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个案研究报告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个案研究报告(共8篇)

小学生个案研究报告 篇1

小亮是本学期新转入的学生,第一次见他是在报到那一天,机灵的小眼睛悄悄地打量着教室四周。他没有说话,但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的喜悦,他是多么渴望融入这个新环境啊!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发现这个孩子学习基础非常差,好胜心强,喜欢推卸责任、甚至用撒谎的方式瞒骗老师和同学。

开学第一天,我向全班介绍了这位新同学,大家都表示欢迎。起初,我担心他毕竟是刚加入这个班集体,面对大家可能会感到害羞,有什么想法也不敢说出来。第一节课上,我却发现他不仅坐得端端正正,回答问题也特别自信声音响亮,看到这种情况,我知道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可是几天下来,我才明白,小亮的问题不是对新环境的畏惧,而是学习基础差,对拼音、简单的加减法都非常陌生。第一次默写词语,他错了很多,放学以后让他留在了办公室,他急地哭了起来。没过多久,他的妈妈来接他了,通过了解,发现小亮的妈妈对孩子学习上的督促和关心不够,对他的要求也很低。沟通之后,他的妈妈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并且表示以后回家会督促小亮的学习。第一次语文测试结束,他的成绩是全班最低的,我看到他的眉头紧紧地皱着。我知道这不能怪他,我看得出他是个很爱学、很想学的孩子,只要帮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他一定能赶上其他小朋友。

为了鼓励他,无论他在哪个方面有了进步,我都会在全班孩子面前表扬他,并以小苹果作为奖励。学校的奖励机制是,集满10个小苹果可以换取一面小红旗贴在班级的星星榜中,集满10面小红旗可以换取一个五角星。开学几个星期,他突然跟我说:“老师,我已经有10面小红旗,我要换五角星。”我很诧异,班里其他表现好的孩子也不一定有资格换取五角星,小亮的表现再好,也不可能那么短的时间集满10面小红旗。由于快要上课了,我没有揭穿他,因为这件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处理好的。午休的时候,我把他叫到身边坐下来,希望他能说出实情,他却怎么也不肯说。我又急又气,也没办法心平气和地和他说话了,可能是我的语气过重,他有些害怕,眼睛已经有些红了。我压住自己的火气,告诉他小苹果是作为好孩子的象征,每个小苹果都有它的意义,又问他:“你得来的这些小苹果有意义吗?别的小朋友辛辛苦苦去争取,你又是怎么做的?我知道你心里也很着急,希望赶上其他小朋友,但是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投机取巧骗得了别人,骗得了你自己吗?只要你今天说实话,老师就原谅你,你还是说谎,老师和其他同学以后就很难再相信你了,你想做《狼来了》里面的放牛娃吗?”说完这些话,小亮的眼泪早已掉了下来,我看出了他的悔意,就没有再追问这件事,而是让他用行动表示自己是值得老师信任的。谈话结束,他悄悄地将自己多拿的小红旗剥了下来。

二、案例分析

1.孩子自身错误的学习习惯、消极的学习态度

习惯是孩子从小养成的,养成了一种习惯就很难改变。小亮从小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一下子又要他适应另一种学习环境,对他来说转变过程肯定非常艰难。他又是一个要强的孩子,努力了却还是感觉自己差别人一大截,因此采用了说谎的方式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2.父母教育时缺乏耐心

通过与小亮妈妈的多次沟通,发现孩子的爸爸对小亮的学习不管不顾,知道小亮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还采用打骂的态度,妈妈对老师则是应付了事。第一次谈话时任课老师就要求小亮的妈妈在家多督促小亮学习,每天默写词语等等。第二天小亮确实有了进步,过了几天却从小亮口中得知,他的妈妈不帮他默写词语。

小学生个案研究报告 篇2

金小波 ( 化名) 民族: 朝鲜族; 性别: 男; 年级: 五年级

二、问题行为概述

金小波是个调皮而聪明的男孩。父母上韩国打工借外债几十万元, 回来以后没有还上, 债主天天追上门来, 无奈之下, 母亲又到韩国去打工赚钱还债, 父亲为躲避债主, 离家出走, 因为爷爷瘫痪在床, 需要奶奶照顾无暇顾及他, 便把他托付给了姥姥照顾, 现与姥姥相依为命, 姥姥七十多岁, 身体不太好。孩子每天只是吃饱饭而已, 学习生活没人来管。

金小波凭借着自己的小聪明轻松地应付学习。可长期缺少关爱的孩子却变得行为散漫, 不能自制。经常与同学打架, 每天到校衣衫不整, 邋邋遢遢。那个沉重的书包里应有尽有, 书本、练习薄、废纸乱塞一气。铅笔盒里更是琳琅满目, 断了芯的铅笔、玩具杂乱无章。在他人的督促下整理好后不久, 又旧病重犯。上课基本能够注意听讲也能参与回答问题, 就是经常不写作业, 在与家长 ( 叔叔) 的交流中, 家长也倾诉了自己的苦恼, 各种良好个性品质发展不稳定。

三、事件分析

1. 无要求的放纵。家长忙于生计, 力不从心, 无能为力, 无法承担责任, 无法管教子女。与孩子常年不见面, 对孩子的学习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 姥姥对孩子的要求过低 ( 按时上学就可以了) , 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变化。长时间无拘无束的生活使孩子自制力差, 一遇到困难 ( 作业难一些、多一些) 就缺少意志力, 长此以往, 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无法再对学校学习生活发生兴趣。

2. 严重的家庭问题。生活在一个涣散的家庭, 几乎是没有一点家庭教育, 繁重的家事使他心事重重, 而无力顾及功课。由于安全感丧失, 不会与同学沟通, 跟同学的关系紧张并有敌对情绪, 与同学经常发生打架事件。

3. 自身问题。儿章心理发育不成熟: 儿童虽然智力水平属于正常, 但社会适应能力差, 幼稚、缺乏积极的进取精神。缺乏对一些事情正确理解和判断。自信心缺乏: 开始孩子对学习很感兴趣, 信心十足。由于学习习惯不好, 知识的掌握与积累不够, 在学习上尤其是到高年级经常遇到挫折, 就灰心不能持之以恒, 意志能力比较差。

四、教育遵循的方法

1. 通过活动继续巩固和完善其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防止其向消极方 向发展。

2. 在各种活动中, 尽量充分发挥其特长, 创造适合其个性特点的多样 化的学习方法, 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3. 加强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

五、采取措施

1. 在集体活动中有的放矢地保护和教育他们, 要给他们更多的爱, 使他们充分体会到学校、班级集体的温暖。在集体活动中激发他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 让他在和同学和外界的相互交往中来认识自己, 在自主思想和内心深处意识和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激起自我教育的愿望。通过集体的关心使学生感到温暖, 相互影响、帮助、扩大和深化师爱的作用。例如, 开学已经一周多了, 这位同学跑了许多地方都没有买到“数学练习册”, 老师把这位同学的困难讲给了全班同学听, 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 有20多位同学用一张张白纸精心为这位新同学分别抄了题目内容, 并包上了一个漂亮的外皮, 装订成册。当班长代表全班同学将练习册送给他的时候, 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减少了敌意, 能正确理解同学的交往, 在同学给他提出建议时他也能正确的对待了。

2. 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 培养他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因为他几乎 每天都不交作业, 让他担任小组的数学课代表, 培养他的责任心意识, 从而使他自觉要求自己。现在他每天负责收小组数学作业, 并且纪录出小组当中交得最为主动、及时的同学, 班会上表扬, 如果小组同学全部交齐, 就在小组先锋夺标台上奖励一面红旗。不用老师讲道理, 让小组集体来约束他, 这样, 金小波在每次的作业上交中几乎都是第一位。通过收发作业, 督促他按时完成作业,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关心班集体的责任心。

他有一个优点, 头脑比较聪明, 上课爱发言, 每次质量书面测查几乎都是优秀, 抓住这个契机 ( 前20名) 来鼓励他, 在同学中树立他的威信让同学了解他的优点, 在一次“你了解你的同学吗?”班会上我引出: 你们知道金小波为什么成绩那么好么? 因为他上课注意听讲, 爱发言, 同学发现了吗? 这是最可贵的, 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的地方。这时他先是一惊, 接着脸“唰”地红了, 并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同学都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 同学纷纷说出他的优点: 作业质量高、测试成绩好, 还能给同学讲题……感到自己受到了同学的重视 ( 可能是老师第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 , 第一次看到了他充满自尊自信的样子。

3. 定期与父母 ( 叔叔) 联系, 定好联系时间 ( 家访、家长来学校, 每月至少来学校一次) 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 交换教育孩子方法, 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

六、问题行为改变情况

金小波渐渐地约束了自己的行为, 不良的行为习惯减少了许多。让家长和老师更感到欣慰的是能自我管理了。我的不断激励、表扬, 使得他学习积极、主动意识越来越强。她不但能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了, 而且课堂上能担任一个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讲题, 做小动作的现象几乎没有了。课间还不时地走到讲桌前帮我收拾作业。看到这一切, 我由衷地为她高兴, 而且热爱班集体, 各项活动中都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

七、教育启示

这个案例, 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

1. 信任是一种教育力量。尽管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 但其心灵深处却隐藏着自信, 这是唤起学生自我意识的契机。学生的心灵是为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当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时, 便能转化为相应的自信心, 由此成为其积极要求上进的动力。我们不能站在高处以大人的眼光看待孩子, 那样是对孩子的一种压制; 我们最主要的是应该在培养孩子做“人”的同时, 培养孩子不断进取、顽强拼搏的意志和毅力。孩子在小学阶段, 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2. 我们应该学会宽容, 多看到孩子的长处, 多表扬、鼓励孩子。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 既然截止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出现一例孩子因表扬过多而变坏的现象, 这就说明我们的表扬, 还是不够, 还应加大力度。表扬、鼓励是使孩子健康、全面成长的法宝, 在表扬孩子这件事上, 老师不要太吝啬了。换一种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方式, 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 多表扬孩子。

3. 在平时的工作中对问题儿童要更多的尊重、关爱, 不能训斥、指责, 一棒子打死。“爱”是教育的源泉, “爱”是对学生的宽容、理解和耐心。教师的爱不是偏爱, 要无选择地、公正地、无例外地爱每一个学生。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 性格粗野、情绪急躁、不遵守纪律, 这样的性格多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平时对孩子要求不严、不闻不问, 孩子犯了错误就责骂或体罚。孩子在家里得不到温暖, 就养成了粗野的个性。对这样的学生的教育, 严厉的责备和不适当的批评都会招来失败, 甚至导致师生的对立。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强, 对他们的最好的教育方法是: 避开严厉的直接批评, 尽量和风细雨, 说服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 又要尊重人格; 既要看到学生的缺点, 又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善于用学生的优点去克服学生的缺点, 耐心说服疏导, 让师生的爱通向学生的心灵。

4. 在教育孩子的同时, 我们时刻不能忘记对家长的指导、帮助, 特别是针对那些自身素质不高的家长, 表扬和鼓励不但对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非常重要, 对家长依然关系重大; 家长不要只看中分数、只注重孩子眼前发展的现象, 而应该着眼于孩子未来、终身发展的教育, 去培养自己的孩子。

八、下一步的打算

对一个缄默学生的个案研究 篇3

笔者在任的班级是初一年级某班。新班组建后一个月,转来一名新生。初次见面时,当家长让她对教师说出礼貌用语时,她有些勉强。她母亲反映,该生内向,不爱说话,也不大合群儿。她原来所在的学校是个三类学校,学习环境差,风气不好,她母亲希望她转学后,不但在学习上能提高,而且能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笔者起初对该生没有太在意,认为内向的学生很多,不足为怪,而且一般不会出纪律问题,不会招惹是非,自然不会给自己的班添麻烦。

在往后的一段时间里,意想不到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如某科教师反映,该生上课不仅不回答问题,连老师问她叫什么也只是张嘴不见声儿,老师连问三遍,她干脆走到老师面前,拿着自己的书,指封皮上的名字给老师看,但就是不说话。再如上英语课,老师虽不断启发,她仍一言不发;让同桌自由对话,她也不说话。再如中午吃饭时,学生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说说笑笑,该生却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独自吃饭。其他同学过来要和她一块儿吃或邀请她过去,她也是面无表情地摇摇头,不说话,弄得其他同学很尴尬。更甚的是,该生在学校近十个小时中几乎不离开座位。笔者听到这些情况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积极与该生母亲联系,通过电话或在学校约见,了解了大量该生的情况。

该生1岁半至5岁时寄养在奶奶家。奶奶一家人的性格都非常内向,家庭成员之间很少进行交流,虽有感情却不善表达。奶奶对她的生活照顾得很细致,但不让她出门,没有小伙伴玩儿,日常活动也很少,只有看儿童书。快上小学时,父母将她接回家中,并发现她语言表达能力很差。上小学时,学校的建议是“不适宜上一年级,建议再上一年学前班”,家长没同意。一二年级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平时对她给予很多的鼓励,并让她当科代表。该生积极性很高,觉得上学很愉快,成绩进步也快,并且一度名列前茅。三年级时换了班主任,新班主任脾气暴躁,忽视学生的感受,只强调成绩,学生如成绩不好,就会严加训斥,甚至是体罚。该生也曾尝过苦头,因此学习积极性大大下降,甚至对学校老师产生厌恨之感。该生在学校紧张、害怕、焦虑,并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而且该生平时沉默寡言,不会交际,与同学有矛盾也不知解决,甚至得罪了同学连“对不起”三个字也说不出口。直到小学毕业,同伴关系一直不好,没有一个好朋友。该生敏感、好面子,每一句责备、贬低、讽刺的话都会伤她的心。家长对她的教育意见也不一致,父亲忽视她的问题,忽视其心理发展,母亲是积极寻找原因,想办法,还带她看过几次心理医生,但收效甚微。在看心理医生时,曾做过一些心理测验,结果如下:

尼曼内外向人格问卷结果:内向指数30(115以上为外向,95以下为内向。得分低则内向程度高)

1994年9月14日做瑞文推理测验,各方面均优秀,总评价推理能力属于超常,IQ135。

1998年10月12日做团体儿童智力测验,GITC结果:语言评分119,非语言评分94,测验总分IQ108。

2分析

该生幼年在奶奶家度过,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孩子试图与外界交流信息、与亲人交流感情所做的努力被忽视是完全可以想像的。而且她没有儿童伙伴,也没有出门玩耍,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可以说这段时期她是与社会相隔离的。封闭的环境提供给她的信息刺激非常少,造成其对周围世界缺乏信任感,且社会化进程受阻,认知发展和情绪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以至于小学入学前,学校认为她还不适宜人学,而应去学前班培训。

上小学后,该生回到了自己的家。母亲认识到以前的环境对她造茂了不良影响,感到内疚,就更加耐心地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并加强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但母亲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父亲又是内向的,并不配合母亲的工作,所以,母亲的努力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而过度的关爱虽然使孩子在情感上接纳了母亲,并产生了依恋感,但也纵容了她任性的习惯。而且她对父母缺乏信任感,心里话宁愿写在日记本上也不愿对父母说。

该生在小学一二年级时,由于班主任的鼓励、关注和信任,使她心理发展进步很快,不仅在智力水平上表现为成绩上升快,而且在情绪和社会化方面也有较大发展。同伴交往也开始发展起来。但好景不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班主任和任科教师的调换,使得班级环境从安全、温暖、鼓励变为冷淡、紧张、惩罚,该生与教师的关系也由热转冷,并泛化到对学习的厌恶,导致成绩下降,刚刚培养的自信心也受到挫折;再加上她任性,自我中心(娇宠的结果),缺乏交往能力,使原本脆弱的伙伴关系雪上加霜,到小学毕业时几乎找不到朋友。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到,该生进入159中之前的心理状态是孤独、退缩、任性、情绪化、自我中心、自卑、缺乏交际能力等,而智商偏高。从智力测验结果可知,该生并不是由于智力和语言水平的问题导致现在的处境。从后来做的心境投射测验和羞怯情绪测验结果可看出,她有与别人沟通的意愿,但缺乏安全感,顾虑很多,不能经受挫折,并且不懂交际技巧。从她一贯的行为表现和家长提供的情况可知,她是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希望获得理解和同情。比如,在学校中缄默不言,比如曾问母亲自己如果自杀了母亲会怎么办,会不会哭等等。

3对策

综上所述,该生问题形成的时间较长,原因主要可归纳为早期经历、家教方式、学校教育等方面,为此,可做好长期辅导准备。辅导方式:第一,期望通过建设一个和谐、温暖、安全的班级气氛,使该生情绪稳定,能逐渐融入集体之中,并对同学、教师产生认同感。通过个别谈心,笔者与该生建立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关系,并时常鼓励她,抓住一切机会表扬她,让她建立起自信心。同时让她附近的同学主动帮助她,跟她一起玩,一起吃饭等,使她逐渐开朗一些。第二,抓住机会,对她进行行为矫正。早读时读课文不理想,利用叫她去办公室读书的机会鼓励她大声朗读,克服情绪障碍。利用单独谈心的机会让她对自己有更明确的了解,建立自我解决问题的信心。第三,与家长建立联系,鼓励家长树立信心,并反省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与孩子进行深入沟通和帮助孩子打开心扉方面提供指导意见,让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感受,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帮助孩子。

4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原本木然的脸上有了喜怒哀乐的表情,上课回答问题时声音也大了些。值得注意的是,班里有个每人轮当两天值日班长的制度,该生提前一周就烦躁不安,而且早晨不想上学,后来勉强做了,第一天不敢抬头看大家,经过笔者不断鼓励,第二天敢于直视大家,并且敢在记录本上记违规同学的名字了。还有一例,语文课上要做口头作文,在几个同学的帮助下,该生做了充分的准备,做口头作文时,连最后一排的同学都能听得到她的声音了,很多同学当面夸她的做得好。同学、老师的赞扬和鼓励使她脸上出现了自豪的笑容。

5追踪辅导

已有的成果说明,既定的辅导方向是对的,但还有待继续深入。下一阶段的辅导工作要在已有的基础上更加细致。一是要辅导该生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在鼓励之下提高其自尊心、自信心;二是创造机会,让她在全班发言,但事先要让她有充分认真的准备,让她体验到成就感,增强信心;三是以系统脱敏法为指导原则,对她进行行为训练,提高其对行为障碍的控制力,最终克服行为障碍;四是继续让其他学生主动接近该生,满足其正常的归属;五是取得家长配合,在家庭成员之间实现正常的情感沟通。

小学生个案研究报告 篇4

立项号

XXxkt—xxxl005

课题名称

单亲家庭小学学生成长的个案研究

负责人

桂荣

所在单位

新城区坤中巷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题研究背景:

带班多年发现,班级内的单亲家庭学生越来越多,这样的家庭对孩子们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让我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的婚姻观、家庭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离婚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子女日益增多。家庭的破裂、抚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的变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课题研究意义:

据我在班里调查,和各班班主任交流,每个班里这样的孩子还不少呢!所以,就这个问题我想研究一下,看看有什么具体的办法来帮帮这些孩子,实在不忍心他们长大后一无是处或是人格有缺陷。

这些孩子就学,给了社会、学校,乃至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是这些孩子成为有用的人呢?很多老师发现,班里的这些孩子生理、心理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很多教师也都逐渐发现了这类学生出现的新问题。例如,一部分学生长期受到家庭的冷落,在学校消极,不参加集体活动,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的态度。性格孤僻、灰暗;还有的学生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在情绪控制上较为困难,容易冲动,攻击性强,等等。这些情况,对于学校管理、教师的教学目标实现都提出了问题,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成长,是不可缺少的学校教育组成。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单亲家庭通常指父母离婚的家庭,可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单亲家庭的范围应该是更广泛的。孩子他们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有父母离婚的、有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的、有父母一方或双方监狱服刑或强制戒毒的、有父母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在身边的。我本次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指小学生中父母离异、父母离世的孩子,他们由于家庭的原因造成了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有所缺陷,在学校的活动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于他人,造成了他们有自闭、自卑、叛逆等心理问题表现,本次课题研究的方向就是了解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成长情况,尤其是心理发展方面。了解单亲家庭在孩子们成长中的影响,从而在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孩子们的成长,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准备阶段:XX.6——XX.8

为丰富课题研究时的理论基础,我在学校图书室找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如《儿童心理与教育漫谈》、《简明心理学辞典》、《小学教育大全》等,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其次,走访班主任、家长、任课教师等途径,了解我校单亲家庭中学学生成长现状,选取六名典型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逐步收集其生理、心理、学业、人际关系的方面资料,因人而异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XX.9——XX.41、全面了解研究对象,通过家访、电访、信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弄清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成员,父母的教育态度,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

2、课间与学生群体聊天,掌握全面的情况,通过平时对他们的观察以及分析有关的各种资料,形成对他们的情况。

3、与任科教师商讨交流辅导意见,争取各任课老师的帮助,从而保证辅导目的的达成。

4、找一些热心的同学帮忙,主动接近他,吸引他的注意力。

5、对前期研究过程进行阶段总结,形成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6、反思课题研究前半期的成果与不足,完善后半期的研究方案,适当调整研究策略。

总结阶段:XX年5月

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撰写报告,整理研究资料,请有关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论文、随笔、叙事、记录

中学生语文学习个案研究报告 篇5

一、个案情况分析:

1.【学习成绩】:小丽是12班的语文课代表,语文成绩在班上可以说是不错,(注意:这个12班算是比较好的班,每次测验平均分都在95~105之间,满分为150)每一次的语文测验或者小测成绩都在班平均分以上,属于上游。但是一放到我另外带的两个班10班和14班,成绩只能是在中游。每一次小测或者测验,语文成绩有原地踏步的感觉,突破不了原来的水平。

2.【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比较好,踏实好学、勤奋努力,上课非常认真,笔记总结及时完成,作业完成比较认真;而且能够带动班上同学学习语文,作为科代表是语文老师的左右手。

3.【学习方法】:学习欠缺方法,需要老师的牵引和提点,老师怎么讲她就怎么做,没有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语文学习方法;

4.【学习习惯】:根据老师的要求,有做笔记、积累习惯,学习常规形成良好。

5.【学习动机】:一方面是有考一间好学校的意识,想考上重点高中(广雅、执信、省实、华附),另一方面是有着对语文学习的热爱,更多是因为喜欢语文老师。据交谈,王老师是她遇上这么多个语文老师最喜欢的一个,正因为是喜欢王老师,她在竞选班干的时候才选择要当语文课代表的。

6.【智力发展】并非拥有过人智力但也不笨,做事情比较一步一脚印,创新性不够,有时候需要人指导点拨一下。文科成绩相对要比理科好。语文成绩相对要比数学物理成绩好。

二、据我在实习期间对她的观察以及和她的交往过程中所得,发现她语文学得比较好,原因归结起来有:

1.有比较正确的学习观。

虽然不非常明确自己想考哪一所重点高中,但是对市内几所重点高中

(广雅、执信、省实、华附)也有听闻,也隐约意识到考一所重点高中与普

通高中的区别。但是对自己的成绩没有信心,认为自己最多最多只能考上广雅执信,省实和华附没有希望。不敢大胆设定理想和学习目标,害怕考不上不敢去想。最让人欣慰的是小丽自身比较喜欢学习语文,一个是因为她的自身条件文科学起来比理科要轻松,另一个是因为语文老师比较有个人魅力,受到她的喜爱。她非常紧张在乎自己的学习成绩,每一次测验刚收卷就迫不及待和其他同学对答案,总是喜欢往办公室跑,看我改完卷子没有,每一次改完卷子,她都会主动请缨帮老师算成绩,一方面减轻了老师的工作,另一方面她也可以比较一下自己和同学的成绩,提早知道自己在班上的排名。无论是外在动机还是内在动机,这些原因使得小丽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她自觉想提高语文成绩。

2.自身的勤奋努力。

小丽是踏踏实实的学生,老师布置什么作业什么任务,她都会按时按要求完成;比较好学肯学,所以成绩不错。从天赋看来,她并不是特别有天赋和智慧的学生,像其他学生一样普通。她并不是十分感性敏感和多情的女生,对事物的感受也不是十分敏感,所以在作文的感情表达的时候,很多时候并非是天然的流露,而是会有明显的言语加工痕迹。没有学习语文才情和灵气,她的写作素养是一点一滴练习出来的。作为初中生,她也是感情丰富的人,但心思不够敏锐。在语文学习天赋方面她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最令人欣慰的是她很努力,上语文课总体来说是比较积极的,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很高。老师讲评练习时候是主动自觉把答案记下来。生字词、古诗文也会有意识的去反复记忆、记牢它,能够主动预习和复习,并且协助老师将语文工作做好,在帮助老师改默写,检阅练习的同时,她也将知识复习了一遍。但她从没有怨言,也主动去承担。

三、小丽也知道自己语文成绩在年级排名不算是靠前,也想提高自己语文成绩,但是感觉一直是原地踏步,没有突破原来的水平。差不多两个月的相处,据我的分析研究,总结原因如下:

1.没有适合自己的恰当的学习方法,没有意识去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差不多两个多月的交往,让我觉得小丽的付出与努力不是很平衡。这是因为她还没有意识到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比如在上完《桃花源记》的时候,小丽对我抱怨:王老师是很快讲完字词和翻译换下一张PPT,短短的时间之内,根本来不及记笔记。晚上回家作业很多,根本没有时间开电脑去抄课件上的笔记。其实这就是做笔记的方法不正确。因为内容比较多,课时比较紧,老师讲得快是经常出现的情况。作为学生应该懂得哪些应该记那些不需要记:自己懂的不需要记,PPT上不同颜色的重点要记下,要理解去记,而不是一味抄。又比如在学习完整个第五单元之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非常多,按照小丽的说法是“很混乱”,既然是“乱”了,有什么办法让每一课的知识“不乱”,归纳整理对比理解!所以我就建议小丽用笔记去整理好整个单元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没有积累生活的点滴,对生活观察不够细致,心思不够敏锐。

小丽家境不错,父母经常会在假期带她外出旅游,祖国各地甚至国外都有她留下的足迹。这样的孩子是见识开阔,阅历会比较多的。但是一到写作文,她总是问:老师这题目怎么写啊?又或者是素材陈旧,写来写去都是那些,在选材上

出不了新意。这是源于平时对事物的不够敏感,心思不够细腻,对生活的观察不够,没有意识去积累生活的点点滴滴地,以至于作文成绩的不到提高,很大原因是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不够,不善于积累。同时小丽阅读面相对比较窄,她不像同龄的孩子喜欢读闲情小说和青春小说,只是比较喜欢看漫画,基本上的阅读都是来自课堂和练习,阅读的范围比较窄。

3.生活经历简单,思想比较单纯。

小丽生活在小康家庭,父母也有一定的文化,对自己的子女有教育意识,所以小丽在德育智育方面的表现非常不错。幸福的生活没有经历过生活磨难的孩子,思想比较单纯善良,加上她并不是擅于对生活沉静思考的女生,所以写出来的作文没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和思考,会难做到深刻,很难出彩。在做阅读的时候对自己没有生活体验的文章不会有太大的感受。

4.过于依赖参考书

小丽无论是预习复习都是非常自觉,但是发现非常依赖教参,而且她的教参不止一本,有两三本,所以导致她的预习就是看教参,没有选择的看,一个是浪费时间,另一个是不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仅仅是为了第二天上课时候能顺利回答老师的提问,看了教参上课虽然轻松了,但是不知道自己自己最应该学的是什么,在课堂上就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没有选择的听,听课没有自主意识,比较被动。复习的时候也是迷信教参,做字词翻译时候第一时间不会并不是打开课本去看课下的注解,而是直接看教参。

四、针对以上的情况,有以下的解决措施:

1.指导和教授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了解了她的情况之后,我给小丽一些指导:①预习、学习和复习都要讲求效率。例如在讲《大道之行也》这一刻,课前预习要求她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以外,重点是要她找出自己不懂的不明白的地方,让她上课的时候重点是解决自己不会的字词和不会翻译的句子,还有不明白的就举手问我,能在课堂解决的尽量在课堂解决,以节省时间。复习的时候,引导她注意整理笔记,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归纳知识。争取高效不做无用功。②复习环节要有技巧。小丽不善于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学到的知识都比较“散”。我建议她“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对比归纳、寻找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练习和区别。例如复习第二单元准备单元测验的时候,要明确这单元都是写形形式式的“爱”,那么这些“爱”区别在哪里?这样就可以将整个单元课文的主题思想联系起来复习。要明白,用什么语言要看写什么人、什么事。要总结五篇课文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不同点。③拓展眼界,多思考生活。小丽一直想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但是又不知道怎样提高。除了教她要逐级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多写多记之外,我还建议她多一点看新闻和社评,除了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之外,还要参考一下别人的观点,在参考别人的观点基础上再自己进行思考辨析,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比较有思想与内涵。④想提高学习成绩,要提高她的反思能力。我指导她买新的笔记本作为“错题集”,将自己曾经错过的字词分类超好,选择题和阅读积累之类的登记好哪一张练习的哪一题,写清楚错的原因。这样复习的时候就能够有针对性。

2.引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生活点滴。

①引导她珍惜旅游的机会,有机会去旅游观光,可以在每一次旅游之后做一下旅游随记,形成一种积累的习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当时的感触及时记下来,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水平,将拍摄到的图片和文字整理成一篇旅游后记。②无论是做卷子练习还是课文阅读,应该用活页夹摘抄一些美句美段,并将它们分类整理好,学习别人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寻找自己喜欢的课外语文读物,我给她推荐了《读者》和《青年文摘》,尤其是适合语文学习的《中学生语文报》和《语文报·初中版》比较专业比较有趣味的语文学习报刊。既可以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又可以阅读积累,还可以学习里面介绍的学习方法。

3.合理利用参考书

①让她充分认识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他在课堂中的分析讲解远比课后辅导要详细得多,这也是自已看书无法比较的。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最简捷的路。②参考书的作用是“参考”,一是遇到不会的才去利用参考书来“参考”,会的就不用看了。二是利用参考书补充和充实课堂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参考书上的所有内容都看。

5.多交流,多鼓励,树立信心

小丽有正确的学习动机,但是对自己考上理想重点高中(广雅、执信)的信心不大。作为科代表,我和她交流的机会比较多,经常和她在办公室和走廊外面聊天。她也向我倾诉很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快乐与忧伤。想提高语文成绩,希望期中考时候能够在年级排名靠前。我也向她提出了我的建议,引导她去学习。让她明白: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去准备,只要有学习方法,加上她自身这么勤奋,一定能考上广雅执信,甚至实验华附的。

小结:

小丽不是一个问题学生,也不是特别有语文学习才情天赋的学生,她很普通和平凡,但是因为肯努力而获得比较不错的成绩,只是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在某些学习环节上比较盲目,需要指点引导。

小学生个案研究报告 篇6

一、研究背景

责任是道德的核心,是人类基础道德中最本质的内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已成为摆在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社会现实中,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比较薄弱,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自我意识强,自私自利,遇事只求自己合适,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对长辈没有礼貌、对班级集体漠不关心,遇事就轻怕重,做事缺乏恒心和毅力,学习马虎,依赖性强,出事推脱责任,逃避现实,抗挫折差……究其原因,是我们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缺乏责任心的培养。事实说明,不抓责任教育,学校德育就会无力,素质教育就难以真正落实。

如何培养这类学生的责任心,使他们能够健康茁壮成长,成为一名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确实值得我们来研究。

二、个案基本情况

(一)学生基本情况

夏*,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居住在黄石城乡结合部第二橡胶厂附近。家中祖孙三代人(包括叔叔、姑妈两家)合计12人居住在私人建造的三层楼房。他是家中长孙,没有上过幼儿园,从小就不受约束,自由散漫。去年爸爸妈妈又生一女孩,管教他的时间就更少了。

(二)学生基本问题:

1、对学习不负责:上课不认真听讲,坐姿极差,经常无缘无故地下位,极大地扰乱了课堂纪律,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字迹极其潦草,沉溺于长时间上网。

2、对家庭不负责:放学后经常不按时回家,要么到同学家去玩,要么到网吧去玩游戏,一玩就玩到天黑,家长经常着急地到处找孩子。

3、对生命不负责:课堂上由于扰乱纪律,受到老师的批评,居然脑袋往墙壁上撞;课间把笔油弄到同桌衣服上,受到老师处罚,居然跑出教室,爬到高压线架子上不下来,还满不在乎地说反正不想活了;上课与同学打架,老师打电话请家长,他跑到三楼栏杆处要往下跳。

三、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1、不良的家庭教育

青少年人生的成功与失败,与家庭特别是父母的言行、教育方法、责任心密切相关。专家指出,父母的不良行为和消极甚至错误的言行对青少年影响较大,而且,许多父母对自己的这种行为却不自知或抱无所谓的态度。同时,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父母无原则的溺爱、无原则的迁就子女,是导致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缺失、极端自私人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一些父母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其在教育方法上简单粗暴,影响了与子女的沟通。

夏*父母一直从事贩卖猪肉的生意,每天凌晨两三点就出门到屠宰场拉猪,一直忙活到下午四五点。回家后吃完饭就早早地睡觉,迎接下一个忙碌的一天。由于生意繁忙,因此两人都没有时间检查孩子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更没有时间和孩子聊天谈心,了解孩子一天的学习情况。在他的家长看来,孩子既然已经上学,那么有关学习的事情都是由老师负责,家长没有必要操心。

夏*的父亲脾气暴躁,对他要求特别严格,稍有差错就是一阵暴打,从小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阴影。因此夏*每次犯了错误之后,都不敢回家,或者躲在同学家中,或者躲在楼房屋顶的角落里,任凭家里人怎么寻找他、呼唤他,他就是不现身。可往往被家长找到后,气急败坏的家长又是一顿暴打。如此恶性循环,他的坏习惯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改正。

2、学校教育的不足

现在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偏重认知发展,忽视情意发展,统一的教育模式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性成长,对学生的社会化教育不力,尤其缺乏学生生活力的教育。所谓“生活力”即生活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为了生存,儿童必须懂得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并能内化这些观念,形成人际交往能力。然而,如前所述,由于学校教育往往采用单一的灌输、说教方式,学生好的道德行为并不能得到有效强化,长期以往,反而加剧了一些儿童情感发展的不协调,社会生活的不适应。

3、自身心理因素

在认知方面,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对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的认知有偏差,不能正确理解人际交往,以至于对自己被排斥的境况不能理智归因。如夏*常常把盲目大胆视为“英雄”行为,把打架看作是“勇敢”,诊断使用对自己有利,缺乏道德观念与法制意识。从性格来看,他显得外向,喜欢热闹,不拘小节,好胜心强,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情绪不稳定,容易因为小事情发生冲动;在意志方面,也明显地表现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从动机方面看,他的暴力行为明显带有鲜明的情绪色彩。

家庭、社会因素也不容忽视。青少年暴力行为的产生与学习、模仿是很有关系的。一般说来,喜欢用暴力惩罚子女的家长,他的行为会促使子女性格粗暴、情绪压抑,并且产生崇尚暴力的心理,用拳头说话。。夏*的父亲对他的暴打让他明白了打是最有实效的,是最直接的方式。因此生活中一有不如意的地方,他就会拳脚相向。

在现代社会,影视中的暴力内容往往对青少年产生攻击行为有较大影响。本来就精力旺盛、喜好打斗的青少年,观看了暴力节目后,会增加发生暴力行为的可能性,甚至直接模仿影视中的暴力行为,并引以为傲。夏*就曾经在学校厕所内对其他班级的学生说:“我是四年级学生的老大,你们都得听我的。”

四、对策与效果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访机会,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于是我适时做好家校联络工作,定期家访,经常和家长谈心,转变家长的教育思想,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指导家长在各方面给予孩子科学、合理地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家长经常在我面前说:“哎,这个孩子太让人失望了。”听到他们的话,我连忙说:“别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你对他的失望,要不然孩子会丧失信心的。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听了我的劝告,他们也表示今后会在生活中多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对策之二: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人个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接受和承认老师的权威。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客观上就是班级乃至班级中每一个体的楷模。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

平时,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每当进入课堂,看到讲台前有纸片,我一定会弯腰拾起来。因为这一个细微的动作,能使目光都集中在老师身上的学生立刻意识到保持教室卫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夏*同学是一个不讲卫生的孩子,他的抽屉里经常会留有一些果皮纸屑,每次在抽屉里拿书时,不经意就会带出一些垃圾。好几次,卫生委员批评他,叫他把座位旁的垃圾捡起来,他却理直气壮地说:“这又不是我丢的。”卫生委员不依不饶,硬是要他捡,每次都差点闹起来。有一次,我亲眼看到他从抽屉里拿书本时带出一些纸屑,于是不动声色地来到他的面前,弯下腰捡起一片纸屑。他往地下一看,连忙也加入了捡纸屑的行列。不一会儿,地上就干干净净了。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效果胜过千言万语,教育光讲大道理是不行的,更多的是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来教育学生,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无声的教育。

对策之三:树立学生的集体观念

1、树立榜样作用

如果说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那班级中榜样的力量则更是一种激励和竞争。榜样不一定就是成绩最好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每个生命体都其突出的一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十分注重利用学生身边的榜样来使他们感知责任心。

夏*在我们班学习成绩虽然不怎么样,但是体育成绩却相当突出。一年级下学期时就被学校足球队教练选中了,一直在学校足球队训练。每年的秋季田径运动会上,他的立下的战功是显著的。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班的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一直稳居年级第一。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他在体育方面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为此,我经常利用班会课树立这位体育典型,让学生都以他为榜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同学们大都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整个班级的体育素质明显提高不少。

可是这个学生,在三、四年级时,贪玩的本性就显现出来了。足球队的训练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平时的体育课能偷懒则偷懒,给班级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于是我加强了对榜样学生的管理。班会课上,我对于班上的一些榜样,常常先指出他们的缺点,再来肯定他们的优点,让学生明白榜样学生不一定做什么都是正确的,要学会辨别好坏。

2、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学校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一个重要基地。作为老师可以从小事做起,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比如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班级管理中来,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机会,让班中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责负。事事责任到人,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从而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品尝到为集体、为他人尽责的辛苦和幸福,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五年级第一学期,我根据班上学生个性特点,采取老师选举和学生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了一部分学生为班级负责人,负责班级各方面的事物。夏*同学虽然比较调皮,爱欺负同学,但是平时也有表现不错的地方,能主动为班级做事,而且面对做错事了的同学敢于批评指正。因此在选举“班级安全员”时,夏*以绝大多数的票当选。我尊重了学生的意见,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他。当我郑重地把记载本发放到他的手上时,他一副充满信心的神情,让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没错。果然,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班上同学不再玩危险游戏了,没有攀爬树枝的,也没有打架闹事的。这半个月里,班级安全管理这一块,我真的没有操过一点心。特别是夏*其他方面的表现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如作业能按时完成,上课讲话的次数明显少多了。

就在我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时,烦恼的事又来了--一位同学告他课间玩“骑马打仗”的游戏。听到这样的反映,我马上找到他询问这件事的真实性,他听后脸上显现出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看到他的表情,我明白他已经知道做错了事情,也没有批评他,只是再次强调了“班级安全员”应起带头作用,否则其他的同学是不会听的。夏*表示今后一定好好干,我又把悬着的心放起来了。可没过几天,他的表现仍然很差劲,作业不按时完成,术科老师对他上课的表现极不满意。当我找到他谈话时,他又似有所悟。

就这样,这个孩子隔三差五地就会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他好象天生就是来挑战我的耐心的,各种各样低级的错误反反复复地犯。我也耐着性子说:“你的字怎么写得那么不认真?”“你上课怎么又坐不住了?”“你又在追追打打,我跟你说了多少次,要……”由于常常听到我的唠叨,他也司空见惯,变得无所谓了。

“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些话大家都能说,也都很熟悉,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正如著名教授王晓岚所说,我们的教师不乏爱心,最缺少的教师耐心和宽容。而学生,特别是那些比较落后的学生,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我们这一点。为此,我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消除成见,给夏*多一点耐心,多一份宽容,投入更多心血。只有这样,他才会被我感化,才会表现得越来越好。

对策之四:挖掘闪光点,培养学生积极自我观

班级是一个由不同学生组成的集合体。由于学生性格、年龄、心理、生理、家庭、遗传等的差异,形成一个个爱好、特长、修养不同的学生个体。在每个学生个体当中,有他们不足的一面,也有他们闪光的一面。做为一名班主任,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引导,让学生在品尝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观。

一次,夏*同学在操场上拾到一个钱包,他并没有据为已有,而是马上交到我这里来了。我打开钱包一看,里面有五十元钱,还有几张卡。钱虽然不多,但卡遗失了该有多着急啊!我连忙问清拾到钱包的地点,然后带着他来到学校德育处,把钱包交到德育主任手中,希望学校能帮忙找到失主(后来一位学生家长认领了钱包)。回到班级后,我马上将这件夏*拾金不昧的事迹告诉了全班学生,希望同学们以他为榜样,多做好人好事。全班学生听后,马上报以热烈的掌声。在这雷鸣般的掌声中,夏*绽开了他的笑脸,笑得那么开心,那么舒畅!

其实,夏*是一个既贪吃又贪玩的男孩子,平时身上的零食从未断过。这次拾到钱却能主动交公,确实让我感动不已,于是我连忙联络他的父母,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们,希望他们也能配合鼓励他,让他今后能做得更好。我也相信,今后在夏*身上一定会有更多的“闪光点”出现。

对策之五: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主动承担责任

小学生年幼,犯错误在所难免。特别是像夏*这样的容易犯错误的孩子,我们更应该抓住促使学生成熟的有利时机,注意启发和引导,让他主动承担责任,改正错误。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也是培养责任心的一个最好契机。

我通常在处理学生的过失时,通过适当的赔偿性“惩罚”来强化他们的责任心,让学生以行动来为自己的过失承担必要的责任。当学生不小心碰倒了别人的文具盒,我要求学生不仅要真诚地向对方道歉,还要用实际行动来弥补--马上拣起,要是摔坏了笔,还应该赔偿一枝。

有一次放学,夏*课间把笔油弄到同桌同学张**的衣服上,张**连忙告到我这里来。我看了看她身上的笔油,走到夏*的桌子旁,说:“张**的这件衣服被你弄脏了,你今天就应该把她的衣服带回家去,让你妈妈洗干净再还给她。如果洗不掉的话,那么,你就应该为这件事情负责任--赔偿一件衣服。”听完我的话,他立刻激动起来,大声叫道:“她的衣服又不是我弄脏的。”看到他反应如此强烈,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我冤枉他了吗?于是我把张**的衣服仔细地检查了一下,又把夏*的手翻看了一下,他满手蓝色的笔油,与同桌衣服上的一模一样。我生气地说:“你看,她衣服上的污迹与你手上的油一样,还说不是你弄脏的。”周围的学生也都证明是他弄的,尽管证据确凿,但是他就是不肯承认,还大声嚷道:“本来就不是我弄脏的,我就不带回家去洗。”看到他这副德行,我不由得火冒三丈,让他出去罚站。不料他却没有老实地站在外面,而是跑到了后操场。同学们连忙说:“王老师,夏*跑到后操场去了。”我气还没消,说:“别管他,跑不了多远的。等他自己慢慢想去。”

过了好半天,我心里还是放心不下,连忙走出教室,到后操场上去找他,谁知却看到他已爬到高压线架子上将近三四米高的地方。我心里一惊,连忙劝他:“快下来,你爬这么高,万一不小心摔下来怎么办?”他却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不想活了。”听到这话,我气急败坏地说:“你爸爸妈妈生你养你,就是让你为这点小事而摔死吗?你弄脏了别人的衣服,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居然还要死要活了。”无论我怎么劝他,他就是不肯下来。我没办法,只好让学生把足球队教练叫来,劝他下来。然后我又连忙打电话把这件事情告诉他妈妈,并让他妈妈赶紧到学校来一趟。最后,夏*还是在足球教练的劝说下离开了那个危险的高压线架子。我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难道是我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吗?为什么这么一点小事会让他这么激动。

他的妈妈总算赶到了学校,我把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详细地说了一遍,并把我的困惑也说了出来。他妈妈分析说:“夏*可能是不敢把脏衣服拿回家去,怕我们责怪他吧。”平时在学校里夏*如果犯了小错误,总能够自己承担责任,就算是要赔偿也都挺爽快的(当然都是一元两元的赔偿)。而今天犯的错是他自己所不能独自承担的,因为害怕被家长批评而闹出这么大的事来,看来还是家长在家里的教育问题。我和他妈妈好好谈了谈,并希望家长好好开导他,以后再也不能做出这么危险的事情了。同时,我也要求夏*妈妈将张**同学的衣服带回家洗干净。通过这件事后,夏*同学无论怎样都是要以行动来为自己的过失承担必要的责任的。推卸责任只会适得其反,没有任何意义。

个案研究效果:

和夏*相处的这几年里,我真的费了不少心血,也逐渐摸透了他的脾气。他是一个很容易冲动的孩子,每次事情发生的时候,从来不经大脑思考就会有强烈的反应。每次处理他的事情时,看到他的脸绷得紧紧的,拳头握得紧紧的,我就会把他晾在一边,等他慢慢平息下来,我再和他好好谈谈。往往这个时候谈的效果就特别好,他会平静地听我说,说到心坎里去了,也会流下悔恨的泪水。

可是,并不是每个老师都摸透了他的脾气,也不是每个老师都会耐心地和他讲道理。而且夏*容不得别人冤枉他,一旦有人冤枉了他,他就会失去理智而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

上学期有一次上科学课,上课时他回头看了一下后面的同学。这一个动作被科学老师看到了:“谁让你说话的,站起来。”他马上就变了脸色,极不情愿地站了起来,嘴里还嘟嘟囔囔的。老师厉声道:“还讲话!站到前面来。”他非常生气地骂了老师一句脏话,当时科学老师就扇了他两个响亮的耳光。这一下可不得了,他立刻冲出教室跑了,科学老师也没有再管他。下课了,当我得知夏*跑了,连忙和学生一起去找。我们把整个操场都找遍了,可直到上课都没有见到他的影子。后来,在一个知情学生的带领下,我们终于在校园的一个废弃的角落里找到了他。谁知他手里拿着一块玻璃,说:“不要过来,要不然我就抹脖子了。”经过我们几个老师耐心地开导,他最终放下了玻璃,从角落里走了出来,随我们一起来到了办公室。这时,他的妈妈也赶来了。此时,夏*的心情已经平复下来了,说什么都能听进去。在老师和妈妈面前,他也承认了错误,并且保证再也不做傻事了。

这个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常常就会为了一点小事,闹成大事。有时,我真的已经厌烦了对他的说教。相同的话语说多了,对学生也没有效果了,自己也觉得没有说服力了。最后终于为了一件小事,我失望地说:“还是让爸爸来把你带回家好好反省反省吧。”当我打电话时,他一转身就跑了。我打完电话后,听学生说他跑到楼上去了。我连忙往上走,来到三楼,发现他居然身子吊在走廊外面,两只手紧紧地扒在围墙上。我当时想也没想,走上去什么也没有说,右手把他的腰间皮带一攥,左手把他的一只胳膊一抓,再使劲往上一提,把他提了上来。事后,我想想真后怕,万一他拼命挣扎,万一我失手了,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等了一下午,他的家长都因为生意太忙而没有来。同办公室的老师劝我说:“你应该带着这个孩子和他的家长一起到校长那儿备个案。他三天两头的寻死觅活的,万一出点事,你可承担不起的。”听了他们的话,我也静下心来想了一想,像夏*这样的事情可不是一般的小事情,已经好几次了,从来没有想过去备案,寻求校领导的帮助。仅仅靠我一个小小的班主任来处理,行吗?还是去找校长说一说吧。

下午放学了很长时间,夏*的家长终于来了。我把我的意见告诉了家长,希望他们明天能和我一起去校长室谈一谈。第二天,他的家长没有来,夏*也没有来。第三天,他妈妈来打转学证,才知道他的家长已经把他转到中英文学校去住读了。

夏*走了,我们班的纪律明显好多了,我也省心不少。数学老师说:“总算走了一个祸害。”术科老师也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调皮的孩子。走了真好。”听了他们的话,我的心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夏*走了,他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走的呢?这在孩子的一生将会是一个难以忘记的阴影啊!夏*走了,这也说明我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没能将这个调皮的孩子转化过来。夏*走了,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五、结论

1、儿童逆反心理强,对儿童所犯下的错误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处理,否则适得其反。

2、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的方法要灵活,面对儿童反反复复犯错,应有耐心、爱心,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采用单一的教育方法往往会导致儿童产生“适应性”和“对抗性”,以致使教育失败。

3、环境是改变儿童不良习惯的重要因素,只有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班级人际环境,才能帮助儿童走向健康的成长道路。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日积月累、长期地教育,不断地督促,逐步地强化,逐步形成的。但是,是不是我们只要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努力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促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颗责任心。从夏*的这个例子,我没有感觉到成功的喜悦,而是失败的遗憾。

大学生社交焦虑个案报告 篇7

1 案例介绍

小M, 女, 19岁, 汉族, 某普通高校文科专业大一学生。以不敢与人交往, 交往感到非常紧张、不安的症状前来咨询。她这些症状从初三开始, 高中3年逐渐严重, 伴有偶发性失眠, 只要感觉得不到别人喜欢就非常自责和不安。高三被母亲带去武汉省人民医院看身体疾病, 自己认为是心理问题, 因而主动首次求助心理咨询。

初始访谈结果: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 该来访者在人际、焦虑、恐怖项目上均分达到3.2分、2.9分、3.5分, 显示其在人际、焦虑、恐怖方面存在中度症状, 一般功能良好。

2 问题发展

小M生活在湖北省的一个县城, 自幼是个阳光、自信、优秀的女孩, 但在小学二年级 (6岁左右) 父母去大城市打工后性格就发生了很大变化。爷爷、奶奶和外婆轮流照顾小M, 爷爷、奶奶爱吵架, 爷爷是回避型处事风格, 小M受其影响也爱回避。有一段时间, 小M和表妹一起被外婆照顾, 小M从小成绩优秀, 外婆却总是选择参加表妹的家长会而不是自己的, “每次都只有我没家长去, 我成绩那么好, 很希望他们能去开一次家长会, 得到表扬”, 小M感到很受伤, 感觉自己学习好却从来没有人关注。

在小学五年级转学去父母所在的大城市读书, 遭遇被同学排挤的经历。读初中时, 开始模仿班上一名受欢迎的转学生的举手投足, 小M表示模仿是“想让人喜欢, 但却越来越没有个性”。这段经历让小M的自尊心极大受挫, 一度情绪低落。初中一二年级学习成绩还算稳定, 常熬夜, 不午休, 刻苦学习, 好让自己变优秀, 不让父母失望, 但内心敏感, 成绩一差就哭, 容易自责。初三分班后成绩下降, 又陷入压抑和自我封闭, 出现了较严重的睡眠问题, 要与人同睡且怕鬼。

读高中时其父母又给小M生了个弟弟, 比她小15岁。因为弟弟出生, 奶奶去大城市照顾, 小M有一段与爷爷单独生活的时间。高中时小M朋友很少, 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 悲观、消极、暴饮暴食, 有一种无止境的饥饿感。在学校不想吃, 在家偶尔会吃两碗饭。会半夜打电话给父母, 自闭, 想别人都不要认识她才好, 记忆力明显下降。妈妈在小M严重时陪读一个月情况才有所好转。

3 家庭状况

与父母关系:虽然父母对小M很好, 但是小M还是感到缺爱, 也不会爱人, 认为父母给了物质给不了精神关心, 在专业选择方面, 小M的父亲表现出很强的控制欲。“我想去哈尔滨读书, 我爸快疯了, 非要我去武汉, 认为我发生什么能很快赶到”。小M希望“所有人都说爱我”, 这也是对过去经历的歪曲表达。每次与父母通电话都想哭, 可是又忍住不让父母听出来, 采取压抑和回避的方式应对。

4 案例分析

咨询师主要以理性情绪的折中取向理解小M:从问题与症状、机制、起源、诱因4个方面来分析。 (1) 问题与症状:与人交往时担心出糗而出现焦虑、紧张, 对他人评价过分在意, 认为别人倾向于给予自己消极评价, 习惯性地主动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体验, 又因做不了自己而不快乐, 因此时常引发内心冲突、情绪困扰。 (2) 机制:消极的自我和他人信念, 我不好、我不可爱、我不值得被爱, 我是不优秀不被关注的, 他人是不喜欢我的, 环境是不友好充满嘲笑的, 力量来自于别人的评价。在人际交往模式上, 有很多“应该时时刻刻开心”和“每个人必须爱我才好”的不合理信念。 (3) 起源:当事人幼年被寄养的经历;小学五年级转学被欺侮的经历;从与外婆的相处中被忽略的体验。 (4) 诱因:弟弟的出生, 加上自己到了18岁, 让本来就不多的关注变得更少。

5 心理咨询的方案和过程

按照咨询的不同进程, 咨询计划如下: (1)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和安全接纳的咨询氛围, 与当事人讨论咨询目标与任务; (2) 协助当事人意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并对不合理信念进行反驳; (3) 学习并体验理性-情绪想像训练, 并将其运用于焦虑紧张时刻。

首次会谈, 咨询师对小M的印象是:五官端正, 眼睛大, 身材娇小, 眼神中带着惊恐和不安, 讲话声音不大, 语速快, 谈到与父母的分离多次落泪, 在咨询师自我介绍和倾听过程中获得了一些稳定感。小M谈到咨询师是在一个微信公众平台给大学生答疑的教师, 非常信任咨询师的水准和人品。小M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认为小学五年级随父母去大城市读书的两年时间自己改变很大。从那以后说话不敢声音大、做事不敢随心所欲, 总担心有人嘲笑自己, 出现希望所有人都说爱她的想法, 可常常事与愿违。咨询师协助小M看到转学经历中自己的不容易和自己的力量, 协助小M看到被歧视经历中的自己, 只是内化了别人的评价和旁人的标准, 失去了自己。小M感到父母是爱自己的, 他们会给小M写信、打电话, 很关心小M, 也很担心小M因为添了弟弟而有心理问题。小M否认是因为这个原因, 小M只是听到他们的声音就想哭。

此次做了咨询目标的探讨, 小M希望通过咨询可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一举一动不要过分拘束, 能将重心放在自己身上, 不过分在意别人, 精神不那么紧张, 不怕被嘲笑, 克服社交焦虑, 目前状况是10分, 在穿着、说话、举止方面不自在, 目标达到6~7分就可以。

其后, 在会谈初期介绍了理性-情绪疗法及ABC技术, 在咨询后小M完成了REBT自助表, 小M勾出了3个常见的自动思维, 分别是:“如果我做事愚蠢, 我就是个笨蛋”, “我必须受到我看重的人的赞赏”, “如果我被人拒绝, 我就是个不好的、不可爱的人”;还自己加上了两条:“别人一切都是好的, 我的东西都应该被全盘否定”, “我依赖感很强, 我总是觉得自己弱了就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小M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比如针对在社交中容易出现的事件A“别人没有理我”, 就容易出现不合理信念B“别人肯定不喜欢我”, 引发反应C“心情低落, 不敢交流”;针对“别人肯定不喜欢我”, 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核心不合理信念是“我是不可爱的”, 并对其进行去灾难化反驳D, 具体如下。

咨询师:不可爱会怎样?

小M:不可爱就代表我很差。

咨询师:我很差会怎样?

小M:我很差我就不能出门了。

咨询师:最多多久?几个星期不能出门?

小M:其实没有 (新的反应E) (笑) , 没多久肯定要出门的。

咨询师:所以即使不可爱也是要出门的, 之前感到完全不能接受的其实也是可以接受的。

小M:对, 我可不可爱都是要出门的, 聚会出丑, 不讨人喜欢没有那么严重。

小M通过这次咨询认识到自己的核心不合理信念来源于那次创伤经历, 并能够反驳这些不合理信念, 并答应在后面的咨询中不断完成理情反驳练习。

随着会谈的进行, 咨询师做了一些自我揭露, 谈到自己成长过程中也有隔代抚养与父母关系的遗憾及自己的获得。随着会谈的进行, 小M越来越深刻地表达了对父母的不满:“他们总是偷偷走, 来看我就买好多新的衣服和玩具, 我很生气, 妈妈就打电话, 我说我不认识你, 心里很恨他们, 妈妈写了封很长的信给我, 很感人, 关系有改善。”并回顾了自己从渴望与父母在一起, 到后来其实并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的过程:“转学到父母身边, 他们就用吃、玩和穿来弥补我, 我变胖又被同学笑话。”当咨询师询问小M为何受了欺侮却不给父母说时, 小M联想到了小时候的一个经历:“小时候妈妈对我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 有一次我只考了七十几分, 回家妈妈很冷漠, 不搭理我, 以后不管妈妈怎么做工作, 我还是很看重成绩, 总觉得自己让他们失望了, 不配他们对我的好。”

随后, 小M体验了一次理性-情绪想像训练, 咨询师请小M想像:现在你正在举办自己期待已久的19岁生日聚会, 感到非常紧张, 到会的朋友很多, 你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不招人喜欢, 出现了把水洒了的尴尬场景。然后咨询师请小M想像放松。

效果及主观反馈:在随后的19岁生日会上, 小M对自己的表现满意, 并没有之前担心的情况出现。通过SCL-90量表测试小M在恐怖、焦虑、人际方面的得分分别为1.2分、1.6分、1.6分, 饮食方面再没有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小M自评已经克服了社交焦虑, 能够以正常音量说话, 整个人舒服很多, 达到了自评6分以下焦虑的程度, 可以自己控制, 意识到自己最可靠, 有些经历没有就不再强求, 发现自己有过的童年美好也是无人能比的。小M最后想到一句话形容自己的好转:“不困于情, 不乱于心, 不念过去, 不畏将来。”在尊重小M本人意愿的情况下, 完结了此次咨询, 并探索了咨询后遇到问题会如何处理, 小M表示有信心自己解决。

6 个案反思

一例品行不良学生的个案研究 篇8

小A的家庭由父亲、母亲、奶奶组成,家里面积不大,但周边环境良好。父亲是一个民营公司仓库的管理人员,大学本科学历;母亲是一名酒店清洁人员,高中学历。父亲脾气较暴躁,母亲脾气随和,与人交往较和善,父母之间的关系时好时坏,经常吵架。父母对小A的学习比较关心,但小A对父母很淡漠。

小A的朋友较多,来自各个学校,朋友都很健谈。小A和朋友经常一起逃学到网吧打游戏。据小A所言,朋友中通常有打架、抽烟、偷盗等恶习,但他对朋友的这些恶习却习以为常。

据小A的班主任反映,小A在小学阶段成绩处于中下等,成绩最好的是语文,讨厌数学和英语。小A从初一就开始逃课,导致成绩更差,逃课也让小A染上抽烟、喝酒等不良恶习。受到外界的诱惑,小A更是肆无忌惮地旷课,和朋友沉溺于网络游戏中,钱用完就勒索低班学生。小A的父母经常为其伤心、担心,由于小A在暑假期间几乎每天都不回家,偶尔回家就是向父母要钱,父母实在没法管教,才把他送到工读学校。

【心理测试及分析】

根据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数据(见下表)分析解读:L分和K分不高说明小A内心愿意保持自然状态,社会化程度不高。Hs分偏高说明小A自身状态不佳,想寻求关注。Hy分偏高说明小A以自我为中心。Pd分稍高说明小A有个性,易冲动,自控能力较差。Pa分偏高说明小A有偏执倾向。Pt分偏高说明小A缺乏安全感。总的来看,小A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易感情用事,内心缺乏安全感,做事缺乏理性思考的孩子。

另外,通过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发现,小A的智商IQ=90,属于平常;根据学习动机测验量表分析得知,小A学习动机强度低,欲求水准低,焦虑程度高,缺乏学习热情,对自己要求较低,具有较严重的厌学情绪。

综合来看,此为典型的品行不良的个案。

品行不良学生是指除了具有同龄人所表现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外,还具有品德行为偏常,普遍存在厌学情绪,甚至有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的道德过错行为的学生个体。根据学生不良行为的具体表现,可划分为以下类型:道德认知淡薄型,表现为自私贪利、心胸狭窄、缺乏集体观念、法制观念淡薄;道德情感缺失型,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缺失感恩意识,普遍缺乏爱心;道德意志薄弱型,表现为凡事无所谓,缺少上进心、自信心,不考虑事情的后果;道德行为涣散型,表现为打架、斗殴、旷课、扰乱课堂纪律、离家出走、夜不归宿、顶撞老师和父母等。不良品行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由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的不当以及学生的不良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造成。针对小A的基本情况,教师需要全面辅导与干预才能取得效果。

【个案分析】

随着社会思潮的日益多元化、现代信息传播的便捷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建设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纷繁复杂。尤其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不良的网络信息正侵蚀青少年的心灵,让很多未成年人深受其害。案例中小A所受的不良影响主要来自于社会环境,不良的社会环境是他走向歧路的导火线。由于学校周边有游戏室、网吧、桌球室,加上朋友的影响,小A长期沉迷于网吧和游戏室,并染上了抽烟、喝酒等恶习,丧失学习兴趣,走上歧途,这是小A从一名普通学生变为行为偏差的“问题学生”的重要诱因。

台湾学者黄富源在对382名犯罪少年及538名一般少年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亲子关系对少年犯罪倾向深具影响力。亲子关系较差的少年,其犯罪倾向越严重。[1]美国学者对家庭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表明,虽然有些青少年同不良的青少年交往密切,但只要他们同父母保持密切的关系,就不至于走上犯罪的道路。反之,有些青少年虽然很少与不良的青少年交往。但是,如果他们同父母关系疏远,走上犯罪的可能性依旧很大。[2]可见,家庭是每个孩子接受时间最早、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习惯、气质、性格等会产生深远影响,父母的关系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造成许多孩子品行不良的诱因是家庭关系不良。由于父母关系不和,使小A感受到家庭环境的压抑与不和谐,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关爱。娜妮·J·西格尔在其论著《青少年犯罪》中指出:“在一个有病态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由于他们目睹了暴力和冲突、情感上不和谐以及社会冲突等,其犯罪的驱力比其他青少年要大得多。”[3]夫妻关系紧张化、尖锐化,甚至出现婚姻关系破裂,必然形成不良的家庭氛围。另一方面,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长期下去,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冷漠,正如小A所言,“我对父母可以说是漠不关心”。

另外,意志力薄弱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最大障碍。归根到底,小A意志力薄弱是与其个人的成长经历相关。由于学习成绩一般,小A很少得到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关心和照顾,由此缺乏成就感和存在感。长此以往,小A便自我贬损,意志力缺乏。

【对策】

1.净化和优化校园周边环境

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会腐蚀、毒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此,净化社会环境是培养未成年人的必然要求。学校要联系相关部门开展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优化教书育人环境等为主题的综合治理活动,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来构筑和谐社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筑起坚实的“道德防火墙”。

2.加强网络教育,规范网络行为

研究表明,网络在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深刻影响,网络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要帮助小A戒除网瘾,我们首先应建立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培育与监督体系。同时,推进网吧管理的规范化,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

3.加强行为养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养成对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至关重要。家长和老师可引导小A参加游泳、打球、集邮、唱歌、绘画等活动,从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分散对网络游戏的注意力,从而摆脱网络束缚。

4.实施心理干预,改变家庭教养方式

教师可运用辅导或访谈等方法,实施心理干预。家庭结构不良往往会导致孩子心理偏常和行为偏差。缺乏情感关爱是造成小A品行不良的重要因素。缺亲情、被轻视、被忽略,这是小A在与我的谈话中强调最多的话。由此,要改变小A的家庭教育方式。只有加强亲子间的感情沟通和交流,才能真正转化小A。

参考文献

[1]蔡德辉,杨士隆.青少年犯罪——理论与实务[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167.

[2]汪天德,汪颖琦.家庭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美国学者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J].青年研究,2000(4).

[3]转引自康树华.青少年犯罪与治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108.

(作者单位:广州市新穗学校广东广州 510315)

责任编辑 颜雪梅

上一篇:心中的樱花作文下一篇:存在部题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