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史记的阅读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读史记,我敬孔子,畏霸王,颂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纣王,悲韩信,怜李广。
读书,读史,读人,荆轲刺秦王的无畏;霍去病攻匈奴的爱国与大义;苏武牧羊的爱国与执着……
读完全书,我觉得称得上英雄的是项羽。虽然他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我仍然敬服他,他失败在四面楚歌,最终垓下自刎。项羽在遭汉军重围时,一人杀敌数百,死战到底。乌江亭长劝他渡江再待卷土重来,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大丈夫岂能苟且偷生?于是,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
历史风云,世间百态,一次又一次迷离了我的双眼;百转千回,人情冷暖,一点点冰封我的思绪。可我从不怀疑这个世界,孙膑膑足,写下名垂千古的《孙子兵法》;吕不韦被流放蜀地,留下《吕氏春秋》……
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书中记述了从黄帝以来的上古传说,到商周时期的历史事迹,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不安。时间一共跨越了三千多年,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我国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因此它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着,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部书是24史之首,一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它又称《太史公记》,或称《太史公书》。此书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而且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编织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都栩栩如生,并且有着鲜明的个性。书中用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往往让读者读起来爱不释手,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读者们的心情也会为之而改变。每个读书的人都不禁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也因为这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能够把读者带到了那个遥远的各个时代,感受着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这一切的描写和记叙,都能在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
《史记》中有很多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优秀任务的颂扬,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还有对丑恶现象的揭露,显示了中华民族嫉恶如仇的精神品质。如其中的大禹治水这篇故事,表现了一个为民造福的无私的大英雄,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形象塑造中,可以看出他的心地非常的善良,肯为别人付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利益。他带领着人们共同治理了九条河流,从而为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这篇文章也体现了劳动人民改变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最大程度的写出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我还从赵氏孤儿的故事中,看到里面塑造了忠臣程婴和公孙杵同奸臣屠岸贾斗志斗勇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于忠诚、善良、正义;鄙视邪-恶,痛恨不忠不义。还有其中的《武王灭纣》通过文王和武王用他们的仁义、善良为民造福,让百姓安居乐业,和纣王的残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文王和武王。《陈胜吴广》的故事则是讴歌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带领着奴隶军推翻了秦朝的暴-政。陈胜从起义到牺牲虽然只有6个月,然而他点燃的反秦之火越烧越旺。还有《飞将军李广》,写的是飞将军李广爱兵如子抵抗匈奴进犯,保卫国土,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人民的爱戴……这些故事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灾难在成为压迫时同时也成为精神的内驱力和凝聚力。”所以司马迁笔下的悲剧人物面对灾难表现出的超拔的行动,具有一种悲壮美。司马迁以其细腻的描写在《刺客列传》中为我们刻画了一幅以超拔的行动面对死亡较量的群英图。他们勇敢赴死的超拔使他们高昂的精神在人们的心目中定格且百世流芳。“荆轲刺秦王”是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描写最细腻的一篇,司马迁把易水之别写得极其悲壮。荆轲属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典型,而且他的选择没有无奈,没有哀怨,有的只是豪壮与慷慨。至此,荆轲完成了他人生的一次超越。易水悲歌是一种视死如归的超拔。
李长之在《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中评述道:“司马迁爱一切奇,而尤爱人中之奇。人中之奇,就是才。”司马迁在所爱的才之中,最爱的是哪一种?一般地说,超凡的才智,是不平庸,或不安于平庸,或意识到自己不平庸的。《李将军列传》中的李广就是司马迁所钟爱的具有超凡的才智的一位悲剧性英雄。司马迁通过“上郡遭遇战”“雁门出击战”“右北平反围剿战”及随大将军卫青进行的人生最后一战等内容的描写,淋漓尽致的表现了李广骁勇善战、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英雄本色,让读者领会到李将军天下无双的才气。李广之才越是卓越超凡,与他的“不遇时”、“数奇”、不被封侯的事实相比,与其他才能不及李广反而被封赏的人相比,李广人生的悲剧性就越是深刻。
在司马迁的人物列传中, 彭越、黥布、韩信都是汉朝得天下的大功之臣,作为汉初的异姓王,他们的超常功绩令人非常钦佩,而他们的人生结局也大同小异,令人悲愤痛惜。“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史记·淮阴侯列传》),这就是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真实原因。正因为他们屡建奇功,功绩超常,所以他们的被害才更具有悲剧效果,更具有震撼性。
当悲剧主人公面对人生的困境,经过顽强的抗争,最终陷入死亡与屈服的两难境地时,超然地面对死亡,那么这种死亡反而更加具有美学意义。死亡是悲剧主人公最激烈的抗争,是最超越现实的悲剧性所在。项羽自刎于乌江令人惊骇。虽然项羽自身的性格存在着一定的弱点,但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通过合理的艺术加工渲染英雄末路的悲壮。“虞兮虞兮”的悲歌,“天之亡我”的反复呼告,瞋目吓退赤泉侯数里的气势,宁死愧见江东父老的诉说,将宝马赠给乌江亭长的举动,这些有血有肉的细节加工,使项羽的死亡超越了他在历史事实中的成与败,更加有力地彰显了项羽失败时的英雄风采。他自刎乌江,将自己高贵的头颅用自己的手亲自割下送给仇敌,这使我们认识到“勇气在于勇猛无畏的灵魂,连同其坚定性及真实性一道所显示的从容赴死的能力”。当悲剧主人公自由地选择了毁灭,并以一个自由人的身份迎向死亡的时候,观众发现毁灭本身乃是实在的`胜利。他超然面对死亡,用不同于常人的悲剧性结局,实践了一生的守护,即生命的极度尊严与价值。
悲剧人物虽然以悲剧结束,或在生命中不断被困苦厄运所缠绕,但“生命的真实没有在失败中丧失,相反,它使自己完整而真切的被感觉到。没有超越就没有悲剧。”《史记》多是悲情人物的悲剧之美,这正是司马迁在深刻的体悟中,将自己的悲剧之思投射于人物,通过浓墨重彩的艺术描写,使得这些悲剧更具有震撼性,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崇高美、悲壮美。(有删改)
1. 关于《史记》人物悲剧之美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人物面对灾难表现出的超拔行动,使他们高昂的精神在人们的心中定格为一种悲壮美。
B. 人物超凡的才智与人物在现实中遭遇的不公平命运发生碰撞,从而产生出深刻的悲剧感。
C. 人物功绩超常,最终却因为“勇略震主”而被害,所以他们的被害更具有悲剧的震撼性。
D. 人物面对人生的困境,经过顽强的抗争,守护了生命的极度尊严与价值,体现出悲剧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最突出的是举例和引用论证,二者结合使文章既有典型实例作具体印证,又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B. 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为了证明才能不及李广的人反而可以被封赏,由此表达对统治者的批判。
C. 文章选取彭越、黥布、韩信为例进行类比,突出他们结局的同中有异,揭示了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真实原因。
D. 文章从四个角度阐述了《史记》人物的悲剧之美,一层比一层详细。最后对项羽的悲剧结局的价值阐述最为详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史记》中悲情人物的悲剧之美,不仅是由于太史公笔下的人物注定要如此,而且是太史公在选题上将自己的悲剧之思投射于人物,从而映衬而出的。
B. 由第二段可知,《刺客列传》中的专诸、豫让、聂政等刺客,太史公将他们都描绘成了以超拔的行动和死亡进行较量的英雄。
C. 在记叙项羽之死的时候,太史公通过合理的艺术加工渲染英雄末路的悲壮,目的是彰显了项羽的英雄风采,淡化项羽的性格弱点。
D. 悲剧主人公自由地选择了毁灭,并以一个自由人的身份迎向死亡,由此产生的崇高美与悲壮美证明了只有毁灭本身才是实在的胜利。
1.【答案D D项没有体现出“悲剧”二字的涵义。】
2.【答案A ; B 对比论证是为了突出李广的悲剧美,不是为批判统治者; C 突出的是几个人结局的大同小异;D 第三个角度的阐述没有前两个详细。】
A.居岁余,郡中不拾遗 居:过了
B.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 诣:往,到
C.野彘卒入厕 卒:最终
D.临江王独非忠臣邪 独:难道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C.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D.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8.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郅都不畏强权、敢于对抗豪强权贵的一组是( )
①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 ②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
③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 ④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
⑤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⑥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郅都被汉景帝任命为济南郡太守后,雷厉风行地打击济南豪强,影响极大,周围十几郡太守对他衷心敬服,视他如上司。
B.临江王被传到中尉府受审,郅都责讯甚严,临江王恐惧,请求郅都给他刀笔,欲写信直接向汉景帝谢罪,郅都不许。
C.郅都执法不阿,从不趋炎附势,难免得罪权贵,后因其对头魏其侯故意陷害,致使临江王自杀,郅都也因此遭窦太后记恨,最终被处决。
D.景帝欲救遇险的贾姬却遭到郅都的阻止,可见郅都是一个能考虑宗庙社稷而直言进谏的.难得的忠臣。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C(卒同猝,突然的意思)
7.D(A.加在动词前表被动,可翻译为被/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翻译为自己我。B.副词,像/连词,还是,或者。C.表修饰,不译/表顺承,就。D.均为动词,均可翻译为到)
8.B(①表现其公正廉洁;③⑥表现其忠于职守)
9.C(文中并未提及魏其侯与郅都有过节,属于无中生有的信息)
10.(1)我既然离开父母出来做官,那本来就应该奉公守节以身殉职,无论如何不能再顾及妻子儿女。(倍亲固死节妻子各1分,句意1分)
(2)匈奴人早就听说过郅都的为人,郢都一到任后,匈奴便自动地把军队撤走了,直到郅都死都没有再靠近雁门。(素节引兵竟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郅都是河东郡杨县人,曾以郎官的身份服待过孝文帝。孝景帝在位时,郅都做了中郎将,他敢于直言劝谏,能在朝廷上当面驳斥一些大臣的意见。有一次他随从景帝到上林苑,景帝的贾姬上厕所时,一只野猪突然也窜了进去。景帝使眼色让郅都去救贾姬,郅都不去。景帝抄起兵器想自己去救,郅都就跪在景帝面前拦阻说:失去一个妃子,可以再找一个,难道天下缺少这种人吗?即使您不珍惜自己,如果万一出点~,那怎么向整个国家,向您太后交待呢?于是景帝便停住了,而野猪后来也自己离去了。太后听说这件~,赏给了郅都一百斤铜,郅都从此受到了重视。
济南郡的{氏是个有三百余家的大族,强横奸猾,前几任的郡太守都对他们无法管制,于是景帝就任命郅都去做了济南太守。郢都一到任就把{氏的一些首恶通通灭了族,其余的人吓得个个心惊肉跳。仅仅一年多,郡中就变得路不拾遗了,附近十几个郡的太守都像敬畏上级长官一样敬畏郅都。
郅都为人勇敢,有魄力,公正廉明,谁给他私下写信他都不看,谁送东西他也不要,不接受任何人说情。他经常自勉说:我既然离开父母出来做官,那就应该奉公守节以身殉职,无论如何不能再顾及妻子儿女。
后来郅都做了掌管京城治安的中尉。那时朝廷里地位最高待人最傲慢的是丞相条侯周亚夫,可是郅都见了他仅仅是作个揖而已。当时民风朴实,人人自重,都害怕犯罪,而郅都却率先实行严刑酷法,他执法不避权贵,使得那些诸侯王公和皇家宗室都怕得斜着眼看他,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苍鹰。
1.对下列句子加黑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 壁:驻扎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隶属
C.吾闻汉购吾头千金 购:悬赏
D.项王身被十余创 被: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虞兮虞兮奈若何 ②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①汉骑追者数千人 ②南冥者,天池也
C.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①不忍杀之,以赐公 ②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3.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B.马童面之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吾为若德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6.翻译上面文言文中的有关句子。
①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答:
②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答:
③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
答:
7.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曲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以王也愿大王急渡
【参考答案】
1.B(属:跟随)
2.B(者:的/表提顿,不译 A 若:你 C 为:语气助词,呢 D 以:把)
3.C(王:名词使动用法,让……为王。其余为名词活用为动词,A东:向东进军 B面:背对着 D德:施恩惠)
4.D(③是项羽对自己兵败的看法)
5.B(应是到东城才剩下二十八骑)
6. ①但是现在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使我灭亡,不是作战的过错。(关键词“卒”“罪”)
②项羽又将部下会合在一起,只是损失两个骑兵而已。(“亡”“骑”)
③我骑这匹马五年,没有遇过对手(碰到的都不是我的对手)。(“岁”“敌”)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阅读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B.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C.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即土地神,常与“稷”连用,社稷是国家的代称。文中是“祭祀土地神”的意思。
B.昆弟,即子弟,特指项氏的宗族。此处陈平意在说明项羽任人唯亲,所以离开他。
C.剖符,古代帝王封赏诸侯或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以作凭信,后因以之称分封、授官。
D.四夷,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此处与孟子所说“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平少好读书,自小胸怀大志。他年轻时主持分配祭肉,老人们都夸赞他;他却说,有朝一日让他主持分割天下,他也能像今天分肉一样出色。
B.陈东平智慧过人,善于化危为机。他从容应对他人的恶意中伤,重获刘邦信任;他精研时局,分析刘项二人各自的优劣,并向刘邦献上灭楚之策。
C.陈平品行高尚,受封不忘初心。刘邦要封他为侯,他却推辞说若是当初没有推荐魏无知,也就不会有自己的今天;刘邦夸赞他是一个不忘本的人。
D.陈平见识卓绝,尽显辅臣气度。他认为宰相的职责不是去管具体事务,而是管好群臣,因为宰相要向上辅佐天子,对下统率百官,使其各司其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2)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14.在陈平的分析中,刘邦为人的优缺点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0.C
11.B
12.C
13. (1) 假如你们两位能够去掉自己的短处,吸收对方的长处,那么天下挥手就能平定了。
(2)孝文帝已经渐渐清楚熟悉国家大事了,上朝时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中要判决的诉讼案件有多少?”
3.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以绨袍恋恋”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乃取其一绨袍③以赐之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4.翻译文中的划线句。(6分)
①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
②须贾大惊,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
5.结合范雎和须贾的.言行分析二人的性格。(4分)
答案:
3.B
4.①范雎穿着破旧的衣服,悄悄地步行到旅馆,见须贾。(补出主语、敝、间、之)
②须贾一听大惊失色,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用双膝跪地而行,通过门卒向范睢认罪道歉(让门下的侍者引进认罪道歉。)。(乃、膝、谢罪、句子通顺)
5. 范雎:有情有义,宽容大度。(1分)从饶恕了曾经侮辱他的须贾可以看出。(1分)
须贾:顾念旧情。从送范雎衣袍可以看出;
①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
②后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欲免去,惧大诛至;欲见谢,则未知何如。用王生计,卒见谢,景帝不过也。
③王生者,善为黄老言,处士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 (2)欲见谢 ( )
(3)三公九卿尽会立 ( ) (4)吾故聊辱廷尉( )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2)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
19.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
20.王生让张释之跪下结袜带的理由可概括为 (2分)
21.概括张释之这一形象的主要特点。(2分)
17.(4分)
(1)调动,调迁,调任,调职 (2)谢罪,请罪
(3)会合、会聚、齐聚、聚集 (4)故意,特意,所以
18.(6分)
(1)张释之朝见文帝后,就趋前陈说国家当前应做的事,
(得分点:“朝”:朝见、朝拜,1分;“前”:趋前、走上前,1分,便宜事:国家当前应做的事,或利国利民的事都可以,1分)
(2)为什么在朝廷上羞辱张廷尉,让他跪着结袜带?
(得分点:“奈何”:为什么,1分;“廷”:在朝廷上,1分;使之,补出宾语,1分)
19.(2分)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
20.(2分)想以年老位卑之身,为张释之谋得好处,借此提高张释之的声望,使臣民敬重他的为人。
21、(2分)恭谨待下,博学多才,体谅家人(答出2点,意思接近即可得分)
【参考译文】
廷尉张释之,是堵阳人,字季。和他的哥哥仲生活在一起。由于家中资财多而作了骑郎,侍奉汉文帝,十年内得不到升迁,默默无名。张释之说:“长时间的做郎官,耗减了哥哥的资财,使人不安。”想要辞职回家。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备,惋惜他的离去。就请求汉文帝调补他做谒者。张释之朝见文帝后,就趋前陈说国家当前应做的事,文帝说:“说些接近现实生活的事,不要高谈阔论,说的应该现在就能实施。”于是,张释之又谈起秦汉之际的事,谈了很长时间关于秦朝灭亡和汉朝兴盛的原因。文帝很赞赏他,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
后来,文帝死去,景帝即位。张释之内心恐惧,假称生病。想要辞职离去,又担心随之招致被诛杀;要当面向景帝谢罪,又不知怎么办好。用了王生的计策,终于见到景帝道歉谢罪,景帝没有责怪他。
1. 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 在这段话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3. 用“ ”画出描写司马迁受刑后所想的句子,用“——”画出描写他怎样做的句子。
4.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此句中“重于泰山”指,“轻于鸿毛”指 。
5. 读了这段话,你想对司马迁说:。
6.你还知道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哪些人的死“轻于鸿毛”?各选一例,讲给同学们听。
参考答案:
1.这段话主要写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
2.:“,,。,?!!”
3.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想到这里……工整的隶字。
4.比喻死的伟大,死的轰轰烈烈 比喻死的不值得
5.示例:你这种为理想而牺牲自我的精神真让人敬佩啊。
6.岳飞:戎马一生,只为抗金,保卫自己的国家。
A.孔子适周 适:前往
B.去子之骄气与多欲 去:抛弃
C.言道家之用 用:使用
D.因家于齐焉 家:安家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将问礼于老子 子路宿于石门
B.居周久之 请损之,月攘一鸡
C.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以为文则吉
D.或曰儋即老子 或不免于洴澼絖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可以用来说明“老子,隐君子也”的一组是( )
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②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③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④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⑤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⑥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身考虑较少的积极入世的思想与本文中老子对孔子的教导是一致的。
B.老子认为真正生意做得好的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象什么都没有的样子,德行非常高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却是十分的愚钝。
C.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心虚怀若谷、温良恭俭,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D.本文记载当时有三位可能是道家的老子,一是李耳(早于孔子),再是老莱子(与孔子同时),三是太史儋(后于孔子)。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3分)
译文: 。
(2)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3分)
译文: 。
(3)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4分)
译文: 。
试题答案:
9、[解析:C。用:作用。]
10、[解析:D。代词,有的人A介词,引出动词“礼”的对象,可译为向;介词,引出地点,可译为在。B 助词,凑音节,无意;代词,代指“攘”C介词,因为;动词,把。]
11。、解析:C。①明确指出老子的籍贯,②是老子对孔子提到的人的看法,③④⑤均指出老子品行出众、自隐无名,⑥是老子后代假的行为。]
12、[解析:A。老子认为君子遇到时机就出来做官,赶不上时机就隐居起来,老子这个说法与《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勇于担当、积极入世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13、(1)[解析:本题考查两个“其”的用法,“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中的“其”为代词,代指龙;“其犹龙邪”中的“其”表猜测的语气,大概: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始”意为“当初”、“合”意为“合并”,“离”意为“分离”,“霸王者”意为“称王称霸的人”: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绌”意为“贬低”、“相”意为“彼此”、“是”代词意为“这种情况”: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
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昂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关于史记的阅读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阅读答案09-06
史记.滑稽列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12-06
少年读史记读书心得10-08
史记读书心得体会600字2001-03
史记中全部的人物介绍09-15
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06-04
《史记》中刘邦和项羽的形象的比较12-20
读书笔记之史记06-22
史记项羽本纪读书笔记09-13
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