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过程设计(精选8篇)
课程编码:030151012 学时/学分: 2周/4学分
一、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自动化专业2010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自动化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
专业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
电子技术、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总线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2、后续课程:
自动化控制工程设计实践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的重要实践性课程。通过本“设计”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了“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后,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简单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过程工业控制所采用的先进方法、先进手段和先进技术。
课程设计可一人一题,也可以2-3人为小组的方式进行,但分工与任务要明确;设计题目应结合现有的实验设备,着重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最后完成实际上机调试,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1、设计内容
根据自己设计系统结构,分析系统的特点和系统特性,在实验室连接系统部件、构造硬件系统。在过程监控计算机编制相应监控组态程序。通过用控制器、监控计算机和实验对象的联机调试、执行、观察结果,达到预期应用功能和控制目的,比较不同方案的应用效果。设计内容主要针对过程工业常见的控制对象“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来设计不同类型的控制系统。
(1)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设计;(2)双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3)串级系统设计I(双水槽液位串级图形监控、串级参数整定);(4)串级系统设计II(双水槽流量串级图形监控、串级参数整定);(5)干扰抑制和前馈控制设计I(单水槽单回路);(6)干扰抑制和前馈控制设计II(双水槽双回路);
(6)双输入/双输出系统设计(双水槽液位与双调节阀);
(7)组态监控系统设计(通讯/本机实验、上下位系统参数自整定);(8)单回路流量控制系统设计;(9)三水箱压力控制系统设计;(10)锅炉内胆水温定值控制系统;(11)锅炉内胆水温前馈反馈控制系统;(12)锅炉内胆水温与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13)基于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14)基于温控器计算机控制系统(15)计算机模拟控制系统(16)电梯计算机监控系统(17)数控机床计算机监控系统(18)计算机过程通道板设计(19)提升机计算机监控系统
(20)带光隔计算机过程通道板设计
2、安排
课程设计是分阶段分步完成的,各阶段安排如下:
1、指导教师发放题目,学生根据各自题目查找有关资料和书籍,在同课题组的同学对于某些难点、关键问题可以互相讨论,共同研究。
2、学生根据自己的题目和有关参考资料,独立进行构思和分析,制订整体设计方案,根据自己所选的设计工具进行详细设计。
3、涉及到上机部分要上机调试,指导教师进行结果鉴定,给出上机部分成绩。书写课程设计报告,按规定时间交指导教师评审、答辩,给出课程设计综合成绩。
四、指导方式
由指导教师召开课程设计动员会,进行分组,指定课程设计的题目和内容,讲解部分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小组的协同工作和指导教师的辅导,完成题目。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验收及评定。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学生上机操作演示,教师检查、提问,答辩及设计报告成绩)。
2.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的成绩。课程设计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40%,答辩成绩总成绩的30%,课程设计中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30%。
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过程控制系统》,俞金寿 孙自强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过程控制》,金以慧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过程控制工程》,俞金寿 蒋慰孙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过程控制系统》,郭一楠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计算机控制系统》,李正军 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现场总线技术》,刘泽祥 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编写人:纪振平 杨 青
马景富
审核人:纪振平
一、全员督导制度设计的背景与理念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两个重要阶段, 在此过程中, 国家的指导性政策始终强调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紧密围绕优化结构布局、改革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等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引导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把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工作着力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教学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解释指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到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质量追踪等整个办学过程;“狭义的教学过程表现为教师学生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教与学的互动行为”, 而“广义的教学过程都是以狭义教学过程为核心的, 前者的价值由后者最终实现, 前者的质量由后者集中反映出来。”[1]因此, 课堂教学质量控制成为学校教学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
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中, 教师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高等院校的督导常规工作往往表现为以教师课堂教学为对象开展的听课和评价活动, 但是过去督导听课评价缺乏普遍性和连续性, 因而只能局限于奖惩性评价。
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教育评价的最新理念, 是基于发展者自身现实状态与过去情况进行比较, 从而对发展者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做出综合判断的质的评价方式, 它需要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并进行分析。就现时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言, 主要由学生评教、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 (以教学督导为主) 三个内容, 前两者容易并基本达至全员参与, 而督导听课评价由于上述局限性, 成为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木桶短板”。
设计和实施全员督导制度, 正是实践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新理念, 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 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广州大学在总结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强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以学年为周期, 在主管教学校长主持下, 由教务处协调, 要求全体教师参与, 及时向教师提供反馈信息, 和教师一起进行对比分析, 让教师为自己的教学发展明确方向, 使之成为教师自我激励、主动发展、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二、广州大学全员督导制度的实践
广州大学的全员督导制度在总结学校过去十年督导工作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出台, 从2011年开始试验性实施。
(一) 制订制度文本
制度文本是制度表述, 是建立制度的基础性工作。为了规范实施全员督导制度, 学校教务处首先会同督导委员会的主任和各学科小组负责人, 精心修订《广州大学督导委员会章程》, 从委员人数配置、换届周期到评课指标体系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适应性修改。
(二) 规范工作流程
规范工作流程是克服任意性、个别性, 避免系统紊乱, 建构制度操作体系的标准化工作。除建设制度文本外, 督导委员会修订了《广州大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条例》, 制定了“日常随堂听课工作流程”和“日常听课表及其他问题处理工作流程”。
(三) 健全工作机构
学校督导委员会的建立, 是实施全员督导的组织保障, 我们按照新的《广州大学督导委员会章程》实施了换届工作。新一届督导委员会由37名督导委员组成, 全部都是来自各院系的老教师, 他们符合学校对督导委员任命的资格要求:“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熟悉有关教育教学的政策、措施, 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身体健康, 具有20年以上高校教龄, 为人正直, 具有丰富教学经验, 熟悉教学规律, 享有较高群众威望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退休教师, 或具有教授职称、年龄在55岁以上的在职教师。深入实际, 联系群众, 遵纪守法, 作风正派, 办事公道, 严于律己, 实事求是。热心教学督导工作, 能积极发现并勇于接受教育改革中产生的新事物, 推动广州大学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深入。”
(四) 修订指标体系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体现教学质量理念、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规范要求, 因此, 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全员督导制度的核心环节。
(五) 建立经费项目
学校建立专门经费项目, 属于教务处每年经费项目中的子项目, 由质量科核发给学校督导委员会成员一定的工作补贴和适当的交通补贴。子项目中还设有会议、调研、科研等内容。
(六) 应用评价结论
在修订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内部章程和工作制度的同时, 取得教务处内部及各管理部门如人事处、科研处、学生处等的支持协同, 取得相关管理制度的配套共识, 坚持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论在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评聘、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资源配置、教师教学优秀奖及年度考核中的指标地位。
在全员督导制度设计中, 还包含对连续两个周期综合评价为优秀的教师予以奖励, 对连续三个周期评为优秀的教师进行经验提炼和成果推广;对连续两个周期综合评价仅为“合格”的教师教学进行重点跟踪帮扶等。
(七) 及时总结经验
初步实施全员督导, 在学校引起了较大反响, 教师从开始的不理解到接受并给予配合, 初步效果是: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进一步规范化, 教学秩序井然。实施初期, 督导听课覆盖协调工作出现一些漏洞, 经过及时总结调整, 进入正轨。
三、实施全员督导制度的经验探索
(一) 全员督导要求调整工作思路, 由典型指导向普遍评价转变
“典型指导”立足于非普遍性听课评价, 在随机抽取的听课样本中发现并帮助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总结经验并树立为榜样, 为课堂教学存在比较明显问题的教师诊断并提出改进意见。而全员督导制度下的听课评价, 对处在各种状态下的教师都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分析, 得出教师目前教学水平的基本估计。为此, 广州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典型指导”式工作流程加以改造, 把预设听课评价的两种结果改为三种类型, 即“上、中、下”, 分类指导。
(二) 全员督导要求准确定位评价角色, 从主被动关系向共同参与者转换
教师主动发展是全员督导制度的价值取向, 这要求教师转变观念, 不能把督导听课评价仅仅视作教学检查或学校奖惩性终结性评价, 因此, 向全体教师宣传全员督导制度的理念内涵和价值取向, 是最终实现制度目标的关键一环。利用教师的教研活动、学校督导委员到各学院宣讲等多种形式, 向教师宣传全员督导制度, 使教师认同该机制的人性化内核, 和教学督导讨论自己的教学水平, 形成自我发展规划, 使教师的教学发展成为一种理性行为, 这是全员督导制度实施是否成功的主要检验标准。
(三) 全员督导要求更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由共性评价向个性评价重心转移
“有常法而无定法”, 这句话也揭示了教师教学法的特点。所谓“常法”, 指的是教学共性, 这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基础内容, 表现为一定的教学规范;所谓“无定法”, 指的是教学特性, 是与学科知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类型、学生水平、教师发展阶段相和谐而形成的特殊规律。这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主体内容。
教学共性发展评价宜采用客观指标形式, 教学特性发展评价宜采用主观描述形式, 二者有机结合, 而主观评价则要求具体而有针对性。广州大学研究、论证并重新拟定了《教学督导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设定了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三个一级指标, 并要求督导给出评价与建议, 督导还需对该教师给出明确的评定等级。为了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教学督导要在网上查询被评价者在学期初教学检查、学期中教学检查和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以及督导听课评价以及年度考核、奖惩的新近历史资料。
(四) 全员督导要求加强督导队伍内涵建设, 由经验型督导向理论型督导发展
督导委员队伍的扩大固然因应了工作量增加的客观需求, 而教学督导队伍自身的理论建设是实现全员督导工作目标内在要求。督导委员是来自各个学科, 并接受过师范训练, 对教育教学理论也有长期的实践, 但是毕竟大多不是教育学理论方面的专家, 因此开展理论学习尤其是教师教学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学习就显得非常必要。除此, 广州大学督导委员一是定期撰文反馈听课评价情况外, 二是在校内《教学督导工作简报》和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理论文章, 三是积极立项省、市和校级教学研究。他们立足督导工作, 总结优秀教学经验, 探讨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课题, 提高督导质量, 扩大学术影响, 使全员督导制度实施具备了先决条件和工作优势。
(五) 全员督导要求集成各类评价, 由独立向统一综合
对教师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教学评价可以使评价结论更为全面客观。但是, 如何使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督导 (专家) 评价形成体系共同发挥作用呢?学校将工作重点放在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和同行评价的具体权重比例分析上, 以图找出理据。
从属性上看, 学生评价属于满意度评价, 同行评价和督导评价属于科学评价;从指导教师发展的角度看, 学生评价是一种间接评价, 而同行评价和督导评价属于直接评价;从评价的深刻度看, 学生评价是一种表层评价, 同行评价和督导评价属于深层专业评价。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是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 是教学过程的主要观察者, 而且其评价符合大数定律, 即“对于一个群体, 即使不掌握其个体的动机, 但当群体具备很大的数目后, 规则性就会出现。在形成后的群体中, 总是会呈现一定的普遍规律、一定的共同约束、一定的平均趋向和平均表现。尽管可能每一个体成员可以在几种选择中相当自由地行事, 但当涉及长期性行为时, 对总体的行为方式相对而言还是能够有所预测的。[2]在我们的研究中, 学生评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所以在三方综合评价结论中权重比例最高。
督导评价具有学术权威性, 而且由于观察对象众多, 因此具有整体平衡性, 所以在综合评价结论中权重比例次之。
同行评价大多在本系本专业教师中实施, 个体动机等变化因素和偶然因素较多, 所以在综合评价结论中权重比例最低。
(六) 全员督导要求处理好若干关系, 从局部向全局总揽
其一是校级督导的学科适应性关系。一般说来, 校级督导员来自各学科各专业, 但是, 受各种因素制约, 校级督导要做到专业或学科严格对应听课, 比较困难。比如广州大学现有69个专业, 尽管目前校级督导员已增至37人, 显然要按照学科精细分类覆盖仍是困难的, 但一般要和课程内容所属一级学科相对应。
其二是全员督导与专项性督导工作的关系。实施全员督导, 并不意味放弃专项督导工作, 例如, 我们仍然坚持开展精品通识课程的建设的督导, 坚持开展青年教师重点跟踪听课。
其三是历次评价的纵向关系。传统随机听课制度除了比较突出的个案, 重复听课的机率较高外, 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 数学期来自教学督导的评价都比较稀缺, 更难以形成一个系统的评价。这种模式使每次督导单独听课的评价失去了长效性。而全员督导制度实施以后一段时间比如以一届本科教育学制时段为单位, 对每位教师的教学基本状态就可以从历次评价中予以观察, 这样一来, 评价就不是一次性的、孤立的, 而是系统的、可比较的, 这无疑实现了督导评价的长效性。为此, 全员督导制度要增设阶段性分析环节, 这种阶段的长度可以四年为期。
总之, 教学管理制度必须有利于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科学决策, 取信于教师、干部和学生。适量试点, 在实施的过程中及时取得反馈信息, 科学调整;并正确对待各种意见, 坚定正确方向和信心。
参考文献
[1]韩磊磊, 源国伟.高等院校教学督导职能界说:课堂中心论[J].教育导刊, 2007, (6) :56.
[关键词]电子手作;虚拟工作室;阶梯式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15-02
理工类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常用的电子类手工制作的能力,通过亲力亲为的实际制作可以辅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电子类手工制作还会涉及许多课堂上理论知识学习不到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日后无论是工作还是考研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际的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学生渴望加入到电子类手作中来。
一、学生在学习电子设计制作方面遇到的问题
首先,多数喜欢电子制作的初学者,没有一个快速高效的学习渠道,学生们彼此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导致初学者无法很快的入门学习。其次,电子手作中使用的工具元件类繁多,初学者不清楚应该买什么、用什么,一个人也无法购买齐全,这也限制了学生们在电子手作方面的学习热情。最后,在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时,往往是比赛前临时组队,这导致参赛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队友配合不够默契,选题方向不明确,对学校整体参赛水平有很大影响。因此,现阶段急需一套完备的学生电子设计能力培养实训方案,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与应赛能力。
二、培养方案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与意义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给喜爱电子设计的学生提供一个广阔完善的交流平台;2.初学者如何快速入门;3.如何引导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电子手作中来。本文详细阐述了阶梯式的大学生电子设计能力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注意事项,并在实际教学与课外活动中积极实践。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喜爱电子设计的学生一个更广阔更完善的交流平台,对喜欢电子手作的学生在学习方向、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上给予指导,引导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电子手作中来,达到从快速入门到自我提高再到互动交流的步步提升。同时,也为各类电子设计类比赛提供后备人才,让整个专业的参赛水平得到广泛的提高。
三、具体实施过程
(一)具体实施步骤
1.建立移动互联交流平台
通过组建虚拟工作室的形式为广大学生提供在线实时交流平台。主要是基于微信、微信订阅号、QQ群等网络社交平台,使学生能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进行技术交流、资源共享等,方便定期的集体活动召集、日常比赛章程发布等工作的进行。
2.零起点实训项目方案
通过多年的教学与竞赛经验总结,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电子设计动手能力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阶梯式的训练过程培养出来的,没有办法一步到位,需要一个系统体系的培养过程。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项目驱动的零起点学生电子手作能力培养流程,具体方案见表1。
3.定期展开活动
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活动:(1)开展团做活动,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电子手作作品,并一起演示讲解,以达到培养团队合作,加强学习热情,分享经验的目的;(2)定期进行分享,通过PPT等方式讲解自己擅长的某方面,以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目的;(3)制作PPT,flash等作品需要演示自己的手作作品过程,在实物演示中发现自己作品需要改进的地方。
4.培养电子设计大赛预备团队
对学生进行团队配合训练,定期布置制作内容,学生们自行组织制作,在日常的制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团队伙伴,并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增强默契程度,形成优势互补,有理性、有知识、有竞争力的参赛团队。电子大赛预备团队也是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如果日常没有预备团队的赛前准备,遇到比赛就临时突击组队参赛的话,有可能遇到以下问题:第一就是团队成员之间合作度不好,第二是团队成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第三是团队成员对大赛过程不了解。这一系列问题会导致团员参赛过程盲目而没有效果,这样不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与培养,也失去了利用比赛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初衷。
5.依据学生的学习程度与水平,不定期地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
从多年来组织学生比赛的经验来看,学生能否顺利参加省级以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需要具有一定指导比赛经验的教师给予足够的赛前指导。专业知识是参赛之前必须打好的基础,除了这一块内容外,参赛的流程、制作作品的时间安排、参赛过程的心理调适、参赛学生的整体协作分工也是需要教师给予指导的。有了专业指导教师的帮助,学生才有可能在4到5天的时间内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顺利完成比赛。为此,我们会依据不同类型比赛的时间节点,分批次、分重点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实践过程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1.如何利用并扩大网络沟通平台
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社交平台的实时性、便捷性,给电子爱好者们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学习平台,力争带动更多学生加入电子设计学习的团队。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主要的网络平台有QQ群、微信群、微信订阅号等。新兴的订阅号的好处主要是让对电子手作、电子竞赛感兴趣的学生主动关注订阅号。订阅号就可以依据各类比赛的比赛时间节点统一发布关于比赛的相关内容。QQ群的应用主要是便于集中的对参赛学生的管理,方便传达比赛的相关信息。同时QQ群强大的文件上传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与资料,对于新加入的学生,可以由群成员以老带新引领其学习,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互动交流。
2.如何合理构建训练项目
通过对已经掌握电子手作技能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分析,形成一套健全科学、有效的电子手作学习步骤,帮助学生们更快地掌握知识技能,打破以往参赛的匆忙,在课余学习中形成参赛团队,提高团队整体竞赛水平。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需要形成一套完善的训练体系来帮助学生完成从零基础到基本运用再到实际项目提高这样一个训练过程。合理的训练项目可以使学生快速入门与提高,实战可以让学生检验自己的能力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带队参赛的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通过多年来的实际实践积累,本专业已经建立了一个具有不同年龄梯度的学生参与的学习小组,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各种形式的宣讲与讲座,团队学生也已经参加过若干不同类型的电子类设计比赛,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团队中的学生在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方面也比较积极,获得过多个省级及校级大创项目。以后还要继续完善团队成员招新、日常活动、电子手作学习的系统规程,形成一套规范体系,使每年新生入学后都有比较顺畅的参与流程,并且让学生通过我们制订的能力训练流程高效率的参与学习,快速提升能力,以应对各种大赛的考验以及社会企业的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 杨慧英,高宏伟,于洋. 面向测控专业VB阶梯式教学法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5(1):156.
[2] 李志辉.VB教学案例设计的总体思路及其实例解析[J].计算机教育,2009(22):92-94.
[3] 南丽丽.阶梯式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8(7):75-76.
[4] 李丹程,李哲洙,石凯,等. 软件学院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C].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论文集,杭州:2007.
[5] 吴海珍,蒋加伏.关联案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9(12):54-56.
李洪星
Unit 2
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询问他人的意愿并表达自己的意愿。运用并使用句型Do you want to-----? I want to-------.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课堂气氛活跃,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句型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Yes, I do./ No, thank you.并学会询问他人的意愿和表达自己的意愿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并熟练运用句子: 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 Yes,I do./No,thank you.2、技能目标:
a)能听懂课文的录音并指出相应的地点。b)学说chant.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
五、教学难点分析
1、能灵活应用句型: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 ? Yes,I do./No, thank you.2、能流利询问他人的意愿并表达自己的意愿。
六、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
a.老师带领学生复习上一模块学习的韵诗。http://donghua.babytree.com/cartoon/13058 b.读本模块的单词。2.导入:
告诉学生:有一家外国人到中国来游玩。他们在谈论假期安排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让我们来听听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学习过今天的课文,同学们也要使用学到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旅行计划。
Warmer
T: Hello, boys and girls.Do you like traveling? Ss: Yes, I do.T: Where did you go? S1:...T: What did you see? / What did you buy? / What did you go with? / How did you go?
S2: …
Activity 1 Look, listen and point.1.出示一张中国地图,学生同桌看地图谈论,根据图片提示的内容,说出意思,用英语表达,让学生自由发言。http://map.51yala.com/ 2.教师提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来描述。(回答对的,及时给小组加星)
T: Where is Harbin / Beijing / Kunming / Guilin / Hong Kong? Ss: …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Harbin in winter?
What is the famous place in Beijing?
What do you like about Guilin?
Do you want to go to Hong Kong? Why(not)?
3.听录音,先完整地听一遍,注意Harbin / Beijing / Kunming / Guilin / Hong Kong上述地方的描述。
4.再听录音,跟读每个句子,注意听语音语调。第三遍听录音,分句跟读,理解意思。
5.用自己的话在小组内进行描述,每个地方说两句话。(老师提示,可用描写方位的句子,还有抓住这个地方的特征说。可用There is / are…等句型)
6.小组展示,各派一名代表说,说对的给小组加星。
7.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写出自己想去的地方Harbin / Beijing / Kunming / Guilin / Hong Kong,至少写两句话。仿照课本的例句写(I want to go to Beijing.Beijing is very big and very famous.)
8.小组展示,派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句子。集体订正。Activity 2
Write down the places you want to go.Then ask and answer.学生根据第一项内容的提示,选择句子进行练习, 仿照下列句型 A: 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
B: Yes, I do./ No, thank you.A: Why(not)? B: Because…
同桌练习说话,教师巡视指导。Activity Listen and repeat.听录音重复句子,注意特殊疑问句的语音语调,读2遍就行,抽查几个学生.Activity 4 Listen and say, then chant.1.听录音说chant.理解意思,指名说意思.2.拍手齐说, 分组说相结合,3.小组展示,说的又对又快的加星。Activity 5 Look, ask and answer.(重点练习)
1.自己先看图说意思,写出每幅图的单词或词组,不会的在小组内讨论,老师可适当帮助。容易忘记的词有:theatre, the Summer Palace, museum, ice cream。
2.仿照句型Do you want to visit the zoo? Yes, I do.Do you? 根据图上的提示,写出句子,同桌进行问答,练习说话,可让好学生板书
所写内容。(go to the park, go shopping, play football, eat an ice cream, visit the Great Wall, go to America, go swimming, by train, go to the theatre, go to the Summer Palace, go to the museum)
3.小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闭上眼睛,摸图,摸到哪个图,就运用句型说话。
七、课堂达标
正确用Do you want to …? Yes.I do.说每幅图, 最少写出六幅图的句子,并说的流畅。
反馈纠正: 好学生独立完成,不会的学生可从书中摘抄,也可以借鉴小组内其他同学的句子,然后读熟。
八、课后作业: 1)每天听磁带20分钟; 2)完成本单元练习册上的习题。
活动1:如图1,观察下列图形,从中找出共同特点.
图1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图中都有圆,然后回答问题,此时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图形.
教师活动设计:
让学生观察图形,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以及探究热情.
二、问题引申,探究圆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活动2:如图2,观察下列画圆的过程,你能由此说出圆的形成过程吗?(课件:画圆)
图2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通过动画演示,发现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就是圆.
教师活动设计: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圆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一界定: 圆: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作圆;
圆心:固定的端点叫作圆心;
半径:线段OA的长度叫作这个圆的半径.
圆的表示方法: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同时从圆的定义中归纳:
(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于是得到圆的第二定义:
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的图形叫作圆.
活动3:讨论圆中相关元素的定义.如图3,你能说出弦、直径、弧、半圆的定义吗?
图3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派一名代表发言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结果.
教师活动设计: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上述概念的严格定义,对于学生的不准确的叙述,可以让学生讨论解决.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作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作直径;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作圆弧,简称弧;
弧的表示方法: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AB,读作“圆弧AB”或“弧AB”;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作半圆.
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作优弧,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3中的ABC; 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作劣弧,如图3中的BC.
活动4:讨论,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如果做成正方形会有什么结果?
(课件:车轮;课件:方形车轮)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首先根据对圆的概念的理解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进行交流.
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分析:如图4,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如果做成其他图形,比如正方形,正方形的`中心(对角线的交点)距离地面的距离随着正方形的滚动而改变,因此中心到地面的距离就不是保持不变,因此不稳定.
图4
三、应用提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5:如何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是5 m的圆?说出你的理由 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方法.根据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圆是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所以可以用一条长5m的绳子,将绳子的一端A固定,然后拉紧绳子的另一端B,并绕A在地上转一圈.B所经过的路径就是所要的圆.
活动6:从树木的年轮,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树生长的年龄.如果一棵树龄的红杉树的树干直径是23 cm
,这棵红杉树平均每年
半径增加多少?
图5
师生活动设计:
首先求出半径,然后除以20即可.
〔解答〕树干的半径是23÷2=11.5(cm).平均每年半径增加11.5÷20=0.575(cm).
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圆的两种定义以及相关概念.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提出预习要求。
2、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
3、确定主题。
1、充分预习,提出问题,由组长收集问题,并组织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交老师。
2、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诗。 通过学生自己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深入预习,独立思考,通过课前组织解决一般问题,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同时可以把简单的问题提前处理而不占用课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境导入
《论语》解读
八佾篇第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学生背诵《八佾篇第三》前面三则内容。
2、认真听老师讲解。
3、积极回忆《论语》中写到《诗经》的相关条目。 《论语》是高一年级必读的经典,分散在各节课堂之前讲解,能培养学生每日读论语的习惯,同时,通过老师的解读,更明白经典的精髓。孔子与《诗经》有着非同小可的关系,所以,这节课前解读《论语》可以作为导入,自然引入课堂。 课文探讨 温故知新
1、《诗经》和“《诗经》六义”。
2、《采薇》的背景 复习学过的知识,了解本篇课文的背景。 通过复习这些知识,能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好这些知识点。 重点探究:戍边思乡主题。
列出六个题目作为探究台阶:
1、该诗的思路结构有什么特点?
2、诗从“采薇”写起,这跟“曰归曰归”的思乡情有何关系?
3、前三章所写的“薇”有无变化?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4、四、五两章表现了什么内容?与浓浓的乡愁矛盾吗?
5、这首诗最经典的景物描写在哪里?你是如何理解的?
交际教学法 (Communicative teaching approach) 是英国威尔金斯 (D.Wilkins) 提出的。他在1972年的第三届国际应用语言学会议上作了“语法大纲, 情景大纲和意念大纲”的报告。随后于1978年出版了《交际法语言教学》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 使“交际教学法”得到语言学领域里的行家们的好评和大力支持。交际教学法的出现已有近30年了。在这些年里, 我们已经发现采用这种方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同时也存在一些失败。当然我们也已经看到了交际教学法本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但毕竟这是一种训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 因此, 这种方法传到了中国, 但老师们在运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原因是, 这种方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一点的许多中国人在思想上还没有形成这种思维方式, 他们不能掌握什么是真正的交际教学法。因此, 我们首先从交际教学法的由来进行讨论, 然后再来分析并运用这种方法。
二、交际教学法的出现
历史上, 二十世纪60年代, 就出现了交际教学法。那个年代, 英国外语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方法是情景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与许多在它之前出现的教学方法, 例如传统教学法、直接教学法、听说教学法等一样, 存在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让全体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结构。并且要认识到这些教学法的不足之处。那个时候, 有一些英国的语言学家逐渐怀疑情境语言教学法。于是就寻找其他的教学法以取而代之。而且有人开始对传统的语言教学实施教学改革。很多应用语言学家开始把教学的难点放在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上, 而不仅仅是词汇结构的掌握上。
1965年, 一位美国的语言学家--Norm Chomsky指出:“当我们学习语言的时候, 我们必须辨认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的区别。”按他的观点, 他认为一旦人们已经学会了高级的抽象的语言应用能力, 那是能造出千千万万的句子的。反之, 另一位美国的人类学家--D.Hymes则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想法。他的交际能力的想法包括潜在的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 还有交际场合。交际能力是我们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中和不同的人进行交际, 包括交流感情, 交流思想。他还说, 一个人的对语言运用的得好坏, 不但取决于他会造很多正确的句子, 还取决于他在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 运用语言交际能力和掌握语法结构的能力的好坏, 直接影响他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一些语言学家, 如Widdowson, Candlin等等, 都认为语言是人类的交际, 交流的工具。一度相信语言能力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教育, 决不仅仅是只把语言结构传授给学生。英国的功能语言学家Firth和Halliday以及美国的社会语言学家John Gumper和William Labov也接受了这种观点。交际教学法发展的基础应该是语言教学中的主旨, 是训练学生交际能力, 乃一种全新的语言教学理论。1971年, 在瑞士举行了关于如何在欧洲委员会成员国内提高外语水平的专题讨论会, 该会议由欧洲委员会所属文化合作委员会主办。委员会的大量工作无疑是交际教学法出现的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动力, 从此, 交际教学法在学校大量推广, 一发不可收拾。因此, 到那个时候为止, 交际教学法对于那些把外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国家而言, 是一种复杂的教学理论。
三、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运用英语包括4种能力:听、说、读、写。许多人只认为听和说才识交际的能力。按他们的观点来说, 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 就是训练听和说的能力。但实际上, 读和写也属于交际能力。当我们在阅读作品时, 我们与作者在交流;当我们写作时, 我们与读者在交流。因此, 在交际教学法的运转过程中, 老师们需要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而不只是注重其中的一方面或两方面能力。
交际教学法的理论把外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因此就必须考虑学习者的需要, 将会为遇到什么情景, 担任何种角色, 谈论何种话题, 采用何种语言形式, 选择恰当的功能意念项目来安排进行教学。功能 (functions) 和意念 (notions) 是语言行为的两个组成部分。功能指通过语言手段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 如询问, 请求, 邀请, 介绍, 同意, 拒绝, 感谢和道歉等等。意念指功能作用的对象, 即从特定的交际目的出发, 规定所要表达的内容, 如时间, 空间, 数量, 条件和因果等等。在交际教学中, 语法项目按功能意念项目加以整理, 使语法形式服从于语言功能, 教材内容真实自然, 并创设合情合理而又符合社会交际实际的情景。人们熟悉的《跟我学》就是交际教学法教材。交际教学法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引导作用, 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 使课堂教学交际化。
交际教学法的设置可信度高, 真实性强, 前后主题连贯。教材语境丰富, 语言自然, 形式多样。我在中文系2000级, 旅游系2001级以及经济系2002级的本科生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学生对交际教学法所表现出来的喜欢程度从下表可以明显表现出来。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和探索必须进一步深化。尤其有必要重新审视各种教学法的长处和短处, 探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规律和具有我国特色的外语教学体系。长期以来, 外语教学费时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不重视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实践证明, 交际教学法是很受大学生欢迎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
摘要:当代大学英语越来越重视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西欧。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内, 交际教学法被大多数英语教师所接受, 并且在英语教学中起着支配作用。在我国, 交际教学法同样也被一些英语教师所接受, 并且得到广泛地普及。运用交际教学法改革大学英语教学, 使之从语法形式转向语用及文化交际。在教学中, 始终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并营造出真实的教学环境, 达到语言的交际化。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交际,应用,教学理论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6年。
[2]张兴旺:《英语教学与交际能力》,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2年。
[3]胡春洞:《交际途径》, 《英语教学法》, 1995。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 结果教学法 过程教学法
1.引言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中重要的一种技能,也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英语写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后,纵观现在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学英语写作还是采用的传统的写作教学法---结果教学法。其实施的过程一般为教师先讲解一种写作技巧或者是修辞手法,然后给学生相应的范文阅读,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将学习的写作技巧或者修辞手法进行模仿写作。由于受时间和课程大纲的限制,写作一般是作为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学生写好作文后上交,上交的作文是初稿也是最终稿。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批改的重点在学生作品的遣词造句,语法规则,而不是文章的内容的交际表达。
这种写作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收效甚微。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由于多数作文都是学生课后单独完成,这样做会带来种种弊端:对于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课后写作等于闭门造车,痛苦的写作经历让他们对写作望而生畏。 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失去了通过讨論,合作和反馈等手段使自己写作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的机会。其二,当作文返还给学生以后,学生对写作当时的记忆已经模糊,最多看一下老师的点评,对之后的写作没有质的帮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其三,大多数写作的内容是进行模仿写作,不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是学生想要表达的观点,激发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了改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有必要重新审视英语写作的本质,采用有效地英语写作教学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过程教学法成为一种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3.过程教学法的实施
过程教学法较结果教学法,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符合二语习得的规律。过程教学法注重写作的过程,其写作过程可以分为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反馈修改阶段。那么在这三个阶段,教师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来有效实施过程教学法呢?
3.1 写前阶段
万事开头难,英语写作尤其如此。英语写作是一种输出的技能。为了达到有效地输出,必须提供充分的输入,所以,写前的准备阶段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采用头脑风暴,阅读,课外调研等多种手段完成语言的输入准备。
比如,笔者在要求学生对health 这个主题进行写作训练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语言输入。
1) 小组活动。笔者首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个课外活动——talk show, 讨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些因素。学生将讨论过程录像,然后在课上展示。通过这个任务的完成,学生对于health 这个主题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对大学生抽烟这一话题非常感兴趣,就针对大学生抽烟的危害进行了写作创作。在准备阶段,学生发现了自己想要写的内容,写作成品中体现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和能动作用,充分调动了写作的积极性。
2) 提供相关话题的阅读文章,加强相关内容的输入。笔者提供了两篇相关主题的阅读文章:Will we ever be immortal? 和 Teen smoking。
3) 网上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将信息在课上汇总。笔者让学生查阅汇总了影响人类健康的各种因素。学生可以将汇总的信息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将别人的观点转化成自己的观点,丰富了自己的思想,解决了写作中无话可说的困扰。
通过这些手段的实施,学生对于写作的主题有了相应的背景了解,获取了相应的写作资源,发现了自己想要写的内容,从而解决了无物可写的问题,降低写作的焦虑感,培养了对写作的积极情感。
3.2 写作过程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放在内容的表达上,因此要求他们不要过于纠结语言的形式。在表达思想的时候,可以用母语代替英语,避免思维的中断。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及时给与学生相应的帮助。
3.3 反馈和修改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选用多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技巧,如自己检查,同伴互换作品互查,和老师讨论,班上选文修改,校对联系和重写(Hedge,1994)。
1) 学生自评
教师可以根据写作的要求和目的给学生罗列一份自我检查表。学生使用检查表自己核查初稿,审视自己的作品是否符合标准。检查的内容可以包括文章的内容,组织结构,语言对于其写作目的或者读者的得体性等等。也可以就一语言教学点来设计检查表。比如在教段落的时间,学生完成写作后,可以要求学生用以下的问题来自测:
a) 文章有没有合理地分为几个段落?
b) 每一段是不是都有主题句?
c) 每一段支持句是否可以支持主题句?
d) 每一段的结尾句是否写得有效?
2) 学生之间互评
学生互评的时候要注意,尤其是在实施初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评阅标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给予彼此正确的评判和反馈。学生互评的好处在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可以以读者的身份问问题,提供支持,帮助作者观点表达更清晰,文章结构更合理,更容易得到读者的共鸣。
3) 教师面批指导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对一地进行交流,针对每个学生的初稿给予具体的反馈意见。在指导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
a) 教师要以读者的身份进行阅读,遇到不理解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做出回答。同时,在给予反馈的过程中,不要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以免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b) 在指导的过程中,关注的是学生作文内容的表达,而不要纠结于语法错误。对于文章中的错误不要面面俱到一一指出。
c) 尽量发现文稿中的优点,给予肯定,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4) 重写
当学生完成初稿以后,重写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作品中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其步骤如下:
a) 布置给学生进行引导性的写作任务。之所以是引导性的写作任务是为了保证所有学生的写作内容和写作的组织结构大体一致。
b) 每个学生完成初稿上交。
c)教師批改初稿,通过划线,提亮等手段指出问题。
d)教师选择其中一名学生的文章进行重写。重写的过程中要保证内容的一致,修改侧重点是表达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e)将原稿和修改稿同时发给学生。学生比较两者差异,讨论修改的原因。
f)意见汇总,全班讨论。教师给予说明,评论。
g)学生们通过讨论获得的信息,反思自己的写作,进行有目的性地修改。
好的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学生通过自我评判,互相反馈以及和老师之间的面谈等种种手段,将获得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此外,通过反馈,可以使写作者意识到读者的存在,增强写作者的读者意识,使作者站在读者的角度进行写作,以便提高写作表达的明晰度。
4.结语
过程教学法在促进学生交际能力方面有着显著地优势。笔者通过过程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们对于写作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生由于在写作过程中获得了必要的协助,因此对于写作不再有排斥情绪,写作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在不断的写作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地提高。
参考文献:
[1]Brown, H, D.1994 Teaching by Principle,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Prentice Hall
[2]Hedge,T.2000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OUP.
[3]何广铿.英语教学法教程.理论与实践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大学教学过程设计】推荐阅读:
品德课教学过程设计06-02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09-14
“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理解与设计07-02
关注过程 发展思维 鸡兔同笼 教学设计09-14
大学英语自学过程10-14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10-08
大学教学读书笔记07-10
大学教学论理论07-13
大学教学助理总结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