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四化”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精选9篇)
——湖南省新宁县对政法队伍建设的几点尝试
中共湖南省新宁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蒋新雄
毛主席讲,“领导干部两件事,出主意、用干部”,因此,如何抓好政法干部队伍建设,为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已成为基层政法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新宁地处湘西南,属于区位偏远、基础薄弱的贫困落后地区,一直是省扶贫工作重点县。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县政法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更多,存在的一些问题可能更突出,特别是政法队伍建设方面更为滞后。近年来,我们勇于面对现实,积极采取措施,从建立长效机制着手,出台实施了《中共新宁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积极推行“四化管理”,在政法系统干部队伍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一、推行精细化管理,增强政法干警的责任心。政法队伍思想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政法干警的特殊身份,人员综合素质、文化道德修养、政策法律水平的参差不齐,商品社会经济多元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消极影响等等,这些原因又都与政法部门自身管理不到位有着密切关系。换言之,很多问题本身就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其他一些问题也是管理缺失造成的。比如岗位
交流不畅,用人机制不活,从严治警措施不力,工作责任划分不清,考核评价方案不优,奖优罚劣不明等等,严重制约了干警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并导致少数干警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此,新宁县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对政法干警实施精细化管理,县委根据上级精神制定总体原则要求,各政法部门自己细化具体条款。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干警执法档案,将工作任务实行量化,明确到岗到人,并且打破传统的“和稀泥”考评方式,将平时的工作表现、办案质量、工作实绩与绩效工资、考评、提拔使用全部挂钩。细化了从严治警的措施,使之更具操作性。县法院依托省市县三级专网平台,建立了司法政务管理系统,经过人人录入和层层审定,做到每一天的工作动态均有清晰显示,每一阶段的工作绩效均有准确评价,促进了司法效能的提升。县检察系统推行办案流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注重检察业务流程的细化,并将部门负责人的述职述廉纳入考核,建立起管理过程化、运行经济化、任务定量化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县公安局推行网上办案办公,并依托该平台进行精细化考核,建立了工作规范化、管理精细化、考核数字化、激励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县司法局大力推行纸质考核管理,严格落实年初制定的目标明确、内容详细的考评办法和奖惩方案,司法行政绩效显著提高。
通过这些措施,改正了工作流弊,全面增强了干警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执法办案的效能,工作局面迅速得到改观。
二、推行科学化管理,开发政法队伍的潜能力。政法各部门工作性质不同,加上体制弊端的存在,使得我们这些贫困落后地区政法部门已有的优秀人才留不住,外面的人才进不来,进来了流不动。除主要领导外,一些班子成员在同一岗位长期担任副职动不了窝,中层骨干在同一岗位一干就是八到十年甚至更长,大部分基层干警则是长期待在同一地域、同一职位。这样一来,整个队伍缺乏必要的“新陈代谢”,慢慢的就丧失了活力,失去了应有的战斗力。更为可怕的是,权力长期被使用就会凝固甚至硬化,变成势力,成为工作的障碍。
针对这种状况,新宁县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县管领导干部在同一岗位任职5年以上的原则上在政法系统内部进行交流或调整分工,也可根据工作需要跨行业调整交流;政法部门内部机构、基层派出机构的正副职在同一岗位任职满5年的,有计划地轮岗交流;其他干部干警在同一岗位满10年的,有计划地轮岗;并将政法委机关干部纳入同级政法部门干部交流轮岗序列,对政法部门中层骨干的选拔逐步推行竞争上岗的方式。同时,还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定期对那些不适合继续在政法系统工作的干部进行清理调离。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
蠹,《意见》实施以来,全县政法队伍的活力迅速得到激发,个人和集体的战斗力明显加强,思想作风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三、推行人性化管理,强化政法职业的认同感。政法工作使命重大,政法干警应该有崇高的荣誉感。但是,从调查中得知,目前基层政法干警的职业荣誉感、归属感与社会认同感正在慢慢丧失,这也是当前影响干警工作积极性的深层次原因。一些年龄大的干警面对纷繁复杂的政法工作局面,深感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一些年轻的干警则人心思走,不安心本职工作。比如县法院近6年来,新录干警中已经考出或调出6名,工作时间均未达到3年;2008年来,检察院也有4名业务骨干调出;县司法局近三年来共招考10名,现已调出或考出6名。究其原因,干警自身素质不高、心态不正、自律不严是主要的。但是,也与从优待警政策落实不到位有一定的关系。基层政法干警的工作任务重,经济与政治待遇差,特别是在贫困落后地区工作的政法干警,收入低,福利少,很多从优待警政策都难以得到落实。
对此,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经常性的组织政法干警开展岗位大练兵或专题教育培训活动,鼓励政法干警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高层次的教育培训,提高干警的知识层次,加大对政法工作正面宣传报道的同时,还特别注意解决政法干警在工作、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我们对在职的政法干警
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给予每人1万元的奖励。加大了落实从优待警政策的工作力度。对基层一线政法干警特别是有突出贡献干警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实行政策倾斜,优先考虑,;在政法队伍中经常性地开展“办案能手”、“岗位标兵”等大评选活动,由县委、县政府进行重奖,并作为干警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结合“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与“创先争优”等一些列活动,政法各部门根据本单位实际,扎实推进政法职业形象建设,广泛开展各类政法文化活动,切实抓好政法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基层干警的生活。通过这些举措,使基层干警感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感受到人民群众的期盼,感受到自己岗位的神圣光荣,从而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推行动态化管理,塑造政法部门的新形象。由于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消极心理在部分干警心中滋长,并且蔓延,以致个别干警有班不上,有警不接,有案不办。甚至个别干警将工作当人身招牌或投资筹码,忙于炒股和第三产业,坐收渔利;将职责变成权利寻租的职杖,插手消闲娱乐、矿山开采、土地开发等暴利行业,牟取非法利益;更有甚者跨越法律底线,办人情案、办交易案,徇私枉法,索拿卡要,严重损害了政法部门的形象。
一、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主题性、强调一元化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在主题旋律上必须突出思想性、政治性和政策性, 在逻辑结构上必须体现理论性、形势性与时事性, 强调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 使它具有“主心骨”。
1. 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在形势与政策课教研组集体备课的过程中, 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形势与政策课的生命力在于其思想性, 只有将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之中,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才能帮助大学生理性分析、正确认识国内国际形势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 才能切实增强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就要求教学内容本身要具有思想性, 使大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譬如, 我们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将“科学发展观解读”“和谐社会构建”等有关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列入教学内容, 既涉及现实问题, 又关注历史问题;既反映社会变革, 又体现经济发展;既谈论国际风云, 又辨析国内形势。
2. 政策性与政治性相结合。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政策性很强的课程, 对政策的理解和讲授不能有任何的偏差和闪失, 否则可能导致学生在政治上的迷失和错误。形势与政策课既要谈政策, 晓以利害, 也要讲政治, 明以是非, 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强大学生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和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我们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安排有“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与政策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成就”“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等内容, 积极引导大学生冷静分析、理性面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 大力唱响时代主旋律。
3. 时事性与理论性相结合。
时事性是形势与政策课的显著特点与活力所在。形势与政策课必须把握时代脉搏, 紧扣当前形势, 关注时事动态, 才能抓住和贴近大学生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需求, 激发大学生上好这门课的热情。但仅仅追求新鲜和猎奇是远远不够的, 而必须将时事性与理论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行。为此, 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 我们选取了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写的《时事报告》 (大学生版) 、新华社音像新闻编辑部制作的《时事报告》 (音像版) 等作为教学参考资料, 以保证时事教育教学的理论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二、在课程设计上突出规范性、强调体系化
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课程设计针对性和时效性强, 所以教学资料应定期编写、常编常新。为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 我们在课程设计上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 狠抓课程体系化建设, 为确保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使它更具“说服力”。
1. 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
课程的稳定性是必要的, 也是必需的, 否则, 它就很难作为一门课程存在。形势与政策课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和教材体系建设上。形势与政策课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基本形势和时事热点三大部分, 基本理论和基本形势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与教育重点, 这部分内容在一段时间甚至更长时间里都是相对稳定的。但时事热点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动态的, 变数很大。比如, 当遇到国家召开重要会议、发生重大事件时, 我们会根据时事热点及时进行调整, 满足广大学生的思想需要。
2. 专题化与模块化相结合。
形势与政策课采用的是专题教学, 每位授课教师讲授一个专题, 这样有利于把教学内容准备充分、讲授透彻。同时, 在每个专题中, 我们又尝试进行模块化教学, 使同一专题的授课内容衔接互补、各有侧重、相得益彰。比如, 上学期开设有形势观与政策观、政治形势与政策、文化形势与政策、社会形势与政策、国际形势与政策、外交形势与政策等六大专题, 内容涵盖党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解读、党风廉政建设的问题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反邪教宣传教育、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国际重大热点问题、中国外交政策等。
3. 实践性与有效性相结合。
形势与政策课内容多是大学生感兴趣、愿思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所以要重视师生互动与双向交流, 多设计和增加一些实践环节, 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为此, 我们把形势与政策教育贯穿到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中, 并且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在教学形式上, 我们强调学生的参与互动, 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方法上, 我们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 注重对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上, 我们强调学生的实践环节, 倡导“实践出真知”的学习理念, 鼓励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考核方式上, 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行为表现, 采用书面考试、撰写论文、品行表现相结合的全面考核方式, 既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有效性, 又体现考核方式的人性化与灵活性。
三、在授课模式上突出多样性、强调立体化
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 除了使课堂教学具有思想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还必须了解大学生选择和接受教育的需求, 精心选择和实施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它更具“感染力”。
1. 灌输模式与互动模式相结合。
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 正确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灌输”思想是十分重要的。“灌输”是一种教育原则, “灌输”的本质是教育观念, 是本质而非形式的观念, 这与学生的自我教育并行不悖。德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过程, 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因此, 形势与政策课必须依据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阐述基本概念、论证基本原理、强化基本观点,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师生应该在“教”与“学”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例如:在学习过程中, 我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安排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课题的选择、社会实践方式的设计等都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灌输模式与互动模式相结合, 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 从而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2. 多元模式与立体模式相结合。
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 我们提倡授课主体多元化与教学模式立体化。授课主体多元化体现在讲授人可能是专业教师, 也可能是有关领导、专家, 甚至是学生。同时, 我们坚持课堂讲授与报告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在完成规定课时的基础上, 每学期都要开展不同形式和规模的形势报告会和专题辅导讲座。例如:邀请省市领导和专家学者为学生作专场形势报告, 组织学生举办形势与政策学习论坛, 利用党校、团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模式立体化主要体现为全面的授课模式、教育主体和教学空间。例如:在教学中采用参与式、研究式、实践式、网络式教学模式;学校党政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都要积极承担一定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任务;校内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也是形势与政策教育阵地, 不断扩大教育覆盖面。
——××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
加强基层“四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八大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同样也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这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公司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二批党的职工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公司党委坚持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重点,在公司党员干部中大力推行“零距离”、“立体式”、“全天候”工作法。以公司职工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为目标,深化细化服务内涵,不断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公司党委一直坚持从本公司职工关注的点滴小事入手,切实做实做好职工服务工作。坚持以“四化”加强组织建设,有效增强了公司党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从而密切了公司的党群关系。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改进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载体,××公司党委就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并在逐步的实践和推进,力求取得新效果。
一、××公司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状
近年来,××公司党委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强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以下是公司党委在党建工作中的具体情况:
(一)基层党员的素质在逐渐加强
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水平有了新提升。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宗旨教 1 育,坚持干部日常教育和专题培训相结合、公司教育资源和公司对外培训相结合,形成了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注重实效的干部培训格局,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了服务观念。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打破党员终身制,推行党员定期量化考核登记工作,规范党员发展工作,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杜绝了违规发展和不按程序发展党员现象,有效地增强了党员的党性意识,纯洁了党员队伍。
(二)为创新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方式有了新举措。一是创新服务方式,加强科队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实行科队干部轮流坐班制,为员工提供了更加便捷、周到的服务。
二是激发党员干部的服务活力,逢年过节对其进行慰问,让基层党务工作者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有力地调动了其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巩固服务职工的组织基础,加大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力度,累计投入××多万元强化了工作活动场所,夯实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员工的基础。
(三)服务职能得以创新
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职能有了新转变。一是大力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建立了领导包区队、部门包班组、干部帮扶三级联动工作机制。要求公司核心管理层、中层干部、基层班组三级组织,根据分类建档情况对各级工作任务进行倒排。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总体规划和计划,明确升级晋档的目标、任务、对象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工作的开展。
二是注重示范带动作用,适时对公司中的优秀共产党员的个人先进事迹进行发掘和宣传,使之成为公司乃至全市党员干部中的一面旗帜。密切配合公司经营管理层进行党建活动,切实解决职工工作和个 2 人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受到广大职工的一致好评。
(四)正在积极努力抓党建机制
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效能有了新突破。建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长效机制,实行党员领导干部的党建联系工作制度,处级党员干部每人确定了一个区队,一个班组作为党建联系点,推行“1123”工作制度,统一配发了《领导干部联队包班工作日志》,还确定了基层工作联络员。
公司党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每季度对工作情况进行一次通报,每年进行一次交流汇报,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活力;推行党组织书记述职制度,各级组织与所属党组织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并针对所分解的任务进行督查,奖优罚劣,将党建目标任务考核纳入年终责任制考核之中,促使党组织书记都能切实履行职责,积极抓党建并抓出了成效。
二、公司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强素质、打基础、重创新、抓机制、重实效等有力措施,推动了公司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亟待改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从而影响服务效果 基层党组织干部业务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和执行力不强,制约了他们带领员工解决发展难题的能力;流动党员日益增多,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无人办事”现象;党员干部服务员工意识不强,标准不高,影响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职工中的满意度。
(二)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
部分党员干部缺乏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勇气,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领导能力不足;遗留问题多,束缚了各级干部的手脚,使党组织工作陷入瘫痪;党群经费投入还需加强,党组织活动需要进一步推进。
(三)体制机制不顺
不得不说,依旧有部分党员干部在其位不谋其事,影响服务型党组织推进。党建工作服务性虚化导致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弱化。人员保障不足,联系服务职工工作难以有效推进;学习内容及制度还需改进,无法满足当代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
党内帮扶多停留在“输血”层面,未能实现“造血”;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造成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难度加大;职工诉求渠道单一,导致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化解,从而最终影响和谐稳定。
(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考核制度不健全
由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考核标准不明确,考核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创建动力不足。职工满意度测评机制不健全;党员服务员工以及公司的评价制度不完善。
针对服务型党组织的作风和效能建设评价、评选先进以及考核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考核评价结果与干部提拨任用、绩效工资、评先树优挂钩的硬性制度不健全,导致提升服务水平的效果不明显。
三、公司在本次加强基层“四化”建设中所取得成绩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为公司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首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服务职工、做职工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对新时期公司党组织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做出了新定位,这为我们加强公司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不竭动力。
其次,公司管理由以前的行政命令方式向服务型、人文化转变,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不断转变,效率的不断提高,为公司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职工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最终目的是转变广大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针对上述公司党建工作的现状及不足问题,公司党委积极努力,不断加强基层“四化”服务性党组织建设工作。从而为公司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活动载体,最终推动了公司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发展,以下是公司党委在本次加强基层“四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中,最终所取得的累累硕果:
(一)党建基础规范化
为进一步夯实公司党建基础,公司党委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包括会议制度、学习制度、民主评议制度,以及设岗定责、联系职工、五进五访等系列规章制度。立足为职工服务,强化党员教育,学业务提能力、学理论强党性,不断提升党员素质,充分的发扬了党员同志的先峰模范作用。
在本次“四化”建设活动中,公司的党组织覆盖面得以有效覆盖。公司及时成立了楼栋党小组,将党组织延伸到了职工身边,从而便于组织学习、开展活动、组织评议、服务居民;切实做到有人民职工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设立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能开展党的活动,有党活动的地方就能发挥党员作用。
(二)党务工作公开化
为了秉承党建工作中的“公开透明”这一重要原则,公司党委积极实行了党员身份公示制度。将党员名单按网格片区向公司职工予以公布,并且同时接受职工的监督,从而有效起到了鞭策和鼓舞作用。最终强化党员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让居民职工看到党员表率带头作用。
其次是是各党支部以党委为核心,坚持做到“大事先知、难事共议”公司建设共同商量讨论,重大工作事项以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的形式,向党员通报,做到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鼓励党员齐心协力,积极为民服务。
(三)组织活动分类化
公司党委对党员教育管理,一直注重分类指导、分类施教。对老年党员,在党建工作中采用“今昔对比”法,引导老年党员增强对党的信心、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体现老党员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的风采。
对青年党员,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素质。对中层干部中的党员,请有关人员向他们讲解经营管理知识,引导他们科学管理、做大做强事业,为公司发展作贡献。
(四)开展活动多样化
为更好地发挥公司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公司党员干部切实转作风、接地气、办实事。一是公司党委通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公党委通过讨论表决,能够决定将每月“党员奉献日”,作为公司品牌活动之一。积极开展“八个一”服务活动,即为职工建设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在公司这次加强基层“四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中,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学习培训中学了到了大量有关共产党员的知识与名人事迹。的确可以说是受益匪浅、终身难忘。孔繁森、焦裕禄、王进喜,一个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个人事迹,让我深深为之感动。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带给我一种激励、一种振奋。
一、主要做法
1、精心调研,明确思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村民民主意识的提高,村级组织运行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困难,如直选后村两委关系如何协调,村
民日益增长的参与村务管理的需求同村务管理的主体、权限、职责不明确之间的矛盾等等,造成村级组织运作不规范、关系难协调、违规决策等现象较多,进而影响了农村稳定,削弱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村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新路子,增强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我们组织人员,深入调研,摸清了村级班子及其配套组织建设、村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农村实际,提出具体工作思路即通过建立村经济合作社,为村级集体资产运作提供一个有效的载体;制订详细的村务管理规则,规范村级组织运行;从而达到组织设置科学化、岗位职责职能化、事务决策民主化、工作运行效能化的工作目标,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2、重视宣传,统一思想
开展村级组织“四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此项工作涉及村干部权责的重新调整,需要全体社员的支持和参与。刚开始,个别村干部、社员对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无所谓、事不关己的态度。为此,街道领导专门与试点村干部进行了一对一的谈心,加强沟通,把握动态,及时化解个别村干部之间的隔阂和矛盾,统一村干部思想。村里专门召开了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动员和部署。街道联系领导、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多次走村入户,向党员、群众讲深讲透村级组织“四化”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具体内容,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设,取得广大党员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群众认识到自己是村级组织“四化”建设的制订者和受益者。通过以上做法,统一大家思想,为试点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3、发扬民主,建章立制
为规范村务管理,我们按照依法立制、便于操作的原则,精心研究制订了《东风村经济合作社章程》和《村务管理规则(试行)》。在制定过程中,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座谈会,几上几下,充分发挥民主,广泛征求意见,使之更符合政策法规的要求和当地实际。重点建立健全了三项制度,内容基本覆盖了村级组织建设、村务分工、村务决策、办事和议事规则、民主监督、责任追究等村务管理的方方面面。
一是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协调运作机制。在严格遵循《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的前提下,本着于事简便的原则,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村民代表确定为社员代表,民主选举产生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社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社长的社管会班子,并在《规则》和《章程》里都明确了村经济合作社负责统一经营管理村集体土地和集体资产的职能,解决了村党支部在村级事务决策和执行中的制度缺陷,强化了村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根据村务重要程度、性质不同,分为重大、重要和一般三种类型村务,集体土地征用、征地费的分配补偿方案、5万元以上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方案等涉及村民整体利益的11类重大村务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或决定,2000元以上的财务支出、5万元以下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安排及1万元以下村集体资产处理事项等10类重要村务由村“三委”联席会议研究确定,一般性村务由村级各组织按照职责归属自行处理,明确了村务管理的主体、权限和职责。
二是完善村干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建立了干部任期承诺、村务公开、村民质询村务、“三委”工作报告和村干部述职、评议干部、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及违规责任追
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村干部进行严格、全面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明确了村配套组织负责人、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村报帐员及村务监督小组成员的产生(选聘)、任免和罢免(辞
退)等程序,制订各项日常管理制度,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完善村干部报酬、补贴等奖惩制度,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严格设定财务审核权限,实行村经济合作社社长一支笔审批制,明确规定500元以下非生产性开支由社长或委托副社长签批;500-2000元开支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审签,由签批人签批;2000元以上开支由三委联席会议研究确定,由签批人签批;同时,详细规定了财务报销、帐务管理、违规责任等,使财务收支更加透明、规范。
三是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村务决策程序分为议题的提出、讨论、确定、表决、执行、监督等六个环节。规定凡涉及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村党支部要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议题;由村委会、社管会、配套组织或村民(社员)代表联名提出的议题,要提交给村党支部研究后,再提交村“三委会”讨论;重要村务议题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协商、酝酿后提出方案。为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规定凡涉
及村集体资产转让、承包、租赁经营及重大工程建设的意向性项目,准备签署的合同、各项规章制度、村规民约(草案)等事关村民利益的事项,其他需要通过法律政策咨询决定的事项,就内容合法性或程序性问题,应向法律服务机构或上级有关部门咨询,没有通过法律和政策论证的,不能提交决策。此外,《村务管理规则》还对表决、执行、监督等决策环节都做了详细的规
定,明确了“村三委”等组织和群众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使村级决策体系更加民主、科学。
4、加强领导,确保到位
为切实抓好这次试点工作,区委组织部专门召集部分镇(街道)、部门的领导对农村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专题探讨,对《规则》和《章程》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修改意见,并经常下基层具体指导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街道党工委多次召开班子会议专题研究试点工作,建立了村级组织运行“四化”建设领导小组,并确定由党群副书记和组织委员蹲点指导,及时掌握工作动态。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广大群众积极配合试点工作,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如对涉及内容合法性或程序性的村务应先经法律和政策论证再提交决策,就是由村民提出的。由于领导重视,工作到位,试点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
二、主要成效
1、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法定程序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经济合作社社长,使书记掌握财务和事务的主要审批权,从制度上保证和强化了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社管会三套班子各有分工,各配套组织各司其责的新型管理机制更符合当前农村实际,运行更加顺畅,推动了农村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2、推进了村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村经济合作社的建立,使村两委从复杂的经济活动中相对超脱出来,基本消除了村两委在村务管理中的争权夺利、推诿扯皮等不协调现象。将村务管理的一系列制度统一到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规则中,使各项工作更公开、透明、规范,“四个民主”得到了更好的制度保障。
高小红
环境监测管理就是要不断提高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水平,确保监测信息的及进性、针对性、适用性、正确性和科学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环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等要求必将越来越高。从而使环境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环境监测。因此,必须强化环境监测机构正规化、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环境监测队伍的建设,监测管理必须着眼长远,构建长效机制,推进环境管理“四化”建设。在此社会背景下,提出“学推四化、创新管理、构建长效机制”建设,我认为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而作为基层第一线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关于环境管理四化建设中的构建监测管理长效机制问题,我有一些浅见,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认识,构建长效监测管理机制 首先我们应当意识到的是,环境监测管理是使用定性和定量的科学方法,深入研究环境监测活动的规律,并以环境监测质量效率为中心,对环境监测整个系统进行全面地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所以在强化管理、构建机制、提升素质、促进行为公正的工作中,尤其要提高对构建长效管理机制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建立一套环境监测管理的长效机制,推动监测工作的全面发展。构建长效监测管理机制对环境保护部门职责确实落实的意义不可小觑。
1、构建长效监测管理机制是加强监测站建设的现实需要。环境监测站的基本职能,是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社会提供有关环境的公证数据。监测站建立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而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取得最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保证监测站的持续发展和提高。所以,明确我们监测人员各个岗位的实际职能是头等重要的任务。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选配管理人员,进行职能分配,然后才能对各级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监测工作有一套规范的业务程序,即5W1H,何事、何人、何时、何处、何故、如何控制;并规定如何进行控制和记录,即5M1E对人员、设备、材料、方法(技术)、资金和环境等进行控制和活动。合理设置好各个岗位、完善工作职责,是监测业务工作的起点,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就无法制定实际可操作的业务流程,当然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也就无从谈起。
2、构建长效监测管理机制是加强制度建设的必然结果。制度本身就是规范,就是一把明确的标尺。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对监测站的各项工作、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义务、程序等,作出质和量的规定,使人一目了然。加强监测队伍建设,规范监测行为,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强制作用。制度一经通过实施,对监测的工作人员都产生强制性、约束力。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工作人员违反制度规定,就会受到批评和处罚,情节严重的,还会受到纪律和法律的制裁。制度是机制的前提,机制使制度健康有序地运行和发展,是落实制度的保证。制度与机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因此,推进监测制度建设,必须把机制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3、构建长效监测管理机制是提高监测质量效率的根本保证。“质量与效率”是监测站的工作主题,如果没有质量会使环境管理造成错误决策,同样,如果没有效率则会使环境管理决策变成“马后炮”。环境监测对象庞杂,因素多变,监测过程环节众多,岗位交错。从布点采样到综合评价直到监督管理的每一个阶段,从采样分析到数据处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对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再如,要提高监测效率,达到及时、准确、针对性强地为环境管理服务的目的,就要建立优化布点的理论和方法,简易高效的分析测试理论和方法等等。只有切实加强各阶段,各环节的全过程控制与监督,从完善监测站的管理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并且不断地加以创新和改进。制度对确保监测质量,提高监测效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和低估的。健全完善的制度规定,可以保障和促进监测质量、监测效率的提高,反之亦然。我们不能期望阶段性解决所有问题,而要着眼长远,把抓好阶段性与经常性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育、管理、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确保监测质量和提高监测效率的长效机制。
二、巩固成果,完善长效监测管理机制 明确了一定要建立长效监测管理机制后,我们应当开始关注如何来构建以及完善这一机制。不难想见,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是一个内容丰富、体系严谨、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要求完成计量认证的监测站,应通过经常性的质量监督、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验证实验等手段,保证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联系监测工作实际,当前需要重点完善五个方面的机制。联系自己平时监测工作所遇的实际问题,我认为针对我市环保部门的具体情况,当前需要着力完善以下五个方面的机制。
1、完善责任机制,明确职责。搞好队伍建设从总体上讲,是环保的大局,是全站的共同职责。将汇编成书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发放相关人员手中,学习理解和贯彻。把岗位职责、具体考核指标及任务,用制度确定下来,使每个部门有制度,每个岗位有职责,每个监测人员有责任。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领导负责制。站长对监测站工作负总责;分管站长对分管部门的工作负连带责任;二是科室责任制。每个科室都具体制定和明确责任、要求。三是监测人员个人责任制。制定岗位职责、业务考核指标等,对监测人员个人都有要求,纳入考核评比内容,谁完不成、谁受罚。三位一体的责任机制,使监测人员、领导和科室及每个岗位职责分明,联系密切。这种相互影响、休戚与共的责任机制,将使队伍的整体意识增强,团队精神更浓。
2、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动力。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是通过制度措施和奖励手段,调动监测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和鼓励监测人员投身于环保事业的驱动性机制。它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目标激励。统一思想行动,为确定的奋斗目标而努力拼搏,是一种强大的感召力和原动力。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分解下去,自加压力,层层激励。二是荣誉激励。对在各项监测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使各种荣誉相互联系,互为依据,以形成荣誉来之不易、大家倍感珍惜的浓厚氛围。三是物质激励。对获得各种荣誉的科室和个人,都辅之以物质奖励。对被评为先进集体的科室,其正、副职和监测人员分档次给予一次性的物质奖励;对在各种竞赛活动中争得荣誉的集体和个人,都给予物质奖励。四是工作评价激励。就是要坚持实绩第一的工作评价原则,把工作的实绩作为提拔、任用和奖励监测人员的基本依据。凡年度考评为优秀,符合晋职晋级条件的,直接予以晋升;凡考评为最后两名者,取消其目标责任奖。五是领导的人格激励。要求站领导处处以身作则,时时率先垂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行事为站,环保事业第一、监测人员利益第一的原则,想在前、干在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突出的实绩和人格的力量,赢得监测人员的信赖。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目标激励与人格激励相结合,充分体现激励机制的动力作用,为环境管理机制注入活力。
3、完善保障机制,夯基固本。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思想保障,解决队伍建设的政治方向问题。就是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为推动监测工作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组织保障。就是明确监督制度落实的部门,授权其负责制度的组织实施,形成全站上下,各职能科室齐抓共管的组织保障体系。三是物质保障。就是为监测工作提供必须的现代化物质条件和精神支持,不断满足监测人员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健康水平。
4、完善用人机制,培养人才。坚持“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努力使优秀人才茁壮成长,脱颖而出,同时避免干部使用上随意性。一是建立竞争机制,搭建监测人员脱颖而出平台。二是建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充分发挥监测人员的聪明才智。三是实行技术人员定额制度,通过考试、竞岗,并结合德、能、绩、勤、廉等情况综合考评,择优聘任,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四是建立岗位职责,实行人事分类管理。将监测工作人员划分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勤人员三类序列,并根据不同岗位,分别制定职责、目标任务和考核评比标准,分类管理和目标考核,有效调动监测人员工作积极性。
5、完善信息机制,拓宽视野。监测工作要向综合化、网络化、自动化转变,提高为管理服务的效能;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促进工作上台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上下相通的信息传递。凡是上级有关通报,及时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学习经验,继续努力;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二是内外相连的信息交换。要注重省内外有关兄弟站的信息交换,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三是相互走访交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相互学习。应分别组织监测站的中层干部、先进个人到先进监测站学习考察,增进监测站之间的了解和互动。四是横向信息渠道的沟通。注意与相关部门领导机关和所属有关部门的联系,报送监测站工作信息,通过领导机关采用和转发,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三、坚持标准,落实长效监测管理机制 再好的管理机制如果无法落实则会流于形式,只是空话一句。因此落实是长效监测管理机制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抓落实,实际上是对我们思想和工作作风的一个检验。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落实长效监测管理机制的重要性,确保制度能够落到实处。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保证所建立机制的真正落实。
1、坚持真抓实干,确保管理体系贯彻执行。把管理体系贯彻好、执行好是建立长效监测管理机制的关键。要进一步健全分局党组统一领导、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的管理工作领导体制。建立抓落实的责任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分工、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形成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级级有任务的良好格局。抓好机制的建立和落实,监测站领导既要身体力行,模范执行,更要带头落实。尤其要强化监督措施,保证工作质量。要奖罚分明,以工作论成败,凭实干论高低,按业绩论奖惩,努力形成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风气。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与经常考核相结合,组织评价与群众评议相结合,把督查和考核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以确保制度能够落到实处,运转有效,长期坚持。
2、努力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机制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监测工作的不竭动力。建立监测站管理长效机制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围绕落实“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进行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开拓创新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和产品标准及测试方法的更新,各站必须根据需要制定和实施技术发展规划,计划包括仪器设备更新和添置、环境条件改善、人员培训提高,以满足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提高监测水平。
青年行员是央行分支机构未来发展的人才支撑,指导青年行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对促进青年行员个人成长成材,为央行分支机构履职提供人才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娄底中支党委立足超前与创新,坚持把构筑人才高地作为优先发展战略,自2009年起,就以青年行员述职报告会为契机,在中支机关范围内拉开了青年行员职业生涯规划导航活动大幕。通过三年来分阶段、分层次的导航活动,以点带面,逐步推开,为青年行员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2年以来,我们四措并举,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加强过程管理,进一步推行青年行员职业生涯规划导航活动,通过不断梳理原有的育人载体,力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
一、深入调研,获取信息,为实施导航活动提供依据。
为准确了解青年思想动态,中支团委组织专门力量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从工作现状、价值倾向、目标差距、自我评价以及领导综合评价等几部分入手,全面了解青年状况,为选择重点导航对象,制定导航计划提供依据。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行领导与青年行员的沟通交流,我们创造性地发起了“无边界行动”,以行长接待日的形式,促进青年行员和行领导之间打破无形的边界障碍,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实现互动沟通,从中获取更真实的信息,推动导航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全面加大青年行员培养力度。
在中支党委的直接指导推动下,中支组织人事部门、团支部、工会等相关职能部门在前一阶段调研、沟通的基础上,将“135人才培养制度”引入导航,即:新进大学生第一年下县市支行,到一线岗位锻炼,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最快结合;三年内,成为业务骨干,直接负责业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五年内担任业务主管,独立承担业务工作的开展,真正成为各部门的中流砥柱。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感到青年行员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是最为关键的一年,必须让其“沉到底”,在最前沿锻炼、体会。同时要通过“双学”小组、定期谈话等形式,不断提醒青年行员牢记自己是具有相当文化知识,自己的任务不仅是要做好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努力在实践中升华。也就是说,在“浮上来”的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业务工作理论基础、业务流程和人员配备等因素留下感性的认识和浅表性概念。而第三年和第五年是他们在实践中升华理论,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为此,中支党委将一系列活动贯穿其中,其中青年行员成才之路系列讲座、青年读书会、新、老行员面对面等活动从各个角度推动了青年的成长,帮助他们尽快提高综合能力。
“135人才培养制度”运用“沉下去,浮上来”的培养方式帮助青年准确定位、明确目标,并沿着既定航线全速前进。实践证明,这种培养方式成效卓著,一些表现突出的青年,仅用一年时间就成长为了业务骨干;2003年-2007年入行的10名青年行员,已有7人获得中级职称资格;在今年9月份的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中,三名80后青年行员当选为副科长,其中两名入行刚好5年,最年轻的一位出生于1984年9月;目前,2003年-2007年入行的青年行员已有4人走入中层领导岗位,4人成为业务主管。
与“135人才培养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一年岗位轮换制”。让新进大学生在工作第一年到县市支行的各主要业务岗位进行锻炼,通过一年的岗位轮换,综合各主管和青年行员的自我评价,确定其今后3-5年发展方向。这种互动式的职业生涯导航,最大限度的激发了青年人的工作热情,对青年行员成长起到了助推作用。
在青年行员培养过程中,“一线育人,岗位育人”是我们的不二法则。传统的导师带徒在这里也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自2010年3月份成立的,由年轻的办公室主任黄小雄主持的“小雄工作室”成为中支机关新进大学生的必经之地。青年行员加入工作室后,承接各项重点、中心工作或集体、团队工作,接触到办公室工作的各个环节,对基层央行办公、办文、办会等方面有了全面的理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们提高了自身学习力,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坚定了为央行事业拚搏奉斗的信念。凭借自身的示范效应和对青年行员的无限热忱,“小雄工作室”成为青年行员团队学习的课堂,自我超越的起跑线,改善心智模式的净土和实现共同愿景的战场,也成为一项 “人才生产车间”。与此同时,我们通过设立以优秀年轻行员名字冠名的工作室或“课题组”,进一步激发青年行员加速成才的热情和动力。目前,中支拟开设以个人姓名冠名的工作室或课题组达三个。
三、定期考核,过程控制,确保导航的高效高质。
为确保导航质量,组织人事部门协同中支团委对重点考核对象实行360度全方位考核。每半年一次,由中支党委领导,组织人事部门部署,由共事同仁、直接领导、行级领导等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考核,特别是将其在工作中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否能够坚持不断学习,业绩是否在不断进步作为评分的关键。在综合了全方位的评价意见后,将结果反馈本人,进行阶段总结,航线纠偏。9月份,我们对纳入2012年-2015年职业生涯规划导航活动期次的15位年轻行员进行了考核测评,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青年行员的工作岗位和科室进行了及时调整。
通过建立“360度全方位考核制度”,使组织和青年行员能及时发现导航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从而实现了过程控制,确保了导航质量。
四、搭建平台,加强沟通,在交流中实现共同提高
学习型组织理论告诉我们:打破内部壁垒,实现信息互动,资源共享至关重要。开展导航活动同样如此,在导航过程中,组织人事部门、团委、工会等职能部门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积极搭建平台,加强个人和集体间的交流。
由组织人事部门、办公室共同组织实施的以个人姓名冠名的工作室以“发掘精英,培育精英,成就精英,汇聚精英”为宗旨,将青年管理精英、青年业务骨干和有志成为业务骨干的青年人才汇聚在一起,对各项业务工作中的内容、方法进行讨论,对个人成长经历及导航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而由团委组织的“青年课题组”则以一种更为松散、自由、平等的组织形式,将交流内容覆盖了青年成长的方方面面。这些协会组织为青年搭建起了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大公开化的畅所欲言使得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自身素质。
为了顺利推进导航活动,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第一,成立以中支党委书记、行长为组长,其他行领导为副组长,组织人事、办公室、团委、工会和后勤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导航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以组织人事部门牵头的工作小组,负责导航活动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第二,建立工作小组与领导小组的定期沟通制度,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第三,对工作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第四,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保证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导航目标的青年行员各方面待遇有所提高;第五,成立专项奖励基金,奖励成绩突出的青年行员及对培养人才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继续保持和发扬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必须把党建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动载体,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软的指标较多、硬的指标较少;虚的内容较多、实的内容较少;定性的指标较多、定量的指标较少;感性的内容较多、理性的内容较少”等问题,使基层党的工作和党员作用发挥能够被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结合公司实际,我们通过将看板管理技术引入党建工作,推行党建看板管理,在基层党支部设立党建工作看板100多块,重点开展了 “亮支部工作,展示工作成果;亮活动内容,展示组织风采;亮党员身份,展示模范作用”的“三亮三展示”活动,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加贴近职工群众、贴近生产经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逐步推进完善。党建看板管理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具体的工作内容、推进方法等问题都需要在不断的摸索中总结和完善。为了使党建看板管理工作能够贴近基层工作实际、取得预期效果,2007年10月,我们在电机事业部、电气事业部、特电事业部三个单位进行了试点,由试点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设计了党建工作看板样式,并在基层党支部推行使用。试点过程中,我们多次到试点单位了解党建看板管理工作的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并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征集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近半年的试点运行,我们逐步理清了党建看板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2008年3月,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基层党建看板推进活动的通知》,在集团公司全面推行党建看板管理。
二是结合工作实际,设置规定动作。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将党建工作看板细分为党务公开看板、党员推先看板和党员业绩看板。工作中,广泛采用过去式和完成时,通过党务公开看板,将党支部上一月或上一季度的“三会一课”开展、“五好党支部”建设、“四优党员”建设、“双培工程”实施、“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生活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情况,党费收支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围绕本单位、本部门工作重点组织攻关的完成情况、取得效果等内容进行公布;通过党员推先看板,通报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各类先进党员及事迹,主要包括党员先锋模范岗位、党员优秀责任区、明星党员等;通过党员业绩看板,通报党员在工作中完成工作任务情况,工作质量情况,工作协同情况,以及参加学习和个人自学情况,结合工作岗位降低成本消耗情况,工作改进,参加党组织活动情况等。
三是突出实践特色,创新自选动作。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将党建看板管理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进一步扩展了党建看板的形式和内容,建立很多各具特色的党建工作看板,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健康发展。在组织开展创先争优公开承诺工作中,我们通过党建工作看板将28个直属党组织、112个党支部、2259名在岗职工党员的公开承诺内容向职工群众公布,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促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将承诺内容不但要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更要记在心里,为履诺践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创建“五好党支部”活动中,九州公司党委通过党建工作看板,设计了创建活动动态考评登记表,每月公布各党支部工作的得分情况,使创建活动开展情况一目了然,促使各党支部自我加压、自我提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推行党建看板管理,夯实了公司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基层党支部的创造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通过党建工作看板将基层党支部工作内容和成绩进行公开,接受党员和职工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促使了党支部一班人将心思用在干字上、功夫下在干字上,围绕中心抓党建、创新工作促发展。二是党员的自主活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党建工作看板将党员的公开承诺内容、工作业绩、模范事迹予以公布,增强了广大党员的自我约束力,激发了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破解发展难题、争当优秀党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三是党组织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看板,使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由过去的只能“听得到”到现在的“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广大职工群众通过了解、参与、监督基层党组织工作,监督党员作用发挥,对基层党的工作更加认可和支持。
三年来,在推行党建看板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党建工作重心下移”的重点是突破传统的“党委部署——基层党组织落实”的垂直组织方式。通过强化对基层党组织融入生产经营中心、破解发展难题等方面的考核,通过建立联系点制度,从重工作安排向重工作指导转变,加大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检查与分类指导,放手让基层党组织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经营管理工作实际来开展工作。“党建工作重心下移”的关键是突出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党员的自主活动能力。通过定期通报基层党组织工作情况,通报党员的生产、质量、安全等情况,将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置于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中,激发基层党组织围绕本单位、本部门工作重点组织攻关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增强广大党员在本职岗位努力做到“四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
既然“四化”建设是辩
证统一的关系,那么推进“四化”建设就必须运用辩证方法。而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正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实践中的具体化,也是我们抓落实的一个重要方法。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关键、抓住重点。大力推进“四化”建设涵盖了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我们只有善于抓重点,把重点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才能有力地推动全盘工作的进程。结合工商行政管理实践,推进“四化”建设,应突出抓住六个方面的重点来展开:
(一)以规范市场主体准入行为为重点,切实提高登记和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要继承和发展过去登记许可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到三方面:合法登记、合理登记、合情登记。就是既要自觉服务,又要依法办事。我们要结合登记服务工作实际,在建立核准名称提示制度、新型企业登记指导制度、名称核准反馈管理制度、登记疑难问题会商制度、工商联络员制度、登记服务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提高登记服务工作的“含金量”,使登记服务从过去的服务设施、服务态度的低层级服务拓展到服务质量、服务内容为主的高层级服务上来,实现登记服务“质”的转变。
(二)以保障市场消费安全和市场公平竞争为条件,切实提高维护市场秩序和市场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市场监管是工商部门职责履行的“重头戏”,而确保市场消费安全又是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科学监管;二是要科学执法;三是要科学保障。市场主体众多,市场商品五花八门,要确保市场消费安全,以最小的行政投入获取最大的监管效益,就必须对商品市场分层分类开展监管。这就要根据不同市场,结合其日常监管信息综合情况,参照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标准,对商品市场分类进行监管。同时建立市场日常巡查、专项整治、应急处置等工作程序,方可事半功倍,而不致“眉毛胡子一把抓”,劳而无功。
(三)以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为重点,切实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服务社会和谐的水平。
当前,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推动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一是要做好信息网络维权;二是要做好站点网络维权;三是要做好提示体系维权;四是要做好制度体系维权。要拓宽消费维权渠道,进一步推行消费纠纷和解制度、调解制度,探索建立小额消费争议诉讼制度,变消费纠纷由“12315”一家化解为多途径、多渠道并解,使维权更加科学。
(四)以保护商标专用权和维护广告市场秩序为重点,切实提高商标、广告管理能力和保护知识产权水平。
一是抓住保护和维护的重点;二是改进保护和维护的方式。商标广告监管都要适应网络时代要求,与企业建立商标、广告网络管理模式。商标监管中,我们曾推行过“三书六联动”工作机制,应将这种机制运用到网络监管方式中,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改变传统监管模式,达到“不出门”便可实施监管的目的。
(五)以打击传销和规范直销行为为重点,切实提高监管能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水平。
打击传销应科学地抓好四个方面:一是要盯“人”;二是要“联手”;三是要施“教”。就是要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打击传销的宣传教育活动,实现打传宣教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宾馆、进商厦,使其无“藏身之处”;四是要痛“击”。对查获的传销人员及提供传销场地的当事人依法严惩,重拳打击。
(六)以强化机关和基层建设为重点,切实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管理能力和基层执法服务水平。
一是机关建设要从内务行政管理行为和执法管理行为入手;二是基层建设要突出从基础建设、队伍建设、执法建设、效能建设、形象建设五个方面入手,实现执法与形象“双提升”,监管与服务“双共赢”。我们山西省工商系统从2006年底开始围绕“五项”建设实行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可以说这项工作是“四化”建设在基层建设的具体体现。这仍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这六个方面的重点,既是对工商部门发挥职能、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推进“四化”建设与科学监管,拓展职能紧密结合的具体体现。古语说得好:“善弈者,谋势;善势者,谋子”。推行“四化”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必须做到“胸中有全局”与“眼前看重点”的有机结合,也就是既要谋势,还要谋子,才能在整个推进“四化”建设的棋局中掌握主动,拥有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导读:财务制度、流程、科目、代码等均需要统一,这是集团化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标准化可以减少沟通成本,让我们最快速地理解我们的工作内容。
导读
财务服务业务,好说难做。财务人员如何与业务人员沟通,怎么做好工作对接,对此疑难,华为财经管理部总裁方惟一提出的“四化”标准,我记忆犹新。财务理论大众化、财务语言通俗化、财务要求流程化、财务输出模板化,这“四化”有语言的艺术,有工作的技巧。财务人员不妨借鉴一下,搞好自己的四化建设。
在华为工作时,听财经管理部总裁方惟一先生提起过华为的财务“四化”建设,顿觉有耳目一新之感。何谓财务“四化”建设,指财务理论大众化、财务语言通俗化、财务标准统一化,财务输出模板化。这“四化”有语言的艺术,有工作的技巧。财务人员不妨借鉴一下,搞好自己的“四化”建设。
1、财务理论大众化
财务要为业务服务,不应故作高深,如果财务原理、理论只有财务人员自己明白而业务人员听不懂,这是财务工作不接地气的表现。道理很简单,要是业务人员听不懂财务的语言和逻辑,财务如何为业务提供服务呢?
2、财务语言通俗化
财务人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述财务观点。如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逗趣中给听众讲清楚了三国。真正的高手能把专业术语通俗化地表达出来,这是一种高度和境界。
做到了前两点的财务人员,功力不凡。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毛泽东就是此中高手,中国革命的道路很复杂、很深奥,毛主席用一句话就指点了迷津,“农村包围城市”;军队与政党的关系也很复杂,毛主席概括为四个字,“党指挥枪”。能够做到使用通俗、凝练的语言表述复杂理论的人,需要对自身的工作有深刻理解才行。
3、财务标准统一化
财务制度、流程、科目、代码等均需要统一,这是集团化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标准化可以减少沟通成本,让我们最快速地理解我们的工作内容。
4、财务输出模板化
财务工作的成果如何呈现,大有讲究。以财务分析为例,分析报告的格式可以是word或PPT,哪个形式更好,要看领导的喜好。不管用哪个形式,至少要统一体例,如逻辑、框架、排版,这个体例就是模板。使用模板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工作,模板的好处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格式固化。由上级下发给下级,体现的是上级的意图,等于上级为下级工作指明了方向。如果不明确上级意图,下级会自觉不自觉地做成“大而全”。
2、交付格式统一,便于汇总,尤其有利于集团化公司工作。假如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格式不一,琳琅满目,阅读报告的人就要不断跳跃思维,不断跟着子公司财务报告的思路转换。如果格式统一,不仅可以让看的人省心,也可以让汇总的人省事。
3、填报的时候可以直奔主题。例如学生考试,总觉得填空题好做、选择题好做,而论述题不好做,这是因为填空题、选择题有方向,而论述题不着边际。同样的道理,给了下级模板,下级就明确了要填写的内容。
4、关注点明确,减少上级的无效阅读。如果下级做一份大而全的报告交差。对于上级而言,他要关注的内容可能只是其中的一段,这需要他从冗长的报告中找出,结果是白白浪费了时间。
【推行“四化”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推荐阅读:
学校四化建设总结专题06-09
浅谈机关四化建设06-17
四化管理05-29
抓住综改机遇推进四化建设11-21
四化学习心得09-06
学习“四化”有感09-24
四化11-26
如何推行7S管理11-28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步骤06-24
5S管理实战推行详细步骤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