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共7篇)
教案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首案编写者:彭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养成教育训练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圆的特征。
2.画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三角尺、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观察思考
.欣赏生活中的圆:棋子、桌面、钟面、车轮、中国结。
2.观察这些图形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
4.做套圈游戏,哪种方式更公平?
二、画一画
.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
(1)用手比划着画圆。
(2)用一根线和一支笔画圆。
(3)用圆规画圆。
2.教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三、认一认
学生用圆规画一个圆。
讨论:圆规的“尖”、圆规张开的两脚之间的长度所起的作用。
告诉学生半径和圆心。
四、画一画、想一想
.要求学生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观察比较得知:圆有无数条直径,无数条半径。
在同一个圆内直径都相等,半径都相等。
2.以点A为圆心,要求学生以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五、讨论
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六、观察与思考
.播放。
动物王国自行车比赛。分别有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的车轮。
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形?
操作:
用硬纸板分别剪一个圆形、正方形、椭圆形。
小组合作描出运动轨迹。
七、练一练
课本练一练题目。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圆的认识
(二)首案编写者:彭建红
教学目标:
.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养成教育训练点
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难点: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圆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你有办法找出来吗?
二、探索活动
.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2.通过折纸你发现了什么?理解圆的对称性。
(1)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再折纸,体会圆的对称性,画出圆的对称轴。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1)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点?
(2)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圆里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做完后交流汇报。
2.完成“练一练”进一步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完成“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试着填一填,有困难的向老师或同桌请教。
汇报交流,说答题根据。
4.完成书后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五、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欣赏与设计
首案编写者:彭建红
教学目标:
通过选择生活中有趣而美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
2.绘制美丽图案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2.1:生活中美丽图案的视频(课前拍摄我们身边的美丽图案)。
2:课本上美丽图案制作的动画演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播放视频或(图案图片)——(包装盒上的图案、门上的图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图案、商标图案、……等)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
3.在你的周围你还见到了哪些有趣的图案?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欣赏美丽的图案:
.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2.小组内进行交流.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你发现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4.多媒体动画演示图案形成的过程.5.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绘制美丽的图案。
.小组内讨论下面美丽图案是由哪个基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而来的?绘制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2.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多媒体再次演示绘制的步骤,并阅读课本上绘制的方法。
4.绘制的步骤。
5.讨论绘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6.操作活动:开始绘制图案活动,播放轻松音乐,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
.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学生评价:
(1)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是画得好的,也可以是画得不好的)。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2)教师系统评价:
A.学生表现
B.作品优点、缺点
c.需要改进的地方
D.提出希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六、课外拓展:
2.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右边组合图形的面积=( )的面积-( )的面积。
4.每个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图中的阴影部分约有( )平方厘米。
5.一块直角梯形的菜地,它的下底是40米,如果上底增加10米,这块地就变成了正方形。原来这块地的面积是( )平方米。
6.如右图,平行四边形面积是60平方厘米,涂色三角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7. 如右图,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4厘米,高是6厘米,在这个梯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二、反复比较,正确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成一个长方形后( )。
A.周长和面积都不变 B.周长变小,面积不变 C.周长和面积都变小
2.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的( )一定相等。
A.高 B.面积 C.上下底之和
3.把一个等腰梯形的两腰向相交的方向延长,一定能得到一个(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4. 如果甲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甲乙两个图形中的阴影面积之和的大小关系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都有可能 5. A、B两点分别是长方形的长和宽边上的中点,图中三角形①的面积( )三角形②的面积。
A.= B.< C.>
三、看清题目,正确计算。 (16分)
1. 列式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2. 求下面这面中队旗的面积。(单位:分米)
3.求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四、认真审题,正确解答。(42分) 1. 红山动物园里的金丝猴是一个美术大师,它心灵手巧,动物园的美化工作全靠它的一支笔了。动物园建立6周年活动前,它负责布置会场写美术字。右图是它在一张纸上写的一个“6”字,这个“6”字所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每个小格正方形边长都是1分米)
2.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 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桃园,被一条宽为1米的长方形石子路分成了两块(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6米,高是24米。 (1)这个桃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平均每棵桃树占地5平方米,这个桃园有多少棵桃树?
4.下面是一个鱼塘的平面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有0.5公顷吗?
5.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长和宽均为整数。
(1)这样的长方形一共有几种可能?
(2)请你算一算,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时,它的面积最大?最大的面积是多少?
6. 一个梯形(如右图)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拼成的。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4.8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7. 下图是一块梯形菜地,王阿姨把它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地种西红柿,平行四边形种白菜。 (1)白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第一单元
圆
第1课时 圆的认识
(一)第2课时 圆的认识
(一)练习课 第3课时 圆的认识
(二)第4课时 欣赏与设计 第5课时 圆的周长 第6课时 圆的周长练习课 第7课时 圆周率的历史 第8课时 圆的面积
(一)第9课时 圆的面积
(二)第10课时 练习一
一 圆
第1课时 圆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及“试一试 ”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教学难点: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教学过程:
观察思考
一、1、(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平性上考虑)得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平。
2、(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3、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
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其中圆是有点特殊的,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二、画圆
1、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动手试一试。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
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
三、认一认
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概念讲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反例)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2、半径和直径的辨认。
四、画一画,想一想
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想: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中的半径都相等吗?直径呢?
2、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4、把自己画的圆面积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样吗?知道为什么吗?
五、应用提高
讨论:圆的位置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六、作业
1、教材第3页“试一试”和“练一练”。
第2课时 圆的认识
(一)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3、4页。
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的进一步体会。
教学难点: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研究各图形中心点的运动轨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圆?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
2、按下列要求画圆:(在平面上固定一个点A)(1)以点A为圆心画一个圆;
(2)画一个圆,使所画的圆经过这个点A;(3)画一个圆,使A点为圆心,半径为2厘米。
3、举出生活中看到圆的例子。(从车轮是圆形的引入新课)
二、新课探究
1、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2、小组讨论探究策略(引导学生想做成圆形有什么好处,如果做成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又会是什么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研究几种图形中心点的运动轨迹的不同)
3、学生动手探究(用准备好的纸片试一试),把各种图形的中心点的运动轨迹想办法描出来。
4、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好发言,在全班交流
由于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圆心)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这样坐在车上的人或放在车内的物就很平稳;而正方形、椭圆形等由于上面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不一样,这样在运动中,中心点运动的线路就不是一条直线,如果人坐在这样的车上会感觉到颠簸。
三、观看动画,进一步体会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本质: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都相等,而其它图形不具有这个特点。
四、拓展应用
1、要重视让学生动手写的练习。可先让一些学生说,其他人补充。
2、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圆,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
第3课时 圆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
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教学难点: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你有办法找出来吗?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
二、探索活动:
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2、通过折纸你发现了什么?理解圆的对称性。
(1)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再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画出圆的对称轴。(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1)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点?(2)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圆里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做完后交流汇报。
2、完成“练一练”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试着填一填,有困难的向老师或同桌请教。汇报交流,说答题根据。
4、完成书后第3题
四、课后总结让学生自由发言,归纳板书出来。
圆的画法 圆的半径和直径以及他们的关系
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优越性 圆的对称性
利用圆设计美丽图案
第4课时 欣赏与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7页。
计简单的图案。
2、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的特点。
3、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动手操作,创造性的自主设计。教学过程:
1、看一看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案组成的?经过了哪些变化?
2、涂一涂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准备怎样涂?涂出来会是什么样子?
3、展示交流
4、书中第2题方法同上
5、做一做
先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设计,再让学生说说设计方案。最后让学生充分 展开想象进行物品中和标志的设计。
6、总结
第5课时 圆的周长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用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的周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阿凡提的故事。国王多次受到阿凡提。跑,50
紧张的比赛结束了。今天的比赛谁获胜了?
可是,对于这场比赛小黑驴觉得很委屈,阿凡提也大喊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得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二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发现测量圆的周长的不同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的圆拿出来,那“圆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同桌互相比画一下。
师:好,想一想圆的周长怎样测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把你的好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上台交流测量的方法)线绕、滚动、拉直
化曲为直
(2)探究发现圆周率和圆的计算公式
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测量出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 那大家来猜一猜,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 每组拿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测量。要求:
1、小组同学作好分工,选好测量员、记录员、汇报员。
2、记录员要及时地把测量员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
3、可以用算一算周长和直径的商。
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大家仔细观察分析,看能发现什么? 圆的周长(厘米)圆的直径 提的捉弄,非常恼火。有一天,他又想出了一个新招,想为难阿凡国王从全国精选出了一头身强力壮的小花驴要和阿凡提的小黑驴赛并且规定小花驴沿着圆形路线跑,小黑驴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米(厘米)周长与直径的商
(保留两位小数)
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个固定不变的数,人们通常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我们通过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得到了“π”也就是圆周率(板书:C÷d=π)你能通过圆的直径求它的周长吗?用字母表示出来。通过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
C÷d=π → C=πd → C÷π=d d=2r → C=2πr → C÷2π=r 三 拓展练习,实践应用 1.计算跑道的周长。
比赛跑道的有关数据正方形的边长(即圆的直径)50米)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圆形跑道的直径,请同学们利用公式快速算一算,这两个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看看国王和阿凡提的比赛到底是不是公平?
2.教学至此,敬请选用《名校课堂》
第6课时 圆的周长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圆的周长的概念、圆的半径、直径、周长之间关系,熟记r=d÷
2、d=2r、C=2πr、C=πd等公式。
2.能运用圆的周长公式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教学重点:熟记公式。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
1.启发提问:要画一个指定大小的圆,必须知道什么? 2.小黑板出示练习
先问:要求所画圆的半径分别为3.5㎝、2㎝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几?要求圆直径为5㎝呢?要求圆周长为18.84㎝呢?然后指名板演,其余各自做在草稿纸上。做好后,让板演者说说解答思路。在学生讲思路的同时相应地在黑板上写出
r=d÷2 r=C÷d÷2 d=2r d=C÷π C=2πr C=πd 等公式。最后指出”C”表示的是什么长度?(书面描、涂,只要选择其中一个圆。)
3.思考: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4.揭示课题。
二、展开
1.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间的关系的强化练习2.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 P10练一练1——3 在练习中必须让学生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所得到的数据基本上不是准确的,3、判断题。
(1)直径大的圆周长大,直径小的圆周长小。
(2)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π倍。(3)圆的直径除以周长的商是圆周率。三.总结
第7课时 圆周率的历史
教学内容:课本第12、13页。
教学目标:1.体验科学的探索过程,初步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2.在交流中深入了解圆周率的历史。
3.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体验科学的探索过程,初步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教学难点:在交流中深入了解圆周率的历史。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1.谈话引入
2.板书课题: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
二.交流成果
交流汇报课前收集有关圆周率的资料。三.阅读资料
指导学生阅读。
1.呈现第一幅图有有关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
2.呈现第二、三幅图有有关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3.呈现第四幅图有有关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
4.呈现第五幅图有有关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
5.呈现第六幅图有有关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 1.收集其他有关圆周率的历史资料。2.敬请选用《名校课堂》课时作业设计。
第8课时 圆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算公式。
2、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
教学重点: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出示主题情景图: 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认识圆的面积: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如一根圆柱形钢材的横截面面积、圆形体育场的占地面积等都指的是圆的面积。拿出自己手中的圆,指一指哪是这个圆的面积?
3.说一说:什么叫圆的面积?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旧知回顾:
回顾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课件配合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转化过程。)
指出:转化的方法是我们学习数学新知识的一种很好而且很有用的思想和方法。转化的目的是为了将没学过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2.思考:那么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 3.操作探究: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圆面积大小 ① 出示P14方格图,让同学们看懂图意后估算圆的面积,学生可以讨论交流。② 指明反馈估算结果,并说明估算方法及依据。
(2)探究转化的方法。
①提出实验要求: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请同学读读实验要求。a.把圆分成若干(偶数)等份并剪开。b.想办法拼成学过的图形。②动手实验,合作探究。
③分组汇报,展示成果(分层展示学生研究成果)。
第一层次:展示不同的转化图形,如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肯定同学们爱动脑筋,想出了多种不同的转化方法。
第二层次:展示不同的等份数拼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感受极限的思想。观察不同等份数拼成的不同图形,发现规律(课件配合演示,从将圆4等份、8等份……直到128等份,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到几乎拼成长方形,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随着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拼成的图形也就越接近于长方形)。(3)推导圆面积公式。
①比较转化后的图形与圆,你发现了什么?
既然图形面积没变,那能否根据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呢? ②提出要求,合作探究。
③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长方形面积=长×宽
c
圆的面积 =2 ×r
=πr×r
=πr
24.小结: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是S =πr
五、敬请选用《名校课堂》课时作业设计。
第9课时 圆的面积(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16页。
教学目标:进一步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引入
1.提问: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如果已知圆的直径、周长,能求出这个圆的面积吗?那么怎样求半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r=、r=。2.面积呢?[板书:S=πr2=π()2=π()2] 3.揭示课题。(1)出示例题:
喷水半径是3米,喷水头转动一周,能浇灌多大面积的农田?(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
(2)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列式:3.14×32
4.让学生理解题意后,鼓励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猜一猜结果,然后在地上画一个半径是1米的圆,让学生看看,并试着站一站。在估计半径是10米的圆大约有几个教室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估计再算一算。
二.巩固 三.总结
四.作业:敬请选用《名校课堂》上面的相关习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插图,说说从图中你能发现数学知识吗? 学生观察并讨论,然后指名回答。大家说说这个圆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呢?
二、探究思考。解决问题
1、估计圆面积大小
请大家估计半径为5米的圆面积大约是多大?
(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感官,估计草坪面积大小)
2、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圆面积大小
① 出示P16方格图,让同学们看懂图意后估算圆的面积,学生可以讨论交流。② 指明反馈估算结果,并说明估算方法及依据。
三、探索规律
1、由旧知引入新知
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的面积来的吗?(学生回答,教师订正。)那么圆形的面积可由什么图形面积得来呢。
2、探索圆面积公式
拿出我们剪好的图形拼一拼,看看能成为一个什
么图形?并考虑你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形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开始操作,教师巡视)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板书,你能否由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圆形面积公式呢?并说出你的理由。(生说,教师板书)求圆的面积只需要知道半径即可,那我只告诉你们圆的直径又如何求出圆的面积呢,请大家自己把这个公式写出来。
3、应用圆面积公式
喷水半径是3米,喷水头转动一周,能浇灌多大面积的农田?(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
四、应用圆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第一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的时候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计算过程和依据。
2、第二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鼓励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猜一猜结果,然后在地上画一个半径是1米的圆,让学生看看,并试着站一站。在估计半径是10米的圆大约有几个教室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估计再算一算。
五、小结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第10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18——20页。和面积。
2、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一.引入
1.问: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师生一起归纳、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2.揭示课题。二.展开
1、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圆的周长
2、求圆面积的练习
先用小黑板出示P18练习1再指名板演,然后让板演者说说计算过程。最后再次复习圆面积在各种条件下的计算公式:S=πr=π()
3、综合应用。
出示P18练习3~4题,先由4人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四.作业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常用质量单位。由于克、千克、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三者的不同。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知识,了解三种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将三者形成对比,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自然界中的数学,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重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物品质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是: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六)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
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吨,建立质量观念。
(七)课时安排:2课时(新授)
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第1课时: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1、通过图片,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特别介绍天平。
http:///photos/tonyzhang/4937513455/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CC%EC%C6%BD%CD%BC%C6%AC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ala1&fr=ala1&sf=1&fmq=***12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C%E5%D6%D8%B3%D3%CD%BC%C6%AC&s=0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ala1&fr=ala1&sf=1&fmq=***34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C%A8%B3%D3%CD%BC%C6%AC&s=02、通过信息窗(课件),获取信息,感知1克、1千克有多重。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ala1&fr=ala1&sf=1&fmq=***53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D6%D8%D4%BC1%BF%CB%B5%C4%CE%EF%CC%E5&s=0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ala1&fr=ala1&sf=1&fmq=***93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D6%D8%D4%BC1%C7%A7%BF%CB%B5%C4%CE%EF%CC%E5&s=0
事先让学生收集一些较轻的物品装在学具袋中,如课本中呈现的花生米、硬币、黄豆等;也可以是学生常见的QQ糖、巧克力、比较小的水果等。估计大约有多重,并用天平验证,在掂、估、称、说的过程中体验质量单位“克”。
课前布置学生注意观察买菜、买水果、买面粉、买食品等常用到哪个单位,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千克这个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并通过动手掂1千克沙子或粮食,感知1千克有多重,在感知的基础上明确千克是比克大的质量单位,并通过实物介绍1千克= 1000克。
3、小结:(课件)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
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g”表示。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kg”表示。
4、练习巩固
(1)做“自主练习”P6—
1、2题。
(2)课件
5、拓展延伸:今天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回
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
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下节课我们一起
交流。
(二)第2课时“动物趣闻”教材5页认识吨
1、吨这个单位很大,学生很难直接体会到它,教学时借助一袋大
米来学生来搬一搬,亲身感受25千克有多重,以此帮助学生感知一吨的重量。也可结合学过的克与千克的对比(展示课件),直接向学生介绍: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t”表示。然后再引导学生猜测1吨有多重?根据猜测情况,向学生介绍1吨= 1000千克。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
1、能听说读写句型;Where is the„?It’s near the door.how we get there?Turn left at the bookstore.2、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句型Whereisthe„?和How can we get there?Turn leftright at the„问路并描述路线。
3、能听说人
读
单
词
和
词
组
:
science
museum,post office,bookstore,cinema,hospital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能听说读写句型;Where is the„?It’s near the door.how we get there?Turn left at the bookstore.2、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句型Whereisthe„?和How can we get there?Turn leftright at the„问路并描述路线。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游戏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单词卡片、小黑板 总课时:6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短语:on foot,by bike,by bus,by train,pep 2.能够听、说、认读短语:by plane,by ship,by subway。
3.能用句子“How d0 you go to school? How do you go to Canada/„?”来替换 询问别人的出行方式;并能够用句子“I go by„”进行回答。
4.听懂、会吟唱Lets chant的歌谣。
5. 帮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并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掌握四会短语和A Lets learn部分中运用某种交通工具去某地的表达法,并能替换关键词进行问答。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Lets start部分和主情景图的教学挂图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3.教师准备A 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卡片。
四、教学步骤: 1.热身(Warm-up)(1)复习副词: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never的读音与词义。T: When do you get up?/ When do you go to school?...(引导学生用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回答)(2)T:Today I go to school on bus.I usually go to school on foot.教师利用肢体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T:What about you? Do you go by bike or by bus? Do you go on foot? Or by car? 师生之间自由会话,引出几种常见的交通方式。引导学生看本课Let’s start部分的标图并回答问题。
2.预习(Preview)(1)Lets chant 教师放本课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唱到on foot时,全班跺跺脚;唱到by Car/bike/bus/plane/train的时候,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然后教师根据歌谣内容随机出示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卡片加深学生印象,全班学生再跟录音边唱边做一遍。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Lets learn(1)教师做动作,自问自答:“How do I go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by bike.”并在黑板上写下:by bike。教师再重复刚才的句子并问某一学生: What about you?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教师帮助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I go to school by„”并将相应的短语写在黑板上。
(2)看短语贴卡片游戏,教师依次出示画着不同交通工具的短语卡片,让学生迅速地贴在黑板上的“by”短语旁边,教师领读短语和句子“l go to school by...”(3)“快速反应”游戏
教师说出某个短语,如:by bike,让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并说出句子,如:I go to school by bike.
(4)教师拿出刚才学生可能没有提到的交通工具的图片,如:by plane/subway/ ship/boat等,呈现和练习这些短语。然后指着课本上的配图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地铁”的含义:“Its an underground railway in a city.It travels very fast.”教师领读新学短语。
(5)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 learn部分的内容。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6)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单词的拼读竞赛。可空出单词中的元音字母让学生填写,也可打乱组成单词的字母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序,组成单词。
(7)Lets play 教师请学生说一些地点,比如:school,Beijing,the US,the moon等;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出行方式和所去地点。然后学生两人结对进行句型操练,一人问“How do you go to Beijing/the USA/the moon?”另一学生给出答案:“I go by train/plane/spaceship.”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Main scene 教师引导学生看主情景图,说出其中表现的交通方式。学生多能说出:on footby bike,by subway。如有学生问及小丑骑的独轮车以及幼儿骑的三轮儿童车教师可补充说明那分别是unicycle和tricycle;而自行车bike的另一说法:bicycle,意为两轮车。
(2)学生做Lets learn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规范书写。新学伊始,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学生重申一下书写的要求。(3)学生背诵并抄写四会单词;(4)学生预习c Lets sing部分的歌曲。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四会掌握句子:“How do you go to school? Usually I go to schoolon foot.Sometimes I go by bike.”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2.能够表述自己以何种方式上学并简单陈述原因,如:Usually I go to school by bus because its fast.
3.能够听董Lets try的录音内容并选出正确选项。掌握Let’s talk and read and write部分的句型。
4.学会调查和统计、分析数据,并能表示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听、说、读、写句型:How do you go to school? Usually Sometimes I go by„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学生书写四会句子并能简单陈述选择某种交通方式上学的原因。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
2.教师准备本单元A 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卡片。
3.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出空白柱状图,用于统计班内学生上学方式的调查
4.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卡片,画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交通标志。
四、教学过程
1.热身(Warm-up)T: “Good morning!How do you go to school today? What about you? Do you go by bus,too?”然后学生复习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2.预习(Preview)(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提问:“How do you go to school?”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回答:“I go to school by„”师生会话直到班级里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图中交通工具的名称以及该句型。然后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句型:“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 by„”(2)Lets try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1)教师放课文录音,之前向学生提出问题:“How does Sarah go to school? listen.”学生听后模拟Sarah来回答问题。
(2)学生跟读录音,然后两人一组替换句型中的关键词练习对话。
(3)Group work T:“How do I go to school,do you know? Ask me,please!”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辆自行车、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计程车的图案,并分别在后面两图旁标当地的价格,如:l yuan,7 yuan,回答说:“Usually I go to school by bike。because its good exercise.Sometimes I go by bus,because its cheap.It costs l yuan.Sometimes I go by taxi,because its fast,but its too expensive.It costs 1o yuan.
教师让学生四人一组,了解同学用何种互方式上学,并鼓励学生简单阐述原因,如:My home is near.Its fast.Its cheap.good exercise.„(4)Let’ read 学生四人小组阅读,并完成课后练习。(5)听录音,跟读。教师对学生人有疑问的地方讲解。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学生回家调查父母及其他亲戚的上班方式,写一篇小作文。(2)找出peak/beat/team/deal/pig/big/tin/dish的读音之间的区别。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充分理解并正确朗读对话,能完成文后回答问题的练习。
2.能够了解辅音,/p/,/b/,/t/,/d/与元音/i:/,/i/的发音规则.3.了解Good to know部分的内容,能够辨认常见的交通标志,如:Crossway,No entry,No bikes,Turn right和No left turn。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正确朗读对话。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指引他人在不同地点换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到达某一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以及A Lets read,C Pronunciation和c Lets sing部分的录音。
2.教师课前在教室里张贴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或准备多媒体来展示。
3.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
四、教学过程
1.热身(Warm-up)教师放c Lets sing部分的录音,学生跟唱。可组织男女生各唱一遍,看谁好。
2.新课呈现(Presentation)Lets read
(1)“最佳路线”活动 教师用简笔画呈现两个情境:Bob家住在山上,山脚有一条河,河对岸有公交车站通向学校;May家离学校很远,家附近有个地铁站,May的学校附近.虽没有地铁站,但有一路公交车直通地铁站的入口。教师让学生分组活动,设计最佳上学路线,原则是省时方便。教师注意指导学生使用连词then来表示动作的先后顺序。教师要求各组派一人假设自己是Bob或May,上讲台汇报。
(2)教师说:“Now lets read the dialogue and find out how Sarah goes to the parkCan you draw the route on your paper?”学生两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在教室里巡回走动,解惑答疑,并指导学生简单画出Sarah的路线。
(3)教师展示学生画出的路线并示范如何描述Sarah去公园的路程:“First,SarahCan go to Zhang Pengs home by bike.Next, Sarah and Zhang Peng go to the bus stop on foot.Then they can go to the park by bus.”教师板书first,next,then,让学生知道恰当使用一些连词有助于表达更为流畅。然后请几名学生依照顺序来描述Sarah和Zhang Peng去公园的路线,比一比谁说得最好。(5)教师放Lets read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
(6)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教师随意抽取一张学生课前填写的调查表,对该学生说:“Youve been to Harbin.Is it a nice city ?What can you see there? How do you go there?”问同组其他三名学生以上几个问题。学生仍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展开活动,用问题:“Do you go to„by„? 测某一小组成员到达表格中目的地的方式。一人只有一次猜测机会,不对,大家再一起问:“How do you go there?”该学生回答。每小组选一名代表描述自己曾去过的某个地方。
(2)Good to know 教师询问学生课本上各个交通标志的意思:“Whats the meaning?”然后帮助学生回答:“Turn right.Crosswalk.One way.”等。再让学生完成图与文字搭配的练习。鼓励学生展示课前绘制的交通标志图并寻找更多交通标志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3)学生听录音、跟读对话。
(4)学生完成本部分活动手册配套练习。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以下短语:Stop at a red light.Wait at a yellow light.Go at a green light.能够听、说、读、写短语和单词:stop,wait,traffic lights,traffic rules。2.能够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即红灯、黄灯、绿灯的功能;并能听懂英语指令做出
相应的动作。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四会短语和单词:stop,wait,traffic lights,traffic rules。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书写短语traffic light,traffic rule和理解动词stop,wait的含义。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兔子舞的音乐和录音机、本课时的录音带及教学挂图。2.教师自制教具模拟红绿灯:即在一块板上挂红黄绿三张圆形纸卡。3.学生准备本课时的单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1.热身(Warm-up)“兔子舞”游戏 教师放兔子舞的音乐,全班学生排成长队,后面学生把手搭在前面学生的肩膀上,随着音乐的指令“Left-Right-Go-Turn around-Go,g。,go”,队伍开始向前慢慢移动,教师最好也参与游戏。2.预习(Preview)
(1)师生一起吟唱Lets chant的歌谣。
(2)教师从歌谣中引出问题:“How d。you go to school?”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
答,复习A部分主要句型。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1)教师指着教室里的日光灯说:I like the lights because I can see things clearly at night.Can we see lights in different colours in our city ? Yes!turn light , traffic lights.„
(2)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说:“We have red,yellow,and green lights.We call them traffic lights.,教师板书traffic fights,然后问学生:“What do they mean,do you know?,学生可能会用汉语回答,教师点头表示肯定,再请学生回答:“When do we stop/wait/go?’’引导学生回答:We stop at a red light...-(3)教师出示自制红绿灯,请一名学生随意指向不同的颜色,教师示范动作,比如:看见绿灯,教师一边向前走一边说:“It is a green light.I can go.Go-go。go!,看见黄灯,停住不动但摆动双臂示意要走:“It is a yellow light.I must wait.Wait-wait-wait!I can go in a moment.”看见红灯,提问学生:“The light is red。Call I go? No,no,no!Its dangerous!I must stop.Stop-stop-stop!”
(4)教师板书stop,wait,go在相应的交通灯旁。为了帮助学生区别stop与wait,可以适当使用汉语解释词义。
(5)Lets play
教师请出若干名学生,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连续做错两次动作的学生将被淘汰,如:教师说red light,学生停着不动,教师说yellow light,学生做好走的准备,教师说green light,学生往前走。然后换一组学生再做这个游戏,由其中一名学生来发指令。也可让全班学生分成六人一组分别进行小组活动。最后教师小结:Stop at a red fight.Wait at a yellow light-Go at a green light Red light.yellow fight,green light.These are traffic lights.”教师再指着以上三句话总结说:These are traffic rules.
(6)教师继续提问:“What does the‘ traffic rule ’mean?”板书并解释traffic rule,鼓励学生说出Lets learn部分的三个句子。然后教师说.Yes.These are traffic rules.You must remember the traffic rules.”通过手势帮助学习理解remember的意思。
(7)教师放Lets learn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
(8)教师引导学生以竞赛的形式书写四会单词和短语。可先引导学生利用学生卡片背面的灰体词进行单词描红,学生边描边拼读单词。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师生讨论不同的出行方式及其应当遵循的交通规则(2)学生做B Lets learn部分活动手册配套练习。(3)学生背诵并抄写四会词语。
(4)学生画一张从家到学校(或从学校到家)的简单路线图,准备下一他同学进行交流。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并能书写句型:“How Can I get to Zhongshan Park? You can go by
the No.15 bus.”能够在情景中正确运用。2.能够在对话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比如:“Excuse me.Thank you.Youre welcome.”等。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四会掌握句型:How Can I get to Zhongshan Park? You can go
By the No.15 bus.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恰当地表达使用某一交通工具到达某一目的地。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
2.教师准备一张简易地图,要能够呈现本校附近的一些建筑物。
四、教学过程: 1.热身(Warm-up)(1)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讲台发指令。如:Green/red/yellow light,各组学生在座位上做动作,做错者坐下,即被淘汰,最后站着的人数多的组胜出。
(2)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交通规则,表述正确者为小组争得一分,描述有新意者得三分,如:Its a yellow light,I must wait.Now the light is green,I can gO.Dont go at a red light,a car may hit you.
2.预习(Preview)Lets try 教师放Lets町部分的录音,学生听录音选择相应的图片。录音内容如下: Man:Excuse me.how can I get to Dongfang Primary School? Zhang:You can g0 by the No.14 bus.Its next t0 the nature park. Man:Thank you. Zhang:Youre welcome. 教师检查有多少学生能够准确区分14与40的发音,如果答对率低,教师要注意纠正。教师还可以板书一组相似的数字,如:13/30,18/80,15/50,教师说英文,学生说出中文的数字,帮助学生区分/-ti:n/与l-u/。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Lets talk(1)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常去的场所提问,如当地的一家电影院、风景点、或学生的祖父母家等:“How can you get to„?Can you go by„?Is it fast/slow/expensive t0 go by„?”进行师生间的自由会话,再让学生感知一下新句型:How can I/you get to„?然后,教师请学生根据课本中提供的地图回答问题:“How can I get to Zhongshan Park?”引导学生回答,提示他们坐15路公交车为:“By the No.15 bus.”教师提供完整的答句:“Yes.I can go by the No.15 bus.”教师板书这组句子。
(2)教师继续提问:“Its a place.You can buy food,drink,fruit,vegetables,school things and clothes there.What is it?(It’s a supermarket.)”教师最好出示一张当地比较有名的超市的照片或图片来给出谜底。教师再提问:“How can I get there? By bus or by bike?”然后领读句子:“I can go to the supermarket by„”帮助学生理解supermarket是一个合成词,来源于super与market。
(3)“你说我问”活动
该活动可以进一步巩固生词supermarket与句型“How can you get t0„?”教师先示范:“I usually go shopping in Hua Lian Supermarket.I like it.”引导学生提问:“How can you get t0 the supermarket?”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回答:I can go by the No.
bus.Sometimes I go by bike because its not far.(4)教师与学生一起继续学习地点名词,如:bank,post office,cinema,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引导学生初步认读生词。待学生能基本识别后请本上的配图,提问:“Where is the post office?”学生迅速指向课本相应位置并说:“Its here.”教师也可以通过变换提问方式来提高学性,如:“Can you see a fast food shop in the map?’让学生一边指地答。
(5)教师引导学生看地图,回答教师的提问:“How can I get to the bank/post office/
cinema„?’’可先用短语回答,如:“By bike-/On foot_/By the No.15 bus.”再
引导学生使用完整的句子回答问题。
(6)教师说:“Now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d out where Jim is going and how he can get there.学生听该部分录音,回答问题。(7)教师再次放该部分录音,学生跟读。
(8)学生两人一组看地图,替换关键词自编对话,(9)教师把组成四会句子的单词打散后发给学生,或者空缺出四会句子中的重点单词,请学生填会句子。Lets check 教师放录音,学生听录音完成判断题。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教师出示自制地图,请一名学生协助示范对话: 然后让学生两人或三四人一组,编一个类似的对话并进行表演。(2)学生拿出上一课时布置的作业,即画一张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图,四人一组互相描述自己的路线。教师请几名学生以对话的形式汇报同组学生的情况:How do you go t0 school? I go on foot,because my home is near.(3)学生做本部分活动手册配套练习并书写四会句子。
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读懂Lets read部分,并能判断短文后的句子是否正确。能够理解Story time的故事。
2、帮助学生建立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观念,并了解不同国家交通规则的异同。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句型:In China/the US,drivers driv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road.In England and Australia,however,drivers drive On the 1eft side Of the road.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在中国和美国等国家车辆靠右行驶,但在有些国家车辆靠左行驶,比如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
2教师准备Zoom,Zip和policeman的头饰。
3.教师在课前将写有usually,always,often,sometimes的纸条贴在教室的墙上。4.教师课前在讲台前腾出一块空问,在地上画出模仿街道的分道线,为本课时活动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
1.热身(Warm-up)(1)教师说口令:“If you go by car, by bike or 0n foot,you must watch the traffic 1ights and know the traffic rules.Red!Yellow!Green!”学生听音做动作:stop,wait,go。教师不断变换速度,做错动作的学生出局。
(2)教师说动作词,学生说出相应的交通灯的颜色,比如:wait--yellow,go—green,stop—red,学生之问比一比,看谁的反应快。2.预习(Preview)教师举起左手,说:“This is my left hand.Show me your left hand!Then,show your right hand.”确定学生能够区分left和right后,请一小组学生上讲台,教师发出的指令做动作:“Turn left.Turn right.Turn back.”然后换另一小组,快做动作准确的小组获胜。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Lets read(1)教师站在课前画好的分道线的右侧,往前走,边走边说:“Now Im walking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road.I know the traffic rules.Do you think so?”教师重复.Story time(1)做B Lets play的游戏,请一名学生代替教师发指令:“stop,wait,go,其他学生听指令做动作。教师说:“You are good children because you know the traffic rules.Let me do it.’’然后教师故意做错几个动作,在学生提醒的时候,抓紧时机说:“Im sorry.I am against the traffic rules.”然后板书:be against the traffic rules。
(2)教师放c Story time的录音,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Where do Zoom and Zip want to go? How do they go there?”
(3)学生打开学生用书第13页,教师提问:“Why dont they go by taxi? Why does
the policeman stop them?”学生读对话回答问题。
了解作者作品,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和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体会并学习诗人在失望中冲破冲破黑暗,追求光明,施展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表现手法,理解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境和包蕴的人生哲理,掌握本诗引用的历史典故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通过作者导语
李白这个名字相信大家已经都非常熟悉了,李白是酒中仙,诗中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举起诗歌的火炬,照亮了壮丽的唐代文明。今天让我们继续对他诗歌的学习,共同走进他的《行路难》
二、检查预习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创作背景李白生性傲岸不羁,不愿阿谀如日中天的李林甫腐败集团,无法处理好朝廷复杂的人际关系,不久遭到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年年被玄宗“赐金放还”。《行路难》是李白在遭到馋毁,被迫离开长安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了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郁闷不平之感。
三、读课文
1、教师泛读同学时注意重音、节奏、情感、意境。
2、学生诵读
四、翻译
自主翻译,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共同交流注意通假字:“直”同“值”,价值。金樽:酒杯;清酒:名贵的酒;珍馐:珍贵的食品“羞”同“馐”箸:筷子;塞:堵塞安:哪里四、析读层次,感受思想美。全诗共十二句,每四句一个层次,共分三个层次。下面分组赏析各个层次
第一节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什么方面体现出来?明确:忧郁悲愤运用“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和“停”、“投”、“拔”、“顾”四个连续性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政治失意后心绪茫然、痛苦悲愤的心情。
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反应了诗人什么样的矛盾心情?明确:回应了“行路难”的题目。用比喻和典故写仕途的艰难及前途的信心。尽管上节说道“不能食”、“心茫然”,但作者想有所作为,他还要“渡黄河”、“登太行”。无奈现实环境中“冰塞川”和“雪满山”。想有所作为却不能体现出诗人的矛盾心情。
第三节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表现出怎样的情感反复?明确:乐观自信。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五、讨论
1、行路难,有多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黄河和太行大水名山川就像诗人的高远理想“冰塞川”“雪满山”尤其是“塞”“满”象征了实现理想的道路曲折太多,象征仕途十分艰难。这就是诗人笔下的鲜明意象借助意象理解诗意诗境是鉴赏诗歌的办法现实和理想的距离让作者倍感痛苦,终于发出怎样的苦闷感叹呢?(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看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真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仰天长啸天无语,竟使英雄泪满巾”。
2、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明确: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由于朝中_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明确: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明确: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这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
本是怎样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明确:巧用历史典故;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跳跃式的结构;感情基调激越高亢、乐观向上。
六、总结
诗歌的写作亮点;
1、真情流露,一波三折
2、巧用比喻,暗示人生
3、引用典故。含蓄做比
4、夸张描写,画龙点睛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不如意,你会怎么做?在苦难中,也许李白是我们自信的一种力量,是我们翱翔长空的一双翅膀。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学习李白的胸怀坦荡,积极乐观。倔强自信,学习他永不言败的精神!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七、作业布置
背诵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
★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作文范文
★ 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作文
★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作文
★ 语文六年级上册四单元作文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情趣。
2.欣赏课文中不同特点的景物描写,特别是其中富有想象力的片段。
3.摘抄一些写景抒情的语句,提高积累水平。
教学目标
1.继续训练朗读,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3.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个作文片段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丁香花的
2.学习文章的行文思路,构建自己的作文路径
教学难点文章由事物引发联想来抒发自己的感受的写法
教学准备朗读课文,尝试构建本文的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很多的花草树木在文人的笔下都赋予了人的品质,你学过的文学作品中,有哪些花草树木有象征意义?
出示丁香花图片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丁香结?文章哪些段落提到了丁香结?
2.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并以此划分课文结构。
丁香花--丁香结
赏花--悟花
二、再读课文,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丁香的,赋予了丁香什么品格?
1.城里丁香花的色彩和姿态。视觉
2.城外丁香花的美丽芬芳:花色、花香。视觉嗅觉
3.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形态颜色气味。视觉嗅觉
重点讨论,赏析句子:
1.“银妆”“星星般”“探出”“窥着”的修辞和作用?
2.“积雪”“莹白”代替丁香的好处?
3.“照耀”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总结:作者赋予丁香什么品格?
灵动幽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三、文章后半部分正式写丁香结,作者由丁香产生了哪些联想?丁香结有何象征意义?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1.联想一:微雨中的丁香具有美感。
下位问题:
1)雨中丁香有何特点?为什么说“丁香应该和微雨在一起”?
2)如何理解雨中的丁香如同“印象派的画”?
联想二:人生的仇怨和不顺心的事解不完,但生命需要结,否则太平淡。
下位问题:
1)联系古诗,丁香结有什么象征意义?
2)作者对此如何理解的?
四、读写结合,理清托物言志文章的思路,仿写,列提纲。
下位问题:
1.课文是如何一步一步从丁香谈到人生道理的?
丁香-丁香结-愁怨-古人的看法-我的`看法
提示:
1)物体的特征要描写细致、生动、跟自己的生活要有联系,不能泛泛而谈。
2)自己的感悟要贴近实际,和物的涵义有关联,不能空谈。
2.你能否模仿这样的结构方式,写一段托物言志的短文?
讨论,课堂形成大概思路。
举例:
比较两种思路:梅花-耐寒-勇面困难-我要学习这种精神
窗台的小花-历经风雨而不谢-我最近的学习状态-要直面困难温故知新,了解象征手法,为学习文本和写作准备
初读,理清文章结构
再读,了解物体的象征意义
由丁香过渡到丁香结,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指导写作思路,对行文思路优劣进行比较
作业设计与拓展
3.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仿照本文的写法。200-400字。
板书设计
丁香--丁香结--愁怨--乐观
颜色、形状、味道--美丽、高洁、愁怨
象征托物言志
教学得失
【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教案11-18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解析10-03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06-2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S版第一单元作文教案05-26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10-21
秋六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10-01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设计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