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 新人教版(推荐7篇)
第一单元 《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第1—8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第9—15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45分)
1.如果说社会是张网,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
A.网上的一个结点 B.漏网之鱼 C.互不相干的个体 D.一条线
2.小王在家里主动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努力学习,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在社区主动担任卫生监督员。小王的这些行为表明()
A.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D.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和参加劳动
3.在郁郁葱葱、石壁林立的会昌汉仙岩景区中,坐落着一处凉爽的免费茶摊。这便是由80岁当地老人周文荣经营的茶摊。23年来,周文荣几乎每天都往返于汉仙岩崎岖的山路。这位身体硬朗的老人表示,自己没有生过大病,而只要自己走得动,就会继续来这坚持经营茶摊。周文荣的事迹启示我们()
A.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是公民义不容辞的法定义务 B.主动关心社会、奉献社会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 C.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D.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4.2017年元宵节,服役于福建莆田武警支队的江西遂川籍“兵哥哥”赖洪福,在执勤时,捡到一个无人认领的黑色双肩包。经查看,包内有现金41104.1元,经过多方联络,终于将这些“救命钱”物归原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生活需要我们养成亲社会行为 B.实现人生价值不应追求个人利益 C.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立的 D.传递了爱岗敬业的正能量
5.2016年春晚,孙涛、邵峰、王宏坤、李屹伦表演的小品《放心吧》是紧扣当下泛滥的网络诈骗问题,引发不少网友点赞。网络诈骗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善于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
B.上当受骗都是因为免费的东西太诱惑人 C.生活中处处是陷阱,防不胜防
D.减少网络诈骗只需国家健全法规、加强监管 6.2017年的前三周,中国政府网开设的“我向总理说句话”就收到海内外网民留言超过10万条。网民围绕“办事少跑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话题,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留言经汇总整理后,报送国务院相关领导和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这说明()
A.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网络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活效率
C.网络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D.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了新平台 7.“这是您孩子的成绩单”“您的银行密码出现异常,请尽快修改密码”……这些看起来仿佛是老师、银行客服发来的短信,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一个个手机病毒。一旦手机用户点击了短信,就会造成手机中毒,账户失窃。这警示我们()
A.手机诈骗十分隐蔽,普通用户无法防范 B.网络交往对象是虚拟的,完全不可相信
C.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要提高网络交往警惕性,注意自我保护 D.要做到信息节食,不能利用手机上网
8.网络购物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买东西。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67亿,占网民比例为63.8%。这说明()
A.网络生活比现实生活好得多
B.网购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实体店购物方式
C.网络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D.人们对网络的痴迷已经达到无法控制的程度
☆温馨提示:以下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9.某学校在开展助残的活动中,许多同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冷漠的变热情了,脆弱的变坚强了。可见()
A、人在社会中能够不断的成长
B、我们应该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化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C、我们成长的过程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D、我们的情绪变化太大
10.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学习知识,同时也要()
A、关注社会并了解社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B、避免和别人的交往以影响自己的学习 C、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 D、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1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下列做法属于实现社会化的是
()
A.学习社会知识 B.帮助老年人 C.经常听广播读报纸 D.社会成员的影响 12.下列对网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网络交往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B.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C.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网络交往沟通无极限,百利而无一害
13.小王是一名九年级学生,由于迷上网络游戏,学习成绩较之前有了很大下滑。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会如何劝他()
A.沉迷网络游戏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损害身心健康
B.要明确学习的意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C.只要自己资质聪慧,玩玩网络游戏也无妨 D.要提高媒介素养,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14.为贯彻落实2017年“扫黄打非”行动方案和第三十次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从2017年3月至11月,全国各地认真组织开展“净网2017”“护苗2017”“秋风2017”等专项行动,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存在的淫秽色情信息、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及“三假”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不法行为,持续净化文化市场环境。为此,青少年应该()A.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B.提高辨别觉察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C.学会“信息节食”,不浏览、不传播淫秽色情信息
D.发现淫秽色情信息要积极举报,自觉维护和净化网络环境
15.2017年1月5日,网上出现“温馨提示:成都市气象局发布成都历史上第一个红色雾霾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成都市将遭遇成都2000多年历史上最严重的雾霾,AQI将超过700,局部可能超过800的肺癌临界值”的不实信息,在微博、微信、QQ群中被大量转发,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成都警方依法对造谣男子兰某进行查处,行政拘留5日。这警示广大网友()
A.上网应该遵守道德和法律
B.应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共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C.上网发信息是行使自己的权利,可以随心所欲 D.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二、综合题(紧扣题意,条理清楚。第16、17、18、19小题各8分,第20小题9分,第21小题14分,共55分)
16.下面的情景是李铭同学在2017年暑假期间某一天的生活片段。
情景一: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去晨练。情景二:上午8点20分,李铭和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们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情景四: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李铭是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2)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2分)
(2)假如你是李铭,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4分)
17.“小青荷”是对G20杭州峰会志愿者的“昵称”。这些90后青年,亭亭玉立,吐露芬芳。他们亲和的微笑和高质量的志愿服务,被誉为“峰会上最美丽的风景”。孙思雨说,志愿经历让她成长,也让她更加向往这个工作。丁雯是一名境外注册记者班车的随车志愿者,她的工作时间是每晚6时到第二天凌晨2时。然而丁雯和小伙伴们都觉得,“这个夏天,我们收获了难得的友谊。”赵妙娴为峰会做志愿者,她的收获是“自信心大增”。(1)你从这些“小青荷”的言行中感悟到了什么?(4分)
(2)你准备怎样向这些“小青荷”学习?(4分)
18.走路、吃饭、坐公交、甚至是骑车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们总是拿着手机看。在一些公共场所,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人,长时间保持低头状,手指轻点触屏,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这些人不知不觉之间就成为了“低头族”中的一员了。
【问题探究】(1)请你谈谈对材料中现象的认识。(4分)
【出谋划策】(2)我们在享受移动科技成果的时候也要注意分寸,请你从个人的角度谈谈预防沉溺于手机的建议。(4分)
19.某中学的贴吧内,一个网名叫作“天龙”的学生,发布了大量小林同学的照片,其中有的照片含有明显丑化小林同学的意味。照片发布后,引发了一些嘲讽小林的跟帖。(1)你怎样看待贴吧里的这种现象?(3分)
(2)如果你是小林同学,你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为什么?(5分)
20.【网络生活 你我共享】
材料:很多公共场所都有免费的WIFI,为“低头族”带来了方便与实惠,却不知这里有很多安全隐患.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盗取你的个人信息,随之而来的就是恼人的骚扰、诈骗。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举出一例日常生活中类似的行为。(1分)
(2)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你有哪些经验与大家分享?(4分)
(3)请你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21.材料一:一项针对当代中学生网络生活及其道德状况的调研表明,与10年前相对照,①中学生网络生活的花费在减少②网络学习正在成为中学生网络生活的“主角”③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中学生百分比降低④体验刺激不再是玩网络游戏的主要原因⑤网络游戏中与人相处更守规则、懂合作⑥中学生网络游戏中文明缺失、暴力倾向依旧严重。
材料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2日发布的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我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年增长率为31.2%,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手机支付向线下支付领域的快速渗透,极大丰富了支付场景,有50.3%的网民在线下实体店购物时使用手机支付结算。
(1)请你判断:材料一的变化中哪些是积极变化?(只回答序号)(2分)
(2)材料一中的调研还表明,在网络交友方面,中学生对网友依赖程度和依赖人数有升高的倾向。请分析这种倾向的弊端。(4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网络的积极影响。(4分)
(4)韩毅曾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退学,后来因为看到一个母亲在网吧给儿子当众下跪,幡然醒悟,不仅自己走出了网络游戏,而且还通过以身说法,劝诫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韩毅现在在刑侦大队工作,他说:“如果不是自己决意走出网络游戏的阴霾,就不会有今天。”
韩毅的经历和感悟对你认识和利用网络有什么启示?(4分)
一、选择题(第1—8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第9—15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45分)1.A 2.C 3.B4.A5.A 6.C7.C8.C 9.ABC 10.ACD 11.ABCD12.ABC 13.ABD 14.ABCD 15. ABD
二、综合题(紧扣题意,条理清楚。第16、17、18、19小题各8分,第20小题9分,第21小题14分,共55分)
16.(1)(2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购物;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国家大事。参观博物馆、展览馆;走进农村和工厂,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乐趣;观看升旗仪式等。
(2)(4分)①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一幅幅省的的社会生活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②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省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为之分忧。
17.(1)(4分)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许可。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4分)①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向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18.(1)(4分)长时间玩手机或沉溺于网络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及身心健康,不值得提倡;沉溺虚拟空间,远离现实生活,疏离了现实的人际交往,不利于自身成长。
(2)(4分)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手机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提高自制能力,加强自我监督和控制;学会分辨是非善恶,抵制不良诱惑;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陶冶情操等。
19.(1)(3分)贴吧里的这种现象说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亮的信息。侵犯了他人和社会的合法利益,造成了恶劣影响。
(2)(5分)不会。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极端负面情绪。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20.(1)(1分)偷看别人的日记,人肉搜索等。
(2)(4分)①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③在上网时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遵守网络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传播网络正能量。
(3)(4分)有关部门要①加强对网站的管理,严厉查处在网上编造和传播谣言的网站;②制定相关法律,做到依法治网,依法惩处违法违规网站;③强化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公众举报的作用;④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大力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在全社会形成抵制网络谣言的良好氛围。
网络经营者要主动引导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文明上网,积极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网民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学会辨析网络信息,发现不良信息及违法、违规网站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等。
21.(1)(2分)①②③④⑤。(2)(4分)①网络交往的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②网友良莠不齐,如果遇上别有用心的人我们容易上当受骗,生活中上当受骗的例子比比皆是。③网上盗窃、病毒传播、敲诈勒索、侵犯隐私手段多种多样,防不胜防,容易诱发犯罪。④会沉迷网络,分散精力,浪费时间,影响学习和现实的人际关系等。
(3)(4分)①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④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⑤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⑥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quán()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zhuì()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填入表中,并改正。(4分)
千锤百炼气势磅礴课捐杂税酣然入梦大现身手
猝不及防饥饿难耐悬崖峭壁万濑俱寂神彩飞扬
3.默写诗文的上句或下句,在括号内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或作品名。(5分)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七律·长征》)
②,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萧华《四渡赤水出奇兵》
③风雨侵衣骨更硬。(萧华《》)
4.选择正确的一组词语依次填到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_______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________了。
②他深情地_______着那张熟悉的脸,却不由得大吃一惊:由于疾病的______,这位敬爱的首长面容变化多大呵!
A、输送克服观察困扰B、灌输克服注视折磨
C、贯穿战胜望困惑D、灌输战胜看折磨
二、实践运用(10分)
5.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赢得中外媒体一致称誉,都认为非常精彩。口号精彩在何处,请赏析,讲出一点理由即可。(两句任选一句)
⑴中文口号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⑵英文口号为:OneWorld,OneDream
6.国庆节快到了,班级要开展“祖国颂”的主题班会,由你担任主持人,为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并请你根据所给的节目,在节目一和二之间设计一段生动的串连词。(4分)
节目一: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朗诵者:李静)
节目二:歌曲——《走进新时代》(演唱者:王琳)
开场白:
串连词:
7.探究:当年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红军将士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他们靠的就是“长征精神”。结合本单元课文谈谈你对下面两个问题的理解。(4分)
①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②我们今天需不需要长征精神?
美文共欣赏
三、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老山界》一文中的选段,完成8——13题。(共18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8.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9.选文第1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3分)
10.选文第一段中划线句描写了山谷夜晚的声响,似乎有点矛盾,说说你对该句的理解。(3分)
11.“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所写的情况似乎不像纪律严明的红军战士之所为。你是如何理解的呢?(3分)
12.选文中说“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这个“坚强的意志”指的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把它“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的?(4分)
13.用声音来衬托安静,是作者写景的手法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因为某种声音而显得周围环境的宁静,试举一例加以描述。(3分)
(二)阅读《女兵墓》一文,完成14——18题。(共17分)
⑴深秋的黄叶,在寂寥的天空凄凄飘落。雪后的清晨,我捧着一束雪莲花,走进这覆盖着碎石、枯草的荒原,走向一个小土丘……
⑵这里,安睡着一位我尊敬的女性,一个长眠在世界屋脊上的女兵。
⑶你还记得我吗?在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是我抱着你啊!
⑷那时,我是一个入伍不到一年的汽车兵。你呢,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卫生员,头顶上有一颗闪亮的五角星,军装外系着一条棕色的宽皮带,左肩斜背着一个红十字药箱。以前我并没见过你,那天我从兰州新兵营拉了一车进藏的战友,才看到你。你太忙了!车上三十五个新兵,每天你都要给他们量两三次血压,连我这个已经在青藏线上跑了三趟的“老兵”也不放过。同志们觉得自己牦牛似的身体用不着这样多事,你不依,板起脸很严肃地说:“‘牦牛’也不行!高山症对谁都不客气。”一车人全老实了。
⑸唐古拉山巅出奇地冷。我停车小憩,加油加水。你照例跑上跑下为战士们检查身体。冷风吹不干你脸上的热汗……
⑹就在这时——我终生都不会忘记的那一刻,不知从哪里飞来一颗流弹,车上的一个新兵应声倒下。
⑺路边的崖洞里伸出了一支叉子枪……
⑻罪恶的枪口瞄准了我们这辆军车,那枪口离汽车不过几十米。流弹还在继续飞来……
⑼你第一个发现了敌情,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死死地抱住了那支叉子枪!
⑽剩下的三十四名新兵全都冲上去了!他们手无寸铁,硬是用三十四双拳头捣毁了敌人的老窝。当大家把你从叉子枪上抱起来时,你已经奄奄一息了……
⑾我开着车飞一样向拉萨驶去。我把浑身的劲都用在了右脚尖上,狠狠地踏着油门,恨不得让汽车轮子离开地面飞起来!
⑿可你的伤情毕竟太重了!汽车行驶到藏北高原时,我不得不停下来。我抱起了你,我不知道你的名字,车上没有一个人知道你的名字。我们只能拼命地呼唤着:“同志!同志!”终于,奇迹出现了,你睁开了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闪动了几下,望着我,望着周围的同志,笑了!我们也都笑了!但是很快你又闭上了双眼,再也没有睁开!
⒀我把你紧紧地抱着,我恨自己作为一个司机,没能把你送到那起死回生的地方,我巴不得让自己跳动的心律传导到你身上,让自己的体温把你暖热,让自己的呼吸将你唤醒……
⒁可是,一切都是枉然!你还是远去了,什么都没有留下,没有姓名,没有籍贯,没有遗嘱!
⒂我拿出随车带的十字镐,同志们轮流掘土,给你在草滩上找了个安身之地。女战友,你睡得多么安详:躺在草原露营,枕着寒风长眠,盖着六月雪被,伴着无名小溪。我知道只有躺在这块你为之付出青春、热血和生命的土地上,你才能心安理得地闭上双眼。
⒃时隔一月,我完成了任务,返回藏北高原。我特地将车停在路边,步行去看望你。你的坟包还是那么一堆普普通通的黄土。不同的是,坟前立了一块无字碑。一瞬间,我的感情像海潮一样澎湃起来。我知道,因为你是一位无名的兵,人们只能给你立块无字的碑。
⒄我给你的坟上盖了一把新土,又深深地给你鞠了个躬,和你告别……
⒅几十年来,在我心中,你始终像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一样光荣、伟大。
⒆好战友,现在我又回到了你的身边,让我欣慰的是:你,被更多的人记住了!你的坟变大了,而且用洁白的灰浆墁了顶,墓前的一棵青松长得有两层楼高了。松树下,依旧立着那块无字碑。
⒇我深深地向你鞠了一躬,久久地伫立在你的身旁……
14.根据文章第⑷~⑽段的内容,概括无名女兵令人感动的事迹。(4分)
15.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有误的是哪两项?()()(4分)
A.第⑴段中景物描写为全文营造了一种肃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我”当时心情。
B.第⒀段画线部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我对无名女兵的怀念之情。
C.第⒂段中加线的“心安理得”一词,在文中有踏实、坦然、没有遗憾的意思。
D.文章采用了第二人称叙事、抒事,好像“我”在对读者直接倾诉,读来亲切感人。
E.文章多次写到“我”眼中女兵墓的变化,表明人们并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淡忘了这位无名女兵。
16.联系上下文看,下列句子使用感叹号表达了“我(们)”当时怎样的心情?(每个答案不超过4个字)(3分)
(1)我们只能拼命地呼唤着:“同志!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睁开了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闪动了几下,望着我,望着周围的同志,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一切都是枉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两个句子都表达了“我”对女战友的怀念之情,如果请你选择一个作为这篇作品的结尾,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4分)
(1)亲爱的战友,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你!
(2)昨晚,藏北高原落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你冷了吧!让我给你的坟上培层新土……
18.如果请你从自己积累的诗句(或名言、警句)中选择一句赠给这位无名女兵,刻在她的无字碑上,你想写什么?(2分)
(三)阅读《将军和士兵》,完成19—22题。(10分)
月光如水。
枪刺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士兵威严地站在哨位上。
将军踏着月光走来了,身后跟着一大帮陪同和随行人员。哨兵精神抖擞地迎接将军的到来。将军打量了一下哨兵,以几十年戎马生涯铸就的威严口吻问:“想不想家?”
“报告首长,为了革命,不想家!”
“假话!”将军剑眉一竖,大声斥责。
哨兵的腿发抖了。他知道,眼前这位威严的将军是战争年代被称为“常胜将军”的军区司令员。
“革命就不要家了?连家都不想咋报国?假话!大话!空话!套话!”
人们被震住了,在那突出政治的年代,谁敢说这样的话?
“不想家的兵不是好兵。”将军看出了哨兵的紧张,走上前去拍了拍还稚嫩的肩膀,“记着要想着家乡的父老,才能对得起肩上的钢枪。”
将军走了。
士兵的眼睛湿润了,手不由悄悄伸进裤兜里去摸那封已看了无数次的家信。
19.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写的故事。
20.从哪里知道士兵其实是想家的?他为什么说“为了革命,不想家?”
21.将军“在那突出政治的年代”,敢于斥责“不想家”是说假话,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22.联系实际,举例谈谈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的危害。
倾诉你真情
四、写作实践(30分)
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靠着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乐观的态度,徒步穿越草地、雪山,完成了人类史上罕见的壮举;今天,中国航天人,靠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将神
五、神六一次次送入太空。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是需要点精神的。亲爱的同学,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500字左右;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写作点拨】
话题作文关键是打开思路,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学的构思方法———“九词”设问演绎法。所谓“九词”,即人们交往中最常用的九个词:谁、什么、什么样、怎么样、为什么、何时、何地、多少、假如。这九个词是人们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发动机”。譬如本题,先用“什么”一词去“点击”,自我设问:“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再问:为什么“人是需要点精神的”,“人是需要点精神的”后会怎么样?假如人没有“精神”会怎样?这样多角度设问,思路就会豁然开朗。
【例文链接】
人需要有一点精神
陈建业
相对于物质而言,精神似乎是不一定能看得见,却又是可以觉到的东西。
山川具备了精神,便可以传递出一种鬼斧神工的气势,一种江云变霞的神韵,如泰山的雄奇,如长江的博大。
草木具备了精神,便能渲染得大自然透出盎然的生机,让人充分感悟生命的神奇力量,如荷花的清纯,如松柏的坚贞。
人具备了精神,方能挑战自然,探索宇宙奥秘,实现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
民族具备了精神才能挺起脊梁,在抵御外侮时同仇敌忾,在发展经济时博采众长,在创造文化时独领风骚。
精神,有时需要的是充满激情,富于夸张想象;精神,有时又需要以静制动,不事张扬的沉默状态。
人需要有一点精神,你只要立足于脚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一种朴素的责任心,久而久之,你也就具备了一种最基本的精神,成了一个真正的人。
2.(1)jùn 遐qióng 雅(2)仁者喜爱山,智者喜爱水。(3)c(4)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3.(1)老舍,《骆驼祥子》。(2)示例:他(祥子)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有自己的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无情的社会现实最终将他变成了麻木、狡猾、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4.(1)2010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将于9月22日晚20点在安徽芜湖举行。(2)自206月至2010年7月,媒体对“三峡大坝”抗洪能力的报道从“万年”到“千年”到“百年”再到“不能全部指望”。难道对它的抗洪能力,我们的专家至今没有统一意见?(3)笔记四中去掉“人称‘山中宰相’”这句话。
5.方知∕慎子下龙门。
6.通“缺”;上;黄河;窥看。
7.(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
8.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素气云浮,雾露沾人。
9.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10.因山形山势而有三峡和孟门之水,先写山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
11.“仁者”所乐之处是“山”,“智者”所乐之处是“水”。
12.重点描写了“龙兴岛”和“南山”两处,龙兴岛重点描写“青山”和“秀水”,南山重点描写“翠竹”。
13.绿;最动人的当数那色彩,老竹的竿儿,青翠中透着碧绿;新篁的竿儿,外表涂着一层薄薄的粉霜,里层的翠绿却被衬托得更加鲜嫩。
14.a,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细致地表现了满山的茶,满眼的绿,满园的青翠欲滴和茶香四溢带给你的视觉冲击,令人神往。b,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静湖”之“静”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5.略。
单元 比
一、认真审题,填一填。
(每空1分,共22分)1.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
2.():6= :()=
3.把: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4.()÷12=2÷8==()16=()(填小数)
5.乐乐读一本书,已读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是4:5。已读页数占全书总页数的,未读页数与全书总页数的比是()。
6.甲数是乙数的,甲数和乙数的比是();甲数比乙数少,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7.打一份稿件,甲单独打要6小时打完,乙单独打要8小时打完。甲、乙两人打字的时间比是(),工作效率的比是()。
8.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6,乙数和丙数的比是4:5,甲:乙:丙=():():()。
9.六(1)班学生人数在40人到50人之间,其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7:5,这个班有女生()人。
10.如图,把25克糖溶解到200克水中,糖与水的质量比是(),糖与糖水的质量比是()。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小题1分,共5分)1.马拉松选手跑40
km,大约需要2小时,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40。
()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3.0.2:0.1化简后是2。
()
4.运动队的男生、女生的人数比是85,则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5.一场足球比赛的比分是2:0,因此,特殊情况下比的后项可以是0。
()
三、仔细推敲,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6分)1.讲数学故事比赛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倍,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A.5:4 B.4:5 C.1:4
2.将10
g盐溶解在90
g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盐与水的比是1:9
B.盐比水少
C.盐占盐水的D.盐与盐水的比是1:10
3.六(4)班共有70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3,女生有多少人?列式正确的是()。
A.70×
B.70×
C.70×
D.70×
4.学校买来80本图书,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三个班,正好分完,三个班分到的图书本数的比可能是()。
A.2:3:5
B.2:3:4
C.1:2:3
D.3:4:5
5.下面四个情境中的比,可以用23表示的是()。
6.如右图,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大正方形面积的,相当于小正方形面积的,则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的比是()。
A.3:4
B.4:3
C.16:9
D.9:16
7.慧慧家这个月缴纳的水费和天然气费的比是5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缴纳的水费是5元,天然气费是6元
B.缴纳的水费比天然气费少1元
C.缴纳的水费是天然气费的D.缴纳的天然气费比水费多
8.同学们对LED灯进行市场调查,获得如下信息:LED灯是目前最省电的灯,8
W的LED灯的亮度相当于75
W的普通白炽灯的亮度;同等亮度的情况下,8W的LED灯使用125小时用1度电,而普通白炽灯使用小时就用1度电。同等亮度的LED灯与普通白炽灯使用1度电所用时间的最简整数比是()。
A.8:75
B.75:8
C.5:3
D.3:5
四、细心的你,算一算。
(共17分)1.化简下面各比。(每小题2分,共8分)
0.12:56 : 300
cm:50
dm 升:350毫升
2.求比值。(每小题3分,共9分)
1.28:0.32
144:72
小时:15分钟
五、动手操作,我能行。
(6分)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周长是20
cm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3:2。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
cm)
六、聪明的你,答一答。
(共34分)1.快递员小张今天已经送了12份快递,已经送的与今天还要送的份数比是3:4,小张今天一共要送多少份快递?(5分)
2.学校计划绿化一块260
m2的空地,用总面积的种树,剩余的按3:2的比种花和草,种花和草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米?(5分)
3.配制一种喷洒果树的药水,农药和水的质量比是1:200。如果有2
kg的农药,需要加多少千克的水?如果有2010
kg的药水,里面有多少千克的水?(6分)
4.甲、乙两地相距51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3小时后相遇。已知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9:8。客车的速度是多少?(6分)
5.用一根长60
m的铁丝制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6分)
6.实验小学四年级有45人报名参加秦陵博物院联合“耳朵里的博物馆”发起的名为“传承文明,守护文化——我讲兵马俑”青少年公益行动。五年级报名的人数是四年级的,五年级和六年级报名的人数比是9:13,六年级报名参加的有多少人?(6分)
★挑战题:天才的你,试一试。(10分)
工程队修一条路,已修路程是未修路程的,如果再修510
m,这时已修路程与未修路程的比是4:1。这条路全程多少米?
答案
一、1.相除 比值 2.3.21 2
4.3 48 4 0.25 5.59
6.3:4 1:4 7.3:4 4:3
8.8 12 15 9.20 10.18 19
二、1.× 2.× 3.× 4.× 5.×
三、1.B 2.C 3.B 4.A 5.A 6.B 7.D 8.B
四、1.:
=:
=15:20
=3:4
300
cm:50
dm
=30
dm:50
dm
=30:50
=3:5
升:350毫升
=0.25升:350毫升
=250毫升:350毫升
=5:7
2.小时:15分钟
=(×60)分钟:15分钟
=90:15
=90÷15
=6五、六、1.方法二: 12÷+12
=16+12
=28(份)
答:小张今天一共要送28份快递。
2.剩余:260×(1-)=200(m2)
种花:200÷(3+2)×3=120(m2)
种草:200÷(3+2)×2=80(m2)
答:种花的面积是120
m2,种草的面积是80
m2。
3.水:2÷=400(kg)
答:需要加400
kg的水。
水:2010÷(1+200)×200=2000(kg)
或2010×=2000(kg)
答:里面有2000
kg的水。
【点拨】可以按份数解题,也可以按分率解题。
4.510÷3×=90(千米/时)
答:客车的速度是90千米/时。
5.60÷4=15(m)长:15×=(m)
宽:15×=5(m)高:15×=(m)
体积:×5×=(m3)
答: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m3。
6.45×=36(人)
36÷9×13=52(人)
答:六年级报名参加的有52人。
挑战题:510÷=1200(m)
答:这条路全程1200
m。
第一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
罗 琼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得分:
一、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环绕(rǎo)悠闲(yiōu)B.锐不可当(ruǐ)舀水(yǎo)....
C.横渡(hènɡ)溃退(kuì)D.鞠躬(jū)奇迹(jì)....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制栽 赃物 B.富丽唐皇 拂晓
C.丝绒 精彩 D.尖利 鬼鬼崇崇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6.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2分)
(1)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2)《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3)《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4)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 全部资料免费下载
7.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就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1)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分)
(2)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解释这段话的含义。(2分)
8.根据句意,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2分)
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美国侵入伊拉克,杀害伊拉克人民,是非正义的战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阳同学去文具店买钢笔,你觉得他怎样和营业员对话才得体?(3分)
李阳指着柜台中的钢笔对一位三十五岁左右的营业员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业员拿出两支钢笔让他挑选。
(李阳想再多挑选几支),他对营业员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阳挑好后问:“请问多少钱一支?”
营业员答:“九元五角。”
(李阳嫌贵,不想买)他说: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0~16题。(19分)
历史,现实,在雨中()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他们全是南斯拉夫著名的演员和音乐家。”莫马指着几个走向扩音器的人对我说。雨下得更大了。乐队奏起了音乐。一位女演员朗诵南斯拉夫著名女诗人迪桑卡的诗: „„
他们坐在书桌前
就在那要命时刻前55分钟
小小的人儿,急切地回答
艰难的问题:
假若一个人步行,结果是多少„„
许许多多这类问题。
小脑子充满了数字,书包装满了练习簿,打的分数有好也有坏;
兜儿还塞一把梦想和秘密,是爱和盟誓。
每个人都以为
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
很久,很久
直到任务了结时。
„„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在我们眼前。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和对自由的()——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天地亦与人同哀。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我不由想起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馆外一大片石子,每颗石子象征一位牺牲者。馆内陈列着日军屠杀的证物、文件、照片、报纸。
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10.填充文中空缺的四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作者反复地写“雨”,作用是什么?(3分)
12.演员和音乐家很多,怀念的方式也多样,为什么单独提到女演员朗诵迪桑卡的诗?(2分)
13.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4.作者为什么会不由地想起南京大屠杀?(3分)
15.结尾段的含义是什么?(3分)
16.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3分)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7~23题。(21分)
歌 声
本文选自《旅程记》,作者以群。写于1942年4月。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后,我党组织护送一批知名文化人离开香港,经由广东沦陷区到达抗战大后方。本文所写,即为这次行动的一段生活。
梅林坳的路是难行的,肩上的负荷渐渐地沉重起来。我们行进在艰难的路上。
那正遭受着残酷践踏的土地——九龙新界的远影,还依稀地()在那迷蒙的雨雾中,在那模糊的远山的阴影下,好像一只在荒野颤抖着的受伤的野兽。人们不都是刚从那死亡线上逃脱出来的吗?
站在山道上回过头去。那久经荒芜的田地,变成了瓦砾的村舍的旧迹,被砍伐了的树木残根„„还清晰地呈露在人们的眼底,这一切都铭志着这土地的被蹂躏、被残害的过去。仰望山头,路还那么悠长啊!可是,越过这山壁,越过这难行的山道,不就是自由的天地吗?怀着这希望,这确信,谁也不会发出一声怨叹。曾经走到绝望边缘上的人是不会屈服于艰苦的!
一刻钟以前,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可是,现在,我们竟然平安地转上了通向自己人的土地的路,摆脱了野兽的跟踪。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是多么地高兴啊!向北望去,一片丰饶的田地,展开了在山下,虽然已是残冬的季候,可是,那些成熟了的麦子,那些将近开花的蔬菜,绿得多么诱人啊!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微风轻抚着我们发红的脸,阳光从云隙里伸展下来,温暖着我们,有如一条金色的被子。多么明朗的天气啊!我们多久不曾在这样明朗的天空下呼吸过了啊!三十天以来,在我们的回忆中似乎搜寻不出一个明朗的天气。那些日子,天空总是那么阴沉,战烟和阴雾混和着,低低地压了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那时,我曾经想:“香港的天气难道向来是这样的么?为什么一向不曾发觉呢?”可是,现在,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我们又能轻快地呼吸新鲜的空气了!
经过了十几分钟的休息,一天行旅的疲劳,似乎很快地洗清了,我们又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未尽的旅程。
下坡路特别地好走,人们的脚步都轻松了起来。有人轻轻地唱起歌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歌是太熟悉了,不大容易在人们的心里唤起感动。可是,现在,这同样的歌声,却多么地叫人感动啊!三十多天以来,我们不曾听到过这歌声,谁还敢唱这歌呢?恶兽们不是正在窥视着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企图以一声歌或一句话来做屠杀的罪证吗?我清楚地记得:在圣诞节次日的那个恐怖的早晨,邻家的三岁的孩子曾经为着唱了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遭到她母亲一顿打。当她母亲变了脸色,用手扪她的嘴的时候,她挣扎着,带哭地问:“为什么不许唱呢?” 大人们也只能含着泪沉默地望着她,谁能说这歌是有罪的呢?三岁的孩子是不能了解这一夕之间的巨变的,她又有什么理由要抑制这唱歌的欲望呢?
可是,现在,我们又重新听到了这歌声!一个人低声地开始,于是第二人,第三人„„不自觉地随和起来,于是这低声的吟哦终于成了壮大的歌唱——叫人激动,颤栗的歌唱!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岖,可是却不再感到疲困,因为我们终于越过了那生和死的界山,踏上了自己人的土地!
17.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处。(2分)()
A.隐没 B.隐现 C.躲藏 D.掩映
18.“自由的天地”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9.第5、6两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4分)
(1)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7段中多次写到“明朗的天气”,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志;“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这同样的歌声”现在为什么“叫人感动”?(2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第13段的描写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2分)
23.从全文看,第14段连用“依然”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4分)
三、写作(40分)
24.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在中国,“九•一八”的炮声,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南京大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的呼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但是就在最近几年,日本教科文组织肆意篡改历史教科书,把“侵略”中国说成是“进入”中国,把它自己放在了正义的一方。
请以“战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1.D(A.rào,yōu;B.ruì;C.hénɡ)
2.C 3.B(A.裁;B.堂;D.崇)
3.B(应为“急急忙忙”)
4.C
5.D(A.应为“攻势”;B.“旋”和“归来”重复;C.删“的距离”)
6.(1)×(背景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2)×(应为“抗日战争”)
(3)√
(4)×(应为“法国”)
7.(1)比喻
(2)中国共产党一心为人民,减租减息,斗地主恶霸,善于发动群众,因而在江淮地区已站稳了脚跟,势在必胜。
8.伊拉克人民奋起反抗,与敌斗争,是民族自卫的正义战争
9.示例:①阿姨,我想买支钢笔。②请多拿几支好吗?③对不起,我想到其他商店看看。
二、(一)10.融合 呈现 反抗 执著
11.天地与人同哀。用“雨”来表达对南斯拉夫这个小城被残杀的7000多人的哀悼。
12.突出被杀的是一群求知欲旺盛,充满幻想的孩子,表现了女演员对他们的怀念和哀悼。
13.排比。表现了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对被残杀的亲人的怀念,他们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意向,希望永远不要再有战争了。
14.日军发动的南京大屠杀使我30万同胞被杀害。作者想到自己对受害者的感情,也就能完全理解南斯拉夫人对受害者的怀念之情。
15.我们可以不记仇,但是不能忘记惨痛的历史事实,不能忘记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不能忘记死于非命的孩子,不能忘记起来反抗的民族的英勇。要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16.通过音乐会,重现残酷而沉重的历史,表达了人民的哀悼之情。
(二)17.B 18.抗战大后方
19.排比 例: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反问 例: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 或者: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比喻 例:摆脱了野兽的追踪。
20.向往光明和自由 战烟和阴雾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敌占区人们被蹂躏,被残害的内心感受
21.经受被奴役的痛苦,才觉得这歌声的感人。
22.反衬
23.呼应开头;为突出“踏上了自己的土地”的人们获得自由时的欢快心情。
三、24.略
制卷人:罗 琼
学校:湖南省浏阳市古港中心学校
邮编:410301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仔细读下面的语段,正确书写汉字(4分)
记得《窃读记》最后有一句话“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我也是一个像林海音一样酷爱读书的孩子,自然我也成了图书馆和书店的常客。有一次,我发现了一本畅xiāo_______ 书,迫不及待地跑到书店,老板风趣地对我说:欢迎lì?_____?临指导!我顾不得跟他搭话,一头一头砸进书海,贪lán_____?地吸收精神的营养。此时我的心情就像叫天子(云雀)直窜到云xiāo_____?里去那么惬意!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2分)
A.鉴赏??? 小心翼翼??? 人生鼎沸??? 花团锦簇??? 肃然起敬
B.诅咒??? 众目睽睽??? 不求深解??? 截然不同??? 花枝招展
C.枉然??? 人迹罕至??? 获益匪浅??? 饥肠辘辘??? 剎有介事
D.羞惭??? 晃然大悟??? 心旷神怡??? 废寝忘食??? 威风凛凛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考生备战中考,关键是调整生活学习状态,把握复习迎考节奏,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B.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C.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
D.通过运动员的努力拼搏,使我们班一举夺得了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4、文言诗文默写(9分)
(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3)?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观沧海》中诗人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的雄伟壮阔,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子罕》中孔子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夜雨寄北》诗人想象回家团圆后剪烛西窗共话良宵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名著阅读(6分)
①《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________(与作者的关系+人名)、朋友范爱农、父亲、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先生寿镜吾。(1分)
②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________”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1分)
③《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什么?(2分)
④《边城》《长河》等一系列以湘西为“文学原点”的乡土小说和散文的作者是谁?他1934年初创作的哪部散文集是他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2分)
6、综合性学习。(5分)
《瓯越》是温州市初中文学社联盟主办的文学刊物。为了使刊物更贴近生活,编辑部邀请同学参加编辑工作。
①右图是温州市初中文学联盟标志图案,圆环内的拱形象征天空,下方是一本打开的书,中间是三个张开双臂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向同学们说说图案的寓意。(45字以内)(3分)
②刊物新增的栏目要拟一个栏目名,请根据入选作品的类型,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2分)
A.成长笔记??? B.名作品悟??? C.咬文嚼字?? D.社会万象
入选作品
《寓意深刻,想象丰富——我读<伊索寓言>》
《猎人的见闻:屠格列夫笔下的俄国社会》
《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读<朝花夕拾>有感》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大师治学
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插曲。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这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讲台上一倒,只见满满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作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7、具体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8、选文第③段描写林语堂,有神态描写,还有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2分)
9、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2分)
10、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浸透着林语堂强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该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2分)
11、阅读以下两则林语堂的经典名言,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心目中好老师应具有怎样的品质(3分)
名言一: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名言二: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论语》的温度(于丹)
①对《论语》的情感,一向是“敬”而不“畏”的;对《论语》的感觉,从来是朴素而温暖的。
②在北方一个以温泉著称的小城里,曾经见过一口奇特的“问病泉”,据说任何人舒舒服服地泡进去,一下子就能感知到自己身体的病灶所在:有关节炎的人四肢关节就会麻酥酥有了感觉,有肠胃病的人肠胃间就会火辣辣涌起热流,而有皮肤病的人则周身通泰,洗掉一层蝉蜕一般……
③我眼中的《论语》,就是这样一眼温暖的“活水泉”。
④以我的学养和阅历,真要做《论语》的讲解和辨析,万万不敢。那就像是让我去做这眼温泉的化学成分分析一样,我没有能力拿出一份数据精准的化验报告。我所能承担的角色只是一个体验者,以身体之,以血验之,像两千多年中数以千万计泡过这眼温泉的人一样,用自己的身体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温泉的恩惠。
⑤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经典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近乎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可以让千古人群温暖地浸润其中,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归的价值。所谓“道不远人”,大概如此。
⑥我眼中真正的圣贤从来不拎着晦涩艰深的典故吓唬人,也从来不堆砌出佶屈聱牙的言语麻烦人。孔子说:“予欲无言”,子贡慌慌地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益发淡定,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⑦这个世界上的简单真理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从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灌输,而是对于每个心灵内在的唤醒。
⑧《论语》中的简单真理之所以穿越千古尘埃,让后世子子孙孙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质文明中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不至于因为选择的机遇过多而仓皇。受益的人也许“觉”在某一刻,怦然心动,醍醐灌顶;也许“悟”在漫漫岁月,用一生的历练完成一次不可复制的解读。
⑨真的要感谢《百家讲坛》用“心得”这个角度鼓励我走进《论语》,千颗心有千种所得,万颗心有万种所得,而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心之得。我们在当下的生活解读中豁然开朗,圣人在千古之前就会缄默微笑。
⑩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而我宁愿说“半部《论语》修自身”,人人皆可视之为一眼温暖的“问病泉”。
~11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不是被汉武帝罢黜了百家之后刻意独尊的“儒术”,不是与“道”“释”并称于庄严仪式的“儒教”,不是被穷究义理囿于考据的“儒学”。
~12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是每个人心中有而口中无的简单真理。
~13所以,我看《论语》的温度,不烫手,亦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
12、第④段画线句子中的“之”具体指代什么?(1分)
13、所谓“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用于丹自己的话说,就是________请用第⑨段中的原话回答。)(2分)
14、简要说说“我眼中的《论语》,就是这样一眼温暖的‘活水泉’”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5、如果第○13段中的“《论语》的温度”是指《论语》蕴涵的道理,那么“不烫手,亦不冷漠”是什么意思?(2分)
16、文章第⑥段借子贡的“慌忙”来反衬孔子的“淡定”,是为了突出孔子的什么形象?(2分)
17、请从内容和结构上谈谈结尾的作用。(4分)
四、文言诗文阅读(14分)
(一)认真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题? 奉? 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8、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2分)
19、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2分)
(二)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14分)
20、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择其/善者而从之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席上啖菱()②或曰()?? ③人不堪其忧(??)??? ④三军可夺帅(??)
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2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2分)
五、作文(30分)
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呢!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
1.化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的发明或发现不能归..为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征服火“神火飞鸦”火箭张衡地动仪远东瓷器
A.公元前50万年人类征服了火B.公元800年中国发明火药
C.公元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D.公元前6 500年发明制瓷技术
2.为纪念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D.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3.下列诗词句或典故描述的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
A.水滴石穿,金石可镂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出热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有气泡冒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光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物质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闻气体气味C.读液体体积D.给液体加热
6.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剩余的药品倒入下水道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和品尝味道C.停止加热时,用嘴吹灭酒精灯D.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
7.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B.木炭在空气中能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8.科学实验证明:空气中微量臭氧(O3)可抵御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作空调和冰箱
制冷剂的“氟利昂”是一种氟氯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表
示为:M+O3 → MO+O2, MO+O→M+O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氟氯烃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添加剂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油B.食醋C.水泥砂浆D.液态氧
10.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3瓶气体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B.插入燃着的木条C.闻气体的气味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11.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市今年出现了近几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A.可吸入颗粒物B.一氧化碳C.二氧化氮D.二氧化硫
1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氧化汞汞+氧气B.红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
二氧化碳+水C.氢氧化钙 + 二氧化碳→碳酸钙+水D.蜡 + 氧气
13.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酿造米酒B.呼吸作用C.铁的生锈D.蜡烛燃烧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g~2g
B.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1/2试管水,振荡后倒掉
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mL~2mL
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
3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5.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蜡烛的火焰分为、、三
个部分。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2 s后取出来,可以看
到部分最先变黑。
16.指出下列操作导致的后果。
(1)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试管底部,后果是。
(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
(3)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后果是。
17.有以下几种物质:
①氧气②人呼出的气体③五氧化二磷
④空气中的稀有气体⑤二氧化碳⑥新鲜的空气
(1)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
(2)请选出一种混合物并分析其中的成分______;
(3)请再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混合物________。
18.根据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回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前端要系一根火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做“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要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的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合计12分)
19.小明同学做了一个实验:用试管给某物质加热,实验后,却发现试管已破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至少写两点)
20.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呢?(至少回答两点)
21.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了污染。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形成酸雨(世界环境三大问题)等.结合琼海市的本地特点,我们应该如何防治空气污染?
四.实验题(共2小题,每空2分,合计26分)
22.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作用。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4)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__。
23.某同学为了探究物质的性质,以氧气为例,做了如下实验:如
右图所示,先收集了两瓶氧气(注意:瓶口向上)后正放在桌上,盖好玻璃片,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A集气瓶中,在B
瓶中放
入一只昆虫。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A瓶;
B瓶
(2)探究得出氧气的部分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24.市场上有些食品装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经询问得知:这样充气的包装,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
(1)大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明猜想是氮气。
(2)假设猜想正确,请你用实验方法证明。
答案
一、1、C2、D3、A4、D5、B6、D
7、B8、C9、C10、B11、A
12、B13、D14、A
二、15、外焰内焰焰心与外焰接触16(1)试管破裂(2)腐蚀标签
(3)液体沸腾喷出伤人17答案:(1)①③⑤(2)新鲜的空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答案合理即可)(3)大理石、雨水(答案合理即可)
18、①
四引燃且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以利于铁丝迅速燃烧铁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氧化三铁②吸收SO2,减少环境污染硫+氧气 点燃
119.提示:(1)试管外壁有水滴,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2)试管底部接触灯芯,由于灯芯温度低,会使试管部骤冷炸裂;(3)试管加热前没有预热;
(4)实验完毕后,没有等到试管冷却就用冷水冲洗试管,会使试管骤冷炸裂。
20.(1)装置漏气;(2)红磷的量不足;(3)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4)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21.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结合本地实例分析合理也可)
22、【解析】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由于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而且不需要加热,故选用B作发生装置,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答案:(1)酒精灯铁架台(2)B催化(3)高锰酸钾
溶于水
23.(1)A瓶:带火星木条复燃;B瓶:昆虫在氧气瓶中仍可以存活。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或略大); 氧气能支持燃烧或氧气能供动植物呼吸性质(或氧化性)。
24.假设大明的正解,答:用注射器抽取包装袋内气体试样,将其打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包装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 新人教版】推荐阅读: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政治复习提纲09-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月考测试卷06-04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第三单元知识点07-24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06-3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09-22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10-14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测试卷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