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研究美术教学策略

2024-1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内研究美术教学策略(精选8篇)

国内研究美术教学策略 篇1

摘要

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百货商场发展速度迅猛,全国大中型城市的中心

地带百货商场林立,而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带动下国有的、私营的、外资开设的百货商场形成了遍地开花的繁华局面,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竞争的白热化使得各百货商场的发展举步为艰。

国内研究美术教学策略 篇2

关键词:国内,会展旅游,发展,策略

一、会展旅游的涵义

会展旅游在国际上通称MICE (Mee ting, In centive, Convention, Exhibition) ,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活动形式, 包括举办各类专业会议、奖励旅游、交易会、博览会、文化体育活动、科技交流活动等。国外学者普遍认为, 会展旅游是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有机组合在一起, 各国或地区通过举办会议和展览的机会, 让参会代表 (客商) 和受众在参会之余开展旅游活动。

国内学术界对于会展旅游概念的界定还存在较大分歧:一部分学者认为会展业不过是专项旅游形式的一种, 参加会展活动是都市旅游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会展业与旅游业分属两个产业群体, 会展旅游就是基于两个产业之间而衍生出的新的旅游形式, 是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的产物。

作者对会展旅游理解为:会展旅游是会展组织者或承办方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展览、赛事庆典等活动, 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会展目的地, 以此带动交通、旅游、商业、餐饮等多项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

二、国内会展旅游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申办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成功等两个事件为标志, 国内各地区政府逐步对会展旅游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度重视。我国会展旅游起步较晚, 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 主要特点为:

(1) 会展旅游已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国内会展旅游虽然起步晚, 但发展速度非常快, 由于会展业本身的高速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 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会展业及会展旅游的发展, 形成了政府主导会展业和会展旅游发展的局面。

(2) 形成了一批国际性会展中心城市。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凭借较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国际交往综合能力, 在发展国际会展业方面, 吸引了一批大型国际性会议项目和展览项目落户, 使这些城市也成为了国际会展旅游目的地。

(3) 会展旅游城市总体环境和国际交往能力增强。各地经营会展的公司和一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纷纷加入相关的国际会展组织;中国在加入WTO以后, 越来越多的会议和奖励旅游的组办方, 将中国列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国际性会展旅游服务需求将不断增大。

(4) 在国际会展旅游中的地位较低。我国展览业在国际展览业中的地位较低, 除广交会、上海车展等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展览会外, 大部分展览还局限于国内展览和临时性的展览;在展览市场运作方面, 重复办展、展览项目档次低、展览市场管理混乱等现象较为严重, 严重影响了国内会展业的国际形象。

(5) 理论研究还处于较低水平。会展旅游在国内研究时间较短, 学术界对会展旅游做了一定的理论研究, 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理论探索, 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地方性会展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只有少数几个学者进行了会展旅游城市竞争评价模型和会展旅游负面效应方面的研究, 国内学术界对会展旅游的研究从总体上说还局限性粗放型。

三、国内会展旅游的发展策略

要推动国内会展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制订国内会展旅游中长期发展规划, 主要策略有:

(1)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措施保障职能。政府的主要作用在制定国内会展业中长期宏观规划和规范法律建设。因为国内会展业不可能遍地开花, 政府应该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特征、会展资源的分布状况, 对会展业的重点发展区域和非重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实行分区域政策优惠。同时, 梳理和完善会展法律法规与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会展经济统计制度, 理顺政府在会展活动中的职能定位, 建立统一的会展业监管机构。

(2) 会展旅游目的地城市发展的准确定位。各城市在规划发展会展业和会展旅游时, 应当考虑自身的城市影响力、资源影响力、经济发展影响力、区位影响力, 按照层级结构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自身实力, 按照等级的高低, 在国际会展旅游、国家级会展旅游、区域性会展旅游等三种目标中自觉定位, 要根据条件的优劣, 在会议旅游、展览旅游和会展旅游三种形式中进行恰当选择。

(3) 引导国内会展旅游市场需求策略。根据会展旅游市场构成理论、供求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对目的地的需求、旅游项目需求、会展项目和服务需求、旅行目的与会展旅游类型、旅行持续时间、需求季节等方面, 探讨应如何引导重庆会展旅游市场需求。

(4) 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和会展旅游项目。树立会展旅游目的地和会展旅游产品形象, 并完善服务需求, 打造精品, 提高国内旅游核心竞争力;突出特色, 打造精品会展项目;形成规模, 可持续发展, 把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5) 实施国内会展旅游的整合营销策略。会展旅游整合营销是在一定区域内会展旅游相关组织从消费需求出发, 通过综合协调, 发挥协同作用和互补作用, 实现市场共享、品牌共享、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共享, 达到发挥整体效益的目的。

四、结论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 随着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的会展旅游将逐步与国际接轨, 实现行业规范化、行业分工专业化、公司集团化、企业运作市场化、展会品牌化等。不断优化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 加快会展旅游的发展, 形成更完善、更高一级的互动优势,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拉动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上升。

参考文献

[1]卞显红, 黄震方.发展南京会展旅游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 2001 (2)

[2]陈才, 武传表.中国城市会展旅游发展潜力研究[J].桂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6)

国内会展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国内;会展旅游;发展;策略

一、会展旅游的涵义

会展旅游在国际上通称MICE(Meeting,Incentive,Convention,Exhibition),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活动形式,包括举办各类专业会议、奖励旅游、交易会、博览会、文化体育活动、科技交流活动等。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会展旅游是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有机组合在一起,各国或地区通过举办会议和展览的机会,让参会代表(客商)和受众在参会之余开展旅游活动。

国内学术界对于会展旅游概念的界定还存在较大分歧:一部分学者认为会展业不过是专项旅游形式的一种,参加会展活动是都市旅游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会展业与旅游业分属两个产业群体,会展旅游就是基于两个产业之间而衍生出的新的旅游形式,是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的产物。

作者对会展旅游理解为:会展旅游是会展组织者或承办方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展览、赛事庆典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会展目的地,以此带动交通、旅游、商业、餐饮等多项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

二、国内会展旅游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申办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成功等两个事件为标志,国内各地区政府逐步对会展旅游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度重视。我国会展旅游起步较晚,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特点为:

(1)会展旅游已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国内会展旅游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由于会展业本身的高速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会展业及会展旅游的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会展业和会展旅游发展的局面。

(2)形成了一批国际性会展中心城市。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凭借较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国际交往综合能力,在发展国际会展业方面,吸引了一批大型国际性会议项目和展览项目落户,使这些城市也成为了国际会展旅游目的地。

(3)会展旅游城市总体环境和国际交往能力增强。各地经营会展的公司和一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纷纷加入相关的国际会展组织;中国在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会议和奖励旅游的组办方,将中国列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国际性会展旅游服务需求将不断增大。

(4)在国际会展旅游中的地位较低。我国展览业在国际展览业中的地位较低,除广交会、上海车展等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展览会外,大部分展览还局限于国内展览和临时性的展览;在展览市场运作方面,重复办展、展览项目档次低、展览市场管理混乱等现象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了国内会展业的国际形象。

(5)理论研究还处于较低水平。会展旅游在国内研究时间较短,学术界对会展旅游做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理论探索,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地方性会展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只有少数几个学者进行了会展旅游城市竞争评价模型和会展旅游负面效应方面的研究,国内学术界对会展旅游的研究从总体上说还局限性粗放型。

三、国内会展旅游的发展策略

要推动国内会展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制订国内会展旅游中长期发展规划,主要策略有:

(1)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措施保障职能。政府的主要作用在制定国内会展业中长期宏观规划和规范法律建设。因为国内会展业不可能遍地开花,政府应该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特征、会展资源的分布状况,对会展业的重点发展区域和非重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实行分区域政策优惠。同时,梳理和完善会展法律法规与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会展经济统计制度,理顺政府在会展活动中的职能定位,建立统一的会展业监管机构。

(2)会展旅游目的地城市发展的准确定位。各城市在规划发展会展业和会展旅游时,应当考虑自身的城市影响力、资源影响力、经济发展影响力、区位影响力,按照层级结构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根据自身实力,按照等级的高低,在国际会展旅游、国家级会展旅游、区域性会展旅游等三种目标中自觉定位,要根据条件的优劣,在会议旅游、展览旅游和会展旅游三种形式中进行恰当选择。

(3)引导国内会展旅游市场需求策略。根据会展旅游市场构成理论、供求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目的地的需求、旅游项目需求、会展项目和服务需求、旅行目的与会展旅游类型、旅行持续时间、需求季节等方面,探讨应如何引导重庆会展旅游市场需求。

(4)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和会展旅游项目。树立会展旅游目的地和会展旅游产品形象,并完善服务需求,打造精品,提高国内旅游核心竞争力;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会展项目;形成规模,可持续发展,把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5)实施国内会展旅游的整合营销策略。会展旅游整合营销是在一定区域内会展旅游相关组织从消费需求出发,通过综合协调,发挥协同作用和互补作用,实现市场共享、品牌共享、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共享,达到发挥整体效益的目的。

四、结论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会展旅游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实现行业规范化、行业分工专业化、公司集团化、企业运作市场化、展会品牌化等。不断优化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加快会展旅游的发展,形成更完善、更高一级的互动优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拉动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上升。

参考文献:

[1]卞显红,黄震方.发展南京会展旅游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1(2)

[2]陈才,武传表.中国城市会展旅游发展潜力研究[J].桂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国内研究美术教学策略 篇4

牟海燕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有效教学已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两方面对目前我国有效教学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有效教学;涵义;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8)10-0036-0

2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有效教学已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的有效教学研究主要涉及有效教学的涵义、特征等方面:

⒈有效教学的涵义

如何理解有效教学概念是有效教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有效教学研究的难点,我国学者对有效教学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⒈⒈一重涵义观

崔允漷对有效教学概念进行了解构,认为“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进展,而“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此观点认为有效教学中的“效”主要指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是寻求教学效益的活动,有效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学效益。此观点中有效教学只包含教学效益这一重涵义,而评价教学效益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的发展是有效教学的唯一评价标准。

⒈⒉三重涵义观

姚利民等用经济学的观念来解析有效教学中的“效”,强调它包含效果、效益、效率三重涵义,因此认为有效教学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此观点将有效教学中的“效”解析为效果、效益、效率,从而使有效教学同时具有了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效益三重涵义,其中教学效果反应的是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的比值关系,教学效果反应的是教学目标与教学产出的相符程度,而教学效益反应的则是个人、社会的教育需要与教学目标的相符程度。由于教育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效益三者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因此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此观点中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效益三者之间是递进关系,其中教学效益是最高或最终目标,即教学目标与个人、社会的教育需求相符是有效教学的最高或最终目标,这一点与一重涵义观强调教学要满足个体和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特定需求,为学生发展服务不谋而合。

⒈⒊三层次观

龙宝新和陈晓端从概念重构的角度对有效教学进行结构化分析,将有效教学分为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面来进行剖析和界定,从表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它兼具了一切“好教学”的外在特征;从中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它是为逼近“有效”的目标而对教学进行的科学控制与情感调适,是潜藏在“好教学”背后的教学逻辑,集中体现为教师对教学进程的全面干预和主动调适;从深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境界,体现着教学主体对教学的执着追求和永恒超越,显示着教学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此基础上,他们将有效教学视为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把有效教学从有效的“理想”转化成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状态”;进而将有效教学界定为“为达成‘好教学’的目标而自觉树立先进的教学理想,并通过综合利用一切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使这种教学理想转化为能使师生协调发展、不断超越的教学形态的过程”。

此观点与上面的两种观点不同,没有专门针对有效教学的概念进行解析,而是从不同层面对有效教学进行分析。在此观点中,有效教学不再是一个单一层次的概念,而是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概念体系。有效教学的概念体系由教学形态、教学思维、教学理想和境界三个层面构成,三者之间的动态转化过程就构成了有效教学。此观点从形态、思维、理想三个层面分析有效教学,分析的视角独特,而将有效教学看作形态、思维、理想三个层面动态转化的过程,是对有效教学涵义的全新认识。⒉有效教学的特征

国内学者关于有效教学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特质的有效性上。例如,肖川认为有效教学的特征是:教学能够给予学生以广博深厚的文化浸染;教学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重视教学过程应该具有探索性和交往性;教师的讲授具有鲜明的方法论意识。魏红、申继亮采用特定的教学评价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学表达清楚、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对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特征。

此外,有些学者力图从整体上把握有效教学的特征,例如宋秋前在综合各种有效教学的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教学的特征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教学有效知识量高;教学生态和谐平衡;学生发展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龙宝新和陈晓端通过对有效教学的结构进行动态分析,提出有效教学一般具有四个特征: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教学环节“链接”,是对“预成课程”与“生成课程”的主动调适,与教师专业发展同步,与有效评价相互依存。姚利民认为有效教学的特征是有效教学的独特征象、标志等,是有效教学区别于低效、负效、无效教学的方面,有效教学的特征应是最有助于有效教学目标实现的特征,它是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来体现的,因此有效教学的特征包括:正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科学的组织、清晰的讲解、饱满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融洽的师生关系、高效的利用时间、激励了学生的学习。丁晓良认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是有效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有效教学的特征包括:教学目标准确、明确,且具有弹性;教学民主,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和开放的心态;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于有效教学的特征,不同的学者的观点各有特色和侧重点,但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第一,强调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为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供指导,还可以为评价教师教学效益提供依据。第二,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效教学以学生发展为目标,而学生发展不能通过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教学内容,而是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实现。

第三,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要设计和组织好课堂教学。

第四,强调课堂气氛和课堂环境要民主、自由和安全。在民主、自由和安全的环境中,学生敢想敢说,没有太多的心理压力与负担,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国内电影营销策略分析(精选) 篇5

摘要:电影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好的营销策略,中国的电影产业如今正飞速的发展,而我国的电影营销产业,发展的并不是一帆风顺,很多环节跟好莱坞、欧美有很多差距。中国电影产业正面临一些非常严峻的问题,如:欧美大片的强势宣传,资金方面的不足,电影制作公司和宣传公司的分立等。本文就中国电影营销策略手法、缺点和发展进行了一些比较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国内电影;营销策略;好莱坞电影;欠缺;发展

一、电影营销概述

电影营销,一方面是指企业利用电影如置入式广告、赞助等方式来展开营销活动;另一方面是指电影自身的营销,电影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定位,利用营销的思维来展开运作。这里所指的电影营销主要是电影自身的营销。

一部电影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影片的制作,另一部分是影片的发行。对于影片的制作,必须考虑市场定位,是否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消费者需要什么”而不是“消费者在哪里”来定位产品和卖点;是音乐剧、爱情片、动作片、警匪片、贺岁片还是恐怖片等。在考虑影片定位时,就需要有营销的意识:在选择演员方面,是明星化还是平民化,是打造明星还是采用明星演员,09年中国国产电影票房第一的《建国大业》就是史无前例地聚集了百位明星,在拍摄时就吸引了大批观众,又如贾樟柯的《三峡好人》,没有大明星,同样能够走红,是因为其故事情节贴近生活,真实反映生活;在语言方面,可以是地方方言,如《我爱我家》式的“北京牌”幽默;在内容方面,可以翻拍,也可以自创,前者如今年张艺谋的新片《三枪拍案惊奇》,就翻拍自科恩兄弟的《血迷宫》,而后者在当今影坛较为普遍;在情节方面,可以严肃,也可以搞笑,如周星驰招牌式的无厘头、冯式贺岁中的冷幽默等,通过在演员、内容、拍摄地点、拍摄方式等制作过程的选择,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影片的目标受众,为电影完成后的推广打下基础。

二、国内电影营销方式

这些年来中国电影界开始有些摸到影片整合营销门路的发行方操作起各种营销手段来开始有些发展。主要宣传手段除以往的搞盛大首映式曝炒负面新闻加大各传统媒体的广告投放力度外,新媒体。流行元素嫁接、利用强势媒体互动等手法也被越来越多地惜鉴,其中有些是效法好莱坞的成功模式,有些则是土法造车但不论是打西方牌还是东方牌,其营销作用都是相当明显的。中国电影营销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 1.拉式营销

指的是利用电影的强势品牌力,制造市场轰动,让消费者和媒体充满期盼、主动靠近,如张艺谋《十面埋伏》的演唱会营销策略和《泰坦尼克》主题歌营销法。这种方法撕开市场的力度大,立竿见影,省时省力,《十面埋伏》数天内票房达到5000万人民币,就是利用从CCTV《同一首歌》那里学来的演唱会营销法。2.推式营销

指的是电影品牌力还没有得到认同,通过各种营销手段,主动把自己的电影推向市场,绝大部分电影产品采用的就是这种营销传播法。但是如果策划不周、营销不力,很容易难以立足于市场。3.联合促销

联合促销是电影营销的一种合作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商家所采用。它可以网聚消费者的“眼球”,使一个企业或产品的营销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可以帮

助产品实现接触更多消费者的目标,接触到许多传统企业广告无法企及的消费者。

联合促销确实是现代市场营销的一个有效技法,但是,若运用得不好,一不小心就可能招来官司,甚至导致市场惨败。《英雄》与多普达,《十面埋伏》与方正电脑进行联合促销,实际上是在相互借势,共同造势,共占鳌头,以求双赢。

三、中国电影营销的不足

(一)营销观念淡薄

电影营销从概念的提出到市场化的运作仅仅经历了几年的时间,还没有从根本上革除传统观念的禁锢,在国营制片厂,一部投资上百万元的影片,能拿出两三万元来宣传就不错了。这种国有发行体制的惰性致使一些优秀的国产电影“锁在深闺人未知”,《那山那人那狗》在中国和El本电影市场上的巨大反差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中国电影营销观念淡薄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体制上陈旧与弊病。电影运作上的条块分割。制、发、放体系的互不统属和断链掉线,市场主体的权、责、利模糊不清,导致各个环节相互扯皮,制片部门无法强化对发行渠道的支持、服务和管理,发行部门也因人情网络和利益分配的问题无法放开手脚,放映部门也总是在抱怨国产影片不适合观众口味,而忽视了影院本身的营销。

(二)营销人才奇缺

先进的营销观念和模式需要优秀的营销人才付诸实践。现在都在谈电影产业化。但产业化不是喊口号就能喊出来的,它需要落实到电影企业的经营层面上,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体现在人才结构和运作技能上,具体到电影营销环节,就需要在营销人才上大做文章。

从张伟平和张艺谋的合作实例中可以看到营销人才的价值所在。张伟平对《英雄》的营销策划的确为国产影片营销的经典案例。“究其本质,创新性地将营销观念导入电影产业和整合性的成熟的市场运作手法,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然而,张伟平这样的营销人才在中国太少了,因此培养一批一流的发行、营销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已经刻不容缓。中国电影呼唤营销“明星”,也需要一大批专业技能过硬的基层营销人员,我们现在的状况是营销人才缺少而叉惰性严重,致使很多优秀的国产影片全面败北。

(三)营销模式单一

中国电影营销现在仍处于一种以银幕营销为目的,以公关传播为主要手段的营销状态。著名的娱乐营销专家文硕认为,正在成长中的中国电影营销模式将经历单一票房营销模式——以票房营销为主、以非票房营销为辅的营销模式——票房营销和非票房营销并重的营销模式——以非票房营销为主、以票房营销为辅的营销模式四个阶段。而现在我们的困境是票房营销不尽如人意,非票房营销后劲不足。现阶段的中国电影营销已经走出了单一的票房营销模式,但远远还没有和国际接轨,在跨世纪的新时代,绿色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品牌营销、分众营销、竞合营销、文化营销等新的营销方式应运而生,成为企业营销的新潮流和新趋势。我国电影产业要实现营销方式的变革。应该借鉴一些新的营销理论并结合自身产业的特点开拓更多的营销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现在的营销模式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把创意作为营销的全部内容,而没有

把营销建立在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电影营销策划不只是一个技巧、一个招数,而是一门科学。再好的点子,只有与整体营销策划相适应才会奏效。”就算去年运作比较成功的《十面埋伏》和(2046)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几个点子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但从长远看来,点子有效,然而有限,非科学化的营销只能得逞于一时,不能得逞于一世。

四、好莱坞电影营销的成功案例及分析

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二十世纪福克斯出品的科幻3D电影《阿凡达》近日已成为大街小巷舆论的焦点,其上映后不到两周(截止到作者成文前)就已经在全球卷走了6亿美元票房,它的热映已超出了一部电影的范畴:如何在技术上让其他新片纷纷效仿3D化、如何在营销上实现无孔不入、如何让全球影院为它添置硬件设备,《阿凡达》所带动的一系列变革对整个电影产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这一切在电影上映之前其实就已经悄然开始了。

《阿凡达》影片预算超过5亿美元,是电影史上预算最高的电影,其在宣传营销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单是这个推广费用就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5亿。《阿凡达》营销模式丰富,不管是病毒营销,还是植入手法,抑或是高科技,在其营销案例中都有所体现:

(一)联合麦当劳推出纳美人样貌生成网站

《阿凡达》在上映之初与奥地利麦当劳网站联合开通了一个颇为神奇的网站——上传你的正面照就可以合成出一张变身成为纳美人样貌的图片,并且是伪3D的动态效果。这一招儿果然极具吸引力,不少影迷跟网站都搞起了“你的纳美人造型”之类的活动,把电影的人气无限抬升,当然这种趣味性病毒营销还是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

(二)混搭美剧玩植入

这是个老套路,经常会把宣传对象的有效标识代入到某些正在热播的电视节目,剧集和电影中。福克斯当然有的是资源,这次轮到了大热犯罪剧集《识骨寻踪》。12月3日播出的一集是完全以《阿凡达》作为主题的:演员台词反复提及“Avatar”,剧集中始终出现的logo、海报,涂着纳美族迷彩的群众演员,甚至《阿凡达》演员之一的乔·摩尔也出场客串。

(三)惊天动地“阿凡达日”

早在7月份的圣地亚哥动漫展上,卡梅隆就宣布将在8月21日那天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影院免费放映长达15分钟的片段,届时还将网络首发预告片。卡梅隆在声明中表示:“我们要做的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这将是一次社会营销的试验。我们将于8月21日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IMAX 3D影院和部分3D影院进行放映,我们要让全球的影迷们都能免费观看这15分钟的《阿凡达》片段。这一天将成为‘阿凡达日’。”

(四)手机内置影片预告

韩国手机品牌LG在其推出的新品巧克力手机BL40中内置《阿凡达》预告片,结合起该款手机的最大特色卖点——4寸21:9超宽高清显示屏,将预告片中所展示的外星瑰丽世界,大气磅礴的画面完美的展现出来。此外,IPHNOE和ITOUCH还发行了《阿凡达》游戏。

(五)可口可乐助阵病毒营销

可口可乐为《阿凡达》专门特意出品了一批空易拉罐,他们被放到EBAY网上进行拍卖,3美元一个,加上运费则是6.99美元。而通过这款易拉罐在可口可乐的专题广告和名为“AVTR”的病毒网站上,你能得到更多来自“阿凡达计划”

以及潘多拉星球的秘密。

(六)立体广告现身3D电视机

《阿凡达》的最大卖点之一即是无与伦比的3D技术以及其优越画面质感,而“松下”的全新立体电视机(不戴眼镜就可观看3D影像)无疑跟其非常有契合点。9月在日本当地电视台推出的产品广告正是借助《阿凡达》的片段进行宣传,当电影3D时代全面来临之时,想必谁也不想错过电视平台的3D化吧。

五、发展中国电影营销的对策

(一)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对于电影而言,我们可以说影片就是票房,票房就是观众。即观众决定了票房,也最终决定了影片的成功与否。这也就要求制作方与发行方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将重视消费者放到第一位,做到创造消费者比开发电影产品重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比电影产品的功能更重要。回顾这几年中国电影营销市场状况,张艺谋的《英雄》在金庸武侠作品及电视剧改编盛行,李连杰、成龙等功夫影星的流行及《卧虎藏龙》的先行探路大背景之下,以武侠题材作品再次演绎了中国人武侠情怀,也就当仁不让地夺下了中国电影的票房之首——突破2 亿元。以消费者为中心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成就了他们,但是票房收入的差距也不得不让我们重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市场为导向。《英雄》避开与强劲对手的针锋相对,选择了国人都满意的新年前后作为宣传档期,节假日的喜庆气氛和消费者的休闲娱乐的强烈需求都有利地增强了市场宣传营销的良好效果,也正因为市场准入机会选择的正确,也就有了消费者的竞相购票和热火朝天的单位团体购票。甚至在北京的影院竟然出现了消费者白天买不到票自愿移师夜场的盛况。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电影在营销过程中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

(二)电影的宣传促销

电影营销的本质, 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品牌——电影品牌。也就是说, 当电影生产之前, 就已经选定了自己的目标市场, 并给自己的影片进行市场定位-为影片塑造一个与众不同、受人欢迎的形象, 它可以涉及到影片的各个角落进行宣传。《泰坦尼克》这部电影仅广告费用就达4000 万美元。其原因就是为了树立观众对《泰》剧的品牌意识。虽然剧场面华丽、音乐优美、强大的演员阵容, 但如果不把这些信息通过广告传达给目标观众群, 就无法塑造《泰》剧与众不同的产品形象。

《英雄》是另一个成功的例子。张艺谋说:“《英雄》的发行商和制片商所做的工作是创举, 他们尽量刺激市场, 使之变成一个商业交流。”也就是说,《英雄》的成功实质是其营销手段的成功。《英雄》公映前, 各大媒体充分报道了其台前幕后, 这样一来, 主流媒体的炒作几乎使所有的娱乐媒体都津津乐道地谈论《英雄》。虽然看过的观众对其颇有微词,但它却创下了2 亿元的票房收入, 令人不得不感叹《英雄》宣传促销的巨大成功。《十面埋伏》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媒体进行强势宣传, 首映礼前举办了一场大型造势晚会, 两岸三地当红明星纷纷献艺, 把上映前的推广活动做到极致。《十面埋伏》与方正电脑的联合促销, 更是开创了不同行业携手开拓市场的新思路。在活动中, 花不到30 元购买《十面埋伏》电影票的观众可以参加抽奖活动, 中奖者可获得价值5000 元的方正电脑一台。而购买方正笔记本电脑的顾客可以获得《十面埋伏》的精美明星卡一张。毫无疑问, 媒体的宣传促销提高了电影的知名度, 刺激了观众的观看欲。电影的成功, 离不开恰当的宣传促销。

(三)为电影发展提供商机

为电影整合营销招商,可以使宣传上个档次,电影广告上规模,电影票房上台阶。由于在电影宣传与电影广告的结合中找到出路,原先不被国内权威发行入看好的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进行精心策划包装,以国际明星梁朝伟张曼玉为卖点,以时尚电影为标记。大力推向市场,进行广告招商。结果,受到中国最大美容护发用品生产商宝洁公司旗下润妍品牌的青睐,不惜投入重金获取“东方女性美,梳妆好年华”的独家冠名宣传。举行五星级国际巨星大型首映礼,引起了国内外传媒的普遍追捧和电影界的广泛关注。《花样年华》的票房也非常不错,成为国内票房的佼佼者。

(四)重视后电影开发

要想在电影生产并投放市场之后,继续重组、再造电影产业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那就必须重视和开发后电影的开发,并要不断地培养后电影市场,以实现不断的良性的循环,这样就能够赚电影“后面”的钱,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美国电影工业的总收益,20%来自于银幕营销,80%来自于非银幕营销即后电影产品开发方式。大部分的利润和收益不就是来源于整合营销所开掘出的后续的潜在的市场空间吗?这也就启示了我们在每部影片的发行前后都必须考虑到要开发各种电影之后的衍生品,比如片头贴片广告的拍卖,授予光盘的发行权和有线电视及电影频道的电影放映权,相关书籍的配套出版、相应的游戏软件的开发以及各种玩具的研发制作等。然而这些却恰恰是我国电影业长期以来尚未开发而有待开发的一块“处女地”!国内外的一些成功例子也是可以引以为鉴的。如《星球大战前传》的发行方则根据片中尤达的形象研发制作了身高八英寸,手握十英寸长的一柄激光剑,口中念念有词的互动式卡通玩具;《廊桥遗梦》同名小说的出版销售;《花木兰》一片的小人书、图画册;《狮子王》一片的玩具、音乐带、VCD、录象;有一些书是关于《泰坦尼克》是怎样制作的, 有一些书是关于《泰坦尼克》的真实的海难过程等, 人人皆晓的《永恒的爱》的主题音乐以及影星的名片等。

我们都知道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有大明星, 因此很多导演现在越来越重视寻找年轻一代的有明星魅力的男女演员。看过《泰坦尼克》一片的人都会注意到年轻的主角虽然年轻, 但要记住这个年轻的演员, 也会变成电影营销的一部分, 甚至还能强化这个电影的品牌。该片就是很好的例证。比如: 好莱坞制作了很多《泰》剧男女演员的名信片。虽然明信片价格不贵, 却强化了影片的品牌效应。这些明信片并不由电影厂或发行商支付费用, 而是由有合作意向的企业支付费用, 这种商业运作既给其它企业招徕了更多的客户, 也进一步扩大《泰》剧的知名度。中国电影更多地重视电影产品的开发和制作, 对后电影产品开发则相对弱视甚至漠不关心, 随着电影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精细化, 这种电影理念必将严重制约电影市场的巩固和发展。要实现电影产业链条的良性循环, 必须注重培养电影后市场, 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美国电影市场的营销策略是成功的, 特别是电影后产品营销策略的成功。总之, 电影的宣传促销和产品营销对电影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结束语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电影的出现率越来越频繁,相对于几十集的电视剧来说,大家尤其是年轻人更加热衷于一两个小时的电影,简洁、节省时间。

电影对于广大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然而目前国内的很多年轻人仍然热衷于美剧,不管是特技效果还是演员的选取方面,似乎都吸引观众的注意。国内的很多电影目前的市场绝大多数是中年人,未能够扩大市场。虽然也有很多

电影在效仿国外电影,但还是不能做到令人满意。比如国内电影《无间道》模仿美国电影《谍中谍》,虽然情节也有很多相似,而且《无间道》也汇聚了很多大牌明星,如梁朝伟、刘德华,但放映后效果并不如《谍中谍》理想。就我个人的观点来说,国内电影过于注重情节,有时甚至令人感觉冗长,不能达到让人想象及自己思考的空间。

因此,国内电影营销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不管是自身的拍摄还是电影的宣传上,都需要花很大精力。

另外,我觉得国内现在出现很多恶俗的电影,黄色、暴力等,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尤其是正在青春期的学生的身心发展。虽然这些电影国外也有,但我认为应该杜绝这些电影的放映,比如国外的《电锯惊魂》,国内的《金瓶梅》,这些电影不仅不能给观众带来正面影响,甚至会伤害大家的心灵,自杀、学生模仿等等。这种杜绝需要政府的强力打击、观众的坚决防范心理以及市场的道德素质。

电影应该多放一些积极因素的内容,比如面对叛逆中的青少年,可以放映一些能够对他们及家长有所帮助的电影。还有电影的翻拍过程中,应尊重原作品,目前很多电影为了制造噱头,任意修改原作品,加入一些恶搞成分,这在很大程度对人们的观念也是一种误导。

所以,电影在发展的同时,应以观众为中心,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散失了道德底线。

参考文献:

国内外智能手机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篇6

一、国外以苹果、三星为代表的营销策略分析

(一)苹果手机营销策略分析

①口碑营销策略。在制定营销策略的时候,苹果手机就将口碑营销作为一项重要的策略去执行。苹果企业售卖的不仅仅是智能手机本身,更是一种特立独行的企业文化。②极端的饥饿营销。与传统意义上的.饥饿营销相比,苹果手机采取的饥饿营销方式有所不同,它采取的是极度饥饿营销策略。在一开始的时候,苹果手机对于新产品的信息不会透露一丝一毫,仅仅告诉大众不久就有新产品问世,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新产品的信息可以说是几乎接近于零,人们迫切的等待,在人们焦急的等待中,苹果企业突然召开发布会,对产品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各种有关于新产品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这种极端的反差让很多的“果粉”仿佛久旱逢甘霖,最终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③产品差异化。一直以来,“超一流的产品会给消费者带来超一流的体验”是苹果公司始终坚持的服务理念,苹果企业重视任何一款产品并坚持实施精品战略。④情感经济。苹果企业当初提出,总有一天,“情感经济”将会取代“理性经济”,这一观点也逐渐变成现实。如今,大多数消费者对于苹果手机能够产生情感共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二)三星手机营销策略分析

①渠道策略。自从在中国建设生产基地之后,三星企业采取多渠道营销方式,主要包括与运营商合作、直销以及全国代理。多样化的渠道让三星企业可以对自身的终端价格进行很好的控制。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三星企业能够顺应潮流,继续开辟销售渠道,开始网络营销,一方面与天猫、京东商城等网上商城合作,另一方面成立自己的销售网站,让消费市场不断被拓宽。②促销策略。首先,三星手机在产品代言和宣传方面耗费巨资,充分利用名人效应进行宣传,提高三星手机的知名度。其次,三星企业在媒体广告方面也投入大量的资金,借助知名电影、赞助节目等推出自己新产品,获得较大的反响。再则,三星企业会利用各种节日开展幅度较大的节日活动,吸引消费者目光,再通过一定的降价策略,成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③价格策略。一直以来,价格都是消费者在购买某件产品时最关心的要素。三星企业抓住了这一点,借助合适的价格策略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首先,三星企业在成本基础上根据竞争对手价格、消费者满意度以及市场需求进行定价,这样既能满足市场需求也能保障企业自身利益。其次,三星企业采取撇脂定价和渗透定价法,既能塑造产品高端的形象,同时也能通过合适的价格获得市场份额。

二、国内以小米为代表的营销策略分析

①渠道策略。在分销渠道上,小米手机一直以电子商务销售模式为主,依靠B2C网站小米网进行产品直销。这种渠道营销策略不仅可以降低营销成本,还能避免伪劣假冒的产品出现,更重要的是可以吸引很多的年轻消费者,这对建立自身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小米企业还与苏宁易购、京东商城、淘宝网等平台推出各种小米定制机,同时与联通企业合作,推出预存话费送手机、合约计划等活动,创造了更多的用户群。②推广策略。其一,采取微博营销方式。微博是新媒体时代下最受人们欢迎的传播媒介之一。小米企业成功地抓住了这一点,利用微博优势采取微博营销方式,通过与广大网友的互动,将微博营销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其二,召开发布会。小米创始人雷军称自己是乔布斯的粉丝,所以在营销策略上有很多地方都借鉴了苹果手机,召开发布会就是其中之一。小米企业的这一举动在国内开创以发布会发布手机的先河。雷军在北京召开的发布会得到手机发烧友、广大网友和媒体的关注,给小米手机又制造了很多热点。其三,饥饿策略。小米企业抓住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这种心理,采取限制供货量的方式制作出供不应求的假象,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控制手机市场,维持较高的利润率和销售量,另一方面也让产品的附加值得以提升,让产品自身的品牌形象得以塑造。其四,制作炒作话题。在正式发售手机之前,网络上有各种关于小米手机真真假假的传闻,但是小米企业从未回应过这些传闻,也未辟谣或者澄清,这让小米手机成功获得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结论

通过对以上三种国内外手机营销策略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苹果手机、三星手机、还是小米手机,各有优势同时也各有缺点,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内手机在市场营销上可以积极借鉴国外智能手机营销策略,而国外手机也可以适当借鉴国内智能手机营销策略,国内的手机品牌也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市场开发、营销方式、售后服务、技术研发以及品牌创建等方面创新和改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郑军.基于消费者行为国产智能手机营销策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03):140-143.

[2]张艳菊,李欢.智能手机产品的体验式营销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刊),(10):176-177.

国内旅游管理困境及优化策略研究 篇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国内旅游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强, 成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 由于国内旅游起步较晚, 在管理方法、管理机制以及旅游开发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成为制约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的瓶颈。

1国内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

经过多年的发展, 国内旅游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反衬出了旅游产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旅游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体制问题是当前国内旅游管理的主要障碍, 缺少完善的、合理的、科学的管理体制, 旅游管理就呈现出了无章可循的局面。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诸多行业的支撑, 如果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等不够配套, 那么旅游业的发展就必然会陷入困境。首先, 旅游交通压力较大, 尤其是在旅游旺季, 比如, 寒暑假、黄金假期等等, 几乎所有的旅游交通干线都会告急, 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其次, 旅游住宿形势严峻, 从国内饭店的布局来看, 绝大多数的旅馆、饭店, 尤其是星级饭店几乎都无一例外的集中在大城市, 这与当前的生态游、农村游、度假游等形成了巨大的矛盾, 一方面是大城市的饭店是供过于求, 另一方面是“乡村”供不应求, 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另外, 旅游业本身就属于成本较低、收效较快的行业, 但是, 当前国内旅游业将旅游、生产、销售几乎完全割裂开来, 旅游促进销售的优势未能够得到发挥。以上问题的存在, 归根结底还是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着问题, 体制问题不解决, 旅游管理就很难从根本上得以提升。

1.2旅游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技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于可以说, 信息技术几乎达到了无所不入的地步, 同样, 旅游管理也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由于旅游产品是无形的, 生产、消费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点、环境, 其更多地是引发了旅客的“流动”, 而不像其它行业那样是“物流”, 因此, 从表面上来看, 似乎旅游管理的信息化并不重要。但是, 人的流动必然要涉及到费用的支付、商品的购买等等, 而这些都需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够为旅客提供及时、满意地服务, 比如, 电子商务支付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程度不高, 就必然会造成旅客旅游信息、产品需求信息搜集成本较高、误差较大的问题, 无形中降低了旅游业的获利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当前一些“乡村游”的景点, 根本没有什么信息化可言, 这极大地制约着旅游管理水平的提高, 并进而会影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1.3旅游管理法规缺失

不以规矩, 无以成方圆。当前, 国家尚未制定出完善的旅游基本法, 旅游法律规范严重缺失,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旅游法规大多属于临时性、地域性比较明显, 由于尚未制定较为完善的旅游基本法, 旅游景点纷纷制定了当地的旅游管理法律规范, 而这些规范基本上是为了维护景点的利益, 忽视了游客的利益保障, 其实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另外, 大部分的旅游管理都属于条例性质的, 法律保障力度明显不够, 比如,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等, 虽然在旅游景点的管理方面也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但是, 其已经远远滞后于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2) 旅游管理法规片面性比较明显, 绝大多数的旅游管理法律、法规都将景点维护、环境保护等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而旅游人员人身安全的保护的法律条文却较少, 这就限制了一些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景点的开发;另外, 由于景点保护、游客人身安全保护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 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1.4旅游宏观管理失控

从宏观管理的层面上来看, 国内旅游管理基本上实行的是部门管理的形式, 比如, 同样是从事旅游服务的企业, 其可能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 这就造成了管理上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明显。部门管理的模式导致整个旅游业竞争十分激烈, 尤其是在客源不足、市场疲软的情境下, 旅游业的竞争更是近乎于进入了白热化的境地, 行业内部矛盾比较突出, 在宏观上进行协调、平衡以及控制根本就难以实现。同时, 国内旅游在不同的地区, 相应的政策也不同, 再加上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 导致旅游管理监督严重缺失, 游客的权益遭受到了极大地损害, 比如, 在各大旅游景点频繁出现的宰客现象, 游客投诉基本上都很难得到满意的解决, 这不仅损害了这些游客的切身利益, 而且依靠游客进行“人际关系”营销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给旅游景点带来了巨大的潜在损失。

2国内旅游管理的优化策略

综上所述, 国内旅游管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 严重地阻碍了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同时, 由于管理水平不高, 对景点所在区域的“城市品牌”的宣传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 以促进旅游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2.1健全、完善旅游管理体制

体制的完善是促进旅游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力保障, 因此, 国内旅游管理水平的提高, 首先应该从健全旅游管理的体制、机制上入手: (1) 强化旅游行业管理体制, 行业管理体制的健全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 旅游业有其特殊的行业特点, 应该根据产品、劳务的不同进行分类, 改革旅游景点管理体制, 实现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职能整合, 这有助于理顺旅游管理的关系, 显著提升旅游业的管理水平; (2) 深化旅游计划与投资管理, 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必然要涉及到投资, 为了避免景点开发的重复性、盲目性, 必须要结合景点所在地的特点, 有序开发、价值开发, 否则就有可能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2.2提高旅游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 旅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网络的支持, 因此, 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优势, 提高旅游景点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构建适合旅游业发展的网络平台, 积极实施旅游景点的网络营销, 与各大银行合作完善旅游景点的支付流程, 与各大宾馆建立起旅客信息的共享平台, 实施“病毒式”营销。同时, 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旅游信息的宣传, 提高城市品牌的影响力。当然, 信息技术的实施, 必然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 政府各个职能部门要在各自职权范围内, 为旅游景点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从而实现旅游景点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的目的。此外, 还应该建立网络反馈意见箱, 及时地搜集游客的反馈信息, 并对游客的每一次网络投书、反馈意见都给予答复, 久而久之, 旅游管理水平就会实现质的提高。

2.3实施旅游统一管理

由于长期以来, 国内的旅游宏观管理基本上是呈现出了条块分割的局面, 不同的主管部门在制定旅游发展策略、旅游管理方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不同, 造成了重复性投资, 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因此, 必须理顺旅游管理的主管部门, 实施统一、集中化管理。宏观上, 由相对比较固定、比较单一的旅游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在微观上由旅游景点进行自负盈亏式的管理, 但是, 旅游景点的门票、交通费用等仍然应该实行“限价”策略, 否则就有可能频繁的出现“宰客”现象。统一管理并不是集权化的管理, 而是结合当前国内旅游景点开发、管理的现状, 给企业更大的自主管理的权利, 政府部门只是进行宏观调控, 这样有利于建立旅游行业的公平竞争局面, 促进旅游业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2.4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

旅游业监督管理力度的加大, 首先必须要完善旅游业管理的法律规范, 建立适合旅游业发展实际情况的旅游基本法, 基本法的建立可以为各个旅游景点、旅游主管部门优化旅游管理基本条例提供“蓝本”, 从而做到有章可循, 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的体制、机制。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监管, 如果监管不到位, 从业者就有可能铤而走险, 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 恶意提高门票价格、提高景区内商品的销售价格, 给游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 旅游主管部门必须要用好行政管理手段, 比如, 行政许可、行政监督以及行政强制等手段, 通过这些行政手段的威慑力促进旅游管理的规范化。

2.5项目开发与管理要紧密结合

当前, 国内旅游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如何做好后期的开发管理工作将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 在注重旅游开发、项目建设的同时, 必须将管理与开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否则, 如果管理不能跟上旅游业的发展要求, 项目投资的拉动效应就会降低。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与各个产业密切相关, 比如, 交通、餐饮住宿、商品销售等等, 都会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要重点开发拉动能力强、投入产出比较低、示范效应好的旅游项目, 并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投资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 这样既可以解决投资资金短缺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外商投资者丰富的管理经验, 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水平。

3结论

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管理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国内旅游在管理体制、信息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问题, 因此, 必须在这几个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 才能够实现旅游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目标。

摘要:旅游业已经成为发展较快、经济贡献指数较高的行业之一, 尤其是随着各地旅游景点开发的深入、旅游管理水平的提高, 旅游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但是, 由于国内旅游起步较晚, 在管理方法、管理机制以及旅游开发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成为制约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的瓶颈。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 对当前国内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国内旅游管理水平提高的具体的优化对策, 以期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所借鉴。

关键词:旅游管理,困境,对策,优化

参考文献

[1]郭燕.连云港市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 (03) .

[2]杨晓霞, 向旭.论我国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职能[J].旅游论坛, 2008, (05) .

[3]温泉.论我国旅游行业管理中的政府行为与旅游管理体制[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 (05) .

[4]薛灵霞.浅谈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改革[J].职业技术, 2011, (09) .

[5]王莹, 徐东亚.农民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02) .

国内研究美术教学策略 篇8

【关键词】21世纪;国内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

国内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段:(1)2005—2008年:上升期,表现为文献量逐年增多。(2)2009—2013年:平稳期,期间每年CNKI收录的相关文献数量都保持在170篇以上。(3)2014以后:成熟期。这个时期年发文数量总体会有波动,但数量仍保持在120篇/年。趋势表明,国内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仍然备受研究者的重视。可见,相关研究仍是二语习得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根据严明介绍的学习策略研究的类型,文本按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成果,划分出7种研究类型:理论探讨、回顾研究、策略调查、对比研究、相关性研究、策略训练研究、混合型研究。

二、研究成果

1.研究类型、内容和角度多元化。近10年的研究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研究类型、内容和视角呈多元趋势。其中,相关性研究最充分。如:性别、性格、动机、多元智力理论、自我效能等相关性研究的多元研究领域。此外,对比研究成果也比较突出,研究切入点丰富,如:吴丽琳:主要对比不同性格的优秀语言学习者在运用策略上的差异和个性特征;裴正薇考察在英语语音学习中成功者和失败者使用语音学习策略的差异情况及其原因;王莉梅探讨了大学EFL学习者交际策略的性别差异和课堂交际策略教学对男女学生的作用等。这些研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二语习得及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也为外语教学带来启迪。

2.策略探讨中相关理论得到发展。近些年的论文中有不少关于英语学习策略理论探究,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进行需要理论支持。20世纪80年代,Krashen的监控理论、Anderson的认知理论等语言学习理论成为策略研究的理论指导,并建立了属于这一领域独特的理论基础,如:Oxford,O‘Malley&Chamot对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被众多研究者接受。近年来,研究者在运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新的元素,如:何莲珍、傅莹等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内在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语言学习策略解构方程模型;王立非、陈功提出从认知的角度构建学习策略模式,对当前策略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梳理和反思等。这些研究丰富和发展了英语学习策略研究中的理论。

三、现有相关研究的缺陷及努力方向

1.研究對象过于集中。近10年来,英语学习策略方面学术论文的研究对象虽然日趋多样,但研究焦点集中在大学生,对高职高专学生研究力缺乏。在文秋芳主编的《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中,收录了近20年我国学者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的相关实证研究文章,研究对象有研究生、本科生、中小学生,唯独没有高职生。

2.实证研究方法不均衡性。在文秋芳、王立非对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回顾中,分析了38篇文章,其中只有6篇(15.78%)用了实验法。总体而言,研究方法种类还很不均衡,问卷调查仍遥遥领先,访谈、日记等方法稀少,因此,应促进研究方法既多元又比较均衡的发展。

四、结语

本研究回顾了最近十年来我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发现无论在研究类型、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上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成绩。但成果与问题并存。今后应不断深化研究、拓宽研究思路,将思路延伸到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策略研究中,并加强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鼓励学生将其广泛运用于英语学习之中,逐渐形成有策略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改进我国英语教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高黎,陈唐艳,曾洁.学习策略培训对学习者元认知水平影响的历时研究[J].外语界,2012,(1):35—43.

[2]何莲珍,傅莹,方富民,闵尚超.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之探索[J].中国外语,2011,(5):18—24.

[3]凌茜,杨梅荣,杨改学.基于网络的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英语听力学习策略实证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1):63—67.

[4]裴正薇.英语语音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使用策略的差异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3):64—70.

[5]吴丽林.内/外性格倾向优秀语言学习者学习策略运用研究[J].外语学刊,2005,(2):80—87.

[6]王莉梅.EFL学习者习得交际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8):37—41.

[7]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文秋芳,王立非.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J].外国语言文学,2004,(1):39—45.

[8]王立非,陈功.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认知模式的构建与解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6):16—20.

[9]熊苏春.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语言学习焦虑与学习策略使用之关系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6):66—71.

[10]严明.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203—208.

上一篇:学校食堂蔬菜食品购销合同下一篇:机电系统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