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生态管理策略

2024-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环境生态管理策略(共8篇)

我国环境生态管理策略 篇1

我国环境生态管理策略

本文通过对我国环境生态管理进行科学的.界定,阐述了环境生态管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通过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管理的成效进行分析,探讨了提升我国环境生态管理的策略和建议.

作 者:张均刚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68刊 名:中国水运(下半月)英文刊名:CHINA WATER TRANSPORT年,卷(期):9(12)分类号:X171.1关键词:环境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我国环境生态管理策略 篇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城市污水排放量也不断上升, 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缓。但是政府财力有限的问题始终制约着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 已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效率低下问题也同样影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改革的发展, 确立了市场化发展道路, 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BOT、TOT、PPP等新的融资模式已逐步在污水处理中得到应用。

BOT:“建设一经营一移交”, 其实质是私营企业参与国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特许权方式。BOT融资模式的实质是将国家公用的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由国家管理转变为民营化管理, 这种新的经营模式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 政府可以利用BOT模式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 减轻财政负担。其次, 通过BOT融资模式政府可将项目的风险转移到民营企业或外资机构方面, 避免了因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导致失控现象的发生。最后, BOT融资模式可在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中引进先进的方法和移交手段, 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与工程进度。

TOT:“转让-经营-移交”, 这一模式与标准的BOT模式的差别在于将“建设”变为“转让”, 即政府将已建成并基本完好的项目转让给项目投资方, 并授予其特许经营权, 项目投资方负责经营和管理, 在特许期满后移交政府。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是避免了建设期风险对项目运作的影响。另外, 原有的国家建设设施转让给专业投资方运营, 可提高其运营的专业化及精细化水平, 起到盘活国有资产的作用。

PPP:“公共-私人-合作”, 它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 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新型模式。2014年9月份以来, 国务院、财政部和发改委等部门连续出台10多个文件大力推广PPP模式。PPP模式下, 企业一开始就参与进去, 涵盖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 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收益, 将大大提高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和效率;PPP项目的融资途径更加广泛, 减轻了政府融资难题;通过引进社会资本, 政府盘活了存量资产, 并可将一次性支付的资金, 通过未来很多年逐年支付, 缓解了政府支付的财政压力, 也将掌握在政府手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资源逐渐放手给市场, 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项目需求。PPP模式下水处理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具有稳定的现金流, 具有明确的收入来源, 从未来收入角度来说具有明显优势;提价机制逐步理顺, 社会资本进入水务市场获取合理回报也有了基础;无论从存量还是增量来说, 水处理市场均有很大空间, 能够为水处理公司带来更多项目需求;增加资金利用效率, 多方出资, 环保公司有望获取对应工程及运营权, 资金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2 改善和扩大城市水污染建设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水资源压力:城市人口的增长, 生活质量的提高, 环境污染的负荷, 都无法满足可持续经济的发展要求, 但按照国家的发展目标来看, 城市需水量却将大大增加, 污水处理率也会大大提高。随着城市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高品质的水源和可信赖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保证人类用水安全, 国家出台了很多严苛的饮用水标准, 而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如何在可接受的成本下满足市场需求提出了巨大的难题。面对国家有限的财政资源与技术服务资源, 充满活力、更加高效、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市场就满足了未能靠自身的力量提供有效水服务供应的政府管理者的要求。因此, 通过经济化市场的方式进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与维护是城市水污染发展的必由之路。

3 城市污水治理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 要想将城市规模提高到国际化大城市, 公共设施地下化模式的启动便迫在眉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地下化模式构建了以“污水处理功能、生态功能和谐共存的综合体”, 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 以水育城, 以城供水, 将成为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建设的新趋势, 并通过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 变废为宝, 利用地下式污水处理长的新颖模式解决由地面式污水处理厂带来的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方面问题, 是彻底改变城市地上污水处理厂形象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繁荣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一级、二级城市和其他大部分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所兴建的数百座污水处理厂正面临着被城市发展区域包围、形成“城中厂”的尴尬局面, 城市发展与规划因污水处理厂所带来的噪音污染、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停滞不前、亟待改建。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运作理念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 即在不影响地表土地区域建设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将污水厂转入到地下空间, 建造适于进入式运行管理的、全地下式大型市政设施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厂区地面多利用回水再生工艺, 并将再生水投入到新建的广场、公园与娱乐景观中, 这一理念不仅解决了地上污水厂的诸多问题, 还将作为带动城市生态发展,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推进社会经济的一项重要可研项目。

参考文献

我国环境生态管理策略 篇3

【关键词】生物入侵;生态环境;影响;防治策略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整个世界逐渐连成一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间贸易的深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还包括外来生物,这些外来生物侵入我国,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严重影响了我国生物的多样性,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受了严重破坏。实践证明,生物入侵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且难以有效根治。为此探讨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防治策略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严重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与发展

外来物种因为缺少天敌,如果环境条件适宜就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扩散,从而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与发展。第一,外来物种会竞争、侵占本地物种的生态位,导致本地物种没有充裕的生存空间。第二,与当地物种争夺养分资源,甚至会直接杀死当地物种。第三,一些外来生物会释放化学物质,进而导致当地物种无法生存。例如我国洱海在引入外来物种后,就与当地的17种鱼类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生态平衡遭到迫害,五种当地鱼类濒临灭绝。

(二)大范围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多地种植的桉树也属于外来生物,其在生长期间会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导致林场土壤干燥,不利于水土保持,更破坏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不仅如此,桉树的强大生命力导致其他物种无法在其间生存与发展。因而在桉树大量存在的地区大多存有土壤板结、退化甚至轻度沙漠化的现象。

(三)严重破坏区域生物的多样性

首先,外来生物入侵后,会与本地生物共同竞争水分、阳光、养分以及生态位等,进而导致本地物种的灭绝。其次,外来物种入侵后,就可能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从而形成大面积的单优群落,导致群落物种组成改变,物种多样性随之下降。这就导致多样、平衡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本地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缩小甚至消失,导致物种贫乏,生态系统退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生物入侵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持续的,因为已经侵入的外来物种并不会自己消失,而是在缺少了天敌的生态系统中疯狂扩散,难以控制。

(四)给地方经济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实践证明,外来物种一旦入侵后就会疯狂繁殖、扩散,严重威胁本地生物的生存与发展,给地方经济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不仅如此,要想控制与消除外来物种的入侵更是难上加难,所耗费的成本也是十分巨大的。对于我国来说,美国白蛾、松突圆蚧以及松材线虫等外来物种每年所破坏的深林高达150万公顷,而像非洲大蜗牛、马铃薯甲虫等外来害虫每年所破坏的农田也高达150万公顷。水葫芦的繁殖与肆虐导致河道堵塞,江河生态平衡被打破,所造成的损失也不可计数。这些直接损失以及控制成本给地方经济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二、针对生物入侵的具体防治策略

(一)加强对入侵物种的监测监管工作

要想有效防治外来生物入侵,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入侵物种的监测与监管。首先,可以进一步健全与丰富我国入侵物种数据库,并将潜在外来物种信息详细录入其中。其次则要有效利用外来物种鉴定技术(如分子生物学中的SCAR技术等),以便对外来物种进行快速、有效鉴别,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当前时期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多个外来物种监测数据库,但是数据丰富程度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便为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与监管提供信息支持。最后,与国际组织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也是预防与控制外来生物入侵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要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引进技术与经验,有效增强我国应对外来生物入侵的能力,从而保障我国生态的平衡与稳定。

(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强对入侵生物的治理

外来生物入侵后,因为没有天敌的制约,其繁殖与扩散的速度是十分惊人的,要对其进行根治、清除或者控制都是十分困难的。传统的外来生物治理方式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但是外来生物入侵后就与当地生物紧密结合,形成了新的系统,那么在利用这些方法治理时就可能对本地生物也造成影响。为此在进行控制与治理之前,需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当地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估,了解入侵生物的生态功能与潜在作用。现如今,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入侵生物的治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简而言之,就是引入入侵物种的天敌进行防治,可以有效的控制入侵物种的群落与数量,制约其繁殖与扩张的速度。通过控制入侵物种的扩张速度与范围实现防治。

基本而言,生物防治技术是控制外来生物入侵最为有效的手段,只要引入的天敌发挥作用,就可以将整个生态系统重新引入正轨。当然在天敌的选择上也需要慎之又慎,避免天敌自身成为新的入侵物种而发生扩散,导致形式恶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引进天敌之前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论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制定出可行的方案与策略,确保生物防治手段的科学与规范。

(三)强化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生态安全意识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防治外来生物入侵的效果,还必须强化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生态安全意识。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争取在全社会中形成共识,避免以“观赏”“放生”等方式引入有害物种。现在我国泛滥的巴西龟、食人鱼等都是因为社会公众没有意识到外来物种所造成的危害而引入和泛滥的。其次,农林植保等有关部门要与科技推广部门联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平台将外来物种的形态、特性、危害、危险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清除方式公布出来,引起人们的重视,提高人们的生态安全意识。最后,有关部门还需要做好监管工作,督促人民群众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对于一些不听劝告、影响恶劣的人员要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教育,确保其能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将外来物种入侵所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外来生物入侵防治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一项长期、复杂且系统的工程,需要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面对日益严重的生物入侵现象,我们需要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公众的行为,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保护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对于已经存在的外来生物,要及时研究找到有效方式展开综合治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完善对外来生物的引进与监控机制,进而将生物入侵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张顺合,张志华,陈冬东.外来有害植物入侵对我国生态安全的影响[J].植物检疫,2015(04).

[2]杨朝霞,程侠.我国野生动物外来五中入侵的法律应对——兼谈对环境法“调整论”反思的反思[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3]杨正勇.水生植物对三板溪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大科技,2014(31).

[4]杨滔.关于入侵植物对我国城市景观的影响及控制方法的讨论[J].广东化工,2014(13).

[5]王明娜,戴志聪,祁珊珊,王晓莹,杜道林.外来植物入侵机制主要假说及其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4(12).

我国环境生态管理策略 篇4

摘 要: 我国网络脱口秀节目具有表达内容与时俱进、主持风格轻松有趣、制作过程简单朴实、传播途径多元便捷、互动形式有效新颖等特征,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对我国网络脱口秀节目的特点、存在问题及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脱口秀的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网络脱口秀节目寻找更好的生存方式。

关键词: 新媒体 网络脱口秀 特点 发展策略

一、引言

脱口秀,英文中叫做US-Talk Show,或者Brit-Chat Show,指的是一种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的话题的广播或电视节目。脱口秀节目形式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广播节目中。它把谈话作为节目的主要形式,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情感、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主持人在主持时一般不需备稿,依靠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脱口而出,与现场的观众、嘉宾一同讨论,所以港台地区形象地称之为“脱口秀”。

我国脱口秀节目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一档《东方直播室》节目,在中国电视发展史上首开先河。此后,我国的脱口秀节目不断发展,节目策划和制作不断完善,涌现出一批广受好评的脱口秀节目,如《天天向上》《今晚80后脱口秀》《金星撞火星》这些兼具知识性和娱乐性的节目受到了观众的极大欢迎。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视频的发展,网络脱口秀成为脱口秀节目新的阵地。2007年1月搜狐推出的“中国互联网第一档个人网络脱口秀节目”《大鹏?N吧?N》播出后迅速在互联网上走红,成为国内互联网界最成功的网络节目之一。互联网的低门槛也为众多草根阶层搭建了发声的平台,网友自制脱口秀随之异军突起。

二、我国网络脱口秀节目的特点

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具有即时性、交互性等特征,涵盖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不同传播领域,融合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不同传播形态,传统脱口秀与网络结合后,具有以下特征。

1.表达内容与时俱进

互联网背景下“内容为王”仍是节目传播效果好坏的一条不变的准则。网络的海量性与即时性,使得无论哪一档网络脱口秀节目话题都与当时的热点新闻、流行事件紧密联系,大到国计民生,小到街头巷尾的事件都能成为其素材,表达内容多样化。说历史、评人物、聊八卦、论文化、谈热点均来自高晓松,青楼、科举、镖局、航海、战争、足球、电影、音乐、旅行等众多方面的内容脱口而出,什么都能说,正是《晓说》高人气的原因。《罗辑思维》以“有种、有趣、有聊”为口号,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节目内容的扎实与独特,主持人罗振宇博学、睿智的个人魅力搭配轻松的节目风格,观众不仅能获得轻松休闲的听书享受,更能在视频中学到许多东西。

2.主持风格轻松有趣

互联网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平民化,网络脱口秀节目的风格就是以主持人的侃侃而谈为主,节目的核心就是它的主持人。《大鹏?N吧?N》内容轻松,标榜“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娱乐”,节目以主持人大鹏点评娱乐圈八卦新闻为主,节奏感强,通俗流畅又不失思想性,节目过程中有时穿插主持人自编自导的带有无厘头味道的搞笑短剧,有时会有主持人自己填词的“歪唱”,气氛轻松活泼,娱乐性强。在主持人大鹏的嬉笑怒骂中,整个节目的气氛轻松愉悦,散发着休闲和亲切,就像是和网友在面对面拉家常,不时语出惊人,网友也会被大鹏的妙语引得捧腹大笑。高晓松的《晓说》节目中夹杂一些诙谐的语言,自嘲性的调侃话语,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瞬间吸引了大批铁杆粉丝。

3.制作过程简单朴实

网络脱口秀节目在各方面所受限制较少,制作的门槛和成本较低,不需要传统的电视脱口秀那样从整体节目类型、节目受众、节目播出、主持人,以及节目选题、稿件编写、舞台设置、嘉宾选择等各方面进行策划、制作的过程,完全可以由一个脱口秀者、一台摄像机制作完成。如爆红于校园的《麻辣书生》,就是主持人林白凭借一部台式机,一个笔记本,一个摄像头,一台DV,外加一个切换器,单枪匹马地在他的34号楼博士生公寓独自完成的一个双机位视频节目的全部编播工作。罗振宇摒弃花哨的视觉制作手段,奉行极简主义,《罗辑思维》常常一个镜头到底,而电视台制作播出动辄几台甚至十几台机位相比,还需要八到十人的工作组。这种“简单”的制作方式有别于传统电视媒体节目制作的繁琐,为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市场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前提条件。

4.传播途径多元便捷

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脱口秀节目提供了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领域多元化的途径。网络可以使人们通过爱奇艺、优酷、土豆这样的视频网站,以及微博、微信、QQ等社交工具,方便快捷、即时地获取脱口秀节目信息,随时移动地建立起一张巨大的人际关系网,形成了一种微传播的方式,并且实现了宣传与受众的互动交流。《罗辑思维》这档自媒体脱口秀节目,从开播之日起就同步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主持人罗振宇每天都会向受众推送一条长60秒的语音,一方面拓展节目内容信息,另一方面和受众互动宣传。

5.互动形式有效新颖

互联网时代的网民本身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意识,网络节目一方面是信息的提供者和发布者,另一方面是以平等交流的姿态与网民进行沟通的对话者的形象。《大鹏?N吧?N》的互动形式十分新颖,主持人大鹏通过微博对所有网友留言的一一回复,网友为节目爆料或者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每期节目结束时,大鹏都会提出一个问题进行飞信有奖问答,每期产生一名幸运观众,它的免费和简单操作让很多网友积极参与进来。通过搜狐说吧成为网友七嘴八舌讨论的地方,也成为网友和节目组、网友间交流的阵地。“脸盆帮”的成员是一些志愿加入其中类似粉丝团队的热心网友,成为节目的坚强后盾。

三、我国网络脱口秀节目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境生态管理策略 篇5

摘 要..............................错误!未定义书签。关 键 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导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选题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文献综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电视媒体的发展与变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传统电视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1.受众分流........................错误!未定义书签。2.广告流失........................错误!未定义书签。3.体制限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两大媒体阵营对比...............错误!未定义书签。1.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劣势............错误!未定义书签。2.新媒体的优劣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案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凤凰新媒体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凤凰新媒体成功原因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研究局限性.....................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风云变幻,媒体环境也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变化着,新媒体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传播逐渐数字化、网络化,主要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改变着媒体格局。并给传统的传媒格局带来了极大地冲击,电视传媒面临着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新视频媒介的挑战。新媒体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面推动了新媒体的兴起,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人们身边,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获取渠道以及日常的交流沟通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电视媒体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作为媒介霸主的电视新闻该如何在新媒体迅猛崛起的环境下更好的利用新的传播媒介,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争取在变化莫测的媒介风云中该如何生存与发展下去,这是一项在当下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央视新闻频道为例通过它的改版我们可以粗略研究出电视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应对策略和发展蓝图。

关 键 词

电视新闻 新媒体 传统媒体 央视新闻频道 发展策略

一、导论

(一)选题背景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掀起传媒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与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等新特点,具有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未来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新媒体产业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字化以及基于互联网和手机的传播技术的新媒体时代也随之到来,这些新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较强的互动性、广泛的传播渠道、极高的覆盖率和精确率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日益关注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迅速发展.网络电视以其丰富的内容和高清的品质以及可随看随点等优势对传统的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传播效果都是传统的电视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新闻面对这些发展来势汹汹的新媒体.应如何寻求新的突破,找准定位,与时俱进,从而找到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模式,以彻底改变过去的那种“你播我看、你说我听”的传统的传播局面。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的电视媒体在发展如火如荼的新媒体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二)文献综述

弓伟波在《视听界》2009年第6期的《视频分享网站电视化生存的内外部条件》一文中写道,“网络视频已经是中国网民的四大需求之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有三分之一的网络视频用户日均观看视频时长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25.6%的用户日均观看时长为卜2小时,而日均观看时长超过2小时的用户比例为16.9%。”

《南方日报》2007年8月3日的《网络视频冲击传统电视》一文中写道,“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在中国互联网受众的视频来源中,77.95%的互联网受众通常通过电脑访问网站获取视频,而通过普通家庭电视获取视频的网民比例仅有60.59%。”

郭小平在《现代视听》2008年第1期的《效应与传统电视的应对策略》中也 提到,“在线共享网站‘YouTube效应’,挑战了传统电视的‘CNN效应’,更造成了社会、政治及文化的改变,也改写了影象与全球网民的关系。”②

通过上面这些文献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网络视频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攀升,人们从“选择网络视频”到“依赖网络视频”的现象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发生。那么网络视频为何如此的吸引人?它和传统电视相比有哪些优势呢?

王长潇在《新闻界》2007年第6期的《Web2.0时代视频分享网站的兴起与传统电视的选择》一书中写到了网络视频的几大传播特点:“传播空间的个性化、传播方式的交互化、传播内容的开放性和分享性。”

二、电视媒体的发展与变革

(一)传统电视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受众分流

目前,中国网民已超过1亿人,年轻一代对于资讯越来越倚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报纸读者呈现严重的老龄化趋势。

据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一项调查显示,互联网对报纸读者的影响只有2%左右,冲击不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到了2004年,一项针对北京市场的调查显示,北京只有1/3的人阅读报纸。其中,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11%的人已不阅读报纸,而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新闻信息。而且,北京综合性报纸读者的平均年龄已超过41岁,报纸读者的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有人戏言:“也许将来会有一天,如果谁还在看报纸,说明谁承认自己已到中年”。

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在分流受众的同时也分流了大量广告主的广告投放预算。AC尼尔森的统计显示,2004年,中国传媒广告收入同比增长6%,但报纸和杂志的广告收入分别下降了5%和10%。几乎所有报纸的广告收入都出现了负增长。

在传播日趋分众化、广告日益强调“精准投放”与“有效到达”的大背景下,报纸作为传统的“泛众传播”媒体,广告投放目标人群模糊,反馈不明显,效果不清晰,逐渐陷入自身特色所构筑的局限和瓶颈之中,以至于有报社老总自我解嘲:“现在大家不是比谁活得好,而是比谁活得长。”

譬如,楼宇电视发展才不过3年,就培育出10亿元的广告市场,并催生出“分众传媒”这一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再如,中国目前手机用户达3.4亿户,2004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的手机短信收入就达600亿元。而我国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发展了28年,广告总收入才达到600亿元的规模。

2.广告流失

2011年中国广告营业额达到3125亿元,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广告市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广告增长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CTR市场研究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广告同比增长达12.9%,2011年GDP增长则为9.2%,广告增长速度还是高于国民经济整体增长速度,广告市场的总体格局呈现出均衡发展,良性互动的态势。广告增长的良好表现使业界对2012年充满期待。然而,由于2012年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人们预期中的广告业第一季度开门红并没有出现;第二季度的广告复苏也十分缓慢;第三季度的广告增长不尽如人意,直到第四季度广告发展才开始有了起色,但已难以改变2012广告市场整体下滑的态势。考虑到电视广告政策的因素,CTR年初曾预测2012广告同比增长达到11%,GDP同比增长达到8%,但头三个季度,广告同比增长仅仅达到 6%。

3.体制限制

电视以其传播快、覆盖面广、最易于被用户所接受,在媒体中发展势头最好。与报纸、广播等媒体相比,电视媒体视听合一的传播方式,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更为直观、生动,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能够使受众产生真实、可信的直观感受,很容易被受众理解和接受,这是其他媒介所不能比拟的。是电视节目的制作程序复杂,制作周期长、制作和播出成本高。而且传播的信息不能保存,播出后即意味着消失。加上节目的针对性弱,观众一般为被动接受,其传播效果受观众情绪的影响很大,观众不喜欢时可以随时按遥控器转台。而且不能实现随时随地收看,必须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另外,观众收看电视,不仅需要购买电视还需要支付收视费用,制约了经济实力差的观众收看然电视拥有着广泛的受众,然而各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中,以农业科技为内容的比例非常低,对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的报道也很少。除了中央电视台第 7 套为农业及军事频道,河北、山东、吉林等少数电视台开通了农民频道。在现在农业电视节目中,多数只是简单讲述科技知识,传递科技动态,或解答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受节目时长的限制,以及节目制作水平的限制,大部分节目内容同农民的需求脱节,制作的质量不高,而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大,要制作能详细介绍农业科技知识的节目难度较大,成本很高,加上农民的消费能力较低,使得电视台的广告效果不高,广告收入较少,导致很多电视台不愿意制作农业科技传播节目,农业科技类节目在电视上越来越少,没有能吸引农民坚持收看的品牌节目。农民看电视更多的是用来消遣和娱乐。

(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1.互联网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1.11亿人。目前,我国网民数 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每天打开网络看新闻、联络同事朋友,已成为相当数量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2.手机统计显示,到2005年底,全国手机用户总量已超过3.93亿户,手机普及率达到每 百人30.3 部,手机的普及为其担当媒体重任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进入了彩色多媒体时代,能提供声音与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手机报、手机影视、手机搜索也一一闯进人们的生活。

3.博客从2002年正式在中国兴起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互联网传播最抢 眼的现象就是博客的大面积普及。

4.播客是英文Podcasting的音译,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音频或视频文件并允许用户免费 或订阅接收的传播形式。尤其是最近一年,播客发展呈现出“井喷”态势。

(三)两大媒体阵营对比 1.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劣势

(1)直观性强

电视是视听合一的传播,人们能够亲眼见到并亲耳听到如同在自己身边一样的各种活生生的事物,这就是电视视听合一传播的结果。单凭视觉或单靠听觉,或视觉与听觉简单地相加而不是有机地合一,都不会使受众产生如此真实、信服的感受。电视广告的这一种直观性,仍是其他任何媒介所不能比拟的。它超越了读写障碍,成为一种最大众化的宣传媒介。它无须对观众的文化知识水准有严格的要求。即便不识字,不懂语言,也基本上可以看懂或理解广告中所传达的内容。

(2)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电视是唯一能够进行动态演示的感性型媒体,因此电视广告冲击力、感染力特别强。因为电视媒介是用忠实地记录的手段再现讯息的形态,即用声波和光波信号直接刺激人们的感官和心理,以取得受众感知经验上的认同,使受众感觉特别真实,因此电视广告对受众的冲击力和感染力特别强,是其他任何媒体的广告所难以达到的。

(3)受收视环境的影响大,不易把握传播效果

电视机不可能像印刷品一样随身携带,它需要一个适当的收视环境,离开了这个环境,也就根本阻断了电视媒介的传播。在这个环境内,观众的多少、距离电视机荧屏的远近、观看的角度及电视音量的大小、器材质量以至电视机天线接受信号的功能如何,都直接影响着电视广告的收视效果。

(4)瞬间传达,被动接受

全世界的电视广告长度差不多,都是以5秒、10秒、15秒、20秒、30秒、45秒、60秒、90秒、120秒为基本单位,超过3、4分钟的比较少,而最常见的电视广告则是15秒和30秒。这就是说一则电视广告只能在短短的瞬间之内完成讯息传达的任务,这是极苛刻的先决条件。而且受众又是在完全被动的状态下接受电视广告的,这也是电视区别于其他广告媒介的特点。

(5)费用昂贵

费用昂贵,一是指电视广告片本身的制作成本高,周期长;二是指播放费用高。就制作费而言,电影、电视片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以制作周期长、工艺过程复杂、不可控制因素多(如地域、季节天气、演员等)而著称,而电视广告片又比一般的电影、电视节目要求高得多。广告片拍片的片比通常是100:1,可见仅是胶片一项,电视广告片就要比普通电影、电视剧节目超出多少倍了,而且为广告片专门作曲、演奏、配音、剪辑、合成,都需要花大量的金钱。

就广告播出费而言,电视台的收费标准也很高。我国中央电视台A特段30秒的广告收费就要人民币4.5万元。而国外黄金时段播出费用比这还要高得多,美国的电视广告每30秒要10~15万美元,如果在特别节目中插播广告更贵,有的竟高达几十万美元。

(6)有较高的注意率

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电视机已经普及,观看电视节目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广告注意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便广告内容富有情趣,增强了视听者观看广告的兴趣,广告的收视率也比较高。电视广告既可以看,还可以听。当人们不留神于广告的时候,耳朵还是听到广告的内容。广告充满了整个电视屏幕,也便于人们注意力集中。因此,电视广告容易引人注目,广告接触效果是较强的。

(7)利于不断加深印象

电视广告是一种视听兼备的广告,又有连续活动的画面,能够逼真地、突出地从各方面展现广告商品的个性。比如,广告商品的外观、内在结构、使用方法、效果等都能在电视中逐一展现,观众如亲临其境,留有明晰深刻印象。电视广告通过反复播放,不断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8)利于激发情绪,增加购买信心和决心

由于电视广告形象逼真,就像一位上门推销员一样,把商品展示在每个家庭成员面前,使人们耳闻目睹,对广告的商品容易产生好感,引发购买兴趣和欲望。同时,观众在欣赏电视广告中,有意或无意地对广告商品进行比较和评论,通过引起注意,激发兴趣,统一购买思想,这就有利于增强购买信心,作出购买决定。特别是选择性强的日用消费品,流行的生活用品,新投入市场的商品,运用电视广告,容易使受众注目并激发对商品的购买兴趣与欲望。

(9)不利于深入理解广告信息

电视广告制作费用高昂,黄金播放时间收费最贵。电视广告时间长度多在5至45秒之间。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播出各种画面,闪动很快,不能作过多的解说,影响人们对广告商品的深入理解。因此,电视广告不宜播放需要详尽理解性诉求的商品,如生产设备之类商品。一些高档耐用消费品在电视播放广告时,还要运用其它补充广告形式作详细介绍。

(10)容易产生抗拒情绪

因为电视广告有显著的效果,运用电视广告的客户不断增加,电视节目经常被电视广告打断,容易引起观众的不满。

2.新媒体的优劣势

互联网作为一个媒介,有一些非常特殊的性质,就是说,它不是一个大众媒体,而是承担一个小众媒体的角色。现有网站38776个,平均258人分到一个网站。美国有5千万用户,2百万网站,平均25人一个网站。作为小众媒体上的广告必须深入研究目标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到达预期的广告目标。

网络广告的互动性决定了网上的旗帜广告和电视广告不一样,电视广告可以强迫收看,这天这个节目很有趣,节目播到一半,广告时间进来你非看不可,这多少可以保证观众看到。但是上网的网民上一个网站的时候,他们是有目的的,如果要看,我可能要查一个股票的信息,或者其他,那个在上面闪来闪去的东西,常常不看。所以要深入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充分吸 引网民的无意注意。

一般而言,一个网站下面,会有上十或数十乃至数百个网页。网页信息采取非线性文本形式,通过链接方式将不同的网页互相链接起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为关键的是,网络广告所负载的信息,可以由广告受众自主选择,随心所欲。消费者强烈的主动性及强大的信息量就要求我们要深知消费者的需要及根据不同类型消费者对信息进行分类,以便使广告受众深入点击,获取更多的广告信息,提高广告的效率。

对于作为互动广告的网络广告而言,能不能拉来吸引人到你的站点是非常必要,因为网络广告的受众是自己花钱上网来看你的广告的,除非你的广告具有十足的吸引力和亲和力,能引起他的极大兴趣,他才有可能参与进来。

网络广告是一种非强迫性传播,它不象电视、广播、报纸、户外广告等具有强迫性,想方设法吸引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将有关信息塞进受众的脑子打动人们的无意注意。网络广告作为一种传播活动,毫无疑问要吸引人们的无意注意,吸引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注意它、点击它,但它独特的交互性主要吸引的是人们的有意注意并力求调动人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句话,在一般媒体上,广告找人看,在网络媒体上,人找广告看。所以吸引消费者有意注意的程度水平是评价一则网络广告心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互联网是一个分众媒体,它提供的是一种双向的沟通方式,并能将信息按照用户的个人情况和需求进行个人化定制。人们在互联网上是一种自助的信息消费行为,信息的选择和使用完全按照用户个人的兴趣和需要而决定。只有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满足消费者的某种现实需要或潜在需要的网上广告信息才能一步步吸引消费者深入点透,接受广告信息。因此,是否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是关系网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案例分析

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凤凰新媒体案例分析

(一)凤凰新媒体介绍

凤凰新媒体曾乐于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第五大门户,但它更愿意用“新媒体”定义自 己,“新媒体”更能突出其“凤凰网+凤凰视频+凤凰无线”的跨平台业务构架。

依托凤凰卫视的独家内容提供,凤凰新媒体得以在门户及视频战略上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依托中国移动的渠道,凤凰新媒体得以更好将内容变现获取收入。

虽然具有跨平台优势,但目前其业务模式仍与传统门户无异,广告业务+ SP业务两者在总营收中占比超3/4,视频及其它增值业务贡献仍然较小。凤凰在走向新媒体的路上,依然任重道远。

(二)凤凰新媒体成功原因分析

凤凰新媒体是跨平台网络新媒体公司,旗下综合门户凤凰网()、手机凤凰网(3g.ifeng.com)和凤凰视频(v.ifeng.com)三大平台。CEO刘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凤凰新媒体绝对要做未来中国的电信、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潮流的领导者,这是我们的定位。”

2005年11月,刘爽出任凤凰网CEO,正式展开在新媒体领域的拓展,制定了凤凰网、凤凰移动、凤凰宽频的发展战略。这三项业务联合组成了今天的凤凰新媒体。凤凰新媒体与凤凰卫视的传统业务(凤凰电视台、凤凰周刊)相对应,被刘长乐喻为凤凰卫视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2006年10月,凤凰网改版上线,开始由企业官网向门户网站转型;2007年11月,凤凰网启用现在的域名ifeng.com;2007年6月,手机凤凰网正式上线;2008年6月,凤凰视频启用一级域名v.ifeng.com。2009年11月,凤凰新媒体获得来自晨兴创投、英特尔投资和贝塔斯曼三家共2500万美金的注资。业内人士称,这是金融危机之后新媒体行业曝出的首笔融资。融资的同时,凤凰新媒体还按照新浪模式收购了“天盈”和“怡丰”两家合作公司,从而获得了互联网经营牌照和无线业务经营牌照。2011年4月22日,凤凰新媒体新媒体向SEC提交F-1文件,拟代码“FENG”在纽交所上市,拟融资2亿美元。凤凰新媒体F-1文件中引用艾瑞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3月凤凰网的月度用户覆盖超过2.2亿人。凤凰网日均页面浏览量超过3.1亿,手机凤凰网日均页面浏览量超过8,800万。

四、结论

(一)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策略

内容资源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电视节目的视觉冲击力是网络媒体无法取代的。传统媒体的问题在于媒介渠道的呈现上显得落伍了。因此,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的是加强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建设,突出核心资源,再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渠道优势,资源由多个载体共享,为核心内容打造不同的载体模式,能够发挥集约效应,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科学运营的目的,以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

内容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提高其节目质量,吸引受众收看的重要手段。要提高电视节目的内容质量,需要一大批专业从事内容开发、制作和提供的企业,同时运营商要建立一条完善的产业链,让包括内容开发商和提供商在内的各方都有利可图,以鼓励其开发出更丰富、更精彩的内容。与此同时,网络新媒体内容资源丰富,传统媒体借助网络新媒体的形式和手段,以开发出更为精彩的内容。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为电视媒体带来了丰富的素材,尤其是论坛与博客的发达带来了网络媒体原创能力的提升。电视读网节目,博客节目,播客节目等正是充分借助了网络媒体资源,开创了新的电视节目内容,为受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广受欢迎。

传统电视媒介的传播大多囿于特定国家和地区范围之间,而网络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界限和原本客观存在的地理疆域与意识形态人为设置的障碍。因此,电视媒体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建立立体式多维传播渠道,宣传自我,提升电视媒体的品牌形象。

电视媒体拥有大量的节目资源,这些节目通常在电视媒体的一次播出过程中就被放进资料库,而失去了再次传播的机会。因此,电视媒体可以借助网络媒体这一新的媒介渠道,根据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性,重新编排节同内容,实现内容的二次甚至N次传播,不断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体,从而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在电视媒体追求与观众的互动过程中,电视媒体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有天生的弱点。比如转瞬即逝、信息容量小、缺乏网络的超文本链接和隐蔽性特色等等。电视的强大主要体现在推送发布能力,而新媒体的强大则表现在互动参与性。因此,电视媒体可以借助网络手段,克服自身的局限,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互动,以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来实现更加有效的互动。

(二)研究局限性

传统媒体曾经拥有一个魅力时代,传播渠道的绝对优势使它曾经拥有极强的魅力。随着网络数字技术和移动通讯的革命性进步,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和信息接收工具层出不穷,网络论坛、微博、贴吧、手机电视、网络电视„„他们成为最时尚的新媒体。人们生活信息时代,而获取信息的方式更是日新月异。以前报纸、电视和电台,如今手机、QQ、MSN、微博„„等等。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层出不穷,新兴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现在的人们,可以没有报纸,可以不看电视,可以不听广播,却不愿没有宽带,不能离开手机。似乎离开了这些,就远离了时尚潮流,跟不上了信息时代的节拍了。从传播发展的历史上来看:“从书写文字到机械印刷经过了几千年;而从机械印刷到电影和广播仅仅用了400年。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2】 毕一鸣、骆正林著 《社会舆论与媒介传播》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2 【3】 赵云泽 《跨媒体传播基础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4】 段汴霞 《电视画面编辑教程》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0 【5】 张建 《当代电视节目类型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6】 韩青、郑蔚 《电视娱乐节目新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7】 石长顺 《电视栏目解析》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8】 陈龙 《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 学林出版社 2001 【9】 孔令顺 《中国电视的文化责任》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 【10】熊波 《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 武汉大学 2013 【11】蔡海东 《电视新媒体化生存中的优势整合》 新闻前哨 2013 【12】陈琳娜 《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互动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13】周小普、黄彪文 《契机、转机或是危机——浅析数字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影响 国际新闻界 2011 【14】张晓明 《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与趋势探析》 科技传播 2013 【15】李锐 《变革与融合:论电视的新媒体化生存》 湘潭大学 2008 【16】焦雯洁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电视栏目互动营销研究》南京师范大学 2012 【17】宋宜纯 《新媒体时代电视的发展与思考》 现代电视技术 2011 【18】邹花萍 《我国网络电视发展及趋势分析》 南昌大学 2013 【19】王普、张子杨、张晓阳、高峰、高鑫 《新媒体环境中的电视生存》 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2000 【20】支庭荣 《新媒体不是传统媒体的延伸——融合背景下“转型媒体”的跨界壁垒与策略选择》 国际新闻界 2011 【21】马娟 《新媒体情势下卫视与网络的联动》 中国传媒科技 2013 【22】俞安邦 《手机电视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对广电检测的挑战》 中国传媒科技

2007 【23】高山冰 《从凤凰新媒体看电视的多媒体融合》 中国电视 2008 【24】丁力、徐进毅 《中国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与发展研究》 大众文艺 2013 【25】王兴良 《新媒体竞争下的传统电视媒体转型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篇6

__工商管理______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学号: 1023001206475 姓名: 王庆海

学校: 黑龙江农垦广播电视大学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前言-----------2

一、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现状----------------------2

(一)民营企业的形成---------------------------2

(二)常见管理模式-----------------------------2

(三)模式缺陷--3

二、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优化模型--------------3

三、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创新---------4

(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4

(二)企业文化---5

(三)企业战略--5

(四)严格的制度规范------------------------6

四、对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创新—-------------6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6

(二)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6

(三)改革管理模式--------------------------7

(四)调整组织结构--------------------------7

(五)借鉴成功企业经验------------------------8

(六)树立全球化观念--------------------------8 参考文献:-----9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但普遍存在着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何选择管理模式的问题。本文正是在此现实背景下,深入分析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构建我国民营企业可选择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并对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

关键词 : 民营企业 管理模式 优化 利益相关者

前 言

我国民营企业一个显着的特点是生命周期过短,造成民营企业失败的深层原因之一就是管理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管理者的素质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管理模式没有跟着企业环境的发展变化做出及时地调整,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反映过度的媒体联合起来使企业面临一个异常困难。因此,民营企业管理模式问题成为广大企业家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

一、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现状

(一)、民营企业的形成

从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我国目前的民营企业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一种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一种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式企业;还有通过组建、承包、买断乡镇或国有企业转型过程的“红帽子”企业等,其共同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一些投资者所有。其中,家族式企业又因为具有合作、决策的优势而更为普遍。但不论是家族式,还是合伙式,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即企业由一位强有力的人物作为统帅,以家长的身份带领几名亲信,实行高度集权化的管理。

(二)、民营企业的管理体制

民营企业的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在家族管理中,家族关系决定财产继承关系,重要职位由家族成员担任,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通常也是以伦理规范代替行为规范。这种家族式管理源于中国文化的浓厚基础。

(三)、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缺陷

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应该说企业已经度过生存期,处于“是非化”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即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型的阶段。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管理模式,以适应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很多民营企业在经历过的创业初期的成功发展之后,没有根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战略,及时调整组织结构以及管理模式,这种不及时调整是造成了民营企业寿命短的主要原因。

二、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优化模型

管理模式体系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要受到人文环境、行政制度、市场环境的制约。管理随着环境改变而发生变化。所以管理模式涉及理念、文化、行业、组织员工的特征。我们要优化的管理模式,其实就是整合企业的全部资源,使之一体,从而发挥最大的效用,在企业管理博弈中达到平衡。

我们结合其他国家的优秀的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和我们民营企业的特点,提出我们未来的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我国优秀的管理模式要包含:美国民营企业的激励方法和绩效评价方法;德国民营企业的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质量;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和培训计划;我们民营企业的灵活,以及民营企业家的激情好学的精神和良好的关系网络,再加上适合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这些构成了我们未来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这些有助有我国民营企业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势头。

管理模式是以上要素整合的统一体,他们向链条一样向前互相推动。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在融合优秀管理原理、优秀企业文化,再加上企业战略方向和制度的规范,在原有基础 上进行创新,形成适合本企业的独特的管理模式。以上因素都会影响模型的运行。这个模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当其内、外部支撑要素进行了很大变化的时候,企业为适应这种变化就要相应的调整其管理模式。

三、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

我国的民营企业很不够成熟,国外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因此,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能使我们的企业发展少走弯路。几种重要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如下:

1、人的管理放在第一位,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彼得.德鲁克曾说“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可见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的核心是人,它把人置于组织中最重要资源的地位。而对企业资源实施管理,进而达成企业目标的过程,均离不开人的参与,人的知识与技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能否培育团队精神,把企业建成一个战斗力很强的集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有系统配套的措施。主要包括必须有明确合理的经营目标,领导者要廉洁自律,起到楷模的作用,同时强化沟通,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3、集权与分权相统一,注重员工的权力,采用职工参与。企业不是孤立的,它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更要体现利益相关者的权力,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策略。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企业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管理,它的主体是全体员工。在工作上鼓励全体员工都对工作进行策略思考,视工作质量为己任,形成自下而上的自主工作秩序。

4、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能否培育团队精神,把企业建成一个战斗力很强的集体,受许多

因素的影响,需要有系统配套的措施。主要包括必须有明确合理的经营目标,领导者要廉洁自律,起到楷模的作用,同时强化沟通,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5、建立的监事会,重视员工福利。监事会是有管理决策、监控、执行的职能,是协助企业保障利益相关者权利的机构。同时,董事由股东大会聘用,保障公平合理,较少个人集权的可能性。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求民营企业建立二元董事会制度,以保障职工参与公司治理。同时要有劳工代表参与公司经营者的评价和报酬确定,重视员工的福利和权力。

6、组织结构要建立动态的基于团队的矩阵组织结构。这样的结构比较灵活,能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去满足整体企业和具体项目的具体要求,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要。

7、利用激励手段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未来的管理模式就是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权利,注重对人性特质的再培育、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人性的积极作用,剔除人性的消极作用,建立充分体现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各种企业制度。

(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精髓,包含塑造企业形象、培育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发展战略等内容,它既无形,却又实实在在地反映在企业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企业文化不是随企业诞生而来的,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逐渐培育和塑造起来的。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培养和塑造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以适应其发展需要:培养员工的积极人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注重诚信。

(三)企业战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战略选择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能否实现高效经营的目标,关键就在于对经营战略的选择,如果经营战略选择失误,那么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就必然会满盘皆输。所以,一个企业如果不能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将不仅难以取得成功,而且容易陷入困境。

(四)严格的制度规范

企业在最初进行企业管理的阶段,不妨从业务模式、管理架构、经营团队的业务流程等方面严格按照国际上惯用的标准和要求做一个持续的改进,先从制度上将其固化给自己的企业,让企业能够有一个模版,先建立一个良好的根基,然后再从中寻求发展和更进一层的突破;在这个过程中由点及面地拓展开来。

四、对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建议

我国民营企业要实现管理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管理制度创新。要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的要求建立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使企业的管理层、经营层与执行层职责清晰,各个机构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推进管理制度创新,把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建立“适应生存”的管理制度。明确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奖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治理机构创新,使民营企业管理更加科学。

(二)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进行情感管理。要改变以往注重资历、仪表、处世的观念。大胆重用有独特技能的人才,甚至包括有某种缺点的人才;在人才选拔上,应积极采用公开考试考评等竞聘方式,坚决杜绝任人唯亲现象;在人才使用上,多给员工舞台以实现他们的价

值、抱负,并根据员工的绩效给出相应的薪酬待遇。现代中小民营企业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注重感情投资,塑造企业文化。要关心员工、爱护员工、激励员工,以情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给员工一种归属感,构建企业和谐的氛围,争取达到“无为而治”,进而实现企业效益增长。

(三)改革管理模式。产权家族所有和经营管理由家族控制,是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民营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实行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素质的职业经理管理企业。改革“家族式管理”的经营模式,代之以现代的“人本管理”、“知识管理”经营模式,使我国民营企业管理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转变到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的轨道上来。企业中的每一位高层管理者上岗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家族成员考核不合格者只能做股东,而不能做经理。对于企业高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企业应鼓励他们购买企业股票,以提高这部分管理人员对公司的忠诚度。企业应通过各种渠道提高经营者素质,做到合理集权与分权,既要避免因分权不够而失去关键员工和企业活力,又要避免因授权不当而导致管理失控。强化科学管理的观念及作用,保证企业按照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四)调整组织结构,实现企业信息化。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金字塔式权力型组织结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品趋于多样化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整企业组织机构,应遵循因事设职、因职设人、人事相符、权责相当的基本原则。为了应对市场环境的多变性,企业应减少管理层次,实行分散决策,同时,尽快实现企业信息化,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信息化企业发展的基础。要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在互联网上建立企业网页或网站向顾客发布产品和服务信息,以节省产品宣传费用,节约管理和经营成本,赢得企业产品价格优势,增强与顾客的情感交流。

(五)借鉴成功企业经验,推进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承载了管理理念的重担,是支撑企业成长的灵魂。管理理念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和实施者。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将优秀的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民族文化作为核心,适当借鉴国外先进企业成功经验,并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进行,切忌生搬硬套其它企业的企业文化,要形成自身的管理特色,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培养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忠诚度。

(六)树立全球化观念,推进企业管理观念创新。中国民营企业当前最大的落后并非技术上的落后,而是经营管理上的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也不是经济发展的差距,而是观念上的差距。优秀企业首先需要的就是不断创新的思想观念。企业应该认识到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而又持续的工作,是时刻需要进行创新的。中国民营企业应该在管理观念上培养全球化眼光和思维方式,同时认识到全球化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途径。中国民营企业追求的不是国际化本身,而是通过国际化来实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晶:民营经济与中国发展国际研讨会 [J]2004.21 2.刘和平:企业管理模式理论及中国企业管理模式方向分析[J]2003.24

3.孙健: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J]2004.21

论我国绿色生态住宅的发展策略 篇7

绿色生态住宅, 是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建筑物。绿色生态住宅又称为“绿色住宅”、“可持续发展住宅”。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绝对的, 只是相对中的绝对, 绿色生态住宅一样如此, 这就决定了本文所谈到的绿色生态住宅系统是一个相对的生态系统。建设这样一个系统, 需要我们在理论和技术层面上对其进行法理上的约束, 规范其开发建设行为, 避免由于理解与认识上的偏差而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本文除了从绿色生态住宅的内涵、特征、设计原则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述外, 还主要从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出发, 就我国绿色生态住宅的建设与发展展开论述, 希望笔者的思考能够为我国住宅产业未来的健康发展贡献一定力量。

1. 绿色生态住宅的内涵与特征

1.1 绿色生态住宅的内涵[1,2,3]

健康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 应该是最宝贵的财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 H O) 的定义, 所谓“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据此定义, “健康住宅”不仅是房地产住宅、绿化与社区医疗保健的简单相加, 而是指在生态环境、生活卫生、立体绿化、自然景观、噪音降低、建筑和装饰材料、空气流通等方面, 都必须以人的健康为根本。

“健康住宅”又称“绿色生态住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绿色生态住宅”的新概念已步入大众视野, 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和重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绿色生态住宅”是指能够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的住宅。我国建设部将“绿色生态住宅”明确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 同时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 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通俗地讲, 绿色生态住宅就是为人们服务、节约资源和与环境相和谐的住宅。

1.2 绿色生态住宅的特征[4,5,6]

绿色生态住宅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 意在寻求人与自然、建筑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 又要控制对自然资源的使用, 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

总的说来, 绿色生态住宅的特征概括起来有四点, 即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

(1) 追求舒适和健康是绿色生态住宅的基础

绿色生态住宅首先要满足人体的舒适性, 例如适宜的温度、湿度, 以满足人体的热舒适性。此外还应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 如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毒, 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 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心理方面, 绿色生态住宅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性、私密性, 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交往等要求。

此外, 健康还有另一层深义, 指住宅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住宅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如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碳、固体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 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等。

(2) 追求高效是绿色生态住宅的核心内容

所谓高效, 是指尽最大限度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 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众所周知, 建筑业及与建筑业相关的其它产业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绿色生态住宅正是要杜绝这种粗放的消费模式, 以最低的资源、能源成本去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追求美观是绿色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相和谐的完美统一

绿色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相和谐不仅体现在能量流、物质流方面, 也同时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 包括绿色生态住宅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与社会文化的融合。

绿色生态住宅立将足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这两大课题, 所关注的不仅包括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 还涉及节约资源 (建材、水) , 减少废弃物污染 (空气污染、水污染) 以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环使用等, 因而它所占据的视点最高, 所关注的领域也最广。

2. 绿色生态住宅的设计原则

虽然绿色生态住宅的概念早已为学术界的人士所谙识, 但是绿色生态住宅中最核心、最有生命力的不是某种固定的结论或方法, 而是这种思想中所蕴涵的设计原则。

绿色生态住宅的设计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化原则

绿色生态住宅首先要遵循生态化原则, 即节约能源、资源, 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

(2) 以人为本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人是社会的主体, 追求高效节约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 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在以往设计的一些太阳能住宅中, 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经济落后地区的, 其室内热舒适度较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种低标准的“生态”住宅很难再有所发展。

(3) 因地制宜原则

绿色生态住宅非常强调的一点是要因地制宜, 绝不能照搬盲从。例如, 西方多是独立式小住宅, 建筑密度小, 分布范围广, 而我国则以密集型多层或高层住宅为主。对于前者而言, 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供热水、供暖都较为可行, 而对于高层住宅而言, 就是将住宅楼所有的外表面都装上太阳能集热板或光电板, 也不足以提供该楼所需的能源。

(4) 整体设计原则

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应强调“整体设计”思想, 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生态技术, 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例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 对于寒冷地区, 如果窗户的热性能很差, 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可见, 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生态住宅的性能及成本。

3. 绿色生态住宅发展策略的思考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发展中国家, 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 0%以上, 加之经济、科技、人文、教育等重要领域发展水平不是很高, 且发展极不均衡。因此, 笔者认为我国绿色生态住宅建设与发展应该走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生态住宅发展之路, 并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目前, 我国现有住宅主要由城市旧宅、新建住宅以及广大农村住宅组成, 针对不同的住宅类型, 建设思想和发展策略也应该是不同的。下面, 将就以上三种住宅类型的建设与发展途径进行一一论述。

3.1 城市旧宅改造

对于城市旧宅生态化改造的问题, 我们的建设思想是:建设以节约资源为主题的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绿色生态住宅。

在现有住宅中, 上个世纪建设的住宅占了绝大多数, 不论上个世纪哪个时期建设的住宅, 它们相对于本世纪新开发建设的住宅而言, 本文都将之称为“城市旧宅”。对于城市旧宅而言, 由于受到建设当时的科技、经济、思想观念等条件不同程度的制约, 这些住宅在设计与建造的过程中, 都没有进行过生态主题的思考, 而仅为满足人们对住所的需求而已。而此种住宅, 由于所处的区域位置、周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基本确定, 重新进行规划和建设是不现实的, 也是非常不经济的。因此, 对于此种住宅, 我们只能针对其内部生态空间进行建设与改造。

笔者认为, 我国城镇对已有住宅的改造应提倡采用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从最基本能源的节约和利用、节水以及水的循环利用着手, 侧重技术的精确性和高效性, 通过精心设计住宅内环境的细部, 提高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耗费。具体措施如下:

(1) 我国北方地区应改进供暖系统及供热方式。采用热效率高、污染少的供暖系统, 如分散燃气炉采暖、地热采暖等;采用双管并联供热代替传统的单管串联供暖, 每户安装热量计, 为每组散热器安装恒温调节阀, 实行分户调节, 按户计量, 达到节能的效果与目的。

(2)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照明负荷, 推广使用节能灯, 住宅公共部位普及声控或光控节能灯。

(3) 利用可再生的洁净能源——太阳能、地热等。加强对太阳能的利用, 如在屋顶、南侧阳台上设置收集太阳能的装置, 利用太阳能制冷与蓄存技术、太阳能供热技术等, 使太阳能尽可能多的替代其它常规能源。

(4) 充分注重水资源的节约。

(1) 提倡使用家庭节水设备, 如节水水龙头、小水量冲水马桶、节水沐浴喷头等, 并将其作为衡量住宅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2) 将水的重复利用作为室内生态空间塑造的设计之重, 将洗涤用水和冲厕用水设计成不同系统, 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同时降低污水处理的费用。

(5) 注重改善自然通风, 尽量利用自然采光, 使用适宜的遮阳设施;采用高性能窗, 用多层窗、单扇双玻空腹保温窗代替传统实腹单层玻璃窗, 选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窗框, 如空腹塑钢窗框;夏季采用植被冷却降温, 如在建筑物西墙利用花架、种植槽、绿色藤蔓等形成垂直绿化和通风间层, 以改善室内热环境。

3.2 新住宅建设

当前, 对于城市在建或者拟建的绿色生态住宅项目, 我们的建设思想是:建设以自成循环体系为主题的高科技绿色生态住宅。

目前, 在我国绿色生态住宅设计理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 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必然具有历史局限性的特点, 但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我们的意识已经决定了我国住宅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绿色生态住宅。当前阶段是我们走向完美绿色生态住宅的一个阶段, 一个必须要经历的初级发展阶段。因此, 在对新住宅进行设计与建设的时候, 我们应立足本国当前现实, 应采用当前最实用、经济有效的科技成果, 建设适应本国国情、民众消费得起的绿色生态住宅项目。

新住宅建设的主要技术策略如下:

(1) 利用太阳能为住宅提供 (部分) 电力、热水、供暖。

(2) 收集雨水、循环利用, 屋面设计雨水收集系统, 经净化后, 冲厕或浇灌植物。

(3) 住宅本身采用高科技节能技术, 注重室外维护结构的多功能建设。窗户、百叶、墙身等组合在一起, 发挥透光、遮挡直线阳光、蓄热、通风等多种作用。

(4) 住宅建筑材料采用无污染、无辐射、且可回收再利用的新型材料。

(5) 开发利用其它无污染能源, 如地热、风能等等。

3.3 未来绿色生态住宅的建设

数字化、智能化绿色生态住宅是一种全新理念的住宅, 它通过电脑系统将住宅内的高科技技术结合在一起, 使之能够从整体上为人类提供最佳的服务;同时又通过生态技术将住宅外的生态系统整合起来, 从而最大限度的享受自然赋予的生态服务, 数字化、智能化绿色生态住宅是未来绿色生态住宅的主要发展方向。

(1) 数字化绿色生态住宅的支持系统

对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生态住宅来说, 除应满足前述绿色生态住宅所属特性外, 数字化、智能化绿色生态住宅的支持系统还应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 数字楼宇自动化系统

(ⅰ) 出入口控制系统:楼宇可视对讲系统;一卡通系统;门禁系统;电控锁;读卡器;防火、防盗门、电子巡更系统;停车管理、控制、收费系统;指纹识别系统等。

(ⅱ) 家庭控制系统:感烟探测器;燃气探测器;燃气自动报警;入侵报警探测器;水、电、气、热等多表远程抄表计量系统。

(ⅲ) 综合布线系统:系统集成;非结构布线;光纤、屏蔽线缆;控制电源系统。

(ⅳ) 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视系统:红外控头;门磁开关;摄像机;监视器等。

(ⅴ) 通信网络系统:电话系统;卫星接收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电视会议系统等。

(ⅵ) 信息网络系统:网络设备, 内部宽带网;接入网及网络管理等。

(2) 数字社区管理系统

(ⅰ)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供热与采暖系统、空调与通风系统;变配电监控系统;照明监控、给排水系统;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

(ⅱ) 物业信息管理系统: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播放设备、环境养护监控设备、节能和环保设备。

(3) 消防自动化系统

包括: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火灾报警器;火灾探测器;消防泵;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电动防火门;防火卷窗;广播设备等。

(2) 数字化、智能化绿色生态住宅发展的保障体系

(1) 选择适当的数字化、生态化技术

在我国目前已建成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中真正能称得上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生态住宅的为数不多, 许多系统处于半自动工作状态, 只有极少数能达到全自动控制并实现经济运行, 这无疑造成了惊人的投资浪费。因此, 在开发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绿色生态住宅的同时, 一定要选择适当的数字化、生态化技术, 不能只着眼于建造和出售阶段, 但也不能太过于超前, 而是应当考虑采取最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数字化、生态化技术, 并将原材料生产、运输以及建筑维修、更新等都纳入技术更新和升级范围当中。

(2) 建立健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生态住宅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住宅小区数字化、生态化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建立一套有活力的市场机制, 即在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条件下, 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形成“共同投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机制。只有这样, 才能把数字化作为增值服务、信息传达与反馈以及业务拓展与广告等商机, 把小区数字化网络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

(3) 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

政府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生态住宅建设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以规范市场运作。经济主体在此规则体系框架内进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公众参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共建, 形成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并应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赢利”、“谁住房谁付钱”、“住好房付高价”的原则。各级政府应在土地有偿出让问题、规划问题、招商引资开发问题、降低房价问题、环保污染处理问题、物业管理政策、购房消费政策、新型材料推广应用政策等方面, 通过规划来引导规范房地产开发商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生态住宅的开发行为。

3.4 新农村绿色生态住宅的建设

农村不同于城市, 其在经济、社会、自然、人文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立足于现实, 在进行新农村改造的过程中, 我们的建设思想是:建设以保护原有环境为主题的较低技术含量的传统生态民居。

但不可否认的是,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民居建筑经验, 各地区传统民居都孕育了朴素的生态观, 都采用当地天然材料, 依山之势, 跨水之边, 房屋的前后错落都因自然条件而变化。重视环境、风水、落位,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座北朝南, 落处阳光地带, 如眉目清秀的水乡民居, 黄土高原上的生土窑洞, 西双版纳的高脚竹楼, 都是以当地天然材料为建筑材料, 采取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形式。

农村问题现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而新农村绿色生态住宅的建设与改造问题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 在对新农村绿色生态住宅进行建设与改造的过程中, 应着眼于未来,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统一规划、统筹管理

新农村住宅规划要以即将建设的公共建筑或既有公共建筑物、构筑物为中心点, 考虑乡村特色, 解决现存问题, 盘活土地存量, 提高土地利用率, 做好旧村镇改造, 确定“拆建比”, 贯彻节地节能政策, 协调居住区生活与生产功能的关系;依据车型妥善确定道路系统。做好居住区外部环境的整体空间布局, 处理好户外交往空间与景观节点的关系, 做到美化、绿化、亮化、净化, 与自然和谐共处, 改善人居环境。

住宅建筑设计应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理念, 外观设计要新颖、美观又要便于实施, 布局合理, 体现建筑节能、民族文化、现代气息和现代文明, 同时兼顾农村特色, 既要搞好住宅单体建筑设计, 也要兼顾村镇总体规划。住宅建筑设计要在保护耕地、节约耕地的前提下做到以实用为主, 采取多种单元类型, 系列化拼接, 注意节能措施的实施和使用节能建材。科学合理的新农村家居功能模式,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一是要确定适用、安全、方便、卫生、舒适的生活方式;二是要顾及到新农村家居功能的多样化。除住户必备的基本空间外, 还要根据不同的职业确定特定的辅助功能空间。

建设新农村, 规划是前提。政府要用统筹的观念规划新农村, 以系统的理念设计新农村, 主要搞好以下三个层面的规划:

(1) 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下, 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尊重发展规律, 尊重农民意愿, 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

(2) 农村发展布局规划。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 着眼于增强发展后劲, 从生产到生活, 从公共服务到基础设施, 都要布好局、落好子, 科学安排好。

(3) 村庄规划和住房设计方案。村庄规划应当因地制宜, 听取广大群众意见, 不搞一个标准。并应免费提供切实可行的农村住宅设计方案, 根据农民的生活实际, 充分供农民自主选择。从一家一户到整村面貌, 体现一种和谐之美。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在进行新农村绿色生态住宅建设与改造的过程中, 应把治理农村“脏、乱、差”作为工作重点,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 要集中力量办好“水、气、路、电”这四件事。一是大力解决农村安全饮水, 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喝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二是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力度, 实现广大农村地区路路畅通, 大力发展乡村公共客运线路。三是改善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力度对农村地区电网进行完善, 启动无电乡的建设工程。四是实现“宽带进村”、“电话进村”, 通过信息网的建设, 拓展人们的视野, 为勤劳致富开通道路。

(3) 绿色生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生物质能蕴含丰富, 主要可分为作物能源、森林能源和有机废弃物能源三类, 其中可以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作物秸秆、薪柴、生活垃圾和有机废渣废水等, 在农村能源供应与消费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 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对于繁荣农村经济,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前生物质能的开发在国内有了较大进展, 作物秸秆和森林副产品得到了有效利用, 农村沼气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 燃料乙醇等生物液体生产技术基本成熟, 已具备了示范推广的基础和条件, 生物柴油正式走向工业化生产。

时至今日, 在国家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中, 在农村发展生物质能源可谓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新能源必将走入新农民的新家庭, 为他们带来生产、生活的便捷与富足。

4. 结论

我国已将可持续发展作为2 1世纪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 面对如此发展契机, 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住宅业, 更应及时将生态、健康理念引入到住宅设计和建设中, 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经济基础、自然气候条件, 利用传统和高新科技手段来创造宜居的、健康的绿色生态住宅。相信, 未来我国绿色生态住宅产业必将得到飞速的发展。C H F

摘要:本文首先从绿色生态住宅的内涵、特征及其设计原则等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与论述, 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就我国绿色生态住宅的建设与发展策略进行思考, 为我国绿色生态住宅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绿色生态住宅,健康,发展策略,环保

参考文献

[1]刘仲华.北欧的绿色生态住宅[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 2003, (06) :4~6.

[2]邵森, 林立, 王宝杰, 宋修明.关于绿色生态住宅若干问题的思考[J].山东林业科技, 2004, (06) :9~11.

[3]何汉杏, 何秀春.绿色生态住宅的概念及特点[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4, (04) :7~10.

[4]鲍鹏玲, 杨锦伟.绿色生态住宅及其发展趋势[J].山西建筑, 2005, (09) :41~44.

[5]景星蓉, 张健.论绿色生态住宅小区[J].工业建筑, 2003, (05) :23~25.

我国环境生态管理策略 篇8

【关键词】泛在学习 新媒体 网络公开课 《爱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29-02

一、以《爱课程》为例调研我国网络公开课平台资源建设现状与问题

爱课程网作为我国第一个大学生视频公开课网站,服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为那些没有机会去聆听著名高校名师名家的学习者们一个在网上免费提供学习教育的途径与机会,积极的迎合我国现阶段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主要采用运作模式就是在教育部的组织下,与各大高校合作,一起讨论相关的选题,确定网络公开课的模块,分批次的推出一系列的简单易懂的基础课程,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不同类型学科的培养计划。

1.缺少反馈平台,学习效果难以统计

《爱课堂》平台的作用更多是侧重于协调高校选题与呈现课程的一般视频网络平台的作用,并没有为网络上的学习者更多参与的机会,大多数的网络学习者更多的是仅仅作为一个普通课堂的旁观者而言的,在一定程度上承受着学习的被动性与落差感,这样单向的制作模式并没有充分的利用网络的互动化的优势,反而降低了学习者对于网络课程的兴趣。学习效果缺少统计的渠道,很难保证未来学习资源的推送的科学性。

2.课程科目的设置不够多样,不能满足多种学科需要

在科目的设置上,网络首页上的工具栏中很鲜明的给出了六大科目分类,这些科目分别是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经管法学、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和农林医药。这些科目几乎是涵盖了大学中的所有的学科,看起来极具一所最为综合大学的规模,但当我们仔细分析每个科目在此平台上的数量比重时,不难发现其在科目设置上过于盲目求宽的不合理的定位与科目数量间的不协调的比例问题。

3.网站模块设置单一,课程时长规划不合理

打开爱课程网的首页,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大的板块—课程的更新排名与具体的课程呈现,除了课程与教师之外的介绍就无从谈起了,这样的模块设置符合的依旧是教育学中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没有必要的互动与学习者情况的介绍,最为可惜的是缺少一些服务的态度与安排,比如讲义,比如必要的书籍预读等。时间对于当今的人们而言越来越宝贵,碎片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长时间的关注一个事情的耐力越来越差。尤其是在移动新媒体时代,我们的网上学习更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纷杂的环境中人们注意力更容易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的时长的规划应该适应新的时代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停留在间断的将大段的课程简单的分段。

二、专业网络公开课平台发展策略

针对上述的分析,若想在新媒体环境下从根本上改变网络公开课平台所面临的尴尬局面,必须改变只关注课程呈现,忽视对于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反馈与服务的观念,构建一个以学习者为主体的从课程选择到课程设置再到学习效果反馈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才是网络公开课真正的走入专业化的选择。

1.积极开发应用新媒体平台,改善学习环境

移动媒体终端在学生中的普遍应用,以移动媒体为首的新媒体环境给网络课程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把传统的网络平台改进移植到新媒体平台,开发全新的客户端是相应网站极具战略意义的发展方式。网络课堂应向移动媒介终端的微型视频学习系统发展,为微型视频学习的传者与接收者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服务于用移动媒体学习的学生。[1]与此同时学习环境也必然随之变化。新媒体学习环境不同于我们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一种碎片化、随机化的更适用于泛在学习的学习环境。这便要求创设必要的情景来使得学习者集中精力来主动的进行知识的建构。在此种课堂中,要多注意电子档案袋,教学的互动,答疑等学习系统的完善与改进。要尝试的建立更多的学习模块,比如说学习讨论模块,可以参考微博的操作方式,来进行学生与学生的在线交流;建立反馈答疑的模块,方便学习者的知识的消化与解答,也让老师能够更好的把握网上学习者的心理需求,更好的增进教师的网上授课教学的经验。

2.强化反馈机制,灵活设置课程内容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导师,既然网站的宗旨是服务学习者的终身教育,让更多的青年有再学习的机会,那么课程的选择就必须有网站的学习者来决定,从而让学习者又被动的观看视频改为主动的参与,这是把握教育民主,提升用户关注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部。所谓反馈机制是给予媒体交互性的对受众的调查机制,应加强在学习型网站的建设,新型的课程设置的模式应当是:以学习者为服务对象,依照学习者的意识来从设置课程,就从内容上把握住了学习者的心理,让学习者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从而为网上的学习者与教师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起到真正学习型平台的作用。

三、结语

随着国家对网络公开课资源建设力度的强化,网络公开课平台建设必将朝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与前进,只有不断的去积极的探索与研究网络教育的特点,把握网络教学的关键,进行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资源,才能更好的完成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打造更多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才能更加完善我国的教育资源体系,真正的做到教育服务与大众的目标与宗旨。

参考文献:

[1]郑军、王以宁、王凯玲、白昱《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2.4 p21-24

[2]余朝文,张际平.基于网络学习型社会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6)

[3]蔡冬梅,刘丰文.开放式学习环境与研究型教学模式下基础化学精品课程建设探究[J].科技信息,2006,(8).

[4]张传燧.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4(6)

[6]付海东.泛在学习网络环境中的技术支持[J].长春大学学报,2010,(2)

作者简介:

赵福政,男,硕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上一篇:新员工年终自我评价下一篇:解读《华为基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