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诚信公共信息平台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务诚信公共信息平台(精选8篇)

政务诚信公共信息平台 篇1

长沙县电子政务办公室

2017年3月

为率先完成两型社会和智慧城市创建,努力把长沙县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品质、人民引以自豪的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和幸福家园。长沙县作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县,大胆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思路,设定了智慧城市创建目标和主要任务: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智慧城市的支撑体系;智慧化建设,构建宜居城市;智慧化管理,提升人民幸福感;推进产业创新升级。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作为智慧城市的子项目,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协调管理的建设模式,建设了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独具特色的县级电子政务平台。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的主要成效与做法如下:

一、明确发展战略,完善推进体系

2013年8月,我县正式获批2013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县。9月,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省住建厅与长沙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明确了我县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具体目标与任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迅速构建了强有力的智慧长沙县建设推进体系,成立长沙县创建国家智慧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常务副县长任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办主任、县住建局局长任副主任,30个县直重点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长沙县创建国家智慧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强化了对长沙县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协调。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智慧城市创建联席会议,加强部门间协作,共谋项目推进;创建项目明确实施 单位、时间和实施时限,创建进度每两月进行一次汇总。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县政府每年设立5000万元以上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制定引导扶持办法,重点支持智慧城市建设重大公共项目建设,并争取上级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鼓励自筹资金建设信息化应用项目,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长沙县智慧城市建设。

二、加强顶层设计,理清发展思路

2015年上半年县电子政务办通过对全县信息化建设现状与需求进行了深度调研,经认真分析研究,委托湖南省邮电规划设计院对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的可研方案进行了编制,理清了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思路。在现有长沙县政府信息化建设成果基础之上,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政府各单位信息化需求紧密结合,为解决既有技术瓶颈,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应用成效,为长沙县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信息化基础。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将实现全县共性问题的统一处理,解决单个部门难以独立完成的问题,实现“大机房”、“大网络”、“大数据”三大信息化建设:

1、大机房:新建云计算中心机房,各机关所有软硬件设备全部集中到新建机房内。项目建设完成后,县内各机关所需IT硬件设施均由县政府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统一提供。

2、大网络:整合现有电子政务内外网及专网,充分满足各机关的网络带宽、安全等需求。

3、大数据:清理县内各机关的数据资源,促进信息资源整合,解决条块分割、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促进 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协同合作。

三、引进PPP模式,打造核心平台

通过前期大量需求调研,综合考虑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建设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的实际,我们探索创新了PPP建设的新模式。2015年6月,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PPP项目面向全国招标,从企业资质、诚信状况、核心技术、实践案例等方面高标准设置准入条件,浪潮、中兴、湖南信息产业集团等多家国内一流企业参与角逐,最后由湖南信息产业集团及海信网络联合体中标。经过6个月的部署实施,2015年底,投资3700多万元的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一期)建成运行。并由湖南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出资65%)与长沙县人民政府(出资35%)共同投资5000万元成立“长沙星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负责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运维,并授予大数据开发特许经营权为基础,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县电子政务办制订了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运维服务质量考核管理办法,对长沙星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向政府提供的服务进行量化考核,督促该公司保障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进行安全高效、资源有序分配。

四、坚持基础先行,加强数据整合

按照基础先行,数据共享的原则,在三个方面加快推进建设,确保尽快建成运行,达到实效。一是基础网络建设。按照省、市电子政务网络的统一规划和标准规范建设,长沙县电子政务外网上联市电子政务网络,横向联通县直机关单位以及市直管理单位,向下延伸至镇(街道)、村(社区)。目前,互联网出口主干链路为电信2G,备用链路为联通200M、移动200M,全网接入终端接近15000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网。二是云计算中心建设。按照国家B类机房标准建设了云计算中心,占地面积约800平米,主要面向长沙县各县直部门提供虚拟化服务与IDC托管服务。目前,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机房共有各类网络及安全防护设备总数达500余台。并建设了统一的云平台,其中外部数据中心计算资源共计CPU1248核、内存3.3TB、存储296TB,内部数据中心计算资源共计CPU192核、内存512G、存储133TB,使用率已超过60%。今后,各机关单位将不再修建新的机房,已建成的机房逐步整合到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将成为各部门现有系统、新建系统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唯一支撑,实现资源上的最大整合,资金上的极大节约。三是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建设了全县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采取前置机方式实现各部门业务数据库与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在线实时交换,按照“共享其他部门的信息必须先提供本部门信息数据”的原则,初步建立共建共享和共建公用的机制,已整合对接县民政局、县教育局、县卫计局、县规建局、县政务服务中心试点单位部分数据。梳理完成55个部门的数据资源目录,整合了1210张数据表、16802个指标项、3千多万条数据记录,为推动信息数据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五、加强统筹管理,促进资源整合

政务诚信公共信息平台 篇2

1研究思路

基于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的战略定位、统筹规划和实施路径的总体把握, 按照基于等级保护技术要求, 并根据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业务安全需求, 为信息化综合服务提供安全支撑服务, 从而使得平台可以安全、稳定、可连续的进行信息化服务。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实现信息安全服务支撑工作的有效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要求, 以实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的重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2总体设计目标

(1)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管理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统一技术标准, 共建共享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建立统一的公共密钥基础设施 (PKI) , 实现跨系统的身份认证机制等。

(2) 解决传统信息化系统建设中,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与业务系统因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界定不清晰, 存在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的管理权限难以分离管理, 责任权限过大或者过小, 造成设备利用率不高, 或容易出现信息安全事件的情况。

(3) 解决不同的政府部分因不同的职能/服务导致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资源的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问题。

(4) 解决信息化综合服务的安全服务支撑, 实现各级信息系统的授权管理、认证服务、鉴别服务、访问控制和数据防护的安全服务支撑, 最终实现各级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信息化服务。

3设计分析

3.1设计思路

(1)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管理建设统一管理电子政务边界安全防护系统, 集中建设互联网接入点, 实现部门互联网的安全接入和可管可控可剥离等。

(2)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管理基于安全技术体系下, 根据各自信息安全等级, 建设、升级、完善安全系统等。

(3)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管理中心系统将不同位置、不同安全系统中分散且海量的单一安全事件进行汇总、过滤、收集和关联分析, 以全局角度分析信息安全风险和信息安全事件, 形成分层次分区域的安全策略, 以对安全事件进行响应和处置的综合性信息安全管理平台。

(4)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管理是一个跨系统、跨部门的综合性服务信息系统, 由虚拟资源管理系统、数据挖掘与智能浏览、虚拟资源隔离系统、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系统、基于SOA的业务协同、多元数据融合与集成系统、数据库资源整合与综合应用、多级数据交换系统、信息服务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信息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信息中心构成的完整独立体系构成等。

(5)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信息安全管理是按照其保障工作流程, 依次分为数据采集层、分析层、展示层等。

(6)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管理设计研究多种分类的数据接口, 一方面满足与用户已有或后续建设的其他管理系统或平台集成整合, 另一方面, 安全管理中心还提供了相关数据接口和配置接口, 可对相关安全产品进行统一配置和管理等。

(7)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管理的数据采集层针对重要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安全数据采集, 包括关键业务系统环境相关的网络设备、主机、安全产品等信息。

(8)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管理的分析层是安全运行管理的核心, 负责对数据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并对相关的信息安全风险和信息安全事件进行预警和响应等。

(9)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主要功能包括了安全监控、预警、告警、 响应、信息安全策略管理和系统管理等。

(10)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管理的数据展示层提供了安全运行管理可视化界面, 分为管理员界面和为客户提供的可视化界面。管理员通过管理界面, 对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整体信息安全态势、管理和配置进行管理操作, 主要包括网络、系统运行、事件报警等展示和策略配置管理;为电子政务服务提供定制化全网的安全信息和安全状态分析展示, 包括风险预警、告警事件、故障分析、策略发布、报表报告等数据分析和展示功能等。

3.2设计模型

(1)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管理中心系统。

1组成:数据采集层、数据和业务管理层、数据展示层等;

2通过数据接口连接外部产品管理接口, 诸如, 实时数据接口、文件接口、数据库接口、其他接口等。

(2)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管理中心系统数据展示层。

1风险展现管理:包括, 拓扑展示、运行状态、实时性能、风险预警、告警事件、故障分析、策略发布、报表报告等。

2通过采集探针Probe整合, 以Portal的方式进行多系统数据展示整合。

(3)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管理中心系统分析层。

1分析层是安全运行管理平台的核心, 由信息安全核心服务器和数据库构成等。

2负责对前端信息安全数据采集的风险点进行分析, 并对根据信息安全策略对安全目标进行预警和响应等。

3负责安全监控、预警、告警、响应、信息安全策略管理和系统管理等。

4组成:应用引擎平台、业务逻辑子层、数据逻辑子层、资源管理 (KBP) 、数据管理 (KPI) 、南向适配 (配置、性能、事件数据元素整形适配器) 、采集调试管理等。

5业务逻辑子层通过工单交互、知识库交互等, 与企业整体的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双向接口等。

6数据逻辑子层通过CMDB复用等, 以统一CMDB的形式与网管、运维系统整合等。

(4)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管理中心系统采集层。

1数据采集层针对重要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安全数据采集, 包括关键业务系统环境相关的网络设备、主机、安全产品等信息。

2设计部署采集管理控制台统一进行信息采集, 并设计采集任务分发给相对应的采集点。

3设计可定制化的采集的策略, 包括采集范围对象、采集频度、采集数量等。

3.3数据模型分析

数据采集层设计采用以下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采集, 列举主要的安全管理中心应用的协议和技术实施例。

4研究案例与成果

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是为管理做技术支持, 管理和技术并重。信息安全管理的策略设计与运行实施才是安全管理落地的根本, 从运行和维护的信息安全角度, 总结信息安全管理主要工作主要包括了: (1) 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服务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 规范管理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安全标准规范和相关协议的合规性作业流程; (2) 信息安全的管理运行分级分域进行信息安全管理, 即采取分级控制和按业务类型重要程度分域的管理, 并对运维人员的职责范围明确划分; (3) 设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第三方监督审计机构, 对电子政务服务安全性、合规性监督测评; (4) 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 加强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 健全内部机制, 增强政府服务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5结语

该文研究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满足电子政务业务的安全事件集中收集和处理能力, 构筑了基于资产安全属性 (CIA) 和安全域的业务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通过关联分析和客户化关联分析规则定义, 实现准确的事件定位, 形成了统一的安全知识共享体系, 可实现多级不同管理模式的功能, 具备安全管理中心的高容错性、高可用性和高冗余可靠性。该研究成果具有良好安全管理中心的可扩展性, 包括多级扩展、功能扩展, 满足级保护三级——监督保护级要求, 并遵循《关于印发<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的通知》 (国信办【2006】9号) 进行资产、弱点、威胁和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评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晓斌, 董瑞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十大问题[N].计算机世界, 2009-06-29.

[2]唐珂.浅谈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及信息安全管理问题档案学研究, 2004 (6) :38-47.

政务诚信公共信息平台 篇3

关键词:政务诚信 政府信息公开 法治保障

对政务诚信的研究,当需从政治伦理与国家法理两方面入手,最终寻求法治层面对该原则的有效保障。从政治伦理与国家法理的历史演变中去追溯诚信原则在国家政务中的逻辑演变与政治价值在政治学理上尤为重要,然而现实实践层面上并不具备有效的实用指导价值,本文拟从政务诚信原则的真实性要义出发,在政务诚信语境之下,结合扬州市交通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工作,探寻彰显政务诚信原则的“政府信息公开”的法治保障。

1 政务诚信是政府信用与政府责任的集中体现

1.1 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政务诚信的建设 党的层面: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政府层面: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可见政务诚信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2 政务诚信是维护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原则 作为个体的政府公务人员当根据相关政府法律法规,依照“诚信”的原则行事,而作为组织的政府机构,则需发挥好监管与管治的权力,确保每一位公务人员能保持“诚信”办事。政务诚信是政府诚信的代名词,政务诚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使命的背景下,意义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政务诚信就是政府机构的一种信用保障,同时又是责任的体现。

2 法治是政务诚信与政府信息公开的链接点

2.1 政务诚信的核心:政府信息公开 随着民众对知情权、监督权的权力自觉,不断促使政府全面、准确、真实地公开信息,政府信息的公开的必要性已经得到了党和政府、大众的共识,正如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姜伟在《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知情、表达、参与、监督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知情是监督的前提,公开透明已经成为司法共识”,若政府客观如实及时地进行信息公开,并辅以法治保障,这对司法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2.2 政府信息公开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 为了进一步推进建设公开透明政府,有效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我国于2008年正式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一具有法的效力的法规性文件,这标志着我国在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应视之为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有效作为,是一种里程碑式、开放式的政府法治作为,意义重大。

3 扬州交通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的法治保障

3.1 扬州交通局扎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和项目信息公开 2010年3月,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了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与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扬州市是试点城市之一。自成为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与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以来,扬州市交通局一直扎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和项目信息公开,重点解决市场监管不到位问题。2011年扬州交通局根据《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在全市开展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工作,充分执行《公路水运工程项目信息公开暂行规定》,规范项目信息公开工作,以及时、准确、完整地向社会公开重大建设项目信息。根据要求,扬州市交通局在门户网站上建设了“扬州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专栏”,该专栏针对该市现有的交通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特点,以交通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系统建设为突破口,统一数据库、统一数据源、统一公开平台,在较高水平上实现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动态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

3.2 扬州交通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工作的法治保障 扬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起步较早,较早尝试地方先行立法模式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在全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2007年4月5日发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出台之前,扬州在2006年就发布了《扬州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扬府发[2006]209号,2006年12月18日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扬州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扬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一起构成了扬州交通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工作的法治保障,做到了“以公开促管理,以公开促廉政”。

4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法治保障,促进政务诚信

4.1 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针对交通工程领域信息公开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我们需要制定高层次的法律,譬如确立立法层面上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并将其纳入司法体系,会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推行、实施力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4.2 政务诚信需要法的保障,又是法的原则 “诚信”是一种原则,“政务诚信”则是聚焦党和政府的政务工作而提出的一个关涉政治伦理与国家法理的重要原则,是政府开展事务性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政治伦理,更是法治层面的必然要求。政务诚信原则的重要体现之一就在于“政府信息公开化”,但又不止于此,更在于以法治化来确保政府信息公开的全面性与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周福振.遵守规则与政务诚信[J].学习时报,2013年4月22日,第3版.

[2]保障公民权利事项 鼓励地方先行立法[N].南方日报,2012年10月10日A2版.

政务诚信公共信息平台 篇4

推动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打造

工程建设领域“阳光”信息平台

按照中央纪委、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转发〈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我区高度重视,在区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领导小组的具体安排部署下,积极推动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为信息平台的开通作好了前期准备工作。根据会议安排,在此作交流发言: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主要做法。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我区在政府网站设立了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信息公开专栏,为下一步集中公开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作好准备工作。同时为了能够尽快开通信息平台,我们一方面根据《实施意见》,积极制作信息公开版面,从技术上确保信息平台的顺利开通;另一方面建立相关部门联系会议制度,按照“谁主管、谁发布”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从信息内容上确保信息平台的顺利开通。

(一)统一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是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工程建设秩序、维护公平竞争市场原则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促进 1

工程建设项目高效、安全、廉洁运行的现实要求。在区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 建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联系会议制度,同时在区经信委设立协调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的协调、管理工作;其他相关部门依据职能,明确具体承办单位并指定一名同志负责这项工作,按照区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和工作部署,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推进工作。

(二)强化责任意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根据区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和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的要求,相关单位(部门)制定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采集、审核、发布、更正和使用等相关管理工作,明确相关责任人,落实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好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信息的采集、整理、发布和报送工作,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和及时,促进信用信息在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共享应用。

二、存在问题

(一)现阶段各行业信息系统相对独立,而且部分信息内容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便于公开发布,造成无法与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信息系统链接,如工商系统企业信息和人民银行授信信息系统。为些,在工程建设领域项目

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信息平台的录入工作量非常大,不便于本信息平台的及时更正。

(二)按《实施意见》项目信息公开基本指导目录和信用信息基本指导目录,各区县自行设计规划信息平台版面(主要指信息公开格式),一是造成版面格式不统一,不便于今后运用的统一检索和信息共享,二是增加各区县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三、几点建议

(一)建议由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协调小组按照信息基本指导目录,统一设计规划信息公开格式和链接方式,各区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丰富其他内容。

政务诚信公共信息平台 篇5

国家发展改革委10月9日对外发布《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行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导意见(试行)》。《意见》指出,信息采集的内容主要包括四类:一是行业协会商会法人登记信息、行业协会商会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的信息以及信用信息;二是行业协会商会所属行业发展基本情况,包括经济技术数据和其他类信息,如生产、流通、投资、贸易、生产能力、效益、人力资源、竞争力等;三是行业热点问题、特征问题的调查数据;四是新业态等未纳入统计及跨界融合的信息。

《意见》明确,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按照两阶段分步实施。建设阶段为2016年到2017年,完成基础环境搭建、系统软件和硬件设备采购、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和部署,以及100家左右脱钩试点行业协会商会的信息采集与应用服务工作。全面推广阶段为2018年到2020年,采集剩余行业协会商会的信息。

政务诚信公共信息平台 篇6

论文摘要:为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功能定位并建立其体系结构,首先阐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确定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的体系结构,又进一步全面、系统地构建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总架构,最后进行平台系统的功能设计.

O引言

由于在网络通讯、协同作业业务规范和物流信息化政策法规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与支持,社会物流系统整体协同作业效率较低,仍有大量数据处理工作被重复,大量内容相同的单证在各自流转,信息分析加工成本高、效率低.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物流运营单位、中介服务组织及政府执法监管部门迫切需要在一个开放、标准、高效的平台上交换信息,规划设计并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于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提高物流供应链效率和加快现代物流事业的飞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中心和服务的保障基地,将为城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由政府多个行业管理部门、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复杂系统,为建立适应多样化服务需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首先需要确定平台系统的功能定位、体系结构和总架构等一系列总体性把握问题,这些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规划设计建设与成功运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确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体系和系统总体定位,首先需要从行业需求的角度出发,识别系统各用户主体间的关系和信息需求,综合各相关单位对信息平台建设的各方面要求,进而确定信息平台所应具有的基本信息与功能.

1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

根据系统用户主体的信息需求情况,平台应实现如下基本功能:

1)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物流企业与客户要对各种信息作全面了解和动态跟踪,通过平台将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在一定范围内对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

2)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对社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提高物流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提高社会物流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产品运营成本和运输周期,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3)政府管理部门间、政府与企业间的信息沟通.规范和加强政府的宏观决策和市场管理,提高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工作的协同性,提高物流业的行业管理、发展与规划的科学性,为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提供平等发展的舞台与空间.

4)现代物流系统运行的优化.通过平台减少物流信息的传递层次和流程、提高现代物流信息利用程度和利用率,使物流系统以最短流程、最快速度、最小费用得以正常运行,实现全社会物流系统运行的优化,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

5)优化供应链.对现代物流市场环境快速响应,形成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固定电子物流和移动电子物流两种模式共同支撑的平台体系结构;实现行业间信息互通、企业间信息沟通、企业与客户间信息交流,使现代物流信息增值服务成为可能,从根本上提升现代物流的整体服务水平.

确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体系,不仅要考虑成熟的市场支持功能定位,还应该考虑培育新业务的功能定位和未来业务支持功能定位.

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体系结构

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实现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出平台的应用体系结构,从纵向分为四个层面: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园区企业级物流信息平台,而横向的主要侧重于同一层面上的各级政府机关和业务系统之间的行政管理和协作;纵向的各政府职能部门分别经各自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互通互联,侧重于同一职能上各级政府部门和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处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四层梯度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这种四层梯度体系模型将各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按网络状结构进行分层分块…,较适于各层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规划设计,其优点有:

1)合理分级,体系关联对象明确,便于企业和当地政府部门、各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间的信息交互,达到资源共享、资源整合的目的.

2)便于上下级政府间以及政府行业管理部门间工作的协同性,提高了政府主管部门对物流市场的宏观管理和调控能力.

3)系统的设计分工明确、层次分明,信息平台的可扩充性、可交互性、安全性都很强.

4)增强了整个系统信息共享的透明度,提高了各级物流系统资源的整合能力.

3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总架构

为进一步描述平台的总体框架,在此构建以XML信息交换技术为核心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总架构.根据社会综合物流业务系统的需求,一方面通过业务系统数据接口系统将各个不同的相关业务部门连接到平台上来,形成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另一方面,为社会物流系统的信息需求者提供多种多样的终端接人方式,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手段.从纵向、横向、核心和基础四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如图2所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总架构具体描述了平台体系结构的各个层面及其与相关系统的关系.

1)横向:使平台体系体现联接两端,左端是为企业提供联络相关系统平台的服务,如海关通关贸易系统(EDI)、港口、电子银行、城市电子政务系统和数字城市等系统;而右端是为平台用户提供与各相关单位业务系统的连接,包括与交通、海关、税务、保险等部门系统的联系.同时考虑为国家级、区域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预留接口,体现平台的行业服务、政府监管等功能.

2)纵向:在下端以物流设施、政策、法规等为基础,通过平台网络服务,为上端的物流行业参与者服务,上端的服务对象包括物流园区、物流企业、配送企业、工商企业等..

3)核心:是平台核心数据交换及网络设施所支撑的物流信息应用系统,包括面向物流作业和中介组织,及面向政府执法监管部门两大类.以XML信息交换技术为核心,应用于不同组织间异构系统的数据交换及信息流转.

4)基础:物流公共信息流转传递的环境基础,软环境包括相关政策法规、业务流程、技术标准(包括物流术语标准、商品编码标准、表格与单证标准、信息交换标准等),硬环境包括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等.

4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功能设计

由上述研究可以总结出,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核心功能部分是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和数据交换处理系统J,还应该有车辆管理系统和诚信管理系统,在此,初步介绍前两者.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基本功能是互相支持、紧密联系的,形成一个有机平台系统整体.

4.1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汇接各相关行业、各种物流运作设施以及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它既是物流信息资源的汇接中心,也是国内外了解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的窗口.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应主要包括:(1)门户网站功能;(2)公共信息发布与查询功能;(3)交易服务功能;(4)相关部门服务功能;(5)用户信息服务功能.

4.2数据交换处理系统

数据交换处理系统担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中公用信息的采集、加工、中转、发送,以及不同用户之间信息交换的数据规范、格式转换等功能.数据交换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

1)数据格式转换功能、通过数据规范化定义,支持各类不同格式和系统之间数据的转换与传输,实现各常见数据库、Web数据、文本、图像等多种格式之间的自定义相互转换.

2)实现物流电子商务中交易双方的无缝对接功能.在交易双方进行询报价、网上磋商、订单签订等活动中,传输和转换数据,并确保交换数据的可读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3)作为ASP服务管理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信息系统支持服务的功能.采取完全托管或部分托管的方式,实现ASP服务的应用与物流信息平台的平滑衔接.

4)与其它物流信息平台的连接和数据交换的功能.通过数据交换平台的网络互联和数据转换功能,建立与其他城市和地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系统互联与信息共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设计如图3所示.

4.3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分析

1)业务流程的集成——流程再造.通过业务流程整合,使业务逻辑更加易于扩展,更加适应复杂的物流系统变化.同时,通过业务流程整合使整个物流平台的流程管理电子化,使系统具有更高的响应速度.

2)应用集成.公共信息平台所涉及的数据,来自众多单位的实时物流信息,要在不同的业务模块中进行分析与处理,要求各个业务模块具备协同的工作能力,实现物流管理部门、企业的协同工作能力,为公众和决策层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应用集成方式要实现业务逻辑以及简单的业务过程实现向最终目标——业务流程集成的过度,增强系统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数据集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数据来源多样化,处理需求也是多样化,涉及到数据格式的统一、数据传输的实时性、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等问题.

4)平台安全系统.根据整个平台系统安全需要,将不同业务系统划分在不同的网络安全域中,形成核心业务系统安全域、相关系统安全域、公众服务中心系统安全域和认证中心系统安全域等四个彼此隔离的网络安全域.在不同的网络安全域之间,系统的网络处于隔断状态,只有经过认可的业务数据信息才能在不同的安全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4结语

基于信息交换技术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是一个支持多种终端接人,提供多种业务系统连接和统一管理的综合信息系统服务平台,可以较好地解决目前在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实现业务服务中点对点(用户和服务部门)、点对多点(用户和多个服务部门)的联合服务,使一站式电子物流在现代社会物流系统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我国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安全研究 篇7

一、影响电子政务云信息安全的因素

1、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是构成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人为的报复和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以及致力于展现自我的计算机技术高手都会通过某种途径和方法对我国的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构成威胁, 造成我国重要的政务信息的外漏。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会被这些攻击者通过编写病毒代码的形式被入侵, 这些病毒代码能够将我国重要的政务信息进行复制并发送出去, 从而产生了僵尸寄宿主机, 或者造成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全面瘫痪[1]。

首先, 内部影响因素。我国的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运用自身的职能对政务云进行管理和访问, 此时对电子政务云信息平产生的影响是直接性的。通过内部的直接影响造成的安全问题可分为有意和无意性两种。其中为了实现攻击目的而进行的影响工作是恶意的, 并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通过详细而周密的计划来进行;而无意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不小心操作造成的, 常见的现象包括进行未经授权的链接和权限欺骗等。其次, 外部影响因素。通常是指外部敌对势力的恶意入侵。黑客、组织内部不满人员和竞争者等的入侵表明了我国对于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的管理还不够完善, 制度还不够健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都会严重破坏我国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的安全性。

2、非人为因素。

自然灾害和有限的技术水平是威胁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非人为因素。技术水平的落后和不足能够对我国的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造成更大的威胁。首先, 当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 我国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完整会遭到破坏, 导致系统的瘫痪不可用, 甚至造成信息和资料的泄露, 通常常见的情况包括火灾、地震、爆炸和化学影响等;其次, 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系统的缺陷和漏洞主要受到技术水平落后的严重影响, 针对该系统的软、硬件的设计的落后等会造成系统漏洞、总体设计漏洞、实现漏洞等[2]。

二、提高电子政务云信息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1、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安全意识。

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网络安全问题的培养, 促进其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保护信息安全的秩序和规则来进行操作, 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是促进日常工作中安全操作的重要保障, 是提高我国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安全的基础。一方面, 要能够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有效培养, 促进其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来进行, 减少人为的疏忽造成的信息外漏;另一方面, 加强安全策略的制定, 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人人都能够树立起责任感, 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平等的进行安全监督工作[3]。

2、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是保证我国政务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一方面, 要及时将国家的法律法规应用到政务云平台信息管理工作中来, 机密的信息要能够进行不同类型的保护, 将保护信息的责任细化, 做到促进工作人员具体的保护机密信息, 将相关的数据进行分割, 置于不同位置进行保存, 更能够促进信息的安全;另一方面, 减小非人为因素对我国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的安全威胁, 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创造适合系统运行的物理环境, 减小火灾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将非人为影响因素降到最低, 还要坚持将异地的容灾备份工作进行完善;最后, 不断完善信息技术, 深入研究加密技术, 将其与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有效进行结合, 例如, 验证身份的技术、底层操作的安全性和通讯线路的安全等的加强都能够很好的促进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的安全[4]。

结论: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各个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云的普遍运用促进人们对其安全问题的关注, 加强对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安全问题的研究, 增加投资, 促进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逐渐促进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的不断发展, 为我国人们进行更好的服务的同时, 逐渐建立起一个安全稳定的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国在进行政府工作的过程中也逐渐进行了电子政务基础建设工作, 有效的提高了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质量。云计算是国外首先提出来的,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云计算已经成为一项主要的技术, 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我国大力鼓励中国特色云计算的发展, 并积极将其运用到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当中。然而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的安全问题应该及时得到人们的重视, 加强对影响信息安全的问题进行研究,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电子政务,云平台,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浩.完整性度量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电子政务云平台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 2012.

[2]姚文胜.我国电子政务及其信息安全保护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 2005.

[3]魏湲丹.公共服务视角下我国地市级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 2014.

政务诚信公共信息平台 篇8

关键词:信息资源整合;电子政务;云平台

在网络时代,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必须有效的整合电子政务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因此,必须通过构建电子政务云平台的方式来提高政府信息的公开水平,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电子政务系统之间存在的各种问题,使电子政务系统之间能够实现互动互联。

1 面向信息资源整合的电子政务云平台的构建意义

构建面向信息资源整合的电子政务云平台的根本目的是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和并行式计算的延伸来积极应用计算机网络的计算处理能力,对待处理的程序进行拆分,使其成为若干个子程序。再通过多部服务器对其进行分析、计算和搜寻,并向用户回传处理结果。这样一来,网络中的“云”就解决了终端的负载、存储和运算等问题,使网络能够协同工作,实现了政务资源的共享。构建电子政务云平台有利于降低电子政务的运行成本,通过提高运行效率的方式来使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得以提高[1]。

2 构建面向信息资源整合的电子政务云平台的措施

要构建面向信息资源整合的电子政务云平台,要经过三个阶段:虚拟化构建阶段、搭建平台阶段和提供服务阶段。电子政务云平台的构建基础就是第一阶段,也就是实现应用程序、存储和服务器的虚拟化。以此为基础能够进行第二阶段的构建,也就是将支撑云、业务云和公众云搭建起来,从而能够管理和调度与政务信息资源相对的虚拟化资源,并对其进行整合。在第三阶段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转化,使用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来整合不同层次资源上的服务,从而将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电子政务服务[2]。

2.1 虚拟化构建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以物理状态无关、物理存在、物理位置的方式来对底层资源进行调用,从而将物理资源转化为服务形态。要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对物理资源进行复用,就必须对其进行虚拟化。虚拟化还能够使管理维护的复杂程度得到降低,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协调配置。

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整合存储设备和服务器,并实现基础设施的虚拟化,动态分配和整合管理现有的计算存储资源,从而使计算存储资源的利用能力得以提高。当前我国各级政府主要是使用虚拟化软件来完成该阶段的构建,对与电子政务密切相关的设备中心、技术和数据进行虚拟化,将一个抽象层建立在底层硬件和虚拟服务器之间,并向该虚拟层迁移与电子政务密切相关的各应用模块,使存储资源和底层硬件计算能够在不同的应用模块之间实现共享。在该阶段,要通过虚拟化软件来对新购买的应用程序、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以及原有的设备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统一资源池,能够向各应用系统分配所需的资源,并动态的迁移应用,例如用户接口虚拟化、应用程序虚拟、存储虚拟、服务器虚拟化等等。

2.2 搭建平台阶段

云平台的搭建要以基础设备虚拟化为基础,并整合对应的数据资源和信息,搭建支撑云、业务云和公共云平台。

2.2.1 搭建公共云平台。电子政务系统以及用户的使用的云平台为公共云,主要通过公开途径来获得数据。各政府部门的信息、数据和资源都可以放置在该平台上。通过支撑云上的权限管理技术和用户认证基础,公共云能够将不同的接口提供给不同的用户。为了使政府各部门之间实现联通,必须搭建公共云,实现政府内部的资源和数据共享。

2.2.2 搭建支撐云平台。支撑云平台能够连接业务云、公众云和虚拟化的成果。也就是从应用接口层、基础管理层和计算存储层三个逻辑层面来整合各种资源。其中最上层的是应用接口层,主要是共享和整合各技术和资源,具有众多的云平台功能,例如权限管理、用户认证和网络接入等。云平台资源网格信息资源的核心是基础管理层,其能够维护和管理电子政务相关信息资源,并调度各应用任务,具有安全管理、任务管理和资源管理等内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各类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和管理服务器组成了计算存储层,能够分配和管理基础设施等资源[3]。

通过云平台的搭建能够实现用户和资源之间的联系,使用户的资源需求得到满足。不同的政务部门和电子政务系统之间也能够进行信息资源整合,为下一阶段的云平台构建奠定了基础。

2.3 提供平台服务

该阶段是构建电子政务云平台的最后阶段,主要是将丰富的云端服务提供给不同的电子政务系统,以虚拟化和整合为基础,使用一定的服务模式,以用户的需求为根据来调用和管理底层资源和功能。其主要具有三种服务模式:软件作为服务、平台作为服、基础设施作为服务。

基础设施作为服务主要是向用户提供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服务,使用户能够经济、快速的获得基础设施服务。通过基础设施作为服务,使各部门之间能够实现基础设施的资源共享,例如公共存储空间和公共服务器池。这样也可以使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

平台即服务主要是将系统运行的软件平台提供给用户。其主要的设计对象是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开发者,使其能够获得数据库、开源代码和编程接口,从而将具备并行扩展能力的大规模软件系统构建起来。使用平台即服务理念可以使政府部门将共同的基础服务平台搭建起来,从而将不同的服务开发资源提供给不同的电子政务系统,例如数据库资源、软件开源代码等等。

3 结语

作为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能够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政府的信息资源,使政府能够更好的实现职能转变和体制改革。电子政务云平台能够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使公众对于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事务的参与程度提高。因此,必须不断发展和完善电子政务云平台,更好的实现电子政务的核心功能。

参考文献:

[1]胡亨伍,张俊兰.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应用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1(23).

[2]吴秋萍.云计算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07).

上一篇:如何做好一对一教师下一篇:2024年美国工商管理专业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