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节目的利与弊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选秀节目的利与弊(共8篇)

选秀节目的利与弊 篇1

概述:

选秀作为名词的意思是选拔出在某方面表现优秀的人的一种活动,作为动词来讲,指的是选拔出在某方面表现优秀的人的行为。电视选秀中的选秀指的是动词行为。电视选秀节目是近年来活跃在电视屏幕上的一种新的节目形式。电视作为一个媒介,一个平台,为选秀提供了场所。

从2003年开始,我国就开始出现电视选秀这样的节目。而2004年的第二届“超级女声”比赛更是把电视选秀推到了一个高潮。从而也衍生出许多的社会现象与问题。

一、电视选秀节目的利:

1、从观众角度:电视选秀节目的出现为观众提供了一档新的具有观赏性、娱乐性的节目。观众被这样以电视传播为主导,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媒介与手段共同组成的电视节目所吸引的原因在于其创新性与互动性。以往的电视节目里出现的明星大多都是由星探发掘,经过包装而推到电视荧幕上,观众只能被动接受。而电视选秀则不同,电视选秀节目虽然请了评委,但仍将一部分投票的权利交给观众,调动了观众的主动性。传统的电视节目没有给观众表达机会,观众的参与度较低得不到满足,但电视选秀则大大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更具有贴近性,让观众产生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节目中来。电视选秀大多采用短信投票的方式,老百姓可以自己选出明星。电视选秀是市场化的表现,同时也是带给大众快乐的舞台,因为其具有“草根式”的亲和力

2、从选手角度:传统的选拔明星方式是通过公司甄选,星探发掘等手段,推到台前的艺人都已经经过包装培训,观众接受其的过程比较漫长,需要大量的宣传。而选秀选手则不同,他们往往没有非常雄厚的家底,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关系,也没有很完美的外表,属于“草根”。而往往是这样的人容易跟观众亲近,没有距离感,容易接受,也可以理解他们。选秀选手都是怀抱有梦想,比较有感染力。而传统的明星在成名的过程中往往会经历一个比较长的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中,难免会沾染一些圈子里不好的习气,为了成名费尽心思,讨好能够给他们机会的人。而选秀选手经历的则是一个快速成名的过程,即使是黑幕和不公平的对待也比较少,也较容易曝光。传统明星是在舞台后进行包装的,观众看不到,而选秀选手则大多暴露在舞台上公众视野中,相对来讲观众能够更明显地见证他们的成长对他们更加充满感情。选秀选手比一般传统明星更加具有竞争意识与勇气,因为选秀选手具备勇气才会登上舞台接受一轮又一轮的残酷比拼,费尽心力表现自己留在舞台上,在这过程中他们学会礼让、谦和、团结、竞争。无论最后的成败与否,他们都在这样的场合锻炼了自己,增长了见识,对未来的人生道路也是有一定的帮助做做。最后选出来的明星也更具市场的考验,更有价值。

3、从社会影响角度:电视选秀不仅娱乐了人们的生活,使娱乐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更带来了文化的发展。电视选秀还带动了经济效应,影响了电视消费文化,如电视选秀节目的广告冠名,短信投票都给电视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电视选秀向人们传递了现代化的观念,个性化时尚化的追求。让人们明白了时尚与个性,自我展示并不是明星的专属,只要有勇气,谁都可以站到舞台上大胆地追求自己的梦想。选秀是社会文化活动,社会需要多元化的文化。不同的选手带来不同的才艺,给我们带来了风格不同的文化大餐,引领了人们新的文化时尚理念。

二、电视选秀的弊端

1、从观众角度:因为“超级女声”带来了电视选秀的空前繁荣,电视选秀节目层出不穷,甚至已经到达了泛滥成灾的地步,给观众带来轰炸式的掘墓,使得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选秀节目给人看到了演艺界名利场上的你生我夺,再加上各式各样的赞助广告,以及用或走毒舌或走温情路线但看来看去总是这两个的评委,难免让观众转台。电视选秀的不规范化,粗俗化,刻意炒作等现象给观众带来了浓浓的厌恶感。

2、从选手角度:在选秀的过程中,选手往往是被捧在最中心的一批人。然而由于大众传媒的极强极大影响力以及现场情绪渲染等因素,让他们迷失自我,盲目以为自己已经成名,对自己的实力估计不足,而陷入不真实认不清楚自己定位的状态。等待选秀高潮过去,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红而是逐渐被人们遗忘,于是便采用各种手段进行宣传。成名的选秀选手大多在赛事过程中就与经济公司签订合约,经济公司也急于求成趁着赛后的热潮为选秀选手出唱片,接代言。这些事情往往都比较急躁而降低了其质量,也增加了选秀选秀的易消耗性。电视选秀也催生了一批选秀专业户,这个比赛不行再去那个比赛,靠选秀混饭吃,到处混个脸熟。而他们原本对于演艺的热爱也渐渐变成了只是技巧的卖弄和出出风头,丧失了当初的赤子之心,身上早已有了江湖味,唱歌和表演都缺乏动人的真情实感,长此以往只是加速地耗尽自己。

3、从社会影响角度:电视节目已被娱乐节目和选秀节目包围,一些人文的,文化类节目往往因为不足噱头,收视率不高而被叫停。尽管广电总局对选秀节目的要求一再严苛起来,但各地电视台总能沉着应对,想着法子钻空子。选秀节目矫情而漫长,尽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收视率的奇迹,制造了一批又一批的粉丝团体,为电视台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这并不能成为电视选秀长期霸占电视黄金时段的理由。人们对电视娱乐的需求是多元化的,雷同的节目已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电视选秀选手的一夜爆红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观,他们只注意到选秀选手成名后的辉煌,并对此向往不已。从而荒废学业,不估计自己本身的能力与才华,一心只想成名,完全的功利化,盲目追求,不顾一切,对世界的认识产生了偏差,浪费时间与金钱。电视选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总结:

电视选秀带给了我们不少欢乐,却也带来了不少弊端。我们并不能单纯地从一个角度肯定或否定它。电视选秀也是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的社会现象,我们应理智对待,不盲目追星,理性收看。

参考文献:

选秀节目的利与弊 篇2

“情景再现”并不是一个创新的举动。从电视诞生后, 随着电视专题节目、专栏节目的大量制作传播, 它就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表现手法。在新闻传媒专业教科书上, 对专题片、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有着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在相当一个历史阶段内, 绝大部分人认为“情景再现”是艺术范畴的表现手法之一:只在电视小品、电视散文中使用, 在电视专题节目、新闻节目、纪录片中禁止使用此类表现手法。

自从电视台把收视率作为考评编导、制片人的基本标准以后, 有些电视人为提高收视率用“情景再现”开始制造情节、再造故事, 甚至到了不知道是在看专题节目还是在看电视剧的地步。2008年, 河北电视台在拍摄“感动省城十大人物之一温德军”时, 摄制组看到了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反映温德军的一部专题片《一定要找到你》。这部片子在表现温德军二十多年前当长途客车售票员抢救平山县一位孕妇的故事时, 大量使用了“情景再现”, 而为了如实地记录温德军的人生历程和高尚品德的形成过程, 河北电视台在拍摄《草根商人的慷慨情怀———温德军的故事》时, 没有使用“情景再现”的手法。在他讲到上述历史事件时, 编导采用的是回忆、老照片、当年的村庄、老旧的房屋、弯曲的小路、已经长大成人的当年孩子的对比照片、已近中年的孩子的母亲讲述等一组镜头。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回忆当中, 仍然感人地展现了温德军的高风亮节。温德军在讲述中几次动容, 几次哽咽难声。摄制团队制作这个片子时强调的是采访的深入和细节的真实。用生活中常见也是他常做的事表现温德军不计名利, 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的高尚情怀, 尽管没有使用“情景再现”, 但节目在播出时同样收到了动人心魄、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令人担忧的是, 近几年“情景再现”不仅在纪录片中偶尔出现, 在不少社会专题、科学专题节目中也开始泛滥。“情景再现”成了离不了的表达方式, 到了不“再现”就难以讲故事的地步。而最危险的是它在民生新闻类节目中的使用, 它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度的降低并败坏了社会风气, 致使作假成风, 假新闻层出不穷。

“情景再现”在纪录片、专题片、新闻中的出现一般多为表现手法的作假, 在事实真实性上的造假还不多。有的情感故事类节目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 甚至是肆无忌惮的地步。风靡全国的交友节目几乎没有一对青年是在真正谈对象, 大部分是为了表演而表演。言辞越激烈, 行为越出界, 思想越诡异越受制片人欢迎, 真正想借此机会找对象的是没有机会的。河北台有一档旅游选秀的节目, 据编导说作秀人员是百里挑一, 专挑那些言语越位的另类者。因为他发现, 越能煽忽, 话语越苛刻, 就越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为了收视率也只能这样了。这种为了表演而表演的节目, 打着真人真事的幌子, 追求的是无原则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享乐主义, 最终颠倒了是非曲直观念, 在观众中造成了相当不好的影响。

情感故事类节目, 说到底是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的缩影, 因而编导在处理这类节目时必须特别谨慎。石家庄电视台三频道的一档情感故事类节目《我给儿子当孙子》可说是“情景再现”登峰造极的代表作, 它最大的问题是打着真实的幌子欺骗误导观众。节目中许峰的字幕表明“儿子”是住在石家庄四中路的人, 而四中路一带正在进行拆迁, 父亲也是那儿的一个老住户。虽然并没具体到哪门哪号, 但人们不会怀疑他们的真实身份。看完这个节目, “儿子”许峰的嚣张、忤逆、不孝、不廉基本上都占全了。善良天真的观众自然难免怒火中烧, 直到“儿子”上街人人喊打时才知受到了蒙骗, 真是不折不扣的一大闹剧。

“情景再现”既然闹得沸沸扬扬, 那么, 还能不能在电视节目中使用这一手法呢?答案是不能全面否认, 但要把握使用原则。

新闻消息类节目中不得使用“情景再现”手法。新闻专题类节目确有需要使用的, 必须标注“模拟场景”字样, 不得以新闻报道的节目形态, 如主持人介绍、记者采访、演播室访谈等形式讲述虚构或演绎的故事。

情感故事类节目必须确保细节真实, 不得虚构故事情节或进行想象演绎, 由演员或当事人表演再现发生过的故事情节, 必须标注“情景再现”字样。

访谈类节目在当事人拒绝接受采访时, 不得由他人冒充当事人参与节目讲述, 有当事人在场时, 未经当事人同意, 不得使用“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的手法表现当事人的经历。

涉案涉法类节目不得采用“情景再现”手法展示犯罪细节、破案细节和暴力、血腥场面, 不得由当事人参与“情景再现”的表演。

全部由演员表演的故事, 须在节目名称的画面上标注“栏目剧”字样, 并在开始和结尾处出现演员表。栏目剧不得采用新闻报道节目形态, 以免造成受众误解。

素食的利与弊 篇3

先从有利的一面来讲。素食的优点如下:

第一,因植物食品中不含有对心血管构成盛胁的有害物质,因此素食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最近美国公布的一个研究报告证实,堵塞的冠状动脉,可以通过素食、运动、服药和减少精神压力等综合措施重新通畅,而不需要依赖手术打通;单靠素食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且在以后10年中不再发生使心脏病猝发的冠状动脉病;而不能坚持素食者,则出现了冠状动脉宿重度再发。

第二,素食可减少癌症发病率,尤其是直肠癌、结肠癌。这是因素食中含有大量纤维素,能刺激肠蠕动加快,利于通便,使粪便中有害物质及时排出,降低了有害物质对肠壁的损害。据美国有关资料,素食者比肉食者癌症发病率低20%-40%。

第三,素食可减轻肾脏负荷。素食对肾功能不健全的肾脏病患者来讲,能起到让肾脏“休息”的作用。肾脏病患者改为素食,外加乳制品的摄入,既可减轻肾脏负担,又不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实为一举两得。

第四,素食对预防骨质疏松症亦有好处。众所周知,老年人(尤其绝经后的妇女)为了防止骨质疏松,提倡多吃含钙质的食品,而维生素C有利于钙质的吸收。很多植物食品(如绿色蔬菜、西红柿和某些瓜果等)含维生素C丰富;相反,动物食品有时却能剥夺身体利用钙质的能力。因此,有人建议,素食者喝些牛奶,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钙质,这样有助于骨质增加密度。

虽然素食有以上的好处,但它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利的方面:

首先是素食品不论如何烹调,总没有动物食品味道鲜美可口。因此素食或多或少影响食欲,往往导致热量摄入不足,这对从事耗能多的劳动者(其中也包括某些脑力劳动者)、正在成长中的儿童以及孕妇、哺乳妇女是不适宜的。

其次是植物食品缺乏人体必不可少的某些营养物质,如钙质就没有某些动物食品含量丰富。有些植物食品虽然也含有钙质、铁质等,但往往不易被人体吸收。

再次是人体必需的一种重要营养物质维生素B12,是任何植物食品中都不具有的。因此,绝对的素食者,从营养角度来讲,除有可能患缺铁性贫血外,一定患有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并由此给人带来系列性综合疾病,不仅妨碍健康,有时还会影响寿命。如果孕妇是素食者,将会影-阿胎儿的发育和生长。

追星的利与弊 篇4

我觉得作为一颗有人追的“星”,其中必定有值得他人学习之处。

1、努力奋斗的精神。要成为一颗闪的“星”,我相信在成功之路上,必定要付出相当多的汗水和努力。(当然有个别是用钱掷回来的)

2、仪容和言谈举止。古人都有说“衣食住行”,“衣”是排在第一位。可见个人的外表包装很重要。个别老师常说只有内在美就行了,不要说其他了,看看为人民服务的政界人物,都是西装骨骨,头发发亮的!这说明什么,你想想。

3、社交话题。现在年轻人大多数都有追星,在社交时,用这个来做话题,还是挺不错的。弊:

学习成绩会下降。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大众媒介上群星闪耀,“追星”热一浪高过一浪,致使某些偏激化事件及其更直观的消极后果常常出现,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和人们的极大忧虑。例如媒体上常常见到这样的报道,某些青少年因迷恋某明星而痴狂,以至于耽误了学业、花费了家中的钱财、出现了心理问题,甚至有极端者上演轻生的悲剧……

要求对“追星”现象给予重视并提供正确引导是社会的一致呼声。然而,首先对“追星”现象做出科学的认识,却是进行一切建设性导向工作的前提。引发“追星”像的复合性动因

“追星”热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尤其是作为青年中的一种流行时尚,它的出现与蔓延有其特定的社会基础、文化氛围、价值观念和心理机制等方面的一系列动因。

开放社会里一个明星时代的来临。随着社会环境不断开放,文化氛围逐渐宽松,人们精神需求日趋多样。尤其是由于社会行业类型和职业种类的扩充以及个人发展机会的增多,为各个领域中新星辈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而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则为明星们的星光闪烁,制造了独特的“天空”。特别是在影视、音乐、体育等颇具大众文化性质的领域,祖国内地的明星频频诞生,港台的明星争相“登陆”,他们“一朝成名”,家喻户晓,由此形成了比其他领域的明星强大得多的轰动效应和名气资本。总之,一个明星时代的来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群星闪亮登场的基础条件。

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效应。世界发展的经验表明,世俗化代表了现代化起飞阶段一个社会文化变迁的主要特征。世俗化的核心内涵可以理解为一种强烈的现世取向,社会心态上表现为充分地肯定当下生活、肯定感官享受、肯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世俗化的影响力促使社会中整个文化格局发生了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小康社会的来临,随着消费文化正在以多少有些急促的步伐匆匆登上日常生活的前台,世俗化正全面地展开着自身的内涵与形式,于是,就社会文化的整个格局而言,呈现出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理性文化的领域在逐渐缩小,而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感性文化的地盘在日益扩大的态势。

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变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了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型,这种由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型,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与行动取向。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这样的深刻变化:从注重集体向关注个体转变,由崇尚理想向重视利益转变,从强调节俭向尊重享受转变。这种价值观念变化使人们精神世界的偶像类型表现为:从崇拜政治型偶像、道德型偶像、神圣型偶像向崇拜成就型偶像、生活型偶像、个性化偶像的方向转变。这正是那些气质迷人、有所成就、富于情趣的明星受到当今青年青睐的重要原因。

传媒社会中大众文化的扩张。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与广泛普及,营造了一种媒体社会,带来了一个传媒时代。大众文化就是借助于大众传媒进行扩张的。大众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愉悦性、感受性、消费性。而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其运行机制必然遵循市场规律,商品化则成为大众文化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尤其是当它与高科技媒体相结合的时候,便会更充分地展现出这些特征。大众文化的大行其道往往得益于消费主义的推动,科技创新所带动的传媒发展、尤其是电视的普及所带来的广告攻势,对消费主义的扩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消费主义成为了大众文化的“天然燃料”。

青春期的偶像崇拜心理与自居作用。在青少年时期,伴随生理发育的日渐成熟,个体的心理和社会性开始趋于成熟,但又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人生发展阶段。强烈的偶像崇拜心理是这一时期人们的突出特征。偶像崇拜是通过心理上的自居作用来达成的,那些被崇拜的明星,往往被青少年当作他们人生发展的楷模、参照系以及心灵的一种寄托。当代流行文化明星们所表现的特征——靓丽的外表、潇洒的风度、事业的成功、社会知名度、丰厚的收入、优越的生活条件等等,都会强烈地吸引着青春期青少年,明星的作品如歌曲等,能够不同程度地对青少年起到特有的共鸣、宽慰、激励、引导、娱乐乃至宣泄作用,从而形成“爱屋及乌”的效应。

利:崇拜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在追星关系中,这种单方面的付出能够令人感到心情舒畅,情绪平和,有益健康。但是继续一边倒的单方面付出很有可能导致追星者变得病态。

美国最新研究显示,适度崇拜名人有益健康,因为这种崇拜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但专家同时指出,过度追星只会让人走向病态的极端。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心理学家希拉·加布里埃尔针对名人崇拜现象进行了三项研究,主要研究目标是崇拜名人会否对崇拜者本身的自信心产生影响。

加布里埃尔女士说,早在七八年前,迈克尔·杰克逊因为恋童案接受审讯时,许多杰克逊的崇拜者赶去法庭现场支持他,当时她就开始思考:是什么驱使粉丝们做出这样的举动?这些举动能为他们自身带来什么?

加布里埃尔认为,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普通人能通过追逐明星名人获得那种好似融入名人生活的快感。疯狂地单恋名人还能为粉丝们带来一种独特的满足感。三

专家的看法

从心理学上来看,任何行为都会有原因,中学生的追星行为也是有复杂的原因的,从整体上说,中学生追星是因为他们需要偶像。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发现和自我确定时期,他们需要一个模式来参照,要不然他们很难完成自我确立的任务。偶像是他们的理想自我的载体。中学生正好处于好幻想的时期,当自己的很多想法无法实现时,就只好借助偶像的崇拜来达到心理的平衡和补偿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借追星来摆脱孤独。中学生随着自我的萌芽,他们开始关注内部世界,有许多事情他们都不再挂在嘴边上,而是装在心里。他们不愿意把有些事情和家长说,更不愿意把一些事情告诉老师,同学们呢?年龄又太小了,和自己一样没有经验,又沉不住气。这时,他们愿意和远处的人交流,享受着遥远的亲密感,自己不仅感到自由也觉得安全,精神上也可以有所寄托。所以只要没有影响到学生的正常生活,大人倒是没有必要为他们的行为感到大惊小怪的。

中学生追星的理由有如下几点:1.慕拜心理。中学生们所追的星,男的大多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扮演的人也多是些义胆冲天、侠骨柔肠的铮铮铁汉;女的则羞花闭月、沉鱼落雁,扮演的也多是些娇媚可人、善良温柔的亭亭玉女;球星也都英姿勃勃、气质逼人,在赛场上更有翻云覆雨、左右全局之势。这些难免让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羡慕、迷恋、崇拜甚至疯狂。2.从众心理。在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很普遍,势力也很大,以致本来没多大心情追星的同学,为了不被看作“落伍”,不被视为“异端”,也自觉不自觉地入了流。3.时尚心理。“追星”,在不少中学生看来,就是件时髦的事,至于有没有道理、有没有价值,何必管它那么多?只要有“星”可“追”就足够了。所以,追星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但要把握分寸:1.不盲目追星。你所崇拜的应该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该不是徒有其表,更应该能震撼你的心灵。2.不疯狂追星。不要滥花时间和钱在追星上。因为,星的光环不应该罩在你的身上,追星也没有什么可夸耀的,更不应该成了你生活的全部。3.摒弃狭隘心态。同学们所崇拜的偶像有同有异,不能因为偶像的不同,就对别的同学持排斥甚至敌对的态度。4.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总之,不要在追星中失去你自己,因为你最终只能成为你自己。四追星的积极一面尽管世人对中学生追星现象贬多于褒,对中学生的追星行为阻多于导,但谁也不能否认,追星还是有积极的一面:A “星”成为中学生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奋斗动力;B “追星”过程使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秘诀”及成材的方法。五 建议

A 从中学生自身而言,健康的心态是为重要的。以坚定自己的立场为核心,培养自己哲学的头脑,冷静的思维方式,独特的眼光。

B 从校园来说,是学习的时候就应该认真努力地学习,追星的那股热劲应该用于对学习的执着,不要随波逐流,顺应大众。因为时尚是永远也追求不尽的。

C 从家庭方面而言,家长应该多学习一下教育子女的方法。根据子女的性格加以正确的指导,要塑造子女健康的心理,就必须教会子女,永远不要忽视了周围关心他们的人,多进行与子女的沟通。D 国家应该对社会上炒作的事件的新闻给以约束,禁止不健康的娱乐流传于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影响到祖国下一代人群的心理塑造。六 总结

众所周知,没有星星,宇宙将漆黑一片.偶像之所以被称为偶像,是因为他们出类拔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年轻人需要榜样,而偶像肯定是在某个领域获得巨大成功后才成为偶像的.那么,今天的追星族,明天也许就会成为明星!

人生需要偶像,孩子更需要偶像,偶像使人的生活变的充实、丰富,偶像会使人的心脏跳动的更加有力,生活的目的更加明确!当一个人临终时,他回首往事,发现自己从未有过偶像,他不遗憾?没有在自己人生的旅程中加入过追星族,是人生的缺憾!慎重选择值得追的星,以他为榜样和偶像,在给你的生活增添色彩的同时,“超过他,也成为明星”的念头回激起你更多的潜能!

大户的利与弊 篇5

经过多年的努力,卷烟零售大户的名字似乎不存在了,但他们真正的实体还是存在的。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浅谈零售大户的存在对卷烟市场的利弊影响。

一是分销作用。作为烟草公司卷烟销售的主力军,零售大户卷烟销量大,品种多,信息管理系统水平较高,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销售体系与网络,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能为烟草商业企业发展带来可预测的持续性贡献。同时,烟草公司建立并管理好分销渠道,保证卷烟在下游零售店和消费者面前正常良性流通,从而提高整个区域对产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是品牌推广。零售大户的经营规模和管理方法较其他中小客户有明显优势,在各种新品牌上市推广中,他们都是最先期的踊跃支持者,同时部分非畅销卷烟,他们也是公司最便捷的销售渠道。在实际推广中,他们也会投入必要的资源,以期带来更高的利润与更大的销售网络。这使得新品牌能有效地在区域市场中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以点带面效果。

三是区域流通。在日常经营中,部分零售大户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除了向烟草公司购进卷烟外,还控制部分中小户货源,并利用其自身地下卷烟批发网络,向其他零售户及外地烟贩销售卷烟,进行卷烟的区域流通,通过“地区差价”形成更好的经营利润。这种做法,不利于烟草企业获取真实的市场销售信息,同时卷烟的区域流通行为,造成零售大户存在无证批发、无证运输行为、乱渠道进货等违法行为,给专卖管理带来一定压力。

上网的利与弊 篇6

一、本次调查与采访显示,在中学生中有近95%的学生接触过网络而且网龄多在一年左右,这说明中学生上网都是近两年才兴起的,也说明了网络在中学生中的发展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网民”的行列中,正是因为网络与中学生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网络与中学生的关系以及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中学生网民中男生的比例要大于女生(56% :44%)。有81%的中学生偶尔上网,18%的中学生经常上网,而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的中学生只占不到1%,有64%的中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有益的信息和知识。这些数据说明,现在的中学生网民由于较多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监督,真正可以上网的时间并不多,很多学生一星期只上一次网,而且上网的目的大多是想从网上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在另一项调查数据中,由于上网严重影响到学习的仅占18%,可见大部分的中学生网民都能够正确的看待学习与上网的关系。

但是从中也有44%的中学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诚然,在合适的时间,适度的玩游戏,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自己,做到劳逸结合,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有很多中学生却没有把握好度,把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浪费在网络游戏中,沉溺于其中而荒废了学业。

另外数据显示有27%的中学生上网是为了交网络朋友、聊天等,这也是本次调查发现的一个重要现象。由于聊天双方无须见面,通过这种交往方式可使中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培养了中学生现在所缺乏的人际交往能力。但其也有不利的一面。例如:上网聊天要求有较快的打字速度,为了提高速度,很多中学生在聊天的过程中经常使用一些简化的网络语言(如“再见”用数字“88”表示等),长期使用这种简化语言会使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不规范。同时,长期与固定异性网友交往,还容易发生“网恋”现象等等。这些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就是不健康网站的问题。虽然我们这次调查中的数据显示只有4%的`中学生曾经浏览过包含暴力、色情、反动等内容的不健康网站,但从中可以看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中学生受到不健康网站的影响,其影响对中学生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有的甚至会诱使中学生走向犯罪的歧途。

二、在对中学生家长的访问中,我们了解到:现在的家长大多都认为互联网是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如果正确的使用对孩子的帮助是巨大的。但真正鼓励和赞成孩子上网的家长却非常少,就算给孩子上网,也要严格控制其上网的时间和内容。这主要是因为家长对中学生该不该上网存在疑虑,担心网络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另外,在访问中,有很多家长建议,希望学校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中学生中开展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教育,并进一步开放网络教室,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的上网,

辩论

三、在对半塔镇“四合一” 、“小虫在线”等网吧的暗访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现在大部分的网吧老板为了能够吸引顾客,在上课期间举行游戏比赛,用于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赛。还有在电脑中安装各种网络游戏和最新电影,只装了少数学习软件。有的网吧还为学生上网提供“一条龙”服务:包月优惠、供应茶水、饮料、饭菜,甚至提供床铺让学生可以通宵上网玩游戏。

我们在一些小网吧暗访中还发现,他们都是无证经营的。有相当一部分的网吧环境建设方面有很大的问题,网吧内的各种设施很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我们走访的几个网吧中,没有看见一件消防器材,楼梯、过道狭窄,而且通风也不好,在这几十个平方的房子里竟容纳了近60台电脑和近50个上网的人(学生为主)。在这样的网吧上网,一旦出事,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上网是造成青少年注意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查结果显示,有58.8%的青少年自认为能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48.6%的青少年能在自习时集中注意力,而仅有39.7%的青少年能坚持集中精神听课30分钟以上。注意力不能集中成为很多人都非常苦恼的问题。经常上网的同学中有56.4%的人自认为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到20分钟。

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在强度、范围和持久性方面。一般情况下,当人们困倦、疲乏、兴趣不足或抑郁时,注意力往往难于集中。中学生上网时间大多在课余时间,这样他们的休息时间相对要少的多,这是造成上网同学注意力集中时间缩短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个体可能对某种特别的刺激更能引起注意力,而对另外一些东西却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当个体沉溺于某些事情或意识范围狭窄时,注意范围亦有相应缩小,因而引起对其他事物的注意力下降,比如,上网、游戏成瘾性,就势必影响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综合以上调查,我们认为网络对中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让我们接触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了开放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对我们的思维方式,摆脱陈旧的理念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对我们的成长都是有利的。但网络和其它事物一样,除了有利、积极的一面,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扰。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它的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

校长轮岗制度的利与弊 篇7

一、校长轮岗制度的好处

1. 实现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是推动教育公平,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也是实现中国教育梦想的重要内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了各级政府加大教育投入, 而且侧重对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的倾斜, 办学条件的改善取得显著成效, 大大缩小了学校之间在硬件方面的差距。但是, 学校间的办学思想、管理水平、教学观念并没有因办学条件的均衡而均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缩小区域内校际间综合差距系数, 促进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的均衡发展。要实现均衡发展, 除了“物”方面的满足, 更需要“人”方面的配置, 因此, 加强校长轮岗、教师交流是解决均衡发展的关键, 特别是加强校长轮岗制度, 有利于各校办学经验的交流, 让优质教育资源发挥辐射作用, 保证学校间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和教育管理得到均衡发展。日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坚持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日本教育法规规定, 一个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五年, 校长任期两年, 凡连任者须在校际间轮换。

2. 激发校长热情

有的校长在一所学校一呆就是几十年, 工作方式单一, 思维方式定势, 时间长了自然就倦怠了, 工作没有热情, 效率自然也低下, 走不出“高原期”。通过轮岗, 换到条件更好的学校, 校长觉得新学校是自己大展宏图的地方, 因此会珍惜机会, 热情倍增, 为大干一番事业奋力拼搏。换到条件比原来差的学校, 因校情不一样, 发现原有的经验在新环境下不适用, 继承与创新成为新校长的难题, 这就逼着校长正视新情况、新问题, 调整已成定势的工作思路, 大胆改革创新, 为再次创造辉煌注入新活力, 形成新动力, 从而激发出创造力。

3. 发现管理人才

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干得出色并不一定是他的本事, 也许有一些幸运的成份, 但如果他在多所学校都能干得漂亮, 这样的人就是人才, 可以重用。因此, 校长轮岗制度是培养、发现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4. 遏制教育腐败

校长轮岗有利于保持教育一方净土不受污染。校长定期轮岗交流能使校长不断在新的环境下经历摸索———磨合———发展的过程, 在不同时期能保持思维常新、勤政从教、业务上进、廉洁自律、遵纪守法。据有关部门透露, 在近几年全国范围内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中, 中小学教育腐败案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 除了干部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之外, 更重要的因素是这些校长长期在一所学校任职, 权力过于集中, 少了民主监督, 少了不同声音, 搞“一言堂”, 行“家长制”, 放大个人权力, 居功自傲、我行我素、为所欲为, 最终酿成悲剧。因此, 实行校长轮岗制, 有利于校长面对现实不断警示自己, 有利于监督制约机制的形成与落实, 能够最大限度地遏制教育腐败的滋生。

二、校长轮岗制度的弊端

1. 不利于学校文化的积淀

学校文化的积淀是一个长期传承的过程, 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是不断提炼和实践的结果, 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也有赖于不断凝聚。校长轮岗制带来的是制度的变更, 学校文化的颠覆, 让学生和教师在不断更新的学校文化中无所适从, 也就更谈不上文化的积淀。

2. 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现行轮岗制度在空间上取消了校长同组织成员之间的长期协作, 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校长的轮换, 原本重点培养的教师被忽视了, 原本一套系统培养教师的方案被终止了, 教师的成长道路被扭曲, 其只能在反反复复的磨炼中缓慢成长。

3. 不利于校长成长为教育家

学校的发展和校长的办学理念有很大关系, 校长之所以能办好学校, 在于其有一种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一套长期的发展规划。较长的任期可避免校长采取急功近利的行为。同时, 校长本身也会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把教育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理想, 向着教育家的道路发展。一个教育家的成长往往要扎根于一所学校, 用毕生的精力来实现。

4. 不利于学校特色的绽放

现行的“校长轮岗制”也极有可能源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观念。其实校长不是魔法师, 由于没有现成的点金术, 他不会自然而然地成就一所好学校, 好学校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结合。好经验只能借鉴, 不可复制, 指望校长移植办学经验就可复制一所好学校, 那是形而上学的思想, 这样也将把所有学校复制成统一风格的产品, 如此多的学校风格一致怎能百花争妍。

三、对校长轮岗制度的思考

1. 校长轮岗切忌“一刀切”

校长轮岗制牵涉面广, 为稳妥推进切忌搞“一刀切”和绝对化, 防止改革所带来的不良情绪和影响。为确保教育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 下面几种特殊情况可考虑不实行轮岗:校长离退职2年;学校处于上升时期;学校团队和谐又富有战斗力。

2. 推行校长轮岗制与校长评价机制相结合

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一套科学考核校长工作的评估体系, 全面、客观、公正地量化工作业绩, 把考核结果作为校长提拔、轮岗、奖励的主要依据, 发挥优秀校长的榜样作用。

3. 实行校长轮岗制与校内轮换制相结合

真正意义上的校长轮岗制, 应该是一套旨在让具有领导能力的人按照合法程序轮流担任校长职务的人事任用体制。现实中, 校长的轮岗只是变换地方而不是改变职位, 谁来担当学校的校长, 应该赋予教师更大的发言权, 校内领导岗位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在本校成员之间进行轮换, 这样可以盘活学校优质资源, 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量化生活的利与弊 篇8

在80年代初期,那些主动去健身室的人经常会被打上“超级怪胎”的标签。而事实上即使在今天,对于健康和生活有不同态度的人,通常都会被打上标签或者归类。我们在本文中将要介绍的内容,涉及下面的几个英语短语,例如“Lifelogging”(生活日志)或“self-tracking”(自我跟踪),又或者是比较为人所熟悉的“Quantified Self”(量化生活),它们代表着一场将科学技术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技术革命,代表着通过自我跟踪技术与记录、分析和评估来认识和完善自己的生活运动。

这一运动由美国Wired杂志的编辑加里·沃尔夫和凯文·凯利在2007年发起,他们自己使用的名称是“通过自我追踪进行自我认知的工具开发者和用户兴趣小组”。2010年,沃尔夫在TED(一个科技、娱乐、设计领域的全球性集会)大会介绍了他的所谓的技术革命,并在2011年5月,在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市召开第一届国际性的学术会议。现如今,“量化生活”运动已在全球35个国家大约130个城市定期举行成员的“聚会”。

在德国,弗洛里安·舒马赫是“量化生活”的主要倡导者。根据舒马赫的介绍,自2012年年初,他组织了在柏林和慕尼黑的会议,现如今德国已经成为美国之后对于“量化生活”最感兴趣的国家。在柏林、汉堡、科隆和慕尼黑社区已经拥有超过1500名的成员,他们定期召开会议,通过自我跟踪、自我认识,从而达到改善身体健康、生产力甚至感情生活的目的。

作为德国的“量化生活”倡导者,舒马赫自己定期记录体力活动、体重和睡眠时间的数据。他最感兴趣的是睡觉数据,对于快速动眼期(Rapid Eye Movement,简称REM)和深度睡眠阶段的持续时间特别感兴趣。这位34岁的“量化生活”倡导者甚至定期检查血常规,以确定自己的饮食是否是最佳的选择。根据舒马赫的介绍,这种测试通常需要跨越几个月,类似的测试主要用于了解某些食品或膳食补充剂对于身体的影响。舒马赫认为通过这种跟踪方法可以确定类似的相关性问题,然而对于体重控制、运动时的饮食或心率,则短暂的阶段性观察很重要。

幸福的承诺

是什么促使人们将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呢?舒马赫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希望能够通过数据给出一个对于自我形象的客观评价。事实上,许多人认同自我跟踪有助于实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目标。慕尼黑的咨询公司“数字健康顾问”预料,定期跟踪检测数据将成为卫生系统中预防保健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数据可以在早期阶段帮助检测和避免疾病,因此预期人们可以拥有更高水平的健康生活,直到顺利进入老年期。

如果健身追踪器、智能手机或者智能手表等数字设备能够提高我们生活的满意度、健康和更长的寿命,那么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怎么做?谁做?或许斯特凡泽尔克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作为注重健康、安全、社会问题的德国领先的应用科技类大学富特旺根大学的副院长,他的研究领域是“社会变革”,而泽尔克的工作不仅仅是研究数字化革命的理论,他与他的学生已经将智能手机变成了一个生活日志相机。

目前,泽尔克正在测试在欧洲的eButton,这是一个美国匹兹堡大学开发的小生活日志相机。根据泽尔克的介绍,他们获得了该研究项目的3款原型相机,并已经将其中的两款投入使用:一个用于监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一个用于消防队员的日常练习。泽尔克认为这种自动记录的日志优势在于摄像头可以捕获各种紧张情况下的画面,可以在随后的回放中更好地分析和调整练习的方法。从这一个角度来看,生活日志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有着巨大的潜力。

泽尔克对于“量化生活”的研究很深入,我们可以看到在“量化生活”相关的网站上专门为他开设的栏目,除了介绍泽尔克所从事的相关研究之外,还介绍他出色的研究著作“Lifelogging”。不过,在泽尔克的著作中,对于“量化生活”的方法他并不是一边倒的支持者,他认为,出于优化的动机量化生活的欲望过于狭隘。泽尔克告诉CHIP:“数据提供取向以及在一些不可控制的问题上提供可控性的假象,又或者自我跟踪精确的数字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条形图、公式以及描述性的统计和最终幼稚的逻辑,诸如此类的东西都过于抽象和缺乏安全性。

宗教替代品

而当自我跟踪成为衡量身体的焦点时,按照泽尔克的说法,身体将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产品,并将被理想化和宗教化:“健身和保持健康将代替宗教的功能,人们将过分投入到身体和身体相关的目标上,生活将成为一个项目而身体将成为一个目标。”泽尔克认为自我跟踪是寻找自己社会定位的一种形式和处理潜在焦虑的方法。而当这种宗教化的机械人形象的内在机理出现时,它将掩盖根本的愿望。

事实上,除了上述问题之外,“量化生活”的数据安全等问题也一直受到媒体的批评。不像以往书呆子和健身爱好者被嘲笑的时代,数字化时代“量化生活”的追随者大部分拥有非常高的技术能力和良好的网络水平,并且他们敏锐地关注着相关的批评,也有足够的判断力去了解批评者的论据。当然,对于批评感到越来越恼火或者焦虑的自然也不在少数。在一个Facebook群组上“量化生活”的追随者承认,媒体有关“量化生活”缺陷和数据保护问题的批评确实令其感到心烦。

弗洛里安·舒马赫证实,目前对德国“量化生活”的数据保护问题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对于他自己来说,可以自由地使用他的数据和API,也就是说,允许链接到其他的应用程序是很重要的。因而,舒马赫对于类似的应用程序和技术越来越多感到庆幸,例如能够通过苹果的健康应用程序更多地控制数据。目前,iOS 8的健康应用程序可以从第三方应用程序中获取数据,例如从不同的应用程序中获取并整合血压、心率和消耗的热量等数据,而同时这些数据也可以提供给其他的应用程序使用。这其中可能产生的数据安全问题不言而喻,为此,苹果公司特意修订了健康应用程序中的数据保护规则。规定开发商只能够将这些数据用于提供健身和保健功能的应用程序,而不允许将数据出售给广告公司。

IT安全公司赛门铁克2014年8月发表了一篇名为“你的量化生活有多安全?”的研究报告,其中的内容发人深省。各种自我跟踪产品的供应商对于用户的安全和数据保护完全漠不关心,尤其是登录信息和数据的传输部分,草率处理的程度更是令人难以置信。赛门铁克特别说明这种草率可能导致的问题: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许多人在使用各种服务时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因而草率地处理登录数据在导致用户账户泄漏的同时,很可能会导致用户其他更重要的账户同时面临着被盗的危险。

赛门铁克还检查了这些应用程序的通讯情况,平均来说,每一个应用程序大约与5个域名联系。这个数字不小,但是研究报告的作者认为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数据有可能被转移到云端,也有可能是免费的应用程序与合作端广告商通讯。然而,赛门铁克惊奇地发现,有许多应用程序与超过10个域名联系,该记录的保持者联系14个域名,其中大部分是营销公司,也就是专门负责跟踪和定位用户、创建和分析用户配置文件的公司。

数据风险对于数字世界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数字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绝对安全的,但是“量化生活”的追随者必须清楚的是,自我跟踪数据有一定的敏感性。自从美国国家安全局监听丑闻被披露后,所有人都知道,如果一个人的睡眠习惯、血常规、性活动或情绪数据都被收集起来,那么这个人的行为不仅可以量化,也可以被结合其他数据进行预测和控制。

泽尔克教授认为,媒体和科学家们一直都只是围绕着“量化生活”运动来进行炒作。而实际上在这个人口结构急剧变化和竞争激烈的社会,工作场所才是各种自我跟踪和记录生活设备大展拳脚的地方,“量化生活”最大的市场将会是在雇员绩效评估的领域。例如英国超市连锁店Tesco监控其员工的电子腕带。根据一个前雇员的介绍,通过该设备跟踪的数据,可以根据员工对预定场所以外的访问来评估其绩效。

一维社会

泽尔克觉察到,类似的情况出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可能产生一个一维的社会。泽尔克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依赖于数据提供指引,而不是直觉或者经验。因而,我们目前生活在一个被各种排行榜和评估所包围的社会,而实际上是被各种为既定目标而设计的测试方法所笼罩。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在教育方面就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学生们已经开始研究如何通过考试而不是接受教育。此外,还有许多社会期望附加了过多的数据,例如对于员工“健康评分”的评估:美国公司Fitbit是全球健身腕带市场的领导者,在其网站上,Fitbit承诺企业雇主和保险公司“减少病假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和“提高员工的生产力”。他们向成千上万的公司销售其跟踪设备,通过它们来控制员工努力保持健康,让不同的部门相互竞争,以求获得最佳的“健康评分”。然而,只要是评估总会引起社会比较和社会控制,在有赢家也有输家的评分方法之下,其结果无非就是迫使员工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所谓“正确”的行为模式工作、生活。

其他保险业对于客户的行为数据也有兴趣,德国杜塞尔多夫市的保险公司自2014年年初开始测试在一千余家客户的汽车上安装Telematics盒子,这个盒子除了记录事故和在必要时发出信息呼叫救援之外,每20s会将车辆的速度、加速、制动等数据发送到托管中心。保险公司将按照收集的数据来计算得分,并根据分数给予奖励,例如最高等级80分到100分的用户每年的账单可以获得5%的折扣。很明显通过这个设备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降低赔付率是保险公司的主要意图。不过,这个盒子并没有为保险公司带来真正的经济利益,因为设备的安装、维护和运营每一辆车每年大约需要100欧元,保险公司的赔付率必须降低25%才能够获得利润。保险公司的于尔根·克拉默主任告诉CHIP,在德国赔付率降低25%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或许在其他国家可以行得通。

不过,德国的“量化生活”倡导者弗洛里安·舒马赫认为,类似的方法对于德国卫生部门来说或许是有效的,目前,医疗系统的支出主要是用于疾病的治疗,只有小部分被用于预防疾病。

负面影响

市场研究公司YouGov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德国健康保险公司以及他们的许多客户在通过健康数据打分获取奖励的问题上与舒马赫持相同意见。根据这项研究:32%的德国公民认为可以收集衡量健康和健身相关的数据,并与保险公司共享这些数据,从而获得降低保费的奖励;45%的德国人已经以某种形式跟踪和记录健康值;17%的人因此使用智能设备或应用程序;20%的人能接受孩子使用自我跟踪设备;10%的人甚至愿意让自己的宠物根据跟踪数据来确定生活方式。而对于这种打分机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73%的人认为如果他们的健康状况下降,那么医疗保险会变得更加昂贵;81%的人认为他们的数据可能被用于其他目的。

尽管对于“量化生活”运动的激情无限,舒马赫也意识到其中的弊端。尽管新的技术有可能使更多的人受益,但是舒马赫承认必须防止因而对某些人产生压力。在这方面,他认同社会学家泽尔克的观点,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都基于数据,那么将可能会产生歧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问题,也是无处不在的现象是对于“非正常”的过度紧张,但是什么是“正常”?可以偏离规范到何种程度仍然是“正常”?谁来界定是否“正常”呢?

技术

数字化运动装备

不需要额外的装备,很多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提供健康或者健身功能,例如饮食控制 1 。简单的跟踪设备 2 (约300元)可以监控的不仅是运动数据,也包括睡眠。高端设备 3 (约600~1200元)能够完成更复杂的工作,如监测脉搏。

简单而高效

像Jawbone UP24之类的健身腕带构建技术比人们想象的简单,除了加速度传感器、振动电机和电池以及连接其他设备的蓝牙模块之外,其他的一切皆由智能手机和电脑计算。

“自我跟踪有助于实现日常生活中的个人目标。”

弗洛里安·舒马赫德国“量化生活”倡导者

技术

运动风格

Gear Fit是智能运动跟踪器,它配备了一个脉搏传感器,可以与三星智能手机通信。虽然其技术值得商榷,但设计非常时尚。

“最大的增长市场将是监控(雇员)绩效。”

德国富特旺根大学教授斯特凡泽尔克“Lifelogging”(生活日志)的作者

跟踪数字消费

波恩大学提供了一个名为Menthal的应用程序,该程序是一个研究项目的一部分,通过它Android用户可以控制如何以及出于何种目的使用智能手机,随后手机数据将匿名交给研究人员进行分析。

热门的自我跟踪程序

在德国,下面这些健康和健身主题的应用程序是最受欢迎的,它们的价格大约在0.79~4.99欧元之间。

安全

自我跟踪数据涉及的风险

很简单,如果我们的健身跟踪器无法导出数据,那么它的安全性自然是非常高的,只是这通常是一个落后的设备,但是当我们将数据同步到云端,风险则急剧增大。

心脏的隐私

来自纽约的一位通讯科学家以极其艺术的方式在onehumanheartbeat.com上展现自己的心脏搏动。

让家长放心的宝宝袜子

智能袜子可以通过皮肤检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即血液脉搏和血氧含量,增加婴儿睡眠的安全性。该技术类似医院检测脉搏的指夹,其数据可以从主机或者智能手机上监视。

安全

企业的健康之路

美国供应商Fitbit的装备不只是供健身爱好者使用,许多公司也使用这个小玩意试图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减少医疗保险等相关支出。让不同部门的员工相互竞争,以求获得最佳的“健康评分”。

Telematics:分数越高、保费越低

德国杜塞尔多夫市的保险公司尝试通过Telematics评估客户的驾驶风格,并让谨慎的司机少缴保费。

“我们认为Telematics未来是一种有前景的利基产品。”

于尔根·克拉默杜塞尔多夫保险公司主任

健康跟踪市场的成长

【选秀节目的利与弊】推荐阅读:

选秀活动实例05-29

酒吧选秀活动策划方案06-10

上一篇:企业管理创新评价机制下一篇:双十二作文450字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