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温度计的使用》教学设计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温度计的使用》教学设计(共14篇)

小学科学《温度计的使用》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做简单记录。

2、通过视频的辅助,认识并掌握温度的读写方法。

3、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意识到人们在不断地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发明创造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正确读写温度。教学资源:

烧杯、温度不同的水、温度计、教学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三杯温差不大的水,学生猜测,哪杯水更热?

[出示三杯水更能反映问题:哪杯水更热,让学生判断较热的两杯,为下面的教学进行铺垫。] 板书:哪杯水更热?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呢?交流方法(用眼睛看、用手摸)

[主要让学生交流一下感官的方法,这样前后的对比可能会更有效果。]

2、交流判断结果,进行初步体验。

找几名学生来通过感官来判断哪杯水更热一些。集体讨论后得出“用感官判断温度的高低不准确”。

3、师: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更准确的判断哪杯水热呢?对,我们可以利用“温度计”来测量。在测量前,我想问问你们,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温度计?

学生自由发言。

4、什么是“温度”呢?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这些温度计都是用来测量温度的。那么什么是温度呢?谁想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发言。[出示微视频] 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摄氏度”好吗?(出示课件: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温标,用符号“℃”表示。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提出来的。)

[在一开始的微视频里没有这部分内容,觉得加上比较好,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师:不同的温度计有不同的用处,我们下面要使用的工具——温度计,就是测量水温的仪器。

二、借助工具,测量感知。

1、认识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构造。

出示课件:温度计是有玻璃管、刻度、液柱、玻璃泡四部分组成的。

2、怎样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1)学生猜想,自由发言,也可以进行示范。

(2)找两名同学一起测量同一杯水,对学生的操作方法进行纠错。(纠错的过程可以配合课件理解)(3)出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

[出示微视频]

3、实验操作。

第一次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测量两杯水的温度,每位同学参与测量,并填写实验记录。

4、交流汇报。

5、第二次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同学们能用这两杯水创造出另一杯温度不同的水吗? 引导学生将两杯水合为一杯,再次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6、展示交流。

7、你还想测测什么的温度呢?试试看。

8、学会温度计正确读、写。[出示微视频](1)出示视频,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温度的读、写方法(注意强调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读写方法)。

(2)进行读写训练。

四、认识生活中不同的温度计。师:温度计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通过课件的出示,使学生理解,在生活中不同的温度计有不同的作用,这些温度计所提供的数据,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进行科学研究,而且在生活中也有着重大的作用。

五、全课小结。

小学科学《温度计的使用》教学设计 篇2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1.展现不易直接感知的自然现象

对于学生难以直接感知的自然现象,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便于表现的特点,再现事物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为揭示自然的奥秘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青岛版《日食和月食》一课时,笔者利用视频展示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事实,如所缺的部分总是从东边开始,被遮住部分的边缘总是弧形的,有时太阳会全部被遮住等。这样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日食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和推究日食的成因,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揭示科学原理,突破难点

在小学科学的教材中,有一些内容是比较难以被学生理解的。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现形象、生动的画面,揭示科学原理,突破难点,在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搭建沟通的平台。

例如,在教学青岛版《有趣的磁铁》一节时,电铃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不易被学生直观了解,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电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步展示出来,学生看得清楚,自然学得就认真,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3.规范操作程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但观察和实验的操作过程必须正确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揭示真相,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利用多媒体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例如,电磁铁的规范制作过程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出来,帮助学生了解正确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以便之后能自主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的误区

在科学课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亲历探究过程。探究首先要学会和善于发现问题,科学地获得信息。发现问题、获取信息都要讲究真实性和科学性,因此,科学探究要尽量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而由于部分教师对小学科学课的性质和特征认识不足,导致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使用多媒体的误区。

误区一

不是启发学生从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出发,引发探究的兴趣,而是用多媒体展现一个虚拟的情境,以此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或展现的教学目标。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水是生命之源》一课时,为了展示水的重要性,用动画播放了人格化的水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对话,然后用人格化的水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学生被幻想世界吸引,忽略了学习目标及要求,以致只是被动地接受科学探究任务。

误区二

不是引导学生通过对真实现象的观察,或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进行观察,而是用动画演示代替真实事物或现象,让学生对虚拟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灯泡亮了》一课时,为了展示一个完整的电路使灯泡亮了的过程,用动画演示了一位学生连接电路的实验过程。这样做没有引导学生对真实事物进行观察,而是把教师编制的结论用虚拟的形象灌输给学生,将“人灌”变为“机灌”。学生的探究活动形同虚设,学生的亲历探究过程成了一句空话。

误区三

为了突出多媒体的新奇和生动,追求视觉效果,把本可以不要的素材和背景都放在课件上,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一节校内的小学新课程科学研讨课,执教教师用了将近40张幻灯片,为了操作多媒体,教师在台上台下忙得不亦乐乎,音乐、课件轮番登场,整节课学生和听课教师都感到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学生思维没有连续性,顾不上做实验,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屏幕”上。看上去很热闹,其结果却很不理想。再如,一位教师在教授《降落伞》一课时,用课件展示学生实验操作的步骤,但在课件播放到一半时,却在画面上出现了降落伞在空中下降的景象。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降落伞所吸引,忽视了教师提出的实验要求,实验也自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误区四

许多教师认为多媒体是上课必须使用的工具,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一律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些教师将板书的内容、问题从黑板上挪到PPT课件中,上课时播放出来,这和教师当堂板书、提问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标准流畅的表达、巧妙艺术的板书、切实的实验操作、实实在在的探究活动,能让小学科学课堂余味无穷。因此,笔者认为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才是使小学科学课堂活力四射的最好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因课而异,选择适宜、实用的教学手段,最终达到提高科学课堂效率、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目的。同时,教师在进行课件制作时也一定要删繁就简,对于从网上搜索到的大量资料、信息和图片要学会取舍。在小学科学课上使用多媒体应做到适合、适时、适量。适合,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课型特点和教学需求,决定用与不用的问题;适时,就是教师要把握应用时机,要不早也不晚,讲求应用的艺术性;适量,就是在应用多媒体时要数量合适,不太多也不太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科学使用 篇3

一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创造学具操作的条件

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借助学具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模仿操作转化为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等学具操作活动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

二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

在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并非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应该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结论。

1.形成合理的操作步骤

(1)在动手操作前,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2)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并指出注意事项;(4)指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分析、比较、概括出结论,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并参与讨论;(5)教师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作精要的评价。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推导”时,让学生从学具操作袋取出1个圆柱、3个不同的圆锥,并分别将圆锥标上1、2、3(圆锥1与圆柱等底、等高,圆锥2与圆柱等底不等高,圆锥3与圆柱等高不等底)。教师出示以下实验要求:(1)比一比,把每个圆锥的底面、高分别与圆柱比一比,并在下表中填入“=”或“≠”。(2)猜猜看,分别用圆锥1、圆锥2、圆锥3盛水注入圆柱筒内,几次可以注满。(3)量一量,分别用3个圆锥作为量具向圆柱内注水(圆锥筒内水既要盛满,又要一滴不漏地注入圆柱筒内),看看几次注满(次数填入表中)。

设计这样的学具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圆锥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发现圆锥的体积公式,并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尤其是“猜一猜”,别具匠心,为学生操作学具增加了动力,这样便形成了“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双向互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新格局,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2.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在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时,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建立激励机制,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操作。如教师可以适时地问: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问题方法?

3.注意引导学生从学具操作中抽象出数学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具体的动手操作之后,教师应该以语言为中介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抽象为数学知识,再应用于实际,形成能力。如果停留在动手操作阶段,学生只能做到“理解”,谈不上掌握和应用,动手能力的提高也无从谈起。例如教师经常让学生说说动手操作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是一种思维向另一种思维转化的过程。

又如教学“9+2=11”盒子里有9个球,盒子外有2个球,求共有多少个球?教师引导学生摆开小球:从2个球中拿出1个球放到盒子里,凑成10个。通过实践,学生一看就知道共有11个,但这还是直观感知阶段,教师再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图式表象并使其外化。教师提出:通过摆弄小球,知道9加2等于11,那么在算式上如何计算?让学生概括出“凑十法”口算方法。

三根据不同学具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促使学生动手能力的形成

在利用学具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时,教师应根据学具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利用学具拼成一个三角形模型,一个四边形模型,然后轻轻拉动这两个模型,通过感知体验,学生便认识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学生能过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等手段对实物进行感知体验,直接获取概念的表象认识。又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师则要求学生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和一个正方体模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所造成的。因而在观察自制模型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学生借助形象思维很容易得出结论。而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后,教师又安排学生利用这些图形的学具进行拼图游戏;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非常认真地拼,最后拼成了各种不同的图案,如房子、机器人、小动物等。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更促进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科学使用学具,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意识地引导,有步骤地组织。学具的操作应渗透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甚至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当中去。我们一定要注意学具的使用不能脱离教学而变成单一的、机械的、无目的性的操作,否则,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其厌烦,降低学生的兴趣而得不偿失。

(作者地址:江西省樟树市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温度计的使用》教学设计 篇4

第一单元 热胀冷缩

1.温度计的秘密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接触过温度计,除了大家了解的关于温度计的一些知识外,它还有很多秘密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讨,去交流,去发现,去揭开温度计的其它秘密。

1.教师准备两个杯子,一杯是凉水,另一杯是热水。

2.准备一根温度计。

3.准备锥形瓶一个,橡皮塞一个,玻璃管一根,红墨水少许。

让学生认真观察当温度计放入盛有热水的杯子的时候,温度计会有什么变化?再将温度计放入冷水杯子中呢?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会有升降的现象呢?

通过实验,学生亲眼看到:当把温度计插入盛有热水的杯子中时,温度计中的红色液柱较快地上升,经过一段时间后,红色液柱停止不前,待学生看清了度数时,迅速将温度计放入盛有冷水的杯子中,温度计中的红色液柱又迅速地直线下降,学生很自然地总结出:液体在受热和受冷后,有伸和缩的现象。

然后,将锥形瓶内装满凉水,为了便于观察,在瓶中滴入少许的红色墨水,把玻璃管插入橡皮塞后再塞入锥形瓶口,做好管中红色液体的标记后,将锥形瓶放入盛有热水的杯子中,学生发现瓶中液体受热液体上升,拿出锥形瓶放入冷水之中,瓶中液体受冷又下降,因此,学生恍然大悟,知道了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小学科学《温度计的使用》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测量水的温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四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课前准备:

为每组准备:250ml玻璃杯(编号○1~○4),0℃~100℃温度计(4支),不同冷热的水4杯,水温测量记录表

(一),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记录表

(二)。为全班准备:0℃~100℃温度计,体温计,500 ml玻璃杯,一热水瓶开水,秒表,投影,分组分工。教学过程:

一、趣味猜谜,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吗?今天,左老师就为大家说一则谜语,大家来猜猜,看谁是我们班的猜谜大王。

“身上一把尺,肚里一红线;夏天线儿长,冬天线儿短。”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呀!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温度计(出示各种类型的温度计)。师:(端起热水杯说):要想知道这杯水的准确温度,就得使用温度计。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问题。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要想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老师这里有测量35℃~42℃的体温计,-20℃~50℃的家用气温计,还有测量0℃~100℃的实验用温度计。你认为测量水温应该选用哪一种温度计?为什么?

师:同学们,你们选择好了吗?哪个同学说说你选择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水温? 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我们要测量水的温度就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二、演示教学“测量水温的方法”

过渡语: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有了合适测量工具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直接测量水的温度呢?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出示测量水温的方法)边出示边讲解。师再演示梳理并概括。(板书“拿、浸、看、等、读”)我们已经知道了测量水温的正确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水的温度,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预设:挡住视线,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读数偏大或偏小,没有稳定测温不准。

再演示梳理并概括。(板书“拿、浸、看、等、读”)

我们知道了正确的测量水温的方法,那我们来判断一下这些同学的测量,是否正确呢?

三、测量水的温度

1、测量四种不同温度的水(1)、恭喜大家已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想不想真正动手进行测量?老师为每组同学都准备好了四种不同温度的水,4号杯的热水即将倒出。那测之前我们可有明确的分工,请同学们看大频幕,组长收发仪器,记录数据,其他组员测量水温,并把测得的数据告诉组长,让组长记录下来。大家明白各自的工作了吗?接着请组长上来领取热水,注意热水很烫,小心拿。(2)、组长取出记录表,小心取出温度计,分发给组员,组员完成测量后就交给组长放回篮子,谨防破裂。(3)、学生分组测量水温并记录。(4)、交流测量数据,感受“凉、温、热、烫”。各组组长到黑板板书测量温度,再讨论各杯温度有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测温方法的错误)。

2、测量连续10分钟内水温变化(1)、猜测

师:过几分钟后,这些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估计会怎样变化? 生:猜测

(2)实验验证

各组做好实验准备,师按秒表宣布“0分钟测量开始”,依次每隔两分钟提示一次。

在实验间隙中穿插以下问题:

1、(4分钟测量后)这些水的温度发生了怎样变化? ○

2、(6分钟测量后)几号杯中的水温基本不变?为什么呢? ○

3、(8分钟测量后)预测再过2分钟后温度会达到多少? ○操作完成后,操作员收起温度计放回篮子。(3)、分析交流实验结果

各组分析自己测量的宝贵数据,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1号杯温度基本不变,其它三杯水的温度都下降;温差越大,降温越大;温度越高,降得越快)温度下降说明了什么?(水的热量减少)把某一杯水放在火上加热,水温会怎样变化?为什么? 小结:热量减少,温度下降;热量增加,温度会上升。板书(4)、推测水温的变化

再过10分钟,这些水的温度又会怎样变化?过一天呢? 随着时间的延长,水的温度会不会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 有条件的学生回家后,可以将一杯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研究水温会有什么变化?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对的还是错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感受或疑问?

五、布置作业

1、当个家庭小医生:帮你的家人测量体温,看看儿童和大人、男性和女性„„的温度有没有差别。

2、设计一件创意温度计:温度计是我们生活和生产当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现有的温度计还不满足我们的需求,仍在不断的改良,打开你的想法,试试设计别具一格的创意温度计。

六、板书设计:

测量水的温度

测量方法 :拿、浸、看、等、读

温度计使用方法 篇6

用腋下测量方式

腋下测量是最常见的测量体温的方式,使用前先将体温计读数甩到35℃以下,然后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下最顶端后夹紧,保证水银和皮肤密切接触。5-10分钟后取出体温计。用过之后将体温计擦拭干净以便下次使用。需要强调的是,腋下如果有汗水,应当擦干净后才测量,同时喝了热饮.在剧烈运动之后或者洗澡之后,要安静30分钟再测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腋下测量时时间还没到就松开了,需要重新测量,时间也要重新计算。

采用口腔测量的方法

口腔测量比腋下测量更准确,更能反映人体的真实体温,但这种方法不能对小孩使用,可能会有咬破水银的危险。还有病情比较严重的,发烧后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的病人也不要采用。

采用口腔测量的方法,也是先将体温计度数甩到35℃以下,注意一定要将体温计放在舌头下,稍用力压住,含3~5分钟,最好是7分钟。期间不要说话,读取读数后要进行清洁和消毒,还要特别用酒精浸过的毛巾由体温计的尾端旋转着擦到水银那一端,进行消毒。

采用肛门测量的方法

1.婴儿采仰卧抬腿或趴卧姿势,儿童及成人采侧卧姿势。

2.使用前要先将温度计度数甩到35℃以下。以润滑剂(凡士林或石蜡油)润滑肛表水银球端。

3.手扳开肛门,将肛表旋转并缓慢轻轻插入,拿肛表之手同时靠於臀部固定以防滑落或插太深。

4.插入深度:

婴儿1.25公分。

儿童2.5公分

成人3.5公分

5.测量时间在2-5分钟。

6.取出肛表,读取温度数据后,用卫生纸擦拭干净,再以酒精棉片消毒(以旋转方式自尾端擦至水银端)。

用途及介绍:

小学科学《温度计的使用》教学设计 篇7

一、充分发掘和利用民族传统音乐

中国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灿烂的文化, 其中音乐的发展也是多元化的。我们强调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元的音乐文化, 这并不是要否定欧洲传统音乐的经典地位, 也不是要将非欧洲的各个民族与地区的音乐拔高到某种程度, 其要义是立足于本民族和本地区的音乐文化开展多元的音乐文化教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倡导多元化的理念与视角绝不能忽视本民族的地位。再多元再丰富的文化都是扎根在每一个民族独立发展的文化的基础之上, 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所谓世界性的多元的音乐文化也就根本无从谈起。

对高中生来说, 全国各地极富特色的民歌、各民族代表乐曲和部分少数民族特有的音乐文化都应该认真去鉴赏学习。但在当前的教材体系中, 这部分内容并不算多, 所以应该加大对我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 将精彩纷呈的各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瑰宝引入高中音乐课中来, 把音乐课堂打造成学习、鉴赏和发扬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要阵地。要做到这一点, 合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是核心, 也是音乐课堂能真正践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理念的前提。笔者认为蒙古族、苗族、壮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歌和舞蹈, 葫芦丝、埙等传统民族乐器等都能应用到课堂中来, 还有一些地方的音乐资源比如京韵大鼓、江南丝竹等也可以合理引入。通过对这些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鉴赏, 能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正确评价民族音乐的世界意义。

二、积极推广和引进地区乡土音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发具有本地区和本学校特色的丰富课程资源。将优秀的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引入音乐教学中去, 可以拓展高中生音乐基本知识的学习范围, 开阔他们的音乐文化视域, 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水平, 从而有效地继承和发展乡土音乐文化。高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乡土音乐文化资源的基本现状和所在学校的音乐教学情况, 在音乐鉴赏课堂中适当地加入一些本地区的乡土作品让学生赏析, 可以是本地的民歌或者歌舞, 也可以是本地的特色器乐或者本地的戏曲形式, 等等。例如无锡的高中可以在音乐鉴赏课上引入当地音乐家的作品, 比如《二泉映月》《良宵》这两支二胡曲;昆山的高中可以将昆曲引入音乐鉴赏课堂;笔者在课堂上也经常将徐州的地方戏曲形式像柳琴戏、梆子戏和丁丁腔等整合到教学内容中去。

实践表明, 将地方音乐资源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内容科学有效地进行整合, 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 有利于营造和谐的音乐鉴赏教学氛围, 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让他们在熟悉的音乐中自由地欣赏, 真正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让高中生更多地接触本地区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还能让他们对所在地区的乡土音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培养他们热爱并传承乡土音乐文化的责任和情感, 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适时选择和渗透世界民族音乐

世界音乐并不仅指传统的欧洲音乐文化, 还应该包括世界上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和其他种类的音乐文化。当然, 落实到我们的音乐教育尤其是高中音乐教育中, 我们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将所有音乐搬过来, 也不具备将世界上这么多音乐种类一股脑儿地教给学生的能力, 因此, 选择一些代表性的世界音乐文化来进行教学就足够了。其实从我们现行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可以看到, 部分世界音乐的内容已经被放入教材中, 例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民间音乐等。虽然只是少量的作品欣赏, 所占比例也不大, 但已经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了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

另外, 如果高中音乐教材的发展还需要再完善世界音乐这部分教学内容, 中东阿拉伯地区的音乐以及当下的国际流行音乐也可以放入课本中。这些内容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紧跟当前的潮流, 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小学科学《温度计的使用》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信息化;生活;多样;精彩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整合教学资源”的教学模式是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教学方向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数学教师必须进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出发,去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信息技术,使数学更贴近生活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等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让教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比如我在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三册《生活中的大数》的教学时,事先拍下一段反映校门附近十字路口的交通状况的录像,输入电脑并通过大屏幕放影2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数出在这时间内大概有几辆车通过,然后引导学生算出一小时大约有几辆车通过,再算出一天有几辆车通过,从生活实例中来学习从几十到较大数几百、几千、几万的知识。同时,在课堂上渗透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走路或过马路时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我又在网上下载了一段有关“国庆七十年庆典”的阅兵方阵(近似),强化了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的概念。同时,在课堂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小刻苦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根据学生对感性材料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在课堂上让学生代表汇报数据。学生收集的数据:有人口数量,有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国民总收入得等各种数据,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课。

二、信息技术,使数学学习的形式多样化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是新的教学形式。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带着目的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技能。如我在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三册《时、分的认识》的教学时,运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构建了一个无时空限制的数学大课堂。课前,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和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回家或在学校上网查阅、收集有关信息。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组织了材料收集、计算、整理与统计数据小组四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木完成教学任务,了解有关时、分的概念、灵活掌握时、分的有关知识和单位之间的转换,同时也了解古人如何识别时间等知识。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三、信息技术,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之后的教学过程俊然不同以往:学生的学习形式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已刻不容缓。如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三册《一分钟能干什么》的教学时,我在电脑里设计了一个能控制的时钟,先让学生感受“滴答”两声是一秒。在秒针同样是转一圈的条件下,让学生看一段一分钟填满的颜色带,再让学生看一段一分钟放完的卡通片。我发现学生开始一分钟显得很无奈,后面一分钟显得很快乐,再问学生哪段时间长一点,都说第一段。接着让学生边数“滴答”边看一段一分钟填满的颜色带,再让学生边数“滴答”边看一段一分钟放完的卡通片。学生议论了,奇怪!正是快乐日子过得快,苦日子度日如年。随后我还放了一分钟一段的歌曲,又让学生写一分钟的字,读一分钟的书,感受一分钟的长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有关的知识掌握的很好,同时学生在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之,教师在充分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制作或下载图文声像俱全的课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上网浏览等,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设计研究方案,通过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提取信息资料,然后进行调查研究和获取结果,并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是适应当代教育教学的最先的教学武器,我们应该把握好利用好这一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大班科学《温度计》教案 篇9

引导幼儿了解温度计的外形及用途。活动准备: 自制的温度计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

1、谜语——玻璃身体直伸长,一根红线在中央,有时上来有时下,人们生活需要

请幼儿猜猜谜底 幼儿:电梯……

老师在大屏幕中出示谜底——温度计,请幼儿说一说平常在哪里见过?(每次洗澡的时候)

2、大屏幕中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说一说为什么要用温度计测量奶瓶或浴缸里水的温度?(看看谁热不热,凉不凉)

3、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用到的是什么?(体温表)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36度——37度之间)

4、观察大屏幕,让幼儿说一说再用温度计测量什么?出示图片(食物汽车植物鱼)

5、老师出示自制的温度计,让幼儿观察:(1)温度计上最大的数字50,最小的数字0.(2)水银

(3)长短不一的3种线,长短不一的线代表什么?(一小格代表一度)

(4)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可以从下往上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

三:让幼儿从凳子底下取出温度计,说一说温度计上面的温度

提问:你们的温度计是一样的,为什么温度不一样呢? 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温度计测量的地方(阳光晒的地方温度高,阴凉的地方温度低)

四:活动延伸

小学科学《温度计的使用》教学设计 篇10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

2.每组提供冷水、热水人手一份。

3.温度计模型,气温计、体温计若干。词卡:温度计、热胀冷缩。

需要公开课视频的可联系扣扣:一七四四一八八七五八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认识水温计,并知道它是测量水的温度的。

2.请幼儿仔细观察水温计,说出它的特征:玻璃管子、红柱子、数字。

3.出示温度计模型,认读记录温度。

出示温度计模型,问:“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有什么用?”告诉幼儿:红柱子指的数字就是温度,我们可以用“0C”来记录,读作摄氏几度。出示卡片oC。)并且移动模型中的红柱子,指导幼儿记录温度,第一次可由老师记录,接下来可由幼儿上来记录。

(二)幼儿操作活动:测量并记录水温。

1.孩子们,你们觉得测量有趣吗?现在桌上有许多的水,请你们去把它的温度测量出来,并记录在小卡片上。

2.在测量前提几个小要求:

(1)温度计是用玻璃制作的,特别容易碎,请小心使用;(2)碰到困难,请仔细想一想,或与好朋友商量,想出解决的办法。

(3)结束后,请与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孩子碰到的是什么困难?是否想办法解决了困难。

3.幼儿交流。

“你是怎么使用温度计的?怎样观察的?怎样记录的?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三)继续指导幼儿测量热水温度并记录。

1.第二次操作。

2.提问:“刚才我们测量了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发现了什么?”(幼儿交流,温度计中的红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是怎么变化的呢?从冷水到热水怎么变?从热水到冷水又会怎么变呢?

3.老师小结:热胀冷缩。

(四)游戏:热胀冷缩。

“小朋友,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来玩个”热胀冷缩“的游戏,好吗?那这个”热胀“怎样来做出来?这个”冷缩“怎么来做?想出来后,师幼一起做游戏两遍。

(五)认识其他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三个小问题,请你们动脑筋告诉我答案。

(1)有位小朋友生病了,我们怎么知道他是不是发烧了呢?

(2)我们怎么知道今天的气温有几度呢?

(3)我们怎么知道水的温度呢?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温度计,并告诉幼儿它们的名字: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天气情况的叫气温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叫水温计。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出示卡片”温度计“)1.请幼儿比较三种温度计相同的地方。

小学科学《温度计的使用》教学设计 篇11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材;整合;补充;自编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6-0074-02

有效教学是指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获得进步和发展的教育活动,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点。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为了使科学课程的目标不再是口号,教师要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这就要求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路培琦老师曾说,“教材是什么,教材就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的一个思路。你遇到这个素材和思路,要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教学目标,因此你就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成圣经来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把教材当做一个例子来做,也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认识科学世界的一个例子。既然是例子,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训练点,还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变化,因此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促进学生发展,解析整合教材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科学素养,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调整,必要时把教材拆一拆、合一合、改一改。

(一)调整单元顺序及课的内容顺序

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需要调整单元顺序。例如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阳光下”,按教材顺序要排到10月中旬以后上课,这个时节变得昼短夜长,光线弱,不利于研究阳光下的影子、彩虹、物体温度等内容,因此,可把它调整到第一单元上。又如《怎样加快溶解》(教科版四年级上册)一课,活动一是通过肥皂的三个对比实验研究加快溶解速度的三种方法,活动二是让学生从吃糖的生活经验来理解、验证活动并得出的结论,这种活劝顺序安排有驳于科学探究的宗旨,我在教学时把吃糖活动放在教学开始部分,从吃糖的生活经验中获得感性认识,这有利于设计怎样加快肥皂溶解的实验方案,从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科学。

(二)改编教材内容

现行教材中,有些内容从本地取材有困难,或实验现象不理想,此时需要对教材内容做一些改动,例如,《油菜花开了》(教科版四年级下册)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花的构造,而学校周围没有油菜花,却有数棵苹果树,风把许多苹果花吹落在地,因此,我把课题改成了《苹果花开了》,我带学生到苹果树下观察苹果花,也达到了同样的教学目的。再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科版)一课,我把马铃薯改成葡萄,既省盐又省水,实验改用烧杯就可以做,也可以用桂圆、熟鹌鹑蛋、柑桔等代替马铃薯;再如,养蚕在本地很难开展,我把养蚕改成了养菜青虫、毛毛虫、蚜虫等内容,为了饲养更科学,还发动家长找资料,并选择不同的食物做对比实验,也达到了同样的教学目的。

二、联系生活实际,补充教材

随着科技的发展,不仅要求教材不断更新,更要求教师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对现有教材不断调整、补充。为此教师要树立处处有资源的现代教育资源观,广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一)利用学校资源补充教材来源

学校科学教育资源分两类,一类是存在于学校环境中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实验室、阅览室、校园网、学校建筑、花草树木。另一类是存在于学校群体中的,如教师特长、阅历、学生智力上的发展差异等等。如果教师能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将会极大地丰富教材,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自然水域中的水》这一单元后,可以利用校园网、阅读室等资源了解更多的关于水的知识;又如在教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我们自己》这一单元;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医务室,让同学之间相互测肺活量、视力、听力,检查指甲、牙齿的卫生状况等,这些补充教材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历。

(二)利用社会资源补充教材

社会教育资源主要指存在于校园外的资源。它包括家长的阅历、职业背景、家养动植物、工厂、农田、企业等等。科学教育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资源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如在教《关心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时,我把教材改编成了课题研究的形式,让学生广泛运用考察、访问、参观、实验、测量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在学植物单元时,我把课堂搬进了农家的菜园地,带领学生实地考察了菜园地的树、花、草、蔬菜等植物,还邀请家长给我们讲解。

学生在走出校门的学习中体验自然、体验社会,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科学启蒙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未来教学不但要求教师会“教”书,还要会“编” 书,为此,教师不但要有课程整合能力,还要有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在实践中把教材提供的材料创造性地转化为课堂教学,才会适应面临的科学课程的改革。

三、把握课程标准,自编教材

新课改强调课程目标的落实,而对于课程的执行却给予了学校和教师很大的自主权,《科学课程标准》是编写科学教材的依据,因此围绕一个《科学课程标准》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敢于对现行教材进行大胆的解析和整合,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编、改编、调整、补充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瞬息变化的信息。例如,上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一课,我让学生回家找出更多类似食盐的物质去研究,如碱面、洗衣粉、白糖等等。第二天,有个学生汇报时说,他在饮料中加入的冰块也“溶解”了,我很吃惊,从表面看“融化”和“溶解”在现象上很相似,但实际上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我自编了一课《融化和溶解》。再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活动三,让学生比较同体积清水和盐水的轻重,教材要求学生用称的方法比较,而学生想到了尝、烤、用鸡蛋看沉浮、导电法……有些方法是我始料不及的,对此我给予表扬肯定,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专门自编一课《清水和盐水的区别》,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设计的方法实验,这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的形成。

小学科学《温度计的使用》教学设计 篇12

一、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作用及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习积极性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学生对多媒体课堂教学充满好奇, 多彩的图片使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很多的联想, 激发了他们极强的学习热情。在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愉快地学习, 也为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创造了有利条件。

2.结合学校课堂模式, 提升教师教学效率

我校推行“5121”课堂教学模式:“5”即5个步骤:预习反馈→合作探究 (组内小展示) →展示点评 (班级大展示) →质疑补充→达标测评;“1”即1个中心:问题中心, 目标问题化、问题方法化、方法思路化;“2”即2个要求:探究问题、解决问题;“1”即1个本位:能力本位 (学习能力、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 ;课堂时间分配:5分钟预习反馈, 10分钟合作探究, 20分钟展示点评, 10分钟当堂测评 (可依据学科、课堂实际或教学内容灵活操作) 。

上述教学模式使教师在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各环节中都对多媒体具有一定的依赖, 尤其是在展示点评阶段, 教师要使课堂节奏加快, 就必须对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归纳概括, 然后运用课件展示出来。所以, 我校把课件的使用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一个具体的指标, 要求教师上课必须使用课件。这对我校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在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现状

1.课件制作粗糙

(1) 课件制作没有与教师自身教学设计结合, 仅仅是摆设, 对教学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2) 课件制作中模板选用不当, 过于简单, 或与教学内容所需风格不相符;幻灯片中各个对象的位置、格式设置不当, 文、图、表不协调, 文本格式不规范、不统一, 致使整体杂乱。

(3) 幻灯片中的内容过多, 只有数量, 没有选择;更多的是平铺直叙, 过于直接, 无起伏变化, 无“抑扬顿挫”, 显得死板, 影响教学效果。

2.课件使用失当

(1) 信息超量, 抑制学生思维。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减少了教师的板书、作图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在制作课件过程中, 教师唯恐内容单薄, 将与教学有关的内容, 全部纳入课件, 而授课时间受到限制, 有时只得加快传递速度, 但学生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识需要一定的时间跨度, 速度快将使学生丢失信息, 不利于记忆、思考、提高知识水平, 这与当前的教学改革背道而驰。

(2) 分散学生注意力, 弱化思维。

教学是一门艺术,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则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师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的, 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气氛及时调整进度和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运用恰当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但是有的课件过分追求形式, 甚至于喧宾夺主, 使学生分散了注意力, 冲淡了教学主题, 弱化了学生思维, 影响了教学效果。

(3) 思维异步, 教学互动受阻。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及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 应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然而由于诸多因素, 许多教师在运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时实现师生互动和人机互动受阻,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 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或方法不同于教师事先设计的方案时, 迫于课堂时间限制, 师生互动不能完全展开, 只能简单应对而回到课件中, 从而导致师生思维异步, 互动受阻, 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 板书不足, 影响教学效果。

系统的板书是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下进行知识加工, 形成新知的外部支撑点, 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是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环节。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教师只是点击鼠标, 适当解说, 黑板空无一字或只写课题, 学生长时间观看屏幕, 他们独立探究、阅读、实践的时间较短。这种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主体参与, 也不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学效果平平。

三、多媒体课件使用的建议

1.多媒体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一定要适合课程特点, 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精美、简练, 要紧密结合授课内容,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切忌满篇文字, 照“片”宣科。

2.引导广大教师加大教学方面的精力投入, 开展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研讨交流活动。

3.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指导, 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和课程设计, 提高教学水平。

4.加强多媒体课件实际制作的培训, 尤其是一些基本规则和技术的应用, 适当介绍Flash的基本动画制作技术, 以满足制作简单动画演示的需要, 增强课件的吸引力。

5.加强教师多媒体教学技能的培训, 通过校园网络平台提供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素材、样例、经验和技巧等。

6.学校组织优秀多媒体课件评选, 调动教师改进多媒体课件、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的积极性。

毛细管粘度计使用说明书 篇13

的样品粘度是运动粘度。已广泛地运用在石油、化工、轻工、机电、国防、交通、煤碳、冶金、医药、食品、造纸、纺织、科研、高等院校等单位。正确使用毛细管粘度计,对确保产品质量和科研数据的准确是很重要的。

(一)洗涤及烘干

使用前必须将粘度计洗净,一般先用能溶解粘度计内残留物的溶剂反复洗涤,再用酒精或汽油洗,然后用发烟硫酸洗或重铬酸钾洗液浸2-3小时,最后用自来水冲洗,蒸馏水冲一下,放入烘箱,升温至150oC左右即可,或在自然温度下倒置数天,蒸干为止。

(二)装油:(除乌氏直接从粗管子倒入外)

用带有小嘴的橡皮球(洗耳球)或注射器连结粗管子上小玻璃管,左手拿着粘度计,并用食指堵住粗管子口,将粘度计倒过来,把有毛细管的长玻璃管伸入样品内,拉动注射器,把样品吸到第二个毛细管粘度计使用说明书圈线(使液面与圈线相切),然后竖起来即可。逆流装好后,用夹子夹紧乳胶管,套在吸样品的管子上。

(三)恒温及调垂直:

把装好样品的粘度计放到恒温槽架子上(夹子上),把毛细管左、右、前、后调垂直,在测定温度下恒温10分钟,开始测定,记下第一到第二圈线间流出时间,一般选行三次(去掉不正常)取平均数。

小学科学《温度计的使用》教学设计 篇14

(供临床医学系<五年制>)

一、前 言

(一)性质和任务

妇产科学是根据女性一生各期生殖系统的变化以及与妊娠、胎儿有关的生理、病理特点,研究妇女保健和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学科,它包括产科、围产医学、妇科、妇女保健、计划生育和优生等。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治方法及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措施,为学生今后从事临床妇产科和其它临床学科的医、教、研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要求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大纲认真备课,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提倡启发式教学,适当介绍国内外新动向;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医疗、教学、科研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绪论 自学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目的要求

熟悉与分娩有关的解剖特点,女性内外生殖器解剖及邻近器官的关系。

(二)讲授内容

1、了解女性骨盆的组成部分、骨盆的分界。熟悉各个平面及各平面的径线。

2、熟悉女性内外生殖器的解剖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3、了解盆腔血管、淋巴、神经的分布并讲解其临床意义。

4、讲解骨盆底的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三)实验实习

1、正常外生殖器官。

2、正常内生殖器及与周围器官和组织的关系。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一)目的要求

掌握卵泡的发育过程和性激素的分泌,熟悉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和生殖器官周期性变化。熟悉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女性一生中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2、详细讲解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萎缩,以及它所分泌的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

3、重点讲解卵巢性激素对生殖器官的作用和所引起的周期性变化。

4、重点讲解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神经内分泌轴对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三)实验实习

示教性激素作用检查方法:准备阴道涂片标本、宫颈粘液标本。

第四章 妊娠生理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卵子从受精到受精卵的输送、发育、着床的过程。

2、熟悉胎盘的形成及胎盘的功能。

3、熟悉羊水形成与功能。

4、熟悉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变化特点。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受精和受精卵的发育和着床过程。

2、重点讲解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的形成,胎盘的功能、羊水的代谢和功能。

3、重点讲解生殖系统、血液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变化特点。

4、一般讲解妊娠期母体其它系统的生理特点。

(三)实验实习

1、示教妊娠期母体变化。

2、方法:临床观看孕妇的体态、皮肤、乳房、阴道、宫颈等孕后母体变化。

第五章 妊娠诊断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早期、中期及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

2、熟悉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定义及判定。

(二)讲授内容

1、详细讲解早期妊娠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妊娠试验、黄体酮试验、基础体温测定及超声检查等。

2、重点讲解中期及晚期妊娠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超声检查、胎心音听诊。

3、重点讲解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种类及其判定方法。

(三)实验实习

1、妊娠试验(血、尿放免检查),超声检查、胎心音听诊仪等的示教。

2、不同时期孕妇的检查示教。示教妊娠的诊断方法。

第六章 产前保健

(一)目的要求

1、了解产前检查的意义、检查内容。

2、熟悉胎儿及其成熟度的监护方法。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产前检查的内容。

2、重点讲解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护方法及胎儿成熟度的监护方法。

(三)实验实习

1、掌握腹部四步触诊法。

2、骨盆外测量各径线的测量方法及正常值。第七章 正常分娩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决定分娩的三要素。

2、熟悉枕先露的分娩机转。

3、掌握分娩的临床经过、产程图描绘及处理。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决定分娩的三要素即产力、产道、胎儿,并说明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2、重点讲解以枕先露为例的分娩机转,说明胎儿在通过产道时,为了适应产道的形态和大小所进行的连续动作。

3、重点讲解分娩的先兆征象、临床的诊断、产程的分期与产程图。

4、重点讲解三个产程的临床经过与处理。

(三)实验实习

1、电化教学片:正常分娩。

2、临床见习三个产程的经过与处理。

第八章 正常产褥

1、自学产褥期内产妇生殖、泌尿系统和乳腺的生理变化。

2、自学正常产褥期的护理(饮食、排泄、活动、休息和哺乳)。

第九章 妊娠时限异常 第一节 流 产

(一)目的要求

掌握流产的临床表现、辅助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流产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2、重点讲解流产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3、重点讲解稽留性、习惯性、感染性流产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

(三)实验实习

1、示教病例。

2、临床讨论。第二节 早 产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早产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2、熟悉早产的防治。

(二)自学

(三)实验实习病例分析。第三节 过期妊娠

(一)目的要求

熟悉对胎儿的危害性、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对胎儿的危害性和诊断方法。

2、重点讲解胎盘功能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3、重点讲解处理原则。

(三)实验实习

临床见习或典型病例讨论。

第十章 妊娠特有疾病 第一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妊高症的基本病理与病理生理变化。

2、掌握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有关病因和发病机理的几种学说。

2、重点讲解基本病理生理变化。

3、根据病理基础重点讲解临床表现与诊断。

4、讲解对母体、胎儿的影响。

5、一般讲解鉴别诊断。

6、重点讲解预防的意义及主要措施。

7、重点讲解治疗原则。

(三)实验实习

1、示教询问病史。

2、见习病人体征。

第二节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病因、对母儿影响、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自学

第十一章 异位妊娠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特点、辅助诊断方法及早期诊断。

2、掌握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异位妊娠的定义和分类。

2、重点讲解输卵管妊娠的病因、病理变化及其转归。

3、重点讲解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表现、辅助诊断方法及早期诊断。

4、一般讲解与流产、黄体破裂出血、盆腔炎的鉴别。

5、重点讲解输卵管妊娠的治疗原则。

(三)实验实习

临床见习或典型病例讨论。

第十二章 妊娠晚期出血 第一节 胎盘早期剥离

(一)目的要求

掌握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病因、分类、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

2、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

3、一般讲解与前置胎盘、子宫破裂的鉴别诊断。

4、一般讲解并发症及其处理。

5、重点讲解预防措施及处理原则

(三)实验实习临床见习或典型病例讨论。第二节 前置胎盘

(一)目的要求

掌握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病因和分类。

2、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

3、一般讲解对母儿的影响。

4、重点讲解预防和处理原则。

(三)实验实习

临床见习或典型病例讨论。

第十三章 多胎妊娠与巨大胎儿 第一节 多胎妊娠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多胎的分类、诊断及并发症。

(二)自学 第二节 巨大胎儿

(一)目的要求

2、了解巨大儿的发生原因、诊断及处理

3、了解肩难产的处理。

1、(二)自学

第十四章 羊水量异常 第一节 羊水过多

(一)目的要求

了解羊水过多的诊断意义和处理。

(二)自学

第二节 羊水过少

(一)目的要求

了解对胎儿的危害性、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

(二)自学

第十五章 胎儿发育异常及死胎 第一节 胎儿生长受限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病因及分类。

2、掌握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诊断及处理。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病因和分类。

2、重点讲解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诊断。

3、重点讲解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产科处理原则。第二节 胎儿先天畸形

(一)目的要求

了解常见胎儿先天畸形的种类及常见原因。

(二)自学 第三节 死胎

(一)目的要求 了解死胎的常见原因。

(二)自学

第十六章 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 第一节 胎儿窘迫

(一)目的要求

掌握胎儿窘迫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自学

(三)实验实习临床见习。

第二节 胎膜早破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胎膜早破的原因。

2、熟悉胎膜早破的诊断及处理。

(二)自学

(三)实验实习临床见习

第十七章 妊娠合并内科疾病 第一节 心脏病

(一)目的要求

熟悉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防治。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心脏病孕妇的妊娠、分娩与心脏病之间的相互影响。

2、重点讲解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防治,包括未妊娠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

(三)实验实习

临床见习或典型病例讨论。第二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妊娠伴有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严重性。

2、熟悉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防治原则。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重症肝炎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性。

2、一般讲解妊娠与病毒性肝炎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3、重点讲解防治措施。

(三)实验实习

临床见习、典型病例讨论。第三节 糖尿病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妊娠与糖尿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诊断依据。

2、熟悉糖尿病孕妇的处理原则。

3、熟悉新生儿的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妊娠与糖尿病之间的相互影响。

2、一般讲解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诊断。

3、重点讲解糖尿病孕妇的监护及产科处理。

4、讲解新生儿的处理原则。

(三)实验实习

临床见习、典型病例讨论。第四节 贫血 自学

第五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自学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 自学

第七节 肺结核 自学

第八节 急性肾盂肾炎 自学

第九节 慢性肾炎 自学

第十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学

第十八章 妊娠合并外科疾病 第一节 急性阑尾炎 自学

第二节 急性胆囊炎和胆石症 自学

第三节 肠梗阻 自学

第十九章 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弓形虫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对母儿影响及诊断和治疗。

(二)讲授内容

自学

第二十章 遗传咨询、遗传筛查与产前诊断 自学

第二十一章 异常分娩 第一节 产力异常

(一)目的要求

掌握产力异常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产力异常在异常分娩中的重要性。

2、重点讲解产力异常的类型、临床表现和诊断(包括产程图)。

3、重点讲解产力异常对母儿的影响及防治。

(三)实验实习临床见习

第二节 产道异常

(一)目的要求

掌握产道异常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重点讲解产道异常的临床分类、诊断、对母儿的影响和处理。第三节 胎位异常

(一)目的要求

掌握胎位异常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胎位异常的原因。

2、重点讲解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臀先露、肩先露的诊治。

3、一般讲解前不均倾位、胎头高直位的诊治。

4、自学面先露及复合先露。

(三)实验实习

1、重点见习及讨论相对头盆不称的临床经过和处理。

2、看臀位分娩录像。

3、讨论其它异常分娩。

第二十二章 分娩期并发症 第一节 产后出血

(一)目的要求

熟悉发病原因,掌握产后出血的处理。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2、重点讲解不同病因引起的产后出血的临床特征。

3、重点讲解预防产后出血的意义及治疗措施。

(三)实验实习

临床见习或典型病例讨论。第二节 羊水栓塞

(一)目的要求

熟悉羊水栓塞的临床经过、诊断及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羊水栓塞的病因、病理生理。

2、重点讲解临床经过、诊断和治疗原则。

(三)实验实习

临床见习或典型病例讨论。第三节 子宫破裂

(一)目的要求

熟悉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二)自学

第四节 脐带异常 自学

第二十三章 异常产褥 自学

第二十四章 妇科病史及检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妇科病史书写的特点。

2、熟悉妇科检查方法。

(二)实验实习

1、介绍妇科病史书写内容、顺序以及妇科的特殊要求。

2、介绍妇科检查方法,包括腹部检查、盆腔双合诊和三合诊检查方法及注意的问题,如一般生长发育状态、性发育情况、有无畸形或毛发异常分布等。

3、介绍如何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做出临床诊断,提出初步诊疗计划,包括建议做进一步化验或其它辅助检查项目,并拟订治疗措施。

第二十五章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与外阴硬化性苔癣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自学

第二十六章 外阴及阴道炎症

(一)目的要求

熟悉外阴、阴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自然防御机制、传播途径及炎症的发展与转归。

2、重点讲解滴虫、霉菌性阴道炎,外阴尖锐湿疣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防治。

3、一般讲解外阴炎、前庭大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三)实验实习

介绍前庭大腺、阴道炎的白带特点和局部变化。第二十七章 宫颈炎症

(一)目的要求

熟悉急、慢性宫颈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

(二)讲授内容

重点讲解慢性宫颈炎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分度及治疗。

(三)实验实习

见习慢性宫颈炎的特点和局部变化。

第二十八章 盆腔炎症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急、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了解结核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重点讲解急、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三)实验实习

临床病例讨论急、慢性盆腔炎和结核性盆腔炎。

第二十九章 外阴肿瘤

(一)目的要求

了解外阴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二)自学

第三十章 宫颈肿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子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和临床分期。

2、熟悉子宫颈癌的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宫颈上皮内瘤变。

2、一般讲解子宫颈癌的病因及流行病学。

3、一般讲解子宫颈癌的组织发生学、上皮不典型增生、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的病理变化。

4、重点讲解子宫颈癌的转移途径。

5、重点讲解子宫颈癌的分期、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6、一般讲解子宫颈癌的预防,强调防癌的普查普治。

7、重点讲解子宫颈癌的治疗原则。

(三)实验实习临床病例讨论

第三十一章 子宫肿瘤 第一节 子宫肌瘤

(一)目的要求

掌握子宫肌瘤的类型、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子宫肌瘤的发病情况。

2、重点讲解子宫肌瘤的类型、临床表现及诊断。

3、详细讲解子宫肌瘤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原则。

4、一般讲解子宫肌瘤与妊娠的相互关系、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

(三)实验实习临床病例讨论。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

(一)目的要求

掌握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情况和致病因素。

2、重点讲解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特点和临床分期。

3、重点讲解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特别是分段诊刮的重要性和治疗。

(三)实验实习临床病例讨论。第三节 子宫肉瘤

(一)目的要求

了解子宫肉瘤的诊断、治疗。自学

第三十二章 卵巢肿瘤

(一)目的要求

1、熟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2、掌握卵巢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及其诊断与处理原则。

3、强调早期发现和手术是防治卵巢恶性肿瘤的关键。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卵巢肿瘤的发病情况及组织发生学分类。

2、重点讲解几种常见肿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

3、一般讲解恶性肿瘤的诊断、临床分期和辅助检查法。

4、重点讲解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特别是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

5、重点讲解卵巢肿瘤的并发症及其诊断和处理。

6、重点讲解卵巢肿瘤的防治,强调定期普查的重要性。

7、一般讲解卵巢肿瘤手术治疗为主、恶性肿瘤辅助化疗。

第三十三章 输卵管肿瘤

(一)目的要求

了解输卵管肿瘤的病理、临床诊断及治疗。自学

第三十四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一)目的要求

1、熟悉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的定义、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2、熟悉绒毛膜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葡萄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和随诊。

2、重点讲解侵蚀性葡萄胎的定义、病理、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随诊。

3、重点讲解绒毛膜癌的病理、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强调化疗的重要性及其随诊。

4、讲解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

第三十五章 生殖内分泌疾病 第一节 功能失调性月经紊乱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功能失调性月经紊乱的临床类型及特征。

2、熟悉功能失调性月经紊乱的治疗原则和措施。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主要发病因素及出血机理。

2、重点讲解不同类型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

3、一般讲解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辅助诊断方法。

4、一般讲解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鉴别诊断要点。

5、重点讲解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第二节 闭 经

(一)目的要求

熟悉闭经的常用诊断方法。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闭经的诊断及辅助诊断方法。

2、重点讲解不同病因的闭经的处理。第三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一)目的要求

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讲授方法 见习时进行讲解。第四节 痛 经

(一)目的要求 熟悉痛经的治疗。

(二)自学

第五节 经前期综合征

(一)目的要求

1、熟悉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自学

第六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特点和临床表现。

2、熟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特点和临床表现。

2、重点讲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第七节 高催乳激素血症 自学

第三十六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一)目的要求

熟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定义和病因学说。

2、重点讲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3、一般讲解子宫腺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第三十七章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女性生殖器官的发生。

2、熟悉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性疾病。

(二)自学

第三十八章 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子宫脱垂的病因、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

2、了解尿瘘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

(二)自学

(三)实验实习临床见习或病例讨论。

第三十九章 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不孕症的定义。

2、熟悉不孕症的病因、检查程序、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1、详细讲解不孕症的定义及有关因素。

2、重点讲解不孕症的检查程序与诊断方法。

3、一般讲解不同原因不孕症的治疗原则。

第四十章 计划生育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常用避孕措施的避孕原理、使用方法及正确选择(包括口服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

2、掌握人工流产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的防治。

(二)讲授内容

上一篇:结婚感言下一篇:观“神十太空授课”有感