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调研报告(精选10篇)
班级:
实习时间: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实习单位:泸渝高速
指导教师:
08级 2012-2-28至 2012-3-26JL3监理部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一)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在大学学习阶段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我们在所学的各类课程的基础上,验证和巩固充实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接触课堂以外的实践知识,培养独立进行资料收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视野,增长社会见识,体验在学校以外的社会竞争,了解该专业在建设工程中的地位、作用和社会需求;为毕业设计收集和准备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本专业建立相应的感性认识;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单位打好基础,做好专业知识的相关准备。通过实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或道桥工程的整个设计过程;
2、了解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建筑分类及功能作用、结构类型及特点、结构构件的布置及荷载传递路线、主要节点的细部构造和处理方法等;
3、了解建筑物的施工方法;
4、了解建筑、结构、施工之间的相互关系;
5、了解建筑结构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
(二)实习任务
让我们了解力学专业在工民建方面的应用情况,以及把我们再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我们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我们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
二、实习的内容:
了解泸渝高速永宁河大桥的施工建设
三、实习报告正文
毕业实习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也经历过许多的实习,但这次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它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它就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
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通过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这一个月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
位于渝中和江北之间, 横跨嘉陵江, 由一桥 (嘉华大桥主桥) 、·"隧 (大坪燧道) 、三立交 (李家坪立交、华村立交、黄沙溪立交) 组成。大桥长约1000米, 主跨252米, 是重庆同类型连续刚构桥中跨度最大的桥梁。主桥桥面宽37.4米, 被喻为“亚洲第一宽桥”, 设计为双向八车道。重庆嘉华嘉陵江大桥是重庆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中预留的南北快速干道工程, 也是八大民心工程顶目之一。嘉华嘉陵江大桥工程共穿过五大区, 包括渝北区、江北区、渝中区、九龙坡区以及巴南区。嘉华嘉陵江大桥工程似分期实施, 一期工程北起渝北区渝合高速公路余家湾立交桥, 南至巴南区李家沱, 过嘉陵江接华村立交、大坪隧道、黄沙溪立交, 与菜袁路相连。全长4.35公里, 其中, 正桥 (含引桥) 全长约1000米, 双向8车道。重庆嘉华嘉陵江大桥于2004年12月29曰幵工, 2007年6月16曰建成通车。嘉华嘉陵江大桥获重厌市市长工程“金杯奖”。
关键词:交通模式;出行方式;出行结构;公共交通;重庆市
城市交通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合理有效的交通模式是体现城市服务效率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一方面增进城市建设进程,但另一方面由此引起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因此,研究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对城市和社会的未来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重庆地处我国西南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引导下,市政府因地制宜采取组团发展、有机链接和全面融合的措施,北部、西部新区,东部、南部片区展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全面发展的交通模式使得交通量成倍增长,尤其是小汽车量的迅猛出行,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研究并探讨最合理的重庆市交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重庆市居民出行现状
(一)居民出行趋于机动化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主要分为机动和非机动出行。在此,按碳排放量高低划分,机动车出行主要指小汽车,非机动出行方式指公共交通(公交车、轨道交通、出租车、步行)。随着机动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居民都热衷于小汽车出行,导致私人汽车的数量迅速增加,居民出行日益机动化。重庆市机动车总量在2014年达到了115.1万辆,较2004年的28.1万辆增加了4倍多;尤其是私人小汽车数量飞速增长,从2004年的6.69万辆增加到2014年的73.4万辆,增加近9倍;而相应的公交数量增幅较小,近十年仅增加2倍。如下图所示,居民出行方式中小汽车出行方式比例快速上升,而公交车出行比例相对减少。
(二)非机动出行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虽然居民出行机动化趋势显著,但非机动出行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在2014年,主城区居民机动化出行结构中,地面公交占49.9%,轨道交通占10.8%,小汽车占29.4%,出租车占8.9%,其它方式占1.0%。较2010年,地面公交比例降低12.6个百分点,轨道交通比例提高9.7个百分点,小汽车比例提高7.5个百分点。由此看出,居民出行方式中慢行交通的非机动化出行方式仍占有较高比例。
近年来,重庆市政府一方面采取拥挤收费、税收限制、限号出行等政策降低小汽车出行频率,一方面在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因地制宜地引入特色交通——轨道交通,不断改善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条件,使重庆公共交通的客运量不断提高。在2014年的居民出行方式调查中,步行所占比例最高,达46.3%,公交出行比例一直呈下滑趋势,较2004年下降了仅25个百分点,而选择轨道交通和出租车的比例则猛增至20.3%。较于公交,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舒适、可达性等优势,出租车具有灵活易操作的优势,因此公共交通的发展空间仍不容小觑。
二、重庆市现状交通模式
重庆市已形成内环射线、纵横快速公路为主,各立交为辅的城市空间结构,这种城市形态促进了城市各副中心的网状协调发展,但与此同时,此结构存在交通分布不均,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问题,并随机动车需求的快速增长,主城区路网压力持续加大,核心区交通拥堵进一步加剧,快速路和重要主干路通道拥堵蔓延。
针对此城市空间结构和现状交通的出行特征,重庆市确立了“以轨道交通为骨架,与快速公交和普通公交相结合,构建现代化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的发展目标和“优先发展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 引导城市形成合理交通方式结构的发展策略。
根据图1知,在重庆市出行结构中,公共交通仍占较大比例,其中轨道交通、出租车比例较低,仅占10%左右。由于机动化出行趋势日益显著,单纯的控制小汽车出行已不能有效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且汽车行业作为民族工业的支柱型产业,因此为了兼顾汽车工业发展与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调整居民出行结构,选择可能的交通工具恰当组合,使各种交通方式互补协调、扬长避短,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势,并且在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要的基础上,追求最高的交通效率和生态效用是重庆市未来的交通发展方向。
综上,重庆市现状城市交通属于公共交通主导的模式,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小汽车发展的同时,也应协调好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比例,达到最优的出行比例。
三、未来交通模式发展建议
(一)降低小汽车的使用频率
私家车出行是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限制其使用频率可有效减少交通拥堵现象,使交通出行更加顺畅。从外部成本内部化角度入手,一方面健全小汽车拥有者档案,完善处罚方式,大幅度提高司机的违章成本,使驾车者将遵守交通规则上升为自觉意识;另一方面设立交通拥挤税,实行道路收费政策,加强停车费用管理,从源头上引导、调控机动车良性发展,正确理解汽车发展与经济的拉动关系。
(二)发展轨道交通
随着经济发展,机动化已是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应尽可能地采用可替代的绿色交通方式为居民出行提供方便。就重庆市而言,轻轨与地铁相互转换的交通方式已然是其特色交通,且轨道交通作为碳排放仅次于步行和自行车的交通方式,一旦大力发展,将有效减少交通污染。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大力推进轨道交通设施的建设,完善路网规划,尽可能扩大轨道交通的覆盖范围,同时完善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接驳系统,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污染小、能耗低、运量大、占用道路资源小的优点。
参考文献:
[1] 张蕊.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出行方式分担模型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基于在银行实习期间,每天会有不下十人来我们分理处询问交通罚款要什么缴纳的问题,所以,重庆市的交通违规情况究竟如何便引起了我调查的兴趣。
记得刚来重庆时,我对于重庆市的第一印象便是“乱”,没有安全感。崎岖不平的公路和随处可见的立交桥盘织成一张巨大的交通网,而没有交巡警管制的汽车像是发了疯一样的呼啸而过,搞得我这个外地人感觉随时都有魂归异乡的恐惧感在折磨着我,让我心神难以安定。我曾和本地的同学讨论过重庆市的这一奇特现象,而他们则以我是神经过敏而敷衍了我。
终于,在实习的这一个月,当我看到每天有这么多人来交交通罚款,我终于按耐不住自己想对重庆的交通安全状况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决定作此调查。
在重庆交通罚款一般是在三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缴纳。我所在的实习单位只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一个小小的分理处,而据我了解,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在重庆属于一个新兴的银行,全市大约有大大小小不下一百家,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则要比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普遍的多,那么按我们银行每天最少十五个人计算,以此推理,全市每天就交通违规而处以罚款的就不下5000人,这还算是最保守的推算,相信大家平时对重庆时的交通情况也是心有领会,不用我多言,下边,我将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调查大家对重庆市的交通安全情况的反应。
一、调查目的: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引起更多人对重庆市交通安全情况的深刻思考和关注,期望大家一起呼吁,共同建设一个安全,美好,宜居的新重庆,让更多的人出行安全放心,改变对重庆交通的固有印象。
二、调查对象:重庆市当居民和外来工作者
希望从这两大人群入手调查,获得更客观公正的调查结果。
三、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
四、调查时间:2011年8月6日――――2011年8月10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重庆市工作者对重庆市交通安全的反应情况,和自己所观察的重庆市交通安全所存在的一些隐患,以及造成这些隐患难以解决的一些因素,及自己对此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六、调查过程及其统计结果
(一)向重庆市常住居民55名和外来工作者55名,共发放110份调查问卷,最后经过筛选采纳的只有100份调查问卷。问卷调查样卷(见附一)
1,对重庆市交通安全的印象是()
A很好B很乱C不安全D不方便2,你认为重庆市交通秩序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吗?()A存在B 不存在3,你曾在重庆遇到过获听说过几次交通安全事故()
A0次B 一次C 两次D三次以上4,你认为威胁重庆交通安全的隐患有哪些()
A摩托车管制不严B公共交通车辆的管制太过松撒C私家车太多,难以管制D交通道路修建不合理 5,你认为重庆市现存的最大交通安全隐患是()
A 摩托车管制不严,违规情况严重B不和标准的公共汽车仍未淘汰C 私家车过多D交通道路修建不合理 6,你认为造成重庆市交通安全存在隐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管理部门不履行职责B自然地理环境制约,道路规划不合理C 处罚不严,违规者肆无忌惮D 交通车处罚标准不一,存在漏洞 7,你认为对违规者最严厉的处罚措施是什么()
A违规一次吊销驾照一年B 违规三次取消其驾照资格C罚款数额据次数和严重程度翻倍处罚D 由刑法管制8,你认为解决交通违规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是什么()
A 加大法律处罚B加大罚款力度C由专门的交通管理部门负责D对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教育
9,你认为改变重庆市交通安全现状的关键在于()
A 加强管理部门权责分配B 从法律管制和社会宣传教育两方面同时入手C 实行奖罚制度D加大处罚力度
10,你认为重庆市交通安全问题能在什么时候解决()
A 至少五年B重庆经济发展,市民素质提高之后C违规驾驶进入刑法D 难以解决 11,你认为重庆市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改变这一现状是:
—————————————————————————————————————————————————————————————————————————————————————————————————— 本人就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表(见附一)
第11题答案难以在此统计
由统计结果我们可看出,有96%的人认为重庆的交通安全确实存有一定隐患,而且都期望政府,法律和社会各方面都能做出努力,共同解决重庆市所存在的交
通安全问题。而认为威胁重庆交通安全的隐患:A摩托车管制不严的有 49%
B公共交通车辆的管制太过松撒 的有30%C私家车太多,难以管制10%D交通道路修建不合理11%
而有49%的人认为重庆市现存的最大交通安全隐患是(交通道路修建不合理)有高达53%的人认为造成重庆市交通安全存在隐患主要是因为(处罚不严,致使违规者肆无忌惮),有23%认为是(交通管理部门不履行职责)所致。有46% 的人认为对违规者最严厉的处罚措施是(罚款数额据次数和严重程度翻倍处罚)
认为解决交通违规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有: 30%选A 加大法律处罚37%选 B加大罚款力度,20%选 C由专门的交通管理部门负责,13%选择D对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教育
认为改变重庆市交通安全现状的关键在于:有37%的人选择(从法律管制和社会宣传教育两方面同时入手)24%的人选择(实行奖罚制度)17%的人选择(加强管理部门权责分配)22%选择(加大处罚力度)
(二)顺访公交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及私家车车主。
通过调查,他们每天堵车的几率高达95%以上,堵车的时间段主要是集中在上下班和学生上下学的高峰期,每天堵车的平均时间大约达两个多小时。且他们中曾有过交通违规记录的高达百分之八十左右,而曾发生过交通安全事故的达百分之三十以上。
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了解到,他们之所以会发生交通违规,除了道路设计不合理导致的长期堵车现象外,处罚措施太过宽孙,责任不严,成了他们肆无忌惮违规违章的主要原因。
(三)访谈普通市民
通过和普通市民交流,我了解到他们中很多人也是对这种交通安全违规现象感到深恶痛绝。而他们中有高达50%以上的人曾乱穿过马路,有不按交通规则行驶的前科,而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出于他们对于自己所处交通环境安全
状况的无知和自己的侥幸心理。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表示自己对重庆的现现状很担忧,希望政法能加大监管力度进行监管,也希望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严惩那些肆无忌惮违规违章的人,以保证他们的出行安全。
七、调查体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总体要求:
本考试科目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综合基础理论考试,要求考生熟悉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相关知识内容、范围和发展趋势,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实社会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和认识。
考核的主要知识点
1.如何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2.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4.社会生活的本质 5.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运动、发展的主体及源泉、动力问题 9.辩证的否定观 10.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 11.客观规律性与主观动动性 12.认识的本质与知行关系 13.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5.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上的错误 16.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17.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 18.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19.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20.社会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 21.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2.社会意识与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 2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25.劳动二重性理论
26.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源泉问题 27.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领域的关系 28.资本的本质问题 29.资本的有机构成
30.资本积累规律及其历史必然后果
31.资本主义国家计划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运行 32.马克思主义对暴力革命的认识 33.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 34.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局限 35.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50分。
(二)试卷结构
1.辨析题:约占1/3; 2.材料分析题:约占1/3; 3.论述题:约占1/3。
三、主要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2010年修订版),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4版。
一、宣传、引导行人文明行路,劝阻不文明行路行为;
二、宣传、引导非机动车安全文明骑行,劝阻不文明行驶行为;
三、宣传、引导机动车行经斑马线应减速避让,劝阻不文明驾驶行为;
四、使用照相机、摄像机对以上违法行为人或车辆进行录拍,记录违法行为;
五、扶助老、幼、残疾人安全文明行路,热情为外地驾驶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
1 国外公路科技现状
发达国家的公路网体系,包括其中的高速公路网骨架已经形成。除了道路修建,公路部门已将相当的精力转移到提高道路的使用功能与车流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上,以及改善道路对周围环境、人文景观的影响方面。可以说,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时期已经结束或即将结束,全面进入了道路的运营管理阶段,主要包括养护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等。
随着这些国家公路交通发展重点的转移,公路交通科技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发展规划、交通管理与养护方面的研究开发比重上升。发达国家重视设计理论、分析技术的研究,抓住结构、材料与施工三个环节,加强对道路使用性能的长期观测和使用管理科学的研究,重视采用高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来改造公路交通的技术构成。
2 重庆公路交通科技现状与存在问题
由于重庆直辖不久,在交通科技工作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科技人才结构比例不合理。资金短缺,科研项目投入的经费有限,难以满足科研项目的需要,严重制约科研工作的开展。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重庆地区的公路科技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交通科技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人才匮乏,科研力量薄弱,地方交通科技力量更为薄弱;另外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交通科研成果总量远少于东部地区,远没有形成科技牵引力。
2)科技意识不够强,科技创新能动性尚显不足。交通基础建设对工程进度要求急,对技术需求迫切,可是技术储备不够,规范标准往往又无法包揽建设的复杂性和具体技术。
3)可持续发展和依靠科技进步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工程技术难度大,设计施工科技含量低,长远发展能力不够,公路建设大挖大填现象突出,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边坡处治工程量大,另一方面还造成潜在的公路灾害。
4)交通建设和发展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科技开发既要有超前性,又要有针对性,但实际情况却是技术基础工作缺乏、技术手段落后、科研力量和投入不足。需要发挥科技作用空间看似较大,但往往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时,却是粗放型,造成资金浪费和质量隐患。
总之,重庆目前的交通科技现状满足不了公路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开发公路建设急需的关键技术、路网改造、公路养护和防灾害技术;交通环保可持续发展技术;公路运输优化结构和提高服务水平新技术;交通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以赶上我国东部地区乃至国外发达国家水平。
3 重庆地区公路建设中技术难题分析
根据重庆交通发展总体目标和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的要求,交通科技工作也面临新的课题,一方面是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提高建设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和降低工程造价以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是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后的使用和管理,以及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成本,创造经济效益等问题。
3.1 公路工程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向山区推进,在隧道长度增加的同时,地质情况也变得更加复杂,软弱破碎围岩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技术在重庆地区还没探索到一条成功的经验,在渝黔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建设中已突现端倪。
路面养护与维修技术落后,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少,手工作业普遍,管理水平低。各种废料利用(包括废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工业废渣、生活中的工业废品、建筑垃圾等)重视不够。
公路建设中出现边坡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普遍,经济损失惨重。高切深挖边坡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比较普遍,影响可持续发展。各级公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都比较弱,尤以地方道路为甚。
3.2 桥梁工程
从重庆市已建公路来看,桥梁不但数量越来越多,造价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直辖后,重庆市的桥梁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部分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甚至是国际先进水平。然而,桥梁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也较多,一些问题已对桥梁的科学选型、施工安全、工程造价、正常使用、结构寿命、运营安全等产生了较为严重影响。主要体现在:
(1)对适应重庆山区的新桥型研究不多;
(2)桥梁方案与当地环境不相适应;
(3)桥梁设计与施工存在脱节现象;
(4)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应用不够;
(5)桥梁方案设计很少考虑维护管理的可行性和全寿命成本问题。
总之,由于桥型选用、设计不当而导致的桥梁问题不少,桥梁施工方法不当而引起的造价、工期以及质量等问题也很多,对桥梁正常使用产生的影响十分严重,缺乏系统研究。
特大型桥梁的管养技术方面,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政策法规上,重庆地区尚无一套健全的桥梁维护体系可循。
4 重庆地区公路交通科技需求分析
为推动重庆市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庆市政府对重庆交通建设提出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筑长江上游交通枢纽的长远规划。重庆市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正在进入大提速、大决战的新阶段。
重庆地区交通行业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坚决依靠科技进步,加强行业管理,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次创造性的解决好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协调发展。
4.1 公路建设科技需求
根据党中央关于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以及交通部提出的加快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指示,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重庆市政府提出了重庆地区交通建设的长远规划目标:到2020年将建成“三环九射六联线”3000km高速公路。重庆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交通发展速度快,特别是高速公路向山区延伸,地质地貌情况更加复杂,施工条件也更加恶劣,公路建设的技术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面向公路建设主战场,需要研究开发适合西部地区特殊地理、地质、环境条件及经济发展特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山区公路建设标准与修筑技术,山区桥梁建设与服役桥梁管养、加固与改造成套技术,大断面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的设计方法,隧道施工中的超前预报及监控技术,长隧道的通风与机电控制技术,朝天门两江过江隧道成套技术等关键控制技术;研发公路建设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公路使用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保证程质量;研究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控制系统和质量保证体系,延长公路使用寿命,降低公路建设总体成本;研发高等级公路路面维修养护管理与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系统成套技术等。
4.2 公路运营管理科技需求
为了提高公路路网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重点应研究高等级公路智能运输系统(ITS),通过已有的路网通信光纤系统,开发在关键路段、立交桥、桥梁等适时监控系统、可变信息系统、无线电路况定时广播、疏导车辆运行等技术;开发高速公路以及公路路网交通安全措施及应急系统,提高公路安全性和事故防范能力;建设公路管理数据库和统计分析系统,建立可视化公路路况数据库;开发公路预测、评价、规划、养护、运营监控等系统,研发高等级公路维修养护管理使用性能综合评价系统成套技术。
4.3 交通安全与环境保护科技需求
开发应用公路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技术,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率,保障运输安全,促进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开发应用的专项技术包括: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安全救援系统和事故预防系统,航运安全保障及搜寻求助系统,港口重大危险事故控制系统,公路预测、评价、规划、养护、运营监控系统。公路环保专项技术研究公路建设期、运营期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研究景观设计、生态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保护技术等。
4.4 运输组织科技需求
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客货运输组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加速建立现代化的公路、水路运输体系。主要包括:加快客运组织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实现全市客运信息联网服务;以主枢纽港、站为依托,以货运组织技术开发和信息系统建设为重点,全面改善货运业组织管理水平,促进传统交通产业向现代物流产业的转化,提高货运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推广应用公路集装箱运输,重点研究集装箱适箱货物,调度系统、枢纽场站营运管理等技术。建设网络发达、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快捷灵活的货物运输系统。
5 结语
随着我国通过基建拉动内需措施的不断推进,公路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投资高峰和建设高潮。结合重庆经济发展和重大工程项目,研究公路交通建设科技需求,实践科技创新,可以为重庆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现在,重庆市国有资产是1.8万亿元的规模,大体上十年增长了十倍,翻三番多。这个增长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国资混合所有制的过程。首先是把近40个国资委直属的集团从国有独资状态完成了公司制改造,部分集团已经是混合所有制。总的来说,所有的集团都是公司制的集团。近40个集团下属的1500多个企业法人,有63%是和非公经济实行了混合所有制,要么与外资合作,要么与民企合作,总之是合作合资类的混合所有制。另外,在我们1.8万亿元的国有资产里,非公经济的资产占47%。”
在这些数据中,2014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占据了非常醒目的位置。过去的一年中,重庆市国资、国企改革乗着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东风突飞猛进,而重庆市改革的关键词,就是混合所有制。
仅在2014年12月8日的签约仪式上,重庆市就实现集中签约28个项目,总金额835亿元。签约项目涉及民营企业13家,利用外资项目4个,中国500强企业7家,涉及18个区县。主要包括:中航航电公司与西永微电园对中航(重庆)微电子公司增资扩股,化医集团收购江北化肥厂,重庆农交所收购重庆渝涪电子交易市场公司,重庆农商行与两江金融和重庆捷力合资组建渝农商金融租赁公司,约旦磷酸盐公司与外经贸集团合资组建化肥生产企业,北京姊润与商社集团合资组建消费金融股份公司,旅投集团与丰都县政府合资合作名山风景区项目,地产集团与双桥经开区开发投资集团合资组建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招商银行与渝富公司组建股权投资基金等。
周年成绩单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庆是改革力度比较大的省市区之一,与党中央国务院的信任、鼓励、支持是分不开的。2014年4月底,李克强同志到重庆视察;5月,重庆紧锣密鼓地部署了25项重点改革事项。从政府部门得到的消息称,克强同志上午刚走,书记和市长中午就开始商量,主题就是两个字:改革。商量的时间有点长,以至于下午的会议市长还迟到了一会儿,也是研究、部署改革。
每项改革都经过调研、专题讨论、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务会议的层层把关。其中,最早由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的《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2014年4月29日就出台了。这个酝酿近半年的改革意见,一出台就得到了中央深改办、国务院国资委的关注,也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中央深改办、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简报介绍了重庆的做法;在7月份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安排重庆与广东国资委做大会交流。新华社播报了一段很长的介绍,并发表了更长的文章分析《意见》的亮点,好评很多。其中,中国企业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撰文从21个方面肯定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发布的这个改革意见。
而在重庆市国资委层面,一些明显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度合拍的改革举措,2013年底就在酝酿、准备了。到2014年底,重庆国资国企改革已经扎扎实实做了不少工作。
据重庆市国资委书记胡际权介绍,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重庆市委四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重庆市通过集团层面混改、企业改制上市、基础设施PPP、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员工持股“五条路径”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并探索建立形成了国有资本有序进退、合理流动的机制。2014年,重庆市面向社会资本首期推出110个总额2650亿元的开放项目——这是外资、民资等各路社会资本广泛关注的领域。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已有2家集团初步制定集团层面的混改方案。川仪股份、重庆燃气成功上市,分别募资6.72亿元、5.07亿元。高速公路、铁路、市政供水、垃圾处理等领域PPP投融资模式改革率先推进,项目签约达1500亿元。此外,从政府传统的对企业的资本性补助中,拿出25亿元吸引社会基金,投向重庆急需发展或者比较重要的五六个领域,形成16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这也是混合所有制的一种重要尝试。
胡际权透露,2014年以来,批准实施和签约的项目50个,总金额1130亿元,涉及民营企业26个,涉及利用外资项目8个,涉及中国500强企业 10个,涉及20个区(县)。主要涉及股权转让类项目8个,增资扩股类项目3个,合资、合作类项目30个,股权投资基金项目5个,改制上市项目2个。
总体量达4000亿元的国资国企改革项目,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重庆国企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促成了重庆2014年经济发展持续保持全国领先的好形势。截至2014年10月,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8亿元,同比增长26%;上缴税金197亿元,同比增长24.4%。从年初到11月,每个月每个季度,重庆GDP增速都是全国第一。
混改的智慧
重庆五个路径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广为人知。那么,在具体的混改实践中,重庆市是怎么做的,做得又如何?
PPP一箭双雕
就在不久前,一个做基金的朋友已经带着一位央企老大到了重庆。他们要在重庆住两天,据说日程安排得很满,目标是考察民生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这两类项目,都跟重庆推行的PPP模式有交集。关于重庆PPP模式“风险共担、透明公开”的八字原则和十五道“紧箍咒”,已经有不少报道。现在看来,这些戒律在规范了PPP操作的同时,也让投资者放了心。
PPP对于重庆的经济则是一箭双雕:大量资金的涌入支撑了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也水涨船高,保持了15个百分点左右的增幅。更难得的是,PPP直接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与2013年6月相比,地方政府的债务下降了1000多亿 元。
nlc202309040125
改革是要有红利的
另外一条路径,是国企从集团层面引进战略投资者。此前,重庆国资系统混合所有制企业其实已有几千家。按照重庆市政府的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混合所有制,要点之一就是在集团层面进行改革。这里就会有个问题,如何兼顾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重庆三四十个国有大集团的混合所有制?重庆给出的答案是分类。现在重庆将这些集团分为四类:必须独资的;可混合要控股的;混合可参股的;可全部退出的。
据了解,有两家工商集团正在稳步推进集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两家退出让重庆国资部门还小小地赚了一笔。一是重庆啤酒的转让,12亿元的初始投入转让出72亿元,在国内啤酒股权转让中差不多是溢价最高的。还有一个就是渝富持有的重庆信托股权,6亿元的投资换来近20亿元的回报,接盘的是中国人寿。中国人寿想要全牌照,重庆方面在信托业即将走下坡路时脱手,所以皆大欢喜。
还有一条路径是上市,整体上市多年来被重庆方面认为是国企改革的最高境界。2014年刚开闸,重庆国企已经有两家上市,还有三家在排队,“潜伏”的更多。这还不算主板之外的市场。
混合所有制的工作“母鸡”
知道黄奇帆“母鸡说”的可能不多,但知道重庆2014年大搞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人却不少,连记者都被金融界的朋友问及还有没有进入的机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资、国企改革,有一个意义非凡的提法,就是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重庆的理解是,过去国企改革的活力、影响力、带动力是从产业层面,现在可以进一步通过资本运作来体现国资、国企的主导地位。
具体的办法就是成立投资基金。重庆市政府希望有三个层面的投资基金可以参与到混合所有制的创新中来。一是民营企业可以单独或者抱团成立并购基金。二是有的国有企业可以变身为重庆的“淡马锡”。三是有资产无债务,有投资不控股。多年前就有“重庆汇金”、“重庆淡马锡”之称的渝富驾轻就熟,渝富三四十人管着上千亿元的资产,只要把与其巨额资产相比并不多的债务清理掉,就是一个如假包换的产业投资基金。有消息说,重庆还有几个企业也跃跃欲试,拟成立的基金规模有100多亿元。
这种基金为什么会有工作“母鸡”一说呢?因为它和民营企业可以混合,和央企可以混合、和地方国企可以混合、和上市公司也可以混合。混合谁就影响谁,这样就可以孵化出一大堆混合所有制的“小鸡”:既可以通过混合及混合比例的变化来体现政府意志,还可以使政府不受监管的拖累。
另外还有一种基金,就是前段时间受到广泛关注的重庆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重庆政府把原本补贴给企业的各种产业扶持性质的资金,拿出 25亿元来吸引社会基金投入跟进,建立用于工、农、商、科技、文化、旅游六个产业的基金。这个政策连续实行5年,每年投入资金25亿元以上。2014年,已经吸引了100多亿元的基金投入,无中生有变出一批混合所有制的小巨人。
总结与前行
重庆市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之所以能取得瞩目的成绩,敢为人先,是因为改革有原则、有制度、有保障。
黄奇帆强调,国资改革要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坚定不移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资改革千万不要一搞就卖掉,一卖就卖光,这是错误的;二是必须坚持法治精神和市场化原则,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混合所有制过程中,长官意志不起太多作用,市场的因素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三是做好尽职调查,履行好各种手续,手续可以简化,但不能忽略和漏掉,尽职调查必须终生负责;四是事前监督要履行审计,事后也要履行审计和管理;五是改革的过程要保持稳定,不能侵犯股东、债权人、职工和战略投资者的利益。
在推进混改的过程中,重庆市国资国企改革的方案要求目标明确、路径明确,操作指令明确,“最怕的就是坐而论道,讲许多哲学性的大道理,最后云里雾里,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干”。市国资委加强对国企混改的指导把关,建立健全审核机制和工作程序;严格规范国有企业股权出让规则和工作程序,国有股权转让坚持公开透明,切实做到规则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重大方案出台,必须依法依规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坚持集体研究决策;落实企业职工的知情权,充分征求有关方面意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职工利益,防止化公为私和逃废金融债务。
重庆国资国企改革有极强的防火墙意识。《意见》中有一段话:集中部分股权转让收益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设立国有企业改革稳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必需的改革成本。落实税费支持政策,对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产权权属转移等涉及的税费等,按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办理。规范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审批手续,优化资产评估、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底价确定、交易管理等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严格执行产权挂牌交易统一进入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的规定。修订和完善所涉及的工商登记、财税管理、土地变更、国资监管等方面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加快推进综合改革试点,着力推进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职工住房、医院、职教幼教机构、市政设施等社会职能剥离、改制、移交工作,实施厂办大集体改革,推动所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加大政策性“债转股”企业、“空壳”企业的处置力度。建立改革创新容错机制,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推进改革过程中,未能完全实现预期目标且未牟取私利的,一般不做负面评价,并免除相关责任。
这段表述其实构成了国资国企改革平稳推进的支撑。在具体操作中,按照市政府对重庆国资委的要求,有五个要点。一是改革时间紧、任务重,但具体推进不能搞群众运动,不能着急,成熟一个实施一个。需要报中央深改办、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等部门,或者需要上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的,坚决按章程、按程序办理。二是尽职调查必须到位。这个调查既要摸清自己的家底,也要搞清“混合”方的真实资产,尽职调查不“尽职”的,必须承担责任、追究责任。三是必须公开市场化操作,坚决杜绝灰色地带、暗箱操作。上市公司按上市公司规章办理,非上市公司必须到重庆联交所挂牌交易。这一条,《意见》中有明文规定。四是改革过程要注意稳定,对国家利益、经济发展和员工心理承受能力要有综合评估。《意见》专门规定,要“集中部分国企股权转让收益和国企经营收益,设立国有企业改革稳定发展基金”。五是监管方式随混合所有制的股权变化有相应变化,但国企党建作为国企一个管理优势也是客观存在的,两者如何协调也是一个前提。比如,重庆国企与央企混合,央企控股,就有一个党组织衔接问题;与民营企业混合,也有一个衔接问题;对于有些需要国资保持控股地位的行业、领域,更有一个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的问题。这些工作都必须有预案在前。
按照黄奇帆的归纳,重庆国资国企改革还存在四个问题。一是结构性问题,金融类国企回报率20%以上,商业类的国企回报率在8%~10%,工业类国企回报率在5%左右,比较低,“当然和中国工业方面产能过剩,油电煤运气成本增加有关系,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结构性问题存在”。二是近40个集团的集团层面基本上是国有独资,尽管采用了公司制,但还是国有独资。“三中全会讲的混合所有制的要害是国资委直属的集团要有混合所有制的机制。它的子公司、孙公司搞混合所有制,过去搞了二十年,90年代以来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非常操作老练,但是集团级的混合所有制比较难,一个是规模大,一个集团就是几百亿元,要引入战略投资者,不拿几十亿元几百亿元是做不了,否则意义就不大,这里边本身门槛就高,另外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复杂性。我们国有企业集团级的混合所有制怎么实现,是我们的一个瓶颈。”三是国有企业目前整个的投资能力、资本运作能力还有待加强。四是能进能退、布局调整围绕国民经济发展主战场,在各个方面发挥控制力、影响力的作用,这方面和国家的要求还有差距。“另外有部分国企还存在90年代或者新世纪初普遍出现的情况:人多、债多、社会负担重,遗留问题比较多,整个企业组织结构还是十年前的状态没有变化。”
黄奇帆表示,下一步要通过“五条路径”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是对40个国资委直属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形成混合所有制。而这着重是集团级层面的混合所有制,不是二级、三级、四级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参股,也可以整体转让,然后国资退出。二是上市。现在40个集团中有8个集团上市,今年四联集团上市和能投集团中的燃气集团实现上市,争取到2020年40个集团中有条件上市的二十七八个集团都能上市。三是由管资产转为管资本。40个集团中有3个集团会转为资本类的公司,比如渝富集团、地产集团等都属于这方面,以后渝富集团和地产集团不会再有债务,债务全部还掉,成为纯资本。四是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转化为PPP的投资方式。五是职工和管理层可以持股,技术人才可以按技术专利的价值进行比例持股。这也是一种混合所有制的内部调动积极性的一个方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3年02月23日 09时02分
来源:重庆日报
2月22日,记者从市轨道集团获悉,日前,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2-2020年)》。获批规划项目共8个,全长215.04公里,项目总投资约1097亿元。近期规划:形成9条线路,总长410.24公里
这8个规划项目分别是:4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6号线支线一期和二期、9号线一期和二期,10号线以及环线,全长215.04公里。到2020年,我市将形成9条运营线路(即1、2、3、4、5、6、9、10号线和环线)、总长410.24公里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为47%。
根据批复要求,我市轨道近期建设规划的具体线路和建设情况如下——
4号线一期:昆仑大道至唐家沱,线路长14.97公里,设8座站点,投资64.52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列车采用4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
5号线一期:园博园至跳蹬,线路长40公里,设25座站点,投资200.46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3-2017年。列车采用4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
6号线支线一期和二期:支线一期自礼嘉至会展北(悦来),线路长12.2公里,设6座站点,投资52.92亿元,计划今年建成;支线二期自会展北至沙河坝,线路长13.71公里,设9座站点,投资65.25亿,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列车采用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100公里。
9号线一期和二期:一期自站西路至服装城大道,线路长28.23公里,设21座站点,投资147.12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19年;二期自服装城大道至花石沟,线路长10.77公里,设5座站点,投资56.13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列车采用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
10号线:兰花路至重庆北站至王家庄,线路长44.69公里,设27座站点,投资237.24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4-2018年。列车采用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
环线:奥体至重庆西、重庆北、上新街至奥体,线路长50.47公里,设34座站点,投资273.3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2-2016年。列车采用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远期规划:环线+17条射线
按照规划,我市轨道远景规划为1环线+17条射线,总长约820公里,其中主城约780公里。届时,重庆主城轨道线网密度将达到0.69公里/平方公里。
17条射线即建设从1号线至17号线的轨道网络。
目前1号线、2号和3号线已经建成。
其余射线规划:4号线沟通龙盛、重庆北站和南坪;
5号线沟通空港新城、园博园、杨家坪和江津卫星城;
6号线沟通茶园、解放碑、大竹林、礼嘉、蔡家和北碚;
7号线沟通北碚、西永和九龙工业园;
8号线沟通龙兴和茶园;
9号线沟通空港新城、江北中央商务区、观音桥和沙坪坝;
10号线沟通机场、重庆北站和会展中心;
11号线沟通弹子石、唐家沱和石坪;
12号线沟通鹿角、李家沱、大渡口和白市驿;
13号线沟通大学城、西永和会展中心;
14号线沟通水土、空港新城和北部新区;
15号线沟通双碑、西永、北部新区和龙兴;
16号线沟通蔡家和水土;
17号线沟通西永、台商工业园和江津卫星城。
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铜须门虐猫门门门关注,华南虎天价头事事惊心。众多人肉搜索事件涌入人们的视线,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就“人肉搜索应不应该被禁止”进行一番讨论。下面让我们明确几个概念,即在网络虚拟社区里提出一个问题,由在线网民参与解答,利用更多的人工参与、提纯来获取机器自动计算无法获得的结果的一种寻找方式、途径。例如搜狗问问等。它是强调人与人互动搜集的一个新的形式。禁止,不许可。主要强调了不被国家、社会、人民同意使用,严格制约。而不禁止不等同于任其自由发展,虽有让其发展的意思,却重在积极的引导,规范使其得到优化,更好的为人们服务。下面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首先,人肉搜索体现了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即你可以用除关键字外的模糊琐碎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来提出问题,其提供的答案也并非单纯的网络信息采集方式,而是成百上千具有智慧的网民以自己的知识提供解答。这种途径能更全面的发布、获取信息,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人们的知识面。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感知、认识世界。
其次,人肉搜索具有互动性,它提高了各阶层对时事的参与和关注度,使信息更加透明化、大众化。其互动性,它可以称为一种自力救济方式,不仅可以搜索人得到帮助,还可以使不当行为揭开了神秘的的面纱接受公众的监督、道德的谴责与法律的追究,从而使大家的
安全与权力得到保证!这样不仅使社会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还更好的促进了社会的民主、自由、平等。此外,人肉所搜亦为人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人与人的交流。
最后,人肉搜索更加人性化,其信息的发布和提取都是由人直接参与的,而非通过机器算法获得,不单纯依赖冰冷的机器,而使我们的搜索更有活力绽放青春光彩!人肉搜索发挥了网民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满足和监督。并且人肉搜索既更好地解决了问题使提问者被雪中送炭得到社会广大群众的支援,还能使回答者大展拳脚,各尽其能。从而为社会营造了一个需有所帮,人尽其能,物有所值,大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古有夸父追日,愚公移山,今有爱迪生发明电灯,}
人肉搜索的伦理反思
郑根成 《道德与文明》2010年第5期 2011-05-18
近年来,“人肉搜索”风行于网络,这种搜索方式通过人工智能参与、过滤搜索引擎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得到想要的答案。在谷歌信息世界,“人肉搜索”被界定为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信息搜索为人找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人性化搜索体验。“人肉搜索”之所以被贴上“人肉”的标签,是因为它乃是在搜索引擎搜索的基础上,主要通过人工参与的方式提纯搜索引擎经机器自动算法所获得的信息,参与搜索的网民之间的技术与道德或文化互动是人肉搜索区别于传统搜索方式的最大特色。这种互动不但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收集效率,而且搜索及其结果也大多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
一、人肉搜索的类型界分
最早有影响的“人肉搜索”案例是2001年的微软陈自瑶事件。当时有网友在网上贴出美女照,并声称该美女是自己的女友。但细心的网友却发现,该美女其实是微软公司的代言人陈自瑶,并贴出陈自瑶的部分资料以资佐证。随后,更多陈自瑶的资料被公布出来。在这一事件中,最初贴出陈自瑶的资料仅属论坛灌水而非人肉搜索,后期的发展才使得事件真正具有了公众互动参与、信息集中、影响强劲等“人肉搜索”的典型特点。第一次全面而深刻地让世人感受到网络人肉搜索的迅捷与威力的事件是2006年的虐猫事件。事件中,网友仅根据虐猫视频背景中的极少量信息,在不到六天的时间里就把参与虐猫事件的所有人员的详实资料一一挖出并予以公布。这次事件被许多网友定性为“人肉搜索”的里程碑式事件,因为这次事件之后,人肉搜索的主题摆脱了最初的戏谑、娱乐等狭隘主题,而注入了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的秩序维护和构建等积极内容。人肉搜索正式进入法律程序的案件是被网民与媒体热炒的“王菲案”。2007年12月29日,王菲的妻子姜岩从24楼的家中跳楼自杀。随后,姜岩生前的博客被网友大量点击,上面记载了她因“老公出轨”而经历的煎熬。针对王菲的“人肉搜索”
就此展开,并且一发不可收拾。王菲与“第三者”的真实姓名、住址、照片、王菲工作单位等信息尽被披露,甚至王菲家人的相关信息也被公开。根据王菲后来在起诉书里的说法,他的生活从此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不断收到恐吓邮件、失去工作、父母住宅门口经常被涂满各种标语„„2008年3月28日,不堪其扰的王菲以名誉权受损为由,将披露其信息的相关网站及网站管理员告上法庭并要求赔偿,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并予以审理。
从2001年至今,人肉搜索已从最初单纯的民间娱乐型自助活动发展成为从形式到内容的多样态信息方式,根据其动机、内容以及形式的不同,人肉搜索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社会监督型。主要针对公务员或政府职能机构的行为及相关事件的处理进行监督,“最牛房产局长”事件、“躲猫猫”事件及最近的“香艳日记”事件等是其中的代表。人肉搜索参与社会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的民主化及管理的透明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全社会的公民意识与参与精神,这种积极作用应当得到倡扬。
2.惩恶型。主要指由网民发起的对某一社会败德或违法行为及其主体的信息搜索,以最快的速度揭露其败德或违法行为,并推动、监督相关职能部门的惩治行动。在现实生活中,网民通过人肉搜索对伤害公众利益和情感的事件,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这体现了一种责任心。而且网民的广泛参与、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把对事件的探讨推向纵深,这多少算是对当前大众媒介普遍以娱乐为重、不关注深度事件报道的纠偏。
3.挟私攻击型。主要是指由于利益或人际冲突引起的网络上的攻讦行为,即把他人的隐私信息恶意公布于网络社区,导致其日常生活受到干扰,甚至伤及他人人格等。这种攻击类似于社区间的人际攻讦,只不过这种行为的主场所在网络,并由于信息散播的广域与快速而会导致对被攻击者更大的不利影响;受攻击者也可能进行类似的报复行为,但攻击的双方都不可能成为赢家,赢家只可能是网络或者说网络运营商。
4.娱乐、恶搞型。这种人肉搜索纯粹出于发起人的娱乐旨趣,恶搞为上;既不刻意攻击他人,也不刻意谋取利益或进行相关的道德诉求。这种信息搜索往往会造就一些流行的网络语言,如冏、槑、雷人雷语等,并可能涉及现实生活。
5.公益型。这种人肉搜索是热心的网民发起的非盈利性活动,主要针对病症援助、弱势群体援助、灾害支援等。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各大搜索引擎和网站纷纷创建寻亲平台并不间断地发布各种信息,许多离散的亲人得以团聚。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弱势群体的人们在遭遇各种困境的时候,一经媒体报道,热心的网友对其开展“人肉支援”,积极呼吁社会救助。目前,这种公益型的人肉搜索越来越多,让人们感受到了网络人性与温情的一面,同时,它也反映了人肉网民的良好道德情怀与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6.商业型。这种人肉搜索方式尚未普及,但利用人肉搜索进行广告发布、商业服务等谋利操作已初见端倪,“最美清洁工”、“兰董姐姐”等都已被证实为某些公司的炒作或网络营销行为。
二、人肉搜索的法律争歧与反思
从目前的情况看,人们在人肉搜索问题上的争歧主要集中在法律与伦理道德方面。法律争歧的焦点在于隐私权问题。
关于人肉搜索的法律争歧的焦点在于人肉行为是否侵犯了人们的隐私权。尽管隐私权的合法性已有逾百年的历史①,但是在“人肉搜索”是否侵犯了个人隐私权问题上,仍存有较大争歧。第一,人肉搜索中公开的信息是否都属于“受保护的隐私”?有人提出,并非所有人的所有隐私都是不可公开的。首先,公众人物的隐私并非都不可公开。在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许多前援判例中,涉及公众人物的信息披露,很多情况下都不认为构成侵权。其次,行为是否侵权与其是否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相关。有些信息如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电话号码等与人格尊严并没有直接关系,尽管这些信息具有个人属性,但公开这类信息并不一定直接侵害到主体的人格尊严或精神利益。再次,只有滥用或商业性利用个人信息才真正构成侵权——商业利用会侵害到个人的名誉权等权益,而滥用则会侵害主体的其他权益,如利用手机号码进行电话骚扰、恐吓或发送垃圾短信的行为会侵害主体的通信自由而非隐私权;知道某人家庭住址后往其家门上泼墨水等行为,会侵害到他人的物权而非隐私权等。[1]最后,在许多人看来,如果一种行为危及社会公益,尽管这种行为属于个体行为,尽管行为主体不愿意公开这种信息,但信息公开也不能说是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如果主体行为危及国家安全时,其隐私
更不在受保护之列。第二,有人提出,在人肉搜索中,相关个人隐私信息的公开不一定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王菲案”中的被告律师就辩称:一个人的名誉是和他的言行相符的,原告因婚外情导致妻子自杀,本来就是违背道德的,这种不道德的行为给他带来了负面社会评价,不能被看作是名誉受损,名誉权受侵犯只适用于捏造事实或歪曲事实的案例。如果被公开的信息属真实信息,而且针对的是不道德行为,即便语言有些偏激,也不必定构成侵权。[2]
事实上,从目前情况看,讨论人肉搜索是否违法以及如何利用法律来规范之尚不具备太大的现实意义。因为针对人肉搜索的立法是完全滞后的:2008年朱志刚委员曾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刑法修正案草案时提出有必要追究“人肉搜索”者的刑事责任,建议在刑法中予以规范;秦希燕代表则提出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追究违法“人肉搜索”的法律责任。然而,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中,尽管增加了严打泄露或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相关规定,但争议很大的“人肉搜索”并未在刑法修正案中入罪。2009年1月18日,《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经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后,曾一度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因为相关报道认为这一条例提出了限制人肉搜索的规定;但事实上,该条例仅作了“未经允许,擅自散布他人隐私,或在网上提供或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最多可罚款5000元”等规定。
现实情况是:人肉搜索已经被演绎成为网络社区乃至现实生活中一个聚讼极繁的焦点。认同者把它赞美成正义的化身、道德的卫士。在这些人看来,人肉搜索已经强势为制度外维护社会正义与道德威权的强大力量,这有助于推进当代中国的民主建设。尤为重要的是,在当前我国社会普遍存在道德失范的态势下,人肉搜索以道德卫士的身份维持着道德并为重塑社会道德指明了新的可能性机制。还有人把人肉搜索看成是网民言路的重要通道,特别是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重要乃至几乎唯一的通道。这有利于上呈民意,并通过有效宣泄而部分地消解社会危机。然而,另一些人则把人肉搜索定性为网络恐怖与暴力,它不但以极为暴力的方式侵犯了人们的隐私,而且还将所有的人都置于随时可能成为人肉对象的恐慌境地。
很显然,对于人肉搜索来说,简单地偏执一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作为一种信息搜索方式,人肉搜索的正当性直接与人们“为何运用”以及“如何运用”相关。一方面,人肉搜索固然体现了技术与社会的进步;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与约束机制,人肉搜索更容易受个体主观性的影响,并因此造成了负面的社会效应。因此,加强对人肉搜索的伦理道德的引导与法律规范势在必行。但这首先需要明确人肉搜索可能导致的伦理危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引导的应然价值方向。其次,相关立法势在必行,但立法既需要对现实的全面考察,也需要足够的伦理的价值与标准的支持。
三、人肉搜索可能导致的伦理危机
(一)“人肉暴力”可能危及人们的生活并进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构
在许多人看来,人肉搜索介入当事人的生活就是一种暴力。首先,有针对性的人肉行为介入当事人的生活从来就不征求当事人的同意;其次,一旦个人信息被暴力搜索并被公开,这种暴力对相关者的影响就不只局限于网络社区,而是经常直接介入到其现实生活,演变成真实的暴力。更为可怕的是,在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现实生活中的人们随时都处于被“人肉”的暴力与恐吓之下,这种情况在恶搞型及商业型的人肉搜索中尤为明显。因为恶搞型人肉搜索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以展开对任何人的人肉行动;商业型人肉搜索则为了商业利益可以为任何理由而展开对任何人的人肉行动。在当前态势下,两个方面的因素还使得人们面临的恐惧威胁有日趋严重的倾向:其一,人肉搜索对人们生活的暴力介入极为便利——网络的便捷性与匿名性还使得这种暴力行为的成本极为低廉,几乎就是支付网络在线费用及休闲时间与业余劳动付出;其二,法律的滞后与无力使得发起、参与人肉行动者都愈加肆无忌惮,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人肉搜索。事实上,在有些事件中,人肉行动还因被人肉者的反击而升级,暴力在抵抗中被强化,这是一个很值得反思的问题。毫无疑问,人肉搜索对被人肉者的这种暴力侵犯是极不道德的,如果人们在生活中必须时刻为自己是否被人肉暴力侵袭而担心不已,他就失去了应有的安全感,这无助于社会公益的实现。这种情况持续发展还可能培育出一种暴戾的社会氛围,因为如果施暴者知道自己不会因自己的行为而受到相应的惩罚,他就可能变本加厉;而被侵犯者则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采取报复性
行为。从社会建构的角度看,这种情况还可能直接威胁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为和谐社会的两个重要维度: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个体因社会安全而得的内心宁静在这种环境中都无法真正实现。
(二)离轨放大对社会道德重建的负面影响
英国学者莱斯利·威尔金斯因大众传播媒介经常夸大现实世界里的真实事件而把它看作是“离轨放大器”,“离轨放大”描述的是一种传播效果,即受虚构的“离轨”或非虚构描写的集中“反馈”,使得人们以为社会离轨事件呈增长趋势并进而导致明显的生活不安全感[3]。人肉搜索的许多案例中,败德或违法行为都可能是真实的,但是这种信息经网络集中而强势的发布,可能会让公众对自己所处社区的道德环境产生不够正确、全面的印象,并进而产生不安全感。媒体的这种离轨放大的影响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以美国洛杉矶市为例,统计表明,1988年到1996年间,洛杉矶市的犯罪率本已有所下降,但是《洛杉矶时报》的一项调查却表明,几乎3/4的人相信犯罪情况并没有好转,相反,他们认为情况变得越来越糟了。另一次民意调查表明,80%的人认为媒介的报道增加了他们对犯罪的恐惧;美国广播公司在1997年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也发现,从全国的情况看,半数美国人对犯罪的恐惧比犯罪情况更为严重的1992年还有所增加。[4]人肉搜索往往也会产生这种离轨放大的效果,而且这种效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尽管人肉搜索能搜集到行为人的大量信息,但通过网络所得到的信息毕竟不完全,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真实地反映了行为人的真实特点或人品。严格地说,公布在网络上的信息其实是关于当事人的“真相碎片”,根据这些“真相碎片”,人们往往会形成对他(她)的片面印象,而且多数是放大了其恶的一面。另一方面,集中而强势地发布“离轨”事件很容易给人们造成社会的危机假相。关于传播效果的几种理论也证实了这种离轨放大的可能性:“选择性接触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选择”接触那些与自己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人群或内容,从而形成、强化群体认同。网络技术使网民不断接触和强化接近性信息,网络上看似多样化的信息在网络互动中形成了一个“回音壁”,危机在这里被不断强化和放大。“沉默的螺旋”理论也认为,只有那些“被认为是多数人共有的、能够在公开场合公开表明”的意见才能成为舆论,一种意见一旦具备了这种性质,就会产生一种强制力——公开与之唱反调就会陷于孤立状态,甚至可能招致社会制裁的危险。这就是说,一旦网络信息“统计”出了社会危机的结论,反对这一结论的声音便很难在网络上形成相抗衡的影响。人肉搜索这种突出危机等社会负面信息的行为还有可能误导公共政策。美国学者富兰克林·吉列姆就指出,如果观众看到的犯罪新闻比反映校园问题的新闻多,他们就可能得出结论,认为应该把纳税人的钱更多地投入到修建监狱上,而不是改善学校条件和雇佣好老师上[5]。
与离轨放大所导致的不安全感并存的是人们的道德恐慌。所谓道德恐慌,根据英国学者斯坦利·科恩的解读,是指这样一些偶发性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会使得人们对价值产生担忧,以至于社会所支持的原则也会受到怀疑,整个社会由此而陷入到一种道德恐慌的境地[6]。真实情况是,这种恐慌所引起的恐惧本身甚至已经成了一种社会公害。在2003年的“非典”事件中,部分媒体在报道中夸大、扭曲疫情,曾一度引起公众的极大恐慌。针对这种情况,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戴维·巴尔的摩撰文指出,“我们在经历一场令人恐怖的与非典有关的公共健康危机,这是一场由媒体传播开来的恐怖”,“新媒体技术正在加速公众对于病毒的焦虑情绪,这种对病毒的焦虑情绪增长的速度超过新医学技术对付病毒的速度”[7]。
从伦理的维度考察,人肉搜索可能导致的离轨放大与道德恐慌不利于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重建,因为它使得社会公众普遍对道德整合持悲观的态度,这无疑加大了社会道德失范的惯性,并使得当前社会道德重建变得尤为艰难。事实上,人肉搜索及部分媒体对那些非道德甚至反道德材料的嗜好,已经使得社会公众普遍生活于一种道德危机的压力之下,并进而导致公众对普遍道德原则的构建与社会整合丧失信心。众所周知,道德重建乃是要重建为社会公众所一致认可并共同执守的道德价值体系,但如果社会公众普遍对道德原则丧失信心,道德重建无疑会变得极为艰难。
(三)道德冲动下的非理性倾向
在立法不足或法制效力有限的情况下,道德时常被当作解决问题的手段。在许多人肉搜索事件中,由于法律不能及时提供有效支持,人们大多借助道德审判、道德谴责甚至不正当的人身攻击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或寻求问题的解决。这当然反映了事件参与者的激情与道义担当,无论如何,这种出于激情与道
义担当的行为总要好于对败德行为或违法行为的漠不关心。但是当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最终演绎成网络乃至现实中大规模的道德讨伐时,一些原本应当理性对待的问题却被暴躁的“道德评判者”推进到非理性的境地。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发动人肉搜索时,就已经在特定的道德价值立场上形成了基本的道德判断,许多当事人在一开始就已经被贴上“道德恶”的标签,并在舆论的促推下被裹挟进入到强势的道德法庭成为道德审判对象,最近的最疯狂敛财校长事件就是明证。如果当事人确实存在败德或违法行为,这种道德审判尽管有处置不当的嫌疑,但仍属可接受的范围。但事实上,在实践操作中,许多网民由于过于愤懑而经常把问题引向非理性的境地,造成攻击者与被攻击者的双重困境。其一,道德审判中的先验道德判断忽视了对事件本身的考察,有些问题原本不属于道德问题,而属于制度性缺失所导致的社会问题等,但在道德审判的强大声势下,往往也被解读为道德问题,并试图通过道德审判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这种寻求解决问题的愿望是好的,但方向与手段明显不当。其二,过于愤懑还使得人们忽视了许多更为实质的问题或问题更为实质的方面。如在“Die豹事件”中,某高校网名为“Die豹”的学生因发文称汶川地震不够强烈且死的人不够多而遭人肉搜索,来自网络、现实等的各方围攻使得她最后不堪重负而被迫休学。事件中,Die豹不成熟的个人言论固有不当之处,但她所受的攻击却也明显有处置不当之嫌。更需深刻反思的是,事件中最需反思的当代中国教育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Die豹是当代中国教育的产品,她的问题无疑就是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的一个缩影,因此,教育问题才最需要反思,如应当培养学生具有何种品质,以及如何培养?等等。但又有多少人认识到了这一点?其三,在实际的人肉行动中,人们还普遍存在一种以道德审判干预甚至取代法律审判的非理性倾向。在针对败德行为或违法行为的人肉搜索中,人们在发起人肉搜索时,其实也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道德审判开庭的时候。在强大的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有的人开始有意无意地干预法律审判,试图通过舆论力量影响案件的审判。更有人还自觉不自觉地试图以道德审判取代法律审判自行“终结”问题。但事实上,这种以民间道德审判干预或取代法律审判的现象极不可取,因为它不但直接影响了法律的程序正义,而且无助于社会法制精神的健康成长。
四、人肉搜索立法的伦理考察
要彻底、有效地规范与引导人肉搜索,健全的立法必不可少:立法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明确框定网络中的行为责任,并通过增加“网络宣泄”的成本等方式引导、规范人肉搜索。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关于新闻传播、人肉搜索等传媒活动的立法明显滞后,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导致了媒体运营、受众参与、媒介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现实问题。加强传媒立法势在必行。事实上,相关机构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相关传媒立法工作,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第一部新闻立法至今尚未完成。需要强调的是,立法前的伦理维度的考察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伦理的参与能明确权利主体的义务原则
这里所说的权利主体的义务原则,一是指公众民主监督的义务;二是指政府职能部门完善机制建设、解决现实问题的义务。公民民主监督主要关乎民众的公民意识与参与精神,在这里民众的道德素养是讨论的焦点。一方面,公民意识与参与精神应得到肯定,并培育相应的舆论环境与制度机制。从立法的角度看,就是要切实保障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引导、规范公众的社会参与。另一方面,道德能力的加强更应受到重视。这里的道德能力一是指对问题的道德意义的正确认识与把握;二是指践行道德的能力,即有效地、道德地思考与行动,而不是盲目地随大流。政府职能部门完善机制建设、解决现实问题则主要关乎社会建设与职能部门的责任履行问题,相关的制度建设则是这一层面讨论的焦点。对政府职能部门来说,制度建设与完善应是出于自觉的权利主体行为,而不是被动的行为。换句话说,制度建设与完善应该在主动的态势下进行,而不是每每在受到监督后的亡羊补牢。即使没有公众监督,仍需采取行动完成制度建设与完善的工作。在一些人肉搜索案例中,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监督固然反映了监督的效果与相关部门纠错的勇气,但是如果纠错行动大多只是在受到监督后才展开,或只有在受到监督后才展开,那么,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便成为更值得反思的事情。在公益型的人肉搜索中,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是,许多原本应当在制度框架内得到解决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地借助人肉搜索这种民间手段来寻求帮助,这本身也说明了当前我国的制度建设仍任重而道远。毫无疑问,伦理考察为人肉搜索立法所提出的这种权利主体的义务原则很有意义,因为这种权利主体的义务
原则更多地强调主体性、自觉性,强调在这一权利主体义务原则的基础上构建起相应的内部自律机制。没有这种自律机制,即便有足够的立法,法律的实践机制与实际效力也不可能得到有效保障。
(二)在对人肉搜索立法之前,伦理的参与能明确相应的价值基础,确立相应的价值标准
【重庆交通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重庆交通安全服务平台12-08
重庆六十六中交通安全工作制度10-09
重庆××酒店实习报告07-16
重庆渝北区环评报告09-16
重庆大学CAD实验报告12-19
重庆市潼南县文化产业建设现状调研报告07-26
重庆所有大学重庆有哪些大学10-22
收入证明(重庆)05-24
重庆龙湖社区05-24
重庆特色民居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