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梅散文的特点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丁立梅散文的特点(精选8篇)

丁立梅散文的特点 篇1

我没跟她说,傻丫头,这是爱啊。她其实心知肚明的啊,她要的,不过是倾诉。心里柔肠百结,是茫茫然,不知把爱如何放置才好。她,亦是对他有好感的罢。

所以,我只回了她一个微笑的符号,什么也没说。她继续说,别的同学都说他是花心大萝卜,我根本不想理他的,但他这么对我,到底想做什么嘛。

我笑。这个傻丫头!若是真的不想理,干吗自生烦恼?年轻的爱,都是低到尘埃里的。自尊吗?没有的了。发着誓恨恨地说着不理他,坚决不理。心里却百转千回地想着他,想着他的笑,他的话,他的眼神,甚至他一抬手捋头发的动作。那些在常人看来,不过是平常举止啊,在爱着的她的心里,都会划过一道一道疼痛的波。

我想起那年在大学,悄悄爱一个人。隔了人群,远远望他走在校园梧桐树下的身影。阅览室里,隔着一排桌椅,听他跟人低声笑语,脸无端地绯红。他偶尔掠过来惊鸿一瞥,心便缩成一团,他竟是不在意的啊。却仍止不住要去想,要去念。

毕业时,只要他张口说,跟我走吧。我会毫不迟疑地跟他走的。即使,那里是穷乡僻壤。然而他只是翻着手掌跟我说,手掌的正面是痛苦,背面是艰难,完全与感情无关。一颗爱的心,就这样恍恍地掉下来。

后来,有同学得知我与他的事,笑我,他有什么好呢,穷学生一个,长得也不算好看。道理是明白的,只是爱着时,哪里管他好与不好?即使他是一棵草,也是要爱的。

聊斋里的狐仙,放着好好的仙不做,偏要爱上穷苦的书生,资财资物,还巴巴地送上色。简直把身家性命全搭上了。历尽磨难,九死一生,也难得成善果。人与狐哪里有永久?却还是一往情深。为的什么呢?不过是良人啊,请让我入你的眼,入你的心,请好好来爱我。

这是犯贱了。没办法的,爱,就是一件让人犯贱的事。骄傲如张爱玲,爱上有家有室的胡兰成,竟也是那么不在意公众言论,不在意他是否会娶她。她只管快乐地做着他的小女人,为他下厨,为他穿上绣花鞋,为他,落下一颗一颗的泪。在他抛弃她之后,她降下自尊,千里到浙江去寻他。她是真的低到尘埃去了,低成一粒微尘。可惜,这样的深情,还是被辜负了。

想必张爱玲,对这段情感,是不愿回首的罢?所以她远去美国,孤僻了自己,对曾经的曾经,再不落一个字。但如果,让她从头来过,她会不会还选择爱?我想,她会的。

丁立梅散文的特点 篇2

(一) 散文的“散”。

在中小学的语文课中, 关于散文的特点, 虽因文章不同而有不同的的概括和说明, 但一般都万变不离其中, 即“形散而神不散”。 “散”的含义大致有几层:语言不受音韵、格律、句行的限制, 是自由的散体;表达方式可以灵活 (散) , 如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 随意运用:既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 间杂其他方式;也可几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收综合之功效。结构要散得开, 海阔天空, 挥洒自如。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的内容可以收纳在一篇小小的文章中, 例如郭沫若的《灯》就是从眼前的灯引出古“希腊的火炬”、航海的灯塔、山那边的灯——革命的希望。《天山景物记》自山外到山内, 从草原边沿到中心, 由雪山脚到山顶, 再由山顶到果子沟深处, 真是海阔天空, 挥洒自如——中心是天山美、祖国美。 鲁迅先生说:“散文的体裁, 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指的也是这个“散”。

(二) 散文的“不散”。

“不散”指散文的中心, 或阐述一个道理, 或表达一情感, 或反映一种状态, 或渲染一种气氛, 总有一个中心, 这就是散文的“神”。因此, 散文“散”的是貌, “不散”的是神, 貌散而神不散, 是散文的根本特点。这里有个比喻比较恰当:好比渔夫手中的网, 放得开, 撒得远, 但手中的网纲却是紧抓不放的, 一旦需要, 纲举目张, 收起来即可。

(三) 散文的其它的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是散文的根本特点, 但除外, 散文具有的其它特点也是不容忽略的。

1.“小”, 指散文的篇幅小、题材小。

好的散文总是以短小见长。如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这样一篇古今传诵的佳作。文章的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首先,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莲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 却纤尘不染, 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 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大有“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味。这部分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 集中体现莲花之美, 而关键就在于一个“洁”字。作者托物言志, 寄予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也反射出自己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 分评三花——菊、莲、牡丹, 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将菊花的隐逸, 牡丹的富贵与莲花的高洁相对比, 使“爱莲”之主题得以加深。并以莲自况, 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 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 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 耐人寻味, 发人深省。 而就是这样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却仅仅只有100多字——“不枝不蔓”, 优美简炼, 的确是如莲之美。散文不仅篇幅小, 绝大多数散文的题材也小:花草虫鱼、山水沙石, 一缕情思、一种念头, ……借助这种小题材, 以小见大, 因薇知著来说明人生的大道理, 抒发人类的美好情感, 歌颂真、善、美, 鞭笞假、恶、丑。郭沫若的《银杏》就是一篇用小题材蕴含大寓意的典范文章。《银杏》写于抗战时期的1942年5月23日, 发表在5月29日的《新华日报》上。开篇一句“银杏, 我思念你!”深切的呼唤把人们的思绪牵引到那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文章虽然题为《银杏》, 但显然目的不仅仅是在写银杏, 作者写银杏的古老, 银杏的美、真、善, 其实是赞美我们祖国的历史悠久, 人民的美丽和真与善。而文中写银杏的蓬勃, 端直, 挺立, 坚牢, 庄重, 嶙峋, 洒脱……正是表明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正直, 坚强与不屈。这种美丽的树是中国, 以及中国人的代表。文章还告诉我们银杏正一点点在人们的记忆与思想中消逝, 它意味着在银杏身上所传载的中国人的正直, 坚强, 种种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美德, 也正随之隐遁, 消亡, 表现了作者心中深深的遗憾以及无奈。“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 都喜欢吃你的白果, 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则讽刺了那些汉奸, 并批判了那些作为中国人, 受过中国的哺育与滋润, 却忘记了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人们。由此可见, 散文的“小”蕴含着“大”。小题材、短篇幅囊括了宇宙万象中任何一个细微的角落, 包孕着人际世界中所有深刻的、具有哲理性的思想。正如著名作家冰心所说“一室便是宇宙, 花影树声, 都含妙理”。

2.“活”, 指表现形式自由灵活。

散文在文学作品中是表现形式最自由、最灵活的种类。散文反映的事务包罗万象:小到花木虫鱼, 大到宇宙空间, 因此, 散文的表现形式也格外自由灵便, 不拘一格。例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写童年时候欢畅、快活的生活和刻板枯燥的私塾岁月, 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束缚和摧残。文章结尾却写了这样一件事: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 孩子们就各做各的事, 鲁迅呢, 却是画《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 居然画了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 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已经做了店主了, 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乍一看去, 这这卖绣像、开锡箔店、做店主、升绅士等等, 似乎与文章的中心没什么关系, 似可不写, 其实不然, 试想, 在“三味书屋”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下, 能够画出一大本绣像来, 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有趣而难忘的事, 而绣像以后的命运如何、现在又怎样, 自然是读者所关注的。这里, 作者没有刻意安排, 而是顺势带出, 写得形象生动、幽默风趣, 因而读起来没有丝毫啰嗦、累赘的感觉, 相反到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 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这正是散文自由灵活的特点带来的特殊的艺术效果。除此之外, 散文的“活”还表现在文章形式完全受作者思想、情绪、意念所支配, 作者在生活中有了某种感受、就可以尽情、尽兴地写, 而不受任何形式上束缚。当然, 散文的自由灵活, 并不等于说它不受任何限制。散文所受的制约就是文章的“主题”, 一篇散文, 无论篇幅长短, 无论体裁大小, 都要表明一种思想, 阐述一个观点, 反映一缕情思, 说明一个过程。这就是主题, 这也就是“貌散而神不散”的具体体现。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散文就像涨大水时的沼泽, 两岸被淹没了, 散漫得很。

3.“真”, 指“真情实感”。

散文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 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作者把自己独特的生活、情感通过艺术加工直接展示给读者, 而不像小说、戏剧、诗歌那样, 要借助于虚构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故这里说的“真”首先是指散文反映的人和事实真的;其次, 是作者的感情是真的, 是作者真情实感的直接抒发, 因此, 散文更也接近生活。例如, 冰心的散文作品往往张扬“爱的哲学”, 大胆抒写个性, 这就与她的经历密切相关。1900年冰心出生在一个“不旧也不怎么新”的家庭, 正直的海军军官的父亲给了她爱国, 民主的启蒙教育, 而贤惠的母亲则给她以无限的慈爱并引导她真诚地爱人。这样的家庭及童年生活, 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播下 了“爱”的种子。所以, 她常常用最喜爱, 最自由的文体——散文, 真实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比如《寄小读者》。又如, 朱自清在谈到他的著名散文《背影》的写作时曾说道:“我写《背影》, 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 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好处, 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 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可见, 真实的感情, 自然而然的流露, 使得散文更加接近生活。

二、结语

有人把生活比作一个沼泽, 把散文比作 “从沼泽里挖出来的珍珠” (是生活中有价值、闪光的而且是为作者深切体验了的东西) , 把其他的文学形式比作是“用这些珍珠加工成的各种各样的珍宝、首饰”。因此散文的美是“天然去雕饰”的美, 是自然的美。总之, 散文正是因其取材广泛, 摇曳多姿;情感真挚, 具有较强的抒情性;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 读之令人喜爱, 让人陶醉。

摘要:散文的特点是什么?“形散而神不散”是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散文以小篇幅、小题材反映大世界, 表现形式自由灵活, 抒发情感真实直接等也是不容忽略的。

关键词:散文特点,篇幅小,形式活,感情真

参考文献

[1].编委会.80名家谈散文创作[J].文学自由谈, 2002

[2].编委会.中外文学名著鉴赏[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3

丁立梅散文读后感 篇3

忍不住有些讶然。清浅的文字,却又包裹了浓郁而淡定的人生况味,更是契合了这本书的书名:《忽然花开》。是的,是这样的一处偶然,风景,或者过程,或者,由此而产生的某种无以名状的体验,瞬间而至的激动与欣喜,乃至可以想像的绵延悠长的回味,它们骤然抵达丁立梅的笔下,并化作稠密的温润,沿着我们的视角线脉,进入我们已然有些干涸的情感心田。

事实上丁立梅正是某种意义上的美与善的记录者与传播者。栀子花、葱花、粽子、手套、雪、槐花炒鸡蛋、过年诸如此类我们习以为常的物状或者琐事,在丁立梅那里都重新发现和诠释,她呈现给我们的,是这些无华之物事的内在灵光,是它们被岁月掩盖的热情与爱。

也不是没有忧伤。譬如对早年乡村清洁生活的怀想,对年华逝去的感念,对爱情不可挽留的幽怨,对生命无法完美的怜惜。然而,即使是伤痛,丁立梅也不愿意用失落的词语。这样的时光,非常的幸福,非常的暖。她说。透过这样的文字,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清静之人,良善之人,时刻准备着赞美之人。而忧伤,也成了她与生活相互取暖的方式。

丁立梅的名言名句 篇4

1、这个世界,被你伤害得最深的那个人,往往是最爱你的那个人,你伤害了他(她)总是易如反掌,因为他(她)对你毫不设防。而在被你伤害之后,他(她)只会哭泣,从不知道反抗。 ----《那个被你伤得最深的人》

2、假如,与亲情相约也能成为一种时尚,将有多少父母笑开颜啊。而我们,也因这样的时尚,可以时常与记忆里的自己重逢,去童年待过的地方走一走,去问候一下从前的蓝天和白云。人生会因此,更为丰满。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3、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青春。所以,一定要慢慢走,慢慢欣赏,莫辜负。做一个心中有爱和美好的人。 ----《寄语中学时代》

4、没有激动,甚至连呼吸也不曾有.我以同样平静的表情,与香格里拉相遇.省略了握手,省略了寒暄,我们互相打量着,是萍水相逢的两个.仅仅这样. ----《相遇香格里拉》

5、我们成了,隔着烟雨的人,永远留在十八岁的记忆里。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6、他手捂住脸呜咽。双肩耸动,单薄的身影,像极深秋时,枝上一枚欲抖落的叶。眼泪从他的指缝处,不住地溢出来,成小溪流。午后的阳光,照在上面,反射出惨痛的晶莹。 ----《暖爱》

7、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8、原来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最为坚固的情感,叫相依为命。它与幸福离得最近,且不会轻易破碎。因为那是天长地久的渗透,是融入彼此生命中的温暖。

9、这世上,你若种下善的因,定会结出善的果。 ----《仿佛多年前》

10、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推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11、当一切的遭遇,用命运来解释,所经受的苦痛,似乎也就变轻了许多。 ----《你的光影,我的流年》

12、这世间,

总会有一些人记得你,就像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凡来尘往,莫不如此。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13、生命的高贵与卑微,本是相对的。纵使不幸卑微成一株杂草,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让命运改道,活出另一番风景。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14、时光大度而宽容,足够让一个小生命,编制出属于他自己的梦。 ----《花未央,人未老》

15、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提。多少的凡来尘往、沧海桑田,唯愿我们能在各自的世界里,安好。

16、女孩过分的痴,一般难成善果。这是尘世的无情。然又有它的好,它是枝头一朵蔷薇,在风中兀自妖娆。滚滚红尘里,能有这般爱的执着,是幸运,它让人的心,在静夜里,会暖一下,再暖一下。 ----《花未央人未老》

17、往昔是什么?不过是一缕轻烟,一袭凉风。 ----《仿佛多年前》

18、乐曲委婉纤细,是不堪重负的荒野小草,风能读懂它心中的爱吗?最痛的爱情,莫过于纵使相逢不相识,尘满面,鬓如霜。 ----《绿袖子》

19、尽管我们有时身处劣势,但灵魂仍可以向着高处奔去,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庄严和优雅。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20、青山也好,这尘世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花也好,有多少都守在自己的一隅,你看见,或者没有看见,它们就在那里,寂然欢喜,温暖美好。

21、我还能做什么好呢?这些日常的琐碎啊,即使换了朝改了代,那琐碎也还在的。它们如同血液,渗入生命里,和着生命一起奔流。就像我窗外这凡俗着的一群。千百年了,人类从来不曾走远过,还在俗世里活着、爱着,唱着他们自己的歌谣。我能做的,唯有倾听。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22、一句话,对于说的人来说,或许如行云掠过。但对于听的人来说,有时,却能温暖其一生。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23、其实,人世间的爱情,莫不如此,就是亲爱的.人,你必得在我眼睛看的见的地方,在我耳朵听的到的地方,在我手能抚到的地方,好好地活着,你再,就心安的。只要你在,整个世界,就在。 ----《暖爱》

24、我的疼痛,只我知道。 ----《仿佛多年前》

25、一个人有没有魅力,原不在于容貌,更多的,是缘于她内心所散发出的好意。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26、风儿吹,我也沉浸在这轻柔之中……

27、尘世纷扰,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以一颗洁净的灵魂,面对吧。 ----《仿佛多年前》

28、人生的得与失,总是相对应而存在,焉知有时不会逢着意外的欢喜呢?我只从容地走着,等着。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29、岁月这个神偷,早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了我的青嫩和张扬,留下的,却是从容和淡定。

丁立梅《泉州,泉州》阅读答案 篇5

丁立梅

①我到泉州,泉州用雨迎接了我。

②我住在风雅颂书局的民宿里。民宿在五店市,栖身于一群老建筑中。

③月洞门进去,有一小小院落,红红的院墙上攀着三角梅。在南方,见多了这花,它一旦开起来就没完没了,用汹涌澎湃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头。它打扮得既艳丽又妖娆,或一身热烈的红,或一身昂扬的紫,或一身橘色,或一身素白。它让人误以为它就是风华绝代的,真是聪明得有些狡黠了,鬼精灵般的。其实呢,它的花朵细小得很,乳黄色,藏在艳丽的三枚苞片间。如它这般懂得包装自己的花,少见。我每回见它,都要惊诧、惊喜。

④院落的花架上爬着蜜豆花,不见花只见叶,这也是好的。密匝匝的叶片油亮油亮的,它们倒垂下来,跟耍杂技一般。花架下安放着一架秋千,秋千没人荡的时候,就荡清风、荡日影、荡星光、荡雨声。

⑤雨声真好,我在听雨!雨嘀嗒嘀嗒,如弹六弦琴。苏东坡的十六件赏心事里有“微雨竹窗夜话”,又有“雨后登楼看山”。我轻易就得到了这样的赏心事。当然,夜话最好不要,我情愿沉默。在这样的老房子里,实在不宜多话,就听听雨敲竹叶吧,一声声里,敲的都是从前的韵律。从前的那户人家去了哪里呢?我在那木门上,闻到了面线糊的味道;还有润饼的味道,薄薄的面皮里,包着万般滋味。在这里,芋头可以跟南瓜相亲相爱,鸭蛋里可以灌进去肉末。甜汤里的芸豆,吃起来很面。牛肉羹上漂着绿绿的葱花……

⑥雨后登楼实在美妙。

⑦天蓝得阔绰,云也白得阔绰。蓝天下的五店市给我闾阎扑地之感,红墙红瓦,一派喜气洋洋。最有意思的是屋顶上的燕尾脊,全都精雕细琢。砖雕、石雕……各种雕绘手艺齐齐出马,人物、鸟兽、花卉应有尽有。看久了,我老是疑心屋顶上搭着一个戏台子,趁我一不留神,那戏就开演了,锣鼓铿锵响起来,人物鸟兽也都活动起来。

⑧巷道里有回响,有老师领着一群小学生参观房子。闽南人爱把房子称“厝”,这“厝”字让我着迷,是屋子里住着昔日啊,或宋朝,或明朝,或清朝,或民国。我似乎看到,从那旧旧的院落里走出一个烧火的丫头,红衫,蓝裤,两条小辫子,辫梢上缠着红头绳。亲切啊,我小时候的模样!远隔着岁月的长河,远隔着千重山,竟遇到一样的烟火。

⑨烟火?对,满大街的烟火气。一个孩子告诉我:“老师,我们泉州的面线糊好好吃啊!”我真的去找来吃。我吃了,并非如孩子形容的那般好吃,然而我又深知孩子说此话时的真诚,味蕾只忠实于热爱它的人。

(10)晚上,我在五店市内闲逛。街头的热闹渐渐散去,一家一家的店铺,关门了。一枚月亮,突然从一棵榕树的后面爬上来,明晃晃的一张脸,像朵丰腴的白菊花,照亮了燕尾脊屋顶上的那些彩雕彩绘,是凤凰,是老鹰,是牡丹花开,是彩衣彩袍的信男信女。我又疑心那里搭着个戏台子,耳边有梨园戏曲响起,咿呀旖旎。唱的是什么呢?是泉州的从前呢,男人们远下南洋,女人们倚门数着日月。侨批往来,装的是数不清的想念和牵挂。他称她阿欣,给她寄信寄钱。信中万言千语,殷殷嘱托,一定要孝顺父母,教育好子女,督促子女多读书,勤修德,“淡饭粗衣未足羞,心田失种却堪愁”。寄来的银钱,买下砖瓦木头,砌出一进落二进落三进落的房,门框上刻上这样的家训:读未见之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之书如逢故人,可谓好学。

(11)我问泉州的孩子们:“你们爱泉州吗?”“爱!”孩子们异口同声,声音嘹亮。我感动于这声“爱”,倘若一个人连自己所在的家乡都不爱,又何谈爱远方?孩子们的眼神清亮,他们七嘴八舌,从泉州的美食到美景,一一道来。有个男孩子很动情地给我讲了他父亲的故事,他说父亲遭遇过很多艰难时刻,却一直很乐观,从来不曾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所以,他爱他的父亲,爱他们泉州人。

(12)我为之动容。

(13)人永远是这个世上最美的风景,我们留恋一个地方,多半是因为这个地方的人,我也就很留意泉州人。无论大街上,还是寻常小巷里,我在泉州人的脸上都看到了两个字:从容。历史上,泉州曾因其形状颇像一条鱼,被称为“鲤城”,我觉得这名字很贴切,再看泉州人,可不就是一条一条鲤鱼嘛,有见惯了风浪的处事不惊。

(14)雨后登山实在有趣。

(15)落叶不扫,兀自在山路上铺积。沿石阶上去,不时有花扑过来,我一一去辨认,是鬼针草,是马缨丹……还看到三角梅,它居然跑到这座山上来了。

(16)我觉得泉州人真奢侈,可以把花像小猫小狗似的养着,让它们四处溜达。你在泉州的大地上走着,路过,不留神,就被一枝花碰了头,也许是妖娆的三角梅,或者是着紫衣的马缨丹。九里香在一个古老的院落里香着,引得人去寻香。我在一条竹径上走着,两旁的桂花香得撩人,我摘些装口袋里。后来我掏纸巾擦鼻子,鼻子很快乐地打了个喷嚏———被袋子里的桂花香熏的!我突然很爱泉州。

(17)有鸟声不知响在哪棵树后面。僧人寒山有诗云:“鸟语情不堪,其时卧草庵。”太阳好好地照着,鸟声好好地响着,花朵好好地开着。我真想就此找一处草丛卧下,什么也不想,就这么看看天看看地,也是好的。

(18)山顶上铺满鬼针花,山崖边立着一簇簇茅花,作鹤欲飞状。我站在山顶,看山下的泉州,那里烟火人间,热气腾腾,生生不息。

(19)离开泉州的前一晚,我写下这样的留言:我在这里,望过月,望过云,听过雨打竹叶,抚过木门上从前的气息,那落在上面的烟火,烫疼了我的手指。

(20)我知道,我会怀念。我现在,已经开始怀念了。

(选自20xx年《读者》,有删改)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_________

A、真是聪明得有些狡黠了狡黠:狡猾﹑诡诈

B、蓝天下的五店市给我闾阎扑地之感闾阎扑地:形容繁华热闹

C、锣鼓铿锵响起来铿锵:鼓声鸟兽声节奏明快

D、那里烟火人间,热气腾腾,生生不息生生不息:不断生长﹑繁殖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_________

A、第①段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营造了诗意的氛围,行文中写雨中、雨后的所见所闻,给人亲切自然之感。

B、第④段作者看到花架上安放的秋千无人荡时,由眼前之景,不禁联想到自己童年荡秋千时的美好生活。

C、第⑤段中作者“听雨”时情愿沉默,因为这样可以在“老房子”里听到从前的韵味,闻到烟火的气息。

D、作者文笔细腻、清新,在看似平淡寻常的小场景、小事件中传递着爱与感动,用文字感怀温暖的人生。

21、“烟火”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颇有意蕴,请你至少找出三处来,细细品味它的涵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在第⑤段中提到自己轻易得到了苏东坡十六件赏心事中听雨和登楼两件。纵观全文,引发作者怀念的赏心事还有很多,请概括其中的一件事,结合你的经历,谈谈对这类“赏心事”的体会。(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3分)D

【解析】A项在文中无贬义,从段末句“我每回见它,都要惊诧、惊喜”可推断出;B项指房屋众多,街市繁华;C项无鸟兽声。

20、(3分)

【解析】B联想到的不是“自己童年的生活”。

21、(4分)

【解析】一点一分,两点二分,三点4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1)⑧段“竟遇到一样的烟.火.”:指孩童时代烧火做饭时的情景,唤起作者对儿童时代亲切的回忆。

(2)⑨段“满大街的烟.火.气”:指街市上烟火缭绕的场景,表达对泉州小吃的钟爱。

(3)那里烟.火.人间:指泉州人子孙繁多,生活美满。表达作者希望泉州后人代代昌盛

的美好祝愿。

(4)段那落在上面的烟.火.:实写烟和火,表达作者对泉州及泉州人刻骨铭心的眷恋。

22、(5分)

概括其中的一件事,比如:清幽的民宿环境,怡人的景色;在“老房子”里听雨的惬意;雨后登楼的心旷神怡;雨后登山时的鸟语花香……

论冰心散文《小桔灯》的情感特点 篇6

《小桔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45年重庆郊外的真实故事。那时正逢白色恐怖, 人性扭曲、是非颠倒、黑白混淆, 国民党特务在统治中心重庆疯狂地屠杀革命党人、革命群众。小姑娘的父亲王春林便是因为参加地下党的工作而“失踪”, 母亲受牵连遭殴打而卧病。春节前一天下午, 她到山上的乡公所楼上打电话, 找大夫给妈妈看病, 适逢“我”去看望朋友。于是, 有了这场萍水相逢的缘分, 发生了小桔灯的故事。

十二年过后, 作者仍念念不忘那盏小桔灯, 于是倾尽深情, 诉诸笔端。《小桔灯》体现了冰心一生的信仰:爱的哲学。“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她的名言, “母爱、童真、自然”是她作品的主旋律。生活在她的笔下曼妙生花。《小桔灯》全文平实而秀美, 从容而灵动, 如泉水般缓缓流淌, 如诗句般娓娓道来, 处处流露着同情、爱怜、互助、匡扶的美好情感。

“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 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 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 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 寥寥数语, 勾勒出战乱年代基层政府的状况, 阴暗仄仄的楼梯, 简陋寒酸的布置, 有部可供联系的电话。政府尚且如此, 何况贫苦大众?在一个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年代, 往往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作者对黑暗社会虽未针砭一词, 但字里行间分明透露着强烈控诉。在作者那颗细腻柔软的心里, 满是对苦难同胞的同情与热爱。

“这屋子很小很黑, 靠墙的板铺上, 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 大约是睡着了, 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 她的脸向里侧着, 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 和脑后的一个大髻。门边一个小炭炉, 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 微微地冒着热气”, 这短短不足百字, 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家徒四壁、黑暗拥挤、寒冷萧条的家庭环境, 让人心有戚戚, 疼痛落泪。小姑娘的妈妈脸侧向里, 乱发丛生, 血痕斑斑, 病卧床上。

文中还有多处类似的环境描写, 例如“我无聊地站了起来, 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 “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的桔子, 塞在手提袋里, 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 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炉火的微光, 渐渐地暗了下去, 外面更黑了”,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 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 其中“迷茫的山景”、“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越发阴暗的天气”、“微弱渐暗的炉火”、“黑暗潮湿的山路”集中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对弱者处境的同情。具体到对小姑娘的同情、爱怜之情, 文中有更加详细的描述。

“我掀开帘子, 看见一个小姑娘, 只有八九岁光景, 瘦瘦的苍白的脸, 冻得发紫的嘴唇, 头发短短的, 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 光脚穿一双草鞋, 正在登上竹凳子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 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 把手缩了回来”, 这段文字简明精炼、要点突出, 将一个瘦小、贫困、懂事、怯生的小姑娘刻画得栩栩如生。

文中对于“我”与小姑娘之间互助、匡扶的行为、情感也有许多生动的描述。

当“我”看到小姑娘正在费力登上竹凳子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时, 急忙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当“我”得知小姑娘要给医院打电话时, 连忙问她“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当她摇了摇头说正想问电话局时, 我赶紧帮她找到了医院的号码。作者用几近平铺直叙的语言、一连串身体力行的动作表现了一种雪中送炭、不计回报的情谊。面对“我”突如其来的帮助, 她在欣然接受之余, 虽然能表达出来的只有一声谢谢, 但已深深地感念于心。

当“我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 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时, “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 一种人与人之间纯粹、美好的感情跃然纸上。偶然相识的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 在一个雾色迷蒙的黄昏, 成了“我”心中唯一的牵挂。就这样, 生出了去探望她们的想法, 也许“我”可以奉献自己绵薄之力的帮助, 至少可以了却“我”心中真实萦绕、挥之不去的挂念。于是, “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的桔子, 塞在手提袋里, 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 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对于“我”曾经的帮助, 突然造访的情谊, 小姑娘铭记于心, 知恩图报。当“我”把带来的桔子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时, 她拿了其中一个最大的, 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剥开了它, “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 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慢慢地从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 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 此时的“我”, 也许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 不曾领会她这样做的用意。直到“我站起来要走”时, 谜底终于被揭开。“她拉住我, 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 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 像一个小筐似的, 用一根小竹棍挑着, 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蜡头, 放在里面点起来, 递给我, 说:‘天黑了, 路滑, 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 因为外面山路渐黑, 路滑难走, 她把刚刚的小桔碗用麻线穿起, 用竹棍挑着, 放进一段点亮的短蜡, 做成一盏小桔灯, 送给即将离去的客人。“我”恍然大悟, 原来之前特殊的剥桔方法都只为了这盏小桔灯。“天黑了, 路滑, 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仿佛一束温暖的光线, 照亮了“我”多愁善感的内心, 照亮了“我”未来前行的路。

小结:在与小姑娘萍水相逢之后, “我”同情她年幼体弱, 爱怜她乖巧懂事, 帮助她拨打电话, 探望她和她生病的妈妈;她感激“我”的真诚帮助, 喜爱“我”的突然造访, 为“我”做指路的小桔灯, 帮助“我”笑对人生。这一段同情与爱怜、互助与匡扶的的美好情谊, 正是《小桔灯》传达给我们的, 如巴金所说, “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 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 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摘要:《小桔灯》是冰心的散文名篇之一, 全文结构和谐紧凑, 语言明白晓畅, 传达出一种朴素恬静、浓而不腻、温柔动人的情感。本文从分析作家的人生经历、情感取向、创作背景入手, 以仔细研读原文为基础, 对《小桔灯》的情感特点做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小桔灯》,冰心

参考文献

[1]、冰心.冰心散文[M].长春:吉林文艺出版社, 2005.

[2]、宋淑芬.试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魅力[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4) .

丁立梅暗香读后感 篇7

故事讲的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因为家里点不起电灯所以每天就留在学校看书看到12点才回家.学校的大门每次都在他走后一会才关上。他也一直以为本该这时候才关的。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里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10点就该关校门了。原来看大门的大爷生病住院了,当他去医院看望时,大爷已经去世了……这位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打开着方便之门,就好象生命里一朵小小的腊梅花在暗暗地为他人释放着幽香。

看完这篇文章,我也被感动了,总有一些这么平凡而善良的人,他们总能尽自己最大力量为他人开启方便之门,他们默默地给予理解和关怀,没有声响,让人都觉察不到,但这种关切的心理却是最真诚的,这种关怀的力量却是最打动人的。他们甘做一片绿叶,为花朵的美丽勤恳地工作,不带有一点羡慕和嫉妒。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还要学着他们那样为别人释放幽香,让香满人间。

母亲丁立梅现代文阅读答案 篇8

21.请分析划线句中“努力”“小心翼翼”所表达的含义.

22.母亲的“笑”这一神态描写,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请找出来,用曲线标出,然后回答:每次笑反映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

23.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话想说吗?请写写你的想法,不少于100字.

20.一个乡下母亲给远在国外的儿子寄农家土产品的故事.

21.“努力”说明母亲带的东西很多,很重,也表明母亲身体瘦弱,跑了很远的山路,已经很累了.但为了儿子,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小心翼翼”表明母亲来自穷乡僻壤,没见过大世面,第一次跑到城里给儿子寄东西.这两个词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爱子心切、憨厚朴实的农村母亲形象.

22. 第一次 “笑”:“她冲说话的人笑”这次笑既表明她委婉拒绝别人的好意,为了能让儿子吃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儿子想吃的土产品,即使自己在家怎么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儿子的要求,这点钱算什么;这次笑也表现母亲的自豪感,在这么多人面前,告诉大家自己有这么一争气的儿子在国外,能不从内心深处欣慰的笑吗?其实这次笑的深层含义还是一个中心:爱儿子!

第二次“笑”:“她笑笑,摇头”这次笑仍然是委婉拒绝别人的好意,但这次与上次不同的是母亲稍有失望无奈,但又不甘心就此罢休,她在努力的想其它办法满足儿子的要求,其实给儿子寄东西的决心在笑中已经体现了.

第三次“笑”:“她笑着走了”这次笑是她满怀希望的、欣慰的、开心的笑,终于能满足儿子的要求了,问题解决了.

23. 是一个爱子心切、憨厚朴实的农村母亲.

上一篇:湖南2018重点研发计划申报下一篇:病理学实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