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活动玩沙反思(精选12篇)
今天我们和往常一样高高兴兴的去沙池玩沙,谢茹莹蹲在一边挖洞,张歆钰站着运沙,由于张歆钰一不小心脚一拐,哗拉拉满满一堆沙从天而降,谢茹莹还没明白过来是什么事就变成了一个沙人,沙弄到眼睛里那可不是好玩的事,我顿时紧张了起来,想跑过去批评张歆钰的不小心,同时帮谢茹莹清理一下,这时候只听见张歆钰大声说:闭上眼睛,我帮你拍。就这样张歆钰帮谢茹莹拍干净了身上的.沙,两个好伙伴又开心的玩了起来。
反思
事后我很庆幸自己并没有那么做,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照顾保护好孩子的安全那是极其重要的,但是不能因为这样而包办一切,使孩子失去了独立处事,解决问题的机会。困难,突发事件那无法估计的,因此我们应该提供机会让孩子去尝试、去面对、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调动主体的积极性,使其得到发展。教师不是一个批判是非正确的角色,而应该是幼儿辨别是非、正确发展的引领者。
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解决孩子的事吧。
一、备课时要翔实地写出学生的学习活动
我在研究中发现, 不少教师在思想上认同“学生是主体”“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但一到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一问到底”, 遇到疑难就将结论告诉学生, “主体”“过程”都成了泡影。产生这种认识与实践脱离的原因是缺少一种把先进的教学思想转化为师生的教学实践行为的中介, 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在备课中把传统的“教学目标”改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详尽地写出学习该课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学习目标, 尽量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外显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 (如说出、画出、算出、举例等) , 避免用“理解”“了解”“掌握”等内显行为动词在“教学过程”栏分项写清教师的组织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组织活动”主要是指教师设计的主要问题和起步性引导、过程性引导和终结性引导的具体方案。“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指教师设计的提供学生学习知识、操作练习等具体方案, 要用外显行为动词写出学什么, 怎样学。
二、教学中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1) 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特殊年龄特点, 他们天性比较活泼且爱玩游戏, 因此, 教学中应当结合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 在课堂上加入一些趣味游戏, 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认识图形》这一课, 一开始我就让小朋友做一个游戏, 出示学具袋, 里面装了学过的图形卡, 让小朋友来随便摸一张, 说出它的名称, 其他小朋友当裁判, 如果他说对了给他鼓鼓掌。然后让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拼出美丽的图形, 并根据图形想好一句话, 他们有的拼成松树, 有的拼成机器人, 有的拼成蜻蜓, 我就对表现好、想象力丰富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样, 学生在欢乐、愉悦的环境中求知、求乐, 共同享受游戏的喜悦, 并从中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作用, 真正达到了“启智于动, 怡情练志”的目的。
(2) 在具体实践中学习。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建立理性认识的过程, 通过这种形式, 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而且对于知识的理解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有利于其更好地掌握。例如《圆锥的体积》的学习重点、难点是理解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原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时我将学生分成小组, 发给他们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细沙和白纸, 结合黑板上的思考题让他们动手操作, 学生从中明白了“把圆锥里装满细沙向空圆柱里倒, 倒了3次刚好将圆柱装满, 所以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最后, 我再通过电脑演示给予证明。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以思促动、以动启思”, 学生从玩中轻松地领悟了知识, 发展了能力, 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的活动目标。
(3) 在情境体验中学习。“情境体验”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能够有更好的情景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和学习效率。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 我设计了“唐僧师徒智过分数城”这一活动, 通过一边讲学生熟悉的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 一边提出活动方法:“凡过城者, 均须在分数箱内抽取一张卡片, 卡片上有一道题, 解答正确方可入城。同行的几个人可解答同一题, 但解法不能相同, 也可另行抽取卡片解答。”说完有四个学生自告奋勇上来扮演师徒, 抽了一张卡片, 题目是:填空:12/ () = () /20=3/ () , 此时, 他们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活动中了, 成了活动的主角, 各有各的想法, 最后全部顺利过关。他们的主体意识就这样逐步形成、巩固和强化。当然, 最后教师应做好活动的评价工作:A.对各组分别参与的角色活动情况进行评价;B.对各组完成活动任务的策略、合作、纪律情况进行评估。活动教学在情境体验中善始善终。
(4) 在合作互动中学。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人才的需要, 我校已逐步摸索出一套在班级授课背景下的“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互相交流, 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组员的知识基础不同, 他们对同一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 通过小组学习, 可以达到各层次互补的效果, 加强他们的学习能力。此外, 教师在进行小组学习时尤其注意要教给学生有效的活动方法和程序 (包括必要的纪律教育) , 正确处理好活动中的师生关系,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不断成长, 在参与和合作中不断成熟, 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感知和探索沙的特点。
2、通过玩沙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建构能力。
活动准备:
1、盛水的杯子每人一个,围裙每人一条,小棒若干。
2、活动前检查沙坑安全及卫生。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带领幼儿到室外脱下鞋袜在水泥地上跑一跑、跳一跳,说说是什么感觉?
(很硬,脚踩上去不舒服,摔在地上很疼。)
请幼儿再到沙坑里跑一跑、跳一跳,说说是什么感觉?。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很软,很舒服,摔倒了都不会疼。)
与幼儿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沙很软。
2、发现游戏
①让幼儿用手玩一玩干沙,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知,看看有什么发现:
(沙很轻,不用费劲儿就可以拿起来。
沙会跑,它会从手指缝里掉下去,说明它很细。
沙没有味道。
干沙不能粘在一起……)
②发给幼儿每人一个杯子,让幼儿到水池里取水,自由活动。鼓励幼儿将新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把一杯水全倒进沙里,水倒得太多,就能看见沙的上面有很多水,水上面还有几粒沙浮在上面。把水慢慢地倒进沙里,水就不见了。把沙放进杯子里,沙不会溶解。沙变湿了可以捏东西……)
师生共同总结沙的特点。
3、建构游戏
引导幼儿运用小棒进行建构游戏(也可用小棒在沙上面画画)对自己在沙坑周围获取材料进行活动的幼儿加以肯定。
4、欣赏游戏
共同欣赏每位幼儿的作品,给每位幼儿以肯定和鼓励。
5、收拾、整理材料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看看什么地方有沙,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次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说说沙的用途。
教学反思:
本活动以发现教育为契机,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幼儿的探索欲望得到满足。培养了幼儿的求实精神,提高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身体验,观察、了解沙子的特征。
2、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干沙和湿沙的不同。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沙箱,多种玩沙的工具。幼儿用书。
经验准备:幼儿对沙子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出沙子。
(用箱子装好沙子,不让幼儿看见,激起幼儿观看的欲望)
1、哇!好重啊!小朋友们你们说说这么重的东西,会是什么东西呢?(让幼儿结合生活实际说说)
2、可是沙子里面还有石头,你们想办法帮老教师把石头从沙子里面拿走好不?有没有什么很简单的方法很快就把石头挑走了呢?(引导幼儿用沙漏把石头和沙子分开)
3、在用沙漏将石子和沙子分开始,发现沙子是怎么样的?为什么石头没有从沙漏里漏下来呢?为什么呀?
二、让幼儿在桌面上自由的玩沙。
1、教师分发沙子。
提出要求:没有允许用沙,就不能去摸沙子,在玩沙的时候不要把沙子抓着扔人,不能把沙子掉到地上去!
2、老教师请你们来摸摸沙子哈!
玩完之后,你们要告诉老教师沙是什么样的?
教师总结;沙是细细的、软软的、黄色的,一粒一粒的!
3、让幼儿区别干沙和湿沙。
你们看老教师这里也有很多的沙子吗,这两堆沙子有什么区别?“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为什么他们不一样呢?
三、游戏。
1、老教师用各种模型按沙,看看干涉和湿沙按出来的模子有什么不同。
2、老教师用手给沙走各种造型,请幼儿观察,感受干沙和湿沙的不同。
提问:那种沙子更容易做造型?你用干沙和湿沙做造型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四、鼓励幼儿讨论玩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沙子原来可以有这么多的玩法,可以做各种造型!那我们玩沙的时候,要记住什么?为什么呢?
教师总结;因为沙子一粒一粒的很轻,风一吹就会满天飞,也会飞到我们的眼睛里,沙子飞到我们眼睛我们的眼睛也就会瞎掉,所以小朋友们玩沙的时候,不能扔人,不能往上抛!注意别伤害了眼睛,要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课,效果还不错,不仅调动了每个幼儿的积极性,而且师幼配合的非常好,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通过尝试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沙的特性。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方面得到了全面、自主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目标。
众所周知,幼儿都具有创造力,但幼儿的创造力是通过具体的创造活动表现出来的。它是与幼儿的游戏不可分的。所以玩沙是我们能提供给幼儿的最自由,最美好的活动之一。由于我们幼儿园地处沿海边,沙子是比较常见的,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我们幼儿园在扩建的时候就为幼儿创建了一个大大的玩沙池。我们每周都为幼儿安排时间,让幼儿尽情地玩,在平时也让幼儿自主地玩。在玩沙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幼儿挖小河,做蛋糕,垒城堡等,只要我们仔细,认真地分析一下,不难发现他们确实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它是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因此,我们应该要有目的地教幼儿玩沙,并在玩沙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首先要激发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在幼儿玩沙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对幼儿玩沙的方式,玩什么,怎样玩都让他们自己决定,重视活动过程而不要在乎结果。让他们在没有任何外在压力的情况下,轻松愉快的玩沙。在玩沙活动中我们还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比如老师和幼儿一起玩,参与到孩子当中,让孩子觉得老师也是跟他们一样也很爱玩沙。自然孩子们的心情就会很愉快,就更喜欢玩沙,玩沙的兴趣就在无意当中滋长了。每每到了玩沙的这一天,孩子们都特别兴奋。有些孩子几乎都要欢呼起来了。现在我们的孩子对玩沙的兴趣特别的浓厚。
其次我们为幼儿创造条件
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是幼儿玩沙活动的基础。幼儿玩沙活动的内容是与幼儿的生活有关。所以我们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他们熟悉的环境,比如我们的幼儿园是怎么样的,汽车是怎么样的,并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强化幼儿的有关生活经验。为幼儿提供各种有趣的图片,增加幼儿的感性认识。让幼儿能在活动中自然的发挥,想象,交流与探索。在玩沙活动中我们不仅保证了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去玩,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玩沙材料。比如提供一些玩沙的工具
如铲子、小桶、小推车等各种模具,还有一些辅助材料如小树枝
塑料空瓶,小汽车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和创造能力。最后我们还掌握了一些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法
在玩沙活动中我们老师充分发挥着主导作用,并以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为出发点来指导幼儿玩沙。从中我们老师运用各种指导方式,使幼儿有发挥自己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机会。
第一我们是先激发幼儿的联想
在我们刚刚开始让孩子玩沙子的时候,孩子们都不敢下手玩,也不敢尽情的玩,生怕自己做不出什么东西会被老师批评,而且在玩沙前一般都说不出自己要做什么,要怎样玩,他们只是将沙子倒出来又装进去,只是觉得好玩而已。偶尔堆积在一起就特别高兴地大喊:“啊,我堆了一座小山呀,快来看呀!”不过还是有许多的孩子还是处于茫然的状态,不知该玩些什么好。于是我们就给予孩子协助,比如我问:“你做的是什么呀?”如果孩子还是说不出来老师可以帮助孩子想出他时常喜欢的东西,这样孩子就有目的性了,就知道要做什么。在幼儿会做一些简单的物品的基础上,老师慢慢地加以引导,除了可以做这些,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让他变得更漂亮。有一次孩子们在沙子上印了很多的海底动物,其实那时他们也只是随便印印,我看到了说“你们印海底动物真漂亮,他们都生活在什么地方呀,他们很大声的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大海里。那大海里还有什么东西呢?怎样让你们的海底世界变得更漂亮,这时孩子们说出了许多的东西。于是我就乘机说,那你们现在把他们都变出来吧,让海底世界更漂亮。”孩子们听了我这么一激发他们的联想全出来,孩子们的兴致就更高了,这一天他们都玩得很开心。
第二是我们积极地参与到幼儿的活动当中,这是孩子们最喜欢了,与老师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了。在玩沙活动中老师不仅是个组织者,而且还是一个参与者。因为幼儿最初的创造力开始于模仿,幼儿通过模仿学习了一些知识经验,有了一定的知识,就能进行简单的创造活动。所以我们在玩沙的时候与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玩。我们在开始时与幼儿一起使用同样的工具一起玩。老师使用这些工具制作一些东西如挖城堡,公园等。孩子看到老师也在玩,老师也参与到他们当中,这样他们的兴趣就更浓了。久而久之,孩子们制作的东西也就更丰富了。
第三是我们引发幼儿在活动中的目的,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喜欢玩沙,但都不知如何去玩,所以要引发幼儿在玩的时候要有目的性。我们先了解幼儿的水平,不让随便幼儿去玩,随时观察幼儿游戏,从中了解每个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寻找幼儿的特点和教育契机。如果我们不先了解就就会造成活动的盲目性,而且活动的水平也就不会提高了。在活动中如果发现幼儿反复地把沙铲到小桶中,又倒出来,他们只是对沙和摆弄玩具的动作感兴趣,而对结果并不关心。,还有的幼儿在沙池里跑来跑去,有时还将沙高高扬起,他们玩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目的。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帮助他们一起明确目的。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的孩子们的创造力增强了许多。
第四是我们在活动中主要以鼓励为主。比如在玩沙活动中,有时幼儿会建造一些简单的物品,那我们也及时给予肯定。幼儿受到了老师的鼓励,看到自己的努力取得了结果。他们的自信心也就增强,积极性也提高了。在活动中我们不仅用语言表示,而且还用满意信任的目光,亲切喜悦的笑脸,这样孩子就更有信心了。我们老师还非常信赖幼儿,让幼儿尽情地玩。把自己当做是幼儿的游戏伙伴,与幼儿一起成长,与幼儿共享欢乐。
幼儿园的玩沙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幼儿能在活动中体验自己,享受快乐,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们应该要让幼儿多进行玩沙活动。
对这一“意外情况”,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当教育活动中出现种种“意外”或“闪失”时,我们应反思什么呢?
一、当教育活动中出现幼儿“失控”时,我们要反思什么?
1. 教师准确的游戏性指令语言非常重要。
“失控”常常是幼儿兴奋所至,这在音乐活动的游戏环节时常发生。比如在“小羊”的音乐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扮演小羊,教师扮演羊妈妈,小羊跟着羊妈妈边唱边做动作,吃饱后早早回家时,幼儿常常会簇拥着“羊妈妈”,推挤着向“羊妈妈”靠近,惟恐落后,这时就需要老师以游戏中的口吻指导幼儿:“宝贝们,你们快把妈妈挤坏了,再推妈妈就会摔倒了,我看哪个羊宝贝最乖,最疼妈妈!”这样孩子们会立即明白老师的意图,乖乖地跟在“羊妈妈”身后回家。
2. 在下一环节让幼儿“动”之前,老师是否把要求提到位了,或关注到让幼儿自主学习,让幼儿自己来提出规则。
如在“开火车”游戏中,在设计活动之前我就进行了反思,提前考虑到幼儿在开火车时会兴奋到开得过快,后面的“车厢”拉断发生拌倒甚至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摔倒,或者开得太慢发生推倒等“失控”现象,于是我便在游戏前讲清游戏要求,然后请孩子们说说怎样开火车,提出“假如开快了会怎么样?”“开得太慢又会怎么样?”等问题,让他们自己讨论制订规则,这样在“开火车”时幼儿就会遵守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整个游戏既热闹又井然有序。
3. 教师的眼神是否始终以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幼儿。
当有部分幼儿明显走神时,我们的眼睛是否与他们说话,或者用肢体语言提醒他们。
二、当教育活动中幼儿出现理解偏差,没有按照预设的活动思路进行时,我们要反思什么?
1.在预设活动过程时, 首先要准确理解活动目标, 然后围绕活动目标设计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以幼儿的现有能力和理解力为起点, 尽量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得到提高。
2.当幼儿的回答或者理解出现偏差时, 应该重新引导幼儿, 而不能随着幼儿的思维和情绪远离活动目标, 要给幼儿纠正的机会。如我曾经在一节“生病了怎么办”的社会活动课上, 引导幼儿说说去医生那儿后该怎么做?结果幼儿一个劲地围绕着打针时怎么勇敢不停讨论。我意识到自己的提问不够明确, 让幼儿的思维出现了迁移, 于是立即接过幼儿的话题, 答应他们活动结束后请每个幼儿到老师这儿说说自己去医生那里打针的表现, 现在跟着老师去看看医生那儿都有些什么?很快幼儿的注意力又集中到医生的医用器械和药品上, 判断出图片上的行为对错。
三、当教育活动中幼儿在反复启发后仍然不能达到想要的创造性思维时,我们要反思什么?
1. 是否在活动中积极地调动和评价幼儿,同时评价是否“机械化”了,或者说太“笼统”和“敷衍”了。
比如,反复地表扬“真棒”“哇!真漂亮”“你的动作真好看”,等等。比如在舞蹈活动中,幼儿最想知道的是怎样的“棒,漂亮,好看”,能让他们可以立刻模仿创造的,因为每个幼儿的能力不同,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动作,大多还是以模仿为主,然后稍作改编,那么此时就需要老师作具体的评价。如:我在音乐活动“中国功夫”中,对幼儿的创编动作给予了及时具体的评价,如“笑笑的小碎步真像一阵风啊!”“静静的小脚绷直了,真厉害!”“点点的小手飞起来了,真好看!”。这样,这些与歌词相吻合的动作“碎步、绷、飞”便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创编能力弱的孩子就可以先模仿。
另外,自己的动作、形象、表情是否准确适宜,这是老师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如要求幼儿“把手举得高高的”,可是老师自己的手却在“投降”的位置。教师脸部表情平淡,眼睛不传神说话,幼儿跟随音乐跌宕起伏的情感又从何而来呢?
2. 是否及时给予幼儿最准确的引导。
大都孩子没有总结概括能力,即使在活动中已经进行过,幼儿往往还是不能联系着回答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提示和引导。
四、当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出现游戏混乱时,我们要反思什么?
1.一般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会发生意外情况, 幼儿肯定不明白老师说的“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或者“找一个舒服的地方”的确切意思。平时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空间方位分配的能力, 应该作为一种长期的工作, 必要时可以设计相应的练习, 让幼儿反复体验幼儿之间前后左右有一定空间距离的“舒服”感觉, 以形成自然的常规。
2.教师要尽量改变那种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姿态。当幼儿还不能调控好自己时, 老师应该尽量灵活地走进幼儿, 随着活动的需要改变地位与站位。同时教师也要融入幼儿之中, 便于因人施教, 更好地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调动幼儿。
五、当教育活动中同时出现多个形象而表演无续时,我们要反思什么?
1.一般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常常会对游戏本身感兴趣, 忘了音乐的存在, 而教师恰恰容易被幼儿牵着鼻子走, 让“游戏”游离在音乐之外, 使音乐氛围浓厚的欣赏活动变成规则不清的体育游戏活动。
2.在语言或者表演活动中, 幼儿常常会对道具感兴趣, 或体验“经过打扮后的自己”的快乐。此时教师一定要在幼儿拿到道具或打扮后, 进入语言“角色”游戏或表演前, 将规则重点重述一次, 或者引导他们将音乐片段再欣赏一遍, 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角色出现的顺序, 如故事活动“拔萝卜”。在第一次进行表演活动时, 我发现幼儿对基本旋律掌握得很快, 但是到了表演时小动物出场顺序就搞不清了, 反复提醒效果也不佳。课后通过反思, 我发现幼儿不是学不会、记不住, 而是热衷于戴上头饰化了妆后的模样, 互相欣赏, 以至于忘记歌词及出场顺序。根据这种表演情况, 我进行了修改, 让幼儿在戴上头饰后, 相互欣赏一下, 并准确地说出自己的角色, 然后请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音乐, 同时我也按照歌词顺序一一出示游戏中的角色道具, 以加深幼儿的印象, 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角色出现的顺序, 这样在经过反思进行的第二次活动或类似活动中, 就不再出现表演无序或混乱的状况。
一、操作感知(个别活动)
二、玩水感知水会流动的特性。(1)为幼儿提供塑料筐、瓶子、叉„„,让幼儿玩水、体会水的流动性。(2)玩水感知水能溶解某些东西。幼儿提供瓶子和糖、盐、石子、沙子等物品,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糖和盐被水溶解的现象。
三、发现讲述(小组活动)(1)让幼儿用勺子往塑料筐和瓶子里灌水。然后说说灌水的结果,讨论筐里为什么盛不住水。(2)让幼儿用调羹、叉子舀水。然后谈谈发现了什么现象。讨论叉子为什么不能舀水。(3)让幼儿把糖、盐、沙子、石子分别装人四个瓶子里然后猜猜,如果往瓶子里灌水会发生什么。(4)让幼儿往每个瓶子里灌水,并用小棒搅拌,然后观察瓶内的变化,讨论四个瓶子里的东西是不是都不见了。哪些东西仍在瓶子中,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到哪里去了。(5)讨论水的用途和如何节约用水。
[玩沙安全教案(共2篇)]篇一:玩沙教案
认识沙子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的操作尝试活动,感知常见的黄沙特性:(1)沙有粗有细;(2)沙是一粒一粒的;(3)沙是松散的;(4)沙不溶解于水。
2、初步了解沙的用途,引起幼儿对周围自然物的关注,教育幼儿保护周围自然物。
3、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培养初步的探索尝试精神。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玩沙工具(铲、箩筐、小桶)、搅拌棒、水、玻璃杯、用来自制沙球的矿泉水瓶等物品,场地周围贴有若干有关沙的功能图片。活动过程:
1、把幼儿带到沙坑,以玩沙导入学习活动,引出活动主题
2、通过尝试活动,并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初步感知沙的主要特征。(1)让幼儿感知沙的粗细特点,并结合相关的卫生教育。
教师归纳沙的沙子宝宝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容易塑造的特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引起幼儿对周围自然物的关注,培养幼儿爱护周围自然物的情感。活动准备:
玩沙工具一筐、水若干桶、纱布、吸管若干。活动指导:
1、运用沙子宝宝的秘密这个话题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
师:我们今天要和沙子宝宝交朋友。沙子宝宝呀,最喜欢和知道它秘密的小朋友玩。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找一找沙子宝宝的秘密吧。
2、运用各种工具,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感官感知沙的特性。
(1)用纱布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水桶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3、组织幼儿积极讨论玩沙活动中的发现。幼1:我发现沙子很细小、很轻。、幼2:我发现沙子很轻,不小心会飞到眼睛里。
幼3:我发现沙子倒进水里时,沙子不会像奶粉一样化掉。
小结:所以我们小朋友在玩沙的时候不要把沙子拿来扔,避免沙子飞到眼睛里。
4、再次玩沙,引导幼儿用水把沙浇湿,观察沙子遇水后结块的变化。往沙箱中倒入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的区别,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小结:沙子可以和水一起玩,那么我们小朋友也可以利用水和沙子一起做游戏。
5、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小组造型,体验干沙和湿沙的任意造型。
幼儿自由分组玩沙,教师适当引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完成本次任务。
6、评价幼儿的表现。
你们今天表现都很棒,都找到了沙子宝宝的秘密。沙子宝宝说下次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呢!
7、整理玩沙工具,洗手洗脚。
[玩沙安全教案(共2篇)] 请值日生帮忙整理好今天的玩沙工具,教师与保育员组织幼儿排队,并帮助幼儿有序地洗手和洗脚,最后回活动室。
给水桶喂沙
活动目的:
1、幼儿自主探索,利用各种方法给水桶“喂”沙。
2、体验玩沙的乐趣。活动准备:
1、水桶3个、人手一把铲子。
2、轻快的音乐伴奏磁带。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上次活动中,我们认识了沙子,知道了沙子有哪些特点? 师: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沙子。
二、出示水桶,引导幼儿思考江水桶填满最快的方法。
1、师:这是什么呀?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出一个难题,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水桶填满呢?
2、幼儿进行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三、进行活动,验证想法。幼儿进行活动,教师进行指导,为幼儿计时比赛。
四、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选出速度最快的方法。
我们来运沙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引导幼儿以大带小进行活动。活动准备:
沙池、玩沙工具(大小不同的塑料桶各二十个、铲若干)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幼儿做沙操。
二、我们来玩运沙游戏。请小朋友想想,你会用什么来运沙?(幼儿自由讨论)
三、幼儿
美丽的树林
活动目标
1、能主动与同伴商量、合作游戏,遇到问题能积极想办法解决。
2、运用推、拍、压、印、挖等技能,用不同材料创造性地开展游戏。
3、能大胆向同伴讲述自己的作品。活动准备:
玩沙工具:沙铲、快速面罐、雪糕盒、印模、自制树苗、收集树上掉下的枯叶、树枝、活动过程 :
(一)引入活动。
“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过了一会儿,它觉得好累,于是就从天空中飞了下来,降落在陆地上。只见,周围烟尘滚滚,没有一棵小树,令小鸟觉得很难受,你们能够帮助它一起建一座树林吗,让小鸟可以安心地休息一下。
(二)复习巩固以往的玩沙方法,并请个别幼儿进行示范,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三)老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进行讨论:“做树林可以用什么材料?“怎么样的树林才漂亮?”并商量制作的内容和人员的分工,策划出玩沙制作图。
(四)老师提出制作的要求。
(1)大胆尝试不同的材料,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制作树林的玩沙方法。(2)树林的围栏要有规律地间隔。
(五)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幼儿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能从材料、方法和规律这三方面进行讲述。
(七)幼儿欣赏作品,进行客观性的评价。能说出别人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建议。
下页 余下全文篇二:玩沙教案(小班)沙子宝宝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容易塑造的特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引起幼儿对周围自然物的关注,培养幼儿爱护周围自然物的情感。活动准备:
玩沙工具一筐、水若干桶、纱布、吸管若干。
沙子宝宝的秘密吧。
知沙的特性。
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干沙,体验沙轻的特点。
倒入水桶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1.沙浇湿,观察沙子遇水后结块的变化。
手感知干沙与湿沙的区别,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2.水一起玩,那么我们小朋友也可以利用水和沙子一起做游戏。
3.行小组造型,体验干沙和湿沙的任意造型。
教师适当引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完成本次任务。
洗手洗脚。
好今天的玩沙工具,幼儿有序地洗手和洗脚,最后回活动室。
1感知常黄沙的特性。
2尝试精神。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师:今天就来找一找
二、用不同的感官感(1)用纱布分离出(2)用吸管吹一吹(3)把筛出的细沙
三、再次玩沙 引导幼儿用水把往沙箱中倒入水,用小结:沙子可以和组织幼儿分组进幼儿自由分组玩沙,四、整理玩沙工具,请值日生帮忙整理看谁垒得高 活动目标:、通过操作尝试,、培养初步的探索 幼儿人手一套玩沙工具(铲、箩筐、小桶)、搅拌棒、水、玻璃杯、用来自制沙球的矿泉水瓶等物品,场地周围贴有若干有关沙的功能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你们玩过沙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玩一玩吧。
二、带领幼儿在沙子里踩一踩,感知沙子的特点。
1.感知沙的粗细特点,并结合相关的卫生教育。
问:沙子踩在脚下是什么感觉?
2.小结:有的沙比较细,有的沙比较粗,一般人们称它为细沙或粗沙;沙是一粒一粒的;沙是松散的。平时玩沙是要注意不扬沙,保护自己和同伴的眼睛、鼻子等器官。
三、把沙子垒高。
[玩沙安全教案(共2篇)] 1.师:你们都认识了沙子,那么你有办法把沙子垒高吗?动手试一试,看谁的垒得最高!2.总结:
在沙子里加点水,把沙子弄实、弄厚可以垒高。
给水桶喂沙
活动目标:
1、幼儿自主探索,利用各种方法给水桶“喂”沙。
2、体验玩沙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水桶3个、人手一把铲子。
2、轻快的音乐伴奏磁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上次活动中,我们认识了沙子,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沙子。
二、出示水桶,思考将水桶填满最快的方法。
1.师:这是什么呀?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出一个难题,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水桶填满呢?
2.幼儿进行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三、进行活动,验证想法。
1.幼儿进行活动,教师进行指导,为幼儿计时比赛。
2.教师小结,选出速度最快的方法。
我们来运沙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在探究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能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活动准备:
沙池、玩沙工具(大小不同的塑料桶各二十个、铲若干)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幼儿做沙操。
二、玩运沙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你会用什么来运沙?(幼儿自由讨论)
三、幼儿
挖地道
活动目标:
练习用不同的方法挖地道。学习深挖、压、拍等技能。
遵守玩沙规则,尝试与同伴合作,不扬沙、扔沙,体验玩沙的快乐。活动准备:
玩沙工具若干、积木若干、竹签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秋天到了,小蚂蚁又要为储存冬天的食物而忙碌了,它们会挖很长很长的地道,然后把食物藏到地道的最深处,这样他们冬天就不会饿肚子了。今天,蚂蚁王国的国王告诉黄老师,它们想请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来帮助蚂蚁们挖地道,大家愿意么?
蚂蚁国王说,它们的地道是非常长非常深的,这样藏在里面的食物才不会坏掉,也不会被其它小动物偷吃掉。
二、幼儿挖地道、老师巡回指导。
1.总结经验:(1)刚才你是怎么挖到的?借助什么工具
(2)怎么样挖,才能挖的又深、又快、又安全。(3)挖出来的沙子怎么处理的?
2.老师小结: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挖洞,小心轻放,才不会扬起沙,挖出来的沙子由运沙的小朋友运到地道的远处,这样就不会不小心把地道弄坏了。
3.挖通地道,巩固挖洞的技能。
刚才蚂蚁国王过来看了下,觉得我们小朋友真的很能干呢,可是又有个问题了,蚂蚁这么小,从一个地道到另一个地道要走很远的路,希望我们能将刚才挖的地道打通,变成一条又长又深的地道,这样就方便将食物运到地道的最深处了。由幼儿观察哪条地道挖得最深就作为终点,然后合作将各个地道挖通。最后将终点的地道再挖深,将积木当作食物埋进去,用竹签插在地道上的铺路。
三、收拾整理
轻轻将工具里的沙抖掉,轻轻拍掉身上的沙,收拾工具后回教室。
1、通过亲身体验、观察、了解沙子的特征。
2、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干沙和湿沙的不同。
3、乐意玩沙,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种玩沙工具、玩沙场地。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进入玩沙场地。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外面去上一节课,我们要一起去玩沙,但是到了玩沙的地方,小朋友先不要玩沙,老师会问小朋友一些问题哦,等你们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之后,老师才请小朋友去玩。
2、带幼儿进入玩沙场地.
二、请幼儿观察、了解沙子的特征。
1、这里面有好多好多的沙子,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并且摸一摸它,这些沙子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2、教师总结:这些沙是细细的,软软的,黄黄的,一粒一粒的。
3、你们看看,沙子里面是不是还藏了很多的小石子呢:请幼儿想想应该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把沙子和石子分开呢?
4、教师示范:用沙漏将石子与沙分开,并请幼儿观察。让幼儿说说为什么石子可以和沙分开。
三、引导幼儿比较干沙和湿沙的不同
1、你们知道怎么样可以把沙子变湿吗?
2、给沙子加水,观察湿沙与干沙的不同,请幼儿观察加了水的`湿沙与干沙有什么不一样。
3、拿湿沙与干沙分别在手上捏一捏,请小朋友观察后说一说。
4、小结:干沙抓在手上会一粒粒游流下来,像流水一样,但湿沙放在手里捏一捏可以捏出不一样的形状。
四、请幼儿体验玩沙
1、教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玩一玩这些沙吧!但是在玩的时候小朋友要注意些什么呢?
2、注意不要把沙弄到了自己和别人的身上,在玩沙的时候也不能上扬,这样容易伤到眼睛。
3、请幼儿用各种模型按沙,看看干沙和湿沙按出来的模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1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反思并不是一个新词。在我国古代, 孔子就提出“君子有九思”、“吾日三省吾身”,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 这些都是很好的反思理念。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 教学更是这样, 教师更要“思”。“思”即“反思”, 一位成功的教师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成长起来, 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的彼岸。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有“白日执教夜间思”的习惯, 他将每天晚上10点到11点这段时间留给自己进行反思, 日积月累, 写满了几十个笔记本。叶谰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师的成长模式。可见, 名师成功的途径就是从反思开始的。对教师而言, 反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 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
不管是有经验的教师还是经验不足的教师, 每一位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这些经验成为许多教师教育教学赖以实施的理论基础, 但他们对这些教育教学经验蕴含了哪些原理却很少分析。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挖掘或梳理出经验中蕴含的原理, 使经验升华为理论, 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此, 美国学者波斯纳有一个十分准确的观点:“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只能是一种经历) , 至多只是肤浅的知识。如果一个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经验 (经历) , 而不对经验 (经历) 进行反思, 那么, 即使他有二十年的教育经验 (经历) , 也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 除非从经验的反思中吸取教益, 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变”。同时, 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 形成独具个性的专业理念, 而这些又是指导教师今后从事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1.2 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否合乎教育理论、合乎教育规律, 是否科学有效, 既需要他人的评价, 也需要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的反思, 可以使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 以审慎的方式行动, 不断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因此, 反思可以看作是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从而使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工具。
1.3 有助于教师获得专业自主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 专业自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不仅是学校生活的主要参与者, 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决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具有课程与教学的相对自主权, 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学习动机、学生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享有权威, 无论是同事还是行政人员都不能妨碍这种权威。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研究能力, 使教师能为其决策和行为辩护, 独立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进而提高专业自主性。
1.4 有助于教师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
美国哲学家杜威认为, 反思不是一种能够被简单地包扎起来供教师运用的技术, 而是一种面对问题和反映问题的主人翁方式。反思涉及直觉、情绪和激情, 在反思行为中, 理性和情绪相交织, 3种态度——虚心、责任感和全心全意是反思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形成反思意识, 养成反思习惯, 本身就是对事业、对学生、对自己的负责, 它有助于教师形成爱岗敬业、虚心好学等优良的职业品质。
2 教学反思的过程
按照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序, 教学反思的过程包括: (1) 活动前反思:这主要指在课前准备阶段的反思, 它有助于发展教师收集整合资料的能力, 如查找各种教学资料 (参考书、教学案例、多媒体课件等) , 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等。即所谓“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2) 活动中反思:这主要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旨在帮助教师解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 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3) 活动后的反思:这主要是指课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回忆, 反思自己的教、学生的学, 如自己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能力的培养、感受最深的教学环节等。如果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 可纵向地将教学反思分为以下4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此过程能有效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从而提高其教学水平。
2.1 具体经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并明确问题情境。在此过程中, 接触到新的信息很重要, 如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和原理等。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就会感到一种不适, 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 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该阶段的关键是使教师意识到教学活动的不足, 这往往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质疑。所以, 让教师明确意识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往往并不容易。作为教师反思活动的促进者, 在此时要创设轻松、互信、合作的氛围, 帮助教师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2.2 观察与分析阶段
这时, 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 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 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 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 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获得观察数据的方式可以有多种, 如自述与回忆、观察模拟、角色扮演, 也可以借助录音、录像、档案等。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 教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 看驱动自己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 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 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 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个任务可以由教师单独完成, 但合作的方式往往会更有效。经过这种分析, 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明确的认识。
2.3 重新概括阶段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 教师反思旧思想, 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此时, 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更有效的策略的产生, 这种信息可以来自研究领域, 也可以来自实践领域。由于针对的是教学中的特定问题, 而且对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 这时寻找知识的活动是有方向的、聚焦式的, 是自我定向的, 因而不同于传统教师培训中的知识传授。同样, 这一过程可以单独进行, 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
2.4 积极的验证阶段
这时要检验以上3个阶段所概括的行动和假设, 它可能是实际尝试, 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 教师会收获新的具体经验, 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 开始新的循环。在以上4个环节中, 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 但它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 以上4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 界限不甚分明。
3 教学反思的成分
教师需要反思的成分很多, 但最重要的应对以下3种成分进行反思。
3.1 认知成分
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在人的头脑中, 大量相互关联的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 成为图式, 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 构成了个体理解世界的基础。有人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对课堂事件的解释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专家型教师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更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这些图式使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 并从记忆中提取相关信息, 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 这是使他们能够自动化地处理各种问题的基础。
3.2 批判成分
这是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 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 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 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 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的问题等。它影响到教师对情境的理解, 影响到教师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研究者发现, 反思过程中, 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 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 他们对这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非线性的问题更感兴趣。
3.3 教师的陈述
教师要反映自己的想法, 它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 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 这些是教师的陈述的基本成分。它可能包含一些认知成分和批判成分, 但重点是指教师对做出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的解释, 这种解释可以使教师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
4 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应当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呢?现提出以下4种反思的方法。
4.1 反思日记
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 教师可写下自己的经验, 并进行认真分析, 写出心得体会, 明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的“得”与“失”。
4.2 详细描述
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 详细描述所看到的情景, 对此进行分析讨论。
4.3 实际讨论
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 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 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 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学校所共享。
4.4 行动研究
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 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 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 而是直接着眼于对教学实践的改进。
这天阳光明媚,海浪轻轻地拍打着沙滩,显得格外美丽。我和妈妈、姨妈来到沙滩准备做一个沙滩小城堡。姨妈提议:“咱们先做出一个洞,当游泳池,后面做一个小城堡,但前面必须开两条管道让水流进洞。”我兴奋地说:“就这样做,赶紧开始吧!“我拿起铲子,妈妈握着推沙车,姨妈则在用模具做饰物。我把铲子放进沙中,用力一铲,好多沙出来了。我把沙放进推沙车中,这样重复了好几次,终于做出了游泳池。要是这里真充足了水,还真可以在里面游泳哦!我用桶去接了点海水,倒进推沙车里 。一抖,沙子合在一起像一块超大巧克力一样落了下来,我在上面刻了条纹、精致的门、小巧的窗户,在小城堡顶上刻了good,表明这是个很好的小城堡。接下来是做管道,做管道可不简单,要把手伸进去钻很久。
妈妈先钻了一个小洞,我把手伸进去像狗在游泳一样地抓,眼看马上就要成功了,突然上面的沙落了下来,洒的我一手都是沙。我抖一抖手上的沙,惊奇地发现,已经形成了一个水槽,只是没有管道那么高级,我马上又做了一条水槽,只要能把海水引进来就行。刚做完,一个大海浪就把海水沿着水槽送上来,游泳池填满了。我的好朋友沛沛一下跳进池里玩了。姨妈也把它做好的饰物插进小城堡里。我们的沙滩小城堡完成了!
爸爸妈妈提议说:“要不咱们去黄河边儿玩儿吧?顺便带上你表弟。”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立即把爸爸妈妈推上汽车就出发了。
经过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黄河浮桥。我透过车窗,一座座“沙山”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惊奇地叫着:“那边儿有沙子!爸爸!快快快!”
没等车停稳,我和表弟立即下了车,脱下鞋袜,然后手脚并用爬沙山。我也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力气,一鼓作气地爬上了沙山。我低头一看,呀!表弟还在像乌龟一样慢慢?j呢!我滑下了沙山,经过表弟身旁时,看见他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
这一次,我帮着表弟爬上了山顶,手拉手往下滑。这样反复玩儿了几次,我提议说:“咱们滚下去吧?”他呵呵一笑,眨眼的工夫,他已经滚到了山底。我也不甘示弱,往沙子上一躺,往山下一翻,“咕噜咕噜”就滚下去了。我们俩相视哈哈大笑,然后又爬上了山顶。
我们玩儿了一会儿,感觉有些累,就地一坐,我灵机一动,“咦,咱们堆城堡吧?”因为沙子老塌陷,我们的堆城堡计划就半途而废了。表弟说:“咱们不然挖水池吧?”“好。”说完,我和表弟一起把土堆积到一个地方,然后往里面挖了一个大坑。表弟跳了进去,使劲儿刨土。我也趴在坑外,笑道
“哈哈,我把表弟活埋啦!”说完就往表弟身上扔沙子。表弟也在呵呵地笑,我们玩儿得好开心呀……
一直到夕阳西下,在爸爸妈妈的催促下,我和表弟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大沙滩。表弟一步三回头,我也很不舍。
一、来自孩子的设计孩子喜欢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大课间活动顺从了学生的天性,让学生有东西可玩,有时间去玩。但大课间是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如何玩得更生动活泼,更有教育意义,是我们要研究的。我们期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变为引导者,学生从活动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建构者。所以,我们意识到:教师的作用越退隐,学生的自主性就越明显。正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的,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自然本性,发展人的内在能力;促进能力发展的训练要随不同的能力而变化。眼睛要去看,耳朵要去听,双脚要去行走,手要去抓握。同理,心理要去信任,去爱,智力要去思考。人的任何内在才能都是和一定的活动相联系的,通过活动使自己的意向得以实现,并发展成为有训练的才能。裴氏理论的核心要义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受此理论启发,我们认为,引导孩子们自主参与的关键,是孩子喜欢,为此,我们将设计大课间的权力还给了学生,面向全校征集活动方案。
方案设计的要点是什么?我们先对大课间的特征进行了组内讨论:大课间活动的特征就是“大”,所谓大就是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和活动形式更加充分。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方案设计的培训,使学生明了设计方向。回顾一年多,我们收到的100多个设计方案,发现学生的设计大都具备了明确的活动目标,体现自我爱好的特征。如我校的多绳跳、集体舞、舞狮、踩高跷、溜溜球、轮滑、街头篮球和打腰鼓等。多绳跳这项活动,由26个人摇13根绳子,5个人跳,如果有1人没有把绳子摇好,那么就会出现连锁反应,绳子就会打颤,跳绳也就无法继续。这个活动要求学生们之间沟通、协调、配合,从而形成动作的整一性。
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通过活动获得的自主心理体验和操作经验,是在封闭的课堂说教式的教学中不可实现的。大课间变成了孩子的时间和乐园,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活动情趣和情商,也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品德必需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使他们愿意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二、自己组织的活动培育自信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甚至让教师完成学生“成功感”的确立。然而,更强烈的自我成功感,还来自自我调控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主动培育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我们时刻牢记:自我效能是社会心理学和动机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支柱,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一项任务所持有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自我效能的最主要来源是个体在成就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体验,它影响对未来成功的期望。自我效能的知觉一旦升华为自我效能信念,自我信心的确立就会稳定地存在于个体的自我概念体系之中,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为此,我们成立了大课间活动协调委员会,把大课间的组织工作交给学生,教师只做协调点拨工作。
对学生来说,集技能、体能、娱乐于一体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频繁地让学生品尝失败感和挫折感,使他们认识到失败是正常和自然的结果,成功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获得。体验到这一点,当学生集体协作胜利完成一项活动后,他们才能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而真正的自信心也就得以确立。
三、自我调控的学习促进发展
学生自主的大课间活动,对孩子们的影响是什么样呢?我们想听听孩子们自己的心声,于是,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从对调查卷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大课间自主权掌握在他们手里,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根据班级实际安排活动。从活动中,了解运动会保持身体健康、促使身体活动、增强体力、增加耐力、解除疲劳、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的重要性。他们喜爱宽敞的大课间场地、各种各样的活动内容、各式各样的活动设施,乐意享受教师的鼓励和批评,自己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他们深深地认识到,大课间活动不仅让自己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太大的精神压力在种种情趣盎然的活动中得到释放,而且让自己在丰富多彩又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增长才干,脱颖而出。
街头篮球是一项全新的娱乐、时尚运动项目,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除了具有竞技篮球运动的集体性、竞争性、健身性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凸显的教育功能,深层潜在的文化价值对于青少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以前,我们担心这项运动技术要求高而不敢选入体育课,可九(3)班学生自主选择了这项运动,并邀请教师辅导,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特别高。他们体验着街头篮球给自己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快乐、振奋、放松感和自由感,同时在活动中锻炼了自身的技能、体能,在中考体能测试中,全班同学取得了全年级最高的分数。事实证明,学生自主的大课间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成就感,激发和确立了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最重要的是养成了终身运动的习惯,这可是我们始终期盼的教育目标啊。
为期一年的学生自主的大课间活动研究,使我们体育组全体同仁深深体会到: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自我选择、自主调控是进步的动力。
在增效减负的大背景下,大课间活动校本设计的研究项目,虽然不过是学校内部教研组自选的研究项目,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学生自主的活动设计、组织、实施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学生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形成了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看到了组内教师在行动中的成长,快乐而充实。校本教研真是一项能帮我们解决“真”问题的实用研究方法啊。
摘要:学校充分利用大课间的时间和空间优势,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让孩子们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管理的调控模式,激发了孩子们自主参与的意识,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爱上大课间,爱上体育活动。
【户外活动玩沙反思】推荐阅读:
小班户外活动反思07-23
对幼儿进行户外教学的反思07-13
亲子户外活动10-15
户外亲子活动口号06-18
户外活动的作文07-09
部门户外活动总结07-14
驴友户外活动07-16
大班户外活动计划10-01
幼儿户外游戏活动论文06-24
户外体育活动案例平衡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