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大学生的自我鉴定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法学专业大学生的自我鉴定(精选8篇)

法学专业大学生的自我鉴定 篇1

在校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通过紧张的学习生活,我已经熟悉并掌握了有关法律基础理论、基本法、部门法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之余,积极投身法律实践工作中,使自己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经验。四年中令我欣慰的是:连续两个学年,四次获得奖学金,顺利通过了大学大作文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二级考试。我把这些作为向上的动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

我校是一所理工学校,在培养人文素质的过程中,也渗透了理工科优良的作风,在我的身上,您会看到工科学生的扎实、看到理科学生的冷静。综合发展自己,成为文、理、工兼具的好学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继承了中国农民的勤劳、坚韧不拔和不怕苦的精神。凭着这种精神,我边工边读,直至顺利完成学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这种精神,爱岗敬业,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法学专业大学生的自我鉴定 篇2

专业认识教育是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端。肯定、积极、清晰的专业思想能促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尽早进行职业规划与设计, 培养和激发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精神和动力。在我国,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以常规内容的普遍性教育为主, 包括校史院史、学籍规定、校纪校规、心理调适等方面, 但是新生对专业的认识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学生很难形成对专业的认同感。

专业认识教育对于新兴学科支撑下的新兴专业尤为重要。医事法学是医学与法学的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它以卫生行政执法、医政监督管理、医疗损害处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为核心, 涵盖医疗卫生管理、疾病预防控制、计划生育、妇幼卫生保健、医学新技术的法律规制、医疗保险、医学法律人才培养等相关领域。法学专业 (医事法学方向) 是在我国卫生法治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医疗纠纷逐年增多, 国家不断加强医疗卫生管理、卫生监督执法、医疗社会保障力度, 而医学和法学双学科复合型人才又极其缺乏的背景下创设的, 它以医事法学学科为支撑, 专业定位为“医法结合, 以法为主, 培养具有医学教育背景的, 能够在司法机关、卫生行政机关、医疗机构、社会法律服务机构等从事法律实务或卫生事业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昆明医科大学自2005年开办法学专业 (医事法学方向) 以来, 截止到2013年已经为社会输送了172名毕业生, 就业岗位主要为省市地州医院医务部、法院、检察院、政府的卫生行政、司法行政部门、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等, 基本实现了专业培养的目标, 社会对于医事法律人才的需求也是迫切的。

然而, 作为新兴学科和新办专业, 办学过程伴随着来自社会的诸多疑问。首先,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生的, 怎么会培养法律人才呢?其次, 医学院校的法学专业学生究竟去哪里就业?第三, 新专业要么没有毕业生, 要么刚毕业几届, 用人单位的认知度不高, 是否会影响就业?在这些社会舆论的影响下, 法学专业 (医事法学方向) 新生初入校门后, 对专业认识是迷茫的。

鉴于此, 如果在新生入学后不能及时开展专业认识教育, 将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首先, 对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不够重视, 就业时达不到用人单位需求。由于医事法学以培养掌握法学、医学、管理学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比传统的法学专业更高, 大学四年时间短、任务重, 如果缺乏早期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指引和职业规划, 学生是很难成为医法结合的“双料”人才, 只会变成医法不精的“四不像”。其次, 入学后缺乏职业规划, 就业时比较盲从。有的学生入学后不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通过四年学习也不能认识兴趣所在, 不能为职业目标积累竞争优势, 就业时什么单位都报名, 但因准备不足或竞争力弱而被淘汰。最后, 出现专业抵触情绪, 引发厌学、逃学, 甚至退学行为, 严重影响班风和学风建设。

二、开展法学专业 (医事法学方向) 学生专业认识教育的途径

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

向新生认真解读法学专业 (医事法学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目标、培养要求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知识要求、技能要求) 、课程设置 (理论课和实践课) 和教学计划, 尽早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进程。

2. 课外阶段性读书和自主学习指引。

医事法学方向的学生既要具有基础性的医学和法学知识, 又要深入到二者交叉融合的领域有所专长, 所以有限的课堂教学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要让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我们编写了法学专业 (医事法学方向) 课外读书和自主学习指引手册, 大学一年级时, 结合学生进行法学和医学基础课程学习, 围绕“人文精神和法学启蒙”主题, 推荐了《法庭的故事》、《西方法律思想简史》、《医学是什么》、《医学人文十五讲》等书籍。大学二年级结合学生进行部门法学的学习, 围绕“走入法学部门法”主题, 推荐了《民法的精神》、《刑法的启蒙》、《民事诉讼原理》等书籍。大学三年级结合学生进行临床医学学习, 围绕“临床医学中的法律风险与纠纷处理”主题, 推荐了《医疗纠纷案例精析》、《医疗损害赔偿诉讼实务》、《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理学》等书籍。大学四年级结合学生进行卫生法学、卫生管理学学习, 推荐了《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医事法前沿问题研究》等书籍。针对对医事法学研究有兴趣又学有余力的同学, 围绕“卫生法学和卫生政策高级阶段阅读 (比较法研究) ”, 推荐了《外国医事法研究》、《用法律保护公众健康:美国公共卫生法律解读》等书籍。另外, 推荐了法律学习研究和论文写作书目、法学核心期刊和常用网站、医事法学核心期刊和常用网站、法制类节目和影视剧、医学伦理与法律影视剧等。对新生进行指引后, 以学生社团组织“青年法学会”为群体, 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报告会、观影讨论活动。

3. 尽早接触法律实务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当今我国法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四有余, 四不足”的问题, 即专业有余而广博不足, 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 动口有余而动手不足, 考试成绩有余而办事能力不足。 (1) 针对这一情况, 在法学专业认识教育中, 应尽早地带给学生法律实务工作的感性认识, 促使其对实践教学、暑期社会实践等加以重视。 (1) 每月第一个周四晚, 青年法学会在活动室放映“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栏目中的典型案例, 并邀请教师做现场分析和点评。 (2) 引入全国律协举办的律师培训网“点睛网”, 引导学生聆听全国各领域知名律师的讲座, 分享他们实务工作的心得体会。 (3) 邀请省内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卫生机构人员等开展职业介绍、工作经历、人生阅历的讲座, 例如《法官的职业感悟》、《检察官的公诉心得》、《在辩护的道路上》、《打开公证之门》、《食品安全执法的苦与乐》、《走进医疗事故鉴定》、《从一起重大死亡医患纠纷的化解谈人民调解体会》、《说说医务部的那些事》等。这些讲座使新生明白要投身法律职业, 要扩展知识面和生活阅历, 还要加强吃苦耐劳、责任感、职业道德和纪律、金钱观、生活作风等方面的修养。 (4) 走进法庭。新生在真实的纠纷解决环境中, 了解法官、律师等不同法律职业在法庭上的角色, 感受法律工作的严肃性和神圣性;与法官、指导教师的交流, 能激发他们在真实具体的个案中寻求法律运用规则的兴趣, 为今后开展案例教学、诊所式法律教育打下基础。 (5) 毕业生现身说法。邀请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毕业生回校, 分享自己的求职过程、适应大学和社会的心路历程。这一活动最受新生欢迎, 因为是前人经验与教训, 同学们感同身受, 特别是已经找到专业对口、兴趣所在的工作的毕业生为大家树立了榜样。新生还可借此机会和毕业生建立联系, 利用课余或假期去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中有毕业生在的工作单位调查和实习。

三、开展法学专业 (医事法学方向) 学生专业认识教育的启示

1. 融思想道德教育入专业认识教育。

我国著名法学教育家孙晓楼认为“法律教育的目的, 是在训练为社会服务为国家谋利益的法律人才, 这种人才一定要有法律学问, 才可以认识并且改善法律;一定要有社会的常识, 才可以合于时宜地运用法律;一定要有法律的道德, 才有资格来执行法律”。 (2) 法学教育最终的目标, 应使公平、正义的理念真正内化为法律人的内在信念, 成为他们行动的指南。因此, 法学专业认识教育要培养新生忠于事实、忠于法律、除恶扬善、清正廉明的思想品质和社会正义感。诚然, 开展这一教育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为当前的社会和司法实践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2. 以就业为导向, 提高专业教育时效性。

学生的就业期望要成为入学教育设计的主要因素。当然, 期望不可能统一, 因此法学专业的就业是多元化的。笔者赞同有学者概括的法学教育基本要求是“强化通识基础、拓宽学科平台、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 (3) 就法学专业 (医事法学方向) 而言, 首先, 要引导新生在专业认识教育中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 确立心仪的职业。无论是邀请用人单位进行的关于人才标准、人才价值、人才入职的专题报告, 优秀毕业生的现身说法, 还是走入校园招聘会, 都是为了让新生及早认识自己适合做什么, 明确就业定位, 设计未来。同时, 也让新生感受到就业竞争的压力, 提高学习主动性。其次, 对新生的不同期望进行深入、具体、分类、分层次的引导, 使其了解不同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和实践中能有所侧重, 例如, 法官、律师等传统法律职业要侧重部门法学和关注司法考试;医务管理人员、卫生行政执法人员要强化医学知识, 重视医事法学特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公务员要突出组织管理能力、文字写作和信息处理能力、交往能力。教师或研究人员要加强法学理论修养, 要有对学科前沿或有争议问题的思考力、语言表达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 要达到一定的外语水平, 关注研究生考试和学位教育等。公司企业法务或管理人员要侧重相关部门法学的学习和运用, 如《保险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 还可以利用全校性选修课、其他专业的课程或自学补充经济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

摘要:作为新兴学科支撑下的新兴专业, 开展法学专业 (医事法学方向) 新生专业认识教育非常重要, 直接关系到专业思想稳定, 明确学习目标和早期职业规划。昆明医科大学法学专业 (医事法学方向) 的新生专业认识教育实践, 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为开办该专业的其他高等医学院校加强新生专业认识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医事法学,专业定位,专业认识,专业认同

参考文献

[1]汪育文.大学新生专业认知教育亟待加强[J].文教资料, 2010, (3) .

[2]赵美玉.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5) .

法学专业大学生的自我鉴定 篇3

关键词:法学;专业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一、加强法学专业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培养新世纪合格法律人才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培养大量合格的社会主义法律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合格的法律人才必须德才兼备,除了掌握特定的法学知识与法律视角、有足够的审慎判断力与理性思维,更要拥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必要的社会良知。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合格法律人才是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基本目标。高校的法学教育让广大法学学生掌握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确立为祖国、为人民提供法律服务,进而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远大理想。所以,高等法学教育绝不能是单纯的法律技术型教育,还必须加强学生的法律思想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符合国家、社会需求的法律人才。

2.培养法律职业道德是保障国家司法公正的需要

我国法学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国外被称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法律职业道德是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追求真理、维护正义、崇尚法律、捍卫法律,是法律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法律人员的法律职业道德是国家司法公正的重要支撑。因此,高等法学教育应当加强法学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崇尚正义、追求真理和捍卫法律的观念,逐步具备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公平正义的理念和崇高的理想。只有具有良好法律职业道德的法学学生,才能在将来的法律执业中坚持正义、尊重法律,最终保障国家司法的公正。

3.提高法学教育有效性的需要

法律不能背离道德的支持。法律是从外部对人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而道德则是从人的内心对其行为作出导向。高等法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哪些是法律规定的可作为行为,哪些是法律禁止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与信任法律,能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维护法律。思想道德教育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高等法学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法学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整个法律教育体系的灵魂。注重高等法学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会运用道德和法律两个标尺来衡量个体行为。这种对照反思比单纯的法学理论灌输更为深入和有效,容易使学生形成自身内在的道德信念、崇尚法律的意识,更能提升法学教育的有效性。

二、法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1.树立法律信仰

树立法律信仰是法学专业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所谓法律信仰,是指人们基于对法律的正义性、权威性,社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而产生的法律崇敬,并以之作为行为最高准则的理念。对法律的尊重、忠诚和信念是成为法律人才的关键。具有完备的法律知识却没有法律信仰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忠于法律的,甚至会玩弄法律于股掌之间,成为高智商的犯罪主体。法学学生所具有的法律信仰是其日后从事法律工作所遵从的法律职业道德的基点。法律职业道德的核心,就是法律工作者用自己的专长致力于社会福祉、为社会服务。法律工作者比一般社会成员有更强的正义感、法律意识、法律观念,能运用法律知识主动服务于社会,不计较个人得失去追求和实现社会正义,正是缘于他们拥有坚定的法律信仰。因此,法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树立法律信仰、增强法制观念。只有在学生时代就树立相信法律、尊重法律的理念,胸怀对法律的崇敬之情,才可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2.公德与私德并重

公德与私德是人同时具备的两种道德。所谓公德,是指维持社会存在所必需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它构成了法律道德的底线。国家法律依靠人来实施,如果法律的立法者、执法者和适法者没有公德,那么法律实施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合法性就得不到保证,社会法治的根基就会动摇。没有公德的社会根本不可能有法制秩序。所以,法学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公德建设上。

相对于公德来说,私德体现为个人品德的修养。作为一个法律人,既要具有公德意识,能够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还要有私德的自我修养与完善,从来没有一个人是私德恶劣而公德高尚的。私德是公德的价值源点,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私德,才能正确实施道德行为。因而法学教育也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私德教育,在公德教育的指导下发展私德教育,用私德教育推动公德教育,最终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的增强。

3.加强法律伦理修养

伦理教育特别是法律伦理的教育是法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法律职业体现了对公平、正义、秩序等基本价值理念的追求,这要求法律职业者必须具有理性与宽容的精神、刚正与廉洁的品格,还要拥有较强的伦理价值思维和伦理道德修养,才能代表公道和正义,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在法学教育中强化法律伦理教育,可以使法学学生在接受法学教育之初,就了解司法公正的社会重要性,了解司法腐败对社会的危害,从而促使他们自觉提高道德素质。在未来工作中,他们能面对各种复杂情况,秉持公正之剑,守卫法律的尊严。

三、加强法学专业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1.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法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设置专门的法律职业道德课程

法学专业学生毕业自我鉴定专题 篇4

我是xx大学xx学院法学专业2012届的学生。大学四年的生涯当中,我一直认真学习,积极、上进,为把自己培养成优秀的大学生而奋斗,在学校领导老师们的悉心栽培下,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大大小小的缺陷,主要情况表现如下:

专业与自学。入学四年来,我一直都很重视自己的专业学习。我系统地掌握了法律学科的专业知识,在校期间,由于各门功课成绩优良,连续三年获得学校三等奖学金,并且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我不满足于自己主修的法学专业,在课余时间注重其他知识的摄取,选修了会计学双学位,增长了会计学知识。我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较好,大二就通过了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寒暑假期间多次到法院实习,并撰写了实习报告和周记,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我珍惜每一次实际工作的机会,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思想与能力。学问未必全在书本上。学好书本上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在我的思维中,学历与能力并重。所以,我很注重在全方位锻炼自己。大一开始,我就担任了班级的学习委员、学校信息部干事、学院自律会干事、宣传部干事等学生干部职务。在任职期间,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同学,尽力帮助。做到公私廉明,积极发挥桥梁作用。虽然由于双学位的学习,我主动放弃了当副部的机会,但是我仍然在其中学到了很多。在大四课业负担较轻的时候,我又担任了班级副班长的职务。这也让我更加清楚,我能够合理的分配时间,既不会过分强求自己,但也绝不会放松警惕。

法学专业毕业自我鉴定 篇5

本人XXX,XX大学法学院本科2010级学生。如今,在这毕业前夕,对自己大学四年生活做一个自我鉴定。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在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警示下,才能走得更加踏实,更加坚定。在四年的大学校园生活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思想政治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有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坚定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修养修养良好,乐于助人,追求真善没。政治方向坚定,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参加党校培训,并通过考核成功获取结业证书。以务实求真、实事求是的精神参与学院和社会的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一个爱国爱家爱社会的优秀思想素质的人。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参与案件讨论,关注业内最新消息和动态。此外,积极关注社会时事,扩充眼界,吸取更加广泛的知识。

在生活上,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勇于挑战自我,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结识不同的同学朋友,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加深自身对社会环境认知。在才加的各项文娱体育活动中,多次获得表彰与同伴的赞扬。

在社会实践中,工作塌实,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参加法律援助中心的系列活动,表演宣传,咨询解答,定期回访等等活动,不求回报的帮助别人。宣传法律知识,并且培养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对中国的法制化进城和前景充满展望和期待。

我热爱运动,作为院足球队成员,代表学院参加XX大学第一届足球联赛。赛场上团结队友,尊敬对手,努力拼搏,为追求胜利而不懈努力。并在法学院迎新杯足球赛中与伙伴们精诚合作,不怕辛苦劳累,获得冠军荣誉。

四年时间转瞬即逝,有些成就,但更多不足需要在以后的人生中一一完善。与人为善,热爱每一个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人,关心每个家人和每个关心我的人。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但年轻也意味着阅历浅,更需要虚心向学。同时,我也深知,毕业只是求学的一小步,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

法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6

法学毕业生自我鉴定1

作为一名法学毕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通过紧张的学习生活,我已经熟悉并掌握了有关法律基础理论、基本法、部门法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之余,积极投身法律实践工作中,使自己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经验。三年来,本人获益匪浅,思想觉悟得到提高,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得到加强。我将以“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为准则,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更好地为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热爱法学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系统学习了法理学、行政法模块、经济法模块等专业知识,通过实习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大学几年,经过老师的精心培养和我的个人努力,我已经完全具备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在拥有较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面的基础上,我系统地掌握了法律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通晓一定的理工科知识,精通外语,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在课余时间我努力学习英语,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并使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了较高的水平。我相信扎实的学业和成熟的心理使我有信心融入竞争激烈的社会。

锐意进取,永不自满是我的座右铭。在法学专业课之外我又辅修了许多跨专业选修课,它们使我获得了丰富的文学,社会学,英美文化等知识,并使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了较高的水平,扎实的学业和成熟的心理使我有信心融入竞争激烈的社会。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我来说同样重要。我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锻炼了组织与协调能力,利用课余时间作兼职家教、营销员,争取自强、自立。在寒、暑假期间,我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实习,并撰写了实习报告和论文,做到了理论联系实践。总之,我珍惜每一次实际工作的机会,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法学毕业生自我鉴定2

从20__年进校就读以来,我一直以严谨的态度和满腔的热忱投身于学习中,固然有成功的喜悦,但也有失败的辛酸。然而日趋剧烈竟争的社会也使我充分地熟悉到:成为一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我依然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研究业务。勤奋刻苦,成绩良好;班委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酷爱集体。有一定奉献精神。不足是工学矛盾处理不够好,学习成绩需进一步进步。今后我一定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争取更大进步。

在大学期间,我认真学习,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掘本身的潜力,从而进步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题目的能力,也取得大家的认同。另外,我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求学期间,学而知不足是我学习、工作获得进步的动力。除必修课程外我还自学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软件,并制作了自己的个人站点。在英语学习上,我坚持浏览英文报刊,进步自己的科普知识和浏览能力。

在学习之余,我坚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好状态,这些都是我将来工作的重要本钱!

我最大的特点是:老实取信,热情待人,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同时作为一位行将毕业的2006年应届信息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我所具有的是年轻和知识,使我不畏困难,善于思考,但年轻也意味着经历浅,更需要虚心向学。

大学的回忆美好却短暂,我会牢记它留给我的良好传统,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法学毕业生自我鉴定3

能够进入大学深造不仅仅是我的梦想,而且是家人的期待。我来自农村,具备农民的坚韧不拔与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但是刚到大学时,由于自己的沉默寡言,虚荣自卑,所有与管理有关的品质自己几乎都没有,可是我相信自己有学好这个专业的信心和潜能,于是努力的学习各门知识,认真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尤其注重英语和计算机的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且连续三年获得奖学金。

与此同时我也深深的意识到学习管理专业仅仅靠书本是不够的,能力则更为重要。于是我广泛的参加学校的活动,诸如辩论会,英文竞赛,组织同乡会等,并且扩张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学习围棋,书法,口琴,日语,评弹等,它们不仅仅让我的大学生活更为充实和有趣,重要的是锻炼了我的沟通,组织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德,让我可以更好的和每个人交往,__年获得商学院分团委的“活动积极分子”称号。

大学是社会的过渡,在进入的`时候,我便知道我不可能去考研究生的,所以我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在新龙门酒家做服务生,我知道如何礼貌平等的对待每一个顾,这让我在以后工作里可以与上司和同事进行良好的相处沟通;天驰的现场管理,我知道要学会思考观察,懂得经济的策略,学会创新;推销铅笔使我知道应该敏锐的抓住市场机会,并仔细进行自主的策划,还有其他的等等,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也为以后的工作适应打好基础。

在即将毕业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够得到学校的审批与推荐,到___公司进行学习与工作,在毕业前签订就业协议,为我的未来迈出坚实的一步。我一定会在今后的道路上不断的努力的。

法学毕业生自我鉴定4

三年来,经过良师的精心指导以及自己的努力,我逐渐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并为做一个知识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人能认真学习和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自参加电大法学本科专业学习以来,本人能正确处理工学矛盾,能按照校园的有关规定在工作之余自学各门课程,用心参加集中面授和串讲,按时完成各项作业。透过系统的学习,现已认真完成了《民法学》、《刑法学》、《婚姻法》等近20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了所学知识,并透过了有关课程考核,修完学分。此外,在学习之余,本人也用心投身法律实践工作中,使自己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经验。20__年6月23日,本人已成功透过毕业论文答辩。

本科三年,本人获益匪浅,思想觉悟得到提高,法律意识和工作职责感得到加强,学到的知识填补了过去未曾涉足的空白。在如今这个文凭漫天飞的年代,让我深知“学历”与“学力”之间不能完全等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抛开“功利”的缰绳,扎扎实实的学知识,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将这三年来的所学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学力”,无愧于取得的“学历”,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工作。

朝夕耕耘,图春华秋实;十年寒窗,求学有所用。我将以“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为准则,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职责感,更好地为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法学毕业生自我鉴定5

大学的四年里,学习了法理学、中国法制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国家的主要法律法规,理解和把握法律规则背后的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法学专业,并能运用法学理论,方法和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书本的学习较有限,于是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和社团的工作,从事了大到组织策划晚会、小到文秘接电话的工作,积累了很多了从失败到成功的经验。我认为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合作能力的学习更重要。对自己总体评价是为人热情乐观,真诚,工作踏实、易上手,遇到困难能迎难而上,不轻易放弃。

从大学一直下来,我感觉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工作经验,虽然以前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从中我的到的是很多做事的原则和处事的经验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做事也变得成熟稳重了。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做事认真负责,有团队合作精神,还有较好的交际能力。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也许我的知识有限法学专业,也许我还太年轻,缺乏实践经验,也许在某些方面我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工作自如,但年轻意味着热情与活力,我有生理缺陷(从初中起我的听力就逐渐减弱,但并不妨碍我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反而更能让我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而不易受到外界干扰,保持自己的想法)并不代表我不行!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习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人生价值与追求的目标。

法学专业大学生的自我鉴定 篇7

2009年新年伊始,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主持召开会议研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七项措施, 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此前, 党中央也已经明确, 将扩大就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教育部也相应部署, 要求高校注重就业指导, 全面提高就业。国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被国家置于如此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因为国家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变革转型时期, 对人才有着丰富的需求, 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家高等教育经过规模化的发展阶段之后, 大学生这一宝贵的人力资源, 也面临着一些进入就业市场的尴尬, 尤其是法学专业大学生。而这些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 服务社会, 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也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 对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一、法学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 法学大类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倒数第二, 仅为79%, 其专业对口率也仅为47%。这也就意味着, 法学专业大学毕业生在接受完大学法学教育之后, 能够顺利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不足四成, 更多的只能选择转行或接受暂时失业的现实。

法学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既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所重合, 也有自身的特殊原因。

(一)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共性问题

首先, 从大学生自身来说, 存在综合素质不理想、自我认知不准确、就业定位不现实等问题。

其次, 从高校层面来说, 存在高校建设不充分、专业设置不科学、招生就业不匹配、培养体制过于宽松、人才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

再次, 从社会层面来说, 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体制不健全、人才评价和认定存在偏差4、就业市场存在不公平、不规范、结构性失衡等问题。

(二) 法学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 现代政治法律制度转型滞后, 法学传统先天不足。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 法律的确定性是不存在的, 也不存在真正的职业化法律从业者。中国古代代理诉讼的人也被社会视为麻烦的制造者, 往往被冠以“讼棍”之类的恶名。裁判解决民事纠纷和侦查处理刑事案件都是政府科层制下的文官的职责, 但他们全部经由与法律并无明显关系的科举考试竞争入仕, 也不会在司法过程中, 促进中国形成独立而专业的法律体系, 更无从培养一个行业。

中国整个政治法律制度的转型起因于西方列强的压力, 其时已落人后。5压力之下的改革必然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 例如功利主义的取向不可避免。加之二十世纪的中国, 稳定发展已是在近半个世纪的舛驳之后, 政治法律制度的现代转型并不顺利。

因而中国虽然有诸多的思想家, 但在法学领域存在较大的缺失。社会各行业对于法律人才的认知不仅存在偏差, 法学专业与法律职业的发展也受到制约。相应地, 法学人才的培养不仅起步晚经验少, 还有着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这种状况直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才得到明显的改善。

2. 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脱节, 实践性不足, 职业化能力培养缺失。

法学首先是一门社会科学, 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在西方, 有着不同于我国的法律传统, 法学人才的培养模式也经过了几个世纪的锤炼。法学教育的出现是基于法律实践的需要, 并且,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法律教育与实务技能的培训可以等同。西方法学教育对法律实务技能的重视与其法律职业的活跃密切相关, 二者相互促进, 良性互动。

反观我国的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 必须承认在发展方面所存在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理念的自治传统, 尤其是法学高等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联系十分松散, 不仅无法形成互动, 客观上还造成了双方的不适应。

3. 法学专业设置功利性色彩过浓, 法学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定位不明。

法律行业是一个专业性较高的行业, 对从业者的法学专业知识和通识教育都有一定的要求。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期, 相当一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上, 没有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的需求与容量, 功利性地集中开设热门专业, 很多学校设立法学院的门槛并不科学, 优秀的师资与教学资源, 与招生规模不成比例。部分高校在法学人才培养上, 也无法保证质量, 培养模式陈旧, 在培养定位上也缺乏科学的细分。这些都造成了法学人才培养上的困难, 甚至造成了法学就业市场上“劣币逐良币”的现象, 对优秀的传统法学院校造成了相当的冲击。

法学人才与法律行业发展的不匹配, 必然造成就业的困难。优秀法学人才的供给不足, 也制约了法律行业的发展, 从而也反过来影响了法学人才的就业。

4. 法学专业就业市场开拓不足, 市场机制不够健全。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许章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目前, 法学毕业生的求职大多还把眼光盯在律师事务所、政法和国家机关上, 但实质上社会工作、企事业单位等等, 都应该是法学专业的就业市场, 而现在很多市场还呈现一种封闭状态。”

另外, 由于法律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法律行业就业市场也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高校培养的优秀法律人才, 在行业中并不一定能得到正当的评价, 就业的干扰因素较多, 也造成了法学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二、创新人才培养体制, 以高素质职业化法律人才培养增强核心竞争力

对于培养人才的主体——法学院校来说, 法学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的解决, 不能过分依赖于于社会和国家, 不能被动地指望就业环境的改善和调整, 应该积极主动的从革新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市场需求和社会评价, 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教学手段,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一)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

1. 实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保持人才培养的先进性。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并且这种变化一直在加速发展。法学学科多少受到文科培养模式的影响, 不像理工科的人才培养, 习惯于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保持法学人才培养的先进性, 在确保法学基础素质培养质量的基础上, 西南政法大学每年均会组织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题研讨会, 根据往年人才培养方案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国内外最先进的法学人才培养发展方向、国家的整体改革趋势与教育改革规划以及社会对法学人才的最新需求, 不断进行调整, 并注意人才培养方案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这样有助于每一届的毕业生都能在人才市场中获得更多的青睐, 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最新需求。

2. 激活实务教学, 共享社会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法学是一门基于实践需要的社会学科, 有着很强的实务性, 对理论基础的要求和对实践操作的要求同样重要。因此, 在人才培养体制方面, 西南政法大学采取多种方式, 积极共享社会教学资源, 激活实务教学, 优化教学效果。

一方面, 在校外开辟实习实训基地, 保持和司法实务部门的紧密联系, 共同培养, 为学生打造实践平台, 巩固理论基础。另一方面, 邀请实务专家进校园授课, 以案例教学的方式, 让学生对理论有更丰富的感性认识。

此外, 西南政法大学还将法庭请进校园, 通过与重庆市各级法院的共同合作, 将一部分具有典型性和学术价值的案例放置在学校审理, 同时以学生现场旁听、指导教师现场指导、以及学生、教师和法官、律师现场互动的方式, 增强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与思考。

西南政法大学还将着手与实务部门共同合作, 建立案例资源库, 并尽快开发自主学习平台, 增强学生的实务能力。

在校内以及与社会的共同培养过程中, 西南政法大学特别注意提前导入职业素养的教育, 转换学生对自我的角色认知, 让学生更多地以实务操作者的立场思考和处理问题, 模拟甚至创造真实实务操作环境, 让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就形成基本的职业素养。而这将有助于毕业生更快地融入工作岗位, 发挥自身的能力。

3. 弘扬西政文化特色, 增强人才培养个性。

西南政法大学有着悠久的论辩文化传统, 各种学术论坛和辩论赛不胜枚举, 既有学校组织筹办, 也有学生自己创立管理。这些不仅造就了独特的西政文化, 也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生在辩论中不但深化了对法条、基础理论与案例的理解, 也增强了法律思辨的能力, 形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这些都是在职业操作中必不可少的素质, 西南政法大学的毕业生也以此著称。

当一种个性成为文化和特色, 就已经具备了不可仿制的优势和竞争力。这种学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竞争力, 也势必会转移到每一届的毕业生身上, 让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4. 细分就业市场, 精确人才定位。

法学专业人才的就业在社会中可以找到宽泛的出口, 但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没有准确的定位和市场考量。

为了提高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西南政法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 充分考虑就业市场, 并对自身的人才培养予以准确定位, 坚持走高素质职业化法律人才的培养道路, 特别强调法学素养和职业素养。

通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和积极调整, 西南政法大学在自己细分之下的目标就业市场之中, 已经获得了充分的认可, 部分名牌专业甚至实现了订单式培养, 人才供不应求。

三、结语

高校的基本职责就是人才培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才能够发挥其社会价值, 并以更好的价格来体现这种人才的社会价值。

因此, 如何理解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西南政法大学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细分就业市场, 找准人才培养定位, 坚持走特色化高素质职业化法律人才培养道路, 将人才培养质量分解为法学基本理论素养和职业素养两个部分, 并多管齐下, 努力增强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法学人才在就业市场中一直存在就业不足以及就业不对口等问题, 对于高校来说应该从自身出发, 找准就业市场, 凸现人才培养特色, 增强人才核心竞争力, 对于法学人才的培养来说, 更应在确保坚实理论根基的基础之上, 注重实践, 增强职业素养, 以适应法律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法学专业,大学生,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庐岩.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中国高等教育[J].2009年第2期。

[2]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http://www.china.com.cn/news/zhuanti/09dxsjy/node_7072306.htm

[3]袁媛.李涛.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今日中国论坛[J].2009年第2-3期。

[4]李国荣.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管理观察[J].2009年1月。

[5]罗娜.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经济与法[J].2009年第13卷第1期。

[6]贺卫方.中国法律职业:迟到的兴起和早来的危机.社会科学[J].2005年第9期。

[7]周汉华.法律教育的双重性与中国法律教育改革.比较法研究[J].2000年第4期。

法学的“红牌专业”翻供录 篇8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法院新收各类案件超1000万件,同比上升3.38%,而2011年全国法院新收各类案件则突破了1100万件,同比上升了5.85%。不断上升的诉讼案件数量表明,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正日趋增长。

但目前法律人才的供应仍未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律师的数量仅0.8名,这个比例不但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30名/万人,英国15名/万人),而且还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巴西20名/万人,阿根廷12名/万人)。而且,我国现有企业5000多万家,但仅有四万余家聘请了律师当法律顾问。

从个人律师拥有量以及不断上升的诉讼案件数量来看,可以说,作为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的第一选择,律师行业从总量上还远未饱和,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法治环境的改善,社会上对律师、法务等法律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加。

另外,由于中国已经加入WTO,各类对外贸易摩擦和纠纷日趋增多,因此,懂英语和国际法的律师的职业前景十分看好。

一般来讲,法学专业主要有四大就业方向,分别是律师、公务员、企业法务人员以及法学教育。但由于法学概念涵盖面广,也存在着大量的具体针对性的优势就业领域。一般这类领域的职位对专业要求较高,从业人数较少,但薪水绝对高。例如,商法与经济法专业的可以去当会计师、审计师等财会人员,或者从事证券行业。知识丰富、对娱乐圈感兴趣的可以去当影视法律顾问,跟在影视大腕们身边,钱绝对是赚得不少。

除此之外,随着国家法制宣传的需要,到媒体从事法制宣传工作也是法学专业的一大去向,主要就业单位为中央及各省市机关报纸以及专门的法制宣传报纸如《法制日报》《法制晚报》等,或各大电视台法制栏目,如《今日说法》《拍案说法》等。

上一篇:与信仰对话与理想同行下一篇:公司联欢晚会的男女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