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六年级)

2025-0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计算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六年级)(精选8篇)

浅谈计算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六年级) 篇1

杨静

关键词:创新计算宽松和谐拓宽启迪思维探索主动参与民主宽松灵活性多方面多角度思维准确方法多样想象广阔机智主动突破定势拆数移多补少灵活算法多样化开放性体验成功激起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为一个核心问题。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占了很大的比例,大部分老师往往比较重视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忽视了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造成计算基本功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注意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

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从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迸发出创造火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好动,而“好奇心”正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所以课堂上我努力创设一个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强烈热情,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萌生创新的意识。

如教在教学“利息的计算”时我让学生回家向父母询问家里的储蓄情况,和利息的有关知识,帮父母算一算怎样存款利息最高?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就有数学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地参与交流,“创造”出了多种方法。这样教学,不仅拓宽了思维,而且情绪高涨,精神饱满,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寻找简便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活性。

创新思维能力的灵活性是指学生具有视野开阔,能灵活全面地看问题外,培养学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审题,具有独到的解题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全面审题,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合理的解答方案后再动笔计算的习惯。例如简便计算:

〈1〉××,此题应引导学生不急于下笔计算第一部分的积,观察到、和的分子、分母能约分后,即可以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86×此题也应不急于下笔计算,先把86拆成85与1两个加数,变成了(85+1)×再根据乘法分配律即可简便计算,变成85×+1×=3+=3。

三、突破定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技巧性。

创新思维的技巧性是指学生思维准确,方法多样、想象广阔、能机智主动外,还能运用技巧灵活地寻求新的解题途径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技巧性。

1、移多补少的技巧,如计算总和:37+38+39+40+41+42+43时,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原题变成40×7=280,又如求某小组单元测试的平均成绩:(92+98+93+88+82+87)÷6原式变成90×6÷6=90(分)。

2、在除法中把除数转化成整十、整百数的技巧。如625÷125=54÷25利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使原式变成(625×8)÷(125×8)=5000÷1000=5;54÷25=(54×4)÷(25×4)=216÷100=2.16计算较为简便。

3、拆数的技巧,102×8=(100+2)×8=100×8+2×8=800+16=816。

4、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按思维定势是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但在某些时候,可根据题目中数字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方法,会使计算简便,(1)如a-b+c时我们也可以用a+c-b来计算,例如70-20+30=50+30=80,也可以用70+30-20=80来做;(2)如a+b-c,b﹥c时又可以用a+(b-c)来做,如:2.5+1.7-0.7=4.2-0.7=3.5,也可以用2.5+(1.7-0.7)=2.5+1=3.5,多种方法来计算,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四、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倡用不同方法计算,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标新立异。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解放自己的思想,敢于放手。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到时你会发现,学生的创造力真是不可低估。请看学生是怎样计算“-×”的,方法一:-×=-=方法二:-×=×(1-)=×=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倡不同方法进行计算,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逐步形成创新的习惯。

2.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习了分数四册运算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有几位学生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计算,并且完全正确,而此时其他学生还在思考。于是我请他们讲一讲是怎样计算的,一个学生说:“我是一个一个的加,加了几个后发现规律的,”另一个学生说:“我是把拆成1-,拆成-,拆成-,……拆成-,这样+与-抵消,+与-抵消,……,最后只剩下1-=

这位学生观察到了算式之间的内在规律,并用了抵消法,难能可贵,此时我及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于以上两种算法,我首先肯定了他们善于思考,大胆联想的好习惯,同时也对他们发现的规律进行了适当的引导,从而达到运用规律进行计算,这里的重点是规律的发现,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规律,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注重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要遵循“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这一原则,避免让教师“画点”学生“连线”,教师“铺路”学生“爬山”,否则学生只能在封闭的预定轨道上运行。开放的目的是让学生多一份感悟,多一份理解,提供更多的创新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小军把一根绳子剪了4次,每段长米,这根绳子原有多少米?大多数学生做成×4=(米)只有几位学生这样做:×5=(米),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其中一位学生上来画图,并解释说:剪4次就是5段,所以用×5=(米),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对他们认真钻研的精神予以表扬。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体验成功、使学生爱创新。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念与力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一些教学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产生新的强烈的内驱力,给新知识的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不断激活创新的欲望,想方设法使他们成功。对学困生则特别关注和关心,更多的给他们创设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他们思维成果中的合理成分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优等生则注意加餐,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如对于练习中的星号题、思考题,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寻找找不同的解题策略和解题方法,不时擦亮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发展其数学才能。

浅谈计算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六年级) 篇2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我们面临的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作为教师, 首先要树立创新的意识, 如果没有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 安于现状、因循守旧, 在教学中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 更谈不上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因此, 计算机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以自身的高素质去培养学生的高素质。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是以民主, 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 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学生。创设一种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 帮助每一个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价值, 发展自己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需求出发, 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 才能充分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兴趣是通向学习的大门。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 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充分发挥其智力潜能和创新潜能。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要消除心理障碍, 抛弃自卑心理, 树立自信心;2.化抽象为具体;3.了解计算机发展史;4.化枯燥为有趣, 使学生兴趣盎然。

四、创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培养创新人才, 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当:1.鼓励学生多问;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3.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 在互动中共同创造。

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教育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中体现了无比的优越性。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创新。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应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如果计算机教师基本功扎实,能准确地解答学生所提的各种问题,激化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教师不但要熟悉计算机在过去和现在的应用,更要对将来的变化有较全面的了解;又如介绍应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时,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所学应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而且特别要多介绍一些其它学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安装与使用的操作方法;另外应指导学生掌握通过帮助文件来熟悉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在讲解计算机的存储设备时,可将光盘、优盘等穿插进来,让学生能了解最新存储设备。因此,计算机教师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一定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和提高,紧跟时代的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勇敢发表自己意见。其次,教师要善于把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使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并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学校还可以在校内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络上交流。通过多种方式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计算机教学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学过程的起点。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时,要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组织每一节课堂教学时,教师还可设计高潮来调节课堂气氛,当然,這种高潮设置的时机没有一定的模式,教师可视具体情况灵活确定。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素

(一)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结果的预见,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有认知目标,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例如,在教WORD应用教程时,教师可以先在大屏幕上演示一份用WORD编辑的既有形象各异的文字、图像,又有各种不同的表格的很美观、很精致的晚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们各自展开充分的想象空间,思考着如何来完成这个设计。在这样浓烈的学习气氛中,教师再给学生概括讲解WORD所具有的强大功能,使学生们立刻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个个跃跃欲试,这就为后面授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采用科学授课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学习现代化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对从事计算机教学的工作者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做法:一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在课堂上,注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利用计算机教学中的创造教育的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素,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

课堂教学在形式上难以完全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们可以互相探讨、交流,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若老师能适时引导,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很好的保持和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有打字训练、幻灯片设计、网页设计和动画设计等。在活动中,老师根据学生的意愿,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学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题目,也可以自己找题目。这样,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自己要学”。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很大限度的发挥。

浅谈计算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六年级) 篇4

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技校优秀人才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计算机教学的实践,就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有益的看法.

作 者:杨顺弟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刊 名:甘肃科技英文刊名: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5(4)分类号:G642.0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浅谈计算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六年级) 篇5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等16个词语。

2、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3、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切入点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想象丰富、感受奇特,

一、导入:谈话式导入

二、新授: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自读批划,小组交流: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的?

4、汇报:

①第4自然段“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走回洞穴里去。”提示语:意味深长怎么理解?(⑴根据上下文理解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⑶工具书查找)

②第5自然段“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驻足痴望。”预设:发挥你的想象力,通过角色互换理解学习。

③第6自然段“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流了出来。”提示语:怎么理解“灵泉”?

④第8自然段“我看见……工程师忙于设计……”提示语:你还看见了什么?

5、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达成

反思:1、前几个自然段进行了想象能力的铺垫。

2、角色互换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合适。

拓展练习及作业

(基础知识、读写结合、阅读积累………)

1、语言积累:背诵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优美语句。

2、读说结合:说说你观察过的小虫,展开想象和联想,融入自己的感受,说一小段话。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篇6

本班共有65名学生,男生41人,女生24人。通过六年来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平时的作业比较认真。但在课堂上思维不够深入,发言不够踊跃。每个月推行背诵卡,已有三年多,积累了一万多字的古诗词,由于时间所致,回生现象比较严重。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本学期计划在语文教学方面中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努力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每月的背诵积累方面做到时时温故。为了更好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每月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目,让家长配合反馈每月的阅读纪录。提高学生语文的全面素质,争取在毕业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每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同时,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本册教材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序列如下表:

单元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听说训练

一.借助中心句,领会中心思想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事

二.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先概括后举例写一个人听广播说感想

三.懂得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把自己的作文改具体

四.分辨文章中的事实与联想确定中心,合理想象,续写文章听录音,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注意句子的表达方式写文章要注意用词造句

六.提高默读的速度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对象说几句毕业赠言

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写感谢信

本册课本共7个单元,每单元前有本单元阅读训练的学习提示,告诉学生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和学习方法。每单元有围绕这一阅读训练项目选编的必学课文3篇。第1、3、5、7单元各有1篇选学课文,用△标明。每单元有1次习作训练,第2、4、6单元各有1次听说训练。每单元还有1个单元练习,主要是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但在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上有适当的扩展。这样,本册课本共有必学课文21篇,选学课文4篇,习作训练7次,听说训练3次,单元练习7个。

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有这样几项:一是继续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训练。第11册已安排过两次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训练。一次是理解什么是课文的中心思想,一次是怎样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本册安排了借助中心句,领会中心思想(第一单元)。二是指导读书方法,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训练。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次: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第二单元),提高默读的速度(第六单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第七单元)。这样安排,显示了对指导读书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重视。三是有关句子的训练。本册安排了两个训练点:分辨文章中的事实与联想(第四单元),注意句子的表达方式(第五单元)。四是为加强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本册安排了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指导(第三单元)。习作训练,本学期安排了2次记事(第一、五单元),3次写人(第二、四、六单元),1次修改作文(第三单元),1次写感谢信(第七单元)。听说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

本册教材是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序来安排单元和课文的,思想品德教育散在无序。综观全册课文,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传统教育。

(2)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

(3)热爱祖国美丽的风光,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4)热爱生活、热爱儿童的教育。

(5)关心他人,经受意志品格锻炼的教育。

(6)憎恨剥削制度,憎恨帝国主义侵略的教育。

(7)爱科学,科学启蒙的教育。

浅谈计算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六年级) 篇7

一、教师进行创新形式教学

(一) 教师加强创新教学理念

对中职生的计算机教学, 首先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理念, 才能开展计算机的创新教学。在计算机课堂上,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本,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形式,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主动发现自己在计算机领域的兴趣点, 找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不能一味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计算机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中职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积极影响。

(二)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中职生的计算机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 计算机还有较多课时的实践课程, 因此,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的教学中, 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进行计算机实训教学中, 教师可在上机操作培训时, 结合操作内容和时机, 恰当地向学生灌输计算机理论知识, 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感受理论知识, 在实训中提升操作技能, 熟练掌握软件应用。在进行理论课程教学时, 采取分组合作式的教学方式。比如, 教师分配一个关于编程的小组任务时, 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合作, 共同进行编程, 可以发现自身在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中的短板, 通过和组内成员商议弥补自身的不足, 既能完成任务, 还完善了学生的自我学习,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 更新教学内容, 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知识需求

新时代下的软件和应用平台发展推陈出新的速度是飞快的, 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不断更新, 对中职计算机的教学也有一定冲击。因此, 教师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时, 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知识需求。比如, 教师在准备课件时, 结合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 适当地插入一些计算机领域的新成就或者一些操作技巧等, 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 通过这些新成就的引入,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 加强中职生的计算机实训教学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 课堂上所讲的理论知识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而计算机教学水平的高低也体现在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和对软件熟练应用程度之上。因此,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实训教学, 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提高操作水平, 锻炼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中职计算机的主要内容是编程和设计软件的应用学习, 具有操作性强、难度较低的特点。因此, 教师需要在计算机实践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时间, 还要鼓励学生课后勤加练习, 切实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二、中职生自主锻炼创新能力

在学习的道路上, 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 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后, 剩下的路需要学生自行探索, 计算机的学习方式也同样如此。学生进行学习, 可通过课后的练习, 发现自己在哪些知识领域存在不足,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向同学、教师请教, 找出解决办法,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 学生还可积极参加不同的计算机学科竞赛, 在竞赛中不仅能够学习更先进的计算机学科知识, 还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共同参与到计算机创新学习之中。

文章主要就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首先分析了新时代下我国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 其次详细论述了教师进行四种创新式计算机教学方法:即加强创新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知识需求和加强中职生的计算机实训教学等, 最后简要分析了作为中职生应如何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的方法。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 能够给予相关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法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合理的参考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 现代社会和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以及进行基本的信息处理已经是新时代下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因此, 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任务也就显得责任重大, 对此, 学校教师应当针对计算机教学现状, 根据社会发展需求, 结合教学实际情况,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力求培养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 同时也为学生自身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生,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参考文献

[1]黄雪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信息与电脑, 2012 (3) .

浅谈计算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六年级) 篇8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以开发、发展学生潜能为中心的教育功能观

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就是“教授式”,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教师正确地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顺利地毕业升学。在这种观念下,学生就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注重的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好,则一好百好。因此,要求学生刻苦学习,对学生一再施压,实行“题海战术”,不给学生片刻的喘息时间,认为这样就是对事业、对学生负责,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实际上却是“削足适履”的蠢事。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树立了以开发、发展学生潜能为中心的教育功能观,我们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安排和选择都会发生质的变化,都会朝着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自觉转移。

二、要改变“教师为主体”的教育主体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

“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挖掘学科的创新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开学第一节课上,我们先提出问题:“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计算机可以打字、可以画画、可以玩游戏、可以看影碟、可以辅助学习……在向他们一一展示用电脑画图、播放动画、播放音乐、制作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玩游戏后,接着问:“计算机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用处,那么在社会中又有哪些应用呢?”由于学生社会经验有限,感到这个问题有些困难。这时我就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讲解它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电脑对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激发他们对学习电脑知识的兴趣。当学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都是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来的、家里用的全自动洗衣机、空调以及手腕上的电子表都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时,感到非常神奇,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在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过程中,教师必须把主体地位搞清楚,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三、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1提供学生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防止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预和过早的判断。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在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纠正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学生在自己的活动天地里自主参与实践,不但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尝试动手的乐趣与解决问题的快乐。

我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参加设计课外活动的宣传海报,设计学校环保报刊的版面,当学生看到自己设计成功的作品,都非常兴奋,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也让学生明白了用电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和灵感。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创新思维的热情和愿望。

可以在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软件中很少用到的功能。如让学生任意改变文件的编排方式,插入艺术字、图形、剪贴画、音乐等,一旦发现有的学生编排得有特色,就让他向全班发布,并予以表扬,学生受到鼓励,兴趣大增,学习自觉性极高。有很多学生还发现了以前从没有用到过的功能,编排出了很多美观大方的作品,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其主要途径有三:

一是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指导学生用电脑编辑文稿,用窗口画出简单的彩图,制作书签、卡片,在电脑中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帮助老师完成考试成绩的计算与管理等。

二是通过辅助教学,来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优势,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材料,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直觉力。

三是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上一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下一篇:计算机毕业生求职自荐信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