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主要成就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技工作主要成就(精选8篇)

科技工作主要成就 篇1

成立以来主要工作成就

自2003年3月份财政信息中心成立以来,在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这五年主要做出的工作成就如下:

1、财政网络实现三级纵联和多网并行,可以满足各项财政工作的需要。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财政管理模式和业务处理手段已不能满足财政改革的需要,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转变财政工作方式。我们经过仔细研究、认真规划,根据财政部“金财工程”五统一原则和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于2003年8月开始对财政局大院内的东西南北楼进行规范科学的综合布线,整个网络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涉及60多个房间,181个信息点,综合布线的顺利完工标志着我县财政信息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3年12月,通过公开招标采购了网络设备,并进行了安装调试,2004年元月,正式与市财政局连通金财网。随后,我们又陆续与国库支付中心、县长办公室、教育局财务科进行了跨路、跨楼的光纤连接,形成一个以国库支付中心为主的小型业务网络。2004年底,由于工作的需要,又开通了互联网。2005年,为了积极推进乡财县管在我县的试点工作,我们与网通公司签订线路租用

1协议,通过互联网的VPN隧道技术实现了金财网与21个乡镇财政所连接,促进了乡财县管工作的顺利开展。至此我县财政就实现了三级纵联(市、县、乡)和多网并行(互联网、金财网、国库支付中心网)的网络格局,可以满足不同工作、不同安全要求的网络需要。这几年,我们为保证这些财政网络的畅通和安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也为安阳县财政的迅猛发展增添了靓丽的一页。

2、普及和维护财政应用软件,提高财政工作效率。建设信息网络的目的在于应用,网络化的财政业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不仅可以跨越地域障碍、共享信息资源、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促进财政干部转变传统的思维和办公方式,提高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促进各项财政改革的发展。目前,我县财政应用的主要软件有:(1)、会计核算管理信息系统;(2)、部门预算编制信息系统;(3)、财政总预算会计系统;(4)、预算外资金管理系统;(4)、财政指标管理系统;(5)、领导查询系统;(6)、乡财县管网络应用系统;(7)、乡级财政总预算会计系统;

(8)、内部自动化办公系统。这此软件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便利了财政工作,提高了效率。我们信息中心为了保证这些软件的安全运行采取了多种防范措施,并制定了《财政数据备份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财政内部网络管理办法》和《微机房管理规定》等有关制度,加大对网络运行的管理

力度,同时我们也不断根据财政改革发展要求,对部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和升级,完善各种软件的功能,2007年初,由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财政部对财政收支科目进行重大调整,原来财政部门使用的各种软件都需要相应进行调整,我们结合单位实际工作需要,对相关财政软件进行了大规模升级,并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解决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了支付业务操作流程,实现在财政局内部网上审批拨付,改变了长期手工开具拨款单的历史,避免了超预算支出,简化了用款计划审批和资金清算程序,缩短了资金拨付周期,提高了财政资金支付效率。另外,我们也经常组织对财政工作人员进行电脑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整体操作水平,2005年我们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监管系统》和《乡财县管管理系统》的两批培训,2007年又成功举办了三期电脑培训班,对财政系统210人进行了全面培训,提高了大家对电脑的操作技能,也使他们能够更加熟练应用财政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3、建设和完善财政内外网站,着力构建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就是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是公共财政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信息中心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搭建阳光财政,根据党委的要求和布署,2004年底正式建设开通安阳县财政内部信息网,2005年完成了安阳县财政外网建设,网站的开通标志着我县财政信息化建设又上了

一个新台阶,内外网站都设置了单位概况、财政信息、政务公开、财政法规、党风廉政、财政风采等众多栏目,成为对外宣传我县、树立新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它也是一个政民互动、干群对话、反映百姓心声的平台。为了完善内外网站建设,我们不断以信息网站为基础,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是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战略资源,其开发和利用是信息化建设永恒的主题。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就特别注重各类信息采集、整理,并及时充实网站内容;2005年,我们在网上开辟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专栏,极大地方便了党员干部的政治学习;2006年顺利完成了财政内网的全面改版工作,使网站版面更加新颖、结构更加合理、栏目更加科学、管理更加方便,更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2008年又紧紧围绕市、县开展的主题教育,在网上增加了 “树勤廉形象,创一流业绩,促和谐发展,争全省十强”专题专栏,得到领导的好评。我们信息中心做为网站的管理部门,一定要以财政信息网站为依托,在扩展信息源的基础上,密切结合财政业务需求,为财政工作提供分类科学、精练实用、准确可靠、丰富多彩的动态经济信息。同时,通过充分调动各乡和部门的积极性,在“活”信息和“深”层次的财政信息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挖掘、研究经济热点、难点问题,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使信息网站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成为财政工作的参谋和助手。同时,利用视频

点播、在线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内加强交流指导,对外树立财政形象、宣传财政政策,把网站建设成为财政系统的“互联网”,成为财政部门开展工作、沟通社会的重要窗口。

科技工作主要成就 篇2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党和政府对煤炭工业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提出了“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的能源战略。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1“十二五期间”煤炭科技成就特点

(1)初步建成了以企业需求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科技创新体系。当前,煤炭行业共有12个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大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科研中心,完善了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的科技合作机制;涌现了一大批最新科技创新、仿真模拟实验室,日益完善了煤炭科技研发体系,为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技术成果应用率不断上升,行业评定的特等和一等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的比例逐年提高。

(2)在国家科技发展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下,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攻关取得突破。煤炭工业共性关键性技术和重大装备研究项目被提高到国家层面来对待,不少项目被纳入到国家“863”“973”科研基金范围内,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了诸多政策、资金支持。结合生产安全高效矿井建设配套技术与装备,煤炭洁净加工、煤矿安全、矿区环境保护、煤矿信息与自动化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科技研究、产业建设和工程示范工作,取得了一批具有突破意义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

(3)适应我国煤层条件的各种机械化、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不断成熟完善,煤矿重大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进展,煤矿技术装备制造保持高速发展势头。由国内科技人员自主研发设计的厚煤层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采用了最新科技成果和设计理念,大运力矿用带式输送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设备得到广泛普及和推广。最新推出的具有100%自主技术专利的煤矿巷道快速掘进掘锚联合机组、新型悬臂式掘进机,使掘进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出现了一批采用国产化装备的高产高效矿井,我国煤炭井工开采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4)洁净煤技术取得重要进展,成为我国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型选煤厂重介质选煤成套装备性能指标到达国际一流水平。煤炭液化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大大增强了我国大型煤炭生产设备研发实力。炼焦、造气以及合成氨、甲醇煤化工技术等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5)矿区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建设技术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煤层气资源化勘探和大规模开发试验取得初步成果,煤矸石综合利用、劣质煤电厂、矿区沉陷治理、矿井水资源化处理、煤系地层共伴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工作广泛开展。矿区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纳入国家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矿区循环经济已经形成多样化发展模式。

2“十二五期间”主要煤炭科技成就

2.1煤炭资源开发地质保障技术得到新发展

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煤田地质特色的勘查理论体系,“以地震主导,多管齐下,井上井下多位一体联动”的立体式综合勘探体系逐渐成熟,基本能够探明开采地质条件。三维地震仪、3D可视化解释技术、时延地震勘探技术得到成功应用,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各大主煤产区得到普遍应用,三维地震技术能够识别厚层超过五米的煤田断层,解释落差3~5 m的断点,以及波幅10m以上的褶皱,成为煤田地质勘查的首选技术。电磁法勘探技术、测井技术、受控定向钻进技术得到应用,超大孔径、超千米深孔钻机研制成功。

2.2特殊地层矿井建设技术快速发展

冻结法凿井技术可以穿透最深587米的煤田厚度,最大冻结深度737米。采用钻井法最大钻凿成井深度达到660米,最大孔径10.3米。最新型的注浆技术实现了”水泥时代”向”黏土时代”的转变,运用国内学者研发的综合注浆技术可以将注浆深度提高1048米。大直径反井钻机的面世,大大提高了反井钻机一次钻进成井的成功率,反井钻井深度达到500m,最大钻井直径达到5m。

2.3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年产600万吨大采高综采和年产1000万吨的综放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制成功。综放开采技术领先世界前列,已在多个国家广泛普及和推广。

2.4煤巷快速掘进技术创新成果显著

一般来说,煤巷综掘成巷速度保持在300-500m/月,最高可达800m/月以上。国有重点煤矿的煤巷锚杆支护率达到60%,一些比较先进的矿区甚至可以超过95%。

2.5无轨辅助运输技术装备取得新突破

研制和开发出一系列防爆柴油机无轨运输车辆,在一些大型煤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2.6低损害绿色开采与生态复垦技术取得突破

充填开采有了创新,采用了巷道矸石充填、膏体充填技术,试验了矸石不上井、地面不建矸石山,在加快煤炭开采速度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环境保护水平。使用了例如充填复垦、挖深垫浅等多种复垦方法以及塌陷区地基处理与工程建设等,吸收了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现代环境保护理论和观念,有效提高了采煤区环境保护水平。地下气化进行了多种工程化试验。

2.7煤矿信息化技术员发展迅速

推出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生产调度通信系统等。

2.8露天煤矿开采技术取得新进步

在露天矿开采领域,生产设备及工艺创新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大型挖掘机、电铲、卡车等设备长期进行了前期研制。另外,露天采矿作业区开始大力采用GPS定位技术、地下位移监测系统等新型技术。

2.9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技术有了新突破

开发了煤层气欠平衡钻井、多分支水平井钻完井、压裂增产等关键技术;开发出相应的井下水平长钻孔装备等,井下水平长钻孔成孔深度达到1046m;鄂尔多斯盆地、马道头、酸枣井等多个示范矿区取得了明显的技术创新成果。

2.10煤岩动力灾害预测与防治技术有了新进展

全面推广“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技术;实现了对工作面前方150m范围地质小构造探测;研发了煤岩应力、瓦斯含量的快速测定技术和装备;钻屑法、地音、微震监测等应用广泛;松软突出煤层成孔深度达到168m。

2.11煤矿热动力灾害预测与防治技术取得新进展

火灾、瓦斯煤尘爆炸防治:研发了煤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快速测试技术,建立了火灾早期预测预报指标体系;研发了自动抑爆技术与装备,新型防灭火材料及复合惰泡防灭火装备、新型抑爆装置等。煤田火灾:对北方煤田火灾发生特点和范围进行了全面综合分析,建立了煤田联合消防体系,有效控制了煤田火灾发生风险。

2.12煤矿应急救援技术有了新发展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形成,开发了人员遇险区域定位、救灾通讯、遇险人员快速救护等技术与装备。

2.13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技术得到重视

在粉尘防治方面,研究出系列涡流控尘、除尘设备,采煤机尘源智能跟踪高压喷雾降尘技术等。在矿井热害防治方面,研制出矿工个体热害防护服、矿井降温冷水机组、冷风机组等。

2.14煤炭洗选和加工效率和质量显著改善

在煤炭洗选加工方面,原煤入选率提高到了50%,重介选煤占选煤工艺的50%左右,重介质旋流器已形成系列产品;干法选煤在中小型选煤厂得到推广;细粒煤分选与脱水进一步完善;一些重要生产环节实现了完全自动化控制和监测;国产选煤成套设备装机总功率超过400万t/a。在水煤浆方面,推出了水煤浆新型生产设备;水煤浆专用锅炉及燃煤燃油锅炉改烧水煤浆技术取得突破;气化水煤浆用煤标准有效降低,大大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率。

褐煤提质方面,褐煤干燥技术保持在世界领先地位;褐煤干馏技术成熟度较低。

2.15煤炭转化技术发展迅速

煤炭气化技术:灰熔聚煤气化技术、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航天炉、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研制成功。煤炭液化技术:100万t/a直接液化示范厂投入试运行;开发成功煤直接液化纳米级高效催化剂。间接液化技术开始大范围普及和推广,3套16~18万t/a装置投入运行,400万t/a间接液化厂正在筹建当中。煤基炭材料方面,以水深度净化、油气回收、烟气污染物联合脱除和煤层气提纯为目标的专用功能型煤基吸附材料领域以及在电极炭、磁性炭方面获得长足发展,有效夯实了煤炭工业发展基础。煤制天然气技术发展相对缓慢,蒸汽-纯氧气化/甲烷化技术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加氢气化和蒸汽催化气化技术科研项目正在全力推进。煤制化学品方面,煤制合成氨、甲醇和电石产量领先全球;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技术已具备工业化应用的条件。煤基多联产技术,国内已完成40MW级燃气发电与甲醇联产已投入商业化运行,正在进行单元技术放大研究;创造性的提出了多种形式的多联产工艺路线,开始进入到生产实践阶段;结合IGCC和大型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需求,全面推进多联产项目综合应用。

2.16煤炭节能减排理念日益受到重视

在煤层气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中高浓度煤层气发电取得重大突破,截止到目前,最大机组装机容量达3000 kW,液态煤层气制备正处于最后试验测试阶段。低浓度煤层气浓缩富集技术取得一定进展。CO2减排:研究出燃煤电厂烟气中CO2捕集的吸收法、吸附法、膜法、低温法,对煤化工方面已开始对CO2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进行研究。低(劣)质煤燃烧发电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国产单机容量为135~300MW的CFB机组已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运行,600MW超临界CFB机组正在研发过程中。工业锅炉燃煤技术成果显著,已开发出4~35t/h系列高效煤粉锅炉关键设备制造技术。矿井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成本显著压缩,大多数矿区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超过70%。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国内煤系高岭土、硫铁矿、石英岩类矿物及膨润土、硅藻土的利用较多,煤炭伴生油页岩资源的利用已形成商业化运行。

2.17煤矿管理科学取得成效

企业普遍重视内部管控,在资产管理、项目投资、财务管理、融资风险控制以及内部流程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显著提高了煤炭企业综合竞争力。

2.18职工培训工作取得成绩

建立、健全了煤矿安全生产培训体系,进行了安全生产管理培训、管理内容、管理方式和流程、培训教材和师资、培训体制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3总结

自国家能源局2012年3月22日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来,全国煤炭行业依托“煤炭黄金十年”形成的坚实经济基础之上,在煤炭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今后煤炭仍将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最基础的能源,并将继续面临着煤炭供应短期过量、长期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全国煤炭需求将会保持稳步增长,但是受资源储备有限制约,煤炭供给量增长幅度十分有限,对科技创新的需求还将不断增加。

参考文献

[1]孙春生,郭建利.2013年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煤炭经济研究,2014(02).

科技工作主要成就 篇3

图注:1987年9月14日,中、德两国学者在北京联手起草了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走向世界”,并于当月20日成功发送到德国。这封日后被多数人认为是中国发往国外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成为中国走向互联网时代第一步的标志。

图注:1987年11月18日,中国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这一年成为中国移动通信元年。

图注:1988年9月5日。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从此以后,科教兴国成为中国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发展高科技、应用新技术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一大批国家项目、重点工程先后上马,国家工业化、信息化获得长足进步。

图注:1988年9月7日,中国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图注:1988年9月14日2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导弹核潜艇在东海海域进行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并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中国继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战略性军种。

图注:1988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这是中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和对撞成功,为我国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应用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揭开了我国高能物理研究的新篇章。

图注:1988年,中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对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图注:1990年4月,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首次成功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

图注:1991年12月15日,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30万千瓦的核电站。

图注: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两年后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1月8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大坝全长程。

图注:1993年,“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这是中国研制成功的第一台全对称共享存储多处理机(SMP),是国内首次以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通用微处理器芯片和标准UNIX操作系统设计开发的并行计算机,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多线程机制和细粒度并行。

图注:1993年,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操纵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这标志着中国开始在国际纳米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图注: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必须确立新的发展战略,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图注:体现20世纪90年代设计、筑路水平的西南大动脉南昆铁路,东起南宁,西至昆明,北接红果,全长898千米,为国家I级干线电气化铁路。1997年3月18日,南昆铁路全线铺通,标志着中国修筑铁路和建设桥梁隧道的科学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图注:1997年6月19日,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的“银河-3”百亿次巨型计算机系统,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该系统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突破和掌握了更高量级计算机的关键技术,具备了研制更高性能巨型机的能力,标志着中国高性能巨型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突破。

图注:1998年3月,国产歼-10型飞机首次试飞成功。2006年,正式列装解放军航空兵。

图注:“中国飞豹”飞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完全摆脱仿制之路,依靠自己力量设计、制造和试飞成功的新二代作战飞机。1998年,“飞豹”战机首次亮相珠海航展,次年亮相国庆大阅兵。

图注:1999年5月2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发布施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此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或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图注:1999年7月至9月,中国政府组织了对北极地区的首次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极地考察船“雪龙”号搭载着124名考察队员首航北极,历时71天,航行14180海里,对北极海洋、大气、生物、地质、渔业和生态环境等进行了综合考察。

图注:1999年7月7日,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注册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同年9月,国际协作组接受中国申请,并为中国划定了所承担的工作区域。2003年4月15日,美、英、日、法、德、中6国领导人联名发表《六国政府首脑关于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联合声明》,宣告人类基因组计划圆满完成。

图注: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图注: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系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由于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荣获2000年度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分别获得500万元奖金。

图注: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16日安全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航天英雄。

图注:2004年7月28日,中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落成并正式投入运行,从此结束了中国在北极没有科学考察站的历史。

图注:2004年12月5日,中国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宣布,三部门共同组织的SARS灭活疫苗I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自主研制的SARS疫苗是安全的,初步证明是有敢的。

图注:2005年,在中国第21

次南極科学考察期间,13名考察队员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到达冰穹A最高点,并开展了科学考察工作。

图注:2006年2月9日,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大型飞机被确定为“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同年3月,温家宝总理宣布,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为此,国务院成立了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组织了专家论证委员会独立开展论证,经过6个月的工作,形成了《大型飞机方案论证报告》。2007年2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

图注:2006年4月28日,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枭龙”全状态飞机04架成功进行了工作首飞。10月,“枭龙”首批01架已完成部装生产,顺利进入总装生产线。

图注: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青藏铁路全长1956千米,最高点海拔5072米。青藏铁路在中国是与南水北调、三峡工程、载人航天齐名的代表工程。

图注:2007年4月1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2009年4月1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2009年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组网高峰期,预计在2020年左右形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图注: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制的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并传回月球拍摄照片和有关探测数据。

图注:2007年12月21日,中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飞机ARJ21—700“翔凤”,在上海飞机制造厂总装下线。

图注:2007年12月22日,中国首列国产化时速300千米“和谐号”动车组列车(CRH2—300)竣工下线。

南宋杨万里文学主要成就 篇4

一、诗歌

杨万里的诗,在当时就有很大的影响:“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姜特立《谢杨诚斋惠长句》)“四海诚斋独霸诗。”(项安世《又用韵酬潘杨二首》)

杨万里广泛地向前辈学习,但是又绝不为前辈所固,而是立志要超出前辈。他说:“笔下何知有前辈。”(《迈使客夜归》)又说:“传宗传派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黄庭坚)陈(陈师道)篱下休安脚,陶(陶渊明)谢(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他正是以这种不肯傍人篱下、随人脚跟的开拓创新精神,终于“落尽皮毛,自出机抒”(《宋诗钞诚斋诗钞》),别转一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50岁之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创造了他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诚斋体讲究所谓“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檄风伯》:“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就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特色。

杨万里的诗歌作品不拘一格,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气势,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周必大《跋杨廷秀石人峰长篇》)的委曲细腻功力。他的“诚斋体”诗,具有新、奇、活、快、风趣幽默的鲜明特点,“流转圆美”(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总序》),“活泼刺底”(刘祁《归潜志》卷八),尤其为人所称道。例如《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写得情致深婉,人称“胸襟透脱”(《鹤林玉露》甲编卷四)。又例如《戏笔二首》、《擞风伯》、《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夏夜玩月》等,也都写得机智活脱,极有思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杨万里十分注意学习民歌的优点,大量汲取生动清新的口语人诗,往往“假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翔《寒塘诗话》),因而形成通俗浅近、自然活泼的语言特色。

杨万里一生留下大量抒写爱国忧时情怀的诗篇。他充任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因往来江、淮之间、迎送金使时亲眼看到沦丧于金国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遗民父老,心中郁满国家残破的巨大耻辱和悲愤,爱国主义诗歌创作表现得最集中、最强烈。例如著名的《初人淮河四绝句》:“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其一)、“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莺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二”(其三),唱出了灾难深重中爱国士人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情感。又例如在见到金山吞海亭已成专为金使烹茶的场所时,他发出痛苦的呼喊:“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霁晓登金山》)鞭挝了南宋小朝廷的屈辱和无能。此外例如《题吁胎军东南第一山》、《读罪己诏》、《故少师张魏公挽词》、《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等,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园,或歌颂抗金将领,或讽刺卖国权奸,都是直抒爱国思想的名篇。

杨万里的绝大部分爱国忧时诗篇,不象陆游那样奔放、直露,而是压抑胸中的万丈狂澜,凝蕴地底的千层熔浆,大多写得深沉愤郁,含蓄不露。例如《过扬子江》:“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表面似乎是说亲自动手汲水煎茶的雅兴,其实是蕴藏着深刻沉痛的感慨羞愤,须参照《雪雾晓登金山》一并领略。杨万里说过:“谁言咽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题刘高士看云图》)他那些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作品,不少也是抒写爱国情怀的诗篇。例如《豫章江牵二首》、《九月十五夜月,细看桂校北茂南缺,未经古人拈出,纪以二绝句》、《月下果饮绝句》、《初丸夜月》等,都写得曲折多讽,意味深长,蕴含着对国家残破、中原未复的深沉郁愤。晚年在《夜读诗卷》中曾沉痛自叙:“两窗两横卷,一读一沾襟;只有三更月,知予万古心。”其诗中寄寓的深意,值得后人细细咀嚼。“吾生十指不沾泥,毛锥便得傲寰衣?”(《晚春行田南原》)杨万里不以士大夫自居,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诗篇。例如《悯农》、《农家叹》、《秋雨叹》、《悯旱》、《过白沙竹校歌》等,还有《歌舞四时词》、《插秧歌》等写出农民劳动的艰辛和欢乐,《望雨》、《至后入城道中杂兴》等都具有比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

二、散文

科技工作主要成就 篇5

时间,是载今记往的刻度,是衡量历史的坐标。回想党自十六大以来,中国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报告提出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八项任务中,第一条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既是建设和改革的任务,也是发展工业的指导方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重要战略意义,它的核心是降低社会总成本和提高综合效益。关键在于,在总体上把信息化提到我国工业化的日程上来。这样,就必须依靠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含金量”很高。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指导方针带领下,中国在这十年继续稳步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同步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持续大幅增加。国民经济连上新台阶,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实现新飞跃,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从“快字当头”到“好字优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对外经济和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服务贸易站上新起点,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已逐步跻身服务贸易大国行列。人民生活持续获得新改善,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和发展的实惠。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得到空前重视,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成就斐然。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坚持扩大国内需求,内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趋向协同发展。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完善落实区域发展政策,区域发展呈现良性互动态势。城市化水平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高,统筹城乡发展进展明显。注重改善民生,社会发展呈现和谐稳定的新气象。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实现了在新世纪进行新跨越,在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作为成都人的我,我发现成都自十六大以来的十年里有着迅猛发展。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民生进程不断加速,经济社会呈现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十年来,成都的地铁通车,缓解了交通压力;成都的旅游业繁荣发展,吸引了中外游客;成都的人民消费指数升高,改善了生活水平。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十六大以来成都的改变。我相信,成都,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将在时代发展的滚滚大潮中续写精彩。我更相信,中国,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坚定向前,再创无愧于时代与历史的辉煌成就。

参考文献:

1. 解读十六大报告(http://)2008-09-08 2. 十七大报告内容解读(http://)

2010-07-22 3. 理论学习

科技工作主要成就 篇6

埃塞俄比亚的生活水平低下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绝大多数人居住在农村,靠天吃饭。落后的农耕方式使粮食产量达不到自给自足,并因此导致贫穷。这种贫穷已经到了国家无法控制,甚至缺吃少住的地步。

事实证明,农民对于一些易于防止和治愈的疾病也无能为力。例如,人们饱受流行病的折磨,许多母亲死于分娩或与之有关的疾病。总的说来,这种现象源于生活水平的十分低下和极度贫困的状况。

为了改变这些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初等教育的强制性覆盖给农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前的教育体制受许多因素的制约。例如有限的、不公平的接受教育机会,不断下降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标准等。由于学校少(尤其是在农村),导致入学率过低。在许多更贫穷的非洲国家,60%~70%的适龄儿童需要经过长途跋涉去上学,在埃塞俄比亚,只有20%的适龄儿童上小学。显然,即使按照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标准,埃塞俄比亚的教育覆盖率也是远远落后的。

与以前的教育体制不同的是,新政策把扩大平等教育和提高初等教育标准当作头等大事。在新学校的建设上,农村地区受到了高度重视。1994年,农村仅有9463所小学,到2005年,已增至16513所。1994年所建的小学,85%以上是在农村。

就总注册率(GER)而言,1994年仅26.2%(其中男孩31.7%,女孩20.4%)。而到2004~2005年时已提高到79.8%(其中男孩88%,女孩71.5%)。1994年,小学生的总人数为3098422(其中男孩1923780,女孩1174642)人。而到2004~2005年时小学生的人数增长到11448641(其中男孩为6391461,女孩为5057180)人。这一惊人的增长表明,采取正确措施,通过一致努力,可以实现政策的既定目标。

与此同时,城乡之间、男女之间与区域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事实上,为了在2015年实现普及初等教育(UPE)和千年发展目标(MDGs)的既定目标,政府已经调动资源且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以提高初等教育水平的注册率。

使每位公民都能够接受初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是为了保障公民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而且也是为了改造目前的农业系统,通过现代科学保障农业的高产。这一措施也可以加强民主制度和管理制度。总的来说,这为农村人口的转型和生活状况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初等教育的扩展使公民能够意识到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并能适当地行使这些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商谈国家大事,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利用科学技术来提高收入。

除了提供正规的初等教育,政府还对边远地区及交通不便利地区的基础教育采用其他方法以提高入学率。这一项目已经在不同的地区实施,尤其是在农村的有些牧区和半牧区,采用了适合牧民生活方式和文化水平的课程,获得了成功。这个课程发展为一至三年级的四门,分别为母语、英语、数学和环境科学。这些弹性课程可以在消费低的乡村学校和移动学校进行。在这些交通不便利的地区,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不断增长,新制定的“快速路线策略”(Fast Track Strategy)旨在提高这些地域儿童的入学率,并尽可能地在短期内完全实现。

在某种程度上,学校培养人才项目已经成为吸引和维持牧民子女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然而,推动这些项目并不容易,因为面临着不稳定的生源的考验。成功地留住这些孩子的方法是:加强社会团体的主人翁意识,使其参与管理和调控教育活动。这一方法已经在一些目标地区进行了积极的实施。

中等教育

新的教育和培训政策的形成,使公民有意识、有效率地参与到国家建设中,通过被雇佣和自主创业提高了生活质量,通过提供高标准的中学教育和培训加强了他们的自信。

由于不断地努力,以前在12年内完成的普及教育现在只需要10年,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从而使其教育体制可以学生为中心,使他们积极参与并有效地利用时间。

各种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已经开设,以增加学生接受培训的机会。为了能使学生选择培训领域的课程,能参加技术职业教育和培训(TVET),能参加工作或为进高等教育机构进一步深造做准备,还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了中等教育规模,其结果,学生的参与大量地增加。在不同的地区,许多中学已经建成。1994年,学生人数为370916,到2004~2005年时,已增至860734人。大学入学前教育人数(11~12年级)也已达到92483人。

大体上,中等教育已经在前些年得到极大的扩展。注册率总体已从很低增至953217 (9~12年级)人。此外,中等教育男生和女生的入学率分别达到34.6%和19.8%,总的入学率为27.3%。学校的总数也由1991年的360所(9~12年级)增至2004~2005年的706所。到2010年教育部发展规划三(ESDP III)结束时,适合中等教育(9~12年级)的人数会增长10%,达到6709611人。

师范教育与课程

为提高教育质量,应当充分考虑利用综合素质强、教学效率高的教师。许多师范学院和大学里的教师开始培训合格的、道德高尚的教师。实习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育课程也已被制定。在埃塞俄比亚,不同层次的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专业兴趣及是否适合教师行业进行流动。他们不断地接受多种专业训练,以完善形象,逐渐获得足够的知识、专业技能和良好品质,从而履行他们在教育体制中承担的重大责任。在每个地区都建立了许多师范教育机构和学院,随着培训和人员调动,其容量将迅速增长。2005年,从事初级教育的人员已达到171038人。经过努力,接受培训的教师可以获得教师培训机构(TTI)颁发的证书。在第一轮教师培训中,97.1%的人已经达到了要求。在第二轮教师培训中,54.8%的人获得了证书。利用夏季和晚上持续的培训,许多中学教师也成功地获得了学位。在2004~2005年,中学教师的人数已增长至17641人。

在所有的大学中开展师范教育是提供未来教师的可靠来源。2004年以来,招收了30%新的高校生为师范生,教学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埃塞俄比亚已经在全面改进师范教育体制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了提高师范教育机构的培训质量,迎接实习和在职培训的挑战,有关部门关于教师教育系统全面改革(TESO)的文件在教师培训机构的配合下形成、发展,并且已经就绪。这项培训在入门和继续专业发展(CDP)中得到了加强。许多师范教育工作者在师范教育机构接受了高等文凭课程的培训,通过继续专业发展、改革培训体制和提高教师效率的协调努力,他们可以获得证书,继续从事教学工作。

同样,英语提高项目(ELIP)已被引入,目的在于通过提高不同程度教师的语言熟练程度以提高教学水平。这个项目正在成功地推行。

为了实现发展目标,采用了切合实际的相关课程和明确的教育目标,适合每个层次的教科书已经充分准备好。这个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习者尝试许多加强学生与教师间互动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初等教育目前提供22种少数民族语言,有利于学生用母语进行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课堂的活跃程度。除此之外,还可以使他们行使宪法所赋予的权利,保留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

现行的教育体制包括公民学和道德教育,这是为了培养公民的道德观,使新公民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民主观、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国主义精神和尊重劳动的观念。

除了上述方法以外,有效的信息通讯技术(ICT)也被用来提高高中和大学的教育质量。对于缺乏优秀教师和足够的教学辅助工具的国家,运用这种技术是有效的方法。它的有效利用,可使教学从统一的中心以同一方式(输出的信息内容一致)在很多学生中间进行同步教育并通过运用卫星技术,电视教育节目得到大量传送。在埃塞俄比亚,所有的中学生都可以通过以上方式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此外,通过降低辍学率和重复率可以提高教育体制的内部效率。通过使社会团体参与到管理和调控教育活动及持续的评估过程中,可使辍学率和重复率降低。辍学率的降幅较小,为14.4%。2003~2004年,全国初等教育水平平均重复率降低至3.4%。

学校内部将通过降低辍学率和逐渐减少教育浪费来提高效率。如教师、教材和教室等重要投入的数量与质量将得到提高,从而超越现在的体制。通过课程的修订及改变,可使教育更符合国家的客观现实,也更受欢迎。

总的来说,到2015年,埃塞俄比亚的教育和将来的培训重点应集中在实现教育发展项目三(EDSP III)的总体目标上。与此同时,要把实现全民性、高质量的普及初等教育(UPE)以及达到千年发展目标(MDGs)作为头等大事。这个项目设想通过教育使公民能够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解决问题,并投身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奋斗中,更好地传播现代科学技术,由此满足国家对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的需求。

政府承诺尽一切可能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扩大教育机会,加强社会合作,提高人才质量,提高非政府组织、捐赠机构和私人投资者的数量及质量。

在教育部发展规划三(ESDP III)实施期间,基于上述原因,将建立81181间教室,入学率和网上入学率将分别达到95.77%和84.39%。伴随有效的培训系统的运行,高素质的小学教师的比例预计将会达到99%。

缩略语注释:

GER (General Enrollment Rate):总注册率;

UPE (Universal Primary Education):普及初等教育;

MDGs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千年发展目标;

TESO (Teachers Education System Overhaul):教师教育系

统全面改革;

ELIP (English Language Improvement Program):英语提高

项目;

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通讯技

术;

ESDP III (Education Sector Development Program):教育部

发展规划三;

CDP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专业发展项目;

TTI (Teachers Training Institute):教师培训机构。

科技工作主要成就 篇7

关键词:番茄;育种成就;研究进展

一、我国的番茄主要育种成就

我国的番茄育种也是从对番茄各方面的要求出发制定与众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去实现的。从一般的育种手段查、引、选、育到现在不断创造新的育种途径去实现和完善番茄各方面的性状要求。

(一)抗病性

番茄是病害种类最多的蔬菜之一。近多年来,番茄栽培面积和产量都在不断的增加。我国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育成了一系列优良的抗病品种,而且在生物技术应用的某些方面也有较大的提高。

1.抗TMV耐CMV或CMV的新品种有中蔬5号、红牡丹等。

2.叶霉病

在番茄叶霉病的抗病品种育种进程中我国也是不断地尝试从其感病的反应、基因遗传等方面入手完成了很大的进步。自80年代,我国开展抗叶霉病育种研究以来,到目前已有许多抗病品种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如:北京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双抗1号、2号等。

3.枯萎病

我国对番茄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起步较晚,是将抗枯萎病生理小种E的PAE基因转入普通番茄中,育成了稳定的品系。由此可以通过杂交、回交和选择的手段来获得抗枯萎病的亲本材料。我国西安市蔬菜研究所已根据当地情况选育出了茸毛番茄西粉一号、西粉四号等抗枯萎病的新品种。

4.青枯病

青枯病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极易发生。所以在我国这样气候特点的地区青枯病发病相当严重也促进了我国为抵御此病而进行的育种工作。有我国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省农科院也先后育成了系列抗青枯病的番茄新品种,如丰顺、抗青&号、粤红玉、粤星、杂优三号等。

5.多抗

随着番茄栽培代数的增加和各种设施等其他环境条件的栽培水平下,番茄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发生比较重的还有番茄的早疫病和晚疫病、叶斑枯病、炭疽病、黄萎病等,所以单一的抗性显然不能满足番茄市场以及它本身的抗病性要求,所以我国也很快地想这方面发展,获得了较好的进展。

(二)高产、耐储运性

随着番茄的发展,也引起各方面的价值需求,其全国各地供应和周年供应已然成为趋势也就造就了我国番茄在耐储运性方面育种的成就与进展。也是从发现选育比较耐储运的品种到研究其内部原因入手。利用转基因技术育成耐贮藏番茄“华番1号”,优质耐储运型粉果番茄新品种“元鸿粉旺”的选育,吉粉四号保护地番茄选育等

(三)早熟性

由于要实现番茄的周年供应就必须进行反季节栽培,在保护地等栽培时为了市场供应就必须推动早熟性品种的番茄的选育出现,很快我国就结合各方面都表现优良的基础上育成一大批早熟性好的品种。

(四)综合表现优良

随着我国育种领域的发展和完善,有了更好的育种手段去实现想要达到的育种目标,从在已经有的杂合品种中选育、重组现有的遗传变异来实现育种,到后来有性杂交和优势育种的广泛应用,到现在生物技术的被慢慢认可我国的育种快速地发展着,所以对育种目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则要求综合表现都要好,而不是只追求单方面或少数几方面的优良表现了。

(五)特殊要求的育种

如随着番茄鲜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番茄这个优秀蔬菜的利用,人们利用各种可食用的方法和途径也就造就了一些特殊要求的番茄品种的选育出现。如加工罐装番茄则应在育种目标上做相应的调整,那么所育成的新品种自然也区别于其他的优良品种。

二、我国番茄育种研究进展

在育种目标一步步的实现中,有了一定的育种成就,我国的番茄育种进展也不断地向前走,除了我们育种新品种的不断完善,则应该考虑让其发展走向国际市场,这就不光是育种技术达到先进水平就可以实现的。应该考虑这几个方面的问题:1.近期国有研究机构仍为番茄育种的主体,育种与研究内容要分开层次(商业品种选育,育种资源、技术创新);2.加强自主资源创新:新的优异资源与基因的挖掘和遗传改良;3.加强团协作关与合作交流;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番茄生产及常规育种概况;5.番茄常规育种企业化及民营企业育种份额不断扩大;6.加强种子生产质量的提高,成批生产的种子采用一定的处理能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要。

我国的番茄育种达到了国际水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持完成的“番茄抗病抗逆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项目通过了专家鉴定。最后育成6个通过鉴定的优质、抗病、抗逆系列番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加快了我国番茄高端品种的国产化步伐,降低了菜农生产成本,减少了番茄果实中的农药残留,提高了我国番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由于大环境的改变我国番茄耐热育种、耐盐育种研究现在已成为热点。

三、展望我国番茄育种

我国现在已经对于自己国家的番茄种植在各个地区都有优良的适宜品种,而且在最新的生物技术领域也不断地研究与发展中,所以未来仍然有很好和很长的路需要我们去走,以至于可以到达世界的顶级水平。还有就是番茄可能还有很多的经济价值我们并没有发现,在未来的育种事业中可能这方面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加工番茄的番茄红素含量就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等。也有可能未来的番茄应用会更加广泛,就像从一开始的只用于蔬菜鲜食到发展到有加工的,水果的番茄等,很有可能以后的番茄会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都需要在育种上做努力,所以我国的番茄育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韩文华,许文奎,刘石磊等.番茄叶霉病生理小种分化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辽宁农业科学,2005(05):35-37.

[3]于仁竹,王桂红.番茄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2(07):33-36.

[4]史俊斌.我国番茄育种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J].北京农业,2013(02).

[5]我国番茄育种获重大突破已育成高产多抗新品种[J].河北农业,1995(01):15.

[6]王文强,赵晓凤,尹贤贵等.高抗枯萎病、TMV,适宜两季栽培的番茄新品种“渝抗四号”的选育[J].西南农业学报.1995(01):47-52.

科技工作主要成就 篇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

光辉历程伟大成就特色

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建设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伟大的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现在我把党的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政治路线建设党,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国初期,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制定并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注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党执政60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成为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培养造就了大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秀领导人才和各类专门人才。建国初期,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培训各级干部的任务,推动全党学文化、学知识、学技术,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文化知识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四)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作风建设,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倡导弘扬优良传统作风,并带头树立为民、务实、清廉作风,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要求。

(五)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党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2005年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标志着反腐倡廉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建设和党执政的宝贵经验

60年党领导的事业成就辉煌,60年党在执政和自身建设方面的经验极为丰富。我把它们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总体布局。只有确立党的建设总目标,不断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才能保证党的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始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60年的执政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取得执政地位并能巩固政权的根本原因和最大优势。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思想作风、工作方法,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正确处理党的建设改革创新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改革创新的关系,积极稳妥、协调有序地推进。

(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我们党治党建党的能力。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要把党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在党内生活中要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弘扬正气,反对歪风;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结束语: 新中国60年的辉煌成就,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新中国60年的宝贵经验,给人启迪,十分珍贵。让我们在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接再厉,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参考文献:

【1】 纪乃旺;毛泽东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思想初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年02期

【2】 陈明显;光辉的道路丰富的经验[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上一篇:美好的一天下一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