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师听课反思(精选8篇)
我参加在田家炳中学举行的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研讨会。会上,专家解读了2012年一、二模以及高考试卷、2013考试说明的变化,提出了有效复习方法和建议,给我们后期复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012年一、二模试题特点及高考试题的方向
1、选择题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特色,立足基础;
2、主观题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特色,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3、选考题充分体现生产、生活气息,突出了化学学科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复习备考建议
1、研读《考试说明》,有效进行一轮、二轮与三轮复习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在复习中以《考试说明》为基本框架,以课本为基础,以老师的讲解和点拨为重点,对课本知识进行再认识,力争形成对知识理解上的升华。
在一轮复习中,至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重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二轮复习主要是要对专题知识进行梳理、归类、比较、整合,找出学科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二轮专题复习,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抓住每一专题中的最基本原理及方法论,二是要抓住非常容易与日常生活中相结合的知识点、易错点新增知识点和高考热点。训练过程中穿插高考模拟训练,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三轮复习,查漏补缺、应试技巧训练。三轮复习单科综合与合卷模拟相结合,加强定时定量的训练,不要搞题海战术,同时要注重解题后反思。每周大约两次综合模拟训练,提高应考能力,以培养良好的答卷习惯和应试心理,提高在理综考试中的思维转化能力,提升考试信心。
2、重视新增知识点复习
关注新教材中新增知识点,高考凸显对教材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知识点的考查,这些新增内容在近年的高考各省化学试卷中占了一定比例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因此要关注新增知识点。如:《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新增的知识点:焓变、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等;对这些知识点要逐一过关。
3、重视实验复习,提高实验技能
高考加大了化学实验的考查力度,强化实验探究型题的训练。在复习中要做到:①回归课本,注重对教材典型实验操作理解;②注重对实验基本知识的理解,基本实验现象分析、表达。对化学仪器的选择和使用、物质的分离提纯操作、气密性检查给予足够重视;③关注实验基础的同时,还要适当关注实验的载体功能,对重要元素化合物与实验进行整合、处理,让复习体现出新意;④注重对实验方案设计和评价,以及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
2012年化学新课程高考研讨会心得
我受学校派遣,参加了在田家炳中学召开的2012年化学新课程高考研讨会。在学习中,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零距离地感受着名校和专家们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成效与做法。现将参会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会议中,.来自我省名校的专家,为我县化学新课程高考复习指明了复习备考方向和提供了全新的复习策略。
A.新课程试卷的总体趋势特点——(1)难度稳中待降,稳中难降,居高不下。(2)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兼顾能力,形成新的热点。(3)综合性增强,设问点调整,图文阅读量增大,打破板块界限。(4)背景素材丰富,情景新颖真实。(5)更加重视实验和探究,二卷题题有实验。
B.新课程高考命题特点及趋势分析——(1)体现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权威性和可信度。(2)强化基础性知识、主干知识,摒弃繁、难、偏知识。(3)凸现学科应用性、时代性,渗透STSE思想。(4)体现化学学科特点,强化实验的考查。(5)体现新课程理念,考查基本能力,落实三维目标。(6)关注新增内容的考查。
C.三轮复习中每个阶段的策略及其内在关系;长郡中学的姚建明在《从2012年全国理综化学考纲微调看化学后段冲刺备课》专题讲座中,从“品读考纲,把好高考方向”“了解考情,走近高考命题”“合力备考,憧憬高考丰收”这三大方面带领各位代表们领略了他及他领衔的长郡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是如何组织学生复习备考的。姚教授指出:在理综考试中,化学试题从原来的26道减到12道,再减到11道,考试的重点肯定是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特别重要的、理解比较深的内容理所当然成为考查的重点;显然第2、3个层次的内容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应该把主要的精力和注意力都要放在这两个层次上。同时,近几年,年年都有新省市加入理综新课标卷行列,致使每年的命题都在处于一种相对不稳定的过渡状态,而到明年,就完成了“统一”。
可以说这是一个终身难忘的学习机会,我深知这次机会难得。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都是全身心投入,丝毫不敢懈怠,争取让自己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先进经验,体悟同行对化学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敬业精神。我一直在思考几个我们共同在思考的问题:
(一)我们都有这样的共同理念——高考成绩对学生、教师、学校都十分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活动能提高教学效果;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成绩;满堂灌是低效的教学;模拟、习练、讲评对提高成绩有利。
(二)我们都知道只有学生学会了才能提高成绩,但学生怎样才能学会?都知道多让学生活动,但学生到底该怎样活动?都知道多提问,但问什么?何时问?怎样问?都知道要提高效率,但哪些措施在什么环境下才是高效的?而听了模式课和专家们的讲座后,我感觉到,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1.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降低难度,少做无用功。2.强化做题习惯,凡是做题就限制时间,反对自由、散漫状态下做题3.教师通过研究教材、考纲、考题,精选习题。4.讲与练—— ①改“讲练讲”为“练讲练”? ②以考代练,天天考试?考讲考?通过他们的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教学生学习就类似于喂孩子吃饭。如果孩子的胃口好,那就吃什么都香,饭量也会比较好,消化吸收能力也很好。这就是他们的学生。而我们的学生胃口不好,这就需要适当减少饭量,避免消化不良。同时在烹饪的时候要注意色香味俱全,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努力迎合他们的胃口,争取能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教育教学要求教师综合能力的发展, 生物教师要多借鉴其他教师、其他学科的经验, 借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 如何去借鉴呢?最好的方式是听课。听课过程中能取长补短, 能促进教学的革新, 拿他人有效之“异”及有益之“新”, 去推自己教学之“陈”, 教学“活水”自会川流不息。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听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般停留在完成任务或仅执行课堂的记录员的功能, 即从导入到结束各个环节都认真听、认真记、认真评。这种听评课方式看似全面, 但重点不突出, 往往如蜻蜓点水, 不管是对授课教师还是对听课教师都帮助不大。
教师应始终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长期以来, 各国都致力于寻找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其中注重教师自身的反思性发展由于其独特的优势而备受推崇, 它最重要的贡献是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教师成为研究者。生物教学中作为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方式之一的选择性听课因其摒弃了传统的以评估教师为目的的负面效应, 并因其在教师职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而得到了日益重视。本文拟对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
二、“选择性听课”理论基础
本文所指“选择性听课”对象是从教十年内青年教师, 是指导教师针对青年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 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建议。该办法可以使教师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威胁性”, 从而减轻青年教师心理上的排斥感并对指导教师提出的办法加以认真的考虑, 让授课人在感觉自己的课能上成功时, 能主动地邀请欣赏你风格的人来听课。指出整个授课过程中的优点、亮点, 带给青年教师的鼓励, 它包含了更多的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乐于接受建议的态度, 双方是平等的, 这种方法让被听课人有受尊重的感觉, 可促进经验丰富的老师和青年教师更好地合作, 提高新教师的自信, 共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生物教学中, 听课从其历史发展来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功能。1.作为常规部分, 由教师听教师的实习课, 并给予其教学技巧方面的建议;2.青年教师出于职业发展的需要听老教师的课;3.校长、校领导听在职从业教师的课以判断该教师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的涵盖、课堂控制等方面是否达到了管理方的要求以及达到的程度如何;4.听课作为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被广泛地用于课堂研究中。
在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听课中, Freeman (1982:22-23) 介绍了三种听课方法:监督管理方法、选择性方法、非指令性方法, 并将它们与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需要和层次联系起来。所谓“监督管理方法”是将听课用于评估职前教师和从业教师, 并以此作为教师培训课程的组成部分以及是否录用和晋升教师的依据;“选择性方法”主要针对青年教师, 是指导教师针对青年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建议, 该办法可以使教师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威胁性”, 从而减轻青年教师心理上排斥感并对指导教师提出的办法加以认真的考虑, 他们认为经验丰富的老师可以同青年教师合作以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提高教师的士气。“非指令方法”针对的是经验丰富的教师, 按Wajnryb的说法, 他们更需要“不断的反思和刺激”。
“选择性听课”包含了更多合作和乐于接受建议的态度, “非指令性方法”让有经验的教师听青年教师课, 可以有机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评估而成为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学实践者。因此, 基于平等和合作的选择性听课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选择性听课”模式的实践
1. 准备活动
制定的听课表包括听课前的任务及目的, 这种目的可以是通过日常交流得出的对被听课人特长、风格等印象, 通过听课活动可以印证或修正这些印象。为得出正面的、积极的反馈, 还要求听课人写下三点通过听课得来的会用于今后教学活动的方法以及三个会做得不同的地方。让听课者记录下成功的案例, 写成教育叙事, 写成反思, 促进授课者的进步。同时也可改进听课载体的设计 (听课本的变革) 。
2. 听课活动
设计了听课表后即可实施选择性听课活动, 它的实施应注意: (1) 听课应有一个重点; (2) 听课人应遵循一定的步骤; (3) 听课人只是听课人, 不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听课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双方讨论所听课的性质、材料、主要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确定听课的重点, 如课堂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安排、师生互动的情况等;确定听课人的记录方法;听课活动;组织听课后活动。
3. 听课后活动
通过选择性听课, 听课人可以了解不同的方法、课程、教材、学习者, 指出整个授课过程中的优点、亮点, 带给青年教师的鼓励, 但听课活动仅止于此, 其意义就未能充分实现。因此, 一些后续活动就显得不可或缺。这些后续活动包括听课表的认真填写、反馈活动等。听课表中除了听课前任务一栏需要在听课前填写以外, 多数栏目都应在听课中或听课后进行。听课表中的信息可以反映听课人潜意识里的一些教学标准, 对被不同对象听课的意见和态度, 以及反馈形式的要求等。在反馈中, 双方都应注意时间和技巧。在时间上, 被听课人可能急于知道导师的反馈意见, 但如果听课人刚听完课就给反馈可能会导致意见不够客观。我们建议听课人先整理听课记录、思考教学行为和考虑反馈策略, 同时反馈意见又不能拖得太久。反馈可在多种环境下进行, 这样双方比较轻松和随意, 有利于活动的进行。当反馈活动完成后, 听课后活动还可进一步扩展到整个教研组, 通过专题的形式就某一典型的教学现象或问题让大家畅所欲言, 并将听课活动中“优点”或“特别突出”的地方提出来供大家商讨, 以进一步改进听课活动。总之, 如果双方以一种友善、主动的方式对待听课活动并认为它是一种双赢的行为, 那么, 该活动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从长远来看, 它有利于教师之间分享信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还能增强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之间的友谊。
四、几点思考
综上所述, 选择性听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 因而值得大力提倡。开展听课活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听课应是自愿的行为, 不应将其和教师聘任和职称联系起来。听课前, 听课人和被听课人之间应就听课的目的进行讨论, 且听课目的应是积极和正面的。
2. 应告诉学习者为何听课, 否则学生会认为他们的老师能力不够或者认为自己是实验品;两者都会导致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具有表演性或者超常发挥。
3. 听课对听课人和被听课人来说都应视为专业发展的手段之一, 因而应有提供反馈等的后续活动。
4. 听课人应接受听课技巧和反馈策略方面的训练。它提供了一种同事之间互相学习的机会。对听课人来说, 可通过他人的教学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被听课人来说, 可以让自己认真对待教学活动, 并从他人的眼中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 其最终结果是有利于学习者。
总之, “选择性听课”通过缩小研究目标来提升研究深度, 对听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 在听课之前一定要深入研究主题内容, 带着问题听课。听课时要关注细节, 不断思考, 找出每个细节背后的教育意义, 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只有这样, 研究才能不断深入。
摘要:当前听课一般停留在完成学校布置任务或仅执行课堂记录员的功能, 对授课教师帮助不大。作为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方式之一的“选择性听课”让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听课, 在观察与反思中把握课堂教学的脉搏, 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同时因其摒弃了传统的以评估教师为目的的负面效应, 并因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而得到了日益重视。本文拟对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 旨在促进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选择性听课,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关于同事互助听课制的探讨.2006 (.3)
[2].刘旭著.《听课说课上课》.四川出版集团.2005年7月版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反思
2011年江西省举办了“赣教杯”中学化学教师优质课比赛,在我观察的高中10节录像课中,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数量平均每节课有近120次。也就是说,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上,教师平均每分钟就会提3个问题左右。由此可见,课堂提问的确是师生在课堂上交流的重要形式。
一、目前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提问存在的优点
1.大部分问题措词准确、指向明确
有99.04%的问题表述的措词比较准确,98.14%的问题指向也比较明确。在此次课堂观察的记录分析中我发现,一般情况下,教师问题表述时措词越准确、指向越明确,则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清晰性和条理性也越好。
2.大部分问题在提出之后,教师留给了学生比较充足的问题思考时间
有85.18%的问题在提出之后教师留给了学生比较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对学生有如下优点:未能作答题数减少;学生自信心增强;创造性思考增多;学生有时间提出更多的例证。
二、目前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提问存在的不足及反思
1.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封闭式问题比开放性问题多
在所观察的课中,封闭式问题平均所占的比例竟高达73.0%,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我所观察的其中一节课中封闭式问题平均所占的比例达到了91.0%!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
案例1:比如说,课堂上,有许多教师都会问学生:“你能……吗?”这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式问题。例如,当教师问学生:“那么你们能从你们学过的反应中推出有哪些是放热反应吗?”的时候,实际上,教师在无形中就给了学生一个心理暗示:教师不确定这个学生是否能告诉他(她)问题的答案。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在问这个问题前已经明白学生肯定知道答案,但他(她)的措词中却透露出他(她)在表示怀疑,这样会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
2.教师所提的问题中大部分缺乏提示思维认知操作的动词或谓语
在我所观察记录的10节课中,据统计结果显示,平均只有46.1%的问题中具有明确思维操作的动词。
案例2:如有个教师问学生:“氯化铵和硫酸铵有什么共同点?”在这个问题中,没有什么词或短语是用来提示学生应该运用哪种思维认知操作来处理问题内容,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多大的困惑,他们就像要展开一场漫无目的的竞猜游戏,这个问题隐含的思维操作是“观察”,但是教师在提问时没有明确表述。
3.在一些问题上,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的候答时间仍然有些不足
在观察课堂后,我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况:(1)有部分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在没有给予学生足够思考时间的前提下,就自己来回答问题;(2)教师有时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紧跟着这个问题就提出下一个问题,中间不留任何间隙;(3)有些教师在听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喜欢打断学生的回答,使得学生本来可以完整回答的内容被分割成了一个个不连贯的小“碎片”,且有时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不断地给予提示,使得学生的回答偏离学生原来的观点,向着教师想听的“正确”答案方向靠拢。
4.重视学生的错误回答,淡化学生的正确回答
教师通常都是根据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来判断他们的教学是否已经成功地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内容。当学生给出一个正确的回答时,教师往往只是简单的点点头或是以其他的方式表示肯定,继而马上就转向其他的导向问题,相反,学生的错误回答往往会更加吸引教师的注意力,但在纠错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去探索、推断学生是如何形成错误想法的,而是把“正确”的答案送给学生以节约时间。
参考文献:
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01.
Refiect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in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Questioning
Chen Liangbin
Abstract:The essence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a main teacherinitiated and guided by multiple dialogue and in tercourseactivities. The fundamental factors of maintaining the dialogue and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is the question. Based on the 2011“Gan Jiao Trophy”the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video teaching competition asking questions of teachers in Jiang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alyzes some advantages exist in classroom questioningthe effectiveness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erscurrent and shortcomings,so as to arouse our high school teach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questioning,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questioning,let the students learn more effectively.
Key words:classroom questioning;effectiveness;reflection
作为一个新教师我认为要想不断提高个人教学水平除了要吃透教材,还要不断地学习同行的经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去听本学科甚至其他学科的课,去学习别的老师的优点,吸取经验,这样才可能少走弯路,刚好学校教研室给我们青年教师这个学习的机会,在这3个月里我从其他的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下面是我的一些学习的心得,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刚开始我的听课记录就像流水帐,把一节课从头记到尾,结果经常会分不清重点,有时甚至会不明所以。现在明白了听课也要像备课那样要划好教学环节,记录好全课的教学环节,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知识铺垫、按层次讲授新课、总结全课、提高升华或交代规律等。分好了步骤才能更加明确授课者的设计意图,才能为后面的分析起到帮助作用。
每位讲课老师都很认真的准备,在教学中,老师始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极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创设主要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堂充满活力。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使课文内容“活”起来。感悟了词语的意思,而且深深地记住了这些词语。同时,又展示了他们的才华,还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教师从始至终都保持着较高热情,这种激情也带动了学生,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都愉悦的在读书,快乐的学习。
这次听课感触最深的是民语老师上的课,他们对每一个学生都很有耐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鼓励学生要大胆,总之就是教态非常好,而且讲课的条理非常清楚,70%都事用汉语来讲的。每个方面都非常值得我学习。
这次活动每位老师都讲了两堂课,我们都认真的做课后的反馈,保留我们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的地方,在第二次的讲课中来完善先前不足的地方,我们还通过听别人的课吸收其中的有点,这样就是集中大家的优点来共同的进步。
特别是在第二次的活动中我们还迎来了41小和75小的青年教师,这个交流更让我们看到了集体的力量,以后在我们平时结对的时候也要重视集体备课,为上好一节课做好充足的准备
学校和教研室给我们青年教师这么好的平台来学习,来展示我们青年教师,希望以后的每个学期我们都能有学习,交流的机会。
谭丽萍
高中教师学习共同体是高中教师自愿参与的教师间合作的有效组织,下面是高中教师化学听课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高中教师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六、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不再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重要一环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总结归纳,这能使学生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习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如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发散开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做好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使学生跃过初中到高中这个知识台阶,而且要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进度快、难度大的化学教学,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尽快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篇二:高中教师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传授都必须建立在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我所指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那么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应如何更好的营造与引导呢?在此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正如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也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气氛。我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得”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
三、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习气氛,比如蔗糖作”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教学环境仅仅只是一个前提,一个课堂的主体还是课堂教学。我认为化学教学最基本的便是化学概念的传输。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学生后面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应把概念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使学生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的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导“的方法:
1、言语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缓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观法: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引入概念,如:碘的升华——升华的本质,苯与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个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3、旧知识依靠法:通过复习旧知识或旧概念,结合有关的事例或现象引入概念。如回顾乙烯引入乙炔类似的性质,如Na的性质引入碱金属性质。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概念的学习。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概念的形成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完成。如何准确形成概念?
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准确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与实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调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链烃。我们需把这一信息及时补充给学生,再如,教材对于溶液所举的实例都是无色溶液,我们应及时补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学生的认识。
其次,我们还需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免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如弱电解质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三、概念的辨析
我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这需要在复课时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关键强调解释。再如同系物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若干CH2原子团。应着力于强调解释——结构相似。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适用范围上,一般地讲概念是人们从某一角度下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注意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如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但共价键不一定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再如能电离的离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处理好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辩证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应用和普遍性与教材和教学实例的共型性。应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数“或”许多“等的含义。如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等等。
四、加强训练
学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随着知识的获得而自行产生,它是教师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我们应加强规律性认识通过凝聚和升华,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并形成一定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训练中注意选题与方法。我们应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这可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我应注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熟练。
对于概念教学,虽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但学生在学习中更为直接的应学会创造性思维。这也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高的要求,我们着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我们应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
我在化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一点初步尝试。
1、创设情境,实验设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在讲卤素的氧气这一节时,我们要讲到Cu丝在氯气中的燃烧,我们首先做Cu丝在氧气的燃烧,使学生回顾初中时对燃烧的学习,那么Cu丝在Cl2中会燃烧吗?学生产生疑问,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对燃烧的现象产生了定向思维,我们应在此时加以引导,通过实验,扩展燃烧的概念。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原有的局限,并运用已学的知识,重新给燃烧下个定义。再比如说,在学习苯这一节时,它们中的键是一种特殊的键,我们应利用这一节通过实验锻炼学生敢于通过实验进行直觉思维。苯的分子式C6H6,单从分子式看,它应为一不饱和烃,但此时很多学生会在大脑中立即与所学的乙烯、乙炔联系起来,此时,我们如提出疑问,如把苯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吗?大多数学生会不自学的想到——当然可以了。但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苯却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学生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与以前所学的不饱和烃乙烯、乙炔不同。从而使他们可以通过直觉判断里面没有双键或叁键。当教师引入苯的取代反应——单键的特性,与H2加成反应——双键的特征反应,使学生们在直觉中可推断出苯分子中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的键。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也激发学生们培养自己思维的创造性的自觉性。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心理学和教科学法的诸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应该是发散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而不是在一个认识水平上转圈子,展开化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学生中一题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物质鉴别的习题中,一是发动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升华进入更高层次的水平,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设计信息进行反馈,汇集他们的设计方案,去其相同,取其不同,去其不合理,取其可行者,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使全部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和传递。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揭示,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同时在讨论解题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学生中有创见的同学进行适当表扬,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把思路引向高潮。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
3、多种形式,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采用比较多的是让学生复述某一章,某一节,某一物质的主要内容与性质,在这过程中,他们不自觉的在大脑中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敢于大胆提出某些假设,我不断地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大力表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调动他们创造欲望和动机,无疑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结果。
以上几点,泛泛而谈。因年龄与经验有限,难免有些观点过于肤浅。我觉得做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习与总结,认真分析教材,教法与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实现素质教育,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篇三:高中教师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 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 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案例研究法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惊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用来灭火,怎么生火?然后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金属钠“,学生很想知道钠是怎样的一种物质。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实验时为什么钠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钠燃烧起来,能用水扑灭吗?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以学案上的习题巩固和拓展。
宛水望城小学
李青
2014年9月13、14日两天,我们学校一行4人到曲靖师院参加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教学观摩活动,期间共听了四位专家的观摩课和讲座。有徐斌老师的《认识倍》观摩课和讲座解决问题教学研究。蔡宏圣老师的《乘法分配律》观摩课和讲座思想在哪里。有钱守望老师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观摩课和讲座打造动感课堂的24个策略。有罗鸣亮老师的《四边形的分类》观摩课和讲座思考在路上。虽然很辛苦,但很值得。
最近这几年,随着时光的流逝,对于课堂教学的热情有减无增,总觉得只要把知识教懂,学生考试能出成绩就行,也觉得自己的教学风格已经定型,不会有什么进步,有些停滞不前。通过这次培训,特别是听了罗鸣亮老师的课后,我感触非常深,原来我们这个年纪的老师还可以上出这么活泼、灵动、富有深意的课堂。
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罗鸣亮老师的观摩课和讲座。罗老师打造的简约而灵动的数学课堂。
理想状态下的简约化数学课堂特质:
课堂结构——清晰、明快、整体感强;
教学素材——经济、高效、少而精练;
节奏控制——匀称、舒缓、张弛有致;
活动展开——自然、流畅、环环相扣;
教师上课——轻松、自如、胸怀全局;
学生学习——愉快、主动、学有成效;
罗老师认为教学资源不在“多”,在“优”。数学课堂教学的散乱、繁杂,有时是对教学素材的取用显得不够经济和精炼。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必须独特而深刻,能够抓住重点,有机整合,前后连贯。选材可以少,但所选题材要有典型性,针对性,要精选素材,巧用素材,努力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多效,使每一个材料在课堂上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总之简约而灵动的数学课堂必然是美丽的精彩的课堂。
回来后,我也思考并下定决心,我也要美丽而精彩的课堂,我也愿为此而努力,尝试。这两天我又在网上找了罗老师的其他课,进行观摩,思考并将这些精彩的课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情况该一下拿到我的班级中去上,效果非常好,但是我对于知识的把握和细节的处理还是处理得不够好,但是,我会继续努力,做到自己满意,孩子喜欢,家长不挑剔。
一、目前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提问存在的优点
1.大部分问题措词准确、指向明确
有99.04%的问题表述的措词比较准确, 98.14%的问题指向也比较明确。在此次课堂观察的记录分析中我发现, 一般情况下, 教师问题表述时措词越准确、指向越明确, 则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清晰性和条理性也越好。
2.大部分问题在提出之后, 教师留给了学生比较充足的问题思考时间
有85.18%的问题在提出之后教师留给了学生比较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对学生有如下优点:未能作答题数减少;学生自信心增强;创造性思考增多;学生有时间提出更多的例证。
二、目前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提问存在的不足及反思
1.教师提出的问题中, 封闭式问题比开放性问题多
在所观察的课中, 封闭式问题平均所占的比例竟高达73.0%, 更值得一提的是, 在我所观察的其中一节课中封闭式问题平均所占的比例达到了91.0%!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
案例1:比如说, 课堂上, 有许多教师都会问学生:“你能……吗?”这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式问题。例如, 当教师问学生:“那么你们能从你们学过的反应中推出有哪些是放热反应吗?”的时候, 实际上, 教师在无形中就给了学生一个心理暗示:教师不确定这个学生是否能告诉他 (她) 问题的答案。其实, 在很多情况下, 教师在问这个问题前已经明白学生肯定知道答案, 但他 (她) 的措词中却透露出他 (她) 在表示怀疑, 这样会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
2.教师所提的问题中大部分缺乏提示思维认知操作的动词或谓语
在我所观察记录的10节课中, 据统计结果显示, 平均只有46.1%的问题中具有明确思维操作的动词。
案例2:如有个教师问学生“:氯化铵和硫酸铵有什么共同点?”在这个问题中, 没有什么词或短语是用来提示学生应该运用哪种思维认知操作来处理问题内容, 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多大的困惑, 他们就像要展开一场漫无目的的竞猜游戏, 这个问题隐含的思维操作是“观察”, 但是教师在提问时没有明确表述。
3.在一些问题上, 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的候答时间仍然有些不足
在观察课堂后, 我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有部分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 在没有给予学生足够思考时间的前提下, 就自己来回答问题; (2) 教师有时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 紧跟着这个问题就提出下一个问题, 中间不留任何间隙; (3) 有些教师在听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喜欢打断学生的回答, 使得学生本来可以完整回答的内容被分割成了一个个不连贯的小“碎片”, 且有时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不断地给予提示, 使得学生的回答偏离学生原来的观点, 向着教师想听的“正确”答案方向靠拢。
4.重视学生的错误回答, 淡化学生的正确回答
教师通常都是根据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来判断他们的教学是否已经成功地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内容。当学生给出一个正确的回答时, 教师往往只是简单的点点头或是以其他的方式表示肯定, 继而马上就转向其他的导向问题, 相反, 学生的错误回答往往会更加吸引教师的注意力, 但在纠错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去探索、推断学生是如何形成错误想法的, 而是把“正确”的答案送给学生以节约时间。
摘要: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一种主要由教师发起和引导的多元对话与多维交往活动。维系这种对话与交往活动的根本要素是“问题”。以2011年江西省“赣教杯”中学化学教师优质课比赛教学录像中的教师提问为研究对象, 分析目前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提问有效性方面存在的一些优点和不足, 以便引起高中一线教师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视, 努力提高课堂提问质量, 让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反思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问题;策略;研究
一、引言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其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现代教师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自2004年秋季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首先在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实施以来,2009年秋季起湖北、云南、河北、内蒙古四省开始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转化为行动,并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呈现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式。在实施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困惑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方式,是否具有反思和研究的意识及能力,是区别专业教师和非专业教师的重要标准。使自己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打破了以往一味地接受他人教育理论的被动局面。教师以自身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回顾,可以不断地剖析自己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细致、冷静地加以推敲,积累经验,扬长避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逐步提高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促进自我的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1.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中学老师虽然有教学反思,但是他们的反思初衷并不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能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21世纪公民,而是为了达成知识与技能,为了分数的提高,忽略了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维目标的达成。开展反思性教学不应只注重对课堂教学的形式与效果的反思。因为反思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它并不能保证反思内容的正确性,而反思内容的正确性依赖于教师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当地高中化学教师时间普遍有限,并且很多教师不习惯笔头书写,导致一些反思的想法稍纵即逝。久而久之,教学反思的自觉意识越来越淡薄。没有实践的反思是空洞的,教学反思只有基于实践才能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而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虽有不同程度的教学反思,但有很多教师都将反思理解为意识流式的思考方式,并未对反思过程进行深度加工,没有思考下一歩应该如何行动,缺少探究、批判的成分,没有将反思的结果应用到后面的教学实践中,导致反思过程不了了之。
2.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主观性对策分析
如果一名高中化学教师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和帮助学生考试得分,不愿意进行教学反思,最后导致在教学日益模式化的同时也沦为教书匠。所以转变教育观念、激发教师的教学反思欲望尤为重要。教学反思的前提是发现问题,之所以很多化学教师缺乏教学反思的自觉意识,原因之一是问题意识淡薄。因此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前提。我们时常要求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而言,同样要培养一种问题意识,《化学教学》《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这3种中学化学教师熟知的化学教育期刊中优秀教师的论文和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那些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捕捉反思点、勤于在文献阅读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理论修养,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实践,最终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统一起来的教师,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培养问题意识,对于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处都在做研究,我该怎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怎样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怎样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这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等等问题。这些教学中的决策判断就是研究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科学研究者,拓宽理论基础,以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用研究者的身份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在教学中进行教研,以教研促进和改进教学。较高的个人效能感有利于教师主动进行教学反思。因此教师从自身角度应该提高个人效能感,从教师的信念系统出发,刺激教师教改的欲望和教学反思的动机,实现有效地、持续地教学反思。
3.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客观性对策分析
那么对于教师的教学反思这种行为来说,有利的环境支持、浓厚的反思氛围等环境因素给教师提供了培养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土壤。因为反思不仅仅是个人活动,也是群体活动,群体中的反思氛围为个人的反思提供环境支持。从大的角度来讲,新课程改革已经为广大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了大环境支持,建议从学校、课题组、讨论小组等形式团体出发,营造良好的教学反思的氛围,让教师生活在反思的环境中。
从小的角度来看,教育管理机构或者学校在教师管理与培训方面应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内在学习动机,使教学反思普及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需要一定的动力支持,从问卷和访谈中得到的信息来看,目前有很多教师不愿意进行教学反思,也有些老师虽然进行教学反思但也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反思,而在这一点上,也缺乏相应的系统的专著阐述教学反思。所以构建教学反思的动力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兩个方面来构建教学反思动力系统:巨大的升学压力导致高中化学教师没有精力顾及教学反思,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学生的成绩上。适当给高中化学教师减负,让他们不再整天忙碌于机械性地批改作业,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反思。适当给高中化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奖励。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反思型的活动来呼吁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给以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先从外部条件上引发教师教学反思的动机,再进一歩过渡到教师自发的教学反思中。
三、总结
从对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的调查中得知,教师不愿进行教学反思的原因除了现行评价标准向学生成绩倾斜之外,还因为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教学研究评价体系。以教学反思促进和带动的教学研究不像学生的成绩一样容易定量地进行比较和分析,部分学校当局不能客观地看待教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导致教学研究评价体系不完备。针对这一点,建议从校本研究出发,为每一位教师建立教学研究档案袋,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和过程性,倡导全员参与,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角度的多维化,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去评价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以此来拉动和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徐泓.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思考—基于2009年— 2010年3种中等化学教育期刊文献的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 11: 64.
[2]张学民;申继亮.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对教学能力的促进[J].外国教育研究,2009, 36 (09): 10.
[3]严忠义.浅谈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 06: 10.
【化学教师听课反思】推荐阅读:
市优秀化学教师10-07
化学教师研修总结11-06
中学化学教师个人总结07-14
高三化学课听课感受01-09
全国初中化学听课体会01-12
化学教师优秀工作总结11-05
高二化学教师工作总结11-15
初中化学优质课听课体会07-26
初中化学公开课听课体会12-29
初三化学教师的述职报告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