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精选11篇)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篇1

教学目的:1使学生感知生活中有许多比一百大的数,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能够一个一个地、一十一十地、一百一百地、一千一千地数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以及“百”与“千”、“千”与“万”之间的十进关系。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主动认识“计数单位”与“数位”。

3在数数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以及“百”与“千”、“千”与“万”之间的十进关系。

2会数万以内的数,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难点:突破拐弯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张老师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数学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

1、二(2)班有39名学生。

2小刚跑60米用了8秒。3小朋友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保证在9个小时。4中央广播电视塔塔高四百零五米,是中国第三高塔。八达岭长城全长六千七百千米,是世界上古老的伟大建筑之一。

这些数学信息中都有数,前三条信息的数是以前我们学习过“百以内的数”,后两条信息中的数与前面比,你们觉得怎么样?今天我们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大数。板书:万一内数的认识

二、新授:

1(出示)小方块 问:有几个小方块,接着数.数完10个小方块 ,你知道什么?(板书: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数方块问:你又知道什么?(板书:十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数方块问:900后面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10个一百是多少?(板书:十个一百是一千)一千一千数方块问:9000后面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10个一千是多少?(板书:十个一千是一万)2(1)以前我们学习过计数单位“个、十、百”,今天我们又认识了计数单位“千、万”。(边说边板书)请同学说说几个一是十,几个十是一百,几个一百是一千,几个一千是一万.(2)同桌合作拨珠子 从1拨到10,拨了多少次? 从10拨到100,拨了多少次? 从100拨到1000,拨了多少次? 从1000拨到10000,拨了多少次? 2(3)在拨珠子时,你发现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总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4)计数单位所一一对应的位置叫数位,那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第三位呢? 第四位呢? 第五位呢? 3(1)(出示计数器)101 问:这是多少?接着数到109问:个位上添上一个珠子该怎样数?为什么?111百十个位上都是1它们的意思一样吗?(2)199问:个位上添上一个珠子该怎样数?为什么?(3)999问:个位上添上一个珠子该怎样数?为什么? 4 3652的组成.问:千位是几,表示几个千? 百位是几,表示几个百?十位呢?个位呢? 四闯关游戏

1青蛙看海:青蛙要看海,努力在跳台阶,已经跳到298级台阶,后面该跳多少级了?请同学们帮忙数一数.2摘苹果 从796摘到805 3运香蕉

一百一百的数,从970数到1150 4摘葡萄

一千一千的数,从9500数到10000 5填一填

八百二十九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四千五百二十七。

4398的千位上是(),表示()个();“3”在()位上,表示()个()一千里面有()个百。6猜一猜

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 五小结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篇2

关键词:情境预设,真实有效,评价客观,理性思考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 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日渐被广大数学教师所接受和运用, 新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实现了逐步融合.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 在感受数学课堂一系列新变化的同时, 我发现, 也有部分教师对课改的新理念缺乏深入的了解, 对新的教学方式没有很好的把握, 盲目“跟风”, 追求“时髦”, 致使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陷入“哗众取宠”的误区.现撷取一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同分析.

教学片断:《万以内数的认识》

师:生活中的大数用途可大了!同学们知道宇航员杨利伟吗?他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发射飞行过程中也用到了很多大数.同学们想不想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去看看呢?

生:“ (高兴地喊) 想.”

师: (激动地评价) 你们真棒!

师:“科学家知道同学们也是航天爱好者, 希望你们在参观过程中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将来长大后, 能为祖国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时多媒体出示:酒泉发射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出现10秒倒计时, 那壮观的场面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 火箭在上升、上升, 突然戛然而止, 火箭没了, 屏幕上闪出了一个由1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

师:这里有几个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数?

生:感到很突然.

让学生数数, 引导学生说出:10个10个数, 10个十是一百, 有100个小正方体.

教师很兴奋地赞扬: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

接着, 教师继续播放课件, 学生的注意力又一次被高度集中在屏幕上, 不一会火箭又不在了, 屏幕上又闪出一个由10层长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

师:“现在有几个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数?”

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10个一百是1000.”

师再次夸赞学生:棒极了!老师都不如你想得快!

随后, 教师仍播放飞船飞行画面, 同学们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着, 突然又戛然而止, 屏幕上接连蹦出10个大正方体, 教师又引导学生认识大数八千、一万, 10个一千是一万……

学生就在断断续续的火箭发射场景和教师夸张的赞誉声中开始进入了学习的主题.

【反思】

一、这样生硬的情境设置真实、有效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于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华丽的包装加上精彩的语言, 再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 追求情境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 然而细细品味有些情境总让人产生异样的感觉.在本教学案例中, 执教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了飞船发射的教学情境, 而此情境给我们的感受就是: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 不贴近学习内容, 让学生无法挖掘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数学问题, 纯粹为“情境”而“情境”.

大大小小的正方体为什么会从“神舟五号”飞船里跑出来呢?学生真的喜欢这些不速之客吗?教学内容与情境脱节, 这样的情境除了外表华丽, 吸引无意注意外, 对于激发学生的有效兴趣, 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 开发学生的探究潜力毫无益处.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并力求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达到有机统一.于是在教学实践中, 广大教师挖空心思收集生活素材, 非得给“数学”创设一个“生活”的情境不可.儿童世界的生活情境对儿童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情境,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发展数学能力.“数学教学生活化”作为一种理念, 本身并没有错, 但我们也不应忽略了“数学源于生活, 但又高于生活”的事实, 数学有“自己的教学体系”, 把不相干的事物生硬地联系到一起, 实有牵强附会之嫌, 这种乱贴标签的做法只会误导学生.所以, 教师在预设课堂情境时, 要特别关注那些对学生而言是富有现实意义的, 同时又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问题事实, 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 从而为有效教学做很好的铺垫.

二、这样过分夸张的评价是否有作秀、偏颇之嫌呢

随着课程实验的全面展开, 评价问题成为影响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以积极的评价态度影响学生, 一方面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另一方面, 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 教师的观念也得到了发展, 而且通过积极的评价, 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由于教师的积极评价多了, 学生的信心得到了大大的增强, 学习的兴趣更浓, 求知欲更旺.而案例中执教老师在课堂上的一番评价, 却并未使我们感到起了多大积极作用.在讲课过程中, 对学生过分赞誉, 左一个“你真聪明”, 右一个“你真棒”, 好端端的数学课搞得如此花哨, 是否有“作秀”之嫌呢?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 于是有的教师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 一味给予表扬, 对学生而言, 过多的表扬会让他们习以为常, 无动于衷, 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的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 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 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应付的学习态度, 所以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尤为重要.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篇3

当学生认识了千以内数,能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他们需要认识更大的数。这时,教材安排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认识整千数(包括整千数加、减整千数)、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包括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学会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实现认数知识的逐步积累,也为本册教材的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在学习千米和米、千克和克时,在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时,都将会涉及万以内的数。

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形式已经开始慢慢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但在抽象的过程中,他们仍然需要借助大量的形象感受,这是进一步认识更大数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应注意把握这样的原则:以形象感受为主,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进行抽象。

二、重难点分析与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学重点:

1.数的含义。认识万以内的数;感受大数的意义。

2.计数技能。万以内数的读写;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认识数位,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识别不同数位上数的含义。

3.数的大小关系。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4.计算技能。能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减法;会进行简单的估计。

5.数学交流。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和他人交流;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6.数学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本单元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一万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般四位数的读法、写法。

第三课时: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认识整千数和一万

[简要分析]

本课时教学分为3层:

1.感受“一万”的大小:通过创设万人体育馆的情境,让学生获得对“一万”的感性认识。

2.感知一万的含义:通过直观的小立方体个数的感受,体验几千和一万的实际含义。

3.几千和一万的读写,这个层次的教学又包含4个内容:①拓展数位顺序表;②在计数器上表示整千数和一万;③写整千数和一万;④读整千数和一万。

学生对于一万的含义理解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

1.感受一万的含义的教学策略及建议。

“一万”这个大数在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是不常用也不常见的。对于一万的实际大小学生比较陌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让学生体验到一万的大小,又能理解一万的含义?

(1)利用不同经验,体验一万的大小,为理解其含义做好铺垫。

通过不同的经验,是指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来让学生体验大数的多少。每个学生的经验都不相同,可能你的直接经验是我的间接经验,而你的间接经验可能是我的直接经验。教材中设计了一个体育馆的场景,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但现实中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去过体育馆的经验,去过的学生获得的经验也不尽相同。基于这点因素,我们可以采用这样几种处理方式:描述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所了解的信息,其他学生则可以在倾听的过程中寻找和自己的直接经验相吻合之处,同时又可以了解到自己所不知道的信息;丰富情境,除了创设体育馆这一个感受的情境,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类似的场景,比如足球场等,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选择,让更多的学生从中产生直接经验。

(2)在数数的过程中,体验数的发展,理解一万的实际含义。

学生最初对数学的体验就是从数1,2,3……开始的,数数是他们对数学的“第一印象”。他们会从1数到100,再从100数到1000,很自然就会想到1000后面怎么数,而这时候渗透“万”这个计数单位也会很自然。

教学时,我们不妨就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验1万。可能有的老师会问:教学中数什么比较好?数数占用教学时间值得吗?怎样数呢?……

关于数什么,教材提供的学具是10×10×10个小立方块组成的立方体,表示1000。如果没有这样的学具,残们也可以选择一些体积较小的日常生活物品,如:大米,黄豆,瓜子,牙签,火柴棒等,用这些物品数数,既切合学生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于数数所占用的教学时间,我们应该这样考虑,数数是一个体验过程,是培养数感的基本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由形向数逐步抽象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课前布置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数100粒大米,把百以内数数的过程作为课外实践活动,这样课堂上主要集中精力解决从1千数到1万的问题。

关于怎样数,可以将学生课余时间数的大米按每百粒装袋,100袋大米,合计就是1万粒。教学时让学生先复习从100数到1000,再集体完成从1000到10000的数数过程。

其实,数数的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1000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数的认识,需要了解更大的数。

(3)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对1万的感受,体验大数的用途。

对大数的感受不能停留在以上两个层面,还应在现实生活中体现。比如可以让学生去调查所生活的小区或社区里大约有多少户人家,大约有多少人。让学生从中体会千、万这样的大数在表达生活现象中所起的作用,体会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几千和一万的读写的教学策略。

整千数和1万的读写教学,已经从原来认数教学中的实物、计数器和数相对应的教学过渡到只借助计数器进行教学,也就是说从具体开始转向半抽象,但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仍需借助物化过程来帮助学生学习。

(1)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数位顺序表”,但这个知识点的原型就是计数器上的数位顺序,所以这里的教学应结合对计数器的认识来进行。

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结合计数器,明确这样几个问题:①什么是数位(本文将在后面作详细介绍);②数位顺序表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③数位顺序表的可拓展功能。

(2)拨数、写数和读数要一一进行对应教学。对于“一万”的写法可以这样处理:把10000和1000进行对比,说说有什么不同?两个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多了一个0?通过讨论完成“一万”写法的教学,加深对1万的理解,同时渗透位值思想(本文将在后面作详细介绍)。

[拓展建议]

1.通过大数的估计,培养数感。

数感是对数和数的关系的一种良好直觉。《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指出: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学会估计是培养数感的有效途径。这里的估计指的是数量估计。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估计一个操场能站多少人,一个电影院能容纳多少人?如果一个班50人,全校20个班一起做早操要多大的操场?1万人大约是多少个班级?多少所这么大的学

校?这样一些具体的、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的解决问题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对数,特别是大数形成鲜明的表象,当再次遇到类似情境时,他们就会回忆起这些参照物。这个估计过程并不是随意猜测的过程,而应该是有根有据的推理过程。

2.在数数的过程中渗透十进制的思想。

整数的计数方法是十进制的方法,学生了解这个方法对于数的意义的理解十分有益。这里主要渗透的思想是每相邻两个数位之间的进率是10。学生一个一个单位的进行数数: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千就是一万,在数的过程中就容易体会10个单位是一个相邻的较大单位,感受十进制的思想。

万以内数的读写

[简要分析]

教材中对于几千几百几十几的组成是和读、写法教学同步进行的。掌握数的组成是认、读、写数的基础。

万以内数的读写教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几千几百几十几的读写:第二层,中间有0的,包括中间有一个0和中间有两个0的数的读写;第三层,末尾有0的,包括中间、末尾各一个0的和末尾有两个0的两种情况。虽然知识点较多,但始终遵循着先说组成,再写数,然后读一读的顺序进行教学的。

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逐步脱离直观的计数器辅助进行万以内数的读写,从想想做做第2、3题的半脱离到第4题的全脱离,通过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写数技能。其中数中间有两个0的和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非整千数的读写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中没有对每种情况都给出明确的写法和读法,并不意味着对这个内容不重要,而是通过预留给学生交流空间、思维空间,让他们在互动中体会,在思索中感受读、写的方法。

[教学策略]

1.突破读法难点的教学策略。

读数教学包括4种情况:没有0的;只有中间有0的: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只是末尾有0的。其中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是教学难点。

(1)对比讨论。在对比中寻找读数的难点,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陈述自己的见解,筛选出其中合理的、优化的、科学的读法。

教学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可分两层突破难点:第一层是让学生知道,数中间不管有一个0还是两个O都只读出一个零;第二层是让学生理解中间有两个0的数只需读一个零的道理。教学时,教师可以把两种情况同时出示,直接让学生讨论究竟应该怎样读?说说这样读的理由。讨论中会出现两种意见,一种是见0读零,另一种是出现两个0时也只读一个零,这里可以让学生质疑和争论,在讨论交流中让他们感受有两个0时只读一个零的合理、优化与科学。

(2)旧知引入。将新知纳入到旧知的结构中是很有效的教学策略。千以内末尾有0或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是旧知,在教学时可以以此为起点,设计一组数:465、5674、302、1008、400、3000。让学生们交流这些数的读法,再按特点进行分类:465、5674;302、1008;400、3000。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千以内数的读法来读这些数,并总结读法:从高位读起;按照几千、几百、几十几的顺序读;如果数中间有0,不管有几个,只读一个0:末尾的0不读。

2.突破写法难点的教学策略。

万以内数的写法,难点在于把“读作”改成“写作”的过程,特别是中间有两个0和中间、末尾各有一个0的数的写法。

(1)写法教学要与读法教学紧密联系。

教材中数的读写教学每一次都是同步出现的,只是目标和要求有所不同,对于写数,要求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看计数器写数,例题教学都是让学生借助计数器完成写数的过程;第二层是看数位顺序表,把“读作”改成“写作”,想想做做的第1至3题是结合数位顺序,巩固几千几百几十的数的写法;第三层是直接把“读作”改成“写作”,想想做做的第4、5两题则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写数的练习。

(2)有效掌握数位顺序表。

对数位顺序表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写数的熟练程度。除了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数位顺序的表象,还可以编写一些口诀帮助学生正确写数。如:写数应从高位起,确定数位才动笔,哪位是几就写几,空位补0要牢记。

3.深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减法也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教材并没有单列成一个课时,而是渗透在练习中,其目的是希望通过计算,深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同时,教材中也出现了多样化的练习,如想想做做8的找规律,就是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数位上数字的变化,发现规律,强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想想做做11通过连线,让学生体会同一数字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值是不同的。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练习,如:用5、6、4、9可以写出哪些不同的四位数?又如:用3颗算珠,你能读写出不同的四位数吗?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既能巩固本课的所有知识点,提高读写技能,还能渗透了枚举、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

[拓展建议]

1.重视数学史的介绍。

在本课时教学后还附有一篇关于数的起源与发展的小文章,应该及时地进行介绍,让学生通过感受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的不同计数方法,丰富和强化对数的组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创新使用教(学)具。

在本课时教学中,计数器是常采用的学具和教具,但每个学生都要拥有一个计数器,有时难以满足,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这时,可以在纸张上画一个计数器,用围棋子、小圆片等物品当珠子在画出的计数器上操作,帮助读数、写数。其实,还可以借助小棒、圆片、牙签、铅笔等等物品进行操作。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简析]

教材创设了比较商品价格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比较方法,分3层展开:第一层,比较千位上数的大小;第二层,千位相同比百位;第三层,百位相同依次往下比较,以及四位数都小于1万。本课教学的起点是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生有一定的比较经验,因此要充分依靠学生已有的经验,拓展到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策略]

1.利用知识迁移,学习大小比较。

有效利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利用千以内数的比较方法来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对本课时教学难点的突破十分重要。在教学时,可以对情境中的数据适当调整,增加一个10000元的商品和一个几百元的商品,这样在比较两数的大小时就可以涵盖所有情况。第一步让学生任选两种商品,列举出所有比较的可能。第二步把列举的例子进行分类,寻找哪些是用已有知识就可以解决的。这样会发现两组:一组是两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另一组是一个三位数和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借此来回忆千以内数的比较方法。第三步是探讨剩下的几组用什么方法比较,在讨论交流中逐步总结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利用估计比较,感受方法多样。

除了采用从高位往低位依次比较的方法外,还可以用求近似值的方法进行比较。这里的教学应分两层:首先是教会学生求近似值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其次是要让学生体验比较两数大小方法的多样性,自主选择合适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设计游戏活动,渗透“位值原则”。

比较两数大小的核心思想就是位值原则。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活动,不仅让学生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而且会利用位值原则设计一个所需要的数。若能做到这样,则说明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又深入了一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转盘填数”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此项能力。活动可以全班共同完成,也可以分小组完成。活动之前准备一个有数字0~9的转盘,每个学生在纸上画一张数位顺序表。转动转盘,将指针指到的数填进表中的任何一个数位,填入后不能移动。写完数后可以同桌或在活动小组内比一比,看谁的数大。这个活动还可以进行变式,例如比比谁写的数更小等,活动目的可以不断改变。

[拓展建议]

1.弄清数位与位数。

数位。各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称为数位。与十进制的计数单位相对应的数位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位数。一个自然数(最左端的一个数字不是0)所占的数位个数,称为位数。例如,3是一位数,50是两位数,4305是四位数等。

2.理解位值原则。

同一个数字,由于它在所写的数里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数也不同。也就是说,每一个数字除了本身的值以外,还有一个“位置值”。例如“5”,写在个位上,表示5个一:写在十位上,表示5个十;写在百位上,表示5个百。这种把数字和数位结合起来表示数的原则,称为位值原则。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篇4

在实际体验中感受估计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对较多的事物进行数量估计。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黄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黄豆)教师随手抓起一把黄豆,你能估计估计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学生估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估计。

二、新授课

1、教师板书课题。一些同学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我们去看看吧。(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2、看图,说说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4、解决“大约有多少学生在做操”的问题。

(1)学生自己看图进行估计。

(2)说说你估计的结果。

(3)讨论估计方法,怎样估计才能使估计结果更准确。(先数出几行,再数出几列,就能估计。)

5、学生独立估计“大约有多少棵大白菜”的问题。

(1)估计说出估计结果。

(2)说说自己估计的方法。

三、练习

1、右面是小明写给爷爷的一封信。估一估,他大约写了多少字?

2、自主练习2根据给定条件进行估计。

一个桶能盛20个乒乓球。这个大桶大约能盛多少个?

学生独立估计,肯定说大约能盛40个的同学。

说说你估计的想法。(因为大桶大约是小桶的两倍,所以盛的球也大约是40。)

3、自主练习3根绝给定条件估计

4、估计草莓和樱桃的个数。

5、用0、5、1、2四张卡片能摆出哪些不同的四位数。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摆数,注意0

的位置在千位上的话就不是四位数了。

四、教师进行课堂

板书设计教学挂图

作业设计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

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六课时教案 篇5

第六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第81页例

9、例10,第82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教学要求

1.学习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整百、整千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整百、整千数的进(退)位加减法. 教学用具

投影机、课件等. 学具准备

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整千、整百的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整千、整百数.

教师把学生收集的数据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学校操场大约有6 000平方米,学校的学生大约有1 500人,一台电脑大约5 000元,一台电视机大约2 700元,爸爸一个月的工资大约900元.

2.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说一说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3.说一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和几个百组成的.

利用数的组成规律,我们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例九.(投影出示例9)

张爷爷家今年春节新添了两样电器.

(1)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电视机1 000元、冰箱2 000元)

(2)请大家帮张爷爷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

[学法尝试:我这样算:1 000+2 000就是1个千加上2个千是3个千,也就是3 000;还可以这样算:先算1+2=3,所以1 000+2 000=3 000.]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教师归纳:同学们的算法都对,希望今后在做练习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计算.

(3)现在谁能帮张爷爷解决“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的问题?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2.学习例10.

现在我这里也有3个数:80、50、130,谁能根据这三个数编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的口算题?

(1)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0+50=

130-50=

(2)怎样口算呢?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3)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4)引导学生比较.

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例10的数据在口算时需要进位或退位)

[学法反思: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了口算整千加减整千数时,可以把整千数看成是几个千加减几个千,或者把千位上的数相加减.真简单,我喜欢学数学.]

3.尝试练习.

900+600=500-600=

做完后,指名说一说算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同桌互评.

2.“做一做”第2题.

独立练习,小组内交流.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学习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辅助消化

练习十七第1题.

教练创新

课后作业指导

练习十七第1题: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将学生分小组代表黑猫、白猫、花猫进行捉鼠比赛,比一比哪个猫捉得又快又准. 补充习题及解答

1.(1)大象和小猴一共有多少只?

(2)小猫比青蛙少多少只?

(3)小猫比大象多多少只?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决它们吗?

[解答:1.(1)600+800=1 400(只)

(2)3 000-1 000=2 000(只)

(3)1 000-600=400(只)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借助于算盘经历数数的过程,掌握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增强万以内的数的数感,并能正确读写没有0和末尾有0的四位数。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没有0和末尾有0),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

体会万以内的数的数位意义,知道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具准备:

算盘、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读出下面的数,并说一说它的组成。

375309420200

2.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3.出示体育馆的场景图,师问:从图中你知道发现了什么?有学生回答“这座体育馆内大约能坐七千人”这个信息时,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较大的数——万以内的数,板书。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5.提问:七千人到底有多少呢?你能用自己的话在小组里面说一说吗?

小组交流以后指名汇报,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说,只要有道理都应鼓励。

七千是7个一千,7个一千是多少?你想知道7个一千在算盘上面怎样表示吗?请看屏幕,师出示课件。

引导得出:千位上是7,在千位上写7,百位、十位、个位上都是0,这个数读作:七千。你能照样子在算盘上面拨一拨吗?课件出示拨好的算盘图。

学生拨好以后问:谁能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

这个怎样写呢?指名板演。一起读一读。

2.教学“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

集体评价,提醒第2幅图中十位、个位上面没有珠子应写0占位,但不要读出来。

3.教学例6.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集中,按要求在算盘上面拨数。

出示例6的课件。

学生充分拨以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体边拨边数,充分体会十进制的关系。

接着第(3)小题,九千九百九十九添上1是多少呢?请你们用算盘研究一下。

学生自主探索以后师示范九千九百九十九添上1是一万。

一万究竟有多少呢?先来看一看这个图。

课件出示:看图,这一堆小方块是由多少板方块合成的?引导学生看出一堆小方块是一千个,那我们看一看一万里面有多少块这样的小方块,课件动态演示一千一千地数后引导得出:10个一千是一万。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几种数位?引导学生看算盘得出,学习了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万位?你能把教材第39页上面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吗?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根据本堂课的反馈决定是引导之下集体拨,还是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以内拨一拨。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什么要注意的吗?尝试填写后集体讲解。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几个千你,我们要数什么样的方格图,几个百呢?引导学生数一数后填写。

4.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后集体评价。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醒学生依据数位从高位往低想,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于算盘进行写数。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篇7

10000这样的较大数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学会认、读、写较大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有一定难度, 通过实际教学和反思,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写结合, 正向迁移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 学生已经学会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数, 认识了“个、十、百、千”的数位名称、顺序, 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 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 在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 读写结合, 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教材中的情境图给出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 铁路桥长6772米, 让学生读一读, 说说是怎么读的。这时老师因势利导提出:“请你在计数器上拨出4589, 说说是怎么拨的。”

学生回答后, 师生一起总结出: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 千位上是4就读四千, 百位上是5就读五百, 十位上是8就读八十, 个位上是9就读九。接着, 老师提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学生对照计数器理解了4589是由4个千、5个百、8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这时, 抓住时机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这个数, 指名学生板演, 并说明:从高位写起, 千位上写4, 百位上写5, 十位上写8, 个位上写9。

之后, 及时安排巩固练习, 如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 学生把这个数的读法、写法写在纸上, 写完后说说它的组成, 同桌互相交流、订正。

二、逐步抽象, 突破难点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 (小立方体) ———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 (计数器) ———抽象出数”这个逐步提升的过程, 有效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

例4给出一些小立方体, 先让学生初步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 教师再利用课件带着学生数小立方体验证估计数。先是一个一个地数, 一十一十地数, 一百一百地数, 然后问学生, 像4589这样大的数,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来数? (学生意识到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教师用计数器演示, 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出一千, 顺序数到九千时, 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怎么拨?”学生有了满十进一的经验, 就会类推出数到九千时, 再加一千的拨珠方法。计数器的演示, 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 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 加深对新计数单位“万”的认识, 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起万位概念。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及其顺序, 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最大的四位数是几? (9999) 数中每个“9”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然后追问:如果这个数再加上1是几?学生回答后, 让他们在计数器上拨珠, 通过连续进位的操作, 充分感受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在复习“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旧知的基础上, 巩固“10个一千是一万, 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的新知。

例5可以根据“提示语”作为读、写、计数器拨珠的综合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全班订正。

用问题“说说我们学过的数位有哪些?你能按顺序给它们排一排吗?”指导学生补充完成数位顺序表后, 让学生在数位表上用自制数字卡片摆出老师或同学说的数, 进行巩固练习。

三、适当拓展, 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0000这个数较大, 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补充一些学习素材,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找“大数”, 通过具体的感知和体验,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建立数感。如, 用“1万有多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实物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例如:

A.数大米。让学生课前在家里数好一千颗大米 (带来) , 十个同学一组, 把大米合在一起看看一万颗大米有多少。

B.我们学校有多少人? (1147) 一万人大约有多少? (大约9个我们学校的人数。) 回忆学校升旗仪式时全校学生在操场集队时的情形, 想象9个 (这样的) 学校的学生数, 体验“一万”的大小。

C.国庆大阅兵中, 一个方阵的人数是1000人, 一万人有多少个方阵? (10个方阵)

D.在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 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邢慧娜获得女子10000米冠军。你知道她围着体育场的跑道 (400米) 跑了多少圈吗? (25圈。)

E.如果每秒数一个数, 连续不停地数, 数到一万, 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大约3小时。如果从早上第一节课数起要数到放学前十分钟。)

F.一张纸非常薄, 10张纸叠起来大约厚1毫米。一万张纸叠起来有多厚呢? (1米。)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篇8

“瞧,这个西瓜真大啊,有20斤吧”,“今天太热了,可能有37度”,这种把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的现象,正是运用数感的具体体现。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能力,并能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反映。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数学家,但是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感,让他们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因为,作为一种心智技能,数感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为将来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成功创造必要的条件。

经常任教低年级数学,我深深感受到在低年级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下面想结合“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片断谈谈对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片断一在估测中数数

师:老师这里有许多很漂亮的彩色塑料珠子,我现在把它们慢慢地倒在盘子里,如果小朋友们觉得不够100,就让我继续倒;如果觉得它们的个数差不多够100了,就让我停。

当同学们纷纷喊停的时候,老师就不再倒了。

师:请大家估计一下这些珠子有没有100个。

谁觉得这些珠子的个数还不到100,请举手;

谁觉得它的个数正好是100个,请举手;

谁觉得它已经超过100了,请举手。

到底有没有100个呢?大家想想,我们应该怎么办?

同学们都说:“数一数就知道了。”

大家通过实物投影屏幕数呀数,先数出了50个珠子。

师:我们已经数出了50个珠子了,现在请你们再来观察所有这些珠子,它们的个数到底是不是正好有100个?

生:比100多。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左边那堆有50个,右边那堆比它要多,所以我觉得有100多个。

师:你真会思考问题。

师:那我们就接着数。

结果有100多个珠子。

师:你们看,有这么多的小朋友都猜对了,看来你们对数的感觉很好。

分析:

数是数出来的。可是怎么数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出它的价值呢?在估测中数数是个好办法。当教到50时,老师请同学们进行再次估测,大家发现数过的珠子少,剩下的珠子多,于是纷纷调整了自己当初的意见。这次调整,有很大的价值,学生是在观察、比较和推理中修正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意见的。这样不仅对于100这样一个较大的数,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概念,而且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同时,这样的活动,估中有数,数中有估,既找到了估测的根据,又充分体现了数数的价值。其中先后两次估测,对于帮助学生提高估测的意识,逐步掌握估测的方法,都很有好处。

片断二在“排队”中了解数

老师取出“百数盘”——一个正方形的盘子,中间有10?10个圆形小洞。老师把珠子往百数盘上一撒,再晃一晃,100个珠子“各就各位”,很快一行一行地“排好队”了。

师:一行珠子有10个,也就是1个十,1个十是10。

接着老师带领学生继续认识:2个十是20、3个十是30、……、10个十是100。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整十数,你们能把这些整十数卡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贴到黑板上吗?(老师把卡片分发给同学们,由他们贴到黑板上)

分析:

这里的“排队”有两层意思:

⒈100个小珠子在百数盘里10个一行、10个一行地排好队,正好可以排成10行,非常直观地表示出10个十是100的组成关系。同时,100个珠子整齐划一地排列在方盘之中,很像一个正方形,也可以看作一个“方阵”,每一个珠子就相当于一个“点”,有序地排列在一个无形的二维空间的平面坐标之中,这本身就具備了数和形相结合的特征。

⒉学生从老师手里接过那些整十数的卡片,在黑板上从左到右、从小到大地排成一排,就相当于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由整十数组成的数轴。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学习100以内的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片断三在随意抓取中认识数

师:你们看,老师这儿还有这么多珠子呢。每组可以抓一把,能抓多少就抓多少。然后把这些珠子撒在你们组的“百数盘”里,摆一摆、数一数,怎样才能很容易看出这些珠子有多少个?说一说它们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各组学生依次兴致勃勃地抓出一些珠子,摆放在百数盘里,并认真地读数或表述着它们的组成。

分析:

学生经过思考和尝试,把珠子在“百数盘”里都摆成一行一行的,使几十个珠子分别在几十个小洞里“安了家”。看起来非常整齐,也非常美观。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强调,要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的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以上这一系列有益、有趣、有序的情境,使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认识了数,感受到了数。我想,只要教师能抓住日常学习中的一切契机,从中渗透、强化对数感的培养,学生习惯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这细水长流的训练中,数感自然就会慢慢地建立、加强起来了。

万以内数的认识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掌握万以内数各个数位的十进制关系,数位顺序以及简单的数的读写。

3、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展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能认识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数各个数位的十进制关系及数位顺序,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教学挂图、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片,美丽家乡梅河口,读出图上信息。

课件出示图片,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板书课题: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4)利用计数器,认识一万

①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 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5)感受生活中的一万。

数出100个字,然后估一估一万个字能占多大篇幅。

一万张纸有多厚?„„估一估,摸一摸,感受“万”的多与少、大与小,薄与厚。

2、教学列5。

(1)出示课件,你能数出这些数吗?

(2)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并说一说数的组成。(3)交流: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4)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3、制作数位表

(1)已经认识了几个数位了(5个)哪5个数位?

怎样排列,按什么顺序?(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把这些数位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排列,就可以制成一个数位顺序表,这些数位顺序表可以帮助我们去读数写数。

学生动手制作数位顺序表,小组合作学习。(2)应用数位表

用自己做的数位顺序表写数字,读数字,说一说数的组成。全班交流。

三、练习: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它们是怎样排列的?按数位顺序表,写出不同位数的五个数,然后读一读。

2.完成书中练习题“做一做”

1、2。

3.写数练习。指名学生读数,其他学生写数。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例4 一千一千的数,10个一千是一万。例5 写作:2356

读作:二千三百五十六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寓情境于活动的教学方法。动手制作数位顺序表也是突破难点的一个好方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千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应该说,学生对万以内的数,尤其是计数单位“千”、“百”、“十”、“个

(一)”之间的十进关系和千以内数乃至万以内数的组成是有一定认识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熟悉数位顺序表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1.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课教学在引导观察、对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在表达与交流活动中形成数感。让学生估一估一万字能占多大篇幅,估算也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估算过程中,也巩固了相邻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2.熟悉数位顺序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10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万以内较大的数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存在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关键在于让学生多数数,还有认识并且牢记数位顺序表。学生在数数的时候要攻克很多难关,例如相邻数位间的满十进一、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和排序等。除此之外,学生的数感也能够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数位顺序表的教学、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法和写法、还有数数这三块内容上。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式练习、操作计数器和巧设问题等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在教学上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对于数位、位数和计数单位三个知识的区别,在课堂上没有讲清楚。数位式没一个数字在数位表中所占的位置。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而计数单位是每一个数位所对应的单位。我想在教学中,我可以用4177这个自然数引出三个问题(1)请问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2)两个7的意思一样吗?(3)请问这是一个几位数?让学生能对这三个知识点有个明确的认识。

2.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记录其它彩电的价格。这一题我选择让学生听着信息写出四位数,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有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引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先尝试,在用数位顺序表写数,还是直接由我教他们这个方法。虽然我上课的时候学生没法呈现利用数位表来写数这个方法,但我仍然觉得还是让学生先尝试比较好。如果学生错误较多我在出示这种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好的方法。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篇11

一、让数学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有限, 并不能直接对书本上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理解. 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在对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比如“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的教学中,就要使其贴近学生生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进而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1].

在对教学情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情境进行合理设计,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贴近生活. 并且,在对教学情境和教学环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过程中所贴近的生活应该是学生的生活, 而不是教师的生活. 在对教学情境和教学环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们感兴趣或者能够直接接触到的东西进行教学[2]. 只有这样 ,才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二、1000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一 )情 境引入 ,进行教学

在正式开始进行教学之前, 教师应该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之前,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1000以内的数字 ,比如110、119等.

教师:同学们,谁知道这两个数字怎么读?

学生:幺幺零(警察报警电话),幺幺九(火警报警电话).

教师:很好! 那么,谁能够将它完整的读出来呢?

(学生们摇摇头 )

教师:那老师今天就教给你们,一百一十(110),一百一十九(119).

(学生跟着读. )

教师:(再次随意板书几个1000以内的数,比如150、151等一些学生们常见的手机号的前三位数. ) 像这样的由三个数字组成的数,都是1000以内的数,接下来,教师就教你们认识1000以内的数.

(二 )教学生感知十个十是一百 ,十个一百是一千

1. 感知十个十是一百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已经知道十个一是十,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教学生感知十个十是一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准备一百多小红花,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小红花展示给学生.

教师:同学们,你们猜一下 ,老师这里 的小红花 有多少呢?

(学生踊跃发言 ,说多少的都有. )

教师:那好,谁能够来帮老师数一下这些小红花到低多少呢? 谁数正确了,老师就将这些小红花奖励给谁!

(学生们踊跃尝试 , 但都数不明白. 当经过几个人之后 ,教师指导学生数小红花. )

教师:老师教大家一个方法好不好?

(学生们纷纷点头 ,教师指导学生数. )

教师:XX,你先数一下给老师看一下好不好!

XX :1,2,3,… ,9,10.

教师:好! 那就十个十个数好不好!

(学生十个十个数出10组. )

教师:那这些是多少呢?

(学生摇摇头. 教师划出两组 )

教师:一组是十个,那么两组呢?

学生:二十!

教师:很好! 那么三组呢?

学生:三十!

(直到10组全部划分完. )

教师:那么10组呢? 10组是多少?

学生:100!

教师:很好! 同学们真聪明! (将小红花发给大家). 同学们想一想,100里面有几个10啊?

学生:10个!

教师:很好!

2. 教学生感知十个一百是一千 , 同时认识 1000 以内的数

再次拿出1000颗装在袋子里的小糖豆.

教师:同学们,你们猜一下这里面有多少颗糖豆?

(学生给出各种答案. )

教师:那同学们帮我数一下好不好,谁数准确了老师就将这些小糖豆奖励给谁好不好!

(学生表示很感兴趣 ,但是都数不清楚. )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刚才大家是怎么数的! 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直接数出这里有多少颗糖豆?

学生:十个十个的数!

教师:好! 那哪名同学上来试一下.

(上来一名同学 ,十个十个数到一百 , 然后再数出十个 ,教师喊停. )

教师:很好,那现在同学们告诉老师他已经数出多少了!(教师将一百和十分开 ).

(同学们摇头. )

教师:想一想,与之前老师给同学们看的110一样! 是多少!

学生:一百一十!

教师:很好! (再次拿出9颗糖豆),那现在呢?

学生:一百一十九!

教师:很好! 既然一百加十加九是一百一十九,那么一百加二十加二呢?

(教师接连制造出数个数 ,学生一一说出. )

教师:先前我们知道一百是由十个十组成的,那一千呢?

学生:十个一百!

教师继续以同样的方法教学生认识其他1000以内的数字,并在最后将糖豆发给学生.

上一篇:与您一起走过的日子作文800字下一篇:美术九月份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