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孝道教育(推荐9篇)
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可以说我们改变了许多,发展了许多,社会日益飞速的进步并不代表我们能够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特别是重中之重的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孝道。于是,各种不良的孝道观越来越年轻化,并向青少年蔓延,在社会已经步入老龄化的阶段,孝道文化的正确推动对社会的有力建设对民族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一、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中的缺失
下面先举一个令人心寒的报道,《成都商报》以《3岁男童机场撒野两记耳光扇长辈》为题报道了在泰国曼谷机场上演的惊人一幕:在一架飞往北京的航班登机前,中国旅游团中一名约3岁半的男童在候机厅踢足球遭工作人员制止后,竟拿陪其玩耍的长辈出气,扇了长辈两耳光。但令记者1惊讶的是,整个事件现场,不仅没有一名乘客上前制止,甚至连男孩的母亲都不闻不问,而那名被打的成年男子接下来也没有教育男孩。记者后来了解到,这名男孩属于一个从北京来的旅游团。据团员称,被打的男子是男孩家的邻居。当记者询问团员为何不制止团内的小孩踢球时,许多中国游客发出了冷笑,一些人说:“导游都没管,我们管他干嘛?”还有的人说:“踢球怎么了?又没犯法”。甚至有的中国游客扬言:“咱中国人可不能让别人欺负!”该报最后指出,“耳光事件”影响恶劣,已经使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打折扣。
孝道的缺失同样也反映在一些调查数据之中,2005年10月至12月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个人出资10万元,率7人普查组自费普查全国农村中青年孝道现状。调查组拟定了老有所养现状调查问卷,涉及10大项55小项。通过对10401人的调查,统计表显示:孝18%,一般52%,不孝30%。被调查者人均收入650元,自养者78%,儿女供养22%。调查组总结“吃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住房最小的是老人。空巢老人大多没精神,眼神茫然空洞,脑筋迟钝,面无表情。家里清风冷灶。有电不使,有电视不开,不烧煤„„”这些得不到物质赡养的老人,更难得到精神赡养。对不孝子女,调查组调查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干预状况,结论是监管不力。干部们直言不便插手的苦衷“清官难断家务事”。不便插手导致不孝恶行膨胀。如果说村官不便插手,那么乡风文明也可成遏制恶行法器。如口诛笔伐、黑板报、标语等,然而调查组没听见没看见。反而,一些村民对不孝见怪不怪,不笑话不谴责。行政束缚的失效,小气候的放任,以致不肖子孙在不孝路上越走越远。
上述为农村中青年孝道状况,但是同样严重的问题也出现在了文化程度越高的青少年身上:
按照常规,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也相应提高,经济条件也相对要好,对孝道的认识和尽孝的能力也应相对提高,翟玉和调查组也听到不少子女这样承诺:“我现在没能力,等我有能力了一定好好孝敬父母”。这也是1文化论文:浅析当代青少年孝道文化的缺失与重建
一般人对青年人的普遍认识,即受教育多的青年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对父母的反馈也相应要多,但四川团员青年大调查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在调查青年理财观时显示: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青年手中多余的钱,用于孝敬父母的比例却在不断减少,初中以下有27.14%的人会用于孝敬父母,这个数据是初中有26.45%,中专、高中、职高有25.68%,大专、高职有20.37%,本科有20.00%,硕士及以上仅有17.86%。这组数据的确令人震惊,值得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父母含辛茹苦、社会动用了大量资源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在孝敬父母上有如此大的反差?在调查青年幸福观时显示:在10种选项中选择建立美满和谐家庭的青年高居榜首占34.50%,远远超过位列选项第二的为社会做贡献(16.37%)和第三的事业成功(15.28%)。从文化程度来看,又是硕士及以上人群远远高于其他人群,硕士及以上选择建立美满和谐家庭的高达50%,比初中以下高出22.86,比本科高出19.77%。这说明文化程度越高的青年人越在意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对父母的反馈如何就不难判断。
缺失的方向为思想观念与实际行为的严重错失:当代青年或多或少还是了解传统孝道,在思想观念上还是知道应当尽孝,据四川团员青年大调查显示,在问到当代青年有了多余钱的用途时,有23.95%的青年选择了会用于孝敬父母,高居该问题7个选项之首。中华孝道文化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所作的《四川城乡居民孝道观念的调查与分析》显示:听说过孝道这个词的人占调查总数的96.78%,说明孝道的知晓度还是比较高;在对孝的理解的首要选择中,孝就是善于奉养父母的选项,占第一位,达71.63%,说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把物质上对父母的奉养,看成是最重要的孝行。以上数据说明,当代青年不是不懂得孝敬父母。但在实际生活中,大众耳闻目睹的青少年却是另一种形象,父母在“爱幼”上可以说是做得周到细致,但很少听说青年人如何在经济上、在精神上关心孝敬父母,孝道仅仅停留在青年口头上。求学期间自然是父母供养,成家。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群中的严重弱化以及概念上的扭曲化在所找的资料和数据中可以显而易见。
二、孝道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对孝道的论述就相当丰富,孝被看作是人的一切道德的根本与起点。有所谓“百善孝为先”之说。两千多年前出现的《孝经》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孝道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在《礼记》、《三字经》、《二十四孝》、《弟子规》等古籍中也为子孙后代的孝道作了种种规范。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孝道文化仍应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这是因为:其
一、老龄化社会需要孝道。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06年2月在京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43亿,占全球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报告说,“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2不可逆转的2对青少年进行孝道教育的探讨及其反思
http:///haohanwang/ReadNews.asp?NewsID=183
5老龄社会”,头20年将成为“快速老龄化”阶段,随后的3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其后的50年则达到“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倡导孝道文化也就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其二,家庭结构的现状需要孝道。家庭和谐,社会才能稳定。在我国城乡有着不同的家庭结构,但同样需要孝道。在城镇,现在普遍的情况是“421”的家庭结构,6个大人爱着一个“小皇帝”,“爱幼”的问题不大,甚至有的爱过了头,成了溺爱。而养育过程往往忽视对孝道文化的灌输,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淡化亲情回报、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对人冷漠的性格,孝敬意识相对较差。特别是有些不肖子孙,不但不尽孝养义务,反而虐待打骂老人,抢夺老人财产,干涉老人婚姻,侵犯老人合法权益。在乡村,虽然父母不只一个子女,但按照乡村的习惯,女大出嫁,男大分家,父母无经济来源,养老仍然是个问题,多子女更出现了“踢皮球”现象,有的虽然做到了生活上的赡养,但没有注意精神慰藉。因而应当以孝道为切入3点,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做个有道德良心的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社会稳定。而孝,正是调节家庭关系的一剂良药。一个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人,必是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效忠国家的人。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国之忠臣多是孝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就要弘扬孝道。
三、在青少年中进行孝道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弘扬孝文化,广大青少年是关键。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孝文化教育,使之养成孝敬父母、尊重老人的良好习惯。因为孝敬父母是对一个青少年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孝敬父母的教育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一个孩子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呢?如果一个孩子对生身父母都没有深厚的情感,怎么能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因此,孝文化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让他们从小就有尊老敬老的观念,这对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孝道文化,培养,播孝,学孝,行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以血缘、亲情为核心,以家庭为基础的爱心不仅是个人道德的根本,更是社会公德的根基。所以,孝,小可以帮助家庭保持和睦,大可以促使社会走向和谐。然而,这种传统美德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在当代少年儿童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怎样将孝道文化落实在学生身上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进行:
一、承孝文化,播孝之念
学校组织教师立足《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创编了学校孝德行为规范;结合“主题经典诵读”特色活动的创建,利用每天下午2:25—2:35的十分钟短课时间,诵读以“孝”为主题的经典诗文或读物,包括《三字经》《弟子规》《孝经》《古今孝亲故事》等,让学生知道“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古人的孝亲之情;学校规定每周日为师生孝敬日,要求学生向父母背诵孝德行为规范,说一句孝敬父母的话,帮父母做家务,并要求教师尽量在这一天回父母家看一看,陪老人聊天,分享老人的喜与忧;开设孝德讲堂,让学生学、讲二十四孝的故事,讲最美孝心少年故事,讲身边孝的故事;组织师生学习孝德事迹,书写体会,拍摄身边孝的幸福瞬间,感受孝的温暖。
二、躬省孝行,知孝学孝
学校结合学科特点,巧妙地将“孝文化”教育与校本课程扎扎实实地结合起来,让“孝”走进课堂。学校自主编写了《孝行童年》校本教材,积极推行“孝文化”教育。按照年级成立了以“孝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活动小组,教给孩子如何与父母沟通交流,理解父母含辛茹苦的爱;让学生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节约每一分零花钱;教育学生不攀比、不贪图享受,让他们自我反思,是否乐于助人;在灾难面前,拿出自己的存款,为灾区人民尽绵薄之力。
“孝”进千家万户,是我校践行“孝文化”教育的创新之举。学校德育处通过开展“最美孝心福娃”“最美孝心教师”“最美孝心家长”的评选活动,进行“孝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深受教育。让学生学会爱父母,继而学会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使学生从对父母长辈的“小孝”逐渐转变为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大孝”。
三、创孝文化,行孝之行
开展孝文化教育,是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格的需要。孝文化教育可以弥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盲区和缺失,因此学校是孝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1. 构建校园文化,实施文化浸润
我校通过校园LED电子大屏、黑板报、橱窗、墙壁、走廊、广播台、图书角等阵地有机地开展有关孝文化的建设活动,全面传承孝文化,诠释学校以孝育人的办学理念,展示学校孝文化建设成果。从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三个层面加以引导,使师生进出校门都沐浴在孝文化之中。
2. 构建体系,形成学校特色
以“孝亲”“励志”“修身”“自强”为宗旨,以“古今家乡孝子”“感人的孝俗”“精深的古代孝文化”“校园文化艺苑”为内容,编辑以《孝亲文化,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羽翼报及班报,构建我校孝文化教育体系,让孝文化走进学生课堂。
3. 构建活动,增强教育效果
以我校“福文化”中“六礼”之一的“感恩礼”及八个主题月之一的“感恩六月”为平台,学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孝文化教育活动。开创孝行实践基地、播放《天下父母》纪录片、设计感恩手抄报、“知恩懂孝”演讲比赛、“感恩杯”现场作文比赛、父亲节与母亲节的感恩信、教师节亲手制作的卡片……培养学生对父母、对师长、对他人、对社会、对祖国的感恩之心。
四、耕耘不辍,满园春色
通过近几年来的教育实践,孝文化教育逐渐成为我校的德育品牌,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发展。新型“孝文化”体系的构建培养了学生感恩的人格及良好的孝行。能够做到孝心献父母,帮父母洗碗、拖地、扫地,会关心问候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并分担生活上的烦恼;诚心献老师,能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正确对待老师的要求,真诚接受老师的批评;爱心献社会,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德。孝道文化的建设,让孩子们收获了品德,让教师收获了感动,让家庭收获了幸福。
总之,“孝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学习研究的力度,努力将它打造成为我校的亮点工作和德育特色品牌,让孝文化建设在我校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生;孝道文化;培养;播孝;学孝;行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以血缘、亲情为核心,以家庭为基础的爱心不仅是个人道德的根本,更是社会公德的根基。所以,孝,小可以帮助家庭保持和睦,大可以促使社会走向和谐。然而,这种传统美德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在当代少年儿童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怎样将孝道文化落实在学生身上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进行:
一、承孝文化,播孝之念
學校组织教师立足《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创编了学校孝德行为规范;结合“主题经典诵读”特色活动的创建,利用每天下午2:25—2:35的十分钟短课时间,诵读以“孝”为主题的经典诗文或读物,包括《三字经》《弟子规》《孝经》《古今孝亲故事》等,让学生知道“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古人的孝亲之情;学校规定每周日为师生孝敬日,要求学生向父母背诵孝德行为规范,说一句孝敬父母的话,帮父母做家务,并要求教师尽量在这一天回父母家看一看,陪老人聊天,分享老人的喜与忧;开设孝德讲堂,让学生学、讲二十四孝的故事,讲最美孝心少年故事,讲身边孝的故事;组织师生学习孝德事迹,书写体会,拍摄身边孝的幸福瞬间,感受孝的温暖。
二、躬省孝行,知孝学孝
学校结合学科特点,巧妙地将“孝文化”教育与校本课程扎扎实实地结合起来,让“孝”走进课堂。学校自主编写了《孝行童年》校本教材,积极推行“孝文化”教育。按照年级成立了以“孝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活动小组,教给孩子如何与父母沟通交流,理解父母含辛茹苦的爱;让学生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节约每一分零花钱;教育学生不攀比、不贪图享受,让他们自我反思,是否乐于助人;在灾难面前,拿出自己的存款,为灾区人民尽绵薄之力。
“孝”进千家万户,是我校践行“孝文化”教育的创新之举。学校德育处通过开展“最美孝心福娃”“最美孝心教师”“最美孝心家长”的评选活动,进行“孝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深受教育。让学生学会爱父母,继而学会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使学生从对父母长辈的“小孝”逐渐转变为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大孝”。
三、创孝文化,行孝之行
开展孝文化教育,是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格的需要。孝文化教育可以弥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盲区和缺失,因此学校是孝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1.构建校园文化,实施文化浸润
我校通过校园LED电子大屏、黑板报、橱窗、墙壁、走廊、广播台、图书角等阵地有机地开展有关孝文化的建设活动,全面传承孝文化,诠释学校以孝育人的办学理念,展示学校孝文化建设成果。从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三个层面加以引导,使师生进出校门都沐浴在孝文化之中。
2.构建体系,形成学校特色
以“孝亲”“励志”“修身”“自强”为宗旨,以“古今家乡孝子”“感人的孝俗”“精深的古代孝文化”“校园文化艺苑”为内容,编辑以《孝亲文化,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羽翼报及班报,构建我校孝文化教育体系,让孝文化走进学生课堂。
3.构建活动,增强教育效果
以我校“福文化”中“六礼”之一的“感恩礼”及八个主题月之一的“感恩六月”为平台,学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孝文化教育活动。开创孝行实践基地、播放《天下父母》纪录片、设计感恩手抄报、“知恩懂孝”演讲比赛、“感恩杯”现场作文比赛、父亲节与母亲节的感恩信、教师节亲手制作的卡片……培养学生对父母、对师长、对他人、对社会、对祖国的感恩之心。
四、耕耘不辍,满园春色
通过近几年来的教育实践,孝文化教育逐渐成为我校的德育品牌,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发展。新型“孝文化”体系的构建培养了学生感恩的人格及良好的孝行。能够做到孝心献父母,帮父母洗碗、拖地、扫地,会关心问候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并分担生活上的烦恼;诚心献老师,能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正确对待老师的要求,真诚接受老师的批评;爱心献社会,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德。孝道文化的建设,让孩子们收获了品德,让教师收获了感动,让家庭收获了幸福。
总之,“孝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学习研究的力度,努力将它打造成为我校的亮点工作和德育特色品牌,让孝文化建设在我校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张浩.青少年新孝道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兰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城中村小学生孝道教育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LZ2015_1685)。
姓名:周华
学号:211111223
专业班级:网络工程 1班
摘要:传统孝道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立足于家庭和谐、着眼于生命教育,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说服力。因此,高校应吸取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精华,增强孝道文化的时代内涵,创设孝道教育的载体,构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体系。关键词:传统孝道、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
正文: 孝是做人之根,百善之本。孝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孝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道德规范。中国是传统定势的文明古国,我国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小雅》中就发出了“哀哀父母、生我够苦”的人生感叹,唐朝把不瞻养老人,虐待父母作为《十恶大罪》之一,并写入法典。自古以来,诸如“卖身葬父、卧冰求鲤”、“孟宗哭竹”、“割股孝母”„„示传为孝言佳话。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在接受现代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也要补上继承传统孝行美德这一课,使孝道的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光大,传衍下去,才能担当起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历史责任。
恪守“孝道”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孝道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体现,孝敬父母是人所以为人的起码道德。中国历代都倡导对父母尽孝,对国家尽忠的思想,孝是一切人伦道德的根本,是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对于做儿女的来说:孝是本分,是良知、是义务、是责任、是每时每刻都要牢记心头的头等大事。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做儿女的都应将孝心常驻心间,爱父母的情感是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的心理基础。孝顺父母的人觉得自己在世上有用,内心会产生一种自慰、自豪感、可以满足在道德上追求完美的心态,自己产生高尚感;孝顺还能让人得到社会的好评,你孝敬父母,人们就觉得你重感情,懂回报,对你会生出亲近感,敬慕感。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才可能善待朋友,善待他人;孝敬父母也是为儿女应做的榜样。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的未来。今天你为自己的子女做出样子。将来让自己的儿女就能衍传孝道文明。社会永远是仁慈的,它不会无视每一个善举,一个人尽了孝道,家人、子女、社会都会加倍地奖赏你,赞誉你、使你的事业更增光彩。试想如果一个人连生养他的父母都不挂在心上,他还会善待朋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吗?很难想象,一个连父母都不能孝敬的人,别人怎能和他为友?同事怎样和他共事?将来怎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所以,恪守孝道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懂孝道的目的是知感恩。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倾注了父母太多的心血,父母为了把儿女养大成人,不知操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汗,出了多少力,饱受了多少人世间的心酸。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生在新时代,长在福窝里。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家长操持家庭更是艰难。他们靠“翻坷垃头”为生,虽有亩把几分地,可往往入不敷出,赶上灾情年景,温饱都有问题。子女上学要钱,种地盖房要钱,再加上婚丧嫁娶,送往迎来,扶贫问疾、看病问医、养老善幼、吃穿住用、等等都要钱来支撑,许多家长面朝黄土背朝天、夏顶烈日、冬迎冰寒、躬耕不辍。农忙拼命干,农闲去打工,没日没月、积劳成疾,孩子有病,火急攻心;自己有了病,小病顶,大病抗,找到医生开药方,没有划价就三掂量,最终还是跑到药店买点零药维持着。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的精神支柱,是家长的掌上明珠。自己平时苦点、累点,吃赖点,穿差着,不要紧,孩子上不了好学校、学不好不中,再苦再穷也要供孩子上学,上好学。
父母是儿女头上的一片蓝片。父母是儿女身后的坚强靠山,做儿女的无论怎样尽孝,也报答不完父母的恩情,所以大学生要懂孝道、懂孝道的目的是感恩。感恩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别是缺乏孝道教育的青年,更要补好“懂孝道,知感恩”这人生的一课。
懂孝道就是真正懂得行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良方,是作为有良知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大业有成的良策,是做儿女的本分之责。它是无条件的,不讲任何理由的,是应尽的义务,是必须遵行的道德准则。懂孝道的“懂”,不仅仅是知道了,明白了,而是心领神会,义不容辞。“知感恩”就是真正从心灵深处懂得,感恩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不仅要在校尊敬师长,在家更应感激父母,发自内心地感激曾经有助于自己的人。感恩就是感知家长,老师的辛勤付出,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他人的帮助之恩有感激之情,怀回报之意。并把这种积极的情感升华为奋进的动力。感恩是每一个优秀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产生的源泉,是自信自强的助推器。知感恩的“知”,也绝不仅仅是知道、明白,而是真正懂得应该如何面对,如何付诸行动。懂得了,知道了,明理了,但仅有这一步,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践自己的箴言,成长为一名懂“孝道知感恩”的新时代合格的中学生。
那么,当代大学生怎样才能做到懂孝道知感恩呢? 第一,行孝感恩要从内心做起
孝为百行首,心为孝之源,有孝敬之心,才有孝行之举,儿女行孝不在乎金钱物资的多少贵贱,没有孝敬之心,虽掷千金如同嗟来之食,也不抵一句温暖的话语。有孝敬之心,只要心到意切,量力而为,虽无礼物恭奉,也不失为孝,所以行孝感恩首先要从内心做起。
现在的大学生,多有独生独女,有的在家是“小皇帝”、“娇公主”,父母捧着恭着,顺着,护着,唯恐伤着,碰着,凡事一路绿灯,有求必应,出手慷慨大方,甚至不惜血本,真可谓用心良苦。可子女并不一定能领情。心理上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想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一切。更把父母的辛勤付出,认为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感情上缺乏友善,学习上缺乏动力,父母的嘱咐,说教轻了不理、重了烦怪,说父母老封建、老落后、不懂时尚,不懂自己的心。这样的学生,别说尽孝,倒想让长辈对自己尽“孝”。
还有的大学生强调太忙、大累,没经济基础,没有时间、想尽孝没能力。等将来工作了,地位高了,薪奉厚了,条件好了再行孝,这种人纵有“孝心”,也难有“孝行”。这也不过是一部分人没尽心行孝为自己所找的遁词而己。行孝要心到,心到则诚,心诚则灵,一旦心到,孝意尽在其中矣。
第二,行孝感恩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孝行是人人都可为的,因为孝行常常见诸于细节,见诸于点滴的小事之中。有的人认为,让父母住豪宅大院,享荣华富贵是孝。这是对孝行的错误理解。其实真诚的孝行倒是一些最细小、最简单,最容做到的小事。比如,几句体贴的问候,细微的关心,打个电话,给老人一个温馨的笑脸,陪老人聊聊天,说说外面的世界,讲讲时代的发展,或唠唠家常,帮助择菜洗碗,晒被铺床,捶背搓澡等等都是最好的孝行。可见,孝无定式,也无定格。做儿女的生活自立,不依附于父母是孝;与家人和睦友善,尽量减少父母的思想精神负担是孝;注重修养举止文明文雅礼让,也是对老人的孝;在校遵纪遵守校纪校规规、不旷课迟到、不惹事也是行孝;刻苦向学,锐意进取,学业上进也不失为孝;平时朴素节俭,不浪费父母的血汗同样是孝;做出成绩,获得奖励,受到表彰更是对老人的尉籍,也同样会让老人感到你是在尽孝。就是这些点滴细微的小事,都能让父母感到实实在在的满足。也就这些举手之劳的小事,花不了多少钱,费不了多大力,用不了多少时间都能让父母得到极大的安慰和快乐。
就我大学生们而言,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不妨节假日帮父母做点家务,洗洗衣服,买点药品,或在相关节日到来时,写封亲情书信或表达亲情的作文,叙写父母辛勤劳作的情景,以表达自己尊敬父母、感恩亲人的诚心,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作为向家长、老师回报的最好的礼物。这样不仅增强了长幼之间的感情,还能给父母以莫大的宽尉,更会得到邻里社会的赞誉,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曾有一位学生在自己的亲情作文中这样写道,“海可枯、石可烂对父母的敬爱不可变,女儿的心愿不可动摇,女儿坚信:女儿无法改变你们辛劳酸楚的过去,但女儿一定可以改变你们的今后和将来”。字里行间渗透、体现着女儿信心百倍,为创造美好未来而不懈拼争,努力学习的勇气。试想,父母读到此文,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第三,行孝感恩就从今天做起
有的学生想,对父母尽孝是将来的事,等将来成就了学业,条件好一点,挣钱多一点,时间宽一点之后,再让老人享享清福。这样的人,孝敬父母的心情是有的。然而俗话说“子欲孝而亲不待”。等“条件、能力、时间”都有了,想为老人尽孝时,老人或享受不起,或走完了人生的历程。会给儿女们留下终生的遗憾。曾有一首民间歌谣唱得好:“个子一日长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劝人行孝当及时,莫许来日行孝愿。等到父母去世后,欲想尽孝难上难。纵有猪羊灵前供,爹娘何曾到嘴边。不如活着吃一口,粗茶淡饭也香甜”。这歌的意思是讲行孝是不能等待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回答意大利记者提问时说:“我认为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顺”。赫赫有名的朱德元帅对外国记者说:“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侍奉父母,在他们离开时,我没能端一碗水给他们喝”。我们千万不要到晚年后悔自己当年对自己的双亲尽孝不够。
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养育之恩涌泉报,行孝及时莫要等。正在大学苦读的同学们,我们现在的一切生活来源都是父母供给的,我们的一切学识都是老师教诲的,我们的一切成绩都有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在坚持完成学业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要行孝感恩,做一个有孝行、有良知的人,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实言。
所以,当代大学生一定要遵守校纪校规、做到不迟到、不旷课,除了认真听讲和按时完成学业,还要做好自己“懂孝道,知感恩”的感恩教育。
参考文献:
摘要:工读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特殊组成部分具有一般的“优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同时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它对教育者所实施的教育方法又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者由强迫式的“管教”模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向“以人为本”的优质教育靠拢,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学生实施孝道、感恩、生命教育,使其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人格,作一个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
关键词:问题学生孝道感恩珍惜生命健康人格随着中国生育政策的变化,人们的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大多数家庭都出现了几位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转的现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比例,一般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都很好,家长对孩子给予很高的期望,对于孩子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其它的别无所求。恰恰是这种狭隘的教育观念,使孩子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导致了亲子杀母,大学生、博士生跳楼事件的发生。
工读学校的“问题生”大都是因为在原校学习困难或品行偏常而被原校淘汰下来的,他们曾经在应试中败阵,或在其他方面遭受过挫折,走过弯路,使自身发展遇到了障碍。研究发现,影响“问题生”正常发展的根本原因一般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人格中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为:缺乏同情心,自私心理强;缺少孝道、感恩之心,与父母、师长抵触心强;缺乏自尊心,荣辱感较弱;缺乏自知力,成长的期望较低,成功的信心不足;缺乏自制力,情绪、情感方面的调节能力差等。基于这些需要对“问题生”实施孝道、感恩、生命教育,让他们从心理发生改变。
一、对“问题生”实施孝道教育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重礼仪、讲孝道的民族,千百年来,忠孝两全往往被看作一种传统美德。
孝敬并不等同于赡养,还没有独立、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虽然暂时还没有能力赡养父母,但同样可以孝敬父母。父母渴了递上一杯水,父母工作不顺心时说两句安慰、鼓励的话,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操心,这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在外求学,每天一个电话或一个短信,向父母问个好,报个平安,也是孝敬父母的表现。而赡养意味着做子女的要给父母一定的赡养费。这是为人子女的义务,但不是说尽了这种义务的人都是孝顺的。因为老人的生活虽然需要一定的物质作为基础,但他们更想要的是看到每个子女都能够平平安安,逢年过节一家子能够团团圆圆。
工读学校的“问题生”有很多是在父母的争吵声中长大,使其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缺少父爱、母爱;也有的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觉得父母为其所付出的是天经地义的,从而漠视父母的关爱。“问题生”进入工读学校,首先应当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学校通过手机为学生代发孝心短信,倡导学生为父母倒一杯水、洗一次脚,开展“敬老日”等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关爱,体贴自己的父母,引导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为其将来步入社会达到一个最基本的人格要求。
二、对“问题生”实施感恩教育
中国有句古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意思是说,别人给你一点点帮助,你需要牢记在心,用加倍的努力去回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通过收集一些与感恩教育有关的传统故事、中外经典故事,在班团活动课、团队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善根”。现代教育的新理论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由此看来,感恩教育是“教育的四大支柱”的综合体现,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必须加强与重视的一个环节。
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现在的“独生子女时代”,独生子女的娇贵滋长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一些孩子形成了只知“我该怎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危险啊!美国人曾在上世纪造就了“失落的一代”,难道我们又要在这个世纪造就“盲目的一代”吗?2004年4月22日,倍受关注的马加爵在长达一天的庭审中平静自然,居然不曾回头看坐地在旁听席上的亲人一眼,虽然其父马建夫因失爱子而痛不欲生;因自觉罪孽深重,而四方谢罪!但也没能打动他。想来马加爵在因微小纠纷杀害四位同室好友时,既未念父母之恩,也未顾惜同学之情,哪里还记得学校给他的助学金,哪里还记得国法和良心的发现!马加爵因“忘恩”而“负义”,而“祸国殃民”,可见,人不能忘恩呐!
时下,各个学校都在提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作为具有中国特色司法前的少年矫正机构的工读学校,对“问题生”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问题生”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骛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力培养“问题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三、对“问题生”实施生命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给教育下的一个定义:“教育――首选是人学!”确实,教育不能没有理想,但教育更需关注生命。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学校不仅是要教会孩子知识,也要教会孩子懂得生命的意义;不仅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孩子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国家的培养。不要轻易地了断自己宝贵的生命,否则他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父母。
对健康的人固然需要实施生命教育,何况是工读学校这些“受病虫侵害的花朵”――“问题生”呢?他们看惯了别人的白眼,他们被人唾弃,他们缺乏自信,他们情绪自控力差„„教育,要关注生命,要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须知,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中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一个”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何况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的生命呢?因此,不要耻笑别人,也不要怕被人耻笑。盲从、莽从,都将是生命的耗损――对于大千世界,每个人的存在都很重要。从事工读教育的工作者们,让我们尊重、赏识这个脆弱的群体,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教会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让他们重新绽放鲜艳的花朵。开始生命教育吧,就从今天,就从现在!让生命之树长青。
时常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孩子杀父母、学生杀老师、大学生杀同学等一系列悲惨事件的报道。这些“以怨报德”的悲剧,看了让人心痛,在心痛之余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啦?同时,这些报道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学校必须对学生加强孝道、生命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孝道、生命教育的基础,生活在感恩的心态中的人,总是会珍惜生命的人,是不会任意地糟踏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的。
工读学校这些“受过虫害的花朵”需要优良的环境的正面熏陶,需要优秀的园丁的特殊关爱,需要优质教育的持续帮助,更需要对他们实施孝道、感恩、生命教育,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参考文献:
首先,孝道一直贯穿了整个学习班,也是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点。这里学到的孝道不仅是对父母言听计从,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而是应该做到孝敬父母之心、孝敬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志和孝父母之慧。以往我们所理解的孝顺父母,都过于狭隘和片面,而此次学习才对孝道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将在日后的工作、生活过程中,落实到实处,决不只是口头表达,需以身做责,从自身做起,孝敬父母等长辈并影响身边的人,也给孩子做好榜样。
其次,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有好几个大姐曾说我是有福之人,这是因为她们觉得我在结婚之前就学习到了如何对待婆媳关系,如何跟婆婆相处,以及如何夫妻相处,怎样处理夫妻关系,还有如何教导孩子等等,一系列在未来漫长的人生中,都会有益于我的知识。她们认为我在结婚之前能学习到这些,就是有福报的人。而我通过学习,也确实认识到这一点,感到自己很幸运,能在结婚之前接触到这一系列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对我未来的人生路有很大的帮助,很庆幸能在这个时间段里学习到这些,感恩。
一、现在学生孝道状况令人担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道德价值观逐渐多元化, 身处城乡结合部的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三中学 (以下简称“我校”) 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家长为孩子竭尽全力, 呕心沥血, 孩子却无视父母的劳动和艰辛, 回到家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走出家门毫无节俭之心;甚至有的家长把孩子带到学校, 对教师说:您替我管管孩子吧, 我实在管不了。这些现象反映了一个共性的问题:不少学生缺少“孝道”这一最基本的情感。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关心、不孝敬的人, 很难说他能给社会带来什么善行, 给其他人带来什么善德。
二、弘扬孝道文化的意义
(1) 弘扬孝道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知恩图报、孝亲敬长的道德品质。知恩图报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孝敬父母是我们的法律义务, 更是我们的道德责任。
(2) 弘扬孝道文化有助于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现今学生思考问题多以自我为中心, 只关注自我感受, 很少在意他人的想法;交往过程中功利心明显, 人际关系中缺乏宽容和谅解、尊重与互爱。而按照孝德的精意, 应该由孝及悌, 将对父母之敬爱, 对兄长之尊重推及于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从而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3) 弘扬孝道文化有助于激励学生励志读书、成才报国。通过课题研究活动, 激发学生将对父母的孝内化为发奋努力、立志成才的动力, 以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成绩来回报父母。而且推而广之, 为天下父母尽孝, 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为祖国尽忠, 为民族尽孝。
三、从中国传统文化学孝道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 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 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舜是中国古代守孝的第一君主, 舜不仅有才干, 而且是个大孝子。古代把孝亲敬老视为最崇高的美德, 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 并世代相袭、贯穿百代。如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 当时提出的“三德”“三行”, 成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春秋时期强化礼教, 《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 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 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 作为道德的根本, 强调“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孟子发展孔子思想, 以“人性善”论为理论基础, 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 孟子说:“世俗所谓不孝有五:惰其四肢, 不顾父母之养, 一不孝也;博弈好欲酒, 不顾父母之养, 二不孝也;好货财, 私妻子, 不顾父母之养, 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 以父母戮, 四不孝也;好勇斗狠, 以危父母, 五不孝也。”
朱熹是后汉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朱熹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 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 构成了一套系统的、严密的、哲理化的道德教育思想, 他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他把“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作为“五教之目”。20世纪初, 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进一步提出“道德革命”“家庭革命”口号, 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八德目的道德规范, 重新解释并赋予其民主主义新内容。
可见, 孝道贯穿百代, 承袭上下五千年。孝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夫孝, 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与道德规范。学生通过传统文化学习孝道, 从而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 改变自己做人做事的方式。
四、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孝道教育
(1) 开设孝敬课、感恩课等孝道文化校本课程, 品读《论语》《孝经》《礼记》《弟子规》等古今孝道经典, 使学生从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思想养分, 了解孝道思想以及名人行孝的故事, 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愿望。
(2) 开展丰富多彩的孝道专题教育活动。如办孝道黑板报, 悬挂行孝名人名言, 国旗下讲话, 召开孝道主题班会, 给父母亲梳头或洗脚, 给孤寡老人送温暖, 评选孝敬父母好孩子, 推荐孝亲敬老的好爸爸、好妈妈, 为自己父母过生日。
(3) 利用节日组织活动。充分利用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开展“孝”教育活动。
关键词:中学生团体;孝道教育;问题;对策
对中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探寻中学生孝道教育的有效路径,创造出符合时代气息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适应青少年成长的教育方式,使孝道富于旺盛的生命力,回归家庭,为促进家庭幸福、协调代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青少年孝道教育缺失的现状与表现
1、不少青少年对孝道观念都是从“既然父母养育子女,子女也理当赡养父母”的角度肤浅地去理解、去认识的,把它当作一种自然的对等交换法则去对待。即不能用“爱心”的理解去尽孝心。不少青少年认识不到自己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少让父母操心,也是对父母的孝敬。作为父母,每个人都将子女当作自己生命的延续,并寄予最大的希望。但不少青少年对父母的良苦用心却懂之甚少,对孝道的认识趋于偏颇。
2、青少年孝道缺失现象的普遍性。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正需要更多的人能尽孝道,但青少年中孝道观念的缺失和不断弱化,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
3、城乡不同的家庭结构,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孝道缺失。在我国城乡有着不同的家庭结构,孝道的缺失情况也各有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孝道文化的灌输,使青少年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淡化亲情回报、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对人冷漠的性格,尊老的意识相对较差。有的不但不尽孝敬义务,反而虐待打骂老人,抢夺老人财产,干涉老人婚姻,侵犯老人合法权益。
二、当前青少年孝道教育缺失的原因
1、对孝道教育宣传力度不够。不良文化影响较深青少年处于成长期,思想意识未成型,可塑性强,是人生道德观念形成的黄金时期。然而,目前对青少年的公民道德教育却是我国教育的软肋。宣传力度不够,不良文化时刻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那种宣扬色情、暴力、淫秽、偷盗、虐待老人的丑恶现象无孔不入地挤进各种文化市场。一些青少年则被那些混杂着精神垃圾的霉烂品所毒害。这也是造成青少年道德水准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家庭道德教育薄弱。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人的道德观念和规范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少儿时期亲近父母、家人,家庭成员的言行对青少年发挥着耳濡目染的作用。有的家长整天沉湎在麻将桌或生意场,无暇顾及子女教育,致使一些青少年道德发育畸形。父母对孩子过分娇惯、过分保护、过分关爱,百依百顺。也有的父母对孩子粗暴体罚,使孩子精神上很受压抑。孩子在家中缺乏情感温暖和理解,所以才会在同龄人中寻找理解、支持,出现不良的交友情况,有的因此出现心理障碍,寻找发泄机会,在父母身上做出不孝道的傻事来。
3、应试教育对道德及孝道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严重冲击着我国的素质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升学率的高低评价学校、教师的做法,屡禁不止。只重视学生智力教育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忽视孝道教育,德、智、体、美不能全面发展,结果智力没能真正得到开发,却造成了高分低能和道德下滑。
三、加强和改进中学生孝道教育的对策
1、加强中学生家庭孝道教育,发挥家庭在孝道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第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爱的只是学习、成绩,爱的是孩子能否成才,而忽略了孩子其它方面的发展。同时,家长应该树立亲子平等的家庭教育观。一方面,家长要尊重孩子,给子女一些“自由度”。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必须尊重中学生的人格和自主精神,否则就会产生对立情绪,发生冲突与磨擦,培养孩子的孝心就更加不易。
第二,注重培养孩子孝的行为习惯。首先,重视说服教育。对青少年进行说服教育是加强孝道教育最基本的方法。其次,重视情感教育。加强孝道教育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加强情感教育,采取以情动情,以情喻理,以情导行的方法,使子女在“情”,在良心的唤起之下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最后,重视实践教育。家长应该做好孩子的监督教育工作,对于孩子的思想进步给与鼓励和表扬,反之则提出相应的教育指导。
2、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学校中学生孝道教育一种道德观念的提倡和养成,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其中最根本的是依靠教育。
第一,正确认识和对待孝道教育,明确学校德育目标。首先,学校要高度重视孝道教育,明确进行中学生孝道教育的重要意义,抓好孝道教育的各个环节,切实保证中学生孝道教育的开展。每个学校在树立孝道教育的观念、明确指导思想的同时要大力支持孝道教育实践活动,并为中学生学生孝道教育提供财力、物力、人力保证。
第二,改进孝道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要结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特点。学校在进行孝道教育和制定孝道规范时,应结合中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特点,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心智结构学生的接受能力,具有可操作性,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孝道教育体系。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中学生知孝行孝。
第一,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孝敬、平等、保障、共享、和谐是新孝道文化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基础。
第二,加强孝道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教育不是万能的,孝道仅靠教育也是不够的。在加强孝道教育的同时,还必须狠抓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度和完善,并在全社会大力推行。国家应从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的不同环节,全面完善孝道的法律制度和运行机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用制度和法规来保证孝道的实行。
总之,对青少年实施孝道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是道德的呼唤,是文明的呼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呼唤,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呼唤。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始终不渝的为加强孝道建设而努力,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氛围就一定能形成。
參考文献
[1] 商聚德.儒学精神及其现代意义[J].河北大学学报,1995(2).
[2] 李少杰.怎样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对中学生的孝道教育[J].科学咨询,2010(9).
一、以国学经典为载体教育人
国学经典《弟子规》是继《三字经》之后,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读本。其内容包括为人子弟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特别讲求生活和做人教育,是启蒙养正、教育人们敦伦尽分、防邪存诚、养成忠厚作风很好的读物。
1、抓诵读,汲取传统美德之精华
学校制订了学习诵读《弟子规》方案,要求班主任以班为单位,利用朝读课组织本班学生诵读《弟子规》。各班采用指定学生带读、齐读、互背等方式开展诵读活动。为检查诵读效果,教务处安排语文教师定期对各班学生进行抽背,并将抽背结果在教师例会上通报。此外,每学期语文组会适时举行一次全校性《弟子规》背诵比赛,比赛结果及时张榜公布。通过这些举措,学生对《弟子规》规范了然于胸,从而汲取传统美德之精华。
2、重交流,感悟孝道要义之内涵
《弟子规》用文言文写成,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务处要求语文教师在下班辅导时,结合生活中的人与事生动讲解《弟子规》要义内涵,做到深入浅出;班主任则要积极引导学生撰写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同时在主题班会上宣读交流,在此基础上,选出两篇义顺、文美、情真的文章参加每学期一次的学习《弟子规》感想演讲比赛。交流的增多和加深,让学生感悟了孝道要义的内涵。
3、促践行,传递孝道教育正能量
在深入理解《弟子规》要义内涵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把学生引到践行《弟子规》的轨道上来,教育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身边的人(父母、老师、同学)入手,做一些力所能及而又有意义的事,感恩父母、感激老师、感谢同学,进而培养和增强学生“感恩社会、报答社会、报效祖国”的情感,传递孝道教育正能量。
二、以德馨校园为窗口影响人
1、巧用各种媒体,宣传孝道思想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是锻造学生身心和谐的重要途径。我校充分利用班级教室、宣传栏、黑板报、广播、多媒体、校园网等阵地,通过古今有关“孝道”的故事、漫画、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等形式传播孝道思想,将孝文化内化为学生的崇孝意识和行孝的不竭动力,让学生在弥漫德馨的校园中得到孝道感恩教育的熏陶,得到启示,从而自觉实践“孝道”。
2、唱响孝道之歌,浓厚教育氛围
随着孝道文化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展开,政保处要求各班级教唱孝德歌曲,办公室则通过校广播站把以感恩为主题的众多歌曲带给学生,每天早操前和课外活动时,《母亲》、《父亲》、《感恩的心》、《妈妈的吻》、《烛光里的妈妈》、《一封家书》等一首首亲情歌曲的动人旋律便响遍了整个校园,学生们在倾听和学唱中,感受着亲情和孝心。
3、创设孝德情景,建设德馨校园 学校在中心大道一旁建立孝文化长廊,将中华孝德故事和国学经典中的名言警句搬上墙头,让学生漫步校园也能接受孝道文化的教育,从而使学生目有所染、心有所思、德有所养、学有所成。在图书楼和教学楼醒目处安装了两块电子显示屏,反复滚动播放圣人先贤的格言语录。我校草青树绿、鸟语花香、景色迷人,但有些学生为抄近路、图方便,不时践踏草坪。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感恩自然的情怀,学校在草坪中设置提示牌,温馨提醒爱护绿草。精心布置教室,在教室门口悬挂装裱精美、书有“爱你的妈妈”五个大字的牌匾,天天提醒学生心里要装着父母、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殷殷教诲;在教室内张贴我校书法老师易中华书写的圣人名言,举首抬头间便能感受到孝与爱的教育。孝道教育与深厚的孝德氛围结合起来,使得我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学生时刻都受到孝道的浸润。
三、以感人人事为榜样激励人
古今行孝重义的人和事层出不穷有人医治老人,千金散尽;有人赡养老人,不惜重金有人信奉“百善孝为先”有人恪守“一闯孝义生死关”。他们的爱心善举影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组织观看行孝榜样事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时期孝德榜样的嘉德懿行能激发出学生行孝向善的意念。在政保处的统一布置和安排下我校各班组织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最美孝心少年”的颁奖典礼。接着开展了“学榜样、找差距、行孝道”主题班会让学生在与榜样的对照中感受孝德的力量找到行孝的节点激发出他们报恩父母的热情。、寻找身边的孝心榜样爱的指引,带我们众里寻你;孝的承诺,温暖了你我的心。班的王春莉和班的王冬莉是亲姐妹都读幼儿教育专业。父母在家务农收入低生活困难。为了减轻父母负担懂事的姐妹俩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进企业劳动锻炼活动工作吃苦肯干然后用挣来的工资购买学习用品贴补家用为了让父母放心她俩努力学习文化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姐妹俩的事迹在学生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各班学生纷纷跟进学习自觉加入到崇孝行孝的行列中来。
四、以孝道实践为平台锻炼人
孝德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孝行实践,只“知孝”而不“行孝”,或对别人有“劝孝”之言,而对已无“尽孝”之行,就难以达到提高自我道德修养的目的。因此,我校孝道教育更为重要的一步就是引导学生边学边做、知行合一,将孝心活动中接受的教育转化为具体行动,既要在家庭中施行,又要在社会中推广。
1、特殊节日尽孝心
节日里往往是学生情绪最好的时刻,充分利用这个最佳时机对学生实施孝心教育,往往会收到比平时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每个节假日,学校政保处都给学生布置了亲情作业,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喜庆的节日,也是父母们最忙碌的日子,我们给学生布置的亲情作业是——“把劳动带进家庭”,帮父母做力所能力的家务事,为父母分忧解愁;又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是父母们的节日,我们给学生布置的亲情作业是——“把快乐送给父母”,我们提倡学生用平常积攒下来的零用钱和劳动锻炼所得工资,为父母选购礼轻情重的物品,更提倡学生牢记父母生日,用甜美的微笑,温馨的话语,为父母送上祝福,让父母获得心理上的最大满足;清明节是追怀先人和革命先烈的特殊日子,我们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懂计算机操作的优势,到网上祭拜,寄托自己的哀思;中秋节是合家欢乐、幸福团圆的日子,我们教育学生心境乐观开朗,把烦恼置之脑外,“把欢乐带进家庭”;开展双休日行动,让学生回家帮父母打扫卫生、做饭、为父母盛饭、洗碗、洗衣服等,体会父母的艰辛,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爱,在一件件小事中流淌;家,也在一点一滴中积淀起幸福。
2、孝心拓展塑品行
开展孝道教育活动,我们力求达到孝的更高层次——能推己及人,由心中有父母推及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使孝敬的美德超越家庭,使我们生活着的社会变成一个充满爱心的温暖的大家庭。
首先,把孝心拓展到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上。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用语,遇到老师自觉问好,达到人人会讲“老师早”“老师好”。教师节时,我们鼓励引导学生给老师发祝福短信,表达对老师的感激敬意。同时,我们也要求学生互帮互助,文明交往,礼貌相待,利用学雷锋活动月集中组织帮助困难学生,为他们送去温暖。
其次把孝心拓展到爱校、爱社会、爱祖国上。新生入学时,我们组织新生参观校史展览室,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感受学校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厚重精神,增强学生的爱校意识;从职校特点出发,我们有序安排学生进企业劳动锻炼,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谨严踏实的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知道作为企业的一员,就应该对企业高度负责,作为社会的一员,就应该对社会高度负责;举行“中国梦,我的梦”征文比赛,开展清明节网上祭拜革命先烈活动,将“孝道教育”延伸到对祖国的热爱。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孝道实践使孝道教育由隐性的后台走向显性的前台,有助于塑造学生敦礼重孝、敬业爱国的品行。
【浅谈小学生孝道教育】推荐阅读:
孝道小学主题班会11-20
弘扬孝道美德优秀作文_小学生作文07-17
浅谈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研究06-20
浅谈小学教育的重要性10-03
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路10-05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生写作09-12
浅谈小学生作文的修改09-25
浅谈小学生学习心理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