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听力练习中需要注意三个问题(共12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雅思听力练习中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的内容,具体内容:听说练习中应注重几个问题?一般英语学习者,在全面提高英语的前提下,要提高听、说能力,应首先注重以下三点,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供考生们参考,以下是详细内容.1.注重区分和...听说练习中应注重几个问题?一般英语学习者,在全面提高英语的前提下,要提高听、说能力,应首先注重以下三点,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供考生们参考,以下是详细内容.1.注重区分和模拟正确的语音、语调
在英语里有不少读音相近,但意思却截然不同的词汇,象 cure[kjue](医愈)和 kill[kill](杀死),menu(菜单)和 manure(肥料)等.设想假如有一个医生想说:Ill cure you.(我要治好你的病.)却因发音不好,说成:Ill kill you.(我要杀死你.)那病人会吓成什么样子.又比如,有人对你说: I am thirty.My wife is thirty,too.而你听到的却是: I am dirty.My wife is dirty,too.你一定会莫名其妙.实际上,所差之外就是一个音素.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注重区分和模拟正确的语音,语调.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听、说,才能收到良好效果.2.创造一定的听、说环境
听、说是一种语言交流,没有一个外语环境或一定的听、说条件,只靠单枪匹马很难收效.当然,现代科学为我们提供了录音机这一工具,我们可以
把课文,对话和中外成品磁带录制下来反复听和模拟.还可以把自己的口头作文和复述录下来,仔细审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但是,在自然条件下,听与说是不能分的.一个人听的过程实际是另一个人说的过程.假如有条件的话,最好能把自学的伙伴组织起来,定期开展会话活动,或利用社会上,公园中提供的外语之角等条件,既练了说,又练了听,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练习,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3.要有不怕听错,说错,不断苦练的精神
练习听、说的学习者,非凡是成年人,往往必听错、说错,不敢主支张口练习.然而,语言是一种习惯,没有反复的操练和实践难以产生熟练的技巧.会话重在达意,只要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这种听、说实践就应该说是基本成功的.出了错,注重总结经验,自学改正就是了.雅思听力备考的立体训练技巧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雅思听力备考的立体训练技巧,供考生们参考,以下是详细内容.根据近年雅思听力的发展趋势来看,听力难度有增加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场景的变化更加丰富,核心词的替换现象更加普遍.这就需要我们采用一种立体的听力训练法.横向来看我们要以听抄和快速读题的方法作为基础,纵向我们要进行单词,场景和题型三个层面的突破.提高听力最好的方法是“听抄”
同学们听力成绩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雅思考试的出题思路不熟悉.因为雅思考试考察的不仅是对主要内容的把握,同时也考察同学们对细节的把握,即所听即所答.这里的两个难点一个是细节往往容易被忽视,特别是没有得到系统训练之前,第二个就是单词的拼写.所以,对于这种以
考察细节为主的考试类型最好的训练方法是听抄.听抄是一种在听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听力训练方法.它包括听写、跟读、重听这三个层层递进的步骤.正确的做法包含三个三遍和一个三十分钟.第一个三遍是指同学们应该在脱离听力原文的基础上以句子为单位把听力材料先听三遍,这个步骤和听写是一样的.第二个三遍是指针对刚才第一个三遍中没有听懂的地方对照听力原文跟读三遍.这往往是同学们忽视的却异常重要的部分,因为这就是对没有听懂的地方的发音和拼写熟悉的过程.最后一个三遍是脱离听力原文把刚才跟读的地方再听三次,很显然最后的这个三次是在发音正确的基础上增强同学们的听力敏感度.相信这三个逐步递进的三遍训练结束后,同学们对于这个语言点就完全可以掌握了.最后的这个三十分钟指的是每天听抄的时间保持在三十分钟比较适宜,即达到了一定的训练强度,又不至于负担过重.对于听抄的内容同学们又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有很多同学喜欢用英语新闻听力如 VOA 或 BBC 或者是新概念英语来练习雅思听力.这两种材料对于练习听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但是由于雅思听力的内容主要是SURVIVINGENGLISH 和 CAMPUSENGLISH,主要的场景涉及的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如住房场景,图书馆场景,课堂学习场景和研究场景.这些与以上两种听力材料的内容重合性太小,所以往往同学们在以上两种听力材料中积累起来的词汇在雅思听力中的复现率很低,因此对于雅思听力来说它们无疑不是一种高效的复习材料.所以建议同学们就把剑 1-剑 6 的听力内容或是市面上的一些仿真模拟题作为听抄的主要内容.如果还有时间,建议同学们听一些电影听力,以生活为主要题材的一些肥皂剧就是不错的选择,例
如 Friends 等.熟练掌握速读能力和题型定位
一、全面把握演奏作品
钢琴演奏属于是对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 在演奏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弹奏技巧, 更需要的是对音乐作品的全面把握, 可以说, 正确把握作品是实现钢琴演奏顺利发展的基础, 也只有全面掌握了音乐作品才能够真正将作品的内涵充分的体现出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掌握音乐作品。
首先, 关注音乐作品的节奏点。在钢琴演奏练习过程中, 当拿到音乐作品之后, 笔者认为要先分析作品的节奏点, 尤其是作品的节奏难点, 是快还是慢, 音符时值是长还是短等等, 对作品有个初步的掌握。如:贝多芬的作品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悲怆”, 其节奏属于极慢板, 其音符的时值涉及长音, 需要演奏者一定要演奏够时值。同时, 乐曲的最后涉及间奏, 需要演奏者注意休止符的时值, 一般来说, 小乐句之间的休止符时值都教长, 这在弹奏练习过程中需要演奏者能够沉住气, 将其弹奏。同时此作品左手是8个分音符, 在弹奏时是每小节两拍、每拍四个音, 需要严格控制, 进而凸现其节奏点。
其次, 分析作品的速度。每部作品的速度都不一样, 甚至有的作品呈现出多元化的速度。因此, 演奏者除了要分析其节奏之外, 还需要分析其作品的速度是怎样的, 借以来确保自己弹奏过程中的有组织性。如:在弹奏李斯特的《夜莺》时, 需要掌握其自由的速度特点, 即:在基本速度的基础上再延长或者减慢, 而当演奏华彩乐段时还应回到其基本的速度上。
最后, 需要注意对作品技巧以及练习要点进行分析。在对音乐作品的节奏、速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 就需要考虑整个音乐作品的弹奏技巧以及练习要点等。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一般通过让学生分析其作品的曲式结构来决定其练习的要点和技巧。具体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其曲式结构分为三个乐章, 即:第一章慢放, 其演奏技巧在于:升c小调2/2拍子, 三部曲式, 凸现其内心的那种矛盾, 即:悲哀中隐含着激动和幻想;第二乐章小快板, 降D大调, 3/4拍子, 三部曲式, 所呈现的是优雅、轻盈的旋律;第三乐章是作品的重心部分, 激动的急板, 升c小调, 4/4拍子, 奏鸣曲式, 以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 从低音区急速上升到高音区。展示的是作者对人生真谛的追求、渴望, 情绪是激动的。
二、对情感的合理控制
情感是钢琴演奏和作品的灵魂。没有情感的演奏是毫无味道的, 是不能够充分展示音乐的魅力的。可以说音乐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艺术长久不衰, 其主要原因在于其对情感的一种真实的表达能够激发大众情感的共鸣。因此, 在钢琴演奏练习过程中, 演奏者需要时时保持高度兴奋的精神状态, 结合作品的需求来合理的控制情感。要知道情感控制不利的结果将会是情绪得不到控制、动作的不协调、演奏的中断、演奏者的无心等等各种状况。从某些方面而言, 演奏者不仅仅需要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 更重要的是对情感的控制自如, 充分的展示音乐的特殊性。而和情感息息相关的则是作品的旋律, 这也就是说, 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音乐的旋律把握。
我们知道, 在多数的音乐作品中, 其旋律直接影响着其情感的表现。旋律作为音乐表现手段之一,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自然而然是需要注意的中心内容。在此, 笔者谈一下自己对旋律、情感合理控制的经验。即:首先, 将旋律进行连续的串音思维想象, 全面深入了解其旋律发展的逻辑, 体会旋律发展的动力、音调倾向、旋律情绪的紧张以及松弛力度的变化等等, 进而以歌唱或者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出来, 进一步作对旋律的亲身感受, 借以来增强自身的情感因素。一位伟人说过:“乐器探求人的嗓音所具有温暖的, 忧伤的感情。”促使演奏者在练习弹奏过程中情感源自于内心, 也只有发自内心的情感才能够吸引大众的目光, 诱发欣赏者情感共鸣的产生, 反之, 其表现出来的情感会让人觉得虚伪、做作等。情感是人在特定的环境、状态下产生的, 是自然流露的。因此, 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作品曲式、结构方面的认知和了解, 进而来掌握旋律发展的规律性, 不断的来激发自我情感的产生并从实践、练习中分析、总结、获取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 最大限度的来体现自我弹奏的艺术表情倾向。
三、钢琴的触键以及重量要适宜
完美的音色和充分的乐感体现是每位钢琴演奏者所追求的, 而钢琴的发音是直接关系音乐的表现状况的。即:如果发音单薄、干枯, 将无法很好的表现宽阔宏大的境界。钢琴的声音主要是通过演奏者对钢琴键盘的碰触来发出来的, 在碰触的过程中需要对键盘实施一定的重量, 但是这种重量的弹奏并不代表的是“使劲”敲打, 而是充实和饱满。一般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对于键盘重量的把握总是呈现出“狠”, 缺乏一定的色彩, 尤其作品中涉及节奏慢的乐句, 常常出现声音不足或者声音不稳的现象, 而这都能够直接影响到音乐的表现情况。作者通过实践分析, 认为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键盘弹奏的方法上过多的依赖手指的动作, 而很少与其手臂、身体相协调使用, 甚至有的根本就未曾用到手臂和身体, 只是单一的运用手指敲打。对此, 笔者在练习过程中总结了重量弹奏法, 借以来强化自我对弹键的把握, 即:将自己的两手按照指型分别放在其他另一个人的手背上, 进而来放松自己的肩到臂腕的部位, 想象自己每个指尖上都有一个重量的感觉, 之后, 让合作伙伴将他的手随意向下、左、右移动, 促使自我在任何位置上都能够有重量下坠的感觉, 借以来增强自我对弹键重量的把握。如果合作伙伴将手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抽走, 自己的手也跟着自然落下来, 说明自我的情绪、全身各个部位是自然放松的, 在弹奏过程中运用那样的重量是适宜的, 反之, 手臂扔停留在半空中, 则说明自己的臂腕是紧张的, 不协调的, 还需要加强自我弹奏重量的训练。
钢琴的发音有着自己的独特性, 即是琴锤敲击出“点”的音响。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定的规则:第一, 连奏时音与音之间声音必须要连在一起。触键时, 声音要充实、饱满、充分的让琴弦振动起来, 一定要让每个音都具备良好的共鸣同时延至到下一个音的出现, 促使其发出好听的声音, 并且把我好手指之间的交替, 要让两个以上的音都能够实现连接, 也就是说, 手指交替、衔接必须要在同一个时间点完成, 中间不能有间隔, 简单的说就是要在后一个音发出的同时把前一个音放掉。第二, 在弹奏过程中, 还要结合节奏的特点, 来控制自己手指的力量, 尤其连奏时要确保手指用力的均匀、触键的均匀、奏音的一致性等等。
总之, 钢琴演奏属于是音乐作品体现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 是对艺术作品构思、创意实现的二度创新体现, 有着很强的形象思维特点, 因此, 需要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其艺术要素的综合性, 进而不断的实践, 牢记注意事项, 争取做到对钢琴演奏的完美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M].北京:华乐出版社, 2003.
兰普顿对当代中国问题的认识或许不全面,如他概括的新形势是“以弱政府和较强公民社会为特点”,似乎与中国现实还有差距。但他的确也看到中国公民社会正在兴起这一新趋势;而所谓“弱政府”,作者并非忽略了它拥有的强大的国家机器和硬实力的威权,而是指其公信力、受人民拥戴等软实力的权威比过去有所削弱,从而指出中国要适应新形势加强依法治国的力度,这同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的认知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采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有相吻合之处,值得借鉴。
提高政府公信力权威等软实力,除了需要借整风之机,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其前提还在于大力清除以下几种旧观念旧制度的阻碍。
清除“牧民观”,树立平等相待的公民观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党时期的基本工作路线,其优良的传统应当继承发扬;但完全墨守旧时群众路线的某些观念,已经不足以从根本上整顿干部的思想作风,克服腐败;特别是不利于依宪执政、依法治国,推进全面改革。
我觉得“群众路线教育”的命题应当具有与时俱进的内涵。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今天中国的人民群众是有民主法治意识、维权意识的公民和公民群体,是享有公民权的宪法主体,作为整体,还是国家最高权力主体。他们的权利和权力应当受到最大的尊重和保障。群众或社会群体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步取得的一大成果。而广大党政干部对此新形势并未完全意识到并很好适应。当前整顿干部的工作作风固然大有必要;但如果仅限于此,只讲联系群众,没有完全摆脱自居领导者特殊地位的心态,没有下大决心革新政治,澄清吏治,是难以化解党群、干群矛盾的。
“群”字在中国古汉语里是个贬义词:据辞源解释,“群”是指禽兽成群(“兽三为群,人三为众”)。简体的“群”字是君字旁一个羊字,繁体的“羣”字本是“君在上面,羊在下面”,意味着,群众是君主统治下的羊群。我们的一些官员至今还或多或少保留、因袭了这种“君临群众之上”的“牧羊观—牧民观”。
而实际上,所谓“群众”,应该是指公民、公众、民众。党群关系、官民关系,实质上是公民与公民的平等关系,或者公仆与主人的主雇关系。
我曾收到一位80多岁清华老校友发自国外的一封信。作为华人的他和外国一些“知华”人士都有在中国长期生活的经历,谈及中国官员时,都感到他们有一种“领导人症候”:“在中国,一般做过领导的人有一种和普通人不一样的心态——一种矜持,一种神圣的领导者责任感,可以称作‘领导症候群’。他们可以彬彬有礼,礼贤下士,但那是一种作风。我见过不少发展经济学家和研究第三世界的学者,他们一致感知到一个规律: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他们总觉得比普通老百姓智商高一等。所有信息要经过他们先过滤,什么可以让普通群众知道,什么不可以,他们必须替群众作出决定,替群众决定应该想什么, 应该做什么,然后教育和说服群众。如果有人不服从,不感恩,他们又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加以规范、惩罚。”这多少道出了偏守“领导—群众”非平等关系模式的一种心理状态。
公民是享有宪法权利的人,是选举人、监督人,讲尊重公民,就必须摆正同公民的平等地位,尊重和依法保障他们的权利。我认为,当今对干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其核心内容应当是进行公民教育、依宪执政的教育,作为执政党官员,要走群众路线,在当代最根本的原则还在于依靠公民和社会,这样才能把我们原来革命时期的群众路线作风问题,发展、转化成一个宪政民主的政治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官民矛盾,克服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的陋习。若只讲群众路线,还可能为所谓的“群众运动天然合理”“运动群众”“群众专政”等谬论留下空间。
克服“打天下者坐天下”的权力观,树立“权为民所赋”的新权力观
邓小平同志早在1941年就批判地指出,“以党治国”“党权高于一切”是国民党的遗毒,“我们尤要反对国民党的遗毒传播到我们党内来”。(《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然而,这种思想上和体制上的遗毒至今也不能说已完全肃清。
这里一个深刻的思想政治根源,还在于有的党政干部自觉不自觉地抱有中国农民革命的固有传统观念:所谓“打天下者坐天下”“成者为王”。引申过来就是打天下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就可以得到整个天下的一切资源,包括物质资源、精神资源、司法资源等。实际上,在我们夺取政權之后不久(1950~1960年代)有些领导干部就有这样的思想。
我国“八二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七、八、九、十、十一条分别规定国营经济与城乡集体经济、自然资源与土地、个体经济和私人财产等也都归全民或相关集体与公民所有;第二十九条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宪法第二章则确认了公民享有各种权利与自由。这些都囊括了国家和社会的物质与精神资源,皆属于人民和公民所有。
但是,人民群众是不是真能享有和掌握一切权利与权力?为何一个小单位,只要他是第一书记,本单位所有的人财物等资源的支配权就由他说了算;有时甚至还可以调动公权力为他个人的私利服务?
这个问题必须从体制上解决:国家的一切精神与物质财富应当归属于人民。我觉得现今只讲依法治国还不够,应该提升到“依良法治国”“依宪治国”。最近看到一篇文章里提到美国前总统里根有一句话:“我们是一个拥有政府的国家,而不是拥有国家的政府。……除非人民授予,我们的政府便毫无权力可言。”可以把他这句话稍微套用一下:“我们是一个拥有政党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拥有国家的政党。除非人民授予,我们党便毫无权力可言。”这也就是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的:“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国家一切权力、一切资源不是属于某一个政党,更不是归属某个个人。社会主义的本义是“以社会至上为主义”,社会至上即社会主体——人民至上,一切权力、一切国家与社会资源归人民所有。所以我觉得,必须改变一些旧思维、旧制度,树立“权为民所赋”的新权力观。
nlc202309012209
转变“非我即敌”的专政观,树立多元利益群体观
国家观中还有一个列宁主义的遗留:“国家是阶级镇压的机器”(《国家与革命》)和关于“群众—阶级—领导集团—政党领袖”关系的理论(《论左派幼稚病》),“两类矛盾论”“全面专政论”等。
“两类矛盾论”的核心,本来是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是在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之后,适应由革命的阶级斗争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变时期,而提出的一种政治哲学。但是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前20年间(也是这个理论提出后的20年间),在实践上却并没有把它作为主题,而是把重点放在“以阶级斗争为纲”上,划分敌我两类矛盾,以致不断地在人民中甚至在党内划界线、挖“敌人”。如当年的“反右扩大化”,为什么刚刚提出“两类矛盾论”才几个月,就在实践上严重混淆、颠覆了两类矛盾呢?这有种种原因,其中就有理论本身的偏差。
第一,“两类矛盾”理论作为一种政治哲学,对从整体上估量阶级斗争的形势,把握社会政治动向有指导意义,但不能作为具体划分敌我的依据。在和平建设时期,仅凭六条政治标准这样弹性很大的模糊规范,是很难准确无误地划清的。所謂“推一推就过去了,拉一拉就过来了”,敌我界限决定于一推一拉之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很难避免“扩大化”。
第二,“两类矛盾”只是从政治上对社会矛盾的简单划分。而社会矛盾却是十分多样复杂的。如果把社会矛盾仅归结为政治上这两类,非此即彼,就容易导致简单化,出现混乱。事实上,社会生活中有些矛盾既非敌对性质,也不好归入人民范畴,其间有很大的灰色地带。如民事法律关系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等私权关系,就毋需涉及政治上的敌我关系或人民内部关系。又如刑事犯罪中,强奸犯就是强奸犯,不能硬去划分“反革命强奸犯”和“人民内部的强奸犯”。基于个人恩怨的仇杀或情杀,不属于政治上的敌我矛盾;他把人杀了,也不好说是“人民内部的杀人犯”。论罪科刑的理论基础是犯罪构成理论,而不应是两类矛盾的理论。政治上的矛盾性质不能用刑罚尺度来衡量。在1979年制定刑法时,我正在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与闻其事:刑法草案原稿总则第1条曾有“依照严格区分敌我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一语,后来删去了,理由就是两类矛盾这一政治原则不好简单套用在刑法的立法和适用上,也没有必要这样做。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政治上敌我二元的对立,已不能完全覆盖当今社会利益多元化、矛盾多元化发展的局面。法治的任务不仅是打击敌人,更要注意对多元利益群体关系的调整。
总之,要扬弃非我即敌的“两类矛盾”的简单化僵化思维,树立多元利益群体观,把注意力集中到保障多元化利益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现实目标上。
这里还涉及转变权力观的问题。近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张春贤在担任湖南省委书记时还曾提出“还权于民”的口号。这些都是针对现今国内社会矛盾状况、有鉴于人民对权力和权利日益增长的要求而提出的,被作为执政党的新权力观昭示于民,引起社会新的期盼。
所谓还权的“权”,我认为既有权利,也包括权力。权利又包括公民和社会组织的私权利与公权利。公民的公权利即公民的政治权利(参阅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是指公民对国家政治等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等自由表达权,批评建议检举控告政府及其官员的监督权,等等。政治权的实质是使公民对于国家意志的形成能发生影响,是保障公民私权利的前提条件和现今还权的首要选项。如何将新的权力观真正落实,是当前政治与社会改革的重要课题。
(作者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顾问、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4年第4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高考时不管是身体不适,还时精神紧张,都会为我们的应试过程带来不便,而紧张情绪的产生,必然为我们的高考过程带来不必要的意外因素,毕竟知识点内容是需要我们从大脑中及时提取出来的,而在应试中紧张,就很容易因大脑空白而导致我们的应试过程产生波折。有时候我们越是想去回忆知识点,可能它就是不肯出来,反而导致我们自身情绪更加的紧张,导致发挥失常等现象出现。
二、匆忙答卷
很多考生在拿到考卷后,就想着争分夺秒,想要尽快的将答案填写上去,以节省考试时间,却忽略了阅题过程,在大致浏览之后,就急急的将答案填写,着不仅增加答错的可能性,还可能因为解题方向偏离,导致无法及时解决,从而导致解题时间延长,卡题,最后需要重新回过头来重新审题答题,浪费时间,还增加了考试过程不必要的变数。
三、检查
在考试中,我们的细节关注与否,都可能影响到我们的整体成绩,毕竟考试环节长达两个多小时,如果没有重视细节,就很容易在一些小地方上犯错,如答案填写不规范,出现答案填写不清晰,答案内容没有填写在规定区域,卷面不整洁,错别字或标点符号错误等常见性错误,而答案填写要注意尽量使用学科术语作答,尽量减少口语化的出现,才能使我们的成绩最大化的提高。
二、心态
考试过程中,遇到难题是正常的,即使日常学习再认真,但遇到难题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在这种因素下,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去看待难题,要有发现一种未发现的知识的兴奋,而不是遇到难题的紧张或惶恐,只有将每一个难题都即使的解决,我们在学习中才能不断的进步,畏惧难题是永远都无法将之解决,积极的面对他,并将之解决,就是我们遇到考试难题时最应该出现的心态。
三、态度
孕妇瑜伽是什么
孕妇瑜伽是指女性在怀孕期间为了增强体力、肌肉张力及自身平衡感所做的一系列运动。孕妇瑜伽不同于普通的瑜伽,孕妇瑜伽主要目的是舒缓身心,这对于孕妇今后的生育及产后恢复都十分有益。孕妇在做瑜伽的时候要把握好分寸和幅度,不然会伤害到自己和腹中的胎儿。
孕妇瑜伽有哪些注意事项
孕妇练习瑜伽时要注意,以下的动作不宜做。
孕妇瑜伽禁忌动作:
1、后弯类动作。这一类动作会让背部的压力变大。
2、腹部着地的动作。这一类动作会给孕妇的腹部带来更大的负担,应该避免。
3、深度扭转类、倒立类的动作。
孕妇练习瑜伽要做到适度锻炼,必须确定适度锻炼的量化标准。应该考虑锻炼的次数、强度、时间和类型。
1、锻炼次数
最新的研究显示,除了患有疾病外,大部分的孕妇每天至少应该锻炼30分钟。如果以前不常锻炼,要不要心血来潮地每天跑上几千米或打网球,锻炼时要逐渐增大活动量。如果在怀孕前已经开始有规律的锻炼,只要没有不适感就要坚持下去,但是要调节活动量。制订好计划是进行锻炼大良好开始,每周应锻炼3次,若少于3次将不能增进心肺健康。然后再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如果身体感到太疲劳,就要适当减少活动量。
2、锻炼强度
整个妊娠期间,锻炼强度适度是关键—强度太小起不到锻炼的作用,强度太大将会过于劳累甚至有危险。锻炼强度必须周密计划,所以不要过于苛求自己。因为孕妇的心率已经比正常人每分钟快15-20次,所以不能再劳累了。测量心率是确定锻炼强度过大还是不足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测脉搏的方法,把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于另一只手的手腕的内侧,即大拇指的的下方,摸到脉搏,如果玩不摸不到,可以在颈部摸到较强脉搏,即将食指和中指放于颈部一侧,颌下约三指处。测十秒钟的心跳数,乘以六,即得出自己的心率。
另一个简单方法是“讲话测试”当锻炼时能够连续讲话,无需停下来喘气,说明心率在正常范围内,锻炼强度合适,如果气喘、说话困难,那么就要减小活动量,直到感到舒服为止。此时的心率可能在正常范围之下,但那才是正常锻炼强度时的心率。
3、锻炼时间
开始时每次运动时间要短,太长会引起肌肉疼痛和疲劳。在开始几周,每次活动15分钟,心率在正常范围内,是适当锻炼队良好开始。在这个心率水平上,会感到应付自如,然后每次增加2分钟,直到每次活动量达到30分钟为止。有经验和规律的锻炼,会在连续活动的30分钟内心率仍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每天听1个小时,坚持听1-2个月后,一般难度的听力材料已经可以听懂了,因为所有听力资料的发音规则都是一样的,接触的材料多了,各种发音规则都见过了,而且有的不只听过一次,这样对听力规则的掌握就基本完成了。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巩固提高,听力水平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具备了基本的听力基础后,如何提高口语水平呢?很多人是能听能看不能说,其实主要还是对英语表达系统不熟悉。经过了听力训练,大家一定会对英语人士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现在保留在大家记忆中的各种听力场景完全可以在与人交流时派上用场。
外企求职英语听力之所以与学生学习英语不同,就是因为其实用性较强,两者联系在一起效果更好。现在人学习英语,基本上都不是为了进行学习研究,更多的是为自己的求职,所以求职英语听力就成为了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到底我们在求职的时候自己的听力水平要达到什么程度呢?
大家先区分应试能力和真正的听力实力。应试能力提高了,这只是实力的一部分。而考试之外,切实把自己的听力水平提高才是真正的实力体现,也是出国前所必须的。听力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就变成了技能,大家在求职英语听力的学习上一定要让自己大家技能的水平。
很多人之所以听力提高不了,就是因为没有咬紧牙关把听力水平提高到技能之上。总是听一听,放一放。等下次再拿起来听力材料练习时,发现水平又退回去了,内容来自美联学习网在听力方面能坚持做到的人不多。其实只要保证长期的每天的一个练习量,你就会发现,一旦听力水平到达了技能之上,想再下降,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就算很久不听,你再听时也一定是听得懂的。每天听两个小时,比三四天不听,第五天连续听十几个小时进步得快得多。外企的工作是很多人都比较向往的,尤其是英语专业的人,但是外企求职英语听力也成为了大家比较头疼的问题,因为很多人在这一环上相对比较薄弱,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学习的方法。
每天听1个小时,坚持听1-2个月后,一般难度的听力材料已经可以听懂了,因为所有听力资料的发音规则都是一样的,接触的材料多了,各种发音规则都见过了,而且有的不只听过一次,这样对听力规则的掌握就基本完成了。
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巩固提高,听力水平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具备了基本的听力基础后,如何提高口语水平呢?很多人是能听能看不能说,其实主要还是对英语表达系统不熟悉。经过了听力训练,大家一定会对英语人士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现在保留在大家记忆中的各种听力场景完全可以在与人交流时派上用场。
窗帘选购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和借鉴,
1.预先丈量家中窗户之尺寸(宽度与高度),如窗户上方有窗帘盒,丈量的宽度与高度均需从窗帘盒内侧开始量起,如窗户周边有窗框,则窗户尺寸需从窗框外缘测量起。
2.对开式的窗帘最容易使用,一片式的窗帘看起来则最简洁,但不论是哪一种,在丈量时的原则都大致相同。
3.取整段欲覆盖的区域长度,包括任何窗台饰板条,并在左右各加3至10公分使两边可以重叠。想要创造最佳效果,将此数乘以2.5,再除以您想要的`布帘片数,
资料
若想创造出较正式的感觉可乘以3,较舒适 休闲 的感觉则乘以2。
4.窗帘应该要长过窗台,但超过多少就依个人喜好了。长到地上的窗帘可以让空间看起来较正式,亦可以凸显一个小窗户在这个空间中的存在感。此外,有些材质,比如丝绒或窗纱,就应该采用拖地式的长度。
5.不论如何,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从窗帘杆量起,并将钩子的长度列入考虑,而不是自窗户上缘开始量起。
★ 国考公务员自我介绍
★ 整改措施落实情况报告
★ 公务员事假报告范文
★ 公务员年度述职报告
★ 公务员政审报告范文
重要天气是指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建设可能产生影响或造成危害的.天气现象.正确观测、编发重要天气现象,对进一步加强大风、龙卷、冰雹、沙尘天气、积雪、雨凇、雷暴、雾等重要天气的监测和预警预报,及时掌握台站重要天气出现情况,开展短时天气、特别是短时灾害性天气预报和专业气象服务,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观测员对一些常见重要天气现象的观测方法、编报规定学习理解不够深入,从而造成观测数据错误、多发报、少发报等错情.
作 者:雷春丽 刘海利 作者单位:雷春丽(凤翔县气象局,陕西凤翔,721400)
刘海利(渭滨区气象局,陕西宝鸡,721006)
研究结果应该建立在确凿的实验、试验、观察或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因此论文中的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能有丝毫的虚假。研究人员应该忠实地记录和保存原始数据,不能捏造和窜改。虽然在论文中由于篇幅限制、写作格式等原因,而无法全面展示原始数据,但是一旦有其他研究人员对论文中的数据提出疑问,或希望做进一步了解,论文作者应该能够向质疑者、询问者提供原始数据。因此,在论文发表之后,有关的实验记录、原始数据仍然必须继续保留一段时间,一般至少要保存5年,而如果论文结果受到了质疑,就应该无限期地保存原始数据以便接受审核。
如果研究人员没有做过某个实验、试验、观察或调查,却谎称做过,无中生有地编造数据,这就构成了最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之一――捏造数据。如果确实做过某个实验、试验、观察或调查,也获得了一些数据,但是对数据进行了窜改或故意误报,这虽然不像捏造数据那么严重,但是同样是一种不可接受的不端行为。常见的窜改数据行为包括:去掉不利的数据,只保留有利的数据;添加有利的数据;夸大实验重复次数(例如只做过一次实验,却声称是3次重复实验的结果);夸大实验动物或试验患者的数量;对照片记录进行修饰。
近年来人们已习惯用图像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绘制论文插图,因此又出现了窜改数据的新形式。例如,由于原图的阳性结果不清晰,就用图像软件添加结果。如果没有窜改原始数据,只是通过调节对比度等方式让图像更清晰,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添加或删减像素,则是不可以的。
论文的撰写
在撰写论文时,首先要避免剽窃(或抄袭,在本文中,我们对剽窃和抄袭二词的使用不做区分)。剽窃是指在使用他人的观点或语句时没有做恰当的说明。
许多人对剽窃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认为只有剽窃他人的观点(包括实验数据、结果)才算剽窃,而照抄别人的语句则不算剽窃。例如,有些人认为,只要实验数据是自己做的,那么套用别人论文中的句子来描述实验结果就不算剽窃。也有人认为,只有照抄他人论文的结果、讨论部分才算剽窃,而照抄他人论文的引言部分则不算剽窃。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即使是自己的实验数据,在描述实验结果时也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而不能套用他人的语句。引言部分在介绍前人的成果时,也不能直接照抄他人的语句。
第二个误区是,只要注明了文献出处,就可以直接照抄他人的语句。在论文的引言或综述文章中介绍他人的成果时,不能照抄他人论文或综述中的表述,而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如果是照抄他人的表述,则必须用引号把照抄的部分引起来,以表示是直接引用。否则的话,即使注明了出处,也会被认为构成文字上的剽窃。虽然对科研论文来说,剽窃文字的严重性比不上剽窃实验数据和结果,但是同样是一种剽窃行为。
在看待剽窃的问题上,也要防止采用过分严格的标准。这需要注意3种情形:一、必须对别人的观点注明出处的一般是指那些比较新颖、比较前沿的观点,如果不做说明就有可能被误会为是论文作者的原创。对于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常识、即使不做说明也不会对提出者的归属产生误会的观点,则可以不注明出处,例如在提及自然选择学说时,没有必要特地注明出自达尔文《物种起源》,在提及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没有必要特地注明出自沃森、克里克的论文。二、有可能构成语句方面的剽窃的是那些有特异性、有一定的长度的语句,由不同的人来书写会有不同的表述,不可能独立地碰巧写出雷同的句子。如果语句太短、太常见(例如只有一两句日常用语),或者表述非常格式化,例如对实验材料和方法的描述,不同的人书写的结果都差不多,那么就不存在剽窃的问题。三、科普文章和学术论文的标准不完全相同。因为科普文章一般是在介绍他人的成果,即使未做明确说明也不会被读者误会为是作者自己的成果,因此没有必要一一注明观点的出处。科普文章必须着重防止的是表述方面的剽窃,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介绍。
在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正式发表的成果,无须获得原作者的同意。但是如果要引用他人未正式发表的成果(例如通过私人通信或学术会议的交流而获悉的成果),那么必须征得原作者的书面许可。
在论文注解中应该表明物质利益关系,写明论文工作所获得的资助情况。特别是如果是由某家相关企业资助的研究项目,更不应该隐瞒资金来源。
论文的署名
只有对论文的工作作出了实质贡献的人才能够做为论文的作者。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对该论文的工作作出了最直接的、最主要的贡献的研究者,一般是指做了论文中的大部分或全部实验的人。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就该论文负责与期刊和外界联系的人,一般是论文课题的领导人,为论文工作确定了总的研究方向,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在理论上或技术上对其他作者进行了具体指导。在多数情况下,通讯作者是第一作者的导师或上司,但是也可以是第一作者的其他合作者或第一作者本人。论文的其他作者应该是对论文工作作出了一部分实质贡献的人,例如参与了部分实验工作。
在确定论文的署名时,要注意不要遗漏了对论文工作作出实质贡献的人,否则就有侵吞他人的学术成果的嫌疑。但是也不要让没有作出实质贡献的人挂名。第一作者的导师、上司或赞助者并不等于天然就是论文的通讯作者,如果他们没有对论文工作进行过具体指导,也不宜担任论文的通讯作者或其他作者。论文的合作者应该是对论文工作作出了实质贡献的人,如果只是曾经对论文工作提出过某些非实质性的建议,或者只是在某方面提供过帮助,例如提供某种实验试剂,允许使用实验仪器,或帮助润色论文的写作,那么也不宜在论文中挂名,而应该在论文的致谢中表示谢意。有的国际学术期刊(例如英国《自然》)鼓励投稿者在论文尾注中具体说明各个作者对论文所作的贡献。
论文一般由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撰写初稿,然后向共同作者征求意见。论文的任何结论都必须是所有的作者一致同意的,如果某个作者有不同意见,他有权利退出署名,撤下与其有关的那部分结果。在论文投稿之前,所有的作者都应该知情并签名表示同意。不应该在某个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把他列为共同作者。
一篇论文一般只有一名第一作者和一名通讯作者。如果有两个人的贡献确实难以分出主次,可以以注明两人的贡献相等的方式表明该论文有两名第一作者。但是一篇论文有多于两名的第一作者,或有多于一名的通讯作者,都是不正常的现象,会让人猜疑是为了增加一篇论文在评价工作中的使用价值所做的安排。
论文的署名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责任。如果在论文发表后被发现存在造假、剽窃等问题,共同作者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不应该以不知情做为借口,试图推卸一切责任。造假者、剽窃者固然要承担最主要的责任,但是共同作者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因此,不要轻易在自己不了解的论文上署名。
论文的发表
在有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是发布学术成果的正常渠道。重要的学术成果应该拿到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接受国际同行的评议。
一篇论文只能投给一家期刊,只有在确知被退稿后,才能改投其他期刊。许多学术期刊都明文禁止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一稿多投浪费了编辑和审稿人的时间,重复发表则占用了期刊宝贵的版面,并且有可能出现知识产权的纠纷(许多期刊都要求作者全部或部分地把论文的版权转交给期刊)。如果一组数据已经在某篇论文中发表过,就不宜在新的论文中继续做为新数据来使用,否则也会被当成重复发表。如果在新论文中需要用到已发表论文的数据,应该采用引用的方式,注明文献出处。
先在国内期刊上发表中文论文,再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同一内容的英文论文,这种做法严格来说也是重复发表,但是由于有助于促进国际交流,所以也没有必要深究。但是不宜先发表英文论文,再翻译成中文重复发表。
在论文发表之前,不宜向新闻媒体宣布论文所报告的成果。一些国际学术期刊(例如英国《自然》)都规定不应把论文结果事先透露给新闻媒体,否则有可能导致被退稿。
研究者对未发表的成果拥有特权,有权不让他人了解、使用该成果。期刊编辑、审稿人不能利用职务之便向他人透露或自己使用受审论文提供的新信息。但是研究成果一旦写成论文发表,就失去了特权,他人有权做恰当的引用和进一步了解该成果的细节。国家资助的成果发表后应该与同行共享。
学术履历的撰写
学术履历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人能够客观准确地了解、评价你的受教育经历和学术成就,因此应该只陈述事实,不要自己做主观评价,更不要拔高、捏造学历和成果。
国内习惯于把还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提前称为博士,但是在正式介绍和学术履历中,不应该把还未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写成博士。在履历中应该写明自己获得的各种学位的时间,如果还未获得的,可注明预计获得的时间。
由于美国医学教育属于研究生教育,美国医学院毕业生一般都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毕业后可以从事博士后研究,这就导致国内医学院毕业生虽然只有学士、硕士学位,也可以以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名义到美国实验室工作。这是由于中美两国的教育体制不同造成的“误会”。这种特殊的“博士后”不应该因此就在学术履历中声称自己有博士后研究经历,因为很显然,一个没有博士学位的人是不可能做博士后研究的。
在介绍自己在国外的学习、研究经历时,不应该利用中英表述的差异,通过“翻译技巧”来拔高自己在国外的学术地位和学术成就。例如,不应该把博士后研究人员(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翻译成“研究员”,让人误以为是和国内研究员一样与教授平级的职称;不应该把在国外获得的研究资助称为获“奖”,虽然这类研究资助的名称中有时会用到award一词,但是与由于学术成就而获得的奖励(prize)是不同的。
在论文表中列举自己做为共同作者的论文时应该保留论文原有的排名顺序,不应该为了突出自己而改变论文排名顺序。采用黑体字或画线的方式让自己的名字突出则是可以的。如果一篇论文的共同作者人数较多,不能全部列出,那么应该在列出的最后一名作者后面注明etc,让读者清楚地知道后面还有其他作者未列出来。有的人只把作者名字列到自己为止,又不注明etc,让读者误以为他是论文的通讯作者(按惯例通讯作者是最后一名作者),这是一种误导行为。
在论文表中应该只包括发表在经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上的论文。不应该把发表在会议增刊上的会议摘要(Poster,Meeting Abstract)也列进去充数。如果要列出会议摘要,应该单独列出,或者清清楚楚地注明属于会议摘要。
在列出发表的学术专著时,应该清楚地写明自己的贡献。如果自己只是专著的主编,应该注明“编”或“Ed.”,不要让读者误以为是专著的作者。如果自己只是参与写作专著中的某个章节,也应该注明该章节,而不要让读者误以为是整本专著的作者。
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
美国留学面签时候一定不要太紧张,面签和面试其实意义是一样的,面签者需要理直气壮的向签证官展现自己去美国的目的,过分紧张会导致听不清签证官的问题,或者回答问题没有逻辑,本来所有软硬件条件都达到要求,就因为心态的.问题导致被拒,很可惜
美国留学面签没有语言成绩或基础很差许多双录或者桥梁课的学生,没有语言成绩或自身英语基础比较差,签证官看不到一个可以证明你英语交流没有障碍的东西,就有可能多询问你一些问题,或者直接pass,尤其是有些时候签证官语速一快,学生会有听不懂或者听不清的情况,此时签证官会质疑你去美国是不是能和你的老师正常交流,出国留学的目的是不是不纯。
计划去美国学习什么专业?学习几年?课程怎么规划的?是怎样一个学习方向?如果没有语言成绩,走社区学院双录,又没有一个好的转学计划和学习安排,会让签证官质疑学生的留学目的。资产证明需要做好,资产证明是证明你有能力承担你学习计划内在美国留学的全部费用,签证官需要看到你确实是有经济实力去美国读书。并且没有移民倾向。
【雅思听力练习中需要注意三个问题】推荐阅读:
雅思听力复习干货06-02
雅思听力高频词汇总结06-06
如何在雅思听力部分得高分06-08
雅思听力考试常见同义词06-25
雅思G类听力8分心得05-30
雅思听力考试技巧之同义词10-30
雅思听力场景之section4常见场景06-15
雅思口语练习技巧10-11
大学英语四级听力练习10-21
如何通过广告练习英语听力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