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学评课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岳阳楼记》教学评课(精选13篇)

《岳阳楼记》教学评课 篇1

《岳阳楼记》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名篇,怎么处理应该说很多老师都做了艰苦的探索,本节课是本文的第二节课,它的优点有:

一、这种传统名篇,我们不要低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怎么把他们的思维、把他们的学习紧紧地扣住重、难点来进行,第二节课扣住了“以物喜,以已悲”。因为是第二课时,同学们可以有很大的思考空间。

二、怎样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内容,即我们语文课程的资源利用问题,同学就把我们岳阳楼的一些诗、赋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后,向同学们进行了介绍,这样为突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些诗赋对联从不同的角度对岳阳楼,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千古名句进行了蕴谈,有了这样的烘托,同学们真正理解了什么叫“以物喜,以已悲”,什么叫“人之常情”,什么叫“人的最高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就可以更深刻,更实在。

三、多媒体的运用。慢慢地带出多媒体,走进网络化,不要备课花三五分钟,做多媒体课件花三五小时,因此,不少的老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网络的方式,信手拈来,开始调动其它的一些事先做好的课件,但是这也不排除有效的、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也是必要的,本节课在关于景色描写的地方,用的几幅画面,可以很好地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把握岳阳楼记文字所表述的内容。

四、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怎样得到很好的升华的问题。这堂课学生对原文的诵读、背诵和学生对岳阳楼以外一些知识的了解,都为怎样做一个文化人,怎样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最高境界做了很好的铺垫,他们的价值观等得到强化。

《岳阳楼记》教学评课 篇2

一.强化前置性学习, 为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一般的预习内容诸如题注、字词句外, 我着重印发了两份资料。1.范仲淹介绍:出身贫寒, 任西溪盐官时, 在我们这一带修捍海堰, 至今县城掘港仍有范公堤路, 通州骑岸镇落成范仲淹塑像等情况;屡遭贬谪全不在意, 为官始终严以律己, 唯以人民疾苦为念, 并以其俸禄, 置义田千亩救济贫寒百姓, 死后无余财。2.摘引古代迁客骚人登岳阳楼触景生情之诗句并释其意, 如反映孟浩然政治上无人引荐牢骚之情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杜甫感叹老病无依、孤舟漂泊和伤时感世之苦的《登岳阳楼》, 黄庭坚遭贬谪登岳阳楼抒发的“投荒万死”后又能脱险东归悲喜之情的诗句等等。这些材料大大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为学生个体初步理解课文语句和体会作者的阔达情怀作了充分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也为深入学习课文埋下了伏笔。

二.通过反复诵读, 加强语感训练, 提高学生“自悟”作品的能力。

《岳阳楼记》一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皆匠心独运, 文质兼美。其包含的语言词汇、句式篇章知识丰富全面而又规范实用, 也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如何围绕教学要求来教学呢?我一直坚持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本篇课文时, 我把目标定位在:以朗诵理解、熟读成诵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完成教学任务。

我设计以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通过反复诵读来整体品味全篇。即“通读全文, 知道文章之大概” (叶圣陶语) , 把握全篇的语脉文思。学生已有了较好的预习基础, 于是导入课文后, 我首先将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录音播放给学生听, 要求: (1) 结合预习内容理解句意, 正确断句; (2) 初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色。然后领读课文, 引导学生注意语气停顿, 体验作品的语言气势和风格。这样逐步过渡到对全篇课文的翻译理解。

在让学生相互讨论、相互释义, 逐段翻译、逐段诵读突破难点之后, 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按节奏重音、停顿、语气等方面的要求朗读成诵全文, 从而深刻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和抒发的感情。

第二课时:通过诵读、综合品味全文。由学生自己挑选出认为理解的, 或是优美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 谈出自己的感受, 互相补充。我则在关键的地方, 稍加引领, 让学生从更深层次上感受语言的内蕴和文章的气势, 领会作者作记的缘由、所描写的“迁客骚人”登楼时两种不同“览物之情”, 以及议论所表达的阔达的情怀和远大抱负。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两堂课的实践证明:始终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核心, 借助于学生的“自悟”,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次互动, 佐之以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 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文章的知识要点, 并能熟练地背诵课文。

三.走出课堂, 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自然”成文。

在学生成功背诵完《岳阳楼记》, 基本完成本课学习任务之后, 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语文课外活动, 去通州区骑岸镇实地瞻仰范仲淹塑像。时间安排在星期六下午, 大家兴致很高。我作了周密的筹划:准备了汽车, 确定行程, 由大家提建议安排活动议程。这次活动的意图就是让学生从课堂里解放出来, 结合课文内容深入社会, 追思缅怀范仲淹的心忧天下的高尚情操;激发灵感, 进一步培养他们观察、分析能力, “自然”中有话可说, 有文可述。

有了学习《岳阳楼记》的基础, 加上组织的严密, 此次活动收获很大。学生回来后, 没有需要我督促, 在小作本上“自然”留下了“心声”。

成功的散文如《漫步在范公像下》《骑岸半日游》《骑岸参观记》《愉快的一天》《范公堤路上的情思》等, 说明文如《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介绍骑岸镇范公像》等, 议论文如《<岳阳楼记>读后感》等。

这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还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受到了教育和熏陶:不管在哪一个社会只有为人民着想的人, 人民才会永远记住他。同学们在作文中还举出周总理、焦裕禄、孔繁森等人民公仆加以印证阐述, 使其把学习先贤与自己做人联系起来。不同角度、多种题材的写作训练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克服了写作畏难情绪, 树立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以上是我在《岳阳楼记》教学实践中的主要做法和反思。语文课教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我们在教学每一篇课文的时候, 如果能从拓展语文教材外延的角度作更多的探索和钻研, 无疑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是非常有益的。

《岳阳楼记》教学案例 篇3

教学内容: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课文《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要抓住朗诵这个重要环节。不但要以自己出色的诵读感染学生,而且要具体指导学生诵读某些句子,学生读得顺畅而声情并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标志。2、疏通文意限于难词难句,能正确理解就行,不要考证其来源。就全文来说,只要大体懂得,又能在反复诵读中细加品味,就为今后继续加深体会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础。不要像对待成人那样,要求学生句句都领会得生深刻。3、应当把思想内容和结构写法的分析统一起来。文章从“滕子京谪守”书到“重修岳阳楼”,再说到“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最后说到“古仁人”的“忧和”乐“,脉络极其分明。抓住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过程:一、预习课文。查找范仲淹及《岳阳楼记》的有关资料。二、讲读新课。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及《岳阳楼记》。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生朗读课文。3、指导学生自学。(1)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2)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谪:封建社会官吏的降职或远调。属:同“嘱”,通假字。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政台通人和,白废具兴:政事顺利,上下和睦,一切废弃了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然则:顺接连词,(既然)这样,那么……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得无”相当于现在的“能不”。“若夫……猿啼”句。霪雨:即霪雨。淫,过多,过甚的意思。霪雨解作连绵的雨。阴风:阴冷的风。怒号:大声的号叫。形容风势大,发出很响的声音。岳高大的山。山岳,泛指洞庭湖周围大大小小的山。“至若……郁郁青青”句。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锦鳞:锦,本指有色彩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色彩鲜明、华丽,好看的意思。锦鳞:这里指代好看的鱼。汀:水中的小陆地,也叫洲。“岸芷汀兰”是互文,意思是岸上的小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青青:草很茂盛的样子。“而或……其喜洋洋者矣”句。而或,有时。皓月:洁白的月光。心旷神怡:心胸开朗,精神愉快。洋洋:快乐的样子。三、齐读全文,思考并讨论课后练习题。1、岳阳楼的景色是怎样的?第二段中哪句话引出上下文的抒情?(文章第二段描写岳阳楼的景色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虽然是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气势,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横无际涯”的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容易使读者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引出下文的抒情。)2、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是怎样的?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第三、四两个排比段分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去过怀乡,优谗未讥”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一明一暗,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在恩泽的最后一段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文章是怎样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全文共5段,第1段从滕子京在岳州的政绩写到自己的写作《岳阳楼记》的缘由,十分简练地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情的经过。第2段承上“属予”,以“予以……”引出岳阳楼景物的特点,采用概述的方式写出岳阳楼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既壮观又富于变化。”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收住写景后,笔锋一转,转入写人,自然地引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总领下文。第3、4两段紧扣上文的“异”字细致地描绘了“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阴晴两种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由此产生的忧、喜两种览物之情。第5段用“嗟夫”表示对上述两种览物之情的叹息,仍扣住“异”字进行对比,指出古仁人“异二者之为”,有用设问句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这是全文的主旨。作者一方面用来申述自己的抱负——自勉,另一方面用以规箴好友——劝友。全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先以叙事带出景,又由景生情,达到情景交融,最后由情入议,点明全文的主旨。文章环环相扣,层层蓄势,气象宏伟。)4、课文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快乐观,应该怎样看待?(作者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快乐观应该充分肯定。作者之所以能提出这样的政治主张,是同他出身贫寒,比较了解人民的疾苦;当官后,政治上比较开明,并同顽固守旧势力作斗争等因素分不开的。从作者为官期间奋力抵抗西夏入侵,主张政治改革等实践来看,这样的主张虽然有它的阶级倾向性,但应该肯定它是进步的。写这篇文章时,作者也正遭贬斥,但他却能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箴言劝勉朋友,要求自己,这正表现了作者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所具有的坚强的意志和宽阔的胸怀。这样的品格值得称道。作者的两句名言,如果赋予新的政治内容,仍然可以用激励我们为革命事业而奋斗。)【参考文献】[1]谢贤扬等:《语文创造教育学》 重庆出版社 2000年2月[2]郑蓉芳等:《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6月[3]甘华鸣等:《创新的策略》 红旗出版社 1999年8月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篇4

宁安农场中学

《岳阳楼记》它是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思想性很强的名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古代优秀作品的美,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丰富复杂的感情。经过具体的课堂教学之后,我思考了很多内容,接下来我就谈一谈讲这一课的感受:

一、自主预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自己的教学安排,利用早读时间认真督促学生预习。而预习的方式就是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

二、朗读与品味意境相结合

古文学习最大的难点在于语句的理解,为突破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诵读,以读促悟,同时借助多种形式进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句子的翻译可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才作相应的指导。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篇5

在教学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力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课前通过以自主学习为主,小组活动为辅的方式充分预习,对文本内容掌握,课堂上基本由学生来支配,老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学生自主品味、合作探究、归纳总结,课堂上学生活而不乱,师生交流融洽尽兴。在愉快轻松的活动中,感悟古代优秀作品的美,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丰富复杂的感情,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古文的习惯,提高了他们阅读古文的兴趣,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2、既依托文本又高于文本。对作者峻洁的人格美的鉴赏,是本教学设计思想性的极好体现。由范仲淹推及古仁人,理解他们忧乐天下的博大胸襟和崇高境界。同时给生活在喧嚣时世的人以极好的人生启示。赋予经典作品以时尚的魅力。

3、以朗读促理解。这样一篇美文只有朗读,才能充分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内涵,悉心体会骈句辞采华美音韵和谐、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的特点,涵咏品味多变而优美的意境。

在本节课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对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重点语句等)强调不够,对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引导不到位,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太少,学生朗读不到位时指导不够等等。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篇6

2、这样的课堂调动了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他们的学习能力得以了提高。但发现少数学生课堂上几乎没有参与,如何调动这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我们课改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3、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堂上积极主动的进行交流展示,整堂课同学们致力与紧张的智力活动。课堂上学生精彩的表演和学生较高的学习能力使观课教师为之震惊,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确不错。但这样的`课学生课前预习需多长时间,平时的每一堂课学生都这样吗?若是这样,的确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且按减负后的课时分配,多数学科完不成教学任务。再比如:

(1)主课的课下预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部分学生被动参与,效果不佳。

(2)课堂堂还给了学生,教师缺少了将内容重讲重敲的机会,心里总不踏实,在当今的考试制度下怕影响成绩,总怀疑自己敢不敢往下改。

(3)学科之间,教师之间改革的力度不同,对当前的课堂改革不能形成共识,有的甚至持反对的态度。

《岳阳楼记》为谁而写 篇7

一、为岳阳楼而写还是为洞庭湖而写?

虽说岳阳楼与洞庭湖毗邻而居, 两者相辅相成、天造地合, 岳阳楼因洞庭湖而壮观, 洞庭湖因岳阳楼而浩淼。不过岳阳楼毕竟还是岳阳楼, 洞庭湖还是洞庭湖, 不可等同视之。

文章的标题是“岳阳楼记”, 第一段也交代了“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由此可见, 文章描写的重点理所当然应是岳阳楼。但文章的第二段首句写道“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引出了对洞庭湖浩瀚壮美的描写: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虽然此处作者插入了一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但也回避不了洞庭湖是描写的主体这一事实, 岳阳楼不过是一个观察点而已。

至于三、四两段, 景物描写的对象仍然是洞庭湖。“若夫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 这组句子写的是洞庭湖的阴晦之景;“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 这组句子则写的是洞庭湖的晴明之景。虽然这两段中都有“登斯楼也”的字样, 但同样也改变不了洞庭湖是主要刻画对象这一现实。反而, 这几个字正强调了岳阳楼是描写洞庭湖的观察角度。

可见, 《岳阳楼记》并没有如常人所设想的那样去写岳阳楼, 诸如它的雄伟姿态、修建过程、历史沿革、人文底蕴等方面的内容, 而是着力去描写洞庭湖的“气象万千”。从这个角度上说, 此文似乎是为洞庭湖而写, 而非岳阳楼, 标题改为“洞庭湖记”似乎更为妥帖。并且, 从某种意义上讲, 作者似乎有负滕大人之托。

二、为友人而写还是为自己而写?

“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作者的好友滕子京被贬官岳州, 但他仍能勤于政治,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作为他的一大政绩工程——重修岳阳楼, 滕子京的初衷应该是想借范公之笔来扩大岳阳楼的影响, 彰显自己的劳苦功高, 以便流芳百世。

但《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构思显然没有如滕子京所愿, 而是另起炉灶, 层层推进、丝丝入扣, 思维缜密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志。

比如第二段中, 他写洞庭的美景, 写洞庭湖的交通便利, 实则为下文迁客骚人“常会于此”作了铺垫, 从而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们“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的情感体验。

三、四两段则对“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作了具体生动的演绎:

迁客骚人们见到隐晦之景则“感极而悲”, 饱览到晴明之景则“喜洋洋者矣”。

那么, 作者罗列迁客骚人的喜怒哀乐之情又作何用?文章的第五段则揭开了谜底:这种普通人“以物喜, 以己悲”的思想感情, 正是范仲淹设置的一个靶子, 他在第五段对此给予了明确的否定:“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在否定的同时, 作者很自然地肯定了古仁人“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在对古仁人进行一番歌颂之后, 一句“然则何时而乐耶?”则水到渠成地由古仁人过渡到了自己身上, 而后掷地有声地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向人们敞开了他那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其实,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并不是在《岳阳楼记》中首次提出的。范仲淹年轻的时候, 这句话就常在他嘴边吟诵。欧阳修在《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一文中就说到, 范仲淹“少有大志, 每以天下为己任……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 他只是通过这个恰当的素材, 抓住了恰当的机会, 恰倒好处地表达了自己的心迹。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有悖兄弟之托、朋友之谊的。因为他的的确确辜负了滕子京的良苦用心, 没有为他重修岳阳楼捧场, 而是顾左右而言他, 有点“借鸡生蛋”的味道。

《岳阳楼记》话美育 篇8

凯洛夫说:“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岳阳楼记》是古今广为流传的名篇,利用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很有意义。因为这篇文章美的蕴含量很大,是一篇美育的典范文章。现将美育的具体操作和文章美的表现分述如下。

1.教师简介作者,学生体会其人格美

作者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是庆历年间北宋政治改良运动的领袖。他一生为官清正,治军严明,不畏权势,关心民生疾苦,生活简朴。学生了解到了这些,可以从中体会到其人格美。

2.教师范读,学生诵读欣赏句法的骈散美

文章坚持骈散结合,该骈则骈,该散则散,完全服从内容的需要。例如,首段叙事就全用散句;写岳阳楼“大观”,起结均用散句而中间写景则用骈句;写洞庭湖一阴一晴的景象,所用骈句最多,语言也高度凝练;结尾起结全用散句,过渡句“然则何时而乐耶”也是散句,其余的又全是骈句。文章骈散相间,节奏变化无穷,读起来声调铿锵。这样一篇文章,如果教师先范读,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诵读,那么,学生一定会领悟到这种骈散结合之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教师指点,学生品读欣赏文章画面的鲜明美

文章为我们展现了三幅画面,这三幅画面十分鲜明。第一幅“洞庭湖全景图”,突出了洞庭湖磅礴的气势,写尽了洞庭湖的湖光山色。第二幅“洞庭湖阴雨图”,展现出阴森可怖的景色。第三幅“洞庭湖春和景明图”,给我们展示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月朗水清的昼夜景色。以上三幅图,画面鲜明,先总而后一阴一晴。教师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指点,学生在品读时,自然会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自然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另外,第二幅图还能激发学生在逆境中拼搏奋斗的决心和勇气。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我深信美丽的风景在青年气质的发展上具有的那种巨大的教育影响,对于教师的影响来说,是很难和它竞争的。”

4.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欣赏文章表达方式的融合美

教师让学生逐段阅读,体会每段所用的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通篇研读,学生不难理清这样的线索:文章从叙事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记意图。整文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表达方式融合美的感染。

5.教师引路,学生研读欣赏文章内容的健康美

教师首先让学生读三幅图,体会本身在不同景物中的不同心情。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作者写景的作用。通过这样引路,学生在研读之后,将体会到文中以不同景物表达“迁客骚人”的不同心情,以衬托“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一内容是极有健康意义的,它说明了一个人不管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应以国家、人民为重。这一点,就是性格美、心灵美的体现。学生从中享受到健康向上的美。

6.教师点化,学生自查欣赏文章表现手法的对比美

首先教师指出:这篇文章作者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读课文找出运用了哪些对比。这篇文章大致运用了以下几组对比:①画面上一明一暗的对比;②心情上一悲一喜的对比;③人物上“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对比;④写法上虚实的对比。学生能够找出以上对比,自然也就被这种对比美所吸引。

7.教师分析,学生回味欣赏文章警句的远大抱负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广为传诵的名句。教师可引古据今,对其含义进行深刻的分析,让学生品味其崇高的精神、宽阔的襟怀、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感受到具有远大抱负的人格美。

8.教师放手,学生查读欣赏文章修辞运用的多样美

本文大致运用了拟人、排比、设问、对偶等修辞方法。特别是拟人的运用,文章中的“衔”、“吞”、“惊”三个字,将无生命的洞庭湖赋予了生命,把本来是静的画面,赋予了活的灵气。这些,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读课文去寻觅,一旦他们寻觅到了,他们会痴迷在这美的享受中。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篇9

2012年9月14日下午 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 朱苏兰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关键的词句,借助想象和联想来理解文意。

2.能理解文章的主题,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岳阳楼所承载的精神内涵。3.能通过朗读感受全文的浩然之气。

【教学重点】

理解岳阳楼所承载的精神内涵

【教学准备】

学生要熟悉本文,扫清文言词语的障碍。

【教学环节】

一、史书中的两段记载给人的启发(3分钟)

宋代《过庭录》记载: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滕子京给范仲淹的信(摘录):

“古今诸公于篇咏外,率无文字称记。所谓岳阳楼者,徒见夫屹然而踞,岈然而贞,轩然而竦,伛然而顾,曾不异人具肢体而精神未见也。”

结合这两段材料,我们发现滕子京要求范仲淹通过写《岳阳楼记》而写出什么来? 范仲淹正想借写《岳阳楼记》的机会为滕子京做点什么?

出示本课的探究内容——范仲淹长岳阳楼之精神

二、范仲淹长岳阳楼之精神

探究第1步:范仲淹认为,岳阳楼重建后,“大观”有无明显变化?(3分钟)要求: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并准备作口头回答。

推理并小结:新岳阳楼雄风依旧,但精神依然难见。精神是思想层面的东西,只有人才这精神。新岳阳楼的内在精神,来往的登楼者以及重建岳阳楼的人,他们的内在精神是关键。

作者先从岳阳楼登楼者来研究。

探究第2步:(思考3分钟,小组交流4分钟,全班交流8分钟,共15分钟)

迁客骚人看到

(填两三句文中的原句)的景,就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

的情景,因此产生了

的情感。

要求:

先独立思考。阅读文章第3、4两段,先在文中用曲线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某些写景的句子,然后按照探究第2步的要求思考横线上的内容。

接着在小组交流并完善自己的思考,准备在全班交流。

小结:

迁客骚人遭遇挫折,意志消沉,情绪消极,这种颓废能长流与天地之间么?

迁客骚人时来运转,取得功名利禄,他们春风得意,忘乎所以,这种得意忘形能长留于天地之间么?

滕子京算迁客么?是骚人么?难道他就没有在岳阳楼上伤感过么?现在,他政绩辉煌,说不定马上就能得到重用,他登岳阳楼,怎么不会把酒临风,重现昔日将帅的风采呢? 由此可见,作者说什么迁客骚人,其实就是暗点滕子京啊。既然迁客骚人不能赋予岳阳楼真正的精神,那么谁能赋予岳阳楼真正的精神气质呢?这样的人,在哪里呢?

探究第3步:范仲淹的偶像是谁?他为什么把他们作偶像?(3分钟)

要求:用红线画出有关语句进行分析,准备全班交流。

偶像具有的品德:不求功名利禄,具有豁达的胸怀;始终忧国忧民,怀抱远大的政治抱负。

关于偶像的遐思(5分钟)

• 这样的古仁人在范仲淹之前的历史长河中有没有呢?

• 假如这样的古仁人登上岳阳楼,他们会使岳阳楼显现精神吗? • 要求:举一个历史人物,根据他的事迹或诗文来谈。

小结:岳阳楼雄伟壮观,远眺洞庭,豁达是它的内在精神;它在洞庭湖边顶天立地,那么为民而忧,为国而忧,这种为民为国顶天立地就是它的内在精神啊。登楼的人位卑未敢忘忧国,重新修建此楼的人,为国为民,为人所称诵,岳阳楼的浩然之气将万古长青啊!

关于偶像的追问(3分钟)

• “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问题是抛给谁思考的?表达了范仲淹怎样的愿望? • 要求:根据课堂所学,作合理的猜测。

三、诵读全文3分钟

附注: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题岳阳楼(白居易)

岳阳楼记教学效果分析 篇10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学校领导统一要听九年级老师的课,从周一开始每天听两个老师的课,今日周三,轮到了听我的课。中午第二节,三班的语文课。

多年课堂教学的磨炼,心理素质强了好多,对领导入班听课已能泰然处之,但具体如何上一节有领导在场的课,心里上还是和平常不一样的。

要讲《岳阳楼记》,今天早起从梦中猛然醒来,是因为睡梦中得到一个好的题目《另辟蹊径,成就经典》。为此兴奋起床,头脑里便一直在思考如何顺着这一想法而下笔成文。起的还是不够早,没写几句儿就到了早餐时间。

对于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几篇文章,可谓篇篇经典,每一篇都是一座山峰,峰峰厚重俊美。虽每年都在品读,可是越读越觉高不可攀。每读一回,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启示。对于《岳阳楼记》这篇一问世就名振天下的美文,历经千年而吟诵不衰,必有后人取不尽的法宝。我对此深有体会。

今天这节课,要学文章的第五段内容。

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五段,识记段落中重点词语的含义。2,理解作者的真实感情,理解作者的胸襟和远大报负。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也是经历了一场头脑革命才能做到脱繁就简,简单明了。以往制定目标都是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前人的经验,制定所谓的“三维目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渐渐懂得,在一节课中如果能达成一个目标,实现“一课一得”也是了不起的作为。面对一问三不知的学生,定的目标越多,越会驾空课堂,自己抬高自己,无疑于面临难以下台的尴尬局面。

因此从这学期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允许自己只规定一个,最多两个。事实上,一个目标足矣。

在这节课上,重点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住文段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一是为了应对考试,现实面前必须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在农村中学,语文课上仅仅给学生讲思想,讲情怀,真的很难。

还想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不是一件飘缈的事情,学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学习古文,理解文章词语的含义,是走向作者情感世界的必经之路。以往的课堂教学,忽视了这个最基础的环节,跳过字词直接讲“高大上”的东西,现在想来真是有点“形而上”了。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很想从地面做起,重视文章中最基础的元素,带着学生在语文的寻美之路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对于第二个目标的设定,是想让学生通过理解作者的真实感情进而理解作者的胸襟和报负,以实现本文主旨的一个升华。在前两节课中,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已经明白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写风景”而是为“写情怀”。因为对岳阳楼下的洞庭湖胜景,“前人之述备矣”。作者自然不愿重复前人之语,他要说的是赏景之人的“览物之情”。通过三、四两段的阴晴变化所产生的心情变化,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细细品读已明白了这一点。而在这节课中,我想让学生通过品读第五段内容明白作者的真实感情是和“迁客骚人”们的思想感情不一样的。通过细读本段文字以理解作者苦苦探求“古仁人之心”进而理解作者的胸襟和抱负。最后理解文章真正的写作目的,既是应邀而作,也是表明心志,还要与朋友共勉,而布局谋篇又不落俗套,这样的构思真是一举多得。堪称岳阳楼之绝唱。

心里想着,达成教学目标之后,还要进行一个小拓展,给学生回顾有关“唐贤”们写的一些关于岳阳楼的诗词及有名的对联,作为补充扩大学生的视野。

心里这样想着,美美的就去上课了。

以上是为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想象和现实总是有些出入,自己做好的充分准备。在备课过程中,还是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学生的实际情况。

把学生的接受水平想高了。

心想着这篇文章,已经带着学生读了两节课了,对最后一段的内容,学生应该提前学习,或是因为好奇心而早就熟知了吧?事实是,课堂上你带着他们学到哪里,就到哪里,九年级的孩子学习时间真的很紧张,根本没有课余时间来预习的。结果,在课堂上,仅是第五段的重点词语部分,就占用了很多的时间。而到进入“理解作者情感”这个目标的学习时,课堂上已经没有时间了。只稍稍点了一下,就下课了。

课后,细下心来,想想时间都“花”在哪里了?这节课上得也太薄了吧?

上课后的三分钟内,学生自背课文。按计划是没有安排学生自主背课文三分钟的。因为电脑突然关机,临时决定让学生背课文,我在这个空档里开机,打开课件。准备好了,三分钟也过去了。开始提问学生背课文,想让学主动发言,就耐心的等待,真有三个女孩子勇敢的站起来,顺利的背完了课文,师再评价一番。之后开讲。再齐背课文。课前热身完毕,开讲。这个环节,少说也花去了八九分钟了吧?

学习第五段重点词。其实好多词语课下注解都有,只要细心一看就可以搞定的。可是还是有几个不好理解的词语,比如“之”的用法;比如“然则”;比如“进”和“退”。中间如果哪个词语解释有误,就需要耐心的做一个更正。在中间还加了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句子的翻译和用法的解释。等等等等之类的`词语。真没想到,这么一小段,仅词语解释这一项竟然引出这么多的问题,这是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还没有检测句子的翻译呢!如果再提问,恐怕一节课时间都不够呢?可怜的孩子,就怕老师的追问,说实现,现在上课基本上在演“独角戏”,学生最怕老师提问,一提问,准搁车。

以孩子现在的学习状态,不敢再追问了。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分的过去了。后来,没办法,直接自问自答好了!

因此,本节课制定的两个目标,依然只实现了一个,而对于理解作者情感这一目标,还是到下节课吧。

以上是为对上课过程的粗略再现。

课后,很认真的听取了两位领导的意见。对这一节课的课后反馈,站在教学进度方面考虑,他们还是觉得教学环节按排不是很合理。我笑问他们,要给这节课定个什么位?是优质课,还是常态课?心里很清楚,如果是讲公开课或是优质课,这样的课堂效果很明显不会很出采。但领导明确表示,这是常态课!我想,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恐怕就是这个样子吧!

其实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深深反思自己的课堂效果。有很多的不如意在折磨着自己的内心,多年的语文教学,对课堂教学,竟然越来越惶恐不已了。对自己钟爱的语文课课堂,内心充满了敬畏之情。面对眼前的学生,自己如何授课才算是高效的?或是有效的?

走过了花红柳绿的青青世界,现在只盼望欣赏秋日的静美。不想再在课堂上搞花架子,很想实实在在的教好语文课。不在乎一堂课讲了多少内容,而是想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了多少知识;不在乎一堂课赶了多少进度,而是想让学生在一堂课中有了多少收获。很想在课堂教学突破自己,很想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可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太缺少深思了,以至于课堂进度如蜗牛般缓慢爬行。

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一个警示,优化教学内容是上出一节好课的一个突破口。

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说来也是很没底气的。在制定第一个教学目标时,对文段中的重点词语的解释,没有选择的就直接用了下载的PPT。如果在重点词语的选择上,能够进行优化,把一些有特殊用法的词语让学生解释出来,而对一般的词语忽略过去,可能会节省出大量的时间来突破教学难点。两位领导提出的建议很是可取,以后要精简教学内容,争取上出高质量的语文课。

教学环节再紧凑起来,课堂效率可能会提高很多。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达成教学目标,不该引申的知识点可以少说或者不说,这样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可是细想下来,这样的引申纯属随性而为之。这不正显示出教师的基本功了吗?想到了如果不说出来,该有多憋屈吧?哎,还是照顾一下自己的情绪,该出口时就出口。帮助孩子整合一下小知识,也是很有意思的事儿。比如这节课对“互文”手法的引入,自我感觉是不错的一个知识整合。

在以后的教学中,细心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不二法门。精选教学内容,掌握学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等等。这对哪个学科的教师,也许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作业。王君老师曾经说过,如果把每节课都当成公开课来上,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会走的更远。虽记不清君老师的原话了,但她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意思。这也正是我接下来要做了。卸去了班主任工作的重担,在如何上好课方面,好好修炼修炼吧!

真正的学习与反思,才刚刚开始,学习王君老师,努力上出好的课,做一个好的人。

以上是为今天这节课的课后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岳阳楼记改写小诗

2.岳阳楼记重点实词

3.岳阳楼记成语概括

4.岳阳楼记选自

5.文征明行草书岳阳楼记

6.《岳阳楼记》优质教学设计

7.文言文《岳阳楼记》知识点梳理

8.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滕子京的赞扬

9.《岳阳楼记》全文及翻译

《岳阳楼记》的历史评价 篇11

《岳阳楼记》之所以会受到大多数散文编选家的青睐,是由这篇文章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境界决定的,以下先从这两个方面简述这个问题。

文章的第一段叙重修岳阳楼和作记的缘由,这本是一般记叙文的常用写法,但作者却有意识地突出了滕子京的政绩,然后把笔锋转到岳阳楼的重建上。这样既使文章结构显得紧凑严谨,又表明滕在岳州治理了一年多,地方上已有余财可以修复名胜古迹,滕子京本人也有余闲可以欣赏洞庭湖的景物。从文势看,既把作记的缘由交代清楚,又暗逗下文“若夫”、“至若”两段精彩文字,笔墨十分经济。

第二段从“予观夫巴陵胜状”至“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此段总写洞庭湖的景物,重点突出洞庭湖的雄伟气势,外物往往能触发人的情感,中国古代文人对此的感受尤其敏锐。如南朝梁钟嵘所言:“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然而人生遭际各有不同,气象景物随阴晴变化,景物会随气候的变化呈现不同姿态。岳阳楼地处要冲,“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不同的洞庭景象必定会对这些游宦贬谪的士人们的心弦激起不同的震颤。于是文章顺势接入下面两段景物描写。这两段景物描写与一般的景物着重细部刻画不同,有较强的概括性并且对比鲜明,突出一个“异”字。色调上有阴晴明暗之异,直接导出情感的“悲”、“乐”之别,把景物的变化和迁客骚人情感转变融合得天衣无缝。文章即使至此结篇,也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可是具有政治家博大胸襟的范仲淹的思想绝非一般迁客骚人的思想可以牢笼的,他超越了这个庸常的境界,把文章的主旨提炼为流传千古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里当然有作者自己在庆历新政失败后的感慨,也有对因和自己处在同一阵营而受到牵连的滕子京的慰勉和期许,更主要的是这两句话后来成为了具有忧国忧民的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人生信念。这也是《岳阳楼记》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重要原因。

那么,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有没有人对《岳阳楼记》发出过不同的声音呢?实际上是有的,主要的分歧在于对中间两段景物描写的看法,从文体学的角度看,是骈文与散文之间斗争与融合的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最先对《岳阳楼记》进行文体学批评的是当时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尹洙。陈师道的《后山诗话》对此有记载:“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实景,世以为奇。尹师鲁读之,曰:‘《传奇》体尔!’《传奇》,唐裴铏所著小说也。”尹洙和范仲淹是同时期的人,并且在政治理念方面是一致的,但是在对待文章骈散体的态度上,两人却存在分歧。《岳阳楼记》创作出来以后,“世以为奇”,唯独尹洙对之加以讥评。尹洙是北宋前期和欧阳修一起发起古文运动的一位重要作家,范仲淹对欧阳修领导、尹洙等参与的古文运动是支持的,他和尹洙的分歧之处在于,范仲淹在提倡古文的同时,并不是片面反对文章华采的,认为文章不能过于质木无文。也就是说范仲淹并非一概排斥骈文体中的对仗、辞藻,这些如果合理利用会为文章增添情韵的写作方法。《岳阳楼记》便是情文并茂、骈散结合、文质兼备之作。与之相反尹洙代表了那些极端反对骈文的古文家,认为骈散势同水火,骈文一无是处,必须彻底排除之。他批评的传奇体就是指中间的两段写景就像裴铏小说中的骈俪描写一样,是要不得的。

尹洙的评价虽然不能抹杀这一名篇的传播,但还是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说清代散文第一大流派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姚鼐在编选清代最为重要的散文选本《古文辞类纂》的时候,就将《岳阳楼记》弃而不录了。姚鼐在清代文坛影响巨大,他的做法应当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世对《岳阳楼记》的流传和接受。还有一些选家则会采取折中的态度来对待《岳阳楼记》,例如师从桐城派后期大家吴汝纶的高步瀛在《唐宋文举要》选了它。但是亦然不敢对姚鼐的作法提出批评,而是中庸地说中间两段是俗艳之体,与古体散文要求不相一致,所以尹洙讥笑它传奇体是对的,但是最后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是千古名言,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因此选入。

今天,我们在教学中不一定探究以上所述,散文发展的历史自身说明割裂骈散不利于散文文体的健康发展。要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领会文章既要有深刻的思想,而又必须学会使用优美的语言予以表达。

《岳阳楼记》教学评课 篇12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都是游记文体, 是游记的代表作, 也是初中阶段古文的名篇, 更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应知应会的古文篇目。探讨它们, 可以学习古人写景寄托情感之法。笔者教学之余略作比较, 浅谈于此, 或可有利于教学。

且看《小石潭记》的写景:“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 心乐之。”“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这里的景物描写是以乐景衬哀情, 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全文寂寞清幽, 郁郁落落, 形似写景, 实则写心。这与他一生的遭际是分不开的。

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后, 遭贬, 心情郁闷。其时, 家庭也有不幸, 但不重要, 主要是来自仕途政治上的打击。别人遭贬还有被重新启用的可能, 但柳宗元被贬时, 皇帝下了死命令, 永不再用。所以, 他可以说对未来没有了希望。读书人的“达”已是不可能, 他只有偷生活着, 但又不甘于立即结束生命, 那不是一个读书人的作为, 怎么办?寄情山水。也只有如此, 所以他写出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同时也关心民生疾苦, 如《捕蛇者说》。在《小石潭记》中, 柳宗元很好地表现了自己寄哀情于山水的感受。他通过山水游记的形式, 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 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 借被遭弃于荒远偏僻地区的美好景物, 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 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再来看范仲淹和他的《岳阳楼记》。本文题目是岳阳楼, 而实际写的是洞庭湖, 是登上岳阳楼可见到的洞庭湖的不同景色, 并且所产生的不同心情。“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作者写这一阴一晴、一凄凉一欣喜之景主要目的是为了写古仁人“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 实际上也是自己在政治改革失败后, 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情怀。

范仲淹与柳宗元不同, 曾任过高官, 并且素有报国大志的他, 思想境界高出柳宗元很多, 虽被贬, 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个忧字表达了一个读书人在先“达”后“穷”境况下的风范, 因此其胸怀博大的责任感流传于世。“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和政客。但范仲淹还是多少有一点被贬的失落, 因为没有人与之一道共同为理想努力了。“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

欧阳修, 同样被贬, 但贬后所任的官职显见比柳宗元大多了, 作者写游览醉翁亭, 但笔触并不局限于一个亭, 重点是写醉翁自己, 或者是写的就是醉翁的来历。而“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这朝暮四时之景, 以及对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的描写, 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豁达和自豪感, 与民同乐的成就感和优越感, 心情舒畅得多。寄情山水、随遇而安和自得其乐, 儒家的博爱思想在这里得到体现。为什么能如此?除了个人修为外, 以笔者看来, 这与他的官职也有一定的关系。当时他是滁州太守, 是一个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是说了算的, 虽比在朝差, 但也是众多读书人不能企及的。可以说, 欧阳修当时处于“穷”与“达”之间。“兼济天下”做不到, 但可以兼济一州, 又可以在山水之乐里“独善其身”。所以, 他写景主要是抒写心中的自得之情。

以上三篇均是作者被贬之作, 至于袁宏道的《满井游记》就不是了。作者虽没有被贬, 但又是不愿做官时所做, 是清新自然的纯山水游记, 内中没有怨言, 没有高深的道理, 只是对大自然纯客观的描写, 有的是真正的愉快心情的流露。“高柳夹堤, 土膏微润……冰皮始解, 波色乍明, 鳞浪层层, 清澈见底……山峦为晴雪所洗, 娟然如拭, 鲜妍明媚……柳条将舒未舒, 柔梢披风, 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 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 红装而蹇者, 亦时时有……凡曝沙之鸟, 呷浪之鳞, 悠然自得,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这纯粹的写景中透露的是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 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这符合袁宏道乐山乐水的本性。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篇13

2导入

同学们已经说了,文章第二段,简单写了洞庭湖美景,然后转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那么,这览物之情到底如何呢?下面就来继续学习。

3学习过程(精讲内容)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译文,一人一句。注意下列词语。

淫雨霏霏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催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3)概括此段内容:

描绘洞庭湖天气的恶劣,淫雨、阴风、浊浪是主景,进而写迁客骚人之悲。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

(5)指名译文,一人一句。注意下列词语。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长烟一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此乐何极崇辱偕忘把酒临风

(6)概括此段内容:

描绘洞庭湖阳关灿烂及月下的美妙景色,进而写迁客骚人之喜。

(7)从内容、写法、表达方式、句式及修辞等角度分析这两段-----

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共同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结论见板书设计

4练习

解释词语

淫雨霏霏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催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长烟一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此乐何极崇辱偕忘把酒临风

5反馈练习

从内容、写法、表达方式、句式及修辞等角度解析这两段?

6知识总结

上一篇:外墙装修施工合同书下一篇:公路工程进度管理办法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