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工程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造福工程

造福工程 篇1

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些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我县认真实施造福工程,把它当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工作抓紧抓实。为了使造福工程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此项工作。目前,407户2000人已完成征地、动工、地基建设和一层封顶。已验

收304户1483人,迁入新居284户1391人,尚有103户534人申请验收,2012年实际可完成搬迁2017人,预计春节前可全部搬入新居。现将我县2012年实施造福工程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造福工程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形象工程。对此,我县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它当作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作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切实加强了领导。一是把造福工程列入扶贫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层层落实任务,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要求有关乡镇要把造福工程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保证这一民心工程真正落到实处,做到好事办好、好事办实。二是重视对造福工程的检查指导。为确保造福工程当年任务当年完成,我县不断加强对造福工程的检查、督导工作,定期召开乡镇扶贫协理员情况汇报会,经常组织检查各乡镇搬迁的实施进度等,及时发现和纠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加快了工程进度。三是强调部门配合,齐抓共管。造福工程牵涉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各有关部门的共同配合。为此,县成立了由土管、教育、林业、农办、公安、财政、计生等主管部门参加的协调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好造福工程实施中出现的诸如建房用地审批等问题,各有关责任部门能想搬迁户所想,急搬迁户之所急,及时帮助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使搬迁户处处感受到政府的温暖,促进了造福工程的顺利实施。四是各乡(镇)能把造福工程摆上议事日程来抓。有造福工程搬迁安置任务的乡镇,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认真抓好抓实,主要领导都能亲自抓、亲自检查过问,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了造福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1、做好立项工作。在造福工程搬迁对象确定后,对较大的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要求有关乡镇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报送立项等相关材料,争取早日立项早日施工。如在太拔乡歧坑村造福工程实施中,乡党委、政府在征得县老区与扶贫办初步同意下,一边申请立项,一边进行征地和“三通一平”等前期工作,目的就是为了使搬迁户能早日搬迁,早日解决和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他们早日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

2、做好搬迁户的思想动员工作。在造福工程搬迁工作中,群众思想通不通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有时候政府积极行动了,而群众还无动于衷。县、乡高度重视,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召开群众座谈会十多次,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群众才有从“要我搬迁”到“我要搬迁”的思想转变。

3、做好选址工作。搬迁安置点的选择是造福工程工作的重要环节,既要考虑政府的承受力,又要让搬迁群众满意,尊重群众的风俗习惯。做好选址工作往往要克服各种困难,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多次召开村民会议,经多次讨论协商才能最后决定。如我县有些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的选址中,就经历了群众思想反反复复多次的变动后才最后决定的情况。

4、做好征地工作。造福工程的用地往往是地势平坦的山坡地,同时有可能涉及小许农田,这样不仅要做好山坡地的征用、农田的征用,而且还要做好青苗、果树、坟墓等的补偿问题。我县有关乡镇在与群众的协商中,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农田的征用费协商好了,山坡地的征用费又达不成协议;有时土地的征用费协商好,土地上的青苗、果树、坟墓的补偿又冒出来了。经过县、乡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人员不厌其烦地做了大量的工作,才能使造福工程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5、做好“三通一平”工作。对较大的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我县及时请县设计院技术员到安置点进行设计、规划,对规划要求做到适度超前,设计美观实用,又节省资金,又节约土地。然后按照设计规划的图纸,对各项工程经公开招标后,马上组织实施,并派专人负责监督施工,加快工程进度和保质保量。

6、加大对造福工程的检查指导。为确保造福工程当年任务当年完成,我县定期召开乡镇扶贫办主任会议,及时汇报造福工程进展情况;经常组织检查各乡镇搬迁的实施进度等;及时发现和纠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加快了工程进度。

(三)坚持搬迁条件,严格把握政策

造福工程 篇2

工程管理科主要负责指导编制东丽区水利规划, 组织推动全区小型水利工程的立项、实施、监督与管理, 指导落实东丽区水利工程项目的洽谈、承揽、建设与管理等工作。

近年来, 东丽区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 各类开发园区、工业企业相继进驻, 环境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为东丽区水利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大规模的成片建设破坏了东丽区原有的一些灌排渠系和水利配套设施, 也为水利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 水务局工程管理科以都市水利与乡村水利相结合为发展目标, 开拓进取, 抢抓机遇, 结合全区水利发展形势, 积极为乡村、开发园区、工业企业、市政建设等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既帮助乡村和建设单位解决了实际问题, 又对全区老化的水利设施进行了改造, 有效的改善了东丽区的水利环境和水利条件。几年间, 该科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规划设计、技术革新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创造了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先后完成了西河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空港物流加工区袁家河调线工程、袁家河第二泵站工程、新地河泵站重建工程、东减河华明家园段治理工程、西减河机场段临时导流工程、空港加工区新地河调线工程、北塘排水河治理工程、天津市环外29条河道东丽区治理工程、新地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工程, 同时还负责编制完成了几项重要水利规划。

在各项工作中, 该科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尽职尽责做好服务。如在空港物流加工区袁家河调线工程建设中, 空港物流加工区的建设需占用东丽区二级河道袁家河及新地河的部分河道, 破坏了原有水利设施, 影响了周边企业和村民的生产生活。为此, 该科积极与空港加工区建设办沟通, 向他们介绍东丽区灌排情况、防汛除涝的重要性和空港加工区内水利设施的作用, 使他们认识到恢复河道的重要性, 并帮助他们制定改线方案, 优质周到的服务得到了加工区建设办的认可。袁家河第二泵站工程建设是全面落实东丽区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 服务滨海新区排水的一项工程。为确保该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水务局工程管理科全体人员积极与东丽区发改委、财政局、东丽供电分公司及附近村队结合, 克服了时间紧、天气热、频繁降雨、协调难度大等困难, 严把工程质量关, 解决了74.82平方公里区域内20余万人的排水问题, 确保了华明家园、空港加工区、军粮城新市镇、军粮城工业园等园区的排水安全, 对提高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科长魏鹏同志的带领下, 科室成员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勤奋学习, 务实求新。随着东丽区城市建设进程加快, 河道治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过去仅需满足过流能力和防洪安全提升到兼具安全、景观、生态、美观等多方面功能。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科室成员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并积极深入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2009年空港物流加工区袁家河调线工程中, 该科成员大胆探索, 不断创新, 聘请专家及设计单位深入探讨、反复论证, 率先引用了雷诺护垫与格宾石笼相结合的生态护砌形式。该法比传统的浆砌石或混凝土护砌投资省、施工难度小、景观水平高且生态环保。工程的实施为东丽区乃至天津市生态河道治理工作起到了借鉴作用, 打造出了东丽区二级河道治理的示范和样板工程, 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解决东丽区的排水问题, 2011年东丽区实施了新地河排水工程。工程包括排水泵站一座, 设计流量为40立方米/秒;排蓄泵站一座, 设计流量10立方米/秒;河道开挖8.3公里, 总投资2.0亿元。为减轻区财政压力, 本着借势发展的思路, 该科积极主动为空港经济区做好服务, 优先解决排水难题, 帮助制订方案, 得到空港经济区的认可, 形成良好的共事关系。该工程争取到了空港经济区1.34亿元的建设资金, 缓解了东丽区财政压力, 解决了东丽区的防汛排水安全问题, 改善了全区的水环境条件, 优化了投资环境, 提高了综合竞争实力, 意义重大。该工程还获批参评天津市建设工程“海河杯”、2011年天津市市级“文明工地”和天津市水务局的“文明工地”称号的资格。在水利规划工作中, 为能够认真编制好东丽区每项水利规划, 工程管理科工作人员总是不厌其烦地深入到乡村基层调查了解, 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由于情况了解的详细、清楚, 虽然编制规划时间紧、任务急, 但都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同样, 在指导乡村配套工程规划时, 该科也是积极主动从技术上进行指导, 为乡村出谋划策, 提出合理化建议。近几年的时间该科室先后负责编制了《东丽区“十二五”水务发展规划》、《东丽区农村骨干河道水环境治理“十二五”规划》及《东丽区“十二五”排涝规划》、《东丽区水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东丽区农田水利建设“十二五”规划》等专项子规划的编制工作等, 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

造福工程 篇3

人类对自然界的一项积极干预

“目前,生态安全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人们关注度、敏感度最高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几乎超越了可能在局部发生的战争、民族、宗教等而成为与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甚至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问题。”在讨论三峡工程之前,张宝欣首先向记者阐述的是他眼中的生态安全。生态安全伴随着人类诞生至发展的整个过程,关注和研究生态安全实际上就是关注和研究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就是关注和研究人类的未来问题。只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对生态安全问题并不在意。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空间越来越大,人类活动强度越来越高,生态问题才逐渐显露出来,并且以日益严峻的形势摆在了人们面前。只要人类继续生存与开发下去,生态安全问题就必然会一直存在下去,也就是说,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必然会对自然界产生干预,这种干预极有可能会带来生态问题,但这并不是说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界,与生态安全就处于完全对立的局面,无数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正负作用是并存的。

“人类对自然界的正面干预有很多例子。”张宝欣接着谈道,“就我所熟悉的水利而言,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的中国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自公元前256年修建至今,一直发挥着不断改善人类生活完善和保护美好生态的作用,算是人类对大自然发挥作用的最好干预。饱受国内外关注的中国三峡水利工程,最初计划起源于孙中山先生在1917年提出的开发长江上游地区水利的建议,后孙中山先生又于1924年明确提出应当在三峡建坝发电,自此,三峡水利工程在旧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搜集、勘测和论证。在新中国,自1954年之后三峡工程又历经38年深入、广泛、持久的论证,而后经过20年的建设,到现在已经基本建成。如此一项耗时之长,耗费心力、人力、物力、财力的工程,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造福人类,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一次积极的正作用干预。”

“它的生态正效应主要体现在:防洪、发电、航运、补水这几个方面。”张宝欣向记者解释道,历史上的洪涝灾害曾多次给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极大危害,民不聊生,土地被淹,各种疾病常年发生,因此,三峡水利工程的一项重要功用就是防洪。据历史文献记载,1870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致使几十万人遇难;新中国成立以后,1954年的大水致使长江流域30多万人被淹,3万多人死于洪灾;不久后的1998年特大洪水又以2.23亿的受灾人口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提醒着人们: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危机四伏,它随时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巨大灾难。实际上,不管是水量、强度还是覆盖范围、持续时间,近几年发生于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都不比1998年的特大洪水弱,但是洪涝损失却有了明显降低,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因为三峡大坝的调节。每当罕见洪峰来袭,三峡水库至少能够做到拦洪削峰40%,这就有效减轻了中下游的防洪压力。滔滔洪水经过有节奏的引导,平稳有序地泄入下游,对库区和坝下的大部分群众的生命和财产起到了极大的保护作用,此为三峡工程的生态正效应之一。

2012年7月4日,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这意味着,经过10多年的安装、调试,三峡工程设计安装的机组全面完工并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的三峡电站全面建成投产,成为世界最大水电站和清洁能源基地。7月24日的洪峰抵达前,借助洪水带来的高水头和大流量,三峡工程32台巨型发电机组持续12天实现满负荷运行,发电量超过60亿千瓦时。通过电网调配,这些电量对缓解夏季用电紧张起到积极作用。 作为“绿色再生清洁能源”的三峡电力,每年可节约亿吨标准煤,少向空间排放约2.5亿吨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三峡工程的生态正效应又一次给人们带来了惊喜。

其三,三峡工程的建成极大提高了长江流域的通航能力。随着三峡双线五级船闸的通航,响彻峡江的纤夫号子,已被船队悠悠的汽笛声取代。三峡水库蓄水到达175米水位后,显著地改善了宜昌至重庆间的通航条件。不仅万吨级船队可直抵重庆港,航运成本也比兴建三峡工程前降低1/3左右,交通事故发生率与蓄水前比下降了2/3。川江通航能力提高,交通不再是瓶颈,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其次,航运还有保护环境的优势,其他的运输方式如火车、汽运等都会对环境造成极大负担,长江“黄金水道”的魅力,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凸显。

在经历了几次与特大洪峰的成功博弈后,三峡人“治水”、“用水”的方法和理念日臻成熟,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也在逐步拓展。在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巨量清洁能源的同时,三峡水库还发挥枯水季节对下游补水作用。2011年1月至6月上旬,干旱席卷长江中下游。三峡水库累计为下游补水150天,补水215亿立方米,抬高了河道水位,保障了沿线地区人畜饮水安全,有效改善了长江航运条件。

硕果与争议并存

尽管有众多优点,但社会各界或多或少也存在着一些有关三峡工程的争议,其中包括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三峡水库引发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移民搬迁未落实到位等问题,当记者问及如何看待这些异议时,张宝欣也不无忧虑。三峡工程2003年6月进入围堰发电期,2010年10月三峡水库蓄水至设计的正常蓄水位175米。其间,长江流域发生了强震、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引起了人们对三峡工程的热议,有人甚至质疑这些灾害是“三峡工程惹的祸”。

“实际上罕见少雨才是造成中下游地区严重干旱的根本原因。”张宝欣书记解释道,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2006年川渝出现罕见大旱,2007年重庆市遭遇特大暴雨,2011年长江中下游大旱,均属极端天气事件。三峡大坝坝高仅185米,相对于能够影响高空天气形势的5500米来说是一个微量,不至于对长江上游高空天气形势产生影响。

“对于人们所担心的三峡水库污染,这个问题其实在38年的论证过程中就被考虑到了。综合分析长江沿岸的自然条件,在三峡水库建设之前国家就提前规划了大批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在三峡水库建成的过程中,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就进入了良性循环,这些对三峡的水质、三峡沿岸的环境有极大的保护作用。同时在三峡工程建成期间,国家考虑到为给中华民族保持一块净水,专门启动了‘保护母亲河计划’,即在三峡660公里沿岸,建立生态保护林,从大堤向上延伸,初期是100米,远期要到分水岭,通过植树造林,建立长江防护带。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当中,为了使上游流入三峡的水质得到改善,减少泥沙堆积,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在长江流域加大力度实施‘天保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使上游的植树造林、山林保护有了明显改观。由于有效保护了长江上游的天然林资源,在三峡工程论证阶段,发现长江流域的泥沙淤积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张宝欣如是说。

而对于外界担忧的三峡水库水位抬高会淹没三峡地区一些景点的问题,张宝欣也做了解释,“总体来说,水位抬高对三峡风光的影响是有限的。每年4、5月至10月,由于要防洪,坝前水位将降至145米,几乎不影响三峡风光。三峡的两岸山峰高程多在1000至1500米,即使水位升高30米至80米,峡谷感也不会被减弱。由于水位的升高,还产生许多极具吸引力的人工景观。高峡依旧,新增平湖,三峡景色更为壮美。”

妥善处理移民迁建

十六万多移民走出峡江,分赴十一个省市。如何确保移民过程不对三峡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何让移民尽快融入新生活?也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张宝欣告诉记者,对于三峡地区的移民迁建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国家相当重视,首先规定25度以上坡地不适宜安置移民,也就减少了对自然的破坏。其次采取了外迁措施,相当一部分居住在淹没区内的居民被迁移到土地相对宽广,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例如上海、广东等,同时还实行了严格的清库工作,就是把人类居住地,也就是后来的淹没地进行了彻底清理,并采取了必要的医疗措施予以消毒,在三峡1080平方公里水面以下,做到不存任何超过标准的污染物,而此也是建国以来首次达到的程度。

其次,为移民创造安居乐业的条件,也是三峡移民中至关重要的工作。移民安置一个重要原则是“以土为本,以农为主”,为了保证移民基本的生活,必须保证每人有一份土地,而且不能低于迁入地人均耕地面积。同时每户至少安排一名劳动力外出就业,从事非农产业,保证他们有稳定的现金收入。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很多具体的安置措施。比如照顾迁徙民众的感情,一位农民要离开他祖先留下的土地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大家都能理解,因此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照顾到每个迁徙民众的具体需求是参与三峡移民工作人员的基本准则。

用心服务 造福百姓 篇4

尊敬的领导,同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门诊部XXX,现在我谈谈我对“三好一满意”的活动看法。

“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开展受到了普通老百姓广泛关注,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更是中国共产党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真实体现!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使中国人民摆脱了缺衣少食的贫困生活,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在改善医药卫生服务水平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近几年来,党和人民政府不断加大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倾斜力度,人民的生活环境和就医条件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相对而言,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大家知道,亿万劳动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他们却无法平等地享受就医条件,这就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他们多么渴望党和政府能听一听他们的心声啊。

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开展好比是一场及时雨,是全国卫生系统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卫生行业社会形象而 开展的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切实关注民生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实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争创“群众满意”的医院。“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开展必将为改善医患关系谱写出欢乐的乐章。

三好一满意”活动,再一次吹响了新的战斗号角。我们将时刻铭记,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真正体现到工作中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低价高质的医疗服务,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使党和国家实施的惠民政策真正得到广大农民的称赞和拥护!

“欲成才,先成人。”这是我步入医学院校时上的第一堂课,在这堂课上我们曾庄重宣誓要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是对历代医魂宣誓,是以自己的灵魂起誓,而我们要做的是履行诺言,要铭记的是“性命相托”的重任。生命之重,重于千斤,我们是捍卫生命的守护神;救死扶伤,精诚大医,更是我们所有医护人员毕生追求的信念。我们为了救治病人经常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但是我们从不轻言放弃。当我们所救治的病人重获新生,当他们的胸廓重新起伏时,那种开心和满足甚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述。

面对渴望的目光,我们理应义无反顾;

面对神圣的职责,我们必须兢兢业业; 面对时代的召唤,我们只有勇往直前。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说好,正所谓“医者仁心”!我们要热情周到的对待每一位患者,用自己过硬的医疗技术和一颗仁慈的心赢得患者的信任,维护医院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

人们用“白衣天使”来赞美医务工作者,绝不仅仅是赞美他们白衣素裹的翩翩风姿,更重要的是赞美他们那高尚圣洁的心灵和神圣的使命。神话中天使的美丽在于她的圣洁与善良,而白衣天使的美丽在于温馨与微笑。自古以来,医者便十分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在救死扶伤的实践中把“大医精诚,大爱无言”奉为最高守则。

大医精诚大爱无言生命所托健康所系每一个拥有爱心的人都是天使。给生命一些绿色让生活充满阳光给健康一些动力让人生充满幸福。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双臂撑起生命的希望用我们的双手去履行我们最初的誓言用我们的真诚去构筑救死扶伤的和谐殿堂。

我深知,要做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高尚的医德。今天,精于医术,诚于医德的名医精神,特别是老一辈医学家的名医之道,是我们年轻学子孜孜以求的目标。端正态度,虚心学习,踏实努力,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

学好做人,修好医德。所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历经生命的洗礼,接受人生的考验后我们定能担当起一份圣洁的事业!

心系祖国造福天下苍生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是茨芭乡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的韩儒源,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心系祖国造福天下苍生》。

小时候我说我想当一名科学家,因为科学家象征着无穷的智慧;后来我又希望成为一名老师,因为老师知识渊博,让人尊敬;再后来我希望我为祖国的兴旺发达贡献力量。

终于我从书本上知道,我的这些想法叫做理想。不经意间我为我的人生点亮了理想之灯。有了理想之灯,我就有了前进的勇气,再大的风雨我都无所畏惧。在人生的道路上,也许我会丢失很多东西,但我始终不会抛弃我的理想我的追求,我会紧紧地把她抱在我的怀里放在心上。

现在的我渐渐长大,我的理想也越来越清晰明朗。对于人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或平凡,或轰轰烈烈。但我——韩儒源,拒绝平庸,我更不想在平凡中度过一生。因为我认为:是男儿,就应该顶天立地;是男人,更应该奋发向上,报效祖国,造福天下苍生。

过去的光阴不会再来,我已经为我今后的人生点亮了一盏:心系祖国,造福天下苍生。它在指引我去奋斗和创造,我也别无选择。因为我的勇气来自于艰辛工作的父母家人;我的激情来自于我青春萌动的心;我的追求更来源于我深爱的祖国。

今天我正在面对:美日列强、越顽菲佣蚕食我南沙、钓鱼岛的浪子行径;我正在经历,中华民族在伟大的民族复兴中承受的阵痛;我始终记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同胞们!让我们重温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迈誓言,居安思危,共克时艰。

朋友们,不要嘲笑我一名十岁儿童的理想,不要无视我十岁学童发自内心的呼喊。因为我说过:是男儿,就应该顶天立地;是男人,更应该奋发向上,心系祖国,造福天下苍生!

《科技造福人类》 教学设计 篇6

六年级:阮朝凤

教学目标:

1、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积极影响作用。

2、懂得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和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体会科技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科技的无穷力量,体会科技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推进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科技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师准备:

1、蜡烛和油灯的图片。

2、收集有关电流发明的历史资料。

学生准备:

1、观察家里和学校里的电器,做简单记录。

2、调查和搜集电流发现前人类的生活的状况。

3、搜集两三项感兴趣的科技发明。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教师出示图片:蜡烛和油灯。师:你们在什么时候使用过蜡烛或油灯?然而在点灯发明之前,人类一直在使用它们。

2、教师简单介绍电流现象和被发现的过程。

二、调查汇报

1、电。

(1)小组汇报课前的家里和学校里的电器。

(2)学生讲述生活中离不开的电器种类,要求说明理由或举例。(3)阅读“聚焦镜”,了解2003年8月14日发生在美国东北地区大面积的停电给美国带来的损失。(4)体验:如果城市大面积停电,我们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

2、塑料。

(1)塑料堪称20世纪人类的一大杰作,学生讲述身边的塑料制品有哪些。

(2)小组讨论:在塑料产生之前,人们日常生活用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学生完成“智多星”。

(3)体会塑料对于其他一些材料的优点。

三、随堂小练习:

1、填空题

2、判断题

3、选择题

四、课外延伸

学生搜集两三项感兴趣的科技发明

反思:

反思自己本课的教学,最大的问题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的,学生变成了教学的工具,我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环节的安排不灵活,每一个板块的学习都是蜻蜓点水,没有在重点感受科技造福与人类这些环节上重锤猛敲。比如,电器的使用,都离不开电的发现、发明掌握和使用,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电,发明电灯之类的知识,因为这些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不应该在这里对科学家富兰克林、法拉第、欧姆等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只是一句话带过,应当有所选择,比如列举富兰克林“取天火之谜”的故事让学生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既了解科学知识又对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中汲取“精神食粮”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创造愿望以及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掌握“蝎毒疗法”造福广大患者 篇7

学习紧张而又快乐。我们来自各地的医生分成8个组, 由中医基础扎实的医生做组长, 课堂互动, 分享病例, 抢答提问, 新颖的授课方式让医生们情绪饱满, 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大家的学习潜能。“蝎毒疗法”能治疗疑难杂症, 医生的提问五花八门, 涉及内、外、妇、儿、皮肤科, 有的病是我没有听说过的。但讲课的刘冠军教授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逐一解答, 赢得了一阵阵的掌声。说真的, 在医院工作了26年, 参加了上百场培训、学习, 却少有如此的轻松愉快, 对新知识充满憧憬。

在参加中华汉方疑难病专家委员会2016年年会时, 国医大师唐祖宣以“国之瑰宝, 振兴发展中医正当时”为题发表演讲, 肯定了“蝎毒疗法”发挥中医特色治疗疑难病的优势, 让我们看到了继承与弘扬中医药事业光明的前景,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参加了蝎毒疗法治疗疑难病研修班之后, 遇有合适的病人, 我就运用“蝎毒疗法”治疗, 同时向病人解释“蝎毒疗法”的相关知识与功效。晚上把治疗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 请教下班回家的老公——他是我们县医院唯一的一位内科主任医师, 对“蝎毒疗法”的治疗机理理解得更加透彻, 他鼓励我掌握好蝎毒疗法, 为患者服务。

正巧第二天县医院有个实习护士偏头疼发作, 疼得面色苍白、呕吐, 她患病8年了, 一直在服药, 但疗效不理想。老公推荐她来我处用“蝎毒疗法”治疗, 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偏头疼患者, 用“蝎毒疗法”为她治疗, 我心里也不是很有底, 但出于对这一疗法的信任, 我淡定、自信地跟她沟通, 她当即同意试试。我打开一瓶伯诺神药让她喝下去, 然后看着时间。两分钟时她说觉得有点热、心跳加速, 但无呼吸困难等不适。我帮她测血压, 正常;心脏听诊无异常;给她喝了点红糖水, 告诉她不要紧张, 她的反应正常, 可能与她不会喝酒有关, 她信赖地点了点头。8分钟时她说好像不怎么疼了, 到11分钟时告诉我一点都不疼了!我悄悄喘了口大气, 给她开了药, 随后打电话随访两次, 她说服药后第三天就睡眠很好, 至今再未发作。

运用“蝎毒疗法”治疗成功的病例给了我信心, 此后我又接诊了形形色色的患者, 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期间有病人拿着蝎毒药品问我, 怎么说明书上没写可以治疗中风, 没写可以治疗膝盖疼痛, 为什么我们的病不一样, 拿的药却差不多。我耐心地一一解释:说明书上为什么不写能治那么多病, 是因为“蝎毒疗法”适用范围广泛, 不可能都写上去。为什么中风可以用, 是因为蝎毒药品里面含有溶栓因子, 具有防止血栓形成、溶解血栓的功效;为什么膝盖疼痛可以治, 是因为药里面有抗炎、抗菌因子;最重要的是, 蝎毒药品是主药, 而我配给你们的中药是不相同的。且不说不同的病, 就是相同的病, 根据不同的体质, 我们配的药都不一样, 这就是中医的博大精深之处。

通过与病人的接触、沟通, 我的体会是, 运用“蝎毒疗法”有一个从易到难、慢慢拓展的过程, 不要急于求成, 要多学习、多看书、多实践、多总结。我们医生的底气和自信就是病人的信心和决心!良好的沟通是成功的关键, 沟通的能力又取决于对“蝎毒疗法”的了解、掌握和熟悉的程度。

《中医现代新疗法—蝎毒疗法治疗疑难病》出版

超导造福人类 篇8

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内斯在一次低温研究的实验中,用液氦冷却水银,当温度下降到4.2K(—269℃)左右时,他忽然吃惊地发现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出现了所谓的零电阻。开始他以为实验本身出了问题,但经反复检查确认无误后,他兴奋极了。这是人类首次发现超导现象,它意味着人们的生活将会有极大的改变,一门新兴的物理学分支科学——超导物理学也由此诞生。1913年昂内斯又发现锡在3.7K以下、铅在7.2K以下均具有超导性。至今,人们已发现几千种物质在极低的温度下具有超导电性;能使某种物质具有超导电性的温度,被称为该物质的“超导临界温度”。

1933年,迈斯纳和奥克森菲尔德两位科学家发现,如果把超导体放在磁场中冷却,在其电阻消失的同时,磁感应线会从超导体中排出,不能通过超导体,这种现象被称为抗磁性。超导性和抗磁性是超导体的两个重要特性。经过科学家们数十年的努力,超导材料的磁电障碍已被跨越,现在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提高超导临界温度。

为了提高超导临界温度,从而让超导走出实验室,科学家们一直煞费苦心。1973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超导合金——铌锗合金,其超导临界温度为23.2K(OK=-273℃):1986年,设在瑞士苏黎世的美国IBM公司研究中心发现了一种氧化物(镧—钡—铜—氧)具有35K的“高温”超导性:198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把研究的氧化物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提高到40K,从而突破了液氢的温度壁垒;1987年2月,美国华裔科学家朱经武和中国科学家赵忠贤相继在钇—钡—铜—氧系材料上把超导临界温度提高到90K以上,液氮的禁区(77K)也奇迹般地被突破:1987年底,科学家又将超导临界温度提高到了125K;到1994年已达到154K。现在,科学家们正致力于使超导临界温度达到干冰温度(240K)和室温(300K)。他们已经注意到利用氟、氮、碳部分取代氧,或在钇钡铜氧化物中加钪、锶和某些金属元素,这样就有可能制出室温超导体。科学家们信心十足地表示:现实距离梦想己不遥远。

超导材料究竟有何妙用,值得人们花费这么大的力气?简单地讲,它一旦被广泛应用,将会在世界掀起一场令人振奋的、全方位的技术革命。

首先是电力部门。没有电阻的材料太好了,用它输电不会损耗电力,用它做发电机可以做得很小,发出的电流却很大。另外,超导材料在超导状态下除了有零电阻外,还有完全的抗磁性,所以只需消耗极小的电能,便可获得10万高斯以上的稳态强磁场。如果利用超导材料的这两个特性制成各种发电、输电、储能设备,节约能源和提高效率的前景异常迷人。比如交流超导发电容量比常规发电机高5~10倍,达到1万兆瓦,而体积却减小了二分之一,整机重量减轻了三分之一,发电效率可提高50%。还有一种高效能发电机叫磁流体发电机,是利用高温导电性气体(等离子体)作导体,以高速通过强磁场(磁场强度为5~5万高斯)而发电。它结构简单,高温导电性气体还可重复利用,来带动前面提及的交流超导发电机。

但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开发成功的大型超导发电机实际上都是“半超导发电机”。因为存在种种技术限制,这些发电机只是在电机转子磁场线圈上,才使用液态氦温度的直流低温超导线材。目前,国际上正在开发两种新型超导发电机:一是转子磁场线圈和定子电枢线圈均使用超导线材的全超导发电机;二是使用高温超导线材的高温超导发电机。

此外,用超导材料制作的、能把电能几乎无损耗地输送给用户的超导电线和超导变压器也在研究实验中。现在因使用常规材料,大约有15%的电能损耗在输电线路上。仅在中国,每年的电力损失达1000多亿度;由此,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还有超导储能装置,它可省却其他储能技术所需的能量转换过程,把电能以磁能形式直接贮存在超导线圈中,具有贮能效率高(92%)、贮能密度大(4千万焦耳/立方米)、反应速度快(几十毫秒级)、建造不受地形限制及控制方便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的电网负荷调节设备。

同时,超导体对核聚变发电也将产生重大影响。我们知道,核聚变会产生巨大的能量;然而,要在地面实现能受控的核聚变热核反应,现在还有不少困难。难题之一,就是需要将反应时温度达1~2亿度的等离子体用强大的磁场包围起来。人们虽已为此设计出了磁封闭式的核聚变反应堆,但必须采用超导强磁体才能将其变为现实。一些科学家指出,如果核聚变发电普及,人类会有望彻底摆脱能源危机。

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电力供应系统:由交流超导发电机、超导磁流体发电机和超导磁场控制的核聚变发电装置发出巨大电能:通过超导输电线、超导变电站组成的输电系统,把电流源源不断送到所需要的地方。无论大都市、大城镇乃至最偏僻的乡村,无论工业、商业、运输业还是娱乐领域,不再为电烦恼;世界因为有了足够的电,更加多姿多彩、充满活力。

除了上述的强电应用外,超导材料的弱电应用和抗磁性应用也极广泛。用超导材料制作的量子干涉器件,能测量到10~18伏特的电压差和10~18安培的电流,它是磁脑照相仪不可缺少的电子器件。高速计算机一般要求集成电路芯片的元件和连接线密集排列,但密集排列的电路在工作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热。用超导材料制作的超导计算机中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其元件间的互连线是接近零电阻的超微发热的超导器件,不存在散热问题;同时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也将大人提高,为目前一般大型计算机速度的100倍到1000倍。总之,因为有了神奇的超导,世界正日益变得奇妙。

珍惜资源造福子孙初中作文 篇9

曾有人为“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举行过游行和演讲呼吁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拯救地球也曾有人为“爱护地球珍惜资源”献出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拯救地球地球。地球用以来树木帮我们造成;房用草原来哺育着我们。地球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长期以来,人们对地球索取的多,保护的少。为了眼前利益而滥伐森林、滥垦草原、滥捕野生动物、滥挖矿产等,这“四滥”的后果都是在破坏自己生存的家园!

历史的长河会永远记住,1998年那场灾难的洪水,长江两岸的大堤死守的百万军民,与洪水展开了生死搏斗。无情的洪水淹没的房子上坐着一个小女孩,那悲痛的一张小脸上显出一些孤单与可怜。裸露的田地,俏丽的建筑,可这些又有什么用呢?人们一次又一次的砍伐树木,使城市、村庄遭到了沙尘暴一次又一次的袭击。这些都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恶果都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20世纪五十年代,世界森林也遭到严重破坏,平均每分钟约有20公顷森林从地球消失。1970年至1990年的20年中,印度森林面积减少了40%,其后果是加剧了印度洪水和干旱。这些不仅仅是在迫害地球,而是在破坏整个人类。

同学们!这些种种事情,难道还不能给我们教训与启示吗?

我们少年儿童是跨世纪的公民,21世纪的`主人21世纪的地球属于我们,也属于我们子孙后代。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让这唯一的地球,有限的资源,既能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了今天;为了明天;为了自己;为了子孙;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关心地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努力吧!

造福工程 篇10

在学校今年举行的第21界教学艺术节活动中,我出了一节《造福人民经济制度》的公开课,在出课之前,我做了认真的准备,但在试讲的时候,我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还没有平时上的好,学生很有意见,我也很苦恼。为什么精心准备的一节课,会有如此糟糕的效果?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

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很难,课堂的容量又很大,教法处理的不当,教学的任务就无法完成。我采用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先是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提纲的内容,自己完成不了的,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再进行交流共同解决。由于我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大,问题又多,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使本来就难理解的问题又加大了难度,而不是把难题化简了,主要是没有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过高的估计了学生接受能力,效果适得其反。如填写我国经济制度中的各种经济成分的地位的表格,学生就不会做,即耽误了学生的时间,也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主要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加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少,对一些身边的事情不了解,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的不多。后来我就采取了其他教师的建议,把这个表格删除,简化导学提纲的内容,设计的问题简单明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效果很好,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吸取的教训。

但在这节课中,应该值得肯定的是,我选取了学生身边的事例,如宝钢、华西村、珲春市的东市场、全家福超市和附近的小商店,让学生区分它们各属于哪种经济成分,结合我国今年十一发射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的视频,即对学生进行了时事教育又使学生认识到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了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突出了教学重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这一节课的内容多,难度又大,而且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又和以往的不同,我及时的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规律,使学生发现了对我国的多种经济成分的论述是从含义、地位到作用的顺序进行论述的,学生发现了这一规律以后,我又及时进行鼓励,即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使学生受益终身。

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类,对知识的归类,有利于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如教学中我把各种经济成分的地位以表格和填空的形式列在了一起表格填完以后学生马上就知道了它们是经济成分的地位,又得出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二、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上

由于课前没有时间试课件,结果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播放的视频歌曲《越来越好》的声音太小,我在进行调试的时候又没有调好的情况下,又没有对歌曲的大意进行一下说明,使本节课一开始就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的突发事件处理不好,这说明我的课堂应变的能力很差。

三、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

在课堂教学中我缺乏鼓励性的语言,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缺乏活跃的气氛。对学生回答问题点评的语言不到位,吝啬鼓励的话语,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造福人类的细菌 篇11

在努力解决全球变暖的课题中,微生物学家发现一种以甲烷为食的深海细菌,可以为此做出贡献。

作为一种温室气体,甲烷对气温升高的影响程度是同体积的二氧化碳的21倍。大气中能够产生甲烷的细菌叫做甲烷菌,它们生活在沼泽中静止不动的水下,以无氧环境中的植物和动物为食。与此同时,甲烷菌还大量存活在动物的消化系统中,帮助动物将草和其他有机物质降解为营养成分并同时产生甲烷。一个德法研究小组在格陵兰海域考察时,在海底的哈康莫斯比泥火山口发现了3种单细胞生物。其中,有一种细菌在氧气的作用下能够对甲烷进行分解。而且,它们的生存能力比普通土壤中吞吃甲烷的细菌要强得多。在此之前,科学家在黑海海底也同样发现过这种“吃”甲烷的细菌。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人们发现,这些海底细菌已有40亿年历史,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很强,是一种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许多甲烷冻结在两极地带的冰层下,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它们会逐渐释放出来,使问题变得更为严重。现在,科学家计划大规模培育这种能够分解甲烷气体的海底细菌,然后把它们投放到世界各地,为减缓全球变暖做出贡献。预计完成这项宏伟计划大概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

“吞噬”辐射废料

位于美国佐治亚州萨瓦纳河畔的核试验基地,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该基地拥有49个地下存储槽,存放了1.5亿升的放射性核废料。

1996年的一天,科学家将一根金属棒伸入存放核废料仓库,以测试其放射性强度。当他们把金属棒收回来时,发现在金属棒的末端竟然粘有闪闪发光的东西。在场的所有科学家都感到震惊。这种物质究竟是什么?科研人员采集了这种未知物质的部分样品,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惊奇地发现发光物质竟然是一种活的微生物。他们又把少量样品涂抹到培养皿中,里面竟然长出了一种奇特的四处游动的橙黄色菌落。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科学家们发现这种细菌所能承受的放射剂量是我们人类所能承受的15倍,它们能够很健康地生活在强辐射和其他有毒环境下。于是,科学家把这种在萨瓦纳河畔发现的抗辐射细菌命名为“克里耶卡克斯”。目前,科学家已破解了这种细菌95%的基因结构。他们知道这种细菌喜欢吃麦芽糖,但它们的生存之道至今仍然是一个谜。放射性物质可以破坏生物的基因结构,但“克里耶卡克斯”却能在几个小时之内将放射物质彻底“消化”掉。

事实上,“克里耶卡克斯”并非人类发现的第一种超级抗辐射菌。早在1956年,科学家们就在美国俄勒冈州的科瓦利斯发现了一种名叫“底叶尼卡克斯”的超级抗辐射菌。当时,研究人员利用辐射处理马肉罐头,来杀灭食物中的有害菌。结果科学家们发现,一种粉红色的细菌仍然存活下来,这种细菌就是“底叶尼卡克斯”。它的抗辐射能力远远超过地球上已知的其他任何生物。

科学家研究认为,超级抗辐射细菌可以在地球上一些人类无法居住的环境下存活,它们能够承受惊人的辐射,在沸点以上繁衍,并与那些足以杀死其他任何生物的有毒化学物质相融合。它们的这些特殊功能,足可以在人类社会的众多领域发挥作用。以美国为例,他们除了在佐治亚州的萨瓦纳河畔存有大量的核废料以外,在华盛顿州的汉福德也存放了许多核废料。如果采用普通的化学手段和机器人来处理,清除费用将高达2600亿美元,而利用超级抗辐射菌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此外,超级抗辐射菌在航天和医疗方面也大有用武之地。利用超级抗辐射菌的机理,可以研制生产出抵抗强辐射的宇航服,使宇航员在太空飞行中免受侵害。医学家则可以运用超级抗辐射菌的独特威力,帮助癌症患者适应辐射剂量较高的化学疗法,更为有效地战胜疾病。

制造“光脑”

现在人们使用的计算机,一般都是由电子来传递和处理信息。电子在导线中的运动速度,虽然比我们看到的任何运载工具运动的速度都快,但是,从发展高速率计算机来说,采用电子做传输信息载体还不能满足要求。如果采用光中的粒子来做传递信息的载体,就能制造出性能更优异的计算机。这是因为,光子不带电荷,它们之间不存在电磁场相互作用,因此可以更加快速地传递信息,而不会相互干扰。利用光子取代电子进行运算和存储的光子计算机,用不同波长的光代表不同数据,从而能够快速完成复杂计算。

在制造光子计算机的过程中,需要开发可以用一条光束控制另一条光束变化的光学晶体管。然而,我们现有的光学晶体管,体积庞大而笨拙,用其制造的光子计算机,会有一辆汽车那么大。使用起来非常不便。因此,若使光子计算机进入实用阶段,就必须在制造纳米光学晶体管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美国奥斯汀大学的布伦特·埃维逊及其同事,尝试利用大肠杆菌充当纳米晶体管的生产“工厂”,让大肠杆菌使用自身的离子通道吸收单独的离子,在内部制造出纳米晶体。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放在氯化镉溶液中,然后加入硫化钠。结果,镉和硫的离子进入大肠杆菌内部并发生反应,形成半导体材料硫化镉的纳米晶体。经实验,每个大肠杆菌能产生约1万个纳米晶体,每个纳米晶体的直径为2-5纳米。

细菌电池

在联动中实现共赢造福于民 篇12

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成,使医疗与医保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加强联动,互相支持,不仅关系医院和医保部门两家的发展,而且直接关系亿万百姓的民生福祉。

医疗保险是一项宏伟的民生大业,利在当代,惠及子孙。党和政府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病有所医”,这四个字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揭示了党和政府关心百姓健康和幸福的民生情怀,指明了医疗和医保工作者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百姓看病,既要有就医的地方和人,即医院和医生,还要有看病的钱和筹钱的人,即医疗保险基金和医保部门。所以,这四个字,把医疗与医保联系在一起了,形成了割舍不开的关系,只有共同发展,才能担当起发展医疗保险民生事业的大任。

对于医院而言,实现共同发展目标,除了要加强医政、医疗管理之外,还需要加大医保管理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政府的医保政策和管理措施。上海医保近年来在支付制度改革中实行双方互动、三轮协商的机制,医保为各个医院支付多少基金,由协商来确定,同时根据医疗机构承担的医疗服务的增量,动态合理调整医保基金,激发了医院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积极性,收到医疗、医保和参保百姓互利共赢的效果。医院与医保部门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密切,医院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我院的社会满意度达到99%以上。

上一篇:党群工作部竞聘演讲稿下一篇:我心中的灯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