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务工调研报告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外出务工调研报告(精选8篇)

外出务工调研报告 篇1

一、“筑巢引凤”,返乡创业得到大力鼓励和扶持

本世纪初,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各级党委政府致富农民、富裕农村、为地方培养产业工人的重要举措摆上议事日程,劳务输出工作得到突飞猛进发展,到 20xx年,全市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人数达10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3%。20xx年以来,随着全市全民创业战略的大力实施,昔日的外出务工人员自带资金、技术、项目、信息、市场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一批接一批地回到了家乡,创办企业、兴建市场,涌现出一大批“创业之星”,返乡创业成为潮流。至 20xx年末,全市乡村劳动力214万人,在外务工65万人,返乡创业1.37万人,投入固定资产51.6亿元,年产值540亿元,上缴税金21亿元。

(一)强化政策扶持,返乡创业激励机制形成。XX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在市场准入、证照办理、创业场地、信贷支持、用水用电、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创业培训、子女就学等方面实施政策倾斜,给予奖励和扶持,降低创业成本,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并促进其成功创业。XX县青伊湖镇农民武荣,20xx年12月返乡后创立菁伊湖木业,20xx年4月投产,租用土地50亩,镇政府按每亩200元给予土地租金补贴,20xx年企业贷款800万元,上交税收70余万元,政府以奖励的形式,给予贷款补贴30万元,镇财政出资8万元为企业无偿架设了变压器,县财政还给予研发经费5万元。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20xx年产值已达8000万元,带动当地劳动力220人就业,人均月工资3300元。

(二)强化宣传引导,返乡创业舆论氛围浓厚。各地采取外出慰问、回乡恳谈、信函联络、典型引导等多种方式,经常与外出务工人员叙乡情、联友情、增亲情,介绍当地创业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同时,各新闻媒体、网络平台、服务机构加大返乡创业宣传力度,通过典型引导、创业信息发布、创业政策宣传等形式,营造深厚的返乡创业舆论环境。20xx年春节期间,全市以“春风行动”为契机,开展了《致返乡创业人员一封信》、创业成果展和创业成功人员巡回演讲等活动,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XX县在所有乡镇悬挂、张贴、印制宣传返乡创业标语,在县广播电台开设“全民创业书记谈”、“创业富民大家谈”、“创业之路”等专栏,介绍返乡创业经验,交流返乡创业体会。春节前夕,该县专门组织人员到苏南务工人员集里地开展返乡创业宣传活动,发布家乡创业政策及信息;XX县组织返乡创业成果展览6场、创业宣传活动10次,参与人数20余万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风行动”期间,全市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2101 人,带动就业18673人。

(三)强化载体建设,返乡创业服务质量提高。近年来,XX市不断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市、县(区)都建立了创业指导服务里心、乡镇(街道)有创业服务所、村(社区)建立了创业服务站,切实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专家指导、项目推介、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全程跟踪” 等多层次的指导与服务。全面实施“四证一体”“一站式”创业服务模式,实行“一窗受理,分别审批”制度,即申请人将所需材料交由政府服务里心一个窗口后,由窗口人员负责向有关部门传递审批,再由窗口人员统一收集,申请人只需到这个窗口就可以拿齐所有创业所需的证照。切实加强创业能力培训,不断提高创业培训成功率。20xx年,全市经过认定的创业定点培训机构达16家,拥有创业培训资质的教师75人,全年共开展返乡创业培训8166人次,培训后创业成功率达到62%。XX县每个乡镇都建立了5个以上创业现场教学点,一对一开展创业培训。该县还组建了40多人的创业讲师团,定期送服务到村、到组、到农户家门。

二、“百花盛开”,返乡创业形式多样各领风骚

(一)独资式。据统计,XX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后独资创办企业数量占所有返乡创业总量的75%以上,占居返乡创业大半江山。XX县庄圩乡女青年郑红梅,1983 年到上海服装厂、织布厂等企业务工,20xx年5月,她回乡后用挣来的15万元投资办起了自行车条帽厂,用工30多人,当年创产值10余万元,创社会效益 7万元。在宿迁,像郑红梅这样返乡后靠自己的双手独资办企业的还有很多。

(二)合资式。相对于独资来说,合资更是许多返乡创业人员最初创业的最佳选择。因为办一个企业需要很多资金,一下子拿那么多钱毕竟不容易。XX县钱集镇效佐村陈庄组唐海军20xx年返乡后,和XX市淮安区车桥镇倪震一起,共同投资20万元,创办了沭阳龙睿油脂加工有限公司,如今,他们二人创办的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固定资产达20xx万元以上、利税2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

(三)联营式。联营式创业是指创业者通过务工期间和企业建立的良好关系,返乡后专门为该企业加工配套产品或我生产你销售等方式创办的企业。XX区大兴镇集东居委会第一居民小组的徐宏卫,1995年到常州务工,由于他工作勤奋,老总把他从分厂调到深圳电子元件厂负责管理工作,不久又升任副厂长。一天,他对厂长说,能不能把你的电子原材料给我发过去,我在宿迁老家为你搞加工?老板考虑不久,就同意了他的请求。20xx年,徐宏卫回乡在宿迁办起了电子元件厂。从此,双方配合非常默契。这种为外地搞来料加工创办的企业,负担不是很重,效益也可观,比较深受本钱不多的创业者欢迎。

(四)股份制。受传统经营理念影响,XX市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后以股份制形式创业并不多,有的也只是在土地流转后,一些公司大户以土地带人入股的形式出现。XX区龙河镇朱大兴村蔡苏圩,20xx年返乡后成立了“XX市将军令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7位农户入股经营,采取的是“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苗木种植面积近100亩,资产价值超过100万元,户均年收益在10万元以上。

三、“引领潮流”,返乡创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影响深远

创造历史,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不仅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亮点,而且对提高农民素质,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取得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为加快城乡统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xx年,XX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703元,比上年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1%,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809元,增长13.3%,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6.6%。

(一)拉动了农村就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直接为当地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加快他农民就地就近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XX县扎下镇曹沛,20xx年回乡后创办了沭阳乐纺服饰有限公司,拥有10条服装生产流水线,解决了当地25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XX县王集镇武集村刘银春,到兰州务工,20xx年底返乡创业,开办了泗阳江南乐坊音乐主题餐吧,带动就业127人,充分体现了就业倍增效应。XX县龙集镇龙集村六组张静,20xx年初返乡,在龙集镇工业集里区创办了XX市创新塑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各类箱包、纺织袋、手提袋,带动农村大龄劳动力150人就业,其里贫困劳动力94人,使部分不能离家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二)增加了农民收入。返乡创业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据测算,返乡创业带动就业人均月工资在2300元左右。XX区罗圩乡武圩村陆汽启,返乡后创办了双洋帽业,吸纳罗圩乡40个劳动力,人均月收入2500多元;该区龙河镇龙集居新东组陈建堂20xx年返乡创业,承包村里130亩土地栽种葡萄,本村农民在忙完自己农活后都可以帮他栽种葡萄,每人每天收入在60元左右,农忙农闲都有钱赚。

(三)促进了结构调整。多年来,XX市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结合本地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拉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建市之初的47.7:30.8:21.5,到20xx年调整为13.8: 47.8:38.4,一产比重降低33.9个百分点,二产和三产比重分别提高17个和16.9个百分点,由传统的“一二三”结构调整为“二三一”结构。XX县万匹乡丁蒋村丁书良返乡后从事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受他的影响,该村从事蔬菜大棚种植家庭逐年增加,全村8成以上土地不再种植传统农作物。XX区顺河镇陆槽坊村农民姜继武返乡后承包300多亩土地从事泥鳅、莲藕、茭白和水蛭生产,年纯收入100余万元,当地村民看到实惠后纷纷效仿,同村沈军、胡为月、刘殿才等村民也都加入到水产养殖行列里来,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基本形成。该区返乡人员石良辰,在宿豫商贸城创办了网上商城和速购快递公司,形成网购与物流一体化,带动了宿豫整个物流业飞速发展。

(四)丰富了人民生活。一方面,返乡创业丰富了农村物质生活。返乡创业农民利用外出务工时学到的技术和手头积累的资金返乡后,有的承包荒山种植水果,有的利用河堤饲养家禽、牛羊;有的投资农村客货运输、开办建材商场;有的办起小超市、小餐馆;有的种植药材、反季节蔬菜、发展高效农业……补充和丰富了城乡人民生活。XX县半城镇返乡创业农民李磊在县、镇两级政府支持下,创办了春蕾采摘园,主要种植桃子、枣子、无花果、西瓜等果蔬,形成城乡旅游、采摘、休闲一体的服务产业。另一方面,返乡创业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外出打工农民多数都是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他们在城市打工的过程里增加收入的同时,也接受了城市文明的熏陶,而返乡创业恰恰是其里一部分优秀者又回到了农村,同时也带回了都市文明和现代生活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人力资本有了新的提高,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农民的精神文明和生存质量逐步得到改变。

(五)形成了一批典型。近年来,XX市许多农民工返乡创业逐渐由小变大、由弱到强,在当地影响较大,已成为农村致富的领头雁。XX县每季度都要评选一批“十大创业明星”、每年评选“十大创业先锋”,并把这些报效家乡创业者的巨幅照片挂在县政务服务里心,让前来办事的人都能看到;XX县的魏琴、孙卫军、王维、谢卫国、朱凌瑞等10人被评为该县20xx年度“十佳激情创业之星”,返乡创业有功得到标榜和激励。返乡创业农民不仅自己富裕,还不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有的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有的被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还有的被授予多项荣誉。XX县八集乡大石渡村韦庄组韦红,20xx年到无锡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务工,20xx年回乡,在八集乡工业园区创办了江苏东杰环保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占地33500平方米,有员工380人,从 20xx年起,她先后被评为“XX县凤还巢明星企业代表”、“十佳创业之星”、县“三八红旗手”、“十大杰出青年”,20xx年入选市人大代表。

(六)担当了社会责任。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不仅为农民致富提供了渠道,还主动为乡村架桥铺路,捐资扶弱济贫,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20xx 年,全市返乡创业企业为公益及社会事业支出达5.6亿元,全市人均96元。XX县钱集镇效佐村唐海军返乡办厂赚钱后,每年都要为全村农民缴纳100元/人的医疗保险费,村里路灯用电费用全部由他支付。XX县朱湖镇黄圩村三组返乡创业人员陈军,返乡后创办了XX市羽鼎火锅炉具有限公司,20xx年,他个人出资18万元为村里修建了一条宽3米、长270米的水泥路,方便了村民出行;该县上塘镇返乡人员周光君,20xx年返乡创办了华晶工贸有限公司后,年年都向上塘镇养老院、上塘里心小学捐赠物资,全额资助10名生活困难的学生学费和生活费,20xx年教师节,他还向上塘镇里心小学捐赠10000元,用于奖励品尝兼优的学生和优秀的基层教师。

(七)加快了城镇建设。返乡创业人员大多将创业地点选在交通便利、经济活动比较集里的小城镇或工业集里区,因此,一大批返乡创业人员在小城镇购买了房子,在小城镇安了家落了户,加快了农民向小城镇集里的进程,实现了一种最低成本的城镇化扩张,从而带动了小城镇建设向新的、更高层次发展。XX县华冲镇返乡创业 136人,其里在小城镇创业的占55%,在本村创业的占40%;XX区返乡创业队伍里,在小城镇及市区创业的农民占79.8%。XX县斐圩镇农民庄巍,在镇工业园兴建4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创办了XX县庄巍食品厂,目前,庄巍全家已经到镇上居住,有了自己的商品房和车子。XX市XX区屠园乡农民伏美红,20xx年春节期间返乡后创办了XX区屠园乡腾飞电器厂,她全家也从农村般到了镇上。

分页阅读第1页:一、“筑巢引凤”,返乡创业得到大力鼓励和扶持第2页:四、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四、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返乡创业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从统计情况来看,XX市返乡创业平均固定资产投入仅37.66万元,可以看出,初始创办的基本都是小微企业,以劳动密集型和手工操作为主,生产岗位和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层次较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二)融资成为制约创业的首要因素。外出务工人员靠务工积累起来的资金不会太多,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所需资金额来说,往往在创业初始阶段就已耗尽,有的只能通过向亲友借贷。许多人宁愿向社会高利息筹集资金,也不愿意去银行贷款,因为银行贷款手续繁琐,时间较长,而且担保人难找。资金缺乏,贷款困难,已成为制约返乡创业的瓶颈。

(三)创业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应有尽有,力度也很大,但是由于宣传不到位,有的创业者还不知道政策;有的虽然知道政策,但由于缺乏具体操作办法,导致创业者不知道找哪个部门、需要提供什么材料才能享受到政策;另外,部门之间踢皮球的现象还依然存在。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适应创业发展需要。农民工回乡创业一般都在集镇或工业园区,但是由于一些地方经济薄弱,小城镇建设滞后,导致返乡人员创业成本增加,如建设厂房、架桥铺路、输电引水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时间和精力。同时小城镇的通信、交通、金融、能源等配套设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也给返乡创业和发展带来了不少麻烦。

五、推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建议及对策

(一)主动把政策送到返乡创业者手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各级创业服务机构,要全面掌握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情况,并根据他们不同创业阶段发展和需求,及时将各项扶持政策送到他们手里,给予场租、税费、用水用电减免,发放创业带动就业奖励资金,降低创业成本,扶持创业成功。

(二)下大力气解决创业融资难题。推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不断提高他们创业的规模和层次,关键在资金。在今年的亚洲博鳌论坛上,众多人士提到,里国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60%以上,但5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存在融资问题。因此,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后创办的小企业,要根据其初始创业和创业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财政与信贷支持。要将小额担保贷款扩大到所有创业者,提高贷款额度,降低门槛和环节,减少手续和时间。要研究解决创业融资难题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缓解创业者对资金的实际渴求。

(三)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切实抓好小城镇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工业集里区和市场建设,使之承载创业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减轻创业者辅助投资的压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农民工创业园,给予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提高政府对返乡创业的政策与信息导向性和创业成功率。

(四)切实做好创业各项服务工作。要经常征集、评选、发布适合返乡人员创业的项目,从项目支持上为返乡创业人员兴办企业或经济实体创造条件。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入驻基地的返乡人员创业提供各种条件和便利。有针对性地强化创业能力培训,提高返乡人员创业能力和水平。加强各级创业服务机构建设,组建一批服务创业的专家志愿团,一对一的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全程服务。

(五)营造有利于返乡创业的舆论环境。要通过发放返乡创业宣传材料、手机短信、到外出务工人员集里地慰问座谈、返乡创业典型介绍等形式,启发他们返乡创业意识,鼓励和引导他们返乡创业。各级新闻媒体、网络、服务机构要加大返乡创业宣传力度,公开兑现创业扶持政策和承诺服务内容,大力营造崇尚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环境与氛围。

外出务工调研报告 篇2

一、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

关于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教育影响的研究, 已有文献多是从教育学和社会学角度切入, 强调留守儿童监护人改变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如提出随着农村打工族的兴起, 其家庭教养结构发生了变化[1]。家庭教养方面的变化除了体现在监护者类型的改变外, 还体现在外出务工父母自身因素的改变[2], 这两个方面的改变都对“留守儿童”发展产生影响。也有少量文献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 提出父母外出务工使家庭收入增加, 这放宽了子女教育投资的收入约束, 将对子女教育产生积极的正面效应;同时, 父母外出打工使监护人发生改变, 这将减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时间投入, 从而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3]。综合起来, 上述这些研究主要强调两点:一是监护人改变的影响;二是收入增加从而教育资金投入增加的影响。

已有研究只提出了可能的影响途径, 并没有对这些影响进行定量测量。另外, 已有文献并没有将父亲外出打工和母亲外出打工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分开对待。农村家庭各项教育投入的实施主体往往都是母亲:母亲是儿童学习的辅导“老师”, 是家庭对子女教育进行时间投入的主体;母亲往往是文具等学习资料的购买者, 是家庭教育资金投入的主体。因此, 母亲外出打工对儿童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要远远大于父亲, 有必要将父亲和母亲的影响分开来考虑。

为了研究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 必需要知道儿童学习成绩主要由哪些影响因素决定以及父母外出务工对这些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借助经济学的投入产出模型, 本文认为儿童学习成绩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儿童学习时间的投入:儿童投入学习的时间越多成绩也越高;家庭资金投入:家庭资金投入可以改善儿童学习条件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资金投入越多儿童学习成绩也越高;家庭时间投入:家庭用于辅导、监督儿童等时间投入越多儿童成绩也越高, 不同的监护人对儿童教育投入的时间也不相同;学校教学质量的差别和儿童本身在智力方面的差别, 这一因素并不受父母外出务工影响。已有文献主要强调父母外出务工对家庭资金投入和家庭时间投入的影响。本文认为父母外出务工还可能对儿童学习时间的投入产生影响。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使得留在家里的劳动力减少, 家庭农业劳动和家务劳动的影子工资上升;这增加了儿童从事农业劳动和家务劳动的需要, 从而减少儿童的学习时间使儿童的学习成绩下降。借鉴已有的文献和此处的分析, 本文将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成绩影响的途径分为三类, 即家庭资金投入改变的影响、儿童家务农活时间改变的影响以及监护人改变带来的家庭时间投入改变等其他方面的影响, 并测量其总体影响。

二、数据来源及描述

㈠数据来源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笔者2007年3月对江苏省宝应县初级中学一年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选择宝应县原因是宝应县93万人口中有近30万人口外出务工, 具有典型性;另外, 宝应县初中实行统考, 获得的平均成绩具有可比性。本次调查一共抽取了4个乡镇的4所初级中学, 学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调查总共发放200份问卷, 收回180份, 回收率为90%, 剔除无效及单亲家庭问卷38份, 实际用于分析的问卷为142份。调查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平均成绩、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去年非农工作情况、家庭子女数、家庭收入等。

注意:小学升初中百分比是指该镇上的小学毕业生进入该学校的比例。

㈡学生父母非农工作情况描述142份样本中有123位父亲和92位母亲2006年从事过非农工作, 所从事的最主要非农工作地点的分布如表2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对于父亲来说, 在省外非农就业的人数最多, 有52人, 占样本总数的43.1%。而对于母亲来说, 在本村务工非农就业的人数, 有35人, 占到样本总数的38%。总体来说, 相对于母亲来说, 父亲外出务工的地点比母亲外出务工的地点离家远。

123位从事过非农工作的父亲中, 有84位在从事最主要的非农工作时不住在家里;92位从事过非农工作的母亲中, 只有34位在从事最主要的非农工作时不住在家里。笔者把从事非农工作时不住在家里的现象定义为“外出务工”。从表3可以看出, 学生母亲外出务工的人数少于父亲外出务工的人数;学生父亲和母亲外出的时间结构非常相似, 大部分外出务工时间都在7个月以上, 而外出3个月以下的不足10%。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学生母亲外出务工时间比父亲少。

综上所述, 相对于学生父亲而言, 学生母亲从事非农工作较少且离家较近;因工作而在外居住人数较少;即使外出务工, 母亲外出时间也相对较短。

三、经验分析方法及结果

㈠分析方法及变量说明本文利用多元线性模型, 分析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拟回归的方程形式如下:

其中 (1) 式为学习成绩决定方程, 学习成绩是家务、农活负担, 家庭教育资金投入和父母外出打工与否的函数。 (1) 式中父母外出打工与否的系数 (α4和α5) 测量保持家务、农活负担及教育资金投入不变情况下, 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由监护人改变使得家庭教育时间投入改变造成的。根据赵耀辉的研究, 农村劳动者优先选择转移的领域是本地非农业而非异地转移[4]。因此, 可以近似认为已经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如果不外出务工则只能在本地从事农业工作而无法找到本地非农工作。因此, 在 (1) 式中笔者把父母从事农业工作的样本作为对照组, 并把代表父母是否在本地从事非农工作的虚拟变量放入方程。 (1) 式中没有报告的用于控制学生智力差别和所在学校教育质量差别的变量包括学生性别、年龄、父母教育年限和所在学校虚拟变量。 (2) 式测量父母外出务工对教育资金投入的影响。 (3) 式、 (4) 式测量父母外出务工对学生家务、农活负担的影响。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学习成绩的总体影响将通过 (1) 式、 (2) 式、 (3) 式和 (4) 式计算出来。各变量的定义、对学习成绩预期作用方向以及描述性分析见表4。

父亲外出打工对儿童平均成绩的影响将通过下式计算而得:α4+α3*β1+α1*γ1+α2*δ1, 其中, β1, γ1, δ1分别表示父亲外出打工对儿童的教育资金投入、家务负担和农活负担的影响;α3, α1, α2分别表示儿童教育资金投入、家务负担和农活负担增加一单位对儿童平均成绩的影响。同理, 母亲外出打工对儿童平均成绩的影响为:α5+α3*β2+α1*γ2+α2*δ2。

㈡经验分析结果表5第2栏是学习成绩决定方程的回归结果, F值为2.8, 回归方程在1%的水平下通过总体显著性检验。回归结果的系数与预期一致, 家庭对儿童的教育资金投入对儿童成绩有正向影响, 在10%水平上显著。儿童的家务、农活负担对儿童学习成绩有负面影响, 但统计上不显著, 可能的原因是笔者调查的宝应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儿童需要承担的农活和家务负担很少, 而少量的农活和家务负担并不会显著地降低儿童的成绩。在保持教育资金投入和家务、农活负担不变的情况下, 父母外出务工仍对儿童成绩产生显著影响。父亲外出务工对儿童成绩有较显著正向影响, 使儿童平均成绩提高了5.04分;而母亲外出务工则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使儿童平均成绩降低了6.49分。可能的原因是外出务工的父亲对“教育能增加收入”有更加深切的体会, 因此倾向于让家庭加强对儿童学习的辅导和监管方面的时间投入, 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儿童学习辅导和监管等时间投入一般是由母亲实施, 母亲外出务工使教育时间投入的实施主体“缺位”或由其他人“替代”, 而其他人并不如母亲做得那样好, 因此母亲外出务工使儿童成绩下降。从回归结果中还可以看出, 母亲的教育程度对儿童成绩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而父亲教育程度对儿童成绩影响不显著。儿童的年龄越大其平均成绩越低, 这是因为对于同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而言, 年龄越大的, 其留过级的可能性越大, 而留级生的平均成绩一般较低的缘故。

在教育资金投入回归模型中, 父亲外出务工对儿童教育资金投入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 使儿童教育资金投入增加0.799 (百元) ;而母亲外出务工对儿童教育资金投入影响为负, 但不显著, 母亲外出打工使儿童教育资金投入减少0.386 (百元) 。传统上认为农村家庭在教育上有“重男轻女”的倾向, 但笔者的结果显示, 女孩获得的教育资金投入显著大于男孩。

注意:***、**、*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

在家务、农活负担回归模型中, 父亲外出务工显著地增加了儿童的家务负担 (增加了0.631小时) ;也增加了儿童的农活负担 (增加了0.779天) , 但并不显著。母亲外出务工对儿童家务负担有正向影响 (增加了0.068小时) , 但不显著;对儿童农活负担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增加了2.157天) 。

综合来看, 父亲外出务工使儿童学习成绩提高了5.16分 (5.04+0.71*0.799-0.363*0.631-0.286*0.779) ;而母亲外出务工使儿童平均成绩下降了7.41分 (-6.492+0.71* (-0.386) -0.363*0.068-0.286*2.157) 。

四、结论及政策含义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在保持家庭教育资金投入和儿童家务、农活负担不变的情况下, 父亲外出打工使儿童平均成绩提高了5.04分;父亲外出打工固然会增加儿童的家务、农活负担, 但同时也使家庭教育资金投入增加, 两方面的综合作用使儿童的平均成绩又提高了0.12分。总的来看, 父亲外出打工使儿童学习成绩提高了5.16分。在保持家庭教育资金投入和儿童家务、农活负担不变的情况下, 母亲外出打工使儿童平均成绩减少了6.49分;母亲外出打工在增加儿童的家务、农活负担的同时, 还会使家庭教育资金投入减少, 两方面的综合作用使儿童的平均成绩又减少了0.92分。总的来看, 母亲外出打工使儿童学习成绩减少了7.41分。虽然研究结果显示父亲外出务工能提高儿童学习成绩, 但并不能因此而鼓励父亲与儿童的分离。因为父亲外出务工是通过增加收入、改变对儿童教育重视程度等其他途径提高儿童学习成绩, 而非“父子分离”本身就能增加学习成绩。

中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更好地开发我国的人力资源, 消除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对儿童教育的负面影响, 长期的、根本的办法在于改变农村劳动力“迁而不移”的现状, 减少农村儿童随父母 (特别是母亲) 进城的障碍, 并且使城市里随父母进城的儿童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条件。短期办法在于在农村学校、村庄社区层面建立某种保障“留守儿童”教育条件的机制。

参考文献

[1]谢永华.打工族子女德育的困境与出路[J].江西教育科研, 2000, ⑼.

[2]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 2002, ⑼.

[3]吕开宇, 王桦, 金莲.不发达地区父母外出非农就业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从儿童辍学原因谈起[J].农业经济问题, 2006, ⑷.

在家创业还是外出务工? 篇3

20多年来,为了谋生就业,我国大量青壮年农民纷纷离开家乡,涌入城市务工,上亿农民工“劳动大军”在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用辛勤的劳动装点城市,他们用坚忍的性格改变生活。为了让腰包日渐饱满,为了让未来更精彩,大多数人年复一年地、默默无闻地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年前有关部门对农民工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目前,国内庞大的务工群体主要由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混合组成。其中,第一代农民工已届中年,他们返乡的愿望普遍较强烈。“我已经40多岁了,文化水平不高,又没有什么技术,很难在城市立足或找到满意的工作,还是回老家发展好一点。”“如果在外地打工和在家乡务工收入差不多,那我会选择回老家干,一方面生活成本比较低,另一方面还能照顾家人。”一位来自安徽阜阳的姚先生的话,似乎代表了大批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心声。看来,年龄问题是决定去留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第一代农民工,他们大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不但要赡养老人,还要供孩子读书,经济负担很重;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又没有一技之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都选择返乡就业或自主创业。

新生代农民工占了务工群体的半数以上,他们都是“80后”、“90后”。他们年纪轻,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几乎没干过农活,有着与父辈完全不同的打工梦想;他们没有多少经济负担,更渴望融入城市,喜欢城市生活。因此,这部分人只要能挣到够自己花的钱,基本上都不会选择离开。

此外,随着产业升级,机械化程度提高,企业对工人的需求也在自然减少。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大量如制衣、纺织、五金电子、建材、冶炼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向二线城市或西部地区转移,不少企业甚至整个工厂迁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务工群体的去留选择。

总之,农民工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有人辗转珠三角各地、有人在本地就业、有人返乡创业、有人流向长三角、有人依旧迷茫徘徊……那么,如何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人生规划呢?如何实现自己的追求?怎样正确看待自己?对此,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人才交流中心的黄诚主任为我们作了如下的分析:

出门打工和在家就业创业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搞活经济,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仔细分析。目前,在大城市工作、生活所带来的实现梦想的机会依然吸引着不少农民工,不少企业也在设法通过提高待遇、人性化管理等方式,留住农民工的心。国家在医疗、保险、工伤、就业培训、养老等方面都出台了对农民工的支持政策。但是面对发达地区的经济状况、内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个人的经验积累、家庭赡养等种种因素,就地就近就业不失为眼下外出务工人员的最好选择。国家也正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那么,什么人适合回乡创业呢?实践证明,经过多年外出打工的磨炼,开阔了眼界,接受了创业观念的熏陶,拥有一技之长,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对市场规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具有创业激情和一定创业能力的人可以考虑回乡创业。返乡农民工在有创业意识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创业的不易。这不仅仅有本身的素质问题,也不仅仅是政府给的政策环境问题,更需要有一定的资源和市场。因此,返乡农民工需要理性把握创业激情,科学选择创业领域,找准创业路子。

如何帮助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呢?在实际创业的过程中要切实把好以下四道关:

第一,要把好项目选择关。在创业过程中,许多农民工没有明确创业定位,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投资现象。往往是照搬别人的模式创业, 看着别人养猪致富,就去搞养猪场; 看着别人种菜赚钱,就去租地搞大棚种菜,结果因为市场饱和出现卖难甚至亏损,创业信心大受打击。因此,在项目选择上一定要慎重。

第二,要把好资金投入关。农民工返乡时虽然积累了一定资金,但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言,个人这点积蓄只是杯水车薪。有的企业虽然办起来了,却因缺少流动资金而运转困难,痛失不少商机。甚至有的农民工由于创业资金匮乏,铤而走险借高利贷,大大提高了投资的风险性。因此,农民工创业要化解资金瓶颈,规避资金风险。一是要量力而行,克服眼高手低,规模要逐步扩大,初始创业不妨从微小企业做起。二是通过亲戚朋友帮忙,多方筹措创业资金。三是充分利用政府政策优势,减轻创业资金压力。如政府提供的五万元小额贷款等,这些优惠政策对帮助农民工解决创业资金紧张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要把好人才技术关。创业者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创业培训,特别是用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来充实和武装自己,努力成为懂市场、有技术、会管理的行家里手。

第四,要把好市场效益关。农民工返乡创业,必须把市场效益作为发展生产经营的首要目标。从生产项目的选择、原料资源的利用、生产经营的开展、产品销售的进行等方面,更要围绕着市场转,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上做文章。

不管您是选择自主创业还是外出打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衷心祝愿您为了明天您要勇敢地去迎接挑战,去拥抱属于您的太阳。

(本刊编辑部)

链接

国家对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扶持有哪些?

(1)准入条件放宽。鼓励、支持回乡创业。降低工商登记门槛,允许回乡创业农民工的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在符合安全、环保、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作为创业经营场所。

(2)审批程序简化。坚持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的原则,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制度,为农民工回乡创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服务。

(3)扶持力度加大。推行回乡创业贷款贴息制度,重点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贷款给予贴息。对农民工创办的符合农业产业化贴息条件的企业,适当降低贴息审批条件,优先给予贴息;对农民工在贫困地区创办的企业,符合扶贫贷款贴息条件的,优先给予扶贫项目贷款贴息。

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 篇4

一、农民外出务工与还乡基本情况

(一)农民外出务工情况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XX县是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劳务输出县,外出务工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据重要位次,成为农民增收关键支撑。近年来,XX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与劳务品牌建设,强化劳务输出,常年外出务工及经商人员近40万人,约占农村人口的1/3。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长三角、京津唐、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就业岗位增多,工资水平显著提升,我县外出从业人口总体保持逐年上涨态势。据走访涧沟镇蒋庙村了解,该村现有农户8xx户,总人口3573人,劳动力xxxx人,今年外出务工劳动力1132人,占该村总人口的31.7%,同比增长约5%。具体来看,我县农民外出从业大体有如下特点:

1、青壮年农民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

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全县110户调查户,外出务工xxx人,30周岁以下75人,占外出人口总数的65、2%,青壮年特别是“80、90后”逐渐成为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

2、从业地区及行业分布相对集中,“还巢”现象雏显。

XX县农民工外出从业在地区分布上主要呈现“分布较广,相对集中”态势,以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和广东、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为主导,全国范围内分散分布。如受访的大顺镇余埠村、炎刘镇李桥村、涧沟镇蒋庙村、小甸镇马集村,农民外出务工大多集中于上海、浙江、江苏、广东一带。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农民工外出以省外居多,并多集中于东部地区,共计96人,占外出人员总数的83.5%,其中,上海67人,占58.3%;江苏22人,占19.1%;浙江6人,占5.2%。农民工省内转移依然较小,但 “还巢”现象雏现,xxx个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县外就业19人,占外出人员总数的16.5%,同比增长11.8%。安徽作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省份之一,伴随着合肥经济圈的迅猛发展,省内就业形势大好,用工需求逐步扩大,农民工回流已成必然之势。从行业分布来看,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不高等特点,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从业人数分别为35人、20人、14人和xx人,合计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75.7%。

3、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多以自发组织为主。

农民外出务工,主要靠血缘、人缘、地缘等关系自发组织向外转移,而通过政府及相关部门有组织的转移甚少。农民工监测调查表明,二季度,xxx个外出务工人员,外出方式中,中介组织介绍3人,占2.6%;亲朋好友介绍68人,占59.1%;自发组织44人,占38.3%。

4、务农农民的季节性务工呈逐年上涨趋势。

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普及,农村季节性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而且剩闲时间越来越长。因此,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开始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农忙季节则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其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兼业人数的多少与时间的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寡与劳务收入的高低而不同,兼业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5、农民工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据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显示:1-6月份,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xxxx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42.3元,增长27.5%。其中,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199.6元,同比增长1.48%;外出从业得到收入xx32.17元,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达到77.7%,占期内现金收入的比重为28.9%,同比增长31.3%。外出务工收入牢牢占据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二)农民工返乡情况

今年上半年以来,虽然全国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但外出务工形势基本保持稳定向好态势,外出务工平均工资水平显著提升。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110户调查户,外出务工xxx人,工资性总收入98.03万元,同比增长35.9%,人均月工资2837.8元,同比增长26.6%。据对部分乡镇部分村调查了解,当前外出人员返乡很少。如小甸镇马集村,全村人口4860人,劳动力3254人,外出务工xxxx人,今年以来,还乡xx人左右,约占外出务工总数的0.7%。据访问的4个村反映,今年夏收夏种期间家中劳力缺乏的外出人员家庭中存在回乡的现象,但基本上是暂居,农忙结束后,又返回原务工地。如涧沟镇蒋庙村,前期夏收夏种农忙期间还乡16人,绝大多数因为家庭农忙期间缺乏劳力而返回,逗留时间较短,一般7-10天左右又返回务工地。少数返乡农民工不准备继续外出,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上,不准备继续外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家庭牵挂较多,留在家中照顾老人和带孩子上学;

二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外出从事行业工资不高,且生活开支较大;

三是回乡准备种田,农闲时可以打散工。

三、农民工转移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气候”,但从一开始就伴生着一系列的问题。从宏观上看,主要是在政策、制度上存在的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将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得到解决。但是,从微观上看,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劳动力素质偏低,转移就业难度大。

我县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低主要表现在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低。现有农村劳动力中,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大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较少。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外出务工xxx人,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99人,占比达到86.1%;高中及中专学历9人,占比7.8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7人,仅占6.1%。而且大多数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技能低,因而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成为制约其转移就业的“瓶颈”。从长远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的劳动力的转移途径将越来越窄。

2、农村劳动力市场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乡镇一级的农村职业介绍机构还处于盲点,城乡就业一体化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场所少、制度不健全、信息不畅通、交易成本偏高等问题,信息网络建设、就业培训等正常支出缺乏资金支持,中介服务和跟踪管理工作都很薄弱,劳务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覆盖面窄、时效性差、中间环节多,缺乏系统性、广泛性、权威性,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3、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一方面农村有大量劳动力资源闲置,另一方面企业却出现招工难,除企业工资待遇偏低、用工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外,主要是现有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等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从劳动力就业整体形势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与企业用工需求的矛盾越发突出。

4、农民工社会保障力度仍需加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障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也持续向好,据被访村反映,现在外出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方面总体要好于以前,但保障力度依然不够。农民工监测调查表明,二季度,全县110户调查户,外出农民工xxx人,全部都参加了医疗保险,其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13人,占比达到98.3%;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仅2人,占比仅为1.7%。参加养老保险的有105人,参保率达91.3%。其中,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97人,占参保人数的92.4%;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2人,占1.7%;参加商业保险和其他养老保险的6人,占5.2%。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率显著提升,但绝大多数只享受农民社保,农民工工人职业农民保障的现象依然存在,保障力度显著较低。

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农民工培训体系建设。

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宣传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发展劳务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积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转变择业观念,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是要增加投入,逐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公共财政支持力度,逐步扩大农民工培训范围与内容,完善城乡就业培训网络,认真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目标。

2、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

一是抓好后备劳动力资源的培训,要以“80、90后”等新生劳动力为重点,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后备劳动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增强转移就业的竞争能力;

二是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根据市场和企业的用工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确定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三是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3、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一是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培育农村服务业体系,提高农村人口城镇化水平,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广开门路。

二是要抓好招商引资,鼓励农民创业,大力发展乡镇民营企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向非农企业和小城镇有序转移,特别是季节性务工人员,有效解决好农村“40、50”等中年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的问题。

4、进一步完善农民工权益保护体系。

外出务工调研报告 篇5

县市的留守儿童和市内5个区流动儿童的状况开展了一次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基本情况。长、望、浏、宁四县市共有在校学生370366人,其中留守儿童97854人,占26.4%。宁乡县、浏阳市留守儿童较多。宁乡县留守儿童占在校生的45.9%,**县仅占5.78%。偏远乡镇留守儿童的比例高,如宁乡县大屯营、沙田、巷子口等乡镇留守儿童达到70%以上。这些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打工的占51.9%,母亲外出打工的占26%,父母均在外打工的占22.1%。留守儿童托管情况是:单亲监护的占47.5%,隔代托管的占33.6%,亲属托管的占12.7%,寄宿学校的占6.2%。

2、流动儿童基本情况。市内五区共有在校中小学生148587人,其中,流动儿童38189人,占25.7%。流动儿童最多的是雨花区(在校学生47838人)达14812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1%,占全市流动儿童总数近四成。流动儿童比例最小的是开福区,占在校学生的12%。流动儿童相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总体情况较好,获得学校表彰的儿童有8090人,占流动儿童总数的21.2%,获市级表彰的有340人,占9%。流动儿童中入团入队的有20850人,占54.6%。据雨花区有关部门的调研,100%的农民工家长从不同方面对现有学校感到满意,并发现孩子来**市区就读之后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和进步。

二、主要做法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民工子女的成长历来重视。对于留守儿童,望城县召集了有教育、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参加的留守儿童工作座谈会,出台了《关爱留守儿童阳光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千名科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活动。**县提出了留守儿童的建档率、临时监护率、入学率、巩固率、心理保健工作建档率的“五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并力争2008年社会各界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率达90%以上,留守儿童家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95%。浏阳市淳口镇对留守儿童工作实行“四纳入”: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纳入村、社区中心工作议题,纳入学校德育工作措施,纳入相关部门工作内容。对于流动儿童,2004年,**市出台政策使得农民工子女“零门槛”到城区上学。2007年又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实行“一费制”收费和杂费全免,同时,对在市区就读的近万名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贫困生,也将享受“一费制”收费全免的政策。市内五区均出台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合理确定定点学校,为农民工子女开辟绿色入学通道,并对农民工子女做到“五个一视同仁”:评优奖励一视同仁,入队入团一视同仁,享受助学金、学费减免一视同仁,对贫困生、残疾生的扶助一视同仁,参加活动一视同仁。芙蓉区对没有违规向农民工子女乱收费的定点学校,年底各奖励10万元。

外出务工调研报告 篇6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部分外向型企业,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一些外向型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大批工人被裁,致使农民工返乡。作为劳务输出大县的泗水县,是否受其影响出现大批农民工返乡现象,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对全县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44万农业人口,劳动力总数为24万余人。据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共有外出农民工16.7万余人,分布在全县591个村中的62000余户家庭。其中大中型城市务工人员13.7万余人,主要分布在天津、北京、青岛、烟台、济南等地区,少数在上海、广州等珠江三角和长江三角地区,从事机械加工,服装、建筑、制鞋、玩具加工,餐饮服务业等。出国务工人员3100余人,主要分布在日本、新加坡、韩国及中东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主要从事有机械制造、电子、水产、建筑、农业等。市内县内就近就业2.7万余人。

春节期间,因受金融危机及其它影响,我县大量农民工返乡,原因是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提前放年假,也有个人原因提前返乡,回家过节等。春节之后农民工陆续外出,至二月中旬,没有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人数5234人,包括在国外打工非正常返乡的200多人。调查结果显示,我县没有出现大批农民工返乡,没活干的现象,农民工做到了有序就业。原因如下:

(一)争取主动,及时输出一批。面对企业减员,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实际,我县劳务输出部门超前做工作,春节前就与劳务输入地区联系,与外省市的86个用工单位洽谈,争取到4.5万个用工岗位。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用工信息,畅通农民工就业信息渠道,春节后,返乡农民工及时外出,重新走上就业岗位。

(二)诚信敬业,原单位保留一批。泗水农民工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深受用工单位的赞誉,部分农民工打工时间长,已成为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得到企业的信任。有的企业减员,但技术骨干及管理人员仍得到留用。另外,泗水的农民工很讲信誉,愿与企业一起共渡难关。面对企业降低工资,工资降低幅度在200—400元,仍愿意在企业打工,如苗馆镇李家坡村农民工徐家臣,在维坊海花集团打工,工资由1800元降到1300元,本人春节后又返回原单位继续打工,类似这种情况的农民工人数占60%。

(三)挖掘潜力,本地安置一批。依托本地用工企业,如华金集团,柘沟石材加工,圣水峪乡花生米加工、黄沟乡玩具加工等企业安臵一批。特别是花生米加工厂、玩具加工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低门槛、灵活多样的就业机会,雇佣三、四十岁,甚至五十岁以上的农民就业,既可在工厂集中生产,也可在家里生产,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

(四)回乡创业,带动安置一批。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外出务工者,利用自己多年在外打工学到的技术、管理知识和积攒的资金,回乡创业,在家搞种植业、养植业、或办企业。如圣水峪乡小河村,往年外出农民工中有30人今年在家发展生态农业,建成了大拱棚,种植蔬菜,预计年收入可达万元以上。泗张镇小山村司光元投资十几万元,进行木材加工,还安臵10余人就业,目前,返乡创业者达3000余人。

二、农民工的愿望与要求

调查中了解到,没有外出务工的农民工5234人,其原因是一部分人因年龄偏大不愿外出;个别青年回家盖房结婚,短期内不准备外出;另有一部分因季节性工作,如在日照盐厂晒盐,或从事建筑业等,暂时没外出务工;还有一部分打算在家乡办企业,还没有寻到合适的商机。通过与这部分人座谈,了解到他们的一些想法和愿望。希望通过劳动培训,学到技术,在寻找工作中处于优势,有培训要求的人员占40%以上。回乡创业的面临资金不足,比如搞养殖、种植业,或加工业,希望在资金方面提供方便,并在税费、用地等方面得到优惠政策的扶持。

三、对策及建议

(一)开展用工宣传,确保本县企业用工。近年来,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些企业陆续落户泗水。去年以来新建和在建的企业,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经对企业用工情况调查了解到,下半年县内企业有17400个就业岗位,我县现有人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要,为及时解决本县企业用工问题,建议劳动部门加强与企业联系,了解用工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用工信息,协助企业招聘员工,并对用工人员进行培训,为企业正常运转提供人力资源。

(二)组织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加强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由劳动保障局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就业培训中心、高级职业中学、技校等培训基地等资源,对本县企业所需人员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同时争取上级失业培训补贴资金及失业保险金,认真实施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免费为农民工进行专业技能、法律法规、维权、种养殖业、建筑业、餐饮业、营销业等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三)加强引导,规范境外劳务输出。对出国务工人员加强引导,慎重选择出国,引导出国务工人员在办理出国手续时,应通过正规中介机构,保证外派劳务合法,避免劳务输出纠纷,促进境外劳务输出健康发展。

(四)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工创业。一是实施“绿卡”制度。为回乡创业的投资者提供“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的高效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二是税费减免。制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税收减免政策,或实用招商引资新建企业政策,支持农民工创业。三是用地优惠。政府向返乡创业者提供土地使用优惠政策,对土地使用给予资金补贴。四是资金扶持,帮助农民工创业者申请贴息贷款及小额贷款,争取农业项目补贴。

(五)典型示范带动,推动农民工创业。举办创业人员经验交流座谈会,推广农民工创业典型。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如苗馆镇马家井村孟庆友,在日本打工三年返乡后,投资200多万元,建成奶牛养殖厂,养奶牛50多头,年收入14.4万元。黄沟乡村民张秀玲,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更多农民就业。张秀玲在青岛玩具厂打工4年,回乡创办了大黄沟村、东义村和南义黄引集村3处玩具加工厂,安排200多名农民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他们不仅带回了新技术和观念,还拓展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方式,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外出务工调研报告 篇7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由于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身社会资本水平普遍低下, 其社会资本内部投资存在明显局限性, 因此, 必须由政府部门和第三部门共同配合, 采取有力措施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资本进行外部投资, 帮助他们有效增加社会资本积累、提升社会资本水平, 以更好地适应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大势所趋。

一、政府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社会资本的外部投资

(一) 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减少对社会资本的消耗

1. 进一步加快我国户籍制度改革。

由二元户籍制度导致的城乡分割, 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流动的最大制度成本和城市化适应的最大障碍, 是他们无法融入城市、无法在城市中重新构建其社会关系网络的根源。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使多数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只能依赖于原有的以亲缘、血缘等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 其社会资本的获取和投资也只能局限于狭小的、同质性强的小圈子。因此, 我国政府必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 打破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 并逐渐剥离依附于户籍制度之上的其他各种不尽合理的利益, 给予转入城市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与当地居民平等的待遇。

2.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 大量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仍被排斥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如果不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就很难有效减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资本的消耗。因此, 政府必须意识到及时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重要性, 并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公共政策, 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作为实施社会保障的重点对象。在社会保障项目中, 最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生存和劳动力资源再生的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此外, 政府还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社会救济制度, 在必要时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给予紧急救济、贫困救助或法律援助。

3. 实施城乡统筹就业战略。

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处于分割状态,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的就业地位不平等。在劳动力市场上,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需要面对种种制度性差别、歧视和障碍。加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在城市就业有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城谋生只能依赖与自己联系紧密的低水平社会网络关系, 获取与就业相关的社会资源。因此, 政府应该实施城乡统筹就业战略, 建立起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 利用规范的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城乡劳动力资源, 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问题纳入城乡协调发展的共同政策框架下, 为其流动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均等的就业机会。这一公共政策的实施, 将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减少对自身社会资本的消耗, 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二)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以生产社会资本

1. 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职业培训机构。

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知识素养, 是增加其社会资本的重要渠道, 使之有能力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 我国政府应以社会效益为中心, 设置符合市场运行规则和需求的各类职业培训机构, 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接受职业培训创造条件,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 从而达到生产社会资本的目的。另外, 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项经费、专门机构来从事此项工作, 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创造条件, 并有效的生产有利于他们向上流动、最终融入主体社会的社会资本。

2. 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指导中心。

为了促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社会资本的积累, 政府应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城乡融为一体的就业信息指导中心。该信息中心应成立动态管理网络或劳动力供需信息系统, 将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出台的有关农村劳动力供求方面的法律政府及规定, 全国各地的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的运行和供求状况, 农村劳动力输入地对农村劳动力需求的数量及结构, 交通运输能力及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线路的交通运输紧张状况等基本信息输入计算机, 实行全国联网, 以便查询。同时, 该信息中心还应充分运用信息的导向作用, 增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导向, 按需流动”的就业意识, 引导他们向城市合理、有序地流动。

3. 建立和完善职业介绍中介机构。

政府应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介绍中介服务机构, 扩大其覆盖面, 增强其服务功能, 使之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有组织的转移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 逐步形成包括信息咨询、职业介绍与培训在内的社会化服务网络系统。

二、第三部门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社会资本

“第三部门”包括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它主要是指有社会成员志愿加入的、从事志愿活动的非营利组织, 具有志愿性、非营利性和自治性等特征。第三部门在劳动力、政府、企业、社区、各社会团体及公众之间传递信息、物资和情感, 从各渠道聚集资源并进行操作、管理, 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社会资本, 努力将他们带入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的主流。

(一) 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培训

目前, 我国劳动力市场仍存在诸如“空头介绍”、“多头介绍”等以欺诈骗取钱财为目的, 严重损害前来求职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利益的非法中介活动。而政府力量有限, 暂时不可能花大量精力为他们解决这一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第三部门可以帮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 为其提供免费就业信息和就业培训。一方面, 第三部门能成为就业信息集散地, 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大量准确及时的就业供求信息, 并运用科学手段归纳、分析所得信息, 倡导理性就业;另一方面, 第三部门能有效地建立规范透明的职业介绍及培训体系, 以诚信为本, 起到净化市场的作用, 并有利于各种劳动力参与公平、公开和有序的竞争。

(二) 提供救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资金和物资等

在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完善的现实情况下, 第三部门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维护社会公平, 设立针对需要援助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设立专门的基金会对其进行社会救济, 或者发展专门的慈善机构, 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支持、保护和服务, 并建议和发起大范围的社会救助活动, 为弱势群体谋福利。

三、消除市民歧视心理, 帮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适应和融入城市

(一) 缩小城乡差距, 消除市民的歧视心理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以自己的生存方式在不断缩小着城乡之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对立与差距, 在中国的社会变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发挥重要作用。因此, 应该引导流入地市民重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城市、对社会的正面作用, 通过媒体着重做好正面宣传工作, 让全社会都高度关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群体并正视他们在城市化和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积极作用。同时, 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的沟通, 逐步改变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观念, 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属感;并可以借此机会, 帮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扩展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 增加其社会资本存量。

(二) 帮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转变自身观念

要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以平等的姿态顺利融入市民社会, 就必须帮助他们消除“末等公民”、城市过客心态, 确立其主人翁意识, 更快地融入城市社会生活;或者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成立“自管小组”, 实行自我管理, 以培养其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 使他们自觉地将自己与流入地紧紧联系起来。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匮乏, 社会资本对其就业有着重要意义。但因其社会资本以亲缘、血缘、地缘等非正式社会网络关系为基础, 数量少、质量低, 不利于整体向上流动和融入当地市民社会, 无法更好地适应我国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提出的加速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推动我国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化的要求。因此, 要想增加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资本、提升其社会资本水平、扩展其社会资本网络,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第三部门为补充、以血缘、地缘等初级关系为依托、以业缘关系为扩展的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 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模式。从长远发展而言, 它能对增加和提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资本产生积极作用, 有效推进我国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化的进程。

摘要:社会资本是影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从农业到非农职业流动决策的重要变量之一。由于自身社会资本水平低下, 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基本属于“非正规就业”。要改变这种状况、使这一群体更好地融入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洪流, 不仅需要他们积极提升自身社会资本水平, 更需要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减少对社会资本的消耗、提供公共产品生产更多社会资本;同时还需要第三部门的努力及市民社会为其提供相关保障。

关键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社会资本,外部投资,第三部门

参考文献

[1]李强.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 2003 (1) .

[2]Pirre Bourdieu.The forms of capital.J.G.R ichardson.Handbook of Theory and R esearch for Sociology of Education[C].N ew York:Greenwood, 1985.

[3]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4]罗伯特·D.普特南.繁荣的社群——社会资本与公共生活.李惠斌, 杨雪冬主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要地引发纠纷 篇8

被申请人:某村村民委员会

(一) 案由

申请人杨某系某村村民,家里共3口人,从1986年开始全家到外地经商。1999年,村民委员会在二轮土地延包时收回了申请人杨某一家的承包地1.57公顷,2005年4月和2006年2月申请人杨某两次向被申请人村民委员会申请要求返还其承包地,被村民委员会驳回。因些,申请人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被申请人村民委员会归还其全部承包地,并补签三十年延包合同。

(二) 裁决

本案经仲裁委员会调解,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经仲裁委员会开庭庭审、双方举证、仲裁庭合议,裁决如下:

1. 在二轮土地延包时,被申请人村民委员会按照乡的要求进行了通知,申请人在规定的时期内没有回村承包土地,村民委员会将申请人的土地收回发包给别人,符合当时政策,没有侵犯其合法权益。

2. 被申请人村民委员会应按照国办发明电〔2004〕21号文件的规定落实杨某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机动地中调整1.57公顷土地承包给杨某,并补签二轮延包合同。

(三) 案例分析

本案所争议的焦点问题是:被申请人村民委员会是否侵犯了杨某的合法权益,申请人杨某在二轮土地延包中是否享有承包经营权。

针对这一焦点问题,仲裁庭查明:

1. 被申请人村民委员会是否侵犯了杨某的合法权益。杨某本人称,从1986年开始全家外出务工,村里在1999年实施二轮土地延包时没有通知他本人,他不知道二轮土地延包之事。

经调查查明,申请人杨某一家在1983年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分到了承包地1.57公顷,1986年全家外出打工,弃耕撂荒。村里在1999年1月,统一时间开展了二轮土地延包工作,被申请人村民委员会按照乡里的统一安排,用广播和贴公告的形式进行了通知。当时,杨某的弟弟就是这个乡管辖村的村民,也签订了三十年延包合同,因此杨某说不知道二轮延包之事,是不可能的。按照州办发〔1995〕3号《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若干问题规定〈的补充规定》“对户口留在农村,已经离土离乡的农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提前通知本人,并补交乡统筹费和履行社会各项公益事业义务的前提下,才能参加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到期不来拖欠各项统筹提留费者,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权收回其承包地重新发包。”

2. 申请人杨某在二轮土地延包中是否享有承包经营权。经查明,杨某一家于1986年外地经商,但户籍一直在村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4〕21号文件第三条“……对外出农户中少数没有参加二轮延包、现在返乡要求承包土地的,要区别不同情况,通过民主协商,妥善处理。如果该农户的户口仍在农村,原则上应同意继续参加土地承包,有条件的应在机动地中调剂解决,没有机动地的可通过土地流转等办法解决”的規定,因些,仲裁庭裁决,村里应当从机动地中解决申请人杨某1.57公顷承包地问题。

本案是农民外出务工返乡要地案件,此纠纷可以看出,在二轮土地延包时,申请人当时承包经营土地的愿望并不强烈,在明知道土地二轮延包之事的情况下,没有回村去要地,属于放弃了承包权。但是,申请人户口仍在村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紧急通知》文件规定,仲裁庭裁决村委员会应当用现有机动地落实申请人承包经营权。

(四) 案例启示

通过本案可以看出,申请人从1986年开始至2005年近20年时间,没有回村要地,现返乡要地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一免三补”等惠民政策,使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业比较效益明显提高,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因此,一些农民即使有了其他就业渠道,仍把土地当作养老、防老最主要的依托,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因此,仲裁机构在处理此类纠纷案件时,要区别情况,依法落实国家和省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低段语文写字教学心得下一篇:干部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