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庆林在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贾庆林在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共8篇)

贾庆林在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1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我国科技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建立的卓越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不懈奋斗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进一步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钱学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他一生赤诚爱党报国、献身科学事业、真情服务人民,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贡献了全部心血和智慧,他的光辉业绩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

钱学森同志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市。1929年9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在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他深入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1934年6月大学毕业后,他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1935年9月,他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从事航空工程理论和应用力学的学习研究。他满怀为中华民族争光争气的强烈责任,发愤学习,潜心钻研,仅用一年时间就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三年后获得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同志先后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教、讲师、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教授,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教授和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等职,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的研究。其间,他高度关注航空和航天领域发展动向,努力探索技术最前沿的问题,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和突破。他与导师冯·卡门共同完成了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建立了“卡门—钱近似”公式,28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他独立完成了《关于薄壳体稳定性的研究》,在航空技术工程理论界获得很高声誉。他提出的火箭与航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超前设想和科学预见,尤其是执笔撰写的有关美国战后飞机和火箭、导弹发展展望的报告,奠定了他在力学和喷气推进领域的领先地位。他开创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新兴学科,拓展了科学技术研究的新领域。这些重大成就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学森同志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始终心系祖国,密切关注国内局势变化,随时准备返回报效祖国。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国的心情更加急迫。1950年夏,他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回国探亲,但临行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他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经过我国政府的严正交涉和国际友人的热心援助,冲破重重阻力,于1955年10月回到祖国,并立即投身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

1955年11月至1956年10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支持下,钱学森同志先后领导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力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研究机构,参与筹备组建了我国导弹航空科学研究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根据党中央的部署,他从长远和全局着眼思考谋划我国科技特别是国防尖端科技发展,起草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为我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担任制定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56—1967)工作综

合组组长,并主持起草了建立喷气和火箭技术项目的报告书,为推动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工业、农业、国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56年10月,钱学森同志任国防部五局第一副局长、总工程师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后又兼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院长,担负起新中国导弹航天事业技术领导工作的重任。1957年9月,钱学森同志作为科学技术顾问随聂荣臻同志赴苏联访问,为中苏新技术协定的顺利签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访苏归来后,他遵照党中央的决策指示,突出抓了技术消化、科研协作和制度建设等工作,参加了导弹卫星发射试验基地勘察选址,负责运载火箭、人造卫星以及卫星探测仪器的设计、协调及研究机构建立等工作。1960年2月至1964年6月,他指导设计的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协助聂荣臻同志成功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同张爱萍同志一起组织指挥了我国第一枚改进后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

1965年1月,钱学森同志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主持制定了《火箭技术八年(1965—1972)发展规划》,组织领导地地导弹、地空导弹、岸舰导弹和固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燃料导弹、运载火箭以及卫星研制试验等任务。1966年10月,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他协助聂荣臻同志组织实施了我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把国防现代化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968年2月,钱学森同志兼任新成立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在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支持下,他努力排除“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狠抓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建设和卫星研制质量等工作。1970年4月,他牵头组织实施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1970年6月开始,钱学森同志先后担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他全身心投入国防科学技术领导工作,参与组织实施我国导弹航天技术领域重大型号研制和发射试验,并开始从更高层次思考其他领域诸多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提出了许多创新、超前的思想。1971年3月,他组织完成了“实践一号”卫星发射试验,首次获得我国空间环境探测数据,为我国研制应用卫星、通信卫星积累了经验。1972年至1976年,在“四人帮”干扰破坏十分严重的情况下,钱学森同志参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提出了建立导弹航天测控网概念;领导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组织启动了远洋测量船基地建设工程;指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钱学森同志先后于1980年5月至1984年4月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洲际导弹第一次全程飞行、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和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任务,实现我国国防尖端技术的新突破,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大国地位。他潜心研究的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理论,广泛应用于军事、农业、林业乃至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敏锐把握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积极倡导信息技术研究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为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至1991年,他先后担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主席,1991年5月担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他积极践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更加致力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他开创和推动面向企业的“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促进了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他积极推动科技兴农活动,倡导发展沙草产业,支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帮助农民依靠科学技术脱贫致富;他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倡议设立“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培养造就了

一批优秀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他倡导学科交叉融合,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在思维科学、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研究领域,作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他十分重视科协工作的理论研究,推动理顺科协管理体制,加强科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科协独特优势,促进了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和普及推广。1986年至1998年,钱学森同志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他经常深入基层考察调研,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和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建言献策,在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巩固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积极贡献。

钱学森同志1958年10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他是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1957年被增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先后获1956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著有《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等。1989年6月获得“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1991年10月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9月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01年,江泽民同志号召“向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学习”。

同志们、朋友们!

钱学森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学习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不懈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卓越功绩和杰出贡献,永远铭记在中华儿女心中;他的崇高风范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

纪念钱学森同志,就要学习他忠诚于党、报国爱民的坚定信念。钱学森同志一生历经人生道路的抉择和个人荣辱得失的考验,不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始终保持着对党的高度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在青少年时代,他就立下科学救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把个人抱负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刻苦学习钻研并取得优异成绩。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他始终抱定学成必归的决心。他曾说,“我是中国人,我到美国去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科学技术学到手,为自己的祖国服务”。新中国诞生后,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义无反顾返回祖国,即使身陷囹圄失去自由也不改志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面对来自国内外各种因素的阻碍和干扰,他始终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必胜信心,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倾注在挚爱的事业上。我们向钱学森同志学习,就要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矢志不移地忠于党和人民,把个人志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在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壮丽征程中建功立业。纪念钱学森同志,就要学习他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钱学森同志常说,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而真正的创新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孜孜不倦地攀登科学高峰。不论是在国内学习还是在国外求学,不论是从事技术领导工作还是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不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他总是以执着的追求和超凡的智慧进行潜心研究和创造。他善于超

前思维、科学预见,一生致力于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前瞻性的重要学术思想和有重大价值的建议,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他广泛学习多学科知识,科学思想活跃,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有许多重大创造,还注重学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研究工作,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教育科学等领域,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他热心培养和提携后人,善于发现有造诣、有潜质的优秀人才,既积极推荐、委以重任,又严格要求、悉心指导,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严谨作风、学风,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堪当历史重任的一流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我们向钱学森同志学习,就要始终站在时代进步的前列,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赢得发展主动权,扎实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纪念钱学森同志,就要学习他德馨品高、行为世范的大家风范。钱学森同志不仅以自己的渊博知识和远见卓识,为我国科技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更以高山仰止的人格魅力和大家风范,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爱戴。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坚持原则、维护大局,严于律己、一身正气,始终保持了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从他的书信往来中,可以经常看到他率真的言辞,向中央提出的意见建议观点鲜明,对同志的批评帮助坦诚恳切,对自己的缺点不足不避讳,这种高贵品质令人景仰。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以国家大局为重,从不计较功名利禄。面对党和国家给予的崇高荣誉,他常讲,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一生所做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这种高尚境界令人敬佩。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学术民主、团结同志,从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名望压人,对起草的每份文件报告反复推敲、对科研试验中的每个隐患从不放过、对他人请教的每个问题认真作答,甚至连一个错字都不放过,这种治学态度令人感叹。我们向钱学森同志学习,就要努力增强修养、砥砺品格、提升境界,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纪念钱学森同志,就要学习他崇尚实干、勤于实践的工作作风。钱学森同志一生不务虚名,不尚空谈,既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各界公认的实干家。他既勇于在科学领域研究提出创新超前的思想和理论,又注重把研究成果付诸国防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特别是把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成功运用于导弹航天领域,使我国国防尖端武器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既精于从宏观和战略上思考谋划我国国防科技长远发展,又善于完善制度、精心组织,把规划和项目落到实处。他倡导制定的型号研制程序八个阶段、建立型号总设计师系统与技术责任制、建立统一计划管理指挥系统等制度规定,成为组织实施重大科研试验必不可少的制胜法宝。他既注重组织领导重大任务、履行技术指导把关职责,又勤于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身先士卒亲力亲为。为导弹卫星发射试验基地选址,他多次深入戈壁荒漠、高原深山现场勘察;为组织首次“两弹结合”试验,他冒着大风和严寒坚守阵地,在核弹头吊装对接最危险的100多分钟里,一直站在导弹旁,给参试人员以极大信心和鼓励。我们向钱学森同志学习,就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真抓实干、艰苦奋斗,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同志们、朋友们!

贾庆林在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2

康克清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康克清同志是中共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副主席。她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她终生为之奋斗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奉献给她深深摯爱的中国妇女与少年儿童事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钱运录出席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主持会议。

李源潮在座谈会上讲话。他全面回顾了康克清同志的生平业绩和卓越贡献。他说,我们要学习康克清同志信念坚定、始终忠诚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学习她奋发有为、勇于开拓工作新局面的奋斗精神;学习她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优良作风;学习她严于律己、心系普通群众的革命情怀。

贾庆林在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3

(2011年1月4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庆祝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著名的高级将领杨得志同志诞辰100周年,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质,表达我们对他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杨得志同志1911年1月出生于湖南醴陵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因家贫到安源、衡阳等地做工。1928年1月投身革命,参加湘南起义,加入工农革命军第7师,4月随部队到井冈山,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起,在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任排长、连长、团长等职。在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下,参加了井冈山反“进剿”和反“会剿”斗争;随部转战赣南闽西,先后参加了大余、大柏地、长汀、龙岩等战斗和进攻长沙战役。在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中,他率部参加了龙冈、观音崖、黄陂、漳州、蛟湖、三甲嶂等战役战斗,作战勇敢,指挥果断,荣获三级红星奖章。在长征中,他带领红1军团第1师第1团担负先遣任务,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掩护中央机关,开辟了前进道路;突破乌江,为迅速夺取遵义创造了有利条件。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同志亲自指挥下,他率部参加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组织指挥“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为红军北上抗日开辟了通路。到达陕北后,他任红1军团第1师副师长、第2师师长,指挥部队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重大战役,为巩固和保卫陕甘苏区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得志同志任八路军第115师第685团团长,在具有重大政治、军事意义的平型关战斗中,他率部与兄弟部队并肩作战,为赢得战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2月,他率领部队进入吕梁山区开展游击战争,为建立以吕梁山区为中心的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副旅长、代旅长。1939年3月,任冀鲁豫支队支队长,后任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兼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在残酷紧张、艰苦复杂的环境中,他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壮大抗日武装,组织领导军民开展敌后平原游击战争,粉碎了日伪军的频繁“扫荡”和“蚕食”,将豫北、冀南、鲁西南地区连成一片,巩固和发展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4年8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1旅旅长,担负保卫党中央、保卫延安的重任。

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同志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1、第2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19兵团司令员。1945年10月在刘伯承、邓小平同志领导下,率部参加了邯郸战役。后在聂荣臻同志领导下,率部参加了张家口保卫战、正太战役、青沧战役、保北战役。1947年10月,指挥了清风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第3军主力,这是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野战军转入战略进攻后的第一个大胜仗。11月,指挥部队攻克石家庄,被朱德同志誉为“夺取大城市之创例”。1948年率部转战察南、绥东、热西、冀东,牵制华北国民党军,配合了我军东北战场的作战。11月率部参加平津战役,攻克新保安,歼灭华北国民党军精锐主力第35军,为平津决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之后,他挥师参加攻克太原、夺取兰州、进军宁夏等作战行动,为华北、西北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立下了不朽功绩。

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志同志任第19兵团司令员兼陕西军区司令员。1951年2月率部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指挥所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季防御战役,参加指挥了1952年秋季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和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1954年回国,入军事学院学习,兼任战役系主任。1955年后,历任济南军区司令员、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在此期间,杨得志同志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保卫国家安全和加强部队全面建设上。60年代,他组织领导济南军区部队进行大练兵,1964年率军事训练尖子到北京汇报表演,接受党中央、毛主席的检阅,受到高度赞扬。他坚持我军优良传统,深入基层,奔波于边防海防前哨、国防施工现场,带头并组织济南军区的将军下连当兵。他严格管理部队,重视作风养成,扎实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军事技术、后勤保障、科研装备等全面建设。1979年,在保卫边疆的作战中,他亲临一线指挥部队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1980年起,杨得志同志先后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他致力于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参与制定了我军军事战略方针和军队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组织领导了华北军事大演习;认真贯彻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注重军队质量建设,组织实施了百万裁军。他还多次率团出访,增进了我军与外军的了解和友谊,为扩大我国我军在国际上的影响,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1987年,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杨得志同志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退居二线后,他一如既往地拥护支持改革开放,经常深入农村、厂矿、学校调查研究,关心经济发展和老少边穷地区群众生活,提出过许多建设性意见。他对部队现代化建设十分关注,经常深入部队视察,教育官兵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

杨得志同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建立了不朽功勋。他的崇高品质和革命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学习杨得志同志对党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杨得志同志是在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投身革命的,在井冈山斗争最艰苦的阶段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历经各种考验,始终对党忠心耿耿。他坚决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决策指示,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十年**中,他坚决抵制和反对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力保护群众和老干部,维护部队和社会稳定。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病重期间仍时刻关心党的事业和军队建设,表现出一个共产主义者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

我们要学习杨得志同志智勇双全、能征善战的指挥才能。杨得志同志是从士兵逐级成长起来的著名战将,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他作战英勇,敢打敢拼,打了许多硬仗恶仗,早在长征中,他所率领的红1团就被周恩来同志誉为“天下第一团”。他胸怀全局,不畏艰难,关键时刻过得硬、打得赢。他善用谋略,坚毅果敢,在巩固苏区、坚持敌后抗战、转战华北、解放大西北和抗美援朝、保卫边疆等战役战斗中,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绩,展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组织领导才能,不愧为在战火中锤炼出的一代名将。

我们要学习杨得志同志善于学习、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杨得志同志具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既有创业者的革命气魄,又有实干家的务实精神。革命战争年代,他先后担任过我军多支主力部队的主要指挥员,注重结合战争实践学习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指挥作战。建国后,他一直身居我军重要领导岗位,始终致力于部队全面建设。特别是他担任总参谋长期间,正是我军建设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他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为实

现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开创我军建设新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要学习杨得志同志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崇高品德。杨得志同志数十年如一日,始终用共产党员和普通一兵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老红军的革命本色。他气度豁达,待人宽厚,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善于团结同志,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把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他心系群众,关心部属,深受大家的敬重和爱戴。他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功高不自傲,位显不自居。他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生活十分简朴,教育子女非常严格,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

贾庆林在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4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他的丰功伟绩,追思他的崇高风范。目的是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努力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卓越领导人,是我们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而且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党内外、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邓小平同志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全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过了不断解放思想、打破思想僵化的不平凡历程,使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深深扎了根,从根本上摆脱了一再困扰我们的教条主义束缚,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他倡导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同志以他所起的开创性作用,奠定了他的卓越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他创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正是邓小平同志创立的这个理论,开创了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局面,开创了今天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是邓小平同志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他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过光辉的足迹。邓小平同志在*中央苏区生活和工作了近四年的时间,担任过中共红七军前委书记、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等职务。在任瑞金县委书记和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期间,他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坚决纠正前任书记所犯的“肃反”扩大化错误,保护了大批党员干部。并且十分重视培养训练本地的工作骨干;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党的建设、苏维埃政权建设和革命武装建设;坚决执行毛泽东同志制定的土地政策,认真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他以毛泽东同志为榜样,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疾苦,注重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苏区群众更加热爱共产党,热爱苏维埃政府;更加支持红军,支持革命。由于坚决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领导制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同志在1933年春夏间受到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批判、打击,被撤销党内外职务,下放农村劳动,1933年8月调到红军总政治部工作,负责主编《红星》报。他虽身处逆境,但革命信念始终坚定不移,对党的忠诚始终不变,对工作的热情始终不减。时间虽然过去了70多年,邓小平同志当年那种面对惊涛骇浪指挥若定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采、甘冒风险纠正“左”倾错误的革命胆略、实事求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作风,一直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中。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时刻,我们可以告慰他老人家的是,*这个他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经过建国后50多年的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地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欣欣向荣,处处涌动着加快发展的滚滚热潮,处处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无限生机。在今年召开的市第二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加快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发展战略,在全省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争当全省改革开放先锋和加快发展排头兵,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830万*人民在基本实现小康目标之后,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前进!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一定要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快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进一步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同志还多次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又反复告诫,“我们要按价值规律办事,按经济规律办事”。邓小平同志这些光辉思想和科学论断,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就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20多年来,*和全国、全省一样,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欠发达地区,我们基础差、底子薄,与发达地区和周边地区相比,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发展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加快发展的要求非常迫切。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确立了集约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一切为民谋发展的理念,提出了“对接长珠闽,建设新*”的发展战略。通过重点加快与“长珠闽”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体制机制的对接、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的对接以及产业发展平台的对接,实现与“长珠闽”特别是珠三角经济的一体化,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增长极、以工业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这个发展战略,顺应时代潮流,切合*实际,是全面提高我市改革开放水平、提升崛起速度和发展质量、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必然选择。为了确保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我们提出,必须以建立和完善“十大体系”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十大体系”实施意见已经出台,全市上下正在认真组织培训和宣讲,相关的配套文件正在抓紧出台。实践证明,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完全符合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只要在工作部署中加以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的发展就大有希望,*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一定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他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他告诫全党,一定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我们要从政治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坚持和实践邓小平同志党建理论,毫不动摇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十六大对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提出了“五个能力”建设的要求,即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五个能力”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各级地方党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同时,各级地方党委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还必须针对自身特点和本地实际,把这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具体化,紧紧围绕地方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抓紧解决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邓小平同志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我们提高执政水平,就要增强执政意识,增强服务观念,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就要自觉接受监督,绝不脱离群众,绝不贪图安逸,绝不以权谋私;就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关键问题和问题的关键环节,善于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善于用市场经济的理念谋划发展,全面提高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一定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邓小平同志在回顾党的历史时说,“我们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为什么我们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度过?根本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央苏区时期形成的不畏艰险、奋力拼搏、克己奉公、甘于奉献,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苏区精神,仍然是我们新时期团结群众、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我们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精神,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把手负责制,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要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使各项决策和工作体现群众的愿望,符合群众的利益,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贾庆林在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5

陈雷

尊敬的学勇省长、连珍主席、占元副部长、代明副院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院士、专家,各位严老亲友,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召开座谈会,纪念严恺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我国水利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追思和学习他的崇高品德和风范,进一步激励广大水利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为推进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事业而努力奋斗。

严恺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知识份子杰出代表,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学家、教育学家,是享誉国际的海岸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赤诚爱国,献身科学,毕生奋斗,无私奉献,为我国水利事业和教育事业贡献了全部才智和心血,他的光辉业绩将永载中华民族的治水史册。

严恺同志1912年8月10日出生于天津,1929年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35年大学毕业并经过两年工作锻炼后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学生,赴荷兰德尔夫特大学求学,1938年取得土木工程师学位。回国后他先后任中央大学、河南大学、交通大学教授,并在云南省农田水利贷款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任职。1951年,任塘沽新港建港委员会委员,1952年受命组建河海大学前身——华东水利学院,并长期担任主要负责人。1955年兼任江苏省水利厅厅长,1956年兼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所长。严恺同志1956年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曾担任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大坝会议中国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政府间理事会副主席、中国委员会主席。

严恺同志为我国河口海岸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主持了国家重点项目——天津新港回淤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天津新港严重回淤难题,开辟了中国淤泥质海岸研究工作新领域,使我国在这方面的科学技术一直居于国际先进地位。他长期致力于长江口深水河道治理和珠江三角洲整治的研究,推动了相关整治工

程顺利实施。他牵头对我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开展综合调查,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促进了我国海岸带的开发利用。他首创了钱塘江斜坡式海塘和海堤,显著提高了海堤抗浪挡潮的能力。

严恺同志为我国江河治理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参与黄河治理、淮河治理、太湖治理以及葛洲坝、三峡枢纽、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的技术咨询和论证工作,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和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特别是他在担任三峡工程论证生态环境组副组长和泥沙组顾问期间,通过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力主三峡工程宜早不宜迟,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严恺同志为新中国水利高等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他在多所高校教授水利,与水利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畏困难,艰苦创业,创建了新中国第一所水利高等学校——华东水利学院,为学校发展壮大呕心沥血,使学校逐渐成为我国水利人才培养的摇篮和重要科研基地,为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他先后组建了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水利专业,为我国水利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还捐款设立严恺教育科技基金,激励广大师生和科技人员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严恺同志为新中国治水事业留下了宝贵的学术成果。1992年他主持的《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专著《中国海岸工程》获得第二届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特等奖,2001年主编出版的《海洋工程》被中国水利协会授予功勋奖。他还曾获得中国工程院首届中国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技术科学奖,被国际水利研究协会授予荣誉会员。

严恺同志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水利发展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

纪念严恺同志就要学习他赤诚报国、热爱人民的崇高信念。严恺同志出生在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旧中国,他的青年时期就把个人抱负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满怀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立志学习水利,造福人民群众。他刻苦学习钻研,并取得优异成绩。国外学成后,毅然放弃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辗转万里回到祖国,与广大仁人志士,担负起救国、救民、复兴河山的重任。新中国诞生后,他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倾注在祖国的水利建设和教育事业上,无论遇到多

少艰难困苦,始终保持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即便是在耄耋之年,依然奔走在水利建设一线,用一生践行了“为祖国四化大业献我余生”的诺言。

纪念严恺就是要学习他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优良作风。严恺同志为河海大学提出的“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十六字校训,既是他一生办学育人的经验,也是他一生求学和实践的真实写照。他的足迹遍及祖国的江河湖泊、山川峡谷、海岸滩涂,特别是他用八年时间对我国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带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成果为我国海涂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对起草的每份文件报告反复推敲,对项目咨询、成果鉴定等工作中的每一个问题都不放过,对学校机构设置、人才引进、干部调配、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的要求都十分严格。他治学、治校的态度,赢得了广大师生和水利科技工作者的尊重和爱戴。

纪念严恺就要学习他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严恺同志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孜孜不倦地攀登科学高峰。不论是在国内学习还是在国外求学,不论是从事技术工作还是担任领导职务,不论是在水利科研领域还是在水利教育领域,他总是以执着的追求进行潜心研究和创造。他一生致力于我国大江大河治理、海岸防护、河口整治、海港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前瞻性的学术思想和有重大价值的建议,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纪念严恺同志就要学习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贵品格。严恺一生担任了许多领导职务,取得了很多学术成果,但他从不以权威自居,从不以名望压人,始终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他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几十年如一日,堪称教书育人的典范。他廉洁自律,生活简朴,处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不良现象坚决予以抵制,充分展示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和优秀知识份子的崇高品德。

百年沧桑映江湖,一生情怀寄海洋。严恺同志已经离开我们六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崇高风范仍然留存在我们的心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从治国安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着眼,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水利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的部署,绘就了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新的征程

贾庆林在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6

(2011年9月23日)

刘云山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聚集一堂,隆重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深切缅怀鲁迅先生的卓越成就、伟大精神和崇高品格。在此,我谨向鲁迅先生的亲属和参加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问候,向为我国文艺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文学艺术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享誉中外、深受景仰的一代文化大师,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他出生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青年时代就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迈诗句,立志为民族新生、国家富强而奋斗。他不懈呼唤民族的觉醒,以实现民族自立自强为己任,用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檄文,发出心底的呐喊,激励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站立起来。他不懈向往社会的光明,以一颗矢志报国的赤子之心,把手中的笔作为“投枪”和“匕首”,毫不留情地批判旧世界,满怀热情地呼唤新世界、建设新文化。他不懈追求崇高的理想,始终坚定地站在正义的立场上,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是中国共产党最忠诚的同志和亲密的战友。鲁迅的人生道路,集中体现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国家和民族勇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鲁迅的作品、鲁迅的思想、鲁迅的精神,穿越历史长河,影响历久弥新,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鲁迅,称赞他是“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正在致力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鲁迅精神依然是激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宝贵财富,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巨大动力。我们要深刻认识鲁迅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新的文化创造凝聚起亿万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就要像鲁迅那样遵时代之命、为人民写作。鲁迅毕生致力于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他敏锐把握时代潮流,赞扬十月革命带来“新世纪的曙光”,立誓拆毁封建的“铁屋子”、打破束缚人们的锁链,立誓唤醒“熟睡”的人们、改变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1918年,他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小说《狂人日记》,鞭挞封建统治的罪恶,炸响了中国文学革命的第一声春雷。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以其富有时代感、战斗性的作品,投身新民主主义的启蒙运动和革命运动,开辟革命新文学的发展道路,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成为新社会的催生者和新文化的建设者。可以说,鲁迅的创作始终“遵奉革命前驱者的命令”,回应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他的文学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属于人民、服务人民。

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要像鲁迅那样,以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为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刻认识文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更好地承担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一切进步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个人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艺术创作融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时代放歌、为国家写史、为民族立传。要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人民最深刻的心灵呼唤,推出更多人民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

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就要像鲁迅那样严于律己、自省自强,始终坚守正确的价值追求。鲁迅的人格之所以伟大,与他严于律己、勤于自我解剖有着密切的关系。鲁迅与同时代的大师大家一样,学贯中西,成就卓著,但总是严格要求、自省自励。他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解剖自己,就是努力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不为浮华所困,不为名利所惑,坚守正确的价值追求,坚守民族气节和风骨。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自省意识,严肃地对待自己的作品和言论在读者大众中的价值导向。鲁迅最担心误人子弟,他曾经讲过一件事,一个学生买他的书,从衣袋里掏出来的钱还带着体温。他说,“这体温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写文字时,还常使我怕毒害了这样的青年,迟疑不敢下笔”,“就怕我未熟的果实偏偏毒死了偏爱我的果实的人”。

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要像鲁迅那样,时刻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正确处理社会责任感与个人创作自由之间的关系,把高超艺术功力与高尚精神境界的完美统一作为毕生理想,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促进社会进步的有机融合作为人生信念,更好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要深刻体会手中的笔的重量,体会我们肩上的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努力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家的人格决定作品的品格,境界高尚才能创作出启迪心智、震撼心灵的文化精品。要秉持高尚的职业精神,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用崇高的人格力量赢得人民的赞誉、赢得社会的尊重。

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就要像鲁迅那样保持百折不挠的韧性,甘于寂寞、潜心创作。鲁迅说过:“在文化战线上要有成绩,非韧不可。”所谓“韧”,就是在寂寞中锲而不舍、在困境中百折不挠。他还形象地说:“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鲁迅终生实践着自己的信念,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他从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从没有停止思考和探索。文艺创作是艰辛的事业,任何可以传之后世的作品都不可能轻易得来,“即使很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这充分体现了一位伟大作家坚定高远的文化理想。

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要像鲁迅那样,无论是学习知识、深入生活,还是从事创作,都心无旁骛、持之以恒。进入新世纪,我国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这是一个需要并且能够产生文化大家和宏大作品的时代。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社会地位、创作环境、生活条件,是鲁迅所处的时代不可比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心态。非宁静无以致远,无恒心就难有力作。要收获丰硕成果,就应当笃定志向、矢志不渝,拒绝诱惑、摒弃浮躁,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

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就要像鲁迅那样广学博取、吐故纳新,努力开创中国文学艺术的新境界。鲁迅视野开阔、博采众长,从学习采矿、医学,到拿起文艺的武器,从对各门学科知识的广泛涉猎,到对救国救民真理的孜孜探求,可以说古今中外无不涉及,天文地理无不研读。他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自觉地吸收借鉴民族传统中的优秀成分,同时又反对食古不化、固步自封,与那些落后、陈腐的东西作坚决的斗争。他主张“拿来主义”,热情译介优秀外国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可以说,鲁迅是博采众长的典范,也是融会贯通、锐意创新的楷模。他的作品焕发着反帝反封建的时代光彩,闪烁着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精神光芒,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风貌、新气象。

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要像鲁迅那样,开阔视野、善于创新,做到既不丧失固有血脉,又不落后于世界潮流。创新是文化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所在,没有与时俱进、领异标新的创造,不可能有文艺的繁荣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面对人民群众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的深刻变化,止步不前、孤芳自赏,文学艺术之树就会枯萎凋零。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海纳百川、勇攀高峰,不断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开拓创新中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辉印记。要始终立足于民族文化的丰沃土壤,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激昂奋进的革命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中汲取养分,继承优良传统,不断推陈出新,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要以开放的胸怀对待各国文化,大胆吸收借鉴世界上一切有益的文化发展经验和文明成果,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现代色彩、时代风采的文化精品,不断开辟文艺发展的新天地。

贾庆林在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7

(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三日)

江泽民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周恩来同志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树的卓著功勋,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深深地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心里。

周恩来同志出生在十九世纪末叶。那是中华民族饱经内忧外患、在灾难的深渊中苦斗的时期。一八九八年,即周恩来同志出生的那一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占旅顺大连,法国强占广州湾,英国强占威海卫和九龙新界。他三岁那年,八国联军向中国发动武装进攻,占领中国的首都北京达一年之久。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国家濒临灭亡边缘。

周恩来同志从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读书。他在中学的一篇作文中写道:“鸦片之役,英人侵我;越南之战,法人欺我;布楚之约,俄人噬我;马关之议,日人凌我;及乎庚子,诸国协力以谋我。瓜分豆剖,蚕食鲸吞,岌岌乎不可终日。”为了救国救民,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等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都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探索过、奋斗过,都有自己的贡献和历史的地位,但是中华民族付出巨大代价,依然苦难深重。周恩来同志一九一七年东渡日本,开始探求新的道路。他提出要“另辟„新思想‟,求„新学问‟,做„新事情‟”,“人人心中有着这个„新‟字,中国才有望呢”。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他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一九年四月周恩来同志从日本回国,经受了五四运动的洗礼。一九二○年一月,他被反动政府拘捕,在狱中继续思考中国的出路问题。出狱后,他到欧洲勤工俭学,经过实际考察并对各种思潮进行比较,终于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一九二一年,他在巴黎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周恩来同志回国后,立即投身如火如荼的大革命浪潮。在广东,他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和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长,是我们党内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和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他建立的政治工作制度,使国民革命军面目为之一新,对保证两次东征和北伐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并由我们党创建的人民军队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加以继承和发展。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党的六大后的近两年时间内,周恩来同志实际上成为党中央工作的主要主持者。他在极端险恶的情况下机智勇敢地保卫了党的中央机关,保护了党的大批领导骨干。他为发展党在白区的秘密工作,为联系和指导各地的武装斗争,扩大红军和农

村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九三一年底,周恩来同志由上海到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他和朱德同志共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创造了大兵团伏击歼灭战的成功经验。一九三四年秋,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中国革命再度处于危急关头。为扭转这种危急的局面,周恩来同志和其他同志一道,支持召开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从此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开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历史性转折。

从延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周恩来同志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主要助手,一直工作在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在西安事变中,他根据党中央的方针,运筹帷幄,多方斡旋,促使其和平解决,从而实现了停止内战,团结抗日。抗战期间,他参与指导八路军、新四军出师敌后和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的筹划。他代表我们党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广泛团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合作。他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进行了有勇有谋的斗争。抗战胜利后,为了制止内战,他率领我党代表团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谈判斗争。人民解放战争中,周恩来同志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在陕北,他同毛泽东、任弼时同志率领中央机关以大无畏的气概与敌人周旋,指挥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西柏坡,他协助毛泽东同志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部署与指挥了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战略大决战。北平和平解放后,他代表我们党同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共商建国大计,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草《共同纲领》,全力以赴地投身新中国的筹建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担任共和国政府总理长达二十六年。他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它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和管理者。他日理万机,经济、外交、国防、统战、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体育各行各业的发展,各个方面的建设,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

周恩来同志总理国务,组织领导国家的经济建设,是他工作的首要课题。他认为:“国家面貌的改变要从经济面貌的改变做起”,“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我们人人都要关心提高我们国家的生产力”。开国之初,他和陈云同志负责领导繁重的经济恢复工作,扭转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财政经济崩溃的局面。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一边协助毛泽东同志组织指挥抗美援朝,一边下大力抓水患严重的淮河治理和全国铁路的修复。他和陈云、李富春、薄一波等同志一起负责编制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他们几次出访莫斯科,先后达成了苏联援建我国一百五十六项重点工程的协议。这些重点工程和环绕它的几百项工程建设,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大跃进”之后,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周恩来同志和刘少奇、陈云、邓小平同志,坚决贯彻党中央、毛主席确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进行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使经济形势实现好转。在“文化大革命”那样混乱和艰难的环境中,周恩来同志和李先念等同志一起,坚持排除干扰,始终没有放松经济工作。在他重病期间,仍全力支持邓小平同志对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进行的全面整顿。周恩来同志不仅参与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且精心组织,部署实施。他特别关注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建设和直接关系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在解放之初还不能制造一辆汽车,而到六十年代后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很快相继研制成功,周恩来同志为此作出了卓越贡献。

周恩来同志是重视科学技术和尊重知识分子的典范。他提出:“科学是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他和陈毅、李富春、聂荣臻同志领导制定并组织落实一九五六至一九六七年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这一规划提前五年于一九六二年基本完成,有效地解决了一批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大大缩小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周恩来同志还领导制定了一九六三至一九七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尽管规划的实施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但仍取得不少成就。周恩来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除了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劳动以外,还必须依靠知识分子的积极劳动”,人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他为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扩大知识分子队伍,提高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提出一系列方针政策,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他在一九五六年一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作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在一九六二年三月广州会议上作的《论知识分子问题》的讲话,肯定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希望知识分子沿着又红又专的道路继续进步。周恩来同志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重要论述,受到党内外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有效地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积极性。

周恩来同志把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比作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主张相辅而行,相互促进。他对新中国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方针和政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等,多次提出重要的意见。他同许多文化界人士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往。为了提高中国人民的卫生健康水平,他不仅参与领导制定发展卫生、体育事业的政策措施,而且兼任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领导开展人民卫生工作。

周恩来同志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他为统一战线的创建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主席。他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常倾听各民主党派与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意见,同他们平等对话,广交朋友,以诚相待。他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他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进行了大量基础性、开拓性的工作。他坚持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参与制定并组织实施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为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周恩来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卓有成效地领导了我们党的外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是我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他以超乎寻常的精力、才能、勇气和智慧,致力于制定和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领导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结束一百年来旧中国历届政府丧权辱国的外交屈辱史,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全面的杰出的贡献。周恩来同志是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最早提出者,他还同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议把这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在繁忙的外事活动中,周恩来同志为促进世界和平,为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独立、主权

和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为增进我国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友谊,为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推动广泛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付出了艰辛劳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的普遍尊敬。七十年代初,他协助毛泽东同志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为今天我国外交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周恩来同志杰出的外交思想、丰富的外交经验、精湛的外交艺术、坦诚的外交风格,使每一个中国人引为自豪。

周恩来同志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复杂的特殊条件下,努力维护党和国家正常工作的运转,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保护了一大批党的领导骨干、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一九七○年至一九七一年,他协助毛泽东同志挫败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妄图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九·一三”事件后,他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他身患绝症,仍顽强坚持工作,并和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同志一起,同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着,我们的国家仍然保持统一并且在国际上发挥重要影响,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都同周恩来同志的辛勤工作分不开。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决策,周恩来同志促成邓小平同志复出,主持召开十届二中全会选举邓小平同志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主持召开四届人大重申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任命邓小平同志为副总理,促成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常务工作和代行总理职权。这不仅深深地影响了当时中国的政局,而且为未来中国的健康发展准备了条件。

周恩来同志从一九二七年起就是中共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他经历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参与了党中央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决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可以说,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缩影,是新中国孕育、诞生、成长和取得崇高国际威望的历史的一个缩影。

周恩来同志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善于发现和总结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活动中的新鲜经验,善于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和世界文明中吸取智慧。他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统一战线、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有理论建树,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许多今天仍有重要启示作用的思想理论观点。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忠实儿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一个不朽的名字。在他的身上,凝铸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工人阶级的优秀品格。他的崇高精神和人格,感召和哺育着一代一代共产党人,已经成为推进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一种巨大力量。

周恩来的精神,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他一生遵奉着青年时代立下的誓言:“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他在革命遇到挫折时从没有灰心过,在敌人血腥压迫下从没有胆怯过,面对帝国主义封锁禁运从没有退缩过,面对自然灾害或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困难从没有泄气过,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旺盛的革命斗志。特别是在重大

历史转折关头,他总是认准方向和目标,坚韧不拔。他坚持实事求是,要求大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他反对好高骛远,善于在务虚与务实、目标与步骤的统一中扎实工作。在经济建设中,他反复强调要提倡“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主张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确定发展速度,既积极又稳妥,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周恩来的精神,就是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他总是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他是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又是关心同志、关心群众的模范。作为人民共和国总理,他自觉地维护党中央的集体领导和毛泽东同志的领袖地位。他真诚地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切切实实,兢兢业业,履行着“为人民服务而死”的诺言。他每天都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工作着,这成了他毕生勤勉的显著标志。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心里时时记挂着人民群众,只要是关系群众生老病死的事情,他总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他飞临抗洪前线,奔赴地震现场,哪里有灾情,哪里有群众的困难,就及时出现在哪里。直到临终前,他还嘱咐解决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问题。越是功高如山,他越是谦虚谨慎,心胸似海,善于倾听各种意见,博采众长。他严于律己,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真正做到了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

周恩来的精神,就是高度的原则性同高度的灵活性的结合。无论是对敌斗争还是处理人民内部的、党内的矛盾,无论是在外交活动还是在国内工作中,周恩来同志总是善于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方法的灵活性统一起来。他说:正确的意见常常是要经过许多等待、迂回才能取得胜利。这中间有许多艰苦的、细致的工作,要灵活地处理很多问题,才能使真理具体化,为大家所接受。周恩来同志思虑机智而周全,处事敏捷而缜密,是驾驭复杂局势的能手,处理危急事件的巨匠。他善于把握大局,统筹兼顾,寓刚于柔,寄理于情,显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和丰富的政治经验。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努力学习周恩来同志的崇高精神,并努力贯彻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去,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周恩来同志喜欢引述毛泽东同志《咏梅》词中的两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寄托着他对无数为革命牺牲而没有亲眼看到事业成功的先烈们的深情,也寄托着他对党和人民事业取得胜利的欣喜和取得更大胜利的期望。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周恩来同志的是:他离开我们二十二年来,我们的国家已经成功地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贾庆林在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8

青年朋友们、同志们: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把青年朋友中的优秀代表请到一起召开一个座谈会,共同纪念五四运动103周年,隆重庆祝中国共青团诞生100周年。在此,我代表中共××市委向你们表示节日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青年朋友们致以节日的良好祝愿!

青年,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力军。××年前,中国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热血青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开辟了现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新纪元。青年,是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突击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青年始终肩负历史使命、勇立时代潮头、甘于牺牲奉献,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共呼吸,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业绩。90多年来,华夏大地也先后涌现出××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他们的光辉事迹,成为无数青年学习的榜样,他们以高尚的品格,成为各个时代的楷模。特别是在抗击“非典”、“5·12”汶川特大地震、干旱洪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自然灾害中,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挺身而出、勇敢担当,在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中,在如火如荼的灾后重建中,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展示了××新青年的蓬勃朝气和时代风采。青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建市以来,广大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创业创新、开拓进取,奏响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企业青年职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成为工作标兵、技术能手、业务尖子;农村青年扎根基层、埋头苦干,带头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机关青年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全市广大青年始终秉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施展才华、竞争风流,为××又好又快发展奉献了青春、智慧和力量。实践充分表明,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年是值得依赖的,是能够担当重任的,也是让党委和政府十分放心满意的!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但总体上看,××仍处于欠发达阶段,发展不足、发展滞后仍然是我们的基本市情。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而言,时间更显紧迫,任务更加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比全国、全省更快的发展速度,能快则快,又好又快。今年初市委召开了xx届xx次全会,确立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总体取向,“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统筹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及“低碳发展、资源转化、大项目促大发展、城乡统筹、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十×五末基本形成“一枢纽三中心”、经济发展实现“五个翻番”、基本建成××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的中期目标,以及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两个“翻两番”、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远期目标。这些思路和目标,符合党的十九大精神,符合全市人民的新期待,得到全市人民的广泛认同和衷心拥护。四个多月来,在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下,各项政策措施的效果逐步显现。今年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亿元、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和××.×%,圆满实现“开门红”目标,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美好蓝图,需要包括青年在内的全市人民进行前所未有的奋斗。市委对当代××青年充满期待、寄予厚望。全市广大青年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主动传承“五四”精神与民族精神,勇敢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积极投身创业创新的伟大实践,为××在“次级突破”中实现追赶跨越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这里,我提四点希望:

第一、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淬炼自我。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成就事业的基石。青年时期是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已经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梦想,成为十三亿人民的努力方向。广大青年一定要认真领会“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自己,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自己,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将自己的人生梦想同国家民族的梦想紧密结合起来,热爱我们伟大的民族、伟大的国家,热爱我们的家乡。要充分激发自身蕴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用辛勤的劳动成就属于自己的“创业梦”、“成才梦”为建设“美丽××、幸福家园”贡献聪明才智。

第二、希望广大青年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练就过硬本领,成为栋梁之才。广大青年要把学习当作理想阶梯、生活方式和内在需求,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滴水穿石的毅力、永不满足的态度,勤于学习,砥砺才华,提高素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老一辈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知识储备,练就过硬本领。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不仅要总结成功的经验,更要总结失败的教训,努力在实践中成长,在思考中进步。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把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学习促提高,以学习促实干。

第三、希望广大青年开拓创新,奋发有为。

领先一步是财富。落后一步是包袱。广大青年一定要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先行者。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我们突破原有的条条框框,在认识上有新升华、观念上有新进步、方法上有新思路。要克服急躁情绪,力戒形式主义,扑下身子干事业,把创造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实现超越。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四、希望广大青年锤炼品德,弘扬新风。

修身是为人之本,树德是成才之基。广大青年要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品德修养,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健全人格,知荣辱,明是非,守法纪。特别要常怀感恩之心,做自立自强之人,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自觉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公益实践,热心帮助困难群体,在“争做文明××人,贡献文明××城”中做出新的成绩。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各级团组织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履行好团结青年、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共青团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党的事业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时刻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倾听青年心声,支持青年创业,鼓励青年成长,努力为青年的成长成才和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创造良好条件。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时代呼唤青年,发展需要青年。希望广大青年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立志成才报国,发愤学习进步,投身创业实践,奋力在我市实现全面小康和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更加壮丽的青春篇章!

上一篇:辅导班教师合作协议书下一篇:描写春天的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