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社会实践活动流程(精选13篇)
一、科学会堂借用:
1、下载《北京邮电大学大型活动申请表》(见附件6)。
2、准备两份《北京邮电大学大型活动申请表》以及两份《安保方案》(见附件7)。
3、安全责任人:活动主管部门部长。
4、主办单位意见:副主席 主席 或秘书长签字盖学生会或团委公章。
5、院处主管意见:学活203任雄飞书记签字 204张韬老师盖章。
6、场地提供单位:后勤处物业中心找李老师签字,在后勤处302办公室盖
章。
7、两办意见:小白楼307登记签字。
8、保卫处意见:东门保卫处办公室找牛老师签字,再找保卫处处长批准签字。
9、将签好的一份《北京邮电大学大型活动申请表》和一份《安保方案》交予科学会堂办公室李老师。
二、小松林借用:
1、下载《北京邮电大学大型活动申请表》(见附件6)。
2、准备两份《北京邮电大学大型活动申请表》以及两份《安保方案》(见附件7)。
3、安全责任人:活动主管部门部长。
4、主办单位意见:副主席 主席 或秘书长签字盖学生会或团委公章。
5、院处主管意见:学活203任雄飞书记签字 204张韬老师盖章。
6、场地提供单位:学活203任雄飞书记签字 204张韬老师盖章。
7、两办意见:小白楼307登记签字。
8、保卫处意见:东门保卫处办公室找牛老师签字,再找保卫处处长批准签字。
三、教室借用:
(一)《北京邮电大学教室借用申请表》部分:
1、教室借用表上需在盖章处盖学生会或者团委公章。
2、需要音响投影等设备时,需要勾选“多媒体教室项”。
3、填写好跑表同学的姓名,院系,班级,联系电话等信息。
4、携带跑表同学的学生证去教一一楼西侧教务处借用。
5、在教务处拿到借用单后去教四406多媒体管理中心交予值班老师即可。
(二)当借用教室规模超过80人时,需准备《北京邮电大学大型活动申请表》:
1、下载《北京邮电大学大型活动申请表》(见附件6)。
2、准备两份《北京邮电大学大型活动申请表》。
3、安全责任人:活动主管部门部长。
4、主办单位意见:副主席 主席 或秘书长签字盖学生会或团委公章。
5、院处主管意见:学活203任雄飞书记签字 204张韬老师盖章。
6、场地提供单位:教一一楼西侧教务处。
四、教三136教室借用:
1、预借:可提前1月在教一一楼学术委员会办公室预借教三136。
2、下载《北京邮电大学大型活动申请表》(见附件6)。
3、准备两份《北京邮电大学大型活动申请表》以及两份《安保方案》(见附件7)。
4、安全责任人:活动主管部门部长。
5、主办单位意见:副主席 主席 或秘书长签字盖学生会或团委公章。
6、院处主管意见:学活203任雄飞书记签字 204张韬老师盖章。
7、场地提供单位:教一一楼学术委员会办公室。
8、两办意见:小白楼307或308登记签字。
9、提供场所单位意见:网络信息中心112室盖章。
10、保卫处意见:东门保卫处办公室找牛老师签字,再找保卫处处长批准签字。
11、最后去教四406多媒体管理中心交予值班老师即可。注意活动后保持教室整洁
五、时光广场借用:
1、下载《北京邮电大学大型活动申请表》(见附件6)。
2、准备两份《北京邮电大学大型活动申请表》以及两份《安保方案》(见附件7)。
3、安全责任人:活动主管部门部长。
4、注意:活动人数填写时不要超过200人。
5、主办单位意见:副主席 主席 或秘书长签字盖学生会或团委公章。
6、院处主管意见:学活203任雄飞书记签字 204张韬老师盖章。
7、场地提供单位:后勤处物业中心找李老师签字,在后勤处302办公室盖
章。
8、两办意见:小白楼307登记签字。
9、保卫处意见:东门保卫处办公室找牛老师签字,再找保卫处处长批准签字。
研究生学术论坛通常是以广大研究生为受众对象, 以论坛报告为主体内容, 以特色活动为支撑, 以拓宽科研学术视野, 激发学术热情, 提高综合素质, 促进学术交流,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学术交流活动。虽然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各高校的主责单位、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不尽相同, 但是由于其在活跃校园学术氛围、加强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 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正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
1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研究生学术论坛基本情况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研究生学术论坛, 由研究生院主办, 校团委承办, 研究生会协办, 每学年举办一届。论坛采用总论坛、分论坛与学术论坛特色活动相结合的形式。由各学院承办分论坛, 学校统一组织总论坛, 研究生会协同开展各类特色活动。论文来源涵盖了各学科门类, 参与学生包括各专业年级的研究生、博士生。
研究生学术论坛目前设有8个门类的特色活动, 包括前沿讲座、有奖问答、我来讲座、职属于你、帮帮问、Eyes on world (看世界) 、周末文化交流沙龙、实用软件技术讲座等。2012-2013学年度研究生学术论坛共收到投稿488篇, 举办总论坛主题报告1场, 分论坛主题报告6场, 学术论坛特色活动16场次, 参与研究生超过4000人次。
2 研究生学术论坛特色活动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广大研究生和教师对研究生学术论坛的意见和建议, 丰富和完善特色活动建设, 面向全校12个学院和研究生院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 其中教师问卷400份、学生问卷600份, 实际回收有效问卷为875份, 回收率为87.5%, 其中学生调查问卷有效问卷560份, 回收率为94.4%;教师调查有效问卷288份, 回收率为89.4%。
2.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对于学生问卷的调查包括五个方面, 分别为学生参与程度及参与目的, 对活动存在问题的反馈, 对活动覆盖范围、形式的偏好, 自身收获与活动收效的评价以及对未来创新方向、方式等问题的愿景。
结果显示, 研究生参与学术论坛的主要目的是把它当作练手的平台, 提升自我能力、通过发文章获得成就感以及结识和结交更多的热爱学术的同学。有少部分同学认为参与学术论坛可以获得奖金。导师的鼓励和辅导员的动员对研究生参与论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1) 。
同学们普遍认为参与机会有限, 希望可以拓展参与的渠道, 同时也有同学认为特色活动的内容还可以多样化, 形式上存在着不够新颖还可以创新的问题 (图2) 。
参与调查的研究生中有67%选择了覆盖面广的大型学习交流, 25%的受访对象选择了小范围的小型交流学习, 8%的参与调查学生倾向于分配名额, 强制集体参与 (图3) 。
对于研究生希望举办哪类特色活动, 参与问卷调查的研究生较多地选择了科技类和软件类, 占到调查人数的52%, 部分学生选择了音乐类和摄影类, 占30%, 其他需求较少 (图4) 。
对于参加学术论坛特色活动的偏好, 调查显示研究生对实用软件技术讲座、就业经验讲座、素质拓展类活动和辩论知识讲座等活动参与积极性比较高。 (图5) 。
综合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和主观题目反馈意见来看,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从参与动机来看, 研究生主要是为了提升学术水平、提高个人能力。研究生参与积极性比较高。
2) 特色活动存在形式不够新颖, 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从规模上看, 研究生更倾向于大型的学术交流活动, 拓展参与渠道、增加参与机会。
3) 研究生喜欢参与的活动类别呈现多元化。技术类、应用软件类, 体育健身、计算机类相对集中, 文学艺术类、历史哲学类、外语类活动均有需求。建议开展沙龙座谈会、口才表达训练、科研经验交流、学术文献检索、学术人生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特色活动。
4) 从特色活动的发展愿景来看, 研究生希望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 为激发学生学术创新的热情提供多样的条件。
5) 研究生希望提升论坛的学术价值, 拓宽交流领域, 灵活设置各项特色活动, 将论坛与课程结合等。
3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教师问卷调查包括对学术论坛的评价、对学术论坛成功举办的影响因素、对学生素质的考量、对特色活动举办效果的评估以及对学术论坛的建议与意见等五个方面。
多数受访教师均认为研究生学术论坛对学生的意义重大, 对学术和工作有益处, 占调查人数的71%;在学术论坛对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及科研课题的意义上, 多数教师持观望态度, 占调查人数的67% (图6 (a) 、图6 (b) ) 。
对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的关键因素认识中, 教师将学生的参与程度、录用的论文学术水平和学者专家的参与程度列为了影响因素的前三位 (图7) 。
针对研究生学生素质的考量, 教师认为学生在学术热忱、自学能力和情绪管理方面比较缺乏, 希望研究生学术论坛在这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8) 。
关于研究生学术论坛的特色活动举办效果的评价中, 教师更倾向于“我来讲座”, 就业经验讲座和文化讲座 (图9) 。
综合问卷调查分析及教师在问卷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研究生学术论坛对学生培养意义重大, 对导师研培养究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研究生仍存在学术热忱欠佳、自学能力差、情绪控制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
3) 教师对学术论坛的评价较高, 希望加强学术前瞻性;
4) 部分教师认为目前研究生学术论坛的活动组织上行政干预程度高, 应当减少硬性组织安排, 注重调动学生的学术热忱和参与的积极性, 增强自由的学术气息;
5) 教师建议研究生学术论坛的活动从时间安排上应更加灵活有序;
6) 学术论坛应注重评比的竞争性与过程的学习性, 更重视学生在学术论坛参与中的收获。
4 其他高校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的成功经验
4.1 西安交通大学“创源”科技学术论坛
西安交通大学“创源”科技学术论坛2006年创办, 初期采用确定主题, 集中举办, 形式上为“主会场+分会场”的模式。2009年“创源”科技学术论坛重新整合资源, 改为按照参与者和主讲人身份划分论坛的模式, 建立了学术大师系列、优秀学生系列、杰出校友系列、卓越团队系列、知名企业系列五大论坛活动。论坛实现了从仅有本校师生参与, 到诸多知名人士、企业家、杰出校友参加, 影响力显著扩大的跨越。
4.2 吉林农业大学以大型学术性社团建设推动研究生学术活动
吉林农业大学通过加强大型学术性社团建设, 推动研究生学术活动开展。以学术自由社为例, 它是学生自由组织的学术性探讨组织, 秉承学术自由的理念, 在相对自由的学习氛围中, 通过学术讨论、学术讲座、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开展研究生学术活动, 扩宽知识视野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收到了良好效果。
吉林农业大学依托学校专业特色, 将学术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组织研究生开展深入农村的下乡调研, 承办农村创业论坛, 参加爱心宣传晚会等实践活动, 将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相联系, 极大地调动了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热情与动手实践能力。
5 研究生学术论坛特色活动建设的思考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 研究生学术论坛对于研究生培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教师认可度较好, 但同时存在着论坛模式单一, 特色活动不够丰富, 活动开展中硬性组织安排, 行政干预较多, 学术层次水平不高, 联系实践不够, 对研究生能力培养锻炼不足等诸多问题。结合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研究生论坛的实践经验, 在吸收借鉴部分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在加强研究生学术论坛特色活动建设方面,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升和改进。
5.1 树立“学生为本、开放自由”的学术培养理念
研究生学术论坛应当充分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加强调查研究, 以研究生的需求为导向组织和开展相关活动, 注重保护研究生的参与积极性, 调动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研究生参与到特色活动的设计、策划、组织和执行的各个环节。
在特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 应该树立“开放自由”的理念, 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可以更多地引入研究生自选主题、自讲自评, 分享交流等活动形式, 进一步满足研究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提供更加开放自由的空间和条件。同时, 完善激励机制, 降低研究生参与活动的功利性。
5.2 提升论坛学术层次水平, 注重研究生软实力的培养
调查结果显示, 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中学术水平的高低, 专家导师的参与程度都起到关键作用。提高论坛的学术层次水平对于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研究生学术论坛应不断完善机制, 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导师、企业家和杰出校友广泛参与, 提高论坛的论文、讲座和相关活动的规格, 增强论坛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 研究生和教师均希望通过研究生学术论坛加强研究生在学术热忱、自学能力、实用技能、交流表达、沟通协作等软实力的培养。在特色活动建设中, 应将对研究生软实力的培养和锻炼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活动设计和组织中, 可以借鉴吉林农业大学依托学专业特色, 将学术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经验, 深入企业一线, 开展调研、现场实践等丰富的实践活动, 提升研究生理论应用和动手实践能力。策划各类可以广泛参与, 体验成长的特色活动, 使研究生在活动中充实丰富自己, 提高综合素质。
5.3 创新学术论坛模式, 丰富特色活动内容
调查中, 研究生和教师均希望研究生学术论坛特色活动的时间能够更加灵活, 内容更加丰富, 领域不断拓宽。单纯的集中举办, “总论坛+分论坛”的论坛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多样化需求。
在特色活动的建设中, 活动规模上可以大型的学术报告、讲座为主体, 以小规模的支撑活动为补充;时间跨度上可以贯穿整个年度, 大型活动集中举办, 小型活动分散举办;活动形式上可以进一步丰富, 报告讲座、分享交流、实践体验、素质拓展等研究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都可以纳入其中;活动内容上, 可以借鉴西安交通大学的经验, 按照一定的类别和层次进行划分, 形成活动体系, 突出论坛的品牌效应。
5.4 鼓励发展学术类社团, 实现与学术论坛特色活动互补共进
吉林农业大学的经验表明, 研究生学术类社团的良性发展对活跃学术氛围, 调动研究生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学术论坛特色活动建设可以和学术类社团紧密结合起来, 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让学术类社团在研究生学术论坛中承办相关活动, 以社团的组织形式带动研究生参与其中, 形成特色活动与社团活动的有机整合, 将更加有利于调动参与积极性, 满足研究生的个性化需求, 提升活动效果和满意度。
研究生学术论坛是活跃校园学术氛围、加强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 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不断加强研究生学术论坛特色活动建设, 梳理建设理念, 明确建设目标, 创新活动模式, 丰富活动内容是论坛能够良性发展, 高效运行, 创出品牌, 实现培养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
摘要:研究生学术论坛是作为拓宽科研学术视野、激发学术热情、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术交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在各高校中面向广大硕士、博士研究生广泛开展。本文以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为例, 通过问卷调查, 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生和教师对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反馈意见, 剖析研究生学术论坛特色活动建设的理念、目标和有效形式, 总结特色活动内容设置和组织管理的相关经验, 探讨丰富和完善特色活动平台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学术论坛,特色活动
参考文献
[1]高洁, 王斌, 王琦.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创新研究生培养方式:积极推进研究生论坛的可持续发展[J].成才之路, 2009 (26) .
[2]杨斌.创建高校学术型社团的价值启示:以吉林农业大学学术自由社为例[J].社会学研究, 2010, 04, 总第284期.
[3]李涛, 刘清才.研究生学术论坛运作探讨:基于重庆大学的“博硕论坛”的分析[J].中国研究生, 2007 (09) .
关键词:MOOCs;教学支持;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03-04
2013年秋季学期,北大一共有11门MOOC课程分别在edX、Coursera和学堂在线三个平台开课,这在国内外同行看起来颇有些“不可思议”的做法,一方面体现了北大教师的热情和勇于探索精神,另一方面也与工作组建立了一整套项目建设的流程及有一支专业化的支持团队密不可分。我们在此总结北大MOOCs建设的流程和关键环节,希望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后续即将开展MOOCs建设的学校提供一些启示。
一、北大首批MOOCs建设历程回顾
2013年3月6日,北大党政联席会议批准启动“北大网络开放课程”建设项目。随后工作组组织了四场有关网络开放课程的学术报告,邀请了包括edx总裁Anant Agarwal教授、Coursera总裁吴恩达教授在内的专家学者介绍MOOCs的理念和做法。
2013年5月13日,工作组召集首批报名网络开放课程建设的教师开会议,工作组组长李晓明介绍了学校精神,朱青生、张铭、陈江等老师交流了对MOOCs的认识,共有14名教师参加。
2013年5月21日,北大宣布加入由MIT和哈佛大学联合成立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联盟edX。
2013年暑假期间,工作组组织了两次备课进展交流会,根据课程建设的进展速度确定了首批上线课程名单。
2013年9月4日,edX平台发布了北大首批MOOCs课程,分别是:《20世纪西方音乐》、《电子线路》、《民俗学》、《世界文化地理》,这几门课程在2013年9月23日正式对全球用户开课。
2013年9月9日,为进一步寻求并尝试多样化的、适合各种学习者的MOOCs平台,北大加入Coursera,并在其上发布三门课程,分别是:《生物信息学》、《计算概论(A)》、《大学化学》,这三门课程在2013年9月30日开课。2013年9月19日,北大在Coursera平台上又发布三门课程,分别是:《数据结构与算法》、《人群与网络》、《艺术史》,这三门课程在2013年10月20日开课。
2013年10月10日,北大一门课程《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与实践》在清华大学推出的学堂在线上发布。至此,2013年秋季学期北大共开设了11门课程,这些课程为期12—16周,平行于北大校内的面授课程,将在12月或1月结课。
二、MOOCs工作组团队的五种角色
每一门MOOC的制作和上线的背后,是整个课程建设团队的密切配合,其中教师、助教及工作组支持团队都做出了很多努力。北大MOOCs工作组由校长助理李晓明教授牵头,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部分老师组成了支持团队。以下为教育技术中心支持团队的五种角色和工作范围:
1.项目总协调员(1人):主要负责规划项目的技术支持流程,调度中心技术人员和拍摄环境使用,协调组织培训和媒体交流活动,发布相关项目活动通知,响应各课程团队需求,与美国平台方协调开课事宜,管理平台账号,与字幕公司沟通联系等。
2.教学支持团队(4人):具有教学设计专业背景、熟悉网上教学策略、具有网上教学支持经验。主要工作包括:MOOCs教法相关研究,承担教师培训、助教培训工作,提供针对MOOC课程的一对一咨询服务,包括提供有关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具体建议,进行课程上线前准备情况检查、跟踪开课进度、观察讨论区情况、研究课程相关数据等。
对于首批教师,我们进行了相关培训,具体包括:
* MOOCs的理念和发展情况(针对教师);
* 体现MOOCs特点的教学设计及资料准备要求(针对教师);
* 课程视频的录制方法和剪辑方法(针对教师和助教);
* MOOCs平台使用方法——建课与授课(针对教师和助教);
* MOOCs开课后助教需要做的事情(助教)。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门课程专门指定一位教学支持人员作为联系人,负责跟进和协调与课程相关的各个流程和各种需求。这样一来,教师有任何问题就不必与工作组的多个业务人员联系,可以直接与课程联系人沟通,再由课程联系人协调解决。所以这里的教学支持人员还兼顾类似课程项目经理的职责。正是因为这些教学支持人员的专业背景,他们了解MOOC的特点,可以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中间的偏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技术支持团队(3人):包括编导、拍摄、后期制作、PPT美化、技术路线选型、拍摄环境布置、设备调试等相关技能的人员。主要工作包括:课程宣传片制作、课程教学视频拍摄和制作、录播室建设和日常值班等工作。部分课程由教师的助教团队做技术支持。
4.项目展示团队(1人):主要是负责项目展示网站的设计和维护、课程图标设计以及项目相关新闻的撰写。
5.财务和后勤团队(1人):主要是负责小型设备及耗材采购、助教费发放、报销、会议签到服务等。
三、MOOCs课程建设的五个阶段
北大首批MOOCs的建设基本包括了启动阶段、确定上线名单阶段、课程设计及制作阶段、课程上传和测试阶段、正式开课阶段。以下分别说明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
1.启动阶段
首先是学校发布通知,申报采用组织推荐、教师自愿的方式,教师填写报名表提交至工作组,近1—2年内有兴趣加入的教师均可报名,第一批我们收到了20余名教师的报名意向。
接下来是工作组组织的几次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建设MOOC的要求和工作量,教师可以权衡自己的时间确定是否在近期加入。与此同时,教师报名的名单通过领导小组的审核确定哪些课程同意开始备课。
随后,希望在2013年秋季开课的教师开始正式进入备课环节,也就开始有工作组的支持团队协助教师进行备课。这时,每门课程开始组建团队,确定包括教师、助教、工作组支持人员。
2.确定上线名单阶段
为了保证课程能如期开出并且保证质量,工作组需要进行备课准备情况的把关,并考虑首批上线课程的学科分布。于是,在2013年暑假期间,工作组组织了两次备课经验交流会,一方面是让各位教师交流经验和体会,提出遇到的困难。因为是第一次做这样的课程,大家经验都不足,多创设交流的机会可以帮助各位教师相互取经,快速找到感觉进入状态;另一方面,也借此了解哪些课程已确定了制作的技术路线,有望在秋季开学前完成至少五周的课程准备,哪些课程在教学设计上特色更突出。
在第二次交流会结束后,相关专家和领导小组确定了首批上线名单,但对具体的上线日期没有做出安排,这对于课程影响力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损失。按照edX的统计,提前一年预告课程接受注册的可以有10万人报名,提前一个月预告课程开始注册的往往只能吸引不到1万人注册。北大首批课程就是如此,从注册到开课只有20天,报名学生最多的课程差不多1万人注册。
3.课程设计及制作阶段
这个阶段的部分工作实际上是在确定上线课程名单之前就完成了的,以进行备课交流展示,比如:编写课程介绍、设计课程大纲、划分各周知识点、准备样课等。待确定上线后要对课程进行更精细化的设计和制作,并且要在上线前准备出至少五周的内容,预防上线后发生意外情况而导致制作进度不能保证。
在这个阶段还需要对建课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确定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课程介绍页及宣传视频的完成时间、三周课时内容的完成时间、五周课时内容的完成时间、课程上传和调试时间、开课时间。
课程设计首先要做好各周的教学安排,要将课程内容划分成若干教学单元,对应不同的教学周,再将每周的内容规划成若干10分钟左右能讲完的知识点,拟定每个知识点的名称作为视频名称。需要注意的是,MOOCs中知识点讲授的时间不一定与校内课堂教学用时一致,通常会短一些,因为这里会采用更简练的语言、更直接的方式讲述,就更需要考虑在短时间内讲清楚的方式。一般对应于每周3学时的课程,每周应该有100分钟左右的视频。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对应知识点的测试题、作业、扩展阅读材料、讨论主题等。
测试题的设计也颇有讲究,对于网络教学来说,习题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生作为自主学习者需要了解自己学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学到了什么。所以更需要按照学习过程和记忆规律为不同的教学目标出题,其中测试类型可以有客观题、主观题、编程题,而对应不同题型的提交次数、计分规则、发布和截止时间等细节都需要事先考虑好。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为学习者准备更多的资料,提供多种学习路径。除了准备一些必学、必读的内容外,再提供一些高级、扩展的内容,以及一些补充基础知识的内容,这对于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来说会大有裨益。
拍摄及后期制作的工作包含了两个部分:一是课程五分钟宣传视频,二是课程教学视频。
课程宣传视频:课程的宣传视频是学生选课时了解课程的第一直观的窗口,工作组在配合教师制作宣传视频时,一般会事先与教师进行约谈,了解教师的需求和喜好,并从视频呈现效果的角度挖掘该课程的亮点,之后与教师共同确定拍摄脚本和解说词再进行拍摄,制作完成后由教师提建议,并提供2—3次的修改。
课程教学视频:为了课程教学视频拍摄的方便,需要建立专门的自助录播室,提供不同模式的录制设备,对于动手能力强、对设备比较熟悉的教师可以自行录制,其他教师则由技术团队提供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摄录人员人手不足的负担。图2即为录屏式录播室和人像录播室的实景。
为此,工作组开发了一个演播室的预约系统,教师可以使用自己的北大统一身份认证账号,登录预约合适的时间。每位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和自己的风格选择适合的视频呈现形式。
大体来说,北大首批MOOCs一共有4种视频制作形式:一是原有的质量较好的随堂录像进行剪辑;二是采用以PPT显示为主、以教师头像为辅,有一定的手绘操作的录屏方式;三是直接在演播室进行人像连同PPT背景的拍摄;四是在演播室以绿屏为背景拍摄人像,后期通过扣像再与其他背景结合。不同的模式所用的工时不一样。课时与制作用时的比例大约在1∶5到1∶100之间。随着课程的进展,老师与课程制作团队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拍摄一遍成功率大大提高,制作用时也会大为减少。
4.课程上传和测试阶段
这个阶段,工作组将进行平台的操作方法培训,协助各课程进行课程资源的上传,并进行开课前课程的各项设置,包括教学活动序列、评分规则、各周各项内容开放时间、论坛结构划分、欢迎信编写等。工作组还会进行开课助教的培训,介绍网络讨论区的交流技巧,比如:如何将共性问题汇总成FAQ进行公布、如何组织网上有成效的讨论等等。
在课程上传后,我们鼓励各课程先提前1—2周在北大校内试用,以便尽早发现各种内容和技术上的失误。此次北大首批MOOC课程有几门课程是采用平行模式授课,即北大学生要比MOOC平台上的学生提前3周学习相关内容。
5.正式开课阶段
课程如期开课后,教师和助教需要保证课程视频和其他材料在对应周之前上线,每周发布课程更新通知,并有计划地参与课程论坛。工作组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跟踪进度和平台的运行数据,收集讨论区的一些反馈意见,并协调解决平台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
开课期间,工作组还会组织开课教师参加午餐会,就开课的感受、与面授的差异、对支持服务的建议等方面交流想法。
目前,北大首批MOOCs都进入了尾声,在课程结束的时候,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据平台记录的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成绩统计,对通过考核的学生发放电子结课证书。
四、结束语
在北大首批MOOCs的建课和开课过程中,教师和工作组一同探索,走出了一条现在看起来还算成功的路。尽管中间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制作的时间往往有拖延、使用国际平台还有一些技术和沟通上的障碍等等,但这并不妨碍北大对未来MOOCs教育的期盼。
“开学,北京大学某一门课有10万人选修。课程结束,通过考试的有1万人。其中北大在校生100人,他们得到学分。其他9900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得到课程合格证书。为了在这个规模上把这门课上好,符合北大标准,需要的投入是1位主讲教师、3位辅导老师、5位助教。学习免费,通过考试获得证书者也许需要付100元人民币……”这是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网络开放课工作组组长李晓明老师描绘的未来北大MOOCs教育的场景。
对于未来的规划,李晓明老师还提出“传统大学迎接MOOCs挑战,我们的想法是:第一,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与自身教学的改进并举。第二,当下以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为牵引,让尽量多的优秀教师对从事MOOCs方式的教学有切身体验,经历从兴奋、畏难,再到自由王国的过程。第三,积极创造条件,适时发起和推动中国网络开放课程平台的建设。最后,积极投入相关研究,比如技术、方法、政策、制度的建设等。北大的目标是五年建设100门MOOCs课程,这学期刚建设了11门,有优秀的北大师生相伴,我们对此充满了信心。”
一、活动宗旨
七十年滋兰树蕙,七十年薪火相传。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北京理工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校友的关心和支持,学校众多杰出校友更是北京理工大学的无价财富。
值此70周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为了传递母校牵念,弘扬延安精神,凝聚校友力量,北京理工大学团委、北京理工大学校友会联合举办“走访百名校友”寒假实践活动,学生利用寒假时间走访家乡省市的优秀校友。
这次活动将给同学一次亲密接触优秀校友的机会,是一次提高自身能力,增加团队意识,丰富社会阅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时间与走访地区
活动时间:2010年2月1日---2010年3月5日(寒假时间)
走访地区:学生利用寒假时间组队走访家乡省市的优秀校友,重点考虑北京、河南、重庆、上海、山东、深圳、云南(将提供这些地区部分校友联系方式),其他省市生源地的学生如能自行搜集优秀校友资料并进行采访,也可报名参加。最终视招募组织队伍情况而定。
三、招募对象
北京理工大学全体在校学生(包括研究生)。
重点考虑走访当地生源、可自行解决目的地住宿者。
要求:
1.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有采访经验者优先;
2.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发表作品者优先;
3.具有志愿服务经验者优先;
四、走访校友活动主要内容
1.带去母校和学弟学妹对校友的问候;
2.采访各地校友,收集各行各业校友信息,并撰写采访稿;
3.征集校友们对母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五、报名方式
采取志愿者个人自由报名或按家乡所在地自由组队报名方式,组委会根据活动原则按志愿者家乡所在地组队,每队人数2到4人,并设立一名队长。
重点考虑北京、河南、重庆、上海、山东、深圳、云南生源地学生(将提供这些地区部分校友联系方式),其他省市生源地的学生如能自行搜集校友资料并进行采访,也可报名参加。
七、特别说明:
1.凡顺利完成寒假走访活动,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相关成果,并经考核合格的团队所有成员可申报素拓认证;
2.根据各团队走访成果按团队总数15%的比例,评出“优秀小分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获得相应奖励;
3.如考核合格,每位成员将给予一定的交通和通信补贴;
4.组委会将为每位志愿者购买人身保险。
北京理工大学团委
北京理工大学校友会
校友志愿者协会
在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大背景下,只有实践与理论结合才能更好的把专业知识融入到工作当中,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是引导青年学生奋发向上,系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于是时代共发展,用自己的行动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但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更丰富了社会生存能力,学到更多的社在大家眼中,社会实践不是负担,而是一个接触社会,积累实践经验的大好机会,甚于把它视作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思考社会,服务社会的体现。尽管如此,我们自身还是存在着不足,比如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实际操作能力不高,知识的运用不够熟稔,人际关系的处理稍显稚嫩,对突发事件处理的经验不足,对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等等。所以,我相信,当我们牢固树立社会实践的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大学阶段我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实践的.同时,我们更应探讨如何扩大社会实践的价值,发挥社会实践的效力。我认为我们应该夸大社会实践的价值,发挥社会实践效率。社会实践内容要丰富、形式要灵活、充满新鲜感,在社会考察、调研等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运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来思考各类问题,特别是打破专业之间甚至是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类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稳固的知识框架。同时,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遇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发现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形成新的认识与思考,对原有的专业知识进行消化和升华,夯实宽广的知识平台。因此,在社会实践工作中,强化和提升专业教育内涵,充实实践育人大课堂,与第一课堂紧密接轨,以科技为重心,充分挖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所学专业特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同时注重学科交叉,在提高同学们多方位服务的能力同时,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价值。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9月15日
9月15日将登记好的选课生报名登记表总表交到继教部李老师处。
并领取北京大学远程教育报名登记表及选课生承诺书。
注:报名登记表带*全部填写并登录www.pkudl.cn上填写电子版报名登记表,选课生承诺书上要求选课生本人签字
9月20日前将北京大学远程教育报名登记表及选课生签字的`承诺书交到继教部李老师处。同时提交选课生资料:
1 身份证扫描件(分辩率300格式为jpg)
2 一寸蓝底彩色照片电子版及同底纸质照片一张
缴费:请学生在9月20-27日到国际合作与继续教育部刘老师处以现金的形式缴纳学杂费,收费情况见下表:
专业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学费(元)
教材、管理费(元)
总计(元)
学费(元)
教材、管理费(元)
总计(元)
法学
4900
600
5500
3600
900
4500
国经贸
5100
600
5700
3400
900
4300
人力资源管理
4900
600
5500
3600
900
4500
金融学
5100
600
5700
3400
900
4300
中文
4600
600
5200
3900
900
4800
行政管理
5000
600
5600
3500
900
4400
财务管理
4700
600
5300
3800
900
4700
市场营销
4700
600
5300
3800
900
4700
信息管理
5100
600
5700
3400
900
4300
保险学
5100
600
5700
3400
900
4300
广告学
4900
600
5500
3600
900
4500
计算机
4500
600
5100
4300
900
时下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哪些新的表现形式?这一思潮又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梁柱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为何“翻案”、“重评”之风大行其道?
《中国社会科学报》:近来很多学者都关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的问题。实际上, 历史虚无主义不是今天才有的思潮, 在旧中国就有过。当下,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哪些新的表现形式?
梁柱:我看过一幅画, 画中表现的是毛泽东和饥饿的人群在一起。饥饿的人群被铁笼圈起来, 像在监狱里面一样。有些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抹黑毛泽东领导时期的新中国历史, 利用我们工作中的失误加以无限夸大、丑化, 这就是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
事实上, 历史虚无主义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有很大不同。旧中国时期, 它主要表现为对民族文化采取轻蔑、否定的态度, 认为中国什么都不如西方。历史虚无主义在当前的表现形式可谓多种多样, 它更多地集中在史学领域, 而影视、小说、美术等领域也或多或少受到其影响。可以说, 但凡我们肯定的历史, 它就统统颠覆。例如, 当前“翻案”、“重评”之风大行其道。有人提起抗战, 认为只有国民党在抗战, 而共产党在平型关战役中只歼灭日军53人, 这些数字是他到日本靖国神社里面数出来的, 以所谓的细节真实来否定敌后战场的存在及其重大作用。还有学者在美国看到了蒋介石日记, 就认为可以据此认识一个真实的蒋介石, 甚至据此可以重写中国近代史。我们知道, 个人日记、信件、回忆录虽然是历史研究很好的资料, 但这些主观资料能否作为史料使用, 还需要结合整个历史背景以及其他史料来证实。这位学者认为蒋介石在日记中说了很多不光彩的事情, 就可以证明日记所载内容是真实的、不公开的。但当年蒋介石因中山舰事件受到指责时说, 你们20年后看我的日记好了。这表示他的日记是给别人看的。如果仅仅通过日记就推翻他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的结论, 就改写整个中国近代史, 那么这不是严肃的历史研究方法。汪精卫投降日本后, 曾在诗中哭天抹泪表示忧国, 这能说明他爱国吗?这样的研究比唯心主义的旧史学都不如, 旧史学至少是以史料为依据的严肃研究。
再比如, 有学者说, 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对外国入侵的一切抵抗都是用落后的、保守的、情绪化的东西来抗拒世界文明, 中国不应该抗拒, 既然落后就应该欢迎人家来侵略。还有人认为, 近代以来中国只有一个要求———现代化, 而现代化的要求被革命压倒了。这些观点很有迷惑性。实际上, 近代中国有两大要求:一是民族独立, 二是民族富强。现代化只是近代中国历史要求之一, 而在民族和阶级的压迫下, 不通过革命实现解放、解决制度问题, 不实现民族独立, 现代化是没有办法实现的。西方侵略我们的同时, 的确带来了现代技术, 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有没有因此把中国带上现代化道路呢?完全没有!所以我们首先要实现的是民族独立, 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有现代化, 国家也就不可能富强, 这都是基本常识。诸如此类颂扬侵略有功, 否定中国人民反侵略救亡斗争的论调, 也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表现。
对毛泽东的诬蔑、抹黑和歪曲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重点。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开国领袖, 特别是像毛泽东这样的民族英雄遭到如此的谩骂、诬蔑、抹黑。有人甚至诬蔑说《毛泽东选集》中仅有12篇文章是毛泽东自己写的, 其他都是别人代写的。毛泽东所作的诗词也都是胡乔木改的。这些是不是事实呢?当然不是, 有档案文件为证。现在胡乔木的女儿有机会就要作声明, 说我爸爸怎么能写出毛泽东那样的诗词, 相反, 我爸爸的诗词有些还是请毛泽东改的。
我们不能把史学理论和史学观点上的错误都说成是历史虚无主义。学术问题可以讨论, 但其中有些人背离学术研究的严肃性, 而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这一点必须警惕。
“好人不好, 坏人不坏”, 抽象人性论背后的诉求是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报》:我们讲热爱祖国, 历史虚无主义者诘难“这是谁的土地”;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优良品德, 历史虚无主义者讲中华民族的“劣根性”;我们感怀革命烈士流血牺牲, 历史虚无主义者讲这是“被忽悠死的炮灰”……这些对立观点背后深层的分歧是什么?
梁柱:这些认识上的分歧其实是价值观的分歧。价值观对立的背后是不同的利益在起作用, 更是一种同利益相关的政治诉求在起作用, 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背后强烈的现实目的。
利益关系决定政治诉求。旧中国, 广东地主和黑龙江地主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几乎是一样的;现在, 福建工人和湖北工人对一件事的观点也几乎是一样的, 其原因就是相同的经济利益必然产生相似的观点。这就是客观存在的阶级立场决定的。现在有人以抽象的人性论代替阶级论, 认为“好人不好, 坏人不坏”, 试图掩盖他们为旧事物辩护的错误立场。这种观点虽然迷惑性很大, 但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到, 在背后起作用的还是与经济利益相关的政治诉求。
正如邓小平曾经说过的, “他们想要走另一条道路”。这些人的改革是资本主义改革, 他们的现代化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而我们坚持的是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是革命的产物, 是革命最大的成果。所以他们首先要否定革命, 就是为了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依据, 否定今天的现实。
《中国社会科学报》:这些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对青年、对民族、对国家和未来有哪些负面影响?
梁柱:在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入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 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 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 从纠正“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 走到“纠正”社会主义;从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 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从刻意渲染中国人的落后性, 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等。
如果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些观点, 就会开始怀疑历史, 进而怀疑现实, 就会削弱民族认同感, 产生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隔膜。思想乱了, 理想信念失掉了, 高尚的追求没有了, 整个民族就会变得疯狂、可怕和危险。
历史虚无主义所散布的种种言论, 不仅涉及学术领域的是非, 更关系到立党立国的根本立场。我们是要维护历史本来面目, 还是歪曲历史真相?是高扬民族精神, 还是鼓吹妥协投降?是从历史主流中汲取精神力量, 还是在历史支流中寻找负面影响?是坚持唯物史观, 还是回到唯心史观?如果这些原则问题被颠倒、被消解,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失去立足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被否定、被抹煞, 也就失去了现实存在的立足点。苏联解体惨痛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吸取。
“灭人之国, 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虽然是社会思潮的支流, 但必须认真对待。这种持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人, 根本上是要搞乱人心, 妄图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和认真对待。
新中国带给人民的是福利, 不是灾难
《中国社会科学报》: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我们应当如何回应?
梁柱:首先, 学术问题允许讨论、允许观点不同。在历史研究中, 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同, 这是正常的。真正的、严肃的学术研究, 允许犯错误。但诸如“中国如果做三百年殖民地, 中国就现代化了”之类的看法不是学术研究。这种带有目的随意编造历史、歪曲历史的“研究”和科学的学术研究背道而驰。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要敢于坚持真理, 通过严肃的学术研究, 有针对性地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观点逐条进行批驳。
其次, 在认识层面, 要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历史虚无主义者以一些材料为依据, 来否定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否定新中国前30年的成就。我们有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失误, 但是能不能从中得出新中国的建设, 特别是毛泽东领导时期的建设, 带给人民的是灾难而不是福利, 带给国家的是落后而不是进步?当然不能。
如何认识这些问题, 就涉及评价标准的问题。判断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政策的效果应该坚持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我想了三点:看它能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看它能不能促进社会进步;看它能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安康。我觉得, 这些是很具体的标准, 对哪个制度、哪个社会、哪个国家都适用。
不能评价毛泽东时期用一个标准, 评价改革开放用另一个标准;不能评价封建社会用一个标准, 评价社会主义的社会政策又是一个标准。我们新中国成立60多年, 从总体上说带给人民的是福利, 而不是灾难。我们有严重失误, 这是总结经验的问题。我们对这些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定位。
陈云曾说过:“三年恢复, 赶上蒋介石二十二年”。记得1964年我们国家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 远在美国的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对友人感慨:我们不能不服气, 我们搞了20多年连一辆像样的单车 (自行车) 都造不出来, 不能不服气呀!再比如,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我们是在经历20年战争后, 短短3年时间内, 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多数超过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份 (1936年) , 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医治长期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奇迹。1953—1978年, 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2%, 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1.4%, 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2.7%。这个增长速度不但是旧中国无法比拟的, 而且与当时世界各国相比也是不低的。在这期间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填补了我国工业的许多空白, 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 内地和边疆地区都建起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和现代交通运输业, 基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畸形发展的局面;农田建设初见规模, 效果明显, 其间依靠农村集体力量修建了84000多座水库, 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灌溉、发电、拦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现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我国航天技术就是1956年起步的……这些成就都为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历史事实。
再次, 教育部门和实际宣传部门应该做好工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意义最有生命力, 要掌握立场观点和方法, 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教条。当前, 我们在思想教育中还存在过于简单、太干巴的情况。在宣传教育中, 应该注意坚持“双百”方针, 摆事实、讲道理。只要你掌握真理, 又会表达, 那么真理就一定能说服人。如果能够讲得既有气势又有例子, 效果就会好很多。
1、打开北京科技大学电子政务平台“校园OA”(http://oa.ustb.edu.cn/)网站(仅限北京科技大学校园内网)(图1)。
图1 北京科技大学电子政务平台
2、将页面拖至最底端“部门信息”,单击“保卫保密处”(图2)。
图2 北京科技大学电子政务平台部门信息
3、进入“保卫保密处”页面,点击左侧“政保科工作表格”,可以看到4个申请表文件:
A: 《中国公民普通护照申请表》;B: 《北京市居民往来台湾地区申请表》;C: 《内地居民往来港澳地区申请表》;D: 《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申领护照(通行证)登记表》;(图3)。
图3保密保卫处政保科工作表格
4、下载并填写相应的表格:
护照:表A、表D;
港澳通行证:表C、表D;
台湾通行证:表B、表D。
将表A、表B或表C按要求填写完整(必须手写),贴上照片(白底护照照片),并复印2份(正背面都复印),然后到学院找导师或辅导员在表D上签字,并找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填写“学院意见”、签字并盖学院公章,之后到保卫保密处政保科(保卫保密处三楼左转)进行审批,开具户籍卡借取证明。
注意:政保科只在每周一和周四14:30-17:30办理护照或通行证的审批工作,请各位同学提前合理安排时间。
5、取得政保科开具的户籍卡借取证明之后,带上身份证和100元押金,就可以到保卫保密处户口办公室借取户口了。
办理护照或通行证一般需当天或第二天将户口还回保卫保密处户口办,请同学们协调好时间。户口办的工作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30,下午14:00-17:30,所以同学们无需提前将户口借出,以免造成户口遗失或损坏。
提示:请各位同学在学校里就将户口及身份证复印好备份件。
至此,在学校里面需要办理的就完毕了。还有几点我重点强调一下,请各位同学务必注意:
a.户口页和身份证上的住址必须一致,即为北京科技大学或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或类似,因此户口未迁入学校的非京籍学生无法在北京办理护照,而没办理北京身份证或身份证丢失的同学需提前办好北京的身份证;
b.办理护照或通行证不需要集体户口首页复印件;
c.从保卫处户口办借取户口时,户口办会同时交给学生借取户口的押金条,请同学在归还户口时务必一同将押金条交回,否则不予退还押金,另外户口页不能折叠;
d.利用其他原因借取户口的同学自行承担后果。
以上全部做好之后,就可以带着身份证原件、复印件(正反面),户口页原件、复印件(正反面),表A(《中国公民普通护照申请表》)奔赴海淀区出入境管理大厅办理护照或通行证了。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办理护照或通行证一般到西钓鱼台的出入境管理大厅办理,乘车路线为出学校西门过天桥乘392或693至西钓鱼台。
下车之后抬头就能看到写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企业服务中心的大楼,在3楼右手侧办理护照或通行证,他们的办公时间是周一至周六(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30-11:30,下午13:00-17:00。
第一步:注册网上报名帐号,据实填写学号、姓名、学生类别、申请类别、电子邮件等信息;
第二步:在截止时间内,登录网上报名系统,单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项目’网上申请”,进入用户界面;
第三步:点击“录入|修改信息”,仔细阅读填报说明,进行网上录入或修改报名信息;
第四步:仔细核对信息,点击“完成”,核实无误后,打印报名申请表。
北京大学“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项目”网上报名系统填报说明
1、为保证数据兼容,请使用IE浏览器登录本报名系统。
2、填写本校指导教师时,如出现导师姓名为数字代码,请修改为导师姓名;如未确定导师,请填写“暂无”。
3、电子邮件务必填写长期有效、常用邮箱。
4、填写外语水平时,如选择“其他”,请注明具体情况(如英语水平符合外方要求),英语以外语种请注明具体语种、成绩或水平。
5、填写所属国家重点学科、所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专业”,所属创新团队,所属985二期平台、基地等信息前,请务必先查看相关参照表,根据本人实际情况选择有关选项。
6、“是否与外方院校有联合培养且双方关于学位授予的协议”,具体是指双方院校针对申请者本人签订联合培养协议,规定联合培养并且获得双方学位或共同授予学位等事项。
一、关于“中国哲学”的由来
2004年, 在中国大陆发生了“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在中国历史上原来没有“哲学”, 这的确如此。许多西方哲学家也不认为中国有“哲学”。“‘哲学’ (philosophy) 一词是日本学者西周 (1829-1897) 借用汉语‘哲’、‘学’两字指称源于希腊罗马的哲学学说, 中国学者黄遵宪 (1848-1905) 将这个名称介绍到中国, 为中国学术界所接受。”但中国有没有相当于西方那样的“哲学”仍然是个问题。
在19世纪末以后, 西方哲学输入中国。中国的学者参照西方哲学从中国古代的经典及其注疏中梳理出“中国哲学”, 开始对个别人物和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哲学的基本框架。由此可以说:所谓的“中国哲学”, 其实是以西方哲学作为参照系“框”出来的。基于“中国哲学”的这一由来, “中国哲学史”也就必然是适应着这一框架而建立的, 或者说, “中国哲学史”的内容源于自身, 而结构却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着西方哲学的体系。这种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难免会导致一些问题, 这个问题在下面再进一步讨论。
二、本书存在的缺点
这样一本《中国哲学史》, 在其内容和思想观念上至少有“三缺” (或者叫“一缺”, 这个问题下面再仔细讨论) :一缺“线”, 二缺“腰”, 三缺“尾巴”。也许用语不太准确, 但下面可就这几个问题一一的讨论。
1、“线”的缺失
缺“线”, 翻开这本书可以看到, 全书从先秦到近代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畅书“中国哲学史”。全书在每一节却都是在介绍一个个独立的人物, 这样看来, 与其叫“中国哲学史”, 不如叫“中国哲学家列传”。每一时期, 不同学派之间有什么样的争论、分歧, 又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同一学派同一时期不同代表人物之间的理论有何差异;各学派是如何传承、变化、发展、消亡的。大概这才是“中国哲学史”所要解决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吧!因为这才是连接着各朝代的哲学思想、哲学家们的“线”, 没有这条“线”, 那就等于是建筑物里没有“钢筋”的连接。
“哲学史是哲学发展的历史。它并不等于哲学。”单纯的介绍一个个哲学家的思想, 那就等于是把“哲学史”当成是“哲学”来讲。书中对一个个思想家的介绍, 说什么“孔子是中国最早的比较系统的先念论的鼓吹者。”庄子“陷入了怀疑论、不可知论和相对主义。”纯粹以西方哲学的“观念”来套用于中国的哲学家们的思想, 而不是着力去还原他们思想的本来“面目”。把“哲学史”写成了作者的“哲学研究成果”。又如, 墨家思想曾活跃一时, 秦以后却消失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这是研究“哲学”不必定要解决的问题, 但却是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必须解决的问题。
因为本书没有理清中国哲学发展史的这条“线”, 就把一本“中国哲学史”写得更像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简介”。显然, 这样的“史”不能称其为严格意义上的史。
2、“腰”的缺失
有四件“大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哲学史的发展 (当然, 也影响着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 :其一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大变革, 它造就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其二就是印度佛学的传入改变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格局, 形成了儒、道、佛三分天下却又逐渐“一统”、共同发展的局面——这就是本文要谈的“腰”。
的确, 书中在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这两部分都谈到了佛学思想。但这里所说的不是是否“谈到”的问题, 而是应该如何来对待“佛学传入”、如何评价、理解“佛学传入”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里就谈到:中国人只有两次感到恐慌, 一次是佛学的传入, 一次是近代西方文化的“进入”。因为中国人一向认为“我是天朝上国, 文明之邦”, 其它各族无非是未开化的“蛮夷”。而西方文化和佛学的传入使中国人意识到在我们之外也还有“文明”的存在。
我们在过去已经把佛学“中国化”了, 那今天如何与西方文化融合, 这应当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因此, 如何向古人“取经”以解决现实问题, 恐怕应当是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一项重任吧。如前所述, 本书并不缺少对佛学、对“中国化”了的佛学——禅宗的介绍, 但却缺少另外一些东西:当时国人对待佛学是什么样的态度, 采取了什么行动, 国人的观念是如何转变的等等。大概这才是这一部分需要写作的重点。
3、“近代不明朗, 现当代不见了”
本文所说的缺“尾巴”, 指的就是该书不仅没有把近代部分中国哲学的状况交代清楚, 还把“现代”部分给抹掉了。
所谓“近代不明朗”, 是觉得这本书的近代部分只有“变法派——龚自珍、魏源等”、“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造反派——洪秀全”、“革命派——章炳麟、孙中山等”, 都是一些“在野的流派” (打个比方) , 社会的主流学术派去哪了?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啦?那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才有的事!甚至到那时候也不并完全。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有影响力的“主流派”如王国维等, 似乎他的哲学思想还不如所谓的“国父”孙中山。整个近代部分就是在论证“反对有理”, 有错, 那也是“新生儿”的一些必经阶段。
再来说说被本书的著者们吃掉的现当代部分。前文提到了“有四件‘大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哲学史的发展”, 后两件, 一件就是汤一介先生所说的促使中国哲学建立的西方哲学思想的传入, 并且还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内的哲学思想。第四件就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在“教材”所说的中国近代哲学之后, 自30年代初起, “中国哲学家在吸收和借鉴西方哲学的基础上, 利用中国传统思想资源, 构建了若干的现代型的‘中国哲学’”。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熊十力、张东荪、冯友兰、金岳霖等人。
1949之后,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中国哲学依然在不断发展, 因此不能说就没有必要写了。还是那句话, “中国哲学史”是“史”。是“史”就是要忠实的“记录”, 以最大的努力追求还原历史的“本真”。而在1979改革开放之后, 中国哲学史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些历史如果不讲清楚, 甚至不讲, 那这本教材就改名叫“中国哲学断代史”算了!
也许对于写“史”的人来说, 离我们越近的越难写。但为了学术研究, 为了高等院校的教学, 排除内心的和外在的困扰, 努力写出一本尽可能接近“本真”的“史”是十分必要的。迫切的希望能够看到一部完整的“中国哲学史”。
摘要:北京大学的这本中国哲学史全书从介绍各个学者的思想入手, 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它没有交代中国哲学的构建问题, 同时还缺少一些关键部分相应的论述。尤其是省略掉了现当代部分, 很不应该。因为每一时期必然有其相应的重要性, 而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做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哲,缺陷,评述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3]陈来, 等.中国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专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招生网站-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分数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招生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国家公办、教育部直属的全日制全国重点大学,是列入国家“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高校之一,校址位于为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我校实行弹性学制,本科正常学制为4年(建筑学5年),修业年限可为3-6年(建筑学专业4-7年),学生可分阶段完成学业,优秀学生修完规定学分,可申请提前毕业。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内容,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颁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毕业证书并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的工作细则》授予学士学位,优秀应届毕业生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第三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招生工作将全面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考生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并接受纪委、监察部门以及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人员 第四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设立由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招生工作。第五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招生办公室是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在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普通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第六条 学校招生监察办公室,负责对招生工作的监督。第三章 录取第七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在教育部领导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组织实施。第八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按照理工类、文史类分类录取,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统筹考虑近年来各省的考生数量、我校招生计划、生源情况和生源质量,研究确定来源计划。招生计划与相关考试科目要求以我校在各省公布的来源计划为准。按照教育部规定,我校预留计划为招生计划的1%,预留计划的使用原则为: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用于生源较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九条 我校为第一批录取院校,在各省的第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一批本科控制线上提档,根据生源情况,确定提档比例,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105%以内。第十条 我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考生;在第一志愿考生的录取人数未达到计划录取人数时,将依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第十一条 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情况下,安排专业时按投档考生的实际考分采取分数优先的原则,不设专业级差,当考生实考分数相同时,依次优先录取有政策加分考生、专业志愿位次靠前和与报考专业相关科目成绩较高的考生(理工类专业参考科目为数学,英语专业参考科目为英语,文史类其他专业参考科目为语文)。未被志愿专业录取且服从调剂的考生择优调剂录取,专业志愿无法满足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做退档处理。对于江苏省考生,要求选测科目等级为A、B,必测科目等级为4C,对进档考生按照“先分数后等级”的方式,结合考生的专业志愿和综合素质评价等其它指标,决定考生录取与否和所录专业。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专业志愿清”录取规则。第十二条 未被志愿专业录取且不服从调剂的高分考生在相应批次录取期间,在我校生源不足的情况下,若考生提出调剂请求,须提供考生本人及家长签名的服从调剂保证书等相关材料,由学校决定是否录取。第十三条 对于加分投档的考生,由各省级招办按照规定加分投档,学校在确定录取专业时以考生实际高考分数为主要依据。实际高考分数相当的情况下,优先录取有加分的考生。第十四条 往届生录取原则同应届生。第十五条 贫困地区农村户籍学生专项自主选拔录取工作按照《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户籍学生专项自主选拔招生简章》相关规定执行。第十六条 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及培养方式,部分专业的特殊要求:1.采矿工程专业不宜女生就读。2.英语专业只招英语语种考生,其他各专业均把英语列为必修课,且部分课程将直接用英语授课,非英语语种考生请慎重报考。3.建筑学专业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调剂考生不调剂到建筑学专业。4.报考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考生数学单科成绩不低于100分,报考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考生数学单科成绩不低于90分。
5.我校部分专业实行大类招生,两年后根据就业趋势和学生的意愿分专业培养,工商管理类包含的专业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化学类包含的专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含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的专业是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第十七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第四章 附则第十八条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本科各专业学费标准为:英语专业:6000元/人.年,工业工程、工商管理类、行政管理、法学等专业:5000元/人.年,其他各专业:5500元/人.年。如果上级主管部门调整收费标准,则执行新规定。第十九条 学校设有完善的奖、贷、助学金制度。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有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社会资助等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新生入学时设有“绿色通道”以保证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详细信息见当年招生简章或报考指南,也可访问学校网站了解。第二十条 联系方式1.联系电话:(010)62331534。2.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
院路丁11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100083。3.学校网址:
http://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人气校友:
学习地点:广东深圳 文章来源: http:///baoming/2011crgk/)。
四、毕业待遇
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者,由中国石油大学颁发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国民教育系列的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证书;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有关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条例的本科毕业生可申请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
五、教学详情
1.教学形式:学习形式为函授,实行“面授+远程教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和便捷、自主的学习。“面授”集中在函授站(点)或校区等地进行,“远程教学”则由学生自选时间、地点通过计算机进行远程学习。2.开班要求:同一专业招生人数在同一站(点)达到30人及以上的方可开班,对于招生人数低于开班要求但又有需求的专业,将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采取远程教学方式,在规定学制内完成教学计划。
3.学制:2.5年。
4.上课时间:周末或节假日(具体时间请咨询)
六、收费标准
1.报读费用:
2.课程费用:详情了解请登录http://www.szcee.net/。3.其它费用:教材费、考务费等实收,其余请咨询。
4.费用说明:报读前请认真阅读简章并计划好工学时间,报读后概不退费。
七、报读流程
A、报名:
1.报名条件:具有高中(含职中、中专、技校)毕业证书或具高中同等学力文化程度。2.报名资料:①学历证、毕业证和身份证的原件及复印件各3份;②近期免冠蓝底彩色照片1寸6张、2寸4张。
3.报名时间:每年的8月份以前,最佳报名时间的4—7月。4.网上报名:报考者于每年的9月上旬登录省成人高考报名网站,按提示输入有关需采集的信息。成功后,务必将系统返回的报名顺序号、个人密码及指定的确认报名点记录下来,以便办理确认报名手续。
5.现场确认:考生网上报名后,还必须于每年的9月中旬亲自到报名点确认报名资格、电子摄像。否则,网上报名无效。
B、考试:
1.考试时间:每年10月中旬(以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布时间为准),查分方式请向报名点咨询。
2.考试地点:由你所报名的辖区政府机构统一安排考点,如深圳市就由深圳考试院安排在深圳辖区内的各个高中学校(详见准考证)。
3.考试科目:详情了解请登录http://www.szcee.net/。4.参考书目:2011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继续使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和考试中心于2007年1月颁布的《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高中起点升本、专科)》(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和《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专科起点升本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考前辅导: C、录取:
1.按省招生办规定的录取分数线择优录取。2.录取后由学院发放《录取通知书》。D、缴费:
1.学员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应于12月15日以前按相关要求缴纳学费。2.不缴纳学费的视为放弃录取,已缴纳的报读费不予以退还。E:开学:
1.学籍注册:每年的3月上旬学校为学生在教育部电子注册。2.开学典礼:每年的3月中旬举行开学典礼。
八、照顾政策
1.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的普通高职(专科)毕业生,凭身份证、普通高职(专科)毕业证、士兵退役证或相关项目考核合格证,可申请免试就读所在省(区、市)的成人高校专升本。
2.年满25周岁以上人员(1985年8月31日前出生),可以在考试成绩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3.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凭省民政厅颁发的《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证》,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凭本人户口所在地民族宗教事务局的相关证明,在录取时增加10分投档。
一、完善校企联合办学体制, 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机制保障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学校、企业等多种创新力量联动的一个系统工程, 要让多种创新力量从个体、封闭、孤立、分散的方式向流动、开放、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 就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
中国石油大学自建校以来, 就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早在1989年学校就成立了厂校合作董事会, 1991年成立了厂校合作委员会, 1993年成立了第一届理事会, 探索校企联合办学体制。2000年, 学校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2003年教育部与国内最大的四家石油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签署协议, 共建石油大学, 随即成立石油大学第二届理事会, 四大石油公司及其部分下属企业成为理事单位。理事会制度的建立为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了稳定的保障机制。
近年来, 学校不断完善理事会制度, 促进了校企间优势互动、人才互动、科研互动和文化互动。学校坚持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 建立与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发展需要, 在人才培养层次、培养类型、培养模式上相应地进行调整或改革, 建立支撑行业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借助行业企业的工程资源和人力资源, 建立一支工程背景深厚、学术水平突出的教师队伍;加强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 联合承担关系行业关键技术的重大科研项目;积极吸收石油行业的优良文化传统, 引导教师致力于培养行业精英、领军人物和行业科技创新, 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石油工业建设。这些做法进一步巩固了校企间共生、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 也推动了学校的科学发展。
依托理事会, 学校在办学条件上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企业除了与学校联合培养人才、联合建立科研平台支持学校外, 还通过在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在校设立奖学金、出资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等方式支持学校办学。学校在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了100个本科生实习基地、45个社会实践基地, 在78家企业建立了研究生企业工作站, 与19家企业联合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1997年以来, 先后有近50家校外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助学金或科技创新基金。依托理事会, 学校还与100多家大型石油石化企业签订了长期全面合作协议, 为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
(一) 联合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 着力解决行业核心共性关键技术难题
学校积极承担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的立项中, 学校作为项目责任单位承担了“复杂油气田地质与提高采收率技术”项目, 该项目聚集了11所高校联合攻关, 自主研发出多套新产品、新装置、新材料, 其中, 薄互层—细粒储层地质与油气评价技术研究指导了胜利油田的勘探实践, 预测了油气藏分布, 新钻81口井, 成功率达90%。此外, 学校参与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水表层导管钻井关键技术研究”, 其成果为“海洋石油981”首钻成功打下了重要前提, 为我国海洋石油深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持。
学校积极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自2006年以来, 学校承担各种级别国家项目700余项, 包括“中国西部典型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等8项“973”项目, 在以中国石油作为依托部门批准的19个“973”项目中, 学校占了近一半。近年来, 学校在叠合盆地演化历史及海相大油气田成藏机理研究、非均质油气藏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研究、新一代声波测井仪的研发与复杂油层识别技术研究、复杂深井和大位移井安全高效钻井理论与技术研究、重油催化裂化后反应系统关键装备技术研究等5个科研领域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如在催化裂化研究方面, 学校通过集成创新形成了4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快分系统, 累计已在48套各种型式和规模的催化裂化装置上获得了成功应用, 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6.5亿元。
(二) 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 着力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学校坚持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大石油公司作为科研工作的主战场。近5年来, 学校共承担三大石油公司上、中、下游基础研究及技术开发项目近200项, 解决了这些企业在油气地球物理、钻井、炼油催化等领域遇到的生产实际问题, 推动了石油天然气工业的技术进步。“十一五”以来, 学校在石油勘探、开发、化工等领域, 与企业联合完成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共获2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8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三) 探索政产学研合作, 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同时, 学校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 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特别是一些与石油石化领域有关联的地区。
2010年, 学校针对当前国家提出的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 发挥在石油石化学科领域的优势, 利用与新疆石油石化企业良好的合作基础, 从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以及克拉玛依建设世界石油城的战略目标出发, 与克拉玛依市共建工程师学院, 积极探索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三位于一体的服务区域经济的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学院争取和吸收了包括独山子石化公司、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等驻疆的大部分石油石化企业参加。学院在为当地提供人才支持的同时, 也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来自学校的教师、研究生、博士后人员从实践中发现问题, 承担当地政府和企业的科研课题, 开展面向与区域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解决企业的生产技术难题, 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统筹兼顾, 内外协同, 加强平台、队伍等支撑体系建设
(一) 引进和整合优质资源, 着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学校瞄准石油石化行业面临的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技术问题, 通过加大投入、整合队伍等形式建立面向行业未来发展的学科大平台, 把科技创新推到行业技术发展的最前沿, 并主动承担重大科技专项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任务, 开展系统深入的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 为推动行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储备。新时期, 学校并没有止步于传统优势学科, 而是根据能源工业的发展趋势, 适时地改造传统优势学科, 衍生新的学科方向, 如积极发展天然气开发与利用、煤层气开发与开采、深水海洋石油技术、水合物资源勘探与开发、节能减排等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方向, 不断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为学校发展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同时, 学校加强与企业协同合作, 发挥校企各自优势, 建立面向支持行业技术创新的科研实体, 包括在企业建立研究所、研究院等研究实体, 研究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并实现成果的就地转化。学校依托“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加强与企业合作, 构建了“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三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覆盖了石油工业上、中、下游及基础学科的各个研究领域。目前, 已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即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以及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2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室、18个校级科研平台和20个校级研究中心。这些平台有力地支撑了学校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层次学术交流的开展。
(二)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着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
人才特别是具有精深的学术造诣、敏锐的科技洞察力、崇高的道德风尚的战略科学家, 对协同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把高层次拔尖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以及创新团队三支队伍的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着力打造一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
一是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 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人才引进坚持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 重点引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高水平海外留学人才、创新性青年拔尖人才。同时, 学校实施“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 通过给予科研启动经费、实验室建设经费、安家费、住房补贴, 设立专项资助经费等多种支持政策, 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创新意识强的学术大师、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同时, 积极延揽校外各种优秀人才, 近两年从校外聘请了4位院士和3位部长级干部担任学院院长、名誉院长或实验室主任。
二是大力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明确发展重点, 即坚持以质量为导向, 突出“工程化”背景和“国际化”背景。为强化教师的“工程化”背景, 学校实施了“师资博士后”制度, 要求新进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进行为期两年的研究工作。为强化教师的“国际化”背景, 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 学校一方面大力支持青年教师“走出去”, 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进修或开展访学等活动;另一方面, 主动招揽海外优秀人才, 对各学院引进具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的比例提出明确要求, 规定重点学科引进教师中具有国外博士学位者不低于当年引进教师总数的1/3, 特别鼓励基础学科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同时, 积极构建有助于人才成长的学科平台, 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学校从2006年起探索实施“青年拔尖人才岗位制度”, 对优秀青年人才搭建发展晋升的快通道。受聘该岗位的青年教师在三年聘期内享受校聘四级教授岗位津贴, 可以指导硕士研究生, 聘期考评良好的还可指导博士研究生。对新进的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归国博士, 在其申报学校人才支持计划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为其发展晋升提供直通道。目前学校已有青年拔尖人才共7批19人, 其中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8人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8人晋升为副教授, 5人晋升为教授, 占学校40岁以下教授的35.7%。
三是大力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学校支持创新团队开展自主前期预研和学术交流活动, 支持优秀成员赴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对进入创新团队成员的科研业绩不进行单独考核, 而只对团队实行目标考核。对团队成员实行动态管理, 采取严格末位淘汰制。目前学校已有4支教育部创新团队。
(三) 以成立直属研究院为契机, 积极探索新的科研组织模式
学校瞄准科学技术发展前沿, 整合科研队伍, 促进学科交叉, 设立了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提高采收率研究院、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等4个直属研究院, 并以此为契机, 积极探索新的科研组织模式。如新能源研究院、提高采收率研究院集合了在地质工程、石油工程、化学工程领域的教师;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吸引了研究经济管理、国际政治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学校还专门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 在人才引进、科研管理、考核体系、薪酬分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希望直属研究院能够在新的管理体制下, 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 协同创新, 在新领域占领制高点。
四、关于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思考和建议
(一) 国家应加紧制定有关产学研的政策法规
在目前的产学研合作中, 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协同各方之间的职责、权利、义务界定不是很清楚, 从而影响了合作的效果。建议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 明确各方在产学研中的权利、义务、责任, 建立健全利益共享、管理运行、评价监督的法律法规, 明确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施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方式、领导机制、保障措施等, 以调动协同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同时, 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 在政府层面设立专门的产学研合作基金, 设置不同资助或奖励款项, 并就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高风险而又没有自身研发能力的协同创新项目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
(二) 高校要在合作中注意处理好与企业的关系
在产学研合作中, 学校与企业各自追求的目标、价值不一样, 相互之间有竞争和利益纷争, 这种条块分割现象使得产学研协同创新容易缺乏统一协调。对此高校一定要认清自己在产学研中的地位, 注意处理好与企业的关系。一方面, 要有长远、大局、战略眼光, 不要过多地与协同各方特别是企业争夺眼前的物质利益, 而应把重点放在提升学术水平、科研实力、办学影响力上;另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在搭建协同创新交流平台、开放实验资源、互通优秀人才、共享科研技术成果等方面多出一点力、多尽一份责, 为开展协同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真正做到“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三) 高校要以“2011计划”为契机大力推动协同创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社会实践活动流程】推荐阅读:
中国石油大学实践报告10-26
中国石油大学假条05-26
中国石油大学介绍09-27
中国石油大学实验报告09-14
中国石油大学材料力学07-14
中国石油的发展方针10-27
中国石油内部控制建设07-05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介绍09-16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讲话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