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盒变家具课堂教学反思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纸盒变家具课堂教学反思(通用5篇)

纸盒变家具课堂教学反思 篇1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废旧纸盒材料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家具在生活环境中的实用性和美观性,让学生学以致用,会用废旧纸盒做家具。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教材第10页展示的多种形状、色彩的废旧纸盒,运用组合及裁剪的设计方法制作的双层床、鞋柜、餐椅、衣帽柜等家具,引导学生认识、欣赏这些作品造型简洁、色彩明快,充满童趣的特点,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废旧纸盒材料的形状特点,思考家具造型与纸盒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思考选择哪种制作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设计构思,根据不同款式家具的特点进行设计与制作,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二年级学生运用纸盒材料的经验不够丰富,在立体纸盒设计与制作方面经验不足。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分析、赏析、研究学习的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学生也充分体验到了创作成功的快乐,达到了提高学生设计意识和创作能力的教学目的。

纸盒变家具课堂教学反思 篇2

现行英语课堂上存在交流只重形式而不讲实效的倾向,学生不善交流、不敢交流、不会交流,听不到学生本真的语言和内心的声音,从而降低了课堂的实效。

一、英语课堂交流存在的不良倾向

现象一:个人表演的“独角戏”。

有的英语教师无法做到张弛有度,课堂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讲得热情澎湃,座位上的学生只不过是最“忠实”的听众——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轻视学生的交流能力训练,不给学生交流机会。

现象二:一群人参与的“大杂烩”。

在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上了一堂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5B第三单元第一课时,主要学习C部分句型:Do you have any hobbies?Yes,I do.I like…等。教师在课尾根据教材E板块的样子安排了一个“调查”(Do a survey)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句型“Do you have any hobbies?Yes,I do.I like…”等语言对伙伴们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在表格中打勾。表格内容如下:

这位老师本以为这一环节会使本节课“出彩”,老师让学生交流讨论。岂料满教室里都是嗡嗡的声音,课堂上热闹非凡,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都在发表不同的意见,吵成一团;有的小组只是极少数优秀学生的“话语霸权”,其他同学充当听众;而有的小组“学困生”则会把此时当作最佳玩耍时机。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交流,其实只不过是一群人参与的“大杂烩”一有形式无实效。

现象三:一个人与几个人的“专场会”。

在一些英语课堂上,所谓的课堂交流都只是一个老师与几个优秀生的表演“专场会”,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陪客”“旁观者”。而一些中等生、学困生不敢参与交流,久而久之,他们养成了与其无关的旁观者的态度,也就没有了交流的欲望——不敢交流,不想交流,无能力交流。

以上的种种现象,透视出小学英语课堂交流缺乏应遵循的原则和理论的指导,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英语教学中的种种现状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英语课堂生态交流遵循的原则

生态交流理论是有效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生态交流的核心思想,是提高交流的频率和效率,使师生均有所进步或发展。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生态交流的方法和策略很多,但是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平等交流原则: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交流,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在学习小组交流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交流心态,适当调节学生的交流心理,特别是要鼓励学困生以积极、平等的心态参与英语交流活动,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

2.自主交流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让学生说话,多倾听学生说话。教师要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设置合作交流小组,创设动态的多向交流模式,形成宽松的交流氛围,扩展学生的交流层面,提高学生的交流频率。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交流,在宽松融洽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得到了提高。

3.生态引导原则: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活动,教给学生交流方法,把握恰当的交流时机,选择合理的交流形式,从而使学生善于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引导,适度深化交流层次和深度,会让学生得到启发,会使探究活动继续得到开展。

4.积极评价原则:小学英语生态交流评价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主要目的,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多样化、多元化、多维化的积极评价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交流成功感。生态交流与教学目标有一个达成度,教学目标衡量交流生态与否要有一个评价标准,即交流效果与教学目标之比较。一看面,即交流效果看通过交流掌握知识的学生有多大面;二看点,即交流效果看掌握知识花费时间和精力有多长时间;三看悟,即交流效益看掌握知识究竟有多少感悟。

三、英语课堂生态交流的策略

(一)创造和谐氛围,因“自由”而主动

1. 去“畏”存真——学生“敢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感到“心理自由”了,就会减少思想上的压抑与精神上的负担,就能积极能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也就是说,只有在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放下“思想包袱”,直言不畏地发表自己的所见所思。

[案列]我在教《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6 Holidays这一课时,根据教材中的各种节日,适当地补充有关节日的单词。在教“Spring Festival”时,我拓展的是Firecracker爆竹,Family reunion dinner团圆饭,New Year's money压岁钱。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学生对于拓展的这些单词很感兴趣,也激起了他们用英语描述节日的欲望,让语言自由流淌。

2. 去“虚”求实——学生“会言”。

许多时候,学生英语课堂上觉得要交流的东西抽象,虚无飘渺,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不会交流。此刻老师应该为学生寻找真实、实在的可言之物。现实生活中就存在着大量的英语问题,很多英语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找到他们的原型,这就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广阔的材料背景。

[案例]在牛津小学英语6A教学“festival”这一有关内容时,教师可在元旦那天进行教学,精心布置好教室,张灯结彩,并渗透有关元旦的语言及文化,然后让学生学唱歌曲“Happy New Year”,并在歌声中互赠礼物或相互问好,最后让学生再来模拟表演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在渗透教学Mother’s Day/Teachers’Day/Women's Day/Children's Day/Christmas Day……要适时,让学生为这些节日策划活动,学生在期待这些日子到来的同时,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和渴望。

3. 孤芳“众”赏——学生“乐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学生才会乐于学、乐于讲,那么他们的这种发现才可能“持续”发展。

真实的“交流活动”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和积极参与。如上述[现象二]的案例中,表格中的信息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方便学生开展真实的调查活动。如上面那张表格中的内容,明显不是很适合当地学生进行相关的“调查”活动,那么老师就要做个有心人,预先走到学生中去,通过交流和观察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再设计交流活动的项目。如,对于现在大多数小学生而言,平时更喜欢做的事情可能是watching TV,playing football,playing yo-yo,playing games,playing chess,drawing pictures,flying kites,going to the park (zoo)等等。了解了这些信息,教师就不妨将这些内容调整到调查的项目中去,同时,还应该为学生的真实调查留有余地。

总之,在设计交流活动内容时,要尽量使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能根据生活实际进行真实的交流,也只有这样,活动时学生才会全体参与,交流才会凸现其积极的意义。这样的交流过程才有可能成为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高的过程。真实的交流一定发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语言也只有在实践中才有意义。

(二)摆正教师位置,因“平等”而互动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英语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充当着信息的“中介者”,教师摆正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地位,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的声音,并在倾听中与学生产生共鸣。

1. 乐于“倾听”不同的声音。

加拿大教育专家安尼福来斯特曾说:你的教室将很少有完全的宁静,分享和交流是轻松气氛的关键。新的发现、新的成功所带来的强烈的喜悦,会引导学生产生急切倾听下去的兴趣。

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这种活力在师生、生生交流中涌动,而真正的交流者需要的是善于倾听。倾听是一种入耳入心的活动,认真倾听学生、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真诚地回应,对学生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师生彼此轻松交流,表达想法,这样师生之间的对话就形成了真正有意义的生态交流。所以,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制造不同的“声音”,乐于倾听这不同的声音。

[案列]《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2 Ben's Birthday,主要学习“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I’d like…”等句型。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I'dlike acomputer.I'd like a nice dress….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想要的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为了能让孩子跳出这一思维束缚,使本课的教学内容更有深度,我通过课件呈现出在凛冽寒风中没有御寒衣服、赤着双脚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图片,动情地对学生说:

T:Boys and girls,you are lucky.You live a happy life.But please look at this poor girl,she is very cold and hungry.She has no warm clothes to wear,no things to eat.What should we do to help her?Please use the sentences“I'd like to…”to express your wish to her.

学生们被感动,纷纷举起手:

S1:I'd like to give her some sweaters.

S2:I'd like to give her some bread.

S3:I'd like to give her a pair of gloves.

S4:I'd like to give her a coat and I want to invite her tomy home.

这种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思维活动更原始、更深入。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交流,让每一个“音符”奏得更响、更亮。

2. 善于“合成”不同的声音。

英语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那里会发出不由你做主的各种“声音”。一方面我们期待“不同声音”的出现,另一方面又在抑制着这种现象的产生。因为担心这样的“声音”会打乱教学思路,会让我们“手足无措”,甚至还会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所以,我们要善于“合成”不同的声音,谱写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和弦”,并让这些不同的声音变成美妙的乐符,在英语课堂奏出动听的旋律。

(三)善待学生的错误,因“真诚”而追求

1. 善待“错误”。

布鲁纳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在英语教学交流过程中,我们应善待学生的错误。当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现显而易见的错误或是“口误”,妨碍了交流的正常进行,教师应注意纠错的时间和方式,在学生交流完之后,教师通过夸张的表情、姿态语言、语调等方式来暗示学生,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发现交流过程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尝试性学习,并且在此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积极强化,让学生明白之后自行改正错误,从而加深印象。

2. 幽默“错误”。

幽默既是小学英语课堂的保鲜剂,也是对待学生发生错误时的溶解剂。当学生在参与交流活动时发现自己错了,得到同学们的嘲笑或老师的否定评价时,往往觉得十分尴尬。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案例]在学习《牛津小学英语》5B第六单元现在进行时态时,两个学生在对话交流活动中,一学生问:“What is your mother doing now?”另一同学不假思索地回答道:“It's washing clothes.”这时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我笑着问用it的同学:“Is your mother a tigress?”学生们傻傻地看着我,我又用中文问了一遍:“你妈妈是母老虎吗?”学生忙说:“NO,no.”我说:“不是母老虎的话,为什么要用‘it’呢?人是不能用‘it’的。”学生们都笑了,我知道这是会意的笑,学生们在笑声中知道了错误,相信今后再也不会犯这种错误了。

3. 反思“错误”。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的宝座。”学生交流英语时的错误不一定是一种消极的因素。学生在进行语言的交流过程中,会出现一般性的语音、语法错误,此时教师如果打断学生的交流来纠错,还不如让学生在交流中认识错误,在错误中寻求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纸盒变家具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所讲授的内容为纸盒变家具,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内容。它是由废旧纸盒与家具设计相结合的艺术,有着工具简单、制作简便和便于少儿接受的特点,对启发少儿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二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会一点色彩搭配,并且想象力丰富。依据其年龄特点,可采用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打开思考的大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创新。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生活中废弃纸盒的利用和再创造,使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将废弃的纸盒变成“家具”,让孩子们了解“废物利用”的环保观念,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并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能利用纸盒的外形特点制作出合适的家具; 2.通过对纸盒家具的制作,增强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3.通过动手实践,体会到“变废为宝”的乐趣,并感受到创造的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打开学生思路和创作欲望,展开联想,动手设计制作家具。难点: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

四、教学准备

废弃纸盒、卡纸、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播放幻灯片)

师:上课之前让我们听一首歌,放松一下。(播放mv)会唱的可以跟着音乐哼唱。师:我们都知道,图图是一个调皮的小孩。可是他的内心却是丰富的。他想变成一个魔法师,想要把这个世界变得美好。让妈妈变成--(生答:漂亮女生);让大人变成--(淘气小孩);让所有烦恼统统变成--(欢笑)。你们想当魔法师吗?今天老师遇到个小朋友,他特别需要魔法师的帮助。看看他是谁?

播放幻灯片。学生们指出图片中的是三毛。

师:三毛是个可怜的孩子,他没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更没有温暖的家。他睡在冰冷的、硬邦邦的垃圾车里,做梦都想睡上温暖、柔软的床。我们想不想帮助他呢?(引出:给三毛变出很多家具,给他一个温暖的家。)我们用什么来变家具?(引出课题--《纸盒变家具》)

(二)、新授

师: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家具?电视、冰箱是家具吗? 1.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家具。

2.想一想:怎么才才能让纸盒变成这些家具。3.议一议:有哪些方法。

根据课件内容,集体讨论,得出有剪、推、拆、插等方法。4.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观察。除了以上所列还有哪些方法。a.指名同学上台观察,并向大家分享自己观察的结果。b.集体讨论,得出结果:还有钻、贴等方式方法。

c.教师引导:除了制作方法,我们还可以给“家具”增加趣味性。比如把枕头做成糖果状、给家具添上花边等。

(三)、课堂作业

看了这么多,你们想亲自尝试,把纸盒变成家具吗?

作业要求:每个小组集体合作完成1-2个家具。

温馨提示:用剪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哦。

(四)、作品展示、总结

三毛十分感谢同学们的帮助。看看,他在跟你们说“谢谢”呢!

(五)、课堂延伸

纸盒变家具课堂教学反思 篇4

设计意图

纸盒是儿童身边常见又熟悉的物体,利用奶盒、餐巾纸盒、鞋盒等这种废弃材料,变废为宝。同时纸盒是一种具有可变性的材料,正因为它有这样的特点,所以给了幼儿很大的探索、想象空间。在运纸盒的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亲自尝试,让幼儿体验游戏活动中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探索纸盒的多种玩法,练习爬、钻、跳等动作。

2.感受纸盒游戏的快乐。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纸盒若干平整的场地、拱形门 绳子 泡沫垫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说儿歌做准备运动。请出你的小头点一点,请出你的小手拍一拍,请出你的小腰弯一弯,请出你的小腿蹲一蹲,请出你的小脚跳一跳,请出你的小手放放好。

二、玩纸盒

师讲故事;有一天,小蜈蚣看到小白兔穿了一双漂亮的鞋子,于是也吵着让妈妈给她买鞋子,妈妈和小蜈蚣来到商店挑选好鞋子,可是要知道小蜈蚣有一百多只脚什么时候才能把鞋子穿上呢,于是蜈蚣妈妈想把鞋子带回家,她想请咱们班的小朋友去帮她把鞋子运回家你们谁想去帮忙呢?

1、初步探索纸盒的玩法。

幼 儿自由分散探索玩纸盒,教师巡视观察。

2、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展示纸盒的各种玩法。

3、再次探索与同伴合作着玩,再次交流。

师:“老师告诉你们哦,两个小朋友、三个小朋友一起 玩会更有趣呢!”(规则意识)

游戏开始;

游戏玩法和规则:小蜈蚣的家在树林里,要想帮小蜈蚣的忙有很多的困难,我们要钻过山洞(拱形门),跳过小河(绳子),爬过草地(泡沫垫)才能到小蜈蚣的家。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探索游戏玩法,了解游戏规则。遇到山洞时,怎么过去?(示范提要求不能把山洞碰 倒。)遇到小河时,怎么过去?怎么跳呢?(要求要跳过去, 不能掉到小河里。)(幼儿跳的方式,可以是分开腿跳,也可以是双腿一起 跳)遇到草地时,怎么过去?告诉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 就不能帮小蜈蚣把鞋子运回家。

幼儿分两队,两人一组抬纸盒到达终点,运的纸盒多者为胜。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玩运纸盒的游戏。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活动课的开展,使幼儿知道了探索纸盒的多种玩法,在练习爬、钻、跳等动作。训练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让幼儿爱上了玩纸盒游戏。

纸盒是儿童身边常见又熟悉的物体,利用奶盒、餐巾纸盒、鞋盒等这种废弃材料,变废为宝。同时纸盒是一种具有可变性的材料,正因为它有这样的特点,所以给了幼儿很大的探索、想象空间。在运纸盒的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亲自尝试,让幼儿体验游戏活动中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纸盒变家具课堂教学反思 篇5

设计背景

我发现很多的小孩吃完零食以后丢弃了很多纸盒,严重污染环境,为了增强他们的环卫意识,变废为宝,激发他们动手制作手工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到丢弃纸盒破坏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激发动手制作手工带来的乐趣。

3、感受纸盒的用途。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认识到丢弃纸盒破坏环境,增强环保意识,丰富词汇“大、小、长、短”。

活动准备

香皂盒、牙膏盒,饼干盒、巧克力盒、牛奶盒等,每组一份用塑料袋装好。

活动过程

一、自由玩纸盒,交流感受。

请幼儿自由拿取塑料袋里的各种纸盒,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

讨论:你刚才你摸到、看到的纸盒是怎样的?

二、比一比。

拿出全部纸盒出来,让幼儿再来摸一摸,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丰富词汇“大、小、长、短”。

1、每次拿出两个不同的纸盒进行比较大小、长短。

2、各小组成员轮流说一说。

三、观察纸盒,了解纸盒的用途。

1、出示纸机器人、纸笔筒、纸房子、纸火车等手工艺品,告诉幼儿纸盒可以做成许许多多的物品。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盒,启发幼儿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由纸盒做成的?纸盒可以做什么?教育幼儿不要乱丢弃纸盒,充分利用,变废为宝,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

这堂课,目标是认识到丢弃纸盒破坏环境,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动手制作手工带来的乐趣,感受纸盒的用途。重点是认识到丢弃纸盒破坏环境,增强环保意识,丰富词汇“大、小、长、短”。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环保意识不是很强,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所以我决定在这节课中,除了让幼儿增强环保意识,还让他们经过比较感受纸盒的大小、长短。

在授课中我尊重学生,给他们自由的空间,比如:在“比一比”的环节中通过让幼儿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充分得到体现。<.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学习,锻炼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

因为我知道农村的幼儿的见识面远不如城里面的孩子,没见过纸盒还可以做成那么多的手工业品,这节课让他们对纸盒的用途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既然主题是“纸盒变废为宝”,那么就会在授课环节中设计到我自己动手收集了各种物品的包装纸盒,而且亲自动手制作了几件手工艺品,引起了幼儿的兴趣,看着精美的手工艺品,在我手中亮相,幼儿的注意力被牢牢的吸引。我开始提问纸机器人是由什么物品的包装纸盒组成的?纸笔筒呢?他们的大小、长短一样吗?幼儿们开始有些不耐烦,当我把手工艺品放到每个小组的桌子上让他们欣赏时,他们再一次被吸引住了。

教学目标很好的在课堂中突出了,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没能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手工艺品,没有充分让幼儿说出自己以后如何利用废弃纸盒。

同事对这节课的评价有喜也有忧,喜的地方是:让我们农村的幼儿对废弃纸盒的回收利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很好的激发了他们的手工制作兴趣。不足之处:没能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备课环节准备不够充分。以后要更加认真去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本领,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上一篇:研究报告作文450下一篇:油库非静电典型事故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