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注重实效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立足课堂注重实效(共9篇)

立足课堂注重实效 篇1

——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相城区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主要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德育就是质量‛的理念,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工作方针,努力丰富德育工作内容,积极拓展德育工作渠道,加快创新德育工作方法,突出抓好‚课程德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三个环节,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衔接的网络体系,努力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工作思路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完善培训机制,促进德育骨干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和管理模式。

3.夯实学生养成教育,努力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4.整合德育活动内容,精简德育活动数量,注重德育活动的系列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工作重点

(一)强化全员育人,加快队伍建设

强化全员育人意识,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是德育工作环境,分秒都是德育工作时间的德育观,确保德育工作覆盖到全体学生,引导全体教师参与到育人工作中。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培养一批能教书、会育人的骨干教师为导向,加强班主任岗位培训。既要‚走出去、请进来‛学习他校、他人经验,更要自我学习,学习身边的典型。创新班主任工作例会模式,使之不仅可以进行班主任工作总结部署,也能成为广大班主任交流工作经验和方法、探讨德育工作得失的平台。

以《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百分考核要求》(试行)为导向,练实班主任内功,积极开展各个主题的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与德育优秀案例的评比活动,以活动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认真实施正副班主任工作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正副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突出班级常规工作检查、考核、奖励。要通过检查和考核评比,调动全体正副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广大班主任讲究工作的艺术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造就一支‚讲奉献、素质优、业务精‛的班主任队伍。除此之外,要通过各种手段,引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以当班主任为荣,今后除无非常原因,原则上不应向学校提出不当班主任的要求,学校亦将在职务评聘(晋升)、绩效考核、评先评优、培训休养等方面向班主任及从事班主任年限多的教师倾斜。

(二)规范常规管理,夯实养成教育

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常规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少先队组织、值日班长、红领巾监督岗等途径,让学生也能全方位、多层次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并在实时监督、及时纠偏上发挥积极作用。

《农村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是市德育立项课题,我们要以这一课题的研究来引领我们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课题研究,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方法策略的研讨,使我们在开展养成教育时,能运用更加科学的方法、采取更加扎实的措施、开展更有实效的活动。本学期,要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做好这一课

题的结题及成果总结推广工作。

学生基础文明行为习惯‚八个好‛养成训练,是我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抓手。上学年,已将细则印发到每一个学生,张贴到每一个班级,并尝试分阶段、有重点地组织实施‚八个好‛养成训练,但成效不够显著。本学期,要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注重方法指导、措施落实、活动开展、检查督促、考核评比等方面的研究,扎实开展养成训练,以使《学生基础文明行为习惯‚八个好‛要求细则》的贯彻实施更加到位、收获实效。

(三)整合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坚持办好家长学校。要积极创新家长学校的内容和形式,以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观摩、班队活动展示、座谈会、家长沙龙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各年级段的家长学校活动。进一步细致周密地做好每次家长学校活动的组织安排工作,努力提高家长参与率,提高内功实效。要通过家长学校,对广大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的指导,宣传当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宣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举措、新做法。同时,通过家长学校,也要了解和收集广大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从而更好地改进我们的工作。要认真对待收集到的家长意见或建议,坚持分类汇总并认真答复家长,更好地争取广大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本学期,根据学生构成的变化,要组建新一届家长委员会,进一步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管理和建设中的作用。搭建平台,保持与各家委会成员的密切联系,使家长委员会活动经常化、制度化。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抓实家校教育共同体建设,努力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目标同向、协作互补。

开展实地家访,对我们教师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及学生家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更好体现‚全员德育‛的理念,我们将继续坚持把全体行政、处室人员、年级组长等分派到年级组,挂钩到班级,会同正副班主任,一起开展实地家访,要求实地家访率应不低于班级人数的15%。一年级各班要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积极开展‚‘走进家庭,走近学生’集中家访月‛活动,通过‚学生情况面对面沟通、家长心声面对面倾听、育人策略面对面探讨、教育政策面对面解答‛的家访内容,密切家校联系,广开育人渠道,构建和谐教育。全体班主任及相关挂钩人员要结合班级实际,精心策划家访方案,统筹安排家访时间。要做好家访情况记载,做好访后分析,写好家访日记,认真总结家访经验,确保家访实效。

积极开展德育基地活动,组织师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通过德育基地和社区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四)深化主题活动,推进文化建设

我校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省联系点学校,我们应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各类节日、纪念日,根据学校实际及学生发展需要,深化德育主题活动。

积极开展学生学法系列活动,通过‚法制手抄报‛和‚法制格言‛的征集评比、‚法制歌曲唱响校园‛等活动,促进学生人人参与学法,从而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校园文化氛围。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课表,用好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个别咨询。建好、用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发挥我校已有多人取得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的优势,积极开展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辅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健康兼职师资人员应坚持每学期至少1次群体辅导)。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月

1.制定德育工作计划,会同少先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

2.低年级学生家长学校活动

3.德育导师制,实地家访推进会

4.一年级‚‘走进家庭,走近学生’集中家访月‛活动

5.‚相城风气伴我成长‛‚弘扬优秀传统,引领幸福成长‛主题

读书征文活动

6.‚八个好‛训练启动仪式

十月份:爱国主义教育月

1.成立新一届家长委员会,并开展相应活动

2.中年级学生家长学校活动

3.德育课题研讨会(结题)

4.学生德育基地活动、社区教育活动

5.结合‚十八大‛召开组织开展相关主题教育

6.‚我的道德小故事‛演讲比赛活动

十一月份: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育月

1.组织青年班主任基本功竞赛

2.高年级学生家长学校活动

3.‚法制手抄报‛‚法制格言‛征集评比活动

4.法制教育讲座

5.组织‚弘廉崇洁‛主题教育,开展‚小手牵大手‛致身边党员干部、父母亲友倡议书活动

十二月份:心理健康教育月

1.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群体)

2.开展12.4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3.开展‚美德在我身边‛摄影作品评比活动

4.‚法制歌曲唱响校园‛活动

一月份:学校德育工作总结考核

1.校级‚文明学生‛‚文明标兵‛‚文明之星‛的评选

2.指导学生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3.德育资料归档,做好正副班主任学期考核汇总

立足课堂注重实效 篇2

一、由“文”到“道”的迁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 (以下简称《标准》) 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 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如今的高中生, 直接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效果不理想。可是, 如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自然而然地渗透一些德育内容, 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例如, 在教学《小狗包弟》一课时, 我就“忏悔”这一话题进行知识迁移, 具体包括两点:一是通过了解巴金先生的人生遭际, 感受巴金先生的伟大人格;二是让学生以坦诚之心在纸上写下自己对曾经伤害过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的忏悔, 并直接交给或寄给他们。有一个学生在那一周的周记中写道:“或许在说出隐藏于心底之事时, 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拷问自己的灵魂之后, 便如释重负, 内心更和谐, 人更真实。其实, 我们已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这样的教学, 既不是干瘪的“文”, 也不是空洞的“道”。

又如, 在教学《陈情表》一课时, 学生感动于李密对祖母的孝情。我说:“我们不能只感动于别人的孝情而忽视了自己的孝情。”此时, 有个学生立刻回应:“我们还不到尽孝的时候, 现在还没有能力尽孝。”这在全班引起很大争议。于是, 我让学生课后去搜集那些发生在年轻人 (“80后”和“90后”) 身上的、感人的尽孝故事。经过一番准备, 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尽孝故事:有坚持用课余时间替清洁工母亲扫街的大学生, 还有用爱心挑起家庭重担的青年教师……这样, 教师不必多言, 学生自然明了。

二、由一篇到多篇的迁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具备知识汇总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例如, 在教学《滕王阁序》一课时, 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设计了一个问题: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滕王阁?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据此, 我进行延伸, 设计了一个新问题:说说作者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写滕王阁的美景?由于这个问题有些难度, 所以我进行一些提示:“无论远近结合、动静结合, 还是虚实结合, 既要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例子, 又要从已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相应的例子。”由于学生对“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较熟悉, 所以迅速从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中找出具体的例子, 也能从其他已学过的课文中找到具体的例子 (例如,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杜甫的《登高》等) 。由于学生对“虚实结合”的手法略感陌生, 所以没能迅速找出。不过, 在我的引导下, 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并非实写, 然后展开同类知识的迁移。原来,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柳永的《雨霖铃》和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等也是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样, 既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又扩大课堂的容量, 还温故而知新。

三、由理解到运用的迁移

《标准》中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 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 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 提供有利条件, 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 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 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 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要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就要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知识的运用中进行比较。例如, 《咬文嚼字》一文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文字变了, 意味就变了;文字变了, 意境也变了。我想, 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个观点。不过, 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也许并不深刻。所以, 我要求学生运用这个观点从自己熟悉的文章中找一些例子推敲和品味。这样的知识迁移不仅把僵化的知识变成鲜活的知识, 更让学生获得真正的、个性化的解读。

四、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

语文是涉及面很广的学科, 因此,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只要对教学有利, 就不妨把知识从课内向课外迁移, 这样, 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 有兴趣的学生可选择阅读《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 对阅读《红楼梦》兴趣不大的学生, 教师可为他们讲解《红楼梦》的精彩片段 (例如, “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等) , 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和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 虽然内容不同、风格不同以及演讲的场合不同, 但都是演讲辞中的佳作。因此, 在教学演讲辞单元时, 教师会有意识地迁移到演讲辞的写法, 既培养学生对演讲的兴趣, 又全面提高学生演讲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 教师不妨给学生看几段著名演讲的视频。例如, 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等视频。在看视频的过程中, 教师可要求学生从演讲者的神态、体态、情感和语速等方面更全面、感性地了解演讲。同时, 教师可组织班级或年级组的演讲比赛, 通过让学生自己写演讲稿、参与演讲比赛, 使更多学生进行演讲实践。这样, 高中语文教学就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

五、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

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意义。因此,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随时做好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例如, 荀子的《劝学》是一篇经典的议论文, 它在一个中心论点下分设三个分论点的结构特点与高中生常见的“五三四” (即“五段”的结构安排, 三个分论点, 每个分论点都经过四个环节, 最终完成论证过程) 的结构不谋而合。据此, 教师可再选择两篇同类结构的范文让学生比较和借鉴, 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另外,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从不同角度思考, 为不同主题服务, 因此,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巧妙利用教材进行知识迁移练习。例如:《逍遥游》可为“生命”“追求”“矛盾”及“名与利”等主题服务;《陈情表》适用于“智慧”“选择”“清醒”“进与退”及“美德”等主题。只有更好地利用教材中的写作素材, 才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文。

立足课堂注重实效 篇3

[关键词]转变;干部作风;时效

作风建设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课题,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做到多管齐下、内外结合、标本兼治,当前要注意搞好以下“四个结合”:

一是把思想教育与制度规范结合起来。作风问题说到底是个世界观问题、党性修养问题。因此,转变干部作风,首先必须从加强教育、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修养入手,要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要结合新的形势和干部的思想实际,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教育,认真开展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提高道德水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起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和各种利欲诱惑的思想道德防线。相对于教育而言,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作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对干部作风建设切实管用、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行使权力和履行工作职能时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在严格执行制度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完善监督体系,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把继承优良传统和体现时代特点结合起来。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在作风建设上,要把发扬优良传统与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相结合。继承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两个务必”,始终是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抵制和战胜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强大精神武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党在前进,党的作风建设也要不断创新。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作风建设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使过去的好传统、好作风得以发扬光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党员干部廉政准则》就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干部作风的新要求,是对党的作风建设作出的新的理论定位和概括,是对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和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锐意改革、致力发展,发扬民主、依法办事,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给作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把严格自律和强化监督结合起来。作风建设的过程,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内因、外因的关系中,内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抓好干部的自律放在第一位。要教育引导干部把党的理想和宗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作为自己立言立行的根本准则,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己规范自己,自己把握自己,自己超越自己。干部廉洁自律,既是作风建设的要求,也是作风建设的保证。近几年党中央和中央纪委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仅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就提出了多条“不准”的要求,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这些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强调党员干部坚持自律的同时,也要重视他律,强化来自外面的监督。特别是要对干部职权的行使、权力的运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使党员干部既接受来自党内特别是班子内的监督,又接受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既接受自上而下的监督,又接受自下而上的监督,形成完善的監督机制,增强监督的力度和监督的有效性。

四是把整体推进与领导垂范结合起来。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和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抓干部的作风建设应该整体推进,结合从事不同工作、居于不同层次的干部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工作,促进广大干部作风的改进。在整体推进中,要特别注意抓重点、抓关键,抓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作风培养。群众有句口头禅,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干部是党的“上梁”,全党的表率,也是广大干部的教育者、引导者和示范者。“上梁”正不正,领导干部的作风好不好,对于正确决策的制定、党的事业的推进、党的形象的塑造、干部和群众行为的导向,都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尤其对领导干部,要比一般干部要求更严,要做到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带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下级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做发扬优良作风、抵制不正之风的表率,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影响和促进广大干部作风的改进。

立足实际 狠抓落实 力求实效 篇4

——北宫中心小学“课内比教学”活动综述

开学以来,黄山头北宫中心小学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锤炼了教师教学基本功,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其具体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

为保证“课内比教学”活动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周绪森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两个工作专班:活动实施专班和上课考评专班,由教导室具体负责。

二、细化环节

学校制定了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的安排进行了细化:宣传发动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表彰阶段;还制定了《高效课堂比武课评价标准》,让考评工作人员由据可依,评价结果科学准确。

三、突出实效

在“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学校始终在“实效”上做文章,要求全体教师按自己的教学计划正常上课,上常态课、上推门课,不走形式,不搞表演,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锤炼自己的基本功,真正做到了让教学返璞归真。

在这次大练兵中,北小的每一个教师都收获着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立足课堂注重实效 篇5

长治市“六五”普法全面启动

今年是“六五”普法启动之年。8月19日,省委召开了山西省依法治省暨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于8日26召开市委依法治市领导组会议,听取了“五五”工作汇报,并就如何做好全市“六五”普法启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9月29日上午,长治市依法治市暨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隆重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了第七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和我省依法治省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了我市“十一五”时期依法治市和“五五”普法工作成就和经验,表彰了“五五”普法依法治市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我市“十二五”时期的依法治市和“六五”普法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市委书记、市委依法治市领导组组长田喜荣出席会议,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依法治市领导组第一副组长张保主持会议。省委依法治省领导组专职副主任张玉良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委依法治市领导组常务副组长李年善宣读了表彰通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依法治市领导组副组长董岩作工作报告。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委依法治市领导组副组长李国隆,市委常委、组 织部长、市委依法治市领导组副组长王维卿,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依法治市领导组副组长李东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委依法治市领导组副组长高建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依法治市领导组副组长王玉圣,市人大副主任、市委依法治市领导组副组长王忠义出席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市直各委局办、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委依法治县(市、区)领导组组长、宣传部长、政法委书记和领导组办公室主任;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共约300余人。

董岩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按照中央、省委部署,从2006年起,我市全面开展了“五五”普法依法治市工作。五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各项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普治并举、扎实工作,法制宣传教育全面开展,“法治长治”建设深入推进,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各级党委依法执政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和司法部门公正司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和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省委依法治省领导组办公室领导张玉良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市“十一五”时期依法治市和“五五”普法工作取得的成绩,希望我市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法治山西”建设实施纲要》暨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 规划,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抓好载体,创新形式,普治并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各项任务,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田喜荣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服务转型跨越发展,建设全国一流宜居城市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认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是形势所需、发展所需、群众所需,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和光荣使命;要健全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抓好队伍建设,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加强工作保障,将普法经费市级按辖区人口每人0.1元,县(市、区)按辖区人口每人0.5元,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落实到位。

田喜荣强调,“六五”普法要重点做好三个突出:突出重点内容,服务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对象,建设法治政府;突出工作实效,创优法治环境。要把“六五”普法规划的原则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把“六五”普法规划的目标任务分解为实实在在的工作项目,全力抓好依法治市和“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各项工作,为早日建成全国一流宜居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张保在在会议结束时强调,今后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做好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快依法治市和“法治长治”建设进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法治政府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在要 求,也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突出重点,深化教育,理清思路,抓好落实,确保“六五”普法依法治市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会上,市领导向受表彰的“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颁奖,向被命名的2010-2011市级依法治理标兵单位授牌。

会后,上午11时,全市“六五”普法启动仪式在市政府大院隆重举行。市委书记田喜荣,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保,省委依法治省领导组成员、省依法治省办专职副主任张玉良,市领导李年善、董岩、李国隆、王维卿、李东峰、高建国以及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史加龙出席启动仪式。田喜荣书记宣布“长治市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面启动”。张保在启动仪式上讲话。他指出,“六五”普法的五年,是我市深入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长治转型跨越发展,建设全国一流宜居城市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一定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张保强调,面对“六五”普法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贯彻落实新一轮普法依法治市规划作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 力度,改进方法,狠抓落实,从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上狠下工夫,努力把依法治市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建设全国一流宜居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市委副书记李年善主持启动仪式。当天,全市还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六五”普法宣传活动,市直60余个部门、单位走上街头,摆放宣传台,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市领导还专程到普法宣传点参观巡视。

健全机制注重实效推进工作 篇6

为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做到活动与工作“两促进、两不误”,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我办在下一步工作中,将紧紧围绕工作重点,统筹安排、积极行动。

健全机制,夯实工作基础。按照省、市、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成立以党组书记为组长、党组成员及股室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七星关区扶贫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目的、内容、要求,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实际,全力解决问题。坚持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干部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相结合,围绕全区扶贫开发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到镇乡办、项目区和贫困户中,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个别谈话等形式,面对面听取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建议,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结合部门职能,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注重兴趣培养, 提高课堂实效 篇7

一、用充满趣味的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节课的开始, 来个有趣的导入, 能有效促进本节课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一个巧妙的导入就能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 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比如, 在《大气压强》一课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在一个饮料瓶底部戳几个小孔, 然后在饮料瓶中倒入一些水, 此时, 学生就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接着, 教师用水灌满饮料瓶, 然后把瓶盖拧紧, 这时, 学生发现:饮料瓶底部的小孔不流水了。最后教师再把瓶盖拧松了, 这时学生惊奇地发现水又流出来了。这一现象, 出乎学生的意料。此时, 学生极想了解原因,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了, 这时, 教师再引入新课“大气压强”。

再比如, 在《平面镜成像》一课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用“水浇不灭的蜡烛”这一小魔术来导入新课, 让学生感到惊奇,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在《摩擦力》一课的教学中, 可以先让两名男生抓住一根棒子的两端进行“拔河比赛”, 看谁的力气大。然后, 在胜者拿的一端涂抹上油, 再请一位女生与之前的胜者较量, 结果就不言而喻了。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知的学习。

如此等等, 都说明:一个好的导入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注意, 引起学生的思考,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还能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用生活中的现象,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们知道,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它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蕴藏着许多的自然现象。如为什么天会刮风, 也会下雨?为什么把筷子放入水中会变弯?为什么海水能涨潮?为什么冬天会下霜、夏天会打雷……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多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 提出与教学有关的, 而生活中学生又想弄明白的问题, 让学生去思考。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比如, 在讲物体的浮力时, 教师可以联系鱼在河里自由地游来游去的现象, 设问:鱼为什么能一会儿游上来, 一会儿又沉下去呢?这上游和下沉都必须满足些什么条件呢?

再比如, 在讲授《光的折射》时, 可以先提出这样的一些问题:1.如果透过老花镜看靠近镜子的物体时, 镜子中的物体跟原来比怎么样?2.如果透过老花镜看远处的物体, 镜中的物体又会怎么样?3.如果透过圆形金鱼缸看缸里的鱼, 我们会发现鱼变大了……让学生带着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学习, 学生的学习兴致都很高。在此基础上, 结合物理教学内容, 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 再开展一些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去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这样做,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还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更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地接受新知。

三、用多媒体丰富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 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鼓励将多媒体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这就是说,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应改进传统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完善物理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比如, 在教学《凸透镜成像》时, 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 可以看出, 当物体越来越靠近透镜时, 所成的像却越来越远离透镜, 而且在物体远离的过程中, 像逐渐变大。对这些知识, 可以用多媒体来动态、形象地演示, 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出所成的像的性质、大小和远近。

立足课堂注重实效 篇8

一、小组合作问题再梳理

问题一:分工不明确。合作中小组成员有的夸夸其谈从来不听;有的只当听众从来不说;还有的借机闲聊、开小差,这就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问题二:评价不全面。首先是个体离开小组层面汇报,如表达上学生只表达个人见解“我认为”、“我觉得”;评价上教师和学生只评个体不评集体,只说“你说得好”,很少说“你们小组的看法很好”。

问题三:合作不到位。一是优等生主宰小组,二是只有“互说”,没有互动、没有合作、没有交流和研讨。

问题四:合作无实效。一是时间不足。小组刚聚到一起,两三分钟便被叫停。二是时机不当。有的课堂上学生还没有认真的读书、深入的思考便开始讨论,为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合作变成了形式,不论问题的难易都采用合作学习,无价值、无意义的合作普遍存在。三是能力不强。合作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

二、立足校情、班情、生情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能力,需要学校集体和教师个体来认认真真的探索、实践,我校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立足本班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能力培养抓起,来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具体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是科学的成立学习小组,每个班的教师把本班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每个小组都考虑到性别不同、性格差异、学习水平来安排小组,主要考虑小组成员之间合得来、学得好,实现优势互补。在成立小组之后,我校的一些班级改变了以往的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等名称,而是由小组长牵头,为自己的组取了富有激情、有竞争意识的名字。比如:“猛虎小组”、“飞天小组”、“攀登小组”、“明星小组”、“流星小组”、“蓝天小组”。有了这些响亮的组名,孩子们也特别新奇,特别高兴,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学习劲头自然也就足了。

三、目标决定行动

学生的学习有了目标,他们才会有学习方向,目标也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动力,在无时无刻的激励着他们坚持、再坚持、努力、再努力。我校的六年一班的学习小组在确定了自己的名称之后,又要求学生为自己的小组定下一个学习的目标,并把这种学习的目标用口号的形式展现出来。“猛虎小组”,口号“顽强拼搏,努力进取”。“飞天小组”口号:“快乐学习,快乐生活”。攀登小组:争锋,争锋,勇攀高峰。明星小组:超越超越,征服一切。流星小组:希望,希望,光荣向上。蓝天小组:飞翔,飞翔,属我最强。就这样在每个小组响亮口号的激励下,孩子们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积极向上。快乐小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感受着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争锋小组,个个劲头十足,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行。阳光小组,顽强拼搏,努力进取的表现让我欣慰。飞翔小组,虽然每次的评比都不是很理想,但从未看到他们沮丧的神情,因为他们有自己奋斗的目标,只要勇往直前,一定属我最强。目标决定行动,有了目标,学生们有了学习的动力,在这种口号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合作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下,他们更加团结、更加发奋努力,小组合作也就有了内在动力。

四、培养合作能力

合作对小学生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们往往无所适从,不知道干什么,不知道怎么干,不敢说、不会说、说不清,也会产生只是单人的一厢情愿的自己说自己听,别人听不听不管,没有交流,没有研究的合作。由此来说合作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件重要的事了。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1. 培养小组长,形成小组核心。为了能有效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和培养组长至关重要。在交流时要求组员有序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对有争议的问题大家发表见解、协调解决,要有的放矢,组员完成每个组员自己的职责,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小组中汇报员先发言,中等生补充,组长提炼,取其精华。

2. 培养小组成员掌握合作基本技能。

(1)学会倾听,质疑,如有疑问,待他人汇报完成后進行补充或提问。

(2)学会表达,能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清晰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使自己的表达能让别人听懂接受。

(3)学会接受,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

(4)学会总结,能整合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五、竞赛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激励孩子们的积极性,培养小组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既是课堂教学中的小组也是学习生活中的小组,在班级中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学习成果展示、各学科的课堂表现,就连平时学生劳动、好人好事、参加学校活动各种情况都纳入到小组的评比中,可以在评价时采取加分的办法,后进生表现好的为小组加2分,其他同学表现好的加1分,记录到小组评价中,教师及时对小组评比情况进行总结和表彰。这样一来,以往不爱参与小组学习的学生热情高了,积极性有了,学习成绩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六、自主合作并行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学生的合作都应该基于学生的自主,特别是课堂教学,只有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学习基础上,他们对知识有了充分的认识,有了自己的见解才能更好的合作。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在教师出示的探究提示引导下充分的自学,自学时间不低于3分钟。二是合作探究要质疑点上探究,一学便知的内容就不必合作了,也就是教师要选择好探究的时机。合作的时间上也不能低于5分钟。

七、评价促进合作

教学评价就是一种激励,“五元模式”下把“评”作为一个环节足以证明评价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的汇报展示中,重点要把针对个人的评价转变为对小组的评价。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教师的评价导向发生了错误,如教师表扬学生时会说:“你说得真好”。现在当针对小组汇报时就可以说:“这是你们小组的共同看法吗?你们的观点老师也很赞同。”

虽然合作学习不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但要想在班级中真正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与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在课堂教学中,只要长期坚持,勇于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索、集思广益,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把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加以贯彻执行,就会使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走向有序的合作、有效的合作,真正实现从传统教学到现代教学的转变。

注重研训实效 促进教师成长 篇9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及家长的需求与期望的提升;我市校际之间的激烈竞争等等,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素质、价值取向等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可以说,面对当前形势,每个学校、每位教师都需要发展,否则很难立足,于是“学习是教师树立个人尊严的最佳途径,研训是学校送给教师的最大福利。”成为兴城三中尊崇的信条;提高师德修养,实现专业化发展成为兴城三中不懈的追求。在上级领导及职能部门指导下,经过多年的摸索,我校已经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经过精心组织、有效实施,教师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改革管理模式,实现专业化发展

1、建立健全研训制度。

我校从健全校本培训工作管理制度入手,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校本研训制度,对校本研训的实施、考核、奖惩等制订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制度,每年配套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规范登记学分,及时总结反思,分类整理档案,并将培训质量与教师评优、任用和考核相结合。对教师的自我定位、发展目标以及行动策略规范管理,实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系统、细致、有序、高效。同时我校积极探索校本研训的多元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情感、意志、态度,以提高他们参与培训、提升素质的积极性与成就感,最终达到“自我塑造、自主管理、自由发展”的积极状态。自我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前进的动力;互动评价,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互动发展;考核评价,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2、成立学科领导小组

管理与指导是否专业,直接影响学校教师发展速度,我校除成立校级领导小组外,对中层领导职责与分工进行细化,每位中层领导负责最多两门学科的教研和培训工作,下设学科组长。学科组长与学科领导密切配合,团结协作,认真落实学校统一部署的工作,同时因为是本专业,所以在具体的组织、策划、实施与指导工作中表现得更专注,更专业,更具实效性,又因为学科领导、学科团队数量的增加,责任更明确,自然形成竞争,彼此不甘落后,珍惜着自我展示的平台,研训思路越发清晰,研训效果越发明显例如,语文学科的“能力培养总体规划与实施”数学学科的“教材重新整合与落实”,等都来自学科团队本身,实践着“一个岗位,一面旗帜”的目标。

3、引入岗位竞争机制

三年来,我校实行排队上岗政策(07年后教师数量得到满足,学科人数出现偏差),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落选者变幕前授课为幕后服务,或减少授课班级增多自我进修任务和锻炼内容,竞聘上岗,待岗学习,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强化了危机意识,促进了教师进修学习,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用人机制,(首先在英语和数学学科进行,按满额工作量分配工作,多一名也要末位淘汰,被淘汰者改教其他学科或其他工作,同时接受并做好学校下派的任何工作,安排或自己选定师傅进修学习并阶段汇报,即使不多人的学科也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英语学科共有五名教师待岗学习)排队上岗是一种导向,领导和班主任参与,不看人情,不论资质,只重能力。这种机制的引进,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极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良好的发展环境。我校在文化建设上注重了四个方面

(一)、古朴、儒雅的环境文化

校园墙的“二十四孝”诗画;教学楼厅廊的经典诗文;名人警句格言的匾额;古朴典雅的楼内装修;师生的书画作品等,无不渲染着儒雅、典雅、高雅的精神情趣,同时宣传栏中“师德标兵”、“名师风采”、“名师随笔”“教师心语”的展示,无不宣传着先进与优秀,增强师生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崇尚、敬业的精神文化

精神生活、精神力量,是一个人生活的理由和存在的价值。当今商品社会现实的冲击,教育更需要精神上的阳光享受与生命动力,更需要坚强的信念的支撑。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或团队的精神,用我们的精神带动起一支精神的团队。

1、每学期期末都召开教师座谈会,要求教师填写个人成长规划表,目的敦促教师思考能否改行,应怎样对待这份职业,使其头脑清醒理智,安心献身教育事业

2校园传媒是校园文化交流、建设的主要载体,因此,我校潜心利用广播、电脑、白板、多媒体等各种媒介抢占舆论阵地,播报先进事迹,传达喜讯,宣传典型,激励后进,同时传播传统文化,汲取精神养料。

3、学校采取措施让青年教师选好师傅,跟对人。从师徒结对上、平时谈话上、办公室安排上等等,让他们在工作伊始便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风格。更有效的办法是创造机会让优秀的老教师,回忆当年人们的境界和干劲与之交谈,领导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正面引导、有效指导和及时勉励,方式为随意的单独交谈或小团体交流。

4、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思想教育。如每学期一次的工作经验交流会;不同级别、各种形式的讲座指导、座谈会。还通过开展师德师风评议活动;师德教育论坛活动;师德演讲会;新教师岗前培训;业余思想交流;群体团队安排;《中国师德手册》阅读交流等活动中突出师德教育渗透,进行教师品质教育、敬业教育等精神食粮的补给。认识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绩。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自主、合作的学习文化

“走向学习的研训才是真正意义的研训”。我校为校本研训营造宽松、互动的学习环境,搭建对话、交流的学习的平台,培育自主、合作的学习文化,创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

1、让学习成为习惯

学校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将校本培训和读书活动有机结合,为广大教师订阅《教学论基本问题概论》、《教育文摘》等多种报刊杂志,引领教师与书籍为伴,与大师对话,“让读书成为习惯”,使教师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原理之上。学校也重视加强实践学习,让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和教学实践中增长教育智慧,使教师的发展建立在“实践文化”的基础之上。大家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获得教育智慧,促进了专业化发展。

2、让互助实现共赢

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培训的标志和灵魂。学校鼓励教师在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互动、交流、对话、协作,通过同伴互助,共享经验,共同成长。学校也注重专家的引领提升和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校际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3、让经典成就儒雅

结合我校特色,深入开展诵读活动,大兴学习之风.我校无论是校墙、厅廊、还是教室布置都突出传统文化精髓:礼、雅;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无论是校本培训还是校园活动都渲染着书卷气。我校还将《论语》、《大学》、《中庸》、《唐诗》、《笠翁对韵》等典籍经典诗文作为主要读本,培养教师阅读经典诗文的兴趣,陶冶情操,感受经典文化的底蕴,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树立儒雅之风。

(四)反思、创新的研究文化

1、让反思生成智慧

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需要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学校提倡教师在一课时或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写下心得体会,列出当日教育教学中的成功及待改进的事件,分析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事件中包含着哪些理论,如何改进等等。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养成了教师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的习惯,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实现不断发展提高的良性循环。教师不再只是一名教育者,更成为了学习者、研究者、创造者。

2、让创新伴随成长

创新型教师是未来教师的主流。学校关注教师的学科特点和个体差异,关注个性化需求和通识性特点,鼓励教师敢于创新,通过培训引导教师善于创新,为教师的“创新”提供开放、宽松的管理空间,允许失败,立足长远。

三、狠抓校本培训,踏实教师成长基石

1丰富培训形式,实现培训实效最大化。

(1)集中培训。每月一次,由教学领导就确定的专题进行培训如:“新课改的教材观”“如何认识杜郎口模式”“对学案的认识”等等。培训后给各学科团队下达研训任务,如针对“教材观”问题,语文学科完成的任务是“如何挖掘精讲课文中所蕴含的能力培养资源”;要求史地政生学科教师思考:如何挖掘核心问题等等。

(2)分散培训。在校级培训之后,各学科团队在学科领导的带领下深入理解和剖析涉及本学科的任务内涵,通过培训会、教学活动进行细化与分解,让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人,使培训成为教师的“乐园”。同时开展结一个对子、编一份教案、写一篇论文和读一本书的“四个一”活动,为教师全面充电打下基础。

(3)分层培训。我校以《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为抓手,分精英教师、骨干教师、青年优秀教师和教坛新秀四类名师培养梯队,坚持多规格,多层次,多渠道的研培结合。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互动、看课评课、名师讲堂、个人反思、成果汇报等有效形式进行培训。

(4)个性反思。以教师劳动的个体性特点为依据,以形成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为目标,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形成教学反思——教学展示——风格设计——理论学习——研究总结——教学反思的螺旋式上升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2、优化培训内容,突出培训针对性(1)微格培训

微格教学就是将教学过程中的综合教学技能分解为各种单一的技能,为教师提供小步调的学习任务,明确的目标指引和具体可操的指导,每次训练只要求学员掌握其中的一两种技能。我校已经完成五种技能培训即导入技能、组织技能、交流技能、点拨技能、讲解技能等。

(2)主题陪训,校本培训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阵地,立足岗位,立足本校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再学习、再提高的一种培训形式。我们遵循“学用结合、突出实效”的原则,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展业务领导、班主任、新教师等群体的集中培训。

如“教法培训”“学法培训”“课堂用语培训”“白板教学培训”“学科模式培训”“学习习惯培养培训”“学习能力培养培训”等。让教师能得到切合本职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利于个人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有用知识。

(3)基本功比武。

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理论知识笔试、学科基本功测试和课堂教学展示三轮比赛,最终评选优胜者并给予奖励。通过比武,激发了全体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热情,增添了教师苦练基本功的动力,促进了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4)经验分享。我校紧紧围绕打造“高效课堂”这一主线,开展每月一次的“学科领导沙龙”活动,围绕“打造高效课堂,培育激情教师”开展的教学精英演讲活动,各学科结合实际工作交流良好举措和优秀经验,并针对工作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促进校本培训交流提高。

总之,精心设计的培训,通过管理严格、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真正让教师们感到受益匪浅,使教师由“要我培训”,变为“我要培训”,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真正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五、倾力教学研究,握紧教师成长抓手

教学研究是每位教师终身从事的最重要的工作,没有教学研究,就没有教师的发展,更没有学校的发展。佐藤学称:“通过教学研究来改变学校面貌,非100次的授课案例研究不可”。

1、打开课堂大门,消除自封壁垒,为教学研究清障.

竟聘上岗制度的实施,使能力较差教师不在掩饰和包裹自己,主动打开自己课堂的大门,邀请主管领导或优秀教师听课指导,(80%青年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改变过去教师对领导听课的心里排斥)老教师也放平心态消除“墙壁的阻隔”、学科的阻隔,把许多陋习(如没有自己课题,只按指定行事;严实包裹,讳莫如深;顽固自守,不虚心学习等等)一并消除、克服,让所有教师超越自我,构筑起同为实践的同事间的团结合作关系。

2、增强课型意识, 提炼教学模式,为教学研究立标

我校确立教学研究的中心地位,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有课型意识,要在透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总结自己在讲各种课型时所用的教学方法。然后就同一课型、同一备课组的教师反复互相听课、讨论,形成较完善的备课思路。

操作办法为:推出原生态录像课,落实有效剖析与指导。主管领导随时进班听课同时录像,并将录像课反馈给教师本人或在教研时公开播放,评课遵循的是“风格上百花齐放,品质上求真务实,日常教学评价看实效,落实有效教学目标。这种办法,既有说服力又有针对性,有效地修改了课堂教学不足,对每位教师来讲都是考验。

3、打磨课型案例,公开研究成果,让教学成为研究

学科智囊团,对有代表性的课例进行诊断性研究。反复实践和打磨课型案例,最后以公开课的形式对全体教师开放,并将课型教案或教师的说课稿印发给教师供他们讨论、学习供鉴。从而突破各科一种教学模式的樊篱,使“模式”更具备多样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样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了一个个学习型团队。提炼课型模式和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深刻变化,缩短了新教师的成长周期,也改变了骨干教师的“高原现象”,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将注意力放在课后的研究上,这样才能保证教研的启迪作用,才能实现教学研究的最高境界----教学成为研究。

4、举办展示活动,搭建发展平台,为教学研究助力

公开展示活动是对教师研究成果的展示,也是促进教师教学迈上新台阶的举措。无论是“同题汇课”活动,“一课多上”活动,还是“录像课”展示活动,关注的是看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看教师如何表演,因此,不需要做刻意的修饰和准备。在整个教研活动中,促进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好课标准的制定,鼓励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学改革,减少教工大会或年部大会的次数。(针对性,方向性,人人感兴趣,人人参与。我们每双周一次的教研都突破两节课的规定时间,几乎都是有课教师不情愿地去上课,其余教师继续探讨)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留出空间。

总之,我校立足教师成长下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教学活动、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我校省级骨干

名,市级骨干

人,县级骨干

人,葫市中心教研组成员

上一篇:我爱我家的小学作文400字下一篇:公安机关推进依法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