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员基本技能培训

2024-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技术员基本技能培训(精选7篇)

技术员基本技能培训 篇1

第一节 概述

一、概述

传动系将发动机动力传送到车轮。广义上它被分成下列分类: ·FF(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车辆)·FR(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车辆)·手动变速器(MT)·自动变速器(A/T)提示:

另外除了FF和FR,有4WD(4驱动)和MR(中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车辆。

A FF B FR

1发动机2驱动轴3车桥轴4传动桥5传动轴6车桥7变速器8差速器9轮胎和车轮

二、动力传输

配MT的FF(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车辆)车

1.发动机 2.离合器

3、手动传动桥

4、驱动轴

5、车桥

6、轮胎与车轮

配置AT的FF车(发动机前置qian轮驱动车辆)

1、发动机

2、变矩器

3.自动传动桥

4.驱动轴

5.车桥

6、轮胎与车轮

配置MT的FR车(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车辆)

1、发动机

2、离合器

3、手动变速器

4、传动轴

5、差速器

6、后车桥 7

7、轮胎与车轮

配置A/T的FR(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车辆)

1、发动机

2、变矩器

3、自动变速器

4、传动轴

6、后车桥

7、轮胎与车轮

第二节 离合器

一、离合器结构

手动变速的车辆可以通过操作离合器踏 板来接通和断开发动机的动力。1离合器踏板2推杆 3总泵4液压软管

5分泵6分离叉6离合器盖

参考: 离合器零件

1护套2分离叉3夹头4分离轴承 5离合器盖6离合器盘 7飞轮8膜片弹簧9压盘

结构运行流程 离合器运行流程

离合器分两个部分,一部分通过机械运 作传送动力,另一部分利用液压传送动 力。

A机械操作B液压操作 1离合器踏板2推杆 3总泵4液压软管

5分泵6分离叉7分离轴承 8膜片弹簧9压盘10离合器盘

第三节 传动桥

一、传动桥

传动桥包含统一的变速器和差速器,于前轮驱动和发动机中置的车辆。A变速器 B差速器 1输入轴 2输出轴

二、手动传动桥

手动传动桥能接通并断开动力并改变啮合齿轮的组合。因此它能改变动力的强度、转速和旋转方向。1发动机 2离合器 3输入轴 4接合套 5换档杆 6输出轴 7差速器 8驱动轴 9轮胎

参考:

手动变速传动轴运行 空档 A输入轴 B输出轴 C差速器 蓝色箭头: 红色箭头: 动力传输 转动方向

箭头宽度表示力矩的大小。箭头宽度越 宽,力矩越大。

1档

2档

3档

SMT(顺序手动变速)

当通过ECU(电子控制单元)变换齿轮时,SMT操作节气门、离合器和换档操作。特性: ·没有离合器踏板。·操作开关进行齿轮变换。1换档杆(开关)2传感器

3ECU(电子控制单元)4液压泵

5执行器6发动机7离合器8变速箱

三、自动变速传动桥

自动传动桥包括一个变矩器,行星齿轮装置和液压控制系统。其利用液压力根据车速、加速器开启度和换档杆位置而自动变换齿轮。在自动传动桥中不需要变换齿轮,它甚至没有配备离合器。它还使用电脑根据传感器探测到的行驶条件调节换档。此系统称为ECT(电子控制变速器)1变矩器 2机油泵

3行星齿轮机构 4车速传感器

5中间轴齿轮转速传感器(输出)6涡轮转度传感器(输入)7传感器

8发动机和ECT ECU(电子控制单元 9电磁阀

10液压控制单元 11换档杆

参考:

全液压控制自动传动桥

全液压控制自动传动桥的结构基本上和ECT(电子控制变速)的一样。然而此 传动桥通过用液压方式从速控液压阀检测车速,通过油门拉索的运动量检测加速踏板的开度,从而机械地控制换档。

1变矩器 2机油泵

3行星齿轮组 4速控液压阀

5加速踏板 6发动机7油门拉索 8液压控制装置9换档杆

四、变矩器

自动传动桥车辆的变矩器利用液体的力把发动机的动力传送给传动桥。其原理等于是一对面对面的风扇。一个风扇吹出空气转动另一个。泵叶轮的转动将一个离心力施加在液体上,液体再将此力传送给涡轮转子。提示:

还有另一种变矩器,它有一个锁止装 置可以机械地传送动力而不用液体。这是通过离合器的工作(它切换动力传送的路径)和用前盖直接连接涡轮转子而完成的。

1泵叶轮(自发动机)2涡轮转子(通往传动桥)3定子4前盖5锁止离合器

五、机油泵

油泵是由变矩器驱动并提供自动变速器运转所需的液压力。1前泵体 2从动齿轮 3驱动齿轮

六、行星齿轮组

此装置变换自动变速装置中的齿轮。它利用液压力使三种齿轮(小齿轮、太阳轮、环齿轮)之一保持不动以便创造以下需要的状态:减速,直接连接,和反向转动。’ 1中间轴 2行星齿轮架 3前太阳齿轮 4后太阳齿轮 5环齿轮 6小齿轮(短)7小齿轮(长)

参考:

换档操作可以通过包含一组行星齿轮的 车型来说明。减速

动力输入:环齿轮 动力输出:行星齿轮架 固定:太阳齿轮

当太阳轮保持静止时,只有小齿轮旋转和转动。因此输出轴只能通过小齿轮*旋转与输入轴成比例地减速。

七、直接联轴节

动力输入:太阳齿轮,环齿轮 动力输出:行星齿轮架

环齿轮随着锁定的行星齿轮架转动,输入轴和输出轴以同样的频率转动。

八、反向转动

动力输入:太阳齿轮 动力输出:环齿轮 固定:行星齿轮架

当行星齿轮固定入位而太阳轮转动时,环 齿轮在其轴线上转动而转动方向相反。提示:

参考资料使用一种车型去解释使用不同输入/输出轴的操作。在实际车辆中为使行星齿轮能正确地变换齿轮,结构要复杂得多,如左图所示。

九、液压控制单元

此部件控制着操作行星齿轮装置的液压 管路压力。调压阀 1初级调节阀:调节来自油泵的液压力以产生管路压力。

2换档阀:换档齿轮。3手动阀:根据换档杆的移动切换管路的压力路径。4电磁阀:通过接收ECU的信号切换液压路径以变换齿轮。5机油泵

6发动机和ECT ECU(电子控制单元)7换档杆

十、发动机和ECT ECU(电子控制单元)此计算机接收来自传感器的电信号,将其传送给液压控制装置中的电磁阀,并控制齿轮的变换。传感器

检测车速和加速器开度并将电信号传送至ECU。

调压传感器:

1空档起动开关:检测换档杆的位置。2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检测节气门开度 3车速传感器:检测车速。4输入轴转速传感器 检测输入轴转速。5发动机 6自动传动桥 7电磁阀 8换档杆

第四节 差速器

一、差速器

差速器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1减速功能

进一步降低转速,其经过变速器变换以增加力矩。2差速功能

此功能是在汽车转弯时调整左/右轮之的旋转差动。没有差速功能,轮胎将打滑,车轮也不可能顺利地完成转弯动 作。

3驱动力方向转换功能(在FR车辆上)此功能成直角地改变来自变速器的转动 力并将其传送到驱动轮。

二、工作原理

差速齿轮包括几个侧齿轮和一个小齿轮这些齿轮在汽车转弯时自动调节左/右轮之间的旋转差速。

A FF(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车辆)B FR(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车辆)1传动轴

2驱动齿轮/驱动小齿轮 3环齿轮 4小齿轮 5侧齿轮 6驱动轴

三、LSD(限滑差速器)

车辆在泥泞中时,由于差速器的作用一个车轮在原地转动,车辆将无法移动。LSD限制了差速功能旨在对两个轮子都m 加力。

参考:

粘液离合器类型

此种类型在盘片之间使用高粘性硅油以传递力矩。当差速器中产生一个差速运动时,在粘性联轴节中产生一个差速限制力矩。

力矩传感式

此类型使用了在涡轮齿腹和止推垫圈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以限制空转轮的转动并将旋转力传递到另一轮。

预负载型

此类型用一个弹簧推动侧齿轮和差速器 箱之间的摩擦材料并利用产生的摩擦力 产生差速限制力。

第七节 传动轴

一、传动轴(用于FR车辆)FR(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车辆中,动轴将来自变速器的动力传送到差速万向接头是用在轴联接的部位旨在顺地传送动力,即使传动轴的角度由于速器垂直运动而改变。传动轴上有2至3个接头。柔性联轴接可以用在接头处。在接头处可以使用柔性联轴节。

A 3一接头类型 B 2一接头类型 1万向节2中间轴承3套叉4柔性联轴节

二、万向节

此接头因与传动轴的连接角匹配故毹稳地传送动力。1叉

2十字轴承 3十字轴

第八节 驱动轴

驱动轴

驱动轴通过变速器和差速器将发动棚旋转传递给车轮。其用于带有由独!架系统支撑的驱动轮的车辆中。提示:

车桥轴是用于非独立悬架的车辆一 1差速器2驱动轴3车桥轴4前桥壳

参考:

驱动轴接头的类型

A伯菲尔德式球节:使用了几个钢珠,优点在于速度性能稳定。‘ B三脚头式球节: 用三个滑动滚子,在速度性能稳定方面稍差于伯菲尔德式万向节。其结构简单并可轴向滑移。C十字槽式球节:使用多个钢珠,并在振动、噪音和恒定的速度等方面具有优良性能。1钢球 2滑动辊

第九节 车桥

轮轴和车桥轴支持车轮和驱动轴。

A.锥形滚柱轴承类型 B.径向止推滚珠轴承 C.壳式非独立悬架类型

A.锥形滚柱轴承类型

1、车桥

2、锥形滚柱轴承

B.径向止推滚珠轴承 1驱动轴(驱动轴)2车桥

C.壳式非独立悬架类型 1桥壳 2主动轴 3轴承 4轮毂

A 全浮式 B 3/4浮式 C 半浮式

问题一1 请标出以下每个语句正确或错误。

1、但驾驶员操作加速踏板式车辆的手动变速器离合器可将发动机的动力连接或断开。

2、自动变速器利用液压压力根据车辆速度,加速器开度和换档杆位置自动变换齿轮。

3、限滑差动器通过限制发动枕转速的方法将动力传递到两个轮子。

4、差动功能可以在转弯时调节左右轮之间的转动差。

5、驱动轴是用在有非独立悬架的车辆上。问题一2 关于力矩变矩器,以下哪句话是正确的?

1、在变矩器中涡轮转子转动时有液流动,从而将动力传递给泵叶轮。

2、在变矩器中,泵叶轮转动使油液流动,从而将动力传递给涡轮转子。

3、和离合器一样变矩器也可以断开动力。

4、变矩器使用电脑在换齿轮时操作加速器和离合器。

问题一3下列关于一辆FF(前发动机,前轮驱动)手动变速车动力传递顺序的陈述哪一条是正确的?

1、发动机-离合器-手动变速器-差速器-传动轴-车桥-车轮

2、发动机-离合器-手动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车桥-车轮

3、发动机-离合器-手动驱动桥-驱动轴-车轮

4、发动机-驱动轴-手动驱动桥-离合器-车轮

问题一4 从下列词组中选出与下列图表中的号码相应的词。

技术员基本技能培训 篇2

1、三本院校电子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三本院校又称独立学院,是近几年来国家为了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而孕育出的一个新兴事物,而三本学生正是独立学院教学所面对的对象。与一本和二本的电子类专业学生相比,三本学生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

(1)三本院校的学生进校分数较低,基础薄弱。他们大多数是高考的失败者,少部分是由于高考发挥失常或填报志愿不当从而才进入了三本院校。由于高考的失利,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进校后自卑感较强,自信心不足,再加上家长的错误认识和社会的偏见,使得他们从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是“差生”,从而觉得自己干什么都干不好,干什么都害怕失败,干什么都没有兴趣。

(2)他们在中学阶段养成了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上很被动,依赖性强,完全依赖老师,离开老师的指导他们学习什么东西都懒得动手动脑。由于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久而久之使得他们在学习中缺乏创造性。

(3)电子类专业是当前大学比较热门的专业,很多不能进入一本和二本院校的学生纷纷选择了三本院校的此专业,但绝大多数进入这个专业的学生都是家长或自己觉得这个专业热门才报考,其实他们报考之前根本没有仔细了解过该专业的特点以及是否适合自己,等真正进入了大学才发现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不知道该从哪开始学起,该怎样学才能学得好。如果一开始起步不好,整个大学都会在迷茫中度过。

2、如何抓好电子技术基础技能的教学

2.1 大量开设实践实训教学

对于刚进入大学电子类专业学习的新生来说,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在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基本是空白的,仅有一些电压电流和电阻串并联的基本概念,完全可以说就像一张白纸。因此,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刚跨出高中校门的新生引进电子世界的殿堂成了当务之急,电子技术基本技能的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线路》是每一个高校电子类专业必修的三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这三门课相应的也有其相配套的实验。但是,要想真正学好这三门课程,仅仅是在课堂上把课听好和做那么几个有限的实验还是不够的。为此,要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上,除了正常开设相应电类课程的实验外,对每门专业技术基础必修课还要大量安排与课程相关的实训环节。例如对每一届的新生,在他们学习《电路分析基础》这门课前,专门花足够的时间安排一个包括焊接、元器件识别和数字万用表(或收音机)组装等环节所组成的实训。在焊接上,给学生大量的焊接练习板,并通过指导老师的亲身演示和学生的反复练习,让学生从不会拿烙铁甚至没见过烙铁到不仅会用烙铁,还能了解各种烙铁的性能、参数和特点,从无法焊接好焊点到不仅能焊好焊点,还能知道如何在焊接中防止出现虚焊、拉尖、桥接、松香焊等现象,从而懂得了一个电子产品焊接的好坏,对于优化设计方案、控制生产过程以及保证产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元器件识别上,并不只给学生抽象的介绍常用基本元器件的性能和参数,而是直接引入一定数量的电子器件品种发到学生手里,这其中包括了常用的各大类电子元器件及各类导线和开关,在各大类元器件上又不断细化,如电阻就配备了包括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水泥电阻、压敏电阻、热敏电阻、光敏电阻、排阻、可调电阻等在内的各式电阻。学生拿到各式各样的器件实物,并通过反复测量,不仅能开阔他们的视野,还能让他们对各种器件的外形、性能、指标参数等方面知识的记忆更快且印象更深。为了学生测量的方便,还可以自行设计制作一套常用电子元器件测试板,学生无论何时,只需手上有个万用表,忘记什么器件想测就测,大大方便了学生。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焊接与元器件识别知识后,最后让他们亲手组装一套数字万用表(或一个收音机),当数字完用表的液晶屏有显示和收音机有声响,并最终能够正常使用时,他们发自内心的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在一系列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各环节的考核,避免个别学生的应付了事,让所有学生都真正的学到知识。

实践证明,学生只要把这个实训认真做好后,他们在《电路分析基础》这门课的学习上是相当轻松的,而且学生对这种实物教学且能亲自动手的实训非常感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主动提前地去找后续的课程进行自主学习,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为日后能不断发现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的好苗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2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正如前面所说,三本院校的学生进校时自身就有一种自卑感,所以教学的前提是要首先纠正他们的这种不良心理,让他们能不断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使学生尽快建立起健康良好的心态,树立起自信心。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要与他们平等相处,要努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把“要我学”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成“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还要多表扬少批评,即使出现了问题也要想办法去艺术性的评价,避开批评性的评价,总是用期待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另外,不要再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在实践中不要采用老师讲规范统一要求,学生机械模仿的方式。要让学生自主发挥,去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老师不要高高在上动不动就去对学生的做法进行评价,要融入学生中与他们共同探讨,最大限度的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引导学生敢于探索不迷信老师,让学生改变过去那种依赖性的学习方式,转向以教材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以教师为引导者而自己是主导者的自主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不仅工程师专家是人才,我们每个人只要积极探索在某方面也能成为人才。

3、结语

作为三本院校电类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发展给我们提出的任务是艰巨的,对如何抓好学生电子技术基本技能的教学是还得有更多深层次的东西去研究,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去探索,去总结,才能取得更多的成效。

摘要:对三本院校的学生强调的是应用型能力的培养。文章从分析三本院校电子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入手, 通过多年来第一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 探讨了如何抓好三本院校电子技术基本技能的教学。

关键词:三本院校,电子类专业,电子技术基本技能教学

参考文献

[1]施凤鸣.《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改革[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 (4) :45-47

[2]余战波.电子技能实训课教学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2008 (;15) :41

技术员基本技能培训 篇3

【关键词】电子技术;技能实训;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技术已成为当今现代化发展的潮流。而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对高职学生来说即是一门认知电子专业的入门课程又是一门为了以后能打下结实基础的课程。而怎样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知识与技能是我们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深究的一个问题。

一、传统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这是一门让高职学生学会识别电子元器、检测与选择元件的参数值、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识图、焊接、装配及调试电路。但是由于课程内容较多,比较抽象,学起来枯燥无味,再加上课时较少。而目前高职的学生基础差且参差不齐,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如果还是按照教材的内容来,先是讲解理论知识元件识别,其次是讲识图与电路原理,最后才是让学生进行实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难以得到理想的效果。

二、课程的改革

1.课程内容上的改革

在高职的教学内容上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要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一系列的项目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要点。这种项目式的任务可以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课程内容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目标要有增加、删减和改变。因为这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认知、检测与应用。例如:在讲二极管和三极管时,特线曲线的内容可删除。在讲完二极管时,可以把整流部分的电路提来上讲解,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二极管的特性及应用。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和抽象知识尽可能的简单化,让学生更容易明白。

2.课程教学上的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上课时应当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极。在上新的内容知识点时,应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样去解决,引入新的知识,学生也会带着这样子的疑问积极的思考。从而提高了学生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这一门课程中,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都是一些常用的电子元件,但对于刚从高中上来的高职学生来说,并不了解它们是干什么用的,而且电子元件里面的知识又相当的琐碎和抽象。要是我们在讲这些元件之前,用一个简单的小电子电路路实物板实现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功能,并对这个电路里边的元件功能提出一些问题。这样子同学们看到了元件的一些实实在在的一些应用,必定能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了,我们在教学手段上也要有所改进,例如:用原来的主要以“黑板+板书”的时代,变为以“多媒体”为主“黑板+板书”为辅。采用这样子的教学手段是基于这一门课程的特殊性,由于有基本电子元器件的介绍这些内容,对于大多数的高职学生来说还是相当的陌生,有的学生都没有见过电阻、电容的,所以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抽象的概念或过程形象地展示元器件结构,使原本难讲难学的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

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训活动,提高技术技能。这门课程侧重应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加强实践教学,有些内容我们必须放到实训室去上。例如:仪器仪表的使用,虽然我们用多媒体的教学能够看到什么是万用表、稳压电源和显波器,每个按钮的作用是什么?讲完了之后学生们也就忘了,也许就记得是什么东西而以。要是我们直接在实训室去上,边讲边看实物边操作。这样子学生们更容易掌握使用方法及测量方法。学生也更喜欢这样教学一体化的模式。

3.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主要是技术技能和动手能力。《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要学生们掌握各种元器件的识别和判定,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焊接电路板和制作简单电路析的要求。那么对于考核既要做到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能够体现实践性的操作,可以分为两部分来考核。第一部分在讲解完常用电子元件的时候就可以考核一次,考核的内容就是识别和各元件好坏和管脚的判别。第二部分就是后边的识图、焊接和简单制作电路板。例如制作一个双电源的直流稳压电源,通过的制作电路来检验学生们的识图、焊接及调试方面的能力。这样子的考核方式能更充分的使学生掌握了技能,又培养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高职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永枫.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教程[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伍湘彬.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技术员基本技能培训 篇4

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

【课题名称】 2.1 电路与电路图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特点,明确家用电路中预防短路的常用方法与措施。

3.学会简单电路图的识读与绘制。【教学重点】

重点: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分析 【教学难点】

难点:短路时电路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点】

电路三种工作状态的正确分析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具资源】

手电筒、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小灯泡、开关、连接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演示手电筒的开、关过程及其现象,引导学生明白手电筒电路实际上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直流电路。进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电路的画面,如图2.1所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实验演示实际电路;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实际电路的例子及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可根据多媒体展示或实验演示的实际电路,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实际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同时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

知识点:

1.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负载和传输环节。

2.各部分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负载也称为用电器或用电设备,是把电能

图2.1 实际电路 转换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传输环节是构成电路通路的部分。

教学环节2: 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特点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实验或多媒体演示电路的两种基本工作状态——通路与断路;进而多媒体演示电路的特殊状态——短路,如图2.2所示;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状态下电路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通路与断路是电路的两种基本工作状态,并自行分析三种工作状态下电路各自的特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电路发生短路时的危害及预防短路的方法与措施。

知识点:

电路通常有三种工作状态,即通路、断路和短路。通路是指正常工作状态下的闭合电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断路也称为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即I=0;短路时,电源提供的电流比正常通路时大许多倍,严重时会烧毁电源和短路内的电气设备,因此,不允许电源短路。

注意:教师特别要强调电路发生短路时的危害,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家用电路中预防短路的常用方法与措施——安装熔断器或自动空气开关。

教学环节3: 电路模型与电路图

教师活动:教师可根据具体实例解释电路模型与电路图的基本概念。学生活动:学生练习简单电路图的画法。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如下: 1.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特点。注意:不允许电源短路。3.电路模型和电路图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1

图2.2 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课题名称】 2.2 电流及其测量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理解电流的基本概念与定义,掌握电流的常用单位。

2.学会区分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

3.明确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与步骤。【教学重点】

重点:直流电流的测量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

难点:电流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区分

【关键点】

明确电流的大小及其测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小灯泡、开关、连接导线若干、电流表、万用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演示小灯泡实验电路,如断开开关,电路中无电流,小灯泡不亮;合上开关,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小灯泡亮。从而让学生明白小灯泡的亮暗,是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大小有关,进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电流及其测量。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流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教师活动1: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

学生活动1:仔细观察多媒体动画,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电流的形成过程、电流方向的规定。

教师活动2: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黑板展现一个复杂电路,并设计在不知某支路电流实际方向的情况下,求该支路电流大小的情景,从而引出电流参考方向的概念。

学生活动2:学生可通过教师讲解,理解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实例,练习并掌握根据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与计算值,来确定该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的方法。

教师活动3:教师讲解电流大小的定义及其常用单位,并通过相关例题对电流大小进行计算。

学生活动3:学生通过听讲与练习,学习电流大小的计算及常用单位之间的转换。教师活动4: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直流电流、脉动直流电流、交流电流的相关波形图。学生活动4:学生可根据展示的波形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直流与交流的概念。知识点: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为计算方便常先假设一个电流方向,称为电流的参考方向。电流大小的定义: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用I表示,即I

q

。电流的常用单位:安培(A),t还有毫安(mA)、微安(A)。常用电流的类型:电流通常分为直流电与交流电。直流电又可分为恒稳直流电与脉动直流电。

注意: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闪电电流大小、一般家用电器的工作电流大小、手电筒中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大小以及电子手表工作时的电流大小等相关常识。

教学环节2:电流的测量

教师活动:利用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电流表测量直流电流时的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时的接线示意图,并结合展示的电流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分别讲解电流表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和步骤。讲解时最好结合万用表和电流表实物。

学生活动:学生可通过仔细观察实物或根据展示的电流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知识点:

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测量直流电流一般用直流电流表,也可用万用表的直流电流挡代替电流表进行测量。

电流表使用时应注意:①与被测电路串联;②注意电流的极性。使被测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③选择合适的量程。电流表选用量程一般为被测电流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电流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④防止短路。

万用表测直流电流时应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应选择在直流电流区的合适位置。其他注意事项同电流表。

三、课堂小结

1.电流的形成、方向、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电流大小的定义、常用单位与类型。2.直流电流的测量方法、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3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2

【课题名称】2.3 电压及其测量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

1.理解电压、电位、电动势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常用单位。

2.掌握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3.明确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与步骤。

4.了解常用电池及其应用。【教学重点】

1.电压、电位、电动势的基本概念;电压的大小与方向。

2.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电源端电压与电动势之间的关系。3.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与步骤。【教学难点】

难点:电压、电位、电动势的的基本概念;电源端电压与电动势之间的关系 【关键点】

明确电压的大小及其测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小灯泡、开关、连接导线若干、电压表、万用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小灯泡实验电路。如在小灯泡安全使用范围内,分别用完全相同的2节1.5V电池串接后供电和其中的1节1.5V电池供电,让学生观察小灯泡亮度。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小灯泡的亮度与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即电源提供的电压)大小有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电压及其测量。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压与电位

(一)电压

教师活动1: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电场力做功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引出电压的定义式。

学生活动1: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动画,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电压的定义式。教师活动2: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电压的方向、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学生活动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练习掌握电压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电位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类比的方法,借助电压的联系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总结电位的定义及电位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知识点:

电压的定义式:A、B两点间的电压UAB在数值上等于电场力把正电荷由A点移到B点所做的功WAB与被移动电荷的电荷量的比值。即UABWAB。电压的方向:规定电压的方向由q高电位指向低电位,即电压降低的方向。电压的单位是V(伏),通常还有kV(千伏)和mV(毫伏)。在电路计算时,若事先无法确定电压的真实方向,常常先假定电压的参考方向。电位: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就是该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零。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电压就是两点间的电位差。在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压等于A、B两点的电位之差,即UABVAVB。

教学环节2: 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

(一)电源电动势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常用电池的电动势,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正电荷在电源力、电场力作用下移动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各种电池的电动势,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电源力做功的性质与过程,从中理解电动势大小的定义式。

(二)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

教师活动:教师可演示电源端电压测试实验,用电压表或万用表测量电源开路与通路时端电压的值,帮助学生分析电动势与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电源端电压测试演示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电源电动势通常标在电池的外表面;电动势的大小:等于电源力把正电荷从低电位(负极)移动到高电位(正极),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动电荷量q的比值。即EW。q电源两端的电压称为电源的端电压。当电源开路时,电源的端电压U在数值上等于电源的电动势E,即U=E;当电源工作时,电源的端电压U在数值上小于电源的电动势E,即U<E。

教学环节3:电压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电压表测量直流电压时的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时的接线示意图,教师结合展示的电压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分别讲解电压表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和步骤。讲解时可结合万用表和电压表实物。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电表实物或根据展示的电压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知识点: 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测量直流电压一般用直流电压表,也可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挡代替电压表进行测量。

电压表使用时应注意:①与被测电路并联;②注意电压的极性。直流电压表的“+”接线柱接电压的正极,“-”接线柱接电压的负极;③选择合适的量程。电压表选用量程一般为被测电压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电压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

万用表测直流电压时应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应选择在直流电压区的合适位置。其他注意事项同电压表。

教学环节4:常用电池及其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各种常用电池,并介绍其应用。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常用电池,了解其应用。

三、课堂小结 1.电压与电位。2.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3.电压的测量。4.常用电池及其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2.3中的部分内容。

【课题名称】实训项目一

万用表的基本操作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

1.熟悉指针式万用表面板各部分组成及其功能。2.掌握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的方法与步骤。3.学会万用表测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时的正确读数。【教学重点】

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的方法与步骤;正确读数。【教学难点】

难点:读数 【关键点】

直流电压的测量与读数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实物展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万用表、电池、电池盒、面包板、小灯泡、导线若干、色环电阻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设置问题情景:如小明玩赛车时把新旧电池混在了一起,请学生们帮小明想办法来区分新旧电池,从中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万用表的基本操作。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认识指针式万用表面板

(一)指针式万用表面板

教师活动:教师可展示指针式万用表实物,利用多媒体讲解万用表各部分组成、作用及其相关操作。

学生活动:学生每人或两人一组准备一个万用表,在教师的引导与讲解下,结合万用表实物学习、认识万用表面板各部分组成及其作用。

(二)操作前的准备

教师活动:教师可边示范边讲解操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模仿、练习操作前的所有准备工作。知识点:

MF47A型指针式万用表主要分为刻度盘和操作面板两部分。操作面板上主要有机械调零旋钮、电阻调零旋钮、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表笔插孔等。万用表操作前的准备:①将万用表水平放置;②机械调零;③插入表笔;④电气调零;⑤使用完毕后转换开关的放置。

教学环节2: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测量

(一)直流电压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用测量电池两端电压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万用表测量电池两端电压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模仿、练习万用表测干电池两端电压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注意:红表笔接高电位端,黑表笔接低电位端。

(二)直流电流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直流电流测量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总结直流电流测量的方法与步骤。

知识点:

万用表测直流电压的操作步骤:①选择挡位与量程。转换开关应旋至直流电压测量区,量程的选择一般为被测电压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值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②与被测电压并联。红表笔接高电位端,黑表笔接低电位端。

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的操作步骤:①选择挡位与量程。转换开关应旋至直流电流测量区,量程的选择一般为被测电压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值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②与被测电流串联。电流从红表笔流进,黑表笔流出。

教学环节3:直流电阻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用测量10k的色环电阻器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边总结边练习万用表测色环电阻的操作过程。

知识点:

万用表测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①选择倍率。测量电阻时,转换开关应旋至电阻测量区,倍率的选择应以测量时指针在刻度盘的中间位置为标准。②电阻调零。每次选好或更换倍率后,测量之前必须进行电阻调零。电阻调零操作方法同“电气调零”。③测电阻。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被测电阻的两端。

教学环节4:正确读数

(一)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时的读数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1—2个具体实例,讲解测直流电压与电流时正确读数的步骤。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正确读数。知识点:

读数时,一般刻度盘与量程选择开关配合进行。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时,应该看刻度盘中从上至下的第二根标尺,其左端为“0”,右端为满量程,标有“250、50、10”三组量程。标尺上共标有50小格、10大格,选择哪一组量程读数方便,具体要看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所选择的位置。正确的读数步骤:①根据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所处位置,明确满量程的值;②计算每小格所代表的值;③明确指针所指的格数;④计算测量值:测量值=指针所占格数×每小格所代表的值。

(二)测量电阻时的读数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1—2个具体实例,讲解测电阻时正确读数的步骤。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正确读数。知识点:

测电阻,应该看刻度盘中最上方的第一根标尺,其左端为无穷大“”,右端为“0”,并且标尺刻度是不均匀的。电阻的测量值=刻度数×倍率。

三、课堂小结

1.认识指针式万用表面板各部分组成及其作用。2.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测量。3.直流电阻的测量。4.正确读数。

注意:测量电阻时,每次选好或更换倍率后,测量之前必须进行电阻调零。

四、课堂练习

1.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若量程选择开关选择在直流10V,指针所指的位置如图2.3所示,那么被测电压值为多少?若是测量直流电流,量程选择开关选择在直流50mA,指针所指的位置仍为如图2.3所示,那么被测电流值为多少?

2.若图2.3所示为测量某电阻时指针所指的位置,已知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选择在R×10挡,试计算被测电阻的值。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2.3中的部分内容。

图2.3 指针所指位置示意图 【课题名称】实训项目二

万用表测直流电压与电流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原理图在面包板上搭接简单电路。

2.熟练掌握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操作过程与方法,并能正确读数。【教学重点】

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并正确读数。【教学难点】

难点:小电路的搭接

【关键点】

明确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测量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法、多媒体展示法、做中学、个别指导 【教具资源】

万用表、各种直流电源、面包板、小灯泡、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任务一

直流电压的测量练习1.测干电池两端的电压

教师活动:教师可示范测电池两端电压的操作方法与过程,并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测电池两端电压,并把测量结果填入规定的表格中。

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旋至直流2.5V挡较合适。2.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

教师活动:教师可示范测直流电源输出电压(6V)的操作方法与过程,并组织学生进行测量。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测电阻两端电压,并把测量结果填入规定的技训表中。

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旋至直流10 V挡较合适。任务二

直流电流的测量练习1.搭接小电路

教师活动:教师可介绍面包板的使用方法;分析小电路原理图,利用多媒体展示搭接的实物图,并布置任务与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要求在面包板上正确搭接电路。2.测电路中的电流

教师活动:教师可现场示范或利用多媒体展示测电流的正确操作方法与步骤。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练习直流电流的测量。任务三

实训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用万用表测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仪器仪表的使用情况、安全文明操作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总结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根据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课后拓展

想一想如何用万用表测家用插孔中220V的交流电?请写出其操作步骤。

【课题名称】2.4 电阻及其测量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

1.理解电阻的含义,会利用电阻定律计算导体电阻的大小。

2.学会常用电阻器的识别,掌握色环电阻器标称阻值、允许误差的识读,理解电阻器额定功率的含义。

3.掌握万用表测直流电阻的方法与步骤,了解使用兆欧表测绝缘电阻及用电桥对电阻进行精密测量的方法。

4.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1.电阻的含义,利用电阻定律计算导体电阻的大小。

2.常用电阻器的识别,色环电阻器标称阻值、允许误差的识读,电阻器额定功率的含义。【教学难点】

难点:色环电阻器标称阻值的识读;电阻器额定功率的含义。【关键点】

明确电阻的大小及其测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实例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常用电阻器若干、万用表、兆欧表、单臂电桥、电动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实物展示“220V 100W”与“220V 40W”的两个普通白炽灯,让学生仔细观察灯泡中灯丝的粗细,“220V 100W”的白炽灯灯丝相对较粗,教师进而分析灯丝电阻与灯丝的粗细有关,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电阻及其测量。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电阻与电阻定律

教师活动:教师可运用类比或提问的方式讲解电阻的基本概念、常用单位及其电阻定律,利用电阻定律讲解一定的例题。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常用单位,学习电阻定律,通过例题学会电阻定律的具体应用。

知识点:

电阻:当自由电子在导体中作定向运动时会受到阻碍,表示这种阻碍作用的物理量称为电阻。电阻的单位是(欧姆),常用的还有k(千欧)、M(兆欧)。电阻定律:实验证明,在温度不变时,一定材料制成的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个规律称为电阻定律,用公式表示为:RL。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通常情S况下,纯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合金如康铜和锰铜的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不大;碳和有些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教学环节2:电阻器

(一)常用电阻器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实物或多媒体展示各种常用的电阻器外形。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展示的各种常用的电阻器外形。

(二)电阻器的主要参数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电阻器主要参数标称阻值、允许误差和额定功率的识读。特别是标称阻值和允许误差的识读,主要以直标法、文字符号法、色标法为例,并给学生一定的练习。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电阻器主要参数的识读方法,特别是直标法、文字符号法和色标法的识读,并根据教师提供的习题进行练习。

知识点:

电阻:当自由电子在导体中作定向运动时会受到阻碍,表示这种阻碍作用的物理量称为电阻,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k(千欧)和M(兆欧)。电阻定律:在温度不变时,一定材料制成的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RL。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纯金属的S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合金如康铜和锰铜的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不大。而碳和有些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常用电阻器一般可分为固定电阻器、可变电阻器和敏感电阻器等。电阻器的主要参数:标称阻值、允许误差和额定功率。电阻器阻值常用的表示方法有直标法、文字符号法和色标法。

教学环节3:电阻的测量

(一)万用表测电阻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测量10k的色环电阻器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总结边练习万用表测色环电阻的操作过程。

(二)单臂电桥测电阻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测量100精密电阻器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单臂电桥测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总结边练习单臂电桥测电阻的操作过程。

(三)兆欧表测绝缘电阻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测电动机接地电阻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兆欧表测绝缘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操作过程,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总结边练习兆欧表测绝缘电阻的操作过程。

知识点:

万用表测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①选择倍率。测量电阻时,转换开关应旋至电阻测量区,倍率的选择应以测量时指针在刻度盘的中间位置为标准。②电阻调零。每次选好或更换倍率后,测量之前必须进行电阻调零。电阻调零操作方法同“电气调零”。③测电阻。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被测电阻的两端。单臂电桥测电阻的方法与步骤:①先将检流计的锁扣打开(内→外),调节调零器把指针调到零位。②把被测电阻接在“Rx”的位置上。③估计被测电阻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桥臂比率,使比较臂的四档都能被充分利用。④先按电源按钮B(锁定),再按下检流计的按钮G(点接)。⑤调整比较臂电阻使检流计指向零位,电桥平衡。⑥读取数据:被测电阻=比较臂读数之和×比率臂。⑦测量完毕,先断开检流计按钮,再断开电源按钮,然后拆除被测电阻,再将检流计锁扣锁上,以防搬动过程中损坏检流计。兆欧表测绝缘电阻的一般步骤:①将兆欧表放置在平稳的地方。②开路试验。将兆欧表的两接线端分开,摇动手柄。正常时,兆欧表指针应指向“∞”。③短路试验。将兆欧表的两接线端接触,摇动手柄。正常时,兆欧表指针应指向“0”。在摇动手柄时不得让L和E短接时间过长,否则将损坏兆欧表。④用单股导线将“L”端和“E”端分别接在被测电阻两端,摇动手柄,摇动手柄的转速要均匀,一般规定为120/mim,允许有±20%的变化。⑤使用后,将“L”、“E”两导线短接,对兆欧表作放电工作,以免触电事故。

教学环节4: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或利用多媒体说明正温度系数电阻器和负温度系数电阻的具体应用场合。

学生活动:学生可根据教师提供或讲解的实例了解正温度系数电阻器和负温度系数电阻的具体应用场合。

三、课堂小结 1.电阻与电阻定律。2.常用电阻器。3.电阻器的主要参数。4.电阻的测量。

5.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4。

【课题名称】实训项目三

万用表测电阻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熟悉万用表测固定电阻器的基本操作,并会正确读数。2.学会万用表测电位器、光敏电阻器阻值的变化。【教学重点】

万用表测固定电阻器并正确读数。【教学难点】

难点:万用表测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阻值的变化

【关键点】

万用表测电阻的基本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多媒体展示法、个别辅导法 【教具资源】

万用表、小灯泡、色环电阻器若干、光敏电阻器、电位器 【教学过程】

任务一

各种电阻器的识别

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展示各种电阻器实物,并讲解各种电阻器的特点和用法。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多媒体与教师的讲解,了解各种电阻器的特点和用法。知识点:

小灯泡两端的电阻是固定电阻。电位器有三个端,其中1、3端之间的值是固定的,1、2或2、3端之间的电阻是可变的。光敏电阻器的阻值会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任务二

测小灯泡电阻和色环电阻器

教师活动:教师可提示小灯泡电阻和色环电阻器阻值的大致范围,提醒学生正确选择倍率。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提示和提醒下正确选择倍率,并按要求进行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注意:每次选择倍率后必须进行电阻调零。任务三

测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的阻值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说明并讲解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说明测量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按要求进行测量训练。

注意:电位器的三个端点不要搞错。知识点:

测电位器标称阻值及阻值变化情况操作步骤:①选择合适的挡位与倍率。②测标称阻值。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电位器的“

1、3”两个管脚进行测量,并正确读数。③测阻值变化情况。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电位器的“

1、2”或“

2、3”两个管脚,同时旋转电位器的旋钮,观察万用表指针的变化情况。测光敏电阻器阻值变化情况操作步骤:①选择合适的挡位与倍率。②测阻值变化情况。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光敏电阻器的两个管脚,然后用黑纸片慢慢靠近光敏电阻器,直到完全挡住光照为止。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观察万用表指针的变化情况。

任务四

实训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用万用表测固定电阻器、电位器及光敏电阻器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仪器仪表的使用情况、安全文明操作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总结测量固定电阻器、电位器及光敏电阻器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根据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课后拓展

请问你知道热敏电阻器吗?通过课外学习说一说热敏电阻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课题名称】2.5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理解电阻的伏安特性。

3.会区分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了解其典型应用。【教学重点】

1.运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电阻的伏安特性。【教学难点】

难点:电阻的伏安特性 【关键点】

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电阻器、二极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通过展示1—2个具体实例让学生自主练习,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回忆并复习初中已学过的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教师活动:教师可设计并出示各种类型的例题。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练习相关例题。知识点: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在电阻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I与电阻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这就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IU。

R注意:欧姆定律的变式RU并不表示电阻的阻值会随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而改变,也

I不会随通过电阻的电流变化而改变,此公式只是说明电阻的阻值可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来进行计算。

教学环节2:电阻的伏安特性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线性电阻(如固定电阻器)和非线性电阻(二极管)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图,并讲解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教师展示的各种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图,并在教师的讲解下理解电阻的伏安特性。

教学环节3:非线性电阻的典型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多媒体展示,讲解各种非线性电阻的典型应用。

学生活动:学生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仔细听讲。知识点:

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电阻阻值不随电压、电流变化而改变的电阻称为线性电阻。人们平常所说的电阻都是线性电阻,线性电阻的阻值是一个常数,其电压与电流关系符合欧姆定律。反之,电阻阻值随电压或电流变化而改变的电阻称为非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的阻值不是常数,其电压与电流关系不符合欧姆定律。伏安特性:一般把电阻两端电压U和通过电阻的电流I之间的对应变化关系,称为电阻的伏安特性,二者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称为伏安特性曲线。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曲线。

三、课堂小结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2.电阻的伏安特性。3.非线性电阻的典型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5。

【课题名称】2.6 电能与电功率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理解电能与电功率的基本概念,学会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2.知道额定值(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含义。3.了解单相电能表的铭牌。【教学重点】

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额定值的理解 【教学难点】

难点:额定值的理解 【关键点】

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举例法、练习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单相感应式电能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通过创设以下情境:若在标有“220V、40W”的灯泡、“220V、55W”的电风扇、“220V、1500W”的电吹风、“220V、1000W”的电饭煲两端都加上220V电压,请问连续使用1小时后,你知道哪个用电器消耗电能最多?哪个最少?分别为多少?然后引出电能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电能与电功率

教师活动:教师可讲解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常用单位。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听教师的讲解。知识点:

电能: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电荷定向运动形成的电流所做的功称为电能。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将电能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的过程。如果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则电流所做的功即电能W=U q=Uit。电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在实际使用中,电能常用千瓦·时(俗称度)为单位,符号是kW·h,即1kW·h=3.6×10J。

电功率: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如果在时间t内,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为W,那么电功率为P=W/t。纯电阻电路,电功率的公式还可以写成P=UI=U2/ R=I2R。

教学环节2:额定值 6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例举一些电器中的铭牌数据,说明额定值的意义。然后例举一些含有额定值并需要计算电能与电功率的相关例题。

学生活动:学生可通过边思考边听教师讲解,从而理解额定值所代表的意义。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做一些练习题,以便掌握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

知识点:

额定值:额定值就是保证电气设备能长期安全工作的最大电压、电流和功率,分别称为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额定功率。电气设备的额定值通常标在一块金属牌(铭牌)上,固定在设备外壳上,因而有时额定值又称为铭牌数据,如灯泡上220V、40W即为额定值。

教学环节3:电能表

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展示电能表实物,讲解电能表上铭牌数据所代表的意义。学生活动:学生可边仔细观察实物及多媒体,边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铭牌数据所代表的意义。

知识点:

在电能表的铭牌上都标有一些字母和数字,其中DD228电能表的型号,DD表示单相电能表,数字228为设计序号;一般家庭使用就需选用DD系列的电能表,设计序号可以不同。220V、50Hz是电能表的额定电压和工作频率,它必须与电源的规格相符合。5(10)A是电能表的标定电流值和最大电流值,5(10)A表示标定电流为5A,允许使用的最大电流为20A。1200r/kWh表示电能表的额定转速是每千瓦﹒时1200转。

三、课堂小结 1.电能与电功率。2.额定值。3.电能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

五、课后作业

1.“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6。

技术员基本技能培训 篇5

机修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1 划线 錾削、锉削与锯削 3 孔加工 4 螺纹加工 5 弯形与矫正 铆接、粘接与锡 7 刮削 8 研磨

1划线

一、概述

划线是指在毛坯或工件上,用划线工具划出待加工部位的轮廓线或作为基准的点和线,这些点和线标明了工件某部分的形状、尺寸或特性,并确定了加工的尺寸界线。在机加工中,划线主要涉及下料、锉削、钻削及车削等加工工艺。划线分平面划线和立体划线两种:只需要在工件一个表面上划线后即能明确表示加工界线的,称为平面划线(图3—1和图 3—2);需要在工件几个互成不同角度(通常是互相垂直)的表面上划线,才能明确表示加工界线的,称为立体划线(图3—3)。

划线的主要作用有:

(1)确定工件的加工余量,使机械加工有明确的尺寸界线。(2)便于复杂工件在机床上安装,可以按划线找正定位。

(3)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的毛坯,避免加工后造成损失。

(4)采用借料划线可以使误差不大的毛坯得到补救,使加工后的零件仍能符合要求。划线是机械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广泛用于单件和小批量生产。划线除要求划出线条清晰均匀外,最重要的是保证尺寸准确。划线精度一般为0.25~0.5 mm。

二、划线基准的选择

划线时,工件上用来确定其他点、线、面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称为划线基准。在零件图上,用来确定其他点、线、面位置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划线应从划线基准开始。选择划线基准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使划线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划线基准一般可选择以下3 种类型:

(1)以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或线)为基准(图3--4a)。

(2)以两条中心线为基准(图3--4b)。

(3)以一个平面和一条中心线为基准(图 3--4c)。

划线时在零件的每一个方向上都要选择一个基准,因此,平面划线时一般要选择两个划线基准;立体划线时一般要选择 3个划线基准。

三、划线前的准备工作

(1)分析图样,了解工件的加工部位和要求,选择划线基准。

(2)清理工件,对铸、锻毛坯件,应将型砂、毛刺、氧化皮除掉,并用钢丝刷刷净,对已生锈的半成品应将浮锈刷掉。

(3)在工件的划线部位涂色,要求涂得薄而均匀。(4)在工件孔中安装中心塞块。

(5)擦净划线平板,准备好划线工具。

四、划线时的找正和借料 1.找正

对于毛坯工件,划线前一般应先做好找正工作。找正就是利用划线工具(如划线盘、角尺、单脚规等),使工件上有关毛坯表面处于合适位置,加工余量得到合理分配。

找正是应注意:

(1)毛坯上有不加工表面时,应按不加工表面找正后再划线,这样可使加工表面和不加工表面之间保持尺寸均匀。

(2)工件上有两个以上不加工表面时,应选重要的或较大的不加工表面为找正依据,兼顾其他不加工表面,这样可使划线后的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尺寸比较均匀,而误差集中到次要或不明显的部位。

(3)工件上没有不加工表面时,可通过对各自需要加工的表面自身位置找正后再划线。这样可使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避免加工余量相差悬殊。由于毛坯各表面的误差和工件结构形状不同,划线时的找正要按工件的实际情况进行。

图3--5轴承架毛坯的找正 2012-4-14 10 图3—6 圆环的借料划线 a)以外圆找正b)以内孔找正c)借料划线 1一外圆2—内孔3一毛坯孔 2.

2.借料

如图3---6所示是内孔、外圆偏心量较大的锻件毛坯。当不顾及孔而先划外圆再划内孔时,加工余量不足(图3--6a)。如果不考虑外圆先划内孔,则划外圆时加工余量仍然不足(图3--6b)。只有内孔、外圆同时考虑,采用借料方法才能保证内孔、外圆均有足够的加工余量(图3— 6c),这种划线方法称为借料。当毛坯上的误差缺陷用找正后的划线方法不能补救时,就要用借料的方法,使各个表面的加工余量合理分配,互相借用,从而保证各个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而误差和缺陷可在加工后排除。

五、分度头等分圆周划法

分度头是铣床上等分圆周用的附件。钳工在划线时也常用分度头对工件进行分度和划线。分度头的外形如图3--7a所示。

利用分度头可在工件上划出水平线、垂直线、倾斜线和圆的等分线或不等分线。分度头的主要规格是以顶尖(主轴)中心线到底面的高度(mm)表示。一般常用的有FWl00、FWl25、FWl60等几种。

分度头传动系统分度头的传动系统如图3—7b所示。

分度前应先将分度盘6 固定(使之不能转动),再调整手柄插销9,使它对准所选分度盘的孔圈。分度时先拔出手柄插销,转动手柄8,带动分度主轴转至所需要分度的位置,然后将手柄插销重新插入分度盘中。

安全生产(1)保持划线平板的整洁,对暂不使用的平板应涂油加盖保护。(2)划针不用时,应套上塑料套,以防伤人。

(3)工具要合理放置,左手用的工具放在作业的左边,右手用的工具放在作业的右边。

(4)较大工件的立体划线,安放工件位置时应在工件下垫块垫木,以免发生事故。(5)、划线旁毕.收好工具.清理工作场地。錾削 挫削与锯削

一、鍪削

錾削是用锤子打击錾子对金属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图3---8)。机修钳工的錾削多用于錾削油槽、板料及去除多余金属的粗加工。錾削时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錾子和锤子。1.錾子 2.锤子

安全生产

(1)刃磨錾子时,人应站在砂轮机的斜侧位置,刃磨时应戴好防护眼镜。采用砂轮搁架时,搁架与砂轮相距应在3 mm以内,刃磨时对砂轮不能施加太大的压力,不允许用棉纱裹住錾子进行刃磨。

(2)錾削时应设立防护网以防切屑飞出伤人。切屑要用刷子刷掉,不得用手擦或用嘴吹。

(3)錾子头部、锤子头部和柄部都不应沾油,以防滑出。发现锤子木柄有松动或损坏时,要立即装牢或更换,以免锤头脱落,飞出伤人。(4)錾子头部有明显的毛刺时要及时磨掉,避免碎裂伤人。

二、锉削

锉削是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的操作(图3一12)。锉削是钳工基本操作之一,主要用于零配件的修整及精加工。锉削的精度可达到 0.01mm,表面粗糙度可达Ra0.8。

1.锉刀的构造

锉刀由优质碳素工具钢T12、T13或T12A、T13A制成,经热处理后切削部分硬度达62~72HRC。它由锉身和锉柄两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如图3—13所示。

锉刀有大量锉齿,按锉齿的排列方向分,锉刀的齿纹有单齿纹和双齿纹两种(图3---14)。

2.锉刀的种类

图3—15整形锉按用途不同,可分为普通钳工锉、异形锉和整形锉。

普通钳工锉按其断面形状又可分为平锉(板锉)、方锉、三角锉、半圆锉和圆锉5种。

异形锉有刀口锉、菱形锉、扁三角锉、椭圆锉、圆肚锉等。异形锉主要用于锉削工件上特殊的表面。

整形锉又称什锦锉(图3一15),主要用于修整工件细小部分的表面。

3.锉刀的规格及选用

锉刀的规格分尺寸规格和锉纹的粗细规格。

对于尺寸规格来说,圆锉以其断面直径,方锉以其边长为尺寸规格,其他锉刀以锉刀的锉身长度表示。常用的有100 mm、150 mm、200 mm、250 m和300 mm等几种。

锉刀齿纹粗细规格的选用见表3—3。

锉刀的选用锉刀的选择应根据工件表面形状、尺寸大小、材料的性质、加工余量的大小以及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的高低来选用。锉刀断面形状应与工件被加工表面形状相适应。其具体选用如图3—16所示。

4.锉削的操作要点

(1)锉削时要保持正确的操作姿势和锉削速度。锉削速度一般为40次/mm左右。(2)锉削时两手用力要平衡,回程时不要施加压力,以减少锉齿的磨损。

安全生产

(1)锉刀放置时不要露出钳台边外,以防跌落伤人。(2)不能用嘴吹铁屑或用手清理铁屑,以防伤眼或伤手。(3)不使用无柄或手柄开裂的锉刀。

(4)锉削时不要用手去摸锉削表面,以防锉刀打滑而造成损伤。(5)锉刀不得沾油和沾水。锉屑嵌入齿缝必须用钢刷清除,不允许用手直接清除。

三、锯削

图3—17锯削锯削是用锯对材料或工件进行切断或切槽的加工方法(图3— 17)。

钳工常用的手锯由锯弓和锯条两部分组成(图3—18)。锯弓用于安装和张紧锯条;

1.锯齿的粗细 2.锯路

3.锯削的操作要点

安全生产

(1)锯削时要防止锯条折断从锯弓上弹出伤人。(2)工件被锯下的部分要防止跌落砸在脚上。

三、孔加工

一、钻孔

钻孔是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加工孔的方法(图3—21)。

在钻床上钻孔时,钻头的旋转是主运动,钻头沿轴向移动是进给运动。1.钻削的特点 2.麻花钻的构成

麻花钻一般用高速钢制成,热处理后硬度达到62~68HRC。它由柄部、颈部和工作部分构成。

(1)柄部 麻花钻有锥柄和直柄两种(图3--22)。一般钻头直径小于13 mm的制成直柄,大于13 mm的制成锥柄。柄部是麻花钻的夹持部分,用来定心和传递扭矩。

3.麻花钻工作部分的几何形状和切削角度

图3—23麻花钻的几何形状和切削角度 a)麻花钻的角度b)麻花钻各部分名称

如图3—23所示,标准麻花钻切削部分由五刃(两条主切削刃、两条副切削刃和一条横刃)、六面(两个前面、两个后面和两个副后面)和三尖(一个钻尖和两个刀尖)组成。

(1)前角(γ。)(2)主后角(a。)(3)顶角(2φ)(4)横刃斜角(ψ)

4.标准麻花钻头的修磨麻花钻的修磨钻孔时,应根据工件材料和加工精度要求的不同,采取各种修磨措施,以改善麻花钻的切削性能。见表3—4。

5.群钻

群钻群钻是利用标准麻花钻头合理刃磨而成的高生产率、高加工精度、适应性强、寿命高的新型钻头。

(1)标准群钻 标准群钻主要用来钻削碳钢和各种合金结构钢,应用最广。

7.钻孔的操作要点

(1)钻孔前要检查工件加工孔位置和钻头刃磨是否正确,钻床转速是否合理。(2)起钻时,先钻出一浅坑,观察钻孔位置是否正确,并要不断修正。(3)当起钻达到钻孔位置要求后,即可压紧工件完成钻孔。

(4)钻孔时进给量要选择合理,钻孔将穿透时,必须减小进给力,以免造成钻头折断或发生事故。

(5)为了提高钻头寿命和改善加工孔的表面质量,钻孔时要选择合适的切削液。钻削不同材料时选用的切削液见表3—6。

(1)操作钻床时不准戴手套,清除切屑时不准用手拿或用嘴吹碎屑,并尽量停车清除。

(2)工件要夹紧,孔钻穿时要尽量减小进给力。

(3)开动钻床前,应检查是否有钻夹头钥匙或斜铁插在钻轴上。

(4)操作钻床时,头部不准与旋转的主轴靠得太近,钻床变速前应先停车。(5)钻通孔时,工件下面必须垫上垫铁或使钻头对准工作台的槽,以免损坏工作台。

(6)清洁钻床或加注润滑油时,必须切断电源。

二、扩孔

扩孔是用扩孔工具将工件上原来的孔径扩大的加工方法(图3—26)。

扩孔时背吃刀量(a,)的计算公式为:

常用的扩孔方法有:用麻花钻扩孔和用扩孔钻扩孔。扩孔钻如图3—27所示。

三、锪孔

锪孔图3—28锪钻的应用 a)柱形锪钻锪圆柱形孔b)锥形锪钻锪锥形孔 c)端面锪钻锪孔口和凸台平面锪孔是用锪钻在孔口表面锪出一定形状的孔或表面的加工方法。锪钻的种类及在加工中的应用如图3--28所示。

锪孔时应注意:

(1)锪孔时的进给量应为钻孔时的2~3倍,切削速度为钻孔时的1/3~1/2为宜。应尽量减小振动以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2)若用麻花钻改磨成锪钻时,应尽量选用较短的钻头,并修磨外缘处刀具前面,使前角变小,以防振动和扎刀。还应磨出较小的后角,防止锪出多角形表面。(3)锪钢材料的工件时,因切削热量大,应在导柱和切削表面上加注切削液。

四、铰孔

铰孔是用铰刀从工件孔壁上切除微量金属层,以获得较高尺寸精度和较小表面粗糙度值的加工方法(图3—29)。铰孔用的刀具称为铰刀。铰刀是精度较高的定尺寸多刃工具。由于它的刀齿数量较多、切削余量小,故切削阻力小、导向性好、加工精度高。一般尺寸精度可达IT9~IT7,表面粗糙度值可达Ra1.6。

1.铰刀

(1)铰刀的组成铰刀由柄部、颈部和工作部分组成(图3—30)。工作部分又有切削部分和校准部分。切削部分担负切去铰孔余量的任务。校准部分有棱边,主要起定向、修光孔壁、保证铰孔直径和便于测量等作用。为了减小铰刀和孔壁的摩擦,校准部分磨出倒锥量。铰刀齿数一般为4~8齿,为测量直径方便,多采用偶数齿。

(2)铰刀的种类铰刀的种类见表3--7。

2.铰削用量

(1)铰削余量铰削余量是由上道工序(钻孔或扩孔)留下来在直径方向的加工余量。铰削余量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如果太大,会使刀齿切削刃负荷增大,变形增大,使铰出孔径尺寸精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值增大。如果太小,上道工序残留变形难以修正,原有刀痕不能去除。

4.铰削的操作要点

(1)工件要夹正,两手用力要平衡,速度要均匀,铰刀不得摇摆,以保持铰削的稳定性,避免在孔口处出现喇叭口或将孔径扩大。

(2)铰孔时,不论进刀还是退刀都不能反转。因为反转会使切屑卡在孔壁或铰刀刀齿主后面形成的楔形腔内,将孔壁刮毛,甚至挤崩刀刃。

(3)铰削钢件时,要经常清除粘在刀齿上的积屑,并可用油石修光刀刃,以免孔壁被拉毛。

(4)铰削过程中如果铰刀被卡住,不能用力硬扳转铰刀,以防损坏铰刀。应取出铰刀,清除切屑,检查铰刀,加注切削液。继续铰削时要缓慢进给,以防再次卡刀。

(5)机铰时,应使工件一次装夹进行钻、扩、铰,以保证铰刀中心线与钻孔中心线一致。铰孔完成后,要待铰刀退出后再停车,以防将孔壁拉出痕迹。

(6)铰削尺寸较小的圆锥孔时,可先以小端直径钻出底孔,然后用锥铰刀铰削。对尺寸和深度较大的圆锥孔,为减小切削余量,铰孔前可先钻出阶梯孔,然后再用锥铰刀铰削。铰削过程中要经常用相配的锥销来检查铰孔尺寸。

五、孔加工方案及复合刀具

1.孔加工方案只用一种加工方法一般达不到孔表面的设计要求,实际生产中往往由几种加工方法顺序组合,即选用合理的加工方案。

选择孔加工方案时,一般应考虑工件材料、热处理要求、孔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以及生产条件等因素。具体选择可参见表3—10。

2.孔加工复合刀具

孔加工复合刀具是由两把或两把以上同类或不同类的孔加工刀具组合成一体,同时或按先后顺序完成不同工步加工的刀具。应用孔加工复合刀具,工序集中,可节省基本和辅助时间,容易保证各加工表面间的位置精度。因而,可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按工艺类型,孔加工复合刀具可分为同类工艺复合刀具和不同类工艺复合刀具两种,如图3—32和图3—33所示。螺纹加工

一、攻螺纹

螺纹加工是金属切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螺纹加工的方法多种多样,比较精密的螺纹一般都在机床上加工,而机修钳工常用的加工方法是攻螺纹和套螺纹。攻螺纹是用丝锥在工件孔中切削出内螺纹的加工方法(图3—34)。

(1)丝锥的结构丝锥由柄部和工作部分组成。柄部是攻螺纹时被夹持的部分,起传递扭矩的作用。工作部分由切削部分L1和校准部分L2组成,切削部分的前角 γ。= 8°~10°,后角a。=6°~8°,起切削作用。校准部分有完整的牙型,用来修光和校准已切出的螺纹,并引导丝锥沿轴向前进。

1.攻螺纹用的工具(1)丝锥

丝锥分手用丝锥和机用丝锥,如图3—35所示。

(2)成组丝锥切削用量分配攻螺纹时,为了减小切削力和延长丝锥寿命,一般将整个切削工作量分配给几支丝锥来承担。通常M6~M24丝锥每组有两支;M6以下及M24以上的丝锥每组有三支;细牙螺纹丝锥每组有两支。成组丝锥切削用量的分配形式有两种,如图3—36所示。

2012-4-14 57(2)铰杠铰杠是手工攻螺纹时用来夹持丝锥的工具。铰杠分普通铰杠(图3—37)和丁字形铰杠(图3—38)两类。每类铰杠又有固定式和活络式两种。

图3—37普通铰杠 a)固定式b)活络式

2.攻螺纹前底孔直径与孔深的确定

(1)攻螺纹前底孔直径的确定攻螺纹时,丝锥对金属层有较强的挤压作用,使攻出螺纹的小径小于底孔直径,因此攻螺纹之前的底孔直径应稍大于螺纹小径。否则攻螺纹时因挤压作用,使螺纹牙顶与丝锥牙底之间没有足够的容屑空间,将丝锥箍住,甚至折断丝锥。但是底孔又不宜过大,否则会使螺纹牙型高度不够,降低强度。

1)攻制钢件或塑性较大材料时,底孔直径的计算公式为:

Db = D —P 式中 Db ——螺纹底孔直径,mm;

D ——螺纹大径,mm; P ——螺距,mm。

2)攻制铸铁件或塑性较小材料时,底孔直径的计算公式为:

Db = D一(1.05~1.1)P 式中D——螺纹大径,mm;

P——螺距,mm。

(2)攻螺纹底孔深度的确定攻盲孔螺纹时,由于丝锥切削部分有锥角,端部不能攻出完整的螺纹牙型,所以钻孔深度要大于螺纹的有效长度。钻孔深度的计算式为:

H d = h a + 0.7 D 式中 H d ——底孔深度,mm;

h a——螺纹有效长度,mm; D——螺纹大径,mm。

3.攻螺纹的操作要点

(1)攻螺纹前先划线,打底孔,并在螺纹底孔的孔口倒角,倒角直径可大于螺纹大径,以方便丝锥顺利切人,并可防止孔口被挤压出凸边。

(2)起攻时,可用手掌按住铰杠中部,沿丝锥轴线用力加压,另一手配合作顺向旋进;或两手握住铰杠两端均匀施压,并将丝锥顺向旋进,保证丝锥中心线与孔中心线重合(图3—39)。

(3)当丝锥攻入l~2圈,应及时从前后、左右分别检查丝锥的垂直度,并不断校正(图3—40)。丝锥的切削部分全部进入工件时,要经常倒转1/4~1/2圈,使切屑碎断后排出。

(4)攻螺纹时,必须以头攻、二攻、攻顺序攻削至标准尺寸。

(5)攻不通孔螺纹时,可在丝锥上做好深度标记,并经常退出丝锥,清除孔内切屑。

(6)在韧性材料上攻螺孔时,要加合适的切削液。

二、套螺纹

与攻螺纹正好相反,套螺纹是用板牙在外圆柱面(或外圆锥面)上切削出外螺纹的加工方法(图3--41)。

1.套螺纹用的工具

(1)板牙板牙是加工外螺纹的工具,它由合金工具钢或高速钢制成并经淬火处理。如图3--42a所示,板牙由切削部分、校准部分和排屑孔组成。它本身就像一个圆螺母,在它上面钻有几个排屑孔而形成刀刃。板牙两端面都有切削部分,待一端磨损后,可换另一端使用。板牙有封闭式(图3--42b)和开槽式(图3--42c)两种结构。

(2)板牙架 板牙架是装夹板牙的工具,如图3--43所示。板牙放人后,用锁紧螺钉紧固。

2.套螺纹前圆杆直径的确定

套螺纹时,金属材料因受板牙的挤压而产生变形,牙顶将被挤得高一些,所以套螺纹前圆杆直径应稍小于螺纹大径。圆杆直径的计算公式为:

d。= d 一0.13 P 式中 d。——套螺纹前圆杆直径,mm;

d——螺纹大径,mm; P——螺距,mm。

套螺纹的圆杆直径也可从附表10中查出。

3.套螺纹的操作要点

(1)套螺纹前应将圆杆端部倒成150~20~的斜角,锥体的最小直径要比螺纹小径小。对于重要螺纹端部通常倒成45。的斜角。(2)套螺纹时应保持板牙的端面与圆杆轴线垂直。

(3)开始时为了使板牙切人工件,要在转动板牙时施加轴向压力,待板牙切入工件后不再施压。

(4)为了断屑,板牙也要时常倒转一下,但与攻螺纹相比,切屑不易产生堵塞现象。

(5)在韧性材料上套螺孔时,要加合适的切削液。弯型与矫正

一、弯形

弯形是将坯料(如板料、条料或管子等)弯成所需要形状的加工方法(图3--44)。

1.弯形概述

弯形使材料产生塑性变形,因此,只有塑性好的材料才能进行弯形。图3--45a为弯形前的钢板,图3—45b为弯形后的情况。钢板弯形后它的外层材料伸长(图中e—e和d— d),内层材料缩短(图中a—a和b—b),而中间有一层材料(图中c—c)弯形后长度不变,称为中性层。

弯形过程也有弹性变形,为抵消材料的弹性变形,弯形过程中应多弯些。

2.弯形坯料长度的计算

坯料经弯形后,只有中性层的长度不变,因此,计算弯形工件坯料长度时,可按中性层的长度进行计算。但当材料弯形后,中性层并不在材料的正中,而是偏向内层材料一边。实验证明,中性层的实际位置与材料的弯曲半径r 和材料的厚度t 有关(图3-46)。

表3--11 弯形中性层位置系数x。表3---11为中性层位置系数 x。的值。从表中r/t 的比值可以看出,当弯形半径r ≥16 t 时,中l生层在材料的中间(即中性层与材料几何中心重合)。在一般情况下,为简化计算,当r / t ≥8时,可取x。= 0.5进行计算。

弯形的形式有多种,如图3--47所示为常见的几种。图中a、b、c为内面带圆弧的制件,d是内面为直角的制件。a)、b)、c)内面带圆弧的制件 d)内面为直角的制件

内面带圆弧制件的坯料长度等于直线部分(不变形部分)与圆弧中性层长度(弯形部分)之和。圆弧部分中性层长度的计算式为:

A = π(r + x。t)a/180 式中 A——圆弧部分中性层长度,mm;

r——弯形半径,mm;

x。——中性层位置系数(参见表3一11); t——材料厚度(或坯料直径),mm;

a——弯形角(即弯形中心角),如图3--48所示,(。)。

内面弯形成不带圆弧的直角制件时,其坯料长度的计算可按弯形前后坯料的体积不变,采用A = 0.5 t 的经验公式求出。

3.弯形方法

弯形方法有冷弯和热弯两种:在常温下进行的弯形称为冷弯;当弯形材料厚度大于5 mm以及对直径较大的棒料和管料工件进行弯形时,常需要先将工件加热,这种弯形方法称为热弯。

二、矫正

矫正是指消除材料或工件弯曲、翘曲、凸凹不平等缺陷的加工方法(图3--49)。

1.概述

矫正可在机床上进行,也可手工进行。这里主要介绍钳工常用的手工矫正方法。手工矫正是将材料(或工件)放在平板、铁砧或台虎钳上,采用锤击、弯形、延展或伸张等进行的矫正方法。

矫正的实质就是让金属材料产生一种塑性变形,来消除原来不应存在的塑性变形。矫正过程中,材料要受到锤击、弯形等外力作用,使材料内部组织发生变化,造成硬度提高、性质变脆,这种现象称为冷作硬化。冷作硬化给继续矫正或下道工序加工带来困难,必要时应进行退火处理,恢复材料原来的力学性能。按矫正时被矫正工件的温度分类,可分为冷矫正和热矫正两种。

2.手工矫正常用的工具

(1)平板和铁砧平板、铁砧及台虎钳都可以作为矫正板材或型材的基座。(2)软、硬锤子矫正一般材料均可采用钳工常用锤子;矫正已加工表面、薄钢件或有色金属制件时,应采用铜锤、木锤或橡胶锤等软锤子。如图3--50所示为木锤矫正板料。

(3)抽条和拍板抽条是采用条状薄板料弯成的简易手工工具,它用于抽打较大面积的板料,如图3---51所示。拍板是用质地较硬的檀木制成的专用工具,主要用于敲打板料。

(4)螺旋压力工具(或压板)适用于矫正较大的轴类工件或棒料,如图3---49所示。

3.矫正方法

(1)延展法金属薄板最容易产生中部凸凹、边缘呈波浪形,以及翘曲等变形。采用延展法矫正,如图3—52所示。

图3--52溥板的矫平a)中间凸起b)边缘成波浪形c)对角翘起

图3—52a中箭头所示方向,即锤击位置。锤击时,由里向外逐渐由轻到重,由稀到密。

如图3—52b所示,锤击点应从中问向四周,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密度逐渐变稀,力量逐渐减小,经反复多次锤打,使板料达到平整。如果薄板发生对角翘曲,就应沿另外没有翘曲的对角线锤击使其延展而矫平,如图 3—52c所示。

(2)扭转法(图 3—53)扭转法是用来矫正条料的扭曲变形。

(3)伸张法(图 3—54)伸张法是用来矫正各种细长线材的。

(4)弯形法弯形法是用来矫正各种弯曲的棒料和在宽度方向上变形的条料。1)轴类零件的矫 正先查明弯曲状况和部位,作上标记,然后在压力机上,用两块V形架支承,在轴的突出部位加压,以消除弯曲变形。

2)丝杠矫直 如图3—55所示,用百分表查出丝杠凹处并作上标记,将丝杠凸处朝下放在矫平板上,用锤子和凹形厚刃錾子敲击丝杠各凹处的螺纹小径表面,使凹处材料伸长而逐渐矫直。

(5)热矫正法 利用金属的热胀冷缩特性对轴、型材进行矫直的方法。用乙炔火焰对弯曲的最高点加热,使其受热膨胀,由于材料在高温时力学性能降低,不易向周围处于低温的材料方向膨胀,而冷却后加热部位材料收缩,使弯曲部位得到矫正。铆接、粘接与锡焊

铆接、粘接与锡焊是机器制造和设备修理中经常使用的加工方法之一。

一、铆接

铆接是用柳钉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组成不可拆卸的链接。1.概述

(1)铆接过程如图3—56所示,将柳钉插入被铆接工件的孔中,并把铆钉头紧贴工件表面,然后将铆钉杆的一端镦粗成为铆合头。

目前,在很多工件的连接中,铆接已逐渐被焊接所代替,但因铆接有操作方便、连接可靠等优点,所以在机器、设备、工具制造中,仍有较多的应用。(2)铆接的种类铆接的种类见表3--12。

2.铆钉

按制造材料不同,铆钉可分为钢质、铜质、铝质铆钉等;按其形状不同,可分为平头、半圆头、沉头、半圆沉头、管状空心、皮带铆钉等,见表3—13。

标记铆钉时,一般要标出直径、长度和国家标准序号。如铆钉5×20 GB 867—1986,表示铆钉直径为5 mm,长度为 20mm,国家标准序号为GB 867—1986。

3.铆钉尺寸的确定

(1)铆钉直径的确定铆钉直径的大小与被连接板的厚度、连接形式以及被连接板的材料等多种因素有关。当被连接板材厚度相同时,铆钉直径等于板厚的1.8倍,当被连接板材厚度不同,搭接连接时,铆钉直径等于最小板厚的1.8倍。铆钉直径可在计算后按表3一14圆整。表3---14 标准铆钉公称直径及通孔直径(GB/T152.1—1988)mm 2012-4-14 79

(2)铆钉长度的确定铆接时铆钉所需长度,除了被铆接件的总厚度外,还要为铆合头留出足够的长度。因此,半圆头铆钉铆合头所需长度应为圆整后铆钉直径的1.25~1.5倍,沉头铆钉铆合头所需长度应为圆整后铆钉直径的0.8~1.2倍。(3)通孔直径的确定铆接时,通孔直径的大小应随着连接要求不同而有所变化如孔径过小,铆钉插入困难;过大,则铆合后的工件容易松动。合适的通孔直径应按表3—14铰选取。

二、粘接

粘接是利用粘合剂把不同或相同的材料牢固地连接成一体的操作方法。粘接工艺操作方便、连接可靠、适应性广,在各种机械设备修复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在设备制造和修理中,已逐渐采用粘接技术,实现以粘代铆、以粘代机械紧固,并可解决过去某些连接方式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简化复杂的机械结构和装配工艺。

按照粘合剂使用的材料来分,可分为无机粘合剂和有机粘合剂两大类。1.无机粘合剂及其应用

无机粘合剂主要是由磷酸溶液和氧化物组成的,工业上大都采用磷酸和氧化铜,也可加入一些辅助填料,以得到所需要的性能。

无机粘合剂有粉状、薄膜、糊状、液体等几种形态,以液体形态使用最多。无机粘合剂操作方便、成本低,但强度低、脆性大、适用范围小。无机粘合剂在量具和刃具制造、设备修理、模具制造和定位件的固定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用无机粘合剂必须选择好接头的结构形式,尽量使用套接,避免平面对接和搭接。

接合处的表面尽量粗糙,可滚花、铣浅槽或车出浅螺纹,以提高粘合强度。粘接前,还应进行粘接面的除锈、脱脂和清洗操作。粘接后的工件须经适当的干燥硬化才能使用。

2.有机粘合剂及其应用

有机粘合剂通常由几种原料组合而成,它是以合成树脂为基体,再添加增塑剂、固化剂、稀释剂、填料,促进剂等配制而成。一般有机粘合剂由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配制,但有些品种,已有专门生产厂家供应。

有机粘合剂的品种很多,下面只介绍两种最常用的粘合剂。(1)环氧粘合剂 凡含有环氧基团的高分子聚合物的粘合剂,统称为环氧粘合剂或环氧树脂。由于它具有粘合力强、硬化收缩小、耐腐蚀、绝缘性好及使用方便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其缺点是耐热性差、脆性大,使用时如添加适当的增韧剂即能达到较好的粘接效果。

如图3—57所示,当车床尾座底板磨损后,为了修复其精度,可粘接塑料板。在粘接前用砂布仔细打光结合面,并擦净粉末。在粘接前对被粘接面要进行表面清洗:先用丙酮溶剂清洗,经碱液在一定温度下处理20~30 min后,再用丙酮润湿,待其风干挥发后,将已配好的环氧粘合剂涂在被连接表面,涂层宜较薄,约 0.1~0.15 mm,然后将两被粘接件压在一起。为了保证胶层固化完善,必须有足够的粘接时间。

(2)聚丙烯酸酯粘合剂该粘合剂常,的牌号有501、502。

三、锡焊

锡焊是常用的一种连接方法(图 3---58)。

锡焊时,工件材料并不熔化,只是将焊锡熔化而把工件连接起来。锡焊的优点是传送热量少,被焊工件不产生热变形,焊接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锡焊常用于强度要求不高或密封性要求较好的连接。

1.锡焊工具

锡焊常用的工具有烙铁、烘炉和喷灯等。烙铁有电烙铁和非电加热烙铁(简称烙铁)两种(图3—59)。

2.焊料与焊剂

锡焊用的焊料称为焊锡,焊锡是一种锡铅合金,熔点一般在 180~300℃之间。焊剂又称焊药。焊剂的作用是消除焊缝处的金属氧化膜,提高焊锡的流动性,增加焊接强度。

3.锡焊工艺

(1)用锉刀、锯条片或砂纸清除焊接处的油污和锈蚀。

(2)按焊接工件的大小选择不同功率的烙铁,接通电源或用火加热烙铁。烙铁首先加热到250~550℃(切忌温度过高),然后在氯化锌溶液中浸一下,再蘸上一层焊锡。用木片或毛刷在工件焊接处涂上焊剂。

(3)将烙铁放在焊缝处,稍停片刻,使工件表面发热,然后均匀缓慢地移动,使焊锡填满焊缝。

(4)用锉刀清除焊接后残余焊锡,并用热水清洗焊剂,然后擦净烘干。刮削

刮削是用刮刀刮去工件表面金属薄层的加工方法(图3--60)。

一、刮削概述 1.刮削过程

刮削是在工件或校准工具(或与其相配合的工件)上涂一层显示剂,经过推研,使工件上较高的部位显示出来,然后用刮刀刮去较高部分的金属层;经过反复推研、刮削,使工件达到要求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刮削又称刮研。

2.刮削的特点及作用

刮削具有切削量小、切削力小、切削热少和切削变形小的特点,所以能获得很高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接触精度和很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由于刮削后的工件表面会形成比较均匀的微小凹坑,创造了良好的存油条件,有利于润滑。因此,机床导轨、滑板、滑座、滑动轴承、工具、量具等的接触表面常用刮削的方法进行加工。

刮削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较大型企业在制造、修理过程中,对机床导轨、滑板、滑座等配合表面,大都采用了以磨代刮的新工艺。

3.刮削余量

由于刮削每次只能刮去很薄的金属,余量太大,则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余量太小,则上道工序刀痕不能去除。因此,刮削余量一般为0.05~0.4 mm。具体数值见表3—16。表3—16

4.刮削的种类

刮削可分为平面刮削和曲面刮削两种。(1)平面刮削有单个平面刮削(如平板、工作台面等)和组合平面刮削(如V形导轨面、燕尾槽面等)两种。

平面刮削一般要经过粗刮、细刮、精刮和刮花。其刮削要求见表3一17。

(2)曲面刮削有内圆柱面、内圆锥面和球面刮削等。

曲面刮削的原理和平面刮削一样,只是曲面刮削使用的刀具和掌握刀具的方法与平面刮削有所不同。

二、刮削工具图 1.刮刀

刮刀是刮削的主要工具。刮削时,由于工件的形状不同,因此要求刮刀有不同的形式,一般分为平面刮刀和曲面刮刀两类。

(1)平面刮刀 用于刮削平面和刮花,一般用T12A钢制成,如图 3--61所示。当工件表面较硬时,也可以焊接高速钢或硬质合金刀头。刮刀头部形状和角度,如图 3—62所示。

(2)曲面刮刀用于刮削内曲面,常用的有三角刮刀、蛇头刮刀和柳叶刮刀,如图3—63所示。

2.校准工具

校准工具是用来推磨研点和检查被刮面准确性的工具,也叫研具。常用的有校准平板(图3---64)、校准平尺(图3---65)、角度平尺(图3---66)以及根据被刮面形状设计制浩的专用校准型板等。

3.显示剂

工件和校准工具对研时,所加的涂料称为显示剂,其作用是显示工件误差的位置和大小。

(1)显示剂的种类常用的有红丹粉和蓝油两种。

1)红丹粉红丹粉分铅丹(氧化铅,呈橘红色)和铁丹(氧化铁,呈红褐色)两种,颗粒较细,用机油调和后使用,广泛用于钢和铸铁工件。

2)蓝油蓝油是用蓝粉和蓖麻油及适量机油调和而成的,呈深蓝色,其研点小而清楚,多用于精密工件和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工件。

(2)显示剂的用法刮削时,显示剂可以涂在工件表面上,也可以涂在校准件上。前者在工件表面显示的结果是红底黑点,没有闪光,容易看清,适用于精刮时选用;后者只在工件表面的高处着色,研点暗淡,不易看清,但切屑不易粘附在刀刃上,刮削方便,适用于粗刮时选用。

在调和显示剂时应注意:粗刮时,可调得稀些,这样在刀痕较多的工件表面上,便于涂抹,显示的研点也大;精刮时,应调得干些,涂抹要薄而均匀,这样显示的研点细小,否则,研点会模糊不清。

(3)显点的方法显点的方法应根据不同形状和刮削面积的大小有所区别。如图3--67所示为平面与曲面的显点方法。

1)中小型工件的显点 一般是校准平板固定不动,工件被刮面在平板上推研。推研时压力要均匀,避免显示失真。如果工件被刮面小于平板面,推研时最好不超出平板,如果被刮面等于或稍大于平板面,允许工件超出平板,但超出部分应小于工件长度的 1/3。推研应在整个平板上进行,以防止平板局部磨损。

2)大型工件的显点将工件固定,平板在工件的被刮面上推研。推研时,平板超出工件被刮面的长度应小于平板长度的1/5。对于面积大、刚性差的工件,平板的质量要尽可能减轻,必要时还要采取卸荷推研。

技术员基本技能培训 篇6

实训教学设计的技能。实训教学设计技能是指教官在实施实训教学之前, 通过对实训科目指导思想、目的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在深入研讨教学大纲, 吃透精神实质的基础上, 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 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设想和谋划的技能。它包括确定实训目标、选择和加工实训内容、设计和安排实训活动、编写教学方案等环节。实训目标确定是否明确、具体、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实训内容选择是否精炼, 难易是否适宜, 详略是否得当, 重难点是否突出;教学方案编制程序是否科学合理, 结构设计是否巧妙;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循序渐进, 遵循“先基础, 后应用, 再实战检验”的顺序等, 是衡量教官是否具备实训教学设计能力的标准

教学语言运用的技能。教学语言是教官和授课对象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 包括书面语言、口述语言和体态语言等方面。书面语言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制定、教案编写等方面。准确、严密、层次清晰, 逻辑性强, 是教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口述语言包含讲授语、导课语和结课语等。清晰、简练、准确、逻辑严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抑扬顿挫、有节奏感;文明、质朴、规范, 是教官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体态语言往往同口述语言结合使用, 衣着整洁、朴素、大方;态度亲切、诚恳、认真;感情真挚、热烈、冷静;举止庄重、从容、恰当, 是教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示范演示的技能。示范演示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 是警务技能教官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教学中, 示范演示的方式多种多样, 常用的方式有教官亲自示范演示、辅助教官示范演示、示范分队示范演示、利用照片、幻灯、电视、多媒体、电影等手段, 展示执法行动的过程、显示民警的思维过程与动作过程等。做好示范演示准备;掌握演示方法;讲、演结合严密、恰当, 是衡量教官示范演示能力的标准。

实训课堂调控的技能。实训调控技能主要指教官在组织实施课堂训练过程中, 调动受训对象情绪、控制受训对象行为, 保证课堂训练秩序, 促使受训对象积极主动学习、训练的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授课对象注意、创造良好的课堂训练气氛、掌握课堂节奏和应变与控场等。警务技术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和多因素的动态过程。任课教官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训练氛围, 灵活机智地控制训练现场;有节奏的组织实施课堂训练, 设法集中受训对象的注意力, 是教官能力的直接体现。

运用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技能。训练方法是教官和受训对象为了完成警务技术教学任务, 实现警务技术教学目标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科学途径。训练方法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是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的统一。因此, 训练方法作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体系, 既包括教官“组训”的方法, 又包括受训对象“自训”的方法。从信息论的观点分析, “组训”的方法是指教官传递和控制信息的方法;“自训”的方法则是指受训对象接受、存储、加工和运用信息的方法。两种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 “组训”的方法中含有“自训”的成分, “自训”的方法有赖于“组训”的有效指导。在警务技术教学过程中, 有时是以“组训”的方式为主, 有时则是以“自训”的方式为主, 有时采取“组训”和“自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关键在于任课教官如何根据教学任务和受训对象灵活地加以选择和运用, 这是教官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

训练手段, 是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 以一定的形式和方法传输、处理警务实战教学信息的各种物质载体。它是构成警务实战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目前警务实战教学的实际情况, 训练手段一般可分为传统训练手段、现代化训练手段、利用装备器材和简易器材训练手段等。训练手段是直接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任何一种训练手段, 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因此, 训练手段的选择和运用, 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目的、内容、组织形式、方法、受训对象的特点及各种手段的功能等要素, 并尽量使多种手段综合运用, 这是教官教学能力的直接反应。

教学研究的技能。教学研究技能是指教官进行的有计划、有意图发现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性, 解决新问题和改进现有教学情境的能力。包括研究问题的确定、研究计划的制定、信息资料的收集运用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教学研究是警务实战教官的两大任务之一。教官不仅应当是警务技战术教学的骨干力量, 而且还应当成为教学科研的主力军。

浅述钳工实习基本技能训练 篇7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意愿

职业类学校中学生的素质和普通类学校的学生相比,差距较大。对机械专业而言,学生基础多数较差,且有一定的厌学情绪。一些同学具有作风懒散的坏毛病,有的同学怕吃苦受累,学习不用心,干活不认真,这样下去,根本达不到实习的要求。

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一方面,实行“双证”制度,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也要在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后,方有资格报名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升学。另一方面,给学生分析我国目前的形势是缺少操作熟练的技术工人,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对今后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分解钳工实训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只知道终极目标还不够,还要让学生对实训的分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对操作的重复练习感到枯躁单调,而是按照分解出的每个阶段技能目标去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

具体说,在开始练习前,将以前参加技能鉴定的工件展示给学生观看,从工件的形状、尺寸公差、配合精度、加工的方法与过程进行分析,让学生对他们应掌握的钳工技能有个初步的总体了解,然后把从开始实训到参加技能考试之间的时间进行分配,指出在每个时间阶段内要掌握的技能。比如第一周的课是锯割练习,学生要做到基本掌握正确的锯割方法,保证锯割尺寸误差小于一个毫米,锯缝与基准面垂直度误差小于一个毫米。第二周锯割练习要控制尺寸误差小于半个毫米,并向学生指出,如果锯割尺寸误差不能准确控制,过小导致工件报废,过大则增加锉削工作量和劳动时间。

三、培养基本操作技能,打牢基础

基本操作技能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使学生由简单机械的模仿,到逐渐地熟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和多余动作。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姿势动作的正确与否,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攻丝等。其中的锯割和锉削是最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以锯割为例,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太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的胳膊、手发酸,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实际上,正确的锯割动作,从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位置,身体与胳膊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有密切的关系。正确动作的掌握,可以使学生节省很多体力,这样才能进行较长时间的练习。

四、培养感觉技能,锻炼反应能力

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不同专业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钳工的操作主要用手来完成,培养出一定手感就更为重要。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工件的质量和加工速度,体现着学生的技能水平。这就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检测,多思考,多观察,通过科学训练,熟能生巧,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感觉技能。

五、注重综合操作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练习

在学生熟练地掌握单项操作技能后,就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单项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是钳工技能训练的又一重要阶段。教师应根据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题练习。这种训练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其对知识、技能的了解与认识,促进学生迅速提高技能,做到熟能生巧。如钳工技能训练中多数都要制作的一个小钉锤,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六、对学生的成绩及时做出评价

无论是单项操作技能练习,还是综合操作技能训练,在每次实训时都要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实训的要求,教师利用这个标准,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学生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引导学生增加竞争意识,形成你争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积极性。

上一篇:信托投资公司外汇借款合同下一篇:内蒙古2018年安全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