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总结_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班主任工作总结_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精选11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_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 篇1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 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

一、崇拜金钱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特别是”下暴”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浪费钱物 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

(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

(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

(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4)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

(5)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怪圈”之三:流行享乐 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四驱车、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怪圈”之四:唯我独尊 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策之三: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班主任工作总结_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 篇2

近年来, 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 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 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 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 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1 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 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 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我们通过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 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1“望子成龙”型。

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 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 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 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 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 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 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 “学习至上, 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 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 一是心疼孩子, 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 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 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 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 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 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 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 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 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 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1.2“顺其自然”型。

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 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 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 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 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 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 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 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 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 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 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 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 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 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究其原因, 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 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 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 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所谓的“不一致性”, 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 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 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 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 家长一旦醒悟, 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现实生活中的孩子, 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一、崇拜金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 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 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 少则几百, 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 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浪费钱物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 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a.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b.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c.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d.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e.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 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 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 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 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 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怪圈”之三:流行享乐。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 穿的要新潮高档, 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四驱车、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 戴的是精巧的发卡, 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 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的生活。

“怪圈”之四: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 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 也许, 在他 (她) 的心目中, 或许他 (她) 更爱的是自己, 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 只知受人爱, 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 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 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 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 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圈”, 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2 家庭教育的对策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 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 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 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2.1 指导家长“信任孩子”。

孩子是新生力量, 相信孩子, 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 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2 指导家长“赏识孩子”。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 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 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 越是不会干的, 他就越想干, 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 不把孩子当宠物, 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 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 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 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 采取统一的内容, 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 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 以实践为重点, 及时反馈, 树立榜样, 找出差距, 再教育, 再实践, 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 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 家长以“情感”的桥梁, 以“亲情”为纽带, 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 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策之三: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 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 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 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 先要成人。

班主任工作总结_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 篇3

【关键词】班主任;负效教育;归因;对策

教书育人是教育机构赋予广大的教师团队的使命与责任,传承传统文化,推广先进知识,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高效人才,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引以为豪的成就。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下越来越趋于功利化,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对于教学结果的关心多过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影响了教书育人的具体效果

一、班主任工作教育中负效教育的具体体现

在学校的教师之中,与学生接触最为频发的就是班级的班主任,作为管理学生、监督学生、指导学生的主要负责人,他的态度与教学方法决定了一个学生的成长与人格完善进度。一个好的班主任可以素质出人格完善、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学生,然而一个在教育中存在偏差思想的班主任,则很可能加深学生与教学之间的矛盾,从而令学生厌恶学习,自暴自弃。

(一)先入为主

先入为主的思想一直都是人类发展阶段中最为主要的矛盾,由于个人的感情与所见所闻在脑海里形成了固有观念,致使对于周遭的变化不能及时察觉、分析和判断,因而出现武断、自以为是的结果。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在教育工作者中的影响尤为严重,特别是与学生交流最多的班主任,如果固执的定性了某个学生,限制了对方的发展,对对方的进步视若无睹,只能加重学生厌学,自暴自弃的可能。

(二)规则过多、注重行为处罚

虽然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然而太多的规矩也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不能变通思维,一味的以死规定硬性的要求学生,不是滋生学生的逆反心理,就是磨平了学生的棱角,消除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开拓性思维的构建。而注重行为处罚,不顾虑学生心理,最终会导致学生的怨恨情绪或者精神压力,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随心所欲、毫无章法

在教学方面,积极主动地创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非常需求的。然而一切的创新都要有度,可以实现预期目标,教学创新才真的是教学创新,无法实现目标,教学创新只能是教学幻想。如果教师不能科学的人知道这点,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产生对教师的不信任,就是由于教师的随性而质疑起教育存在的意义,从而不再愿意配合教育的教学。

(四)忽略心灵、高估学生

学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时,是一张没有色彩的白纸,在白纸上勾勒出宏伟巨制,是教师理应尽的义务。而在现如今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并不当学生是长白纸,反而以为学生的思想中已经有了世界的形态,教学不再是传到授业解惑,反而成了温故而知新。这种观念长此以往,只能增加学生的自卑感与负面思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

二、班主任工作教育中负效教育的成因

(一)教学方法简单化

教师对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认识不足,将塑造学生人格与思想的教学看的过于简单,致使教师的态度不端正,教学方法简单,重视惩罚,轻视塑造。这类教师注重课本上的知识,不会深入思考与拓展发挥,将教学当成例行公事,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

(二)注重名誉独裁化

这种负效教育的成因归根到底是我国应试教育下衍生出的怪物,教育功利化致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纯,教师的教育动机不纯,学校的培养动机不纯。注重高考成绩,注重个人辉煌,为了博的好名声,扭曲了孩子正常教育的土壤,对于受教者拔苗助长。这样的教育结果只有两种,一种是拼尽全力赶上教学制度的学生身心俱疲,另一种是赶不上教学制度的学生随波逐流。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三)思考限制经验化

思考限制是经验化的成因,经验化又加重了思考限制,这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教育方面,都是不可忽视的弊端。由于对于事物本身存在先入为主的观念,致使在思考上拒绝事物的发展可能,并将其作为经验,根深蒂固的牢记在脑海里。经验化其实是教育工作者经常会犯的错误。教育本身存在着对于固有知识的保存功能,这就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本身也在固有思想中加入了这样的保存功能,最终由于思考限制抹杀了学生的可能性。

三、改善班主任教育工作中负效教育的对策

面对以上班主任工作中负效教育的成因与表现形式不难发现,负效教育的可怕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与受教育,无论是对教育本身,还是对学生的心理塑造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不尽早的改善这种不利于教育发展的负效教育,总有一天教育会完全失去它的本质,增加受教者的负担,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

(一)思想活化、摒弃主观思想

社会是流动的发展的,就算是颗顽石,也终有成为高楼大厦顶梁柱的一天。死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活人。教育虽然有它自己的保存功能,但是相应的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也拥有着更新能力,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找到学生可以发展的全新可能性。不将他们看成完成自己光辉业绩的工具,从心出发,塑造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完整优秀的人格。

(二)培养学生自主化,有担当

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学生的个性,使其可以在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化,而不是用条条框框来制约学生的发展。在学生产生问题的时候,不是硬性的体罚,而是教育对方自己的错误点,并且让学生选择为班级服务来进行自我反思,增强学生的社会担当性,使其可以认知自己的行为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正,完善个人的修养。

(三)相信学生,推广良好习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可取之处,要拥有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认真观察学生的特点,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扶持和鼓励。认可学生永远比批评学生来的更让人欣喜,也可以由此增加学生的自信,使其可以正确且积极的面对老师,面对班级团体,以至于更好的面对未来的社会。

教育是培养社会栋梁的摇篮,教师是教育的培育员,只有改正培育员的不良行为,才能使栋梁们茁壮成长,担当起祖国未来的发展大任。

参考文献:

[1]徐赟.教育政策研究的一个可能视域——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关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03:3-7.

[2]田玉洁.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改进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班主任工作总结_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 篇4

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

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滞后已经影响了我国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发展现状及其成因,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层面,提出科学发展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建议.认为要实现农村家庭教育的科学发展,首要的是要加速发展农村经济,建树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社会、学校、家庭应形成合力,共同创建农村家庭教育新格局.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福建工程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年,卷(期):7(5)分类号:G4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 现状 成因 对策

高中教育发展失衡现状及其对策 篇5

高中教育发展失衡现状及其对策

作者:尹志东

摘 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在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中教育中,教育发展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人才素质的高低,也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中教育;发展失衡;现状;对策

一、高中教育发展现状

高中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失衡现象,严重影响了高中教育健康长远的发展。具体来说,高中的教育发展失衡现状主要表现在:

1.教育系统内部的资源具有失衡问题

(1)由于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导致对高中教育的经济投入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相比有所减少,导致了高中教育经济投入失衡。(2)高中教师的师资力量跟不上社会和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造成了高中师资力量发展失衡。(3)高中学校数量没有在义务教育普及情况中得到相应的增加,造成了高中发展的失衡。

2.教育区域资源具有失衡问题

(1)在城市的高中教育中,贫富悬殊过大,人们获得高中教育资源和机会往往不对等,造成了资源的失衡。(2)在农村的高中教育中,硬件和软件设施不太健全,而农村高中教师也随时准备着跳槽,这就给农村的高中教育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二、高中教育发展失衡问题的解决对策

1.发挥政府的作用,提高政府的教育均衡意识

高中教育的发展问题,政府具有重要的责任,对于如何发挥政府的作用,提高政府的教育均衡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国民收入的比例中提高教育经费的比重,并提高高中教育的经济投入。(2)在高中教育经费中除增加政府的经济投入,还要发挥社会团体、个人家庭的作用,更好地分配高中教育的各项资源。(3)要建立好相应的教育监督机构,虽然国家不反对一些高中学校收取一定的学费和择校费,但针对目前存在的收费弹性较大的问题,需要在建立监督机构的基础上加强控制,防止乱收费现象的发生。(4)鼓励和创办特色学校,弥补目前高中学校的不足,促进高中教育均衡发展。

2.改革和健全高中的教育体制

要在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改革好和健全好高中教育体制。(1)要坚持多元化的办学机制,鼓励民办教育发展。例如,政府可以在政策和经济投入上扶持民办教育,让更多的适龄学生可以加入到高中教育的行列中来。(2)要完善投资机制,建立起多渠道的投资机制,解决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正因为投资机制不完善,才导致了更多的高中学校依靠高学费来满足,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3)要建立起高中学生的资助体系,将高中教育归入公共财政体系中来,通过奖学金、勤工俭学、减免学费等来保证高中教育的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篇6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现状与主要影响因素

1.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现状

在现实中, 真正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还只是少数, 在高职院校中则更少。笔者曾对339名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 其中有276人想过去创业, 占81%, 仅有63人从未想过创业, 占18%;其中有319人如果条件允许会去创业, 占94%。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创业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 但另一方面, 取得真正实施创业并取得成功的比率偏低, 主要表现为: (1) 想创业的人多, 实施创业的少; (2) 创业的项目多, 有独特性的少; (3) 投身创业的多, 取得成功的少。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拥有创业梦想, 但真正创业还需要政策、家庭、资金的支持, 具体实施还有很多的困难, 由于缺乏经验导致真正能够实施创业并取得成功的人不多。

2.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有很多, 笔者对339名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影响创业的因素”的多项选择调查显示, 其中327认为最影响创业的因素是资金, 占96%, 影响创业的主要因素依次是:资金 (327人) 、经验 (301人) 、人际关系 (267人) 、知识 (258人) 、好的创业项目 (254人) 、管理 (241人) 、营销 (196人) 、合作伙伴 (194人) 、沟通 (185人) 、技术 (181人) 、理财 (179人) 、政策 (156人) , 其次还有市场环境、机遇、个人兴趣、地理条件、自信心与毅力、个人努力、亲友支持、创新等等。如在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 其创业资金82%以上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 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的只占1%。所以, 有创业意愿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毕业生就不太容易实现创业梦想。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现状

尽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已非常明显, 但目前高职院校对实施创业教育普遍不够重视, 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情况也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

1. 开展较少

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还未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 因而根本就没有开展创业教育。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开展了创业教育, 也由于师资、教材、经费、课时安排等多方面的原因, 而未能全面贯彻实行, 仅仅是在学生毕业前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中安排相关的内容, 笼统介绍而已。

2. 内容片面

开展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多是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 主要是着重创业的意义、创业者需要的素质等方面的内容, 而轻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对诸如一些企业起名, 公司注册, 资金来源, 经营场所选定, 经营特色的确定, 营销策略, 成本核算, 利润指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都未以涉及。

3. 形式单一

很多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多是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 偏重于理论教学, 没有或者是很少进行相关的实践, 有的也就是再安排一次讲座, 就算丰富了创业教育的形式, 使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学生不感兴趣, 也更不能从中学到对自己进行创业实践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4. 间接教育

在进行创业教育时, 多是间接性的介绍教育, 在学校中没有形成一定的创业氛围。有的学生觉得创业离自己很遥远, 创业是别人的事而与自己无关;有的学生虽然很感兴趣, 有一定的想法却不敢或不知如何付诸行动。

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来的, 指出:“创业教育, 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 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 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 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2]创业教育是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 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 使更多的求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变就业为创业, 变一个人就业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1. 创业课程传播创业知识

实践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支撑, 高职院校可以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 开设专门的创业、管理、营销等相关课程, 供学生进行选择学习, 使学生了解创业的相关知识, 如管理知识、资金及财务知识、营销知识、合法开业知识等, 让学生逐渐积累一些创业的基本常识与必备知识, 以降低创业过程中的风险。

2. 创业活动锻炼创业素质

创业教育的核心是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通过创业活动, 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如通过开展创业者系列讲座、创业计划竞赛、创业项目演讲与答辩, 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商品, 让学生走出校门, 把产品推销出去, 并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 这样更能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与素质。

3. 创业基地打造创业平台

为鼓励学生创业, 高职院校可以象建设实训基地一样建立创业基地, 在创业基地中免费或优惠为学生提供创业场地, 以解决学生创业找不到合适的场地、不熟悉政策、缺少资金、证照办理难等种种问题。同时创业基地也是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场所, 能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创业教育形式, 使学生对创业有更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4. 创业支援提供创业支持

近年来,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批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部分大学生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取得成功。但是, 经验和启动资金的缺乏成为导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偏低的原因。如国内权威大学生就业调查机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主要撰写方麦克思公司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8届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资金82%来自于个人和家庭的资金。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更多优惠政策与资金支持, 给学生创业者一片适合生长的“肥沃土地”。

5. 创业氛围提升创业意识

高职院校目前的创业教育多是间接教育, 很多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 认为创业都是重点大学毕业生的专利, 使学生感觉创业离自己比较遥远或者创业是别人的事而与自己无关, 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形成一定的创业氛围。要营造创业氛围, 就要从多方面入手, 使学生更早的了解创业, 并清晰地认识到创业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创业由无到有, 由少到多, 由匮乏到繁荣, 以形成创业氛围。同时, 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也更能激发大家的创业热情。

6. 创业指导给予创业帮助

近年来, 为支持大学生创业, 国家和各级政府也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 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要求创业者在企业定位、市场营销、生产组织、团队组建、财务体系等一系列领域均有所了解, 大学生刚开始进行自主创业, 往往不知所措, 高职院校应成立独立的大学创业指导机构, 从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帮助大学生企业度过最初的创业期。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观强调的是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熟练, 这种人才观在劳动力供大于求时, 就会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就需要转变人才观,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求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熟练, 还要有创业的知识与意识, 即不仅能就业, 而且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能创业出更多的岗位, 为其他人提供就业机会。在高职院校中大力开展创业教育, 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维护社会稳定等均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需要高职院校从上至下对创业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 充分认识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使创业教育在政策、资金、师资、课时安排、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 从根本上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

摘要:近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国家和政府提出了大学生创业的号召, 实施创业教育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现实中, 真正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还很少。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开展较少、内容片面、形式单一、间接教育等问题。应采取以创业课程传播创业知识, 以创业活动锻炼创业素质, 以创业基地打造创业平台, 以创业支援提供创业支持, 以创业氛围提升创业意识, 以创业指导给予创业帮助等对策, 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兰州晚报本报讯.哪些专业好找工作?哪些城市就业量最大?《2009就业蓝皮书》披露现状[DB/OL].ht-tp://www.lzbs.com.cn/wb/2009-06/11/content_1851025.htm, 2010-06-11.

试论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及其对策 篇7

【关键词】 我国教育  公平现状  教育公平发展策略

【作者简介】 张夏,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4-0039-03

中国梦的本质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教育必须先行。兴国安邦,教育为本。教育不但关系到每个人的前途,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对于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育公平问题的提出

不可否认,我国目前已经是教育大国,但还不是教育强国,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的教育发展还很不均衡,人们还不能自由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和接受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我们也必须正视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资源环境、分配不公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中国梦的实现。但在所有问题中,教育公平是全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日前,复旦大学发布了《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2014)》之“十二大社会议题报告的数据调查分析”。根据排次,提及率最高的就是教育议题。

一般而言,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公民能够自由平等地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然而现实中大众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之高排在第一,恰恰说明当下教育公平问题十分严重。这表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且还在进一步深入,但中国教育仍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矛盾,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比如人民群众所呼喊的“上学难、上学贵”就是教育不公现象的一种体现。又比如“有教无类”是我们一直十分推崇的教育理念,可是限于多种因素,这种理念要实现是多么的困难。

二、教育不公的主要表现

1. 城镇学生上学概率不均衡

在中国的当今现状是农村人口远多于城市人口,从农村的经济发展程度、地域位置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原因,城市与农村的教育程度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农村教育的弱势主要表现为教育水平低、师资力量薄弱、大多的优质教学资源流入了城市的重点学校。据2014年农村孩子上学概率统计报告指出:对于任一大学,城市孩子上大学的概率是贫困农村孩子的8倍;针对四年制大学,城市孩子上大学概率是贫困农村孩子的13倍;对于名牌大学,城市孩子上大学概率是农村孩子的21倍。这一数据足以表明中国城市和农村教育差距是巨大的。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根本问题。发展农村教育,是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和实现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和条件。只有发展农村的教育,培养人才,才能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工作在农村,如果不重视农村教育问题,那么中国教育的基本矛盾则会更加突出。

2.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

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办学条件改善困难。经费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成为困扰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不少农村学校都是危房改造的对象。由于担心危房在自然灾害里变为灾难的根源,教育局2010年5月下达文件,所有的D级危房必须停止使用并拆除。但因财政困难和和其他方面的原因,重建基金没有得到后续。教育教学设施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信息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教学手段陈旧,几乎没有网络设施。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设备和资源,与城市区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上学环境和城市孩子相比是天壤之别。农村环境贫困艰苦,经费短缺造成农村教育发展的滞误。

3.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不均衡

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收入差距非常大,由于农村环境太艰苦,农村师资水平提高困难,师资严重缺失。农村学校长期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状态,出现了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分布不合理、素质偏低、减员严重、待遇偏低的现象。农村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难以稳定和吸引优秀人才在农村地区任教。

4.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教育资源不均衡可以通过愈演愈烈的择校现象反映出来。择校是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情况下,选择上一所好的学校。这种现象在小升初中显得尤其突出。择校问题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不但要上学,而且要上好学校。哪个学校升学率高,家长认可的程度就高,学校的生源就好;而升学率低,社会认可程度就低,生源就差。这就形成了重点学校生满为患,一般学校门可罗雀的现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北京、广州等地,有人花135万买4.4平方米的房子,不是为了日常居住,而只是为了给孩子上学买一个进门证。即便如此,仍一“坑”难求。从名校热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到学区房的炒作,从高校经济圈到教育的腐败,这些不禁让人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与“择校热”相伴而生的还有无厘头的“起跑线”。曾几何时,“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大行其道的教育潜规则。正是在这个认知误区的诱导下,衍生出幼儿早教异化、择校择师盛行、假期办班泛滥等诸多有悖教育发展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的功利化教育理念。

5. 不同阶层与群体教育机会不均衡

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出现了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在教育上的不公平,包括贫富差距形成的社会阶层或因身体状况、性别差异和学校性质不同出现的教育不公。比如正常儿童与残疾儿童,城市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是处于两级分化的情况。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是伴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按照官方2014年发布的数字,他们的总数约6300万。进城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是当前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新的难题,城市一系列政策使他们陷入边缘化状态的人群中。

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使教育资源往往过度集中在城市的少数重点学校里,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上档次,设施配套齐全的重点学校,另一方面我们又可看到在城市中大量的农民工子女的窝棚小学、简易小学以及农村中小学校危房等。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因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主要从事一些低层次工作,劳动报酬低,但多年来,城市学校在招收进城农民公子女时会收取过高的借读费。这种不合理的收费成为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的一道难以跨越的壁垒,导致农民工子女、城市流动儿童因无法负担借读费在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或者失学。这种面向农民工子女所收取的过高的“借读费”就本质上来说是歧视农民工的一种做法,剥夺了农民工子女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是一种典型的教育不公的表现。

三、促进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发展策略

1. 加大教育扶贫力度

促进教育公平公正要加大政府的扶贫力度,特别是要积极推进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免收义务教育的学杂费以及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制度。要加大农村、落后地区、薄弱地区的教育经费分配,对这些地方应及时有效地给予经济和教育补偿,确保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和不断更新,保证教师的工资能够及时发放,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补偿和优待,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人才。

加大社会的教育扶贫力度,建立和完善社会各界援助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的制度,帮助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要部署促进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让困难家庭孩子拥有美好未来。要扩大农村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在人口分散的山区、牧区设立支教点。这是对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也是对十五年后快速老龄化时代到来后的重要应对行动。

2.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义务教育,重点问题在农村,关键在农村教师,在对农村教育教师的投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是提高整体素质的关键。如今农村教师的办公和食宿条件非常艰苦。由于环境闭塞,与外界缺乏交流,农村教师的素质难以提高。湖北省教育厅财务处处长韩习祥说:“税费改革以来,贫困地区普遍出现教师流失问题。尽管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取消了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新的经费渠道又没能落实,尤其是贫困地区,连维持义务教育运转的基本经费都难以为继。”针对农村教师流失问题,首要解决的是提高农村教师的基本工资,使基本生活以及个人利益得以保障。

推动教育公平,让农村孩子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需要以“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等高素质专业化农村教师队伍作为支撑。加强农村教师素质刻不容缓,要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教学质量,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切实提高广大教室的责任心和师德水平。为提高农村教育人才的素质,贵阳市建立了“双百工程”,将老专家、老教师归入人才库,为中青年农村教师跟岗学习服务。下一步人才库将增加一部分中青年农村教师,保证队伍后继有人。

3. 治理教育乱收费,加大惩罚力度

教育资源不均衡和优质学校短缺,为部分学校受到利益的驱动从而借机乱收费提供了条件,并且一些地方政府的监察部门对学校乱收费的检查还不严格,甚至在一些地方乱收费已经成为了不成文的规矩。政府失去监管,规则不公,以钱择校、以优择校,未能有效地维持义务教育正常秩序,加剧了乱收费的乱象。

首先要积极开展教育收费政策宣传。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进行宣传,进一步增加公开透明度,使广大人民群众能了解国家关于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规定和具体收费标准,澄清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学校收费的模糊认识。

其次,要从源头上治理教育乱收费现象,就必须不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制定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长效机制。争取政府用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财力投到教育中,发展教育,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足够投入和正常的增长幅度,从根本上治理教育乱收费创造条件。

最后要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的行为。对于群众来电反应强烈的教育乱收费问题,要加大调查力度;对于顶风而上,后果严重的乱收费事件,要坚决查办,从严处理,不能姑息,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教育公平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实现教育公平的意义重大。然而,实现教育公平也需要一个过程,只有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改革创新,才能不断向着教育公平迈进。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公平,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参考文献:

[1] 张凯霞,姚高伟.立足校情强化管理  科学谋划提升质量[J].领导科学论坛,2014,(7).

教育随笔_感悟班主任 篇8

多赞美,少批评

由于性格的原因,也怕学生翘尾巴,我很少“夸张地”表扬学生,更不会不厌其烦地表扬,认为他们都这么大了,好多事是他们应该做的,没表扬的必要。相反,对犯错误的同学,我“提醒”得很及时,我相信他们在小事上能做到“宠辱不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是,我错了。

一生在周记中写到“老师开始表扬一部分同学了,我竖着耳朵听,没有我,但没想到在批评的同学名单中竟然有我,我很难过。”

又一生在周记中写到“老师说我好做面子活,我承认,我也决心改正。那次听写,我只是下意识地向同桌本子上看了一眼,结果老师发现了,当堂点名说我。其实我什么也没看到。”

这是开学头一个月一个优秀生和一个中等生的周记。虽然我批评的话不重,而且也是有根据的,但他们显然不能接受。由此,我明白,再怎么着,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也只有十四五岁,认可和赞美他们非常在乎和渴望,教师的批评或多或少会让他们受挫。

此后,我尽量改变以前的做法,再微不足道的事,只要学生做了,做好了,我就表扬。比如何辉,对学习其实没有一点兴趣,作业要么抄,要么应付,但他的作业总按时上交;

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我班的xx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在我教他的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次课间操,由于下课稍微晚了点,学生都及及忙忙的往外挤,我站在讲台上,维持着秩序正好门后面的拖把倒了,学生光顾着挤,好象没有注意到横在地上的扫把。这时,**同学挤了过来,告诉大家看着点,别拌倒。然后拿起来了。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做完操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

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感悟二:用爱心为后进生撑起一片天空。

我们常把孩子比做初生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的呵护、理解与尊重、循循善诱„„“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或许有些夸张了一点,却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对待后进生不可疏忽大意,作为一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好这些后进生,是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在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第一学期里,我的班级里**和**,他们两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爱做家庭作业,导致他们两个的学习成绩很差,几次找家长谈话,效果也不是很好,课堂上,我仔细的观察他们两个,课下,我找他们两个谈话,发现,他们并不是那种学习成绩较差、无可救药的学生。看来是思想问题,我开始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没过几天,***病又犯了,我很生气,同时也有些失望,不想再管他们了,但是我又

想如果我放弃了他们,那么他们也许就会越来越放松自己,所以我又不能不管他俩。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真是动脑筋了,一有空就把他两个叫到办公室一边陪他们做作业,一边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几天之后,我发现**已经能够自己按时完成作业了,于是,我及时对**进行表扬,没过几天另一个也开始自己完成作业了。当时我虽然很高兴,但是真的很害怕他们坚持不了几天又不能坚持下去了,但是令我很兴奋的是,他俩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质量也很高,批改他们的家庭作业,不忘加上一句批语,有时是: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真高兴;有时是:你可要坚持哦!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单元自测每次都是考“优”。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因为,我没有放弃他们。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后进生,要想让他们有所提高,老师一定要抓住他们的弱点,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去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温暖,给予他们的信心,给予他们的关怀,这样让学生从内心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找到提高的办法,从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办法的确是很好的,我想这些宝贵的经验都会为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起到良好的作用!

感悟三:请耐心等待一会,花儿就要开了。——教师要学会倾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吐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可不少教师总认为学生是小孩子,不乐于倾听他们的谈话,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任凭自己对学生大加训斥,这样

班主任工作总结_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 篇9

摘 要: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内在要求即是启发大家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正确的观点、立场,提高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使其充分认识到社会责任感,从而增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所需的创造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国的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中流砥柱,所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到位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经营方向,更是关乎到国民经济走向。本文将通过对我国企业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便为企业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对策

一、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各种关系深度调整的矛盾凸显期。虽然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让其充分的发挥作用,还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和思想基础。但是,我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1、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足

我国的企业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不重视是主要来自于企业主、员工、社会大氛围等方面。

靠白手起家,将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企业主普遍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首先是因为在他们的思维中将员工定义为“经济人”,即员工应该像机器一样不停工作,忽视人性的需求;其次就是企业主普遍政治素质较低,加之以盈利为目的,以下为中国企业素质分布调查(图1)。所以,作为现在社会的有机基本组成部分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图1

其次,部分员工的思想观念与形式发展不适应,造成部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心态失衡。主要表现为,一,不能正确认识是非、美丑,为富不仁、不讲社会公德;二,不关心政治,只考虑个人利益,理想理念单薄;三,对待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时,只考虑个人利益,不顾国家、集体得失。

还有有就是整个社会也缺乏一种重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氛围,尤其对于中小企业,人们往往带着偏见看待他们,认为其仅仅是赚钱的单位,不必承担社会责任,认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是政府下属单位和大型企业的事情。

2、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枯燥,流于形式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在日常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渗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因素,但方式却往往表现为单一的训话,缺乏互动,一些企业在国家号召下开展了一些宣传教育活动,方法一般也就是学习大会,讨论大会等等,不能够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员工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工作方法,导致员工产生心理排斥。或者就是思想工作局限于单纯的说教,忽视物质鼓励,从而脱离员工实际需求,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3、思想政治工作未能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强调“以人为本”的,若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必然达到相辅相成的功效。但由企业家和管理者他们自身的局限性,大多局限在只顾企业利益,未能从国家或全社会的利益来考虑,结果,没有良好思想保障的企业文化建设也是没有一个坚实基础的,其执行效果也会偏离预计方向。

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思考

在当前形势下,面对企业遇到的种种挑战和困扰,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根据企业发展,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新措施,针对性找到方法,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保驾护航。

1、理论结合实际,达成重视公共识

首先对于不重视的问题,就要提高经营者的素质,教育引导他们应真正承担社会责任,让他们认识到其有义务配合党的政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其次,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的关注员工的所思所想所需,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才能得到员工的首肯。所以,要将这种工作形成制度化,并制定配套方案,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工作的一部分。

还有,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全社会都要重新定位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其依靠其自身特点,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在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只有真正认识到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并加强社会教育和社会舆论宣传,在整个社会中形成重视中小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共识的风气。

2、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孔人教人,各因施教”,所以,在进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定要区分员工层次和年龄段,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比如,对于80后,就要避免采用古板的单纯说教,适当引入生动活泼,人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同时,将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结合起来,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3、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对象都是人,两者有很多共性,所以在进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时,将思想政治工作隐于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培训中,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使员工树立科学的三观,提高员工的精神境界,从而提高员工的归属感,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结合企业文化一般理论和企业实际情况,主要从理念层、行为层和实施层起到闭环。这三者的关系是:理念层是牵引力,它明确地指引方向;行为层是驱动力,它是刚性的力量推动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朝理念层指引的方向前进;实施层是支撑力,它是企业文化体系自身建设和完善的保障。(如图2)比如,每年有很多公司都会搞“年会”,“公司生日”等活动,这个时候就要集中搞演出,这样,就将企业的宗旨、目标、要求都融汇其中,使员工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教育,从而实现理念、行为、实施一体化。

总之,在新时期、新体制下,企业要以发展眼光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开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

参考文献

[1] 石峰,人本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1

班主任工作总结_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 篇10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融洽和睦的家庭关系与氛围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点,是个人健康成长的港湾。然而,近年来家庭问题频现。究其原因不外乎家庭成员对自身角色的理解错位。

一、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的原因

1. 沦陷在父教缺失的年代

六十至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正是当今初中生的父辈们出生的年代,当时没有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每个家庭好几个兄弟姐妹,不缺玩伴,父母亲为了养活一大家子,都忙着工作,社会的稳定也不需要担心孩子受到伤害,这个年代的人就这么成长起来,没有什么机会接受父亲的教育,或者只接受父亲的打成骂就长大成人。到了二十一世纪前后出生的孩子,国家已经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宝贝,母亲角色在生活中占据较多时间,父亲也被迫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同时,这些父亲在年幼时没有机会与自己的父亲交往,当然也就不会与自己的孩子交往。

2. 传统观念导致父亲远离孩子

在农业社会中,孩子的生活技能是要向父亲学习的,比如说中医技术,各种手工技艺均是祖辈传下来的,子承父业,必须服从父式教育和管理,母亲也因为文化知识的缺失,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显得不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工业社会,到处都可以获得知识,男、女都有机会接受教育,甚至女性逐渐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提高,也将提高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从而削弱了父亲的作用。

3. 家庭问题的处理不当

当夫妻情感出现问题时,内心孤独的妈妈不自觉地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甚至用注意力将孩子裹挟,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当家庭不那么需要自己时,爸爸则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个只有母亲的世界里。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夫妻间情感生活出现问题后,没有办法进行良性的交流和沟通,尤其当今社会女人地位的提高,往往导致男人以工作来逃避问题,女人则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孩子被母爱过度包围,和爸爸关系疏离。妻子的关注点转移了,从而忽视了夫妻间的感情问题。

二、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1. 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承担者

传统的中国家庭中父亲被认为是养家糊口的人,主要责任是保证家庭成员的物质生活,能够提供给家庭成员足够的经济保证。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参加工作,成为家庭的经济来源之一,但目前,大多数的家庭仍然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男性仍然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

2. 孩子优秀品格的重要培养者

男性具有不同于女性的精神特质,例如,男性比较独立,在培养孩子的时候父亲更加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像男子汉一样有担当。男性具有冒险精神,敢于大胆尝试身为父亲的男性可以将这些优秀的品格传递给自己的孩子。父亲广博的兴趣爱好也能够引导孩子尝试和见识不同的事物,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的多方面的兴趣。古语有“教子以义方”的说法,意思是父母不能只给孩子物质的关怀,还应该教给孩子道义,为人做事的道理。国外的一些研究以及我校课题组近三年的研究表明经常与父亲接触玩耍的孩子更多地表现出勇敢、自信、意志坚强等良好的人格品质,有更高的生命追求与激情。

三、扮演好父亲角色的策略

1. 父母亲角色的调换,明确父亲角色的重大责任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里,都才能在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角色,妈妈是主要管理者,陪伴和管教孩子的时间较长,父亲因工作原因经常在外。母亲与孩子接触时间长了,会容易产生矛盾,尤其在初中阶段,孩子叛逆期,甚至会产生母亲管教,孩子不听的现象。这时,父亲不妨与母亲的角色进行互换,适度让母亲抽离管教孩子执着的状态。有责任的父亲会给孩子明智的爱,意识到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是父亲的责任。父亲多与孩子相处、聊聊天,换手照顾孩子,这样,孩子的情绪会比较稳定,有较强的安全感。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被母亲细致地照顾,较多母亲在孩子面前担任一个强者角色,照顾孩子,主动帮助孩子去做选择,包办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普遍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为了学习不让孩子做家务,使孩子在学习上也养成惰性,没有学习主动性,学习目标和责任心,总是被动地为父母学,而不是为自己学。让孩子学会承担家务,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通过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才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上自主学习,会为自己去学,而不是为父母去学。除此以外,母亲对孩子的要求多说自己不会、不行,推荐孩子找父亲,增加父子(女)交流的机会和时间,也培养孩子会主动思考问题,而摆脱依赖性。父亲和孩子一起帮助、照顾母亲,使母亲快乐,家庭幸福,孩子会是最大的收获者。

爱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责任来源于爱,是爱的体现。而责任又赋予爱理性的品质,让爱变得更加明智。

2. 父亲要做到威严有度、信爱有加

管教孩子最重要的是父亲要树立威信,让孩子由衷地敬佩父亲,那就自然而然接受父亲的教诲,甚至以父亲为学习的榜样。在我们研究个案过程中发现,有些父亲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往往对孩子采用哄骗的方法,最后却没有落实诺言而以种种理由敷衍了事,长久以往,孩子再也不相信父亲了。如果这种不诚信行为延伸到夫妻关系上,那带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我校有一对孪生兄弟,弟弟自小在阿姨(妈妈的亲妹妹)家长大,环境不错,能较为健康成长,6岁回来广州读书,现在就读我校初三1班,善解人意,成绩排名中上。哥哥跟父母一起长大,但这位爸爸经常不回家,在外面有了情人,经常骗他的妻子,一回来就跟妻子有争执,并经常动打手她。这孩子自小就充满了仇恨。他在学校没办法跟人交流(只是偶尔跟班主任有几句话的交流,有时候也不清晰),经常对同学、老师傻笑,有些女同学很怕他。这是一个家庭悲剧,这位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不负责任的父亲。相反,本人曾经在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中群了做了持续两年时间的调查、访问和研究,群里的家长都是懂礼貌、识大体,尤其是这批家长中的男性家长非常有学问、信守承诺、有责任意识、有担当的人,可见,他们在孩子中是有威望的父亲。有威望的父亲在孩子面前不怒自威,一诺千金;而没有威望的父亲,在孩子心中是很难得到一个家长应有的至尊地位。

浅谈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篇11

1. 公办幼儿园数量下降,区域发展不均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办幼儿园的数量逐年增加,而公办幼儿园的数量与规模逐年的下降。全国范围内民办幼儿园的快速发展,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在学前教育发展的结构上存在失衡现象。在不同地区民办幼儿园所占的比例也存在差异。例如,南方沿海城市杭州等地区民办幼儿园的数量比较高,内陆地区例如河南民办幼儿园的比例较低。

2.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较小,分配结构不合理

在西方国家,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个百分点。但是我国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远远的落后这些国家。每个幼儿一年可能需要将近3000元的保教费,但是孩子真正用到的可能都不到1 /10,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投入严重空缺。根据当前的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推算,大约30% 的儿童享受不到幼儿福利政策。另外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东部沿海与西北内陆在财政投入上出现结构性失衡,区域发展不平衡。

3. 学前教育缺乏专业的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

在学前教育的发展中,政府主导作用没有被完全发挥,导致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缺乏专业的计划,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偏差与失误。另外,学前教育工作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与科学的管理标准,学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小到乡镇大至省城,学前教育都没有专门的管理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比较缺乏,人力资源有待提高。另外,民办幼儿园的准入标准非常低,通过之后相关部门对这些幼儿园的管理又不到位,这些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越来越松散,幼儿园的办学质量逐渐下降。

4. 幼儿园收费缺乏科学合理标准

当前的学前教育发展中,幼儿园在收费这一环节也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科学的标准,有的幼儿园收费过高,在社会上引起不好的反应,有的收费过低,幼儿在幼儿园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幼儿质量有所下降。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与收费体制是不同的: 公办幼儿是按照政策法规,以及幼儿园的总体条件进行收费,民办幼儿园则是根据自己实际的办学条件来进行。因此,在民办幼儿园中,乱收费的现象比较严重,每个月入园的费用几百到几千元的都有,在社会上引起一些强烈的反应。

5. 教师队伍专业素养较低

在当前的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另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受过专业的高等教育的幼儿教师、拥有正式编制的幼儿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少。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具有专业素质与专业教师资格证的幼儿教师所占比例为44. 1% ,所占的比例不到一半。没有职称评定的幼儿教师也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已经占总数的一半,民办幼儿园的教师成为幼儿教师的主体,但是根据幼儿教育调查结果显示,民办幼儿教师的三险全无,享受不到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

二、学前教育的发展对策

1. 构建多元化的学前教育供给机制

在幼儿教育中,人们关注的重点在于幼儿园的乱收费问题及入园难的问题。学前教育是不在义务教育的体系内的,学前教育的发展缺乏政府的财政保障。根据这种实际情况,很多幼儿教育就开始乱收费、高收费,开始了逐利行为。但是学前教师是人一生教育的开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教育理念逐渐得到创新,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的提高。 因此,必须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发挥政府在学期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坚持增幅主导,建立多元化的学前教育供给机制。

2. 制定科学合理的幼儿园收费标准

在学前教育的发展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国家、政府需要发挥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根据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物价的相关水平, 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并且建立相应的制约与监督机制,确保幼儿园按照收费标准严格执行。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针对公办与民办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在办学体制上是不同的,收费标准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幼儿生均保教成本为核心指标,确定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其次,要严格控制不合理的收费现象。在学前教育发展中,应该确定家长应该承担的费用比例,严格控制幼儿园高收费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政府财政重点支持的幼儿园,更应该严格控制那些变相收费的现象。保证财政支持在学校教育中的公平性。

3.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师资专业素养

在学前教育中,要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的、规范的管理,提高对幼儿教师的重视程度。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将学前教育的管理纳入到国家统一的教师管理系统中。这种幼儿教师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学前教师的地位,使得幼儿教师得到应该有的福利与地位。其次,重视学前教师的学历水平。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学历水平,有利于提高学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中专学历的学前教师已经不适应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学前教育的教师从本科学历为基础。最后,规范幼儿教师的管理。民办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是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的主体,加强他们的管理是提高幼儿师资力量水平的关键。幼儿园在招聘教师的时候,需要聘用持有专业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学前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学前教育更好地发展。政府、社会以及幼儿园本身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思考与探索, 以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问题出发,探讨学前教育有效发展的措施,提升学前教育发展的有效性。

摘要:“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对幼儿的人格培养与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学前教育的相关实践表明,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一个优质的幼儿教育是幼儿一生教育的基础。但是在当前的学前教育中,学校教育的发展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均衡、财政投入比较小、幼儿教师的队伍素质较差。需要不断地思考与探索,设置学前教育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大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学前教育的高效发展。为幼儿受到良好的教育创设环境。

上一篇:小学中国画教学方法下一篇:新春的拜年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