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中华文化的聚宝盆(共6篇)
年年岁岁菊相似,岁岁年年韵不同。而立之年后,今年的菊花文化节由国家住建部、河南省政府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协会、河南省住建厅、开封市政府共同承办,标志着开封菊花文化节由省级节会正式上升为国家级节会。
有人说,菊花文化节是开封的一个“聚宝盆”,彰显着开封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助推了开放招商,带动了文化旅游,孕育了菊花产业,提升了城市形象。
搭好菊花台唱响经济戏
把菊花节会作为开放招商的平台,已有20年的历史。1994年菊会上30亿元的投资额,开了开封菊会招商的先河。今年的菊花文化节开封市签约项目96个,总投资917.2亿元,项目投资总额创历年之最。
从30亿元到917.2亿元,菊花节变化的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累加。
今年菊花节上,国内外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等客商达到了244家。开封市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高端化工和新材料等十大产业作为招商重点和主攻方向,细化招商路线图,并把菊花文化节作为检验重点产业大招商成效的平台。
勤俭办节会文化增内涵
今年菊花文化节,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控制活动规模,由去年32项活动压缩到今年15项,办会财政支出比去年减少约50%,各项接待活动一律从简。
本着返璞归真、勤俭办会的理念,本届菊花节还压缩掉了惯常的开幕式专题晚会,以一台精品文化剧目《千回大宋》首演式替代开幕式,既节俭务实,又凸显鲜明的宋文化特色。
在此期间,开封市在巩固提升原有文化旅游景点的基础上,重点推出“一河两街三秀”等开封文化旅游新亮点、新品牌。同时,全市各景区也纷纷推出一批新的文艺表演节目,如大相国寺的梵乐、龙亭公园的《百戏进皇宫》、天波杨府的《忠烈千秋·杨家将》等。
菊花产业兴链条更完善
禹王台区南郊乡魁庄村作为开封最大的菊花生产基地,是国家命名的“菊花之乡”。今年,北至承德,南至杭州,东至青岛,西至拉萨、乌鲁木齐,都能寻觅到开封菊花的亮丽身影。
乘着菊花文化节的东风,近3年,开封把菊花产业逐步打造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使开封菊花从单一观赏向食用、茶用、药用延伸、拓展,菊花酒、菊花饼、菊花茶等菊花产业系列产品走俏大江南北。
从2012年起,开始建设中国(开封)菊花高新科技产业园更是开封菊花产业化的一个缩影。占地5000亩的菊花高新科技产业园,集科研、展览、交易、种植、深加工、养生为一体的菊花产业园区,按其功能规划为交易中心、科研区、展览区、生产种植区、深加工区、文化展示区、养生区、综合管理区等。
“菊花高新科技产业园将延伸菊花产业链条,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增加菊花系列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发展菊花产业与旅游休闲的有机结合。”开封市菊会办负责人说。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心, 同时, 我国企业也大都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但是真正有效的甚少。许多企业是说一套, 做则另一套, 使企业文化变成了一个门面, 外面看着好, 里面的人却不当回事, 那么, 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 就是企业没有建立一个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
一、对于企业文化认识存在很多误区
在现实中, 关于企业文化的认识, 存在着很多误区, 如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只是一个口号;有的认为企业文化就是CI;有的认为企业文化仅仅是领导个人的文化;有的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各种文体活动或思想政治工作等。事实上, 这些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都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是不全面的。首先, 这种认识是要不得的, 尤其是那些大而空洞的“绝对真理性的口号”, 因为那纯粹是形式主义;其次, 企业文化不只是CI, 企业文化的根本内容是精神, 是价值观, 是内在的东西, 即使有形式上的东西, 那也是内在精神的外在体现, 而不是内涵, 不是本质。另外, 企业文化不只是领导个人文化, 企业文化不是领导个人的文化和意志, 但是, 企业领导者对构筑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领导者通过其非常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出这个组织所有人的心理以及客观的困境, 透过口号, 透过行为, 形成一个共同远景, 让大家行为一致, 形成一种文化, 形成一种力量。这个力量通过长期的经营实践, 在员工中形成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 最终可以演化为企业真正的文化。所以,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在领导的推动下, 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 逐步形成的, 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体现的总和。最后, 企业文化不等同于思想政治和文体工作。这从多数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工作划到党委、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企业文化总结中都是一些员工见义勇为、助人为乐, 篮球比赛之类的字眼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些企业并没有找到企业文化的真谛, 只是将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的一些内容都装到了企业文化这个“大筐”里, 由于没有抓住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 在这些企业里, 企业文化只是一句口号。
二、真正的企业文化是一个文化体系
真正企业文化不是做表面文章。海尔总裁张瑞敏这样分析:“海尔把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它的表层是物质文化, 即表现在海尔产品服务的质量上和海尔发展的速度上;中间层是制度文化, 即用制度约束人们的行为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是干部员工的价值观即企业精神文化。”可见企业文化是这三个层次的完美结合, 是一个文化体系, 缺一不可。所以, 笔者认为:每个企业都应从海尔的成功, 尤其是海尔文化的内化与外化的完美结合中得以启示和借鉴。
三、如何塑造企业文化
首先, 企业要“自省”, 做好企业最本职的工作, 即提供给市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做好自我剖析, 分析自己产品处在什么阶段, 是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或衰退期, 是不是与市场相适应;在本行业中自己的地位和影响是怎样的;然后从实际出发, 提出改善自我的方向和确立企业发展的目标与愿景, 在此, 绝不能人云亦云, 而是要每个企业真正做到深刻的“内省”。
其次, 提炼企业发展过程中沉淀下的精神和理念。企业精神和理念, 包含在其创业和发展过程中, 隐藏在关键事件之中。把这些隐藏在其中的精神和理念提炼出来, 并进行加工和整理, 就会发现真正支撑企业发展的文化究竟是什么。
(1) 头脑风暴法。即把专家 (这里的专家指企业的老员工) 和企业领导集中封闭起来, 对企业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预测及愿景, 进行头脑风暴法: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充分讨论、研究、加工, 最后从中提炼出企业
●马月
的理念, 并用一定的词或口号来清晰地表达出来。
(2) 理念故事化, 加深理解。把提炼出来的反映企业精神的核心词, 结合历史, 进行适当的文学创作, 改编小故事, 让故事去生动地阐释它, 使词得以“图文并茂”活化和生动起来、使抽象变得具体和实在, 让员工一听到或想到它, 就产生积极的具体的联想, 从而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 使企业文化的感染力充分得以挥发。如海尔的“质量零缺陷”, 员工马上就会想到“砸冰箱事件”;“铁人精神”就会立刻想到铁人王进喜跳在油池里……这样来激励每一个员工。
(3) 故事理念化, 强化理念。在企业文化的长期建设中, 先进人物的评选和宣传要以理念为核心, 注重从理念方面对先进人物和事迹进行提炼, 对符合企业文化的人和事进行宣传报道。
第三, “绩效考核制度”保驾护航。企业文化与绩效考核是推动企业这架飞机前进的两只翅膀, 折其一, 企业就难以正确飞行。只有两者协同作战, 步调一致, 每一方才能最大限度地真正地发挥其功效。所以, 要想构建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 没有考核制度的保驾护航是不行的。
如海尔在每条流水线的最终端, 都有一个“特殊工人”, 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 在经过各个工序时, 工人检查出上一工序留下的缺陷后就及时地记录在一张缺陷条上。这位特殊工人的任务, 就是负责把这些缺陷修好, 并把所用时间记录下来, 作为向“缺陷”的责任人索赔的依据。他的工资就是索赔所得。那么, 当产品合格率超过规定标准时, 他还有一份奖金, 合格率越高, 奖金越高。这就是著名的“零缺陷”机制, 这个特殊工人的存在, 使零缺陷有了制度保障, 使质量文化真正地得以贯彻。
第四, 企业文化的深化。
(1) 全员培训。由企业的培训师, 按照事先的策划, 通过故事的生动讲解, 让员工充分讨论、结合企业实际谈感想、谈感悟, 最后由培训师把其中的理念升华出来, 这样使每个员工都能理解、记住、并且产生共鸣, 同时自觉宣传, 这样, 故事流传起来, 企业的理念和精神就慢慢地内化于心。
(2) 树立典型。对于企业的文化, 刚开始就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下来, 并能用这种理念指导具体行动的人肯定是少数, 把这些人的行为典型化, 发挥其示范效应, 使企业文化理念形象化, 在企业掀起学习先进、争当模范的高潮, 进而推动企业文化, 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并外化为行为。
(3) 鼓励员工不断地进行“内省”和改进。把自己的行为和企业文化所倡导的行为进行比较, 找出差距, 每一个部门有专人来辅导和帮助他分析原因, 探讨解决和改进的方法, 对那些进步显著的员工予以物质和精神的奖励, 并让他介绍经验, 谈感想和感悟, 从而, 带动身边的每一位员工, 积极行动起来, 并坚持下去。这样久而久之, 才会真正地把企业文化理念演变成自己自觉的实践和工作。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紧密结合, 企业才能铸造出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 进而转换为真正的生产力, 也才能使企业真正地驶上成功之道。
摘要: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已为人共知, 然而, 现实中, 在许多企业里, 企业文化仅仅只是个花架子, 并非真正有效。文章就现实中对于企业文化认识的误区入手, 探讨如何构建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CI,绩效考核
参考文献
[1].高贤峰, 吴希金.海尔成功之谜.中外管理, 2001 (1)
[2].高贤峰.企业文化建设三部曲.中外管理, 2001 (3)
[3].王缨.企业文化最难把握, 却最有价值.中外管理, 2001 (10)
[4].张鼎昆.硬考核能为软文化做什么.中外管理, 2001 (6)
[5].林伟.企业文化变革的平稳过渡.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7 (5)
参观韦日坚纪念馆心得体会
中国好人韦曰坚生前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2013年10月18日上午,我们带着敬意来到韦曰坚生前所在的村庄参观韦曰坚纪念馆,他诚实守信、有诺必践、乐于助人的事迹很快感动了在场的同仁。古有得黄金万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豪言,今有韦曰坚用生命铸造诚信这样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一、诚实守信,大公无私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业,2000多年前,孔子就把一个人能否立足于世与诚信联系在一起。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离开诚信,我们根本无法立足于这个社会。于是,我们有了共同的声音,我们呼唤诚信,财务呼唤诚信。韦曰坚作为农村基层财务负责人,恪职尽守,既贯彻落实了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又发展经济带领农民发家致富,是真正把三个代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在实践中,铸造了诚信村委会,建设了诚信村级财务。真诚和信誉,是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村级财务关系到9亿多农民的切身利益,村级财务讲诚信,也就有了9亿多农民的诚信,中华大地也就有了诚信。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要求,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来共同呵护诚信村级财务。
二、无私奉献,有诺必践
多年来,韦曰坚用自己省下的钱帮助过村里很多生活有困难的村民修建房屋、修水管,甚至是办公事。韦曰坚对村民、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满腔热情,凭着坚定的信念,多年来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热爱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着自己一流的业务素质,任劳任怨、不计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始终坚持着高尚、严格的道德准则,并以这种不变的追求书写了一个基层干部的壮美人生。在无私奉献者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吸引力、核心价值的凝聚力、时代精神的影响力以及高尚人格的感召力。这样的力量,支撑起一个民族的骨架,挺立成一个国家高昂的脊梁。向韦曰坚学习,向韦曰坚看齐,应当成为每个人不懈的追求,成为全社会永恒的向往。
三、恪守诚信人格,铸就辉煌人生
有一种精神,历经千万年风雨而毫不褪色;有一份坚守,经受千万年锻造仍熠熠生辉。韦曰坚,用汗水、心血乃至生命,诠释着一种崇高的精神诚信。韦曰坚一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有诺必践的高尚的道德情操获得了大家给予的最朴实、最崇高的评价和最真诚的拥戴。在他的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血液,在平凡的人生中,在基层的岗位上将诚信精神发扬光大。可以说,韦曰坚的诚信人生这些就是韦曰坚的人格魅力,这些更是诚信的力量!
----奋进中的分宜管理所
高速公路收费站是一个服务行业,是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其“窗口形象”和服务社会是其最大的特点,它是高速公路行业的一个部分和缩影。企业文化是一个时代的呼唤,是一个历史的革新,是一个成长的机遇。它作为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动力,能够起到很好引导和推动发展的作用。为此,分宜管理所以省高速集团“高速高效,同行同德”的理念为宗旨,以宜春管理中心“和谐高速、高效工作、真诚服务、快乐生活”的 1357企业文化建设战略方向为指引,全力打造分宜管理所“和谐所站、服务司乘”所站企业文化。
一、“服务永无止境”
“服务永无止境”是分宜管理所企业文化中的服务理念。一直以来,始终秉承以服务创品牌,以服务促发展的理念。分宜管理所将开展“五心四百三声二意”服务活动(五心即:服务热心、工作细心、解答耐心、履职诚心、奉献爱心;四百即:讲普通话百分之百、礼貌用语百分之百、微笑服务百分之百、不与司乘人员争吵百分之百;三声即:来有迎声、去有送声、问有答声;二意即:一心一意为司乘、一心一意为所站)。同时计划开展换岗思考活动。在收费班组内开展收费人员与稽核、审带换位,在行政后勤人员之间进行岗位互换,通过体验进一步了解各岗位工作的不易、繁琐及广泛性等,进而增强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综合素质。
二、“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每一项任务”
“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每一项任务”,是企业文化中的行为理念。由于所站合并,站里的人员相对少了很多,分宜管理所所辖两站,积极克服人员少的困难,积极打造“团结、坚强、力量”为核心的团队。加强民主管理,鼓励员工参与所站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从各方面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向心力。
三、“在工作中学习,在岗位上成才”
“在工作中学习,在岗位上成才”,是企业文化中的学习理念。随着各种岗位选拔工作的开展,促使员工充分意识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鼓励职工多学习,要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反省总结自己。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四、“以雷锋精神为依托,不断提高自身实力”
稀锰结核:锰结核是一种海底稀有金属矿源。在1973年由英国海洋调查船首先在大西洋发现的。锰结核广泛分布于4 000米~5 000米的深海底部。它们是未来可利用的最大的金属矿资源。令人感兴趣的是,锰结核是一种生物矿,它每年约以1 000万吨的速率不断地增长着,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世界上各大洋锰结核的总储藏量约为3万亿吨,其中包括锰4 000亿吨,钴48亿吨,镍164亿吨,铜88亿吨,分别为陆地储藏量的几十倍乃至几千倍。以当今的消费水平估算,这些锰可供全世界用33,000年,钴用21,500年,镍用253,000年,铜用980年。
油气田:人类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多。在当代,石油在能源中发挥第一位的作用。由于比较容易开采的陆地上的一些大油田,有的业已告罄,有的濒于枯竭。探测结果表明,世界石油资源储量为10,000亿吨,可开采量约3 000亿吨,其中海底储
Volume Preface量为1 300亿吨。中国有浅海大陆架近200万平方千米。通过海底油田地质调查,先后发现了渤海、南黄海、东海、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以及台湾浅滩等7个大型盆地。其中东海海底蕴藏量之丰富,堪与欧洲的北海油田相媲美。
海底热液矿藏: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海洋调查船在红海首先发现了深海热液矿藏。而后,一些国家又陆续在其他大洋中发现了三十多处这种矿藏。热液矿藏又称“重金属泥”,是由海脊(海底山)裂缝中喷出的高温熔岩,经海水冲洗、析出、堆积而成的,并能像植物一样,以每周几厘米的速度飞快地增长。它含有金、铜、锌等几十种稀贵金属,而且金、锌等金属品位非常高,所以又有“海底金银库”之称。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虽然海底热液矿藏还不能立即进行开采,但是,它却是一种具有潜在力的海底资源宝库。一旦能够进行工业性开采,那么,它将同海底石油、深海锰结核和海底砂矿一起,成为海底四大矿种之一。
“老字号”是集我国几千年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瑰宝。当今, 它“逆势飘红, 独秀商场”已经成为商业服务行业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历经沧桑, 岿然不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标志、历史符号;它“千锤百炼, 历久弥新”已经成为传承与发展并重、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杰出典范;它的存在意义已经具有完全有别于纯商业企业的时代诉求和社会重任, 已经成为当代“新中国”建设中的一剂强行针、一股强势力。
与众多中华老字号一样, “张一元”历经百年的发展, 在中华茶文化领域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 造就了其独特的品牌价值。从一方茶摊, 到全国茶叶界的龙头企业;从单店经营, 到拥有120家连锁店, 成为集产、供、销、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从1992年销售额800万元, 到2008年突破4.3亿元, 连续数年列居全国茶叶内销榜首;从默默无闻, 到先后荣获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茶叶第一品牌”等诸多荣誉称号, 成为远近闻名的著名品牌;从统购包销特色不足, 到以茉莉花茶“汤清味浓, 入口芳午, 回味无穷”的独特魅力而香飘万里远销海外, 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青睐, 茉莉花茶加工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从服务广大百姓, 到成为奥运村中国茶艺室唯一指定运营商, 百余年风雨历练, 百余年沧桑巨变, 张一元始终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始终承担着艰巨的社会责任和历史重任;始终乞求着尽善尽美的产品质量;始终秉承“人品如茶品, 好的人如好的茶一样至清至纯”的人文理念。
改革开放之初, 张一元就将“打造品牌”当作企业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将“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永动力。率先建立起茶叶生产基地, 由此打开了中国茶产业向集产, 供, 销于一体的发展新思路, 带动了茶产业从一家一户式的传统生产方式, 向科技化、集约式转变;举办了京城首届绿茶节, 由此更打破了京城花茶一统天下的旧格局、改变了地域性传统的饮茶习惯;摸索出独特的连锁加盟之路, 使民族产业为跻身国际化市场铺平道路。同时, 积极拓展外延产品, 张一元桶装水、茶食品等新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赋予传统产品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先后恢复了断档几十年的传统工艺, 如“茉莉毛尖”、“柚子花茶”, 由此探索出一条对传统技能, 技艺更有效的传承与创新的新方式, 实现了由“博物馆”式的保护向“市场化”转变的发展。多年来, 一系列独具匠心的举措不但使“张一元”品牌逐步成熟、深入人心, 更突破了我国有名茶却无名牌的历史瓶颈, 铸造出了“中国茶张一元”这一令国人骄傲的民族品牌。
在喜迎国庆六十周年之际, 张一元又坚定而有力地迈出“做熟做透北京, 覆盖全国, 走向世界”的步伐, 即河北、山西、山东、内蒙、杭州等省市成功运营之后, 又成立了天津分公司, 最大限度的实施品牌拓展, 成为推动老字号的商业文化交流和民族品牌的发展,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当今, 金融危机远未平息, 张一元人高举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 切实贯彻“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的方针, 以“务实、稳进、创新”的发展思路, 以品牌扩张为主导, 紧抓市场机遇, 不断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使品牌真正成为抵御危机的最佳武器, 企业发展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 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5.2%, 利润同比增长17%, 上缴税金同比增长37%, 又创造了一个行业奇迹。
【铸造中华文化的聚宝盆】推荐阅读:
地税团队精神的内涵与铸造10-19
铸造实习总结06-02
低压铸造简介06-25
铸造实习心得07-20
勤奋铸造成功11-09
铸造实习报告10-17
绿色品质铸造绿色品牌05-31
铸造公司工作总结10-15
铸造厂环保制度11-12
铸造技术发展趋势精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