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的背景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望庐山瀑布的背景

望庐山瀑布的背景 篇1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传统式的观光旅游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现有的旅游活动缺乏创新性和体验性, 导致旅游业停滞不前, 以山水旅游为主的庐山目前正处于这样的窘迫状态。

因此提出策划庐山特色节事活动, 挖掘庐山资源, 结合庐山文化特色, 举办具有庐山特色的节事活动。创新性、体验性庐山节事活动的举办是引领庐山旅游业走出困境的最佳方法之一。

2 概念界定

旅游转型, 准确的来说是旅游结构的转型, 旅游转型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方向性的变化, 二是全面结构的转向, 只有在结构方面和方向方面都发生改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转型”。旅游转型在整体结构上具有全面性、方向性、根本性的变化。

国内文献中, 对“节事”、“节事活动”、“节事旅游”的定义尚不明确, 且内涵也界定不清、译名不够统一。根据国内外研究总结可将节事活动定义为:根据潜在或现有的特色旅游资源, 将其精心策划, 能对人们产生吸引, 有可能被用来开发成娱乐、休闲、旅游等体验性的消费形式的各类庆典和活动的总和。

3 旅游转型背景下庐山特色节事活动发展对策

3.1 南国南山冰雪节

策划思路:举办地包括庐山植物园、庐山别墅群、庐山会议旧址、天合谷、牯岭街等。

围绕庐山冰雪摄影主题可举办冬季风景摄影比赛和婚纱摄影;围绕庐山文化可以举办冰雪散文大赛、诗词画冰雪比赛, 以西方文化为基础可以举办南山圣诞节 (12月25日) 、情人节 (2月14日) 、让有活力的年轻一代尽情的秀恩爱的婚庆等节事活动。

以上特色节事活动的举办将避免昨日庐山冬季的萧条现象, 给冬日的庐山带来活力, 在此没有设计旅游路线, 因为游客随性旅游才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举办时间设在每年的12月上旬-次年3月中旬, 即庐山的冰雪季节。

3.2 温泉养生节

策划思路:冬季天气寒冷, 能在寒风凛冽的冬日泡上一个温泉澡, 将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外来游客冬季来到大九江, 第一件想做的事不会是直接上庐山游玩, 而是想找一个温暖舒适的地方泡个热水澡, 然后美美地睡一觉, 才有充沛的精力游玩, 泡温泉是最好的选择。游完庐山累了, 泡温泉还是解乏的最好选择。平日里工作、学习累了, 泡温泉更是放松、修身养性的最佳选择之一。休闲时代的人们更注重养生, 可以围绕度假休闲主题在温泉度假村举办温泉养生节。

邀请养生专家为游客们召开养生讲座, 专家传授养生知识和养生经验, 游客谈谈自己的养生观和养生理念。

结合庐山杏林文化, 推出药膳泡浴, 融入杨贵妃、武则天常以泡药浴而健美的故事。在泡温泉的同时根据游客身体状况在温泉池中加入中草药, 调理游客身心状态, 改善游客体质。

3.3 杏林文化节

策划思路:围绕杏林文化可以举办杏林文化普及、杏林故事讲解比赛等, 在杏林论坛协会的基础上, 形成一个杏林文化学习组, 并由他们为游客讲述杏林故事和传播杏林文化。以杏林文化为基础, 打造庐山养生产业园, 建设养生基地。

庐山养生产业园主要是为庐山杏林养生基地提供中医药材, 并依靠养生产业园生产的产品销售积累资金, 如此才能够保证为游客们治疗养生。产业园可以聘请一部分工作人员, 还可以吸引游客在产业园内当义工, 为产业园省下一大笔资金。产业园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 渐渐走向全国走向全球。

“杏林”是中医的代名词, 堇奉开创了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荣和药食同源的杏林园, 庐山作为“杏林文化”的发源地, 可以在庐山建设杏林园养生基地, 打造独特的庐山医疗养生。此外还可以学习中医疗效, 达到识药、用药的效果。定期邀请中医专家来庐山开展“杏林文化讲坛, 游客可以结合自身在杏林养生基地的亲身经历和学习的杏林文化, 了解中医养生理念, 最后达到防病健体、修身养性、怡神育德的功效。

3.4 东林寺净土宗文化节

策划思路:举办地主要是在庐山北麓的东林寺和即将竣工的东林大佛所在地。

围绕净土宗文化主题举办净土素食品尝会、净土宗文化传播、净土沙龙。围绕净土文化艺术主题举办净土舞蹈欣赏、净土音乐鉴赏、净土茶道表演。

以净土舞蹈表演、净土音乐鉴赏、净土茶道茶艺表演为主题举办净土晚会, 向游客展现不同于春节联欢晚会、歌唱会、元宵节晚会等任何时候的文艺晚会。这是净土文化的一种艺术化的宣传方式, 让人们徜徉在清静、悠闲、没有任何压力的世界里, 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净土, 过上幸福、恬静的生活。

3.5 庐山云雾茶茶会

策划思路:清明时节前后即云雾产采摘期间, 在庐山举办庐山云雾茶茶会, 包括学习中国茶道、种茶树、采茶、制茶、品茶、卖茶等一系列的特色活动。做到符合当代体验型旅游需求的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庐山云雾茶的销售, 促进九江旅游业和九江经济的发展。

从种茶树到制成有关茶的产品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培养游客的耐性, 也可以让游客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 在茶园里可以没有任何压力, 只为种茶、品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同时也可以制成九江的特色产品茶饼, 集世界各地游客意见于一身, 采纳游客提出的宝贵意见, 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进茶饼生产, 逐渐将茶饼销往全球各个角落。

庐山云雾茶茶会以中国享有盛名的茶文化主题, 举办茶艺表演、庐山云雾茶诗词鉴赏和庐山云雾茶品茗等活动, 让游客既能品极品好茶又能欣赏庐山茶文化, 更重要的是能让游客在如此轻松的环境里畅谈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该茶会提倡以茶养生, 以茶养性, 茶叶既绿色又生态环保。同时推动茶的生产销售, 吸引更多游客参与茶会, 带给游客更多的欢乐和记忆, 让人怀念庐山的云雾茶, 更怀念庐山的茶文化和生活环境。

摘要:特色节事活动不仅具有提升举办地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旅游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作用, 还具有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弘扬民族文化和扩大旅游市场、整合旅游资源等特殊作用。庐山旅游发展需要从山水观光时代走向休闲体验时代, 这种转型, 需要有特色节事活动的支撑, 而庐山现有的节事活动已满足不了当代人们的需求, 因此需要策划体验型和创新型的特色节事活动, 以此全面协调利用旅游资源, 带动庐山旅游业的发展。本文本着资源特色、市场前景、体验深度、带动效应等几个方面, 优选了6个节事, 作为庐山重点打造的节事, 并提出了运作的思路。

关键词:旅游转型,节事活动,庐山

参考文献

望庐山瀑布的背景 篇2

[关键词]品读诗文;欣赏诗文;尊重体验

一、营造一种特定的学习、探讨氛围

适宜的语文氛围有利于阅读活动的深入。语文课要始终追求能形成使学生“神风静默,浑然两忘”的特定氛围。

1.入情:未成曲调先有情。课伊始,笔者在优美动听的古曲中,课件出示几幅美丽生动的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吟诵古诗:《一去二三里》《所见》。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初步走进古诗的意境,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获得情感的熏陶,可谓是诗未学,情已生。

2.入境:不觉转入此中来。鲁迅先生曾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所以,笔者让学生观看庐山瀑布的录像,看后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此环节可大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他们亲眼目睹了庐山壮美的面容,看到了瀑布那宏伟的气势,对这神奇的景象赞叹不已。接着,教师激情洋溢地配乐范读,能再次使学生入情入境,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最佳状态。

二、经历一个扎实、生动的学习过程

1.品读诗文:半入江风半入云。品读课文时,应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指导他们自读、自悟、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词展开想象。

欲写水,先写山。第一句从出示课件的画面中,让学生感受巍峨的香炉峰,烟雾缭绕,顶天立地于七彩阳光之中,为瀑布的出现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景象;第二句从“遥望”一词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感受诗人李白是站在何处观看瀑布,从而把视线集中到瀑布本身,让学生理解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充满了对造化之功的赞美;对第三句的理解,抓住一个重点的问题进行突破,继而使学生通过读、悟、想,体会到动态的瀑布喷涌而出的壮观。

如此,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领会作者那神话般的想象,进入到一个瑰丽、宏伟和神奇的境界。

2、欣赏诗文:无边光景一时新。首先,笔者引导:“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奖励大家每人一对想象的翅膀,好吗?瞧,这如画的美景已经来到我们的眼前。”(随即,课件展示一组美丽的瀑布景观图)“发挥想象,说一说,假如你能变成这瀑布旁的一只小鸟、一朵花儿、一滴水珠……你最想变成什么?”学生们思考片刻,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想变成一只鸟儿,那么我就能展翅高飞,看看这瀑布是从哪里来!”有的说:“我想变成一朵小花,那我就能为这神奇的瀑布增添美丽的色彩!”还有的说:“我要变成一块石头,我就和瀑布的水一块儿体会玩耍的快乐……”无疑,这组图片及问题很好地训练了孩子们的欣赏、想象及说话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再述古诗情境的欲望,赋予了古诗以童趣。 接着,再次展示课件:诗人观景图。笔者深情叙述:“同学们请看,青山高耸,瀑布飞流,红日高照,紫烟升腾,多么壮丽的景色啊!如果你是诗人李白,看到这一切,你会想些什么?你的心情又怎样呢?”然后,与诗人换位思考,让小朋友扮演小诗人,上台表演读古诗、背古诗。

3.唱读诗文:柳暗花明又一村。古诗具有节奏之美、音韵之美,给古诗配上音乐来演唱,其乐无穷。教师应告诉学生,一首好诗不仅可以反复吟诵,还可以谱成歌曲,变着花样读。于是,播放歌曲《望庐山瀑布》。学生们先是兴趣盎然地欣赏,继而兴致勃勃地跟唱。听着一阵阵喜悦的歌声,看着他们可爱的笑脸,笔者分明感到:此时的语文课,就是一首歌,歌到情处喜自流;犹如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多!孩子们沉浸其中,进行着思维碰撞,心灵沟通,生命对话……

三、渗透一种温馨、美妙的人文关怀

1.尊重体验:春江水暖鸭先知。当与诗人换位,重读古诗时,无论是豪放的“李白”,还是豁达的“李白”,抑或是天真的“李白”,教师都应给予由衷的肯定,学生在鼓励与欣喜中,学得更活泼,更主动。

2.关注情绪: 拂堤杨柳醉春烟。课堂中,教师有意无意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一节课甚至一整天的情绪。笔者这样创设了一种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你是个很有见解的孩子,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呢!”“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好一个大方、自信的‘李白’呀” ……

总之,“教育有模,但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究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感悟和理解,让古诗文教学绽放奇光异彩。

望庐山瀑布的翻译 篇3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望庐山瀑布》的课后答案讲解 篇4

1遥看: 2挂: 3川: 4直: 5三千尺: 6疑:

(二)你可以说说这首诗歌的艺术特征吗?

望庐山瀑布的背景 篇5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脍炙人口的好诗。但好诗并不深奥。它虽然气势宏大,充满美感,却通俗易懂,自然流畅,所以被选在小学生教材里。

“日照香炉生紫烟。”诗的第一句是对庐山总体概括。日出东方,朝霞四射,映衬着庐山,给升腾的云雾涂上了紫色。此时的庐山像披上了霓裳一样美丽而神秘。这里的“香炉”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者是说眼前的庐山像个巨大的香炉,烟雾缭绕。虚写者是借代,因为庐山主峰为香炉峰,此处以局部代整体,是说整个庐山都弥漫在紫色的云雾中。

“遥看瀑布挂前川。”诗的第二句把着眼点从整体转到局部,视线对准了庐山瀑布,点了文题。而一个“遥”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远望。远望可看到的瀑布可想而知其大。一个“挂”字,初点了瀑布之高,也把静态的景物写活了。那瀑布仿佛是被挂在远处,犹如随风飘荡的白色飘带。

“飞流直下三千尺。”第三句进一步写瀑布之高。“飞流”,描绘了水流之急,此处为虚写,因为遥看的瀑布无法看清水流,只是作者感觉而已。“直下”写出了山崖的陡峭。“三千尺”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让大家去想像瀑布之高。此句可以说是字字珠矶,无一虚设。

“疑是银河落九天。”第四句作者打了一个美好的比喻,比作银河。这远看的.瀑布就像璀璨的云河从九天飘落下来。而此句让读者无限联想,由飘落的银河想到袅袅白云,想到随风起舞的白练,想到腾云驾雾的白龙······本句是对第三句的深化,但并不重复。第三句只写了庐山之高,只有气势,但并没有形象。而第四句就有了形象和色彩,从而增加了美感。

该诗虚实相间,动静结合,既有对庐山如实的写照,也采用了比喻、夸张、借代等方式间接描绘,使形象、色彩跃然纸上,渲染了庐山亦真亦幻的美景。

此诗美在自然,美在恰如其分地运用词语,运用修辞,没有晦涩深奥之处,道出了“人人心里有,个个笔下无”的奥妙。

通俗地把四句话译成现代诗歌,当是:

“被太阳照射的香炉峰啊生起紫色烟雾,

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万丈悬崖直泻下来,

我爱家乡的瀑布 篇6

踏(tà)进景区大门,远远望(wàng)去,瀑布飞流直下、一泻(xiè)千尺,好像(xiàng)一匹(pǐ)大白布从山崖(yá)上垂挂(chuí guà)下来,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yí)是银河落九天”呀。

我们来到瀑布跟前,听到瀑布发出哗(huā)哗的响声,仿佛(fǎng fú)在演奏(yǎn zòu)一曲(qǔ)交响乐,欢迎四面八方的游客呢;看见水面荡漾(dàng yàng)起一圈(quān)一圈的浪花,均匀(jūn yún)地向外扩散(kuò sàn),在阳光的照耀(yào)下一闪(shǎn)一闪的,晶莹剔透(tī tòu),漂亮极了。那瀑布勇猛(měng)地飞腾(téng)而下 ,重(zhòng)重地撞击(zhuàng jī)在石崖(yá)上,水花四溅(jiàn),像一匹匹银缎(yín duàn)。河面上飘起轻轻的水雾(wù),如一层层白纱(shā),如烟似雾,笼罩(lǒng zhào)在空中,周围的景物一片(méng lóng):树,看不清了;山,变得模糊(mó hu)了;天空,被白烟遮(zhē)住了。哇,我就像是游走在童话般的仙境(jìng)中,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真神奇呀!

这时,风儿轻轻吹来,点点水星直往身上飘洒,颗(kē)颗水珠亲吻(wěn)着我的脸蛋,清清凉(liáng)凉的,好爽(shuǎng)呀!我从来没有享(xiǎng)受过这样的凉爽,这里真是一个天然的空调呀!

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德天瀑布,作为世界第二大跨(kuà)国瀑布,它的雄浑、壮观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我爱家乡的瀑布——德天瀑布。

(指导老师:李洪斌)

评析:习作由远及近,从看、听、想三个方面深情地赞美了家乡的德天瀑布。小作者怀着喜爱的情感,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亲近瀑布的美妙感受,将景物描绘得细腻而不平淡,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德天瀑布的美。

伊瓜苏瀑布的高潮 篇7

(节选自刘长春《相遇伊瓜苏瀑布》,题目为编者加)

灵犀一点

作者将壮观的伊瓜苏瀑布比作一出大戏。这出大戏里,有“序幕”,有“情节”,也有“高潮”。在“高潮”部分,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调动多种感官感受了伊瓜苏瀑布之美,使得所描摹之景有层次有深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写远景。远景,作者从视觉落笔,着力描绘了伊瓜苏瀑布变幻着的色彩美。文中,白雾弥漫在河谷间,在阳光下,变成了一条美丽的彩虹。这种描写,既给人美感,又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其次是近景。近景,作者主要从视觉、触觉、听觉落笔。先是说瀑布落下后“闪”着光亮,“扑腾”着浪花,“淋湿”了“我”的衣衫等。“闪”“扑腾”“淋湿”三个动词,极有情味地表现了伊瓜苏瀑布的靓丽活泼的特点,表现了伊瓜苏瀑布的柔美。接着,描写伊瓜苏瀑布“势从天落,滚滚而下”“奔流咆哮”“轰隆、轰隆”,震得“天惊”“山摇”,表现了伊瓜苏瀑布的壮美。

城市广场的瀑布瀑布 篇8

城市广场的瀑布

作者:陈柯烨

我家对面就是城市广场。城市广场里的瀑布是我最爱去的地方。

广场的瀑布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吸引人。

春天,我来到城市广场的瀑布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万物复苏,一股清澈的水流从山上的岩石里喷出来,发出“哗哗哗”的琴声,中间还夹了几片花瓣,为春天的来到增添了许多光彩。

夏季,白天烈日炎炎,瀑布流下的水是透明的,不大引人注意。而到了晚上,彩色的霓虹灯照耀着瀑布,显得格外鲜艳,吸引住了人们的眼球。炎热的天气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烦躁,而我坐在瀑布旁,听着那清脆的流水声,淋浴着那瀑布飞溅起的.小水花,却感觉像秋天一般凉爽,顿时感到神清气爽。

秋天不知不觉地来了,树叶变黄了,飘了下去,落到瀑布里,就像一支歌曲的音符一般顺水流了过去。这就是秋姑娘的作曲。

北风呼呼,冬天到了。当我再去那里时,瀑布已经断流了。坚硬的岩石上结起了厚厚的冰块,而且冰块的形状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改变。如果你今天看到冰块像一条蛇,说不定到了明天就变成一只乌龟了……

瀑布的作文:难忘的清水瀑布 篇9

先前喜欢到处游玩的时候总是随身带着本子和笔,以便记录下自己的每一丁点灵感,然而却没有写下多少见得了人的东西。那些地方似乎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足以激起我创作的热情。以前写的那些关于山啊水呀的,都只不过是为了应付任务憋出来的,没有多少感情成分,自然也就尽是些庸俗之作了。

近两年躲在学校里,倒是不怎么外出了。却总是梦见一个地方,很久以前我常去的一个地方――清水岩。以前去的时候并没有过多的感慨。现在在梦中重视,倒是让我想起她的可爱之处,越发地想念她了。现在大概也只有在梦里才能如此亲近她了。

第一次去清水岩是班里组织的。我本来是不想去的,因为我跟班上的人关系不是很好。况且清水岩又不是什么名胜古迹,只是在附近几个镇算得上小有名气而已,外边来的人是绝对不知道有这个地方的。但是我最后还是去了,只因为清文对我说,我不去,那她也不去了。我知道,她是很想去的,所以不能让她失望。

因为不是自己想去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体会,觉得也不过就是一座小寺庙,几个小山洞。而所谓的清水瀑布,远远地竟看不到水,只是看到一条乱石道把山林分到两边而已。从近处看是怎样,我就不知道了。

后来又去过好几次清水岩,但大多是去进香的,便也没什么值得一说。

真正去游玩是在读初一那年,我记得是九十月交际的时候,是与清文和另外三个同学一起去的。我们并没有在寺庙逗留,直接就奔清水瀑布去了。

清水瀑布不是瀑布,倒像是干涸了的瀑布。或许以前是的,但至少现在不是了,大概以后也不会再是了吧!

站在瀑布底下向上望,顿生畏惧。那些巨石并不全是从土里面长出来的,而更多的是一块一块地,完全裸露在外面,无规律地叠上去的。石头之间留下的隙缝,远远地也能看得十分清晰。再加上这一处的山表十分陡峭,你不得不去担心那些石头会不会掉下来,虽然你早就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就在我看得发呆的时候,清文拍拍我的肩膀,说:“闭上眼睛,什么也不要想。”然后牵起我的手,仰着头,微笑着闭上了眼睛。我不假思索地就按她说的做了。

首先感觉到的是一片宁静,黑洞洞的宁静。不论你的心有什么样的躁动,都会被它所包容。那是真正的无垠,就是湛蓝的天空也比不上它的旷达,大海就更不用说了。

不知是什么鸟忽然划破了这片宁静,随后就隐隐约约地听到淅淅沥沥的声音。淅淅沥沥。越来越清晰。

是水!

我猛地睁开眼,顺着我的直觉,跃过几块石头,终于发现了它。这是由两块已夹成的小水坑,水深不过三十公分。水从上边的石缝沿着水草流下,兜了一个圈,又从下面的石缝溜了。这水最大的特点就是清,坑底石头再怎么细微的纹路都可以看得很清楚。而且无论你怎么搅拌,它都不会混浊。因为水底就只有一些鹅卵石和沙子,没有半点泥土。

手浸在水里,冰冰凉凉;水泼到脸上,神清气爽。

“清水岩”大概也就是由此而来的吧!

我还没来得及尝一尝这山泉的滋味,清文就拉着我,指着山顶说:“爬上去吧。听说山顶上有个很美丽的湖,叫仙女湖。人们只有沿着石头爬上去才能看到她的美丽,若是贪图便利走樵夫上山的阶梯就看不到了。”

我们赤着脚丫,沿着水流一路向上攀爬。有时候得钻过一条石缝;有时候得从一块石头上跳到另一块石头上。若是遇到较难攀登的石头,自然就是由我先爬上去,然后把清文拉上来,接着才是其他人。越往上就越难攀登了。很多的石头都是湿漉漉的,长着青苔,根本无法攀登。

终于,我们还是来到了乱石的尽头,挡在我们面前的就只剩下一堵高不到三米的石壁。只要爬上这面石壁,我们就可以一睹仙女湖的`芳容了。但是,这石壁上却满是青苔和水,滑不唧溜的,找不到可以用力的地方。我们尝试着绕过石壁,却还是找不到路。左右两边都长满了一种带刺的藤,我们根本就越不过去。

路没有找着,倒是找到了一个空阔的石洞。“不如到洞里歇会,然后就下去了吧。这里热得很啊。”有人提议,我们也都表示赞成。

才站在洞口,就已经感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凉气。进到洞里面去,所有的闷热顿时无影无踪了。这洞湿得很。四分之一的面积被一个小水潭所占领。水从水潭上方的石缝断断续续地滴下来,发出“漉漉”的声音。

当我把手放到水里的时候,水里好像有些细微的动静。我定了定神,睁大了眼睛去看。这才发现,原来水里有很多的小虾米,才有铅笔的芯那么大,甚至还有更小的。除了虾米,还有一些笔壳大小的泥鳅。我们像发现了宝藏那样兴奋,并试着用手去触摸它们。每次都是在差一点就碰到它们的时候,它们就以闪电般的速度逃到石缝里去了。待到水平静下来之后,它们才慢条斯理的游回来。看着这些幼小而又美丽的生灵在水里无忧无虑地嘻戏,任谁也无法不为大自然如此巧妙的安排而叹服。

我们洗了把脸后就找了个比较干的地方坐了下来。清文从背包里拿出几个空瓶子,又把随身带的那个水壶倒干。然后淌到水里,去接石缝流下来的水。一会儿后,她就递给我一壹水,问道:“渴了吧?喝几口山泉吧!”这时同伴中有人说:“清文,我也要啊!”“要就自己去接啊!”“哦!偏心!”他们仨起哄笑了起来,清文的脸刷地一下就红了,赶紧跑回去接水。我笑笑地喝了一口,那水甜甜的,从我的嘴角一直甜到心坎里去了。

在洞里坐久了,竟起了一点寒意。清文盛完水后,我们遂动身往回走了。

离开清水瀑布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条土阶梯,那一定是樵夫上山走的路。有人建议从这里上去,清文迟疑了一会,说:“还是算了吧,看不到那湖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是我们就都走了。

和清文分手后我又去过一次清水岩,就一次。那一次我登上了山顶,是从那条阶梯走上去的。传说中的那个仙女湖早就已经被围筑成了一个大水库。然而这若大的水库却只有闸口处方圆不到十米的水面。从山体的走势来看,水应该不深。却也是看不到底的。那水泛着浓浓的绿,夕阳斜斜地刮过,也擦不出哪怕是一点点的光亮。

我开始后悔了,我不应该到这里来的。上帝幽了我一默,于是我只能一辈子在梦中保留那份温情。

奔流的瀑布,生命的传奇 篇10

横空跌落之旅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条精力旺盛的年轻河流(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到的!)当你正开足马力地全速向前时,却被岩石挡住了去路,你会怎么办呢?选择一下:

A)勇往直前

B)打道回府

你会勇往直前对吗?棒极了!打道回府,懦夫所为!但是,你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构成河床的岩石往往软硬兼有,它们抵抗水流冲刷和侵蚀的能力也不相同,硬性岩石抵抗力强些,不易被冲蚀;而软性岩石抵抗力则差些,容易被冲蚀——这意味着什么?你就要开始冒险了!

第一幕:年轻的瀑布

在这个时期,瀑布所属河流的速度真的很快。并且,它的流速将在疾冲下悬崖时达到巅峰——没有什么比瀑布速度更快了。尼亚加拉河在垂直飞下尼亚加拉大瀑布时会加速到108千米/小时,那可是成年人平均正常步行速度的16倍!顺便说一句,年轻的瀑布虽然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但由于河流中的水量还不算很大,所以,敬请欣赏辉煌的下一幕!

第二幕:中年的瀑布

雨季的时候,随着河水的充盈,瀑布开始步入中年,该是大展宏图的时候了!在非洲赞比西河中游,组成维多利亚大瀑布的5条瀑布相接相汇,以每秒7500立方米的水量汹涌直下,流水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连几千米以外的房屋里的玻璃杯都能震碎!当然,强中更有强中手,南美的伊瓜苏瀑布进入雨季后,每秒钟流下的水量足够装满6个奥运会游泳池!想想看,每秒钟!!

第三幕:老年的瀑布

无论瀑布的规模是大是小,它们最终的命运总会殊途同归——世界上所有的瀑布由于自身水流对岩石的侵蚀,都在不断地变短。还是拿尼亚加拉瀑布来举例吧(谁叫它是全球最有名的瀑布呢),在过去的12000年中,它的全长已经缩短了11千米。有的地理学家忧心忡忡地预测,照这一速度,再过25000年,它将退回到它的源头伊利湖——到那时,尼亚加拉瀑布就彻底消失了,多遗憾啊(不过,你想要拜访它还来得及)!

第四幕:不可挽回的宿命

庐山 终究不可错过的风景 篇11

一日,闲逛书市,随手翻开一本图册,有一幅画,起起落落、渐行渐远的山峦,很美;烟岚浮动间,屋舍若隐若现,山脚下,渔船悠悠荡于江面;侧耳似听见潺潺的水声,伴着马笼头上的铃声高高低低地荡开。虽不懂画,却被画中雄浑阳刚之美所衬托的宁静吸引。

后得知,这幅题为《匡庐图》的山水画为五代后梁荆浩所绘。匡庐,指的便是庐山。

其实,庐山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宠儿,据说,中国第一幅山水画便是晋代顾恺之的《庐山图》。

可惜,无论诗情画意,现世的文人墨客都已无法超越,无关技巧,概因人一逼近,风景就后退。

就好像,正当你伫立在望鄱亭上领略庐山独有的“千里鄱湖一岭函”,假想着蒋宋当年借着月光在此起舞的场景时,身边贩卖旅游商品的小摊上却执著地播放着“凤凰传奇”的歌曲;或者当你小心翼翼地挪到山崖边,伸开双臂准备“投向”变幻的云雾,突然有人指着一套仿国民党军队的军服劝说你留个影。

想来这样的遭遇也不是庐山所特有的,这片土地上,风景似乎已无处安放。为何?“江河改道、水蕴不足、战乱砍伐、土木荡失、人烟耕种、文明洗刷……”舒国治在《流浪集》里这样写道。

人与风景、自然的争夺,从未停止;有关庐山居民搬迁下山的传闻也尚未尘埃落定。据称,这座在1886年由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发现并赋予它新名字的牯岭地区,常住人口已达1.3万人,还有大量在此务工的流动人口,庐山的环境、用水等都面临着挑战。

令人纠结的是,也恰是这座熙熙攘攘的云中山城赋予了庐山别样的气质,给尚未开始的旅行注入了一丝浪漫的遐想,给风尘仆仆的游客带来了虽远游却不陌生的亲近感。好客的当地人会建议你找一间老屋住下,从容地等待一个没有雾霭的清晨去含鄱口看日出;再挑一处游人稀少的非旅行线路偶遇惊喜;或者就在街心公园看看老人下棋,可别小看这些可能耳背、眼花的老人,其中不乏会讲英语、弹钢琴,甚至做西餐的“潮人”,他们是庐山的活历史。

由自然之手造就的庐山,据称,最早见于战国末年、魏国史官所著的《竹书纪年》。从此,庐山的历史上,留下了太多名人、伟人的足迹和他们造就的风起云涌的岁月。也因此,庐山的风景,在以山水景观为依托下,处处渗透着人文景观。除去正史,几乎每一条山间小道,甚至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成了不知源头的典故的佐证,对于跋山涉水的游客,难免有些时候会有名不副实之叹。幸运的是,在那些并不知名的山间小路上,却有着另一番景致。

不记得如何走到这条通往锦绣谷的山路上了,只记得深深浅浅的绿色,如水墨画般沿山势展开,沁人心脾。相传这里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因四季花开,犹如锦绣披山而得名。当地人说,锦绣谷的春季最美,繁花似锦,让人想起《庐山恋》里的张瑜,生动而灿烂。

再踏上从芦林大桥经三宝树的小径,走着走着,竟突然遇见一只只麋鹿。仔细一看,原来是就地取材,用枝条堆砌成鹿的模样,这是两年前世界名山大会留下的由德国、荷兰、韩国等7个国家的11名艺术家创作的装置艺术群“诗意森林”中的一件作品,名为《森林精灵》。一路上,还有“铁蘑菇”、“树花瓶”、“林中仙人”,最富奇思的,要数德国艺术家巴巴拉的作品《献给李白的华盖》:一块弯若拱桥的铜板上扎满密密的小洞,阳光透过成千上万的洞眼,人在下仰望顿觉如天上的繁星璀璨,“疑是银河落九天”。铜板上是中英文的《望庐山瀑布》。中间是各方位的星座图形和文字,中西文字相结合。这些貌似简陋的艺术作品,悄无声息地融于山林间,赞美着大自然的朴实无华。

还有那座朴素的庐山植物园,却是中国第一座正规的植物园,其创办者之一陈封怀有着“中国植物园之父”的称号。

陈封怀祖籍江西修水,1900年生于南京。曾祖父陈宝箴、祖父陈三立、父亲陈衡恪,还有比他大10岁的三叔陈寅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陈封怀自小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22年,升入金陵大学农学系,师从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1933年冬,陈封怀和胡先 、秦仁昌一起着手创办庐山森林植物园(后更名为庐山植物园),后赴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留学,并于1936年抗战前夕,毅然回国,回到庐山。之后,陈封怀还参与了杭州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华南植物园的规划与建设。擅长绘画的陈封怀,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让植物园变得灵巧生动起来。

民间传说,宋美龄曾派人到植物园来挖红枫,省里指示“这棵红枫不给不行”,陈封怀却硬着脖子顶着,坚决不允。如今的庐山植物园,留下了3400多种植物,储藏知名植物标本10万多件。

庐山就是一个保存生物多样性、展示自然之力的鲜活博物馆。构造运动、冰川侵蚀、流水作用形成的复合地貌,与多样的生物和植被,一起塑造了庐山“夹江湖而飞峙,蕴灵性而奇崛”的奇妙。据说,每年都会接待来自各地高校的地理系学生实习考察,但对于非专业的游客来说,“世界地质公园”、“第四纪冰川”这样的词语多少有些陌生,因此设于芦林别墅内的庐山博物馆里,有关第四纪冰川的陈列室,也值得一看。

想到这里,突然有些怀念并不完美的庐山之行,怀念旅行团散去后的芦林湖,静谧的湖水上回荡着倦鸟归林的啼叫声;怀念漏下点点阳光的密林,通透的空气里飘着泥土的芳香;怀念游人稀少的五峰顶,蒸腾的云雾里时隐时现的另一个“庐山”。

上一篇:基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下一篇:稻草人课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