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食品行业质量安全状况分析(共8篇)
吴娟
工商管理系营销与策划A0803
摘要:随着我们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安全和卫生,因此,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一直把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摆在重要的位置。多年来,中国立足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制度,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和标准体系建设,对食品实行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行食品安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提高。经过努力,中国食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显著好转。
关键词:1.基本情况;2.质量要求;3.质量标准;4.法律法规;5.安全隐患;6.解决措施;
引言: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最直接、最重要的消费品。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政府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府,多年来为提高食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维护了中国人民和各国消费者的利益。但同时必须看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的总体水平,包括标准水平和食品生产的工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提高食品质量任重道远。实现食品质量安全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也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作为进出口贸易大国,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加强交流与合作,在食品安全控制和促进全球食品贸易健康发展方面继续作出不懈的努力。
1.检测的基本情况
从抽检的场所看,今年仍是在农批市场抽检的合格率最高,抽检商品38454批次,合格率达99,37%,其合格率也较上年有所上升;其次为农贸市场168466批次,合格率98.52%;其他场所5021批次,合格率为96.32%;在各类超市、饭店及商场抽检合格率相对较低,检测商品6083批次,合格率为9605%,令人可喜的是,合格率均比上年有所上升。
从抽检的商品种类看,共抽检新鲜蔬菜148420批次,合格率为98.55%,合格率较高,且全年都比较稳定。干制、腌制蔬菜16397批次,合格率96.69%;新鲜水果6416批次,合格率99.02%;各类干果、坚果、炒货7206批次,合格率94.20%;肉禽蛋类食品5167批次,合格率94.65%;水产品8466批次,合格率95.17%;豆制品9058批次,合格率98.66%;米、面制品及食用油9352批次,合格率98.66%;各类糕点、糖果、白糖1826批次,合格率90.36%;盐及调味品533批次,合格率97.37%;饮料及茶叶180批次,合格率96.67%;营养保健食品28批次,合格率96.43%;其它食品3057批次,合格率96.79%。
2.质量要求
2.1要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人在活动过程中消耗的营养成分和能量需要靠食品来不断补充。食品营养价值的高低,是评定食品质量的最基本的指标。
2.2有较好的色,香,味,形
食品的色,香,味,形可以通过感觉器官加以辨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食品某些内在特性和品种的特征,所以也是评定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人们对食品气味芳香,颜色美丽,滋味可口,存在强烈的欲望,对生产者来说必须加以重视。
2.3 具有无害性
食品卫生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甚至影响到后代子孙。食品的无害性是食品商品最起码的条件,如果食品对人体有害,那就失去了食品的食用价值
3.质量标准
3.1 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标准和制度
国家标准是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又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它规定了技术语言的标准,人民健康的标准,基本原料标准,运用的实验和试验方法的标准。如糕点行业《糕点面包卫生标准GB7099-2003》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从全局出发,使社会和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我国现在还处于发展中国家,要适当的接受和吸取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和成功的经验,要不是一味的吸收,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使我国的市场经济更加制度化法制化。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实施区域标准,以满足为当地人民服务
区域标准是由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的,其目的为了促进区域的发展和协调该地区与国际化组织的关系。
质量标准一定要符合国家或当地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即是符合技术事项制定的基础标准,质量标准,方法标准和安全卫生标准;符合管理中的管理标准;符合工作中的工作程序标准和工作方法标准。
3.2要符合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指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是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和审批的,具有标准化和强制性。
4.法律法规
o 关于印发《进出口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家质量监督
o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2年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计划/国家工商行政
o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强市场商品质量、标准化、计量监督管理/国家质量技术
o 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商检局
o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保证进出口商品/中国政府 越
o 国家商检局关于“进出口商品质量相互认证协议”登记的函/国家商检局
o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蒙古国政府关于保证进出口商品质量和相互认/中国政府 蒙
o 商业部市场商品质量抽查办法/商业部
o 进口机电商品质量许可制度实施细则(试行)/国家商检局
o 国家商检局关于改进出口商品质量许可证考核工作的几点意见/国家商检局
o 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医药管理
5.安全隐患
5.1质量问题
食品质量不合格引起消费者身体不适和中毒等不良影响
例如:
三鹿奶粉,因为其中的某一原料深入够多,导致婴幼儿中毒的现象
5.2 质量对品牌效益的影响
质量不合格引起食品的销售量下降,引起人们对该品牌的不满,影响该食品公司的发展和形象
例如:
日前,一名消费者投诉市区某超市销售的“三辉麦风”面包存在质量问题。该局执法人员立即赶到该超市进行实地检查,却发现货架上并无该品牌面包销售。执法人员从超市经理处了解到,原来库存的“问题”面包已被超市退回供货商了。该超市购进“三辉麦风”面包44包,均在6个月保质期内。超市接到一名消费者投诉“三辉麦风”面包表面发霉,就用其他面包进行调换。随后超市在未向当地工商等监管部门汇报面包质量问题的情况下,擅自将“问题”面包退还给供应商。
6.解决措施
6.1 食品监管体制和监管工作
为保障食品安全,中国政府树立了全程监管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监管工作格局。根据中国国情,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决定》,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分工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了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明确了责任。该决定将食品安全监管分为四个环节,分别由农业、质检、工商、卫生等四个部门实施。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形成了严密、完整的监管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立足当前,规划长远,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长效机制。中国政府坚持从源头狠抓食品质量安全,完善食品监管的各项基本制度,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6.2加强商品质量管理
商品质量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积累,企业效益以及消费者利益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做好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且一起哦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PDCA循环的方式运转,使商品质量管理工作系统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6.3加强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根据自己企业或公司的实力,在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基础上,利用国家作出的新制度和标注,不得使用伪劣和不合格的原材料,以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树立形象。
6.4加强商品质量变化的处理力度
需要密封的商品一定要把商品尽可能的封闭起来,需要通风的要注意风力的大小,易潮的东西要放在干燥的地方。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姓名:吴娟
联系电话:***
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 2010-2014年, 我国从213个国家或地区进口食品, 其中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位的分别为:东盟、欧盟、美国、新西兰、巴西、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阿根廷和韩国, 共1 727.7亿美元, 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84.3%;进口食品种类几乎涵盖了全球各类质优价廉的食品种类, 油脂及油料类、水产及制品类、乳制品类、肉类、糖类、粮谷及制品类、饮料类、干坚果类和罐头类等为主要进口食品种类, 共1 921.4亿美元, 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93.8%。
近年来, 质检总局进一步完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进一步严格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 大力落实进口食品生产经营者责任, 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国际共治, 有效地保障了进口食品安全, 没有发生重大进口食品问题。2010-2014年, 从112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食品中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进口食品, 各年度分别为1 692批、1 857批、2 499批、2 164批和3 505批, 共计7万吨、1.5亿美元。其中, 糕点饼干类、饮料类、粮谷及制品类为主要不合格食品种类;不合格进口食品的主要原因包括: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等。
质检总局同时郑重提醒消费者, 选购进口食品时, 应当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不要购买未经检验检疫的进口食品。消费者可以通过“三看”选购合法、合格的进口食品。一是要看进口食品外包装有无中文标签;二是要看质检部门出具的检验检疫证明, 可以向经销商索取进口食品的检验检疫证明;三是要看进口食品准入情况, 可以登录国家质检总局网站, 查询进口食品准入情况, 不要购买未获准入国家 (地区) 、未获注册生产企业的相关产品。如在购买进口食品时有疑问, 消费者可以向出具检验检疫证明的检验检疫机构咨询, 咨询电话是当地区号+12365。
2010~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情况
2010~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进口数量快速增长。据 WTO 数据统计,2011 年我国进口食品农产品贸易额排名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市场。据国家质检总局数据统计,2010~2014 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验检疫进口食品1432.4 万批(货物批,下同)、1.4 亿吨、2003.7 亿美元。5年间,进口食品贸易额翻了近一翻,年均增长率达 17.4%。(如图1)。其中,食用植物油、乳粉、肉类、水产品等大宗产品进口量分别达5083.8万吨、543.4万吨、1175.7万吨、1932.8万吨。
二、进口来源范围广泛。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来源地更加国际化。2010~2014 年,我国从 213 个国家(地区)进口食品,其中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 10 位的分别为:东盟、欧盟、美国、新西兰、巴西、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阿根廷和韩国,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 84.3%(如图2)。
三、进口种类十分齐全。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的品种几乎涵盖了全球各类质优价廉的食品。2010~2014 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 10 位的食品种类分别为:油脂及油料类、水产及制品类、乳制品类、肉类、酒类、糖类、粮谷及制品类、饮料类、干坚果类和罐头类,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 93.8%(如图3)。
四、进口口岸相对集中。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的口岸越来越多,但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2010~2014 年,我国有 405 个口岸进口食品。其中,2014 年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 位的口岸分别是:上海、天津、广州、青岛、大连、深圳、苏州、北京、厦门、泰州,共 375.7 亿美元,占 2014 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 77.9%(如图4)。
进口食品安全是保障消费者安全的大事
进口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保障我国消费者安全的大事。
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2010~2014年,我国从213个国家或地区进口食品,其中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位的分别为:东盟、欧盟、美国、新西兰、巴西、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阿根廷和韩国,共1727.7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84.3%;进口食品种类几乎涵盖了全球各类质优价廉的食品种类,油脂及油料类、水产及制品类、乳制品类、肉类、糖类、粮谷及制品类、饮料类、干坚果类和罐头类等为主要进口食品种类,共1921.4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93.8%。
近年来,质检总局进一步完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严格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大力落实进口食品生产经营者责任,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国际共治,有效地保障了进口食品安全,没有发生重大进口食品问题。
2010~2014年,从112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食品中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进口食品,各年度分别为1692批、1857批、2499批、2164批和3505批,共计7.0万吨、1.5亿美元(如图5)。
其中,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列前 10 位的种类分别为:糕点饼干类、饮料类、粮谷及制品类、乳制品类、酒类、糖类、调味品类、水产及制品类、干坚果类和特殊食品类,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 85.1%(如图6);
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列前10位的来源地分别为欧盟、中国台湾、东盟、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中国香港,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 90.9%(如图7);
不合格原因分别包括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不合格、标签不合格、证书不合格、污染物超标、包装不合格、货证不符、非食用添加物和产品未获检疫准入等,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 95.7%(如图8)。
进口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随着进口食品贸易的飞速发展,进口食品的品种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大量质优价廉的进口食品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如何选择放心的进口食品?我们在此提醒消费者,应当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进口食品,不要购买未经检验检疫的进口食品。消费者可以通过“三看”选购合法、合格的进口食品。
一是要看进口食品外包装有无中文标签。《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了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并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或者标签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二是要看质检部门出具的检验检疫证明。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规定,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食品、化妆品经检验检疫合格的,或检验检疫不合格但已进行有效处理合格的,准入进口,并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消费者可以向经销商索取进口食品的检验检疫证明。
三是要看产品准入情况。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口肉类、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水产品、燕窝等高风险食品实施检验检疫准入制度,在对出口国家(地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风18险评估的基础上,对上述进口食品的国家(地区)予以检验检疫准入和生产企业注册。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查询上述产品获得检验检疫准入国家(地区)和获得注册生产企业情况。不要购买未获检验检疫准入国家(地区)、未获注册生产企业的上述相关产品。
如在购买进口食品时有疑问,消费者可以向出具检验检疫证明文件的检验检疫机构咨询,咨询电话是当地区号+12365。
走过了跌荡起伏的2012年,中国煤炭行业新一年将会出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电煤并轨后续改革推进电煤价格并轨,将促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也将倒逼阻力重重的铁路运力改革。这不仅关系着电煤并轨改革的成功,也关系着资源价格改革的推进。
过往,在“市场煤、计划电”的定价机制下,电力价格的形成明显有悖市场规律,电价由政府管制着,使电企养成对政府的依赖,没有上世纪90年代初煤炭企业被政府逼着走向市场的改革动力。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继续加强对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煤炭期货市场建设等重大问题研究”。今后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如何进行,势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根据上述指导意见,要推进电煤运输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建立公开公平的运力配置机制。虽然这只是个意向性的表达,运输市场化改革与公开公平的运力配置机制的建立却必将推进,这将牵动煤炭行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煤炭或将告别传统交易时代日前一条新闻吸引公众眼球,1月1日起山西境内通过公路运输销售的煤炭也将全部在第三方交易平台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网签”。
据称,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经国务院批准冠以“中国”字号的全国性煤炭交易中心。截至目前,交易中心共注册交易商2756户,银行签约2083户;完成交易总量6.72亿吨,交易金额4612.28亿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窥见交易的规模非常可观。
有专家认为,这个交易中心的可取之处在于,设计了涵盖交易、物流、金融和信息服务的煤炭现货交易服务体系,可为交易商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交易实行即时交易和远程跨时空交易,各方可不必花费大量精力谈判就直接快速进入实质性交易过程,并且“一对多、多对多”自主交易、定价、议价,使买卖双方的交易更加透明、直接;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接受政府专门机构的监督。
山西创造的这种煤炭交易模式极有可能在全国煤炭行业产生示范效应,带动全行业交易模式变革。
煤炭出口关税可能下调有消息似乎表明,今年起中国煤炭出口关税有望下调,消息迄今尚未得到权威部门的证实。
业内营销人士分析认为,焦炭出口关税取消的可能性较大。因为,目前国内钢铁业景气度持续下滑,焦碳产能严重过剩,价格大幅下降。如果取消出口关税,我国焦炭出口量将出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这将利好目前处于困境的我国焦炭、焦煤企业。
不过,也有人认为,取消焦炭关税极有可能导致已经濒临破产的劣质企业恢复活力、挤进“出口大潮”。这与政府对焦炭行业进行“大清洗”的初衷似有背离。
煤炭进口量或将增长从2009年以来,我国煤炭进出口均衡被打破,此后进口煤炭数量不断上升。
煤炭大量进口,直接冲击国内煤炭市场。即便远离沿海地区的重庆,自两年前从俄罗斯、朝鲜和蒙古引进国外煤开始,重庆煤炭市场进入的国外煤越来越多,虽然几十万吨的量不足以改变市场形势,但也感受到进口煤的冲击。尤其是在传统的广西市场,进口煤的大量进入,已经让重庆调往的煤炭在与当地电厂的价格博弈中居于明显的被动地位。
明年,煤炭大量进口还可能继续下去。一者,经历了多轮“电荒”、“煤荒”,国家不会轻易重拾收紧煤炭进口的政策,在我国进口关税已经下调至零、海外权益矿产量又难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增长的背景下,煤炭进口政策发挥的空间不大;二者,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倒挂,加上煤质好、运输成本下降,国外煤炭打入中国市场是必然趋势;三者,欧洲债务危机尚未彻底解决,国际煤炭需求持续低迷,国际市场煤炭整体供求宽松,也使国际煤炭大量进入我国具有可能性。
相关税费或会减免增值税负担过重一直是困扰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加上一些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政府性收费,如铁路建设基金、港口建设费等,在地方政府的运作下一再保留,继续成为煤炭企业的刚性支出,煤炭企业更是负担沉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西省煤企的税费总额为120~135元/吨;陕西省煤企承担的税费总额为140元/吨;内蒙古税费总额134元/吨。在经济下行、煤市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在考虑煤炭资源税费整体改革方案时,应该会充分体现资源级差收益,统筹资源税费,实现税费合一。
2012年1季度全国煤炭产量累计完成86100万吨,同比增加5474万吨,增长5.6%。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产量累计完成49528万吨,同比增加2849万吨,上升6.1%。
据各主要产煤省区有关资料显示,2012年1季度,山西原煤产量21800万吨,同比增长18.5%;内蒙古产量23965万吨,同比增长15.4%;陕西原煤产量9116万吨,同比增长10.3%。
预计2012年电煤需求增长较快。受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和一些高耗能行业生产扩张的影响,电力和煤炭需求迅速上升。预计2012年全国煤炭产量同比增加3亿吨,全国煤炭销售量预计增加2.8亿吨,增幅7.85%。
2016年中国P2P网贷行业投资人流失状况分析
在2015年,P2P网贷平台月均流失率为13.19%,且各月平台平均流失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有一半以上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在平均水平以下,74.81%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在20%以下,而流失率在30%以上的平台占比合计不足一成。
影响网贷平台投资人流失率的因素,不仅包括平台收益率、借款期限、成交量等交易指标,还包括产品设计、运营、货币政策、上线时间、舆情等。
2015年P2P网贷行业人气飙升,投资多家平台(2家及以上)的投资人数占比高达85.97%,可见较多投资人具备分散投资的意识。
客户流失率降低1%,企业利润就会翻一番;而吸引新顾客的成本是留住现有顾客成本的5倍以上。如此看来,留住现有客户,降低客户流失率可降低平台的运营成本,实现利润增长。那么,监测P2P网贷平台投资人流失率,并适时予以把控,就成为优化平台运营的重要一环。
另外,续投率和留存率对P2P网贷平台运营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为充分揭示P2P网贷投资人的理财习惯,更好服务P2P网贷平台运营,我们在行业各平台投资人相关数据基础上,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流失预警模型,尝试开发“P2P网贷投资人大数据监测系统,Peer-to-Peer OnlineLending Investor Data Monitoring System”(简称“网贷投资人大数据监测系统”、“IDMS”),以实时监测投资人结构变化、投资人稳定性、投资人重合度,为优化P2P网贷平台运营提供参考。
一、指标释义
1、流失阈值
基于盈灿咨询网贷投资人大数据监测系统,我们统计投资人的投资周期发现,收回最后一笔回款后再投资的人群中,一半以上的投资人是在5天内再次投资,80%以上的投资人会在30天内再投资,如图1所示。这说明,最后一笔回款到期后,超过30天不投资的人群比较少。这一发现对我们设定流失阈值为“30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网址:
图表 不同期限再投资人数占比走势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2、公式定义
根据以上假设,如投资人收回最后一笔回款后30天内不投资,记为流失,那么P2P网贷平台的流失率算式表示为:
比如,计算某P2P网贷平台2016年1月的投资人流失率时,假设流失投资人数为200人,而有过待收的投资人数为1000人,那么该P2P网贷平台1月份的投资人流失率为200/1000×100%,即20%。
二、样本选择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正常运营的P2P网贷平台有2595家,逐一计算每家P2P网贷平台的投资人流失率存在一定困难。为简化运算,我们选择网贷之家数据库中数据比较详实的P2P网贷平台为样本,通过样本分析观测P2P网贷行业平台的平均流失率。
另外,为减少P2P网贷平台同质化对平台流失率的影响,在选择样本平台时,我们尽量选择差异性较显著的P2P网贷平台,在地域、业务模式、平台规模、资本背景等参考指标上尽可能体现样本平台的多样性。
最终,我们从网贷之家数据库中选定了270家P2P网贷平台。考虑到部分平台流失率大幅度偏离均值,我们在计算P2P网贷行业平台平均流失率时,再从样本平台中剔除5%的离群值(在数据中有一个或几个数值与其他数值相比差异较大。数据处理中,分别剔除5%的最大值和5%的最小值)。
三、流失率数据分析
1、宏观分析
网址:
2015年P2P网贷平台月均流失率为13.19%,且各月平台平均流失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受周期因素影响,2016年4月P2P网贷平台平均流失率有所下降,但5月份网贷平台平均流失率再度走高,并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需要说明的是,本报告网贷平台月均流失率采用了各平台算术平均的方法,如按平台待收人数加权计算,网贷平台月平均投资人流失率数据略低,为12.90%。
图表 2015-2016年投资人流失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纵观2015年全年,4月份流失率最低,7月、8月份、10月的流失率较高,如图2所示。2015年3月,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投资人资金需求减弱而理财需求增强,所以3月份收回最后一笔回款的投资人更倾向于继续投资,影响4月份的流失率会较低。6月份,问题平台数量达到全年峰值。大面积跑路事件影响投资人信心,投资人对待网贷投资更为谨慎,持现观望的人较多,所以7月份的流失率也达到了全年峰值。
同样,7月份问题平台数量也是居高不下,受行业环境影响,流失率也较高。另外,7月份央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出台对行业产生重要影响,其一就是明确了P2P网贷行业的监管归口是银监会,结束了网贷行业长达8年的野蛮生长。监管明确利好P2P网贷行业发展,8月份投资人流失率有一定幅度下降。但政策效应尚未完全显现且受问题平台高企拖累,投资人流失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9月份有最后一笔还款的投资人,出于对10月国庆假期资金需求旺盛的预期,投资动力不足;且在互金指导意见的影响下,更多P2P网贷平台接受行业考验,投资人在吃不准平台实力的情况下,也会借国庆假期继续观察平台动向。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10月份投资人流失率较高。
2、微观分析正态分布
据盈灿咨询网贷投资人大数据监测系统数据分析,2015年P2P网贷平台月均投资人流失率呈正态分布。P2P网贷平台两极分化助推部分平台流失率差异性较大。
网址:
反应在P2P网贷平台流失率上,较符合监管规范的平台客户粘性大,投资人流失率处于较低水平,而风控不力、业务来源差的P2P网贷平台流失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偏好活动的P2P网贷平台流失率波动较大。在样本的270家网贷平台中,虽然部分P2P网贷平台间的流失率差别较大,但样本平台流失率符合正态分布。
各流失率区间平台占比分布
据盈灿咨询网贷投资人大数据监测系统数据分析,流失率低的平台占比高,一半以上的P2P网贷平台投资人流失率在平台平均流失率水平(13.19%)以下,74.81%的P2P网贷平台的投资人流失率在20%以下,而流失率在30%以上的P2P网贷平台占比合计不足一成。
流失率——收益率相关度
不同综合收益率平台的投资人流失率整体表现为,低收益率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低,高收益率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高。8%以下的样本平台多数是一些专业票据平台,因为票据有商业银行或者大型企业承兑,所以这些P2P网贷平台的综合收益率较低。8%-12%区间P2P网贷平台流失率最低,为13.64%;18%及以上高息平台平均流失率较高,为17.56%。
图表 不同综合收益率平台的投资人流失率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流失率——借款期限相关度
不同借款期限P2P网贷平台的投资人流失率表现为,借款期限越长,投资人流失率越低;借款期限越短,投资人流失率越高。其中,1个月及以下网贷平台的平均流失率最高,为30.67%;12个月及以上网贷平台的平均流失率最低,为4.32%。
网址:
图表 不同借款期限的投资人流失率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流失率——成交量相关度
不同成交量区间的投资人流失率表现为,成交量大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低,成交量小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高。成交量在100亿以上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为11.32%,10亿-100亿之间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为11.73%,均低于平台平均流失率(13.19%);1-10亿之间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为17.29%,1亿以下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为16.15%,均高于平台平均流失率。
除此以外,P2P网贷投资人流失率还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一是产品设计因素,如风控体系、资金存管、自动投标设置等;二是P2P网贷平台背景,如资本注入情况、资产开发能力等;平台运营因素,如界面设计、浏览流畅性、活动设置、平台安全等;三是其他因素,如货币政策、上线时间、舆情等。
四、平台投资人流失率表现
样本平台中统计网贷之家最近一期评级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最低的20家平台,并例举两家投资人流失率不断下降的平台作为案例分析。
网址:
图表 流失率最低排行TOP20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图表 2015-2016年金融工场投资人流失率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金融工场2012年7月上线,是一家有资历的上市系平台,由香港上市公司中国信贷(08207.HK)战略控股,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批会员单位。截至2016年5月,金融工场累计成交量已达133亿元;金融工场综合收益率在10%以下,相对行业主流综合收益率,网址:
处于不高水平,去年平均借款期限较短,约为1-3个月,影响其流失率稍高。
金融工场依赖运营策略一定程度上调控了投资人流失率,所以2015年至今,其流失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从月份表现上看,金融工场1月流失率最高,此后流失率波动下降。6月和11月流失率较低,3月和4月流失率较高。投资人流失率在一年内成波动态势,下降幅度大于上升幅度,投资人流失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且较年初相比,下降幅度明显,平台运营状况良好。
金融工场作为一家老平台,线上运营经验丰富。平台在线上建立了广泛的渠道合作,并针对各种节日和周年庆等,均推出了一系列活动与投资人进行互动。活动奖励方面,不仅有加息券,还有实物奖励和话费奖励,对投资人有较大吸引力。平台用互动增强了用户黏性,使平台流失率保持在低水平。
在业务类型上,金融工场包含了车贷项目、房贷项目、应收账款项目、供应链金融等,产品类型丰富。目前,平台针对资产端开始在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布局,积极获取优质资产。
在还款方式上,金融工场主要分为一次性还本付息、按月付息到期还本等,一次性还本付息的产品占比较大。
我们发现,金融工场作为一家运营经验丰富的P2P网贷平台,通过大量线上渠道和活动,与投资人互动良好。平台用奖励的方式,增加了投资人实际收益率;同时在客户体验不错,各种综合因素影响投资人流失率处于不断走低状态。
易贷网
图表 2015-2016年易贷网投资人流失率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网址:
易贷网2014年初上线,是一家专注于车贷和房贷的风投系平台,两次获得软银中国投资。作为一家四川的P2P网贷平台,易贷网在西南地区有很高的知名度。截至2016年5月,易贷网累计成交额超过240亿元。
2015年以来,易贷网投资人流失率整体表现比较平稳,绝大部分时间,投资人流失率处于10%以下,运营状况优于行业平均水平。8月流失率出现大幅上升,这是由于6月平台为庆祝成交量突破50亿元,推出活动。活动期间新增大批投资人,标的到期后没有续投,造成8月流失率突增。其他月份,易贷网流失率都处于低水平,平台运营状况良好。
在信息透明度上,易贷网披露了大量平台运营信息。平台定期公布月报、季报、年报,并且在网站公布平台实时交易数据和办公地实时监控视频。同时,易贷网不定期组织投资人线下交流活动,接受投资人实地考察。易贷网披露的平台运营数据,增强了投资人对平台的信任,降低了平台流失率。
在流动性上,易贷网设置了债权贷,为投资人转让债权提供了途径。从易贷网公布的运营报告来看,债权贷的交易活跃,平台产品流动性有一定保障,有利于减少投资人流失。
从平台成交量、综合收益率和平均借款期限方面来看,易贷网上线9个月累计成交量突破10亿,上线近2年成交量突破100亿,成交量保持稳定高速的增长。据易贷网2016年第一季度运营报告显示,平台90%标的借款期限在1月及以下,收益率在12%的标的较多。易贷网成交量和平均借款期限处于流失率较低的区间,可适当拉长平均借款期限。
广西工学院
黄文华
世卫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求,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我国保健行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市场需求的出现而自然诞生,我们将过去三十年走过的历程,根据重大事件发生的标志划分为:起步、发展、成型和调整四个阶段,当前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转折期——
党的十七大明确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十七大后,国家提出将卫生工作重心从“诊断治疗”向“预防保健”前移,大力发展“治未病”工程,保健(食品)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治未病”从现代产业发展角度来说,应当成为养生保健产业的理论根源。我们认为:十七大之后掀起的“治未病”热潮,为保健行业发展明确了地位和方向,历经坎坷的保健行业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此发展契机到来之际,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国保健行业诞生发展的风雨历程——
一、历史回眸(~1978年前后):保健是百姓永恒的健康追求
我国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从神农尝百草起,就有了以预防保健为根本的药食同源养生保健文化,经过一代代传承成为民族瑰宝。不仅当前养生保健成为富裕后的百姓的生活时尚,即使在物质十分短缺、思想高度禁锢的“文化大革命”年代,人们也没有放弃对获取健康手段的追求,如今进入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对青少年时代的保健时尚仍然记忆犹新——
1、鸡血疗法
鸡血疗法,也称之为“打鸡血治百病”,简称“打鸡血”,是流行于1967年的一种健身方法。历时大约10个月左右。就是抽出新鲜的鸡(最好是小公鸡,也有说4斤以上重的纯种白色“来航鸡”最好)的鸡血几十到100毫升,注射到人的静脉中(一说肌肉注射),每周一次。据传,其“缘起”是某国民党“中将”军医被我公安机关抓获判了死刑,行刑前献出这个“秘方”以求自保,称其疗效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治愈百病。
2、红茶菌
流行于1970年代中后期的民间养生疗病方法。红茶菌俗称又叫“海宝”、“胃宝”,是一种像海蜇的生物,用红茶水加糖泡养,它含有乳酸菌、醋酸菌、茶、糖、维生素等多种天然营养物质,成本低廉而功效神奇,很符合那个全民贫穷时期人们的消费观。红茶菌起源于我国渤海一带,后来被带入苏联,并在苏联的高加索一带培养应用。1971年日本的一位俄文女教师从高加索带回日本进行培养,然后又由日本流传到世界各地。近年来,红茶菌在日本及欧美兴起了应用和研究的新高潮。
3、甩手疗法
197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的一种民间健身法。方法是:身体站直,脚趾用力抓住地下,两脚距离等肩宽,两臂同向前后摇甩。甩手次数无一定之规,视各人情况而定。文革期,人们感到无法主宰自己的政治命运,却唤起了对脆弱肉体生命的关爱。尤其人们面对生老病死无法抗拒的恐惧时,自然渴求练就超自然力以摆脱困境,当是晨练人群排阵如林,手臂甩动,煞是整齐,蔚为壮观。
4、气功潮
1979年掀起的“外气”的高潮,起源于当年顾涵森在《自然杂志》连篇报导测出了“外气”的物质基础是“微粒流”、“红外辐射”、“电磁波”等等,从而,第一次使“气功”健身有了“科学依据”,具有发“外气”能力的超人在全国范围内突然涌现:严新被誉为“现代济公”;张香玉在北京北太平庄授功6天获暴利42万多元,鹤翔桩弟子组场治病„„导致大批群众盲目参与,一时间各种各样的伪气功花样百出,劣迹昭彰。
凡此种种现象其要害都是利用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其目的都是为了骗取名誉,地位和金钱,伪气功败坏了气功的声誉,危害到人民和社会。很多气功界专家和科普工作者纷纷出书撰文,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练习气功与健康的关系。1990年8月中国科协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宏扬科学气功,破除封建迷信”报告会,这一活动使与会的科学界、新闻界人士及有关领导对科学气功和伪气功产生了新的认识,风靡一时的气功潮暂时逐步降温。
5、饮水疗法
1970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以后流行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方法。民间传说这种疗法传自日本,难以确定是时间上的巧合还是有事实根据。办法为每天早上起床之后,空腹喝三杯凉开水。据说可以清洗肠胃中的残留废物,保持人体所需水(水分在人体体重比例中占70%多)的正常供应,对慢性肥厚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由于这种疗法简易可行,不需额外耗费金钱,迎合了当时阶级斗争形势相对缓解,人们讲究养生的心理要求。其盛况比较前些年的鸡血疗法更有过之。
除此之外,卤碱疗法、羊肠线埋藏法、爬乌龟等等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区,吸引着追逐保健相同目的的群众一波一浪的参与,具有千年养生文化传统的我国百姓从未放弃对健康的不懈追求,但是知识的贫乏、购买力不足和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生产滞后等原因存在,致使保健只是流行于民间而没有形成产业!
二、起步阶段(1978~1986年):改革开放释放出市场潜力 里程碑: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国家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新阶段,企业和百姓的观念与行为开始发生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经济出现活力,百姓收入开始增加,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人们健康观念也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脱离了计划经济的民营企业出现,商品生产结构发生变化,商品形态的保健产品出现,包括治疗仪、口服液以及保健膏贴等,产量逐渐上升;中药补品有蜂王精、龟龄膏、灵芝浸膏、田七片、三鞭酒、蛤蚧口服液、参桂鹿茸口服液等。伴随观念的开放和收入的增加,供需活跃的保健品市场雏形显现,市场在品种增加的推动下保持加速度的增长。
(一)1978年:“青春宝抗衰老片”标志保健品出现
人们对“青春宝”的认识,首先来源于一个1978年诞生名为青春宝抗衰老片的雏形保健品,当时它的生产厂家叫杭州第二中药厂,即现在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的前身。青春宝抗衰老片问世后至今长盛不衰,并从一个产品扩展为美容胶囊、永真片等一个保健品系列。同时,公司在药品领域的拓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00年,“青春宝”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二)1980年:果味VC成为保健品替代品
1980年北京第一制药厂出产,上市后一鸣惊人,年销量达到一亿多片,虽然是药品身份,但是主要的购买者是孩子的家长,可以认为具有保健品的属性;果味VC始终保持稳定销量,以至于近几年维生素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期之后,双鹤VC打出“果味VC又回来了”的广告词,吸引上世纪对果味VC念念不忘的老顾客。
(三)1982年:周林频谱仪诞生开创了保健品新领域
周林教授从医治自己的冻疮入手,把“频谱概念”做成一个产业,在其后二十年中大批忠实消费者一如既往的购买和“以旧换新”,这也算保健品行业的特例了。周林频谱仪的研制成功在1982年前后,1984年开始大规模销售,在军队和医院掀起了一股股“频谱热潮”,为企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后来随着“频谱”的多起官司,周林先生出国,“百利脚炉”等产品的泛滥,也曾经一度遭遇信任危机。
(四)1985年:杨振华首创851
杨振华851口服液是1985年1月杨振华教授研究成功的,为了纪念这个日子,这一发明专利被命名为“851”,这是中国最早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发明的保健品。1988年,“851”的代理商成为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开山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中国保健品消费市场的第一次高潮。其中内蒙古的吴柄新、乌力吉和许彦华被业界视为“内蒙军团”的领军人物,而他们也在几年之内就称雄中国大地,吴柄新后来创办了三株集团,而乌力吉、许彦华也成为各霸一方的保健品大亨。正是“851”使他们踏上保健品市。
(五)1986年:北京蜂王精出口转内销
1966年的春天,北京制药四厂突然接到了国家的命令,要求在六个月内必须制造出“药液澄明、药效不减”的蜂王精口服液。当时国内的药品还都是片剂和胶囊,从未有过口服液,老厂长和研究人员坚定的信念和无数次的试验后,中国第一支复方口服液北京蜂王精终于诞生了,就在研发成功当年北京蜂王精走出国门,先是在香港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又远销到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国家。而到1986年,国内市场销售增加形成规模,1988年销售量突破一亿两千多万支。如今北京蜂王精注册为保健食品:“无论是营养价值还是医疗保健作用,均达到了国际水平”。
——在没有法规的状况下,先行者们凭着原发的市场嗅觉大胆的迈入市场,攫取第一桶金的同时,为后来者打下了路桩,我们向他们他们的开拓精神致敬!
三、发育阶段(1987~1995年):政策出台鼓舞了投资热情
里程碑: 1987年10月28日卫生部颁布《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颁布,结束了行业没有法规和管理主体的混乱局面。法规出现大大鼓舞了企业投资热情,各地纷纷批准药健字号产品上市销售,因此1987年被称为中国保健行业元年。2000年卫生部公布《关于开展中药保健药品整顿工作的通知》,要求2002年底药健字号产品全部退出市场,至此结束了保健食品和药品两种准入手续同时存在的混乱局面。
在这八年间,鱼油、卵磷脂、松花粉、蜂王精也以食品、特种食品、新资源食品等的手续上市,大众广告营销模式占据主流,三株模式(DM)走向极至,百姓购买赠送保健品一度成为社会时尚。由于缺乏监管,随之而来的假冒伪劣、夸大宣传等不规范现象大量出现,市场秩序和消费信心经受着考验。
(一)1987年:《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颁布施行
自1987年10月卫生部发布实施《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以下简称70号文)以来,中药保健药品发展迅速,一些品种对辅助治疗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已审批的中药保健药品中,存在命名不规范、组方不合理的问题,有的出于各自目的,将治疗药品或食品审批为保健药品,有的保健药品毒副作用明显,给消费者造成危害。因此,2000年卫生部发出《关于开展中药保健药品整顿工作的通知》,整顿期是三年,要求2002年底药健字号产品全部退出市场。
(二)1987年:宗庆后在校办厂造出娃哈哈 1987年底,在长江三角洲的杭州市上城区,一家叫“娃哈哈”的校办企业经销部诞生了,由于了解到我国三亿多儿童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厌食、偏食现象相当普遍,于是在1988年,“全面促进儿童食欲”的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上马,并打出“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当时娃哈哈的账户中只有10多万元,厂长宗庆后却把它全部投进了公关策划和广告宣传。由于当时保健品刚刚为公众所接受,很快这家小工厂开始从众多的保健品企业中脱颖而出。到1990年,娃哈哈的产值突破了亿元大关,发生在小学校园里的经济奇迹开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1987年:蓝先德推出昂立一号
1987年,蓝先德这个化学工程系的硕士生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生物系,他和同伴经过反复实验,从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数十种有益菌株中选出了后来足以令世人惊叹的菌株,并命名为“ONLYONE”(唯一的,独特的),也就是现在家喻户晓的昂立一号。为了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产品,上海交大昂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于1989年宣告成立,昂立一号产品随即推出。2001年,交大昂立紧随太太药业在上交所上市。2007年创始人蓝先德因涉嫌财务问题淡出昂立公司。
(四)1988年:怀汉新对太阳神的爱天长地久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这首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企业形象广告歌,曾红红火火唱响全中国。当年,太阳神在东莞黄江起步,创造了一个靠5万元借贷起家,短短5年的时间以10毫升的口服液红遍全国的神话,作为国内企业第一家全方位导入CI的企业,“太阳神”已经超越了保健品的概念,成为国内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里程碑。以今天的目光看太阳神的产品,也的确代表了那个时期的保健品水平,出众的包装和独一无二的知名度,太阳神的营业额达到了创记录的13亿元,利润高达3亿元。
(五)1989年:来辉武用生日命名“505神功元气袋”
“505神功元气袋,洒向人间都是爱”,在央视代表着权威的80年代末,中国文明的发祥地陕西咸阳,“505神功元气袋”和来辉武教授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突破性地把传统复杂的中药技术成功嫁接到现代医疗保健品上来,“内病外治”使用简单,效果明显,媒体选择准确有力,使用来辉武的生日(5月5日)命名的“505”系列产品,成为那个时代保健的代名词。如今“505”除原有保健系列护身用品以外(神功元气袋、护肩、护腰、护膝、保健文胸等),产品线已经延伸到保健口服液、药品、饮料、饲料。遗憾是至今尚无国家级保健用品监管法规出现。
(六)1991年:飞龙姜伟横空出世
沈阳飞龙的创始人姜伟以专利产品“飞燕减肥茶”攫取第一桶金,以“延生护宝液”打响全国市场,以三株式的复制手法使全国市场全面飘红。从“延生护宝液” 到“伟哥开泰”,刻意的宣传“提高性功能”自然是姜伟的杰作,它不象太阳神那样的讲究营销技巧和品牌形象,而是一味地以广告轰炸为惟一手段,这种毫无投放技巧的广告轰炸居然非常奏效,从1991年起,飞龙投入120万元广告,实现400万元利润,第二年,投入1000万元广告,利润飚升到6000万元,到1994年,广告投放过亿元,利润已超过2亿元,俨然成为全国保健品产业的龙头老大,发展速度一度居全国医药行业的首位。
(七)1993年:太太口服液首创女性专向保健
“太太”是国内最早生产女性保健品的企业,1993年“3.8妇女节”“太太口服液”上市,注定了太太药业和女性的不解之缘。“太太药业”的成功首先是专一,从95年的“做女人真好”到后来引起广泛争议的“每天一个新太太”,“十足女人味”,到“让女人更出色”,“太太口服液”成为提及率最高的女性保健产品,也是中国民营企发展最稳定的企业之一,98年推出“太太静心口服液”(现更名为“静心口服液”),以更年期综合症为功效诉求,很快就和“太太口服液”并驾齐驱为中国女性保健的两个优势产品。2001年6月,太太药业在上海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保健品上市企业,如今创办太太药业的董事长朱保国坐拥健康元、丽珠药业等庞大资产。
(八)1994年:三株口服液诞生,创造营销奇迹
1994年,吴炳新父子的三株口服液在济南问世,当年销售过亿,随后三年创造了聚集15万人、年销售80亿的神话。从94年创业的1.25亿的销售额到1995年的23亿用了一年时间,从23亿到1996年的80亿同样只有一年,从而缔造了现代企业营销的奇迹。三株的成功首先是造势的成功,网络的成功,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三株的奇迹昙花一现。1996年6月,湖南常德汉寿县退休老人陈伯顺在喝完三株口服液后去世,家属一纸诉状上告法院,1998年3月,法院一审宣判三株败诉后,20多家媒体炮轰三株,尽管三株官司最终获胜,但已无力回天了。从三株的奇迹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我国城乡居民潜藏着巨大的保健品购买需求和购买能力。
(九)1994:鳖精大战殃及池鱼
1994年马家军为“中华鳖精”做广告,使其走红保健品市场。并由此也爆发了“鳖精”大战,仅江苏某县生产鳖精的企业就有120家之多,估计全国有生产企业一万家左右。然而有关部门发现鳖精生产中的混乱,整顿、停产、查封了一些不法企业,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曝光江苏某厂仅有十几只鳖,却源源不断地出产鳖精,激起了消费者的不满和愤怒。鳖精大战,不仅没有把保健品市场的“蛋糕”做大,中央电视台曝光的鳖精生产“探秘”,引起了全社会对整个保健品行业的强烈不满和排斥心理,给保健品产业的信誉带来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十)1995年:史玉柱转行推出脑黄金
1995年,史玉柱的珠海巨人公司在汉卡成功之后,推出健脑保健品“巨人脑黄金”,在央视黄金时段打出“让一亿中国人先聪明起来”和“健脑要从娃娃抓起”广告,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上市成功后又陆续推出12种保健品,投放广告1个亿,脑黄金取代巨人汉卡成为巨人新的摇钱树。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柱贷不到款,决定将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此时,脑黄金每年已经能为巨人贡献1个多亿利润。没成想,保健品业务因资金“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极而衰。
(十一)1995年:“再贫不能贫血”的红桃K
提起补血市场,就不能不提到“红桃K”这个初期直接采用三株模式起家的补血产品。“红桃K”以获得诺贝尔奖的“卟啉铁”为主要成分,以简单易记形象化的“红桃K”命名,以“再贫不能贫血”的标语式口号大喊,以“王婆”形象贴近群众,通过专题片、墙体广告、宣传单、义诊形式进行全面传播,组织庞大的营销队伍快速挺进农村市场,由于价格合适,在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取得了不凡的销售业绩。
(十二)1995年:《食品卫生法》出台奠定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 1995年10月30日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22条、23条和45条对保健食品审批和监管作出了明确规定,首次确定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为保健食品产业的出现奠定了法律基础。
第二十二条 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其产品及说明书必须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其卫生标准和生产经营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 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有害于人体健康,其产品说明书内容必须真实,该产品的功能和成份必须与说明书相一致,不得有虚假。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而生产经营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的,或者该食品的产品说明书内容虚假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卫生许可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1]等法律、法规,设计统一的调查表。资料来源于2011年12月—2012年4月驻马店市卫生监督所卫生执法人员对辖区内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调查表、学校食堂生活饮用水检验报告单、现场检查执法文书等。
1.2 对象
辖区内82家学校食堂。
1.3 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学校食堂的基本情况、卫生管理、基本卫生设施、可溯源情况、食品添加剂使用、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等。对每家学校食堂的生活饮用水进行抽样,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盲样检测。检验项目为26项水质常规指标,其中感官性状5项,一般化学指标10项,毒理指标9项,微生物指标2项。检验结果由专人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2]进行评价,有1项不合格即判定为水质不合格。
1.4 统计方法
使用Excel表对结果进行统计。
2 结 果
本次调查的学校食堂城区52家,农村30家。其中大中专院校食堂11家,中学食堂22家,小学食堂2家,托幼机构食堂47家。
2.1 卫生管理情况
按照设置卫生管理部门、设有专(兼)职卫生管理员、实行承包经营、许可证持有情况、健康证持有情况等分别进行统计,见表1。
82所学校食堂均设置有卫生管理部门,设立了专(兼)职卫生管理员。实行承包经营的有26家,承包率为31.71%。许可证持证率90.24%,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76.36%,高于有关报道[3,4,5]。比较不同食堂类别的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χ2=1.5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基本卫生设施情况
按照选址、布局、功能区面积、消毒保洁设施、三防设施(防蝇、防鼠、防尘设施)分别进行统计,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选址、布局、功能区面积、消毒保洁设施、三防设施合格率分别为79.27%、70.73%、69.51%、71.95%、64.63%。经统计学分析,选址、三防设施合格率城区高于农村,消毒保洁设施配备率城区明显高于农村,布局合理与功能区面积满足需要方面,城乡无差异。
2.3 食品及食品原料可溯源性
对82家学校食堂采购的面粉、食用油、调味品中3个批次产品的索证索票、入库查验及台账建立进行现场检查,调查项中1个批次不符合要求即判定该项不合格。见表3。
从表3可看出,学校食堂索证索票率、入库查验率、台账建立率分别为67.07%、80.49%、62.20%,与省内报道的相近[6]。经统计学分析,托幼机构索证索票、入库查验率均高于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食堂,台账建立率明显高于后者。
2.4 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 见表4。
我市学校食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率为35.36%(29/82),低于餐饮单位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的报道[7,8,9]。经统计分析城区使用率高于农村。χ2=4.8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学校食堂中最多使用了6类,最少使用了1类;使用频率较高的为膨松剂、增味剂、食品用香料,甜味剂。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均为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食品添加剂加工的食品类型主要为蒸煮面食、烤培食品、炒菜、酱卤肉。有5家学校食堂存在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占17.24%(5/29);有8家能做到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食品添加剂,占27.59%(8/29)。这些学校食堂均没有配备食品添加剂专用称量工具,使用量是厨师凭经验决定,采购添加剂均未索证,均无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和固定存放场所。未发现在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现象。
2.5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比较
城区学校食堂51家使用同一集中式供水单位提供的生活饮用水,1家高校食堂使用自备井水供水,30家农村学校食堂均使用自备井供水。水质检验结果见表5。
水质检验结果显示,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为89.02%,高于文献[10]报道的结果。城区合格率高于农村,水质不合格的原因是77.78%(7/9)微生物指标超标,22.2%(2/9)一般化学性指标不合格。
3 讨 论
3.1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不合格原因分析
①没有落实主体责任,忽视对食堂的自身管理,甚至采取承包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部分学校食堂无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致使学校食堂无证经营、从业人员先上岗后体检或不体检的现象存在。②学校食堂在新建、改建、扩建时未经卫生部门审查,其选址、布局、功能区面积等硬件存在先天缺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注重食品安全管理,致使消毒保洁设施、三防设施等软件设施也没有达到有关要求。经费投入的不足和卫生安全理念的淡漠,使城乡学校食堂的选址、三防设施、消毒保洁设施等基本卫生设施出现城乡差别。③由于食品添加剂具有改善食品感官性状、减少食品腐败变质、利于食品加工等功能,学校食堂中也开始使用食品添加剂。城区学校食堂供应的食品品种丰富,感官性状要求比农村相对高些,因而城区学校食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量均高于农村。与社会餐饮服务单位一样,学校食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存在超范围、超剂量使用的现象。④农村地区受条件所限,只能通过自备井供水,水质没有经过过滤、沉淀、消毒等必要的卫生处理措施,水质合格率低于城区。⑤卫生行政部门在提升服务理念的同时,处罚力度不够。部分整改中的学生食堂,由于无法对外分流学生就餐,在无证的情况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2 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明确责任、综合治理,把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食堂自律与强化监管、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结合,及时发现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水平,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发生。①创新思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按照要求,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按600 ∶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监督员;不足600名学生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卫生监督员[11]。因此,要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行并落实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员制度。同时,积极推广好的管理经验,如由专业公司经营学校食堂、学校食堂集团化经营等,杜绝家庭承包经营。②加强经费投入,合理布局、完善卫生设施。学校校长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布局不合理的学校食堂,有条件的可另选地址建造学生食堂,条件不许可的,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规划和布局,添置必要的卫生设施,满足食品生产加工的流程处理。不能以简单的承包、租赁等方式将学校食堂推向社会[12],为食品安全工作埋下隐患。③有的放矢,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切实把好“九关”(即采购关、保管关、清洗关、加工关、消毒关、留样关、用餐关、人员关、应急关),确保在采购、加工、供应、贮存等关键环节安全可控,严防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发生。④树立典型示范,规范农村学校食堂的设置。去年,我们借助农村义务教育供餐政策的东风,召开了学校食堂卫生工作现场会,就学校食堂餐饮服务许可标准、机构及人员管理、场所与设备设施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学校食堂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剩饭剩菜处理、消毒洗涤、食品留样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培训。树立典型,查找差距,推广先进经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进一步规范了学校食堂的经营行为,提高了其自律意识和管理水平。⑤加大卫生监管力度,履行监管职责。监管部门要履行职责,加强对学校食堂监督检查,做好业务指导,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要责令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要予以取缔。同时,要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形成监管合力。⑥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消费。学校应利用健康教育课、宣传栏、广播等,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摘要:目的 掌握学校食堂安全状况,消除食品安全隐患,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患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方法 利用2011—2012年的调查数据,对驻马店市82家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82所学校食堂承包经营率为31.71%。许可证持证率为90.24%,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为76.36%。选址、布局、功能区面积、消毒保洁设施、三防设施合格率分别为79.27%、70.73%、69.51%、71.95%、64.63%,选址、三防设施合格率城区高于农村,消毒保洁设施配备率城区明显高于农村。学校食堂索证索票率、入库查验率、台账建立率分别为67.07%、80.49%、62.20%,托幼机构索证索票、入库查验率均高于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食堂,台账建立率明显高于后者。学校食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率为35.36%,农村低于城区,使用频率较高的为膨松剂、增味剂、食品用香料、甜味剂,加工的食品主要是蒸煮面食、烤培食品、炒菜、酱卤肉。存在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未发现在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现象。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为89.02%,城区高于农村;水质不合格的原因是微生物指标超标、一般化学性指标不合格。结论 该市学校食堂管理存在一定问题,学校应创新思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经费投入,合理布局、完善卫生设施;有的放矢,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树立典型示范,规范农村学校食堂的设置;加大卫生监管力度,履行监管职责;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消费。
关键词: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分析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学校卫生法律法规汇编[S].北京:2008.
[2]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3]李荷花.旬阳县2004年中小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6,22(12):915.
[4]李明满.2004年辽阳县中学食堂食品卫生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6,22(9):676.
[5]王淑玲.任城区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现状及监管对策[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142(2):11-12.
[6]王守礼.4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食堂卫生现状调查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2011,22(5):387.
[7]徐亚南,张志强,于军,等.我国餐饮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9,21(3):215-220.
[8]何玉芳,裘伟康,谢益,等.餐饮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及监管对策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5):1223.
[9]张玮,王培玉,张玉梅.北京市海淀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添加剂采购与使用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监督,2011,18(4):365-370.
[10]詹永安,徐赤,王正如.黄梅县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2007,14(4):258.
[11]《河南省卫生厅、教育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在全省大中小学校设立卫生监督员的通知》[Z].豫卫监(2011)26号.
现状分析: 中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和 国外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
中国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研究历史悠久。早在上古时代,便有神农氏遍百草,测试毒性。其中有毒的,纷纷被各大江湖门派所亲睐;无毒味美的,便成为百姓人家的盘中餐;无毒味不美的,可能就被制成中药了吧。
炎帝乃神农氏后裔(一说炎帝就是神农氏),中华民族又是炎黄子孙,因此可以认为,勇于品尝各种有毒食品,是我们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而这种传统,在当下得到了极大的继承和发扬。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责任重于泰山。但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 大头娃娃 ”、“ 毒大米 ”、“ 毒奶粉 ”、“ 雪碧汞毒门 ”、“染色馒头”、“瘦肉精”、“皮鞋制酸奶、胶囊”等事件的频发,让消费者陷入了极度的不安。为了更好的配合国家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推广,提高广大民众的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更多发生,保护自身身心健康安全,我们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国食品安全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现状:
1.一些蔬菜、水果中普遍残存化肥、农药等物质,使这些食品的安全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在农业生产中,一些菜农、果农为了增收往往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来喷洒蔬菜、水果,这直接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超标,这样的蔬菜、水果被消费者食用后肯定会带来身体健康上的很大危害。例如,在2009年曾经有相关的组织对北京市4家大型超市销售的樱桃、甜瓜、桃子、油桃、苹果5种水果进行抽查,结果一共检测出了17种农药,甚至有的农药是法律已经禁止使用的农药,可见某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多么不容忽视。
2.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用品。一些黑心肠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受金钱的驱使,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往往违规使用、超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激素,甚至不惜掺加有毒有害的化学用品,主要表现在:(1)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可供加工食品使用的添加剂的品种及其用量,如果超量使用很可能会对人体带来危害。但是为了追逐利润,一些食品加工者却无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的保护,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身体有害)。例如,在面粉中添加超限量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腌菜中多倍超标量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为了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为使大米、饼干增亮使用矿物油;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为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一种化工原料,学名甲醛次硫酸氢钠);还有孔雀石绿、苏丹红、三聚氰胺„„像这些老百姓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尝不出却能导致人们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化学物质到处可见,令人防不胜防,触目惊心。(2)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家禽、家畜、水产品体内。在种植业、养殖业中滥用激素和其他药物以增加产量,使水果、蔬菜、家禽家畜、水产品在短期内获得丰收、成熟。例如,带尖的西红柿,坚硬的猕猴桃、肥大的豆芽等等,都有可能是使用激素促使其长熟的结果。这种做法不仅使培育出来的产品营养价值明显降低,而且也会给食用者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3.制造、加工食品的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例如,用病死的家禽家畜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类食品、“注水猪肉”(给猪注水等于注毒,食用后对人体有极大危害)等。再如,2009年,在辽宁、山东、河北、上海、陕西等地又查到了多起使用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而生产乳制品的事件。这些免食品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加以严厉制止,都有可能会演变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事故。
4.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严重。由于受城市某些工矿企业违规排除废水的影响,致使一些地区人畜饮用水源和农作物灌溉水源受到很大程度的污染,主要是铅、锡、汞、锌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过量浸入到水源中去,受这些重金属污染的饮用水和农产品食品进入到人体后,就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另外,一些用来盛放食品的包装纸、包装袋、不锈钢餐具等也是铅、铬、镍等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这些重金属物质一旦超标超量的渗入了食品中,人们食用后就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潜在威胁。
正是由于以上一些食品问题的存在,近些年来,中国每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层出不穷,并且愈演愈烈。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全国食物中毒情况,仅2003年,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达379起,中毒12 876人,死亡323人;2007年,全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506起,中毒13 280人,死亡258人;2008年,全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437起,中毒13 325人,死亡152人。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那让我们看一看国外对待食品安全的态度.美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重视,建立了较为全面与系统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担任食品监管职责的主要有人类与健康服务部、食品药品管理局、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与监测服务部等部门.由于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一直比较分散,2010年,奥巴马政府推动食品安全体系改革,扩大了食品药品管理局的监管权力和职责,强调食品安全应以预防为主。根据新法案,食品药品管理局除了可以直接下令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外,还有权检查食品加工厂,以及对进口食品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尽量将食品安全的隐患消灭在端上餐桌之前。
英国食品标准署同样担负着消灭食品安全隐患的职责。它不仅监测着市场上的各种食品,还长期关注食品产地的安全问题。比如,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在欧洲上空遗留了大量放射性物质。直到2009年,食品标准署还在监测受放射性物质影响地区的农场情况,并向公众发布监测报告。
法国农业部下属的食品总局主要负责保证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卫生安全、监督质量体系管理,还负责检查包括食品标签、添加剂在内的各项指标。法国对食品供应源头实行严格的监控措施。屠宰场要保留供食用的牲畜如猪、牛等的详细资料,并为其挂上识别标签以标注来源;肉制品上市要携带“身份证”,标明来源和去向,由计算机系统追踪监测。同时,法国实行两种模式的食品认证和标识制度。一是政府统一管理的食品认证标识,包括:原产地冠名保护标签,即标识出原产地;生态食品标签,即95%以上的原料经过认证,没有使用杀虫剂、化肥等;红色标签,即与同类产品相比经过更严格的生产控制流程并拥有更高的质量;特殊工艺证书产品认证,即生产和加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设有全面和完善的监控。二是法国各大超市建立的自我管理的认证和标识。比如,家乐福超市的食品质量认证标识已成功实施超过15年。在家乐福的销售柜里,有此标识的食品占30%以上。
2002年,欧盟首次对食品生产提出了“可溯性”概念,以法规形式对食品、饲料等关系公众健康的产品强制实行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等各阶段的溯源制度。
在德国,食品的可追溯性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以鸡蛋为例,每一枚鸡蛋上都有一行红色的数字,用来表示出产国、产蛋母鸡的饲养方式、养鸡场、鸡笼编号等。消费者可以根据数字传达的信息进行选购。
英国食品标准署对食品的追溯能力也在2010年的克隆牛**中得到展示。媒体披露一些英国农场主销售克隆牛及其后代生产的牛奶和牛肉制品后,食品标准署迅速查明了克隆牛的来历、所在农场以及相关奶肉制品的销售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公之于众。
在日本,米面、果蔬、肉制品、乳制品等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使用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都要记录在案。每种农产品都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供消费者查询,并为食品的追溯提供依据。
加拿大的食品召回程序严密细致,具备从触发、调查、决策、召回到事后跟进等一系列方案。2011年4月,加拿大出现大肠杆菌感染案例,多名消费者患病。经调查,怀疑是食用一家企业从美国进口的一批核桃所致。事发后,该企业迅速把可能受到污染的所有核桃产品从已知的销售区域全部召回。同时,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发布健康危害警报,列明产品种类、品名、品牌、包装规格、批次、保质期、出售日期、经销商、零售店等信息,向消费者说明了大肠杆菌感染可能引起的各种病症和严重情况下可能致死的后果,并公布了信息咨询电话等。
在美国,食品安全新法案规定食品药品管理局拥有强制召回权,即直接下令召回问题食品而无需征求生产厂家同意。另外,食品药品管理局推出食品召回官方信息的搜索引擎,以及时披露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网站上包含自2009年以来所有官方召回食品的详细动态信息。
英国食品标准署网站上也可以查询到问题食品的召回信息,包括食品生产厂家、包装规格等,并明确标注召回原因。德国则成立食品召回委员会,专门负责问题食品的召回事宜。
2010年底,德国北威州的养鸡场发现饲料遭受致癌物质二噁英污染。2011年1月,德国农业部宣布临时关闭4700多家农场,禁止受污染农场生产的肉类和蛋类产品出售。对于二噁英事件肇事者,德国检察部门提起刑事诉讼,同时受损农场拟提出民事赔偿,数额高达每周4000万至6000万欧元。2004年,韩国曝出“垃圾饺子”事件,不法厂家将本应作为垃圾丢弃的萝卜下脚料制成“垃圾馅”,大量生产速冻饺子和包子。
事件曝光后,韩国随即修改《食品卫生法》,规定故意制造、销售劣质食品者将被处以1年以上有期徒刑;对国民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事件相关负责人将被处以3年以上有期徒刑;一旦因制造或销售有害食品被判刑者,10年内禁止在《食品卫生法》所管辖的领域从事经营活动,另附以高额罚款。
在日本,如果违反《食品卫生法》,主要负责人最高可判3年有期徒刑及300万日元罚款,对企业法人的罚款最高可达1亿日元。
制约,故名思议就是制约限制。目前制约我国食品安全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为以下几个因素。
(1)社会发展阶段和现实国情的制约
1.这是制约我国食品安全的最根本原因。我国从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到现在,仅30年的时间,各类企业和产业的素质,市场秩序,制度制约等存在许多不完善的问题,发达国家用了一两百年逐步解决诸多问题,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同样也需要一个过程。有些人为了金钱,甚至见利忘义,走上了非法牟利的道路。
2,。我国食品产业素质和食品科技水平有待提高。在有些发达国家的超市里,我们会看到每一枚鸡蛋上会有一行数字和字母,第一组数字代表产蛋母鸡的饲养方式,接下来字母表代表产地,第三部分数字代表母鸡的养鸡场甚至鸡笼。有了这组数字,生产者就会很小心,监管部门发现问题也很容易找到风险源头,消费者根据预警信息也会知道自己的食品是不是有问题,应该买哪些食品。
3我国的食品安全起步就比较晚,很多方面标准都还不完善,大部分都是照搬其他国际标准甚至是行业标准。所以出现了,在国外不合格的我国产品,在我国就合格的食品。
(2)生产环境不合格及生产者利益性的驱使
1.们国家食品生产的厂家道德底线较低,为了盈利会用尽所有方法。有些食品加工车间狭小,生产设备陈旧简陋,工艺落后,生产环境较差,2/3无产品质量检验实验室,无食品定型包装和商品标签,产品做不到批批检验合格后出厂,为了减少劳动力成本,大量招聘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差,流动性大,做不到体检合格持证上岗工作从业人员。在谋求暴利驱使下,企业还会故意生产假冒伪劣食品,从而更进一步加剧了制假造假的行为。
2.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和利益趋使,为了减少成本农民购买并使用剧毒的农药,甚至在打农药期没过期限就上市蔬果类食物;直接影响食品安全;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和小作坊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自身管理不到位。食品加工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食品添加剂使用混乱,添加剂含量严重超标,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与卫生质量有关的资料不全,食品卫生质量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也上市。在粮食收购过程中,由于质量控制不够严格,导致劣质粮食进入流通市场,食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不严,使得生产过程进一步加剧了食品安全。
(3)消费者的消费观
1.消费者对生产加工过程的掺杂使假并不知情。有些消费者为了贪图小便宜,专门挑便宜的商品产品购买,追求价格而不追求质量,导致不合格产品得以大度畅销,促使不法厂家持续生产加速不合格产品的流通。
2.有些消费者消费观念意识低,买东西不看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与卫生质量有关的资料而选择购买,特别是偏远大城市的乡镇和农村居民,根本没有消费意识观,甚至对于防品牌的东西很热衷,拥有买不起名牌,买和名牌相近的牌子也不错的消费心理。日经越久,使不合格产品得到一条稳定的根深蒂固的流通聚道。
3.消费者维权意识低,买到质部合格的商品也就当自己上了一次当,买个教训,不懂也没想过要自己拿起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这也进一步制约了食品的安全。
(4)中国食品安全的标准制定工作滞后
目前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的标准是CAC,它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37种食品的检测标准和41个卫生安全标准,对158种农药、54种兽药、1005种添加剂和25种食品污染物进行了评估,一共有8000个左右与食品相关的标准。包括农药、兽药残留物限量标准、添加剂标准、各种污染物限量标准、辐照污染标准、感官、品质检验标准、检测分析方法标准、取制样技术设备标准、以及检验数据的处理准则等。1980年代初,英、法、德等国家采用国际标准已达80%,日本国家标准有9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发达国家目前采用国家标准的面更广,某些标准甚至高于现行的CAC标准水平,目前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了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我国国家标准只有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覆盖面远远不够,标准化工作也有差距。(5)法律处罚较轻
我国现行的和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卫生部为配合该法律的实施而制定的《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从这两部法律法规来看,目前对于违反食品卫生规则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罚是比较轻的。《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销毁导致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相应的卫生部颁布实施的《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第九条规定:违反《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根据《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停止生产经营,销毁导致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没收违法所得,吊销卫生许可证,并同时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1)造成中毒或者疾患人数10人以下,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一至五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至三万元的罚款;(2)造成中毒或者疾患人数在11人至30人,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二至五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千元至四万元的罚款;(3)造成中毒或者疾患人数在31人至100人,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三至五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4)造成中毒或者疾患人数101人以上或者人员死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四至五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三万元至五万元的罚
(6)执行的过程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
目前,我国在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促进食品安全的执行过程中缺乏规范化和连续性。往往是在出现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之后,由上级行政机关发布行政条文,进行一阵风式的检查、处理。当这场风过后,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的行动偃旗息鼓,在风头上隐匿起来的制假造假分子又开始重新行动起来,制假造假再度泛滥。这种缺乏规范和连续性的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过程,使得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难以摆脱食品安全问题泛滥--打击--食品安全问题暂时缓解--再度猖獗--再打击这样的怪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有税收,有绩效,食品生产商的实际生产情况不会对其正常生产产生影响。而有些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勾结不法厂家,受贿于厂家,给厂家通风报信或不严格执法。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持续泛滥。
建议措施:从消费者、企业、政府三方面入手:
一、关于消费者 :
一方面,应主动学习一些食品安全的判断知识,掌握食品标签的识别方法,查看各种标识、标记是否完备。例如市场准入标志QS,计量合格标志C,配料表的内容,厂名厂址是否齐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执行标准,使用和储藏方法等。
另一方面,应尽量购买大企业或知名品牌的食品。这类企业从原料采购、生产成品、质量检验到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都比较完备,能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质检部门对这些企业有相对定时和规范的检测,有些企业的执行标准甚至高于国家标准,安全可靠性相对较高。
第三,选购食品时,尽量到超市或连锁店购买。这类企业一般都从正规渠道采购产品,有严格的进货验收制度和销售记录,对食品质量的把关较严,有正规的售后服务渠道,食品质量的安全可信度较高。
第四,购买食品时,要留好购物小票或索要发票,如果有质量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国以法为纲,民以食为天”,食品是每个人每天都所必备的,是维系生命的重要渠道,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作为消费者,都应有一双慧眼,努力保证自身的安全。第五,让消费者人人成为监督者。消费者是食品的最终需求者,所有不安全食品的终极消费对象,消费者在第一时间接触不安全的食品,消费者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普通的公众,人数极为庞大,所有的公众都成为不安全食品的监督者,将使不安全食品无所遁形。同时消费者又是不安全食品的最终受害人,他们有积极性去维护自己的权益。理论上讲食品安全监督应该是政府份内的事情,如果转嫁给消费者,似乎不太妥当,另外监督是要支付成本的,我们不能让消费者承担本来由政府承担的成本。另一方面消费者作为受害者应当获得赔偿,那么我们可以将对制造者的处罚全部给予消费者,让最终受害者获得很大收益,促使消费者有足够的动力去监督食品安全,这样让人人都可以参与监督。
二、关于 企业 :
1.完善立法和食品安全标准。按照《食品安全法》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打造一种无缝监督与管理体制,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完整的法律责任体系,为追究食品安全责任和补偿食品安全问题受害当事人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要尽快完善标准体系,全面清理整合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快解决标准缺失、重复和矛盾问题。一时难以出台国家标准的,要先行制定地方标准或产品安全、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的规范性要求,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防止出现监管空白。
2、加强行政管理,通过对监管制度的整合,既要避免出现监管空白,提高监管效率,节约监管资源,又要防止出现职能交叉,相互掣肘,更好地发挥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效能。
3、延长和完善监管产业链。
4、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社会力量介入食品问题治理,应该受政府的欢迎和提倡,并做相关的制度设计。
5、建立企业诚信制度
赚钱是企业经营的目的固然重要,但企业生产的产品是面向广大人民的,不能因一己私欲,而生产损害人民群众生民健康的产品。而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塑造一个诚信的企业可以从源头上防止食品安全的产生。诚信建设,说到底就是法制建设,诚实信用,是民法中的帝王条款,是传统美德的法律化。今后应当把企业或经营者的诚信建设当做一项基础的,常规的工程,建立量化考核体系,坚持不懈,因为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只有这样,企业,商人才会把消费者当做真正的上帝,食品安全才会有保证。
6、加强基层监管部门人力、设备和经费保障力度,让罚款与部门利益脱钩,严禁罚款返还、变相“坐收坐支”。
三、关于政府:
政府应该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①、要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加强引导、监管、约束
1.政府要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从技术改造、企业经营及责任等方面进行引导,切实提高生产者和经营者素质。
2.建立健全食品科学标准体系,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水平,提高基层食品安全技术装备标准,用高科技进行严格检测。
3.建立企业安全信用档案,实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加强监督和考核,对违禁者进行曝光,给予退出行业。
4.制定食品安全法规、条例,对不法者严惩不怠。5.建立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网络平台,引导公众安全消费,倡导健康生活消费。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民族健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②、政府占主导地位,各部门为辅
1.推行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从食品源头防微杜渐。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形成网格化管理。同时,推行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建立健全标准、投入、预警、诚信、市场体系。
2.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引导、监管等作用。逐步建立食品企业诚信品质档案,记录食品企业诚信情况。通过行业公告或媒体定期向百姓公告食品行业优质光荣榜和劣质曝光单,引导公众消费安全食品,对优质食品进行奖励,出台行业行为规范、规则,在行业引导的同时,加强法律约束,食品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强令违规者退出行业,并追究法律责任。还应利用社会媒体舆论,倡导健康生活,建立激励百姓进行监督机制。
③、建立城乡联系,推进城乡食品一体化管理
1.推进城乡食品监管一体化,加强基层服务。目前,不安全食品大有向农村转移之势,农村也确实存在管理空白。在食品监管方面可考虑将监管建立在农村,或将卫生、工商、质监、农业等相关职能设在村、镇,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将安全监管措施落实到农村。
【中国的食品行业质量安全状况分析】推荐阅读:
中国周边安全状况分析07-22
食品安全与当代中国09-17
分析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状况09-22
2007年中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06-15
中国儿童食品市场07-23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致辞稿06-03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专业考研经验06-23
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