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欣赏论文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陶艺欣赏论文(精选10篇)

陶艺欣赏论文 篇1

之中国原始彩陶文化

绪论:

中国古代文化渊源流长。众所周知,中国是陶瓷的故乡,这也是中国的英文名china的来源。在进入文明以后的五千年中,陶瓷文化无不和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命运相联。它一直伴随着炎黄子孙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功能极为广泛,渗透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它不仅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而且有文化价值。它对了解民族个性、心理趋向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奴隶制社会,无釉的陶发展成为有釉的原始瓷。原始瓷是在制陶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为了易于清洁洗涤,在商、周时期烧制成功的。商代以前的陶器极大多数的烧成温度在1000度以下,胎质松散,吸水性高,因此不能盛水,使用价值不高。长期的制陶经验,使人们不断摸索如何使器壁光洁,如何使之经久耐用,如何使器表处理满足人的审美和日用需求。在刻划、捏塑、彩绘、打磨、光洁等技术发展过程中,对改进制作技术、原料、釉料、烧成等不断有了新的认识。原始瓷胎表面常柏印或刻划纹饰,施薄釉透明有光泽,为瓷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1.原始彩陶的起源

随着原始祖先生存技能的日益发展,人类终于开始走出与狼共舞的山林,找到有山有水有平原的地方定居下来。他们首先要建房子抵御寒冷和野兽。为了让房屋更坚实耐用,早期的定居人类建造的是一种半地穴式的房屋,在室内挖一个火坑。居住在这种房屋中的原始人类,主要的家庭生活都是围绕中央的火坑进行的。而陶器作为蒸煮食物,盛水储粮的重要工具恐怕就会是这个小小房间中最主要的家当了。那么,我们的祖先到底是怎么发明了陶器的呢?有人猜测,住在半地穴式房屋的原始人曾遇到过一次大火灾,火灾过后他们回到自己的房屋里发现曾经用泥土做成的器皿变硬了,可以用来盛水或者食物,其实用价值变高了,因此原始人开始制作这种陶器。考古学家对人类8000年前的房屋遗迹进行研究时,发现房子中央的火坑侧壁上被掏出了一个小洞,里面还有一根未烧尽的炭棍,他们猜测,这可能是最初的制作陶器的方法。在偶然的启发下,我们的祖先学会了运用火来制陶,他们在定居的家园中专门建起烧陶所用的窑,使制陶技术得到更稳定的发展。

由于原始人距现代很久远了,所以原始彩陶的起源仅仅只是一种猜测,其中还有很多的谜团尚未解决。

以下是我在课堂上所总结的原始彩陶形成的原因: ① 剩余食品的出现和对饮食质量的提高。② 原始村落的出现。

原始村落的出现使得人们有了固定的居住,由于陶瓷易碎,不利于游牧生活。

③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对泥土和火的熟练认知。

2.原始彩陶胚体的制作:

原始彩陶胚体的制作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包括许多环节,比如说胚体成型、慢轮修整等等。其具体如下: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方法大致可分为手制、模制和轮制。从早期的手制经慢轮修整,发展到快轮制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换句话说,最早制陶是没有陶轮的,大约在距今7000年后才产生了慢轮。

最早的彩陶成型是模具敷泥法,即主要以内模为依托,直接将泥料挤压成泥片,一层又一层地敷贴到模具上。

操作方法如下:先将内模置放在木质垫板或平整的石板上,模具表面撒上一层细干土,以便制成后的陶胎与模具分离。敷泥时将模具放置在垫板上,大头朝下,以便操作。直筒罐、深腹罐等,因其内模器壁呈陡坡状,敷泥应自下而上,否则如果自上而下地敷,胎心则易下坠或断裂。钵的内模器壁呈缓坡状,既可从中央开始自上而下去敷,亦可从边缘开始,自下而上去完成。敷泥最关键的第一个步骤是敷第一层胎心泥,以挤压的方法用手使劲挤压泥料,使其牢固地贴附在模具上不致脱落,然后再一层层地继续往上敷泥。分层所敷的泥片要有一定的叠压关系,相互间的黏贴面要参差不齐,这样才能将先后所敷的泥片牢固地黏结在一起。陶胎成型后脱模,然后在陶胎的内外表用手涂抹一层泥质陶土。在一些陶器内壁发现有自下而上的手指抹痕,正说明表层是抹泥而成的。抹泥时双手分放在器物内外,用力提拉挤压,既排除了泥层间接茬处形成的气泡,又可消除、抹平器壁的缝隙,从而使陶胎的结构进一步紧密结合,器表也因此而变得光滑平整。

3.原始彩陶的彩绘

在艺术范畴中,质朴是一种永恒价值的美学品质,所指的是艺术生命初始形态的感性特点,是艺术主体的精神素质。彩陶那变化巧妙的几何图案和生动活泼的动植物纹饰,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而且各种文化类型都有着不同的风格特色。出土的大量彩陶纹饰丰富,装饰手法使用矿物质着色剂进行彩绘。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从渔猎、采集,到农耕生活中获取艺术的源泉,发挥想像力,把客观现实的事物提炼为规律性和程式化的装饰。丰富的几何纹饰变化复杂,绝无雷同。既谨严工攀,又粗扩豪放、质朴浑厚、活泼柔和。三角、直线、圆点、斜线描绘表示出认识和抽象自然的表现力。原始人类创造在陶器上彩绘的规律,而又不为规律限制,巧妙有节奏的表达原始的对称、均衡、调和、对比等美的形式思维。

比如说下面的这一幅图,它有着原始彩陶中常用的图案,简单的鱼类的图形。该图由简单的几何线条构成,相比以后的瓷器图样而言朴实无华,却又生动形象。这种纹样可能是由住在河边或海边的原始人绘制的,他们的主食为鱼,因此原始人想要在碗内绘制鱼的图案,以表达他们对鱼这种食物的喜爱,也表达了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人类对食物的渴求。

4.原始彩陶的艺术特点

原始彩陶的几何纹饰使自然物质美观、抽象。简练质朴的纹饰有着当时部族的图腾崇拜和巫术信仰的提炼。艺术不仅是自然的再现,艺术是要求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典型。

彩陶装饰的价值在于把美的感受通过熟练的技巧紧密地结合起来,并采用绘画表现手法来达到目的。彩陶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操作技术的成熟状态是密切相关的。在没有阶级剥削的原始制度下的人,能运用熟练的技巧达到形式创造活动的快感。

它的艺术特点总结起来有如下三点: ① 开创了大量的有特点的形制。② 质朴单纯 ③ 以彩绘为装饰

5.原始彩陶所反映的精神因素

风格纤细,委婉而感情丰富。

原因:①先人观念逐步复杂和细腻,野蛮与本能的成分不断减少。

②彩绘逐步激发先人自身意识的抽象潜能。③当时社会分工所致。

6.原始彩陶的传世作品:

这件陶器的体积巨大,存世至今是很罕见的了,画面由棕白二色极简括有力的画出一柄用绳索捆扎在木杆上的石斧,一只白鹳面向石斧,叼鱼而立,鹳因叼着硕大的鲢鱼又要保持身体平衡,因此头颈向后缩,两腿也向后倾斜,脚爪使劲抓地,瞪大的双眼似乎带点惊喜的神色。形象既真实又古朴,不是写实,而是经过高度概括。据有人研究,这件陶缸是用来装殓某个部落酋长的,缸体上所绘鹳鱼石斧图,含有部落联盟的图腾意味,但是我认为它是用来储存水或者食物的。

这件作品的弧面较优美,壁面较光滑,做工很精细。据说是由一个比较富裕的原始人制作的,其原因是它的壁上画有有牙齿的鱼,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吃上鱼类已经是不容易的,而有牙齿的鱼是高等鱼类,它的数量肯定更少些,所以能吃上它的八成是个富裕的原始人。

上面画了一组由五条鱼和一个光头人面合成的画面,我们对这些纹饰的具体含义,仍觉茫然,多数只能付诸猜测,我们无法知道6千多年前半坡人何以会对鱼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不过,人们透过这些神秘的形象,可以看到当时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和艺术表现能力。被图案化了的鱼形,基本神态犹存,线条劲挺有力,人物神态安详。这件作品可能是用来装水的,它带有人形头像的瓶盖,估计是一位贵族少女使用的器物。瓶口做成少女头像,瓜子脸上畜着整齐披发,五官清秀,很有活力。瓶身加以彩绘纹饰,犹如少女穿起华丽衣服的身体,是一件集雕刻绘画于一体的完整的艺术品。

7.下面介绍几种文化

⑴.仰韶文化

特点:①常用三角、宽带、波折、网格等几何纹表示人物或动物纹。

②风格从写实逐渐发展为抽象。

例如:彩陶人面鱼纹盆,鱼纹彩陶钵,彩陶黑彩三角纹钵,黑陶兽面纹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鹤、鱼、石斧圆形陶缸(此为绝品)等等。⑵马家窑文化

特点:图案常有平行、弧曲、交叉、同心圆。⑶大汶口文化

特点:①描绘精细,构图严谨。

②色彩对比强烈。

8.课后感想和对老师的建议:

陶艺欣赏课在我们学校一直都是很抢手的一门通选课,上过沈老师的课后发现这门课挺生动有趣,老师通过ppt和视频结合讲课,语言幽默风趣,在原本枯燥的大学课堂里添加了一份风采。每周一的陶艺欣赏课我从未缺课过,相反我把这门课当成了一种乐趣,不仅扩大了我的知识面,让我了解了博大渊源的中华文化和陶瓷的相关知识,而且激发了我对中国陶艺的兴趣和喜爱。以前我去湖北省博物馆的时候都是大概的看了下陶瓷的展览,但现在看陶瓷的时候却多课一份欣赏与研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想我们都应该好好的研究一下陶瓷这门艺术。虽然这门课已经结束了,但是我对陶瓷的兴趣还没结束,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

对老师的建议:我觉得老师对明清的青花瓷介绍的太少了,建议多加一课时向我们介绍一下明清的青花瓷。

陶艺欣赏论文 篇2

关键词:传统陶艺,现代陶艺,区别,联系

陶瓷艺术简称陶艺, 是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陶瓷发展源远流长, 人们曾在龙山文化与仰韵文化的黑陶和彩陶中就已经感受到了陶瓷文化的璀璨, 这些古代文物在美学与哲学家以审美的观点下观赏, 发现早在宋代之后, 陶瓷就以艺术的形式存有了。所以陶瓷艺术是历史长期演变、进步的产物, 属于历史性艺术范畴。

一、传统和现代陶艺的简述

1. 传统陶瓷艺术

中国传统陶艺即是在用途上多是以人们生活使用为主, 采用规范的材料流程及工艺流程, 保持无暇.光滑及造型优美、完整的釉面, 使装饰高贵或简单。最早的传统陶艺规范的形成基于:陶瓷工艺品生产与陶瓷工艺品审美欣赏的规范与原始化。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 样貌繁多, 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尤其是中国陶艺一直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陶瓷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 栩栩如生, 优雅豪迈的秦汉陶俑;色彩绚丽, 灿烂, 富有乐趣的唐三彩;宋朝质朴、高雅的白瓷及青瓷。在明清时代, 是中国制瓷工业的极盛时期, 制作分工日益明晰, 制作技术更加精湛, 明代斗彩瓷的烧成是我国陶瓷工艺史上的重大成就, 是以斗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斗彩又称逗彩, 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 具有纹饰新颖, 色彩淡雅的特点。在清朝釉上彩技术成就也不俗, 瓷器艳丽清逸均恰到好处, 与成熟的绘画技术, 结合完美, 作品很显精美。陶艺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展现形式之一, 与绘画艺术有着相同悠久的历史, 其文化内涵非常的深刻及丰富, 完美的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事物艺术化的追求及感悟, 并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代表着中国悠久的文明, 且为世界陶瓷艺术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传统陶艺超群的技术工艺, 纯熟的装饰设计, 优美的造型等都体现出了中国制造者的优秀才智。中国传统陶艺是附属于陶器的, 以实用而尽量美观为主, 在此情况下, 陶艺家的才智更多的受到了“制器”的局限, 只能在追求设计与形式美的领域里探索, 陶艺家也更接近于工艺家, 无法融入现代艺术的潮流。而现代陶艺的作用在于它扩大了原有陶艺的艺术属性, 使陶艺家不受“制器”的限制, 可以在其审美和价值批判领域里驰骋。

2. 现代陶瓷艺术

关于现代陶艺有着诸多不同的理解, 本人认为是秉承并开拓了传统陶艺, 是现代陶瓷造型艺术的新门类, 有着鲜明的个性, 独特的表现形式及方法。并以人文精神审美为主, “现代”着重表现的是相对的思想方式与思维观点的改变与超越, 不光是时间方面的定义, 就如同后代们的过去就是我们的现代, 每个人的对现代陶艺观点是不一样的。

现代陶艺在中国发展较迟, 80年代中晚期才如暴风骤雨般进入中国, 使中国现代陶艺摆脱了实用美术的领域。90年代则踏上了较为正宗的学术研究时期。但总是以西方现在艺术趣味为参照, 将会把原有的民俗文化推向毫无地位的危机, 所以要创造具有自身感情与心血又有独特风格与民族特性的佳作, 陶艺家们不应一味的寻求形式趣味和关心空乏的主题, 而是应当掌握陶艺制作中语言和思想的统一, 根据思想找寻天然陶艺语言的展现, 体现出想法连续性的系列。在2000年, 中国现代陶艺经过了开始、发展、演变的阶段, 进入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自由原创性时期, 奠定了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的成立

二、对比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

1. 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联系

由于传统与现代陶艺皆是将泥土用火加热制作的, 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定有相应的关系。之所以说中国传统与现代陶艺有必然的关系是因为二者使用的原料和烧成的方法都是相同的。但二者之间最基本的差别就在于现代陶艺是按着传统陶艺逆向的思想方式制作的, 它能良好的展现出制造者的思想与情感和反映出制作者个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完全的打破了传统陶艺抑制个性与按部就班的约束被现代陶艺家“扬弃”的开始使用。尽管如此, 二者间的关系还是必然的。正如里得所讲“此类艺术是那么的和本土文化的各类需要不可分开, 连每个本土文化的精神, 都怡然的在这类媒介里寻找它的展现。”现代陶艺时常和传统陶艺紧密相联, 不管制作方式怎样的改变, 都与本土文化密切的联系着, 体现着二者间必然的关系。

2. 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区别

现代陶艺家将史上那些形状有缺失或者有裂缝的次品看作为有缺陷美的作品大肆弘扬, 他们舍弃了陈旧的传统观点, 将实用放在首要地位, 通过全新的思维方法进行思索, 打破了传统陶艺墨守成规的束缚, 努力的去发掘自身的大脑潜能, 广阔而深刻的思考, 踊跃的展现自我的思想与情感和表达个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创造出陶艺风格与历史传统风格迥异的作品, 使现代与传统陶艺相对峙, 成为了一个争论不完的话题。但是此对峙的关系仅是在艺术进程与思想方法有这对峙的联系。

现代陶艺将作品的不定性也归结在成功的定义之中, 在美学实质里, 这种残缺的美正符合客观存在的美, 它体现出了与传统陶艺思定性的对立。和美学相结合, 真实表现出了美学实质的特点。

现代陶艺不仅把在烧制进程中因为疵火而产生天然纹路的作品当作是陶艺里的极品, 也把能片面表现出美学实质特点, 通过了规整性和思定性完美组合的传统陶艺视为精品, 如此, 从思考方式以及用材、装饰、设计、陶艺家群体等条件中产生出了一个系统, 从某种定义上完整的表现出了现代陶艺美学思维的实质。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与现代陶瓷艺术在其展现的方式上, 是对峙存在的。传统陶艺, 因为历史背景的因素, 大部分以“器物”为主, 并受皇权、阶级、宗教等思想内涵的限制。现代陶瓷艺术受新文化的影响, 推崇的是传达以个体为主的情感、意识、理念。在远古时期, 人类祖先就已经以实践为基础领会了制作陶瓷的经验, 但由于传统陶艺追求的是实用、工整、规则、装饰为最终目的。因此在展现方式上会给我们带来比较空洞、枯燥的感受。传统陶瓷有祭祀明器、日用器皿等庞大的种类, 可将其具体分为:瓶、碗、盘、罐、动物、壶、人物等, 不同造型的器具都是以实用为主的。早期人类的陶瓷形状都是通过改变及使用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 之前也许是将天然的物体大致改造后就当作器物。之后就摹仿形象来塑造, 所以传统的陶瓷形状大多是摹仿当时的一些植物的形态来定型的, 也有一些是摹仿动物或人物定型的。再后来陶瓷就以原来定型的条件上, 结合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创造出了如冬瓜瓶、鸡头壶、芭蕉瓶、柳叶瓶等器皿, 逐步的挣脱了自然或仿自然定型的形状, 通过改造及再次创造, 使其更加的美观和实用, 不仅可以装饰生活, 还可以带给人们美好的享受, 使之成为了那时期审美的标准。

与之不同, 现代陶瓷艺术则要求创造者尽情的探索与发现, 使其表达的方式别具一格, 追求的是更精彩的展现形式。

结论

传统陶艺所构成的片面性是要进行弥补与改善的, 人们需要在客观

浅谈中国动画市场的发展与嬗变

王笑一 (渤海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中国的动画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的支持下不断的壮大, 但是仍然处于一种不稳定的过渡阶段, 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解决。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动画产业的一些新的希望。动画产业的商业化也在渐入清晰。中国的动画产业在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嬗变, 也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关键字:动画产业;发展和嬗变;动画的商业化

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我们在动画产业上起步远远早与其他的亚洲国家。1926年, 万氏兄弟研制出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41年, 他们又推出了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片《铁扇公主》, 它也是亚洲当时最长的动画电影。我国的动画起步很早, 却因为诸多因素落后于其他的国家, 在我们的花木兰, 我们的功夫, 我们的熊猫被别人陆陆续续的搬上银幕的时候, 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动画片的发展反思。

动画产业是永远取之不尽的宝藏,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 我们的动画产业开始发展强大, 但是我们现在的动画片市场处于一个不稳定的过渡阶段, 动画公司和大量的动画片的涌现是个良好的现象, 可是同时也存在着忽略了质量的问题。很多国产的动画片屡屡遭受失败和挫折, 票房惨败。直到《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出现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动画片的新希望, 这部简单的二维动画, 没有过多绚丽的技术, 取胜只是靠他们能吸引自己的观众群体的故事情节, 他们的最忠实的观众就是小朋友, 这也是我们的动画片一直忽视了的群体。虽然动画片很多是给孩子看的, 却并不是证明就要很肤浅的内容, 《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有很多很时髦的词汇, 很搞笑的桥段, 有些在我们成年人看来都是很新鲜的, 这就证明动画片其实可以制作的很精彩。我们现在的动画片市场似乎过多的追求了国外商业片的效果, 反而把自己定错了位。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是正确的, 可是不能光学习商业效果, 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内涵。

中国的动画产业至今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商业模式, 致使动画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我国的动画产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大量的动画片的播出主要靠进口。我国的动画产业应该从技术发展, 人才培养等发面出发。动画产业应该在提高优秀作品的同时重视衍生产品, 在日本动画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动画片衍生产品带来的的利润, 只有这样的循环才有利于更好的发展动画产业。

总体来说, 中国的动画产业还是在向着更良好更广阔的空间在发展。截止2009年, 中国的动画片产量突破17万分钟, 2010年中国的动漫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08亿, 较2009年增长22.4%。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使许多动漫企业调整了发展计划, 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中国的动漫产业的发展与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要改变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 需要改善几点问题:

一、改变传统的观念, 在故事情节, 造型和制作上面加强力度

中国的动画产业之所以一直停滞不前, 是被一些传统的观念所拘束, 动画片并不一定是要有教育意义的同时就不能充满乐的角度上, 以历史的辩证进行思考, 不能在陶艺的定义中主观的将其分开, 要使现代陶艺能充分的弥补和改善传统陶艺, 这样构成的现代陶艺才能真实的展现出美学的实质, 将陶艺推向到一个崭新的领域。

趣, 造型上不一定要模仿国外的商业造型, 可以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创意老化是我们的致命伤。我国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 就是对动画的内容和教育意义的把关, 存在着明显的说教色彩, 缺乏亲切感和童趣, 其情节冲突、故事性贫乏。这样的动画, 大人和小孩都不爱看, 这或许是我们动画产业萎靡的最大原因。

二、市场要加强科学性的模式管理, 合理运作, 挽回流失的大量动画人才

虽然我们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保障我国的动画市场, 可是很多的动画公司还是缺乏合理的运营模式, 导致了大量动画人才的流失。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动画人才, 现在很大一部分流失在外国的动画公司里, 这说明在国内他们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在国外制作一部动画片可能要几年的时间, 而国内可能要一年制作很多部动画片, 质量当然会有很大的差别, 那些优秀的动画人才自然觉得没有用武之地。再说到动画剧本, 一部好的动画片剧本就是灵魂, 可是我们国内对动画片的原创方面还是实力很微弱的, 中国的动画技术现在并不算差, 很多国外的片子就是在我们国内加工的, 可是我们这样的技术为什么做不出一样的动画片, 就是在原创上。缺乏创意是做动画致命的弱点, 一个好的动画片就必须有好的创意。重视本土原创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动画原创和技术人才, 鼓励优秀的动画作品的创作。

三、取长补短不能留于表面, 要对好的技术和影片挖掘内涵

我们的动画片可能更过的时候只注重模仿了人家的皮毛, 这样只会让我们在创意上的差异显现的更加明显, 让我们的观众感到没有新意乏味而已。动画片是可以具有独特的, 丰富的内涵, 我们在学习人家先进的技术的时候不能只留意一些表面的东西, 要考虑人家为什么这么做, 这个细节的时候人家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要做到的是“创意”, 而不是“创新”, 更不是要我们丢掉传统。设打破我们自己在心理对动画的狭隘的定义, 才能挖掘出动画更深层的内涵, 能够拓宽观众的层面和动画商品进一步的产业化。

四、加强市场的产业链, 更深层次地开发和发展动画产业

动画片在市场上都会带来很多的衍生产品, 像服装, 玩具, 游戏, 食品等一系列的产品。动画片不只是播出市场本身, 与它相关的衍生产品也是很重要的, 这是能保证动画市场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一部好的动画片在受到欢迎的同时, 它的衍生产品才会变的有价值。我们应该纠正现在对动画片的态度, 先从质量出发, 做出高水平的动画片, 再发展衍生的动画品市场, 使我国的动画市场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状态。在问题中解决问题, 才是中国动画发展和不断壮大的路线, 也为中国动画市场的发展和嬗变增加了更大的动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聂欣如.动画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12月.

[2]赖守亮.中国动画发展困境原因初探[J].《美与时代》, 2006年第5期[3]王冀中.动画产业经营与管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郭文连.论现代陶艺创作的思维方法[J].陶瓷学报, 1996, (04) .

[2]吕金泉.生活陶艺创作之我见[J].中国陶瓷工业, 2002 (6) .

石炳寿粉彩山水陶艺欣赏 篇3

Shi Bingshou, ceramic master of China(Hong Kong), was born in 1964 and graduated from Ceramic Institute. He learned from Wang Yunquan from 1982 and devoted himself to the ceramic creation for several decades. He is the third inheriting generation of Wang Yeting. Now he is a member of Jiangxi Artists Association, Jingdezhen Artists Association, Director of Chinese Calligraphers and Painters Association, etc.

石炳寿,1964年生,毕业于陶瓷学院,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香港),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1982年拜王云泉先生学艺,1985年至今一直从事陶瓷艺术。珠山八友汪野亭第三代传承人,以山水为主,粉彩、新彩、自画、自填。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

欣赏他人就是欣赏自己作文 篇4

“市级三好生的评选结果出来了。”我们班的百事通传播了这条喜讯。顿时,教室像炸开了营,同学们一窝蜂地拥出教室跑向公布栏。我携着王晴的手挤进纷乱的人群,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着我的名字。我名落孙山,我的同桌王晴却“金榜题名”。势在必得的我似乎从云端摔到地面,心像被万支箭射中。我气急败坏地甩开王晴的手奔回教室趴在课桌上。我强忍着泪水,可不争气的泪水溢出眼眶,似乎泪水能洗刷掉耻辱。王晴跟了进来,说,“不要伤心了,我知道你为了争取这个三好学生已经努力了很久,要不,我把名额让给你。”我更加生气了,说:“别,你可是大家的偶像,我要是让你给我,我岂不成了全班的`笑料。”说完,我便在桌上画了一条“三八”线。我想:不就多我一票,有什么了不起,我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就这样,我一整天都没有理睬王晴,心也总在谷底转悠。

回到家,我狠狠地把书包摔在沙发上,用拳头狠狠打了几下沙发。善解人意的妈妈走过来说:“沙发招你惹你了。”我知道妈妈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便试图安抚我,教导我。没办法了,我是软硬不吃。妈妈只能请“如来佛祖”老爸来对付我孙猴子。爸爸说:“怎么回事?”虽然爸爸明知故问,但我还如实回答,把王晴获奖的事一五一十地再说一遍。爸爸顿了一下,说:“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两只猫捉老鼠,第一次是花猫赢,黑猫不服气,还在背后说坏话;第二次是黑猫赢,花猫开始反思自己,向黑猫学习,第三次是花猫赢,孩子你好好地想想。”为什么?为什么?是啊,爸爸要告诉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欣赏他人就是欣赏自己。

我一直欣赏欣赏这样一种理念 篇5

教学《夜莺之歌》这篇文章时,我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的:直接引课,直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避免了繁杂过程,主题突出过程简明。节省了时间。检查预习,出示几个问题,是这课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我认为这几个问题解决好了,学生对课的预习就能达到一个相当好的效果。相信解决这几个问题的同时学习在预习中的一部分疑问也会随之解决。品读体验,让学生自由展示,其他同学品评,试读。文中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的心,请你用心读一读,借机让学生把自己领悟到的情感读出来,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对夜莺小英雄的崇拜,学生的情感也在读中得到升华。

教学本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注重培养六年级学生收集、处理、使用资料的能力。

2、抓住重点,做到长文短讲。

3、教学设计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在课文问题的设计上,如能更具有启发性,让孩子更容易表达自己的看法,会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陶艺欣赏论文 篇6

第一单元赏析指导

一、以意逆志

例一: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本诗为诗人在成都西郊的草堂经友人资助落成时所作)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这样的一幅图景,作者所要抒发的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轻松的、愉快的,自由自在的,喜悦的,欢乐的„„

2.请你来朗诵一遍这首诗歌,让我们大家一起感受一下诗人的这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3.诗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愉悦了?

花,多(“满蹊”、“千朵万朵”把树枝都压弯了)赏心悦目

蝶,戏(嬉戏欢游),舞(翩翩起舞)

莺,娇(啼声轻软),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达出作者心情上的轻松愉快)

可见,作者把笔下的景致写得如此色彩艳丽,生动活泼 必然是在心情十分舒畅的时候,因为,如果是我们也是一样,心情好的时候,看什么景色都觉得特别的美丽、生动。

概括1: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例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这句诗歌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

对当时的统治阶级的一种鞭笞和批判,对下层劳动人民所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2.你从诗句中的哪些地方判断出这首诗歌的矛头是指向封建统治阶级的?

主要意象:朱门(朱漆大门)

3.想象一下,当时的统治阶级的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酒肉臭”说明当时的统治阶级,他们的生活奢侈无度(与下文说明劳动人民生活悲惨的“冻死骨”形成鲜明的对比,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贵族官僚。)

概括2: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总结归纳:

在上面的欣赏过程中,我们已经学到了欣赏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提出来的“以意逆志”。而且孟子在《孟子•万章上》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二、知人论世

例一: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剪梅》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后的思念心情。文词清丽,意象蕴藉,抒发了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体现了哀婉悱恻的风格。

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一剪梅》是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对其的绵绵思念。概括:

首先,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

其次,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可结合题目和注释如例一诗)

音乐欣赏审美心理与音乐欣赏教学 篇7

鸣等。通过它们形成的特点及规律, 可以获得很多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启发。灵感能有效帮助欣赏者获得更为直观的审美体验, 教师在音乐欣赏课堂上可以适当地采用音画结合等方式, 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体验, 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一、音乐审美心理由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四大要素构成

1、音乐审美感知是一切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 是人们把感觉到的美通过知觉反应、评价做出的情感判断。

2、音乐审美想象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 由感知到的事

物 (声音、图像等) 通过高级神经活动对以往知识、经验的重新排列组合而产生的联想和创造。如果说感知是眼前形象的呈现, 想象则是运用这种形象思维来设计音乐语言。丰富的音乐审美想象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大大激发人的审美感受力。学生在努力探求和挖掘自身亮点的同时, 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接受了德育、美育教育, 所以“感知与想象”这两个心理要素应作为教学的基础阶段, 使音乐教育培养目标得到初步体现。

3、音乐审美情感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 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

以情感人, 以美育人。

4、音乐审美理解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 用某种感性形式对审美活动意蕴进行直接的整体把握和领会。

古人云:“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人是在聆听、体验、观察、欣赏某种事物产生情感之后才去活动的, 审美情感有利于帮助人们认识活动、组织活动。审美理解是审美活动的理性因素, 广泛渗透在感知、情感、想象等整个过程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技能教学中, 应运用以情感为主线作为感染教学法, 通过挖掘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行为、语言等要素来组织教学, 激发学生对音乐某种审美情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材施教, 使学生向个体素质多元化的理性高度发展。所以, “情感与理解”这两个心理要素能够健全学前专业学生的人格品格, 通过发展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开发自身的智育功能。

在音乐技能教育中, 我们可以通过歌唱、器乐、舞蹈、欣赏等方式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及理解能力, 使他们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心理体验,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这样获得的音乐技能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真实, 也是音乐审美心理要素培养的价值所在。

二、审美心理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启发

审美心理因素与欣赏者是否能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愉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通过研究它们形成的特点及规律, 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启发。如根据审美注意形成的条件, 在选择欣赏材料时应注意音乐作品相对于学生的冗余度, 冗余度适中的作品最能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力;又如根据灵感能有效地帮助欣赏者获得更为直观的审美体验, 教师在欣赏课堂上可以适当地采用音画结合等方式, 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体验, 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 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中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情感体验之重要。体验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 它往往是点燃灵感火花、导入深层认识、实现发明创造的源泉。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是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 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 学习音乐文化知识, 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

三、良好的音乐教育方式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上, 主要是“接受”和“参与”两方面:

1.“接受”音乐的实践能提高学生感性体验和理性认知。

音乐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尝试采取探讨、启发、引导的方式, 尽量调动学生运用这些知识, 建立他们思维上的自我意识和积极性, 并适时地予以鼓励和指导, 使学生在得到音乐知识的同时, 又获得音乐欣赏的初步技能和感性体验。具体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方式: (1) 了解音乐语言的特殊性; (2) 了解音乐语言中丰富的表情性以及音乐具有的模仿性、象征性与暗示性的特征等; (3) 结合不同乐曲讲解音乐的曲式结构与音乐的组织手段、乐器性能及表现力; (4) 从音乐的形式与传统的继承关系、音乐的风格、精神特征及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讲解; (5) 用比较鉴赏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学中, 教师不要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灌输”给学生。但也要注意, 音乐欣赏中只有发散性思维是片面的, 必须辅以集合性思维, 才能完成从感性欣赏到理性欣赏的全过程, 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的内部结构与它所表达的相关内容, 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追求作曲家所表达的一种对世界的认识与深刻“体验”, 探求音乐所表达的“意义”, 提高审美意识与精神境界, 从而追求音乐中所表达的人类对理想的憧憬及人生的奋斗与牺牲精神。

2. 参与音乐的实践能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并提高团队精神。

音乐活动通过表演来进行, 是审美活动最生动的方式, 也是人们交流内心感情的机会和渠道。在教学中, 让学生以演唱、演奏或其他活动方式参与音乐欣赏, 可使学生下意识地从听觉上注意音乐、熟悉音乐, 最终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体验。

四、音乐欣赏教学的原则

1. 创设氛围, 激情导入。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是充满美的一门艺术学科, 旋律、和声、节奏无处不美, 只要音乐响起, 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 教师应充分抓住这种心理状态, 开始教学。在组织教学中, 采用音乐渲染情境的方法,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如在上《京剧欣赏》一课时, 可选取的音乐是一首笛子独奏曲《京调》, 把学生带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中, 使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先受到气氛感染, 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 避免教学开始后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及转移。又如上《中国民歌》一课, 就可以选取教材中的歌曲《好一朵茉莉花》, 让江苏民歌浓浓的旋律回荡在学生耳边, 在其心中激起情感的共鸣, 为新歌教学作好铺垫。

2. 师生合作, 活动体验。

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 才能进行情感体验。这个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 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开放课堂教学, 促进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 强调学生的“六动”, 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中进行体验, 学会创新。例如在《京剧欣赏》中有一首京歌《唱脸谱》,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和学生一起,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采用演唱的方式进行分段赏析, 使学生在唱、赏中直接体验歌曲情绪, 感受歌曲意境, 理解、掌握京剧旋律的特点。又如《中国民歌》一课中的《澧水船夫号子》, 不仅只让学生听, 更要采用综合体验环节, 让学生创造。学生在影视中可以看到, 旧社会船工行船, 都以吆喝来指挥, 如“开船、扯帆、拉纤、靠岸”等。在教学中让学生“当一回船工”, 边听边跟着吆喝, 很自然地就会在学生心中得到情感教育, 并且能很好的和教师一起合作来表现歌曲情感。

3、灵取巧合, 引发创新。

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材为教师提供的是固定的内容, 而且教材编写者也不一定都考虑到不同地方的教学实际, 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在上任何一课时, 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照本宣科, 应该灵活地组合。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一种体验生命与情感的教育。音乐教育可以带来正向情绪体验, 好的心里动态有助于完善个体人格、提升能力和自我认同等意识, 随着学生知识、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的不断积累, 他们可以通过联想、想象、表象等心理过程, 再造、重组出新的审美意象, 这种审美意象的孕育成熟过程也是形象思维的创造过程。

五、音乐欣赏教学的具体方法

1、演唱:

通过对歌曲的演唱或某音乐作品主题的演唱, 能加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 使他们对作品有更深的体验。

2、节奏参与: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 是音乐的生命和基础, 让学生合着音乐的节奏, 感知音乐韵律, 很容易让欣赏者与音乐融为一体。

3、结合体态律动辅助欣赏:

体态律动是对听到的音乐做出即兴的动作反应, 这对于感受音乐的节奏、乐句、情绪等都非常有利。

4、多声部训练:

多声部训练是学生对两部或两部以上的不同旋律同时进行的训练, 这对于掌握音高、音准、节奏等基本要素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还能在训练中感受音乐和声及织体的变化。在学习音乐的同时, 享受多声部训练的快乐, 积累与他人合作的经验, 增强沟通能力, 提高团队精神, 从而进一步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

总结语

音乐欣赏不单纯是感官的快感和情感的愉悦, 还必须实现精神的升华和理性的领悟, 因此就需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辅以逻辑思维, 使感官欣赏能上升到理性欣赏, 使生动形象的感性体验与准确深刻的理性认知完美地结合, 以实现审美心理活动的完善和飞跃。参与音乐活动不仅能使审美更加生动, 同时能增加人们交流内心感情的机会和渠道, 特别是多声部训练还是培养学生合作与协调能力的有效途径, 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好的音乐能让人感动, 美的音乐能让人陶醉, 有朝气的音乐能让人挺拔奋进, 伤感的音乐能让人流泪, 思乡的音乐能让人想家、思绪万千……音乐欣赏与表演过程就是这样一种短暂而美好的自我体验。这种体验导致人格发展的飞跃, 让学生感受崇高, 感受美好, 感受爱、体会爱、学会爱, 感受自我的力量, 超越自卑与痛苦, 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玲著, 《心理健康》, 教育科学出版社[M], 2001年版。

[2]吴跃跃, 《音乐欣赏与素质教育》, 湖南文艺出版社[M], 2004年版

培育欣赏意识,深化欣赏教学 篇8

关键词:聆听;兴趣;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71-1

一、改变学生思想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曾经做过一份“我心中的音乐欣赏课”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是喜欢听音乐,而90%以上追求的是流行音乐,对于欣赏课,喜欢的学生20%都不到,而在问及原因一题中70%以上的学生选择的是不知怎么欣赏,80%的学生不认同教材音乐。课本教材选取的大多是古今中外的一些名曲,对欣赏者的音乐素养要求相对较高,而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对音乐知识的积累比较薄弱,在不理解音乐语言的条件下被动的去欣赏一首不熟悉的音乐作品,难免会产生厌倦的情绪,那还谈何欣赏的兴趣呢!而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那如何改变在学生中已有的这种思想观念呢,让他们喜欢听且觉得自己会听?

1.聆听自然声响,开启音乐之门。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不同于其他的艺术门类,可通过视觉的直观感受达到理解作品的内涵,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必须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而对于音乐欣赏这一教学活动,更需要注重聆听,首先就要让学生学会“听”,进而在“听”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下面是笔者在引导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首先让学生来感受和体验几组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播放音响(1):“轰隆隆,轰隆隆”,几阵雷声先是沉闷又迟钝的低低滚动,接着像爆炸似地响彻云霄,随即是狂风夹着暴雨倾盆而下的声音,此时风声,雨声交织成一片。这样的声响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心境呢?有的学生告诉我,这声响震撼人心,像是万马奔腾,雄伟壮观,而有的学生却告诉我听后的心情郁闷,烦躁,甚至是有些许的恐惧。

播放音响(2):“叽叽叽,喳喳喳”,树林中鸟儿清脆婉转的鸣叫声,“哗啦啦,哗啦啦”,溪水潺潺流动的声音,这些明亮的音色错落有致,你又有何联想和体会呢?大部分同学都联想到了在园林中游玩时惬意的心境,享受到了一种宁静安逸之美。

2.认识音乐语言,感受音乐魅力。

上面一步是带领学生开启感知音乐的大门,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欲望。下面就要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原因,也就是明白为什么不同的声音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引发我们不同的情绪。这就需要认识音乐的语言中音乐基本要素的作用。

农村中学的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积累少之又少,识谱的学生寥寥无几,更别提对音乐要素的了解了,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笔者在上面一步的基础上,先通过最基本聆听和比较,引出音乐要素,再作分析,明白原因,理解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就如一位魔法师,经过不同的变化组合,使音乐更加生动感人,更具魅力,也让学生能在这音乐的海洋中自由地畅游。

二、优化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想象

1.解读背景,开启想象之门。

教材中所出现的音乐作品很多都具有时代的典范性,往往有着特殊的创作背景,这与音乐家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紧密相联,作品中包含着他们的生活态度与思想情感,理想信念与不懈追求。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介绍背景是一个必要环节,但如果只是枯燥的照本宣读,那作用甚微,并不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那如何才能使学生不是被动的去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进去呢,笔者尝试了以故事引入的方法展开背景的解读。

案例:在欣赏交响乐之父海顿的《惊愕交响曲》时,我先介绍了关于乐曲创作的一个有趣传说,王公贵族绅士淑女们经常在欣赏乐队演奏时打瞌睡。幽默的海顿知道后,写出了这部《惊愕交响曲》,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新作品演奏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睡着的绅士贵妇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乐曲演奏完了,大家恍然大悟,海顿和观众们都开始哈哈大笑。讲完后,同学们也迫不及待地想感受一下这惊愕的场面,这样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的调动了起来,他们能自主地进入欣赏的状态,用心聆听,思考作曲家是怎样用音乐语言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得如此逼真,如此美妙,这样学生做到了真正的理解音乐。

2.视听结合,提升想象空间。

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充分结合,降低了欣赏的难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音乐所要表现的意境,留下深刻的印象。

(1)听乐曲想象画面。

在积累了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体会情绪,想象画面。先播放一些音乐形象较为明显的作品,如: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片段,学生听完后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说说想象出了怎样的画面,有的同学说仿佛看到了黄河巨浪滔天,翻腾滚沸的壮观景象。这样通过将听觉转化到视觉画面,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并体验到音乐欣赏课的乐趣。

(2)看画面想象音乐。

陶艺欣赏论文 篇9

今天,我们要去陶艺村实践,我真高兴呀,因为听老师说,那是一个叫“神笛”的小山村,老师可以教我们怎么做陶泥,还可以在盘子上画画呢。今天天气很冷,我心里却是暖暖的,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了,我都有点迫不及待了。

终于出发了,同学们心里美滋滋的。到了陶艺村,我看到一排排小砖房,门口还有几个老师正亲切地向我们招手呢。令人期待的陶艺实践开始了,我们先在洁白的盘子上面画画。我认真地画出一辆威武的坦克,又在上面画了一架好玩的飞机,最后我又在盘底轻轻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作文。在盘子上画画可比在纸上画画有趣多了呢。我真想知道烧好了的盘子是什么样呀!会不会很漂亮呢?小学生作文 wwW.

用陶泥做笔筒也很好玩。我用一块软软的.陶泥压出一个方形,再在上面缠上一层层的泥条,然后把它们修理整齐。看,一个漂亮的笔筒完成了。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制作笔筒,像一个个小小陶艺家。

愉快的陶艺实践结束了,同学们恋恋不舍地离开陶艺村,这次实践活动真有意思呀!作文

中国画欣赏 篇10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悠久历史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留下了很多艺术瑰宝。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绘画,书法等也一步步成熟,成为中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在漫漫时光中愈发的迷人,余韵悠长。而在众多的文化中,对于中国绘画无疑如漫漫夜空中最闪亮的星。

选修美术鉴赏这本书时(高二时),老师曾给我们看过历朝历代著名的书画,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朝代的绘画都有自己的精神,唐代的山水画和边陲画具有带着唐人的大气,潇洒;宋代山水画有着自己独特的精致但也带着柔弱;清朝时的文人画独具特色但也带着封建时代末期的压抑。

同时在老师的认真负责的讲述之下,我了解到,原来中国画那么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通过选修中国画欣赏,使我认识到了中国画与其他绘画的不同。就从花鸟画说起吧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在鉴赏中国话方面,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也有了一点领悟。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然

后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我们还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中国画赏析这门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我真正的看到了中国画的魅力所在。非常期待下一学期的新内容。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四观四问”学习心得下一篇:老干部局全年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