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_小学生六年级作文(精选5篇)
我的主人是一位女教师,她每天带着我。天黑时,她就将我点亮,帮我照亮书本继续努力工作。
有一天,女教师一如既往的上班教学生,我就立在桌旁,像一位战士般纹丝不动守护着她的东西。天黑了,女教师来到桌旁,轻轻讲我点亮每当这时,我心里就涌入一阵温暖“啪”地放出一团火苗一层包着一层,就像一朵小红花骄傲的立在盘中,展示自己的美丽。女教师坐下来,托着疲倦的身体翻开作业本,我很心疼主人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只好努力照亮那黑黑的夜色。我仰头望着月亮,时间一滴一滴似小河般流过……“咚咚”时钟敲响,现在是九点钟,而女教师还在工作,我只剩下一半了,天空中,有一只小船摇曳在深蓝色的湖水中,慢慢划向远方,旁边有许多小花,耀眼而繁密。突然,房间里暗淡下来,一切都黯然无光,女教师抬头望了望,原来我已烧完,剩下一堆灰沫,一阵微风吹来我随风飘动,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飘到那小船上,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文化蕴含的体现,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五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不难看出,对六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已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但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我常常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感到苦恼:如作文中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文理不通,思路混乱;假话、套话、空话长篇累赘,不知道自己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等等。一直思考着该怎么样进行写作教学,让学生们学到实处,真正提高写作水平。于是苦口婆心的说教,反复纠正错误,却收效不佳。思考着是不是可以改变一种方式,于是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发现通过以片段写作训练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高涨,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也有明显进步,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端正,增强了写作的兴趣。
所谓“作文片断”是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而进行的片断写作练习。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 。反之,连一段都说不流利,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了。”可见,片段训练是为篇的训练打下基础的,基础不扎实,将直接影响学生作文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影响写篇的训练。片段训练则比写一篇文章更具可操作性,小学生生活积累有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有很多学生缺乏细腻、生动的描写,让学生进行环境、场面、四季、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想象意境等片段训练则比较现实,也可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片段训练的实质也就是分解训练,先分解,后综合才能得心应手,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任务重,压力大,如何在教学中快速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为此,结合我的亲身教学实践和所阅读的资料,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片断描写的训练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巧用文本,举一反三
1.随文情境,练习片段。
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利用现有课本资源,依据课文创设的情景写话,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有动笔实践的机会。比如,在教《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写下来;在读《理想的风筝》时,课前先让学生说说理想的风筝到底是怎么样的风筝,为什么要以理想的风筝作题目;学了课文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现在所理解的理想的风筝,再让学生把这两次的感受写下来。这些片段的训练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进行其他习作训练的时候会尝试表达自己的感想。
2.大胆想象,抒发情感。
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留有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想象、揣摩。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然后把学生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表达出来。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先让学生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又如《开国大典》,可以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一名当年参加开国大典的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某一个动人场面及感受写下来。这样在读中练写,使学生在与课本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倾吐了自己的思想,表达了个人的见解;还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如《稻草人》,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
3.仿写迁移,提高能力。
课文提供的素材很多,比如语言表达的方式、安排材料的方法、写作的顺序等等均可借鉴。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仿写便是常用的且极有实效的练笔方法。课文中的名篇佳句是语言大师们苦心孤诣锤炼语言的杰作,是语言运用的范本。因此在感知课文后,抓住文中的美句让学生仿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固定的结构,是课文中结构整齐的句子或段落,可以是句式優美的句子。比如学了《怒吼吧,黄河》,可以仿照文章第四自然段的“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写一段话,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等生活情景片断;还可以利用仿句侧重于训练学生的排比等修辞意识,增加语言的文采。如学了《山海关》可以仿照课文第四段“我真想……我又想……我还想……”的句式,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又如在教学《永远的歌声》开头和结尾时,可引导学生细读开头和结尾,理清这两个自然段的写作方法---首尾呼应,分析理解内容后,让学生学习它的表达方法,并用首尾呼应的方法仿写一个开头和结尾。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留心生活,积累材料。
没有平时的积累,就没有“文思如泉,笔走如神”,把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设计成一个个小片断。校园生活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是学生练习片断的好材料;自然课上介绍的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科学课上的小实验、小制作;体育课上生龙活虎的场面,以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都是学生的习作内容,也是学生表达材料的来源之一。常常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所思、所感。如:有一次语文课上,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快要下雨了。于是,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围绕“快要下雨了”说写片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校外生活,社会见闻,家庭生活,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景色的千变万化等等,更是取之不尽的材料,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并试着用恰当的语言来描绘,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积累表达材料。
三、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刊,开拓视野。阅读时注意作者是怎样造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细心推敲好词佳句,并摘录优美的词句段,细读成诵。全班学生轮流上台朗诵,师生欣赏评析。当学生朗诵完后,有意识问他从什么书报上看到的,为什么选这些句段。原来我做法是每天看课外书后进行摘抄,然而效果并不是很好,作用也不大,久而久之,还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并不多。后来在网上我发现有老师变“摘抄”为“摘默” 。比如:给学生的摘默内容是:“描写春天景物的好句” ,要求学生选中好句以后,要读读背背,然后默写下来。两周以后进行“背诵比赛”,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进行擂台赛,形式可以多样化。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展示“摘默”成果的舞台,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摘默”的兴趣。而且摘默的语言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交流,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子里,在习作时就可以“顺口拈来”,从而做到“厚积薄发”。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正在做作业,台灯为我照亮着,它的光芒真大啊!整个房间都能看得见,房间里没有一点声音,安安静静地。被我扔在一旁的蜡烛也静静地在那里呆着,台灯照亮着桌面,正当做完时,眼前全黑了,顿时房间笼罩在黑暗之中我在看台灯,它也不发出那照亮的屋内的光芒,我明白了,是停电了。“啊!这么黑怎么做作业”我埋怨道。
突然,我想起被我扔在一旁的蜡烛,急忙把它拿到点上,蜡烛发出了黄色的光芒,它好像是黑暗中的一颗星,发出微弱的光芒照亮着。
我望着蜡烛,发现蜡烛其实挺漂亮的:白蜡烛像洁白的玉石柱子,红蜡烛像美丽动人的红玛瑙。还有五颜六色的生日蜡烛,留给我们幸福的回忆,当蜡烛点燃时,滴滴蜡烛油滚下来,像一串泪珠,难怪古人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用蚕丝和烛泪来歌颂矢志不喻的奉献。人们赞美它,更因为蜡烛虽小,却能照亮漆黑的`夜晚,给人们带来可爱的光明。
蜡烛,在被人们点亮的第一刻就开始为人们服务,蜡烛,在被人们点亮的第一刻,就开始履行自己的责任,蜡烛在被人们点亮的第一刻就开始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老师。老师就像蜡烛一样,每天起早贪黑的教我们学知识,老师为了我们,每天晚上搜索资料,睡不香,也吃不好,但仍然坚持给我们上课。老师为了我们的美好未来,任劳任怨的为我们付出,从来都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语。老师,像蜡烛一样牺牲自己,无私奉献,把全部的光明带给我们,把全部知识带给我们,把全部力量带给我们。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的奉献,就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样。老师的奉献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爱。
如何解决教学的“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寻找适合各层学生的教学,已是无法避开的话题。带着问题和思考,我们学习了大量“分层次教学”的文献资料。“分层次教学”也叫多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采取因材施“助”、因材施“考”、因材施“分”等激励手段,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总体教学目标。
对学生分层,确定层次总目标
主要围绕优秀生“吃不饱”与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重点是抓两头,促中间。对优秀生,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作业训练,都适当提高要求,对其的目标是拔尖,加大他们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鼓励他们开展课外英语阅读和写作等。对后进生,教师结合他们的具体情况,每阶段确定具体学习内容,难易适中,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帮助,及时解决他们当前学习的绊脚石,使每单元的学习最终达到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对中层生的目标是整体提高,教师在引导他们掌握基础知识时,以动手、动脑趣味引导为主,如定期要求他们制作英语卡片、策划英语板报、读英语小幽默等,增强其英语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向优秀生靠拢。
结合学生水平,分层备课
重在突出备课的层次性,重点考虑如何让后进生落实好基础内容,让优等生进行适当的新知拓展,让中层生有难度相当的挑战机会。对各个层次的要求随知识、能力的增长而逐步提高。每一课时尽量为各层学生的分层阅读、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作业等做好备课工作。
将分层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
教师可灵活采用“课堂复式教学法”,营造“大班环境下的小班化教学”。每课时教师完成了新授部分后,优生掌握速度快,课本知识对他们已不存在悬念,中层生次之,而后进生则还处于似懂非懂状态。这时教师可布置优生结合课内外知识进行语言实践,布置中层生根据课本的替换练习开展对话,后进生则有教师的重点帮助,消化基本词汇、句型和基本语法知识等。
各层搭配,优化小组学习的方式
教师根据班内每位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适当将学生分层、分组。每个小组包含各层次学生,优生、差生各一个,一个中层偏上和一个中层偏下,形成一个个学习小群体,营造课堂教学“全面参与,互助互学”的学习氛围。
因材施“考”,分层激励评价
听写与评价分层。从第二单元的英语单词听写开始,教师明确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听写内容。最差的几个学生,规定他们背诵出所给的5个,其他学生依“层”增加听写内容(听写前一、二天给各层学生交代好并征得他们同意)。听写后,教师在评分时,如果最差的几个学生写对了那5个单词,他们一样被列入班里听写为优等成绩的行列,公开在班里表扬,累积次数多了再给予加分奖励等(后进生刚起步可听写5个单词,再逐渐增加听写量)。如听写没全对,视具体情况评为“过关”等评语(杜绝在学生的听写本出现0分或15分的书面评价)。
单元测试分层与评价。一般是听力部分面向全体,笔试题教师则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选择,标明中、下层生要完成的题目。对小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刚开始时可采用“小口吃,吃得透”的办法,即测试前一两天先从测试卷抽出一部分题目,先对他们进行辅导,让他们学什么,考什么。评卷时,依据各层次学生应完成的部分进行評分,这样学生在知晓分数时都是欢欣鼓舞,完全没有了垂头丧气的灰色心情。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也在老师的一次次肯定、激励中培养起来了。
到六年级第一学期末,我们采用统一试题、统一时间进行测试。结果全年级优良率达70.4%(原优良率29.5%),合格率达90.9%(原合格率70.2%)。
【蜡烛_小学生六年级作文】推荐阅读:
半截蜡烛_教学设计_教案11-04
蜡烛燃烧小学科学01-24
《蜡烛》作文五年级优秀作文650字04-18
蜡烛(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02-22
蜡烛和台灯作文10-22
蜡烛的作文400字11-17
半截蜡烛作文500字12-05
《蜡烛》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02-06
人生蜡烛初二作文300字05-26
一支蜡烛作文550字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