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拔使用干部(精选8篇)
近年来,天桥街道党委始终坚持把培养、选拔、使用党外领导干部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统一思想,加大力度,多形式、全方位、有重点地培养、选拔、使用党外干部,有力地促进了街道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对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大局,推进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街道共有党外干部 4名,其中,民主党派(民革党)1名。党外干部中,副科级干部1名,中层干部2名,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3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比较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的党外干部队伍。
二、主要做法
(一)创优环境,搭建党外干部健康成长的平台
街道党委把党外干部工作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规划、整体部署,制定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队伍工作规划,完善了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党外干部的相关具体措施,加强了党外干部的日常培养和跟踪指导,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适时压担子,促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并对他们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使他们切实体会到党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同时,广泛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及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着力培养和挖掘党外人士先进典型,注重用身边的事情教育身边的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保证了党外干部健康成长。
(二)拓宽渠道,全面提高党外干部整体素质
为切实加大党外干部的培养力度,我们立足实际,把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教育管理三个基本环节结合起来,在培训内容上,注重加强理论知识和相关能力的培训,扩大党外干部知识面。在培训方法上,区分主次,突出重点,做到常用知识勤学,本职业务深学,急需知识先学。在培训方式上,充分发挥街道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强化实践锻炼,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对党外干部的实践锻炼力度,促使其早日成才。
(三)结合实际,加大党外领导干部配备力度
为不断增加党外领导干部数量,街道党委注意将培养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与干部整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先后利用街道干部竞争上岗,社居委、村委换届选举等有利时机,加大对党外干部的选拔任用力度,收到明显成效。目前,街道领导班子中配备有1名科级党外干部,中层干部中配备了3名党外干部。
三、存在的问题
街道在党外干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上级党委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党外后备干部的数量相对不足;部分党外干部的自身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对待,积极加以研究解决。
四、下步工作规划
(一)加大党外干部培训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送优秀中青年党外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二)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完善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放宽比例,注重党外干部的年龄、文化和专业结构,吸纳更多的党外干部,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素质较高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
关键词:班级干部,培养,使用
选拔一批好的班团干部, 是搞好班级建设的基础。对于选拔干部, 我遵循一个原则, 就是民主集中, 唯贤是举。每接手一个新班,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物色班干部。首先指定几名学生作为临时班干部, 然后经过半个月至一个月时间的考察和酝酿, 选出正式班干部。选拔班干部, 必须告诉学生几条明确的标准: (1) 品学兼优; (2) 作风正派; (3) 关心集体; (4) 有一定组织能力; (5) 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尽管有了标准, 但学生在选举干部时, 还是会出现一些偏见: (1) 只看重成绩, 忽视了其他方面; (2) 人缘好的学生会得到更多学生的拥护。出现这种情况, 班主任要立即做工作, 告诉学生, 选拔称职的干部, 既要对班集体负责, 也要对自己负责, 应按照标准全面衡量干部。如有一个学生在文艺方面有一技之长, 又有组织能力, 适合干文娱委员, 但学习成绩一般, 结果学生没有选他当文娱委员, 反而选了另外一名成绩好, 但文艺方面不如这名学生的人。被选出的学生也感到自己不是当文娱委员的“料”。于是, 我跟学生做工作, 建议推举前一名学生当文娱委员。果然, 这名学生工作干得很出色, 使我们这个本来缺少“艺术细胞”的班级多次在美育节、文艺汇演、歌咏比赛中获奖。
培养班团干部是搞好班级建设的关键。不断提高班团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 增长他们的才干, 可以保证班级建设的健康发展, 也是社会对班主任的要求。从抓班团干部工作的几个环节来看, 班主任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班团干部的培养方面。我的做法是:
1. 武装思想, 稳定队伍
有些学生虽然当上了干部, 但顾虑重重, 有的怕做不好, 有的做不长, 也有的嫌划不来。所以, 班干部首先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如, 曾经有一名班干部干了一个学期就说不想干了, 理由是怕影响学习。我反复找这个学生谈心, 指导他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并告诉他要从大局着想, 不要辜负学生对他的信任和期望。后来, 这个学生愉快地收回了“辞职书”。毕业后, 他考入了重点大学, 并在大学里担任校学生会干部。
2. 立规约法, 因人制宜
正人必先正己, 要使班委会、团支部成为一个有凝聚力、有号召力的集体, 必须有一个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对班干部我提出了五条规定: (1) 不准带头违反; (2) 不准以权欺人; (3) 不准弄虚作假; (4) 不准拉帮结派; (5) 不准擅离职守。每个班干部在性格、气质、兴趣、能力上都有不同之处, 所以对不同类型的干部又要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即因人制宜。有些班干部时间长了, 变得骄傲自满, 班主任就应该给他泼点冷水, 压一压他的傲气;有些班干部是慢性子, 工作不主动, 班主任就应该给他烧一把火, 促其前进。
3. 授以工作知识, 培养组织能力
我每个月要组织召开一次班团干部会, 向干部传授工作知识, 并结合他们在工作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 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 为了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 锻炼他们的胆识, 我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大型场合出头露面, 如让他们自己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
4. 树立干部威信, 协商干群关系
班级干部有威信, 才能做到令行禁止, 步调一致。我教育干部自己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多做调查研究, 不讲空话, 少说错误。有时我还当着全班同学, 授予干部一些权力, 有意识地提高干部威信。少数学生喜欢同干部顶撞, 不买他们的账, 这时班主任就要及时做好协调工作。
合理使用班团干部是搞好班级建设的重要条件。干部使用合理, 才能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使他们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使用干部的原则有两条:
1.量才使用, 统筹安排
对于每一名班干部职务的安排, 班主任都要认真研究, 不能单就是否具备某一方面的特长考虑, 应该从学生的特长、兴趣、个性、人际关系等方面综合考虑, 这样才能安排得合理。如有一名学生在文娱方面很有特长, 但我在同他谈话时了解到他对体育更感兴趣, 并为班级的体育活动提出了许多的建议, 我就推举他当体育委员, 结果他的工作干得很有成就。还有, 生活委员负担较重, 难免要耽误一些学习时间, 我就尽量选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 有时也由学生轮流担任。
2.用人不疑, 扬长避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人无完人。班主任不能要求干部十全十美, 而是要充分肯定和利用学生的长处。既要使用, 又不放心, 只能使学生带着包袱干工作, 这样就会扼杀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 班主任要发挥干部的积极性, 充分相信学生, 并支持他们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孙超, 赵长莉.浅谈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J].职业技术, 2008 (1) .
关键词:自主管理式;班干部;选拔使用制度
“自主”即自己管理自己,不受他人支配。“自主管理”目的在于自己制订目标,自己选择伙伴,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组织决策实施。“小学自主管理式班干部选拔使用制度”即在基础教育改革深入的背景下,通过小学生自主选拔班干部,自主参与班级事务管理,自主评价班干部工作情况,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在自主管理过程中出现“目标、参与、管理、服务、竞争、选择、评价、校正、发展”的自主化,确保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逐渐提升自我综合素质。
一、小学自主管理式干部使用制度特征
1.提升班级管理管理效率
由于现实国情的影响,大多数小学仍然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单纯依靠班主任、任课教师的传统管理模式效果不会非常明显。在此,必须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小学自助管理式干部选拔使用制度建立在学生自主管理基础上,班干部选拔和班级事务管理建立在全体学生自主管理的层面上。小学自主管理式干部选拔使用制度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学生的相互管理、相互监督,最终在管理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发展
学生在自主参与班级办理过程中,可以积累丰富的集体活动经验,掌握良好的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向社会化的发展转变。除此之外,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张扬个性,以促进自身个性发展。
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自主管理式班干部选拔制度能够实现学生自主选拔、自主评价班级管理人员,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能够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自觉性,即离开教师管理和监督,班级事务也能够独立开展,确保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自主管理式干部选拔使用制度基本原则
1.参与普遍性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育应该面对所有受教育者,让受教育者能够全面成长。小学自主管理式班干部选拔使用制度同样需要坚持这一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自主管理过程中。坚持学生参与普遍性,就必须相信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体验。
2.角色自主性
必须承认,由于先天因素以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必然存在差异性。小学自主管理式班干部选拔使用制度就必须意识到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差异,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最合适的职位,发挥其重要价值。
3.目标自定性
班级干部管理过程必须制订具体的工作目标。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制订目标的权利,让学生自主设置期望目标,实现最佳效果。允许学生自主设置目标,则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分析班级具体情况,制订班级工作目标。当然,学生最初制订工作目标并不一定是最佳的目标。在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应该允许学生修订目标、完善目标,以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评判。
三、小学自主管理式班干部选拔使用制度保障机制
1.教育者角色职责转换方面
首先,班主任转变教育理念。在传统班级办理模式下,班主任拥有绝对权威。自主管理式则首先要求班主任从“权威”角色装向“平等合作伙伴”。班主任自己要转变教育理念,相信小学生能力,做小学生朋友。
其次,课任教师则积极参与。与班主任一样,小学生同样需要建立“平等合作关系”,尊重小学生意愿,为小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帮助,以帮助小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最后,其他管理者方面。不论是校长、书记,抑或是其他学校管理人员,身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利用人格力量感化学生,学术力量影响学生,心理力量吸引学生,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2.重视小学生自主性
首先,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以此为据制订相关对策。
其次,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班级管理制度应该不断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调动班级管理积极因素,优化学生自我管理制度,强化师生、生生协作意识。
第三,让学生自主创造。在管理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情感能力、自觉性和意志力,确保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3.重视班级管理评价标准
首先,评价标准制定。根据《小学生守则》等基本文件,评价标准应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允许学生参与评价标准制定过程中,且以班级管理实际情况为准,即班级管理评价标准制定开放性和自主性。当然,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的评价标准都可以存在差异。例如,某学生可以以“团结同学”为阶段性标准,另外同学则以“摆脱懒惰”为标准。
其次,评价方式层面。传统评价单纯依靠卷面成绩,事实已经证明此评价模式的不合理性。应该将个人自我评价、群体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互结合,共同努力,注重学生阶段性评价。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http://bj.offcn.com/html/gongxuan/
北京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好干部系列报道之三
北京公开选拔领导干部
践锻炼,为干部成长增底气
湖北省委党校开展的“年轻干部成长规律”调查结果显示,过半受访者认为,实践锻炼是年轻干部成长最重要的因素。在人民网开展的“群众最喜欢怎样成长起来的干部”调查中,59.2%的受访者选择了从基层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成长渐进型干部。
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干部,与群众感情深厚,群众工作能力强,处理实际问题有办法、有本事,成为干部群众心目中的好干部。与此同时,实践锻炼大熔炉被公认为培育好干部的重要手段。
然而,现实中也存在着到基层“镀金”等提拔、安排到基层就是组织不信任等错误观念和不良现象。如何进一步树立基层导向,积极搭建平台,让实践锻炼这个“练兵场”为干部成长积实力增底气?答案就在各级组织的探索中。
基层经历是好干部成功“基因”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成长路径,是这句古训的生动写照。
在现在的省部级领导干部中,就不乏从煤矿工人、普通技术员起步,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在组织的培养下,多岗位交流锻炼,从基层一线成长起来,凭着过硬的政治素质、全面的个人能力和扎扎实实的实绩,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例子。
基层经历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的成功“基因”。数据显示,2012年7月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完成后,新提名省区市党委常委中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占61.6%,新一届市、县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分别占51.7%、66.1%。
实践锻炼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增加开展群众工作、应对复杂问题的底气。在直面群众的乡镇一级,实践锻炼在干部成长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
河南邓州市委组织部对100名乡镇党委书记的成长历程深入调查后发现,他们的成长路径主要有直线渐进式、上下迂回式、偶尔跳跃式三种。几种成长方式的共同点是,都有多岗位锻炼经历,都有乡镇长等关键岗位的锻炼。尽管路径不同,成长的“起跳踏板”都是丰富的实践锻炼。
改革开放之初,干部队伍结构的突出矛盾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如今,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三门”干部多、基层经验少的矛盾却日益突出起来。
中央公开遴选考试网
http://bj.offcn.com/html/gongxuan/
河南夏邑县曾有一位从省里来的挂职副书记,下村调解村民宅基地纠纷时,搬出了土地法,一遍遍开会讲大道理,去了几次都没调解成功。同一件事,换了一位在基层干了大半辈子的乡镇干部,和村民唠家常、摆事实、谈感情,一趟就把事情搞定了,闹纠纷的村民还乐呵呵的。
“三门”干部现象得不到改善,将会造成干部队伍来源结构的根本性缺陷,一方面会增加领导机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一方面机关有不少高学历的年轻人因为缺少实际经验而难负重任。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明确,要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对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年轻干部,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基层培养锻炼。
旗帜鲜明地建立基层用人导向,体现了中央对到基层去、在实践中培养干部的重视,更说明了实践锻炼是培育“千里马”的重要方式,基层经历是好干部的重要特质。
实践锻炼不是“镀金”,“墩墩苗”不是组织不信任
干部到基层培养、在基层成长、从基层选拔——近年来,中央大力倡导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选拔链。基层一线用人导向的树立,引导很多缺乏实践经验的干部主动申请到实践中“补课”。
然而,基层工作经历逐渐成为干部成长的一道“门槛”,有些干部却萌生为了提拔到一线“镀金”的心态。甚至有个别干部“功利”地表示,没提拔的可能就不愿意到基层去。
“我们强调的是‘锻炼’而不是‘段练’!‘锻炼’就是要火烤、挤压、磨砺,‘段练’只是阶段性的练练手,比划一下。”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强调,不能为了经历完整、履历好看,搞徒有虚名的挂职锻炼。
到实践中,究竟要锻炼什么?
在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崔茂虎看来,党性要在实践中锤炼,能力要在实践中提升,作风要在实践中磨炼。
“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崔茂虎用下水和游泳,比喻到一线去和这三项内容的关系。他认为,在实践中才能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深入群众才能培养群众感情,才有群众立场。
到基层身入而心不入的实践锻炼,只是一堂站在泳池边的游泳课,不但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更是对基层干部群众的辜负和不尊重。这种有实践之名、无锻炼之实的“基层工作经历”,并没有培养出相应的基层工作能力,在干部成长中只是一发“空包弹”,弄虚作假,徒有形式,经不起实践检验,更没有实际意义。
还有一些干部,对基层工作的辛苦、艰难有畏难情绪。“刚知道要去后进村驻村一年时,真不愿意去,面对穷、乱、差的现实,怕转化任务完不成。”山东莱西市一位干部坦陈。
越是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尤其是对于年轻干部,不在基层“墩墩苗”,不经过千锤百炼、艰苦磨炼,很难在关键时刻经受住考验。这方面的教训是有的,在 中央公开遴选考试网
http://bj.offcn.com/html/gongxuan/
一些群体性事件中,主要负责人退避三舍,不敢与群众见面,以致惹出乱子。究其原因,群众工作能力不足不容忽视。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旨在培养干部的实践锻炼,现实中却存在一种“怪圈”,组织把谁放到艰苦岗位上去、放到基层去锻炼,干部本人以及周围的人往往会认为是组织上不信任他了。一些被派到基层任职的干部认为,这不是有预设时间段的挂职锻炼,“顾虑”下得去、回不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被安排到实践中经受锻炼的,恰恰是组织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干部。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原第一书记沈浩,对此感受深刻。“人生能有几个三年,如此这样的深入基层,深入农民,虽苦犹甜,是组织的信任与赐予,是花钱买不到的责任与荣誉。”从省财政厅到小岗村任第一书记后,沈浩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李民撰文指出,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被实践证明的培养青年干部的有效途径和成功经验。对于基本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要加紧对他们在实践中的培养,年轻干部自己也要主动争取多一些的实践锻炼。
组织搭平台,让干部在实践中“淬火”
2010年10月,54个部委的65名中青年干部前往地方履新,与此同时,也有63名来自各地的厅局级干部到中央和国家机关任职。由此,中组部启动干部实践锻炼新模式:中央和国家机关与省区市中青年干部双向交流任职。
从以往的“挂职”到“任职”,一字之差体现了干部实践锻炼方式的进步,将有明确期限和计划的一线“旁听”,改为不设成长路线图的基层“补课”。中央党校教授张荣臣认为,挂职干部在工作上一般处于辅助地位,一些干部因此产生了“做客”、旁观思想,也就难以融入工作、进入“状态”。任职方式有利于克服这些问题,更能锻炼干部,更契合干部成长规律。
下基层锻炼“淬火”的尝试多种多样。1999年开始,中组部、团中央每年选派“博士服务团”到西部地区挂职锻炼,有的担任主管一方工作的副市长、有的担任科研院所负责人,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实行多年的干部援藏援疆等项目,在为当地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着实锤炼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很多人已在党委政府的重要岗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到基层不代表心入基层。一些地方,干部身入基层而心不入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为了让干部在实践中炼真功、长本事,各地不断完善机制,为优化实践锻炼平台提供保障。
规范选派“源头”环节,选好苗子,提高选派干部质量,是各地的重要措施。挂职干部最大的苦恼来自两个方面,单位不愿派干部,尤其是业务骨干脱岗外出挂职;接收单位不信任,不愿意把重要工作、关键岗位交给挂职干部。对此,各地通过把好选派“源头”,明确选派干部
中央公开遴选考试网
http://bj.offcn.com/html/gongxuan/
标准,防止选派单位用能力不足的干部“充数”,也让接收单位看到高质量挂职干部更加放心进而“放手”。
压担子、给平台,让干部有职有责开展工作,是保障实践锻炼效果的基础。云南选派机关干部驻村(社区)任常务书记,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起,负责党组织日常工作。“在村里干出成绩得表扬,出了问题,板子就要打在两个书记身上。”云南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副处长业光远说,有职有责进农村极大地鼓舞了驻村干部的干劲。
针对少数实践锻炼期间选派单位和接收单位“两不管”,导致干部被“放羊”的管理难题,各地普遍采取了从严考核、平时期末两手抓、让群众评判等措施。陕西汉中市要求驻村干部记录“民情日记”,并对干部驻村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和满意度调查。对工作不到位或弄虚作假的,第一次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干部评先评优资格;第二次给予曝光、效能告诫,并追究选派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江苏如皋市在新录用公务员驻村一年期满时,给了群众“话语权”。选派干部在镇村、选派单位分别开展群众测评和述职测评,形成工作实绩总分和测评总满意度。
干部到基层去,也要从基层来。“有奔头,才更有干头!”很多干部表示,树立面向基层一线的选人用人导向,是鼓励引导干部积极、踏实经受实践锻炼的制度保障。
: 为推进市局机关中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金华市市直机关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选拔任用的原则
选拔任用干部应当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
二、选拔任用职位、对象和任期
职位:这次选拔任用的科级职位共3一个,其中正科职位十五个(见附表),副科职位十六个。条件暂不具备的,有的职位可以少配或不配,正职职位可以配副职主持工作。
对象:选拔任用对象为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市局机关现任中层副职,分局班子副科职领导,市局机关在编在职民警和分局中层干部。
任期:新提拔任用干部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转为正式任职,不再重新公布任命文件,任职时间从确定试用之日算起。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三、选拔任用的条件
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除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须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组织纪律严明,作风正派,求真务实,廉洁奉公,身体健康,具有履行职责和胜任领导工作必需的能力。
2、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近二年考核为称职以上;提任正科级领导职务的,任副科实职时间需满2年以上;提任副科级领导职务的,应具有三年以上工龄和科员以上非领导职务,其中任科员级职务的需满3年。
3、提任正科级领导职务的,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提任副科级领导职务的,男47周岁以下、女42周岁以下。
4、在政工、纪检、机关党委岗位任职的须是中共正式党员; 党纪、政纪处分期内或正在立案审查期间的人员不得提拔任用。年龄、任职时间、工作年限均计算到20xx年8月31日。
四、选拔任用的程序
市局机关科级职位选拔任用干部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自荐报名。在市局主页上公布《实施方案》,符合条件人员自荐报名,填写《市局机关选拔科级领导自荐报名表》,在报名职位栏内填写具体职位或正科(副科)职位。在规定时间内,由本人将自荐表投入指定的投票箱内。因公出差等原因在外的,由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征得本人意愿后代其填报。政治部和纪委对报名对象进行资格审查,并将名单在网上进行公示,同时公布民警日记。
(二)推荐测评。对近期可提拔正科职、副科职人员进行民主推荐,分会议推荐、谈话推荐和部门推荐。
1、会议推荐。召开民主推荐会,公布推荐职数、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提供自荐人员名单,提出有关要求,按职位数1:3比例组织海推。根据海推结果,由市局党委确定是否进行第二轮比推。第二轮比推按职位数1:1.5确定推荐人员名单,实行等额比推。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市局党委班子成员,市局机关中层领导,分局党委班子成员,市局机关调研员、副局(处)级干部、副调研员,市局机关民主议事委员会成员,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和市局、分局推荐的民警代表(民警代表:30人以下的民警代表2名、30人[含]以上的民警代表3名、100人[含]以上的民警代表4名、200人[含]以上的民警代表5名、300人[含]以上民警代表6名、400人[含]以上民警代表7名。交警支队直属一、二、3大队和支队其他部门分别作为单独单位选派民警代表。老干部代表3名)。
2、谈话推荐。参加个别谈话推荐的人员为市局机关中层正职领导和分局正职领导。谈话推荐按职位数等额推荐。
3、部门推荐。组织正科级领导职位空缺部门的民警对提供的推荐人员名单按1:1比例进行推荐。参加部门推荐的人员为各空缺部门全体在职民警(交警支队为参加会议推荐的人员、股级领导和考试中心全体民警)。
4、民主测评。市局党委根据会议推荐和谈话推荐情况确定正、副职民主测评对象。民主测评分综合测评、部门测评二项信任度测评。参加综合测评人员与民主推荐的人员相同,参加部门测评的人员市局机关为被确定测评对象所在部门的民警,分局为中层以上干部。二项测评信任度(优秀票+称职票)合计须达到60%以上(含本数)。
既是报名参加选拔的人员,又参加推荐和测评,推荐和测评结果均按基数减去同意推荐票数、优秀票数各一票。
(三)决定任免。根据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和岗位任职要求确定考察对象,按有关规定组织考察。会议投票推荐和谈话推荐得票均未超过三分之一以上及二项测评信任度达不到60%以上(含本数)的,不列为考察对象。市局党委根据考察对象的综合素质、职位匹配性、岗位要求和部门班子结构状况等,统盘考虑,集体研究决定任用名单,并按规定进行公示、谈话教育,办理任免手续。
五、工作要求
空缺科级职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市局党委领导下,由政治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顺利进行。要严格执行中组部《关于在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集中调整中加强监督认真治理拉票行为的通知》,严禁跑官要官,严禁搞各种形式的拉票等非组织行为,一旦发现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市局机关各部门和各分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日常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六、本方案由市局政治部负责解释。未尽重大事项由市局党委研究决定。
暂 行 办 法
为了加强和规范干部人事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我局人力资源配置,打造高素质的国土资源干部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中共国土资源部党组关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原则
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和依法办事的原则。
二、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条件
1、具有履行职务所需的政策理论水平,坚持科学发展观,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2、具有共产主义远大思想,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做出实绩。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到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4、热爱国土资源事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履行职务所需的文化水平、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
5、正确行使权力,清政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不滥用职权,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
6、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作风民主,顾全大局,团结同志。
三、提拔担任中层干部或推荐副科级以上干部应具备的任职资格
1、提任副股级的,应具有三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国土所工作经历,年龄应在40周岁以下。
2、提任正股级的,应具有在副股级岗位工作二年以上的经历,年龄应在45周岁以下。
3、提任副科级干部应在正股级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4、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5、身体健康。
6、提任党组织负责人的,应当符合《党章》有关规定,其职级相同或者依据编制规定执行。
四、中层干部的选拔和呈报程序
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应按照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进行。
1、民主推荐:召开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下属单位、国土所正副职参加的民主推荐会议,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和有关要求,填写推荐表等方式进行。
2、组织考察:组织考察对象由领导班子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集体研究决定,要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得不到本单位一半以上同志拥护的不能作为考察对象。组织考察由考核组负责实施。基本程序是:个别谈话、民主评议、同考察对象面谈、同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交换意见、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同局纪检监察室沟通情况,并向局领导班子书面汇报。
3、讨论决定:局领导班子讨论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到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明确意见。具体程序为:考核组负责同志介绍考察情况;参加会议班子成员进行讨论;以应到会成员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4、拟定任职文件:局领导班子讨论形成决定后,要立即拟定相关干部职务任免文件,并经局长签字后下发。
五、干部轮岗制度
1、对于在同一岗位连续工作5年以上股长、所长,要有计划的调换岗位任职。各级干部应当服从轮岗决定,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轮岗决定的,给予批评教育,并按轮岗决定直接办理任免手续。
2、提倡年满50周岁的股(所)长退居二线工作,原则上退居二线后担任本单位巡视员。
3、其他因工作需要应予以调整的,由主管领导提出,经主要领导或领导班子会议决定。
六、干部的降职、辞职、辞退
建立干部降职制度。因工作能力或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不合格)票超过三分之一,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降职使用。降职使用的干部,其待遇按照新任职务的标准执行。
干部不愿在岗位上继续工作的(正在接受审查或其他原因不宜辞职者除外)可向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干部在辞职审批期间不得擅自离职,否则,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开除处分。
七、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辞退:
1、违反政治纪律,危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秩序,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
2、考核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或当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又不服从组织安排的;
3、因单位调整、撤消、合并或其他原因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4、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
5、玩忽职守、贪污受贿、私营舞弊,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但尚不够刑事处分的;
6、其他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应予以辞退的。
干部辞职或被辞退后,自批准后下月起停发工资,其本人档案交县人才交流中心管理;
干部辞退、辞退后,应在15天内完成公务交接手续及财务审计。
八、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目前, 高校大学生对于担任学生干部是非常积极踊跃的。究其缘由, 据笔者了解, 归结为以下几点。
1.1服务同学, 提高自身价值
应该说, 每一名寻求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心中都会有这一美好、朴素的愿望。虽然有时会因为外界因素干扰而削弱这一动机, 但是服务同学, 展现自我价值的观念仍然普遍存在于每一名学生干部和希望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心中。这也是我们做好学生干部选拔工作的信心所在。
1.2求职需要, 培养综合素质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大学生毕业求职时遇到的门槛也越来越高, 用人单位对于求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逐年提高。成为学生干部, 不但获得了难得的社会实践经验, 也侧面说明了自身的高素质。这也是很多学生寻求担任干部的主要原因。
1.3投机心态, 希望获得“好处”
学生干部比一般同学更了解学校工作的运作程序、更熟悉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部分学生希望在学校中获得超过一般学生“不对称的优势”, 在入党、评先、奖学金、求职等问题上能够走捷径、占得先机, 成为一名学生干部就成了他的不二选择。实际上, 由于辅导员的主观偏向性, 学生干部在这些方面的确拥有很大的优势, 这也助长了这种观念的蔓延。
2学生干部选拔的方式和特点
2.1投票选举, 通过竞选选拔学生干部
不论在高校学生的最基层组织——班级, 还是在最高级组织——学生会, 绝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了投票选举的方式产生学生干部。由希望担任干部的学生登台演说, 取得台下有投票权的大多数学生代表的认可。此方式的优势在于:选出来的学生干部公信力强、能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 选出来的学生干部容易开展工作;弊端在于:口才好的学生占有绝对性优势, 无法公平选出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干部。
2.2直接任命, 唯才是举挑选学生干部
选举产生的学生干部只占高校学生干部的一小部分, 大多数学生干部是由辅导员或者高层学生干部 (高层学生干部往往是选举产生的) 直接任命的。此方式的优势在于:任命的学生干部服从性好、团队意识强, 被任命者能够团结在任命者的周围, 严格按照其设想推进工作;弊端在于:学生干部围着任命者转, 将自己定位为任命者的助手, 只注重完成任命者交给他的任务, 对其他人安排的工作往往敷衍了事。
2.3逐步晋升, 择优录用产生学生干部
这一类学生干部实际上主要也是直接任命的, 但是消除了任命时的随意性, 更加强调学生干部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贡献。此方式的优势在于工作经验丰富、工作上手快, 更能激励其他学生干部工作的热情;弊端在于:学生干部选拔范围较窄, 不能满足其他缺乏工作经验学生参与工作的愿望。
2.4综合方式, 灵活合理任用学生干部
根据实际情况, 综合采用上述三种方式, 如选举可以严格考察候选人、逐步晋升时把该学生的工作部门民意测评结果作为决定性条件等。此方式的优势在于博采众长, 全方面考察了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弊端在于:往往是辅导员认为哪种方式对自己的工作方便就采用那种, 确保自己中意的学生获选, 普通学生不能认可选拔方式, 当选的学生干部威信受到质疑。
3学生干部选拔的问题
3.1贿选情况严重蔓延, 已经在根本上影响了学生干部的形象与威望
在高校学生选举中, 或多或少总存在着拉票、诋毁对手等不正当竞争方式。越是重要的选举, 拉票者越是堂而皇之的宴请投票者, 丝毫没有负罪感和愧疚感。而投票者接受宴请甚至收受礼品, 也是觉得理所当然, 甚至有人宣称“吃了他的不一定投他, 没吃他的就一定不投他”、“连饭都不请, 可见他对我不重视, 我坚决要封杀他”等等。分析这种现象猖獗蔓延的原因如下:
(1) 社会风气影响校园生活。
社会现状对学生的影响巨大, 学生尽管对社会上不公正的现象深恶痛绝, 但是在潜移默化中已经认可了社会中的一些“潜规则”。若是有人坚持用清白的方式参选, 反而会被部分学生认为是哗众取宠、死脑筋, 得不到他们支持与认可。
(2) 学生干部作用的边缘化造成普遍漠视学生干部对校园生活的影响。
现阶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偏重于强调辅导员的作用, 学生干部渐渐成为依附于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助手。学生干部只会机械的完成辅导员交给的任务, 不会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很多学生干部都存在使命感低下、责任感低下、个人威望低下的情况。这种情况直接造成很多学生漠视学生干部对自己的影响, 认为学生干部既不会关心自己的学习生活、也不会来解决自己的困难, 选谁当干部对自己都没关系, 不如就选关系好的同学或者愿意向自己请客送礼的同学。
(3) 辅导员的不重视和漠视促进此现象的蔓延。
很多辅导员实际上非常清楚这个现象, 但是或者认为这是社会风气造成的, 很难改变;或者认为法不责众, 没有办法杜绝这种现象, 都不愿意投入精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人举报, 就管一管;没人举报, 就当不存在。这实际上助长了此现象的蔓延。
3.2学生干部低年级化, 使得高年级学生实际上脱离了校园文化生活
现在学生干部主要集中在低年级 (大一、大二年级) , 高年级 (大三、大四年级) 学生不要说去当学生会、社团的干部, 就是本班的班干、团干往往也凑不齐人数。学生干部是有一个所谓的“成长期”的, 等到逐渐成熟了, 能够独当一面了, 却因为种种原因退出了学生干部团队。这不但是学校的重大损失, 对于学生个人而言, 放弃了继续深入锻炼和实践的机会, 也是非常遗憾的。原因分析如下:
(1) 遇到挫折, 对工作丧失兴趣。
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 遇到挫折往往不能自我排解。学生干部在低年级时从事学生工作中, 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批评, 往往纠结在心中, 精神上长期处于郁结的状态。长此以往, 难免会改变对学生工作的认识, 要么认为自己不适合担任学生干部, 要么认为学生工作没有什么意思。到了换届的时候, 既不会争取晋升, 也不会争取连任, 只想离开学生干部队伍, 当一名普通学生, 安安稳稳度过大学生涯。
(2) 希望深造, 没有时间继续工作。
部分学生干部认为很难协调好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到了高年级, 或者要忙于考研, 或者要忙于考证, 没有时间和精力同时担任学生干部。
(3) 现实考虑, 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
还有部分学生干部对学生工作仍旧充满热情, 但是学生干部高层岗位有限, 中低层岗位对他们又没有吸引力。他们只好羡慕的看着少数高年级学生获得了学生干部高层岗位, 自己则黯然离开学生干部团队。
3.3学生干部“扎堆”情况严重, 不能有效的开展工作
在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 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在工作配合程度较高的学生干部岗位上, 往往汇集着来自同一个班级、专业、家乡的学生。他们之间互通信息、互相关照、相互提携, 组成了一个个的小团体。他们对本团体的成员充满热情, 对团体以外的学生干部大加排斥, 造成了很多恶劣的影响。同时, 学生干部来源的“扎堆”也造成了学生干部的构成不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此现象发生的原因如下:
(1) 任人唯亲, 日积月累形成小团体。
少数高层学生干部推荐、选拔学生干部时, 倾向于考虑候选人和自己的交情, 而不是工作能力。有的是因为熟人说情, 碍于面子不得不用;有的是怕不能服众, 需要找一帮“亲信”给自己捧场。笔者在工作中曾了解过一个学生社团, 上至社团团长, 下至各部门主任, 甚至包括大多数社员, 都是来自于同一个省份, 这个社团实际上和同乡会已无区别。
(2) 从众心理, 乐意和朋友们一块儿工作。
学生担任学生干部时也存在一定的从众心理, 如果自己周围只有自己一人担任职务, 往往干的没什么意思, 自己的同学还会有意无意的疏远自己;如果自己周围的同学有很多都是学生干部, 大家私下聊天都会有许多共同话题, 取得成功, 会有朋友给他喝彩;出现失败, 也有人能帮他排解忧愁;遇到困难, 还能够找同学们共同解决。
4学生干部选拔的对策
4.1通过考试选拔学生干部
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干部的选拔有非常积极地作用, 既可以考察出学生干部的逻辑、思辨能力, 还可以了解学生干部对工作的了解、认识程度。考试应分为笔试、面试两个部分。在笔试中, 应该以申论为主, 考察学生干部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管理能力。在面试中, 应该以小组面试为主, 考察学生干部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经历了这些考试, 对于学生干部而言也如同参加了一次高淘汰率的培训, 对于学生干部尽早进入工作状态、掌握工作技巧有极大的帮助。而且这种方式的公信力极高, 能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和支持, 有助于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威信。
4.2实现“普选”, 杜绝“拉票”现象
现阶段高校学生维权意识很强, 让所有学生获得亲自选出学生干部的机会, 既有助于提高对学生干部队伍的认同感, 也有助于纯洁学生干部队伍, 约束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举止言行。“普选”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分别开展, 投票结果汇总后以简单多数产生出当选者。全体学生既是投票人, 也是监督人, “拉票”现象的成本无限上升, 从而杜绝不正之风的蔓延。
4.3分年级选拔学生干部
在组建学生组织时, 充分考虑到年级之间的差异性, 向高年级学生适当倾斜, 组建一些高年级学生会, 和求职、社会实践有关的学生社团。一方面有针对性的吸引高年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生活, 另一方面可以为高年级学生设置一些针对性强的学生干部岗位。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高年级学生对校园生活丧失兴趣, 对社会生活却充满憧憬的现象, 高校辅导员应该充分考虑到高年级学生的需求, 注意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兴趣开展工作。
抓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 是高校学生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保证。我们希望选拔出来的学生干部能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扎实工作、学有余力, 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我们还希望这些学生干部能够从工作中提高自身能力、掌握生存技能、了解现实社会, 为将来走出校园, 服务社会做好准备。总之, 选拔出一只高素质的、热心工作的、得到老师和同学广泛认可的学生干部队伍, 才能更加有利于我们开展好学生工作。
摘要:学生干部队伍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学生干部管理的最关键一环——学生干部选拔, 关系到能否选拔出一只高素质的、热心工作的、得到老师和同学广泛认可的学生干部队伍。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选拔
参考文献
[1]扈瑜.学生干部的培养、培训的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9) .
[2]李继周.谈辅导员如何培养使用好学生干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
[3]刘昕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J].科学之友, 2009, (8) .
这两条新规来自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责任追究办法》),这一办法与同时发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一起,构成选任监督干部的“操作指南”。
这一记“组合拳”很明显指向的是“问题官员复出快”、“领导秘书升官快”等群众非议已久的现象。
“两条广受注意的规定,前者将‘带病官员’复出的时间由一年改为两年,限制更严格,而后者可防止任人唯亲。”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对《瞭望东方周刊》勰读说。
舆论期望这一记“组合拳”能切实堵住官员任用选拔上的制度漏洞,不过,细究起来,专家们认为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就尖锐地指出:“行政性问责和复出如果不进一步程序化和标准化,无论不得提拔的年限是两年、三年还是十年,意义都不大。”
官员问责“雷声大,雨点小”
有人戏称:“问责制就像是机关枪,一通扫射过后,大片官员倒地,不料几个月甚至几天后,就陆续死而复生。”
广州海事法院原院长罗国华因“豪华出国游”事件被免职两个月后,于2009年底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
官员复出形式多样。其中,有平级调动的,如汶川大地震“全国哀悼日”期间公款旅游的山东省滨州市工商局原局长邵立勇,被免职半年后复出任威海市工商局局长,有“协助”工作的,如“黑砖窑”事件中被撤职的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原副县长王振俊,复出担任县长助理,“协助”分管工业、环保等工作,有降级易地任用的,如“瓮安事伴’中被撤职的瓮安县委书记王勤,半年后复出任黔南州财政局副局长。
每一次被问责官员复出,几乎都会引起媒体的一阵热炒。与此同时,官方却很少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对“黑砖窑”事件中遭撤职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原副区长段春霞被突击任命为区长助理一事,该区区委组织部的解释是,段春霞“系区管干部,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其任命,无需公示”。
近年来,官员问责可谓“雷声很大”,但高频率上演的“复出门”却让人感到“雨点很小”,这很容易使公众对问责的力度和效果产生质疑。
汪玉凯指出,问题官员复出、任人唯亲、用人失察、突击提拔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都和官员选拔任用有关,可以说《责任追究办法》是对民意的一种回应。
别把“免职”变成“免于处分”
对于官员复出,其实不应当“一棍子打死”,这也是制度理性的应有之义。
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定了官员复出的权利。《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的干部,在新的岗位工作一年以上,实绩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担任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规定:对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以及本人一贯表现、特长等情况,由党委(党组)、政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酌情安排适当岗位或者相应工作任务。
现实中,我们每每看到,官员复出被曝光后,相关部门赶紧亮出“不违反规定”或者“符合相关规定”的解释。对照上述规定,他们的回应其实无可厚非。
2009年7月,因停车费纠纷辱骂和殴打六旬老汉的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交通局原局长谢林从免职到复出,前后只有5天,被网友戏谑为“可申报吉尼斯纪录的闪电速度”。但如参照《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此举并无违规,因为官员被免职不同于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重新任职并不受至少一年的时间限制。
既如此,民意为什么不依不饶?时于受处分或者被问责干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重新使用,什么时间可以复出,相关程序应该如何履行等问题,都缺乏具体规定。汪玉凯认为官员复出因此存在制度软肋,“‘酌情’这样的字眼太过模糊”。
段春霞被突击任命为区长助理之后不久,临汾市委又责成尧都区委废止了其工作安排的决定。官方的这种自我否定更增加了公众对官员复出正当性的怀疑。
现实中,另一种令人迷惑的现象是,官员被“免职”似乎与“免于处分”画上了等号。
北京大学教授王锡锌说:“问责制是对官员领导责任、间接责任、过失责任的追究,而不涉及追究官员的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所以要警惕‘温柔的问责制’本身成为官员其他责任的卸载机制。”
在以往的官员复出案例中,以引咎辞职或者免职换取“免于处分”和“从轻发落”的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官员已经严重违法犯罪,本应被撤职、开除甚至承担刑事责任,却试图以引咎辞职来避重就轻。2000年9月19日,山東省公安厅副厅长兼青岛市公安局长万国忠因涉嫌为该市“黄、赌”犯罪活动提供保护而在接受审查期间畏罪自杀。
在被双规前他就曾因下属四方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刘伟在统一扫黄行动中故意泄密而主动“引咎辞职”,以逃避本人为“黄、赌”提供保护而该负的责任。当时舆论不明就里,还为此称赞他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好局长”。
公开被问责后的官员去向
追根溯源,“中国的社会政治生态导致官民之间缺乏互信。”王锡锌说,这种互信的匮乏使得即使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官员复出也变得面目可疑。
重建官民互信应以制度为根本。王锡锌认为,官员的复出需要有什么条件,什么正当的理由,走什么样的程序,都必须明确。
而“透明”是制度设计中最为关键的环节。2008年共产党新闻网做过“您认为完善‘官员问责’制度最重要的是什么?”的民意调查,其中投票率最高的选项是“决策失误、用人失察等多领域都该问责”,排在第二的是“公开被问责后的官员去向”。
排在第一位的问题如今已经通过一系列制度得到落实,但是距离第二个目标的实现仍然路途遥远。
北京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伏创宇撰文指出:“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在官员复出过程中的缺失,使得复出过程蒙上了神秘色彩,也给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留下了一块群众监督的真空地带。”
【选拔使用干部】推荐阅读:
储备干部选拔09-29
处级干部选拔面试06-11
中层后备干部选拔培养07-15
党务干部培养选拔制度07-24
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报告11-08
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范文05-26
高中班干部选拔原则05-27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07-10
班干部选拔与培养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