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生活救助会议记录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冬春生活救助会议记录(推荐6篇)

冬春生活救助会议记录 篇1

为了保障灾民冬令春荒两个时段的基本生活,根据左旗实际制定如下计划。

一、冬春救助准备工作

冬春救助时段(12月—下年的7月)。冬令时段为12月—下年的2月;春荒时段为下年的3—7月。

1、在9月下旬,组织各苏木镇街道办事处对灾民生活困难情况调查摸底,建立需救济人口台账和调查档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灾民生活救助计划。

2、制定方案:制定救助方案,包括本级行政区域内农业人口、财政收入,当年自然灾害、受灾人员需求情况分析、本级财政投入、存在的资金缺口。

3、苏木镇街道办事处根据《灾民救助花名册》,以户为单位向救助对象发放《灾民救助卡》。

二、冬春救助实施工作

1、接到上级拨的救济补助资金后,在7个工作日内,根据全旗受灾情况和冬春救灾资金的分配规则,制定分配方案,及时与财政局沟通,将救灾款分配到各苏木镇街道办事处,2、苏木镇街道办事处接到旗拨的救济补助资金后,在8个工作日内,确定实际的救助对象和救助款物数量,以“一卡通”的形式落实到受灾户。如实填写《灾民救助卡》,对不能打入“一卡通”的受灾户,及时发放现金,如实填写《灾民救助卡》。

三、冬春救助检查工作

1、救灾款发放完后,苏木镇街道办事处将《灾民救助花名册》,报旗民政部门备案。

2、根据《灾民救助花名册》,旗民政局随时抽查需救助对象救济款物分配、落实情况;

3、对灾民生活实际救助效果进行评估。救助期间,旗民政局将抽样调查和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救助户数和人数、救助标准、救助效果、存在问题、好的经验、做法和建议。

冬春救助 篇2

救助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一、及时制定实施方案

1、明确救助对象

(一)因灾困难程度加深的农村低保户对象;

(二)2011年因灾大面积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受灾损失严重无自救能力的重灾户;

(三)长期患重病、大病以及无劳动能力受灾的农村特困户;

(四)因灾无自救能力的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军属、在乡伤残军人及带病回乡的复退军人等优抚对象;

(五)农村其他需要政府救助的受灾群众。

2、确定灾民生活困难救助标准及时段

今冬明春灾民生活困难救助种类以粮食救济为主,粮食为每天人均基本口粮达不到 1斤大米的差额部分。

救助时段为 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2011年12月份发放冬令救助粮食(款)的一半,3-5月份发放春荒救助粮食(款)的另一半。

3、制定救助办法和救助程序

(一)组织灾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互助互济;

(二)政府给予必要的救济;

(三)政府救济以实物为主。

(四)个人书面申请;

(五)村民评议;

(六)村委会集体研究,拟定救助对象;

(七)村委会造册登记并张榜公示,群众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建立救助台帐;

(八)报送县民政局审批后,乡镇及村委会将县民政局审批的名单再次张榜公示7天;

(九)村委会填写《冬春灾民救助花名册》,发放《灾民救助卡》,凭卡公开发放救助款物。

二、具体措施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为确保今冬明春灾民生活救助工作有序开展,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从江县受灾困难群众冬春生活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民政局局长任副组长,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和扶贫开发局、县水利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统计局、县招商和商务局、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在县民政局。

(二)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各乡镇、有关工作部门要分工明确、落实责任,务必把冬春灾民救助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做到“一清一细三到位”(即:一清 要摸清需政府救助的底数;一细 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三到位 救助工作领导要到位、资金要到位、物资要到位)。各乡(镇)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冬春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负第一责任,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社会事务办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层层有人抓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灾民救助工作顺利开展。各乡镇负责对本乡镇冬春期间灾区困难群众生活困难情况进行摸底排查,造册登记需政府救助的对象,分类汇总《从江县冬春灾民生活困难需救助人员台帐》,按要求及时上报县民政部门,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互助互济,制定本乡镇冬春灾民救助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完善灾民救助各项档案资料,管好、发放好救灾救济款物,确保本乡镇无饿死、冻死等非正常现象的发生。县民政局负责指导各乡镇做好冬春期间灾民生活救助的摸底排查工作,并做好分类汇总上报,建立灾民生活救助台帐;起草全县冬春灾民生活救助工作方案,行使县受灾困难群众冬春生活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灾民救助管理职责。县财政局负责落实本级救灾救济科目的预算,统筹安排荒期灾民生活救助的资金投入,及时划拨冬春期间本级财政配套资金和上级下达的灾民生活救助补助资金,为荒期灾民生活救助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县招商和商务局根据灾民生活救助的需要,组织粮食贸易部门认真做好救济口粮的加工、储运,必要时,按照县政府的部署实施开仓借粮,确保救济口粮的供给和质量。县监察、审计部门负责监督冬春灾民救助工作的正常实施,确保救助资金及时到位,专款(物)专用。

(三)公开透明,广泛监督。要按照救灾“四公开一监督”(即:政策公开、对象公开、标准公开、数量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工作要求,把冬春救助公开作为政务(村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严格“三榜公示” 工作程序(即:确定对象一榜公示,确定救助数量二榜公示,发放款物三榜公示),广泛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四)加强督查,确保实效。为加大全县今冬明春灾区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督查力度,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专项工作督查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县监察局局长)

副组长:(县人民政府督查室主任)成员:(县民政局局长)

(县审计局局长)(县统计局局长)(县民政局纪检组长)(县社会救助局局长)

督查组负责对全县冬春灾区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的专项督查,并及时通报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冬春期间灾民生活救助工作的进展情况。

(五)加强反馈,提高质量。为及时掌握全县冬春期间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情况,冬令、春荒期间,各乡镇每月12日前将灾民生活救助情况和《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情况统计表》经主要领导审核签字并加盖政府公章分别上报县政府办和民政局。

三、救助资金筹集和救助物资的落实情况

冬春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方案计划 篇3

要围绕“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妥善安排好受灾困难群众冬春期间基本生活,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二、救助原则

(一)确保生活,统筹兼顾

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兼顾衣被、取暖、住房、就医、就学等其他实际困难,确保受灾困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能取暖、有房住,基本生活不出问题。

(二)分类救助、重点救助

会商财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分类救助、重点救助”的原则,对需救助人员实行分类排队,优先做好倒房重建户和受灾的低保对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散居孤儿、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以及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受灾人员的救助,做到分户施策,实施精准救助。

(三)严格程序、规范透明

各乡镇(开发区)要严格按照“户报(或小组提名)、村评、乡审、县定”的程序确定冬春需救助对象,冬春需救助对象和拟救助金额要进行公示,做到救助公开、公平、公正。

(四)加强监管、注重实效

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无偿使用”的原则,加强冬春救助款物监督管理,不得优亲厚友,不得平均发放,严禁资金截留挪用、发放迟缓或沉淀不用,严禁以慰问金形式发放,严禁将冬春救助资金用于行政管理、工作经费支出或平衡预算,冬春救助资金必须于春节前发放到户。

三、救助范围

因灾造成冬春期间家庭生活困难,需要给予基本生活救助的受灾困难群众。对倒房重建户和受灾的低保对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散居孤儿、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以及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受灾人员给予重点救助。

四、救助资金筹措使用和管理

(一)统筹安排资金

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认真落实灾害救助工作的主体责任,落实救灾资金按比例分担的机制,积极会商有关部门优先加大安排落实好冬春救助资金。

(二)严格资金管理

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切实规范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及时拨付和发放。冬春救助资金原则上通过 “一卡(折)通”方式发放,注明“冬春救助资金”字样,并发送打款提示信息,最晚春节前将冬春救助资金全部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中。加强冬春救助工作督促指导和绩效评估,按时填报《受灾人员冬春生活已救助情况统计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县级冬春救助指导标准

1.拟定人均救助标准。全县人均救助标准原则上不低于300元。

2.实施分类救助、重点救助。根据受灾困难家庭基本情况、灾害损失情况、自救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类排队、因户施策。救助幅度重点困难户人均350-1000元,一般困难户人均200-300元。

3.因特殊情况每人超过600元进行救助的,应履行单独审批手续,由乡镇(开发区)政府报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审批同意。

五、工作步骤

(一)开展救助需求调查,全面摸清底数

时间:10月8日前

各乡镇(开发区)应组织财政、民政、乡村振兴等有关部门人员走村入户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要详细调查了解受灾困难家庭基本情况,灾害损失情况,自救能力以及口粮、衣被、取暖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需求,自下而上逐级建立相关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

各乡镇(开发区)汇总调查情况后,规范准确填报《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一览表》和《受灾人员冬春生活需救助情况统计表》,于10月8日前报县应急管理局。

(二)严格救助程序,实施精准救助

时间:20__年12月上旬至春节前

1.制定县级冬春救助实施标准。县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县财政部门抓紧推进县级冬春救助实施标准的制定工作,根据上级下拨和本级筹集的冬春救助资金总量,结合需救助情况、分类排队情况、自救能力等因素,参考市级冬春救助指导标准,合理制定县级冬春救助实施标准。

2.及时分配下拨救助资金。接到上级下拨资金后,县应急管理局要抓紧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制定资金分配方案,加快冬春救助资金下拨进度,督促乡镇(街道、园区)抓紧实施冬春救助工作,确保春节前将救助资金全部发放到户。

3.确定冬春需救助对象和拟救助金额。各地要严格按照“户报(或小组提名)、村评、乡审、县定”的程序确定冬春需救助对象,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分类救助”的原则,将需救助人员分类排队,对特殊困难人员予以优先考虑,并根据家庭情况,按照县级冬春救助实施标准,制定救助方案,做到分户施策。乡镇、村居社区要对冬春救助对象和救助金额严格把关,要在村组进行公示5天,公示内容包括救助对象户主姓名、家庭救助人数、救助类别、救助金额及县及乡镇举报电话等。

4.及时发放资金,注重救助实效。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在接到上级下拨资金后,15个工作日内将冬春救助资金落实到救助对象手中。村组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通过涉农补贴资金“一卡(折)通”将救助资金打卡到户,并标注“冬春救助资金”字样。资金发放工作完成后,及时将救助相关情况在网上进行公开。

(三)开展救助情况调查评估

时间:20__年3月

县级应急管理部门着手调查、核实、汇总本行政区域内受灾困难人员冬春已救助情况,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实际救助效果进行绩效评估。4月10日前将《受灾人员冬春生活已救助情况统计表》、绩效评估报告报市应急管理局。

六、相关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

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冬春救助工作作为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冬春救助是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受灾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维护灾区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项民生兜底保障工作,各地务必将冬春救助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二)抓紧安排部署

要尽快安排部署,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按照规定时序推进冬春救助工作规范开展。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灾区实际困难并积极争取支持,加强与财政、民政、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和工作衔接,健全完善工作通报、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强化资金政策统筹协调,切实做好冬春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帮扶机制和政策有序衔接,确保冬春救助工作取得实效。

(三)强化监督检查

冬春生活救助会议记录 篇4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2月9日

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之际,省厅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安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冬令期间灾区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确保灾区困难群众能够安全过冬。下面,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当前救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年以来,全省先后遭受了多种自然灾害,尤其是7月份暴雨过程频繁、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加上外洪内涝、长江汉江两江大洪水同步夹击,造成大部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面对严重灾情,各级民政部门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保一夺”的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落实“未灾先动、闻灾快动”的工作要求,迅速反应,迎难而上,冲锋在前,通力协作,有效保障了应急期间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圆满完成了因灾倒房恢复重建任务,为夺取全省抗灾救灾重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用实际行动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门作出批示对民政救灾工作给予肯定和表扬。

-1-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全省民政系统尤其是救灾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辛勤工作在民政救灾战线上的全体同志表示由衷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今年异常严重的灾害损失给灾区群众造成了极大困难,今冬明春灾区群众的生活安置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是今年的灾情明显重于常年。根据统计数据,与近10年均值相比,今年的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增加43%,紧急转移安置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增加近1倍,其中紧急安置人数位居近10年之首,直接经济损失仅次于2008年。就单次灾害过程而言,7月份我省遭受的自2000年以来最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在某些方面的严重程度超过2008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综合判断,今年我省是一个重灾年份。二是冬春期间灾害形势不容乐观。据气象预测,今冬明春平均气温大部较常年偏低,冷暖变化幅度大,有阶段性低温时段,并伴有雨雪发生,极端最低气温可达零下9度,降水也较常年偏少。全省冬春期间救助工作本身就十分繁重,新的灾害的发生可能会进一步增大救助工作的压力。三是物价上涨等因素对救助工作造成一定影响。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1-9月份食品价格上涨8%,粮食、棉衣、棉被、取暖等基本生活物资价格偏高,灾区群众的救助需求明显高于常年,对政府帮助的期望值也明显增加。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救灾工作,时刻把受灾困难群众的冷暖安危和生活安排挂在心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当前,安置受灾群众、开展灾后恢复重

-2- 建工作很繁重,中央有关部门、受灾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精心组织,全力抓好。要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抓紧制定和实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全面抓好各项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最近,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回良玉副总理也强调,要采取得力措施,切实解决好受灾群众安全越冬存在的困难,妥善安排好灾区群众和困难群众生活。民政部联合财政部专门召开会议对受灾群众冬春期间生活安排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做好冬春期间灾民生活救助,全面完成恢复重建任务,切实加强款物管理和新灾应对工作,并且民政部工作组已到我省对上述工作进行了督查。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专门听取了省厅关于冬春期间灾民生活安排的情况汇报,明确要求要细化措施,加大投入,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过冬,愉快过节,确保社会稳定。救灾工作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直接体现,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举措,不仅直接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可以说,救灾工作既是一种行政职责,更是一份政治责任。

越是困难的时候,民生保障越受关注。我们一定要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今冬明春受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科学的举措、高效的办法、超常的投入,认真履行为民职能,有效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受灾群众身上。

二、强化措施,妥善安排好受灾困难群众的冬春基本生活

-3- 为切实做好今冬明春受灾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本着早部署、早安排、早实施的原则,今年9月初,省厅即要求各地开展冬春救助调查摸底等工作,并在汇总、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向民政部、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专题报告了全省需救助情况。目前,中央冬令补助资金已经下拨,省厅将会同省财政厅于近日下拨各地。同往年相比,今年的冬春救助资金数额更大、安排时间更早、群众关注度也更高,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力以赴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认真核准救助对象,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把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安排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一是切实摸清底数。要进一步摸底排查,核实确定救助对象,准确统计受灾困难群众人数,掌握不同人员在口粮、饮水、衣被、取暖以及医疗方面存在的困难,做到底数清、对象准、情况明。二是抓紧制定方案。要根据受灾群众需救助情况,结合上级拨付的资金额度,对原救助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对象清楚,方法科学。三是实施分类救助。要根据受灾群众自救能力开展救助,特别要做好低保户、残疾户、特困优抚家庭等困难群众的灾害救助工作,做到不遗漏、分类别、保重点,切实提高救灾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切实加大投入,及时发放救灾款物。按照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各地要加大冬春灾民生活救助资金投入的力度。民政部门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救助工作困难,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争取在救助资

-4- 金安排上尽可能得到更大支持。切实存在较大困难的地方,可组织发动党员干部,积极争取社会支持,鼓励群众互救互助,通过结对帮扶、扶贫帮困、爱心捐赠、邻里互助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集救灾款物。计划集中采购粮食、衣被等救灾物资的,要提前按规定程序开展采购工作,保证救助物资及时到位。省级救助资金下拨后,各地要抓紧制定资金使用和分配方案。按照民政部、财政部规定,各县12月底前要把救灾款物发放到需救助对象手中,特别要主动把工作开展到交通不便、且因灾相对封闭的山区和边远地区,切实把所有受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部署到村,落实到户,不漏一人。

(三)加强跟踪指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级民政部门要指导下一级切实做好受灾群众生活困难核实、救助方案制定、社会帮扶或捐赠等工作,督促落实好救助政策。要随时掌握本地区救助工作的实施和进展情况,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并根据需要派出工作组进行专项督查,对于行动迟缓的要督促其加快进度,对于发现问题要限时进行整改。要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基层工作人员宣讲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让受灾困难群众和社会公众广泛知晓,营造全社会心系灾区、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严格程序,切实管好用好救灾款物

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政治性强,政策性强,敏感度高。管好用好救灾资金,是救灾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关系到救灾工作的成效。今年9月1日起实施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

-5- 法规形式对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作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强化了监管措施。近期,国家审计部门将对我省包括救灾资金在内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进行审计,由于今年全省救灾资金数额较大,救灾物资数量较多,救灾款物必将成为审计的重点内容。从省厅对部分地方救灾款物使用管理情况调查和有关媒体反映情况看,少数县(市、区)和乡镇目前还截留了部分救灾款,有的资金没有发放到户,有的地方把救灾帐篷用于工程施工,存在超范围使用救灾款物的现象。各地对此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一定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明确纪律要求,建立责任制度,切实保证救灾款物合理合法使用,向人民群众交一本明白账、放心账。

(一)严格发放程序,完善发放机制。在救灾资金的使用上,要坚持专款(物)使用,无偿使用,重点使用,分类救助;在救助对象的确认上,严格执行“户报、村评、乡审、县定”四程序;在救灾款物的发放上,严格实行“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四步骤;在款物发放形式上,全面实施灾民救助卡制度,积极推行“一卡(折)通”社会化发放方式,做到“资金来源、发放原则、补助对象、救灾标准”四公开。要切实做到手续完备、专账管理、专人负责、账款相符、账目清楚,确保救灾款物及时、足额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尤其是重灾县市的民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发放程序,完善发放机制,确保专款专用,专物专用。

(二)坚持信息公开,确保公正透明。坚持公开透明,-6- 既是保证救灾款物合理有效使用的基础,也是回应社会关注的重要途径。各地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救灾款物管理使用全过程,主动公开资金来源、数量和去向,村(社区)必须对救灾对象及救灾款物的数量进行公示。要坚持分级公开原则,主动公开本级救灾资金物资的接收和分配情况,说明分配的原则和依据,定时对公开情况进行调整更新。要拓宽公开渠道,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载体及时公开发布有关信息。要特别做好社会捐赠资金的信息反馈工作,向社会有个完整、清楚的交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猜测,增强救灾捐赠资金管理使用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各地对今年以来各级下拨的救灾款物的使用情况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查,重点检查资金的使用、发放是否符合“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有无截留、挪用、挤占和私分现象,是否履行了公示程序,账目是否清楚,拨付是否规范,监督管理是否健全,发现问题要立即纠正。要完善救灾工作监督检查机制,县级民政部门要随时跟踪乡村工作情况,确保各项救灾措施落实到人,各项救灾款物落实到人。要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适时会同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深入基层开展救灾资金专项检查等活动,重点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要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方法,不断探索把救灾工作的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经常性检查与专项检查、督促检查与发现总结经验结合起来,加强对受灾群众安置和住房重建等工作的绩效考核,加强对资金物资的跟踪问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款物安全运行。

-7-

四、统筹兼顾,认真做好当前其他救灾减灾工作 今年以来,在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各项救灾减灾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局面,要再接再厉,继续发扬抗洪救灾精神,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救灾减灾工作任务。

一是做好倒房恢复重建和危房改造的收尾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省主要的恢复重建任务已于9月底前全部完成,但根据当时检查验收情况,只有部分倒房户搬进新居,还有部分倒房户只完成主体工程,加之后期部分地方又出现了少数因灾倒房,因此恢复重建仍然是当前一项重要紧迫的工作。另外,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虽然数量不多,但是省委、省政府重点督办的实事之一,必须按时按量完成任务。各地对已经完成恢复重建和危房改造的对象要进行认真清查,确保这些对象元旦前搬入新居,并全额兑付补助资金。对于少数还未竣工的恢复重建户和危房改造户,要认真查找未竣工的原因,迅速研究解决办法,加大帮扶,加强督办,确保12月中旬未全部竣工。

二是抓好申报国家和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检查验收。各地在抓好救灾工作的同时,也加大了减灾工作力度,做到了救灾减灾工作协调推进。上半年,全省有163个社区申报了创建国家和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在创建活动中,省厅深入襄樊、宜昌、仙桃、潜江等地进行了调研,认为部分地方对社区减灾工作重视程度高,投入力度大,资源整合到位,效果十分明显。9月份,省厅依据各地推荐情况,挑选60个社区上报国家减

-8- 灾委、民政部作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表彰候选单位。目前,这60个社区公示已结束,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将予以命名表彰,今年我省获得表彰的社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标志我省综合减灾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各市州民政局要组织专班,对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对60个即将获得国家表彰的社区的减灾工作进行一次检查验收,按照“差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保这60个社区真正达到国家标准,对于这些社区好的经验和做法,要认真总结,加强宣传,及时推广。

三是继续做好新灾应对工作。对于冬春期间可能出现的低温雨雪、风雹等自然灾害,各地要积极做好应对工作准备。目前,各地正在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其目的就是要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各地要把做好新灾应对工作,及时救助受灾群众,作为全省民政系统开展评议活动的重要内容,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使各项应对措施落实的过程成为推进民政干部转变作风,提升形象,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一要加强应急值守。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信息报告工作,保证灾情一发生,即迅速核实,及时上报。二要及时发布预警。与气象等部门加强合作,及时分析会商灾害性天气过程,利用各种手段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三要强化应急措施。密切关注灾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派出工作组,调拨应急物资,安排救灾资金,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对在冬春期间新发生的灾害,各地要统筹用好中央补助资金,加大地方投入,及时把受灾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安全温暖过冬。

-9- 同志们,保障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是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党和政府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今年的冬春救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级民政部门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迎难而上、勇挑重担,高质量地完成好各项任务,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让所有受灾群众都能安安全全过冬,高高兴兴过年。谢谢大家。

街道冬春火灾防控工作会议方案 篇5

(二)组织实施阶段(全国“两会”闭幕前)。按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全面开展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定期组织调度研判。

(三)总结阶段(全国“两会”闭幕后5日内)。对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认真总结经验做法,研究建立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冬春季节历来是火灾高发、易发时段,加之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集中,火灾风险剧增,容易引发大的火灾事故。对此,各办、村(社区)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加强统筹协调和调度指挥。

(二)落实齐抓共管,发挥工作合力。街道安(消)委办公室要发挥平台作用,做好督促指导、信息传递、经验交流等工作,积极协调主管部门,开展行业、系统消防安全大检查。广泛发动综治办、安监中队、村(社区居)委会、专兼职消防队等基层力量,全面开展火灾防控工作。要建立完善部门之间信息互通、联合执法、共同治理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三)强化责任落实,严格工作问责。各分管领导要分片包干、靠前指挥,蹲点督导、跟踪问效。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要按照火灾隐患整治相关要求(详见附件),坚决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两节”、“两会”前,街道安(消)委会将组织对各办、村(社区)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工作不到位、不落实的,及时问责处理;发生较大以上火灾的,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处理,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肃追责。

冬春生活救助会议记录 篇6

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学东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总结交流近年来各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实践、新经验,科学研判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动员部署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农村工作。

今天在主会场出席会议的有: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

水利部部长陈雷

同时邀请了党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部门和解放军总后勤部、武警部队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回良玉

(2012年11月19日)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时刻,在今年我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已成定局、正在谋划明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时机,在立冬已过小雪将至、正值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时节,国务院召开这次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很及时,很必要,也很重要。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总结交流近年来各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实践、新经验,科学研判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动员部署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农村工作。刚才,江苏、湖北、宁夏三省(区)政府负责同志介绍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水利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同志对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了安排,讲得都很好。三省(区)的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三部委的意见各地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认真总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经验 去冬今春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部署安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全国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农民投工、机械投放和土石方完成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5.2%、5.9%、16.1%和23.1%,都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最多的一年,建成了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大力度推进,为战胜各类自然灾害,顺利实现中央提出的今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民增收再攀新高、农村民生再有大的改善”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

今年的成绩是近10年来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和突出亮点。回想起来,农业农村发展的这些成就来之极为不易。10年中,我们既经历了种类多、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的各种自然灾害尤其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严峻考验,经受了农业劳动力减少1亿多人、耕地大量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攀升的巨大挑战,还承受了宏观经济下滑、国内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和国际竞争骤然加剧的空前压力。在极为复杂困难的条件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能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是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社会各种推动力量同向合力的结果,也是我们坚定不移地强化水利基础、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的结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气候变化的新特点、防灾减灾的新形势、农业生产的新情况,中央作出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首次召开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采取了一系列兴水惠民的重大举措,水利事业发展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创了崭新局面。一是在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一大批重点水源和水资源配置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三峡、小浪底、临淮岗等水利枢纽工程相继投入运行,基本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二是在民生水利方面,解决了3.2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289座大型、2136座中型、1.2万多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对2200多条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进行治理,开展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泵站更新改造,实施了12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基本形成了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三是在防灾减灾方面,基本形成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互配合的综合防御体系,构建了科学防控、依法防控、综合防控、群防群控的防御工作格局,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四是在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方面,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降低了一半多,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了近20%,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生态修复、水量应急调度等取得新进展,基本形成了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制度框架和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雏形。

党的十六大以来这10年,是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和农田水利建设史上形势最好、发展最快、成效最大的10年,其生动的实践、丰富的经验、规律性的认识值得认真总结并长期坚持。第一,坚持科学发展,不断丰富完善新时期治水方略。我们着眼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战略定位,作出了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论断,明确了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举措的原则要求。这是我们党对水利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对于统一各方思想、凝聚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第二,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我们初步建立了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导,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制定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措施,延长并充实了中央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完善了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农机具购置补贴、抗旱浇地直补、财政贴息等扶持政策,出台了金融支持水利的办法,初步建立了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中央财政奖补激励机制。2002年以来,中央水利投资总规模达到7807亿元,是1949-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总量的2.8倍。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资金投入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这些政策创新和资金支持,有效调动了全社会治水兴水的积极性,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第三,坚持民生优先,不断强化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我们顺应“三农”发展新要求和农民群众新期待,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作为工作着力点,把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作为优先安排领域,大幅度增加了投入力度,规划建设了一批民生水利项目。经过10年努力,在广大农村实现了从饮水解困向饮水安全的转变,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水与卫生千年发展目标;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取得重大进展,有效解除了人民群众的防洪安全隐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了从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从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的转变,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了近1亿亩;坡耕地综合整治、小水电代燃料、牧区水利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有力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第四,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保障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我们紧紧围绕水利发展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努力突破水利发展的深层次制约。全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逐步确立。不断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全国76%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实行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推进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费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农田水利长效发展机制初步建立。我们修订了水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出台了一批涉水法规,启动实施了一系列水利发展规划。这些改革创新,激发了水利内部发展活力、优化了水利外部发展环境,为促进水利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第五,坚持社会协同,基本形成合力治水兴水的有效机制。我们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水利发展建设的组织形式、推进方式和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治水兴水的有效机制。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了共同推进水利发展的强大合力。特别是各级水利部门积极推进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既重视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工作,又注重通过新闻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既统筹搞好全国以及流域、区域总体建设规划,又精心组织工程实施;既重视面上的工作指导,又注重运用典型示范引路,引导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水利建设,最大程度激发了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这些有效机制,使我们牢牢地掌握了水利工作的主动权,形成了扎实推进水利发展的良好局面。

这些年我国水利事业的巨大成就和丰富实践,不仅为维护国家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积累了在国情特殊、水情特别、水资源条件极其复杂的发展中大国推进水利建设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拓宽了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和水利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归功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水利战线的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向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水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科学分析形势,充分认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在充分肯定水利事业巨大成就、倍加珍惜水利改革发展良好势头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历史欠账多、薄弱环节多、积累矛盾多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而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又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重而道远,将贯穿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长远的谋划和有效的举措。

第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要求越来越高。解决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尽管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历史罕见的“九连增”,其他主要农产品也大幅增产,但农产品供求仍存在缺口,需要靠进口来弥补,大豆等少数农产品供给主要依靠进口。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产品需求将呈长期增长趋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的任务更加艰巨。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重心逐步北移,北方地区农业缺水的矛盾日益突出,更加倚重和依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第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时空分布不均,加上一些地方污染严重,可以利用的淡水呈不断减少态势,而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类用水快速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全国有近一半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溉条件,40%的大型灌区、50%-60%的中小型灌区和50%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老化失修,大型排灌泵站设备完好率不足60%。同时,全国仍有约1.7亿农村居民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大部分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低,小型水库病险隐患多,山洪灾害防治难度大,1/3的国土面积存在着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相当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既要保障农产品供给,又要保障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肩负着多重目标、多种任务、多项责任。

第三,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多种力量的推动下,农村经济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给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收入结构变化,带来农民水利建设意愿下降。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降低,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减弱。二是人口结构变化,带来水利建设力量不足。随着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农田水利建设劳力不足的制约更加突出。三是建设方式变化,带来水利建设成本提升。过去农田水利建设主要靠农民投工投劳,现在机械施工和物资投入增加。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劳动工资水平持续上涨,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本越来越高。四是经济形势变化,带来资金压力增大。现在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大部分来自财政资金,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足额到位难度加大,特别是部分地方资金配套压力较大。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农田水利建设出现了组织难、投入难、管理难等问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发展水利事业、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地抓紧抓好,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水利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与时俱进地研究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大举措,切实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要事来部署,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推进,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问题来解决,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来实施,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把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奋力夺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胜利。

三、突出重点任务,扎实做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项工作

明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在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之后,能否保持粮食和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至关重要、至关紧要,也是对我们的一场严峻考验。加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搞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关于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高抗灾减灾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针对当前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着力抓好水毁灾毁工程修复、防洪薄弱环节建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节水灌溉技术普及推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保障措施,搞好宣传动员,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农业再夺丰收、农民持续增收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农田水利建设责任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抓紧编制全国灌溉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科学确定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规模、目标任务和工程布局。要进一步强化资金投入,确保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都有明显提高,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进一步强化建设管理,建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和管理制度,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大意义,树立一批典型和样板,今年水利部继续对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进行表彰,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营造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统筹做好当前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个举旗帜、指方向、明战略、绘蓝图的重要报告,是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是指导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扎实做好当前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第一,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要求切实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进一步明确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地位、途径和举措。地位就是要摆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途径就是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举措就是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党的十八大报告还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搞好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推进现代农业组织制度创新、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实际,认真研究“三农”工作新思路,积极谋划“三农”工作新举措,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农业农村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第二,努力抓好今冬明春农业生产。要认真宣传和落实支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抓好政策落实督促检查,进一步调动农民冬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北方地区要重点抓好冬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的管理,确保安全越冬。南方地区要充分利用冬季农闲田,尽量扩大冬种作物的种植。要抓住当前价格有利的时机,引导农民增加冬春季牛羊等集中补栏,促进畜牧业发展。抓好今冬明春植树造林,认真做好组织发动、种苗准备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农资供销衔接和运行调节,保障农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第三,做好秋粮收购和农产品市场调控。今年粮食增产较多,各地要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引导企业及时入市收购,规范购销行为,维护正常粮食收储秩序。要密切跟踪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变化,科学把握储备调控、进出口调剂的时机和力度。做好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生产、供应和流通服务工作,积极推进产销对接,努力保持市场和价格的稳定。

第四,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森林草原防火。冬春是动物疫病高发季节,也是森林草原高火险期。要全面强化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要针对今年雨水较多、森林草原植被恢复较好、可燃物增多的新情况,认真落实森林草原防火各项措施,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

第五,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今年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受灾较重。各级政府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加救灾和扶贫投入,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解决好他们的基本生活和生产问题。从今年初开始,国务院连续批准了一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安排,抓紧推进实施,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乘党的十八大东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平,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财政部:完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农田水利建设

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

一、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

按照中央的统一决策部署,中央财政继续把支持农田水利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2012年,中央财政各种渠道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投入1100多亿元,比2011年增长22%。

一是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203亿元,同比增长61%。新增40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三北”(西北、东北、华北)地区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农村河塘清淤疏浚试点,继续支持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牧区水利建设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二是安排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资金418亿元,同比增长40%。支持4671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1.7万余公里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

三是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149亿元,同比增长28%。重点支持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农田水利建设。

四是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引导作用。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18亿元,其中用于村内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约44亿元,引导农民群众建设村内水渠、饮水管线、堰塘水窖等水利设施。

此外,中央基本建设投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等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也有较大规模的增加。

二、不断完善财政支持农田水利建设政策体系

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创新支持方式,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建设新举措,进一步完善了财政支持政策体系。

一、是开辟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渠道。全面实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从2012年1月起,中央财政按20%的比例统筹使用各地区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中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

二、是探索统筹资金支持农田水利建设新途径。坚持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提高标准、连片治理,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为平台,全面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2012-2015年,中央财政将统筹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四项资金228亿元,支持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北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其中,今年中央财政补助48亿元,支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00万亩,节水增粮行动进展良好。

三、是支持农田水利运行管护体系建设。与水利部、中央编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将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公益性业务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同时,明确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可以安排一部分用于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

三、认真做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各项工作

财政部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落实好各项政策和工作部署,积极支持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

一、是突出支持重点。财政部已将一部分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安排计划提前告知地方,支持各地早计划、早行动;将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中心,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提高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标准,管好用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支持中低产田改造和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节水增粮行动,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是强化资金监管。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管方式,全面加强农田水利资金使用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对资金规模大、涉及范围广、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监管。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确保资金使用及时、均衡、有效、安全。

三、是推动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配合有关部门继续深化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农业水价、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等改革,积极支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

发展改革委:贯彻十八大精神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

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力以赴加快重点项目实施进度 今年以来,按照中央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安排中央投资908.5亿元用于水利建设,较上年增加208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投资重点向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和泵站改造与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领域倾斜。其中,安排132亿元,较上年增加53亿元,继续支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节水灌溉增效示范等工程建设和新建灌区,并把粮食主产区作为重点。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重大水利工程等投资中也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述投资计划已于今年9月底前全部下达。各地要加强计划执行和工作协调,提高工作效率,力争到今年底实现中央投资计划分解转发完毕、中央投资预算下达完毕、计划新开工项目开工完毕、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支付完毕“四个完毕”的目标,确保投资及时发挥效益。

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总体规划设计,着力提高工程效益 农田水利工程是一个从水源、骨干渠道到田间渠系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必须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年)》要求,在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和水资源配置中充分考虑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的用水需求,加快完善农田水利规划体系,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统一规划、组织引导和监督协调。坚持挖潜改造与新建扩建相结合,加大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力度,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多措并举,多效融合,努力做到以工程和技术促进节水、以效益促进节水、以水权促进节水、以水价促进节水,大力普及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加大水生态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农业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充分论证,提高规划设计质量,科学推进项目实施。

三、加快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加强投资和项目管理 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农田水利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增加规模,保证农田水利各项重点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的同时,运用市场机制拓宽资金渠道,鼓励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各类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安排统筹协调机制,从源头上加强政策衔接和沟通协商。支持地方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健全完善适合各类农田水利工程特点的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对大中型工程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对小型工程提高受益农户参与度并积极探索资金报账、巡回监理等新办法。切实加强投资计划执行和资金使用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

四、继续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改革,强化工程建后管护 落实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的责任,加强农民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工程管护意识和能力,保障农田水利设施持续发挥效益。推广安徽、四川等省份经验,进一步探索建立农田水利等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民选、民建、民管”和“政府支持、政府指导、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民主化建设管理新模式,切实体现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政府涉农资金投资效益。继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照既促进节约用水、又不增加农民水费支出、还能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发挥好水价的调节作用,实现节约用水和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统一。

会后,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这次会议和回良玉副总理重要讲话的要求,与有关部门和地方密切配合,扎实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统筹、投资安排、工程建设和管理改革等各项工作,切实增强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水利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水利部部长陈雷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各地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水利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开展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根据会议安排,水利部简要汇报三个问题。

一、今年水利改革发展进展情况

今年是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的关键一年。各地、各有关部门把水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优先保障的领域,推动各项水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防汛抗旱成效显著,水利投入再创新高,水利建设加速推进,管理改革不断加强,中央兴水惠民政策效力全面显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强劲。

在防汛抗旱减灾方面,今年以来我国降雨总体偏多,江河洪水呈南北并重、东中西并发态势,长江上游出现5次洪峰,三峡水库迎来建库以来最大洪水,黄河上游出现4次洪峰,420多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洪水,有6个台风在一个月内密集登陆,部分地区发生较重旱灾。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防汛防台风和抗旱减灾工作取得重大胜利。大江大河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洪涝灾害损失明显偏少,其中死亡人口较常年同期偏少4成,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旱区群众饮水安全。

在民生水利建设方面,今年解决6000多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启动实施第四批40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和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有30多处大型灌区和一批大型灌排泵站完成规划投资任务;5400座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209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任务今年年底前将如期完成,1000多个县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任务并发挥显著效益。新一轮治淮治太加快实施,一批重点水利枢纽和水源工程开工建设,农村水电、水土保持、水生态治理等工作深入推进,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全面启动。

在冬春水利兴修方面,去冬今春全国累计完成投资2924.9亿元,较上年增长35.2%,农民投入工日36.1亿个,出动机械台班2.8亿台(套),完成土石方103.9亿立方米,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558万亩,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07亿亩,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47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万平方公里,新增供水受益人口6021万,主要效益指标均超额完成计划。在水利管理改革方面,国务院今年初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基本完成省级“三条红线”指标分解确认工作。首都应急调水、引黄济津济冀济淀、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以及湘江、赣江水量统一调度成效显著。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二、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目标任务 党的十八大对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水利发展,加强水利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治水兴水决策部署,统筹规划、标本兼治,因地制宜、科学安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广泛动员全社会掀起大干水利新高潮,着力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力争在政策支持上有新突破,在组织发动上有新举措,在资金投入上有新增长,在综合效益上有新提高,在惠及民生上有新成效。

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主要目标:一是总投资较上年增长15%以上;二是农民投工投劳超过36.4亿个工日,出动机械台班超过2.8亿台(套);三是完成土石方量较上年增长8%以上;四是新增旱涝保收面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新增除涝面积、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和新增供水受益人口等主要效益指标明显好于上年。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加快修复水毁灾毁水利工程,突出抓好防洪薄弱环节建设。要在今年冬季修复各类灌溉设施,确保明年春灌用水;在明年汛前全面修复各类防洪设施,确保明汛安全。大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实施全国抗旱规划,建设一批抗旱水源工程。

二、是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不断完善农田灌排体系。进一步增加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入,做到完成一批、验收一批、销号一批。积极推进大中型灌溉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区,加强重点涝区治理,不断提高农田灌排骨干工程的配套率和完好率。

三、是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抓好12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大力加强田间工程、末级渠系及涵闸泵站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县域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扩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

四、是加快推进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抓紧实施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积极推进西北、华北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前期工作,完善节水灌溉设备补贴等政策,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区,力争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以上。

五、是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坡耕地综合整治力度,实施革命老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抓好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加快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

六、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发展集中供水工程。优先考虑城乡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鼓励发展集中供水工程,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强化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创新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体制,确保明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为“十二五”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三、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保障措施

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意义重大。要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一、是着力落实工作责任。要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部门分工,逐级签订责任书,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激励奖惩机制,确保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监督检查落实到位。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切实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着力加大资金投入。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资金整合,全面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继续完善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财政贴息、金融支持等各项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冬春农田水利建设。

三、是着力搞好组织发动。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举措,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农田水利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和新经验,树立一批典型,营造全社会大干农田水利的良好氛围。

四、是着力抓好监督检查。要将农田水利建设与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稽察等部门作用,采取专项督查、随机抽查、交叉检查等方式,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益,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生产安全、干部安全。

五、是着力加强技术指导。地方各级水利部门要主动当好地方党委政府参谋,科学制定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实施方案,深化细化实化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组织动员广大水利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深入水利一线,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

六、是着力完善体制机制。要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抗旱服务队、防汛机动抢险队、灌溉试验站等专业服务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农田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财政补助政策,加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

在做好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要统筹做好其他水利工作,突出抓好抗旱减灾和应急水量调度,全力确保北方河流防凌安全,积极推进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加快分解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切实加大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力度,推动中央治水兴水决策部署全面落到实处。会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和回良玉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迅速掀起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新高潮,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水利基础,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贡献!

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学东 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讲两点意见:

一、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各地各有关部门会后要立即向本地区党委政府和本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汇报,并及时传达到基层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从众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上一篇:外贸业务员英文个人简历下一篇:护理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