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人才建设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精选8篇)

社会工作人才建设 篇1

人才队伍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有力手段,是建设和谐文化、营造诚信友爱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师宗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等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全国、全省、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营造人才工作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目前,全县拥有各类人才9317人,其中:党政领导人才1431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66人,专业技术人才5335人,高层次人才195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290人。

一、营造“三个环境”,奠定人才工作基础

全县各级党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奠定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强化舆论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了确保人才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按照省、市委的要求,师宗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组织、人事、劳动、计划、经贸、科技、财政、教育、卫生、农业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组织部门专设了办公室,并制定各成员单位和人才办公室的工作职责,进一步理顺了人才工作机制,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为全县人才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各级党委通过召开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各类新闻媒体和网络宣传等形式,深入学习和传达党和国家及省市的人才政策,并对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制定措施,完善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县委把制定政策和完善制度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委先后制定下发了《中共师宗县委师宗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师宗县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分解》,对创新人才理念、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形成良好的机制和体制,以及人才的学习、培养、开发、培训、使用、引进、管理、流动、激励、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办法。结合省、市委制定“十一五”人才规划有关文件精神,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对全县各类人才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

面进行了深入系统地调研,建立了包括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高层次人才等在内的人才资源信息库,制定了《师宗县“十一五”人才规划》。

社会工作人才建设 篇2

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是我们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 适应党的历史任务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 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 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 赢得未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对当前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是经济全球化下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自古至今, 人才都是一个国家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方面。进入新世纪以来, 各国都把人才强国战略摆在了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 而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激烈的竞争下, 各国更是把人才作为取得激烈竞争的法宝。美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采取各种措施, 大规模的吸纳全球的人才精英, 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这让美国在未来几十年的全球竞争中一直处于主动位置, 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使美国能够继续领跑世界各国。

其次,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要关头, 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中央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 就是要我们解放观念, 与时俱进, 整体规划, 逐步推进我国人才制度建设, 以此来保证我们党的人才队伍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 使我们党成为一个优秀人才集聚的党, 一个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优秀的党,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证。

第三,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须要求。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虽然扭转了过去十几年对人才利用混乱的局面, 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管理机制, 但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的人才机制还有很大差距。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 我们的小康大业, 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 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小康事业的实现提供人才保证。十七大报告提出, 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 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为此我们要一如既往的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提高我国的人才竞争力, 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

二、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

保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最根本的还是人才的建设, 而人才的建

设需要科学的规划, 党中央基于这一点提出了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为此, 我们要更新观念, 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 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障。

1、要大力创新观念, 最大限度地拓宽人才工作的视野。

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意识是领导干部的第一意识, 要更广泛地理解人才的概念, 深化对人才含义的认识, 树立全面科学的人才观。目前,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需要大批各类型、各层次、各方面的人才。因此, 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建立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参考的综合衡量标准, 做到不管你是什么学历、什么职称、什么资历、什么身份, 只要对我们的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 都是我们的事业所需要的人才。要最广泛最充分地把各类人才聚集起来、实现国家的富强, 民族的振兴, 以更开放的胸襟、海纳百川的胸怀来吸引人才。

2要以新的思路育才、引才、用才, 把实施人才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科学的用人管人机制, 突出发展这个主题, 重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以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环节为指导, 努力做到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提高能力、适应市场经济, 为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模有质有量的人才队伍。

3、要以新的机制管才、聚才, 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吸引资金、技术和项目靠环境, 聚才、留才同样靠环境。优秀人才的成长, 一方面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奋斗, 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环境的熏陶培养。为此, 应做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是保证人才工作方向正确。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充分发挥政治保证作用。党管人才, 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 把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要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 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 统筹安排, 以党委为中心, 组织部门为主导, 各有关部门为补充, 全方位做好人才管理工作, 力争做到符合我国实际的人才工作格局。第二是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要抓好人才评价、选用、激励、流动、保障五个机制建设, 增强人才工作的活力。第三是营造“四尊”的浓厚氛围。各级党委、人才管理部门要多措并举, 积极吸引社会各个方面关心和支持人才工作, 激励社会各界人员努力成才, 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要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重要性, 使社会上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

社会工作人才建设 篇3

一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行人员聘用制度,继续扩大推行面,提高签订聘用合同人员比例。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按照国家和自治区部署,今年完成大部分设区的市以上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和部分县以下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任务;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制定我区相关指导意见,实现公开招聘工作的全覆盖、科学化;配合加快事业单位人事立法建设步伐。开展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所属部分事业单位特设岗位试点工作。

二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根据国家职称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制定经济、会计、统计、审计等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聘条件,探索开展评审试点工作。加强非公领域职称工作,打通体制内和体制外职称的通道,加强非公领域职称服务。加强职称统一管理,加强资格考试管理,完善评审工作,进一步推进职称信息化建设。

三是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做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贯彻意见的拟定和组织实施工作。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研究拟定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贯彻意见并统筹考虑退休人员待遇的相关政策。贯彻落实事业单位项目工资、优秀人才协议工资指导意见。

四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及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加强基层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和服务窗口建设。在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率先组织实施自治区首席专家制度,积极培育区域性人才小高地和产业小高地集群,不断提高项目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小高地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作部署,推进博士后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加强对全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指导,配合组织部门创建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积极培育、推荐若干国家级基地。

五是加强政策研究和法制建设。围绕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点工作、重大政策和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大政策课题研究。加强调研和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与应用,促进政策创新。加强人才政策法规宣传,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和清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工作。建立和完善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机制。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为我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

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篇4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专门职业。社会工作人才是相对社会工作提出的,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专业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人,是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民政工作中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低保制度、慈善事业、优抚安置、减灾防灾等领域的论述内容丰富,要求具体,观点鲜明,对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十一五”期间,按照党的十七大、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的有关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全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坚持科学发展,践行“民政为民,全心全意”的服务理念,落实“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工作导向,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圆满完成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任务,取得初步成效。

一、抢抓机遇、服务发展,科学谋划社会工作人才试点工作

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发展目标。我市成立了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和《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了“边学习、边培训、边调研、边总结、边建设队伍、边推进工作”的思路,确定了以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目标,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加强试点探索、人才培养、岗位设置、专业服务和激励保障为抓手的发展模式,明确了3~5年内逐步形成以城乡基层组织为依托、以广大基层干部为骨干,以社会志愿者服务为补充,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相结合的大连特点的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格局。

2.积极探索实践,深化试点工作。按照民政部工作要求,我们成功申报了西岗区、沙河口区、市福利院和市救助管理站等4个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2010年,市救助站又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试点示范创建单位。结合我市实际,各试点地区和单位先后完成了事业单位内设社工专门机构、社区社工岗位及考评制度等9个调研课题,文字量达6万多字,探索了社会工作“2+1和3+1”服务组合模式,开发了“特长培养、亲情假日、小手拉大手和微笑宝宝”等20余个服务项目,建立了“心苑、温馨驿站和儿童乐园”等多个社会工作室,制定了《社会工作目标》、《社会工作服务守则》和《社会工作管理基本程序》等制度。

3.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为准确传达上级社工人才信息和普及社工专业知识,我市民政系统将社会工作知识培训列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积极推进“一校两地”(大连社工学校,市救助站、市福利院社工实训基地)建设,组织完成了8600人次参加的考前培训、普及知识培训和实务督导能力提升培训等,全市有280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称,已注册社会工作志愿者40余万人,建立志愿者工作站600多个,累计奉献时间约450万小时,为40余万名困难群众提供了帮助。目前,我市试点地区和单位社会工作服务性质从义务服务向职业服务转变,服务水平从简单服务向专业服务转变,服务种类从单一服务向多元服务转变。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夯实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基础

为适应社会工作管理、行业组织建设、服务机构发展和专业实务推进的需要,在 “十二五”期间,我市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要达到1.8万人;到2020年,达到3.7万人。为达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化社工人才队伍结构。按照全域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社会工作人才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领域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需要全面优化。在层次结构上,要形成初、中、高级人才梯次配备;在区域结构上,要逐步改变城市社会人才过剩农村社会人才匮乏的状况,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在领域结构上,要形成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全面发展,实现全员覆盖;在年龄结构上,要大力培养年轻社会工作者,改变从业人员年龄总体偏大的现状。

二是提升社工人才队伍素质。要建立各级各类各领域社会工作人才能力评价体系,完善社会工作者登记管理和继续教育制度,鼓励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和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建立覆盖全市的社会工作培训网络,大规模开展社会工作知识普及教育。促进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伦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切实解决社会工作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不及时、实务分析不全面、职业服务不专业等综合素质不均衡的问题。

三是健全社工人才队伍制度。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试点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益做法,全面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水平和能力评价、岗位开发和资源配置、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薪酬保障和激励机制、行业组织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建设,形成完善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

三、立足长远、脚踏实地,全面推进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

当前,我市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上下正在满怀激情,全面贯彻国务院进一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全域城市化,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聚集区。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拓展社会工作服务,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国家战略,加快“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将以“十二五”人才规划为契机,重点抓好“三大工程”建设,努力把大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1.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一是加强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力度。选拔一批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到社会工作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先进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充分利用国外和我国香港社工专业教育优质资源,培养我市急需的高层次社工师资力量和实务督导人才。二是加大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的引进力度。将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纳入我市民政系统人才引进范畴,充分利用机关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重点选拔社会工作理论功底扎实、实务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各岗位工作,鼓励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专业社会工作在职学历学位教育。三是加强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建设力度。按照布局合理、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依托各级党校、高等院校、职业学院以及各类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结合民政系统社会福利机构、社会救助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单位建设一批专业培训基地,实现全覆盖的社会工作培训网络,以适应大规模培训社会工作者的需要。

2.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工程。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各级党政干部。将社会工作知识列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必读课程,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研讨班的培训内容,有计划地进行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培训,着力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基层社会工作人员。着重对基层党组织干部,街道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者、志愿者等相关人员进行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和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培训。三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社会工作全员培训。结合民政系统社会工作试点单位培训基地建设和“一村一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开展社会工作知识宣传普及教育,重点利用城乡社区宣传展板,宣传手册、座谈会和讲座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认可度和参与度。

医院人才建设工作报告 篇5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卫生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医院以人才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一年一个变化、三年一个台阶,五年一个跨越,当前正在向着三甲医疗机构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坚持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切实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不断优化工作和就医环境,全面提升服务对象满意度。依靠事业的满足感、依靠真挚感情的维系、依靠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和实现,来塑造人、培养人、留住人。事实证明,职工事业平台的建设和技术的提升成为医院快速发展的根基。

一、搭建事业平台,为职工提供实现自我发展的空间 保健院的整体发展规划归结到技术层面就是“院有专科、科有特色、人有专长”,主要措施就是“内培外引、特性发展”。

一是拓宽渠道,全面实施人才共进计划。近年来,医院全力满足职工不同层面的发展需求,形成了“大平台”和“小舞台”参差交错、好戏连台的局面。在专业技术人员发展方面打造平台,能力有多大、平台搭多大。医院不断拓展学习渠道,提高起点的档次,按照专业技术人员发展方向的不同,努力协调国内相关专科发展最先进、条件最优越的医疗机构作为进修目的地。今年以来,医院进一步深入挖掘进修培训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提出了“更新中层以上干部工作理念,提升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实现中级以上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提高普通职工规范意识、适应现代化管理环境,最终实现全院人员诊疗技术、服务意识、管理水平等综合素质方面整体拔高,学科特色逾加突出,三级甲等医院创建能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的总体目标,并出台了“进修、管理人员轮训、医护人员轮训、外出学习、专科专病项目培训”细则,目标紧盯省内外知名三级医疗机构。尤其在轮训方面,涵盖了全院各级各类人员,范围广、力度大、要求高,真正体现了医院在人才建设方面的决心和恒心。今年,我院共向XXX医院等全国知名医疗机构派出进修人员X名,向XX医院输送轮训人员XX名,其中管理人员X名,医护人员X名,外出学习XX人次。

二是筑巢引凤,广纳各类贤才。近年来,医院拿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措施,不断构建平台,吸纳人才,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例如超声中心、病理检验会诊中心、以上级医院帮教带为形式的全面技术合作通告、以免费学术活动为载体的基层医疗机构交流平台、以省级培训资质为高度的医技术培训基地,等等。在完善各类人才发展机制的基础上,今年,医院更提出“前瞻性、计划性、合理性”的人才计划,要求现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集中招考,积极吸纳代薪见习人员作为后备力量。指导临床科室有计划、有方向的规划人才需求量,并由医院积极协调人才输入的途径。

二、净化发展环境,将医院文化的核心内容释放在人性管理上。

医疗机构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是使之成为医院优势技术的核心力量,一个人带动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带动整体的发展。而人才的维系,既需要规范管理又需要情感生态。

一是互信互融,统一步伐,营造规范严谨的创业环境。今年以来,医院部署了为期两年的“医院文化内涵建设年”活动,努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团结互助、拼搏进取”的发展环境,并以严格的制度体系予以保障。当前医院现行的管理制度,突出制度的执行力和威慑力,打通制度之间的关联关系,既做到“有错即改则既往不咎”的包容性,又体现“屡错屡犯则绝不姑息”的原则。例如,医院推行服务差错补偿制度,职工因服务态度或言差语错引起的投诉,由职工以补偿服务的方式予以自行解决,不纳入绩效考核。若屡犯不改或医疗事故则会受到联动惩处,即扣发工作绩效——职称评聘推迟一个周期——年底评先不予参加——减发年终奖励,同时扣发科室负责人和分管院长的管理绩效,这种管理的连续性形成一个无形的威慑力,规范了职工和医院的发展行为,营造了一个稳定的运行大环境。

二是奖优惩劣,维护和谐共进的发展。

“让能干事、能成事的人轻松成长;让惹事生事,无所事事的人无立足处”,这是医院在维护发展环境中的一个原则。近年来,从医院的初期改革到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完善,从扭亏期间的收入微差到发展阶段的拉大分配差距等等,一系列管理手段触及到了一些既得利益,出现了有违发展大局的小障碍,也成为人才培育发展中的阻力。另一方面,个别职工思想素质和能力有限,不能适应高标准的工作要求。为此,医院坚持多教育、给机会、不姑息的原则,争取思想转变,创造合适的机会。对于一些能力确不能胜任工作的职工,医院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让其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岗位;对于一些蓄意破坏发展环境的职工,医院从不姑息,该待岗的待岗,该清退的清退,绝不顾忌其背景关系,真正维护医院来之不易的发展环境,保护职工发展的热情。

三、规范地实现个人价值,健全一个合理科学的衡量体系。

任何诉求要在医院管理的框架下规范实现,制度政策内的权益必须得到保护,制度政策外的行为必须受到惩治,规规矩矩、干干净净方能长久。

一是营造规范运行、规矩办事的硬环境。近年来,医院在诚信办院、民主管理、规范运行方面的成绩斐然:两次荣获“价格诚信单位”,并成为物价局示范单位;农合与医保工作作为典型单位进行经验推广;阳光院务、民主管理成效显著,被评定为“事务公开示范点”;市行风热线上线以来未任何投诉;医药购销程序严谨,完善了从申报到报废一整套制度体系等等。医院承诺保护制度框架下的经济所得,同时实行医德医风的“一票影响”政策,对“红包、回扣、开单提成”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一旦违规则影响到绩效工资、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政治诉求、年终奖励,让所有抱有侥幸心理的人员得不偿失、一损俱损。

二是科学考核,规范收入,合理实现个人价值。从2005年开始根据卫生系统改革创新的有关精神,按照我院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市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办法》、《新进人员及待岗人员工资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规定。在分配原则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绩效工资分配向临床一线和脏、累、差的工作岗位倾斜,向工作能力强、业务技术精、医德医风好、劳动贡献大的人员倾斜,真正拉开绩效工资分配档次,切实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在分配方法上,实行成本核算,以工作量、技术风险强度、医疗质量安全、劳动代价等确定科室的绩效计提,并规定各科室要按照人员的能力水平、工作量和职称等因素确定职工的绩效工资系数。从而保证能者多得,多劳多得,切实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此后,医院又制订了《管理、工作(量)质量、服务、文明卫生绩效考核标准》,每月对照标准进行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切实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超声中心实行收入分成制,充分发挥科室在分配上有二次分配权,用人自主权。给予科室相应的发展平台。每年根据医疗质量安全、文明服务等考核情况, 再次进行奖励性分配绩效工资。

目前我院收入分配制度几经完善调整,已经成为医院核心管理制度,并成为调整利益、强化管理、规范运行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杠杆。

四、几点体会

人才的塑造、管理的创新、差异化的定位和准确的决策加之富有张力的文化内涵,确实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使“服务社会、发展医院、成就职工”这一办院宗旨得以逐步实现。在此过程中,形成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为所有愿意发展的人提供不同层次的发展空间和学以致用、用以致精的平台,从而让他们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体现人才建设的包容性。

二是维持职工之间、职工与医院之间的默契,营造基于尊重和协助的完好氛围,实现职工发展理想,必会获得职工的倾力回馈,体现人才建设的和谐性。

三是体现价值、规范收入,坚守“公益性”,将贡献与利益相结合,保护和摒弃相并存,体现人才建设的规范性。

五、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医院积极推行聘用制、岗位管理制,努力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医院依然属于事业单位,人员实行编制管理,而编制数核定年代久远且多年不变。随着医院不断发展,不得不大量编外用人。近年来通过人事代理和劳务派遣解决了部分职工的身份问题,然而新的矛盾随之出现:一方面人员仍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职工形成了身份差异。

一是身份差异造成心理的不平等。随着医院的发展,经济状况良好,在人员待遇和各种保障方面基本实现了“编内、编外”同等水平。但是“编内”与“编外”依然是一种新的身份标志,“编内”人员意味着进入保险箱,“编外”人员意味着临时和流动,而很多编外人员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正在成长为科室的骨干力量,成为医院发展的中流砥柱,这更加深了这些职工心理上的不平等。

二是身份差异造成人事分配改革成效大减。医院已经实现了全员聘用制,建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事制度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管理效果十分明显,也得到了职工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全市人事主管部门的层面上,还是按照编制来进行管理,身份差异依然存在。例如,在2012年度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审批上,人事主管部门仍然将职工分为编外、编内,而不是按岗位人数管理,致使奖励性绩效工资未能发放,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成效又被身份管理反拉一把。

社会工作人才建设 篇6

积极做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医师”,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为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在学习借鉴珠三角地区先行先试的经验上,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一是确定试点,制定方案。根据本地实际,坚持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市社会福利院和清城区为试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试点实施方案。二是精心组织,稳步推进。设立试点工作指导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精心组织,加强指导,有序推进试点工作。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社会工作知识和理念,提高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对开展社会工作试点、加快社会工作发展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社会工作人才建设 篇7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宋继东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抓抢机遇, 统筹谋划, 确保我区“十二五”建设教育与人才工作取得更大突破。一要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努力开创新时期我区建设教育与人才工作新局面;二要抓规划体系, 进一步完善建设教育和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三要抓重点工作, 进一步加大建设行业各类各层次人才培训培养的工作力度;四要抓资源整合, 进一步加大办学规模, 提高培训办学质量;五要抓专项制度, 促进教育保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副书记、厅长严世明在主持会议时要求, 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 要组织本单位、本部门的干部职工学习讨论、统一思想、坚定信心, 充分认识做好教育与人才工作的重要性;二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 提出工作的目标并对其进行细化分解,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三要加强领导, 调动各方面的力量, 责任落实到人, 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社会工作人才建设 篇8

一、防城港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目前,防城港市社会工作者主要分布在民政、社区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共有实际在岗的各类社会工作人员3072人,基本情况如下:

(一)分布领域

从事社会福利工作的354人,从事社会救助的326人,从事慈善事业的 218人,从事社区建设的178人,从事婚姻家庭工作的50人,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288人,从事残障康复事业的208人,从事教育辅导的318人,从事就业援助的187人,从事职工帮扶的203人、从事犯罪预防的187人,从事禁毒戒毒的216人,从事矫治帮教的179人,从事人口计生工作的258人,从事纠纷调解的196人,从事应急处置的96人。

(二)年龄结构

30岁以下706人,占总数的23%;30-39岁865人,占总数的28.1%;40-50岁1124人,占总数的36.6%;50岁以上377人,占总数的12.3%。

(三)学历构成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200人,占总数的39%;中专及以下学历的1872人,占总数的61%。

(四)技术资格

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以上社会工作专业资格证书目前登记在册的有4人,取得其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为1469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的为763人。属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系统的人员有1954人,民间社会组织机构的 1118 人。

二、防城港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三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社会工作区别于传统的、日常生活意义的助人活动,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在调处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从当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来看,我市“三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全市3072名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中,社会工作(社会学)专业毕业的仅2人(在民政部门工作),占总数的0.065%,卫生、妇联、工会、共青团、司法、公安、人社、教育等部门目前还没有受过系统社工教育的人才。防城港市不仅受过社工专业训练的人才少,从事专业服务机构也少。以养老机构为例,2011年全市60岁以上老人有12.24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3.6%),65岁以上老人6.8万(占7.5%)。但全市仅有38家城镇养老机构,实有床位仅1057张,入住老人数和平均入住率分别为696人、65.8%。按国内发达城市养老机构床位与老龄人口2%比率标准统计,全市需拥有2448张床位,实际只有1057张,导致不少老年人想到养老院养老却无法实现。

(二)职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1)职业化素养偏低。当前,我市从事社会工作人员受过正规专业培训的较少,特别是社会工作专业学校的毕业生才2人,整个队伍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匮乏,难以胜任专业社工职业要求。(2)职业化行为不够规范。当前,我市只有少数人具备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从业范围仅限于民政、社区等事务性工作,且普遍缺乏实践技能,不能较好地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开展社会服务。(3)职业地位不高。社会工作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广受社会认可,社工待遇与社会地位都较高。在香港,社工的待遇相当于公务员水平,高于同等学历的一般从业人员。相比之下,防城港市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待遇和地位普遍偏低,以港口区为例,一个应届大学本科生从事社工,月收入约为1200元,远不如同学历的在职在编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人员。由于待遇低、社会又不太认可该职位,仅仅视其为传统的“居委会大伯大妈”,导致很少有新毕业的大学生主动从事社工工作。

(三)社会化程度偏低

国际上对区域的社工配置比例有一个大概的规定,约为总人口的2‰至2.5‰之间,按照这一标准,防城港市的社工总量远不适应发展需求。2011年防城港市户籍人口约90万,按香港地区的标准,防城港至少需要1.6万以上的社工岗位,而防城港市目前实际只有社会工作者约3000人,缺口1.3万社工。防城港社会工作者人数不仅少而且队伍结构不合理,现有社会工作者60%集中在城区,农村专业社工少之又少。以民政系统为例,2011年我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9055户、41737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3690户、99953人,两者合计救助对象共计62745户、141690人,而救济救灾类社工从业人员仅35人,社工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比为0.25‰;抚恤、补助优抚对象为2950人,而优抚安置类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仅11人,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比为3.7‰。

三、适应跨越发展与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需要,加快防城港市“三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一)坚持党管人才,着力提高社会工作人才优先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党管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社会工作人才的管理必须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政府服务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凡是社会能办的事,就交给社会,凡是市场能办的事,就交给市场,凡是企业能办的事,就交给企业。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市、县(市、区)两级党委要加强对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基层党委来说,要加大对事业单位和民间社会机构从业的社会工作人才的管理和服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节假日、周日定期对社会上的社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集中学习,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要注重把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吸纳进党员队伍,以进一步增强党在非公社会服务组织中的影响力。

nlc202309051146

(二)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营造社会工作人才优先发展的优良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内产生凝聚力、鼓舞力和驱动力,对外产生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形成吸引社会人才、留住社会人才和有效聚集社会人才的“洼地”效应,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人才特区”加快形成提供支撑。要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尊重社会人才的浓厚氛围。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帮助解决社会工作人才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要注重提高他们的待遇。民政部门要加强对从事社会服务的民间组织的管理工作,在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聘用人员的工资指导,并要求这些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职工的社会保险。要利用防城港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有利时机,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优先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以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率先打出重视社会工作人才的牌子,进一步吸引社会工作人才到我市集聚,增强社会工作人才的归属感,形成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人才磁场。

(三)狠抓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社会工作人才专业化水平

人才的成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量促成,要满足防城港市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需要,必须将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密切结合起来,坚持“两条腿”走路。

1.开设全日制社会工作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教育。利用防城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新建成的有利时机,争取自治区教育厅、民政厅的支持,在防城港市率先试点开设社会工作高等职业教育学历班。既面向全区招生,又重点为防城港市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特别是要结合当前国家开展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活动,由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全免费教育,连续三年为防城港市每一个村、每一个社区招录1名社会工作高职生。防城港市在招录大学生村官时,对这些受社会工作系统专业训练的毕业生实行倾斜,以提高学生就读的积极性,对来自城镇的学生,可以实施定向培养,毕业后优先安排到街道办、居委会工作。

2.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训体系。利用市职教中心开设社会工作高职教育专业的优势,同时开设短期社工培训班,对现在从事社工工作的人员实施登记管理,制订培训计划并有效实施。3年内对所有在编管理的社工(包括义务社工)进行一次系统培训,每年选拔输送50名以上从事社会工作的行政管理骨干到高校社会工作院系深造或在职培养。加强与香港、上海、杭州等社工工作做得好的城市的合作,在社工培养上建立长期交流合作机制,定期派社工赴这些城市跟班学习。每年选派30名专业社工到国(境)外培训、考察。加快建设社会工作人才培育基地。整合全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职业学院和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等资源,加快构建市、县(市、区)、乡镇三级社工人才培训网络。已取得社工职业证书的,每人每年参加不少于72学时的继续教育;对在岗而未取得这类证书的,进行不少于720小时的脱产专业教育和培训。

3.加大基层社会工作重点人才培养。防城港钢铁、核电、铜镍三大项目以及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建设,全市大开发大建设局面已经形成,由此带来了大量征地搬迁工作。因此,防城港市要把加大对征地搬迁安置区的社工人才培养作为重要任务加以落实。优先安排这些被征地搬迁的成年人进入高等院校脱产学习或者参加社工专门培训,有利于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同时,要加大对村级社工人才的培养,重点是从现有村两委干部中每村至少选定一名村干部参加培训,兼职承担该村的社会工作,可适当给予经济补助。

4.加强对社会机构、民间组织中社工人才的培养。随着政府将越来越多的社会服务向社会采购,社会机构特别是民间组织社工人才的需求量将增多,而且防城港市民间组织中的社工不多,也少有市场主体提高社工服务,在这方面进行试点和突破极有意义。为此,要加快储备,及早鼓励和引导这些组织培养一批社工人才。

5.加强对社会保障领域专门社工人才的培养。重点在社会福利与救助、老龄服务等领域推进社会工作,这是当前最为基本的需求,也是社工培养量最大的领域。

6.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在市民政局开设网上课堂,为每位社会工作者设立培训账号,提供网上在线学习、资料下载、专家交流等学习平台,并要组织经常性的考试,通过考试来检测社会工作者特别是要对纳入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管理范畴的专业人才进行经常性的培训考试,以确保这些人才按照有关规定按时开展培训。

(四)加快完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化水平

职业化是社会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对社会工作进行制度上的规范,从而以职业化来推进其专业化、社会化建设。

1.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开发设置专职岗位。民政救济站、残联、戒毒所、监狱等场所是重点设置社工岗位的单位,政府应有计划地优先安排设置社会工作人才岗位。同时,村委会、社区、学校、医院、工厂等地方,也要相应设置社工岗位,以帮助人们减轻工作、学习压力,解决心理和工作、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时,要坚持“明确一批,增设一批,开发一批”的岗位设置原则,选择财政条件好的港口区、东兴市进行社工岗位试点,经过一两年的试点完善,再推广至全市。

2.合理配备专职社会工作人才。首先要严格规范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准入管理,推行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职业资格聘任制度。新开发设置的社会工作岗位,主要招收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和具备资质的专业人员。其次要严格规范在岗社工,对现有在编在岗人员,采取提升转换的方法,通过专业培训,限期通过考试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通过提升转换和引进的方式,按要求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再次是要将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比例作为评估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的重要指标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重要条件,按需科学设定社工总量。

3.加强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着重对社会工作者进行理想信念、道德准则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热爱社会工作,忠于职守,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巩固增强社会工作者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意识,形成与同事密切合作,互相支持的良好氛围,共同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水平。

nlc202309051146

4.加强对现有社工人才的职业化转化。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社会工作人才评审规定,积极创造条件为防城港市符合申报条件的社工人才提供便利,如可以由民政部门组织安排他们进行集中培训,请外地高层次的社会工作人才给他们定向辅导等方式,使他们尽可能多地考取或评定相应的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对获得社会工作师以上的专业人才,如有事业单位招录这方面的人才,在政治、身体、年龄等方面符合招录条件的情况下,可根据《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防城港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细则的通知》(防政发〔2009〕9号)文件规定,直接聘用入编为事业单位人员。

(五)立足小政府大社会要求,着力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化水平

社会工作的主要特征就是面向社会,要在社工组成上广纳全社会人才,在工作对象上广泛覆盖社会所需人群,在工作机构上深入社会基层。

1.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发展机制。构建“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互动格局。引导各地志愿者组织设置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岗位,将志愿者培训纳入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规划。鼓励符合条件的志愿者,通过学习、培训、考证等方式步入社会工作岗位。建立联动信息平台,实现社工、志愿者服务信息的实时共享。

2.大力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按照分类指导、有序规范的原则,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完善注册办法,积极培育引导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根据防城港市未来几年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到2015年,全市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达到50家,其中,每个县(市、区)至少成立2家以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吸引一批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到我市工作。

3.尽可能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来促进社会工作的社会化。鼓励城市各住宅小区里的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兼职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形式,把原由政府具体承担的服务工作转包给具有资质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物业公司,由他们具体提供服务,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在可能的情况下,政府还可以为社会服务中心提供服务场所,以减轻这些中心创设成本。

(六)制定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营造人尽其才的工作环境

社会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人才。要着力提高社工人才薪酬待遇,提高其社会地位,努力营造尊重人才、人尽其才的工作环境。

1.建立合理的薪酬保障机制。社会工作人才待遇不高是影响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防城港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率先在广西区试点财政保底工作政策有现实意义。具体做法是,对列入防城港市社会工作人才库的专业人才,如到非国有社会服务单位工作,工资待遇低于当地(以市、县为统计范围)职工上年平均工资的,按其所服务的单位管辖权限划分,由市或县(市、区)民政部门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补贴标准为不低于当地职工上年平均工资水平,对持有与社会服务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并已列入市、县(市、区)社会工作人才库、在市内非公社会服务部门专职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持有中级、高级职称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如其收入水平低于当地职工上年平均工资800元、1200元的,由市、县(市、区)民政部门按管理权限补足,每人每月最高补贴800元,所需经费由民政部门多方面筹措解决,建议按5 ∶ 5来确定所需要资金,即防城港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各负责1/2,具体由民政部门负责筹措落实。对直接由市管理的民间社会工作组织,其经费则由市财政负责2/3。

2.做好人才评价和表彰奖励。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支持城乡基层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鼓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聘用持有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开展评选表彰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时,适当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倾斜。

3.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对业绩突出、能力较强、群众认可的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形成关心支持、理解尊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

(七)以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人才特区”为契机,争取上级支持我市社会工作先行先试

防城港市作为后发展地区,推进社会工作人才“三化”,既有有利条件,也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当前我市为服务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这一国家战略,加快打造“人才特区”,需要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

1.建议自治区将防城港市作为社会工作“三化”试点市。建议同意在防城港市职业教育中心筹建社会工作系,开设全日制社会工作专业大专班,从财政资金上重点支持防城港开展社会工作“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同意将社会福利彩票资金优先用于社会工作,特别是可用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工资收入补贴。

2.建议国家在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开展中国—东盟社会工作交流试点。东盟国家特别是新加坡在开展社会工作方面走在世界前面,防城港作为中国—东盟主门户、桥头堡,若列为与东盟开展社会工作合作的试验区,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借鉴东盟国家在发展社会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甚至以更优惠的政策,吸引东盟国家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试验区工作,比如到市职教中心从事教学工作,到市相关部门担任顾问等,通过言传身教来培训、指导防城港市的社会工作者,以把防城港市逐步创立发展成为广西社会工作示范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最佳培训基地。

参考文献:

[1]刘继同.公共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区别和中国政府职责范围角色的战略定位[J].社会科学评论,2011(02).

[2]王祎、汪海波.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造高水平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西城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J].人力资源管理,2010(09).

[3]王瑞华.加速厦门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的战略与策略[J].调研世界,2008(01).

[4]李立国.在民政系统社会工作宣传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社会报,2009-07-07.

[5]李立国.积极发展中国特色专业社会工作[N].人民日报,2011-12-20.

[6]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民政部主页,http://www.mca.gov.cn, 2011-11-8.

[7]阮曾媛琪.推进社会建设必须加强社会工作——以香港为视角[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02-20.

[8]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9]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10]俞建文、谢磊.加快建设社会工作者队伍,为社会工作提供人才支持——宁波市社会工作者队伍考察[C].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2009年11月出版.

[11]于跃敏、李震范等.杭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报告.中共杭州市委人才办、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市民政局科技成果, 2007-10-26.

[12]孟传慧、田奇恒.社会工作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J].党史博采,2011(08),44.

(课题组成员:李伦兵、周世军、韦世豪、谭秋贤、李俊美、苏桂荣 彭中胜)

上一篇:甲方安全管理办下一篇:马原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