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复习资料(精选4篇)
一.单项选择题
1.曹丕的父亲(曹操)是开一代文风的大作家 2.(曹植)的诗歌慷慨而激愤 3.诗人(鲍照)的诗曾遭“险俗”之讥 4.钟嵘《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5.诗人陶渊明生活于(晋宋之际)6.下列南朝作家中,属于最优秀骈赋家的是(江淹)7.《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左思)8.融合了南北诗风,成为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和唐诗先驱的作家是(庾信)9.《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著名的抒情诗,这首诗抒写的是(少女对情郎的无尽思念)
10.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曹植)11.具有清丽流转风格的民歌是(南朝乐府民歌)12.中国诗歌史上以田园诗著称的诗人有(陶渊明)
13.西晋太康年间,形式主义文风开始泛滥,代表这种文学倾向的作家是(潘岳和陆机)14.“建安文学”主要指的是(汉末到魏初的文学)
15.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先开创以乐府古题作诗的诗人是(曹操)16.《短歌行》(对酒当歌)的作者是(曹操)17.“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18.在“建安”时代,文学成就最高,有“建安之杰”之誉的诗人是(曹植)19.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较为完整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20.被钟嵘评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的建安诗人是(曹植)21.建安著名诗人曹丕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燕歌行》)22.建安著名诗人曹植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白马篇》)23.《登楼赋》的作者是(王粲)24.《洛神赋》的作者是(曹植)
25.曹植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
(《赠白马王彪》)
26.被评为“嵇志清峻,阮旨遥深”的诗风是指(正始诗风)27.阮籍的诗歌代表作是(《咏怀》82首)28.嵇康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文)29.西晋时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左思)30.《三都赋》的作者是(左思)31.《咏史》八首的作者是(左思)
32.左思《咏史》中的名句是(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33.《悼亡诗》的作者是(潘岳)34.晋代游仙诗的代表作家是(郭璞)35.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是(孙绰)
36.开创我国田园诗新领域的诗人是(陶渊明)
37.最能反映陶渊明诗风中“金刚怒目”一面的诗歌作品是(38.《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陶渊明)39.《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彭泽挂冠之时)40.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是(谢灵运)41.鲍照的《芜城赋》中的“芜城”指的是(广陵)42.《别赋》的作者是(江淹)43.《恨赋》的作者是(江淹)44.《哀江南赋》的作者是(庾信)
45.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的长诗(《西洲曲》)46.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的长诗为(《木兰诗》)47.“吴歌”主要产生于(建业一带的江南地带)48.“西曲”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汉水两岸)49.“宫体诗”盛行于(梁陈之际)50.《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杨衒之)51.《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52.杨衒之的作品是(《洛阳伽蓝记》)53.《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刘义庆)54.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搜神记》)
55.提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人是(曹丕 56.《典论·论文》的作者是(曹丕)
《咏荆轲》))57.《文赋》的作者是(陆机)58.《诗品》的作者是(钟嵘)
59.我国最早的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是(《文心雕龙》)60.《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
二、填空题
1、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哟哟鹿鸣
,食野之苹。
4、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5、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
6、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
7、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
8、长啸激情风
,志若无东吴★
9、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10、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
11、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
12、铅刀贵一割
,梦想骋良图★
13、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14、振衣千仞岗
,濯足万里流☆
15、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
16、盥濯息檐下
,斗酒散襟颜★
17、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
1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0、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22、良畴交远风
,良苗亦怀新★
23、单衫杏子红
,双鬓鸦雏色★
24、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25、祁祁伤豳歌,凄凄感楚吟
☆
26、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
27、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28、清辉能娱人
,游子憺忘归★
29、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
30、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
31、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32、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
33、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
34、风光蕊上轻,日色花中乱
★
35、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
36、文学自觉主要体现在: 文学分化、文体区分、审美追求 三个方面。
37、曹植在《
白马篇
》一诗中,通过幽并游侠儿的形象,寄托使人建功立业的愿望。
38、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
观沧海
》,第一个以山水诗著名的诗人 是
谢灵运
,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是《
燕歌行
》。
39、记言则玄远冷峻,记事则高简瑰奇。
40、曹植的《 洛神赋 》善于对女性形貌姿态的描写,是建安时期优秀的抒情小赋。
42、建安七子中,被刘勰许为“冠冕”的是
王粲。
42、建安七子是指:孔融、王粲、陈琳、阮瑀、应瑒、徐干、刘桢,以诗文著名于世。
43、竹林七贤是: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44、竟陵八友是: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陆倕、任昉。
45、北朝著名的三大才子是
邢邵
、魏收
、温子升。
46、我国最早的大型政治抒情组诗是
咏怀。
47、陆机的《
文赋
》是早期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
48、太康诗风的繁缛特征主要表现在:语言有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49、《 咏史 》八首是晋代诗人左思的代表作。
50、西晋末年最擅长于写游仙诗的作家是
郭璞。
51、王羲之的《
兰亭集序
》既是散文杰作,也是最著名的书法作品。
52、玄言诗的代表诗人是
孙绰
和
许询。
53、陶渊明的思想倾向主要是
儒家思想
和
道家思想。
54、陶渊明的文章《
归去来兮辞
》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55、我国第一位把田园劳动作为审美对象的大诗人是
陶渊明。
56、被钟嵘成为“千古隐逸诗人之宗”。
57、南朝诗歌发展上第一个重要变化,是 山水诗 代替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
58、抒情长诗《
西洲曲
》和叙事长诗《
木兰辞 》,分别代表南北朝诗歌的最高成就。
59、谢灵运
开创的山水诗,使自然景物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60、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
志怪
和 志人 两大类。
6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出现在建安
时期。62、产生于齐梁时代的新体诗 永明体诗,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63、建安时期,在四言诗创作方面取得卓著成就的作家是
曹操。
64、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对我国
七言诗
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65、元嘉三大家是:
谢灵运
、鲍照
、颜延之。
66、永明体的主要特征是讲究
格律
和
对偶
。67、钟嵘的文学批评专著是《
诗品
》
68、鲁迅评《世说新语》云:“记言则玄远冷峻,记事则高简瑰奇
。69、文心雕龙
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70、由南入北,融合南北诗风的诗人是
庾信。
1.《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语言精炼,韵味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
2、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3.建安风骨: 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现了“三曹”、“七子”、一蔡等著名作家,他们的创作多反映社会**、民生疾苦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形成了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艺术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4.新体诗:南朝齐、梁年间,以理论为指导,讲求声律的新体诗。因形成于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最有成就的作家是谢朓等人。它的出现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创作的基础。
5.骈文:骈文是文体的一种,脱胎于汉,形成于魏晋,兴盛于南北朝,弥漫于唐,余波直到近代。其文全篇对偶,讲究平仄用韵,讲究用事用典和藻饰,后字数渐趋于四六。它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但过于注重形式美,内容较为空洞,也不便作家掌握运用。代表作如庾信的《哀江南赋序》。
6.志怪小说: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7.游仙诗: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游仙诗》。游仙诗内容向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
8.玄言诗:玄言诗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
9.吴歌:吴歌主要产生于当时首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一带的江南地区,是南朝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吴声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以后,下及梁陈,成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晋书·乐志》)
10.西曲: 西曲采自长江中游及汉水两岸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荆郢樊邓(今湖北江陵、襄樊、河南邓县)一带。“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依其方俗而谓之西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古今乐录》)
11.宫体诗: 出现在齐梁之际、盛行于梁陈时代的一种诗歌。在形式上讲求声律、对偶、辞采,风格轻艳丽靡;在内容上,以写闺阁情怀和描写女性为主。
简答题与论述题
1、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有哪些?
1、政治理想的高扬。造成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人生短暂的哀叹。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态度。
3、强烈的个性表现。
4、浓郁的悲剧色彩。
2、曹操的诗歌主要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内容:
反映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
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天下的抱负。《度关山》、《对酒》、《龟虽寿》、《观沧海》 游仙诗 ◆艺术特色 :
1、学习乐府民歌,又有创新精神 •
2、感情奔放 •
3、悲凉慷慨 •
4、语言质朴自然 •
5、以四言诗成就为高
3、陶渊明最主要的思想特征是什么?
1、坚守“固穷”的思想
☆不失气节和人格
☆“固穷”是以儒家所倡导的个人品德和节操为思想基石的
2、崇尚“自然”的思想 ☆道德修养上的“抱朴含真” ☆生活道路上的“归园田居” ☆生死观念上的“纵浪大化”
4、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什么样的内容?
1、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
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
2、热爱农业劳动,强调劳动意义
如:《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3、歌咏闲居生活的乐趣,表现与人交往的情谊
如:《和郭主簿》、《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移居》
4、反映诗人生活的贫困,揭示农村凋敝的惨象
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
5、建构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蓝图 如:《桃花源诗》
5、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1、创造了安静悠闲的田园境界。
◇平凡的农事村景一经诗人点化,便进入了安静悠闲的诗的境界,田园也不再是贫穷饥饿、劳累痛苦的所在,而是令人神往的乐园。
2、形成了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诗人所表现的静穆平淡的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以及他处于这种环境中恬静自然的心情决定的。
◇质朴无华的语言和不事雕饰的白描手法
3、情、景、事、理浑融一体,意境高远。
◇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景物描的写上。◇写自然景物不求形似,而是着意于神貌的点染。
◇通过平凡的事物与通俗的语言表现自己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言有尽而意无穷。
4、平淡自然中的语言锤炼
◇语言质朴自然,精炼传神
5、风格多样。
6、结合陶渊明的作品,谈谈陶渊明田园诗所取得的成就。☂
1、《饮酒》(结庐在人境)
2、《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3、《饮酒》(结庐在人境):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
间的关系,只要“心远”,不管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
着人生的真谛。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是不可落于言筌的。
4、“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平淡自然的风格:《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慷慨豪迈的风格:《咏荆轲》
抑郁悲戚的风格:“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7、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主要反映了哪些内容?
1、反映了北方的景色、风俗、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和豪侠尚武的精神。
如:《敕勒歌》、《男儿欲作健》等。
2、反映战争。如《男儿可怜虫》、《兄在城中弟在外》等。
3、反映由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而产生的怀土思乡之情。如《陇头歌辞》3首 等。
建安七子: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列举了七位当时领导文坛的人物: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称为建安七子。
魏晋时期的著名文人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世称竹林七贤。南北朝时期,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是、庾信
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陶渊明 鲁迅在《魏晋风度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所说的“改革文章的祖师”是指曹丕 《与吴质书》的作者是曹丕
曹植写《洛神赋》的意旨是抒写作者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王粲《登楼赋>>描绘了登楼所见到的美景,抒发了去国思乡之情,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恨 南北朝骈体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是、庾信
鲍照有感于广陵历遭兵火而作的骈赋是《芜城赋》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创作的目的是发明神道之不诬、意在自神其教、人鬼乃皆实有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一部是、干宝的《搜神记》 《干将莫邪》、《韩凭夫妇》、《董永》出自干宝的《搜神记》
较真实地反映了魏晋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的一部志人小说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出自《饮马長城窟行》此诗作者是
采缛於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是(太康诗風 元嘉三大家 顔延之、谢灵运、鲍照
以下成語中,出自《世说新語》的是(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一首文人所作七言诗。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的典故出处是(晋陶侃武昌种柳事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中空林色”应理解为(兰若的秀色空绝群芳 《咏怀诗》的作者是:①阮籍
建安诗风的特点是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 《洛神赋》的作者是③曹植
西晋诗风的特点是: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下列作品为曹植所作的是②〈赠白马王彪〉 最早的纯粹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左思的代表作是〈咏史诗〉 郭璞的代表作是〈游仙诗〉
被评为“文典以怨”的作者是左思 下列小说属于志人小说的有〈郭子〉
南朝民歌大多收入郭茂倩〈乐府诗集〉的清商杂曲 〈哀江南赋〉的作者是。庾信 〈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阮籍 刚肠疾恶,遇事便发的诗人是。嵇康 42北朝诗人庾信的字是------子山
.西晋时期四言诗写作别开生面的诗人是————嵇康。.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发生在——————晋宋
晋末宋初对七言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是————鲍照。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是————庾信。背诵曹操的两首诗歌。短歌行<观沧海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会了怎样的理想社会?有什么意义? 人人平等劳动;没有剥削;自给自足;和谐原始的社会 反抗黑暗政治追求自由平等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曹丕字子桓。曹植,字子建,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 ②“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孔融、陈玉林、王粲、徐干、阮王禹(yǔ)应(yáng)齐桢。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清节先生。他的《桃花源诗并宁》《归去来辞》《归田园居》《饭酒》都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有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左思的《三都赋》诸葛亮的《出师表》范晔(yè)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李密《陈情表》齐勰的《文心雕龙》郦道元的《水经注》吴均的《艺文类家》萧统的《昭明文选》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内有《新亭对流》《周处》等名篇。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
1.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名都 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3.“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范晔著《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前“四史”之一。刘义庆
袭封南朝宋临川王。唐时称为《世说新书》,宋时称《世说新语》属笔记体小说,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轶事,与志怪小说相对,可看作志人小说的开端。
刘勰,字彦和,晚年为僧,法名慧地。主要作品有《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伐檀》《硕鼠》 《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编纂。孔子(前551~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论语》六则《侍坐》《季氏将伐颛臾》《荷丈人》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
1、时代基本特点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主要特点
1、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尤其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自觉的追求。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主题:1生死主题,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关于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2游仙主题,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3隐逸主题,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文学题材的新变: 玄言诗:
山水田园文学,继玄言诗而兴起,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从题材到风格都有了重大的突破,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文学的士族化、家族化和宫廷化
1文学的士族化-------------士族因之拥有世袭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因而,自然造成了士族对文化的特权。魏晋南北朝的大多数作家都出生于世家大族。西晋的左思和此后东晋的郭璞、刘宋时的鲍照,是魏晋南北朝庶族文学的卓越代表。2)文学的家族化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阮瑀及其子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cóng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yào、谢惠连、谢眺)、梁武帝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3)文学的宫廷化
晋宋以后,文学的士族化,更兼有了宫廷化的特色。文人从广阔的社会生活退缩回贵族的宫廷的狭小圈子,放纵感观于世俗的享乐,又陶醉于家族门第的光环,迷恋于个人情感的玩味,沉溺于贵族文化的雕琢。当时作家的吟咏性情,侧重于月露风云、闺房衽席,“宫体”之号,由斯而起。
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 1诗歌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2)文
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3)赋
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发展历程
1、建安、正始文学建安风骨、三曹、七子、女诗人蔡琰;正始之音、竹林七贤。
2、两晋文学西晋,太康诗坛: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左思)。东晋玄言诗,孙绰、许询、王羲之; 晋宋之际的大诗人陶渊明及其田园诗。
3、南朝文学
宋初:谢灵运及其山水诗,鲍照的诗歌创作(七言歌行、边塞诗)齐梁时期:
“永明体”的产生,沈约、谢眺、王融等。
梁陈两代:浮靡轻艳的宫体诗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南朝乐府民歌:《西州曲》
4、北朝文学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 散文:
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颜之推《颜氏家训》
建安文学: “建安风骨”
(汉魏风骨)的概念:所谓“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它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关;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直接
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洁、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建安风骨的内涵与特征1功业意识与慷慨文风。
2、生命意识与悲凉文风。
曹操1字孟德,小字阿瞒
2、儒法兼取、礼刑互用的思想
3、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
曹操的诗
1、曹操乐府诗概述,曹操诗今存22首,全部是乐府诗。
2、曹操诗歌的题材内容: 纪事、述志、游仙、咏史。
3、曹操诗歌的风格特色①主体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②开创了四言诗的新境界,曹操的四言诗苍劲有力,慷慨苍凉,已完全脱出“三百篇”之境,更非汉人四言可比,被称为复兴四言诗的作家。观沧海——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曹丕:
文学上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重要贡献:
一、文学组织
二、文学批评。他的《典论·论文》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文学专论,开文学批评风气之先。
三、文学创作诗的题材内容:曹 丕诗现存约40首,可分三类:纪事抒情、游宴、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游子行役与思妇别 愁一类成就最大,属代人立言的拟作体。代表作:《燕歌行》抒写思妇之情,音节和婉,修辞精美,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成熟的七言古诗。
曹植
曹植的诗歌创作..前期创作: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功业精神与报国信念:如《白马篇》2)游宴、唱和之作:《名都篇》3)抒写友情之作:《赠丁仪》《赠王粲》《送应氏》、后期创作离别之悲、忧生之嗟、悼亡之恨。如:《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浮萍篇》《美女篇》《七哀诗》《怨诗行》《杂诗》等。游仙诗如:《五游》《升天》《仙人篇》《苦思行》 曹植的诗歌受到后人的推崇,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由于文采富艳。二是因为他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三是他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
蔡琰:五言体《悲愤诗》长篇自传体叙事诗,共108句)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 阮籍的《咏怀诗》82首。
阮籍的思想性格:儒家信仰与老庄思想在阮籍身上的统一,形成了他外坦荡而内淳至”的性格特点。
嵇康:嵇康诗现存五十余首。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较高。主要内容: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
陶渊明思想:陶渊明的思想深刻而复杂,儒、道、玄、佛思想在他身上及诗文中均有体现。但主要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总体艺术风格:平淡、自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失意或厌倦官场之时,往往回归到陶渊明。
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陶渊明第一个把田园生活题材带进诗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
三、陶渊明的诗歌,为中国文学创造了一种冲淡自然之美。
南朝诗歌: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 象。山水文学的兴起及原因
一、山水诗与魏晋之后隐逸之风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晋室的南渡,南方的名山胜水令南下士人耳目一新,秀美的山水很自然的反映到了诗歌中。
三、山水诗的产生,与当时盛行的玄学和玄言诗有一定的联系。
四、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江南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也为山水诗的勃兴做好了文学上的准备
二、。鲍照内容)抒写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边塞征戍为题材的诗歌(边塞诗))描写游子、思妇的诗
反映统治者横征暴敛和百姓疾苦的诗。风格特色及贡献)鲍照诗俊逸豪迈,华而不弱,声情气势,贯注全篇。鲍照又是七言歌行(乐府歌行)的创制者,对唐人影响甚大
吴歌多为女性的吟唱。以清新浅近的语言,表现真挚细腻的感情,真实再现了江南女子在爱情问题上的复杂心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北朝乐府
作者为鲜卑、匈奴、羌、汉等各族人民。
内容、反映了北方民族的人文风俗、性格气质(粗犷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反映战争反映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的怀土思乡之作,、爱情与婚姻题材
建安”是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的年号。这一时期,出现了三曹、七子等一批诗人。他们写诗反映社会**,抒发忧国之思和建功之志,情辞慷慨,语言刚健,开——代诗风,被称为“建安风骨”“建安文学”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父子。、曹丕是他的次子,魏的开国皇帝,他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曹植是曹丕之弟,作品有短诗《白马篇》《七步诗》,长诗《赠白马王彪》,辞赋《洛神赋》等。此外,当时还出了我国第一位杰出女诗人蔡琰即蔡文姬 作有《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
正始文学:“正始”是三国时魏国曹芳的年号。当时司马氏父子当道,政治黑暗,少数文人以曲折方式表示不满,产生“正始文学”。代表人物为阮籍和嵇康,他们与另五位名士合称“竹林七贤” 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年号。此期间,一批士族文仁模仿古人创作,被称为“太康文学”。代表人物为左思,写有《咏史》八首,赋《三都赋》曾轰动洛阳。另有陆机、潘岳、刘琨等 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叙事散文得到发展,小说初步形成,出现了大量短篇文言笔记小说。一类是志怪小说,记录神仙鬼怪故事、民间传说。如东晋时干宝的《搜神记》中有《宋定伯捉鬼》《干将莫邪》。另·—类是轶事小说,记文人名士的言行轶事。如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许多成语出自该书。魏晋南北朝的文艺理论 三国时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批评论文,第一次论述了文学的独立地位。西晋时陆机的《文赋》是又一篇完整系统的文学理论名作。
南朝宋代刘勰的《文心雕龙》用骈文写成,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文艺理论专有许多精辟的见解。
南朝梁代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评论诗歌的专著。另外,南朝梁代出了我国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昭明文选》。组织编选这部文集的,是梁武帝的长子萧统,他未继位而亡,谥号“昭明太子”。这本书是历代文人学习文学的基本教材。
南朝诗歌散文
南朝诗人有:鲍照,诗作能反映社会黑暗。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谢朓------开创了永明体诗歌,有意用汉语声调平仄规律作诗,对格律诗形成影响很大。后两人合称“二谢”,分称“大谢”“小谢”。南朝乐府民歌多为情歌,含蓄委婉,缠绵细腻,如《西洲曲》散文在汉赋的基础上,发展成骈文。骈文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全篇多用双句,讲究对仗、声律、平仄、用典,过于追求形式,内容较贫乏。也有优秀之作,如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孔稚圭的《匕山移文》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庾信的《哀江南赋》北朝诗歌散文北朝最杰出的诗人是庾信,写有《拟咏怀》,对唐近体诗很有影响。
北朝乐府民歌质朴刚健,爽直坦率,内容广泛,有战歌、情歌、牧歌,如《敕勒歌》。叙事诗《木兰辞》塑造了女扮男装、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
北朝有两部骈散相杂的名著。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地理书,记叙多条河流的景色,是游记散文的开创之作。杨街之的《洛阳伽蓝记》写洛阳佛寺盛况。初唐诗坛 隋唐五代
“初唐四杰”是初唐四位青年诗人。王勃写有五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骈文《滕王阁序》
杨炯写有《从军行》等诗。卢照邻写有《长安古意》。骆宾王 写有《咏鹅》《在狱咏蝉》等诗和散文《讨武曌檄文》
陈子昂是初唐诗歌革新的先驱,他提出要学习汉魏风骨,重视思想内容,反对形式主义。名诗有《登幽州台歌》《感遇诗》三十八首,《蓟丘览古》七首。初唐诗人还有沈诠期、宋之问、贺知章、张若虚、张九龄等。盛唐边塞诗
盛唐时,边疆战争很多。不少文人在边疆生活,写下不少描写边塞题材的诗,如大漠风光、从军打仗、报国壮志、思念家乡等,成为一个诗歌流派。
高适的边塞诗苍凉悲壮,感情复杂,如《燕歌行》《别董大》
岑参的边塞诗想像丰富,气势磅礴,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
王昌龄被誉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擅写绝句,如《出塞》《从军行》另有宫怨诗,写宫女幽怨,如《长信秋词》《春宫曲》。
王之涣的诗气势雄浑、意境深远,如《登鹳雀楼》《凉州词》
盛唐山水田园诗
盛唐另一诗歌流派是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描写自然风光、田园生活,短小精悍、意境悠闲,大多缺乏社会性意义,却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孟浩然是盛唐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名作有《春晓》《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另一代表,还是画家、音乐家和佛教徒。他的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充满诗情画意。名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至塞上》《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红豆》等。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内容宏阔,多惊世之语;想像奇特,驰骋天外;语言清丽,不饰雕琢;风格豪放,飘逸不羁。李白的诗题材多样。有的揭露社会的黑暗腐朽,如《古风》五十九首。有的抒发政治理想和壮志难酬的愤懑,如《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有的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如《蜀道难》《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1962 年被评为当年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杜甫的一千四百多首诗,多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人民的疾苦,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羌村三首》《匕征》等。有的揭露统治者骄奢淫逸、穷兵黩武,如《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等。另一些小诗写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怀,如《绝句》《秋兴八首》《登高》《春夜喜雨》《望岳》《蜀相》《登岳阳楼》 韩愈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中唐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韩愈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在于倡导了“古文运动”。他主张“文以载道”对扭转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坏文风起了积极作用。他的三百多篇散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词语丰富,成为历代学习的范文。名篇有论文《诗说》《原毁》《进学解》等。其他散文有《马说》《张中丞传后序》《答李翊书》《送李愿归盘谷序》《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个唯物主义改革家,与土叔文的“永贞革新”,失败后多次被贬。柳宗元和韩愈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留下许多散文名篇,成为历代学习的范文。其重要作品有:哲学政治论文《封建论》,寓言《三戒》《黔之驴》《永 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山水散文《永州八记》〔《小石潭记》等,传记散文《捕蛇者说》《童区寄传》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中唐时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有进步的文学理论,提㈩“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主张文学要反映民间疾苦。他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学习汉乐府民歌,要求语言通俗易懂。白居易的诗现存三千多首,为唐诗之冠。他最有价值的是讽喻诗:五十首《新乐府》,多为小叙事诗,如《卖炭翁》《红线毯》《上阳白发人》十首《秦中吟》,写他在关中的见闻、百姓的疾苦,如《重赋》《轻肥》《买花》《观刈麦》他还有两首叙事长诗:《长恨歌》,写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悲剧;《琵琶行》,写一位弹琵琶女艺人的悲凉身世。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白居易领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他们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形式上要学习汉乐府民歌,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这在诗歌史上有进步意义。代表人物除白居易外,还有:元稹,与自居易芥名,合称“元白气但成就远不如白。代表作有《田家词》《织女词》《估客乐》《连词》《行宫》等。张籍,作有《筑城词》《征妇怨》《野老歌》《离妇》等。王建,作有《羽林行》《水大谣》《田家行》他与张籍合称“张王乐府” 李绅,作有《悯农》两首等。中唐其他诗人
刘禹锡,中唐杰出诗人,被称为“诗豪”,作品充满乐观向上的奋斗精神。他写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民歌体诗,《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等怀古诗,《陋室铭》等散文。孟郊,以苦吟著称,讲究用字,追求奇异。他作的古风《游子吟》写母爱。贾岛,也以苦吟著称,与孟郊合称“郊寒岛瘦”。名诗有《寻隐者不遇》《题李凝幽居》“推敲”一词即出于后者。李贺被称为“诗鬼”。他的诗想像丰富,构思奇特,词藻瑰丽,不受格律束缚,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如《金铜仙人辞汉歌》《雁门太守行》 唐代传奇
唐代传奇,指中唐时文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它的出现,标志着小说的成熟,影响深远,后世许多文艺作品都从中汲取素材和经验。名篇有: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白居易之弟)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都以爱情为题材。此外还有讽刺、豪侠、历史题材的传奇。
晚唐文学
李商隐善写七律。他的诗语言优美,想像丰富,常用象征手法,含蓄细致地抒情。名作有爱情诗《无题》《夜雨寄北》,写景诗《登乐游原》,咏史诗《隋宫》《南朝》等,名句很多。杜牧善写七绝,诗风豪爽,隽永含蓄,意味深长。名诗有《山行》,《过华清宫》《赤壁》等,还有散文《啊房宫赋》。二人合称“小李杜”
聂夷中、杜荀鹤,是晚唐现实主义诗人,诗作多反映民间疾苦。皮日休、陆龟蒙、罗隐是晚唐小品文作家,作品内容进步。温庭筠是晚唐著名词人,“花间派”首领。他们创作的《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其内容多为美人艳情,风格柔靡艳丽,格调不高。但它讲究语言格律,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五代十国词
1.汉大赋:也叫新体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代表作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等。
2.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略互见。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传中未写,在他传中写了,这是有无互见;对某些史实和某些人物的事迹,在一片传中详写,在其它传中略写,这是详略互见。蔡邕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样性。乐府诗: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这些采集、保存而流下来的歌辞被后人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4.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文选》,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留下作者姓名。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古代抒情诗的典范,羁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是其一大主题。《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被刘勰喻为“五言之冠冕”。
5.建安风骨:也称汉魏风骨,是指建安时期的作家反映社会**、民生疾苦和抒写雄心壮志时所形成的悲凉慷慨、明朗刚健的写作风格,是对建安文学成就的经典概括。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和蔡琰。
6.太康诗风: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把逞才作为创作目标,并形成拟古风气。在诗歌技巧方面,追求“繁缛”的艺术风貌,这也是太康诗风的重要特征。它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的诗歌发展是有贡献的。
7.玄言诗:指盛行于东晋的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淡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证据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艺术价值不高,但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8.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最早出现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自觉地运用“四声”、避免“八病”,形成了“永明体”。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代表作家有谢朓、沈约、王融。
9.宫体诗:开始并盛行于梁陈时期的诗歌体式。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多写女性与咏物,形式工巧,声律严整。是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它是梁陈时期诗歌的一道奇特风景线。萧纲,徐擒是宫体诗的代表人物。简答:
1.汉代文学基本态势:①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今古通的艺术追求;②汉代文人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理想;③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④批判与赞颂的更迭;⑤文人的独立和依附;⑤从浪漫到现实;⑥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相互促进。
2.贾谊散文风格:贾谊的散文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纵横捭阖。善于运用不同历史事实的对比来分析利害,在铺张渲染的描写中,造成文章的充沛气势,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过秦论》。抱有改革政治的热情,又受到压抑,因而笔端常带感情,议论说理毫无顾忌,行文畅达而不浮浅,语言犀利激切,富于文采。忧时济世的感情溢于言表,富于鼓动性。
3.汉赋的意义:①表现了一种昂扬旺盛的气象,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②丰富了汉字和词汇,锻炼了语言词句,提高了文字的表现功能。
③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形成 4.两汉赋的发展过程: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从汉初到武帝时汉赋的形成时期,主要在藩国发展。继承楚辞传统,形式是骚体赋。优秀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和淮南小山的《招士隐》。同时三体大赋开始出现。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代三体大赋的正式形成。
(2)武帝至东汉中叶,是汉赋的兴盛时期。形式上主要是散体大赋。
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了散体大赋的最高成就。西汉后期的代表作家是扬雄等。班固的《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张衡模拟班固的《两都赋》作有《二京赋》。
(3)东汉中后期到汉末是三体大赋的衰落时期,讥讽时事、言志抒情的小赋兴起。张衡的《归田赋》开先河,之后有蔡邕、赵壹等人。5.汉大赋的艺术特点:(1)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2)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3)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4)主旨则既美且刺。其效果往往是“劝百讽一”。(5)多采用主客问答式,赋文一般由序、正文、结尾。序和结尾一般用散文,正文以韵文为主。6.乐府诗的艺术手法:
基本艺术手法是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①生活镜头的诗意选取②故事情节完整曲折③人物形象各具特色④叙事详略得当⑤语言是的创作(例子见第一卷P193)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烘托手法。
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句式上打破《诗经》的四言,以杂言为主,逐渐趋于五言。7.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标志:
①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③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8.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题:
①生死主题 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表现如何对待人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如《短歌行》。
②游仙主题 主要是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如郭璞的游仙诗。③隐逸主题 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形成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潘岳的《闲居赋》。9.门阀制度对文学的影响:
①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心怀不平。这些不平反映在文学创作中,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特色。如左思的《咏史》。
②门阀制度也与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有直接关系,文学乃至文化集中在少数世家大族手中与政治权力一起世代相传。
③重视门第的风气在文学作品中海表现问对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的强调。如曹植的《责躬》。10.曹植的“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特征:
① “骨气奇高”的体现:强烈的抒情化色彩。曹植一生热中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壮志不衰,转多愤激之情,无论是前期的任侠使气,还是后期诗中的满腔悲愤,都体现了他的个性特色。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形成了“骨气奇高”的特征,激越感人。
②“辞彩华茂”的体现:1)语言绮丽自然,韵律色调和谐,注重对偶、炼字和声色之美。2)善于以警句开篇, 如《野田黄雀行》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开头。11.阮籍诗歌的风格特征:阮籍诗的风格是“隐约曲折”。常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表达方式比较曲折隐晦,再加上阮诗的比兴在意念是往往不是很切近,而是比较悠远、旷放,增强了诗歌的含蓄效果。如《咏怀》其一,作者面对“黑暗世界”在清风明月中弹琴徘徊,通篇采用象征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思。阮籍之文长于论着,多发惊世骇俗之论,行文奇偶相生,意蕴深沉。12.南北朝民歌的风格区别: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风格。
① 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单一,以抒情为主。既明快,又含蓄,语短情长。多用比兴、象征手法等特点,而且大量采用双关的修辞手法。② 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习性。数量不多,但是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风光景色。简单疏朗、质朴无华,毫无造作矫饰是其艺术的基本特点。
13.谢灵运山水诗的新风:①从写意到摹象。谢诗不想陶渊明的诗那样一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诗之分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而谢诗语言更注重写实性,云再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作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
14.为什么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庾信前期作品主要是奉和之作,思想内容轻浅单薄,宫廷趣味浓厚。但由于这些诗在诗歌形式上的多方面探索,为庾信积累了美感形式上和美感内容上的经验,他的诗已经有了“流连哀思”的审美趣味,以绮艳之辞抒哀怨之情。这些经验结合后期的生活经历,使他的后期诗歌达到了“穷南北之胜”的高度。其后期作品主要抒写乡关之思,包括感伤时变,魂牵故国和叹恨羁旅忧嗟身世两方面。内容丰富,笔调劲健苍凉,艺术上更为成熟。因此说庾信文章老更成。15.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志怪小说①地理博物:如托东方朔的《神异经》、张华《博物志》 ②鬼神怪异:如曹丕的《列异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渊明的《搜神后记》、王嘉《拾遗记》、吴均《续齐谐记》。
③佛法灵异:如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冤魂志》。志人小说①笑话:邯郸淳《笑林》
②野史:葛洪伪托刘歆所作《西京杂记》。
③逸闻轶事:裴启《语林》、郭澄之《郭子》、沈约《俗说》、殷芸《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大问题
一、《史记》
(一)体例: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种体例,共130篇,526500字 “本纪”,历代帝王的政迹
“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是专门史,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 “世家”写历代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是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包括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
(二)断限:《史记》记事,上起黄帝,下至何年主要有三说
武帝太初年间(前104——前101)说
武帝元守元年(前122)说
武帝天汉年间(前100——前97)说
(三)创作宗旨:“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确立以人物为中心的述史体系,为“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立传
(四)注本:最著名的有三家,号称“三家注”,即南宋裴骃的《书籍集解》、唐司马员的《史记索引》和张守节《史记正义》。
(五)思想内容(1)暴露了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和残暴罪行1.揭露汉代帝王的丑恶面目 2.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丑行 3.揭露贪官酷吏残害无辜的罪行
(2)热情歌颂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3)颂扬品质优良的中下层人物(4)歌颂了一系列爱国人物
(六)文学成就
(1)善于选择、安排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1.精心选取历史人物一生中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大事 2.主义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暗示人物的未来3.运用“互见法”(2)善于将历史故事化,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1.描述细致入微 2.场面扣人心弦(3)在运用语言方面有很高的成就1.人物语言颇具个性化,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2.叙述的语言简洁、精炼,极富表现力3.引用民谣和谚语,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富表现力
二、两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与艺术手法 两汉乐府(1)内容:1.平民百姓的痛苦与挣扎 2.士卒役人的控诉与呼叫 3.男女两性的哀怨与情仇 4.权贵势要的骄奢与清廉 5.人在旅途的乐生与恶死 6.少壮游子的努力与操守7.江南采莲的嬉戏与愉悦 8.动物植物的诉说与寓意
(2)艺术手法:1.注重叙事 2.长于写人 3.语言朴实 4.体制多样 5.浪漫色彩 《古诗十九首》(1)内容:第一类,游子之歌 1.思乡情结 2.立功扬名 3.人情淡薄 4.及时行乐
第二类,思妇之词 1.珍惜婚姻 2.自我宽慰 3.相隔愁苦
(2)艺术手法:1.长于抒情2.善于运用比兴与写景来抒发感情 3.语言精炼工整,朴素自然,保持了乐府民歌的特色
三、陶渊明及其诗歌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生活早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由于家庭关系,在政治上处境相当尴尬。其思想受孟嘉和陶侃的影响,导致后来的“三仕三隐”。辞彭泽令是陶渊明医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其思考人生所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
陶的典型意义①中国士大夫精神归宿②不为五斗米这要的精神③酒和菊的象征
陶渊明的诗歌体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田园诗:①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②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隐然含有农耕与为官两种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③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 咏怀诗、咏史诗:咏怀诗有些是以组诗的形式写成的,如《饮酒》;咏史诗所咏的对象偏重于古代人物,如“三良“。围绕着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行役诗:宦游期间的作品,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赠答诗:颇能见其对=友人的敦厚之情,《答庞参军》是最深沉的一首。
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具体可以概括为:①情、景、事、理的浑融。②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对形式美的追求
曹植的《美女篇》模仿汉乐府中的《陌上桑》。模拟之处表现为,《美女篇》同《陌上桑》一样,运用大段排偶描写女子的美丽的容貌,而且也同《陌上桑》一样,用路人的行为来衬托女子的美貌。创新之处是,《陌上桑》仅是叙述一个故事,歌颂罗敷的忠贞,太守的无耻;而《美女篇》中,曹植以美女与君子,用美女盛年不嫁喻志士怀才不遇,以次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壮志未伸的苦闷。
2,以三曹父子为例,说明建安诗歌的特征。
1、清峻、通脱 ——重视个人情感的抒发与诗人个性的呈现。曹植 白马篇
2、慷慨、悲凉 ——个人情感的抒发带有悲凉慷慨的时代特点。曹操短歌行
3、华丽、壮大 ——文风或刚健质朴,或文采华丽。曹植美女篇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
名词解释:《咏怀》八十二首。
阮籍作《永怀》八十二首,充满了苦闷、孤独的情绪,其实或这些时光飞逝,人生无常,或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复,或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或者直接由叹人生的各种深创举痛,如少年之忽丑老,功名富贵之难保,以色侍人之不可靠。,锺嵘《诗品》评阮籍诗曰:“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试结合作品加以阐发。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一风格?诗人主要借助哪些艺术手法形成这一风格?
阮籍式的风格隐约曲折,这主要是由其时代与身世决定的。他同情曹魏,反对司马氏,但深处乱朝,恐遭祸患,故处是极为谨慎。作诗亦不敢直言,常借比兴、象征等手法表达感情,寄托怀抱。借古讽今,或优先讽刺世俗,或借写香草美人人喻写怀抱。
3,以阮籍、嵇康诗为例,说明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的不同特点。
建安文学清峻、通脱,重视个人情感的抒发与诗人个性的呈现。;慷慨、悲凉,个人情感的抒发带有悲凉慷慨的时代特点;华丽、壮大,文风或刚健质朴,或文采华丽。而正始文学,处于曹魏与西晋政权的交替阶段,时局动荡,文人士气有所跌落,比如阮籍
4,背诵《咏怀》其一(夜中不能寐)、其三十一(驾言发魏都);熟读其三(嘉树下成蹊)。
刘勰评太康诗风,曰“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文心雕龙〃明诗》)。试以陆机诗为例加以阐发。
一、语言又朴素古直向华丽藻饰。陆机《拟古诗》
二、描写有简单趋向繁复《猛虎行》
三、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赴洛道中作》
2,左思《咏史》八首在同类题材中具有什么独特价值?试举例说明。
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对世族的蔑视与抗争。
3,结合张玉谷评价,分类说明《咏史》八首中咏史与咏怀的结合方式。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或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断之;或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己意默寓
举例说明陶渊明诗的艺术成就。
平常的景物、平凡的生活、朴素的语言。
情、景、事、理浑融。
平淡中见绮丽。《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其三(种豆南山下)、《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名词解释:玄言诗、《拟行路难》十八首。
2,举例说明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得失。
3,鲍照诗为什么有“险俗”之称?试结合作品做出说明。
4,背诵: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
1,以谢朓诗为例,说明永明体诗的特征。
2,庾信诗在文学史上有什么贡献?试结合作品加以说明。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教学大纲10-11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01-17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11-24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集06-14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脉络02-12
七年级历史魏晋南北朝精选试题10-27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学反思05-29
魏晋历史题07-10
南北朝历史知识点01-12
跨越南北诗歌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