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部工作开展情况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务部工作开展情况(通用9篇)

医务部工作开展情况 篇1

一、病历管理

1、运行病历质控。依托医院信息化系统,设置关键环节质控点,从病历书写的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出发,实时监控全院所有运行病历,每周通报检查情况,督促相关科室人员整改反馈,将检查结果记入医师档案,对问题严重的科室及个人给予相应处罚。

2、输血、危急值等重点病程监控。利用信息化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查看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血过程情况观察,输血后疗效评价等内容是否完整记录;接到危急值报告后是否及时记录,是否详细处置措施。

3、主治医师电子病历质控。医务部将病历质量评价表嵌入电子病历,要求主治医师在电子病历系统对经管病历进行质控,每月统计主治医师的病历质控情况并进行通报。(存在问题:在电子病历上进行病历质控流于形式,只能获取质控率,目前尚未对主治医师自评病历的质量进行进一步的质控。)

4、归档病历质控。每季度组织一次归档病历内涵检查,考核对象为全院住院医师,每位医师抽取2份病历,联系考核专家,统计考核结果,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包括甲、乙、丙级病历占比分析,较前几个季度的对比分析,主要存在问题统计等,形成病历通报,考核结果纳入住院医师个人技术档案,作为聘任凭据。(存在问题:归档病历检查数量庞大,检查周期长,考核结果通报较滞后。)

二、医疗安全

1、围手术期医疗安全。医务部采取不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的方式,对术前医患沟通、风险评估、手术安全核查、手术部位标识、病历书写等环节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予以通报和扣罚。

2、不良事件管理。对临床科室关于危重、抢救、疑难患者及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的报告予以分类并及时指导,提早介入,将可能导致纠纷的医疗隐患及时排除。对于重大疑难手术及请院外专家来院手术的报告予以备案统计。

3、医疗纠纷处理。接到患者或家属投诉后,联系科室主任了解情况,必要时约定具体时间由科室出面与患方沟通。并根据情况引导患方申请第三方调解或鉴定。同时做好来电来访的登记工作,并对上级部门转来的信访函件,认真调查,及时回复。

三、医师管理

1、院内学习。每月组织内科病例讨论会,由内科各科室轮流提供病例,同时邀请相关科室专家从不同学科的多个角度进行点评,提高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不定期邀请院内外专家,开展临床常见病诊疗、抗菌药物使用等专题讲座。

2、医师技能考试。每年组织以心肺复苏、体格检查和技能操作为主的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要求所有45岁以下主治及住院医师参加考核。

3、医师定期考核。根据卫计委医政处的文件规定,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过程包括考核名单整理、通告发布、医师基本信息审核、组织考试、统计成绩及报送上级部分。(存在问题:医师定期考核流程较繁琐,临床医师对考核的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工作周期长。)

4、总住院医师管理。每年组织2批总住院医师上岗,担任时间为1年,期间实行24小时住院工作制度,每周6天。总住院医师统一实行跨专业轮转培养,内科医师须在重症医学科、心内科、呼吸内科、急诊科等专业轮转培训;外科医师除在重症医学科培训外,还结合科室需求到相应专业培训。医务部通过准入和准出两个关口,层层考核,结合不定期查岗,确保培训时间和培训质量。

四、医疗管理

1、临床路径管理。(1)坚持临床路径病种选择科学化。通过对前期试点工作的统计、总结、分析,对可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进行科学和动态调整。目前全院实施的临床路径共计28个专业124个病种,2016年累计增加4个专业,新增44个病种,更新优化80余个模板。(2)做好总结通报工作。按照科室及医疗组定期进行数据统计,并在院周会及综合信息平台上通报定期通报;对执行欠佳的科室下发整改反馈通知书,以督促医护人员整改落实。(3)做好人员培训。采取分科室培训的方式,医务部与信息管理中心人员进入临床一线,针对住院医师、规培医师、进修生、研究生、实习生等一线医师进行路径操作培训,并听取临床医师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与难点,给予现场解答与解决;不断优化路径,提高信息化运行的质量。(存在问题:如何解决路径过程中临时缺药的问题。)

2、抗菌药物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抗菌药物指标进行监测,并联合药学部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并对不合理处方进行通报,对部分科室发布整改通知书。同时下到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较多的科室进行临床宣教,实地沟通,指出问题、要求整改,追踪整改结果。(存在问题:医务部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通报,对科室发整改通知时,下临床科室等多方位的管控,但是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仍然较高。)3.日间手术管理。制定《福建省立医院日间手术管理办法》,成立日间病房,开放床位20张,提供医、护、麻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制定出标准化流程及规章制度,严格实施手术准入,麻醉准入,主刀医生准入制度,落实术前评估、麻醉后评估、出院评估,建立术后随访和各项应急预案,以确保医疗安全。目前已开展22个日间手术病种,我院将继续增加病种,并及时对日间手术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做好日间病房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日间手术的病历书写规范及日间手术的准入管理。)

4、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对科室提交的新技术、新项目的申请,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要求进行审核、备案,对符合要求的予以批准开展,对提供的材料不完整或者诊疗服务上存在瑕疵的,要求科室进行整改、补充,确保新技术、新项目的安全性。

5、ICD-9手术编码。医务部与临床各科室协作,对医院的ICD-9手术编码名称进行修订,汇总各科室对国家手术操作编码的审核及修改意见,增加各科室常用手术名称,形成医院的ICD-9手术操作编码库。(存在问题:临床科室反映编码名称与临床惯用名称不符,在编码库中查找不到相应手术名称,影响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名称不符导致手术统计数据出现偏差。)

五、医政管理

1、妇幼卫生管理。(1)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严格落实签发、换发、补发手续,做好废证管理工作,配合妇产科填报出生证季度配发表、废证表等相关报表。(2)做好产前诊断管理工作,严格落实依法执业,不定期选派相关科室人员培训进修,做到所有人员持证上岗。配合产前诊断办公室,做好产前诊断数据收集统计工作。(3)开展危重孕产妇监测工作,督促相关科室认真填报《孕产妇个案调查表》。(4)严格规范孕14周及以上施行人工终止妊娠管理。(5)完成艾滋、梅毒、乙肝及住院分娩报表等10多种妇幼报表的收集与上报工作,及时按月按季度完成相关妇幼调查。(6)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严格各类资质管理,杜绝无证执业。

2、放射诊疗管理。(1)定期开展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2)做好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体检资料归档管理。(3)按要求定期开展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规范操作、树立防护意识。(4)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建立进入与退出机制,监测档案统一管理。(5)严格依法执业,管理各类放射相关许可证件。

3、政府指令性任务。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医务部协调派遣专家参加省“两会”、海交会等大型会议的医疗保障任务,义诊、女兵体检等各类公共卫生任务,台风、泥石流等灾害的紧急医学救援任务,下乡、援疆、援藏等对口支援任务。

六、其他

医务部工作开展情况 篇2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研究

医学继续教育是为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而设置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医务人员如果不加强自身学习,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医疗业务素质,那么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因而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视。

1.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继续教育是医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必要途径和措施,尤其对医疗水平较差的基层医疗机构来说,加强继续教育对于不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专业水平,促进基层医疗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具体来说,继续教育对于基层医务人员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疗技术和模式的变化要求医务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医学知识的变化,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实践能力。二是社会医疗观念的变化需要医务人员不断调整自身知识结构,从而促进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2.落实基层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措施

(1)加强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学习。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由于福利、薪酬较低,从事医务工作的医生护士本身的文化水平也较低,很多基层医务人员都是大专,甚至是中专出身,而本科、研究生以及博士等出身的医务人员往往在大城市中的综合性医院工作,这就导致基层医务人员本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就十分有限,需要通过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基层医疗机构在组织继续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让医务人员能够及时补充、回顾专业知识,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结构。在继续教育过程中还要不断学习其他科的专业知识,了解其他科方面的基础疾病表现、诊断方法和初步的治疗方法等,以便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应对各类疾病,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

(2)加强医学新知识方面的学习和补充。医学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各种各样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手术操作方法等层出不穷,以往在学校中学习到的医疗知识,拿到实际诊治当中可能并不起作用,而且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信息交流不便,因而很多医学上的新知识通常要隔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传到基层医疗机构当中,这样的速度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的提升。因而在继续教育工作当中,基层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对医学新知识方面的学习,基层医疗机构卫生部门可以不定期邀请综合性医院的教授来基层医院中进行讲学,让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有机会与大医院的教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学习最新的医疗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医学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的临床经验。

(3)灵活采用多种继续教育方式。在继续教育的方式上,地方卫生部门应该注意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来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教育工作。基层医疗机构可以采取外出进修或是参加短期培训等方式来进行继续教育,定期轮流派驻基层医务人员到上级综合性医院进修学习。在组织形式上,地方卫生部门要为基层医疗结构多多提供支持,让其能够采取外出进修、短期培训以及函授等多种形式来开展继续教育。

综上所述,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是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素质的要求,是医疗机构不断发展的要求,因而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应该重视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尤其应该重视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将基层医疗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不断促进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戴燕玲,杨昆,唐珊,等.太原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继续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6).

[2]李燕云,韩奕.石家庄地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外医疗,2013,(26).

医务部工作开展情况 篇3

关键词中小学校校本教研抽样调查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解当前中小学校开展日常校本教研工作情况,以此为基础,总结分析新课程改革以来校本教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为有关部门提供校本教研工作方面的反馈意见。

二、制作调查工具

校本教研是指以中小学为基地,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课题为研究对象,以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应用性实践研究,以促成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教学研究[1]。据此概念,我们从校本教研活动结构及常见实施过程中,提炼出八个相关问题设计在对应问卷试题中。这八个问卷试题是:校本教研的意义、构成校本教研概念的基本要素、校本教研活动效果、校本教研的活动形式及内容、校本教研活动制度、教研工作面临的困难、影响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因素、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每个标题的内容,分别设计了2~10个供选问题。

三、调查对象的选择及统计方法

调查对象选择了中小学一线教师和进修学校中小学部学科教研员两个群体。调查中我们随机抽查了4所城区中小学,8所农村中小学。抽样调查样本人数设计为120人(发放问卷120份,实际回收问卷119份。其中,中小学一线教师107人,实际收回问卷106人;进修学校教研员13人)。被调查的学校及教师,在各群体内全部采取到校后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中,严格要求回答者独立完成问卷,在单独回收各个群体问卷后进行分类统计工作。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对校本教研概念及其工作意义的基本认识,不同群体差距明显

从问卷统计数据看,一线教师中有62.26%的人认同校本教研“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8.68%的人认同校本教研工作是“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但是,仍有17.92%的人认为校本教研“增加了全体师生的负担,没有多大益处”。在教研员群体中,所有人都认同校本教研工作“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84.62%的人认同“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措施”。所有教研员完全认同校本教研概念的基本要素(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实践探索、自我反思),而一线教师认同率仅为88.68%。这些情况表明,两个群体对校本教研工作的基本理论学习,以及对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意义的理解还存在差异。由于工作性质原因,教研员对于基础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明显好于教师群体。

2.对校本教研活动终极目的的理解,不同群体态度不同

对校本教研活动的终极目的的不同理解,反映出不同群体对待日常校本教研活动的实际感受和对待校本教研工作的价值取向。问卷中只有53.77%的一线教师选择校本教研“活动终级目标指向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有40.57%的一线教师和53.85%的教研员认为“活动终级目标指向形成教师个人教学特色”,有27.36%的教师和61.54%教研员认为校本教研“活动终级目标指向全面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成绩”。有9.43%的教师和15.38%的教研员认为“教研活动终级目标指向教师每人都要有教研专题”。这些现象说明,以往的校本理论培训工作还存在不够系统科学的情况。

3.在教研活动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上,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从对本题下设的10项选择统计结果看,教师们最喜欢的教研形式和内容,最多的是“参加教师教研成果展示活动”(43.40%),其次是“与教学风格突出的教师深度对话交流”(33.96%),喜欢“集体备、上、说、评课活动”的教师只有32.08%,喜欢“与有关专家一起探讨自己教学问题”的也很少(27.36%)。其余各项(基础理论学习、课题研究、听学术专题讲座、与业务领导单独进行课例讨论、参与校内校外有奖赛课活动、参与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选择率大多在20%左右。喜欢“参与校内校外有奖赛课活动”的只有极少数教师(5.66%)。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主管业务领导应该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校内专家”,但是问卷中“喜欢与业务领导单独进行课例讨论”的教师非常少,只有9.4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某些业务领导在指导校本教研工作中的职业魅力不够,故而群众威信普遍不高。

教研员群体在“集体备、上、说、评课活动”、“参与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与教学风格突出的教师深度对话交流”三项选择比例最高,分别是76.92%、69.23%、84.62%。选择“参与校内校外有奖赛课活动”的最少(15.38%)。其余选项比例大都在30%~40%左右。

此项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教师(包括教研员)在参与教研活动中的个性化需求不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多年来被教研员普遍认同和操作的“集体备、上、说、评课活动”、“参与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与教学风格突出的教师深度对话交流”三项主流的教研活动形式,对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却并不喜欢。

4.在校本教研制度中,最关注教研质量相关要求

建立与新课程适切的教研管理制度,是使校本教研工作科学有序进行的重要条件[2]。两个群体对“完成教学研究任务的质量要求”选择比率都比较高,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选择比例分别为75.53%、92.31%。这一统计结果同时也表明,在教研活动制度中,详细界定校本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及其教师完成教研任务的质量标准,是引导教师认真参加每次教研活动的非常重要的驱动力。在两个群体中,关心理论学习制度的教师却仅为25.47%,教研员也只有23.08%,显现出两个群体对理论学习过程普遍具有的漠视态度,这与课改专家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最重视理论学习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严重相悖[3]。问卷中只有1.89%的教师关心“惩罚性工作评价的内容及强度”和“奖励活动的形式及内容”,而教研员群体对这两项都没有选择。说明多数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中,关于惩罚和奖励的内容还没有设定到让教师们普遍重视的程度。

5.在校本教研的困难中,主要是缺少相关专家指导

回答在校本教研中面临的主要困难问卷时,教研员群体没有人选择关于时间的问题,76.92%的人选择了“缺少相关专家指导”,61.54%的人选择了“专业资料稀少”,并有30.77%的教研员认为一线教师“缺少外派学习机会”。在对一线教师群体问卷统计中,有50.94%的人认为主要困难是“缺少相关专家指导”,44.34%的人认为“缺少外派学习机会”,只有38.68%的人认为“用于校本教研的时间不够”,30.19%的人认为“专业资料稀少”。可见,认为当前教师们从事校本研究的时间不足、专业资料过少等观点是缺乏客观依据的。

6.影响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积极性的要素中,主动研究意识最重要

“人的意识能够调节、控制人的行动,从而使人的活动带有目的性”[4]。在回答“影响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积极性的要素”中,84.62%的教研员和54.72%的一线教师选择了“教师自身是否具有主动的常态化的研究意识”。只有53.85%的教研员和12.26%的一线教师选择了“学校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仅有3.77%的一线教师和15.38%的教研员选择“校本教研制度中的奖惩规定内容”,这在所有的八个选项中比例最低。其他几项相关影响要素(学校提供的相关研究条件、学校领导的引领水平、学校方面是否按照教师的综合素质差异进行差别化要求、聘请专业人士的指导质量与频率、学校内部是否形成了和谐向上的干群关系)中,两个群体的选择比例大都在15%~30%之间。

此项调查说明,教师具有主动的常态化研究意识是影响校本教研工作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其他七项影响因素之所以不被广大教师所重视,或者是因为学校没有开展与之相关的具体工作,或者即使开展了相关工作但是由于工作不力而对广大教师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7.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应试”和“应检”问题严重

自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有关部门都在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视和领导,以往各自为战、活动水平不一的校本教研工作有了规范统一的过程指导与管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伴随全县性的统一监测评价、每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检查、省市县三级督导评估检查等项工作的交叉强化进行,致使基层学校常态化和个性化的校本教研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各群体内在对“普遍的应付工作任务的心理,整个教研工作围绕考试和检查为中心”的选择比率都比较高(教研员84.62%、一线教师67.92%)。教研员在“同事之间平时很少相互深入探讨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的计划性和针对性较差”、“学校领导对校本教研工作抓得不实(如教研目标、制度、方法、评价等)”三个选项选择比例,分别为46.15%、38.46%、53.85%,而一线教师对这三项的选择,分别为34.91%、10.38%、29.25%。这些数据说明,当前校本教研工作的现状还不容乐观。

五、结论与建议

校本教研工作的本质是对当下教学工作能够进行批判性的辩证思考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有关部门需要认真地对现行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内容选择、参与对象、教研方法、教研活动制度及评价过程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省察,发扬成绩,不断改正缺点与不足。要在尊重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勇于探索;在体现公平的基础上,关照教师工作个性差异;在追求学校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注意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教师以积极饱满的态度,主动参与到常态化的日常教研活动之中去,而不致于使校本教研工作成为教师有苦难言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教研: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北京:中国教育报,2003-05-25(4).

[2]郑立平等.推进教研:制度建设亟需解决.北京:中国教育报,2004-07-27-(7).

[3] 李建平等.新课改推动教师走校本教研之路.北京:中国教育报,2003-03-01(3).

[4] 张德主编.心理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开展医务人员志愿服务工作计划 篇4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工作要求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和中央文明办《<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的任务分工方案》及省市有关要求,积极推动在医院内广泛深入开展“医务人员志愿服务”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院内志愿医疗服务

㈠组织院内志愿者为门急诊、住院患者提供志愿医疗服务。㈡组织院内志愿者,为门急诊患者提供包括导诊、分诊、预约、排队、解释、护送、取药、陪同检查、取送检查检验报告单、费用查询、健康教育、投诉等服务。

㈢组织院内志愿者为住院患者提供一般生活护理、沟通交流、陪同检查、咨询、费用查询、健康教育、陪护、阅读报刊杂志、出院后回访及预约诊疗等服务。

二、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志愿医疗服务

㈠加强院内志愿者培训提高其遇重大灾害、疫病事件预警、防范等能力。

㈡组织院内志愿者参加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预防控制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服务演练。

三、组织各种院外医疗护理志愿服务

㈠开展“党员志愿者为灾区人民”捐款活动,号召全体党员

志愿者积极响应志愿活动小组的号召,筹得善款,用于捐助灾区人民。

㈡积极开展“志愿者下乡义诊服务”活动,定期为百姓送健康,免费为其普查,宣传健康教育知识,普及一般卫生知识和疾病健康保健常识。

㈢开展大型“志愿者义诊日”活动,组织志愿者利用节假日、星期天走进社区,免费为社区居民发放健康科普资料、解答常见病、疑难病诊治护理等问题。

四、院内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参与社会志愿服务

医务部工作开展情况 篇5

2011-12-30 15:35文章来源:商务部电子商务司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政策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发布文号】商电发[2011]490号

【发布日期】2011-12-3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为更好发挥电子商务企业的集聚和辐射效应,促进电子商务在“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商务部决定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是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与杠杆作用,促进电子商务规范、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可以形成政府与电子商务企业的联系平台和载体,进一步增强地方相关电子商务政策的针对性,在局部地区形成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全面提升电子商务应用、服务与管理水平。

(二)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是发挥电子商务产业聚集优势,支撑城市、区域现

代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建立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可以进一步增强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品牌效应与协同优势,促进产、学、研、用协作发展,提高对城市、区域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服务能力,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三)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是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促进电子商务服务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依托。建立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可以在聚合电子商务相关服务资源同时,探索政府公共服务和产业政策环境建设的新模式,增强政府服务能力。

(四)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是增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活力、聚合资源,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可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跨地域的服务辐射力优势,在增强城市经济活力、放大结构性互补区域协同效应的同时,促进经济实现跨域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

以服务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为出发点,以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为核心,到“十二五”末,建成一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在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形成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产业政策体系和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起较完善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成为地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应用企业的聚集地和电子商务的创业创新平台;在促进电子商务快速、规范发展方面发挥明显的示范与带动作用,积极建设诚信、安全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推动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突出区域特色、实施科学规划、兼顾地区发展平衡。结合城市、地区发展规划,根据区域的产业基础、产业特色、消费环境、配套设施等基本条件,制定电子商务基地发展规划,依托产业需求建设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突出区域品牌的特色和识别性。对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较薄弱的地区适当降低标准,促进电子商务地区发展平衡。

促进产业聚合、实现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带动作用,借助产业链聚合效应,促进产业集聚;积极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发挥规模效应,促进协同发展。

注重营造环境、强调规范引导。在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形成多渠道、全方位支持基地发展的良性机制;不断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加强政策引导与规范,建设可信、规范、有序的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环境。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管理体制,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基地的创建管理体制,根据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制定区域内电子商务基地发展规划;先行先试,出台有针对性的配套政策,明确支持方向和扶持范围,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基地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完善支撑体系。

为基地企业提供较为完善的办公环境、基础网络、数据中心、仓储物流、技术研发、人才培训等多层面的公共基础设施保障和服务平台。同时,积极引入第三方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安全认证、信用评价、数据存证、物流配送、运营外包、技术支持配送等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形成较为完备的电子商务交易支撑等相关服务体系。

(三)创新公共服务模式,促进交易行为规范。

加强部门协作,整合公共资源,通过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为基地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创新服务与监管机制。鼓励基地构建适合不同行业需求的电子商务创新模式,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促进有形市场和虚拟市场的有机融合。同时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保障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真实性、可追溯性,保障商品信息的真实性和交易行为的规范性。

(四)创立多元投资体制,构建良好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适应电子商务基地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推进创立面向基地电子商务企业及相关服务业的电子商务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足企业需求与行业规律,通过政府基金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依托基地公共服务平台汇集企业数据资源以及基地企业信用体系,积极构建基地企业投资、融资、孵化的良性运作环境与服务体系。

(五)鼓励创建孵化中心,健全产学研用合作与创新机制。

鼓励引导基地企业积极参与构建电子商务孵化中心,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和建立产业创新联盟,为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电子商务应用领域的基础研究提供创新孵化与成果转化服务,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和集成再创新能力,制定和完善电子商务产学研用和实施创新等优惠政策。加大对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等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的执行力度,制定和完善电子商务产学研用和实施创新等优惠政策。

(六)发挥基地规模效应,服务市场体系建设。

利用基地政策优势和完善的电子商务服务环境,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驻基地开展电子商务,发挥基地聚集效应,形成特色产业优势集群,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支持基地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参与商务领域各项市场建设工程,为传统企业、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保障,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流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拓宽社区电子商务服务功能,拉动消费增长,方便百姓生活,推动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较快转变。

(七)建立人才发展战略,健全人才引进机制。

加大电子商务基地招才引智及人力资本投入,重点培育和引进电子商务发展急需的各类高端人才。推动示范基地与高校、研究机构、基地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性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职业培训和岗前培训,使示范基地成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基地和人才高地。同时,要加快构建科学的电子商务人才评价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人才建设保障机制。

(八)构建战略研究机构,加强基础应用研究。

支持和鼓励基地创建电子商务战略研究机构、应用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心,加强电子商务基础理论研究及核心关键技术开发;研究建立电子商务服务产业统计指标、统计方法及电子商务行业标准规范等工作机制,为各级政府制定不同阶段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及相关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九)发挥电子商务引领作用,完善现代流通体系。

支持基地内电子商务企业发挥引导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作用,积极参与流通体系建设,提升流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拓展社区电子商务服务功能,为传统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供专业化保障;拉动消费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流通运行结构升级,完善百姓网络购物环境,推动现代流通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商务部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工作进行总体布局和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政策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务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规划布局,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创建工作;基地所在城市的商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创建工作方案报商务部考核评审后组织实施。

(二)争取政策扶持。

商务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公共信息和服务平台建设、基础环境和软环境建设、战略和基础应用研究、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应充分重视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推动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给予基地必要的政策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绩效工作开展情况 篇6

自2009年1月全面开展绩效工作,对管理人员,主要是根据层层分解的关键业绩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同时,在班组内倡导采用“工会制”考核办法,中心出台了“工分制”实施指导意见,帮助班组建立各自的考核办法。经过三年的实施,绩效管理在管理人员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各级管理人员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岗位职责,能够认真履职,中心的管理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另一方面,我们了解到,“工分制”在部分班组存在“两张皮”现象,仍然有“岗位薪点决定绩效多少“和“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情况,没有真正体现绩效“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宗旨。究其原因,一是班组长认识水平和能力不够,二是班组长怕得罪人,三是现阶段班组工作仍然能够正常开展,没有实施绩效考核的紧迫性。2011年,在任务繁重、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由于长期疲劳工作,干活多的人和干活少的人有了比较,岗位高的人与岗位低的人有了不同的看法,愿意担当工作负责人的员工减少,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高,青年员工成才的速度有所放慢,培训的质量降低,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任务积压增多,以上现象,说明我们的绩效管理工作做得不够,绩效工具没有真正运用起来。

二、整改措施

医务部工作开展情况 篇7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学历,调查研究

1 背景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共80 739万人, 占总人口的63.78%[1]。中国的农村卫生事业在整个卫生服务中占了很大比重。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中间枢纽, 是保证卫生服务诸多功能在农村基层切实落实的关键环节。而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与其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密不可分, 加强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的配置和管理, 加强乡镇卫生院自身建设, 吸引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 建立一支稳定、具有较高素质的乡镇卫生人才队伍, 不仅是保证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 更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本文通过对皋兰县7个乡镇卫生院的调查, 分析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数量、专业分布以及不同乡镇卫生院间医务人员的差别, 就合理配置乡镇卫生院人员及吸引高学历人才, 同时促进本科学历医学生就业提供参考意见。

2 调查对象及方法

2.1 对象

选择距离兰州市最近的皋兰县7所乡镇卫生院 (西岔中心卫生院、水阜中心卫生院、石洞镇卫生院、什川镇卫生院、忠和镇卫生院、黑石乡卫生院、中心乡卫生院) 在编医务人员共133人。

2.2 方法

调查在7个乡镇卫生院分别同步进行, 调取卫生院编制人员资料, 调查员查找并登记表格中设计的相关内容, 并就相关问题对医务人员进行访谈。

调查表由统计人员统计录入, 由计算机统计出调查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

2.3 调查地的简要介绍

皋兰县地处甘肃中部, 位于省城兰州、铜城白银之间, 隶属兰州市管辖。皋兰县辖3乡4镇、71个行政村、232个自然村和3个社区。2007年, 全县卫生事业费用1021万元, 占财政总支出的3.7%, 人均卫生事业费59.1元。

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68家, 其中县属4家:县医院、疾控中心、妇幼站、卫生监督所;有乡镇卫生院7所, 村卫生室69所, 个体医疗机构85所, 村卫生室覆盖率97%。全县医疗机构床位总数238张, 每千人拥有床位1.36张, 年门诊量6.2万人次, 年收治住院患者5千人次, 病床使用率为61.5%。

2008年, 全县7所乡镇卫生院全部重建一新, 总建筑面积8600m2, 每个卫生院配置有200-300mA X光机、B超、心电图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基本医疗设备30余台件, 有医务人员133人, 承担着本乡镇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3 调查结果

3.1 基本情况

接受本次调查的7个乡镇卫生院在编医务人员中男性54人 (40.6%) , 女性79人 (59.4%) 。年龄最小23岁, 最大59岁, 平均年龄33.4岁。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43岁, 说明皋兰县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主要为青年医务工作者, 且整体上年龄结构较为合理。

3.2 学历构成

调查结果显示, 皋兰县7个乡镇卫生院在编医务人员整体学历水平以大专为主, 占48.9%;其次为本科学历, 占31.6%;中专学历占15.8%;高中学历仅占3.7%。但每个乡镇卫生院在编医务人员学历组成情况差别较大, 如图1所示。

可见皋兰县乡镇卫生院在编医务人员学历的整体水平较好, 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人员高达80.5%。进一步分析医师及护师学历组成情况, 发现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均占多数, 情况较为理想, 结果见表1。

3.3 专业类别构成

按专业技术资格划分, 皋兰县7所乡镇卫生院在编医务人员中, 临床医生占44.4%, 护士占25.6%, 药剂人员占5%, 公共卫生人员占14%, 还有11%为其他人员。

4 讨论

4.1 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匮乏, 人员流动性大

本次调查皋兰县7所乡镇卫生院在编医务人员133名, 平均每所卫生院19人。据了解, 在2009年甘肃省招聘5000名大学生任职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之前, 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务人员更为稀缺, 卫生院人力资源匮乏的现象严重。调查过程中了解到, 乡镇卫生院人员流动性大, 很多毕业生来乡镇卫生院工作不到一年便借机跳槽或因不适应工作环境而辞职待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 主要包括:基层条件艰苦, 工作环境不好;基层薪酬、福利不高;基层个人发展机会较少、发展空间不大。由此导致卫生院出现有能力的医务人员积极进修、考取执业资格证后不愿留在原单位, 而留下的人员工作态度消极、不谋进取, 使得乡镇卫生院的诊疗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影响乡镇卫生院自身建设与发展, 同时阻碍了乡镇卫生院引进人才。

4.2 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专业类别配置不合理且工作中存在交叉

本研究结果显示, 皋兰县7所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中, 护士比例明显偏低, WHO推荐的医护比为1∶2[2], 卫生部根据我国国情推荐的医护比为1∶1, 而皋兰县7个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护理人员短缺, 医护比仅为1∶0.58。这就说明乡镇卫生院本应承担医疗、预防、保健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却普遍存在重治轻防的不恰当观念, 导致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缺乏, 影响了服务质量。

从职务分配方面看, 大多数医务人员均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影像、药剂、防保、管理人员较少, 工作中存在领域的交叉, 例如一人同时承担多项工作, 哪里缺人就往哪里补, 成为乡镇卫生院医疗、预防、保健的专业水平提升的障碍。

4.3 对乡镇卫生院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4.3.1 加强卫生院经费投入, 注重自身建设

针对以上问题, 应采取积极措施促使乡镇卫生院发挥好其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中间枢纽作用, 做好医疗、预防、保健的基本工作。乡镇卫生院是非营利性质的机构, 各级政府应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 坚持卫生事业拨款不低于财政支出增长幅度[3]。在经费的投入上, 向农村卫生事业倾斜, 并增加农村卫生机构人才及资源的配置, 逐步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状况。

结合薪酬待遇、工作环境、进修机制等多方面现状制定有利于卫生院自身建设、引进高学历人才并稳定工作队伍的政策并贯彻实施。同时, 可出台相应政策, 鼓励和吸引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就业, 以达到提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整体素质的目的。

4.3.2 提高医务人员服务能力

卫生部门对于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提出了相关规定。其中, 《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 明确了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和乡村医生向执业医师方向转化的目标, 并提出了定向为农村培养适用人才的具体措施[4]。

乡镇卫生院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 应着力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 督促医疗服务人员考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 其他卫生技术人员要具备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4.3.3 合理配置医务人员数量, 保证专业对口就业

根据不同时期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 国家制定了卫生院技术人员的数量配置标准。2003年, 《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规定, 乡镇卫生院应当建立稳定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中医执业 (助理) 医师应占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总数的一定比例[4]。

各乡镇卫生院应按标准合理配置医务人员数量, 制定相应规章制度, 按需确定各科室、各职务应选拔人数, 按比例招收各专业医学毕业生, 专业对口就业, 并明确其工作范围及责任, 在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的同时保证工作质量, 使乡镇卫生院发挥好其作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中间枢纽的作用, 保证卫生服务诸多功能在农村基层切实落实。

5 结语

加强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和乡镇卫生院自身建设, 吸引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 建立一支稳定、具有较高素质的乡镇卫生人才队伍, 不仅能够保证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提高, 也满足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同时解决了部分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昌彩.“十一五”时期我国城乡结构及劳动力变动趋势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04 (27) :2-14.

[2]邓信芳.浅谈中等护理专业的发展前景[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6 (3) :53-54.

[3]莫建辉, 林水春, 杨起, 等.钟山县乡镇卫生院现状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 2003, 12 (81) :13-14.

医务部工作开展情况 篇8

按照省委贯彻中央“两会”精神的要求和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最近省人大就业工作视察组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骆德春等陪同下,在长春、吉林等地进行视察和调研。总的看,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我省就业形势还比较好。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其中,舒兰市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把促就业与抓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劳务输出和鼓励部分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创业,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

舒兰市城市属于资源(煤炭)枯竭型城市,农村地处半山区,人均耕地少,土地条件和经济基础都不是很好,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比较多。舒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就业工作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真正把做好就业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的重要工作来抓。2008年,全年共开发就业岗位13530个,城镇新增就业10048人。劳务输出15534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6%,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47%;实现劳务输出总收入12.89亿元,全市人均增收1961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大大好于全省平均水平。

舒兰市在促进劳动力就业方面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除了和全省各地一样大张旗鼓上项目安排就业和再就业外,我觉得最突出的是在继续搞好传统的“送出去”(劳务输出)的同时,大力开展“请回来”返乡创业活动,推动了项目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

在“请回来”方面,舒兰市针对一部分输出人员在务工致富后有强烈的返乡创业愿望的实际,因势利导,大力开展返乡创业活动,变返乡潮为返乡创业潮。2008年共动员379名返乡创业人员采取独资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的方式创办了317家企业,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74亿元,带动3177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舒兰市组织开展劳务输出人员返乡创业的主要做法: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市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办事机构,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将返乡创业指标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各乡镇和部门。二是政策扶持。制定了包括土地政策、税收政策、收费政策、金融等服务政策5个方面16条的《舒兰市关于推进返乡创业的若干规定》,另外还制定了返乡创业的项目支持制度、培训制度和用工制度。共计为112户返乡创业企业减免税费28.3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6万元,培训有关人员586人次。三是宣传发动。编写了《创业成功项目汇编》,召开了全市返乡创业现场交流会,对10户返乡创业明星企业和30名返乡创业带头人进行了表彰奖励。邀请80余位域外创业成功人士代表返回家乡,组织召开乡情恳谈会,当场有12人签订投资协议。四是把惠普援助项目培训与返乡创业相结合,积极为创业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舒兰市采取“请回来”的办法,鼓励本市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是招商引资成本低。近年来,各地为了引进域外资金、项目和人才,采取各种办法招商引资,想尽千方百计,出动千军万马,跑遍千山万水,费尽千言万语。舒兰市鼓励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做法是有的放矢招商,减少了盲目性和随意性,解决了后发展地区资金不足和项目难找等问题。二是投资创业成功率高。这些返乡创业人士,对外了解市场,掌握技术;对内熟悉家乡,热爱家乡,既不会脱离市场上项目,也不会“水土不服”。三是示范带动效果好。返乡创业者大多是劳务输出的农民,他们返乡投资创业不但可以把更多的农民吸引到非农产业就业,也能够激发更多的农村富余人员外出打工。四是促进中小城镇的发展。返乡创业者在城镇兴办各类企业和项目,就地就近把部分农民吸纳进城,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增加城镇税收,提高县域经济实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方向性措施,是解决竞相发展时期资金不足、项目匮乏、人才少、市场信息不灵的有效办法。舒兰市是全省中等县份,如果全省都能达到舒兰市的返乡创业水平,就可以新兴办1.9万个企业或项目,增加项目投资164.4亿元,安置19万人就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议:一是各地要把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抓发展、上项目放到同等重要位置,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强化措施,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做好引导,鼓励农民工返乡发展二三产业。二是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的政策扶持力度。对于返乡创业人员,不仅可以享受各级政府出台的就业政策,也要享受各地有关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一些暂时不能给国内外企业的政策给返乡创业者。三是设立返乡创业扶持基金,加大对返乡创业者的融资担保和资金上的扶持力度。四是各地要进一步挖掘和树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给予表彰奖励,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

分管工作开展情况 篇9

一、机关工作

1、制定完善了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综合考评、值班、机关公车管理、零散项目竞价等),并逐步得到了贯彻落实,干部职工也逐渐给予了认可和执行,机关纪律作风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好转和提升。

2、各项后勤保障和日常管理基本及时到位,确保全局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和运行。机关及大院外围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得到保证。

二、政工人事

全局干部职工和公益岗位人员的工资调、各项社会保险保障及时按政策标准核准核实,并报管理部门落实到位;国防公路工役制人员在世情况按规定时间复查核实,按政策落实到位;干部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管理正常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违规“挂证”清理工作按要求时限完成。

三、安全生产

在深化加强日常性的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的基础上,较为圆满的完成了2019年春运、两会、五一、中秋特别是70周年大庆等多个重要敏感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未出现一例安全生产事故;领导包联企业制度稳步执行,“双控”机制建设也在按上级要求范围和步骤顺利推进。

四、信访稳定

我直接负责的“三线”铁路工人利益诉求涉及者众多,根据掌握的情况,目前在世仍达570多人,是一个易形成涉众上访的群体,主要采取了同重点代表人随时沟通关注,多打人情牌、感情牌的方式,争取他们的理解和配合,通过重点代表人做好其他人的工作,目前情况较为稳定。

五、扫黑除恶

加强日常性工作的组织安排,特别是涉黑涉恶线索的征集整理上报,效果较为显著。目前共上报线索8条,在相关职能部门中位列前茅。对上级特别是扫黑办、纪委重点关注的治超和出租车违规经营、黑车治理问题,及时报局党组协调执法大队进行了不间断的打击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其它各项工作根据上级部署及时落实推进。

六、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

按县委主体办工作安排按时推进。

七、省级文明县城创建

分解任务事项,分别落实到相关单位和个人,层层落实监督指导责任和工作责任,加强日常性的指导检查,及时查漏补缺,在此环节的基础上提高完善。16、17日两天,省测评组即将到达我县进行测评验收,已组织相关股室、企业负责人人分工负责,严阵以待,确保测评过程不丢分、不丢脸,取得理想效果。

八、纪检监察工作

持续深入开展“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工作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活动;及时完成了纪委交办的几件问题线索落实回复;协助纪委完成了因出租车市场存在管理混乱而要求的局党组对执法大队各层面进行约谈的程序事项;重点开展了对2014年以来纪律处分人员处分决定“打白条”问题的核查、宣布、入档和考核档次改评、降级、退款等落实工作。

九、主题教育

按县委主题办要求组织推进,目前重点工作是检视问题环节,本着必须落实规定动作,适当设计符合实际的自选动作的原则,通过各班子成员、各支部和全体党员的配合和支持,努力保证主题教育取得预期效果。

十、零散项目竞价

零散项目竞价机制从无到有,从设想到推出,从实施到逐渐完善,并针对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多次进行修改,目前基本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操作程序,成功进行了多个项目的竞价。

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目前分工负责和牵头负责的事项较多较杂,事务琐碎繁乱,交叉重叠,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重要敏感节点,多向会议同时召开,多项工作同时布置,受个人能力、精力和身体状况所限,感觉力不从心、顾此失彼、疲于应付,难以保证工作效果。

二、有的工作比如安全生产、扫黑除恶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上边要求严、催得紧、要得急,下边不紧不慢,无关紧要。

三、出租司机和“三线”工人随时存在聚众上访的风险,且难以控制,应引起重视和警觉。

四、有的政治性工作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比如主题教育等。

上一篇:村市级文明村自查报告下一篇:向男生告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