肃组织纪律。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党员集体教育活动的党员,要及时给予批 4 评教育,促其改正;对经教育不改的,要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做出处理。
(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1.从政治、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帮助党员。各级党组织要把解决党员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好关心、爱护和帮扶党员的工作,定期走访慰问有困难的党员,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力量。
2.开展经常性的交流谈心活动。党支部要组织开展党员间的经常性谈心活动,沟通思想,相互启发教育,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经常分析党员思想状况。要及时解决党员的思想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4.宣传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要注重挖掘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典型,广泛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党员教育队伍建设。按照素质较高、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和专兼职结合的要求,以我校理论报告员队伍和党校教师队伍为基础,建立一支由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和领导干部组成的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党课骨干教师聘任制,采取措施加强党员教育队伍的学习培训,通过派出进修深造、主持科研项目、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2.加强教育阵地和教材建设。加强校、院两级党校建设,探索教育规律,完善教育机制,加大基础投入,完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利用我校办学86年来形成的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暨罗扬才烈士纪念室、嘉庚纪念堂、厦门大学校史馆、鲁迅纪念馆等一批爱国、爱党、爱校教育资源,利用古田会议纪念馆、东山谷文昌纪念馆等一系列校外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建立党员教育基地。充分运用电化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和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等媒介,拓展党员教育培训和党员自主学习的途径。
要根据我校党员教育的实际情况,提供党员教育基本教材和党员教育辅助教材,适时编印适合高校党员教育需要的学习材料。
3.确保教育时间。党员集体教育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每年参加集体教育活动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其中参加院级党组织的集中学习累计不少于4个单元(2天),参加党支部的集中学习累计不少于8个单元(4天)。各单位每月安排一次党员集中学习。
4.确保教育覆盖面。确保党员参学率,使每个党员都参加集中学习教育。对因公出差、外出学习未能参加集中学习的党员,应按规定要求进行自学;对因年老体弱等特殊情况难以参加集体教育活动的党员,可采取送学上门等方式落实教育要求。各院党委、各党总支要建立党员教育档案和数据库,及时掌握党员参加学习教育情况。
5.确保教育经费。将党员教育经费列入学校和校内各单位的经费预算,保证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需要,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五、组织领导
1.建立领导体制。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党委组织部牵头,校纪委、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党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党员教育联系会议制度,制定全校党员经常性教育计划,提出经常性教育工作要求,抓好经常性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落实经常性教育的各项保障措施。学院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把党员经常性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要专题研究1-2次。
2.强化责任机制。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党员经常性教育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抓出成效。联系会议各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对党员教育联系会议的工作和贯彻有关措施决定负相应的具体责任。各院党委、各党总支书记对本单位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负领导责任,各党支部书记为本支部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责任人。要把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考评情况作为评定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
关于印发校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
会议行政工作报告的通知
纪委,党委各部门,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校工会、校团委,各行政部门、各学院(部)、各直属单位:
现将在校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行政工作报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
中共安徽理工大学委员会
2018年4月20日
学校行政工作报告
——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2018年3月29日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袁亮
各位代表:
我代表校行政,向大会报告2017年工作,对今年工作提出安排,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7年学校行政工作回顾
2017年是学校“十三五”规划深入推进和新校区全面投入使用之年,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上下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一)顺利实现新老校区交替
2017年是学校办学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我们实现了校区的整体搬迁。面对时间紧、搬迁工作量大的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科学的搬迁方案,领导靠前指挥,全体师生主动作为,确保搬迁工作的平稳有序,顺利完成了新老校区的交替。
(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实施意见》等,强化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以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制定实施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强化内涵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教学工作获教育部审核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3究院、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院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五)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全职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我校成为唯一拥有院士的省属高校。5名“杰青”和长江学者受聘为特聘教授,2人入选皖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奖补资金共700万元。
引进博士31名、硕士7名,公开招聘学生辅导员7名。共聘任教授13人、副教授34人。深部开采动力灾害防控机理与技术团队入选2017高校领军人才团队项目。
制定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实施办法,20名青年教师进入托举计划。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工作,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强教学基本能力建设,在安徽省第三届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1人获人文社会科学组第一名,并获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组一等奖,1人获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组二等奖,总成绩名列榜首。1人获“安徽省先进工作者”,1人获第二十届“安徽青年五四奖章”,6人获“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六)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开展第十三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和第十二届大学生科技创新节,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组织暑期“三下乡”为主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777名师生赴4个县区开展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工作。
开展假期学生工作大走访活动,走访了341名学生家庭。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资助了6395名学生。开展学年总评和先进表彰工作,表彰了45个先进集体、5004名先进个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被批准为“安徽省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1人获评“安徽省十佳大学生”,4人获评“安徽省优秀大学生”。
开展创业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获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78项,总金额252万元;学校立项扶持了49项大学生创业项目,优选25个发展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入驻大学生创业基地进行孵化。
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96.84%。在全省就业动态监测体系测评中,我校获得第一名,学校是全省教育系统向省政府推荐的两家拟表彰的就业先进集体之一。
(七)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实现零突破,与韩国东西大学合作举办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生留学项目取得突破,2位博士生首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项目资助。
获批安徽省外专引智项目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成功承办“中国国际矿山测量学术论坛”等国际学
术会议。
(八)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得到加强
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差旅费管理办法,制定会议费管理暂行办法、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
制定内设机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和安理家园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督办法,积极开展工程审计工作,对11名处级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等,有效加强了对有关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
7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奋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审核评估专家的反馈意见与教育部审核评估报告,制定整改方案,扎实做好本科教学的问题整改工作。
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实施意见》精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高等教育改革实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展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以问题为导向,狠抓课堂教学管理,杜绝学生使用手机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着力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考风。完成公共基础课试题库、专业(基础)课试卷库建设,推进教考分离。开展教务管理系统的升级工作,做好数字化迎新系统和部分课目在线考试系统投入使用。扎实开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地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各环节工作。
加强基础教学能力建设,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数量,每个学院新建1-2门选修课,并通过学校组织的验收。
积极申报国家、安徽省及煤炭行业协会教学成果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并取得好成绩。
做好部分省市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后我校相关专业高考录取的科目确定工作。科学编制2018年招生分省分专业计划,创新宣传方式,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全年新增10个优质生源基地,本科生第一志愿录取率提高2%以上。
认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统筹各类资源推进“双创”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赛事与学科竞赛,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做好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安徽赛区竞赛和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安徽赛区竞赛的承办工作。学生在A类、B类学科与技能竞赛中获国家二等奖以上不少于30项,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保银争金”。
完善研究生招生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建立科学的招生指标分配制度,努力提高生源数量,第一志愿录取率提高2%以上。开展研究生招生学科领域、专业方向的动态调整。开设研究生核心课程网站,立项建设校级核心课程10门左右、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建设项目30项。制定并实施“本硕博”连读选拔培养方案,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把高水平论文作为博士生毕业和硕士生评先评优的优先条件。积极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
做好学位委员会的换届工作。
积极开展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举办第三十八届田径运动会,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
推进成人高等教育远程化教育教学改革,建成4个专业16门主干在线课程。
(二)强化学科与专业内涵建设
紧抓国家“双一流”建设机遇,组织做好安徽省“一流学科专业与高水平大学建设五年行动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
制定校级一流(培育)学科建设方案,做好校级一流(培育)学科考核工作。制订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的建设方案,加大学位点建设工作力度。加大对学科带头人考核力度,持续推进学科建设。
全力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加强与市第一人民医院等深度
011修订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健全吸引博士后进站工作的激励机制,招收全职博士后5名左右。组织在站博士后积极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安徽省博士后科学基金,获批博士后科学基金10项以上。
(五)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队伍建设,按要求补充辅导员队伍。制订辅导员工作量化考核标准,推进精细化管理。
优化学生资助办法,综合考虑学生月伙食消费标准、学生间评价等因素,提高资助的精准度。
做好新疆籍等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学生军事训练,切实提升学生国防素质,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和校园文化活动,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做好学年总评和先进表彰工作。
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组织实施“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计划,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5%以上,继续深造率达20%左右;研究生就业率达95%。提升就业质量,毕业生就业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人数达到25%。
(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制定实施“推动学校国际化工作实施意见”,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1-2所国际知名大学、知名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深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办好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启动留学生招生工作,实现学历留学招生培养的突破。
不断深化与国(境)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实质性合作,做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获批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1项以上,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和国家外专引智项目取得突破。充分发挥留学生和外籍教师作用,传播中国理念、安徽文化。
修订“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访问管理办法”,扎实开展我校师生与国(境)外大学等的友好交流,推进互访互派,拓展师生国际化视野。积极承办国际学术或文化交流活动,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七)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
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科学编制2018年学校综合财务预算和2019年部门预算,加强预算执行力度,特别是政府采购预算执行力度。着力保障新校区功能完善、“双一流”建设等重点工作的资金支持,确保绩效工资改革、养老保险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师生提供便捷服务。
做好自建工程结算审计、在建工程项目审计监督工作,开展2017学校预算执行与财务收支审计等工作。
(八)提升资源与后勤服务工作保障能力
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依法依规处置老校区资产。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妥善处理老校区部分腾空房房产证办理中存在的政策障碍。强化经营性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立专门采购部门,加强采购工作力度,提高采购效率。明确政府采购各环节的职责,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问责。
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稳步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进一步优化馆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提升服务读者水平。
按照“标准化、社会化、信息化”的总体要求,着力深化后勤综合改革,完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后勤工作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节能减排活动,降低能源消耗,对老校区水电进行销
(2011年3月22日校党委会研究通过)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一年。学校党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贯彻落实西南林业大学第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启动实施学校“十二五”规划和发展纲要,努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水平
1.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认真总结创先争优活动经验,巩固扩大学习成果,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校园之优,进一步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2.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主题教育,继续实施三生教育工程,努力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师生员工,增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力争进入云南省优秀高校行列;加强大学生廉洁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及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进头脑工作;认真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
团结教育,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做好党建思政研究课题的申报、评选、结题等工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认真抓好党委理论中心组的学习活动,制定学习计划,结合形势及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开展学习。继续抓好基层党组织、师生员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断提高党员及广大师生的政治理论素质。
3.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规则,完善决策程序,科学划分决策、执行、监督、学术权限,努力把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做好第七届中层干部的考核及第八届处、科级干部换届工作;通过集中学习和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加强领导班子党性教育,提高领导班子党性修养;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考核评价等工作制度;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选派干部参加挂职锻炼,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执政水平。
4.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和《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积极探索党代表常任制、党委会向党代表汇(通)报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加大对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使用;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保障党员主体
地位和民主权利,逐步健全“网上提案”等新途径,完善党员意愿表达机制,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
5.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面,创新基层组织活动方式,推进“创先争优”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抓好党总支换届选举;发挥党组织及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和功能,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按照“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的标准和要求,不断探索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继续做好“云岭先锋”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拓展联系师生的渠道和领域;继续发挥好党校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及学生党员的培养培训工作;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工程,继续做好在优秀大学生、青年教师、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双高人员”及留学归国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党员队伍整体活力。
6.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以强化党的宗旨意识为重点,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坚持讲党性、讲政治、顾大局,培养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领导作风;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培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各项规定,培养勤俭节约、情趣健康的生活作风。进一步健全信访制度、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努力为师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
7.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按照党的十七大、中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省纪委八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进一步抓好《廉政准则》的落实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目标,以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以加强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建设为重点,通过继续推进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加快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切实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等措施,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各项工作,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政治和纪律保障。
二、加强和规范学校管理,推动学校建设迈上新台阶
8.科学谋划学校发展。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调研,集思广益,讨论审定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适应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的发展要求,制定院系布局结构调整实施方案,调整和充实院系领导班子,完善管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学习贯彻我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认真执行大会的各项决议,详细制定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实现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
9.做好新校区经费筹措及规划使用工作。努力寻求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与投入,积极推进银校合作,早日完成昆明理工大学白龙校区的经费筹措和校园移交工作,认真做好校区整体规划、有序组织搬迁和学生入住配套工作,有效解决办学资源不足问题,切实保障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的需要。
10.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工作。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抓好高层次人才和国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优秀中青年学者的引进和选拔体系,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继续完善教师培养、进修和深造制度,努力培养与引进领军人才;不断提高教师师德水平,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浓郁氛围,不断提高师生满意率,切实把师德表现和教书育人实绩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11.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按照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的要求,做好学科规划与建设工作。认真做好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相关工作,迎接上级部门中期检查;加强学科梯队建设,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依托汇聚人才;巩固基础学科、发展特色学科、强化优势学科,培育一批有影响的重点品牌学科,努力创建以省部级重点学科凸显学科优势、以校级重点学科彰显学科特色的学科体系;坚持学科分委员会制度,重视校外博导的申报工作,严把培养监督关和论文质量关;在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上,围绕前沿的、主流的、有生命力的发展方向,形成优势特色学科与相关基础学科的深度交叉和融合,推动新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12.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修订科研工作办法和资质使用管理办法,探索科技信息化管理;继续增强现有科研平台和人文社科基地的学术实力,切实做好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建设工作;依托优势学科群,加大科技创新团队申报与建设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学校承担重大科研任务、产出原创性应用性成果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做好国家级、省部级和重大横向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科研成果报奖工作;适时召开科技大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不断提升学术声誉;力争在获得国家级项目、科研经费、高水平成果、高层次奖励方面有新的突破;大力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途径,提高科学研究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树立精品意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增加学报期数,力争获得社科版办报权,进一步扩大学报的学术影响。
1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招生“阳光工程”,严格执行招生考试管理制度,加强招生宣传和生源基地建设,建立吸引优质生源长效机制;着力抓好“质量工程”申报与建设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切实加强青年英才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培养;推进学分制改革,不断完善教学督导和学生评教制度;进一步抓好课外学分工作,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学校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14.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深化校地合作,切实把服务区域或地方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服务云南“两强一堡”战略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主动面向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瞄准区域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大领域,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要求,努力提高服务社会水平,充分发挥学校在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加强科技服务基层林业,继续做好“挂钩扶贫”和“兴边富民”工作,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5.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按照党委领导、校长行政、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自主办学的现代大学制度,积极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消除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力和任职条件,实行全员聘用,岗位管理,积极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和绩效考核工作;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办法,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加强督察督办,努力提高管理效率,形成合力机制;创新对外合作交流机制,扩大和深化校际交流,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进一步调整组织结构,强化分类管理,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以科学管理促进科学发展。
16.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发扬艰苦奋斗作风,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坚持开源节流、勤俭办学。加强财务管理,合理安排收支预算,积极争取化债资金,继续做好筹资工作;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正确处理学校地产有关事宜,完成管道煤气和自来水工程;结合院系调整,统筹并合理使用校内办学资源,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强后勤工作,积极应对物价上涨,确保后勤供应质量,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的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推广节能技术,切实降低能耗,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17.做好大学生就业和助困工作。全面开展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以科学的理论引导大学生自主择业;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到西部就业、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就业,积极参加入伍预征;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依托行业协会,创新就业途径;抓好有形就业市场和无形就业市场建设,深入开展“青年创业就业行动计划”,以大学生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家
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力度,进一步完善奖、助学金制度和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管理制度,积极开辟校外勤工助学途径;认真总结助困经验,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保证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推动和促进校园建设,为学校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8.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坚持“内聚人心,外塑形象”,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更好地发挥舆论宣传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宣传载体,整合宣传资源,不断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积极联系各类新闻媒体,切实做好对外宣传报道工作,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力,为学校发展拓展外部空间,争取更多社会资源。
19.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继续举办好绿色的希望大合唱、校园十大歌手赛、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不断推进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和引领作用;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开展主题活动,形成具有西林特色的工作品牌,逐步构建起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大力倡导坚持和探索真理的勇气,尊重和保护个性发展,培育民主的学术风气,形成兼容并包、开拓创新的学术理念。
20.做好统一战线和群团工作。继续加强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支持民主党派做好组织建设工作,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领导才能的党外人士担任领导职务;做好情况通报会、座谈会、征求意见等工作,为党外人士发挥积极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党的民族、宗教等政策法规的宣传,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按照十七大“全面做好离退休干
部工作”的要求,继续抓好离退休党员的思想、作风和制度建设工作,认真落实离退休教职工的各项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积极发挥离退休人员在教育子女、影响学生方面的榜样作用,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筹备召开我校五届三次教代会暨工代会,认真审议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为学校科学发展建言献策,落实广大教职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推动二级教代会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督促基层工会认真履行责任;继续推进“非在编职工”工会小组建设,积极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诉求;正常开展教职工体检和女工专检,关心帮助困难教职工,认真开展送温暖活动。强化共青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完善共青团自身建设;加强以共青团为核心的青年组织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社团建团、网络建团等有效的团建模式,科学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校党委坚持和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带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学风上为干部职工树立了新形象。学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向全校职工开放,邀请了各党总支书记、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职工代表共37人列席,并清晰地表明了领导班子坦荡为政的自信和抓好整改、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的决心,受到省委第六巡回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和列席会议的同志的高度评价。
校党委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强化理论武装,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2015年,校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校领导做到先学、多学、深学,先后给处级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作专题辅导11次;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为大学生作形势政策专题报告;先后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理论辅导和专题报告4次。各党总支认真落实学校党委制订的理论学习计划,强化对全校教职工学习理论的安排和辅导,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学校党委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为载体,以服务教学、促进发展为目标,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党总支书记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总支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工作,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严格标准和条件,把牢入口关,积极组织开展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和培养。
学校通过公布办事流程、公开服务承诺等,提高了工作效率,扎实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和“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专项治理,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签署严守政治纪律承诺书,对党员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进行逐项检查,列出“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整改清单并督促整改落实。强力推进学校各项制度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学校因之被评为河南省“依法治教年”活动暨“六五”普法先进单位。
学校推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对领导班子主体责任进行细化分工,落实到人,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办法》等制度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
当学校新校区建设面临巨大的资金困境时,校党委勇于担当,在广泛倾听教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争取外资贷款项目,另一方面,根据省政府关于学校资源整合、校院深度合作会议纪要的有关精神,克服种种困难,采取有力措施,实现了康复校区的资产处置,取得了较高的收益,解决了资金难题。而随后推进新校区建设时,校党委攻坚克难,为实现今年9月份的整体搬迁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教师评聘职称难”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缓解,职工收入有了进一步提高。
学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发展为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与郑州地铁公司合作打造校企共同体,创新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针对性,为郑州市地铁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较好地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了骨干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育;大学生;共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76-01
我们所说的共通能力指的是帮助学生们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这些能力既包括运用基本技术和数学的基本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个人的责任感等,还包括人的思维判断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多种帮助学生立足于社会的能力。立足于培养学生共通能力的视角对当前的英语教育进行分析,发现了以下问题:
第一,在教育理念中,存在一种“去文化”的教育理念,这种现象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吴国,有一段时间,我国的外语教学的入学水平非常低下,人们再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学生的技能训练,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人文教育占有的比重非常小,这就造成了外语教学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文基础,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非常弱。对于国外的知识,学生们是知之甚少,对于中国的文化,更是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正式由于外语教学的这种固有模式,导致外语专业的学生没有“书卷气”。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外语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礼记·大学》)中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告诉我们专业教育要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就是,不仅要做到“专”,还要做到“博”。一方面,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的学习,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英语本身就具有文化性。但是我们需要自己去挖掘英语的文化性。但是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一般都会忽略语言背后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只是机械地记忆,这样根本就不可能真正地融入到英语的世界,不利于学生们与他人进行英语交流。如果想要实现跨文化交流,就必须充分理解对方的语言文化,只有达成共通,才能实现更好的交流。
第二,在我们当前的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应试倾向不单单是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在我国的教育中,应试教育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即使是在母语教学中也存在应试教育的现象。不管是在我们的母语教育中,还是在英语教育中,都是“语”轻“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语言的丰富性和生活性就完全丧失了,我们把语言标准化,语言就丧失了它应有的美感,人文性也就无处可寻,学生最后掌握的不是一门语言,而是一些普通的应试技巧。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感受不到语言的亲切感,只是会觉得语言非常无聊,这已经违背了我们最初的教育的初衷。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应付应试教育是我们的惟一的目标,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应试技巧,但是他们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并没有提高,在学生当中,仍然存下很多哑巴英语的现象。我国的英语教育的水平非常低,如果我们把应试能力当做一种能力,但是我们并不真正需要这种能力。其实,就是因为存在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学生都是“高分低能”,只有在考场上,学生的英语能力才会体现出来,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中,学生们不会写,不会说。这些语言知识根本无法转化为一种能力,那么就更不用说是共通能力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我们可以抓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树立人文观念,这是培养学生共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仅限制在短语、词汇方面,还要深入到文化层面。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欧美文化,我们才能够掌握英语的应用。语言承载着一种文化,原因的运用正好体现了文化的主要特征。民族的语言是和这个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自觉地为学生介绍一些英美文化;其次,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缩影,通过原因可以看出某些词汇和短语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让学生走进生活,整体感知语言的魅力,注重理解语言的内涵,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语言的无限魅力,就像让学生对于李白和杜甫的诗产生共鸣一样,只有这样真真正正地走进语言的世界,那么学生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第二,学生要想提高语言的共通能力,就必须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母语,加强对于母语的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共通能力。但是我们当前的英语教学处于一种“邯郸学步”的状态。一方面,我们完全认同英语文化,使英语文化不断地深入到我国的文化当中来,而且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不自觉地维护英语文化;另一方面,由于虚无主义的影响,导致我国的文化和西方文化无法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同时我们丧失了学习英语的立场,很多中国人索然还在说汉语,但是所用的句式却是英语句式,我们学会运用越来越长的句子,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够表达我们的深刻的含义。由于弱化了母语的学习,所以在理解英语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母语教学。只有学好母语,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共通能力。
参考文献:
[1]连利俊.大学英语教育的导向问题[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4)。
[2]王夏.关于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