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篮球教学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篮球教学(精选8篇)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篮球教学 篇1

丰宁满族自治县窄岭总校 吴秀

摘要:本文就小学体育的篮球教学的存在问题、教学方法做简要分析,旨在阐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知识和技能水平发展的促进作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就是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身体发育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发展需要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目前小学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没有转变

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在全方位进行,但不少教师在实践中却只热衷于课程形式的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学生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究其原因就是许多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在教学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上,上级教研部门给教师大多是口号式指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等。大部分体育教师不了解设计的意图,而且也没有多余时间去学习探究这些问题,使体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2、教学方法僵化呆板

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尊

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主动地、活泼地进行学习。在传统体育教学手段上,教师单纯以“灌输”为主,简单“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手段,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从而也就不可能为学生的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满足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素质教育要求在体育教学设计上,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能像过去那样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去安排教学。

3、教学内容缺乏系统科学性

长期以来,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影响,教学内容除了体育知识技能以外,还把竞技运动的一整套项目、规则和办法等来规范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这些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竞技性运动项目,从体育竞技的角度出发,以实效性为原则,选用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技术为模式,虽然有助于学生已具有的运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但对体育教学来说,显然脱离了其内涵,只能是一种外部的行为要求,未必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最佳活动内容,竞技化的体育教学偏离正确的健身目的,违背学生的自然生长发育和发展规律,积极主动去锻炼的学生有减无增。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篮球教学的策略

1、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对其未来参与体育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刚接触运动时,他们的兴趣较狭窄、不持久,兴趣的中心尚未建立,这就要求教师从多方面去培养和诱导学生热爱运动训练,建立稳定的运动兴趣,从而取得兴趣的最大效能。所以,训练学生是先从培养其兴趣出发。一是向学生介绍篮球运动的特点、概况和趣闻,通过让学生在家收看电视里的NBA、CBA等篮球明星,同学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自己的偶像还可以通过模仿她们,学会更多精彩的动作,体会更多的快乐。二是形象地进行介绍,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羡慕之心,跃跃欲试,产生对篮球运动的浓厚兴趣。然后,在开始阶段的训练中实施形象化的教学。比如在熟悉球性和运球技术的教学中,把球比作动物,要求学生不用力打它,要分开手指,随球下压,使它们听话。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注意在尽力使球早日听话,从而促其球感的形成和运球技术的发展。学生早期的兴趣又不是持久的,容易转移。这就要求教师随时注意学生兴趣的变化,选择适当的篮球训练内容和多样化的训练方法,促使学生形成对篮球训练的稳定性兴趣。

2、通过篮球游戏教学

一运球,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组织他们进行定时运球,并让一组学生彼此为对方计算自己运球和丢球的次数;然后分析他们丢球的原因,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改进动作。对于运球速度

较慢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进行 “运球接力”、“运球占位”的游戏,而对于运球变向不灵活的学生,可以进行“绕人运球”、“穿越树林”的游戏来提高技术。二传接球,在传接球教学的提高团结意识的平台上,老师可以选择演示一对一或者二对一的防守或者投篮对抗,清楚明了地让学生了解篮球不是一个人的运动,在场上一个人的力量是极为渺小的。这样在游戏比赛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也就可以让他们自然地掌握传接球。三投篮,比如设立几个不同的篮筐,不断改变篮筐的大小,先放大篮筐,再逐步放置小篮筐,直至与正常篮圈一样大小;或者不断改变篮筐距离,先近后远,这样就提高投篮的灵活性;或者不断改变篮筐的高度,由低到高,自主选择练习。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进行投篮练习,设置对优胜者的奖励,以激励学生。

3、改进场地器材,使学生体会成功感

把篮球架改为升降式降低球篮架的高度。原本球篮的高度是3.05m,对小学生而言感到遥不可及,把高度降低一些,对于素质好、身材高的男生通过练习,在奋力一跃下,许多孩子也可以像NBA选手一样成为“灌篮高手”,学生们的兴奋与欢快的笑意溢于言表,学习的积极性自不用说。扩大篮筐的内径也是一个好的教学手段。标准篮筐的内径是45cm,如能把篮筐的内径扩大些,必定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投篮的命中率,就可大大激

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兴趣,使更多的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从运动中得到满足,找到自信。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篮球教学 篇2

一、提高老师自身业务水平, 调整教学态度

⒈提高老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 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 他的主要职责在于教书育人。然而在中学所有学科教学中, 体育教学又有着`其独特性。老师还要将一些技能知识传授给学生, 学生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 老师的每一示范动作, 以及学生学习的方法, 都会直到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再从某种意义上理解, 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活跃阶段, 有很高的崇拜主义。假如这个时候老师在学生心中扮演了偶像角色, 那么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容易。因此, 体育教师要身体力行, 坚持锻炼, 保持体力, 认真钻研业务, 全面掌握教育技能、技巧, 加强品德修养和完善自我。在学生中树立起真正的威信, 从而有效地控制教育过程, 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⒉调整教学态度

体育课开设的主要目的在于增进个体的身体发育、愉悦身心、以及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 对于中学体育课程教学, 面对的教学群体人数比较多, 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 以及学校体育设施的建立不完善, 很大一部分都是采取的放羊形式, 这导致了学生对于老师就有了一个轻视的态度, 可有可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老师和学生之间就拉远了距离, 就无法建立师生之间的感情。新课改后, 对体育教学有了新的要求, 体育课不但要教会学生一系列的运动技能, 而且要让学生真正掌握一两个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 达到终身受用。那么老师在这过程中就必须要调整好教学态度, 认真组织教学, 走到学生中间, 了解学生, 建立感情。

二、师生关系的建立

⒈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学生成长的阶段, 是一个接受教育的阶段;学生本质上不存在好与坏的区别, 只有性格上的差异。正确的引导, 用心的关爱, 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对于积极性高的学生, 应该要表扬和鼓励, 建立榜样。对于积极性差的学生, 应加大引导力度, 做思想工作, 让他们重新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不抛弃, 不放弃, 应作为我们教学的一个原则。

⒉加强老师个人修养, 抓细节, 感染学生

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感染, 生活的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一生。老师是学生第一模仿对象, 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时刻感染着每一位同学。对于体育而言, 从事体育运动的人性格大部分都比较直爽, 有时候在语言和行为方面有点过激, 这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很大的弊端, 从而拉远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 应时刻保持体育老师的个人修养。

(3) 加强信任, 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

彼此之间的信任, 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要素。对于体育课堂中,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建立在彼此之间的信任。对于学生要以诚相待, 老师所说的话, 所做的事都应信守承诺。让学生相信老师, 走进老师。这样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就比较容易听从老师的教导, 建立正确的观念, 认真地参与到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来。

(4) 因材施教, 注重个体运动能力差异

在目前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是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的要求开设, 虽然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比较简单, 但是在我们教学对象中, 总会存在小部分运动能力差的同学, 他们对于学习的知识有难度, 往往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一扫而过, 没细心考虑个体差异, 这样造成了有些同学产生了厌倦, 对老师有敌对情绪, 那么就很难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因此, 对于这样的学生, 老师应因材施教, 降低动作难度, 单独组织练习, 从而恢复学生学习兴趣。

三、针对学生兴趣爱好, 开设选修课程

目前中学体育课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兴趣爱好, 往往老师上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感兴趣, 也不愿意参与到这项运动中, 自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没有积极性, 还会带动其他自制力比较差的同学捣乱课堂。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也会影响到教学的情绪, 有时候会激发很大的矛盾。因此开设选修课程, 有其重要意义,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 从事体育。同时, 还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引起学生重视。因此, 建议以下几点:

第一, 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做学生心目中的楷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态度, 正确地对待新课程改革下体育课教学任务。

第二, 建立师生关系应从关爱学生、加强教师自身修养、信任学生、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等方面同时进行, 从而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

第三, 针对学生兴趣爱好, 开设选修课程,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把体育课成绩纳入到学期末考试总分成绩中, 引起学生重视。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 篇3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分为五个基本实施程序:一、组织教学;二、旧课温习;三、新课讲解;四、巩固提高;五、总结检查。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它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即在课堂中教师是主题,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整个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很少注重学生自身的需要,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下,音乐作为一门陶冶情操、寓教于乐的学科,应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音乐教师应时刻注重课堂上的情感指标,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及个性发展,变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

堂的主人。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达到新课改后音乐

教学的目标。

一、让流行音乐服务与中学课堂,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

新课程理念第一条强调以音乐审美为中心而音乐审美的多元化,则为学生提供了生态性的评价空间。在当今社会,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虽然没有高雅音乐的耐听性,但它节奏明快,能够表达人们日常生活的情感体验,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决不是放弃教材内容,单纯的迁就学生,将音乐课简单的变成流行音乐欣赏课、学唱课,而是利用恰当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补充现有音乐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水平,拓宽学生的视野,具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例如,在教唱现代创作电视剧《孔繁森》中的主题曲《坐着火车去拉萨》等,从多角度让学生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在音乐课堂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充满魅力。”

1.创造宽松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及创造力

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其对音乐的感情。音乐课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最大的特点就是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当今社会课改后的关键所在。

2.让音乐与美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与美术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它们作为艺术是是相通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音乐形象与情绪,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演绎音乐。例如:在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时,笔者让学生根据所听音乐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古代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即是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欣赏的兴趣,对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等方面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3.即兴创编律动或舞蹈来表现音乐 让音乐“动起来”

音乐是创造性很强的艺术之一,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多变的教学模式教学,让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特点,即兴创造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借助舞蹈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感思想,使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把音乐课堂教学与社会环境相结合进行教学

音乐教学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音乐课与社会环境的结合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从而融入社会、理解社会道德要求。音樂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教育终身化,即学习社会化。学习社会化要求音乐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应,因此音乐教学内容要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要更多的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使学生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四、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手段,以其画面丰富、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等特点能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过程,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学的核心是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态,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其强大的作用。

1.多媒体对歌曲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教师的口传身教,老师范唱,学生跟唱。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再者,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歌曲意境,无法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课本上的歌曲失去兴趣,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创设音乐教学场景,能直观的把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表现出来,是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提高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对音乐教学的兴趣

音乐欣赏在我们的音乐教材中站每学期总时数的25%,在以往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放磁带、听录音感到枯燥、无味,这样往往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注意力会很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来欣赏音乐,我们可以结合画面讲解、欣赏,音画结合可以使学生在欣赏表演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课堂更加生动。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且提高了音乐教学欣赏

的效果。

结论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篮球教学 篇4

[摘要] 因为素质教育理念的创新,所以促生了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都随着学习新课程标准而发生深刻的变化。所有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人来说,如何让新课程改革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进而开创一个语文教学的崭新局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 互动 创新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发展,各所学校的教育水平也都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但是也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课堂上知识点讲解的过少、不够细致,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减少、教学工作不够明确、所谓的课堂延伸和拓展显得过于生硬等。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解决。

一、坚持以学生和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以往情况下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作为中心,如今要改变这种错误的观点,让学生明确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在传统模式下,语文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单一的传递、讲授和灌输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死记硬背,对学习越来越厌恶。以往的教学中,习惯直接给出结论讲述结果,然后让学生去自己理解、记忆、练习和运用。如今应该参照教学内容设置合适的教学环境,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让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并培养科学精神。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法分层的关注,根据不同教材和不同学生,借助启发性的讲授方式,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题、动手实践、调查研究、交流辩论和自主合作等方法,让学生在众多教学方式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仍然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新课程改革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只有优化了课堂结构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的效率受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励方法和检查办法互相组合形成的最优方案而决定。只有把语文教学认真的进行下去,而不是仅在乎形式,才能加深语文教学改革。所谓的语文课程改革,其本质就是踏踏实实教学,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只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做到了最好,这样最终的语文教学才可以做到最好。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例如课堂的引入和切换、机制和情感以及阅读和训练。只要把以上六种情况认真研究,并且逐渐在课堂上实施,就会让语文课堂更加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努力寻找师生和教学的最佳平衡点,以最大限度促进教学课堂结构优化。

三、重建教学管理评价机制

在教学中,学习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评价指标。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只是对于结果的评价,更是一种激励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激励方式。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急需和必须构建全新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模式的落后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是最大的短板,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评价改革时候,不可以忽略如下问题:牢记对以往工作进行经验总结,不可以忘记过去的工作带来的教训;要注意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通过寻找最合适的工作突破口,逐步加快评价改革工作。

四、知识、能力、认知和情感要互相统一

传统教学方式中过于注重对于目标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传统教学认为知识是根本,而智力、能力和情感等其他方式都是附庸,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教学严重的忽略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和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课堂教学完全没有素质教育的功能。而对于改革课堂教学,则需要首先加强对于发展的认知。让教学目标有原来的注重知识教学转变为现在的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以此保证达到素质教育需求。

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结论教学,忽略过程,这种方式是一种走捷径的教学,让原本有趣的结论的形成过程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条纹背诵,传统教育将知识和智力完全的分离开来。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己极探索新的知识,并且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经历众多困难和挫折,才能深深体会到,这是在学习、生存、生长和发展中所不可避免的过程。

五、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这就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师要时刻注意让自己的真诚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现代教育教学中,很注重情感教学。并且,也有实践证明,将情感教育适当的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总结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的推进。所以,作为一个改革潮流中的语文教师,应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当前的教育,要保证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生活形成了语文教育,语文教育也是对于生活的反应。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发展,原本的灌输式的语文教学缺点已经越来越多,“应试教育”让学习的初衷完全的扭曲,单纯的知识的训练,单纯的技巧技能的强化,全都是为了应对考试,这种传统而又错误的教学方法,会严重影响新时期的教育。所以,要加强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并且深入反思传统的语文教学所存在的利与弊,要与时俱进,更新思想,快速转变教学观念,将新课程改革更好的应用到未来的语文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篮球教学 篇5

7号

论文名称:

论文作者:

工作单位: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郑 小 芳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郑小芳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数学组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内涵和要求,高中数学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除了教材内容的变化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成为数学教学中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根据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当前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具体方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随着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渗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生气和活力,使我们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所谓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有效知识,体现出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因此,构建和谐、互助、愉悦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撑的鲜活课堂生活,合理有效地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那么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笔者根据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所以,所有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彻底更新教学观念,重新开始用新课改的理念去教学是提高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任务。

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原来教师是主角位置,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把原来单向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合作交流式教学。

改变学生学的方式。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效率才是最高的,创新的火花才会爆发。因此,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结合现实情境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在课堂实践教学中,适时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类似的理论知识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曾经举过这样例子:某种汽车购买费用为10万元,每年交保险费、养路费及汽油费合计9千元,汽车的维修费用平均为第一年2千元,第二年4千元,第三年6千元,依次成等差数列递增,问: 这种汽车使用多少年报废最合算? 又如: 已知a,b,m都是正实数,并且ab,求证:

ama。这是一道真分数型不等式,如果直接去证bmb明,单调枯燥。如果设置情境: 有糖a克放入水中得b克糖水,糖水的质量分数是a。又问: 糖加m克,此时糖水质量分数又是多少? 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bam。笔者又问: 变甜还是变淡了? 学生很自然地回答: 变甜了。于是得到了bm这个不等式ama。实践证明,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以数学bmb的意识、方法、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数学是无法灌输的,是难以讲授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数学。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应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多媒体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是改变这一现状的绝好的形式。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特别适用有关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知识的教学。例如:用计算机演示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规律,三角函数曲线周期变化规律等,既直观明了,又能反映变化的过程,对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十分有好处。在高中数学中恰当引入多媒体教学是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改革中提高教学有效性上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运用得当既可突破教学难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能力。

比如,函数yAsin(wx)图像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可以自由地给A,w,分别赋值,动态演示出图像变换(平移或伸缩等)过程,使得学生很生动、很直观地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探索出它们分别对图像变化的影响控制作用。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来控制图像演示过程的速度,让学生在电脑图形的不断变化、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教师的点拨指导等反馈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有的学生尚未完成,还可以自己将课件拷贝回家,再加以反复体验。这样的认知环境和认知过程,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实施开放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意识

开放题能够给予学生尝试成功的机会和喜悦,探索真理的希望和信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探索创新的意识,并通过讨

论交流使各自的潜在发展水平成为现实的能力水平。如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训练中,可设置这样的问题:将一张一元的人民币兑换成以角为单位的零钱,这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很多,学生对于其也有多种思考方式:有的采取枚举的方式,逐个列举出来;有的学生将不同面值的硬币画出来,并采取组合的方式,进行随机组合;部分优秀学生利用不等式知识设五角面值的硬币为a枚,二角面值的为b枚,一角面值的为c枚,根据题目的要求满足如下约束条件,5a2bc10,0a2,0b5,0c10,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类讨论可以得出10组非负整数解。在解决此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片面的否定前两者学生思维的简单性,也不能单纯地嘉奖后者学生思维的深入和严密性,而应鼓励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兼容并包,百花齐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否则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将会被老师的批评和否定扼杀在摇篮中。

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则要求教师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因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认识感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感情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心与心的沟通,首先应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要求教师不管针对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比较内向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待差生要有耐心,积极营造融洽的氛围,循循善诱,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信心,使他们消除顾虑,积极发言,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建立平等沟通的桥梁,通过心灵的沟通、情感的融合而促进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的交流互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不断提高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效益和教学质量,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与学生观.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解决好学生实际的学习问题为起点,使学生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为终点,为学生打造更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思考、认真探索、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也是教师个人的一种自我实现,在完美的追求过程中可以使教学获得更大的成功。

参 考 文 献

[1] 汤光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设疑的作用[J].学苑教育, 2010(12),39.[2] 柳在兵.谈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新课程,2010(6).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6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课程改革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方式和方法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一轮的课改便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师是人类桥梁的工程师,这个职业光荣而圣神,如何在新课改下提高我们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也是我们追求的永恒主题。所以面临课改的浪潮,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走出一条真正适应我们甘肃省民勤县农村小学语文现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崭新道路。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美术;德育教育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号角,吹遍了祖国大江南北的每一个角落。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对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我们语文教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要求我们语文课堂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为目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改变课堂过注重于传授的倾向,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个体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都能感受到语文课堂带来的温暖。使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一个人人平等,相互促进的过程。从而使我们语文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改的学习、理解、认识,谈谈自己观点与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至关重要,“爱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是一种人人平等、相互帮助、合作学习的伙伴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原动力”。如果学生对教师比较喜欢,有较好的印象,就会对其所教的课程感特别感兴趣,并特别努力学好这门课程。因此,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所以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这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的翱翔,尽情的吸吮知识的乳汁。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自己领航员的作用,引导学生“如何科学的学习”、“促进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每一位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并将其应用于语文教学的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用爱心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二、创设教学环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引路。”所以学生学的好与坏,与教师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原动力。就会使语文教学课堂气氛特别的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学习这篇课文,教师可以提一些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谁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谁见过小蝌蚪的妈妈”,“谁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怎么说话的”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举起小手回答,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一下子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的样子,个个充满灿烂的笑脸,这时候才感到语文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尝到了学海无涯乐做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尽量去抓住学生幼小的心灵,去捕捉他们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的思路尽快的融入到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来,尽可能的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一位孩子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孩子都体会到语文课堂带来的快乐,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语文课堂上展现自己的魅力,从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也不能放任自流

“学习全靠自用心,老师只是引路人”。紧跟新课改的浪潮,语文教师要做好引路人,尤其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从小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把语文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让孩子在这个崭新的舞台上把自己的才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教师要做好领航员的角色。由于小学孩子的年龄都比较小,还不懂得如何把握自我,如何进行自主学习?把语文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容易迷失方向,他们幼小心灵无法驾驭知识的航线,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讲的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想怎么交流就怎么交流。一节课上完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却没有充分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主体”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多重备课”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真诚关注每一位学生,与他们进行真诚的交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只要这样才能使微弱的星星发出耀眼的光芒。一切为了孩子,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去做,知难而上,相信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会随着教育的改革的步伐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聂文英.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指导思想[J].教育现代化,2012

[2]杨桂芬.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2007

[3]何侃,丁宝森,范晓霞.小学生学科能力结构的优化训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

作者简介:

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 篇7

一、新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1. 固有知识传授角色的变化

(1) 由老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变。体育教学中有一些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对有些知识和技能一看就会, 甚至有些个别技术动作比老师做得还规范, 这时如果教师还是按老一套去“教”, 这部分学生觉得没有意思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所以就要使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地位, 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动态, 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动起来。

(2) 由传统的格式化教育向个体差异性教育的转变。以前的体育课, 都是教师定好教案, 上课时执行就可以了, 对任何一个学生都一样。但现在看来, 这种格式化的教育存在很多缺点, 忽视了个性差异、性别差异、能力差异等, 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这种陈旧的观念和方法, 多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 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前提, 以学生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方向, 使学生尽其所能, 充分合理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3) 由倾向注重“结果”向倾向注重“过程”的转变。以往的体育课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这样就忽视了量的积累, 所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十分重要。

2. 教师职业角色的变化

(1) 教师要和学生一样, 成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 学生和教师同练同乐, 学生会很兴奋, 能够和老师在一起活动、比拼, 自主地学习, 尝试着、探索着, 和老师在一起平等地研究学习, 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潜能, 展示自己的才华, 师生之间的变得不再有距离、有隔阂。

(2)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 应当帮助学生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创设内容丰富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 积极地去学、去练, 教师不再是“管”学生学, 而是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服务者, 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激发出学生的潜能, 使每一个学生在这节课上都有所得, 真正能够达到增优补差, 提高学生素质。

二、制约体育教学发展的条件

1. 我国师范的培养模式禁锢了体育教师、体育教育的发展

当前的课程改革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教师, 是因为师范体育教育模式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改革, 缺乏这种符合新课标的师资教育。师范教育作为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上级培训院校, 现在还沿用着新课改以前的教育方法。

2. 我国中小学教学资源的贫乏也限制了体育教学的开展

在全国各地, 教学设施、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的情况就减少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严重影响了教师创新意识的发挥, 给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带来很多的不如意。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也受到教学设施场地器材不足等情况的影响, 教学依然是以往的苏式教学模式, 给新课标的推行带来了阻碍。

三、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策略

1. 实施校本培训, 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在学校, 要根据固有的教学资源对学校的教师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它要以学校为培养单位, 对教师进行资源的再分配, 加强各个学科间的交流, 使现有的有效教育资源更好地被利用起来, 对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培训, 以提高教学效果, 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也就能实现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再提高。

2. 加强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实施教师的动态发展策略

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就是在若干个学校之间进行灵活多样的交流与合作, 弥补本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缺陷, 实现校间教师共同发展。

四、体育教学改革要与时俱进, 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

体育课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是怎样处理体育知识的, 这样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就应该成为体育教师专业新的发展基础, 体育教育学是体育教师获得这种知识技能的基础。形成完善的体育教育学科体系是培养专业化的体育教师的理论前提, 并且不局限于本阶段的教学, 这种学习是要终生化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应该实现课程结构上由固定结构向可调性结构的转变。体育课程目标转变成为向着学生喜欢参与感受乐趣、掌握技能和方法、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塑造良好形态, 心理健康以适应社会。

与时俱进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以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更新为主, 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体育教育基本理论, 不断地更新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手段。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必须贯穿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 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篮球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为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也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迎合新课改精神改变教学理念,在教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每位小学数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这一问题的认识。

1 教学观念科学化

可以说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开始,教师只有接纳并认可了新的教学观念,才能重新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學手段,才能实现对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贯彻落实。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首先一改往日“填鸭式”的教学观念,形成“四种教学观”。“四种教学观”指的是: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2 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合理的教学目标包含了知识理论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决定的教学过程的方向、内容、方法和途径。

一个合理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包括: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对教学流程的控制与调整作用;对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协调能力;通过明确的方向和目的减轻学生盲目学习带来的负担,有着提升学习效率的作用;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能力有着一定的管理作用。小学数学不同教学阶段有着不同的教学任务,对此,教师应在遵循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般围绕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能力、积极的思想情感和灵活的思维这几项内容有关,如就《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课程,我们可以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3 教学方法合理化

教学方法即师生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并不是仅仅针对教师而言的,而是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启发性原则。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能动性;2)生动性原则。教学方法要生动有趣,具有充分的感染力,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3)自主性原则。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因材施教原则。要处理好个体与全体的关系,要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不够灵活,有时一堂课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这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同时也有碍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智力、能力等等。对此,我们应尽快转变理念吗,强化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和组合,使课堂氛围活跃而灵活,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合理化,才能提升教学成效。

4 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指的是教师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措施。传统的教学手段单靠教师的板书和讲解,这不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应强化对多种教学手段的组合运用,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

如今,许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的使用使信息的传达更为简洁、准确、有趣,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此外,视、听接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迅速地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这使得课堂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再一味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灌输与记忆,而是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尽快转变教学理念,从思想上、目标上、方法上和手段上做出适当的改革,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熙鹏.新课改下强化小学教学管理之我见[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6):43-44

[2]陶健.小学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摭谈[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下旬).2013(1):60-61

上一篇:我的优缺点叙事作文下一篇:土地增值税问题解答(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