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以及建设(精选8篇)
i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力量的发展,企业管理理念的日益更新,并呈多样化发展势态的今天,社会文化的经济魅力愈发彰显,人们对需求的追求也不再仅仅停留在“物质需求”这一简单的层面上,而是向“物质文化需求”迈进。这种形式下,很多优秀的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发现文化同样是企业发展与生存中占有独立重要地位的一个因素,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将无法进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保险这一特殊的行业,更应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保险企业具有社会保障管理的功能,因此应该在社会繁荣发展、经济快速增长、风险不断衍生的形势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保险企业文化是保险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优秀的保险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保险企业的竞争力、凝聚力、向心力和创新力,对保险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保险企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注重资本实力和市场规模等硬性指标,更要重视优秀企业文化的构建,进而提升保险公司的“软实力”。
保险企业正处于行业的转型期,在市场规范化程度不断加深,竞争层次不断升级的情形下,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在保险业生存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内涵等基本概念入手,研究保险企业文化如何推动保险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保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分析了构建优秀保险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介绍了当前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探讨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推动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建议,达到更好地构建和实施优秀保险企业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保险企业 优秀企业文化 竞争力
ii
目 录
摘 要.....................................................ii
一、引言......................................................1
二、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与保险企业发展的关系...................2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
(二)保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3
(三)保险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原理及构建的重要性..............4
三、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8
(一)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8
(二)我国保险文化现状产生的原因..............................9
(三)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0
四、强化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12
(一)积极做好文化挖掘和宣传工作.............................12
(二)加强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力度.............................12
(三)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实施保险企业文化.....................13
(四)以诚信经营提升企业管理竞争力...........................14
(五)与时俱进,积极培育我国的保险公司企业家精神.............15
(六)尽快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考评机制.........................15
(七)以保险企业文化创新拉动企业全方位创新,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16
五、总结.....................................................16 参考文献.....................................................17 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1引言
企业文化的理论创始人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巴纳德于1938年对企业管理者的作用进行了论述,他把价值观引入到企业管理中,并强调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他的理论被视为最早的企业文化理论。之后,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了关于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1970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大企业,到20世纪80年代已有三分之一销声匿迹,高达三分一的淘汰率,令西方企业管理学家大为震惊,并为之寻找解决办法。企业文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登上了企业管理学的殿堂,得到全球企业家们的广泛重视。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认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国内外各项研究成果也表明,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它已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企业无一例外地拥有着先进的企业文化,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家也是缺乏远见的。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现代企业谋求高效率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保险企业文化对保险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激励、促进的作用,是保险企业发展的指南针和推动器。保险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特殊行业,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制度无疑是保险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然而必须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才能源源不断地为保险企业的发展注入动力。因此,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已经成为许多保险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一大法宝。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保险业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各家保险企业除了要应对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冲击,还要与国内不断崛起的保险企业争抢市场份额,保险企业的竞争层次不断加深,已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进入到更高层次的文化竞争时代。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不落下风,各家保险企业需要对企业内现有的文化进行变革,构建和实施优秀的企业文化对每家保险企业来说已是势在必行。保险企业应该在对原有企业文化作出测评和判断后,摒除原有不适应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所需要的文化,那样才能得到持续而稳健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整个保险业的繁荣发展。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2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与保险企业发展的关系
2.1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被企业内绝大部分人员所共同认知和遵循的、具有个性及内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作为新兴的经济发展行为模式被企业界人士所重视,正在全球兴起,现已成为现代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源源不断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它不仅涵盖了企业的道德标准、经营理念、制度规章、发展目标、行为规范,同时还包括企业的文化观念、价值标准、企业精神等。企业利用各种文化手段形成内部的向心力并将其向外展示着,这是企业文化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思路,它包括核心概念和外化两个层次。
企业文化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企业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员工对本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认同,是一种共同意识。传统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往往把员工当做企业发展的异化力量,忽视了那种共同的意识。然而企业并非孤立存在的,它存在于一个由广大公众组成的社会环境中,企业的行为必须对社会有益,并将美好的形象展现给公众。现代企业的价值观就是互利共存,除了内部员工的互利共存,还包括企业与社会公众的互利共存。
企业价值观这个核心概念有三个层次的外化:一是企业的信仰。这是指企业大部分员工在长期的经营和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追求与信念,企业的信仰往往可以凝炼为简短的格言。二是企业的规章制度。这是企业部门关系界定、领导体制以及各层次人员行为规范的总称,制度中无不渗透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三是企业的形象。这是企业文化中向外展示的一部分。它包括产品形象和人员形象。产品形象是企业产品中所灌输企业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人员是企业中形象最鲜明、最富有感染力的一部分,它指的是企业全体人员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
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柯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思克教授在他们的专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深入地研究了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企业文化,从中得出“在当代社会,企业本身特定的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业绩的深层次原因”的结论,依据这种观点,我国的商业保险业要在日益激烈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的市场竞争不断生存发展,积极构建具有商业保险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战略选择。
2.2保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所谓保险企业文化,实际是企业文化的一个行业分支。保险企业文化是保险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且为其全体成员所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价值观念的总和。保险企业文化是一种以文化做为新视角的科学管理思想,未来保险企业的发展,应在保险产品和服务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上,将更多地依赖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来实现更持久和强劲的发展。
保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通过发挥先进文化的指导、引领、塑造和激励作用,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保险企业文化是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综合反映,它应该包含下列几个方面: 2.2.1保险企业的形象文化
保险企业形象文化包括物质形象文化和人员形象文化。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和服务。除了创立优质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还应该把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把维护广大被保险人根本利益贯穿于整个保险活动之中,形成“服务大众,勇担责任,团结协作,为民分忧”的企业精神。服务文化是保险企业文化的体现,服务质量的高低、服务效率的快慢、服务手段的多样化就成为体现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通过系统的培训,使所有职工都达到行业社会优良水平,并做到人尽其才,并激发员工们对公司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热情,做到爱岗敬业。三是薪酬待遇方面。公司职工通过辛勤劳动,理应获得相应的劳务收入和股权分配收益,保险业应该逐步探索和实施崭新的、公平的、完善的分配形式,从而引起员工高昂的热情,展现优秀的企业形象文化。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2.2.2保险企业的制度文化
保险企业制度文化,是保险企业的领导体制、决策机构、业务流程以及部门、岗位、员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文化,它是保险企业在经营、销售和各种组织活动中,形成的文件化表述。2.2.3保险企业精神文化
保险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它包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宗旨、经营理念、道德准则等。其中,保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员工的行为模式,也决定着员工对客户、社会公众和竞争对手的态度,及其对保险企业的忠诚度。保险企业精神文化具体体现在诚信、团队、创新等方面:诚信文化是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基础,在以诚信为核心的诚信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开展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建立强有力诚信约束和激励机制,塑造保险公司诚信形象。团队文化是保险企业精神文化的保障,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保持集体的团结和融洽,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增强员工对公司发展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创新文化是保险企业文化的内在动力,鼓励和支持保险企业在法规框架内推出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各种形式的创新,提高服务的质量和经济的效益,从而实现保险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3优秀保险企业文化的作用及其构建的重要性
2.3.1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优秀的保险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为企业员工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吸引优秀人才,稳定人才,创造企业竞争优势,使企业充满活力,保持领先。现今的保险业是极具竞争性的金融行业之一,适者生存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保险企业要生存并稳健地发展,除了要注重资本实力和市场规模等硬性指标,更应致力于优秀保险企业文化的构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构成了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是国内唯一一家资产过万亿的保险集团,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2008年,中国人寿保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总保费收入达到3220.52亿元,境内寿险业务约占寿险市场份额的42.7%;总资产达到12846.11亿元,可运用资金超过11000亿元。2010年,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合并保费收入达到3506.12亿元左右,境内寿险市场份额为37.2%;2010年年末合并总资产达17760.20亿元左右,这与中国人保财险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息息相关的,保险企业应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借以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优秀企业文化时刻影响着企业经营业绩,其中的内在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⑴优秀企业文化客观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
个人的意识对自身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他人的认知和组织的精神环境对个人也是一大客观制约因素。因此,企业文化具有客观存在的影响力,在具有强势企业文化的公司中,员工们方向清晰,步调一致,有共同而明确的目标,这将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在当前专业化程度日益提升的时代中是难能可贵的,这必然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经营业绩。比如平安保险公司,每位员工都是平安文化的代表。平安保险注重对每个员工的教育,强调学习和秉承平安的文化。每天早晨平安的员工走进职场时,环顾四周均是具有文化韵味的图片和催人振奋的话语,在标准化和制式化的晨会里,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被深深的烙上了平安文化印迹,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也增添了几分热情,很好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业绩。
⑵优秀企业文化通过激发员工的内在驱动力促进保险行业的发展
企业如果没有凝聚力并真正为其要实现的目标而奋斗,必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任务是建立一个远大而可行的目标,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引导人们排除干扰,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产生强大的驱动力,驱使企业全体成员产生追求企业经营目标的巨大勇气,并把它转为自己发自内心的行为动力。比如可口可乐公司,他们以永远傲世界饮料为第一的目标,对其员工就产生了这样的驱动力,正是这种驱动力使可口可乐公司创造了企业神话。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经营实践中也会发现,在如今物质丰富,科技主导的时代,曾经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核心硬件的技术、产品等都容易被相同行业中的竞争对手所模仿,从而失去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竞争力,能维持企业独有特征的,唯有优秀的企业内部文化。对一个行业来讲,行业文化作为行业综合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一个行业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行业文化是行业发展昌盛不衰的基石,是一种持久地推动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⑶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具有持久的推动力
企业中高昂士气的形成,受企业员工个体特质、企业的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之间、员工们的价值取向之间常常也是难以协调一致的。优秀企业文化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它营造了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围,从而使得员工个人目标跟企业的目标趋于一致,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使企业经营具有持久的动力。比如平安保险公司在一切经营管理中都以追求卓越为过程,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不断提升长期价值为视角,并将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公司价值和个人价值相结合,来激励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
2.3.2构建优秀保险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四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动态的企业文化体系。中国人寿坚持用“文化”之魂凝聚人心、引领发展。以“寿险是无悔的选择”、“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用心经营、诚信服务”等推陈出新、一脉相承的核心理念为标志,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激励着公司整体员工拼搏进取、奋发有为。中国人寿本着这样的文化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为促进和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与保障,同时在服务社会、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积累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保险文化建设是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现代服务业的竞争,从深层次上讲是行业文化的竞争。对保险行业而言,蕴藏在其内部的文化精神与理念构成了保险行业内部活的灵魂,构建优秀保险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⑴优秀企业文化可以深层次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当前保险业的发展,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险种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就是保险企业应该重点培育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险种创新很难成为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少专家把险种创新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因为技术或产品专利能为企业带来市场垄断优势。但在保险市场上,这种垄断优势在是很难形成和维持的,因为险种没有被赋予专利权,某个保险公司一旦推出并销售新险种,其他的竞争者就能迅速而合法地仿制出来。因此这种并不产生品牌效应、排他效应的创新力必然不能成为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企业文化与之不同,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美国的通用电气、日本的佳能、中国人寿等等,其经久不衰的原因除了优质的产品、高额的销售之外,最主要的是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据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些企业之所以出类拔萃,关键就是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强而有力的文化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企业文化通过改造和提高员工的思想,使员工个人的价值统一在企业的群体价值观里。这样使员工根据企业的原则和办事方式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保证了命令和计划的贯彻执行。所以要想使我们的保险企业增强竞争力,关键就是构建并实施科学的企业文化。
⑵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供高层次的保险产品
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它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并为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效用。在现今生产和生活条件下,产品的效用不仅体现为消费者生理上的满足感,更体现为消费者心理层次上的满足感。越是科学发展、经济繁荣的时代,消费者就越是注重心理上的感受。这种心理消费就是文化消费,具有浓重文化色彩的保险产品的消费亦是如此。对消费者来说,消费保险产品的原因分为三种:一是转嫁风险,通过减少损失来确保生活稳定和顺利生产,借以满足安全的需要;二是通过对某些特定的险种的投资,用以获取比银行存款更大的投资收益,从而满足发展的需要;三是借以展现个人财产价值或人生价值,满足心理层次的需要。可以说,作为保险公司运营核心的保险产品,在更高层次上表现为文化消费品。所以经营保险产品其实就是经营企业文化,保险企业间深层次的竞争也就是企业文化间的竞争,通过构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提供高层次的保险产品,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⑶加强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适应客户的多元化需要
参与保险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保险企业形象的表现,而保险公司形象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今,保险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家保险企业都以争夺市场份额为主要的竞争目标,而市场份额的核心又是客户资源,特别是那些高投资、高净值客户的忠诚度,在这种竞争中要求保险企业表现具备五项基本功能,即管理学所述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由此构成经营管理工作完整的循环过程。在这五项功能的界定下,员工们必须服从统一的纪律和制度,而公司也必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员工,使其斗志高昂、热情饱满并爱岗敬业;此外必须建立员工之间的友好协作关系,保证集体的团结统一。
保险企业应加强对优秀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构建和实施先进的企业文化,发挥优秀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陶冶作用、创新作用,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宿感和信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保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3.1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历史的沉淀,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这标志着中国保险业已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由此带来了多元化的保险文化。保险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分支,在保险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我国保险文化的发展与外国相比相对滞后,总体上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 3.1.1文化底蕴不深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品牌竞争愈演愈烈,尽管保险企业的品牌意识有所增强,企业精神有所充实,但往往只表现为标语化、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口号化的形象宣传,缺乏有特色的经营理念。3.1.2文化建设措施不力
由于我国的保险业尚处于发展阶段,“重业务,轻文化”的思想在持续着。保险企业侧重于对险种和产品的建设,在有形的物质上投入较多,对文化精神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也缺乏相应的文化建设措施。3.1.3保险文化元素相对缺乏
我国保险业长期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平安保险及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垄断格局才开始渐渐被打破。在保险业的高度垄断时期,保险业封闭,保险鲜为人知,保险产品匮乏,没有繁荣的保险市场自然也不会有保险文化发展建设的土壤。
3.2我国保险文化现状产生的原因
3.2.1我国居民缺乏保险意识
我国居民的保险意识因受传统观念影响而表现得相对淡薄、参保意愿不强,不习惯运用各种已有的保险机制来防范和化解风险,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险行业文化的发展。另外,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是创立在小农经济以及计划经济的基础上,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和风险思维早已在公众思想中根深蒂固,因此公众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更多的是选择消极对待或者由政府来进行调控和扶助。3.2.2保险知识贫乏及保险企业宣传力度不够
随着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保险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各保险公司采取的对外宣传形式变得多种多样,包括网络、广告、问卷调查等,这些形式对提高人们对保险的认知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有些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侧重对公司的产品、投资增值功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能的宣传,缺乏对保险基本知识以及整体行业的宣传,甚至造成对公众的误导,致使多数人没有真正认识到保险独有的社会保障功能,从而扭曲了人们购买保险的动机,由此引发众多法律纠纷,破坏了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并引发公众对保险业的误解。
3.3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3.1文化底蕴不足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品牌竞争氛围也越来越浓。虽然保险公司品牌意识有所增强,企业精神有所充实,但文化底蕴明显欠缺,通常表现为标语化,概念化,缺乏高品位和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和服务宗旨。3.3.2企业文化建设形不成合力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职工参与度不高,分支公司和一线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掌握不准、理解不深、参与不多,未能形成全员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另一方面,有些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被看成是工会这样的群众性组织部门的事务,业务部门常常觉得与自身不搭界而游离于企业文化建设之外。
3.3.3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深刻,重视程度不足
不少保险企业还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仅仅是把其作为一项普通工作任务加以完成。还有部分保险企业没有把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联系和区别搞清楚,没有把企业文化当作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加以对待。因为认识不够,所以实践过程中也缺乏系统性,企业文化包含诸多层面的内容,目前理论界相对统一的观点是,由浅入深包括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不少企业在抓物质文化建设的时候,以做广告的形式取代了其他内容,在抓行为文化建设的时候,以文体活动替代了全部内容,对于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更是显得单薄,存在以偏概全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因为习惯于过去的做法,一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些企业把文化建设的重任敷衍地下放到基层单位,加上总公司对旗下分公司的全局指导力度不够,直接造成同一个企业的文化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分公司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3.4中小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拓展关联度不高
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险企来说,创建时期比较短,在资金、利润、人员等方面的规模不大的同时,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存在各种问题。中小保险企业因为经营理念和市场竞争等原因,往往把保险产品更新、保费收入、利润等看做是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因为“重业务发展、轻文化建设”的思想,导致企业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领导班子的重要工作进行,没有把企业文化和中小保险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活动等紧密联系起来,企业文化不能真正渗透到中小险企日常运作的各个环节中,没有理顺企业文化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缺乏良性的融合与互动。3.3.5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独创性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品牌竞争氛围也越来越浓。虽然保险企业的品牌意识有所增强,企业精神有所充实,但文化底蕴明显不足,在对企业文化的表现方法和手段上与别的保险公司雷同化,千篇一律,个性不足,严重缺乏创新性、高品位、有特色的经营理念和服务宗旨。3.3.6文化核心理念不完善,营销队伍专业性不强
从我国商业保险行业企业文化的结构上看,我们的商业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表层和中间层,而核心层的理念并没有形成;从表现形式上看,过于注重公关形象运作过程和结果,没有形成良性循环;从管理角度上看,过于注重业务数量的发展引起服务质量存在严重的不足。典型的表现是我国不少的保险从业人员道德方面不足。现在我国保险业还未形成一支专业化的营销团队,营销人员大多数是代理人员,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不少营销人员由于缺乏正规的培训,展业时往往不是先让顾客认同自己,也未激发客户感觉自身对保险的需求,而是急功近利地把保险产品卖给客户,有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时甚至利用欺骗等不法手段让客户投保,导致保户在出险索赔时,得不到经济补偿,这严重影响了保险企业的形象。
4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构建和实施企业文化,是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统筹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优秀企业文化需要在历史中归纳、提炼;并归纳与提炼的基础之上,进行衍生、创造。另一方面,优秀企业文化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科学的实施,那样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效。在此对优秀保险企业文化科学实施提出七点建议:
4.1积极做好文化挖掘和宣传工作
大多数的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往往是自上而下的,从企业经营战略出发,从企业服务宗旨出发,创造和宣传企业文化,传播和宣扬企业文化,这仅仅是建设的一个部分,更重要的是提炼优良的企业文化,让建设工作有“根”支撑,这就必须要根植于文化建设的基础,为此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应加大对基层公司带有典型文化特色先进事迹的挖掘和宣传力度,大力强化一些具有文化元素事件的宣传,扩大内外部文化宣传平台,丰富各种形式的宣传渠道,广泛宣传发生在各个地区、充分渗透公司企业文化特色的事迹。
4.2加强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力度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将企业文化理念深入渗透到日常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使其变成具体的规章制度,并得到持之以恒的严格执行,那样才能培养员工优秀的文化素养。加强企业文化的贯彻和执行,要努力做到:
4.2.1坚持做事情与立规矩紧密结合
通过制度建设将保险企业的一切行为规范化,促使企业文化的实践化、制度化,并将企业全体人员共同的意志逐渐内化为大家一致遵守的规范和协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同践行的准则。
4.2.2强化宣传灌输,提高员工认同度
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全体员工的认同程度,这需要领导们加强灌输,使企业文化深深融人每个员工的潜意识,并落实到日常行为中。4.2.3领导示范极为重要
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企业领导紧密相关,企业领导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不断倡导以及模范性地践行企业文化的各项要求,必然会对员工们践行企业文化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4.3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实施保险企业文化
以人的素质提高为基础,努力促进保险企业精神和先进企业文化的形成。众所周知,人是保险企业文化建设这种软管理的核心,是整个保险企业精神的载体。保险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和保险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对保险企业文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险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包括个人体质、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提高,还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行为准则等规范人身行为的素质的提升。二者结合将有助于保险企业精神的形成,并成为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从“以人为本,以人的素质提高为基础”这一点上理解,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是要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这是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要素;接着要建立不断学习提高型的组织,实现员工的共同进取,这是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最后要强调“以人为本”和员工的成就导向,这是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这样一来,通过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保险企业及其员工将会不断强化使命感,依托保险企业持续、稳健的发展和成长,勇于承担起对客户、对社会的责任。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4.4以诚信经营提升企业管理竞争力
诚信原则是保险企业经营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但是目前保险企业员工的诚信度是良莠不齐的。服务的提供者不同将会使保险产品的质量存在差异性。因此,有必要在保险企业内部树立一套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价值理念,以形成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体制。保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上而下地形成真诚相待的人际关系,让员工们在工作中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以此作为基础来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与此同时,建立诚信为主的奖惩制度,这是重塑保险企业诚信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这基础上来提高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将诚信贯彻到整个经营服务的过程当中,并通过有效的手段,防范以及减少由投保欺诈而引发的经营风险。对此,4.4.1对投保人全面负责
要求保险企业的营销队伍及其代理人在对保险产品进行推销以及承保的过程中,必须对投保人负责,要把保险合同的有关条款,特别要将责任免除条款向客户做实事求是的解释说明,同时,高度重视并确立核保环节在经营中的核心地位,保证核保程序的严谨,以防范并减少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选择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4.4.2切实做好理赔工作,化解理赔难题
既要加强由道德风险所引起的出险事故的辨别,以防范和减少心怀不良动机的投保人故意骗取保险金的行为,又应根据保险合同的规定准确、迅速地赔付,为客户提供便捷、周到和人性化的服务,从而赢得客户的信赖,提高客户的忠诚度。4.4.3自我约束,诚信竞争
在展业宣传上,既要实事求是地宣传自己,又不损害和贬低别人;在业务发展上,应多在拓展新业务上多动脑子,少在抢夺他人的业务上打歪主意;在队伍建设上,多注重培养具有自己企业经营理念的保险新人,少去挖别人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的人才,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竞争。
4.5与时俱进,积极培育我国的保险公司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才能被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视为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因为它在企业产出中占据极大的贡献份额。培养一大批名符其实、优秀素质的金融保险家群体是我国现代保险制度建设的一个必要环节。首先,金融保险家深厚的知识底蕴、丰富的工作经验、优异的领导才能,是保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大程度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经营效率,追求最大利润,实现保险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和各项具体经营目标的动力和源泉。其次,保险企业文化主要是依靠金融保险家来创建和倡导,从而渗透到每一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中去的。保险企业文化其实是金融保险家精神的个性化、集体化和企业化,也就是金融保险家的个人品行向组织人格的转化的结果。由此可见,加大力度培育保险公司企业家精神是当今保险企业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4.6尽快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考评机制
防止企业文化建设沦为形式的首要保证是建立科学而有效的考评机制。首先应创立系统的考评体系。对企业文化是否遵循客观规律,是否契合该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能否促进员工素质和经营绩效的双重提升等内容,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考评。接着设立科学有效的考评方法体系。对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及其成效的考评,必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实现,比如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座谈会、单位总结等,一定要注意针对各种考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然后创立企业内部文化管理的协调机制。而且考评过程要注意相关部门的协作,避免重复考核和考核真空,既不造成非必要的负担,也保证考评的客观及全面。最后是建立企业文化激励约束机制。奖惩分明,使企业文化在实践中能够得到不断总结、巩固、提高。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4.7以保险企业文化创新拉动企业全方位创新,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保险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开放性,所以就相互竞争、相互比较,为了脱颖而出,就要求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创新是所有企业的生命源泉,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拥有相比他人更大的竞争优势。在现时我国保险企业所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宏观外部环境条件下,企业的创新除了其业务、技术、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还应包括企业文化的创新。从管理角度来看,保险企业应创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要充分调动企业中各级人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针对保险企业专业知识密集程度高的特性,应注重保险企业的知识管理,善于挖掘、积累、总结企业所拥有的各式各样的知识,包括以数据、文字、文档资料报表、公式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显性知识和依靠个人经验累积并留存在人们思维中的隐性知识,通过设立适宜的知识管理制度,缔造保险企业的服务价值,维持人才资源,提升工作效率,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保险企业的业务涉及面较广,包括保险营销、顾客投保、承保、核保、理赔等环节的具体内容,而保险业务开展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企业所能提供的保险产品和员工服务水平的高低,同时在于是否能为顾客提供他人所不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保险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保险企业适应市场需求、扩大业务规模、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源泉,所以保险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文化特色和市场需求状况全面开发各种保险产品和服务,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在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积极捕捉那种乐于变革、富于进取和创新的气息。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企业内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经久不衰。
5总结
保险企业文化是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在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不言而喻,对于正处于市场经济变革时期的中国来说,加强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我国保险公司的内在素质和经济效益,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及树立我国保险公司的国内国际形象,提高我国保险公司在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义。
我国保险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少保险企业存在“重业务,轻文化”的经营理念,以及我国居民对保险意识的缺乏等原因导致在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遇上了种种问题,为此我国保险企业应该借鉴国外保险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从诚信原则出发,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贯彻和执行,最后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创新全力拉动保险企业的综合实力。
企业文化不是静态的,它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更不是闭门造车,它应该有开放的胸襟,需要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积极与外界环境形成互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参与,并不断发展,才能真正建成富有生命力和扩张力的企业文化。总之,对于保险企业而言,并无所谓正确或最好的文化,只有适合某一企业的文化。保险企业应该在对原有企业文化作出测量和判断后,可以改变原有不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公司所需要的企业文化,那样才能得到持续而稳健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保险业乃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1]蔺琳.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西部金融,2010(01);
[2]沈湘卿.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保险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J].中国保险,2006(01);
[3]钟诚.加强保险企业文化建设[N].中国保险报,2009(06); [4]林国建.企业文化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理论探讨,2005(05); [5]韩铭珊.中国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J].企业文化建设,2006(12); [6]郑茜.关于推动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9(12); [7]李少芬.论保险行业文化的发展与建设[J].中国保险研究,2008(5); [8]戎灵君.对我国商业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上海保险,2006(02); [9]张恒国.提升保险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保险,2008(07);
[10]李志勇.论如何加强保险企业的文化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01);
[11]黄泳佳.试论保险企业文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0(01); [12]邢栋.关于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企业研究,2008(07); [13]孙广建.建设学习型保险企业文化的路径和组织保障[J].中国保险,2010(05);
[14]王红.推进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海峡科学,2008(03); [15]李志文.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构想[M].山东社会科学,2011,(01); [16]彼得·德鲁克著.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7](美)麦克尔·茨威尔,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华夏出版社,2002; [18](美)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2002;
关键词:饭店文化,喜达屋,员工关爱
一、饭店文化概况
企业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引入中国, 在中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在这三十多年里, 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地深化, 企业文化不再只是一种标志或者外在形象, 它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提高竞争力与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因素。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背景文化下的管理文化, 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科学管理理论和方式, 又是一种企业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然而饭店又是一个劳动、感情密集型企业。饭店产品从它的本质来说是饭店的员工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它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容。饭店文化不仅具有企业文化的共性, 同时也拥有独特性, 不同于一般企业的文化, 饭店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因为饭店是其客人的“家外之家”, 客人在入住饭店的时候, 首先想到的是物质和和生理上的满足, 之后是在服务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文化氛围和其附加值中得到的精神上的愉悦感和享受感。
因此饭店文化是饭店在为社会提供饭店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所呈现的物质与精神形态的统一。主要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以及核心的精神文化 (如下图所示) 。
二、喜达屋酒店的文化建设
美国三大酒店业巨头———喜达屋酒店与度假村集团拥有喜来登、瑞吉、威斯汀、至尊精选、W饭店、福朋饭店等六大品牌, 在世界80多个世界和地区, 拥有700多家的酒店。作为世界前五百强企业, 喜达屋集团在大举扩张的同时坚守五星级服务品质。
说起企业文化, 每一个喜达屋人都会脱口而出:喜达屋关爱。喜达屋集团中国地区人力资源总监Michael Pross先生也曾说, 是“喜达屋关爱”的力量让喜达屋酒店凝聚起来并自始至终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喜达屋关爱”是喜达屋集团2001年推出的服务理念, 概括起来就是关爱生意、关爱客人、关爱员工。三者连起来就如同紧密的食物链: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人, 没有满意的客人就没有令人满意的酒店收入。
(一) 关爱员工
三个关爱中, 员工关爱是关爱客人、关爱生意的起点。关爱强调真诚, 喜达屋饭店为员工提供独特周全的考虑和安排, 这也是喜达屋集团文化的核心。
1. 关爱课程:
喜达屋集团培训的重点。给喜达屋员工进行培训的有部门经理、培训总监、甚至还有跨酒店的经理。他们还为每个员工配备导师计划, 一名普通员工的导师很有可能就是他的总经理。喜达屋的员工培训主要有三大部分:第一是核心企业文化课程, 即关爱课程;第二是不同岗位员工的技能培训;第三块关注员工个人成长计划。
2. 关爱员工的个人成长空间。
关注员工的职业成长是“喜达屋关爱”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喜达屋员工都拥有横纵向的广阔发展空间。喜达屋六大品牌遍地开花的经营模式使得集团可以采取内部交叉培训的方式, 员工可以到全国各地以及国外的姐妹酒店参加培训。喜达屋集团特别重视帮助具有潜力的员工提供异地管理培训, 例如每年都有大学毕业生作为储备人选, 作为管理身份培训生的到海外深造。同时饭店集团对预开饭店内部的人力支持方式, 使能力相当的员工拥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和工作地点。
3. 关爱员工的职业生涯。
喜达屋集团的管理人员把员工的成长分为四个阶段:普通员工—主管, 主管—部门经理, 经理—进入行政委员会, 甚至最后升为总经理。对于处在不同阶段的员工, 喜达屋集团有不同的关爱计划帮助员工成长。
(二) 关爱客人
“喜达屋关爱”的对客计划, 即喜达屋明星服务四大标准:微笑与问候 (Smile and Greet) ;交谈与倾听 (Talk and Listen) ;回答与预计 (Answer and Anticipate;圆满地解决客人的问题 (Resolve) 。这4个标准的首字母连起来就是STAR, 即“明星”, 它涵盖了饭店企业服务的精髓。喜达屋饭店集团六个品牌酒店的每一位员工都必须参加这一服务标准的培训。“关爱客人”做得最出色的上海瑞吉酒店收集顾客的不同喜好并且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一般瑞吉在酒吧间提供的是可乐, 但是如果提前了解到顾客更喜欢柠檬汁, 客人就会发现还没开口柠檬汁已经摆在桌子前了。这正是体现了喜达屋文化理念的延伸, 它在每个酒店都有各自鲜明的特色。
(三) 关爱生意
关爱饭店企业的生意即努力提高饭店的收入, 正如上文说的, 饭店员工是饭店经济收入的直接创造者, 喜达屋饭店集团的管理者认为, 员工满意了才会为顾客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 才有满意的顾客。因此喜达屋饭店集团正是一直贯彻“以员工为本”的关爱生意的理念。
对于喜达屋饭店集团来说, 它独特的饭店企业文化所起到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员工的心理行为, 降低员工流动率。
喜达屋饭店集团通过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 大大地增加了员工的自信心, 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并且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还提高了员工对酒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增强员工对饭店的归属感, 因此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员工的流动率。
2. 促进员工的创新行为。
“喜达屋关爱”中的员工关爱促进员工各尽所长, 把各种具有创意的想法与领导交流并分享, 使得酒店的服务越来越好, 酒店的建设也得到完善。正如在喜达屋六大品牌之一的W饭店中, 因为酒店支持个性化的服务, 给客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这些服务都符合W酒店的核心价值, 也更有利于酒店的发展。
3. 消除饭店的负面评价, 树立良好的形象, 促进饭店营销。
饭店员工是起文化的传播者, 也是外界了解饭店的重要渠道。喜达屋的关爱文化可以让员工在整体上对饭店有肯定态度, 就算是离开后, 也对饭店有感情, 因此就可以树立起良好的饭店形象。这样以一传百, 在无形中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作用, 就是我们所说口碑效应。也正是如此, 饭店的产品和服务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4. 构建饭店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饭店的品牌价值。
喜达屋关爱文化作为喜达屋的文化之一, 对构建其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内, 喜达屋关爱起到了提高饭店的内部凝聚力的作用;对外, 则是为饭店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基于“喜达屋关爱”得出发展饭店文化的几个途径
(一) 让员工参与饭店文化建设
关爱饭店文化的成长空间是喜达屋关爱文化的一部分, 喜达屋完善的制度和关爱文化能够培养出大量的优秀饭店人才,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进入喜达屋的人都可以成为人才。笔者认为每个饭店员工都应该树立一个长远的职业生涯目标, 因此培训课程不应该只起到专业技能的传授, 还应该可以帮助员工树立目标。可以请有经验的饭店管理人员讲述其在饭店业的亲身经历, 这些经历可以起到激励作用, 激励饭店员工树立自身目标。
(二) 以创新为导向
一般的企业管理者根据“惯性思维”来管理企业, 而真正的管理者却是依靠创新思维来发展企业, 如果一个饭店管理人员具有创新思维, 其选择的结果可能会完全相反。创建饭店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基础, 建立起独特的饭店经营模式, 最大限度地提高饭店运营效率。
(三) 以塑造品牌文化为核心
品牌的独立价值之所以被客人认可, 在于品牌体现着饭店的某种文化, 甚至可以说品牌的独立价值就是文化价值。塑造饭店品牌价值的过程就是其文化的渗透过程, 客人接受了饭店的品牌则是接受了它的文化。可以说品牌文化是品牌的灵魂。
饭店品牌文化汇聚着饭店的营销理念和经营思想, 是饭店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喜达屋饭店集团的关爱文化作为其品牌文化辐射于喜达屋的六大品牌中, 并被人们熟知和认可, 得到一致的好评。
四、结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饭店的规模、数量和档次在不断地提升, 饭店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尤其是饭店产品的同质化。因此饭店在发展时必须注意将管理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注重饭店文化的建设, 尤其是饭店品牌文化的建设, 使饭店得到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喜达屋饭店企业文化特别是“喜达屋关爱”为例, 主要介绍了喜达屋关爱文化和它产生的作用, 阐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并且提出可行性的建议。笔者希望中国饭店行业可以借鉴喜达屋饭店集团的成功经验, 重视中国饭店业文化的建设, 使其能够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萍, 苏勤.饭店文化的构成特征及其管理功效[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 (4) .
关键词:无线网络技术 校园网络建设 优势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175-01
在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实行科教兴国的今天,校园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国。将无线网络技术应用到校园网络建设当中,有效改善教育环境,丰富教育资源,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是目前我国校园网络建设的主要目的。让网络走进校园,让学生走向世界,是廣大师生的心声,也是教育的需求。
1 无线网络技术的现状
无线网络,又称无线局域网,在校园中的应用,大大方便了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无线局域网的初步应用大概在50多年前。经过5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无线局域网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应用上也愈发广泛。作为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结合的产物,无线局域网仍然具备以太网或者令牌网络的功能,但是已经不再需要采用传统缆线,大大方便了人们对于网络的应用。在传送介质方面,无线局域网用红外或者射频波段取代了之前的双绞线或者光纤。为进一步普及网络做出了贡献。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无线网络,基本都是采用微波传输技术。在普通局域网基础上,通过无线Hub,无线介入站,无线网桥,无线Modem和无线网卡就可以形成无线局域网。也就是说无线局域网可以作为目前大多数校园已有的有线局域网的补充和延伸。
2 无线网络技术的优势
任何新型科技的诞生和广泛应用,都因为其自身具备已有技术所无法替代的优势。无线网络技术也不例外。相比于有线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2.1 关于安装
众所周知,从前的网络布线工程通常施工量都很大,耗费人力众多,施工周期也较长。而且在施工中难免要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在穿线架管过程中要刨墙、凿地等。而无线局域网则很好的避免了以上的问题。在网络布线方面,一般只需要安装一到多个接入点设备,就能够起到建立起一个覆盖面积可达整个建筑或地区的局域网络的效果。
2.2 关于使用
在传统的有线网络中,受网络信息点位置的限制,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并不灵活。而在无线局域网络中,只要在无线局域网的信号覆盖区内,随处都可以介入网络。在使用上非常方便快捷,灵活性很高。
2.3 关于费用
首先,由于有线局域网施工量大,施工周期长,相应地必然导致人力,物力投入量大,网络建立成本高。
其次,由于有线局域网络缺乏灵活性,因此在施工中对于未来发展的考虑也必须纳入在网络最初的规划考虑范围内。这就导致很多在实际使用中使用频率很低,甚至根本不使用的信息点也在预设范围内,增加了施工成本。而与此同时,在实际使用中,如果网络的发展超出了设计规划,不可避免地要进行网络改造,就又不得不追加改造成本。而无线局域网地发明和应用则从根本上避免了这一问题。节省了施工费用和网络改造费用。
2.4 关于管理
无线局域网组网容易,配置简单,维护方便。不需要技术水平特别高的计算机工作人员就可胜任网络管理工作。
3 无线网络技术在校园网络建设中的应用
在当今的教学领域,对于校园网络的需求量很大。无线局域网的施工,不影响学生正常上课,不损坏校内建筑,不对校方在资金投入方面造成过大压力,不给网络维护和管理出过多难题,正顺应了校园对于网络的需求。
3.1 客观需求
(1)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
在现代的教学课堂上,单纯教师讲解,学生记背的时代已经过去。网络教学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看和下载一些与所学相关的背景材料、课件、习题等,方便他们对课堂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在校内给学生提供可以随时上网的机会。
(2)解决受端口数量限制的难题。
在现在的学生中,为了方便随时随地学习和查阅资料,很多人都拥有笔记本电脑。而仅靠在有线局域网中布设在教室、图书管、自习室等的有限的端口,根本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学生随时上网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无线局域网来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3.2 具体应用
3.2.1 设计原则
校园无线局域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满足以下原则:
(1)应该保护已有的投资。在已有投资被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对网络使用范围进行扩展和补充。以减少校方投资和浪费。
(2)应该充分满足多媒体教学和学生自用笔记本电脑对于网络的需求。这对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都有很大帮助。
(3)要对校园无线局域网的技术和设备留有余地。以满足学校扩建和发展的需要。
(4)校园无线局域网要具有保密性。要确保有效防止非法入侵和机密泄露。以保证网络长久稳定正常运行。
3.2.2 具体构建
校园无线局域网的具体构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室内和室外。
(1)室内无线局域网构建。
室内无线局域网主要针对的是教室、图书馆、会议室、宿舍等建筑。而这些建筑的具体操作又各有不同。
①教室和宿舍:教室和宿舍是在校期间,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空间较小,可根据教室或宿舍的面积和容纳人数,设置一个或多个AP,即可满足在教室和宿舍内各个角落的网络需求。
②图书馆和会议室:图书馆和会议室的设计都很宽敞,高大。无线局域网网络覆盖的难度降低,使用设备少,且覆盖率高。只要根据室内面积和容纳人口数量布置AP即可。
(2)室外无线局域网构建。
室外无线局域网多针对体育场,操场,草木园地等场所。难度相比于室外要稍大一些。为达到大面积信号覆盖的效果,需要在中心机房架设全向室外天线和室外定向天线。同时要把各个独自成局域网的建筑连接起来,然后在网络的每一端接入AP。如果需要连接的建筑物距离较远,则要使用外接高频天线。
4 结语
总之,无线网络技术因其投入少,效率高,管理方便等优势而受到校园建设的青睐。校园无线局域网对于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无线网路技术的愈发成熟,它将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给我们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余智,汤旭翔.无线网络在校园网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07(3).
[2]黄灵敏.大学校园WLAN的组网模式及相关应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1).
当前,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刻,对人们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文明建设问题也日益迫切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一方面,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在凝聚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汇集社情民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越大,全社会对网络文明的期望值就越高,对网站文化的要求就越高;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博客、社交网站等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蓬勃兴起,使网上信息发布和获取更加便捷,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网上内容创造,这大大丰富了网上信息内容,同时也对网民诚信自律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走进社区时,许多家庭都已经去接触网络,利用网络的便捷去更好的生活,而我们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人们对网络的了解.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现在的居民大都会去使用网络,但是对于网络上的许多现象或者知识都很缺乏,只是在网上简单购物或者分享资源或利用资源,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的网络调查能给大家普及、提醒一些关于网络的建设及对网络文化的了解。同时对于现在的社会现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普及健康的网络知识,建立正确的网络文化。建立信息安全预警系统,强化不良信息治理力度。建议尽快尽早建立信息安全预警系统,通过各种大众传媒的规范化、制度化来为信息安全提供服务。建立信息安全预警系统应以政府监管部门为主导,行业机构为辅助,联合电信运营商、网络骨干结点,本着高效、便民、安全、及时的目的,将不良信息的传播尽可能的控制在小范围内。有关部门还应建立快速的工作配合机制,与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相互协作,联手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以强化监督检查、开展宣传教育、执行惩罚措施等多种手段,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
第二,完善不良信息举报制度,落实责任追究机制。相关部门应努力扩大投诉举报平台的应用范围,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加强社会监督,并与其同时简化举报程序,畅通举报通道,提供举报保障,通过各方协作来一起抵制不良信息。此外,各级信息主管部门应严格落实信息产业部的“三准”责任追究机制,细化实施细则,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明确各单位的责任机制。
第三,出台信息安全保护法规,建立有效监管平台。信息监管部门应尽快综合分析不良信息现象的各方面原因,提出对策草案,提请立法机关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以强制规范来保证互联网环境的整洁、安全、可靠。同时,各级相关部门应在及时建立互联网监管平台,对互联网信息进行有效过滤机监控,确保互联网信息的合法、有效。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象牙塔的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能从中学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真实的理解了“从群众中来,从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的确,感性认识到只身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检验才知道其正确与否,同样,只有在实践中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这次短暂而充实的实践将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过渡作用,将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
社会实践告诉我,在新经济时代学生应当具备创新观念和掌握成熟技术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富有团队精神等素质。要有严密的思辨能力和理性的思考能力,致力于探索理性、情操、才智、体质之完美,只有做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并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时刻与外界社会保持同步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不与社会脱节,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学习好知识,运用知识,时刻牢记,虚度年华就是作践自己。与此同时,多多与社会接触是很必要的。如果我们想接受时代的挑战受到社会的欢迎,就抓紧时间好好地充实自我。不仅要学好各门学科,还要广泛地吸收各领域的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活动主题:惊艳时光 温暖年华
活动口号: 谢谢你们惊艳了我的时光,温暖了我的年华活动目的:改善寝室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和寝室精神文明建设。增强趣味性,激发创意,凸显我校学子风采
活动时间:2014年夏季学期第4周至第7周 活动对象:以每个宿舍为单位
活动内容:
1> 活动动员大会和宣传
联系各个学生会生活部部长,进行活动动员及宣传,尽量将活动范围扩大至全校。可张贴海报介绍活动。
2> 监督小组
成立监督小组,内容包括网络投票和保障公平接受举报处理有争议的内容等。
3>活动第一波:来自星星的她(他)
有没有某个瞬间觉得“OMG,这货是从叫兽星来的吧,超能力开外挂妥妥的!”有没有某个瞬间突然有种宿舍一字马都弱爆了,她(他)才是深藏功与名的技术帝,少年们请不要大意地揭发吧,有图有真相,段子亦可,主题健康向上不涉及人身攻击,内容积极乐观。上传至4到6周时间收集分类后网络票选出一二三等奖。
4>第二波:节操路人甲
小伙伴酒精消毒洗手液批发每天三遍拖地打扫简直是中国好舍友?隔壁床临考化身怪兽开启终极悬梁刺股学霸模式?欧漏,月黑风高夜,基友的梦话透露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小秘密么?“节操路人甲”是一个让广大基友们从此不能在一起愉快玩耍的活动,现向全校征集舍友生活掠影,反映大学生生活点滴、记录生活片段的图片,视频,并将优秀作品集中展示。参赛者将照片发至,集中进行评比。评比标准为内容积极健康向上,不涉及人身攻击,越搞笑越好。5>第三波:寝室风云榜
在篮球场举办趣味比赛,每个宿舍组建自己的队伍想好队名,进行默契赛和趣味赛,比赛只记录完成时间,作为成绩,用时最少,男女寝室之间各有榜单,时间最少的三位分别获
123名。小游戏内容主要是考验细心和默契,如你划我猜,四人五足,女生仰卧起坐,男生俯卧撑等。
6>第四波:各自奔天涯
再过两年1年或是半载,现在充满温馨的小屋 即将迎来新的一季,相互扶持的小伙伴们也各奔东西,雪白的墙壁不会因为记忆的多彩而留下痕迹,自你走后一切都埋藏在风里,表白墙把心声交给恋人,回音壁将最纯洁的友情留在永恒的时光里,将自己宿舍的照片或自己想对小伙伴们所说的话上传至,不作评比。
镇海中学俞加强
镇海中学历史积淀深厚,人文气息浓郁,拥有十二个历史文物景点,其中三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我校依托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以来,随着学校千兆校园网的建成,以校园网应用为龙头的教育信息化热潮席卷整个校园,如何在坚持传统校园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镇海中学富有人情味的校园网的潜力,努力培育网络环境下的新颖校园网络文化氛围,是新时期我校工作的又一重点。经过四年的实践与探索,网络文化建设已经成了镇海中学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网络文化正在成为镇海中学的新优势。
1.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校园文化的延伸
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向网络的延伸,是校园文化在网络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文化,它和传统的校园文化互相交错互相渗透并互为补充。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作为人类文明标志的网络已经深深扎根在当代学生心中,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客观事实。虚拟的网络也是现实的,网络无处不在你我身边,对学生来说,因为网络的虚拟性,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平等说话、相互交流、展现个性特长、激发灵感的舞台;就教师而言,虚拟且现实的网络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真实内心,促进师生交流的渠道。正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真实性,使学校、老师、学生三者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促进教育方式的进一步完善。
然而,开放的网络不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随之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充实我们的知识,使我们成为网络时代的胜利者;网络同样也能让我们颓废、堕落,使我们成为网络时代的牺牲品。因此,如何正确理解网络的内涵,如何引导学生在张扬个性特长的网络环境下把握好分寸,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成了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一个关键课题。
面对机会与挑战并存的网络,面对网络大潮的冲击,是坚守传统的壁垒采取“堵”的办法拒绝网络以求所谓的稳妥可靠,还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采用“导”的策略接纳网络以期在新的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作为教育者,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与其落在学生后面埋怨网络的负面,倒不如主动出击,走在学生的前面去充当网络领航员。
为了培育好镇海中学网络文化阵地,我们开始思考在镇海中学网站上开设校园BBS的可行性,我们认真总结了国内一些名校创办校园BBS失败的教训,针对镇海中学拥有高素质学生群体这一现实,在制定严格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辅于学校的正确引导,在校园网上推出了校园BBS。经过四年的辛勤耕耘,以镇中网站、镇中论坛为核心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取得了成效,网络文化建设已经成了镇海中学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网络文化正在成为镇海中学网络时代的新优势。
2.建设校园网络文化,需要勇气和自信
网络是开放的虚拟的也是真实的,我们在享受网络优势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网络存在风险,为营造校园网络文化氛围而开设校园BBS更是让网络风险直接挑战我们的教育者。那么,我们如何正视网络风险,如何规避网络风险呢?实践告诉我们,建设校园网络文化需要监管和引导,更需要勇气和自信。
首先,个别学生网络法律意识淡薄,简单地认为网络就是自由的代名词,在网络上随心所欲地大放厥词;有的学生沉湎于网络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秩序,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大幅度滑坡。这些现象无法通过限制学生接触网络这种简单而粗暴的手段加以解决,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及时将德育教育工作引入到网络,通过校园网站和BBS积极开展网络德育教育工作。通过开展网络法律法规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上揭批“法轮功”等专题活动、就读书与上网的关系展开讨论等系列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
其次,校园BBS的开设,使得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就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学生正处于心理的成熟期,表达问题的方法往往会简单而直接,这样,就有可能出现学生利用网络对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客观的甚至偏激的意见。如何看待这个“自亮家丑”式的敏感问题呢?一位在学科教学上颇有建树的镇中教师在校园BBS上留下的真知灼见:“宽容源于自信”对此问题作了精辟的诠释。实际上,不和谐的音符在网下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通过开放的网络表现出来而已,面对网络上出现的这种“尴尬”,我们教育者需要勇气需要自信去面对去接纳去引导,也正因为有来自网络的不同声音,才给了我们教育者更多更全更真实地了解学生内心的机会。我们引导学生在表达自己真实想法时注意表达问题的方式和技巧的同时,也应该鼓励教师通过网络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旁观。这样,不但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获取师生面对面交流所不能获得的真实信息,同时,也能让学生以一种更为积极更加理性的姿态参与到网络文化建设中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网络文化建设走向成熟、逐步完善。
3.给学生一片网络空间,他们必然能灿烂
网络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在统一了思想认识后,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如何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如何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为我们的校园文化培育出一片净土上。
针对学生喜欢上网的事实,我们努力挖掘镇中网站的潜力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上网时有更多的时间逗留在学校网站上,以减少学生因浏览不良网站而产生的隐患。通过将学校长年积累的传统校园文化数字化,创办爱教基地、镇中像册、镇中快讯、办学成就、个人主页、校园生活等网络专栏,使镇海中学校园网成为镇中历史的缩影,成为学校信息汇集、交流和生发的中转站,为推动素质教育、理解教育的进程,增进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学管理互动提供广阔的舞台。
根据学生特点,我们逐步在校园BBS上开设了旨在挖掘学生个性特长的特色栏目,目前,我校的BBS已发展成包括“教育科研”、“心理社区”、“原创空间”、“校友寄语”、“海外学子”、“梓荫书友”在内的十七个栏目,十多万张帖子,被《中学生学习报》等报刊的编辑形容为“一本大型电子杂志”。全国不少报刊编辑还直接从上面挑选我们师生的原创作品。仅在“原创空间”上,就有30余篇文章被《中国校园文学》、《中学生学习报》、《浙江青年报》等报刊转载。通过校园BBS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排解成长的烦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我们还在不同时间段适时开辟校庆专题、高考专栏、校运会专栏等等。这些特色栏目的开设,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的舞台,给老师们提供了走进学生心灵的新手段,也给镇中校友们提供了另一种“回到母
校“的方式,镇中网站成了校友与母校联系的纽带,镇中论坛成了校友与老师,与学弟学妹交流感情的桥梁。
从利用网络载体开展德育教育,举办读书与上网专题讨论,创设网络心理咨询专栏,“超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形成,学生原创文章被广为转载,到每年高考结束,许多高校校友纷纷登陆校园BBS为师生提供高考志愿填报信息等等事实表明,经过四年的实践与探索,我校的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新载体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文化建设,网络文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1) 这是我党在总结、继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互联网认识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党对互联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重要作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举措, 是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重要内容, 是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之一。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互联网的认识
1993年互联网向公众开放, 之后特别是世纪之交以来,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就重视互联网的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互联网的理论主要由现代化挑战应对理论、先进文化传播渠道理论、同敌对势力阵地争夺理论、网络管理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与改进理论等组成。先来纵观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核心的相关论述:
2000年3月3日, 江泽民指出, “信息网络化还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 “我们也应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可以利用它来为我们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为传播我们的思想文化服务”, “由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政治斗争阵地”, “必须加紧学习网络化知识, 高度重视网上斗争的问题”, “总之, 对信息网络化问题, 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 加强管理, 趋利避害, 为我所用, 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 (2)
2000年6月28日, 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江泽民指出, “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 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 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 扩大覆盖面, 增强影响力。互联网是开放的, 信息庞杂多样, 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 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 我们要研究其特点, 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要主动出击, 增强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密切关注和研究信息网络发展的新动向, 抓紧学习网络知识, 善于利用网络开展工作, 努力掌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 (3)
2001年7月11日, 中共中央举办法制讲座, 江泽民强调指出, “对信息网络化问题, 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 加强管理, 趋利避害, 为我所用, 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要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并在经济、社会、科技、国防、教育、文化、法律等方面积极加以运用。同时, 要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化代带来的挑战。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 必须加紧学习网络化知识。党的建设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 也都应适应信息网络化的特点。既要积极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 又要大力加强管理方面的建设。” (4)
2001年10月24日, 中共中央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特别强调“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 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 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 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共同建设网络文明。” (5)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对此进行总结, 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中, “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 加强互联网上的宣传, 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 对外宣传的新渠道。” (6)
从这些论述中, 我们可以看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互联网的理论主要由下列理论组成:
1. 现代化挑战应对理论。
互联网自1982年正式诞生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确立, 不过20年的时间, 但其发展势头之猛, 令世人感到惊奇。互联网对国人而言确实是新鲜事物, 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在短时间所带来的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在推进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 对于互联网这个外来新鲜事物, 我们沿袭百年来对待同样事物的模式, 也就是“挑战——应对——适应”的模式。在此思维方式指导下, 我们加强对互联网这个新鲜事物的学习, 强调互联网对传统工作的挑战, 要应对这种挑战, 强调党的各项工作都应适应互联网的特点。但这种应对和适应开始无疑是被动的, 然后慢慢转变为主动应对、主动出击。
2.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渠道理论。
互联网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 我们可以利用它来为我们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为传播我们的思想文化服务, 互联网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3. 同敌对势力阵地争夺理论。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政治斗争阵地, 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 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上斗争的问题, 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
4. 网络管理理论。
互联网是开放的, 信息庞杂多样, 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 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因特网可以迅速、广泛地传播大量有用的信息, 但也存在大量信息垃圾和虚假信息。面对铺天盖地的互联网信息, 我们有一种信息“焦虑症”, 因此, 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共同建设网络文明, 制定国际因特网公约,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成为我们的主张与方针。
5.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互联网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 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 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 扩大覆盖面, 增强影响力。
上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互联网的理论五个组成部分, 是辩证统一的。挑战应对理论是理论背景, 传播渠道理论是地位作用, 阵地争夺理论是理论基础, 网络管理理论是基本方针,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工作指导思想。从总的方面看, 这些理论以及这一时期的工作实践主要立足点是加强互联网的管理。
二、科学发展观对互联网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 与时俱进, 对互联网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这标志中国共产党对互联网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 胡锦涛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 努力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使互联网站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7)
2004年2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 要求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各类互联网站都要充分认识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积极传播先进文化, 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 “要遵循网络特点和网上信息传播规律, 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 加强网上正面宣传, 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 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8)
2004年9月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 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 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 (9)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要“加强对互联网等的应用和管理, 理顺管理体制, 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 (10)
2007年1月2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中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问题进行集体学习。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指出,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 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 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 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 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11)
2007年10月15日,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12)
2008年6月20日, 胡锦涛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 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 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直面公众的提问, 通过与代表中国民间“草根”力量的两亿多网民互动, 彰显最高领导层对网络强大影响力的首肯, 同时显示官方对网络这“阵地”的重视与管理进入到新阶段。 (13)
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在继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对互联网理论认识的基础上, 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主要体现在:坚持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方针原则, 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 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得到强调,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工作要求得以具体化。
1. 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方针原则。
网络文化建设更多的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 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是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正确方针原则。过去对于网络管理从制度层面上看多是限制性的, 注重监管和清污除垢, 认为它是另类的、非主流的、边缘的、防范的, 更多的依靠传统媒体表达主流声音, 现在我们对网络管理的思想发生重大改变, 这表明我们对网络作为一个主流媒体、主渠道的肯定。
2. 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 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 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 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3. 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 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 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4.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
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 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 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 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5.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工作要求。
关键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
網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成为一个逐渐普及的事物,特别是在大学校园中,网络不仅给大学师生开辟了娱乐和学习的新空间,而且拓宽了沟通和交流的新渠道。师生通过网络能获得最新鲜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又能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自由地学习、交流和沟通。伴随着大学校园网络的普及,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率。因此,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指导和引导,不仅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也是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的需要。
一、何谓校园网络文化
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向网络的延伸,是校园文化在网络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文化,它和传统的校园文化互相交错互相渗透并互为补充。因此,要理解校园网络文化的涵义,首先必须明确校园文化的界定。关于校园文化的定义,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潘懋元在《高等教育学》中认为:广义的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生活方式的总和。它以生活在校园内的大学生、教师和干部为主要载体,是有别于其它社群文化的,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和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各高等院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聚力和向心力。笔者认为比较贴切的校园文化含义应是: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因而,校园网络文化的涵义可以理解为以计算机网络作为媒介的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形式,它包括校园文化中所有与网络有关的部分。
二、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校园网络文化拓宽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传统校园文化中,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教师上课的讲授和书本,渠道比较单一,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容易引起学习厌倦。在校园网络文化中,网络可以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模拟真实的场景,能激发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及时了解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大事以及所学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2)校园网络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网络文化没有时间限制,从而为大学生业余时间参与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校园网络文化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由校内延伸到校外,由国内延伸到国外,不管在哪,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随时选择和汇集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随时参与校园网上的文化活动。在传统的业余生活之外,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听音乐、看电影、浏览感兴趣的新闻,参与校园网络文化生活,缩短了无聊闲暇和寂寞时空,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性情。
(3)校园网络文化改善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现今大学生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网上聊天、收发E-mail、网络游戏、收发信息等,大大突破了信件、电话等传统交往方式。网络的虚拟性、间接性等特点,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社交能力弱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交往空间,使他们的人际心理距离大大缩短。而且,在网上,人人平等,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性情,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心态也变得比较平和。
2.负面影响
(1)校园网络文化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立场。网络主要是英语传播,无形之中把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渗透进了学生的头脑当中,可能使某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动摇了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格式化的大学生的政治立场,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有所减弱,不利于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
(2)校园网络文化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网络是虚构的、数字化的、符号化的,在人和人的交往模式下,在缺少“他人在场”的情况下,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的丑与恶,往往在这种情况下被暴露出来。大多数的人都可能在网络上表现出说谎、说脏话等等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而且认为这很正常。这些模糊、错误的思想观念,很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情感异动、责任弱化、道德滑波。
(3)校园网络文化改变了大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念。网络是开放的、国际化的、自由的、民主的,不同价值观的文化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因而网络信息不可避免地有很多“垃圾”。这些内容极易使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在网上,大学生可能为追求感官刺激,不考虑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而自由地发表观点。然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接受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按照社会人的标准和道德原则生活和行事。网络内外的这种“双重道德标准”极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思想意识模糊,动摇和破坏大学生经过前期教育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
(4)校园网络文化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一些大学生上网成瘾,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某媒体对多所高校学生上网情况进行了调查,有这样一组数据令人愕然:当前大学生上网主要用于聊天者占34%,主要用于玩游戏者占28%,主要用于查资料者占30 %,其他占8 %。也就是说,60 %以上的大学生在网上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近年来,网络犯罪不断增加,有关大学生在网上“玩火”出事的例子也屡见报端。例如因浏览黄色网站而导致性犯罪、因狂玩游戏而导致脑死亡、女学生被“网友”欺骗而痛心疾首、因上网成瘾而被学校退学等等。
三、如何构建校园网络文化
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发展进步的新形态、新形势,不能因为校园网络文化存在负面影响就回避、忽视,甚至否定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全面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并且通过其引领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1.校园网络文化要明确定位
校园网络文化在兼有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双重内涵的同时,被赋予了教育的本质含义,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文化。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传统文化在信息化时代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吸收、融合网络文化的优秀成分而形成的新的校园文化形式。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大学校园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最经济最可行的方式,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应利用网络以其相应的网络文化,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成为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
2.校园局域网的建设要加强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其本质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构建校园局域网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文化对传统校园文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校园局域网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要积极、主动建设校园局域网,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掌握主动权,引导青年学生用科学的观点辨明是非,坚定理想和信念;加强传统文化的网络覆盖率,使学生深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对校园网络资源进行净化和规范的管理,建立、健全校园网管理制度、检查制度,及时过滤各类虚假信息、非法信息、处理垃圾信息,使校园网络成为弘扬主流文化、优化校园环境、塑造校园精神、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载体。
3.校园网络文化的环境建设要加强
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前提。无庸置疑,网络文化正深刻地影响着校园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同时校园文化也反作用于网络文化。因此,可通过创建一种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其陶冶情操的作用并以此净化网络文化环境。高校校园文化集中体现着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追求,是经过选择的优秀文化,它好比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着全体成员,其长期形成的传统风气如校风、学风等,实际上是一种潜在的物质与精神力量,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比网络文化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高校一定要充分重视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小到爱护花草树木,大到学校的建筑造型、优秀人物的塑造与宣传等,都应该体现较高的文化品位。另外,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必须考虑要符合大学生的特点,满足他们求知、求美、求乐的心理,使他们的精力、能力、智力得以释放。
4.校园网络文化的队伍建设要加强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网络文化队伍,是校园网络文化向深层发展、向高品位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培养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应该包括网络技术专家、网络教育专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宣传思想工作者以及人文方面的学者、专家等等。高校要凭借这支队伍,努力实践并着力打造“绿色网络校园”,增强大学生网民的信息解读能力,引导大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明辨是非,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辨别力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促使他们健康上网。
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要在坚持传统校园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培育网络环境下的新颖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从而使校园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9
[2]邹海贵.论大学网络文化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2004.6
[3]史洁,冀伦文,朱先奇.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4]江玉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探析[J].沧桑.2006.5
[5]皋艳.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
【网络文化以及建设】推荐阅读:
网络文化建设措施07-27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建议09-12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措施10-02
高校网络文化学习体会11-19
网络文化许可证办理材料须知12-11
网络文化许可证申请注意事项10-1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续期申请材料10-25
德育网络的建设06-1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