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2024-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面对高考你准备好了吗(精选8篇)

面对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篇1

[日期:2011-02-24] 来源:第32中学作者:杨晓勇 [字体:大 中 小]

春回大地,美不胜收。望着冬天渐去的影子,看着春天走来的脚步,一个充满盎然生机、蓬勃朝气的新阶段又开始了!那就是高考“百日冲刺”的号角吹响啦!

在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开始,我校高三年级召开了“面对高考你准备好了吗?”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首先和学生们分享了高三的苦与乐:高三之路,苦中拼搏,苦中坚持,苦中考验,苦中磨炼,苦中成长,苦中成熟。只有经历过艰苦的人,才会加倍珍惜乐的来之不易;只有能忍受吃苦的人,才能感受乐的幸福。高三之乐,乐在经历、乐在体验和乐在收获。经历高三,体验高三,拼搏高三其实也是一种人生之乐。接下来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了如何很好的分配学习时间才能更大的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以及必须具备的六种意识:时间意识、竞争意识、目标意识、竞争意识、总结、反思和改进意识、规范细节意识。最后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常说心态决定状态,态度决定高度。如果以正常、积极、主动的心态去看考试,那么考试的结果往往也是正常的。相反,如果以被动消极的心态去应付考试,其考试结果往往是不理想的。

在这里有几段话与同学们分亨:“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做一题会一题,题题决定成绩。拼一分高一分,分分成就高考。”、“ 宁吃百日苦,不留终生憾。”、“壮志在胸,奋力拼搏!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面对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篇2

成功地带一届一年级新生的成功感是不言而喻的, 面对一年级的新生不妨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准备好第一堂体育课

所谓“先入为主”, 给学生留下一个难忘的第一印象对于一个科任教师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千万别有“学生小、好糊弄”的思想, 他们虽然不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行什么客观判断, 但是他们会说出自己喜欢哪个教师或是哪个学科。对于体育教师来讲, 体育的学科特点对学生来说是有吸引力的, 但是如果教师太过“粗枝大叶”, 忽视学生的感受, 那么一样不会赢得学生的喜欢, 可能会在第一节课上就让自己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砸锅”, 在今后的体育课上, 就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一般地讲, 新学期的第一节体育课都是室内课, 很多教师会选择自我介绍, 给学生讲一些体育课的常规要求, 给学生排队, 带学生做游戏等。其实, 第一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看到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与众不同的体育教师形象, 带着“阳光”走进课堂后,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体育课, 为什么要上体育课, 上好体育课会有什么好处等。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们来说, 他们对体育课是完全陌生的, 他们知道运动, 却不知道运动后会有什么好处, 更谈不上用什么方法去有意识地参与运动, 而体育教师在第一节课上就要让学生们知道这些, 而且不能用枯燥乏味的讲解, 最好能引导学生去提问, 然后使用儿童语言, 配合图片讲解。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可以配上动画, 这样效果会更好。常规要求是第一节体育课必讲的内容, 不过在第一节课上不要说得太多, 说多了学生往往记不住, 最好只说下节体育课要做的准备, 然后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做, 并要提示他们要牢牢地记住, 然后可以说:“咱们比一比看看谁是咱们班最有心的小朋友!”这样学生们会很愿意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而且不容易忘记, 至于更多的要求, 教师可以在今后的每节课最后根据下一节课的需要对学生们提出。

二、尽量用儿歌、游戏配合课堂教学

刚刚入学的学生, 对于儿歌、游戏还是很敏感的。体育技能单纯的传授是很枯燥的, 特别是对于刚开始的队列、广播体操教学, 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儿歌是很好的让学生记住技能要点的方法。如, 给学生讲解站姿时, 教师可以说:“小朋友, 要知道, 站相好坏很重要, 头要正, 身要直, 脚跟靠拢, 臂夹紧, 良好身姿靠练就, 看谁站得最精神!”让学生们边做边说,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住要领, 而且可以让他们站得更标准。同样的内容教师还可以用“我们都是木头人”这样的游戏来巩固学习成果。

总之,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充分地备课, 找出适合课堂教学的游戏, 把动作要领用儿歌串起来, 让学生们觉得教师的方法很有趣, 他们就愿意学习一些看似枯燥无味的体育技能。

三、不要忽略音乐的使用

在低年级的体育课堂中融入音乐元素是十分必要的, 音乐有感染人的力量, 对于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 体育课上配合音乐不是什么新鲜事, 拿着录音机上课的教师很多。但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来说, 唤起他们学习的情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十分必要的。所以, 一节课上不仅要有儿歌、有游戏, 还要有音乐。当学生们学会了一种技能后, 教师可以放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 然后带学生们一起跳一个只包含简单动作的韵律舞蹈欢庆胜利。学习踏步走、齐步走等内容时, 配上音乐不仅可以调动情绪, 还能帮助学生找到节奏, 教师也不必再声嘶力竭地喊口令;当学生们因练习技能感觉疲惫时, 一曲优美的放松儿歌响起, 然后带领学生们学学“小鸟飞飞”、“快乐的小鱼”、“懒懒的大熊”, 都可以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放松身心。

四、不要吝惜鼓励的语言和动作

小学生十分渴望被认可, 他们在做出每个动作后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在一年级的课堂中, 经常会听到学生们问:“老师我行吗?”他们很渴望被关注、被认同。这时, 教师是不能视而不见的, 要告诉学生们:“你的努力老师看见了, 你很认真, 只要再做好这一点, 你就更棒了!”对于小学生来讲, 最好不要直接地指出不足, 因为他们对于那样的方式很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 会产生“你说不行, 我偏这么做”的想法。教师要耐心地提醒他们, 并给出意见, 用鼓励性的言语引导他们改正不足, 让他们学会去接受别人给的意见, 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技能的习惯。

有时, 学生在体育课中会做出许多幼稚可笑的行为, 如果教师一一用语言提醒会影响教学的进度, 而且会让多数学生产生不耐烦的情绪, 这时教师可运用一些手势, 提醒那些行为失当的学生, 如, 可以不动声色地走到他们面前, 摸摸他们的头, 做出正确的动作给他们看。这种方式的提醒要远远好于批评的效果。

五、做一个严而活的体育教师

面对网络:你准备好了吗? 篇3

一、当前官兵“上网”的主要特点

从“上网”对象来看,年轻干部战士“上网”多,驻城市部队官兵“上网”多,专业技术干部“上网”多。据调查,参与者年龄大都在18~32岁之间,经常“上网”的干部占绝大多数,战土受条件限制“上网”人数则相对较少。

从“上网”经历来看,战士入伍前曾有上网聊天、交友经历的占新兵参与总数的86%,干部多数是院校毕业后特别是调入城市部队后或在城市安家后因工作需要或随家属“上网”而“上网”。

从“上网”目的来看,主要是聊天交友、玩游戏和浏览信息下载资料等。干部“上网”主要以浏览信息下载资料为主,战士“上网”以聊天交友、玩游戏为主。

从“上网”方法来看,首选的是上互联网。据调查,有“上网”爱好的干部,60%左右在家里安装了地方宽带网。其次是上军队的“310网”,主要是因工作需要。

从“上网”时间来看,以“八小时”以外居多。到地方网吧“上网”的通常会选择节假日、午休、晚饭后等时间,采取打“擦边球”、利用“时间差”等战术,以找老乡、上街买东西为名去“上网”。

二、官兵“上网”的主要心理动因

一是工作需求。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要求我们现代军人必须不断学习掌握和运用最新知识,而网络具有交互性、协同性、共享性、实时性、广泛性、开放性和智能性的特点,因此我们能够从网上查到任何需要的资料,及时获取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信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

二是猎奇心理。青年官兵一旦触网,就会被它的神奇所吸引,是因为“上网”不仅可以学到许多知识,而且会浏览到大量的稀奇古怪信息。有的官兵“上网”后到处点击,什么新奇看什么,什么怪异看什么,寻求感官刺激,有的甚至查看低级庸俗的内容,点击黄色网页、灰色网页和反动网页。

三是追逐时尚。从了解情况看,部分官兵“上网”是追求时尚,认为“上网’意味着超前、意味着休闲、意味着酷。在趋同、攀比心理的影响下,部分官兵积极追逐流行,唯恐落人他人之后,渴望由此得到他人或群体的认同。

四是联络情感。现代青年官兵不满足于战友之间的交流,他们总是希望借助于其他工具与渠道进行人际交流,建立人际关系。在调查了解中,有的官兵向我们反映,自己“上网”主要是与家乡的朋友、同学或有共同语言的人进行交流,传递信息,沟通情感,构筑人际关系网络,发展友谊、爱情等亲密关系。

五是缓解压力。一些官兵感到军队管理过于严厉,个性受到压抑,渴望“突出重围”。在网络世界里,TCP/IP通信协议为唯一规范,军营诸多法纪条规在网上失去效力。一些官兵以千奇百怪的化名“上网”,如“独孤求败”、“明早不出操”、“上将”等等,利用网上的“言论自由”,编织着奇特经历,以缓解军营生活的枯燥和压抑,给心灵带来一丝轻松、一点诙谐。

六是经济实惠。据调查,到地方网吧“上网”一般费用为每小时1.5~2元,家庭宽带网一年的费用为400~700元,与打电话特别是与打长途电话相比,既实惠又方便,而且网络可以实现视频聊天、多人聊天、互动交流等。

三、官兵“上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是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官兵思想的冲击。从相对封闭环境中走出来的中国军人,以往可能没有见过一张西方报刊,但一旦打开互联网,西方新闻报道和各种信息便铺天盖地地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久而久之对同一文化理念的传递、接受,会使受众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最后认同、依赖,从而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

二是庸俗信息和灰色信息对官兵思想的影响。所谓庸俗、灰色信息,就是指一些无用的、过时的、粗糙的、虚假的,或者带有调侃、反动、迷信、色情、暴力、凶杀等倾向,能引起社会关注的文件资料。在猎奇心理的驱动下,青年官兵接触到这些信息后,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身心健康,甚至会诱发违法犯罪。

三是网络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冲击给官兵思想带采的影响。如网络具有匿名性,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组织、任何人干预,导致有的利用网络传播封建色情暴力,有的蓄意破坏、修改、删除他人信息,有的攻破他人“防火墙”、破译他人密码、盗取他人账号、窥探他人隐私及他人秘密等。官兵受其影响就会强化侥幸和反叛心理,就可能导致不该出现问题的出现。

四是网络会促使官兵某些负面心理的形成。官兵在网上遨游,久而久之,便会形成猎奇、放纵、轻信、玩乐心理,有的甚至以制造恶作剧为能事。

四、几点对策

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做到理论上指导,思想上启迪,让官兵认识到网络和“上网”是把“双刃剑’。树立“上网严格调”的观念,自觉摆脱低级趣味,抵制庸俗交往。

二是严格管理监督,在有效预防上见成效。首先要严禁官兵到地方网吧“上网”。其次要加强对宿舍安装宽带网官兵的管理。最后要加强军网的管理,净化军队网络。

面对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篇4

高中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一方面要应对比较繁重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个人也会逐步走出父母的庇护,心智也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对事情开始有自己独立看法和见解。

对于即将跨入高中校门的学生来说,既有着对新知识的渴望与憧憬,也会因为陌生环境产生不适感,部分同学由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又不知道该如何获取帮助,在跨越新的学习阶段时会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症”,今天我们就高一新生在高中入学初期产生“不适应症”的原因、症状表现以及我们如何去面对和大家一起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各位高一新生尽快地消除不适感,融入新的环境,开始高中的学习生活。

一、产生高中不适应症的原因:

大多数高一新生在进入高中的第一个月都有明显的不适应症,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环境的变化。

进入高中就读的新生绝大多数是从多所初级中学选拔而来,面对陌生的脸孔和各种新感觉不知所措,内心渴望沟通交流与新同学建立友谊,由于彼此不了解又难以打开心扉,在各种活动中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情感因素的矛盾造成新生心灵的锁闭性。初次住校的寄宿生普遍相家,怀恋初中学习生活中良好的师生、同学关系。想家恋旧的心理制约和延缓了新生对新老师、新同学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学习生活环境的适应过程,导致不安心学习。

2.教学方法的改变。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手段和方法。任何方法的选择、运用都必须根据各方面条件和实际情况。初中老师以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为主要目的,对教学活动控制程度比较高,学生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展,思维和能力仅是浅层次的初步发展,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认识轻发展的倾向。高中阶级教师根据传授知识及对象的变化而改变教学方法、策略、模式,注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诱发学生从自身角度对问题进行纵深思考,同时把良好的情感品质作为重要的素质因素来优化发展。新生对初、高中教学目标的变化而引起教学方法上的变化以及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和个性特点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

3.教学内容的变化。

高中教学内容较初中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深度掘进、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这是高中新生难以适应的重要原因。从教的角度讲,高中教师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期望和学习要求,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的探究去发现一般性规律,同时介绍大量的、相关的、延伸的内容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教师还有意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教学内容更注重系统性、序列化和阶梯度。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和学习内容的加深以及方法的改变,难以很快适应任课教师新的授课方式,在方法和学习习惯上仍沿袭初中的老路子。因此,尽管高中教学内容根本上符合“可接受原则”,但对于刚进高中的新生来说确是难以接受。4.思维定势的制约。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在同一环境中观察和思考问题,往往容易形成思维的经验性、习惯性,造成思维定势,即对事物的认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往往按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高中新生经过三年初中学习生活,大部分学生形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他们常常满足于老师的教导和传授,满足于老师的练习测试及标准答案,遇到新问题时难以激活思维的火花,通常只能“顺推”不能“逆向”,只能“纵向”不会“横向”、“多向”,只能“单一直线条”无法“立体多角度”。对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辩证性还远远不及,思维定势的惯性冲击高中的学习。但是在高中课程的学习中却是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略有增强,正是由于初高中对思维方式的不同,结果出现对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以及学习成绩徘徊不前甚至退步的现象,导致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

5.角色转变的反差。

应为我们学校是一所示范性高中,进入到我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在原学校是班干部,甚至是班级、学校的“明星”人物,但进入新学校新班级后,笼罩在头上的光环都一下子黯淡下去了,只能成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扮演被领导者的角色。这种进入新环境后角色转变的巨大落差,不可避免导致一些学生心理失去平衡。6.管理环节的影响。

高中新生刚入学时自主、自理、自护能力都相对比较低,长期依赖于父母形成了心理行为上的惰性难以在短时间内克服掉,面对新的独立的学习和生活时,同学们的心理准备不足,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教学任务的紧迫,新生入校后,我们着眼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忽视了对同学们个体的特点进行及时的诊断性了解,忽视了对有不适应感的新生及时进行心理上的调适,这样,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也导致了新生对学习环境的不适应。

7、不合理的的纵向比较和过去“光环”的迷恋。

进入高中后,由于教学内容的改变,难度加深,竞争范围的扩大,不论是课堂上对老师所讲知识的理解程度,还是测验或考试的成绩,甚至是平时作业的正确率,都已不再像初中那样知识一听就懂,逢靠成绩必定百分或接近百分,作业上勾勾一大片。这是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的家长,总是会想到初中时自己的状态,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适应高中生活,无法完成高中学业,退缩、厌学情绪油然而生。这种情况在我们所接触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中普遍存在,8、地区教育环境的影响。

不可否认,在现代社会尤其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小环境中,教育陷入了一个让人困惑不解的境地,学校不合理的竞争,产生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部分学生在升入高中时比其他同学多了许多优势。我们毫不讳言的说,有些学生是老师请来的,在这部分学生心里,优越感格外的强,他们就是上帝,就是学校的宝贝,被老师请了进来,似乎就被老师请上了上座,请到了大学校门。你既然把我请了来,学校的一切都要以我为主,对老师挑三拣四,学校的活动想参加就参加,不想参加就不参加,动辄要求享受各种特殊待遇,稍遇不顺,就会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有个别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或多或少的发生了改变,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形成了不利因素。以上的这些因素都会对刚刚走进高中课堂的新生们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与冲击,或多或少地造成一定的落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客观正常的现象。如何更好地去适应这些客观改变,融入新的集体,才是我们所需要考虑。

以下我们就来探讨如果遇到以上的情况,有哪些更好的应对举措呢?

二、高一新生不适应症的表现以及应对措施

高一新生的不适应症表现比较多,现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作一探讨:

1、失落感:光环淡却是失落

从小学、初中一路杀过来,谁没担过“一官半职”?谁没收获过鲜花和掌声?想想自己在初中时是多么风光,何等“有作为”。一班之长,差不多每天都要站起来向全班发号施令。然而,上了高中,我什么都不是,居然连小组长也没捞到一个,失落、太失落了!失望、太失望了!伯乐何在?看来,我这匹千里马真的要永远“骈死于槽枥之间”了„„不知不觉中,一切都由“主动”变为“被动”,自己的成绩已一落千丈,以前高高翘起的尾巴从此垂落下来了。——这是摘自学生作文选登中一片题为《高一回眸》的作文中的一段话

入学的新生尤其是考入重点中学的新生开始时大都踌躇满志,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而一旦理想与现实脱节,发现实际的学习生活与自己想象的并不那么一致时,便会垂头丧气,学习热情骤减,从而产生失落心理。不可否认,对于每一位能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大多是原校出类拔萃的人物,既受父母宠爱,又是教师眼里的才子,更是同龄人中的幸运儿,都有其值得称道的昔日“辉煌”,在一片赞扬声中,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和未来充满信心,更有些人会自以为是永远的“明星”。

据某届高一两个班(奥班和普通班各一个)的调查统计:某班60名同学中,曾担任过班委、课代表职务的就有54人。俗话说:“山外有山”,升入高中,当各校的学习精英汇聚到一起,自然就会有高下之分,原先遥遥领先的成绩优势已不复存在,原来的学习尖子也许不“尖”了;原来的班干部成了“平民”, 不得不从原先的一方“霸主”变成“沧海一粟”,自然也就没有初中时那种众星捧月般的美好感觉了。

当进入高中,环视一下周围的同学,面临新的竞争对手,再看看偶尔扫射到自己身上的老师的眼神,不少学生会产生失落感,陷入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的困惑中,由自信转向自卑,(“落差”的确太大了,)失落心理由此产生。这种“失落”心理,一方面反映出我们的同学对升入高中后自己的实际情况缺乏理智的分析,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今学生在遭遇挫折时心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普遍性缺陷。

你们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几辈人的娇惯,使其在成长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稍有不如意,便小题大做。这类事件已频频见诸报端,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业的优秀往往掩盖了你们在行为与心理上的“营养不良”,使你们成为心理品质上的“低能儿”:自私、狭隘,偏激、任性,极端敏感、意志脆弱等。当学业的光环慢慢淡却,其各方面的缺点也渐渐暴露出来,而你们对此又无足够的心理准备,于是便如晴天霹雳、世界末日降临,难以承受所面临的“失落”。其实,这种“失落”心理,在高一新生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产生这种“失落感”也是很正常的,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几乎人人都会遭遇或多或少的不快与挫折。面对这种失落,大部分同学都能以一颗平常心找准自己的位置,而有一小部分同学则很难摆正心态,自怨自艾,自卑自怜,郁郁寡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应对策略

(1)、选准参照系,准确定位:

从初中必须正视挫折,学会自我调节,增强“免疫力到高中,是我们成长路上面对的第一次较大幅度的环境变化,仅就从竞争环境来说,初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乡、一个镇、一个区域的同龄人,学生人数有几十个人到几百个人不等,但都没有过千,升入高中,我们的竞争环境变成了全区几千人的范畴。今年甘州区的初中毕业生有八九千人,共有初级中学几十所,城区两所示范性高中共录取不到三千人,我校录取一千多人,我校在每所初级中学平均录取学生不到40人,再平均到每个初中班,恐怕我校的每一位学生在初中都是在年级前40 名,班级前十名以内的学生。也就是说,即使你在原来的学校是稳居第一名的学生,现在和你位置相当的人数也有30多人,如果你现在的名次在这个范围之内都是合理的,何况各学校的教学水平有所不同,一所学校的第一可能是另一所学校的第五、第十也说不定,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拿自己现在的位置和初中的名次相比,要认识到这种竞争环境的变化,选准参照系,重新给自己定位,调整自己的前进目标,愉快的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好汉不提当年勇,成绩只代表过去,努力把握未来,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2)、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要素,我们要客观的认识自我,愉快的接纳自己,因此,我们要根据新群体中的实际情况,重新客观地审视自己,综合自己的能力、个性特点,定出新的奋斗目标。

(3)要学会合理宣泄。

人的心灵就像一条河流,各种心理不适就是淤塞物,不及时疏浚,终将不堪重负。所以,寻找平衡支点、释放心理能量、保持心境愉悦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种十分有效的疏导方法即为倾诉。教师、同学、家长都是你们的倾诉对象,要给自己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能将不愉快的情绪得以宣泄,以减少心理负荷。当然,除倾诉外,还可以做自己最乐意做的事情以迁移不良情绪、多与同学交流以减少独处的时间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宣泄的方式必须合理,不能损害自己和他人的利益与安全。如有些同学为宣泄自己的心理不满,引起他人注意,在上课大喊大叫,自习课上找同学聊天、拉帮结派,组建小团体已给自己壮胆等,这些都是一些不合理的宣泄方式,这种方式的宣泄,只能引起同学们的藐视,把自己放在同学们的对立面,使自己走上一个畸形发展的成长之路。

(4)要抓住机遇,勇于锻炼。其实,有这种“失落感”,正说明还有一颗敏感、自尊、积极进取、不甘平庸的心,这正是大有作为的新起点。这种失落,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要像黄山顶上的苍松,挣破石头也要使自己挺立于山间,而不会因为石头的坚硬而自甘灭亡。其实,学校和班级为大家提供了好多机会让你们找到自信,赶走失落。如很多班级实行的班干部“自由竞选、轮流坐庄”的班级管理制度,学校的各种学生自主管理的社团组织的活动也十分丰富多彩,只要正确定位、大胆锻炼、勇于探索,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2、学习上的茫然

永远也忘不了初三,是我读书以来最光辉的时候。那时的大大小小的考试,三分之二的冠军都由本人包揽,其余的基本上也被本人以亚军之势占领。所以,自然成长在老师和父母的夸奖中,同学的羡慕里。而上高中后,却发现“高处不胜寒”!高中的第一次数学测验成绩,是我读书以来所经历的最低记录——29分!而在以前,低于92分的都是屈指可数的啊。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曾使人伤透心、流过泪的分数。我患上了“感冒”:懊丧、失落、厌烦、迷茫,找不到自己。我的成绩更是一落千丈、雪上加霜。我很茫然,谁来救救我——摘自一位高一学生的日记

考进重点中学,对学生、家长、老师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耀。可是,这种荣耀,很快便成为学生的一种沉重的负担,成为压在心头挥之不去的疑虑:在强手如林的新环境中,能否成功超越自我,继续保持荣耀?据有关部门调查,62.5%的同学对此问题十分担忧。由此可见,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话题了。

对于高一的新同学来说,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共性因素有四个方面:

一是学习方法的不适应,突出表现在机械性记忆、分析问题的单一性和片面性等方面。

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奉行“勤记、多练”的法宝,老师一遍遍地讲(可以说是硬灌),学生一口口地强咽,将相关的知识点嚼得烂熟。上了高中,开学不久就发现,初中那套百试不爽的“法宝”突然失灵了,茫茫然无所适从,各科成绩全线告急。二是教学方式问题。

刚入高中的新生都会有这样的体验:高中老师每节课传授的知识量太多,简直难以消化;老师授课的方式也不同于初中的老师,似乎讲得太快,自己还没有完全听明白,老师已经转向别的内容。其实这是正常的,因为初中、高中各阶段重点培养的能力不同,知识结构的安排、知识内容的衔接也不一样,知识难度的变化也具有跳跃性,这些在中学各科教学大纲的说明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另外,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讲授不同的知识体系,使用的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而且每位教师又都有自己的讲课风格 , 即使传授同一知识 , 同一个学生对于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也会不同。因此,新生与任课教师之间有一个双向适应过程,学生由一种教学方式转向另一种教学方式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阵痛”,“阵痛”过后便会一切趋向正常。三是学习的自主性问题,突出表现在被动学习、无所事事。

初中时,几乎没有自习课,学生成了不折不扣执行教师指令的“学习机”;到了高中,白天、晚上的所有自习课全部交给学生自由安排,而教师的“指令”又突然消失,许许多多已经习惯于执行指令的学生感到被吊在半空中,手足无措。比如上课,初中老师每堂课都要满满的写上一黑板有时甚至是几黑板的“重要知识“,同学们习惯了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东西抄在笔记本上,但到了高中忽然间发现,老师在黑板上写的东西很少,一节课写不了多少东西,就是写了,也大多是一些提纲,同学们自然也就记不了多少,下课后也不知道该干什么,拿过作业一看,书上找不到一个答案,于是乎傻眼了。四是观念问题。

在高一,还有一种比较“经典”的理论:“告别初三,进入高一,终于可以好好地歇一口气了。”于是,一些同学趁机放纵自己,或悠哉游哉,昏昏度日;或武打、言情小说铺天盖地;或网上聊天、电脑游戏天昏地暗,结果是“中毒”太深,难以自拔。

学会学习是根本-----学会学习是学生的神圣使命,更是将来立足社会之本。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学会学习,(1)学习方式要改变。

初、高中的知识结构与思维特点差别很大,学习方法必须随之改变。初中阶段由于其生理、心理特点,侧重于形象思维,凭借博闻强记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而高中的各科更注重于抽象和理性思维方式,要求学生要有更强的分析、概括、综合、实践的能力,若仍旧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必将焦头烂额、屡战屡败。所以,从机械性记忆向理解性记忆过渡,从分析问题的单一性、片面性向全面性、发散性发展,从“题海战术”向注重题型的归类和解题规律的探求过渡,是高一新生的当务之急。(2)、学会自主学习。

高中新生缺乏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高中教学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是造成学习不适应的重要原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方法的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愉快学习,终身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追求和享受,成为人生的一种精神皈依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已成为新世纪的学习理念。高中阶段必须十分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大学及终身学习的需要。因而,一进入高中,教师便十分绝情地给新生“断乳”,给他们大量自主选择的空间与时间,以帮助他们从被动走向主动,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必须改变初中的学习习惯:其中我们必须改变的学习习惯有:a变被动上课为主动上课:我们要变被动上课为主动上课,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变被动记忆为主动记忆,最终达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也就是说,首先要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只有这样你才知道这节课你可能要学那些知识,重点是什么,你需要理解那些知识,那些知识你还不太懂,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是怎么解释得,你才能辨别出老师讲的那些内容是课本上没有的,你在笔记本上需要记哪些内容,而不是茫然不知所措。在高中课堂上,老师讲的书本上没有的课外知识较多,补充的规律、结论很多,甚至有时在评讲习题时也会有一些重要的归纳,但高中老师不会把这些东西全都写在黑板上,有时也不会提醒同学们记忆,如果我们仍像初中那样听课,一节课下来,你没有多大收获,因此,只有课前预习课文,上课才能抓住重点,才能找到你需要着重掌握的知识以及需要你在课堂上记忆的东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将学习内化为一种生存的需要,同时要学会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达到自律、自治、自理。有一天上帝去巡游世界,看到三个劳工在深山里砸石头,第一个劳工每砸一下,都把锤子举得很高,很卖力,面带怒色,嘴里好像还在嘟嘟囔囔的说着什么,他身边砸好的石头很少,第二个劳工砸砸停停,有气无力,面无表情,时不时地抬头望望天,他身边砸好的石头也很少,第三个人的锤子好像在他手里舞蹈,他面带微笑,嘴里哼着欢快的小调,在他身后砸好的石头像小山一样堆得很高;上帝想,这三个人为什么会到这里来砸石头?我给他们的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他们三个人的表情会不一样?收获也不一样呢?

上帝想去问个究竟,于是他便来到了三个人面前,他到第一个人面前,他听到这个人嘴里在不停的说着为什么、为什么!举起的锤子在他手里好像不听使唤,落下来时,不是落到了地面就是把原来已经砸碎的石头砸得更小而不符合标准;上帝问,你为什么要到这里来砸石头?你在问谁为什么?你想知道什么答案?这个人说,使你对我不公,把我安排的这儿来的,我想问你为什么有的人过着舒服的日子,穿好的,吃好的,而我要干这累人的活,为什么他们不来干这活?为什么我砸得石头要比他们两个砸得石头硬?

上帝叹口气转向第二个人,你怎么了?为什么望天?我给你的力气呢?这个人看了上帝一眼,长叹一声说,没办法,我的命就是这样,我能到哪儿去?我只能过一天算一天,我只能盼着太阳能早一点下山,好结束我这一天的劳累。

这时第三个人欢快的歌声打断了他的话,于是上帝问第三个人,你有什么高兴的事吗?这个人说,上帝啊,感谢你给我生命,感谢你给我们创造了世上这一切,感谢你给了我力量,感谢你给我的一切!上帝说,你为什么要干这活?干这活你不觉得累吗?他说,我有一身力气,我不干活要它何用?我只有干活才能让他有存在的价值,我的生命也才能因此大放光彩,你知道吗?当我看到工人用我砸的石头铺的路,盖的房的时候,我有多高兴!说完,他又哼起了小调,很快一堆碎石有对在了他的身后。上帝点点头,自言自语说,其实我给他们三个人的东西是一模一样的。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当一个人把自己所做的事看作一种必需,看作一种生存的需要是,他就会愉快地去做,他就可以劳有所获,事半功倍;

相对而言,高一阶段确实要轻松一些,可以有较多的精力与时间去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但学习任务并不轻松,许多课程的基础知识都在高一,如物理中的力学原理、运动学原理,数学中的函数、向量、不等式、数列,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这些知识是整个高中中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它是高中阶段所学知识的一个基础,可以这样说这些知识一旦如果有了缺漏,如果在高一没有一个扎实的基础,到了高二甚至是高三你潇洒够了再来弥补,那你必须得付出很大的代价,对大部分同学将形成无法弥补的终生遗憾,那将是一个恶性循环。你在高一的潇洒除了潇洒掉了时间,你还潇洒掉了基础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你潇洒掉了自信,因此,那些想在高一潇洒走一年的同学要赶紧清醒,将学习置之度外,是一种本末倒置。

学习方面:高中教材较初中教材知识量增大,系统性、理论性和综合性增强。所以学习上一定要注意: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科学安排时间,选择最佳学习方法;交替用脑,注意劳逸结合。同时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集中注意力,才会使学习的内容留下明显的痕迹;养成自我整理知识的习惯,整理知识可以从横向角度,也可以从纵向角度,就是要简化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生活方面:在初中,大部分学生都吃住在家里,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活自立能力普遍较低。而进入高中,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家庭的“重要保护”变成了远处的挂念。吃饭要排队;衣服要自己洗;开水要自己打;内务要自己整理;日常用品要自己买。这些生活琐碎一下子摆到高一新生面前,常常弄得同学们手足无措,每年新生入校不久就有很多同学尤其是女生找我谈心,因想家而哭鼻子。其实集体生活有集体生活的优点,有事情大家可以互相帮忙,共同出点子解决。所以,我建议你们尽快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有了这方面的能力,你将不再畏惧交往,不再感到孤独,不再害怕竞争。同学们的友好相处,自我约束,相互帮助能使大家都增添力量,健康成长。

人际交往方面:与新同学相处要记住一句话:把别人想象成天使,在交往中你就不会遇到魔鬼。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实验人员让两组参加者向同一位女士打电话。告诉第一组说,对方是一个冷酷、呆板、枯燥、乏味的人。告诉第二组说,对方是一个热情、活泼、开朗、有趣的人。结果,发现后一组的参加者与那位女士交谈的很投机,通话时间也明显比前一组的参加者时间长。而前一组的参加者与女士的交谈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你怎么看别人,别人就怎么看你;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你事先的预期或看法决定了你的交往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你对别人的态度和别人对你的态度事实上是一致的,甚至可以说是一样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往往能够从别人的脸上读到自己的表情。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际交往中态度决定交往成败的心理根据。成功的交往是人人希望的,把握交往成败的关键在于调整你自己的期待,把别人想象成天使,你就不会遇到魔鬼。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还不确定,我们应该珍惜的是我们拥有的现在。

你准备好了吗 篇5

――运动服装行业品牌的转型

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运动服装行业经过了野蛮生长阶段,实现了品牌的快速崛起。尤其是晋江品牌,更是异军突起。其实本土运动品牌的崛起,基本都是靠大手笔的资源投入、塑造品牌的强烈渴望、山寨式模仿的本能,如草莽一般,大开大阖。

面对第二个十年,运动服装企业在造牌运动的喧嚣之后,开始冷静思考品牌发展的方向,思考自己的未来之路。“穷则思变”,提高品牌的吸引力和提高品牌的溢价能力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一、 面对未来,李宁选择了“Make The Change ”

回顾一直走在本土品牌前沿的李宁公司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品牌的塑造和定位一直伴随着李宁发展的历程。

2000年前,李宁公司不仅做运动服装,还生产夹克,李宁牌夹克在当时还曾经火了一段时间。2000年后,李宁公司第一次做出了方向性的选择:向专业领域进军。试图效仿国际品牌的赞助模式树立专业特征,李宁公司几乎赞助了各种运动项目以及国内外的许多队伍。2002年,李宁公司确立全新品牌定位:李宁,一切皆有可能。在此之前,李宁的品牌定位广告语曾用过“中国新一代的希望”、“把精彩留给自己”、“我运动、我存在”、 “运动之美世界共享”、“出色,源自本色”等。当初明显带有模仿色彩的“一切皆有可能”在李宁公司内部引发了激烈辩论,最后居于上风的理由是,中国这个国家所走过的以及正在走的道路,充分证明了什么是“一切皆有可能”,这也契合真正的体育精神,

然而“一切皆有可能”,毕竟带有强烈的模仿色彩。在中国内地的营业额终于超过阿迪达斯,成为仅次于耐克的第二大运动品牌的时候,李宁公司选择了换标,再度寻找新的定位。2010年6月30日,李宁宣布改变LOGO、进行品牌重塑,打出“李宁,90后”的定位。 “L”拼音标志变成“人”字标志,“一切皆有可能”为更具国际化的“Make The Change”取代。事实上,这是李宁公司聚焦自己品牌内涵的一次巨大努力。

它的广告风格有了明显不同。代言人林丹在新广告中说“不是我喜欢标新立异,只是我对一成不变不敢苟同”;普通年轻人说“别老拿我和别人比较,我只想和自己一寸一寸较量”、“你们为我安排的路,总是让我迷路”。

“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李宁”。李宁公司为了走向世界,为了更高的突破,选择了转变。当然,转变不仅仅是口号、logo的转变,更多的是管理的转变。李宁公司在2010年宣布,将在2011年整合分销渠道的消息,将关闭一些业绩不良的单一经营店铺,关店数量大约为500~600家,提升单店效益,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二、 面对未来,晋江品牌百花齐放

2003年起,安踏、特步、361°、露友、美克、名乐、爱乐、恒盛公司分别援助 CBA、WCBA、全国男排联赛、女排联赛、乒乓球超级联赛、极限运动精英赛、蹦床冠军赛和数字体育CIG、中国―古巴女排对抗赛等,并先后与国家羽毛球队、体操队、举重队和男子排球队、女子排球队、女子曲棍球队合作,实现快速成长。

面对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篇6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面对大考 我们都准备好了吗?》

转瞬间一个学期结束了。再过几天,我们初三的学哥学姐就要参加中考,许多同学将为自己理想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而少数同学,只能为自己的不努力付出代价,将把永远的遗憾带回家,我们母校的老师同学衷心期望初三每一位同学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我们初

一、初二的同学也将面对期末考试,我们自己应该先想一想、问一问:我都准备好了吗?

应该说,由于全校老师的教育和我校绝大多数同学的努力,我们有着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良好的校风。我们的绝大多数同学平时能刻苦勤奋、踏实学习,把考试,看成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在挑战中肯定自己。但我们当中也有个别同学则把学习视为苦役,在苦役中消沉自己,丢失自我,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怕苦怕累,不思进取,上课不认真听讲,破坏课堂纪律,不仅影响自己学习,还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有的同学老师不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有的同学光想着玩,作业拖拉,放学后不及时回家,而是逗留在校门外吃零食、玩游戏。这些都是绝对不应该有的行为。

同学们!离考试只有很短的时间了,时间对于我们来说相当紧迫,请同学们记住:勤奋确实可贵,刻苦也不可缺少,但是方法也很重要。我觉得对期末复习着重应该做好两部分内容: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二是平时作业和考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首先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复习是重点。我们应该深刻领会一个概念、一条规律的含义、原理、条件适用范围、注意点等,将老师讲的一些重要例题仔细看一遍。其次通过弄通弄懂作业和考试中的问题,来弥补自己知识环节和解题技巧中的不足。值得提醒的是,复习中遇到新问题或原来没有解决的问题,绝对不能因侥幸心理而回避。要知难而上,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另外,考前复习中要科学、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要确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潜能,战胜自己的惰性,以饱满的热情、积极自信的姿态走进复习,一定能磨练出良好的意志,取得优异的成绩,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

同学们,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但当你深入其中时你会发现其中包含着许多的乐趣。人生不拼不精彩,缺乏竞争和考试的人生不完整的!如果说每一个学期都是一场长跑,那么期考就是终点,请向终点冲刺,夺取属于你自己的冠军!请记住,“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相信只要我们经过了努力就会取得一份收获!

最后,祝愿我们在即将到来的中考和期末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爱,你准备好了吗? 篇7

众所周知,语文不仅是工具学科,它更是具备“人文”特性的学科,它除了要教会学生赏析语言、运用语言、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在新《课程标准》中,就已经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每篇课文要实现的三维目标之一。在中学阶段,学生们正处于“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的年龄,他们对爱情向往、憧憬却又一无所知,而教师和家长又对这个话题讳莫如深,即使涉及这个话题也是一副“将爱情(早恋)打压到底”的态度。殊不知,愈是这样,愈是让这些正在发育的孩子们恰恰因为好奇、迷惘、无知走向歧途。与其逃避和蛮横地打压,为什么不让我们理性地借助语文教材中那一段段优美的爱情文字,引导他们懂得爱,珍惜爱,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呢?

鲁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篇涉及爱情的文章是八年级下册中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这是一篇很优美的文章,当女儿问及“爱情是什么”时,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没有勃然大怒也没有回避,爱情是伟大而神圣、理智而慎重、崇高而严肃的情感,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才能拥有的幸福”。这篇文章对于十四岁左右,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可是,羞涩而敏感的学生会不会和教师在课堂上共同探讨爱情的真谛呢?我在讲授这篇课文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老师这段时间看一部电视剧入了迷,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家有儿女》!《家有儿女》中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夏雪的小学同学认定她就是自己的白雪公主,开始了看似“执着”的追求,可是当夏雪的父亲问及他既然“爱”上了夏雪有没有考虑过结婚的事情时,这位中学生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自己还小得很,可以“谈情说爱”但没考虑过结婚问题。同学们,你们怎么评价这个故事呢?

这个导入让学生在善意的、调侃的笑声之余自然谈及了自己对“爱情”的朦朦胧胧的看法,老师顺势利导利用这篇课文将课堂变为开展爱情教育的“阵地”,教导学生“爱情”和“早恋”不是一个概念,很多“早恋”的中学生口口声声说着“爱”,其实对爱情一无所知,想法十分幼稚。爱情是一种神圣美好的情感,它是机警的、严肃的,更意味着责任。由此,还可以借机教导学生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陌上桑》中叙述了坚贞不渝的爱,《诗经》中抒坦尼克号》描绘了超越生死的爱,《麦琪的礼物》讲述了不离不弃的爱……这些描述爱情的经典文学作品如一块块温润心灵的琥珀,在语文教师的倾情讲述、理性引导中帮助懵懂的孩子们尽可能多地、正确地汲取到健康的营养,形成纯洁的、美好的、健康的爱情观。这些经典文学阐释了爱情的真谛,正因为有了正确的航向、正确的办法,这些青春期的孩子就不易在“早恋”的迷途里越走越远……

也许有些教育者认为,中学生还处于青春期,还没有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应该过早涉足爱情这个领域,语文教师不应该给学生讲与爱情相关的文章。试想,教师不讲,家长不谈,影视、歌曲等大众媒体却在铺天盖地地渲染,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岂不是更加迷惘?其实,堵不如疏,教师正确地引导,科学地指导,应该能更好地帮助中学生的爱情观、婚姻观走向成熟,避免在青春的道路上走更多的弯路。这些生命的佳酿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也有着莫大的帮助。而且,这些经典作品不仅人文内涵丰富,艺术表达也各有特色、文采飞扬,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积累和掌握丰富的词汇,学会独具匠心的写作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高尚的爱情种子需要在年轻人的童年、少年时期播在他们的心田里。我们语文教师应承担起我们的那一份责任,帮助学生养成真善美的性情,拥有获取幸福的能力!

面对高考,你调整好了吗? 篇8

乌鲁木齐市高三学生在正式高考前一般都要经历月考和模考两种考试。而月考和模考又各可以分成两种:本校的月考和乌鲁木齐一中(以下简称一中)的月考;全疆的模考和乌鲁木齐市的模考。因为一中是新疆最好的高中,所以乌鲁木齐市其他学校除了自己学校的月考之外,也都会同步组织学生使用一中的试卷进行月考,又因为乌鲁木齐的教学质量居全疆之首,所以全疆有超过八成的高中会组织学生参加乌市的模考。

儿子有幸在一中,所以我们知道一中只关注三次月考和三次模考六次考试的成绩。而我看其他省份有些家长的博客知道他们孩子在高中几乎每周都有考试,而且每次都要排名,由此可见孩子在高三的考试强度有多大,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孩子到高三都会有些异常表现了。

不管孩子在高三阶段经历过几次全面考试,但在孩子进入考前冲刺阶段学校基本上已经不再带领孩子进行统一复习了。

如果说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是攻坚期,那真是孩子的攻坚。家长想在这个阶段在学习上帮助孩子,我觉得难度很大。所以,我在陪儿子高考时,把其定位为调整期。

翻看自己去年写的那些博客,可以看出春节结束后的两个月表现得比较紧张,进入考前冲刺期开始平缓一些,因为那个时候儿子的三次模考成绩已经全部出来,儿子的校排名和全市排名也都出来了,从某种程度上说,儿子的高考成绩已基本确定在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希望儿子的成绩能再往上拔拔的确是心里话,但我们知道这只能是我们的良好期望,于是我们采取了主动调整。

在这个关键的调整期,调整的主体只能是家长,客体自然是孩子了。家长只有通过持续的、稳定的、正面的言行,做到“明处照顾到,暗处留意到”才可能不断调整,让孩子沐浴在和谐的家庭氛围里接受正能量的滋养。

1 饮食起居方面的调整

我家是每天早晚正常做饭(儿子午餐都是自己在外面餐馆解决的),所以我每周的菜谱尽量做到有一定的规律,比如周一到周五的晚餐基本是保证四菜一汤,每到双休时,我都要求儿子中午尽量回家吃饭,这样做一方面是让儿子适应两顿主餐都在家里吃,另一方面是锻炼自己连着做两顿主餐的能力。即便这样,在高考期间还是感觉自己有些力不从心。

去年一中提前三天就让孩子回家自由复习了,为了让儿子适应高考时的作息,我专门提前请了三天假在家给儿子做饭,因为高考时间比新疆平时上学时间要早,所以在高考前三天,我每天要做四餐(晚餐之后还要增加宵夜)。儿子高中三年间,这是我第一次连续四天每天做三四顿饭。做了这么多年的饭,这次还真的感到不少压力——既要保证每天都有所变化,还要考虑到饭菜的营养搭配。最后我制定了一个食谱,让儿子确定每顿饭做什么主菜,然后我再做适当的补充。

因为高考期间早餐要比平时提前近一个小时,午餐要比平时提前近两个小时,所以高考期间的午餐一定要在保持孩子平时饮食习惯的基础上,做到既营养丰富、热量充足又不能太油腻。

如果孩子的考场离自己家比较远需要在考场附近开宾馆,那高考餐就需要提前去踩点试菜了,千万要注意卫生。

孩子的起居相比饮食要简单一些,高考前孩子有些失眠是普遍现象,家长千万不要把高考看得太重要,特别是高考前一天晚上,无须特别制造静音世界,过于安静的环境会让人感到不适,最终导致孩子无法入睡。

2 心理心态方面的调整

春夏之交,边城乌鲁木齐已是一片青葱,到处生机盎然,带孩子到户外走走不失为一种放松调节的好方式。我家在2012年儿子三模考完当天下午就带着儿子爬红山公园去了,因为公园里正举办郁金香展,一家三口带着相机三脚架,兴致勃勃地沿着上山的路,边走边拍。让儿子从考试中得到彻底的放松。在整个冲刺阶段,我们经常搜集乌市一些大型活动的信息并事前征求儿子的意见,只要儿子有兴趣,我们都会带着儿子去活动现场感受一下。

除了带儿子走出家门,我和爱人更是注意自己心态的调整和家庭和谐气氛的营造。自己有意识地多谈每天上下班途中、自己工作上的见闻和趣事。在向儿子讲述前,我们先进行沟通,意见达成一致后再将信息传递给儿子,确保给儿子传递的都是正能量。

各地高考报名程序应该大同小异,这个时期还是高考前各种表格填报最集中的阶段。我家也充分利用儿子每次拿回表格的机会,增加与儿子的沟通交流。

当然,最后的冲刺也意味着孩子的高中生活即将结束,家长也可以适当地和孩子一起回顾高中生活中那些美好的片段,让孩子珍惜在学校的美好时光。

3 高考志愿方面的调整

虽然孩子是第一次参加高考,父母也是第一次陪考,但父母相对于孩子来说,可以支配的时间还是要比孩子多得多。所以在孩子完成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月考、模考之后,孩子的校排名、全市排名等数据都已经出来之后,家长也该根据孩子的成绩水平,开始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确定孩子的志愿范围了。

新疆是考后估分报志愿,在正式高考前学校就会安排提前预报,学校这样做是为了初步掌握考生的志愿意向,从整体上进行统筹指导。所以关于孩子的志愿问题,家长和孩子都需要一起面对,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家长要更上心。

一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孩子确定专业方向。我在高考前先让儿子看了我搜集到的高中主要课程对应的大学专业情况,让儿子先选自己一眼看上去比较喜欢的专业,然后又让儿子看了相关专业的介绍和就业方向,最后又让他初步了解了不同专业对应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情况,让他对自己喜欢的专业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是结合孩子的成绩水平、学习能力、未来规划,划定目标院校。新疆是估分报志愿,我在帮儿子选择相关院校时,以他超过学校预划的分数线和他平时超平均分数线的总体情况,并在此成绩线基础上,上下浮动了30分帮他选定了一批相关院校。然后又根据他对地域的喜好,搜集整理了30所高校四年来在新疆录取分数线,并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把相关院校做了张大表,作为儿子报考院校的参考。因为之前这些数据都是从网上搜集来的,最终填报志愿时,还要以学校发的俗称大厚本的《考试与招生》上的数据为准。

三是吃透各种政策,确保孩子分数的最大化。一方面是对录取规则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对当地的一些特殊政策的理解和把握。我儿子去年就因为享受到了企业定向政策,获得了降低20分录取的政策,最后他在第一批次被第一志愿第一专业顺利录取了。

备考和陪考都是系统工程,需要在这个系统里的每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步调一致。去年经过全家人的共同努力,儿子最后如愿考取了大连理工大学。在陪孩子高考的过程中,我们家长也经历了焦虑、迷茫、无奈。但-通过学习过来人成功的经验,坚定孩子是最棒的信念,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期望,通过加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通过调动整个家族的力量,持续不断给儿子传递正能量,最后儿子终于走进了自己心仪的学府。

经历过,才知道,高考是有规律的,但每个家庭只有结合了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进入高考最后冲刺阶段,需要调整,这种调整包括孩子的起居饮食、心理心态和高考志愿,只有把各种因素都调整到最佳状态,才能保证孩子在高考时心理放松、心态平和,才能临阵不慌、出色发挥,最终蟾宫折桂。

上一篇:高二上学期(201)班班主任工作计划下一篇:26、食堂卫生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