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共14篇)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篇1

是谁,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育成人;是谁,坐在书桌前耐心地指导我们做功课;是谁,在我们生病的时候心急如焚;是谁„„答案是―父母。

虽然他们不像科学家那样伟大,也不像歌星那样璀璨。但是,在我心中他们却是那样伟大,那样令人敬佩。小时候,我非常顽皮。从外面回来,总是一身灰尘,衣服破烂不堪。这是父母总是慈爱地拉着我的小手,带我去洗澡。我小时候还有一个坏习惯―咬人。也许是因为我属狗吧,见到人总会出其不意地咬别人一口。所以,妈妈和爸爸总是陪在我身边。当我想咬人时他们便会伸出手臂。如今,我已经不咬人了,可是在他们的手臂上留下一个个“坑坑洼洼”的“防空洞”。偶尔看一看,也会回味无穷!到了一年级,许多作业重重压在我肩膀上。做到8点多也没做完,累了一天的我伸了伸手臂,不由自主地睡着了。谁知第二天我的作业奇迹般地做完了,我怀疑是“上帝”替我做了。从此我便一早玩到晚,把作业留给了“上帝”做。可是第三天,“上帝”留了一张纸条给我∶我太累了,能让我休息一下吗?我脸红了,决定以后自己做作业。到现在我才知道“上帝”就是我父母。当我没做完作业时,他们并不是吵吵嚷嚷地把我吵醒,逼着我做,而是耐心地替我做,然后又写纸条让我养成早点做作业、不依赖别人的习惯。如今我已上五年纪了,可爸妈还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每当我沾沾自喜、骄傲自大的时候,他们会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我“骄傲使人落后”。每当我失败了,灰心丧气的时候,他们又会安慰我“失败乃成功之母”。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篇2

关键词:强迫症,养育方式, 父母,研究

强迫症 (OCD) 属于焦急障碍的一种类型, 是以无法控制的强迫意向和强迫思维作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 迄今为止表明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资料显示, 父母长期不当的养育方式与子女的神经症形成过程有密切的相关性[1]笔者对在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家庭养育方式的调查,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强迫症患者共89例进入研究组, 同时选择我院的医务人员、志愿者共90例进入对照组, 其入组标准: (1) 小学以上文化程度; (2) 自幼与父母共同生活; (3) 获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强迫症及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之继发强迫症状者。2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族史、父母婚姻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方面无差异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主试者现场发放问卷, 统一指导语, 现场收回。问卷由两部分组成, 第1部分是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受试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族史、父母婚姻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出生家庭经济情况等。第2部分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2], 由Prris等人编制, 本调查采用的岳冬梅等修订的中文版, 它包括11个因子, 分别是FF1 (父亲情感温暖理解) 、FF2 (父亲惩罚严厉) 、FF3 (父亲过分干涉) 、FF4 (父亲偏爱被试) 、FF5 (父亲拒绝否认) 、FF6 (父亲过度保护) 、MF1 (母亲情感温暖理解) 、MF2 (母亲惩罚严厉) MF3、 (母亲过分干涉) 、MF4 (母亲偏爱被试) 、MF5 (母亲拒绝否认) , 该量表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 此量表为4级评分, 从不为1分, 偶尔为2分, 经常为3分, 总是为4分。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从表1中看出, 强迫症患者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 (P<0.01) , 有统计学意义, 而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1) , 有统计学意义, 而父亲拒绝否认和母亲拒绝否认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 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家庭是建立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发源地, 对个体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个体通过与父母的接触, 内化父母的态度, 形成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感知。相关资料显示, 父母养育子女的态度和方法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3]。

本调查显示, 强迫症患者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 说明强迫症患者很少能获得情感支持, 这与张雯[4]的研究一致, 而父母惩罚严厉、父母过分干涉, 父母亲的拒绝否认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证明强迫症与其家庭养育方式有关。

家庭环境作为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外源变量, 对强迫症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个体在成长中缺乏父母的关爱, 得不到肯定, 会产生孤独、自卑、紧张及自我认可感低等症状。而国内张雯等也以为很少获得情感支持或正负情感表达的家属成员的个体, 更容易发展成强迫症[4];家庭系统的控制性和组织性过强, 父母总是要求个体按照他们的观点愿望行事, 而个体总是努力的想摆脱, 此时父母与个体之间的互动模式为“控制与反控制”, 与强迫症的互动模式极其相似。而父母的否认拒绝, 容易造成患者人格内化不完整, 自我认同程度低, 从而导致内心冲突、焦虑, 出现强迫症状。

综上所述, 强迫症的家庭养育方式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对强迫症的治疗不能只着眼于患者, 而应该外延到患者的家庭, 纠正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 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改善家庭成员之间不良的互动关系, 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参考文献

[1] 梁家国, 朱玉英.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状况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5, 9 (4) :176-178.

[2] 岳冬梅.心理卫生评定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16.

[3] 刘秀芬, 黄悦勤, 李立明.人格障碍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 4 (2) :96-98.

养育子女,日本父母的重负 篇3

先说孩子的教育问题。日本的学费依据学校的公立、私立性质而不同,这几年民主党政权推进公立高中免费及高中就学补贴制度,使学费总额降至39.3万日元,降幅超过20%。但文部科学省2010年度进行的“儿童的学费调查”显示,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的学费总额,全部上公立学校需要504万日元,全部上私立学校需要1702万日元。子女的教育费用支出很“丰满”,而由于经济不景气,日本父母的收入却越发“骨感”。

日本国税厅今年9月公布了对4566万名工薪族工资的调查结果:2011年度日本工薪族平均年收入为409万日元,已下滑至1988年的水准。算下来,即便孩子从小到大上公立学校,仅一年30余万日元的学费也要花掉薪金的10%以上。而此次被调查者年收入在200万日元以下的占23.4%。

私立学校的学费高出公立学校两倍多。日本是个“学历社会”,念好学校意味着将来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更大。公立中小学实施宽松式教育,教学进程慢,讲授的内容也少,私立学校讲课则追求高、深、难、快。而学生们想去重点私立中小学就读,还必须先进补习班。日本的重点公立大学竞争同样十分激烈,为了孩子的将来考虑,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因此子女的教育费用有增无减,补习班的费用更是占到了相当比例。

日本父母为子女进行教育投资旨在放眼未来,低迷不振的经济却使得大学毕业生就职难上加难,导致这种投资的回报越来越低,甚至干脆打了水漂。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刘仁慧 篇4

十堰市第五中学七(7)班

刘仁慧

指导教师 余荣虎

“上学路上小心点儿”“过马路时看到车”„„这些都是母亲经常对我说的一些话,一天到晚都挂在嘴边,我虽然听得都烦了,但母亲是为我们好,为我着想的。我都不知道母亲为我付出了多少,操了多少个心。

记得有一次,那是一个很冷的晚上,我感觉身上有些不适,是母亲您一直问长问短的,我可以看得出母亲那种有些急切的心情。最后,您决定送我去医院看医生。路上,您骑着自行车带着我,我抬头看着您,您脸冻得通红,像个红苹果似的,您似乎感觉不到冷,只顾自己骑着车子。一阵寒风吹过,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突然我觉得脸虽然冷,但相反的我的心却是温暖的。因为母亲用爱温暖了我的心。不过一会儿,就到了医院,您把我放下,急忙找来了一位医生,医生问:“怎么了?”母亲回答说:“你看我孩子这样子,似乎哪里不舒服,让你来看一下。”医生拿出来了一个体温表,把体温表塞进了我的腋下。妈妈呢,一会儿走过来,一会儿走过去,似乎像热锅上的一只蚂蚁,过了许久,医生把体温表从我腋下拿了出来,看了看便说:“孩子他妈,你不要担心了,三十九度,你儿子得的是重感冒。打几天针,喝几天药就能好了。”妈妈听后,长吁了一口气,仿佛心中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母爱是多么伟大啊!母亲用自己的心温暖了我的心,我感觉真是太幸福了。

妈妈不仅关心我的身体,而且还关心我的学习。每次我把作业写完了,母亲总要问:“作业写完了没有?写完了,去看看书。”母亲还经常对我说要趁少年时,赶快学习,要珍惜时间,等老了再学就晚了。岳飞说过一句话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时做不到的题,他都会帮我讲解,不论什么时间,什么时候,即使是深夜,她也要讲完了再睡。母亲还挺支持我学习的,每次学校搞什么课外活动,他都赞成。只要对我学习有帮助的,即使花再多钱,他还是那样十分支持我学习。

感谢父母养育恩书信 篇5

感谢您,我亲爱的爸爸,在繁忙的工作中,您会挤出时间来陪伴我。

感谢您,我亲爱的妈妈,你就像是我的指路牌,时时刻刻为我指引道路。感谢你们,在我的童年里撒下欢声和笑语,每时每刻都为我着想。

父母的爱,就像一座山,博大而宽厚;父母的爱,就像那树根,坚定而深沉。

还记得吗?那个傍晚,补课已经结束了,但很多同学却因为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困在了教室里。那时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可我们只能等待雨小下来。忽然,不知是谁趴在窗口,喊了一声:“我妈妈来接我了!”不一会儿,一阵阵脚步声、手机铃声响起,那些被淋得浑身都湿透了的父母们送来了一把把挡风遮雨的.伞!

是父母,挑出最好的苹果,细心的一点点削去皮,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碗里,端进房间里,哄着我们吃下。

是父母,发现衣服的领口、袖口已经磨出了口子,夜里在灯光下一针一线地缝合起来。

是父母,在我们生病时,不分日夜地照顾我们,守护我们,从家里赶到医院,又从医院赶回家中,甚至放弃工作。

是父母,每天不辞辛劳地买菜烧饭,整天辛勤劳作忙碌,给我们更舒适的生活。

是父母,即使心里在担忧,也微笑对着我们。

是父母,给了我们整个的世界!

我们应该感谢父母,感谢他们赐予宝贵的经验和人生的道理;感谢他们提出的要求和一丝不苟的培养;感谢他们严格的态度和严厉的教导;感谢他们包容我们的无理,忍耐我们的任性,接受我们所有的优点和缺点……

感谢父母养育我作文100字 篇6

父母是一个亲切的称呼,父母更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你遇到困难时,是父母帮助你,当你受伤时,是父母安慰你,父母就像是一把伞,一棵树,为我们抵挡所有风雨,一些点点滴滴的感动汇聚成了父母那无私的爱,我有一个故事让我现在想起来都会忍不住眼泪留下来:我小时候很喜欢生病,有一次,我又发烧了,那天下了很大的雨,妈妈害怕极了,她看见我那烧得通红的脸,难受极了,她抱着我摇啊摇,一直看着我到天亮。虽然这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但它却体现了伟大的母爱。

你们肯定也有,但或许你们难以开口,那就放在心里吧,把它化成力量,回报给父母。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篇7

一、人们的心理安全受到威胁

新闻注重的不只是事实, 更注重“眼球效应”, 突发性事件比一般事件更易成为被重点报道的社会热点。加上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倍增效应和放大效应, 一系列爆炸性新闻的发生, 无异于不定期扔向社会的一枚枚信息核弹, 强烈冲击着社会变革期人们本就有些不安的心灵。

空气严重污染、水资源严重污染、食品安全没有保证、药品安全没有保证、生命安全也似乎越来越没有保证。睡在我们身边的人甚至我们的亲人, 不知道什么时候, 也不知道会因为哪句话、哪件事就可能成为加害于我们、剥夺我们生命的人。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们, 内心却难有足够的安全感, 更难有“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的从容、平和与淡定。

二、人们的安全需要未得到满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 安全需要 (身体和心理的安全) 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现代精神分析亦认为, 儿童与早期照料者之间的关系, 会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婴幼儿时期有一个“足够好的母亲”, 能够给孩子足够好的照料和安抚, 对儿童需要给予适时适度的满足十分重要。儿童期生理、安全、爱与归属等需要未得充分满足的人, 长大后往往安全感不足, 比较敏感, 对他人、他事及环境更易产生疑虑。加上负性经历的不断强化, 负面信息的反复刺激, 童年期的不安全感即使是成人后也难免被反复唤起、被不断放大。在面对未知、不确定性或危险情境, 个体往往会反应过度。这种反应有其两面性:一方面有助于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另一方面也可能会让个体陷入焦虑与恐惧, 经常处在过度警觉状态, 引起身心的不适。在群体中, 情绪有一定的传染性, 就像看到身边的人打哈欠, 你也会忍不住跟着打哈欠一样, 社会中存在的弥散性焦虑和安全感不足, 具有一定的暗示性和传染性。

三、恶性案件频发凸显生命教育的缺位

重智轻德、重成才轻成人的教育偏颇, 信仰教育效果不佳, 心理健康教育留有死角, 生命教育、死亡教育严重缺位, 让很多人对生命缺少敬畏, 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缺少最基本的理解和尊重。本就处于情绪风暴期的青少年在个人发展、学习就业、情绪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难免有诸多困扰, 很多人自我认同不足, 缺少与他人良性互动的能力, 难以对人际冲突、不良情绪进行无害化处理。于是,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 就感到压抑、愤怒, 甚至“狠由心中起, 恶从胆边生”, 将攻击驱力指向自己, 造成抑郁、自伤与自杀;将攻击驱力指向他人, 导致伤害他人、杀人犯罪。无论哪种情况, 都无异于是对自己或他人生命的轻率否定, 带来的只能是自伤、伤人或两败俱伤的结局。

四、调侃、幽默是一种化解的方式

很多人无法接受“感谢室友不杀之恩”这样的调侃方式, 认为这是对逝去生命的不敬, 是在用看笑话的心态看待他人的不幸。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调侃所凸显的, 不过是对这种荒谬行为的否定, 对不幸中得以幸存的庆幸, 对自我及群体生存困境的善意嘲弄和提醒。在个体力量与社会压力难以抗衡的时候, 精神生活去道德化的调侃与戏谑便是向外部世界妥协的必要调节。

紧张能量的无害化释放, 有助于社会创伤后的精神康复。悲剧发生后众人乐而忘忧的集体狂欢, 表面看似有悖事理人情, 似乎有些不够人道, 实则是消解了消极事件的破坏性, 让其在众人的戏说与仿拟中成为观照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 原先引起人们紧张不适的事物, 其威胁性和伤害性得以消减和降低。这种喜剧精神的实质是对造成紧张与压抑的事物的蔑视, 其中既蕴含着对生命中种种遭际和负性预期的无奈与不甘, 又有对他人生命感同身受的同情, 对自身生存处境“痛并快乐着”的积极超越。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篇8

第一,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式学习。就是说,—个孩子如果在人多的场合因某种原因(如口吃)被取笑、奚落,那么人多的场合就会成为他被取笑、受奚落的信号,以后他一到人多的场合就觉得难受,并且长大后会形成孤僻和内向的性格。如果一个孩子在人多的场合因某种原因,例如长得可爱令人喜欢受到欢迎或赞扬,那么人多的场合就会成为他受欢迎、被赞扬的信号,使他乐于到人群中去,并且长大以后会形成开朗、热情的外向型性格。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一个场合如果与使人愉快的刺激联系在一起,那么它就成了让人愉快的信号;如果与使人不愉快的刺激联系在一起,那么它就成了让人不愉快的信号。人的有些性格就是这样形成的。

第二,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这是指人在什么场合下曾通过什么活动取得了成功,受到了鼓励,那么他在那种场合下就愿意去那样活动;如果在什么场合下曾因什么活动受到了批评或惩罚,那么他再到那种场合就不愿那样活动,以避免受到批评或惩罚。例如,一个孩子平时在公共场合下唱歌受人欢迎,长大后他就愿意到大庭广众之下去活动,唱歌、讲话都不发憷,这样就容易形成他的外向型性格;另一个孩子因唱歌不好被人哄笑,那他长大后就害怕到人多的场合去唱歌或讲话,这样就容易形成他的内向型性格。性格的学习,比知识、技能的学习要容易,因为它不像读书、写字那样有一个会与不会的问题,而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的。

第三,观察性学习。这是指由看到别人的行为而学会别人的性格。比如,孩子们模仿影视里的一些行为,学英雄人物的行为,会形成良好的性格;学反面人物的行为就形成不良的性格。

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正是通过以上3种方式,特别是第三种方式——观察性学习得来的。

生长在某一特定家庭环境的孩子,最初他们的性格如同白纸一张,在长期与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的接触中,受到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性格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性格特点会迁移到他们身上,在性格这张白纸上烙下种种不同的印记。比如,做父母的待人热情、宽容,其子女往往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待人。

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态度,即父母对子女的不同教育方式,会使子女形成不同的性格。比如,父母教育子女时采用民主和平等的方式,那么子女较容易形成和发展爱好交际、与人合作又能独立自主的性格特征;如果父母教育子女采用专制的方式,那么子女较容易形成和发展情绪不稳定、依赖性强、胆怯和懦弱的性格特征;如果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是娇宠、放纵,那么子女容易形成任性、幼稚和缺乏独立性的性格特征。

如果父母的态度是支配型的,那么儿童容易形成消极、顺从、依赖、缺乏独立性的性格特征;如果父母的态度是溺爱的,那么儿童容易形成任性、骄傲、利己主义、缺乏独立精神、情绪不稳定的性格特征;如果父母的态度是过于严厉的,那么儿童容易形成顽固、冷酷、残忍、独立的性格特征,或者形成怯懦、盲从不诚实、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性格特征;如果父母的态度是忽视的,那么儿童容易形成妒忌、情绪不安、创造力差,甚至有厌世轻生情绪的性格特征。

由此可见,父母只有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和教育方式来对待子女,才会使子女具有相当多的良好的性格特征。

另外,家庭气氛对子女性格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说来,在宁静愉快、轻松和谐的家庭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与在紧张、压抑的家庭气氛中成长的孩子,就其性格而言便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父母早亡或离异的家庭里,由于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温暖和关怀,在他们身上往往会出现孤僻、依赖、冷淡和情绪不稳定等性格特征。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作文 篇9

感恩父母的作文感恩父母的爱

都说母亲就像是那阳春三月里的阳光照耀着我们,父亲就像是在大雨中为我们撑起的那把大伞。人们都知道母爱是伟大的,所以往往人们会忘记对于父亲的爱给予最大的回报,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中,父亲还是给了我们一定的信心以及关怀的!

感恩父母的作文感恩父母听爸爸的教诲

有一次我有一道数学题解不开,于是去问爸爸,爸爸说这道题非常的简单,让我仔细去思考,但是我还是好久都没有做出来。但是爸爸却对我说,一个小时做不出来可以用两个小时,就这样直到做出来为止。于是我非常后悔去找爸爸帮忙,但是最后我还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给解出来了,爸爸这时候对我说:“到最后你还不是想出来了吗?”想想看这句话也没有错!

我们能生活在这个美好精彩的世界中,不管是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够忘记父母孕育了我们。从第一句话、第一步走路……如果说没有我们的父母那么就不会有我们,不管父母是不是长的.好看,但是他们都是我心中最完美的。

感父母之恩 篇10

人生怀感恩之心。

幼儿园里唱着歌:“妈妈妈妈快坐下,请唱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这是人的本性。

肤发受之于父母,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人。我们需要学会感恩父母。这便是“孝”--。谓有“百行孝为先”。

孝的本意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中有一位叫何红涛的普普通通的工人。他很普通,但他却有着不再普通的事,他用自己的孝的行为打动了全国人民:自己动手改装了一辆摩托车,细致的他为父亲安装了靠背,用自己不多的时间,陪伴父亲,游览大地。父亲脸上洋溢着满足、幸福、甜蜜的笑。如《礼记》中所载:孝,乐其心,不违其志。”孝,随心而做,并不需要什么代价。

“爸爸妈妈,等我长大了,一定让你们幸福!”,这是我们最常听见,也是我们最常说出口的一句话。但这仅仅证明,我们依然爱着父母,想着父母。然而,可曾想,这一等竟不知等过了多少个春秋,不知父母额头上增添了多少沟壑,不知岁月已无情地带走了一切。这不能称之为孝。

孝,不应愧对于心,更应竭力而为。何红涛不是名门望族,但他凭借自己的双手与那一颗诚挚的孝心,与父亲游历了三山五岳,没有一个人敢说这不是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我们需要向父母尽孝。

孝就是回家后亲热地叫一声“爸爸妈妈”,是更多地与父母沟通,是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是陪伴于父母左右......而不是一纸空话,不是一台电视,不是一个收音机,更不是电话的另一头的你......我们也该付出点行动了。孝应该落实于生活的点滴之中。

有人说,我还小,没有任何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那我只能够等待。这便是错误的。

孝与敬组合在一起就是“孝敬”,孝必须先学会尊敬父母,敬爱父母;孝与顺组合在一起又是“孝顺”,那我们就应顺从父母的.劝告,避免他们生气;“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我们还需要爱护自己,减少不必要的担忧。

孝,需要的还有那一颗炽热的心。对父母来说,你的一片心胜过千言万语,胜过万座银山,他们不图任何回报,只是想多看你一眼。

小乔的《母亲的目光》中这样写道: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儿子睡觉;母亲总是偷偷地看着我,我不耐烦地说走了母亲,她再也没有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现在,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

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也许大家看过——《妈妈洗脚》:在妈妈给孩子洗完脚之后,孩子也端来满满一盆水,也许水很多,孩子也难以端稳,他高扬起脸,笑着对妈妈说:“妈妈,洗脚!我也给你讲个小鸭子的故事......”当听到这句话时,那位母亲脸上写满了开心与感动。这就是父母,在子女面前不加任何掩饰,永远那么无私与纯洁。

回家为父母泡杯茶,聊一聊今天的趣事,讲一两个笑话,做点家务......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父母也会会心的笑,忘却了一天的疲惫与烦躁,只留下与孩子的幸福点滴。

感谢王长英气功排石救母命之恩 篇11

2012年9月母亲发病时,痛得更厉害,送去医院给打了杜冷丁,输了一天液病症缓解后出院。医院也不敢收留了,觉得我母亲病的严重,建议去大医院治疗。我们当时心中实无一策,对治疗结石没有任何概念,只是抱着一个信念,要给母亲找伤害最小、痛苦最小的非手术方法。所以当时开始搜索偏方,后来搜索到柠檬排石法,心中像是燃起了希望,仿佛看到母亲的结石在柠檬汁和橄榄油的熔解冲击下顺利排了出来,看到了母亲绽开了久违的笑容。结果还是无效。

2013年2月与4月住院期间,分别作彩超和CT等检查均提示:肝内外胆管直经扩张至1.3~1.5厘米;左肝与胆总管有多发大小结石,大者直径达1.9厘米;胆囊肿大5倍多伴有泥沙结石。医院建议:切除胆囊、切开胆总管取石、切除左肝叶。我们三个儿女多处了解此疗法并非安全,心理上无法接受,经济上也无法承受。然而,母亲体质每况愈下,病情随时危及生命。在万般无奈之际,我们姐妹俩在QQ群里发信求助咨询,不少好心人均建议去苏州求助气功排石创始人王长英气功医师。大家对他不但评价好,而且指出对该病有绝佳超常疗效;尤其是《益生文化》主编陈全林也推荐去王长英处治疗为最佳选择。我们还是抱着将信将疑的心理,打开气功排石网页,阅读到了几十年来众多国内外受益患者对他的褒奖文稿、视频、图片;尤为“中华昆仑瑜伽”网站上,全面详细了解了王长英医师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从事气功排石从未间断;他享誉国内外,只有褒奖无贬词,是几十年如一日被公认的功德、功夫、疗效无争议的苏州医学院毕业的真实不虚的气功排石医师……还十分庆幸地看到了广州市王国权和她母亲为同类疾病,而在2013年4月携带鼻胆管“逃离”广州第二附属医院去苏州,求助王医师排石仅用气功一天即排出直经1.5厘米之巨大结石而转危为安,图、文、视频、医院方证明俱全……

我们马上给王医生打通电话,王医生心平气和并真诚地回复我所有的问题,满足了我的种种怀疑及担心,告诉我只要是肝内外胆管结石就能保证疗效,还告诉我没有疗效不用付款。有了王医生这几句话,我们还等什么呢?王医生的话让我有了说服家人的法码,最后全家都同意了。

为此,最终决定冒着酷暑高温、风险,护送危重母亲去治疗,于2013年6月23日下午抵苏州求助王医师开始气功排石。6月26日第一次大便中冲洗出大量黑色泥沙结石,7月3日,排石过程中出现剧痛、呕吐,又遇38度酷暑高温等因素,王长英医师主动承担风险陪去苏州九龙医院进行补液、止痛、消炎等辅助治疗。王医生告诫并安慰我们,这是巨大结石排出过程的阵痛,如同孕妇分娩。继续发功排石。果然,在一天中痛止、继则高温和黄疸一过性地退去。便秘了多日后的7月8日同时在大便中排出直径1.5厘米和2.0厘米二枚圆形巨大结石。

至今,将半年过去了,母亲未再发过病,恢复得非常好,健健康康的,也不担心再会发病了。母亲特别纯朴和善良,对于她来说这辈子做梦都没想过在跨越时空的另一端,有一位心地善良、医德高尚、仁心仁德的王医生,能帮她解除多年的痛苦。对于我们来说,能治好母亲的病也算是了却一桩多年的心愿。我们相信就如陈全林老师所说“有什么样的心,就与什么缘相应”。

为此,我们全家人衷心感谢王长英医生救我母命之恩!我们庆幸有缘得到那么多好人的帮助!感谢所有帮助过我母亲的人,特别感谢的是素不相识却有如亲人一般的王医生及薛阿姨,叩谢!祝王医生及家人身体健康!

父母养育辛苦,读书为了报恩 篇12

记得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停电了,我从梦中醒来,母亲正为我打扇,一滴汗珠掉在我的脸上,好烫好烫,萦绕着我的风却清凉清凉。记得一个很冷很冷的雨天, 妈妈到校接我, 一把伞倾在我的这边, 雨水打在她身上,走进家门,她的半身已经湿透,我惊呼“妈妈,妈妈”,他却莞尔一笑,硬是把热饭塞在了我手上才肯去换衣服。记得一个很黑很黑的夜里,我有些许咳嗽,我支开忙前忙后的父母,关上房门躺下,不经意间,我听见:一个轻些的脚步声来了,轻些的脚步声去了,一个重些的脚步声来了,重些的脚步声去了,轻些的脚步声又来了……这时候,我的泪没有商量的来了,我的泪水,久久不肯离去。

在父母辛苦的殿堂里,父爱、母爱是永恒不变的,但,父亲母亲却有所改变。母亲的手粗糙了了,她把温柔的抚慰全给了我;父亲的脊背弯曲了,他把刚直的性格传给了我;妈妈的头发花白了,她把黑亮的瀑布披在了我的肩上;爸爸的皱纹变深了,他把健美的青春给予了我……正处于青春期的我,曾劝诫父母别太辛苦,说我已经长大了,父母却说,在他们的眼里,我永远是孩子,永远是希望,他们伴着希望一路辛苦走来,值!聆听母亲殷切的话语,面对父亲深沉的目光,我深谙他们所说的“希望”的含义。常言道,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父母养育辛苦,读书为了报恩。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幸福的,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向上的。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活,感谢父母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感谢父母替我装上了腾飞的翅膀!

《感恩父母养育我》主题班会教案 篇13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大部分不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但从来不懂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父母生活的忙碌与劳累。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父母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

2、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学会感激、心存感激,并学会赞美自己的父母,敬爱自己的父母,做一个孝敬体贴父母的好孩子。活动形式:

由班主任支持,小组讨论、集体倡议、个人发言等形式。活动过程:

一、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请讲:父母令你最感动或者最难忘的一件事。

二、师讲故事:

挨杖伤老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无论母亲打多重,他都没有怨言不掉眼泪。可是,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哭得很伤心。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时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不如以前,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能忍受。”

韩伯愈(是一个孝子,性格善良,孝敬母亲)

三、了解父母,体谅父母。

师:同学们,你心疼你的爸爸妈妈吗?(每个问题至少请两名同学回答)1.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2.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吗? 3.你经常和爸爸妈妈聊天吗? 4.上学以来,你曾经把妈妈气得掉眼泪吗? 5.你通常怎样向你的父母表达你的爱呢? 师:父母给了我们温暖,我们也要给父母同样的温暖。

四、回报父母,付诸行动

1、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看到了多么伟大的父母,他们不求回报,默默地付出,虽然发言的只是一部分同学,但我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对父母的感激,是吗?(全体学生回答是)让我们把它变成行动,向家长保证。

请全体起立,请跟随老师一起读倡议书:

我们一定要体谅父母,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帮助父母刷一次碗,洗一件衣服,扫一次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减轻父母的辛苦,回报父母的深恩!不要顶撞我们至亲至爱的人,让他们心痛,在他们给我们添衣的时候,不要忘了告诉他们注意保暖。我们是父母的希望,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让父母感到宽慰,我们要用自己的付出回报天底下最爱我们的人,请记住你的点滴进步都会是父母莫大的光荣!请坐!

2、同学们你觉得以下行为对吗?(每个问题至少请两名同学回答)案例一:在课堂上,老师批评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赡养父母的错误行为。小明说:“等我工作后,每月都给父母生活费就行了。”只是每月给父母生活费就是孝敬父母吗? 案例二:有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他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每天一回家就马上学习。最近学校开展孝敬父母的活动,要求学生在家能帮助父母承担一些家务劳动。但他却说:“学习成绩优秀就是孝敬父母,其他都是多余的”。

男主持人: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去感恩父母?(请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请同学们回答: 遇到以下几种情况你会怎么做?(每个问题至少请一名同学回答)父母生病时________。

父母遇到烦恼的事情时________。父母劳累一天回到家的时候________。父母外出遇到大雨时________。

父母在有些问题的看法上出现错误时________。父母为你做 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时________。父母辅导你作业时________。面对父母的批评教育时________。

2、请孩子们拥抱自己的父母。

五、总结。

不忘父母养育恩教学课例 篇14

教学课例

作者单位:魏桥实验学校 作者姓名:程明豆

联系电话:***

不忘父母养育恩

【设计理念】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应当提倡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当前,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女,一些家庭客观上存在着溺爱、纵容子女的教育误区,对孩子的培养重智育、轻德育,导致一些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父母和长辈,缺乏起码的家庭责任感。以至于出现了一批“小公主”、“小皇帝”式的孩子,他们只知道关心自己,不懂得关心别人;只知道要求别人为自己付出,不懂的感激和回报。这不仅是一个家庭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心血和劳动,认识到父母对自己寄托的希望,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和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培养学生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的积极情感。

能力:理解父母的辛劳,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知识:知道父母给予了自己生命,父母抚养教育自己成人,懂得感恩父母,学会孝敬父母。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歌曲《感恩的心》背后的故事导入课堂。通过回顾父母恩、感悟父母恩、回报父母恩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并落实到行动中。最后,通过集体宣誓深化情感认识。中间环节用震撼人心的感恩案例,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教学实录】

开始部分:请同学们看视频听歌曲《感恩的心》 师: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

一个母亲独力抚养大一个哑女,那个小女孩从小别人有的,她都没有,过的是一个没有同伴玩耍的童年。她从小就没开口说过一句话,大家都以为她是个哑女,一直到她进了聋哑大学。有一天,她妈妈有事不在,她赶回家后发现妈妈的枕头下有很多的卖血单,她才恍然大悟,她的妈妈是以卖血供她上的大学。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她曾对她妈妈有很多的抱怨:为什么我会生长在这样的环境?所以她很封闭自己。见到卖血单后,她才深深的感到来自母亲的爱。她感动得一下子就喊出了“妈――”,于是就有了一首《感恩的心》的歌曲的出笼。

师: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对父母感恩。投影并板书课题——不忘父母养育恩。

第一环节:回顾父母恩

欣赏歌曲《父亲》、《母亲》,并课件出示一组家庭生活图片。师:同学们,老师想问问大家,今年你们多大了? 生:我14岁了。生:我15岁了。„„

师:在这十多年的成长历程中,父母就像我们的守护神,呵护着我们的成长。其实每一位父母都是一本厚厚的故事书,记录着许多爱的故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谁来说一说?

生:有一次我生病的时候,我妈妈冒着雨被窝去看病。我很感动。生:有一次下雨的时候,我没带伞,爸爸到学校给我送伞。从这里我感受到了爸爸对我的关心。

生:上次我和妈妈出去天气很冷,我穿的衣服很少,妈妈脱下衣服给我穿。妈妈说,只要我不冷她就不冷了。

师:同学们,从这一个个朴实又感人的故事中,老师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师:那父母的爱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算算: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为你做了多少顿饭?洗了多少件衣服?叮嘱了我们多少话?接送我们上学走了多少路?

生:我觉得算不出来,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根本无法计算。生:算不出来,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父母的叮嘱。生:算不出来。因为父母接送我们走了大大小小很多路。师:这些问题我们都没回答出来,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父母的爱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生: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无价的。

师:曾经有人问,父母的爱到底有多少?同学们,你们说呢? 生:父母的爱是无限的,他们的爱就象一条长河是没有尽头的。生:父母的爱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

师:父母的爱是不是无所不在,比山还高,比水还深,实在无法计算。同学们,请跟我有感情的朗诵一首小诗来回味父母的爱吧!(出示小诗《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是一顿可口的饭菜,父母的爱是一声重复的话语,父母的爱是一段静静的等候,父母的爱是一件细碎的小事,父母的爱是一抹温柔的眼神,父母的爱是冬天送上的毛衣,父母的爱是外出准备的零食,父母的爱永远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幸福!

第二环节:感悟父母恩

1、(体验)做妈妈。

师:同学们,请把六斤重的书包挂在胸前,模拟十月怀胎的妈妈,让我们也做妈妈,感受一下父母的辛苦,我请一位同学替我主持。

师:同学们,让我们也做妈妈,感受一下父母的辛苦,请大家把六斤重的书包挂在胸前,模拟十月怀胎的妈妈:大家听我的口令来做:“现在,妈妈要洗衣服了,请蹲下洗衣服”(约一分钟后)“起!”

师:“请弯腰从冰箱里拿菜,弯腰拿白菜,弯腰拿青菜,拿鱼,拿肉!”,“把地上的菜放在水池里洗干净!”

师:“现在,要出门了,请妈妈们蹲下或坐下换鞋。请弯腰系鞋带(大概二分钟)”,“请蹲下!”,“请坐!”(学生重重地坐下,有一种总算解脱了的感觉)师:“大肚子妈妈能这样重重地坐吗?那是怎样坐的?” 生:小心翼翼,手扶着东西,慢慢坐下。师:做妈妈感觉如何?

学生1:很累

学生2 :做妈妈很辛苦

2、爱的冲突

师:同学们,有的父母的爱如和风细雨,温暖和滋润孩子的心田。有的父母的爱如暴风骤雨,力图洗刷掉孩子身上所有的污垢。一起来看这样一个故事。(出示:一碗馄钝的故事)谁想读读?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热腾腾,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边,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着泪水,对面摊主人说,“我们又不认识,而你就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会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愣住了。女孩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里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这时,她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对亲人的一辈子恩情却“视而不见”。

(学生声泪俱下的读故事,其他同学眼含泪水。)

师:此刻,我想每个同学都有很多的感受,谁来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觉得父母就象一棵大树随时随地的为我们遮风挡雨。

生:我觉得别人给你一顿饭吃你就那么感激他,而父母做了十几年的饭你却和他吵架,应该回去和父母道歉。

生:我认为不应该对于别人的小恩小惠就非常的感激,因为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十几年的辛苦,你却没有感激,我觉得这样不对,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回家道歉。生:不管父母怎样对你,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为了爱你。

„„

师:爱如灿烂的阳光,炽热而光明;母爱似盎然的绿草地,芳菲而宜人。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与父母发生分歧甚至冲突顶撞,还常常埋怨你母的啰嗦。请你描述一个自己经历的这方面的故事。

生1:周日在家妈妈经常说:别玩了,学点习,做点作业。天天一套,不变样,很烦人。

生2:我也是,每次上学时妈妈总是说:“听老师的话,上课认真听讲,别和同学吵架。”我每次都没好气地答到:“行了,行了„„少罗嗦点”

生3:你们多幸福呀!我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和爸爸离婚了,连个唠叨的人都没有。

(生3的回答打破了班级的沉静,老师分明看到几个孩子的眼泪在打转)师:直到今天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生1:妈妈,以后我会理解你的唠叨,不在厌烦。生2:我会爱上妈妈的罗嗦,很好地伴我成长。

师:老师知道有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更渴望父母的唠叨,但老师告诉你,他们都是一样地爱你们,他们希望你们能快乐地学习、生活,愉快地成长。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父母永远爱你们!

3、超越生死的爱

师:播放背景音乐《天亮了》,生:讲述《地震中的故事》

投影展示:一次地震,把一个婴儿和他的母亲同时压在了地下。母亲被压断了腿,不能动了。两三天后,母亲已经没有了乳汁,听着孩子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痛哭,母亲义无返顾的咬破了自己的手指,让孩子来吮吸自己的血液。几天以后,当人们找到这对母子时,这位母亲已经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可他的孩子正在甜甜的熟睡中,嘴里依然含着母亲的手指。这个可怜的孩子他怎么知道正是母亲用自己的鲜血、用自己的生命给了他一次活的希望。

师:此刻,你们又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觉得那位母亲很伟大。

生:这位母亲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孩子的生命,在孩子遇到危险时她首先考虑的是孩子,我无法用词语来形容我的感受。(学生已经泣不成声)

生:母亲为了救孩子牺牲了自己,她太伟大了!第三环节:心怀感恩心,回报父母恩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一辈子都读不完。为了孩子,父母舍弃生命都在所不惜。而我们又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呢?

生1:为父母洗一次脚。生2:帮父母扫扫地。

生3: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生4:帮父母洗碗。生5:帮父母买东西。.生6:回家聊聊学习情况,谈谈收获,讲讲感受,给父母一个好心情。生7:父母下班回来时为他们沏一杯热茶。生8:学会拥抱父母,说声“谢谢”。生9:每天好好学习,生10:多体谅、理解父母,不与父母争吵,多为父母着想。

师: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在一天天长大,而父母却在一天天衰老,与其做一个明天的孝子,不如从今天开始、从小事做起,关心父母、体贴父母,把真挚的孝心化为无声的孝行。今周末在家就让我们从为父母洗一次脚开始来回报父母吧!洗脚之后写一篇心得体会上交给我。

结束部分:感恩宣言。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师:同学们,学会感恩吧!请同学们起立,右手握拳,现在一句句的跟我读:

亲爱的爸爸妈妈:

从现在开始,在思想品德上让你们安心;

在学习上让你们放心;

在生活上让你们省心;

我们决不辜负父母心。

【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加深了对父母的热爱,体会到了父母真真切切的爱以及工作的辛苦,他们更加懂得了热爱生活,珍惜父母所给他们的一切。据家长反应孩子们脾气比以前好多了,变得孝顺了、懂事了,比以前主动并坚持做家务,关心和体谅父母,会说谢谢。学生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涤,知道了父母的爱是伴随自己一生的暖流,也懂得了自己要回报父母的爱,克服了自己的逆反心理,更愿意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加深了与父母交流和沟通,使家庭更温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三部分组成:开始部分通过歌曲《感恩的心》背后的故事导入课堂。中间部分通过回顾父母恩、感悟父母恩、回报父母恩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最后,通过集体宣誓深化情感认识。

本节课,课堂结构完整、前后连贯、思路清晰、案例经典,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深化了学生认识,净化了学生心灵,激发了感恩欲望,明确了感恩方式,使学生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得到转变,拥有了感恩的健康心理。

不足之处是最后的行动方案落实上规划的不够细致,对学生的回答缺乏及时的鼓励和点评,课堂反馈方面做的不是很好。

【教学评析】

一、教学目标评析。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即情感目标、认知目标、行为目标。情感目标偏向于感性,认知目标偏向于理性认知,行为目标偏向于实践。认知目标:引导学生知恩——通过听歌曲、看图片、谈感受等活动认识父母的艰辛和爱心。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恩——通过体验做妈妈、阅读倾听经典案例故事激发学生感恩之心;让学生在知恩基础上感恩。行为目标:引导学生报恩——通过讨论、布置为父母洗脚的实践作业让学生懂得如何报恩并践行报恩。

二、教学方式及评价

1、看视频,听歌曲,讲述感恩故事。

2、行为体验做妈妈。

3、师生朗读宣誓。

4、布置实践作业。

这些教学方式

1、具有趣味性。丰富多样的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需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2、具有实效性。尤其诗歌朗诵、经典故事、视频播放等每项活动有其特定的作用,或能够激情,或能够启思,或能够导行。

三、师生关系评析

教师的作用是出示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或感悟,老师是幕后的策划和导演。在台上,只在关键处说几句话,引导一下。活动时间基本上是属于学生的,真正体现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的新课改理念。把表演的舞台留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还给学生。

四、课堂效果评析?

对感恩教育的教学效果,最基本的一个评价标准是:学生有无感动和激动?学生动心动情了,流泪了,哭了,这说明心理情感教育见效了。当然进一步的要求还得有行动。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的眼泪,他们动情了。

五、课堂之后怎么办?

上一篇:第十章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下一篇: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捉小鱼》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